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6949A -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6949A CN1696949A CN 200510065498 CN200510065498A CN1696949A CN 1696949 A CN1696949 A CN 1696949A CN 200510065498 CN200510065498 CN 200510065498 CN 200510065498 A CN200510065498 A CN 200510065498A CN 1696949 A CN1696949 A CN 1696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er
- send
- strange
- mai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涉及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垃圾邮件的方法及系统,以尽量降低垃圾邮件的产生,解决垃圾邮件泛滥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邮件的发送服务器是否处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内,如果是,接收邮件;如果不是,则拒绝接收邮件,并返回提示信息。本发明可以在不变动现有邮件传输协议、无需对邮件进行内容分析过滤、对正常邮件用户影响极小的情况下,将垃圾邮件的平均收取量降到可以忍受的程度,并且不会因本方案的原因而失去任何一封正常邮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涉及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
背景技术
1971年秋季,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使用改进后的SNDMSG程序,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ARPA网成功的向另一台计算机的“邮箱”中发送了一条电子消息,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电子邮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应用逐步发展后,才得到迅猛发展。到了今天,电子邮件(Email)已成为网民喜爱的通信方式,并逐渐成为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商业公司加强信息交流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并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可以传送声音、图片、图像、文档等多媒体信息。据统计,在中国上网用户中,有超过80%的网民使用了电子邮件服务,而约有30%的企业已拥有了自己的电子邮件系统,用电子邮件进行工作交流和与业务伙伴的信息交换。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许多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商业公司的生命血脉,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互联网的第一应用。
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信息系统,它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互联网络的发展中,总会出现一些难预料的问题,垃圾电子邮件(非法电子邮件)就是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垃圾邮件是正常邮件的附属产物,也是各种商务、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宗教活动在互联网络上的一种非正常的表现形态。首次垃圾邮件的记录是从1985年8月持续到1993年的一个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连锁信;1993年6月,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以“Make Money Fast”为标题的电子邮件;1994年4月,美国两名专门从事移民生意的律师(Canter& Siegle法律事务所),在互联网上以“Green card spam”为标题兜售他们的绿卡生意,标志着“spam”一词正式与“垃圾邮件”联系在一起;1995年5月,出现了专门的应用程序“floodgate”,自动将邮件发送给大量的收信人。2003年2月26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规范》对垃圾邮件的定义是: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的电子邮件;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含有虚假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的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的批量发送使得发信人几乎不必为每封邮件付出什么代价,但每个收信人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处理这些邮件,所有收件人的总处理成本付出,将远远大于采用批量发送的成本支出。如是接收方想了解的信息,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信息发送模式,但如是符合前述定义的垃圾邮件信息,则会造成相当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于对人们的工作、收益、生活以及娱乐和精神境界的危害。