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0172A - 通信系统及数据收发装置、数据收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及数据收发装置、数据收发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40172A CN1640172A CNA028292537A CN02829253A CN1640172A CN 1640172 A CN1640172 A CN 1640172A CN A028292537 A CNA028292537 A CN A028292537A CN 02829253 A CN02829253 A CN 02829253A CN 1640172 A CN1640172 A CN 16401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frame
- channel
- time interval
- transmission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及数据收发装置、数据收发方法。对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以帧周期分割为帧数据,将各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传输,并且按帧传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在该情况下,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所有识别信息相同来进行发送。在接收侧,如果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识别信息不相同,则视为产生错误,根据多数决定原则来决定正确的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数据收发装置和数据收发方法,尤其涉及在通信过程中在每个传输间隔中将各个信道数据以帧周期进行分割来组成帧数据;帧数据在每个信道中进行复用传输;并在每个信道的每一帧中传输表示帧数据长度组合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系统、数据收发装置和数据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图12是W-CDMA系统中的无线接口的协议结构的说明图,由物理层(层1)、数据链路层(层2)、网络层(层3)这3个协议层构成,层2还分为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子层和RLC(Radio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子层。
该无线接口的信道由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这3个层级构成。逻辑信道是从MAC子层被提供给RLC子层的信道,根据传送信号的功能和逻辑特性被分类,其特征在于所传送的信息内容。与本发明有关的逻辑信道是专用控制信道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和专用业务信道(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传输信道是从物理层被提供给MAC子层的信道,为了在物理层上发送特性和传送方式不同的数据,具有多种传送信道。与本发明有关的传送信道是专用信道DCH(DedicatedChannel)。专用信道DCH是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的双方向信道,被独立分配给各移动站。物理信道是考虑物理层功能来分类的,根据扩频码和频率载波等确定。与本发明有关的物理信道是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专用物理信道DPCH具有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在MAC子层中进行逻辑信道(DTCH、DCCH)向传输信道的映射,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
图13是移动站的概略结构图。从多个终端访问功能部(以后简称为TAF部)1a~1n和高层应用程序2映射到规定的逻辑信道,并被发送的专用业务信息(DTCH信息)和专用控制信息(DCCH信息)汇集在进行数据分离·合成的MAC子层的终端访问功能接口部(TAF IF部)3。在专用物理信道DPCH开放时,从高层向该TAF IF部3通知各传输信道TrCH的编码方式、各TrCH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各TrCH的发送格式TF(Transmission Format)等编码处理和复用发送所必需的信息。另外,发送时间间隔TTI在W-CDMA中被规定成10ms、20ms、40ms、80ms。
TAF IF部3的TrCH分离部3a,①根据各逻辑信道的发送比特速率和与各逻辑信道对应的TrCH的发送格式TF,决定各TrCH的每个TTI的发送数据长度,②在每个TTI分离出各TrCH的发送数据,并把其输入给信道编解码部4。
发送格式TF表示TrCH的每一个TTI的多个比特长度候选,作为一例如图14(A)、(B)所示。比特数长度用传输块数×块比特长度来表示。图14(A)、(B)示出了在TrCH#1、TrCH#2中分别将专用业务信息(DTCH数据)和专用控制信息(DCCH数据)进行复用发送时的各TrCH#1、TrCH#2的每一个TTI的比特长度候选。DTCH用的TrCH#1中的每一个TTI的比特长度候选有6种(0~5),各个比特长度为0×336比特、1×336比特、2×336比特、4×336比特、8×336比特、12×336比特,作为TFI(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or:发送格式指示)赋予了0、1、2、3、4、5。另外,DCCH用的TrCH#2中的每一个TTI的比特长度候选有2种(0~1),每个TTI的比特长度为0×148比特、1×148比特,作为TFI赋予了0、1。
如图14(C)所示,TrCH#1、TrCH#2的TFI的组合共有12个(=6×2),TrCH分离部3a对各个组合,使用规定的CTFC运算式来计算CTFC(Calculated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算出的传输格式组合),并使用图14(D)所示的TFCI和CTFC的对应表将算出的CTFC转换为TFCI(Transmission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发送格式组合指示)。例如,如果将TrCH#1的TTI设为20ms、将TrCH#2的TTI设为40ms,且每一个TTI(=20ms)从TrCH#1连续发送2×336bit的数据和1×336bit的数据,每一个TTI(=40ms)从TrCH#2发送1×148bit的数据,则每10秒的4帧复用数据成为图14(E)所示的TFI的组合,TFCI如右栏所述。虽然在按帧发送TFCI,但是在最小TTI期间,TFCI值相同。在图14(E)的例子中,TFCI值每个最小TTI=20ms变化一次。
返回到图3,TAF IF部3的TrCH分离部3a根据所决定的各TrCH的TFI,在每个TTI分离各逻辑信道的数据,并输入给信道编解码部4。另外,TAF IF部3将所决定的TFCI和来自高层的各种信息输入给信道编解码部。
