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260A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260A
CN1691260A CNA2005100762383A CN200510076238A CN1691260A CN 1691260 A CN1691260 A CN 1691260A CN A2005100762383 A CNA2005100762383 A CN A2005100762383A CN 200510076238 A CN200510076238 A CN 200510076238A CN 1691260 A CN1691260 A CN 1691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p
sparking electrode
electrode
discharge cell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2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泰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2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6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inside or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spac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25Material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4Mean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or colour purity, e.g. black matrix or ligh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具有改进的驱动效率、发光效率和日光对比度。该PDP包括透明上基板、与上基板平行的下基板、由透明介电材料制成并且被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以及与上下基板结合起来限定放电单元的多个第一隔栅、在第一隔栅内以包围放电单元并且每一个电极都具有深色顶面的顶部放电电极、也在第一隔栅内并且也包围放电单元而且与顶部放电单元隔开的底部放电电极、形成在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和填充该放电单元的放电气体。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一种新颖设计。
背景技术
本申请参考、同样在此结合并要求早先于2004年4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并且被适时赋予序列号10-2004-0029582的申请“PALSMA DISPLAYPANEL(等离子体显示板)”根据35U.S.C.§119产生的所有权益。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因为比其它平板显示器更容易生产并且提供大尺寸的屏幕、高的图像质量、超薄和轻便的设计以及宽广的视角而作为下一代大平板显示器受到了相当多的注意。根据所供给的放电电压将PDP分为DC型、AC型和混合型。也可以根据放电结构将PDP分类为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三电极表面放电PDP已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应用中。
PDP被设计成使得前后基板之间的受激荧光体层产生可见光。该可见光必须穿过前基板以被取景器观察到。然而,在前基板上其也具有介电层、保护层和电极结构。该电极结构可以是复杂的,并由透明导体和不透明导体组成。前基板上存在的所有这些元件引起所产生的可见光的约40%在被观察到之前都被这些元件吸收。这一吸收降低了发光效率。
PDP也被设计为在荧光体层存在的同一空间中产生维持放电。这也存在问题,因为在这样的设计中,等离子体中的离子用于喷涂荧光体层,该荧光体层引起发生永久性的烧烙图像(burnt-in image)或者影像残留的产生。因此,针对PDP的设计需要的是克服低发光效率和影像残留的问题同时提供改进的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PDP的改进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PDP的一种设计,该设计具有优良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PDP的一种设计,该设计阻止影像残留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PDP的一种设计,该设计降低外部光线的反射和改善图像对比度,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和避免影像残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PDP的一种设计,其中PDP具有改进的驱动效率。
通过PDP的一种设计可以实现这些和其它目的,该设计包括透明上基板、与上基板平行的下基板、由透明介电材料制成并且被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而且与上下基板结合来限定放电单元的多个第一隔栅、形成在第一隔栅内并包围放电单元并且每一个放电电极都具有深色顶面的顶部放电电极、同样形成在第一隔栅内并且也包围放电单元以及与顶部放电电极隔开的底部放电电极、形成在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和填充该放电单元的放电气体。
该深色可以是黑色。该深色顶面包括至少一种黑色颜料,该黑色颜料包括Ru、Co、Fe和T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这一深色层可以形成在顶部放电电极的顶面上。可替换地,整个顶部放电电极可以是深色的。该顶部放电电极可以包括上部深色层和下部浅色层。深色层的厚度可以在0.5~2μm的范围内。该浅色层可以由Al、Cu和Ag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浅色层优选是深色层的两倍厚。
