CN1713683A -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3683A
CN1713683A CN 200410049814 CN200410049814A CN1713683A CN 1713683 A CN1713683 A CN 1713683A CN 200410049814 CN200410049814 CN 200410049814 CN 200410049814 A CN200410049814 A CN 200410049814A CN 1713683 A CN1713683 A CN 171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card
information
stor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98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3126C (zh
Inventor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498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3126C/zh
Publication of CN171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3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31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 Prepayment Telepho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将投币、磁卡、IC卡等接触式以及非接触式储值卡等传统公话自行处理的呼叫流程部分,都转移到智能平台进行处理,即由智能平台实现鉴权、计费以及接续呼叫等功能,从而简化了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降低了终端的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并且极大地增加了割线、并线盗打的难度,基本杜绝了割线、并线盗打的可能。另外,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增强了终端的处理范围,拓宽了智能公话业务的使用面,满足了用户对多种支付方式使用需求,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公用电话或其它用途电话的使用习惯,减少了用户的心理排斥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公用电话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初期,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公话终端包括普通公话终端和智能公话终端两种类型,普通公话终端主要指投币话机、磁卡话机、IC卡话机以及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式的话机;智能公话终端主要指是利用智能网系统,结合计算机、IC卡和微电子技术,针对公用电话的特征和用户使用习惯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公用话机。下面对这两种类型的公话终端分别介绍。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普通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普通公话终端包括由硬币识别模块101a和储值卡识别模块101b构成的识别模块101、鉴权模块102、计费模块103以及连接控制模块104。硬币识别模块101a和储值卡识别模块101b分别与鉴权模块直接相连,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由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将识别后的信息传送给鉴权模块102,由鉴权模块102对该终端用户进行鉴权,鉴权成功后,启动计费模块103,并在连接控制模块104的控制下实现通话的接续。上述储值卡识别模块101b能够识别磁卡、IC卡和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并且,该公话终端内的所有模块通过双音多频(DTMF)或频移键控信号(FSK)方式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连接,接受公话管理系统(PMS)105的管理与控制,以保证公话终端能够进行正常工作。该普通公话终端的工作流程如下:
普通公话终端内的识别模块101对终端用户的输入进行识别,以获取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如果终端用户投币,则由硬币识别模块101a对硬币进行识别,并计算出终端用户当前的累计余额;如果终端用户使用磁卡或IC卡等储值卡,则由储值卡识别模块101b对储值卡进行识别,并从储值卡中读取当前的余额;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则由储值卡识别模块101b对储值卡的帐号或序列号进行识别,并根据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后,获取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当前的余额。
普通公话终端获得了终端用户的余额后,由其内的鉴权模块102根据该终端用户的余额对该终端的有效性进行鉴权,通常情况下,只要余额不是零即通过鉴权,因此如果是投币终端用户则不需要鉴权,鉴权成功后提示用户拨号;然后,普通公话终端内的鉴权模块102对用户所拨的号码进行筛选和鉴权,如果筛选通过并且该用户的余额可以发起相应的呼叫,计费模块103将对用户进行计费操作,并通过连接控制模块104实现通话的接续;如果终端用户的余额不足以发起呼叫,则鉴权模块102将通过回显等方式向终端用户提示相关的信息。
在呼叫结束时,普通公话终端内的计费模块103根据呼叫费用进行实时扣费操作,即对于磁卡、IC卡等储值卡,计费模块103将新的余额信息重新写回卡上;如果是投币方式,多余的余额将从退币口退出;对于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储值卡,余额信息将在第三方数据库中更新。
对于传统的支持投币、磁卡、IC卡和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公话系统来说,鉴权模块102和计费模块103是必须的,是无法省略的。因此,传统的普通公话终端也就存在以下缺陷:
1)对于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和IC卡电话都存在使用仿真卡(币)盗打的问题;
2)存在并线或割线盗打的问题;这是因为,普通公话终端仅仅是终端与一般的私用话机不同,而与终端连接的电话线本身和私用的线路没有任何区别,因此有部分非法人员使用并线或割线的方式肆意盗打电话,不但窃取了电话费用给局方造成损失,而且还损坏了公用设备。
3)磁卡或IC等一旦遗失,拾到者可以很容易的应用它们拨打电话,这将给磁卡或IC卡的真正拥有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比之下,现有的智能公话卡话机的呼叫处理过程则有很大的不同,图2所示为智能公话系统组网图。
