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9287A -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9287A
CN1689287A CNA038242931A CN03824293A CN1689287A CN 1689287 A CN1689287 A CN 1689287A CN A038242931 A CNA038242931 A CN A038242931A CN 03824293 A CN03824293 A CN 03824293A CN 1689287 A CN1689287 A CN 1689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distribution
receiving equipment
distrib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42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市川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9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92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当分发设备(200)在向多点传送地址分发内容的同时,接收来自新的接收设备(300)的分发请求包时,分发设备发送包括分发中的多点传送地址的分发接收包作为答复(批准)。然后,以多点传送方式接收来自分发设备(200)的内容包,接收设备(300)向分发设备(200)发送对已分发数据的请求,该分发数据包括最先接收的包的连续序号(52)和开始复制所必需的缓冲大小(通知)。分发设备(200)然后从已分发数据缓冲中读取必需的包,以在多点传送分发的时间间隔中从连续序号51依据降序把已分发的数据(U43-U51)发送到接收设备(300)。

Description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分发设备,接收设备,数据分发方法和数据分发程序产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以流型分发数据的数据分发设备,接收设备,数据分发方法和数据分发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因特网的到来,注意力被吸引到移动影像,音频和类似的流分发上面。流分发与文件传输不同,前者是重点放在实时性能和随选性能(on demand)的传输技术。已有的流传输协议的标准由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实时传输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和用于控制的实时流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Protocol)的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所定义。
关于例如使用因特网协议的流通信,因为传送包所需的时间依赖于传输路径本身或路径上的流量,即使当发送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包的时候,接收端的到达时间间隔也有巨大的抖动。因而,流分发通常使用被称作缓冲的技术预先存储某个数量的数据来消除抖动。
在存储某一数量的数据后,使用缓冲的流分发开始使用数据。因而,从用户请求内容分发的时间到再生真正开始的时间之间必须有一些时间间歇。为了应对发生在因特网的地址拥塞或类似情况,通常存储与大约从几秒到30秒的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为了让用户舒服地欣赏内容,不得不缩短该时间段。
作为缩短上述缓冲所需时间段的技术,公开号为特开2002-84339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由传输设备控制传输率的方法。特别地,一种接收设备把要由接收缓冲来缓冲的数量通知传输设备,传输设备从而控制传输率来允许快速地将接收缓冲填满到不会导致溢出的程度。
此外,公开号为特开2002-152274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关于使用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性能的流传输的方法。特别地,当在网络上设置QoS性能时,能以一种数据速率并行发送数据而不需使用QoS性能。在QoS设置完成之后,由QoS性能保证以一种数据速率发送后续的数据。
此外,公开号为特开2002-158657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流分发方法。具体地,当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传输/接收设备的流数据接收率(速度)不足以在流中实时显示并因此也不可能实时再生的时候,客户传输/接收设备从另一个以前接收了该流数据的传输/接收设备上接收该客户传输/接收设备没有收到的流数据。因此,该客户传输/接收设备能无停滞地连续解码该流数据。
然而,在公开号为特开2002-84339或特开2002-152274的日本专利中公开的技术仅在对接收者的缓冲适当地发送内容时有效,也就是说当分发是随选单点分发时。例如,关于同时分发到多个接收机的多点分发,由多个接收者使用分发服务器所发送的数据。因此,如果在该分发中以适合于新加入接收者的较高速率发送数据,其他接收者各自的缓冲就很可能溢出。这里的问题在于上述传统技术不适用于多点分发。
此外,例如实况分发(live distribution)与随选分发(on-demanddistribution)的差别在于前者有固定的发射数据速率。这样,实况分发的传输设备不能适当地为接收设备的缓冲控制其传输速率,导致的问题是这个传统技术不能适用实况分发。
而且,公开号为特开2002-158657日本专利公开的流分发方法只在从服务器分发到传输/接收设备的流数据也由另一个传输/接收设备接收时才有效。换句话说,如果流数据没有被另一个传输/接收设备接收或没有关于目的地的信息,即关于另一个接收该流数据的传输/接收设备,就会产生不能实时播放该流数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由任何不能为接收设备适当地调整分发速率的方法例如多点分发和实时分法执行流分发时,也能通过缩短缓冲所需时间来分发使用户舒服的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接收设备,数据分发方法和数据分发程序产品。
