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5286A -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5286A
CN1695286A CNA028298624A CN02829862A CN1695286A CN 1695286 A CN1695286 A CN 1695286A CN A028298624 A CNA028298624 A CN A028298624A CN 02829862 A CN02829862 A CN 02829862A CN 1695286 A CN1695286 A CN 1695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splicing ear
coil
out terminal
powe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98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3336C (zh
Inventor
柏原利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5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5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33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33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1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11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9/00
    • H01L25/11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9/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41Geometry of the lead-frame
    • H01L23/49562Geometry of the lead-frame for devices being provided for in H01L29/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16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02K19/3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device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tor or controlling the generator, e.g. with impedances 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各发电线圈形成Y形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具有3个相互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中性点二极管。在该中性点二极管的3个连接端子的各端子上,连接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一侧的线圈端子。而在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具有2个相互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二极管。在该二极管的2个连接端子的各端子上,连接相邻的2个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这两种连接类型都是在一个连接端子上连接一个线圈端子,能够谋求简化连接操作。

Description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上搭载的,对车辆搭载的电池进行充电,对其他车辆用的电气负载供电用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特别涉及内装对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内装各种整流装置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已知有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形成星形(Y形)连接的Y形连接型和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的△形连接型。
下面首先对已有的Y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进行说明。作为Y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已知有对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输出也进行整流,进一步增大整流输出的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三相交流发电机。这种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在例如日本特开平9-19119号公报中的图7进行了公开。
在这种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Y型连接的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内藏在发电机中的整流装置的中性点二极管上。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具有总共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在中性点输出利用型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这3个中性点侧线圈端子都连接在一个中性点二极管上。
将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在一个二极管上的结构,其结果是,将3个线圈端子全部连接在二极管的一个连接端子上,其连接操作带来困难。
例如在全波整流装置中,连接在中性点上的二极管对由正极侧二极管和负极侧二极管构成,正极侧二极管的阳极侧端子和负极侧二极管的阴极侧端子相互重叠,但是有必要在将阳极侧端子和阴极侧端子相互重叠系紧的部分,将来自各发电线圈的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夹入。这样的连接操作是困难的。
在日本特开平9-19119号公报中公开了改善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和整流装置的连接结构的车辆用三相用交流发电机。在这种已有技术中,提出了其图1的上部所示的特别的电路基板的使用方案。这种电路基板是在绝缘性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电路图案的基板。各发电线圈来的3个中性点侧线圈端子通过电路图案相互连接。因此其结果是,采用连接在中性点上的二极管对中,在其阳极侧端子和阴极侧端子之间只夹着连接于上述电路图案的一个端子的结构,以谋求简化其接线工作。
但是采用这样的已有技术,有必要在三相的发电线圈和整流装置之间新设置特别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不仅增加了内藏于发电机的零件数目,而且使支架的内部配置复杂化。
下面对已有的三角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进行说明。这种三角形连接型的已有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示于例如日本特开平4-42759号公报的图1。
这种三角形连接型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三相的各发电线圈中的,相邻的两个发电线圈来的两个线圈端子,连接于内装在发电机中的全波整流装置的分别对应的二极管对上。在该各二极管对中,有必要将例如正极侧二极管的阳极端子和负极侧二极管的阴极端子系紧,同时将相邻的两个发电线圈来的端子系紧,其连接仍然是困难的。
其困难通过使用日本特开平9-19119号公报的图1所示的电路基板可以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该基板的使用增加了零部件数目,而且还使支架的内部结构复杂化。
本发明提出了不增加特别的电路基板,而且能够简化三相的发电机线圈与二极管的连接操作的改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发电线圈形成Y形连接,其中,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和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而所述整流装置具有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二极管,该中性点二极管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3个连接端子、即第1、第2、第3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使用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第3端子的中性点二极管,三相的各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性点二极管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上,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与中性点二极管的连接操作得到简化。形成3个各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分别一一连接于中性点二极管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上的结构,能够谋求简化连接操作。而且不使用特别的电路基板,因此也能够简化发电机的内部结构。
