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7419A -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7419A
CN1647419A CNA038087529A CN03808752A CN1647419A CN 1647419 A CN1647419 A CN 1647419A CN A038087529 A CNA038087529 A CN A038087529A CN 03808752 A CN03808752 A CN 03808752A CN 1647419 A CN1647419 A CN 1647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fci
cctrch
channel
transmission
format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87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1090C (zh
Inventor
约翰·W·海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7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7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0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0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cod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4Gener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735Code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04B2201/70705Rat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一通信站(如: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用户设备(UE)或节点B)中,其中,信道编码信号是在一系统帧的时隙内,具有至少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上进行接收,而决定在一系统帧内、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信道编码的实际数目。然后,根据该决定数目执行一信道编码识别算法,藉以识别该等信道编码。

Description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码分多址(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站。特别是,本发明是有关于利用信道编码设定以关连选择性大小数据方块传输的系统,藉以用于无线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是此技术领或人士所熟知。一般来说,这类系统是具有多个通信站,藉以在各个通信站间传送及接收无线通信信号。一般地,基站是能够与多个用户站进行无线同步通信。在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指定的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基站是称为节点B、用户站是称为用户设备(UE)、且节点B及用户设备(UE)间的无线接口是称为Uu无线接口。图1是表示一典型的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码分多址(CDMA)系统。
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Uu无线接口是使用一传输信道(TrCH)以传输用户数据、并在用户设备(UE)及节点B间发送信号。在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分时双工(TDD)通信中,传输信道(TrCH)数据是利用互斥物理资源定义的一个或多个物理物理信道进行传递。传输信道(TrCH)数据是利用传输方块设定(TBS)定义的传输方块(TB)连续群组进行传输。各个传输方块设定(TBS)是传输于给定的传输时间间隔(TTI),其可以横跨多个连续系统帧。一典型系统帧是10ms,且传输时间间隔(TTI)目前是指定为横跨1、2、4、或8个这类帧。
图2A是表示分时双工(TDD)模式的传输信道(TrCH)根据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技术规格TS25.222 V3.8.0先转换至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然后再转换至一个或多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串流的处理。由传输方块设定(TBS)开始,首先是附加循环冗余检查(CRC)位、并执行传输方块序连(concatenation)及讯息码方块分段(Code Blocksegmentation)。接着,执行卷积编码(convolution coding)或涡轮式编码(turbocoding),不过,部分例子却不会编码方式。编码后的步骤是包括:无线帧等化(radio frame equalization)步骤、第一交错(first interleaving)步骤、无线帧分段(radio frame segmentation)步骤、以及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步骤。这个无线帧分段(radio frame segmentation)步骤是分段指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多个帧上的数据。这个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步骤是利用位重复(repetition)或刺穿(puncturing)方式操作、并且定义各处理传输信道(TrCH)的位数目,其随后将进行多任务处理以形成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数据串流。
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数据串流的处理步骤是包括:位扰码(bit scrambling)步骤、物理物理信道分段(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步骤、第二交错(second interleaving)步骤、以及相对于一个或多个物理物理信道的映像(mapping)步骤。物理物理信道的数目是对应于这个物理物理信道分段(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步骤。对于上行传输而言,由用户设备(UE)至节点B,传输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的最大数目目前是指定为两个。对于下行传输而言,由节点B至用户设备(UE),传输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的最大数目目前是指定为十六个。随后,各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串流是利用一信道讯息码进行传播、并进行调制以利于指定频率的空气传输。
在这个传输信道(TrCH)数据的接收/译码中,这个接收站大致上是倒转上述处理步骤。因此,用户设备(UE)及节点B在传输信道(TrCH)的物理接收时,必须要知道传输信道(TrCH)的处理参数,藉以重建这个传输方块设定(TBS)数据。对于各个传输信道(TrCH)而言,一传输格式设定(TFS)是指定为具有一预定数目的传输格式(TF)。各个传输格式(TF)是指定各种动态参数,包括:传输方块(TB)及传输方块设定(TBS)大小、以及各种半静态参数,包括:传输时间间隔(TTI)、编码类型(coding type)、编码速率(coding rate)、速率匹配参数(rate matching parameter)、及循环冗余检查(CRC)长度。对于一特定帧而言,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多个传输信道(TrCH)的预定传输格式设定(TFS)集合是称为传输格式组合(TFC)。
接收站处理是利用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传输进行辅助。对于一特定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而言,这个传输站是用以决定作用于这个传输时间间隔(TTI)、这个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特定传输格式(TF),并利用一传输格式指针(TFI)识别这个传输格式(TF)。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举例来说,倘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1)是利用两个传输信道(TrCH1及TrCH2)进行多任务处理而形成,且传输信道(TrCH1)的传输格式设定(TFS)是具有两个可能传输格式(TF10及TF11),传输信道(TrCH2)的传输格式设定(TFS)是具有四个可能传输格式(TF20、TF21、TF22、TF23),则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有效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可以包括:(0,0)、(0,1)、(1,2)、(1,3),但却不见得涵盖所有可能组合。收到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1)的组合指针(1,2)是相当于通知这个接收站:对于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1)的接收传输时间间隔(TTI)而言,传输信道(TrCH1)是利用传输格式(TF11)进行格式化、且传输信道(TrCH2)是利用传输格式(TF21)进行格式化。
另外,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是选择性地利用这个接收站提供”无遮蔽传输格式侦测(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其中,这个接收站是同时考量可能的有效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在仅有单一有效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例子中,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则可以应用于各种例子。
在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中,时隙传输是利用预定丛发进行,其中,这个传输物理物理信道数据是分段为一开始时隙部分及一结束时隙部分。一选定中间码(midamble)是包含在这两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部之间。目前,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分成两部分,指定传输于这个中间码(midamble)的两侧、及这两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部之间。图2B及图2C是分别表示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技术报告TR25.944V3.5.0的两个例子,其中,标示为MA的方块是表示这个中间码(midamble)、且标示为T的方块是表示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两部。在第二个例子中,如图2C所示,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映像至两个物理物理信道,但是却仅有一个物理物理信道会具有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