对于公话系统部分,智能公话终端接受PMS系统的监控,并通过DTMF或FSK信号与智能网平台SCP进行通讯。
对于智能网部分,由业务管理接入点(SMAP)和业务管理节点(SMP)组成的业务管理系统(SMS)对业务交换节点(SSP)和业务控制节点(SCP)等网元实体进行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具体为对系统数据、业务数据、用户数据以及计费数据等的维护和管理。SSP主要用于接收用户呼叫,执行呼叫建立和呼叫保持等基本接续功能,接收并识别智能业务呼叫向SCP报告,或执行SCP发来的控制命令。SCP根据SSP发送的启动呼叫消息(IDP)激活相应的业务逻辑,查询数据库,向对应的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呼叫。信令接入单元(SAU)是SCP的一部分,负责将基于CCS7的INAP消息转换成基于TCP/IP的INAP消息。提供对外接口的通讯前置机(FEP)设备,用于连接第三部分系统,IP网关(GW)设备用于提供VoIP(Voice over IP)功能。
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公话终端内包括控制模块302、通讯接口模块303和智能卡识别模块301,其中智能卡识别模块301分别与控制模块302和通讯接口模块303直接相连,在控制模块302的控制下,将识别的信息通过通讯接口模块303发送给智能业务平台;控制模块302接收来自智能业务平台的信息,并显示给终端用户。该公话终端内的智能卡识别模块301和控制模块302通过DTMF或FSK信号与PSTN连接,接受PMS105的管理与控制,以保证公话终端能够进行正常工作。该智能公话终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智能公话终端通过智能卡识别模块301读取终端用户插入的智能公话卡,并从该卡上读取业务接入码、卡号和密码等信息。
智能公话终端应用所获取的业务接入码、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在控制模块302的控制下,经通讯接口模块303自动拨打业务接入码,在智能网系统应答后,智能公话终端将根据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的语音提示使用智能公话协议和智能平台内SCP303上运行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进行交互。交互过程中,智能公话终端将通过DTMF信号将终端用户的卡号和密码信息发送给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在收到智能公话终端发送的卡号和密码信息后,对该卡号用户进行鉴权。该鉴权过程包括对用户的余额、卡号状态、黑名单、重复使用标志等信息进行检查,如果用户余额不足、卡号不可用、卡号进入黑名单或卡号正在使用,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将提示终端用户相应的信息。如果该卡号通过鉴权,那么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将通过智能公话协议使用DTMF信号将用户的余额发送至智能公话终端并回显在终端的显示屏上。
在终端用户通过了鉴权后,终端用户根据提示输入被叫号码,由智能公话终端将用户输入的被叫号码发送给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对终端用户拨打的被叫号码进行呼叫筛选,并判断用户当前的余额能否发起相应的呼叫。如果呼叫筛选不通过,或呼叫筛选通过,但用户的余额不能够发起相应的呼叫,则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使用DTMF信号发送错误原因;如果呼叫筛选通过,且用户的余额能够发起相应的呼叫,则下发计费消息(AC,ApplyCharging)进行计费,计费消息下发成功后下发连接,指示SSP进行接续。
呼叫结束时,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实时地将呼叫费用从卡号帐户中扣除。之后,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将提示终端用户进行连续呼叫。如果终端用户已经完成了呼叫,挂机即可。
由于智能公话终端的鉴权、计费以及连接等功能是由智能网的SCP与SSP配合完成的,因此,其很好地避免了终端用户应用仿真卡盗打的情况,保护了局方的利益,同时,由于智能网可以通过预先设置数据阻止终端用户应用智能公话终端进行非智能呼叫(紧急呼叫除外),因此,也避免了终端用户使用并线或割线方式盗打电话的情况。另外,即使智能公话卡遗失,终端用户可通过立即修改密码的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且遗失卡的终端用户仍然可以使用人工拨号的方式继续使用原来的帐号。
当然,上述智能公话终端也存在缺陷,即只能使用智能电话卡。这样,就为智能公话业务和智能公话终端在市场上的拓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如图4所示,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具有普通公话终端和智能公话终端的所有功能,既能够支持投币、磁卡以及IC卡等支付方式,又能同时支持智能公话卡的支付方式,因而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但是,上述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是普通智能公话终端和智能公话终端的简单组合,因而其结构比较复杂,且成本高;终端本身和智能平台内都必须具备鉴权功能,由此造成了功能重复;再者,由于该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具有普通公话终端的所有功能,因而与该终端相连的线路必须具有发起一切呼叫的权利,这就给应用并线或割线方式盗打提供了条件。由此看来,该兼容型智能公共终端拥有普通公话终端的所有缺点,而且这些缺点基本上抵消了智能公话终端给终端用户和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使智能公话终端不但能够同时兼容多种支付方式,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并线、割线盗打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该终端还包括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其中,
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直接相连,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由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将识别信息通过通讯接口模块发送给智能业务平台;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智能业务平台的信息,并显示给终端用户,或者,通过通讯接口模块向智能业务平台发送费用确认消息。
较佳地,所述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为储值卡识别模块,或硬币识别模块和储值卡识别模块。