包括:增加破坏机械设备的可能(垃圾邮件可能携带危险的电脑病毒,对电脑硬盘资料及系统造成威胁);影响电子邮箱的工作效率(大批量的垃圾邮件能使邮箱堵塞,使网络速度大幅下降);耗费收件人的上网时间;影响与客户的正常业务联系,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增加合法邮件服务的成本(大量的垃圾邮件使它们必须大幅度提高计算机及网络性能,以维持邮件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为此所花的成本要么自己消化,要么转嫁到用户身上);对有用电子邮件的湮没(超出邮箱容量时,旧的有用邮件被自动删除,或混杂于大量的垃圾邮件中不易找出);影响接受人的身心健康(垃圾邮件中含有不健康内容的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人权的挑战(垃圾邮件可认为是强迫别人接收不同意接收的信息,是对人通信自由的侵犯);动摇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垃圾邮件不仅阻碍了信息业的发展,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反垃圾邮件的历史可追溯到1996年3月,有人提出以“SpamBlock”的方法来过滤邮件地址。目前反垃圾邮件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重新构建含有安全认证机制的邮件传输(SMTP)协议、在现有邮件传输系统中增加其它处理程序或模块分析以阻断垃圾邮件、发送行为限制等,每种方法又有多种实现技术,各种反垃圾邮件技术有其优点及缺点,一般也只是针对具有某种特点的垃圾邮件有效,目前已知的方法中还没有针对绝大多数垃圾邮件共有特点的技术实现。
重新构建含有安全认证机制的邮件传输(SMTP)协议,因为与现有邮件传输协议无法兼容,推广难度大,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也不可能广泛实施。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内容过滤技术,尤其是各种贝叶斯过滤,在垃圾邮件的识别上有相当高的成功率。但误报与漏报的对立无法解决,一般采用较低的误报而容忍略高的漏报;同时因误报无法避免,对识别出的垃圾邮件也不能拒收或删除,一般置入垃圾邮件箱以防删除重要的邮件,最终由人工确定或按一定时间、容量限制删除。所以此类方法对垃圾邮件的各种损害只能部分减轻,还要增加过滤计算的开销。
黑名单技术(IP黑名单、RBLs实时黑名单等)对垃圾邮件拒收因而可减轻网络负担,但无法对付地址变换及傀儡发送,同时常有将合法的邮件服务器封锁的情况发生。
白名单技术所收垃圾邮件最少也可减轻网络负担,但合法发信者进入白名单的难度太大,实用性不好;而邮件服务器白名单技术,用于提供免费邮件服务的邮件服务器就会被利用。同时均无法对付傀儡发送。
增加发信成本的方法,如邮票、认证、限制或取消群发功能等,可以抑制垃圾邮件的产生,但对正常邮件的同样处理会增加社会成本因而不现实。
还有多种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但都不是针对垃圾邮件的基本特点,因而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可以找到相应的应对办法以躲避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垃圾邮件的方法及系统,以尽量降低垃圾邮件的产生,解决垃圾邮件泛滥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接收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邮件的发送服务器是否处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内,如果是,接收邮件;如果不是,则拒绝接收邮件,并返回提示信息。
接收服务器从主服务器获得更新的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服务器判断邮件的收信人是否处于朋友名单内,如果是,则适用朋友名单规则发送;如果不是,则适用陌生访问规则发送。
只有在接收到某一邮件地址的邮件后,才能将该邮件地址列入“朋友名单”。所述朋友名单规则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向“朋友名单”内的邮件地址发送邮件不受邮件地址的个数限制,但向同一地址重复发送受一定的次数限制。所述陌生访问规则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向陌生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总额受陌生访问限额限制,超出陌生访问限额则拒绝发送;所述陌生访问规则还包括:陌生访问邮件发送后,目的地址自动进入“招呼名单”,在一定时间内,向招呼名单地址重复发送邮件受一定的次数限制,但不再计入向陌生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总额内;“招呼名单”按定时自动清空,若收到目的邮件地址的回复邮件,则将该目的邮件地址转入“朋友名单”。所述陌生访问限额受信用机制调整:发送一定量的正常邮件后可增加,受到垃圾邮件投诉后则扣减,主要由陌生发送的正常邮件也就是陌生访问限额的使用累积量计算。主服务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估计误投诉机率发送给发送服务器,进行提醒、警告,然后以渐增的数量扣减陌生访问限额直到清除用户账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垃圾邮件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主服务器,所述主服务器以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的形式存储健康邮件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并向各健康邮件服务器提供所述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
发送服务器,所述发送服务器发送邮件时,发送服务器首先判断邮件的收信人是否处于朋友名单内,如果是,则适用朋友名单规则发送;如果不是,则适用陌生访问规则发送;
接收服务器,所述接收服务器接收邮件时,接收服务器判断邮件的发送服务器是否处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内,如果是,接收邮件;如果不是,则拒绝接收邮件,并返回提示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垃圾邮件的方法,采用“陌生访问控制”技术,与现有的反垃圾邮件技术相比,在如何区分一封邮件是正常邮件还是垃圾邮件的区别点上,有明显的不同。按照对垃圾邮件的定义,本发明直接针对垃圾邮件的基本特点,因而也是共有特点对其进行区别,目前的垃圾邮件中有99%以上符合按本发明定义的“陌生访问”行为,而正常邮件虽然也必须以“陌生访问”为基础,但可估计至少90%不符合“陌生访问”的定义。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陌生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阻止绝大多数垃圾邮件而只影响少数正常邮件,绝大多数正常用户不受影响;同时采用区别发放初始额度、信用机制调整控制额度、适当增加免费邮件用户申请成本等技术手段,对垃圾邮件及正常邮件可以区别对待,使垃圾邮件的平均发送成本高于接收处理成本及正常邮件的平均发送成本,进一步减少对正常邮件的影响,个别受影响的正常用户也会在使用过程中使影响自动减少以至消失。