由,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其中,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第1、第2线圈端子,所述整流装置具有第1、第2、第3二极管对,这些二极管对分别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和第2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而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整流装置具有第1、第2、第3二极管对,各二极管对分别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各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二极管对的第1、第2连接端子的结果是,各发电线圈与各二极管的连接工作得以简化。各相发电线圈的第1、第2线圈端子分别逐个连接于各二极管对的连接端子,形成这样的结构,能够谋求连接工作的简化。而且由于不使用特别的电路基板,发电机的内部结构也能够得到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剖面图。
图3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非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6是中性点二极管对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3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4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5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1是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12是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二极管对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6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是该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第1实施例的总体说明)
图1、图2所示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10是Y形连接型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一对支架11、12、旋转轴13、转子20、定子30、整流装置40。转子13利用一对支架11、12,通过球形轴承可旋转地支持着。该旋转轴13利用车辆上搭载的引擎驱动,该旋转轴13上固定着转子20。
(第1实施例的转子20的说明)
该转子20是旋转磁场,具有一对励磁铁芯21、22和励磁线圈23。励磁线圈23通过供电机构24利用搭载于车辆上的电池(未图示)励磁。该供电机构24具有设置于旋转轴13上的一对集流环25和与其接触的一对电刷26。对励磁线圈23提供的励磁电流利用电压调整器27调整,根据该励磁电流的调整对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励磁线圈23的一端在发电机上连接于输出端子OT,其另一端通过电压调整器27连接于公共电位点(地线)。电压调整器27接受来自控制端子CT的控制信号。电刷26和电压调整器27配置于一方的支架11的内部。
(第1实施例的定子30的说明)
在转子20的周围配置定子30。该定子30是电枢,具有电枢铁芯31和电枢线圈32。电枢铁芯31利用紧固螺杆33夹持于一对支架11、12之间。电枢线圈32具有三相的各相发电线圈A、B、C,各发电线圈A、B、C分别形成独立的两线圈端子,分别具有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1、B1、C1和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B2、C2。图1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B2、C2在中性点N相互形成Y型连接,而该中性点N的接线利用整流装置40进行。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总体说明)
在支架11的内周配置供电机构的电刷26,同时配置整流装置40。该整流装置是三相全波整流装置。该三相全波整流装置40将发电线圈A、B、C形成Y型连接,形成能够对他们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大发电机输出,对从中性点N的交流输出也进行全波整流的结构。
该整流装置40具有4个二极管对41A、41B、41C、41N。3个二极管对41A、41B、41C分别由正极侧的二极管42P、负极侧的二极管42N构成。二极管对41N是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二极管对,由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构成。
正极侧的4个二极管、即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分别安装于正极侧的散热片44,该正极侧的散热片44构成整流装置40的正极侧输出端子,起发电机的正极侧输出端子OT的作用。又,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分别安装于负极侧的散热片45上,该负极侧的散热片45构成整流装置40的负极侧输出端子,该负极侧输出端子连接于公共电位点(地线)。散热片45直接安装于支架11的内表面,又,散热片44位于散热片45的内周,与其电绝缘地安装于支架11。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散热片44、45的说明)
散热片44、45如图3所示。这些散热片44、45都是马蹄型的,如图3所示,散热片44配置于散热片45的内周,在散热片44上,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配置为相互等角度间隔。同样,在散热片45上,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配置为相互等角度间隔。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相互在半径方向上对置,构成3个二极管对41A、41B、41C。又同样,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与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也相互在半径方向上对置,构成连接中性点N的二极管对41N。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二极管对41A、41B、41C的说明)
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50。这些组件结构50在图4中以立体图表示。该组件结构50具有导电性基板51、钎焊在该导电性基板51上的二极管芯片52、覆盖该二极管芯片52的树脂包装53、以及从树脂包装53引出的引出端子54。该引出端子54的前端分开为两个分叉,相互间形成槽55。
在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52的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51,引出端子5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52的阳极。其结果是,正极侧二极管42P中,导电性基板51构成阴极引出端子,而引出端子54构成阳极引出端子。另一方面,在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52的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51,引出端子5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52的阴极。其结果是,负极侧二极管42N中,导电性基板51构成阳极,而引出端子54构成阴极引出端子。在图3所示的散热片44中,各正极侧二极管42P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阴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4,各正极侧二极管42P的阳极引出端子54向负极侧二极管42N延伸。又,在散热片45中,各负极侧二极管42N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阳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5,各负极侧二极管42N的阴极引出端子54向正极侧二极管42P延伸。