较佳地,所述储值卡识别模块至少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和磁卡、IC卡、接触式储值卡与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任意组合。
较佳地,该终端进一步包括鉴权模块,该鉴权模块与储值卡识别模块直接相连,通过第三方数据库获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或者,更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所对应的新第三方数据库内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余额、帐号或卡序列号。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启动呼叫消息(IDP)后,根据该消息中的信息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然后向智能公话终端发送询问目的号码或管理指令的查询消息;
b、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智能公话终端返回的信息判断终端用户输入的是否为目的号码,如果不是,则进入管理流程;如果是,则根据主被叫号码和费率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如果通过鉴权,则接续该呼叫,并实时记录费用信息,直到该呼叫结束时执行步骤c,如果没有通过鉴权,则直接执行步骤e;
c、进行费用扣除操作,并将费用信息发送给智能公话终端后,执行步骤d;
d、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费用扣除确认信息后,生成话单,并结束本流程;
e、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给智能公话终端返回包含错误原因值的信息后,结束本流程。
较佳地,在终端用户使用储值卡时,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判断终端用户所使用的储值卡是否有效,如果是,则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启动呼叫消息,并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否则,直接给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较佳地,步骤a所述智能公话业务逻辑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后,进一步包括:对该余额进行鉴权,如果该余额通过鉴权,则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否则,给智能公话终端发送包含错误原因值的信息后,结束本流程。
较佳地,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智能公话卡,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的方法为: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智能公话卡上保存的帐号信息和密码信息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本地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修改本地数据库内的信息完成费用扣除操作;如果终端用户使用非智能公话卡,且智能公话终端能够提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余额的方法为:直接从启动呼叫消息中提取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终端直接执行扣除操作;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且智能公话终端不能够提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的方法为: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启动信息和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从第三方数据库中获取该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修改第三方数据库内的信息完成扣除操作。
较佳地,步骤a所述启动呼叫消息中包括提示语言类型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和余额或与余额相关的信息。
较佳地,所述与余额相关的信息为帐号、卡序列号以及制卡商代码。
较佳地,所述费用信息为需要扣除的呼叫费用或已扣除呼叫费用后的余额。
较佳地,步骤a所述启动信息为检测到用户投币、插卡或刷卡。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公话终端及对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将投币、磁卡、IC卡以及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等传统公话自行处理的呼叫流程部分,都转移到智能平台进行处理,即由智能平台实现鉴权、计费以及接续呼叫等功能,从而简化了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降低了终端的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并且极大地增加了割线、并线盗打的难度,基本杜绝了割线、并线盗打的可能。另外,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增强了终端的处理范围,拓宽了智能公话业务的使用面,满足了用户对多种支付方式使用需求,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公用电话或其它用途电话的使用习惯,减少了用户的心理排斥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普通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智能公话系统组网图;
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兼容型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呼叫成功的流程图;
图8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呼叫不成功的流程图;