本发明可以在不变动现有邮件传输协议、无需对邮件进行内容分析过滤、对正常邮件用户影响极小的情况下,将垃圾邮件的平均收取量降到可以忍受的程度,并且不会因本方案的原因而失去任何一封正常邮件。本方案考虑了从发信用户、MUA、MTA、MDA到收信用户的邮件传送全程及对垃圾邮件的反馈抑制,限制了垃圾邮件可能造成的各方面损害,并考虑了该项技术推广后及初期的不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垃圾邮件系统方案,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现有技术思路的处理方法,例如可以结合白名单方案、内容过滤等其他现有反垃圾邮件技术,以解决接收来自本发明系统外的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接收服务器处理邮件的流程图;
图2是发送服务器处理邮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健康邮件服务器”是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于本发明所述的反垃圾邮件系统内的电子邮件服务器。
接收服务器:参见图1。
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向其用户提供的接收邮件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接收到的邮件请求,如标明是来源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则根据主服务器的健康邮件服务器IP地址列表确认,通过后再经用户的“黑名单”检查,然后接收。
非来源于健康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经用户的“白名单”、“朋友名单”检查,拒收的邮件返回提示信息,如:“本用户拒收非健康邮件服务器来源的陌生邮件,请以其它方式通知本用户将您加入白名单,或通过健康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请参考www.xxxx.org/com”,以防止正常信息的丢失,其中www.xxxx.org/com指主服务器网站。
用户“黑名单”及“白名单”完全由该用户控制,所有发送邮件的相应地址自动进入“白名单”,为降低服务器检索负担可按是否健康邮件服务器的相应地址分组。
“白名单”检查为本发明的反垃圾邮件系统方案推广初期,为解决接收来自本发明系统外的邮件服务器的邮件的问题而设立,也可以采用内容过滤等其他现有反垃圾邮件技术,随方案逐渐推广作用逐渐降低,如本发明方案成为标准或随推广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则无需利用“白名单”检查等现有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可以允许用户决定不采用“白名单”检查拒收。
发送服务器:参见图2。
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向其用户提供的发送邮件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只有接收到某一邮件地址的邮件后,才能将该地址列入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提供的该用户的“朋友名单”,也可包括采用本发明方法时邮箱中以前收到的邮件。可选用人工加入或自动加入,优选自动加入为默认选项,并可由人工从中清除。
在一定时间内,优选为一天内,向“朋友名单”内的邮件地址发送邮件不受个数限制,但向同一地址重复发送受一定的次数限制。本限制由发送者或来源于该地址的最后邮件的相应规定也就是接收者的意愿确定,以接收者的意愿为上限,但收到该地址的邮件时该限制复位。本发明将此限制称为“朋友名单规则”限制。
在一定时间内,优选为一天内,向非“朋友名单”内的邮件地址发送邮件,定义为“陌生访问”,适用陌生访问规则,受陌生访问限额限制。
陌生访问邮件发送后,该地址自动进入“招呼名单”,在一定时间内,优选为一天内,向招呼名单地址重复发送邮件受一定的次数限制,例如3次,但不再占用陌生访问限额。“招呼名单”按一定的时间优选为一天自动清空,收到该地址的邮件则转入“朋友名单”。
陌生访问限额以信用机制调整:发送一定量的正常邮件(未受垃圾邮件投诉)后可增加(主要由陌生发送的正常邮件也就是陌生访问限额的使用累积量计算),受到垃圾邮件投诉后则扣减。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投诉,主服务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估计误投诉机率发送给健康邮件服务器,进行提醒、警告,然后以渐增的数量扣减陌生访问限额直到清除用户账号。
初始陌生访问限额可定为较小的数值如1,适用于免费邮件用户;对于内部用户或付费邮件用户可采用中等的初始值如5~10,对于特定的信任用户可给更高的初始值。
本发明完全支持邮件群发功能,但对每一个地址按上述情况分别计算限额使用,包括抄送与暗送中的地址。
本发明的反垃圾邮件体系并不能保证不发送垃圾邮件,但从上述规则可知每用户的平均发送数量及垃圾邮件与正常邮件的比值均很低。
主服务器:
发布与解释本反垃圾邮件体系的有关资料及答疑。
维护与管理“健康邮件服务器名单”,发布健康邮件服务器IP地址列表,并按一定时间间隔,优选为一天进行更新。
主服务器及网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相关数据保持同步与共享。
新加入“健康邮件服务器名单”的设立一定时间的预备期,优选为一天。
根据实际的统计,发布相关数据指导健康邮件服务器设立相关安全参数,如新用户申请难度、初始限额等,使垃圾邮件的平均发送成本高于接收处理成本及正常邮件的平均发送成本。
提供安全转发所需参数。
处理来源于健康邮件服务器的垃圾邮件投诉,根据相关的统计,要求被投诉的健康邮件服务器注意、解释、改进,并可能从健康邮件服务器名单中清除。
反馈机制:
本发明的反垃圾邮件体系并不能保证不接收到垃圾邮件,但平均数量很低。如接收到垃圾邮件则可投诉,投诉向主服务器、邮件来源的健康邮件服务器及发信者发出。
