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2515B -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2515B
CN1682515B CN038215268A CN03821526A CN1682515B CN 1682515 B CN1682515 B CN 1682515B CN 038215268 A CN038215268 A CN 038215268A CN 03821526 A CN03821526 A CN 03821526A CN 1682515 B CN1682515 B CN 1682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215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2515A (zh
Inventor
H·-J·卡纳茨
U·雷姆科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682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2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82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251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2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updates or upgrades of network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34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the movement of software or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更新在数据通信系统(1)的一个计算机(5、15a、25)上存储的软件的方法、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应用的计算机(5、15a、25)以及具有多个计算机(5、15a、25)和一个管理计算机(31)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在更新在计算机(5、15a、25)或者附加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软件之前,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交换数据,其表明,应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计算机、一个管理计算机和一个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系统、在如此数据通信系统中应用的计算机、以及更新在所述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个计算机或者附加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因特网的数据传输渐多。因特网是世界范围的数据网,或者(确切说)包括多个不同的、彼此例如经过所谓的路由器连接的数据网络。
在因特网中一个或多个中央计算机(在文献中常常称为服务器)分别与远距离布置的客户机、例如一个(静止的或便携的)计算机、电话等等、和/或与另外的中央计算机通信。在应用所谓的因特网协议、特别是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情况下实现通信。为此例如在各自客户机上装载一个软件,TCP/IP协议可以理解并分析该软件(所谓的报文包或所谓的存储栈数据)。
一直以来多个私人的、也就是说仅仅由确定的授权个人可以使用的数据网络基于因特网技术和方案。如此的数据网络在文献中称为内联网。在内联网中对应于(在因特网中)例如一个中央计算机(在使用因特网协议、特别是TCP/IP协议的情况下)与远距离布置的客户,例如静止的或便携的计算机、电话、等等(和/或与另外的中央计算机)进行通信。为了传输相应的内联网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划分为单个数据包并且(以异步方式)发送。
内联网一般通过相应的中央计算机与电话网连接,确切地说(通过电话网)与另外的计算机通信。
例如可以在POTS(Plain Old Telefonnetz Service)数据传输协议的基础上或在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数据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实现经过电话网的数据通信。可选择地在xDSL(x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据传输协议的基础上、例如借助于ADSL数据传输(ADSL=Asynchronous DigitalSubscriber Line)实现经过电话网的数据通信。在根据xDSL协议的数据通信的情况下应用多个频带,这些频带高于用于POTS或者ISDN数据传输的频带。
如果要更新在一个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上装载的软件,则一个(软件更新引起的)另外的计算机通过电话网与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建立POTS或ISDN连接,并且然后为了更新所必需的软件文件传输到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上。
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和因此与其连接的内联网客户机、例如上述计算机、电话等等,(和/或另外的、与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连接的中央计算机)可能附加也与因特网连接。对此相应的中央内联网计算机例如持续固定地与因特网连接(也就是说永久“在线”)。如此的中央内联网计算机或者连接在其上面的内联网客户机通常支配永久的(包括多位数字的)IP地址(因特网协议地址)。通过相应的地址另外的(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与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可以建立连接、或者与这些与中央的内联网计算机连接的内联网客户机建立连接。
另外的中央内联网计算机非持续地连接在因特网上(也就是说非永久“在线”)。如果该计算机(例如在应用POTS、ISDN或xDSL数据传输协议的情况下),例如在中间连接因特网供应商的一个相应中央计算机的情况下,建立到因特网的连接,则该计算机(或者连接在该计算机上的内联网客户机)然后可以获得一个由各自的中央(或一个任意另外的)计算机分配的、暂时的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与例如在传统的电话网中不同)在各个设备(在此:相应的中央计算机或者内联网客户机)和呼叫识别码(在此:包括多位数字的IP地址)之间没有固定分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新式的数据通信系统、一个新式的计算机以及一个新颖的、在数据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更新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目标实现这个系统和另外的目的。