图9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接续呼叫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再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对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将投币、磁卡、IC卡以及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等传统公话自行处理的呼叫流程部分,都转移到智能平台进行处理,即由智能平台实现鉴权、计费以及接续呼叫等功能,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能够同时兼容多种支付方式,而且防止了并线、割线等盗打问题。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公用电话或其它用途电话的使用习惯,减少用户的排斥心理。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公话终端内包括控制模块503、通讯接口模块504、硬币识别模块501和储值卡识别模块502,其中硬币识别模块501和储值卡识别模块502分别与控制模块503和通讯接口模块504直接相连,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由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将该识别信息通过通讯接口模块发送给智能网SCP。控制模块503接收来自智能业务平台的信息,并显示给终端用户,或者,通过通讯接口模块504向智能业务平台发送费用确认消息。上述储值卡识别模块至少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和磁卡、IC卡、接触式储值卡与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任意组合,即该智能公话终端除了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外,还至少兼容一种其它的支付方式,或同时兼容多种其它的支付方式。例如,该智能公话终端除了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外,还兼容投币方式,或者,该智能公话终端除了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外,还兼容投币、磁卡、IC卡、接触式储值卡和非接触式储值卡的支付方式。公话管理系统(PMS)与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通讯,以保证终端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上述智能公话终端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的功能。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智能公话终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公话终端是在图5所示终端的基础上增加一鉴权模块,该鉴权模块与储值卡识别模块直接相连,通过第三方数据库获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或者,更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所对应的新第三方数据库内的信息。同时,该鉴权模块也与PMS保持联系。上述智能公话终端能够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的功能。
下面具体说明对本发明所述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图7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呼叫成功流程图。
步骤701,用户终端投币、插卡或刷卡,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由智能公话终端内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提取该用户的余额信息,
即如果终端用户投币,那么硬币识别模块对硬币进行识别,并计算出终端用户当前的累计余额信息,直接执行步骤702;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磁卡或IC卡,则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对磁卡或IC卡进行鉴权,以验证该磁卡或IC卡是否合法,在储值卡通过鉴权后,储值卡识别模块再从终端用户的卡上读取余额信息,然后再执行步骤702;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则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对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进行鉴权,以验证该储值卡是否合法,在储值卡通过鉴权后,对于终端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功能的智能公话终端而言,智能公话终端将根据终端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等信息,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以获取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对于终端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功能的智能公话终端而言,智能公话终端将该终端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等信息发送给智能平台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
步骤702,智能公话终端自动拨打预设的智能公话业务接入码,该业务接入码可配置在储值卡中,也可固化在话机终端的单板内;
步骤703,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应答后,向终端播放提示语言类型选择语音:“B(DTMF)+请选择提示语言的种类,按1选择中文,按2选择英文……”;
步骤704,智能公话终端收到上述消息后,根据终端用户在话机上的输入信息,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启动呼叫消息(IDP),用以通知智能平台本次呼叫提示语言的类型、本次呼叫的类型和与本次呼叫类型相关的其它信息,如余额,帐号,卡的序列号或制卡商的代码等。该消息的内容为:A+提示语言类型+呼叫类型+附加信息+A,附加信息字段是余额/帐号,序列号,制卡商代码,密码……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段的任意组合;其中,
‘A’表示使用DTMF信号消息的开始和结束定位符;
提示语言类型可以由终端根据用户的选择输入选定,也可以通过修改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的方式让用户自行输入,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提示语言类型由终端根据用户的选择输入选定;
本实施例中呼叫类型定义如下:1代表投币呼叫;2代表磁卡呼叫;3代表IC卡呼叫;4代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呼叫;5代表智能公话卡呼叫;…其它的呼叫类型根据将来的扩展补充定义;