在各二极管对41A、41B、41C中,正极侧二极管42P的引出端子54是阳极侧端子,又,负极侧二极管42N的引出端子54是阴极侧端子,使这些引出端子54、54相互重叠,在这些引出端子54、54的槽55间,分别夹着三相的各发电线圈A、B、C的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1、B1、C1将其钎焊。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中性点二极管对41N的说明)
构成中性点连接用的二极管对41N的正极侧二极管43P和负极侧二极管43N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60。这些组件结构60具有导电性基板61钎焊于该导电性基板61上的二极管芯片62、覆盖该二极管芯片62的树脂封装63、以及从该树脂封装63引出的引出端子64。该引出端子64具有在树脂封装63的外部相互平行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这些连接端子64a、64b、64c在树脂封装63的内部相互连接,形成电气上公共连接。
在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62的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61,引出端子6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其结果是,在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中,导电性基板61构成阴极端子,而连接端子64a、64b、64c构成阳极端子。另一方面,在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中,形成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61的配置,引出端子6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62的阴极。其结果是,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中,导电性基板61构成阳极端子,而连接端子64a、64b、64c分别构成阴极端子。在图3所示的散热片44中,正极侧二极管43P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阴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4,其阳极引出端子54向负极侧二极管44N延伸。又,在散热片45中,负极侧二极管43N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阳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5,该阴极引出端子54向正极侧二极管42P延伸。
图6表示构成中性点二极管对41N的正极侧二极管43P、负极侧二极管43N与各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2、B2、C2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正极侧二极管43P的连接端子64a、64b、64c相互平行地向负极侧二极管43N的连接端子64a、64b、64c延伸,又,负极侧二极管43N的连接端子64a、64b、64c相互平行地向正极侧二极管43P的连接端子64a、64b、64c延伸。如图6所示,二极管43P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和二极管43N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相互间各前端相对突出地配置。各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B2、C2分别夹在二极管43P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的前端和二极管43N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的前端之间,对该夹入的部分加以钎焊相互固定,实施电气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的各第1连接端子64a、64a的前端之间,并且被钎焊,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B2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的各第2连接端子64b、64b的前端之间,并且被钎焊,又,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C2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的各第3连接端子64c、64c的前端之间,并且被钎焊。
(利用第1实施例取得的效果的说明)
如上所述,第1实施例是三相发电线圈A、B、C形成Y型连接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各发电线圈A、B、C形成分别具有非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1、B1、C1和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2、B2、C2的结构,又,整流装置40具有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二极管43P、43N。该中性点二极管43P、43N具有相互电气公共连接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2连接于第1连接端子64a,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B2连接于第2连接端子64b,而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连接于第3连接端子64c。利用这样的连接结构,分别在连接端子64a、64b、64c上连接发电线圈A、B、C的一个线圈端子,其连接操作容易进行。又由于不必使用已有的特别的电路基板,因此能够简化发电机支架的内部结构。
又,在第1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43N具有二极管芯片62、封装该二极管芯片62的树脂封装63、以及从该树脂封装63引出的引出端子64,在该引出端子64上形成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因此能够通过改良引出端子64,简化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B2、C2与二极管43P、43N的连接工作。
又,在第1实施例中,整流装置40具有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其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上连接的阳极引出端子64具有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而且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连接于二极管芯片62的阴极上的阴极引出端子64具有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同时,正极侧的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负极侧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1连接端子64a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正极侧的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2连接端子64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又,正极侧的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3连接端子64c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其结果是,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和中性点二极管43P、43N的连接工作得到简化,同时也将各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的交流输出整流,可以谋求增大整流输出。
又,在第1实施例中,在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1连接端子6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连接,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2连接端子6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连接,又,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3连接端子6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连接。其结果是,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与中性点二极管43P、43N的连接操作得到进一步简化,同时也对各发电线圈A、B、C的中性点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能够谋求增大整流输出。