首先,这个中间码(midamble)及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进行处理;随后,这些处理结果是用以处理这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在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接收及这个时隙及这个帧的结束间具有一段简短时间,其中,发明人已经识别的接收信号是可以有效使用以处理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
在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分时双工(TDD)模式中,对于各个无线帧、及对于各个在这个无线帧中具有物理物理信道或信道讯息码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而言,这个传输器,节点B或用户设备(UE),是基于作用于的这个帧的传输格式组合(TFC)、各自独立地决定欲在这个帧中进行传输的位数目,其表示为Ndata。根据技术规格TS25.222 V4.0.0,part4.2.7.1的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算法是适切地描述如下:
倘若各个物理物理信道的数据位数目是表示为Up,Sp,其中,p是表示这个物理物理信道的序列数目1≤p≤Pmax,且第二索引Sp是表示分别具有可能数值{16,8,4,2,1}的展频因子。对于各个物理物理信道而言,一个别最小展频因子Spmin是利用更高层进行传输。随后,利用递增顺序,将位数目Ndata选定为下列数值的一:
{U1,S1min,U1,S1min+U2,S2min,U1,S1min+U2,S2min+...+UPmax,(SPmax)min}
或者,倘若利用更高层表示,则对于上行传输而言,这个用户设备(UE)应该能够各自独立地变动这个展频因子,藉以使这个位数目Ndata能够利用递增顺序,表示为下列数值之一:
{U1,16,...,U1,S1min,US1min+U2,16,...,U1,S1min+U2,S2min,...,U1, s1min+U2,S2min+...+Upmax,16,...,U1,S1min+U2,S2min+...+UPmax,(SPmax)min}
这个传输格式组合j的位数目Ndata,j是执行下列算法得到:
Figure A0380875200091
Ndata,j=min SET1
由上述可知,仅有一子集合的设置信道会在这个帧中进行传输。这个接收器,基站(BS)或用户设备(UE),均可以通过传输讯息码的利用(无论是由这个发送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得到或是由无遮蔽地侦测得到),藉以改善其效能。
欲利用这个发送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决定这些传输讯息码的识别码,下列两种显而易见的方法应该可以采用:
1.在接收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时,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传输处理算法的倒转是可以用来:
A.在附加循环冗余检查(CRC)后,决定传输方块设定(TBS)大小;
B.决定讯息码方块的数目及大小,及填入位的数目;
C.在编码后,决定位数目;
D.在等化后(在速率匹配前),决定帧大小的大小;以及
E.在速率匹配后,决定帧大小(传输位的数目)。
2.预先计算、及伴随这个传输格式组合(TFC)地储存这些传输讯息码的识别码。
第一种方法需要的计算能力必须足以在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接收同时(但在这个帧的其它接收数据解调前),决定这些执行传输讯息码的识别码。第二种方法虽然不需要实时的计算能力以决定这些传输讯息码的识别码,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以决定多达1024个传输格式组合(TFC)的识别码,其分别又具有多达136个传输讯息码。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便是在不需要预先计算及储存所有信道讯息码的前提下,提供第三种非显而易见的方法。
发明内容
在一通信站(诸如: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用户设备(UE)或节点B)中,其中,信道编码信号是在具有至少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上、一系统帧的时隙内进行接收,首先,决定在一系统帧内、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信道编码的实际数目。然后,根据该决定数目执行一信道编码识别算法,藉以识别该等信道编码。较佳者,该等识别信道编码是储存为一编码表列,其首先排列可能设置信道编码的顺序、然后再依照顺序,递增且包括该决定数目,将各编码加入该编码表列。
典型地,各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包括一选定数目的传输信道(TrCH)。各传输信道(TrCH)是具有一数据串流,其是根据作用于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帧中、该传输信道(TrCH)的一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预定传输格式(TF)进行排列。另外,一传输格式指针(TFI)是识别作用于该传输信道(TrCH)中、该传输信道(TrCH)的该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传输格式(TF)。另外,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决定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该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格式及信道编码。另外,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在传输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第一时隙中、利用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进行传输,藉以使该通信站能够在一传输时间间隔(TTI)中、配合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进行接收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
该通信站最好能够进行架构,藉以使该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首先是处理以决定表示信道编码数目的一数值Ncodes。然后,该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利用该决定数值Ncodes进行第二次处理,藉以产生该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该等信道编码的一对应表列。
较佳者,该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首先是处理以在背景处理中决定一数值Ncodes、然后再利用一时隙处理速率进行第二次处理。另外,该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进行利用一帧处理速率进行第三次处理,藉以决定解调参数。
在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中,或者,该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节点B进行传输,且该等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用户设备(UE)进行接收及处理;亦或,该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用户设备(UE)进行传输,且该等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节点B进行接收及处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通信站,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用户设备(UE)或一节点B,是架构以接收在具有至少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上、一系统帧的时隙内的信道编码信号。其中,各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包括一选定数目的传输信道(TrCH)。各传输信道(TrCH)是具有一数据串流,其是根据作用于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帧中、该传输信道(TrCH)的一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预定传输格式(TF)进行排列。另外,一传输格式指针(TFI)是识别作用于该传输信道(TrCH)中、该传输信道(TrCH)的该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传输格式(TF)。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决定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该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格式及信道编码,且其中,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在传输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第一时隙中、利用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进行传输。
该通信站是具有一接收器,其包括: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最好能够具有:一第一段落,其架构以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产生表示一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信道编码数目的一数值。另外,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最好能够具有一第二段落,其架构以利用该第一段落所产生的该等数值第二次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产生各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该等传输信道编码的一表列。另外,一内存是关连于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藉以使该第一段落能够将该等产生数值储存于该内存中、且该等数值能够经由该内存中撷取,进而提供该第二段落使用。