本发明还包括基于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多个计算机、一个管理计算机和一个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更新计算机之一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存储的软件之前,在各自计算机和管理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该数据规定: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并且之后经过将要采用的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其中在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上或者在配属于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至少存储一个为了更新数据所必需的文件并将该所存储的至少一个文件分别传输给各自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该计算机被安排并布置成,使其在按照本发明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可以被用作计算机,并且该计算机被安排并布置成,使得该计算机确定: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之后经过将要采用的传输媒介与附加服务器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更新在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个计算机或者附加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存储的软件的方法,更新在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个计算机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存储的软件的方法,其中数据通信系统附加具有一个管理计算机和一个服务器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在更新计算机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存储的软件之前,在计算机和管理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该数据表明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之后经过将要采用的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其中在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上或者在配属于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至少存储一个了更新数据所必需的文件并将该文件分别传输给各自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提供具有多个计算机和一个管理计算机的数据通信系统,其中在更新存储在计算机之一或者附加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的软件之前在各自计算机和管理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该数据表明,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用于控制更新的数据。
通过各自计算机或者一个特殊的、在各自计算机或者附加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存储的软件更新控制软件特别有益地确定,应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用于控制更新的数据。
由此(适配地)分别经过(目前的)最佳传输媒介传输用于更新或者用于控制更新的数据,特别是在使用这样的通信路径的情况下,通过该路径(当前的)可以达到最高的数据传输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
图示:
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个在图1中指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中多个客户机2a、2b、2c、3a、3b(在本实施例中是多个电话3a、3b和多个计算机2a、2b、2c)连接在第一内联数据网A上。
第一内联数据网络A具有一个电信设备或者一个用作电信设备的中央计算机5,其对于客户机2a、2b、2c、3a、3b用作通信控制设备,特别用作电话交换装置,以便第一内联数据网络A(或者连接在其上面的客户机2a、2b、2c、3a、3b)与电话网(例如与公共电话网)连接。
为此在中央计算机5的存储设备8上以其公知的方式装载一个通信控制软件。
借助于(在相应的总线系统上连接的)线路6a、6b、6c、7a、7b、9实现中央计算机5或者客户机2a、2b、2c、3a、3b在第一内联数据网络A上的连接。
客户机2a、2b、2c、3a、3b和中央计算机5在应用因特网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者因特网协议(IP)的情况下通信。为此在各个客户机2a、2b、2c、3a、3b上或者在中央计算机5上装载一个软件(所谓的存储栈数据),该软件了解并且分析相应的因特网协议。
为了在客户机2a、2b、2c、3a、3b和中央计算机5之间经过第一内联数据网A传输数据,数据(比如在因特网协议的情况下通常)被划分为各个包。
如果客户机2a、2b、2c、3a、3b之一(经过电话网)与一个外部的、没有直接连接在第一内联数据网络A上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电话10a表示)通信,则中央计算机5把数据转换为相应的POTS或ISDN数据,并经过线路11输出给电话网。相反经过电话网从电话10a接收的POTS或者ISDN数据由中央计算机5以上述方式经过第一内联数据网A传递给各自客户机2a、2b、2c、3a、3b。
正如在图中另外指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除第一内联数据网A之外)还具有多个另外的内联数据网。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一个第二内联数据网B和一个第三内联数据网C。
第二内联数据网B具有(与第一内联数据网A一致)多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这在本实施例中是电话13a、13b和计算机12a、12b、12c。
第二内联数据网B除了连接在电话网上之外附加还可以连接在因特网上。直接通过电话网和因特网业务供应商(缩写为ISP)的计算机15b实现到因特网的连接。
第二内联数据网B具有一个电信设备或者一个中央计算机15a,其对于客户机12a、12b、12c、13a、13b用作通信控制装置,特别用作交换设备,以便第二内联数据网B(或者连接在其上面的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与电话网连接。此外中央计算机15a在中间连接电话网的情况下使第二内联数据网B与因特网连接。对此中央计算机15a不是永久地连接在因特网上,也就是说不是永久“在线”。
为了控制在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电话网之间或者(在需要的情况下)与因特网的通信,在计算机15a的存储设备18上以公知的方式装载一个通信控制软件。
借助于(连接在相应总线系统上的)线路16a、16b、16c、17a、17b、19a实现中央计算机15a或者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在第二内联数据网B上的连接。