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可沿在放电单元处互相交叉的不同方向延伸。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可替换地被设计成沿相同方向延伸,从而互相平行。该PDP进一步包括在放电单元中延伸以使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相交的寻址电极。该寻址电极可被设置在下基板和荧光体层之间,并且介电层可以形成在荧光体层和寻址电极之间。该PDP还包括也和第一隔栅结合起来限定放电单元的第二隔栅。该荧光体层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第二隔栅相同的高度。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分别具有梯形形状。至少第一隔栅的两侧能够被保护层覆盖。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考虑时,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使得更完整地了解本发明及其多个伴随优点变得更容易而且同样更好理解,在该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的PDP沿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2的PDP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图5的PDP沿线VI-VI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转向附图,图1示出了三电极表面放电PDP10。参考图1,PDP10包括相对放置的上基板11和下基板21。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6位于上基板11的底面上,并且被上部介电层14覆盖,该上部介电层依次被保护层15覆盖。在图1的PDP10中,该对放电维持电极16中的一个是扫描电极12,该扫描电极12由透明电极12a和总线电极12b构成。该对放电维持电极16中的另一个是公共电极13,该公共电极13由透明电极13a和总线电极13b构成。
多个寻址电极22形成在下基板21的顶面上并且由下部介电层23覆盖。这些寻址电极22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与每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6相交。多个隔栅24形成在下部介电层23上,以便限定多个充满放电气体(未示出)的放电单元26。荧光体层25形成在下部介电层23和隔栅24上。
在图1的PDP10中,由该对放电维持电极16引起的放电产生发出真空紫外辐射的等离子体。该紫外线激发荧光体层25,然后该荧光体层25发出可见光。该可见光自上基板11发出以形成图像。
然而,图1的三电极表面放电PDP10具有低发光效率,因为当荧光体层中产生的可见光通过形成在上基板11的底面上的该对放电维持电极16、上部介电层14和保护层15时,该可见光的约40%被吸收。图1的PDP10具有的另一个问题是当长时间显示相同的图像时,来自放电单元26气体中的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与荧光体层25碰撞,这种碰撞导致永久性的后像保留在PDP上。
现在转向图2至4,图2至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PDP100。参考图2,PDP100包括相对定位和放置的上基板111和下基板121。上下基板111和121典型地由主要包含玻璃的材料制成。特别地,通过其显示图像的上基板111可以由具有良好透光性的透明材料制成。
上下基板111和121垂直地限定放电单元130。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每一个放电单元130都包括垂直地从上基板111的底面延伸到下基板121的顶面的区域。更具体地,每一个放电单元130都是由面板元件、荧光体层125、介电层123和寻址电极122包围的放电空间。每个放电单元130都与象素对应,每个象素依次由红、绿和蓝色子象素构成。
参考图2,多个第一隔栅114形成在上基板111的底面上,并且限定每个放电单元130的两侧以阻止相邻放电单元130之间的放电或者干扰。虽然图2中所示的多个第一隔栅114以矩阵的形式沿着x和y方向延伸,但是隔栅可以替代地形成为诸如条纹形肋的开放式隔栅或者诸如对开式(waffle)或三角形(delta)肋的封闭式隔栅并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虽然在图2中示出从上面看时第一隔栅114具有长方形的形状,但它们可替代地具有其它的多边形形状、如三角形、五边形或被弯曲并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第一隔栅114由诸如PbO、B2O3或者SiO2的介电材料构成,以在放电期间阻止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之间的直接导电,同时允许放电电极附近壁电荷的积聚。当介电材料是透明的时,深色的顶部放电电极112用于吸收从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线,从而改善在PDP100上显示的图像的对比度。第一隔栅114的侧壁可以由保护层115覆盖。保护层115典型地由MgO构成并且用于保护第一隔栅114使其不与等离子体放电中的充电粒子碰撞。保护层115还用于释放大量的二次电子。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埋入第一隔栅114内并且相互垂直地分隔预定的距离。在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之间产生维持放电。
现在转向图4,图4是示出针对图2的PDP的电极结构的透视图。参考图4,示出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互相平行地设置。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以梯形的形状在x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围各个单独的放电单元130。在第一实施例中,包含顶面112a的整个顶部放电电极112为深色。在稍后要说明的后面的实施例中,只有顶部放电电极的顶部为深色。这里深色指具有芒塞尔色系中的6-10的值(V)的一种颜色并且良好地吸收光。
如图3所示,深色顶部放电电极112吸收入射到PDP100上的外部光线L3以便降低由外部光线L3引起的反射亮度,从而改善PDP100的日光对比度。可以增加顶部放电电极112的宽度W以改善外部光线的吸收。此外,在顶部放电电极112的侧面和第一隔栅114的侧壁之间的隔栅宽度e应该被设计得足够厚,以阻止由于放电电压对第一隔栅114造成的损害。
可以通过刷有包含如Ag的强导电金属和作为颜料的Ru、Co、Fe和Ti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的浆料形成顶部放电电极112。将强导电的Ag混入该浆料中以限制或者降低包含颜料的顶部放电电极112的电阻率。通过深色的顶部放电电极112中包含足够多的Ag,可以避免由于顶部放电电极112的电阻引起的驱动效率的下降。