较佳者,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的第一段落是架构以在背景处理中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在一给定帧中产生至少50个数值、且该第二段落是架构以利用一时隙处理速率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另外,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是具有一第三段落,其架构以第三次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利用一帧处理速率产生各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解调参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及优点将参考所附图式,配合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目前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规格的一典型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根据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分时双工(TDD)规格的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信道(TrCH)数据的处理图。
图2B及2C是表示根据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分时双工(TDD)规格的信道编码及多任务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技术的一通信站的一接收部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技术、基于中间参数Ncodes的一传输讯息码表列的产生流程图。
                〔缩写参考表格〕
  3GPP 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
  BCD 无遮蔽编码侦测
  BS 基站
  CCTrCH 编码合成传输信道
  CDMA 码分多址
  CRC 循环冗余检查
  DL 下行传输(由节点B至用户设备)
  DTX 非连续传输
  Iu 通用行动通信系统地表无线存取网络及核心网络间的接口
  Iub 节点B及无线网络控制器间的接口
  Iur 无线网络控制器间的接口
  MUD 多重用户侦测
  Nbits 一传输信道的无线帧的位数目
  Ncodes 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的一传输时间间隔的信道讯息码数目
  Ndata 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的一无线帧的位数目
  Node B 节点B
  PhCH 物理信道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SUD 单一用户侦测
  rxTFCI 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
  TB或TrBk 传输方块
  TDD 分时双工
  TF 传输格式
  TFC或tfc 传输格式组合
  TFCI 传输格式组合指针
  TFI 传输格式指针
  TFS 传输格式设定
  TPC 传输功率控制
  TrCH 传输信道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传输(由使用者设备至节点B)
  UMTS 通用行动通信系统
  UTRAN 通用行动通信系统地表无线存取网络
  Uu 用户设备及通用行动通信系统地表无线存取网络节点B间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无线通信系统,诸如:一用户设备(UE)或一基站节点B,是提供一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使用。各个通信站是具有一接收器,其架构以接收选择性格式化、编码的分时双工(TDD)无线通信信号。较佳者,一系统帧格式的各个帧长度是10ms、且各个帧是具有十五个时隙,其中,时隙是在一段给定时间内,用以进行上行传输,由用户设备(UE)至节点B,或用以进行下行传输,由节点B至用户设备(UE)。
如先前所述,传输信道(TrCH)是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及用户设备(UE)及节点B间的信号发送。多个传输信道(TrCH)是进行多任务处理以做为单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数据串流是映像至一个或多个物理物理信道数据串流,其是利用信道讯息码,最好是正交可变展频因子(OVSF),进行编码。
对于一特定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而言,这个传输站是决定这个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特定传输格式(TF),其将会作用于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并利用一传输格式指针(TFI)以识别这个传输格式(TF)。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一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决定这些传输信号的格式化及信道讯息码。
请参考图3,其是表示一通信站(诸如:一用户设备(UE)或节点B)接收器的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其是利用一新颖且有效的方式处理接收(Rx)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其中,一中间参数,传输物理物理信道或信道讯息码数目(其表示为Ncodes),是依据用户要求而预先计算或计算、并伴随其对应传输格式组合(TFC)参数一起储存。随后,信道讯息码数目Ncodes可以依据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进行锁定,藉以将决定传输信道讯息码的识别码的工作简化。较佳者,传输信道的识别码是一个时隙接着一个时隙地(timeslot-by-timeslot)、按照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指定设置顺序,计算设置信道讯息码的数目,藉以多任务处理不同传输信道(TrCH)以做为单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并将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映像至物理物理信道,直到达到这个信道讯息码数目Ncodes;并宣告:按照设置顺序、多达且包括这个信道讯息码数目Ncodes的信道讯息码已经进行传输、而所有其它信道讯息码则尚未进行传输。
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是具有一背景处理段落10a、一时隙速率处理段落10b、及一帧速率处理段落10c。一输入20是提供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以这些接收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译码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是在背景中、在各个时隙的结束时及在各个帧的结束时,处理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
这个背景处理段落10a是决定信道讯息码数目Ncodes的中间参数,藉以提供各个传输时间间隔(TTI)接收的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使用。随后,这个时隙速率处理段落10b是提供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以利用这个背景段落10a决定的中间参数Ncodes,产生这些信道讯息码的表列。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是基于传统方式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决定各个接收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信道(TrCH)参数及速率匹配参数,藉以解映(demap)及解调这些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及其关连传输信道(TrCH)。图3是表示单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这些功能。较佳者,这些功能是可以应用于所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
另外,一关连内存40是提供储存传输格式组合(TFC)数据,藉以配合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的操作控制。储存于这个内存装置40的数据是包括新颖参数Ncodes的数值,藉以利用这个处理组件段落10a、并伴随一旗标(NcodesValid),其是表示是否计算一特定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一特定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中间参数,加以计算。
较佳者,这个处理组件10的输入是具有所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接收传输信道(TrCH)的一数据输入20,其可以指定为rxTFCI〔maxCCTrCH〕;以及传输格式组合(TFC)相关参数的一控制输入22。经由这个控制输入22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TFC)最好能够包括:
各个帧、各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讯息码数目,其可以指定为Ncodes〔1024,maxCCTrCH〕;
各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在计算这个中间参数Ncodes后设定的一旗标,其可以指定为NcodesValid〔1024,maxCCTrCH〕;
各个传输信道(TrCH)、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设定(TFCS)参数,其做为目前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功能,是包括:
速率匹配因子
编码方法
编码速率
Li,循环冗余检查(CRC)长度
另外,各个传输信道(TrCH)、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设定,其是利用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索引,是包括:
传输方块设定Sizei
传输方块Sizei
传输时间间隔TTIi
一第二控制输入24是提供物理物理信道映像控制信号,其最好具有240位长度(十五个时隙、六个讯息码),其包括:
pcmCodeNumber〔240〕,讯息码数目;
pcmTimeslot〔240〕,这个讯息码的时隙;
pcmMinSF〔240〕,这个讯息码的最小展频因子;
pcmCCTrCH〔240〕,这个讯息码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
pcmTFCI〔240〕,在这个讯息码包括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时设定;
