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4775A -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4775A
CN1694775A CN02829987.6A CN02829987A CN1694775A CN 1694775 A CN1694775 A CN 1694775A CN 02829987 A CN02829987 A CN 02829987A CN 1694775 A CN1694775 A CN 1694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oller
processing
discharge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299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4183C (zh
Inventor
冈田敦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4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41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41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4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or their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9/00Machin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eating particular metal objects or for obtaining special effects or results on metal objects
    • B23H9/04Treating surfaces of ro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钝性处理用轧辊上,实施能防止放电集中且没有螺旋形加工痕迹的放电加工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放电加工机和放电加工方法。具有可以从前端流出加工液的内腔,把该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为1.5以上的扁平形状,使用把电极配置成所述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大体与辊的轴向平行的电极的放电加工机,一边使加工液从所述内腔流出,一边使辊和电极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相对移动,呈螺旋形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Description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使加工液从电极内部流出的内腔的放电加工用电极、具有此电极的辊用放电加工机。此放电加工机适合用于钝性处理用轧辊等的辊的放电加工。本发明还涉及轧辊等辊的放电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带的钝性处理中使用的轧辊其本身的表面被实施钝化加工。轧辊的钝化加工除了现有的投射金属颗粒的方法以外,最近也采用放电加工进行。
放电加工是在绝缘性的加工液中,在被加工物和电极之间周期性地施加脉冲波形的电压,产生电弧放电,利用它的热量使被加工物的表面熔融、去除的加工方法。在辊表面产生放电的部位生成火山口形的凹坑,使辊表面变成粗糙表面。加工液使放电具有必要的绝缘性环境,同时还具有把在放电加工中产生的去除的渣滓的加工粉从电极周围赶走,吸收加工热量,使加工部分冷却的作用。
轧辊的放电加工典型的是使用具有面对作为被加工物的辊配置的电极的放电加工机,使辊旋转,同时使电极在辊轴向移动(一般为往复移动)来进行。因此辊表面连续受到螺旋形的放电加工,在辊表面产生螺旋形的加工条纹。如电极向辊轴方向反复移动,最终可以用加工放电使整个辊表面成为粗糙表面。由于要产生放电,使电极和辊之间的间隙变得狭窄是必要的,所以利用在电极上安装的伺服电动机使电极前进或后退,把此间隙控制成适合发电的尺寸。
钝化加工的轧辊如在钢带的钝性处理中使用,由于表面凹凸迅速磨损,一般轧辊表面的使用寿命为数小时~数天。表面凹凸被磨损的轧辊研磨后使表面变得平滑后,再用加工放电实施钝化加工。也就是,轧辊经研磨→放电加工→轧制的循环,反复使用直到辊径成为规定的有效使用直径。因此要求放电加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进行。
为了迅速进行利用放电加工的轧辊的钝化加工,以增加在一次放电中的加工面积为目的,可以利用把多个电极以一定间隔并排配置在辊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放电加工机。
在轧辊利用放电加工的钝化加工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把辊表面进行螺旋形放电加工的情况下,如放电加工的强度过强,会产生严重的螺旋形加工条纹,它也要残留在加工后的辊表面上,被复制在被轧制的钢带上,产生轧制次品。
此外在放电加工中有放电集中的现象。这是由于(1)放电容易在被加工物(辊)和电极之间的间隙最狭窄的部位产生;(2)由放电产生的加工粉末(辊和电极的切削渣滓)是导电的,由于成为传播放电的媒体,在加工粉末所滞留的部位容易产生放电而引起的。