底部放电电极113可以由诸如Al、Cu或者Ag的强导电金属构成,而且可以形成为具有浅色。浅色指的是具有芒塞尔色系中的1-5的值(V)的一种颜色。通过针对底部放电电极113使用强导电金属,可能通过减小沿着底部放电电极113产生的电压降并且允许待施加到放电单元130上的均匀电压离电压源最远来提高PDP100的驱动效率和响应速度。
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中的一个用作扫描电极,而另一个用作公共电极。由于当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122相邻时寻址电压降低,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与寻址电极122相邻的底部放电电极113可以用作扫描电极。参考图4,当底部放电电极113用作扫描电极时,底部放电电极113和寻址电极122延伸以互相交叉。这意味着底部放电电极113经过的方向(x方向)与寻址电极122经过的方向(y方向)相交。
参考图2,多个寻址电极122以条纹的模式被设置在下基板121上。每一个寻址电极122都沿着放电单元130的一列延伸。如图4所示,寻址电极122沿垂直于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延伸的方向(x方向)的方向(y方向)延伸。寻址电极122被用于为随后的维持放电引发寻址放电。该寻址放电用于选择适当的放电单元,并允许以更小的电压开始维持放电。当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122之间的寻址放电终止时,正离子和电子分别积累在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上,从而促使随后在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发生的维持放电。通过降低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122之间的间隙,可以增加寻址放电的效率。从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底部放电电极113和顶部放电电极112被分别用作扫描电极和公共电极。
虽然图2至4示出了在下基板121上存在独立的寻址电极122,但也可能设计省略了独立寻址电极122的PDP。当寻址电极122不存在时,仍然可能在顶部放电电极112和底部放电电极113之间实现放电。当寻址电极122不存在时,必须将顶部放电电极112和底部放电电极113设计成使得它们在每一个放电单元130中都互相交叉,如与互相平行相反地放置。参考图4,例如,当顶部放电电极112沿x方向延伸时,底部放电电极113在寻址电极122不存在时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延伸。
参考图2,寻址电极122被介电层123覆盖。介电层123可以由如PbO、B2O3或者SiO2的介电材料构成。介电层123用于感应壁电荷并且阻止由于放电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与寻址电极122的碰撞引起的对寻址电极122的损害。
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隔栅124被设置在介电层123上并且也和第一隔栅114结合限定放电单元130的两侧。虽然图示出第二隔栅124为具有沿着x和y方向延伸的矩形设计,但它们也可替代地被设计为具有其它的结构。例如,第二隔栅124可以是诸如条纹形结构的开放型隔栅结构或者是诸如对开式或三角形结构的封闭型隔栅结构。虽然从上面看为长方形,但第二隔栅124也可以为其它的多边形、如三角形或者五边形。第二隔栅124可替代地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
将荧光体层125形成为具有与第二隔栅124相同的高度。更具体地,荧光体层形成在介电层123和第二隔栅124的侧壁上。荧光体层125没有形成在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附近的第一隔栅123的侧壁上。由于荧光体层125形成在远离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的放电单元130的一部分上,所以在维持放电期间产生的等离子体不与荧光体层125相互作用,也不溅射到荧光体层125上,从而克服了影像残留的问题。
根据使用的荧光体的类型,将每一个放电单元130分为红、绿和蓝色子象素。荧光体层125包含将由维持放电中的等离子体产生的真空紫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光的荧光体。例如,在红色子象素中形成的荧光体层125包含诸如Y(V,P)O4:Eu的荧光体。形成在绿色子象素中的荧光体层125包含诸如Zn2SiO4:Mn或者YBO3:Tb的荧光体。形成在蓝色子象素中的荧光体层125包含诸如BAM:Eu的荧光体。
诸如Ne、Xe或者Ne-Xe气混合物的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单元130中。根据包含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PDP100可以增加放电表面或者放电区域以及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数量,从而允许低压驱动。因此,将高浓度的Xe气用作放电气体的PDP100能够进行低压驱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发光效率。当使用高浓度Xe气作为放电气体时,这是对图1所示的需要大驱动电压的PDP10的改进。
透明的上基板111由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材料(如玻璃)构成。由于上基板111没有形成在上基板111上的一对放电电极,且也不具有覆盖上基板111上的该对放电电极的介电层,所以透过图2至4的PDP100的上基板111的可见光的百分比要高于透过图1的PDP10的上基板11的可见光的百分比。即参考图3,在荧光体层125中产生并且向上基板111传送的大部分可见光L1透过上基板111并且作为显示光线L2被发射出。由于上基板111的高透射率,所以能够以较低的电压驱动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并且仍然能够实现与图1中的PDP10相同的图像亮度。当如所完成的那样将相同的电压施加到电极112和113上时,提高了该PDP的发光亮度。
由于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112和113位于放电空间的两侧而不是在上基板111上,所以不需要在放电电极中使用高电阻的透明电极。仅仅通过使用低电阻的金属电极作为顶部放电电极112和底部放电电极113,就可以使得到的PDP100实现高速的放电响应、低驱动电压,并且没有波形失真。