burstType〔15〕,每十五个时隙的丛发类型;
TFCI Format & Map,传输格式组合指针的表示位置及传输格式组合指针字段的长度;
PuncLimit,刺穿上限;以及
TimeslotNumber,目前时隙;
其中,pcmTFCI〔240〕是按照这个表列的索引顺序,这个时隙的第一个讯息码编码。
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0的输时是时间相关的,由于其三种不同的处理段落。当在背景中激活时,处理段落10a的一输出30a是提供下列数据输出,其包括:
对于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而言,各个帧的讯息码数目Ncodes〔TFCI〕;以及
设定这个旗标的一信号NcodesValid〔TFCI〕,其是表示已经计算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讯息码数目Ncodes
当激活处理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时,处理段落10b的一输出32是提供下列数据输出:一表格的传传讯息码及所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指针,如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所决定、并且最好能够指定为tfcCodeTable〔maxCCTrCH〕,其包括:
一表列的目前帧(14时隙×16最大讯息码)的传输讯息码,tfcCodeList〔224〕;以及
在这个txCodeList包括有效数据时设定的一旗标(tfcCodeListValid)。
当在接收一帧后激活时,处理段落10c的三个输入30b、35、37是提供下列数据输出,其包括:
在速率匹配后,来自输出30b的各个帧、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位数目Ndata
在帧大小等化后及在速率匹配前,来自输出35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i)、各个帧的位数目N或Nbitsi;以及
来自输出37的传输信道(TrCH)及速率匹配参数,其中,这些传输信道(TrCH)参数最好能够包括:
X1i,在插入循环冗余检查(CRC)后,传输信道(TrCHi)的所有连续传输方块的位数目;
Ci,传输信道(TrCHi)的讯息码方块数目;
Y1i,传输信道(TrCHi)的讯息码方块填入位数目;
Ki,在信道编码前,传输信道(TrCHi)的各讯息码方块的位数目;
Y2i,在信道编码后,传输信道(TrCHi)的各讯息码方块的位数目;
Ei,在讯息大小等化前,传输信道(TrCHi)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位数目;以及
Ti,在讯息大小等化后,传输信道(TrCHi)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位数目。
并且,速率匹配参数最好能够包括:
e_inii,f,b,传输信道(TrCHi)、帧f、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启始数值;
e_plusi,b,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增数值;
e_minusi,b,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减数值;
Xi,b,在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位数目;以及
nMod3i,传输信道(TrCHi)的第一序列的第一及/或第二同位涡轮编码位数目。
较佳者,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是基于两组完整操作参数进行架构,亦即:接收(Rx)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数目及计算讯息码数目Ncodes的背景处理能力。接收编码合成传输信道(RxCCTrCH)的最大数目,其可以指定为maxCCTrCH,在用户设备(UE)中最好能够设定为四,并且在节点B中最好能够设定为九十六。较佳者,这个处理段落10a是可以在背景中、计算至少五十个讯息码数目Ncodes,每个帧各计算五十个。这些较佳数值是基于目前的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规格、并且可以在各种系统操作参数改变时进行调整。
这个背景处理段落10a是具有三种处理组件: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控制12、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处理14、以及不具有动态展频因子的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16。后两种处理组件14、16最好是传统设计,其是基于一特定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以预先处理传输格式组合设定(TFCS)控制信号,藉以提供速率匹配参数处理的必要输入,并且,最好能够架构以同时操作于帧速率处理段落10c。
这个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控制12是具有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输入20以做为数据、以及一调整传输格式组合(TFC)控制输入22a,其是经由输入20接收关连这个特定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的旗标信号(NcodesValid)。对于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而言,这个处理组件12是控制讯息码数目(Ncodes)的计算。对于各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数值而言,倘若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数值的讯息码数目(Ncodes)尚未计算出来,亦即: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旗标信号(NcodesValid)为假(FALSE),则计算讯息码数目(Ncodes)以使其能够利用于下一个帧的开始。因此,这个处理段落10a的操作最好能够进行控制,藉以进行背景处理(亦即:利用非特定时间的任何计算信息)以计算下列讯息码数目(Ncodes):
所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讯息码数目(Ncodes),直到全部计算完成;
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受影响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讯息码数目(Ncodes),当关连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指派、架构、或重新架构时;以及
指派给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受影响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讯息码数目(Ncodes),当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指派、架构、或重新架构时。
较佳者,足够数据是可供利用,藉以能够在一给定帧中计算至少五十个讯息码数目(Ncodes)数值、并且能够在下一个帧的开始前计算得到一新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讯息码数目(Ncodes)。
这个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控制12是具有一输出31,其是传送做为处理段落10a的下行处理组件14及16的数据。这个输出31是传送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其是可以指定为TFCI/CCTrCH,用以表示需要计算讯息码数目(Ncodes)的一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这个功能是在接收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时、操作于背景中。
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最好是传统设计、并计算各种传输信道(TrCH)解高功能的参数、及速率匹配前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的位数目Nbits。这个功能是呼叫于背景段落10a,藉以做为讯息码数目(Ncodes)的部分。另外,这个功能亦会在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接收一帧后呼叫,藉以重建包含这个帧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方块设定。当激活做为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的部分时,各种传输信道(TrCH)是仅仅用来做为计算各个传输信道(TrCH)的位数目Nbits的中间变量。
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是接收这个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控制的输出31以做为一输入,其是激活背景处理段落10a的调整处理功能。在完全接收一帧后,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是接收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以做为一输入,其是激活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的完整处理功能。在这两种例子中,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均是利用一调整传输格式组合(TFC)控制输入22b,其是提供所有传输格式组合(TFC)相关的控制信号,除了操作中非必要的旗标信号(NcodesValid)及讯息码数目(Ncodes)。
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的完整操作是包括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有效性检查,其并非背景处理所必要。倘若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并未对应于这个传输格式组合设定(TFCS)的一有效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则先前帧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取而代之。倘若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并无法利用,则最低非零数值的有效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取而代之。
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是计算各种参数。其中,循环冗余检查(CRC)参数是基于下列认识加以决定,亦即:
具有Transport Block Sizei大小的各个Transport Block Set Sizei传输方块是附加长度Li的一循环冗余检查(CRC),其中,Li是(0,8,16,24}个位;及
插入循环冗余检查(CRC)后的全部位数目X1i是:
X1i=(Transport Block Set Sizei)×(Transport Block Sizei+Li)
另外,信道译码参数是利用下列认识加以决定,亦即:
信道编码功能是操作于高达下列大小(其表示为Z)的方块:
卷积编码:Z=504个位
涡轮(turbo)编码:Z=5114个位
在插入循环冗余检查(CRC)的全部位数目X1i大于Z的例子中,这个数据是分割为分别具有长度Ki的Ci个讯息码方块,且各个讯息码方块是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填入位是视需要加入第一方块的开始,藉以使所有方块能够具有相同长度、并在长度小于四十的涡轮(turbo)编码数据的独特例子中,加入单一方块的开始。编码方块的数目Ci是:
另外,各个编码方块的位数目Ki是:
Ki=40,若Xli<40且使用涡轮编码;或
Figure A0380875200222
第一讯息码方块的填入位数目Y1i是:
Y1i=CiKi-X1i
在没有编码的例子中,讯息码方块的数目Ci是1,且这个讯息码方块的长度是Ki。编码后,各个讯息码的位数目Y2i是:
速率1/2的卷积编码:Y2i=2×Ki+16
速率1/3的卷积编码:Y2i=3×Ki+24
速率1/3的涡轮(turbo)编码:Y2i=3×Ki+12
没有编码:Y2i=Ki
帧间交错参数是基于下列认识加以决定,亦即:
在信道编码后,所有Ci个讯息码方块的全部位数目Ei是:
Ei=Ci×Y2i
这个帧间交错器是包括Fi行、Ni列(各行的位数目)的一数组,其中,
填入位是附加至这Ei个位的结束,藉以使这个数组的各行均包含数据。在位附加后,这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全部位数目Ti是:
Ti=Ei×Ni
填入位是基于下列认识加以决定,亦即:填入位的数目为Ti-Ei。
这些参数是用以计算速率匹配前,各个传输信道(TrCHi)、各个帧的位数目Nbitsi=Ni。一输出34是提供这个传输信道(TrCHi)在帧大小等化后及在速率匹配前的各个帧的位数目Ni(或Nbitsi)给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并在段落10c的帧速率处理中提供给这个速率匹配决定组件18。
另外,经由段落10c的帧速率处理,所有决定参数是提供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的一额外输出35,藉以使包含这个帧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方块设定能够重新建立。较佳者,经由这个输出35,传输信道(TrCH)参数是包括:
X1i,插入循环冗余检查(CRC)后,传输信道(TrCHi)的所有连续传输方块的位数目;
Ci,传输信道(TrCHi)的讯息码方块数目;
Y1i,传输信道(TrCHi)的讯息码方块填入位数目;
Ki,信道编码前,传输信道(TrCHi)的各讯息码方块的位数目;
Y2i,信道编码后,传输信道(TrCHi)的各讯息码方块的位数目;
Ei,帧大小等化前,传输信道(TrCHi)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位数目;以及
Ti,帧大小等化后,传输信道(TrCHi)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位数目。
这些各个传输时间间隔(per-TTI)参数仅能够在各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计算一次,而不是在这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各个帧中计算。另外,通常亦没有浮点/定点或效能的问题。
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最好是传统设计、并基于速率匹配前的各个传输信道(TrCH)的位数目及物理物理信道数据,计算传输的讯息码。这个组件16是于背景段落10a中呼叫以执行于一调整模式,藉以做为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的部分。另外,这个组件16亦会在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中、接收一帧后呼叫其完整功能,藉以提供一输出,使物理物理信道解映(demapping)能够知道那些讯息码已经传输、并决定一帧中传输的位数目。
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接收这个讯息码数目(Ncodes)计算控制的输出31以做为一输入,其是激活背景处理段落10a的调整处理功能。完整接收一帧后,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接收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输入20以做为一输入、并激活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的完整处理功能。在这两种例子中,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接收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决定组件14的输出34及这个物理物理信道控制输入24以做为一输入、并利用这个调整传输格式组合(TFC)控制输入22b以提供所有传输格式组合(TFC)相关的控制信号,除了旗标信号(NcodesValid)及其操作非必要的讯息码数目(Ncodes)。
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在背景处理段落10a的调整操作中提供这个输出30a,藉以产生一讯息码数目(Ncodes)数值、并设定关连的旗标(NcodesValid)。在这个帧速率处理段落10c的传输完整操作模式中,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具有一输出30a,其是产生表示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各帧的位数目(其表示为Ndata),藉以用于速率匹配参数的决定。
虽然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是作用于一通信站的一接收器中,为方便理由,上述实施例是利用相对的传输器功能进行说明,举例来说,“之前”及“之后”是对应于传输器功能。另外,速率匹配后的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各帧的位数目Ndata,及指派给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第p个物理物理信道的展频因子Sp是利用下列方式加以决定:
利用Up,Sp表示各个讯息码的数据位数目(不包括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或传输功率控制(TPC)位,其数目是经由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格式及物理物理信道映像得到),其是丛发类型的一函数。其中,p是表示这个物理物理信道的序列数目1≤p≤Pmax,其是利用时隙的递增顺序呈现;倘若一个时隙具有不止一个物理物理信道,则序列数目的设置是首先按照时隙顺序,然后再按照信道讯息码的顺序;这些信道讯息码应该先利用这个最小展频因子、然后再利用信道索引(k)的递增顺序进行排列。第二索引Sp是表示分别具有可能数值{16,1}的展频因子。对于个别讯息码而言,一个别最小展频因子Spmin是包括在这个物理物理信道映像中。随后,对于位数目Ndata而言,递增顺序的下列数值及传输讯息码的这组设置讯息码的识别码是经由下式决定:
{U1,S1min,U1,S1min+U2,S2min,U1,S1min+U2,S2min+...+UPmax,(SPmax)min}
                                                         (1)
Ndata,j=min SET1
Ncodes是SET1内的信道讯息码数目,所以这个数值是在背景处理段落10a的调整模式操作时决定及输出。另外,信道亦没有浮点/固定点或效能的问题。
在帧速率处理段落10c的传统完整操作模式中,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的讯息码数目Ncodes输出30a是提供一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的一必要输入。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是利用传统方式决定这个速率匹配刺穿/重复数据算法的启始、递增、及递减数值。较佳者,这个数值ΔNi(传输信道(TrCHi)的各帧因重复而加入的位数目或因刺穿而删除的位数目)是利用下列方式决定:
Z0=0
ΔNi=Zi-Zi-1-Ni
对于所有未编码及回旋编码及重复涡轮编码传输信道(TrCH)而言,下列额外参数,包括:
e_inii,f,1,帧f、序列1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启始数值;
e_plusi,j,序列0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增数值;以及
e_minusi,j,传输信道(TrCHi)、序列b=0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减数值;
是利用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经由下列方式决定:
a=2;
Xi=Ni,j
R=ΔNi,j mod Ni,j
其中,ΔNi,j mod Ni,j是介于0至Ni,j-1之间,亦即:-1 mod 10=9,并且,
若R≠0且2×R≤Ni,j,则q=|Ni,j/R|,否则,
其中,q是一有符号的数量,如此,若q为偶数时,q’=q+gcd(|q|,Fi)/Fi
其中,gcd(|q|,Fi)是表示|q|及Fi的最大公因子,且q’不是一整数(而是1/8的倍数),否则,q’=q;以及
若x=0至Fi-1,则
Figure A0380875200262
如此,
e_inii,f,1=(a×S[P1Fi(f)]×|ΔNi|+1)mod(a×Ni);
e_plusi,1=a×Xi
e_minusi,1=a×|ΔNi|;以及
若b=0;b=1,2,则e_inii,f,b,e_plusi,b,e_minusi,b不必使用。
对于刺穿涡轮编码传输信道(TrCH)而言,e_inii,f,b,帧f、序列1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启始数值;e_plusi,j,序列0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增数值;e_minusi,j,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减数值,其中,索引b是表示对称(b=0)、第一同位(b=1)、及第二同位(b=2);以及nMod3i,传输信道(TrCHi)的第一序列的第一及/或第二同位涡轮编码位数目最好是利用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经由下列方式决定:
当b=0时,
e_inii,f,b=1(或任意正整数),对于所有f而言;
e_plusi,b=0(未使用);
e_minusi,b=0;以及
nMod3i=Ni mod 3;
当b={1,2}时,
Figure A0380875200271
其中,
若(q≤2)则S〔(3×r+b-1)modFi〕=r mod 2,对于r=0至Fi-1而言,
否则,
若q为偶数,则q=q’-gcd(q,Fi)/Fi
其中,gcd(q,Fi)是q及Fi的最大公因子,且Fi及q’并不是整数(而是1/8的倍数),
否则,q’=q;以及
Figure A0380875200273
对于x=0至Fi-1而言;
如此,
e_inii,f,b=(b×S[P1Fi(f)]×|ΔNi|+Xi)mod(b×Xi),
其中,若e_inii,f,b=0,则e_inii,f,b=b×Xi
e_plusi,b=b×Xi;以及
e_minusi,b=b×|ΔNi|。