根据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数据分发设备,其包括:分发单元,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向接收设备分发数据;接收单元,自上述接收设备接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单元,接收到上述分发请求,并行于由上述分发单元以上述流型的数据分发,发送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
此外,提供一种数据分发设备,其包括:分发单元,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多个地址发送相同数据;接收单元,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单元,在接收上述分发请求的基础上,并行于分发单元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在特定时间段里,把与由上述分发单元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其包括:接收单元,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接收来自数据分发设备的数据;缓冲单元,当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包的源地址,上述源的服务识别号和目的地的服务识别号是预先与上述分发设备彼此通告的特定值,且当目的地地址是上述接收设备的地址或与上述分发设备彼此通信的多点传送地址时,在缓冲中存储上述所接收的包,以便在上述缓冲中不会存储与上述包所附的连续序号相同的包。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从数据分发装置向接收装置分发数据的数据分发方法,其包括:分发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分发数据;接收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上述接收设备的对以流型分发并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的以流型分发数据,发送上述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从数据分发设备向多个地址分发数据的数据分发方法,其包括:分发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上述多个地址分发相同的数据;接收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在特定时间段内,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把与上述分发步骤中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其中,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数据分发程序产品,由计算机来执行一种从数据分发设备向接收设备分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发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分发数据;接收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上述接收设备的对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的以流型分发数据,发送上述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数据分发程序产品,由计算机来执行一种从数据分发设备向多个地址分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发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上述多个地址分发相同的数据;接收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传输步骤,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在特定时间段内,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把与上述分发步骤中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其中,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包含的分发设备200的结构和功能;
图2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包含的接收设备300的结构和通信数据处理功能;
图3显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分发设备200和接收设备300之间的通信操作的时序的具体实例;
图4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
图5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包含的分发设备400的结构和功能;
图6显示了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分发设备400和接收设备300d之间的通信操作的时序的具体实例。
发明最佳实现模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相同的部分和组件。它们还具有相同的名称和功能。因此,将不重复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分发设备200和接收设备300来通过网络传送数据。分发设备200和接收设备300之间的通信可以是通过诸如因特网那样的租借线路网络和LAN(Local Area Network,本地局域网)的通信或通过无线网的通信。该通信还适用于通过任何除因特网以外的包通信。在本实施例中,假设通过因特网传送数据。此外,假设传送包括图像,音频,文本等的数据内容。
参照图1,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分发设备200包括作为状态机的控制处理单元201,内容分发处理单元202;用于存储已分发的数据内容的存储区域203,包接收处理单元204,以及用于保存接收者地址列表的存储区域205。存储区域203和存储区域205可以在诸如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那样的半导体存储器上或在诸如硬盘那样的存储设备上。它们为每种内容所准备。
由于在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实时流型协议)标准的文档中详细描述了作为状态机的控制处理单元201的运行,因而在此不提供对其的描述。