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中央计算机15a在应用因特网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者因特网协议(IP)的情况下通信。为此在各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上或者在中央计算机15a上装载一个软件(所谓的存储栈数据),该软件了解并且分析相应的因特网协议。
如果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之一与一个外部的、没有直接连接在第二内联数据网络B上、可是连接在电话网上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是电话10b)通信,则中央计算机15a把数据转换为相应的POTS或ISDN数据,并经过线路19b输出给电话网。相反经过电话网从电话10b接收的POTS或者ISDN数据由中央计算机15a以上述方式经过第二内联数据网B传递给各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
与此相对,如果客户机12a、12b、12c、13a、13b之一要与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以计算机10c表示)通信,则由中央计算机15a建立到ISP计算机15b的一个电话连接(例如POTS、ISDN、或xDSL、特别是ADSL连接),该ISP计算机然后给中央计算机15a或者各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分配一个临时的IP地址。此外ISP计算机15b促使建立相应的因特网连接,如此经过因特网和电话网(在中间连接ISP计算机15b和中央内联网计算机15a的情况下)可以在各个客户机12a、12b、12c、13a、13b和计算机10c之间交换数据。
通过采用临时的(代替固定分配给一个确定的中央计算机或者客户机的)IP地址降低了ISP计算机15b管理的IP地址的数目。
正如在图中另外指出的,第三内联数据网C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内联数据网A、B一致的多个客户机22a、23a,所述多个客户机在本实施例中是电话23a和计算机22a。
第三内联数据网c连接在电话网上并且附加连接在因特网上。与第二内联数据网B不同,第三内联数据网C直接并且持续地借助于一个相应的专用线29c连接在因特网上。
第三内联数据网C具有一个电信设备或者一个用作电信设备的中央计算机25,其对于客户机22a、23a用作通信控制设备,特别用作交换设备,以便内联数据网(或者连接在其上面的客户机22a、23a)与电话网或因特网连接。中央计算机25经过专用线29c永久连接在因特网上(也就是说永久“在线”)。
在计算机25的存储设备28上以公知的方式装载一个通信控制软件。
借助于(连接在相应的总线系统上的)线路26a、27a、29a实现中央计算机25或者客户机22a、23a在第三内联数据网C上的连接。
客户机22a、23a和中央计算机25在应用因特网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或者因特网协议(IP)的情况下进行通信。为此在各自客户机22a、23a上或者在中央计算机25上装载一个软件(一个所谓的存储栈数据),其了解并分析相应的因特网协议。
如果客户机22a、23a之一与一个外部的、没有直接连接在内联数据网络上、可是连接在电话网上的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以电话10a表示)通信,则中央计算机25把数据转换为相应的POTS或ISDN数据,并经过线路29b输出给电话网。相反经过电话网从电话10a接收的POTS或者ISDN数据由中央计算机25以上述方式经过第三内联数据网C传递给各自客户机22a、23a。
中央计算机25或者连接在该计算机上的客户机22a、23a支配一个永久的(包括多位数字的)IP地址,如此在建立相应的因特网连接之后在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设备(例如计算机10c)和中央计算机25之间或者(在中间连接计算机25的情况下)在该设备(例如计算机10c)和各个客户机22a、23a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为了更新在中央计算机5、15a、25的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或一个任意另外的、在相应的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软件),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规定一个管理计算机31(在此:一个PC(PersonalComputer))和一个服务器计算机4(在此:一个TFTP服务器计算机(TFPT=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代替TFPT服务器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一个任意另外的服务器计算机,例如一个通常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特别是一个HTTP或者HTTPS服务器计算机。
服务器计算机4和/或管理计算机31可以彼此远距离、和/或与一些或者全部的中央计算机5、15a、25远距离布置。
在示出的数据通信系统1中通过适配的,特别通过一个保证尽可能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方式实现在中央计算机5、15a、25上的软件更新,特别是交换为此所需的数据。
正如从图和说明中可以看出的,经过电话网(也就是说经过一个固定分配给各个计算机5、15a、25的呼叫识别码(在此:一个电话号码))可以到达全部的中央计算机5、15a、25。相反经过因特网仅仅可以到达一些中央计算机,也就是中央计算机15a和25。
在管理计算机31的存储设备32上存储中央计算机5、15a、25的表或者分配给计算机的呼叫识别码,可以更新计算机的软件(由管理计算机31引起)。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计算机31经过相应的线路33a、33b、33c与电话网并且(暂时或固定地)与因特网连接。
通过由用户P在管理计算机31上相应地选择输入可以选择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对于该计算机应当实施软件更新。接下来(通过管理计算机31促使)自动建立到所选择的中央计算机5、15a、25的电话连接、特别是POTS或ISDN电话连接。这是通过选择分配给各自计算机5、15a、25的、在表中包含的电话号码实现的。
在中央计算机5、15a、25的相应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一个(特殊的、单独的)软件更新控制软件。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也可以有选择地例如综合在另外的、存储在各自存储设备8、18、28上的软件部分中,例如综合在通信控制软件中。
如果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建立电信连接(参见步骤K或者箭头K),则启动软件更新控制软件。该软件然后确定,给各自的中央计算机5、15a、25(当前)提供哪一个通信路径使用。例如中央计算机(比如在中央计算机5的情况下)仅仅设计或布置用于经过一个相应的(在这种情况下是经过线路11的)电话连接进行通信。相应的中央计算机(比如在中央计算机25的情况下)也可以附加与因特网连接,也就是说如此设计或布置,即其(永久地)经过相应的因特网连接进行通信。
以下情况也是可能的,即相应的中央计算机(比如在中央计算机15a的情况下)被设计或者布置用于经过一个相应的电话连接进行通信,并且附加与因特网连接,可是当前没有连接在因特网上(“脱机”状态)。相应的中央计算机当然目前不能经过因特网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促使中央计算机15a即刻连接在因特网上。