利用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决定的其它参数是包括:αi,b,序列b的位分离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关偏移,以及βi,b,传输信道(TrCHi)的帧f的位分离的帧相关偏移,其表示为:
αi,b,序列b的位分离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相关偏移
  传输时间间隔(ms)     α0     α1     α2
    10,40     0     1     2
    20,80     0     2     1
βi,f,传输信道(TrCHi)的帧f的位分离的帧相关偏移
传输时间间隔(ms)    β0    β1     β2     β3     β4     β5     β6     β7
    10     0     NA   NA   NA   NA   NA   NA   NA
    20     0     1   NA   NA   NA   NA   NA   NA
    40     0     1   2   0   NA   NA   NA   NA
    80     0     1   2   0   1   2   0   1
利用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决定的另一个参数是X2i,位分离后,各序列的位数目。对于一传输信道(TrCHi)而言,X2i是等于floor(Ni/3)。
除了这个部分非连续传输(DTX)处理组件16的讯息码数目Ndata输入外,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亦接收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输入20、这个传输信道(TrCH)参数组件14的Ni输出34、及调整传输格式组合(TFC)控制输入22b以做为输入,其是提供所有传输格式组合(TFC)相关的控制信号,除了这个旗标信号(NcodesValid)及其操作所必要的讯息码数目(Ncodes)以外。
这个速率匹配参数决定组件18是经由这些输出速率匹配参数提供:
e_inii,f,b,传输信道(TrCHi)、帧f、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启始数值;
e_plusi,b,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增数值;以及
e_minusi,b,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速率匹配计数器的e递减数值;
Xi,b,速率匹配前,传输信道(TrCHi)、序列b的位数目;以及
nMod3i,传输信道(TrCHi)、第一序列的第一及/或第二同位涡轮(turbo)编码位数目。
这些参数是利用帧速率产生。另外,通常亦没有浮点/固定点或效能的问题。
这个时隙速率处理段落10b是提供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以利用一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3产生一信道讯息码表列。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3是经由输入20及22,分别使用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为数据、及使用先前计算数值Ncodes及其它传输格式组合(TFC)为控制信号,藉以决定目前帧的所有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一传输讯息码表列。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3亦包括这个控制物理物理信道映像输入24及一时隙数目控制输入,因为其是操作于各个时隙。
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讯息码表列,其表示为CodeList,及一关连旗标,其最好表示为CodeList Valid,最好是经由输出32提供给一用户设备(UE)的无遮蔽编码侦测(BCD)功能、或一节点B的编码决定功能(多重用户侦测(MUD)或单一用户侦测(SUD)),藉以用于一用户设备(UE)的物理物理信道解映及传输功率控制(TPC)。倘若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或讯息码数目(Ncodes)无法利用,则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表列则保留空白。
图4是表示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较佳功用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执行于一特定时隙、用于接收的各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一启始检查是执行以确认这个特定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讯息码表列是否已经藉由检查这个旗标(CodeList Valid)产生,其是在产生讯息码表列时设定。这个旗标最好能够在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个新传输时间间隔(TTI)开始时进行清除动作。
倘若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尚未处理,则检查这个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rxTFCI)以决定其是否译码。倘若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尚未译码,通常,这个选定时隙是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帧的第一个时隙。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的处理并不可能,并且,亦不会输出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讯息码表列。倘若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已经译码,则针对这些控制传输格式组合(TFC)执行另一检查以确认这个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这个特定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格式组合设定(TFCS)的有效定义数值。若否,则不必输出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讯息码表列。
倘若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已经译码且是有效的,则这个帧的传输讯息码的计算数目Ncodes是加以锁定。倘若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讯息码数目Ncodes已经计算出来,则设定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旗标(CodeList Valid)、并决定及输出目前帧的传输信道讯息码。若传输讯息码的数目尚未计算出来,则不必输出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讯息码表列。
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目前帧的传输信道讯息码表列最好先利用递增时隙数目、然后再利用各个时隙的讯息码索引,排列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设置讯息码的顺序以决定。对于这个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个讯息码而言,倘若这个排列表列的顺序小于或等于讯息码数目Ncodes,则这个信道讯息码是加入这个传输讯息码表列。当加入这个信道讯息码会产生等于这个处理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Ncodes数值的顺序时,则处理信道讯息码以形成讯息码表列的动作便会停止。
当给定帧中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表列决定后,这个帧的其余部分便会固定。这可以利用这个快速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13的旗标(CodeList Valid)的启始检查完成,如先前所述。较佳者,这个传输讯息码表列是及时决定,藉以提供多重用户侦测(MUD)的下一个时隙解调使用。并且,通常亦不会有浮点/固定点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已参考较佳参数、并配合较佳实施制程及组件详细揭露如上,然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却不应仅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前提下,当能够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可能的调整及变动。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通信系统的方法,其中,信道编码信号是在一系统帧的时隙内,具有至少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上进行接收,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在一系统帧内、决定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传输信道编码的实际数目;以及根据该决定数目以执行一信道编码识别算法,藉以识别该等信道编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等识别信道编码是储存进一编码表列,其首先排列可能设置信道编码的顺序、然后再依照递增及包括该决定数目的顺序,将各编码加入该编码表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包括一选定数目的传输信道(TrCH),各传输信道(TrCH)具有一数据串流,其是根据该传输信道(TrCH)的一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预定传输格式(TF)而进行排列而该传输信道(TrCH)是在帧的一给时间间隔内有效、以及一传输格式指针(TFI),其是识别作用于该传输信道(TrCH)中有效之、该传输信道(TrCH)的该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传输格式(TF),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决定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该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格式及信道编码,且其中,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在传输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第一时隙中、利用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进行传输,其中,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在一传输时间间隔(TTI)中、配合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而被接收,且该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加以处理以首先决定表示信道编码数目的一数值Ncodes、然后再利用该决定数值Ncodes进行第二次处理,藉以于该传输时间间隔(TTI)中、产生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该等信道编码的一对应表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加以处理,首先在背景处理中决定一数值Ncodes、然后再利用一时隙处理速率进行第二次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以一帧处理而速率进行一第三次处理,藉以决定解调参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节点B而进行传输,其中,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用户设备(UE)进行接收及处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用户设备(UE)进行传输,其中,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节点B进行接收及处理。