对于投币呼叫而言,附加信息字段中仅仅余额字段有效;对于磁卡、IC卡呼叫而言,如果磁卡、IC卡上仅仅存储有余额信息,则附加信息字段中只有余额字段有效,如果还存储其它的信息,如卡的序列号或制卡商的代码等,则附加信息字段中相应的字段有效,具体哪些字段有效由制卡商和运营商共同决定;对于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呼叫而言,如果智能公话终端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的提取功能,则附加信息字段中只有余额字段有效;如果智能公话终端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的提取功能,则由制卡商和运营商共同决定哪些字段有效,例如,可以是帐号、密码等多个字段有效;
例如,如果智能公话终端发送的启动消息为“A(DTMF)+1+1+xxx+A(DTMF)”;则表示该终端所选择的提示语言类型为中文,且该终端用户的呼叫类型为投币呼叫,该消息中的“xxx”表示该用户当前的余额,此字段不定长;
步骤705,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启动呼叫消息后,首先判断呼叫类型,
如果是投币、磁卡或IC卡呼叫,则直接从启动消息中提取用户的余额信息,并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
如果是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呼叫,则再判断启动消息中附加字段内的信息,如果是用户的余额信息,直接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如果是帐号和密码等信息,则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以获取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后,再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
一般余额不为零即通过鉴权,余额鉴权成功后,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主动发送询问消息,要求终端发送用户输入的管理指令或目的地号码。该消息的内容为“A+消息编号x+A”,其中,‘A’表示使用DTMF信号消息的开始和结束定位符,协议消息编号x是请求目的地号码或管理指令的消息编号,该数字由运营商与终端厂家协商,在此不做详细规定,其一般的取值范围为[0,9],必要时可以为两位或多位,取值范围也相应延长;
步骤706,智能公话终端收到从智能平台来的询问信息“A(DTMF)+x+A(DTMF)”后,采用语音或文字方式提示终端用户输入被叫号码或管理指令,并且,智能公话终端将使用“yyyyyyyy”消息发送目的地号码,使用“yy#”消息发送管理指令;在本实施例中,终端用户根据提示输入目的地号码;
步骤707,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目的地号码后,根据主被叫号码以及费率对终端用户的余额再次鉴权,鉴权通过后,进行正常的计费、接续等操作,其处理流程与现有普通智能公话的处理流程一致;
如果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管理指令,则进入管理流程,由于其不是本发明的描述重点,在此不做说明;
步骤708,终端用户呼叫结束挂机后,由于本地数据库中没有该用户费用的信息,因此,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不能进行实时的呼叫费用扣除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将此次呼叫费用通过余额消息发送给智能公话终端,该余额消息的内容为:“A(DTMF)+x+yyyyyy[呼叫费用/新余额]+A(DTMF)”,其中“x”为消息编号,“yyyyyy”为本次呼叫费用信息或本次呼叫后应该剩余的余额信息;
步骤709,智能公话终端将新余额信息显示在自身的显示屏上,以告知终端用户;然后,进行呼叫费用扣除操作,即对于投币类呼叫,终端根据呼叫费用或新余额决定是否把多余的硬币退给用户;对于磁卡或IC卡类呼叫,终端将新的余额写回磁卡或IC卡上;对于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如果智能公话终端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的提取功能,则终端把新余额写回第三方数据库中;如果智能公话终端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的提取功能,则由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通过协议接口设备FEP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完成修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信息的操作;公话终端扣除呼叫费用是终端的一项基本功能,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710,完成呼叫费用扣除的操作后,智能公话终端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费用确认消息,该消息的具体内容为“A(DTMF)+yyyyyy[呼叫费用/新余额]+A(DTMF)”,其中,“yyyyyy”是终端扣除的本次呼叫费用或已扣除本次呼叫费用后的余额,供智能网平台核对使用;对于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提交功能的智能公话终端,此消息已失去了对帐的意义,但为了保证智能公话终端处理流程的一致性,仍保留此消息;智能平台收到终端的呼叫费用扣除确认消息后,生成话单CDR,并结束此呼叫流程。
图8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连续呼叫流程图。在被叫用户挂机后,进入连续呼叫逻辑。
步骤801,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向智能公话终端发送请求余额的消息Ax+A;
步骤802,智能公话终端向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余额信息A+xxxxxxyy+A;
上述步骤801和802只在终端用户使用投币呼叫时才有,如果终端用户使用储值卡呼叫,则本流程从步骤803开始;
步骤803,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主动发送询问消息,要求终端发送目的地号码;
步骤804,智能公话终端收到来自智能平台的询问信息“A(DTMF)+x+A(DTMF)”后,采用语音或文字方式提示终端用户输入被叫号码,在本实施例中,终端用户根据提示输入目的地号码;
步骤805,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目的号码后,根据主被叫号码以及费率对终端用户的余额再次鉴权,鉴权通过后,进行正常的计费、接续等操作,其后续处理流程与图7所述处理流程一致。如果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管理指令,则进入管理流程,由于其不是本发明的描述重点,在此不做说明。
图9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呼叫不成功流程图。
步骤901,用户终端投币、插卡或刷卡,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由智能公话终端内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提取该用户的余额信息,