此外相应的中央计算机(比如在中央计算机15a的情况下)被设计或者布置用于经过相应的电话连接进行通信,并且当前(可是不是持续地)“在线”,也就是说与因特网连接(或以上面描述的方式通过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促使进入如此状态)。相应的中央计算机然后可以(当前)经过相应的因特网连接进行通信。
在确定当前提供给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使用的通信路径之后(如果已确定,提供多个通信路径使用),由软件更新控制软件选出确定的通信路径之一,特别是,经过目前可以达到最高数据传输率的路径。
确定的结果然后(通过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促使)借助于相应的、经过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存在的电信连接交换的数据告知管理计算机31。这是借助于表明所选择的通信路径(POTS电话连接或者ISDN电话连接/固定的IP连接/暂时的IP连接)的数据和/或借助于表明分配给所选择的通信路径的呼叫号码(电话号码/固定的IP地址/暂时的IP地址)的数据实现。
如果所选择的通信路径与当前用于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通信的通信路径(也就是说上述的电话连接)不一致,则通过管理计算机31促使或有选择地通过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促使在管理计算机31和各自的中央计算机25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例如在使用传递的(固定或暂时的)IP地址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因特网连接(参见步骤L或者箭头L)。
经过所选择的通信路径、也就是说或者经过新的通信路径或者(如果原始的通信路径与所选择的通信路径一致)经过原始的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存在的通信路径,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交换另外的、与存储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的存储设备8、18、28上的(通信控制)软件的更新过程控制有关的数据。
这些(更新过程控制)数据可以说明:
-应当在该时进行更新的准确时刻,和/或
-目前在各自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版本,和/或
-关于是否应当更新整个(通信控制)软件或仅仅更新(通信控制)软件的个别部分或更新哪一个部分的信息,和/或
-这个通信路径,经过该通信路径与服务器计算机4进行通信(这个通信路径例如可以与所选择的通信路径一致),和/或
-服务器计算机4的相应呼叫号码、特别是其电话号码、IP地址或URL依赖于分别给出的通信路径,和/或
-这个路径或者文件名,在其下面(在服务器计算机4上)存储为了更新(通信控制)软件所需的相应文件。
可以由使用者P在管理计算机31上输入或者选择,特别是(在经过因特网传输的情况下)通过在一个在那里显示的浏览程序上的相应输入的一部分(更新过程控制)数据(例如表明:应当准确更新哪些软件部分的数据)。
例如可以在管理计算机31上事先暂时存储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或通过一个相应的、在管理计算机31的存储设备32上暂时存储的控制软件确定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例如相应的呼叫识别码、特别是电话号码或IP地址或者服务器计算机4的URL),和/或在相应的中央计算机5、15a、25的各自存储设备8、18、28上事先暂时存储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或通过在相应的中央计算机5、15a、25的各自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软件更新控制软件确定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例如表明为了与服务器计算机4通信将要使用的通信路径的数据)。
接下来(通过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特别是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促使)经过所选择的通信路径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建立一个连接。这是例如以中央计算机15a或25为出发点-在使用由管理计算机31传递的IP地址或者URL的情况下(或以中央计算机5为出发点)在使用由管理计算机31传递的电话号码(参见步骤M或箭头M)的情况下实现的。
在建立相应的连接之后在各自的中央计算机5、15a、25和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交换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该另外的(更新过程控制)数据例如可以表明文件的路径或文件名,该文件为了更新(通信控制)软件应当传递给各自的中央计算机5、15a、25,和/或表明这个准确的时刻,在该时刻应当传递相应的文件。
相应的,例如在服务器计算机4的存储设备34上存储的,文件然后经过相应的连接传输给各自的中央计算机5、15a、25。在那里(通过软件更新控制软件控制)在应用有服务器计算机4传递的文件的情况下以公知的方式更新(通信控制)软件。
接下来,例如通过软件更新控制软件促使,由各自的中央计算机5、15a、25经过在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存在的(或有选择地经过一个新建立的)连接把表明更新状态的数据(例如该数据,其表明,是否已成功进行更新,或不成更新)传递给管理计算机31。这例如在应用一个管理计算机更新状态传递目标地址的情况下实现,其,作为(更新过程控制)数据的一部分,事先由管理计算机31传递给各自中央计算机5、15a、25。
在一个选择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内联数据网络A、B、C经过相应的线路和相应的另外中央计算机(在此例如内联数据网络A经过线路9a、9b、和另外的中央计算机5a、5b)可以与另外的内联数据网联接、也就是说与该内联数据网联合成为一个复合网络。
在这个另外的中央计算机5a、5b的相应存储设备8a、8b上存储一个通信控制软件,其与在中央计算机5的存储设备8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一致或与其相同。
各自中央计算机(在此是中央计算机5),或者在其存储设备8上存储的软件更新控制软件,然后可以借助于相应的、经过线路9a或者9b与另外的中央计算机5a、5b交换的数据促使,相应更新在这个另外的中央计算机5a、5b的存储设备8a、8b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同(事先)在中央计算机5的存储设备8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一样。这是这样实现的,即中央计算机5把相应的、在服务器计算机4的存储设备34上存储的、为了更新所必需的文件传递给另外的中央计算机5a、5b,在那里(在应用由中央计算机5传递的文件的情况下)以公知的方式更新在相应的存储设备8a、8b上存储的通信控制软件。

Claims (20)

1.一种具有多个计算机(5、15a、25)、一个管理计算机(31)和一个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的数据通信系统(1),
其特征在于,