来源于“白名单”、“朋友名单”的垃圾邮件,可能是受病毒感染后的傀儡发送,应进行提醒式投诉,还可通知对方以后的邮件需附验证密码,对方做相应处理后可请求解除密码验证;也可从相应名单中清除或列入“黑名单”。
其它来源的垃圾邮件,包括来源于健康邮件服务器陌生邮件的垃圾邮件,除向主服务器投诉外,还可列入“黑名单”。
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可采用如下安全转发机制:
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收到转发请求时,如上一级服务器标明是健康邮件服务器,则根据主服务器的健康邮件服务器IP地址列表确定,通过后再转发。
上一级服务器不是健康邮件服务器,则确认或提供其IP地址并转发。
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可包括其它受信任服务器)达到一定的数量与分布后,则转发请求应使路径中的健康邮件服务器连续,因而拒绝转发不符合的请求。而当采用本发明的邮件服务器达的数量与分布不能保证满足健康邮件服务器连续转发条件的推广初期,可采用邮件服务器身份认证或其它暂时的替代方案如区域性连续转发。
Claims (9)
1、接收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邮件的发送服务器是否处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内,如果是,接收邮件;如果不是,则拒绝接收邮件,并返回提示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服务器从主服务器获得更新的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
3、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服务器判断邮件的收信人是否处于朋友名单内,如果是,则适用朋友名单规则发送;如果不是,则适用陌生访问规则发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有在接收到某一邮件地址的邮件后,才能将该邮件地址列入“朋友名单”。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朋友名单规则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向“朋友名单”内的邮件地址发送邮件不受邮件地址的个数限制,但向同一地址重复发送受一定的次数限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陌生访问规则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向陌生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总额受陌生访问限额限制,超出陌生访问限额则拒绝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陌生访问规则还包括:陌生访问邮件发送后,目的地址自动进入“招呼名单”,在一定时间内,向招呼名单地址重复发送邮件受一定的次数限制,但不再计入向陌生邮件地址发送的邮件总额内;“招呼名单”按定时自动清空,若收到目的邮件地址的回复邮件,则将该目的邮件地址转入“朋友名单”。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陌生访问限额受信用机制调整:发送一定量的正常邮件后可增加,由陌生发送的正常邮件也就是陌生访问限额的使用累积量计算,受到垃圾邮件投诉后则扣减,主服务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估计误投诉机率发送给发送服务器,进行提醒、警告,然后以渐增的数量扣减陌生访问限额直到清除用户账号。
9、反垃圾邮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
主服务器,所述主服务器以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的形式存储健康邮件服务器的域名或IP地址,并向各健康邮件服务器提供所述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
发送服务器,所述发送服务器发送邮件时,发送服务器首先判断邮件的收信人是否处于朋友名单内,如果是,则适用朋友名单规则发送;如果不是,则适用陌生访问规则发送;
接收服务器,所述接收服务器接收邮件时,接收服务器判断邮件的发送服务器是否处于健康邮件服务器列表内,如果是,接收邮件;如果不是,则拒绝接收邮件,并返回提示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65498 CN1696949A (zh) | 2005-02-06 | 2005-04-08 |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20354.3 | 2005-02-06 | ||
CN200510020354 | 2005-02-06 | ||
CN 200510065498 CN1696949A (zh) | 2005-02-06 | 2005-04-08 |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6949A true CN1696949A (zh) | 2005-11-16 |
Family
ID=3534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65498 Pending CN1696949A (zh) | 2005-02-06 | 2005-04-08 |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696949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9232B (zh) * | 2007-05-18 | 2011-03-2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邮件过滤系统及方法 |
CN102144242A (zh) * | 2008-09-05 | 2011-08-03 | 微软公司 | 自动非垃圾消息列表包括 |
CN103988196A (zh) * | 2011-12-08 | 2014-08-13 | 微软公司 | 对推送通知服务器的流氓实体的节流 |
CN107231286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邮件审批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