当接收处理单元204自接收已分发内容的接收设备300,接收对已被分发并且其连续序号先于某一连续序号的数据的请求时,接收处理单元204在存储区域205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记录该接收设备300的地址,所请求数据的连续序号和请求数据量。当在对已分发数据的请求中包括可用协议列表时,还记录该列表的细节数据。接收设备300因此向分发设备200通报该可用协议列表以允许分发设备200选择有效的协议。
当控制处理单元201处于分发状态时,分发处理单元202根据分发数据的复制率来发送包。发送时,在作为已分发数据缓冲的存储区域203内写入发送的数据。
通常,分发数据的复制率比分发设备的传输率低,因此在分发的包之间存在空闲时间。在空闲时间里,分发处理单元202读取存储在存储区域205中的接收者地址列表。然后,当请求的数据量大于零时,从作为已分发数据缓冲的存储区域203中读出与该连续序号相应的包并发送此包。随后,将存储区域205所存储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的连续序号减去一,并把所请求的数据量减去发送包的大小。在分发包之间的空闲时间里重复上述过程。这里,可以预先组合一组将通过该重复的过程发送的包,然后发送这组包。
需要注意的是,在传输的时候,分发处理单元202最好从可用协议列表中选择有效的协议。此外,在传输之前,分发处理单元202最好检查分发包的拥塞状态并检查是否从拥塞状态恢复,如果它们处于拥塞状态,延迟传输直至从拥塞状态恢复。最好降低传输速率直至从拥塞状态恢复。因此,可以降低由于拥塞而导致的由多个接收设备300所接收分发数据的延迟或丢失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该过程在避免拥塞上是有效的。
在图2中,显示了包含在本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设备300的结构和通信数据处理功能。图2显示了使用因特网协议的接收设备300的具体例子。
参照图2,包含在本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设备300包括数据链路层/物理层301,作为网络层并包含高层识别单元303的因特网协议302,地址端口识别单元306,作为传输层的用户数据报协议304,传输控制协议305,中间协议307,包括缓冲309和同步单元310的实时传输协议308,以及数据请求单元311。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301设置为在请求分发后,通过通常的过程在物理层中把包接收到接收者自己的地址或多点传送地址。在物理层中把包接收到接收者的地址或多点传送地址,数据链路层/物理层301把关于包的信息提供给因特网协议302。
因特网协议302执行特定的协议处理,并随后通过其中包含的高层识别单元303来识别高层以提供包信息到该高层。
在这里假设分发设备200根据用户数据报协议发送分发数据以及已分发的数据。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将这两种数据都提供到用户数据报协议304。
不必说,该假设并不限制本发明。换句话说,分发数据和已分发的数据都可以使用数据报协议304和传输控制协议305中的任何一个。
当所接收数据在协议上彼此不同时,传统技术把该数据分别识别为实现不同服务的通信。与之相比,本发明接收设备300的特征在于其不考虑协议而运行。
更特别地,当发送者的地址(源地址),发送者的服务识别号(源端口号),目的地的地址(目的地地址)和目的地的服务识别号(目的地端口号)这四种包含在包信息中的信息彼此相同时,通常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协议都把该通信看作执行特定服务的通信。
与之相比,本发明的接收设备300特征如下。当它们的包信息中的发送者的地址(源地址),发送者的服务识别号(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的服务识别号(目的地端口号)这三种信息彼此相同,而且目的地的地址(目的地地址)是预先彼此知道的接收者的地址或多点传送地址时,接收设备300把该通信看作执行特定服务以在地址端口识别单元306和实时传输协议308中执行相同处理的通信。
特别地,在地址端口识别单元306识别提供给它的包的地址和端口之后,实时传输协议308在缓冲309中存储此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传输控制协议305,在由地址端口识别单元306识别该地址和端口之后,通过中间协议307把包提供给实时传输协议308,该中间协议包含有关用于链接传输控制协议305和实时传输协议308的包长度的信息。
然后,在同步单元310中,根据包信息中的时间戳信息,按照包信息中连续序号的次序建立时间同步,同时从缓冲309提供数据给应用程序。
这里,本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300特征在于,当初始化后第一次在缓冲309中写入包时,数据请求单元311发送对已分发的数据的请求到分发单元200,已分发的数据包括关于包的连续序号的信息和关于缓冲大小的信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接收设备300执行相同的处理而不管目的地地址是多点传送地址还是接收者的地址,也不管传输协议是UDP(User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还是TCP(Transfer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此接收设备300能在接收来自分发设备200的数据中收到预期效果。
用图3描述第一实施例中在分发设备200和接收设备300之间的该数据传输。
参照图3,假设来自分发设备200的数据分发是使用多点传送地址到多个接收设备300的多点传送分发。需要注意的是,图3中的时序是从下向上的。而且,在跟随着各个箭头的字符串中,M表示目的地地址是多点传送地址,U表示目的地地址是接收设备300的单点传送地址。跟着M或U的数字表示包的连续序号。
参照图3,分发设备200开始分发,根据复制速率从分发处理单元202发送包到多点传送地址。在图3中,由从表示分发设备200的直线横向延长的箭头来表示分发,而且根据跟随着M的数字,可以看到从具有连续序号50的包成功地发送了包。
当新的接收设备300发送分发请求包到分发设备200(在图3中由箭头“请求”表示)时,在接收处理单元204中接收该分发请求包的分发设备200提供一个分发接收包(批准)作为答复,该分发接收包包含在分发下的多点传送地址。
然后,接收设备300使用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请求一组插入路由器(interveningrouter)(未显示)来将给出的多点传送地址路由到接收设备300(IGMP)。
当正确设置该路由器组的路由信息时,从分发设备200把到多点传送地址的包提供给接收设备300(M52)。
接着,接收设备300从数据请求单元311把对已分发数据的请求连同最先接收的包的序号52和开始复制所必需的缓冲大小一起发送到分发设备200(通知)。这里假设开始复制所必需的缓冲大小是九个包。这样,由于接收设备300向分发设备200通报接收设备300第一次接收的包的连续序号,因此就获得了接收设备300与分发设备200协同工作的效果。此外,由于接收设备300向分发设备200通报需要的数据量,因此就获得了接收设备300与分发设备200协同工作的效果。