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节点B进行传输,其中,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用户设备(UE)进行接收及处理。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系统的一用户设备(UE)进行传输,其中,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及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利用一节点B进行接收及处理。
10.一种通信站,其是架构以接收在,具有至少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物理物理信道上、一系统帧的时隙内的信道编码信号,其中,各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是包括一选定数目的传输信道(TrCH),各传输信道(TrCH)具有一数据串流,其是根据该传输信道(TrCH)的一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一预定传输格式(TF)而进行排列而该传输信道(TrCH)是在帧的一给定时间间隔内有效、以及一传输格式指针(TFI),其是识别于该传输信道(TrCH)中有效之、该传输信道(TrCH)的该传输格式设定(TFS)的传输格式(TF),一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所有传输信道(TrCH)的传输格式指针(TFI)是组合成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决定一给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该传输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格式及信道编码,且其中,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是在传输该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至少一第一时隙中、利用对应的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进行传输,该通信站是具有一接收器,其包括:
一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具有一第一段落,其是架构以处理所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产生表示一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信道编码数目的一数值;以及一第二段落,其是架构以利用该第一段落所产生的该等数值而第二次处理所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产生各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该等传输信道编码的一表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站,更包括:一内存,其是关连于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藉以使该第一段落能够将该等产生数值储存于该内存中、且该等数值能够由该内存中被撷取,进而提供该第二段落使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第一段落是架构以在背景处理中处理所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在一给定帧中可以产生至少50个数值、且该第二段落是架构以在一时隙处理速率处理接收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是具有一第三段落,其是架构以第三次处理所接收的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藉以在一帧处理速率产生各对应编码合成传输信道(CCTrCH)的解调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站,更包括:一内存,其是关连于该传输格式组合指针(TFCI)处理组件,藉以使该第一段落能够将该等产生数值储存于该内存中、且该等数值能够由该内存中被撷取,进而提供该第二段落使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通信站是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一节点B。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通信站是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一用户设备(UE)。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通信站是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一节点B。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站,其中,该通信站是一第三代无线通信合伙人计划(3GPP)的一用户设备(UE)。
CNB038087529A 2002-04-19 2003-04-17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0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401802P 2002-04-19 2002-04-19
US60/374,018 2002-04-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289234A Division CN101534170A (zh) 2002-04-19 2003-04-17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7419A true CN1647419A (zh) 2005-07-27
CN100471090C CN100471090C (zh) 2009-03-18

Family

ID=292511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289234A Pending CN101534170A (zh) 2002-04-19 2003-04-17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CNB038087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090C (zh) 2002-04-19 2003-04-17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289234A Pending CN101534170A (zh) 2002-04-19 2003-04-17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7386011B2 (zh)
EP (1) EP1504547A4 (zh)
JP (1) JP4091550B2 (zh)
KR (2) KR100635964B1 (zh)
CN (2) CN101534170A (zh)
AU (1) AU2003225019A1 (zh)
CA (1) CA2482923A1 (zh)
MX (1) MXPA04010354A (zh)
NO (1) NO20044612L (zh)
TW (5) TWI276313B (zh)
WO (1) WO200309002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6313B (en) * 2002-04-19 2007-03-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Receiving station for CDM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AU2003254251A1 (en) 2002-07-31 2004-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mproved cdma tdd receiver
JP4092687B2 (ja) * 2002-10-21 2008-05-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通信端末装置、その情報通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065126B2 (en) 2003-02-25 2006-06-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ponent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in presence of format uncertainty
KR100678182B1 (ko) * 2003-08-2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JP4128961B2 (ja) * 2004-01-26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EP1775850A1 (en) 2004-06-24 2007-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reception device, and symbol arranging method
EP1648106A1 (en) * 2004-10-15 2006-04-19 Melco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plexing a transport channel in flexible position
KR100735285B1 (ko) * 2005-03-25 200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포맷 조합 셋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08115377A2 (en) * 2007-03-15 2008-09-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CN101309523B (zh) * 2008-06-23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号的方法