(第2实施例的说明)
在第1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43N采用图5所示的组件结构60,而在第2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43N的组件结构使用图7所示的组件结构60a。在该图7组件结构60A中,对于引出端子64,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64b、64c在树脂封装63的外部相互共同电气连接。组件结构60A的其他结构与图5的组件结构60相同。该图7的组件结构60A采用于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也采用于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与阴极相互换位配置也可以。
采用该第2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例的说明)
该第3实施例使用具有图8所示的组件结构的复合型中性点二极管70,替代第1实施例的中性点二极管43P、43N。该图8的中性点二极管70是将第1实施例的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与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收容于一个组件中形成的复合型二极管。利用这一个复合型二极管70构成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二极管对41N。
该中性点二极管70在对置的一对导电性基板71A、71B之间夹入两个二极管芯片72A、72B和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被夹在两个二极管芯片72A、72B的正当中。二极管芯片72A是正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71A,又配置于导电性基板71A、73之间,将阳极连接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二极管芯片72B是负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配置于导电性基板73、71B中间,使阴极连接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而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71B。二极管芯片72A、72B利用树脂封装74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一起封装。导电性基板71A、71B从树脂封装74露出。
在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上,成一体地形成从树脂封装74引出的引出端子75。在该引出端子75形成在树脂封装74的外部相互平行延伸的3个连接端子75a、75b、75c。这些连接端子75a、75b、75c在树脂封装74的内部相互电气连接。但是也可以在树脂封装74的外部将连接端子75a、75b、75c相互电气连接。
在第1连接端子75a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在第2连接端子75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又在第3连接端子75c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
导电性基板71B与直接安装于支架11上的散热片45接合,而导电性基板71A连接于与支架11绝缘的散热片44。如果二极管对41A、41B、41C上也分别采用将正极侧二极管芯片与负极侧二极管芯片复合的复合型二极管,则将两个散热片44、45配置于例如旋转轴13上,使其在轴方向上对置,在其间夹着复合型二极管构成的二极管对41N、41A、41B、41C,以此可以构成具有与图1相同的电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在该第3实施例中,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使二极管对41A、41B、41C、41N进一步小型化。
(第4实施例的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4实施例的电路图。在该第4实施例中,在定子30上设置2个电枢线圈32A、32B。这些电枢线圈32A、32B分别具有Y型连接的三相发电线圈A、B、C。各电枢线圈32A、32B卷绕在共同的电枢铁芯31上,利用共同的转子20的励磁线圈23。
对应于2个电枢线圈32A、32B,设置2个整流装置40A、40B。这整流装置40A、40B的结构分别与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结构相同。整流装置40A、40B在电气上相互并联连接,连接于发电机的输出端子OT上,向共同的车辆用电池、电气负载供电。
在该第4实施例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对车辆用的各种负载,利用2个电枢线圈32A、32B、和2个整流装置40A、40B进行双系统的供电。
(第5实施例的说明)
从上述第1~第4实施例都是三相发电线圈A、B、C形成Y型连接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而第5实施例是将三相发电线圈A、B、C形成△连接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5实施例的电路图。该第5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一样,定子30的电枢线圈32具有三相发电线圈A、B、C,这些发电线圈A、B、C分别具有独立的2个线圈端子。该第5实施例中,发电线圈端子A、B、C分别具有第1线圈端子A3、B3、C3和第2线圈端子A4、B4、C4。
将整流装置40C与该发电线圈A、B、C组合。该整流装置40C也是三相全波整流装置,发电线圈A、B、C形成△连接,对该交流输出进行三相全波整流。该整流装置40C具有3个二极管对46A、46B、46C。这些二极管对46A、46B、46C形成同样结构,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47P和负极侧二极管47N。
整流装置40C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散热片44、45。图11表示在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44、45。正极侧的散热片44被配置于支架11内,位于负极侧的散热片45的内周,与支架11电气绝缘地安装于其上。散热片45直接安装于直接11的内表面。在散热片44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3个正极侧二极管47P。在散热片45上等角度间隔安装3个负极侧二极管47N,使其与正极侧二极管47P对置。
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使用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80的二极管。该组件结构80示于图12。该组件结构80具有导电性基板81、连接于该导电性基板的二极管芯片82、封装该二极管芯片82的树脂封装83、以及从该树脂封装83引出的引出端子84。
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中,配置二极管芯片83,使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81,在其阳极上连接引出端子84。其结果是,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中,导电性基板81构成阴极端子,引出端子84构成阳极端子。在负极侧的二极管47N中,配置二极管芯片83,使其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81,在其阴极上连接引出端子84。其结果是,负极侧的二极管47N中,导电性基板81构成阳极端子,引出端子84构成阴极端子。3个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以及3个负极侧的二极管47N都将其导电性基板81钎焊于散热片44、45。正极侧的二极管47P,由于导电性基板81是阴极端子,其结果是在散热片44上连接3个正极侧的二极管47P的阴极端子。又,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由于导电性基板81是阳极,其结果是,在散热片45上连接3个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的阳极端子。
组件结构80的引出端子84在树脂封装83的外部具有2个连接端子84a、84b。这些连接端子84a、84b在树脂封装83内相互电气连接。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中,引出端子84是阳极端子,又,负极侧的二极管47N中,引出端子84是阴极端子。这些二极管47P、47N安装于散热片44、45,并使得各引出端子84上设置的2个连接端子84a、84b的前端相互对置。