例如伴随辊的放电加工,电极前端被消耗。因此放电加工完成后,与辊相面对的电极的端面沿辊圆周方向的外面形状和辊轴向的凸面形状变成曲面形状。如用此电极对下一个辊径不同或凸面形状不同的辊进行放电加工,辊和电极的间隙一部分变窄,放电集中在此部分。
此外如加工液的供给量或流动不充分,加工粉末容易滞留在电极附近,放电常常集中产生在曾经发生放电的部位附近。
如产生放电的集中现象,则在辊表面沿电极的通路形成严重程度的螺旋形的加工痕迹,它被复制在被用辊轧制的钢带上,其结果同样是成为产生轧制次品的原因。
为了防止放电的集中,在特开昭53-72296号公报中发表了把电极分割成小片的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4,870,243号中记载了以使放电稳定和分散为目的,在加工液中含有少量石墨和金属颗粒等的导电材料的粉末的技术。
关于电极的配置,在特开昭55-150923号公报中发表了为了防止因电极和辊接触造成的短路,把电极不是配置成朝向辊的轴心,而是配置成向辊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以防止产生严重程度的加工条纹和放电的集中现象的放电加工机和放电加工方法,以及在其中使用的放电加工用电极。
要在放电加工中不产生严重的加工条纹,可以考虑(a)减少单位时间的产生放电的次数;或(b)增加作为被加工物的辊和电极的相对移动速度等方法。可是(a)的方法由于使加工效率降低,在谋求迅速加工的轧辊的放电加工中不能接受。(b)的方法必须增加电极的输送速度和辊的转数,但考虑到放电加工机的机械的限制和为了放电必须控制电极和辊的间隙在数10μm左右,此方法是不现实的。
为了避免放电集中的现象,除上述(a)的降低加工效率的方法和(b)的增加电极和辊的相对速度的方法外,可以考虑(c)把产生放电的电极端面的面积缩小的方法。可是用(c)的方法单位面积的加工密度变高,容易生成严重程度的加工条纹。
如上所述,在替换要加工的辊时,如替换的辊的辊径和凸面形状与前面加工的辊不同,电极和辊的间隙(电极/辊的间隙)部分变窄,放电集中在此部分,产生螺旋形的加工痕迹。关于此现象,由于如电极端面的面积大,电极的消耗变小,前面加工的辊的辊径和凸面形状长久残留在电极上,反而产生因放电集中的加工。
本发明人着眼于伴随加工的辊径的变化的电极/辊的间隙的变化,如使电极在轴向加长成扁平形,影响要变小,容易与辊径的变化相对应。由于辊径的曲率远大于凸面的曲率(曲率半径远小于凸面的曲率半径),使伴随辊径的变化的影响降到最小,对防止放电集中是有效的。
此外如使用在辊轴向加长的扁平的电极,随辊的旋转形成的使表面粗糙的加工部位在横向扁宽,所以加工密度降低,可以防止严重的加工条纹的产生,难以形成加工痕迹。
为了避免加工粉末滞留在电极附近造成的放电的集中,使电极成中空形,使加工液从电极的内腔流出,形成从电极向外的加工液的流动的方法是有效的。
在使用这样的中空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加工液从电极/辊的间隙宽的部分流出的多,间隙窄的部分与间隙宽的部分相比,加工粉末容易滞留在间隙窄的部分。因此间隙窄的部分因间隙的狭窄程度和加工粉末的滞留两个原因造成非常容易引起放电集中。要使放电集中减到最小限度,为了使间隙尽可能均匀,优选的是把电极配置成朝向辊轴心方向。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是一种放电加工用电极,具有可以从朝向被加工物的前端流出加工液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把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大于或等于1.5的扁平形状。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是一种辊用放电加工机,具有朝向辊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电极,其特征在于,此电极具有可以使加工液从朝向辊的前端流出的内腔,此电极配置成把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大于或等于1.5的扁平形状,而且上述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与此辊的轴向大体平行。
其中所谓的“大体平行”意味着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的方向与辊的轴向的角度为10°以内。此角度优选的是5°以内,最优选是0°。
在适合的方式中,上述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配置成电极的长度方向朝向辊的轴心。在放电加工机具有多个电极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电极在辊圆周方向成多列,被配置成锯齿形。
采用本发明的话,可以提供使用上述放电加工机的辊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边使加工液从上述内腔流出,一边使辊和电极在圆周方向和轴向相对移动,成螺旋形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在具有上述配置成锯齿形的电极的放电加工中,优选的是通过调整上述辊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的相对移动速度,以没有残留未被放电加工的区域的方式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辊用放电加工机的简略的说明图。
图2为与前端投影面积(截面面积)一起表示试验用的有代表性的中空电极A~D的前端投影面形状和以辊轴为水平方向时的配置方向。