US8315344B2 (en) * 2009-04-09 2012-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lind detection of the transport format (TF) of a signal
JP5195989B2 (ja) * 2011-09-09 2013-05-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
CN112583771B (zh) * 2019-09-30 2023-08-0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映射器与数据映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1683B1 (en) * 1995-06-14 2001-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in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742593A (en) * 1995-08-29 1998-04-21 Hazeltine Corporation On-line distributed TDMA/FDMA/CDMA link assignment in mobile radio networks with flexible directivity
US5982758A (en) * 1997-02-13 1999-11-09 Hamdy; Walid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neighbor lists in a CDMA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US6501788B1 (en) 1999-01-22 2002-12-31 Ericsso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eference cancellation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FR2792788B1 (fr) * 1999-04-21 2001-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QUILIBRAGE DU RAPPORT Eb/I DANS UN SYSTEME cdma A MULTIPLEXAGE DE SERVICE ET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 L'UTILISANT
US6885691B1 (en) 1999-08-02 2005-04-26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Scrambling codes and channelization codes for multiple chip rate signals in CDMA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R2803960B1 (fr) 2000-01-14 2002-05-24 Nortel Matra Cellular Procedes et dispositifs de traitement pour l'emission de symboles d'information sur des canaux multiplexes, et de traitement correspondant pour la reception
JP3512774B2 (ja) 2000-02-17 2004-03-31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符号分割多重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共通パケットチャンネル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6907009B2 (en) 2000-03-31 2005-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ate matching calculation method and rate matching apparatus
JP2002076990A (ja) 2000-08-3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dma受信装置及びcdma受信方法
US6879576B1 (en) 2000-09-06 2005-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physical channel with partial transport format information
JP2002094412A (ja) 2000-09-14 2002-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dma受信装置及び受信処理方法
MXPA04002849A (es) * 2001-09-29 2005-10-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para transferir y/o recibir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y aparato.
US6967970B2 (en) * 2001-10-19 2005-11-2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having improved power savings during full and partial DTX modes of operation
TWI276313B (en) * 2002-04-19 2007-03-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Receiving station for CDM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20044612L (no) 2004-10-26
WO2003090024A2 (en) 2003-10-30
TW200428808A (en) 2004-12-16
TWI389487B (zh) 2013-03-11
TW200746684A (en) 2007-12-16
KR100635964B1 (ko) 2006-10-23
CA2482923A1 (en) 2003-10-30
EP1504547A2 (en) 2005-02-09
TWI237961B (en) 2005-08-11
AU2003225019A1 (en) 2003-11-03
KR20050090479A (ko) 2005-09-13
MXPA04010354A (es) 2005-02-17
EP1504547A4 (en) 2011-03-30
KR20040097374A (ko) 2004-11-17
US20080247374A1 (en) 2008-10-09
CN101534170A (zh) 2009-09-16
US20030198210A1 (en) 2003-10-23
JP2005523614A (ja) 2005-08-04
US8121149B2 (en) 2012-02-21
TWI276313B (en) 2007-03-11
TW200950385A (en) 2009-12-01
TW200405689A (en) 2004-04-01
WO2003090024A3 (en) 2003-12-24
CN100471090C (zh) 2009-03-18
AU2003225019A8 (en) 2003-11-03
US7386011B2 (en) 2008-06-10
TW200713888A (en) 2007-04-01
TWI322593B (en) 2010-03-21
JP4091550B2 (ja)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974C (zh) 配置远程通信系统的方法、相应的配置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CN1201626C (zh) 用于通过无线接口的压缩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2585495Y (zh) 使用码分多址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处理
CN1130856C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码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7247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处理方法以及接收装置
CN1647419A (zh) 码分多址(cdma)无线系统的接收站及方法
CN1633770A (zh) 速率匹配方法
CN1214536C (zh) 级联卷积码译码器
CN1204703C (zh) 基于时空分组编码的发送天线分集编码方法和分集发送机
CN1314222C (zh)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和多路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135754C (zh) 减小码分多址通信装置所产生调幅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252962C (zh) 用于数据通信系统的速率匹配设备和方法
CN1310458C (zh) 对存在码间干扰并在多路发送和接收中进行按位交织编码的数字数据流进行编码/解码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297072C (zh) 无线电基站装置及其使用的译码装置和译码方法
CN1406420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816975A (zh) 决定无线通信传输功率增益因素的装置及方法
CN1481626A (zh) 共享信道结构、arq系统和方法
CN1298235A (zh) 用于产生和发送最佳蜂窝标识符码的方法
CN1307786A (zh) 移动无线通信系统、适用于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和移动无线通信方法
CN1764094A (zh) 一种降低td-scdma测量的计算复杂性的方法
CN139441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分组数据
CN1655493A (zh) 使用信号星座重排的发送设备、发送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1047393A (zh) 一种产生交织器/解交织器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402459A (zh) 符号映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位的设备和方法
CN1276669C (zh) 接收信号合成方法与系统以及无线电接收台与接收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42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429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