在二极管对46A中,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同样,在二极管对46B中,二极管47P、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同样,在二极管对46C中,二极管47P、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
图13以二极管对46A为例,表示二极管47P、47N与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A4、B3的连接结构。二极管47P、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的各前端相对,在这些前端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钎焊。二极管47P、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的各前端相对,其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线圈端子B3钎焊。其他二极管对46B、46C也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利用这些连接结构,将三相发电线圈A、B、C形成△连接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第5实施例中,发电线圈A、B、C形成分别具有第1线圈端子A3、B3、C3与第2线圈端子A4、B4、C4的结构,整流装置40C具有第1、第2、第3二极管对46A、46B、46C,各二极管对46A、46B、46分别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而且,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连接于第1二极管对46A的第1连接端子84a,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连接于第1二极管对46A的第2连接端子84b,而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连接于第2二极管对46B的第1连接端子84a,而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连接于第2二极管对46B的第2连接端子84b,还有,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连接于第3二极管对46C的第1连接端子84a,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连接于第3二极管对46C的第2连接端子84b。利用第5实施例的这种连接结构,结果是在二极管对46A、46B、46C的各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上连接发电线圈A、B、C的1个线圈端子,使这些连接工作容易进行。而且由于以往那样的特别的电路基板也不必使用,因此能够简化发电机的支架的内部。
又,在第5实施例中第1、第2、第3二极管对46A、46B、46C的二极管47P或47N分别具有二极管芯片82、封装该二极管芯片82的树脂封装83、以及从该树脂封装84引出的引出端子84,各引出端子84上形成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因此通过改良引出端子84能够简化发电线圈A、B、C的各线圈端子A3、A4、B3、B4、C3、C4与二极管47P或47N的连接工作。
又,在第5实施例中,各二极管对46A、46B、46C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47P和负极侧二极管47N,正极侧二极管47P具有阳极引出端子84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又,负极侧二极管47N具有阴极引出端子84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而且在第1二极管对46A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一起连接,而且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一起连接。又,在第2二极管对46B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一起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和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一起连接。而且,在第3二极管对46C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一起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和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一起连接。利用这一第5实施例的结构,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A3、A4、B3、B4、C3、C4与各二极管对46A、46B、46C的各二极管47P、47N的连接工作得以简单化,同时能够将各发电机线圈A、B、C形成△连接。
又,在第5实施例中,在第1二极管对46A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连接。又,第2二极管对46B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连接。还有,第3二极管对46C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连接。利用这样的连接结构,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A3、A4、B3、B4、C3、C4与各二极管对46A、46B、46C的各二极管47P、47N的连接工作得以进一步简单化,同时能够将各发电机线圈A、B、C形成△连接。
(第6实施例的说明)
在第5实施例中,二极管47P、47N采用图12所示的组件结构80,而第6实施例中二极管47P、47N的组件结构采用图14所示的组件结构80a。该图14的组件结构80a中,对于引出端子84,第1、第2连接端子84a、84b在树脂封装83的外部相互电气连接。组件结构80a的其他结构与图12的组件结构80相同,该图14的组件结构80a使用于正极侧二极管47P,也使用于负极侧二极管47N。在二极管47P和二极管47N中,二极管芯片82的阳极与阴极相互换位配置这一点也相同。
采用该第6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5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7实施例的说明)
该第7实施例使用具有图15所示的组件结构的复合型二极管90代替第5实施例的二极管47P、47A。该图15的二极管90是第5实施例的一个正极侧二极管47P和一个负极侧二极管47N被收容于一个组件形成的复合二极管。利用该一个复合二极管,构成一个二极管对,因此,通过使用总共3个复合二极管90,可以构成3个二极管对46A、46B、46C。
该复合二极管90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导电性基板91A、91B之间夹入2个二极管芯片92A、92B和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正好被夹在2个二极管芯片92A、92B正当中的位置上。二极管芯片92A是正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阴极接合于导电性基板91A,又,阳极接合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配置于导电性基板91A、93之间。二极管芯片92B是负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阴极接合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又,阳极接合于导电性基板91B,配置于导电性基板93、91B之间。二极管芯片92A、92B与中间导电性基板93一起利用树脂封装94封装。导电性基板91A、91B从树脂封装94中露出。
中间导电性基板93上成一整体地形成从树脂封装94引出的引出端子95。该引出端子95上,在树脂封装94的外部形成相互平行延伸的2个连接端子95a、95b。这连接端子95a、95b在树脂封装94的内部相互电气连接。但是,也可以在树脂封装94的外部将连接端子95a、95b相互电气连接。
在第1二极管对46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1连接端子95a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同样,在第2二极管对46B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1连接端子95a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同样,在第3二极管对46C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1连接端子95a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