在接收处理单元204接收对已分发数据的请求,分发设备200在存储区域205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记录该接收设备300的地址,数据的连续序号和请求量(九个包)。分发处理单元202从作为已分发数据缓冲的存储区域203中读取必需的连续序号的包,并在多点传送分发的时间间隔(即每个在多点传送分发的包之间的空闲时间)里,从连续序号51开始以递减的次序把已分发的数据(U43到U51)发送到从存储区域205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读取的接收设备300的单点传送地址。这时,优选地,分发设备200以至少是复制速率的传输速率将已分发的数据发送到接收设备300。
接收设备300接收发送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的已分发的数据并在缓冲309中存储该数据。然后,接收设备300到预定时间为止把复制所必需的数据存储在缓冲309中。从这时起,开始复制(复制开始)。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当分发不在请求形式中且接收设备300在请求分发后第一次接收到分发包时,接收设备300请求分发设备200发送先于该包的已分发数据。然后,与该分发并行,分发设备200把过去分发的数据发送到接收设备300。
因为上述处理由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执行,所以即使当分发方法是诸如实况分发(live distribution)或多点传送分发那样的不能为接收设备适当地调整分发率的方法时,分发设备200与该分发并行发送已分发数据到接收设备300来缩短接收设备300在内容复制前存储数据所需的缓冲时间。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分发设备200具有作为用于存储已被分发数据的已分发数据缓冲的存储区域203。因此,为诸如在存储设备上无分发数据的实况分发那样的分发获得类似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分发用户满意的内容。
此外,由于接收设备300在其开始接收分发后立即能够以至少是其复制速率的传输速率接收来自分发设备200的先前已分发数据,所以能够缩短在接收设备300中缓冲所必需的时间。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以连续序号递减的次序从分发设备200发送分发数据到接收设备300,所以接收设备300能在先前已分发数据和分发数据的总量与复制所必需的数量相等时立即开始复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分发设备200发送适合接收设备300的缓冲大小的已分发数据,所以能够避免消耗超出必需的传输带宽。另外,因为分发设备200以多点传送方式执行分发并以单点传送方式执行已分发数据的传输,所以能够避免不注意地消耗传输带宽。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4,根据第二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分发设备400和接收设备300a,300b,300c,300d(在这里共同引用为接收设备300)来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在图4中,分发设备400已经处于分发状态并正通过包括路由器500的一组路由器向接收设备300a,300b,300c进行多点传送分发。接收设备300d是最近请求分发的接收设备300。在请求分发之前,路由器500不把多点传送包传送给接收设备300d。
因为包括在本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设备300与包括在上述第一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接收设备300相似,所以在此就不重复对其的描述了。
在图5中,显示了包括在第二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分发设备400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图5,包括在本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分发设备400包括作为状态机的控制处理单元401,内容分发处理单元402和用于保存接收者地址列表的存储区域403。它们为每种内容所准备。
控制处理单元401在特定内容准备就绪时发生并从初始状态开始。这里,例如,确保用于在存储区域403中保存接收者地址列表的存储器,或者,在实况分发的情况下,检查将使用的诸如照相机那样的设备。
然后,当分发设备400必须开始特定内容的分发服务时(例如当从第一个用户接收到对分发设定的请求或当到了预先设定的分发时间时),控制处理单元401将其状态转换为准备状态。在准备状态,确保分发所必需的信息和资源,例如,获取多点传送地址并等待分发请求。
然后,当控制处理单元401处在准备完成状态或分发状态且分发设备400接收来自接收设备300的分发请求时,分发设备400把接收设备300的地址添加到在存储区域403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并为各个地址准备计数值。在下文中将描述计数值的初始值。接着,将必需的响应发送到接收设备300。因为在文档或类似RTSP规范中详细说明了该响应的内容,所以在这里将不提供对其的描述。
此外,当控制处理单元401处于分发状态且分发设备400从接收设备300接收完成该接收的通知时,分发设备400从存储区域403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删除接收设备300的地址。
接下来,当请求分发的接收设备300的数量达到1个或更多时,控制处理单元401激活内容分发处理单元402中的分发处理来把其状态改为分发状态。此外,当存储区域403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为空时,控制处理单元401结束内容分发处理单元402中的分发处理来返回准备完成状态。
在内容分发处理单元402所执行的分发处理中,根据内容的速度发送包。
这时,首先用预定的地址来执行多点传送传输。然后,参考存储区域403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而且当附属于地址的计数大于零时,修改接收者地址列表并将多点传送的数据只发送到大于零的计数所附属的地址(单点传送)。在这之后,将附属于该地址的计数减一。
用图6来描述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数据传输系统中在上述分发设备400和最新请求分发的接收设备300d之间的数据传输。