即如果终端用户投币,那么硬币识别模块对硬币进行识别,并计算出终端用户当前的累计余额信息,直接执行步骤902;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磁卡或IC卡,则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对磁卡或IC卡进行鉴权,以验证该磁卡或IC卡是否合法,在储值卡通过鉴权后,储值卡识别模块再从终端用户的卡上读取余额信息,然后再执行步骤902;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则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对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进行鉴权,以验证该储值卡是否合法,在储值卡通过鉴权后,对于终端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功能的智能公话终端而言,智能公话终端将根据终端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等信息,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以获取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对于终端不提供对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余额提取功能的智能公话终端而言,智能公话终端将该终端用户的帐号和密码等信息发送给智能平台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
步骤902,智能公话终端自动拨打预设的智能公话业务接入码,该业务接入码可配置,也可固化在话机终端的单板内,由终端厂家根据使用情况选择一种方式;
步骤903,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应答后,向终端播放提示语言类型选择语音:“B(DTMF)+请选择提示语言的种类,按1选择中文,按2选择英文……”;
步骤904,根据终端用户在话机上的输入信息,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启动呼叫消息,用以通知智能平台本次呼叫提示语言的类型、本次呼叫的类型和与本次呼叫类型相关的其它信息,如余额,帐号,卡的序列号或制卡商的代码等。该消息的内容为:A+提示语言类型+呼叫类型+附加信息+A,附加信息字段是余额/帐号,序列号,制卡商代码,密码……等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段的任意组合;
步骤905,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启动呼叫消息后,首先判断呼叫类型,如果是投币、磁卡或IC卡呼叫,则直接从启动消息中提取中用户的余额信息,并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
如果是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呼叫,则再判断启动消息中附加字段内的信息,如果是用户的余额信息,直接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如果是帐号和密码等信息,则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获取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后,再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
一般余额不为零就可以通过鉴权,余额鉴权成功后,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主动发送询问消息,要求终端发送用户输入的管理指令或目的地号码。该消息的内容为“A+消息编号x+A”;
步骤906,智能公话终端收到从智能平台来的询问信息“A(DTMF)+x+A(DTMF)”后,采用语音或文字方式提示终端用户输入被叫号码或管理指令,并且,智能公话终端将使用“yyyyyyyy”消息发送目的地号码,使用“yy#”消息发送管理指令;在本实施例中,终端用户根据提示输入目的地号码;
步骤907,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目的地号码后,根据主被叫号码以及费率对终端用户的余额再次鉴权,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余额不足,所以该终端用户没有通过鉴权;
如果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管理指令,则进入管理流程,由于其不是本发明的描述重点,在此不做说明;
步骤908,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向智能公话终端返回包含错误原因值的错误信息,该消息的消息内容为“A+消息编号x+错误码+A”,其中,
‘A’表示DTMF信号消息的开始和结束定位符;
协议消息编号‘x’,其取值范围为[0,9],必要时可以为两位或多位,取值范围相应延长。该值由智能公话业务厂家和智能终端厂家协商决定;
在本实施例中,错误码的定义如下:01代表该话机未注册;02代表帐号密码不正确;03代表主叫受限;04代表黑名单;05代表卡/帐号过期;06代表余额不足;07代表卡状态异常;08代表卡/帐号无效;……其它的错误码根据将来的扩展可以补充定义;
步骤909,智能公话终端采用文字或语音的方式,提示终端用户余额不足;
步骤910,终端用户补充投币或换卡后,智能公话终端再次识别该用户当前的余额;
步骤911,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向智能公话终端请求余额信息;
步骤912,智能公话终端向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余额信息,并重新执行步骤905。
上述流程主要针对用户使用硬币、磁卡、IC卡以及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情况,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智能卡,则其计费方法与现有技术几乎相同,其不同点只是在完成呼叫费用扣除的操作后,智能公话终端也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费用确认消息,以保证智能公话终端处理流程的一致性。对于终端用户使用智能公话卡的情况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至此,应用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能够将投币、磁卡、IC卡以及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等传统公话自行处理的呼叫,都转移到智能平台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智能公话终端能够同时兼容多种支付方式,而且防止了并线、割线等盗打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包括控制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还包括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其中,