导电性基板91B与直接安装于支架11的散热片45接合,而导电性基板91A连接于与支架11绝缘的散热片44。3个二极管对46A、46B、46C如果分别使用复合型二极管90,就将2个散热片44、45配置于例如旋转轴13上,并且使其在轴方向上对置,在他们之间,夹着用复合型二极管90构成的二极管对46A、46B、46C,以此能够构成具有与图1相同的电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该第7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5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使二极管对46A、46B、46C进一步小型化。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搭载于汽车、卡车等各种车辆上,使用于车辆用电池的充电和其他车辆用负载的供电。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发电线圈形成Y形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和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而所述整流装置具有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二极管,该中性点二极管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3个连接端子、即第1、第2、第3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连接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二极管具有二极管芯片、封装该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以及从该树脂组件引出的引出端子,所述引出端子上形成所述第1、第2、第3连接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装置具有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所述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具有连接于二极管芯片的阳极上的阳极引出端子被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而所述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具有连接于二极管芯片的阴极上的阴极引出端子被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1连接端子上连接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2连接端子上连接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而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3连接端子上连接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1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而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与所述阴极引出端子的各第3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性点二极管具有2个二极管芯片、以这两个二极管芯片为基础封装的树脂组件、以及从该树脂组件引出的引出端子,该引出端子连接于所述两个二极管芯片中的一个二极管芯片的阳极和另一二极管芯片的阴极上,该引出端子上连接所述第1、第2、第3连接端子。
6.一种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第1、第2线圈端子,所述整流装置具有第1、第2、第3二极管对,这些二极管对分别具有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和第2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而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第2、第3二极管对分别具有二极管芯片、封装该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以及从该树脂组件引出的引出端子,该引出端子上分别形成所述第1、第2连接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装置的第1、第2、第3二极管对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和负极侧二极管,所述各二极管对的各正极侧二极管具有阳极引出端子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而所述各二极管对的各负极侧二极管具有阴极引出端子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在所述第1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一起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一起连接,在所述第2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一起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一起连接,还有,在所述第3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一起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一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二极管对中,在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端子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端子连接,在所述第2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而在所述第3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而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与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第2、第3二极管对分别具有两个二极管芯片、封装这些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以及从该树脂组件引出的引出端子,该引出端子连接于所述两个二极管芯片中的一个二极管芯片的阳极和另一二极管芯片的阴极上,该引出端子上形成所述第1、第2连接端子。
CNB028298624A 2002-11-11 2002-11-11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33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11727 WO2004045050A1 (ja) 2002-11-11 2002-11-11 車両用三相交流発電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79026A Division CN101309035B (zh) 2002-11-11 2002-11-11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5286A true CN1695286A (zh) 2005-11-09
CN100463336C CN100463336C (zh) 2009-02-18

Family

ID=32310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986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3336C (zh) 2002-11-11 2002-11-11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09687B2 (zh)
EP (1) EP1562277B1 (zh)
JP (1) JP4002274B2 (zh)
CN (1) CN100463336C (zh)
WO (1) WO20040450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372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上海电机学院 内嵌变压器的发电机系统
CN103296838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上海电机学院 多整流发电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2445B2 (en) * 2003-02-25 2007-11-06 Siliconix Technology C.V.-Ir Active integrated rectifier regulator
US7397152B2 (en) * 2004-03-16 2008-07-08 Ocean Power Technologies, Inc. Circuitry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a linear electric generator