在更新计算机之一(5、15a、25)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8、18、28)中存储的软件之前,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交换数据,该数据规定: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并且
之后经过将要采用的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其中在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上或者在配属于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34)上至少存储一个为了更新数据所必需的文件并将该所存储的至少一个文件分别传输给各自计算机(5、15a、25)。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经过一个预先确定的传输媒介来交换规定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的数据,所述预先确定的传输媒介不同于所规定的传输媒介。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确定的传输媒介是一个在管理计算机(31)和各自计算机(5、15a、25)之间建立的电话连接。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规定的传输媒介是因特网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规定的传输媒介是一个固定的因特网连接,分配给各自计算机(5、15a、25)的IP地址是一个永久的、固定分配给各自计算机(5、15a、25)的IP地址。
6.按照权利要求4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规定的传输媒介是一个暂时的因特网连接,分配给各自计算机(5、15a、25)的IP地址是一个暂时的、不是固定分配给各自计算机(5、15a、25)的IP地址。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规定的传输媒介是一个电话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通过各自计算机(5、15a、25)确定:应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附加的计算机(4)是一个具有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的服务器计算机或一个网络服务器计算机。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经过预先确定的或规定的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交换软件更新控制数据。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软件更新控制数据表明应当进行更新的准确时刻。
12.按照权利要求10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软件更新控制数据表明一个分配给所述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的呼叫识别码、特别是电话号码或IP地址或者URL地址。
13.按照权利要求10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软件更新控制数据传递,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所述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交换数据。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交换数据的传输媒介与该规定用于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的传输媒介一致。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独立地通过各自计算机(5、15a、25)确定用于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交换数据的传输媒介,该传输媒介不同于该规定用于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的传输媒介。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计算机(5、15a、25)是一个电信设备。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将要更新的数据是通信控制软件。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5、15a、25)是数据网络(A、B、C)的一部分,并且用作数据网络(A、B、C)的中央计算机(5、15a、25)。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数据通信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络(A、B、C)连接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数据网络(A、B、C)上,使得形成一个复合网络,各自计算机(5、15a、25)促使更新在另外的数据网络(A、B、C)的计算机(5a、5b)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8a、8b)上存储的数据。
20.更新在数据通信系统(1)的一个计算机(5、15a、25)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8、18、28)上存储的软件的方法,其中数据通信系统(1)附加具有一个管理计算机(31)和一个服务器计算机(4),
其特征在于,
在更新计算机(5、15a、25)或者配属于该计算机的存储设备(8、18、28)中存储的软件之前,在计算机(5、15a、25)和管理计算机(31)之间交换数据,该数据表明应当采用哪一个传输媒介交换用于更新或者控制所述更新的数据,
之后经过将要采用的传输媒介在各自计算机(5、15a、25)和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其中在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4)上或者在配属于该附加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34)上至少存储一个了更新数据所必需的文件并将该文件分别传输给各自计算机(5、15a、25)。
CN038215268A 2002-09-10 2003-08-20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2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1957.4 2002-09-10
DE10241957A DE10241957A1 (de) 2002-09-10 2002-09-10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Rechner, sowie Verfahren zur Aktualisierung von auf einem Rechner eines Datenkommunikationsystems gespeicherter Software