图3用图2的电极A~D进行了放电加工的情况下的加工表面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把电极以多列方式配置成锯齿形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在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极的前端投影面形状的说明图。
图6~图11为表示电极相对于辊的配置的说明图,都是从辊轴向看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使电极偏离朝向辊轴心方向配置的状态。
图7为表示把电极配置在朝向辊轴心方向的状态。
图8为表示用图6的电极加工的辊从较小直径的辊[图8(a)]更换成较大直径的辊[图8(b)]的情况下的状况。
图9为表示用图7的电极加工的辊从较小直径的辊[图9(a)]更换成较大直径的辊[图9(b)]的情况下的状况。
图10为表示把多个电极都朝向辊轴心,在辊圆周方向配置成多列的情况。
图11为表示在电极不朝向辊轴心的情况下的电极与大直径和小直径辊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表示在轧辊放电加工中使用的放电加工机的一个例子。在此放电加工机中可以旋转地安装有被加工物的轧辊8。也就是其两侧的的辊支承部分放置在轴承台11上,用端面固定装置5、6定位后,用辊驱动装置9旋转驱动轧辊8转动。在此放电加工机的电极托架7上,一般以合适的配置安装多个电极。电极托架7通过用驱动装置10使穿过其头部的滚球丝杠(Bowl Screw)机构12转动,在辊轴向横跨辊的宽度往复移动。
图中没有表示,为了把电极前端和辊的间隙控制成放电最适合的尺寸,向电极托架上安装电极要通过伺服电动机和丝杠机构进行。电极和轧辊的间隙用加工液充满。
使用图中表示的放电加工机的轧辊放电加工在使轧辊转动的同时,使电极托架在辊轴向进行移动,因此使电极在辊轴向进行移动。也就是作为被加工物的辊和电极由于在放电加工中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的两个方向上相对移动,所以因放电加工形成的加工条纹在辊表面走成螺旋形。
在图示的例子中,使辊旋转驱动,表示了使电极在轴向上移动的放电加工机,关于在辊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也可以使电极在辊圆周方向移动,来代替旋转驱动辊,也可以两者一起使用。同样关于辊轴向的相对移动,也可以不是使电极,而是使辊或辊和电极双方在轴向移动。
本发明的放电加工用电极具有流出加工液用的内腔,可以使加工液从电极的前端向被加工物(例如轧辊)流出。典型的是该电极为内部有贯通孔的管状的中空电极。但是内腔的出口只要位于电极前端就可以,没有必要在它的长度方向贯通电极的全长。例如加工液的入口可以位于电极长度的中间。向电极内腔提供加工液可以利用众所周知的合适的方法。
所谓电极的长度方向意味着一般为细长的放电加工电极的长度方向,与电极前端的端面相交。但是由于有时端面因放电时的电极消耗而变得弯曲或倾斜,所以也不限于电极的长度方向和它的前端的端面垂直。在本发明中,加工液通过设在电极内的内腔从它的前端流出。因此长度方向和加工液的流出方向大体一致。
通过使加工液从电极前端流出,形成加工液从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的狭窄的间隙向周围外侧的液流。因此可以把在放电加工中产生的加工粉末从电极附近可靠地赶走,可以防止因加工粉末滞留在电极附近造成的放电集中。
本发明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把与被加工物对置的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下面称为前端投影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大于或等于1.5的扁平形状。
所谓除去对应于内腔的孔的部分的电极前端的投影面积意思是成为放电面的电极端面的面积。如电极前端投影面积超过70mm2,则由于电极前端的消耗慢,在把作为被加工物的辊替换成其他形状的被加工物的情况下,电极前端形状到变成沿替换后的辊的形状的形状需要时间,不能充分防止因放电集中造成的产生加工痕迹。
如电极前端投影面积过小,由于电极的消耗快,更换电极的频率增加,所以优选的是下限为10mm2左右。前端投影面积进一步优选的是15~50mm2
对辊进行放电加工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外形为扁平形的电极在放电加工机的电极托架上被安装成前端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大体与辊的轴向平行。这样不把电极分割,而使放电分散,可以抑制放电集中。
图2为与前端投影面积(在图中表示成截面面积)一起表示各种中空电极的前端投影面形状和配置。图中辊的轴向为水平方向。图3为与电极截面形成一起表示用图2的电极A、B、C、D进行了放电加工的情况下的辊表面的加工状态。
电极A、B是有圆形截面的对比用的圆筒形中空电极,前端投影面积相互不同。电极C、D是完全相同形状的按本发明的截面为扁平形状的中空电极,但安装在电极托架上时的方向不同。也就是电极C前端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下面也称为长轴)朝向辊圆周方向,与此相反,电极D的长轴朝向辊的轴向。
如使用前端投影面积大的圆形截面的电极A对辊进行放电加工,如图3所示,由于放电密度低,在辊表面因放电产生的斑点形凹凸成为没有达到电极外径尺寸(大体相当于电极壁厚的尺寸)的集团,其余的部分凹凸稀稀拉拉。在辊上成为由这样凹凸集团构成的螺旋形模样,成为每重复一次凹凸集团得到扩展,加工得到进展。在辊的整个面成为凹凸集团时,不能看到在辊表面最初看到的螺旋线模样,实际上由于在螺旋形的凹凸集团的部位比其他部位引起比其他部位会更多的放电,所以成为微小的凹的状态。用辊轧制钢带时,此凹陷复制在钢带上。