参考图6,当接收设备300d把分发请求包发送到分发设备400(在图6中用“请求”箭头表示)时,接收该分发请求包的分发设备400如上所述更新存储区域403所保存的接收者地址列表来发送答复到接收设备300d(批准)。该答复包括在分发下的关于多点传送地址的信息。
接着,接收来自分发设备400的答复的接收设备300d用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向位于接收设备300d和分发设备400之间的路由器500通报参与多点传送已分发的包(IGMP)。
直到路由器500处理该关于参与的通知(IGMP完成)为止,无分发数据提供到接收设备300d。在图6中,由箭头M52,M53和M54表示从分发设备400分发了一些包而它们没有到达接收设备300d。从上面可以看出,直到完成像IGMP那样的多点传送设置为止,任何传统技术都不能允许接收设备300d接收流数据。
与之相反,本实施例的分发设备400以单点分发(unicast)的形式把流数据发送到接收设备300d直至附属于更新过的接收者地址列表中的接收设备300d的地址的计数值变为零为止(箭头U52到U55)。因此,即使在其中无多点传送分发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300d的时间段内,本实施例的分发设备400也能使接收设备300d接收具有单点传送形式数据内容的数据。
因为由路由器500用来处理多点传送参与通知而消耗的时间依赖于网络的大小,而且在这期间内发送的包的数量依赖于内容的数据速率,所以最好根据网络的大小和内容的数据速率来确定附属于接收者地址的计数的初始值。此外,代替更新版本中将计数附属于接收设备300d的地址的方法,可以采用由接收设备300d通知多点传送地址的包被接收的事实以便接收该通知的分发设备400停止向接收设备300d的单点传送传输的方法。由此可见,从接收设备300d接收到关于接收设备300d接收到多点传送方式分发的数据的通知的分发设备400停止单点传送传输,以便避免无谓的传输带宽消耗。
需要注意的是,图6没有显示一些被认为是必需的处理,例如,拥塞控制。可以在上述内容分发处理单元402的分发处理中,由分发设备400中的低层协议(例如RTP)独立地执行拥塞控制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对于多点传送分发,在某一接收设备300d请求分发后,获得分发的多点传送地址并在接收设备300d和分发设备200之间的路由器组的多点传送传输设置完成之前的时间段里,分发设备400能与多点传送分发并行地把相同的流数据以单点传送形式发送到接收设备300d的地址。
在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中通过执行上述处理,对于多点传送分发,分发设备400把在路由器500设置多点传送路由的期间内没有传输的多点传送的接收设备300d的包发送到接收设备300d的单点传送地址。这样,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能有效地使用多点传送路由的设置时间。而且,因为本实施例的分发设备400在接收到分发请求后的一定时间段内,以单点传送形式把内容分发到请求分发的接收设备300d,在插入路由器500的多点传送传输设置完成期间的数据也被发送到接收设备300d。这样,就可以发送用户满意的内容。
此外,上述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做为程序来提供。这个程序也可以被记录在诸如软盘,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ead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和存储器卡那样的从属于计算机的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媒体上,以便把程序做为程序产品提供。作为另一种选择,也可以通过记录在诸如硬盘那样包含在计算机中的记录媒体中来提供该程序。还可以通过用网络下载来提供该程序。由此可见,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得来源于上述处理的效果。
在诸如硬盘的程序存储单元上安装提供的程序产品并执行该程序。需要注意的是,该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本身和记录该程序的记录媒体。
尽管已经详细描述并举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需要清楚了解的是,那仅仅是作为实例和图示而不是作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仅由附加的权利声明项的范围所限制。
工业适用性
如同迄今为止所讨论的,根据本发明,可以缩短在执行流型分发时用于缓冲的时间段,从而本发明有效适用于在任何像多点传送分发和实况分发这样不能为接收设备适当地调整分发率的分发系统中的内容的流分发。

Claims (17)

1.一种数据分发设备,包括:
分发单元(202),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向接收设备分发数据;
接收单元(204),自上述接收设备接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的分发请求;
传输单元(202),接收到上述分发请求,并行于由上述分发单元(202)以上述流型的数据分发,发送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还包括:
保存单元(203),在预定时间段中保存由上述分发单元(202)发送的上述流数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其中,
上述传输单元(202)按照连续序号的降序发送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上述流数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其中,
上述接收单元(204)接收来自上述接收设备的分发请求,该分发请求包含关于请求分发的数据量的信息,
上述传输单元(202)发送先于上述连续序号的上述数据量的流数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其中,
上述分发单元(202)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把上述数据分发到多点传送地址,
上述传输单元(202)把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还包括:
监视单元(202),监视上述分发单元(202)的数据分发的拥塞状态,其中,
当上述监视单元(202)检测到存在拥塞状态时,上述传输单元(202)停止或减慢发送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监测是否从上述拥塞状态恢复,然后控制上述数据的传输。
7.一种数据分发设备,包括:
分发单元(402),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多个地址发送相同数据;