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和通讯接口模块直接相连,根据终端用户所应用的呼叫类型,由与该呼叫类型相对应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并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将识别信息通过通讯接口模块发送给智能业务平台;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智能业务平台的信息,并显示给终端用户,或者,通过通讯接口模块向智能业务平台发送费用确认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不同呼叫类型的识别模块为储值卡识别模块,或硬币识别模块和储值卡识别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公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值卡识别模块至少能够识别智能公话卡,和磁卡、IC卡、接触式储值卡与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公话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进一步包括鉴权模块,该鉴权模块与储值卡识别模块直接相连,通过第三方数据库获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信息,或者,更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所对应的新第三方数据库内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话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余额、帐号或卡序列号。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启动呼叫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的信息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然后向智能公话终端发送询问目的号码或管理指令的查询消息;
b、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智能公话终端返回的信息判断终端用户输入的是否为目的号码,如果不是,则进入管理流程;如果是,则根据主被叫号码和费率对该终端用户的余额进行鉴权,如果通过鉴权,则接续该呼叫,并实时记录费用信息,直到该呼叫结束时执行步骤c,如果没有通过鉴权,则直接执行步骤e;
c、进行费用扣除操作,并将费用信息发送给智能公话终端后,执行步骤d;
d、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接收到来自智能公话终端的费用扣除确认信息后,生成话单,并结束本流程;
e、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给智能公话终端返回包含错误原因值的信息后,结束本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用户使用储值卡时,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智能公话终端首先判断终端用户所使用的储值卡是否有效,如果是,则向智能平台内的智能公话业务逻辑发送启动呼叫消息,并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否则,直接给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智能公话业务逻辑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后,进一步包括:对该余额进行鉴权,如果该余额通过鉴权,则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否则,给智能公话终端发送包含错误原因值的信息后,结束本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智能公话卡,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的方法为: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智能公话卡上保存的帐号信息和密码信息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本地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修改本地数据库内的信息完成费用扣除操作;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非智能公话卡,且智能公话终端能够提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余额的方法为:直接从启动呼叫消息中提取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终端直接执行扣除操作;
如果终端用户使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且智能公话终端不能够提取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储值卡的余额,则步骤a所述获取发起呼叫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的方法为:智能公话业务逻辑根据启动信息和终端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从第三方数据库中获取该终端用户当前的余额信息;步骤c所述费用扣除操作为由智能公话业务逻辑与第三方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修改第三方数据库内的信息完成扣除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启动呼叫消息中包括提示语言类型信息、呼叫类型信息和余额或与余额相关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余额相关的信息为帐号、卡序列号以及制卡商代码。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费用信息为需要扣除的呼叫费用或已扣除呼叫费用后的余额。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启动信息为检测到用户投币、插卡或刷卡。
CNB2004100498140A 2004-06-24 2004-06-24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12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98140A CN100493126C (zh) 2004-06-24 2004-06-24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98140A CN100493126C (zh) 2004-06-24 2004-06-24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3683A true CN1713683A (zh) 2005-12-28