PCT/DE2003/002775 WO2004025924A1 (de) 2002-09-10 2003-08-20 Aktualisierung von auf einem rechner eines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s gespeicherter softwa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2515A CN1682515A (zh) 2005-10-12
CN1682515B true CN1682515B (zh) 2011-11-23

Family

ID=3172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215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82515B (zh) 2002-09-10 2003-08-20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58860B2 (zh)
EP (1) EP1537719B1 (zh)
CN (1) CN1682515B (zh)
DE (2) DE10241957A1 (zh)
WO (1) WO20040259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334B (zh) * 2007-06-11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安装软件组件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420065B2 (en) 2013-01-18 2016-08-16 Google Inc. Peer-to-peer software updates
US10437581B1 (en) * 2018-04-20 2019-10-08 At&T Mobility Ii Llc Internet of things platform for handling firmware transfer on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5373A2 (en) * 1997-10-14 1999-08-11 AT&T Corp. a system for providing enhanced grade of service for connections over a large network
US5999741A (en) * 1996-10-09 1999-12-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mote installation of software on a computing device
WO2000060784A1 (en) * 1999-03-22 2000-10-12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update of clients by a server via broadcast satellite
US6378069B1 (en) * 1998-11-04 2002-04-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oftware updates to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4963B2 (ja) * 1994-08-31 2001-11-05 株式会社東芝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及びパケット転送方法
WO1997019395A2 (en) * 1995-11-20 1997-05-29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computer programs
DE19645368C2 (de) * 1996-10-07 1999-12-30 Teles A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netz
JP3409983B2 (ja) * 1996-11-29 2003-05-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5991799A (en) * 1996-12-20 1999-11-23 Liberate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using an internet multiplexer to focus user selection
WO1998040805A2 (en) * 1997-02-27 1998-09-17 Siebel Systems, Inc.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independently distributed software and database schema
US6282709B1 (en) * 1997-11-12 2001-08-28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Software update manager
US6038594A (en) * 1998-02-02 2000-03-14 Loral Cyberstar, Inc.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symmetric terrestrial and satellite links
US6084874A (en) * 1998-06-30 2000-07-04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emporary data transfer connections
US6963914B1 (en) * 1998-09-01 2005-11-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a network file using a logical reference
US6470378B1 (en) * 1999-03-31 2002-10-22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content customization in a clientserver environment
US6574729B1 (en) * 1999-08-26 2003-06-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remotely identifying and providing information of unknown software on remote network node by comparing the unknown software with software audit file maintained on server
US6842769B1 (en) * 2000-05-05 2005-01-11 Interland, Inc. Automatically configured network server
US20020156870A1 (en) * 2000-11-08 2002-10-24 Equat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directing an application to a pre-defined target multimedia resource
US7272645B2 (en) * 2001-05-25 2007-09-18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peer-to-peer network downloads
JP2002366469A (ja) * 2001-06-06 2002-12-20 Hitachi Ltd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のソフトウェア更新方法