接收单元(401),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传输单元(402),在接收上述分发请求的基础上,并行于分发单元(402)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在特定时间段里,把与由上述分发单元(402)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分发设备,还包括:
通知单元(401),自上述接收设备接收已接收到由上述分发单元(402)分发的数据的通知,其中,从该接收设备提供已接收的分发请求;和
停止单元(401),在接收上述通知的基础上,停止向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的传输。
9.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301),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接收来自数据分发设备的数据;和
缓冲单元(306),当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包的源地址,上述源的服务识别号和目的地的服务识别号是预先与上述分发设备彼此通告的特定值,且当目的地地址是上述接收设备的地址或与上述分发设备彼此通信的多点传送地址时,在缓冲(309)中存储上述所接收的包,以便在上述缓冲中不会存储与上述包所附的连续序号相同的包。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第一分发请求单元(311),产生向上述数据分发设备的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第二分发请求单元(311),在上述分发请求后,向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产生对先于最先接收到的包的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的请求。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上述第二分发请求单元(311)在对先于上述最先接收到的包的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的请求中,产生对所请求的数据量的通知。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上述第二分发请求单元(311)在对先于上述最先接收到的包的连续序号的流数据的请求中,产生对可接收协议的种类的通知。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设备,还包括:
第一分发请求单元(311),向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产生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通知单元(311),当在上述分发请求后接收来自上述数据分发设备的最先多点传送包时,通知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已接收上述最先多点传送包。
14.一种数据分发方法,从数据分发设备向接收设备分发数据,包括:
分发步骤(M50-M57),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分发数据;
接收步骤(“请求”,“批准”),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上述接收设备的对以流型分发并先于上述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传输步骤(U43-U51),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的以流型分发数据,发送上述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
15.一种数据分发方法,从数据分发设备向多个地址分发数据,包括:
分发步骤(M50-M57),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上述多个地址分发相同的数据;
接收步骤(“请求”,“批准”),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传输步骤(U52-U55),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在特定时间段内,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把与上述分发步骤中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其中,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16.一种数据分发程序产品,由计算机来执行一种从数据分发设备向接收设备分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发步骤(M50-M57),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分发数据;
分发步骤(M50-M57),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附有连续序号的流型分发数据;
接收步骤(“请求”,“批准”),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上述接收设备的对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传输步骤(U43-U51),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的以流型分发数据,发送上述以流型分发并先于预定连续序号的数据。
17.一种数据分发程序产品,由计算机来执行一种从数据分发设备向多个地址分发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分发步骤(M50-M57),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使用包通信以流型同时向上述多个地址分发相同的数据;
接收步骤(“请求”,“批准”),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接收来自接收设备的对上述数据的分发请求;和
传输步骤(U52-U55),由上述数据分发设备在上述分发请求的接收基础上,在特定时间段内,并行于在上述分发步骤中向上述多个地址的分发,把与上述分发步骤中分发的数据相同的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设备的单点传送地址,其中,从该接收设备提供上述已接收的分发请求。