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PDP100中,在寻址电极122和底部放电电极113之间施加的寻址电压引起寻址放电,在该寻址放电期间,为随后的维持放电选择放电单元130。当在所选的放电单元130的顶部放电电极112和底部放电电极113之间施加AC维持放电电压时,在其间发生维持放电。当由该维持放电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下降时,产生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励放电单元130内的荧光体层125,从而当荧光体层125的能级下降时产生可见光。该可见光透过上基板111以形成图像。
由于在扫描电极12和公共电极13之间水平发生维持放电,所以图1中的PDP10具有窄的放电区域,而根据本发明的PDP100由于沿着由第一隔栅114限定的放电单元130的两侧垂直地发生维持放电,所以提供宽的放电区域。
在所示实施例中的维持放电首先沿着放电单元130的两侧发生,形成封闭曲线,然后朝向放电单元130的中心延伸。从而使维持放电区域的体积增加,未使用的放电单元130内的空间电荷对亮度作出贡献。这导致PDP100中的提高的发光效率。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PDP100中,由于仅仅在由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隔栅114限定的部分内发生维持放电,所以阻止了由带电粒子引起的荧光体层125的离子溅射,从而克服了当长期显示同一图像时发生永久性后象的问题。
现在转向图5和6,图5和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200。具体地,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200的分解透视图,而图6是图5的PDP200沿线VI-VI的截面图。现在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PDP200包括相对的上基板211和下基板221。多个第一隔栅214和多个第二隔栅224被设置在上基板211和下基板221之间并且限定多个放电单元230。顶部放电电极212和底部放电电极213被埋入第一隔栅214内并且互相垂直地分隔预定距离。当根据本发明的顶部放电电极212的顶面212aa为深色时,本实施例中的顶部放电电极212由上部的深色层212a和下部的浅色层212b构成。这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顶部放电电极112完全由深色层构成并且不包含浅色的强导电层的PDP100。
参考图6,深色层212a的厚度ta在0.5-2μm的范围内。当深色层212a的厚度ta低于0.5μm时,深色层212a在其形成期间容易破裂和被隔绝。当从上面观察时,厚度低于0.5μm的深色层212a不具有足够低的亮度来吸收外部的光线。另一方面,当深色层212a的厚度ta高于2μm时,2μm以上的多余的厚度不用于进一步改善深色层212a的亮度或者外部光线的吸收率。此外,深色层的厚度超过2μm会导致沿着顶部放电电极212的电阻的增加,从而导致PDP的驱动效率的下降和响应速度的下降。深色层的这样的多余的厚度也会导致尤其是在离电压源最远的放电单元中的不均匀的电压分布。
深色层212a的存在用于通过吸收入射到PDP200上的外部光线来改善图像对比度。可以通过刷有包含诸如Ag的强导电金属和诸如Ru、Co、Fe与Ti的至少一种颜料的混合的浆料形成深色层212a。为了改善深色层212a的导电特性,强导电的Ag用于增加包含颜料的深色层212a的导电率。
浅色层212b由诸如Al、Cu或者Ag的强导电金属构成并且优选地被形成为至少两倍于深色层212a的厚度。顶部放电电极212的整体导电特性由深色层212a和浅色层212b的成分和厚度确定,并且能够通过将具有优良导电特性的浅色层212b形成为比深色层212a更厚来改善其导电特性。整个顶部放电电极212的总厚度t等于深色层212a的厚度ta和浅色层212b的厚度tb之和。为了进一步改善对外部光线的吸收,可以增加顶部放电电极212的宽度W(优选地为深色层212a的宽度)。顶部放电电极212的侧面和第一隔栅214的侧壁之间的隔栅宽度e应该维持在足够的厚度。
由于诸如上基板211、第一隔栅214、底部放电电极213、保护层215、第二隔栅224、介电层223、寻址电极222和下基板221的PDP200的其它元件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PDP100中的相应部件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所以不给出对其的详细说明。现在转向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300。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PDP300包含相对放置和定位的上基板311和下基板321。多个第一隔栅314被安排在上基板311和下基板321之间并且限定多个放电单元330的两侧。放电单元330的顶面和底面由上基板311和下基板321来限定。当根据本发明的顶部放电电极312的顶面312aa为深色时,如在第二实施例的PDP200中那样,本第三实施例中的顶部放电电极312由上部的深色层312a和下部的浅色层312b构成。深色层312a和浅色层312b基本上具有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应部件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现在参考图7对第二实施例的PDP200和第三实施例的PDP300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第三实施例中限定PDP300的放电单元330的两侧的隔栅314形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分为两部分。在图6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将包含其上具有第一隔栅214的上基板211的上部结构连接到包含其上具有第二隔栅224的下基板221的下部结构上形成PDP200。这样的过程可以导致在上下结构之间的不对准。第三实施例通过整体地形成第一和第二隔栅消除了第一和第二隔栅之间不对准的风险,从而当制造PDP300时无需执行互相之间对准的操作。
由于诸如上基板311、底部放电电极313、保护层315、介电层323、寻址电极322和下基板321的其它的元件基本上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应部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所以不给出对其的详细说明。
由于本发明的PDP中的上基板没有形成在上基板上的一对放电电极和介电层,所以根据本发明的PDP的透过上基板的可见光的百分比明显被提高到图1的PDP10的透过上基板的可见光的百分比之上。从而,当将相同的电压施加到根据本发明的PDP中的放电电极上时,提高了所显示的图像的亮度。本发明的PDP也能够使具有深色顶面的顶部放电电极吸收入射到PDP上的外部光线,从而提供对日光对比度的改进。尤其是具有深色层和浅色层的顶部放电电极有助于改善PDP的日光对比度。而且,以补偿深色层的电学特性的方式形成浅色层,从而使得由于颜料的较高的电阻引起驱动效率和响应速度的下降最小化。