在使用前端投影面积小很多的圆形截面的电极B的情况下,放电变成大体被分散到电极宽度的状态,不形成斑点状凹凸稀稀拉拉的部位。可是由于产生放电的宽度(加工条纹的宽度)窄,加工密度高,从加工初期开始已经产生严重程度的螺旋形的加工痕迹。
对于把扁平电极它的长轴朝向辊的圆周方向(旋转方向)的电极C,可以说结果也与电极B相同。这是由于一般因辊的旋转造成的向圆周方向的辊/电极的相对移动速度(圆周速度)远大于在辊的轴向的相对移动速度。例如辊/电极的相对移动速度在辊的圆周方向为100~800mm/sec,在辊的轴向为1~20mm/sec,螺旋线和辊的圆周方向的夹角在10°以下。因此相对移动以圆周方向为主。用电极C在圆周方向的电极的宽度(与圆周方向垂直的轴向的电极尺寸)为相当于电极的前端投影面的短轴的小尺寸,所以放电加工的宽度小,成为与小直径的电极B相同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按照本发明使用扁平的电极的前端投影面的长轴朝向辊的轴向的电极D,对辊进行发电加工,则电极的壁厚程度的小的凹凸集团形成以达到电极长轴的宽度分散的加工模样。用此配置在辊的圆周方向的电极宽度成为电极前端投影面的长轴的尺寸,放电加工的宽度拓宽。因此D的放电的分散性最好。由于这样的宽度小的凹凸集团的模样形成螺旋形,而最初形成的一个个集团的严重程度小,如重复进行,螺旋线模样也不明显,可以形成整体质量均匀的凹凸。
也就是如把扁平的电极配置成长轴与辊的轴向平行,由于加工条纹拓展后分散,前端投影面积即使小,加工也不强,从而可以防止因强加工产生的加工痕迹。
在钢带的钝化加工轧制中,使用采用上述电极A~D进行放电加工使表面粗糙的轧辊的情况下,用电极A、B或C放电加工的轧辊,轧后在钢板表面即使没有发现特别的异常情况下,如用磨石进行研磨检查,发现质量不良。也就是在最初加工的螺旋形模样的部位由于辊表面严重凹陷,在钢带上显示出凸起,研磨后螺旋形的凸起模样露出来,变成质量不良。
与此相反,使用电极D进行放电加工的轧辊,最初加工的螺旋形模样的部分的凹凸集团的凹陷非常细小。其结果把此辊用于轧制,也不会产生钢带的质量不良。
在本发明的放电加工用电极中,使电极前端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为1.5以上。如扁平率小于1.5,放电的分散形不充分,结果与电极B相近。
另一方面,如电极的扁平率过大,必须加大电极托架,会发生在辊边缘部电极的一部分从辊筒偏离等问题。一般优选的是扁平率在10以下。进一步优选的是扁平率为3~8。根据装置的说明书和需要加工到辊边缘的什么位置,可以选择适当的扁平率。
本发明放电加工用电极可以用铜、石墨、两者的复合材料的、迄今使用的材料制作。
放电加工用一个电极也可以实施,但要使一次加工后的加工面积拓宽,优选的是把多个电极并排配置在电极托架上。在使用多个电极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优选的是把电极配置成在辊的圆周方向排成多列成锯齿形。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12个电极都配置成以它的前端投影面的长轴方向与辊的轴向(图的水平方向)平行,每四个排成一列,分成三列。因此三列是在辊的圆周方向分开的列。各列电极分开的距离相同,通过使各列在辊的轴向稍稍偏离,成为锯齿状的配置。
如把向辊的圆周方向的多列配置成锯齿状,第一列的电极组放电加工的区域与第二列电极组放电加工的区域部分重叠,在放电加工的区域之间没有残留不经放电加工的区域。此外,通过调整辊的旋转速度和放电加工用电极向辊的轴向输送的速度(也就是辊和电极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辊的轴向的相对移动速度),使第一列和第二列的放电加工区域部分重叠,可以使在放电加工的区域之间没有残留不经放电加工的区域。关于第二列和第三列的电极组的情况也相同。
在放电加工中使用的加工液一般是绝缘油。为了提高放电的稳定性,在加工液中也可以含有从碳(例如石墨)、金属、硅等的导体或半导体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粉末。特别优选添加在加工液中的是碳。
在本发明中,使加工液经过电极的内腔,从电极的前端向辊表面流出。根据需要,加工液的一部分也可以提供给不通过电极的通路。用过的加工液例如用磁的方法除去加工粉末后,可以再在放电加工中使用。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关于图1所述的放电加工机上,安装图5所示的有多种前端投影形状a~k的中空电极,实施放电加工试验。
在各试验中,把相同投影形状的12个电极配置成如图4所示的锯齿状。在扁平形状的电极的情况下,把各电极配置成前端投影面的最大长度方向与辊的轴向平行。使辊旋转的同时,使电极在辊的轴向往复移动来进行放电加工试验。使用的加工液使绝缘油,在放电加工中使此加工液通过电极的内腔从前端流出。
以在辊表面上形成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1.0μm或3.0μm的凹凸的条件实施放电加工。用这样放电加工后的辊轧制的钢带的检查结果示于表1。
在表1中,表示电极前端投影面积和扁平率的符号“*”表示为本发明的范围之外。检查结果的符号“×”表示明显看出加工条纹,必须换辊。“△”表示加工条纹不太明显,但用目视可以确认有加工条纹。“○”表示完全看不到加工条纹。
                                     表1
  电极形状   投影形状(图5的记号)   电极前端投影面积(mm2)   扁平率(L/T)   检查结果   备注
1.0μm 3.0μm
  圆筒   a   113*   1*   ×   ×   对比例
  b   67   1*   ×   △   对比例
  c   30   1*   ×   △   对比例