CN110324231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基点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非熟识电子邮件的提醒方法 |
CN110348822A (zh) * | 2019-07-18 | 2019-10-18 | 张统刚 | 一种有助于垃圾邮件防范的智能邮件地址方法 |
-
2005
- 2005-04-08 CN CN 200510065498 patent/CN169694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9232B (zh) * | 2007-05-18 | 2011-03-2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邮件过滤系统及方法 |
CN102144242A (zh) * | 2008-09-05 | 2011-08-03 | 微软公司 | 自动非垃圾消息列表包括 |
CN103988196A (zh) * | 2011-12-08 | 2014-08-13 | 微软公司 | 对推送通知服务器的流氓实体的节流 |
CN107231286A (zh) * | 2016-03-24 | 2017-10-03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邮件审批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
CN110324231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基点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非熟识电子邮件的提醒方法 |
CN110348822A (zh) * | 2019-07-18 | 2019-10-18 | 张统刚 | 一种有助于垃圾邮件防范的智能邮件地址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42919B2 (en) | Using distinguishing properties to classify messages | |
US8301703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erting administrators about suspect communications | |
US8285804B2 (en) | Declassifying of suspicious messages | |
US20100287246A1 (en) | System for processing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with specially encoded addresses | |
US7536439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tegorizing failure messages that result from email messages | |
US20070143432A1 (en) | System for processing electronic mail messages with specially encoded addresses | |
US20050050150A1 (en) | Fi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an electronic mail message | |
US20060168041A1 (en) | Using IP address and domain for email spam filtering | |
RU2710739C1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эвристических правил для выявления писем, содержащих спам | |
US2008009176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undesired email containing image-based messages | |
CN1977263A (zh) | 使用行业试探法过滤电子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19563A (zh) | 电子邮件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696949A (zh) | 接收/发送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的方法以及反垃圾邮件系统 | |
AU2009299539B2 (en) |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control | |
CN1719812A (zh) | 垃圾电子邮件过滤方法和系统 | |
US751967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electronic messages | |
CN1735077A (zh) | 群发邮件处理方法 | |
CN1180353C (zh) | 防止垃圾邮件的方法 | |
CN1722710A (zh) | 电子邮件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2413070B (zh) | 一种由发件人设置规则的垃圾邮件防范方法 | |
Clayton | Good Practice for combating Unsolicited Bulk Email | |
RU2828611C1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и писем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почты | |
RU2787308C1 (ru) | Система утилизации спама | |
CN1780266A (zh) | 解析邮件行为控制电子邮件的方法 | |
Yamakawa et al. | Analysis of spam mail sent to Japanese mail addresses in the long ter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5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