US7702791B2 (en) * 2001-07-16 2010-04-20 Bea Systems, Inc. Hardware load-balancing apparatus for session replication
DE10206000A1 (de) * 2002-02-14 2003-08-21 Alcatel Sa Installations-Server
NZ534895A (en) * 2002-02-23 2006-10-27 Wow Technologies Inc Loadable debit card system and method
US20030169460A1 (en) * 2002-03-11 2003-09-11 Siemens Technology-To-Business Center, Llc On-demand service performance upgrade for wireless network
JP2004015143A (ja) * 2002-06-04 2004-01-15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ルータ装置
US7149897B2 (en) * 2003-07-25 2006-12-12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creased computer security
US7581029B2 (en) * 2005-06-20 2009-08-25 Intel Corporation Updating machines while disconnected from an update source
JP4864557B2 (ja) * 2006-06-15 2012-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ソフトウェアの更新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更新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741A (en) * 1996-10-09 1999-12-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mote installation of software on a computing device
EP0935373A2 (en) * 1997-10-14 1999-08-11 AT&T Corp. a system for providing enhanced grade of service for connections over a large network
US6378069B1 (en) * 1998-11-04 2002-04-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oftware updates to de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0060784A1 (en) * 1999-03-22 2000-10-12 Webtv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update of clients by a server via broadcast satellit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7719A1 (de) 2005-06-08
DE50307256D1 (de) 2007-06-21
CN1682515A (zh) 2005-10-12
US7558860B2 (en) 2009-07-07
US20060195555A1 (en) 2006-08-31
DE10241957A1 (de) 2004-03-18
WO2004025924A1 (de) 2004-03-25
EP1537719B1 (de) 2007-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5854B1 (en) Backup method for user data in mobile terminal
CN101383726B (zh) 用于tr-069对象管理的模块和相关的方法
CN101931619B (zh) 可插入的联系解析
WO2004061615A3 (en) Management of service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a mobile services network
US7489671B2 (en) Telephon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106257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rsion of messages
EP1885088A1 (en) Routing device, routing module and routing method for an access network
US7376720B2 (en) Apparatus setting updating system
CN101543012A (zh) 通信系统
CN101588359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软件按需更新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682515B (zh) 数据通信系统和更新在该系统的计算机中存储的软件的方法
JPS5851339A (ja) 制御情報管理方式
EP1481526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providers for filling in electronic forms
CN1192642C (zh) 更新电信网内与用户有关的数据的方法
EP192629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services for carrier subscribers and migrating them to service bundles
CN1316789C (zh)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CN1312891C (zh) 管理终端上专用于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的系统和方法
CN100584029C (zh) 在通信节点处注册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57726A (zh) 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070243861A1 (en) Method and Module for Software Updating of a Gateway Between a Network Operator and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00512204C (zh) 可变ip网络电话的呼叫方法
JP467219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このシステムを利用するためにユーザ端末にインストールされるコンピュータソフトウエアプログラム
WO2002080598A1 (en) Installing of the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to a terminal device
SE517433C2 (sv) Metod och system för optimering av bandbreddsutnyttjandet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8031848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