CNA038242931A 2002-10-15 2003-07-11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Pending CN16892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0236/2002 2002-10-15
JP2002300236A JP3933555B2 (ja) 2002-10-15 2002-10-15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配信装置、データ配信方法、データ配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9287A true CN1689287A (zh) 2005-10-26

Family

ID=32104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242931A Pending CN1689287A (zh) 2002-10-15 2003-07-11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75459A1 (zh)
EP (1) EP1555779A4 (zh)
JP (1) JP3933555B2 (zh)
KR (1) KR100683893B1 (zh)
CN (1) CN1689287A (zh)
AU (1) AU2003248054A1 (zh)
WO (1) WO20040368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3736C (zh) * 2006-03-14 2008-07-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单元发送时的报文序列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96767A2 (en) * 2004-04-05 2005-10-20 Comcast Cable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a set-top box
JP4955972B2 (ja) * 2005-09-27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0421433C (zh) * 2006-05-29 2008-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内容信息的分发方法
JP2008258972A (ja) * 2007-04-05 2008-10-23 Ntt Docomo Inc 通信システム、こ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て好適な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課金サーバ
JP2008277961A (ja) * 2007-04-26 2008-11-13 Hitachi Ltd オンデマンド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JP5245866B2 (ja) * 2008-01-29 2013-07-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
JP4956797B2 (ja) * 2008-02-26 2012-06-20 Kddi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090213777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tribution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predetermined contents
JP4799661B2 (ja) * 2009-12-25 2011-10-26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トリーム配信システム、呼制御サーバ装置及びストリーム配信制御方法
JP5327078B2 (ja) * 2010-01-27 2013-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通信方法、ノード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383509B1 (ko) * 2011-11-29 2014-04-10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유사 주문형 컨텐츠 서비스 환경에서 멀티캐스트와 유니캐스트를 결합한 시스템 및 그 서비스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701B1 (en) * 1997-09-11 2001-07-10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unicast endpoint client to access a multicast internet protocol (IP) session
US6181697B1 (en) * 1998-03-31 2001-01-30 At&T Corp. Method for a unicast endpoint client to access a multicast internet protocol (IP) session and to serve as a redistributor of such session
JP2000172599A (ja) * 1998-12-10 2000-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ストストリーム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6584096B1 (en) * 1998-12-30 2003-06-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home network to the internet
US6269080B1 (en) * 1999-04-13 2001-07-31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ulticast file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US7079495B1 (en) * 2000-01-04 2006-07-1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multicast telecommunications