尽管参考其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特别地说明和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由随后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其包括:
透明上基板;
被设置成与上基板平行的下基板;
多个被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的第一隔栅,该多个第一隔栅与上下基板结合限定放电单元;
被设置在第一隔栅内、包围放电单元并且每一个电极都具有深色顶面的顶部放电电极;
被设置在第一隔栅内并且包围放电单元、与顶部放电单元隔开的底部放电电极;
被设置在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和
被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部的放电气体。
2.权利要求1的PDP,所述深色顶面是黑色的。
3.权利要求1的PDP,至少一种颜料包含从由Ru、Co、Fe和Ti构成的组合中选择的材料,该至少一种颜料被设置在顶部放电电极的顶面上。
4.权利要求1的PDP,整个顶部放电电极都是深色的。
5.权利要求1的PDP,所述顶部放电电极包括:
上部深色层;和
下部浅色层。
6.权利要求5的PDP,所述深色层的厚度在0.5-2μm的范围内。
7.权利要求5的PDP,所述浅色层包含从由Al、Cu和Ag构成的组合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
8.权利要求5的PDP,所述浅色层的厚度至少是所述深色层的厚度的两倍。
9.权利要求1的PDP,延伸所述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使其在放电单元处互相交叉。
10.权利要求1的PDP,所述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都沿第一方向延伸,该PDP还包含沿第二且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该寻址电极在放电单元处与该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交叉。
11.权利要求10的PDP,所述寻址电极被设置在下基板和荧光体层之间,该PDP还包含被设置在荧光体层和寻址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12.权利要求1的PDP,进一步包含与第一隔栅结合起来限定放电单元的第二隔栅,将荧光体层设置为具有与第二隔栅相同的高度。
13.权利要求1的PDP,每一个顶部和底部放电电极都为梯形形状,该PDP进一步包含至少被设置在第一隔栅的两侧上的保护层。
14.权利要求1的PDP,所述第一隔栅是透明的。
15.权利要求11的PDP,所述第一隔栅从透明上基板向下基板上的介电层延伸,该第一隔栅是透明的。
16.权利要求1的PDP,所述放电气体包含高浓度的Xe气。
1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其包括:
透明上基板;
被设置成与上基板平行的下基板;
多个被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的透明介电隔栅,该多个隔栅与上下基板结合起来限定放电单元;
被设置在隔栅内并包围放电单元的顶部放电电极,该顶部放电电极最靠近上基板的部分是深色顶面;
被设置在隔栅内并且包围放电单元、与顶部放电单元隔开的底部放电电极,该底部放电电极和顶部放电电极相比更远离上基板;
被设置在放电单元内的荧光体层;和
被设置在该放电单元内部的放电气体。
18.权利要求17的PDP,所述顶部放电电极最靠近上基板并且具有深色顶面的部分为0.5-2μm厚,并且具有芒塞尔色系中的1-5的数值(V)。
19.权利要求17的PDP,荧光体层被设置成和顶部及底部放电电极中的任何一个相比更靠近下基板。
20.权利要求17的PDP,所述透明上基板没有电极。
CNA2005100762383A 2004-04-28 2005-04-28 等离子体显示板 Pending CN16912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9582/04 2004-04-28
KR1020040029582A KR20050104215A (ko) 2004-04-28 2004-04-28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260A true CN1691260A (zh) 2005-11-02

Family

ID=3518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62383A Pending CN1691260A (zh) 2004-04-28 2005-04-28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42729A1 (zh)
KR (1) KR20050104215A (zh)
CN (1) CN16912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2961B (zh) * 2007-10-18 2012-03-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1954B1 (ko) * 2004-11-29 2006-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96699B1 (ko) * 2005-11-08 2007-03-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1860677B1 (en) * 2006-05-22 2012-12-12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762251B1 (ko) * 2006-05-30 2007-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2249B1 (ko) * 2006-05-30 2007-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9253B2 (ja) * 1990-11-28 2002-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表示装置の階調駆動方法及び階調駆動装置
US6097357A (en) * 1990-11-28 2000-08-01 Fujitsu Limited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EP1231590A3 (en) * 1991-12-20 2003-08-06 Fujitsu Limited Circuit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DE69318196T2 (de) * 1992-01-28 1998-08-27 Fujitsu Ltd Plasma Farbanzeige-Vorrichtung von Oberflächenentladungs-Typ