  扁平   d   80*   2   △   ○   对比例
  e   67   2   ○   ○   发明例
  f   53   2   ○   ○   发明例
  g   67   1.5   ○   ○   发明例
  h   53   1.5   ○   ○   发明例
i 70 8 发明例
j 30 7 发明例
  k   30   1.5   ○   ○   发明例
如表1所示,如使用电极前端投影面积在70mm2以下,扁平率在1.5以上的形状的电极,对轧辊进行放电加工,在用此辊轧制的钢带的检查中,得到良好的结果。
用本发明的电极,如在轧辊上实施一般使用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0.6~4.0μm左右的放电加工,在对用此辊轧制的钢带的检查工序中,没有质量不合,此外电极更换的频率也能保持满足操作的程度。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和用例子表示把具有本发明的流出加工液用的内腔的放电加工用电极配置成它的长度方向朝向辊的轴心(转动轴)的效果。
图6为表示使放电加工用电极1用它的长度方向不朝向辊2的轴心3的角度的配置状态。另一方面,图7为表示按本发明适合的方式,用把电极1的长度方向朝向辊2的轴心3的角度配置的状态。由于这些是侧视图,在图上看不到,在电极1的内部流出加工液用的内腔在长度方向贯通。
图8(a)为图6所示的电极配置,表示一边使加工液从电极前端流出,一边对小直径辊进行放电加工的状态。与辊2对置的电极1的端面因放电加工造成消耗,变成沿小直径辊的曲率的曲面。图中的箭头示意表示加工液的流动。在图8(a)中,由于辊2和电极1之间的间隙是均匀的,所以通过电极提供的加工液从间隙的任何地方都以大体均匀的流速流动。
图8(b)表示使用这样端面变成沿小直径辊的曲率的曲面的电极1,对大直径辊进行放电加工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放电容易从辊2和电极1的间隙最窄的A部位发生。另一方面,如粗箭头所示,加工液容易从间隙宽的B部位流出,如细箭头所示,在A部位流出量变少。因此在放电容易发生、再加上加工粉末的生成量多的A部位因加工粉末的滞留产生放电,所以放电集中,容易引起产生加工条纹。
另一方面,关于图7所示的优选的电极配置(电极1的长度方向朝向辊2的轴心3)的情况,图9(a)、(b)表示从小直径辊的加工转变到大直径辊的加工时的状态。如图9(a)所示,通过对小直径辊2进行放电加工,电极1的端面变成沿小直径的曲率的曲面形状。
如把此电极1在大直径辊的放电加工中使用,如图9(b)所示,放电容易在间隙最窄的电极周围部位发生。可是与图8(b)不同,由于在电极周围部整个间隙变的均匀,在A部位和B部位的任一侧都同样引起放电。加工液的流动在A部位和B部位也大体均匀。因此因放电产生的加工粉末不会在局部滞留,难以发生放电加工。
如电极是圆筒形,加工液从电极的辊的轴向两侧的流出多,有时加工液的流动变得不均匀。可是在本发明中,把截面为扁平形的电极配置成截面的长轴与辊的轴向平行。因此,由于能把从辊的轴向两侧流出加工液的增加抑制到最小的限度,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放电集中。
图10表示使用图9(a)那样配置的多个电极进行放电加工的情况。在辊圆周方向配置成三段的电极1、1′、1″都配置成朝向辊的轴心。在图中不能看到,例如如图4所示,优选的是各段由多个电极(例如3~6个)的电极的列构成,各段的电极位置相互错开,把电极配置成锯齿状,使与其他的段的电极不重叠。为了控制各电极与辊的间隙,用伺服电动机和丝杠机构4、4′、4″可以向电极的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
图11表示如图8(a)、(b)所示配置电极,对小直径辊2和大直径辊2′进行放电加工的情况。D为大直径辊的直径,d为小直径辊的直径,α为连接加工小直径辊中的电极轴(长度方向)和辊圆周面的交点与辊的轴心的线、和电极轴的交角。大直径辊2′的情况下的交角由于比α小,可以理解成交角随辊径改变。另一方面,在象图10所示那样配置电极的情况下,当然α不因辊径而改变,一直为0°。
在表2和3中表示分别象图10和图11所示的那样配置电极,对大直径辊和小直径辊进行放电加工的情况下的结果。使电极为各列四个电极的列在辊圆周方向配置三段的结构。试验用的电极是用表1的记号f所示的扁平形状的电极。在用表3所示的图11的电极配置中,使各电极位于与小直径辊的交角α为2~5°的范围。
在表中的辊径变化中,例如“600→500”表示对直径600mm的辊加工后,对直径500mm的辊进行加工。加工粗糙度意思是在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表示的值的条件下进行放电加工。加工液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加工液。在各试验中的评价观察从加工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的辊表面,用是否能看到因放电集中造成的螺旋形加工条纹来进行。○意思是看不到加工条纹的情况,×意思是看到加工条纹的情况。
                          表2
  加工粗糙度(μm)                    辊径变化(mm)
  600→500   600→400   500→400   400→600
  Ra=3.0   ○   ○   ○   ○
  Ra=2.0   ○   ○   ○   ○
  Ra=1.0   ○   ○   ○   ○
                             表3
  加工粗糙度(μm)                    辊径变化(mm)
  600→500   600→400   500→400   400→600
  Ra=3.0   ○   ○   ○   ○
  Ra=2.0   ○   ×   ○   ×