JP2002084239A (ja) * 2000-09-06 2002-03-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メディア情報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ディア情報配信方法
JP2002091863A (ja) * 2000-09-12 2002-03-29 Sony Corp 情報提供方法
JP2002185948A (ja) * 2000-12-11 2002-06-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ストリーム配信方法及び装置
US6823394B2 (en) * 2000-12-12 2004-11-23 Washington University Method of resource-efficient and scalable streaming media distribution for asynchronous receivers
JP2003087765A (ja) * 2001-09-12 2003-03-2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加入者端末への視聴情報提供装置
JP3722134B2 (ja) * 2003-06-04 2005-11-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Ipマルチキャスト配信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ミングデータ配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3736C (zh) * 2006-03-14 2008-07-1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单元发送时的报文序列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US7860010B2 (en) 2006-03-14 2010-12-28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equence number of packet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uni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36842A1 (ja) 2004-04-29
US20060075459A1 (en) 2006-04-06
JP2004135239A (ja) 2004-04-30
EP1555779A1 (en) 2005-07-20
KR20050051703A (ko) 2005-06-01
AU2003248054A1 (en) 2004-05-04
KR100683893B1 (ko) 2007-02-16
JP3933555B2 (ja) 2007-06-20
EP1555779A4 (en) 2006-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593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US778277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multimedia data stream
TWI408924B (zh) 互連網路中封包層級的優先序排定
CN1689287A (zh) 能够分发内容的数据分发设备
EP1806870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data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528088A (zh) 经由网络递送媒体选择的方法与系统
KR20140099924A (ko) 이용가능한 대역폭에 따라 전송 프로토콜을 선택함으로써 콘텐츠를 획득하는 장치
CN108111531B (zh) 一种增强视频直播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US11201833B2 (en) Aggregated adaptive bit rate streaming
JP2002529966A (ja) データ伝送
CN110661726A (zh) 一种基于多链路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21220368A1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
CN1496079A (zh) 动态控制实时多媒体数据生成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08037B (zh) 交换网中流量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Wong et al. A preference clustering protocol for large-scale multicast applications
CN101873263A (zh) 基于局域网下载的类组播方法及系统
US202003143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ynamic playback variation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JP2004201111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パケット配信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Zimmerman et al. Retransmission-based error control in a many-to-many client-server environment
Chang et al. A Novel Bandwidth Management System for Live Video Streaming on a Public-Shared Network
CN101771949B (zh) 支持组播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12452A (zh) 一种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Naor Efficient wireless access to video-on-demand services
Shin et al. VOD multicast using CIWP and p2p partial stream transfer
Aggarwal et al. Enabling immersive experiences in challe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