US7365518B2 (en) * 2004-10-07 2008-04-29 L-3 Communications Electron Technologies, Inc. Ion engine power supply
US7928592B2 (en) * 2008-06-30 2011-04-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Wind turbine with parallel converters utilizing a plurality of isolated generator windings
DE102010017522A1 (de) * 2009-06-24 2011-02-03 ASMO Co., Ltd., Kosai-city Antriebsvorrichtung und Halbleitermodul
US20130075891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Formosa Microsemi Co., Ltd. Flip chip type full wave rectific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4026567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Remy Technologies, Llc Phase lead insulator
MY172508A (en) * 2013-03-21 2019-11-28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generation unit, and motor generator control method
FR3087614B1 (fr) * 2018-10-19 2020-10-09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Carte electrique comprenant un pont de redressement
JP7222334B2 (ja) * 2019-09-04 2023-02-15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7014A (en) * 1953-04-28 Speed control
US3205429A (en) * 1960-11-14 1965-09-07 Horace M Robinson Alternator with series field
US3544883A (en) * 1968-11-14 1970-12-01 Electric Construction W Ton Lt Voltage stabilization system utilizing a buck-boost generator
US3641374A (en) * 1970-03-11 1972-02-08 Nippon Denso Co Rectifying means for three-phase alternating generators for use in vehicles and other transport facilities
US4128799A (en) * 1977-08-15 1978-12-05 Robert Bosch Gmbh Semi-conductor voltage regulator, particularly for automotive use
JPS6230460Y2 (zh) * 1980-06-10 1987-08-05
JPS576358A (en) 1980-06-13 1982-01-13 Tokyo Rika Kikai Kk Control circuit for micro flow rate
US5929611A (en) * 1994-09-14 1999-07-27 Coleman Powermate, Inc. Light weight rotor and stator with multiple coil windings in thermal contact
JP3342987B2 (ja) * 1995-06-28 2002-11-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H1141886A (ja) * 1997-07-11 1999-02-12 Denso Corp 車両用三相交流発電機
JP3956076B2 (ja) * 1999-06-01 2007-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486136B2 (ja) * 1999-07-22 2004-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920004B2 (ja) * 2000-05-12 2007-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3894413B2 (ja) 2000-06-08 2007-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DE10037657A1 (de) 2000-07-31 2002-02-28 Bosch Gmbh Robert Anschlus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schließen eines Gleichrichters an einen Drehstromgenerator
US6879053B1 (en) * 2002-10-22 2005-04-12 Youtility, Inc. Transformerless, load adaptive speed controller
US7064526B2 (en) * 2004-04-23 2006-06-20 Astronics Advanced Electronic Systems Corp. Fault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permanent magnet starter generator sub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372A (zh) * 2013-05-24 2013-08-21 上海电机学院 内嵌变压器的发电机系统
CN103296838A (zh) * 2013-05-24 2013-09-11 上海电机学院 多整流发电机系统
CN103296838B (zh) * 2013-05-24 2016-03-23 上海电机学院 多整流发电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45050A1 (ja) 2004-05-27
US20050082930A1 (en) 2005-04-21
JPWO2004045050A1 (ja) 2006-03-16
CN100463336C (zh) 2009-02-18
US7109687B2 (en) 2006-09-19
EP1562277A4 (en) 2014-10-08
EP1562277A1 (en) 2005-08-10
EP1562277B1 (en) 2015-07-29
JP4002274B2 (ja)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7616A (en) Rectifying and voltage regulating unit of AC gener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50462C (zh) 具有高温下有效工作的密封整流器的机动车交流发电机
US6979927B2 (en) Automotive alternating-current dynamoelectric machine
US8253287B2 (en) Automotiv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695286A (zh)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CN1781232A (zh) 旋转电机
US10418884B2 (en) Controller-include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H07274458A (ja) 交流発電機
CN1897420A (zh) 串联旋转电机
CN1788405A (zh) 车辆旋转电机设备
KR101096934B1 (ko) 차량용 교류 발전기 및 그것에 탑재되는 정류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7535137B2 (en) Alternator
CN1074199C (zh) 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
CN103765737A (zh) 连接器,设置有此类型连接器的电流整流器装置,和配备有此类型整流器装置的电机械
CN1146655A (zh) 采用SiC开关晶体管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01309035B (zh)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CN1139169C (zh) 车辆用旋转电机
JP4659784B2 (ja) 車両用三相交流発電機
CN1326313C (zh) 车辆的交流发电机
KR100658862B1 (ko) 차량용 3상 교류 발전기
CN103181067A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KR19980014072A (ko) 차량용 회전 전기장치
JP2013198366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