  Ra=1.0   ×   ×   ×   ×
在把各电极配置成象图10那样朝向辊的轴心的情况下,如表2所示,即使加工的辊径改变,全部试验中不能确认螺旋形的加工痕迹,为良好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把各电极配置成象图11那样从朝向辊的轴心的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如表3所示,在加工粗糙度细的情况和辊径变化大的情况下,可以确认螺旋形加工痕迹。认为加工粗糙度细的情况下成为不良的结果是因为粗糙度越细的加工,电极和辊的间隙越小,加工液的流动不均匀程度明显影响到加工表面。在粗糙度粗的加工中,估计由于原来电极与辊的间隙宽,即使加工液的流动不均匀,加工粉末也能充分从间隙排出。
以上对适合本发明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方式。例如电极前端的投影面的扁平形状优选的是椭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

Claims (9)

1.一种放电加工用电极,具有可以从与被加工物对置的前端流出加工液的内腔,其特征在于,
把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为1.5以上的扁平形状。
2.一种辊用放电加工机,具有与辊对向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电极,其特征在于,
该电极具有可以使加工液从与辊对置的前端流出的内腔,此电极配置成把电极前端的端面在与电极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投影的电极投影面上,除去对应于此内腔的孔的部分的面积在70mm2以下,而且电极前端的端面具有用此投影面上的最大长度(L)和与其垂直的方向的长度(T)之比(L/T)表示的扁平率为1.5以上的扁平形状,而且所述投影面的最大长度(L)与此辊的轴向大体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1或2以上的电极被配置成电极的长度方向朝向辊的轴心。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以上、在辊的圆周方向成多列的、配置成锯齿状的所述电极。
5.一种辊的放电加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边使加工液从所述内腔流出,一边使辊和电极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呈螺旋形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6.一种辊的放电加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边使加工液从所述内腔流出,一边使辊和电极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呈螺旋形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7.一种辊的放电加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边使加工液从所述内腔流出,一边使辊和电极在辊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呈螺旋形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整所述辊的圆周方向和/或轴向的相对移动速度,以不残留没有被放电加工的区域的方式对辊进行放电加工。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为钝性处理用轧辊。
CNB028299876A 2002-12-06 2002-12-06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41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12808 WO2004052579A1 (ja) 2002-12-06 2002-12-06 放電加工用電極とロールの放電加工機および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4775A true CN1694775A (zh) 2005-11-09
CN100404183C CN100404183C (zh) 2008-07-23

Family

ID=3250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9987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04183C (zh) 2002-12-06 2002-12-06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04183C (zh)
AU (1) AU2002354436A1 (zh)
WO (1) WO20040525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607A (zh) * 2008-08-04 2011-07-20 沙克拉德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放电机械改进轧辊毛化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8796B (en) 2010-03-19 2014-01-08 Upcycle Holdings Ltd Process for forming a mould