JP3025598B2 (ja) * 1993-04-30 2000-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JP2891280B2 (ja) * 1993-12-10 1999-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平面表示装置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CA2149289A1 (en) * 1994-07-07 1996-01-08 Yoshifumi Amano Discharge display apparatus
JP3163563B2 (ja) * 1995-08-25 2001-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24587B2 (ja) * 1998-06-18 2003-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434977B1 (ko) * 1999-02-12 2004-06-09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US6873106B2 (en) * 2000-06-01 2005-03-29 Pioneer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that inhibits false discharge
CN101303951B (zh) * 2000-08-18 2012-02-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气体放电屏
JP4177969B2 (ja) * 2001-04-09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399787B1 (ko) * 2001-05-04 2003-09-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기판과 이 기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 기판을 가지는 플라즈마표시장치
JP2003203571A (ja) * 2002-01-08 2003-07-1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4079524A (ja) * 2002-08-02 2004-03-11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4127785A (ja) * 2002-10-04 2004-04-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098121B2 (ja) * 2003-03-03 2008-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平面型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2961B (zh) * 2007-10-18 2012-03-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体显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42729A1 (en) 2005-11-03
KR20050104215A (ko) 200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42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691255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69126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68106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82034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55349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71332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91254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3517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00391A (zh)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
CN180144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801442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929077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927619B1 (ko) 반사 휘도를 줄인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7703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697116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8156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047092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
CN1702808B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7605539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reduced electrode defect rate
CN178339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44263A (zh) 具有倾斜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67033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783410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0103464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