CN100493126C CN100493126C (zh) 2009-05-27

Family

ID=3571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981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3126C (zh) 2004-06-24 2004-06-24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3126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12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林顶众 一种在线计费的公话系统及方法
CN105788092A (zh) * 2016-03-29 2016-07-2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身份的公用电话机
CN105847616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币式公用电话机
CN105847615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公用电话机
CN110855846A (zh) * 2019-12-23 2020-02-28 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校园固定无线电话机智能计费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3128A (zh) * 2012-12-28 2014-07-02 林顶众 一种在线计费的公话系统及方法
CN105788092A (zh) * 2016-03-29 2016-07-2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身份的公用电话机
CN105847616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币式公用电话机
CN105847615A (zh) * 2016-03-29 2016-08-10 苏州玄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公用电话机
CN110855846A (zh) * 2019-12-23 2020-02-28 山东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校园固定无线电话机智能计费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3126C (zh)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49C (zh) 在电信系统中提供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A2241494C (en) Universal call access with reverse billing
US6606376B1 (en) Method for entranc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public subcriber telephone networks
CN1036757C (zh) 第三方付费的方法和系统
CN1153438C (zh) 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820492A (zh) 在电话网络中的服务和事务处理
CN1788292A (zh) 用于启动和/或执行与至少两个对应的意图声明相关联的交易的方法和系统
CN1158198A (zh) 智能电信网
CN1265804A (zh) 对于以“预付费”方式的终端的预订的动态管理方法
CN1649366A (zh) 有助于接入电话通讯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713683A (zh) 一种智能公话终端及该智能公话终端实现计费的方法
CN1867018A (zh) 数字移动终端话费即时提示的方法
CN106162586A (zh) 呼入限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882007A (zh) 一种实现集团间短号互拨业务的方法
CN101018136A (zh) 用于电信系统的分区计费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分区卡
CN1175634C (zh) 一种智能网卡号业务融合的实现方法
KR101285599B1 (ko) 콜백 통화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477846A (zh) 一种预付费方法及其预付费系统
CN1275019A (zh) 配置电话按键以访问网络业务的方法
CN1360429A (zh) 在固定话机上利用移动智能网实现长途呼叫的方法
CN101056471B (zh) 专网卡实现装置及方法
CN1295936C (zh) 远程通信体系结构
CN1972348B (zh) 一种手机充值方法
CN100463477C (zh) 一种基于频移键控方式的智能公话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0499724C (zh) 一种主叫绑定预付费用户呼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nction (Huizhou) Telecommunications Co.,Ltd.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44002007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elligent public telephone terminal and charging realization theref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51228

Record date: 20110401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nction (Huizhou) Telecommunications Co.,Ltd.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440020077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10516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Function (Huizhou) Telecommunications Co.,Ltd.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44002018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elligent public telephone terminal and charging realization theref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51228

Record date: 20110608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