GB2616344A (en) * 2022-01-10 2023-09-06 Sarclad Ltd Improvements to electrical discharge texturing machi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72296A (en) * 1976-12-10 1978-06-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ctrode for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ry
JPS60172423A (ja) * 1984-02-15 1985-09-05 Fanuc Ltd 放電孔明け加工装置
DE3827628A1 (de) * 1988-08-16 1990-03-15 Hoechs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berflaechenvorbehandlung eines formkoerpers aus kunststoff mittels einer elektrischen koronaentladung
US6165422A (en) * 1999-03-01 2000-12-26 Modern Hard Chrome Service Company Apparatus for electric-discharge texturing of a roll
JP2002283145A (ja) * 2001-03-22 2002-10-03 Asutekku:Kk 細径パイプ電極保持用コレ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1607A (zh) * 2008-08-04 2011-07-20 沙克拉德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放电机械改进轧辊毛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31607B (zh) * 2008-08-04 2015-09-02 沙克拉德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放电机械改进轧辊毛化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04183C (zh) 2008-07-23
WO2004052579A1 (ja) 2004-06-24
AU2002354436A1 (en) 200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3024A (zh) 分布式电弧电蚀
JP4906229B2 (ja) ブリスクをニアネットシェイプ高速荒加工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384494B2 (ja) 薄肉成形ワークをハイブリッド加工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2489456A2 (en) Electroerosion machi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669730A (zh) 制造辊的方法与设备
JP5846742B2 (ja) ダイ本体からハニカム押出ダイを作製する方法
CN1694775A (zh) 放电加工用电极、辊的放电加工机和加工方法
CN1706981A (zh) 盘形辊及其制造方法
CN1646266A (zh) 金属板表面处理设备、金属板制造方法和金属板的制造装置
CN1145597A (zh) 无缝金属管的穿孔轧制方法及其装置
PH12016000339A1 (e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cutoff machining sintered magnet blocks
CN114654383B (zh) 一种凹圆弧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精密修整方法
JP2007268482A (ja) 研削精米機
KR100633502B1 (ko) 방전 가공용 전극과 롤의 방전 가공기 및 가공 방법
CN108296997B (zh) 一种磨削冷却系统
CN1301797C (zh) 一种磨粉机磨辊、磨辊表面磨齿的加工方法及磨辊的用途
RU2739927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электроэрозион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и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й методом электр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натирания
CN111195754B (zh) 改变工具电极端部形貌的电火花加工方法及系统
JP3791357B2 (ja) 放電加工用電極および放電加工機
CN108165986A (zh) 一种螺旋轴耐磨层激光熔覆工艺
CN212495834U (zh) 电火花磨削加工表面微沟槽的装置
CN218253073U (zh) 一种小直径电镀平行铣刀
CN217255469U (zh) 一种研磨垫
JP3659858B2 (ja) 放電加工装置
JP2005279842A (ja) 電着リーマ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