信道编解码部4在各个TrCH实施检错编码处理(附加CRC)、纠错编码处理、速率匹配、1次交织、无线帧分割(Radio frame segmentation)处理等。
编码处理参照图15如下进行。即,如果在发送传送时间TTI内存在多个(N个)传输块TrBLK,则信道编解码部4对每个传输块TrBLK生成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检错码并附加在发送数据上,接着,结合带有N个CRC的传输块TrBLK,由被指定的纠错编码方式(卷积编码方式和并行级联卷积编码(turbo code)方式等)来进行编码。
另外,无线帧分割处理是按帧进行各TrCH的1TTI的发送数据的分割的处理。在图14(E)的例子中,将TrCH#1的最初TTI=20ms中的2×336bit的数据各自分割成(2×336)/2比特,并划分成第1、第2帧,将接下来的TTI=20ms中的1×336bit的数据各自分割成(1×336)/2比特,并划分成第3、第4帧。另外,将TrCH#2的最初TTI=40ms中的1×148的数据分别分割成(1×148)/4比特,并分配到第1~第4帧。
在各TrCH中,如果无线帧分割处理结束,则信道编解码部4的复用部按帧复用各TrCH的发送数据,并实施二次交织处理,然后,将复用数据映射到专用物理信道DPCH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并作为同相成分(In-phase component)数据以规定的码元速度输入给调制部(MOD)5。图16示出了复用两个TTI分别为20ms和40ms的TrCH#1、TrCH#2来进行发送的例子。在该图中,第1帧和第2帧的TrCH#1-1、TrCH#1-2是TrCH#1的最初的20ms数据,第3帧和第4帧的TrCH#1-3、TrCH#1-4是TrCH#1的接下来的20ms数据。
在复用各传输信道TrCH的数据并映射、发送到物理信道中时,信道编解码部4将表示如何复用了各传输信道TrCH的编码数据的参数TFCI添加在物理信道数据中进行发送,使其在接收侧能够正确地分离。即,信道编解码部4将PILOT、TFCI、FBI等控制数据映射到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中,并作为正交成分(Quadrature component)数据以一定的码元速度输入给调制部(MOD)5。另外,控制数据中的TPC比特在MOD部5的闭路控制部中被映射到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中。
调制部(MOD)5使用所述扩频码对DPDCH的发送数据、DPCCH的控制数据实施扩频调制,DA转换之后,实施QPSK正交调制,无线发送部6将正交调制信号变频为高频,并且,进行高频放大等,从天线ANTT发送。
在接收时,无线接收部7将天线ANTR所接收的高频信号变频为基带信号,然后,解调部(DEM)8对基带信号进行正交检波,产生同相成分(I成分)信号和正交成分(Q成分)信号,对各信号进行AD转换,并使用与扩频码相同的码对I成分和Q成分实施解扩处理,对控制数据(PILOT、TFCI、TPC)、发送数据进行解调,并输入给信道编解码部4。信道编解码部4根据TFCI对每个传输信道TrCH进行复用数据的分离,然后,对各TrCH进行解交织、解速率匹配、纠错译码处理、CRC校验处理等,并输入给TAF-IF部3,通过该TAF-IF部3输入给各TAF部。
可是,有时会产生由于传送错误等而使TFCI不能正确译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不能得到TrCH的复用信息,结果,对每个传输信道TrCH的接收复用数据不能进行正确地分离和译码。例如,向每一帧分配TFCI,但是该TFCI有可能根据每个最小TTI的帧的数目而变化。即,在与最大TTI对应的数目的帧中,有可能根据每个与最小TTI对应的帧,TFCI会发生变化。在该情况下,即使TFCI值出现错误,也不能判断出是哪个帧的TFCI值产生了错误。另外,在TFCI值产生了错误却不能解码出来的情况下,有可能被作为噪音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因传送错误等而不能正确地对TFCI进行译码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出正确的TFCI,由此,可以对各TrCH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译码,可以降低接收错误。
在以帧周期分割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来作为帧数据,并复用各信道的帧数据来进行发送,并且,按帧传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时,将最大发送时间间隔(MAX TTI)内的所有帧的TFCI全部改变成相同的值来进行发送。这样,数据接收装置即使因传送错误而使某个帧的TFCI发生变化,也能根据多数决定原则来推断出正确的TFCI,并根据该TFCI可以对每个信道的复用数据进行正确地分离。
数据发送装置为了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MAX TTI)内的所有帧的TFCI为相同的值,①使发送时间间隔比最大发送时间间隔短的信道的帧数据的发送开始定时与上述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最初的帧发送定时相同;并且,②使各个信道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③该情况下,在任意一个信道中,在不能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且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在该帧中插入伪数据,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
在数据接收装置中,①监视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接收识别信息是否相同;②如果相同,则将该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③如果不相同,则根据多数决定原则,将最多的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④根据上述所判定的识别信息,识别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⑤根据该帧数据长度,按信道对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复用数据进行分离。另外,数据接收装置将伪数据丢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其他的概略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站的要部构成图。
图4是在TrCH#1、TrCH#2中复用专用传输信息(DTCH数据)和专用控制信息(DCCH数据)来进行发送时的发送格式信息TF的一个例子。
图5是TFCI表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说明图。
图8是MAC DATA PDU和MAC报头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接收侧编码部中的TFCI决定部和复用数据分离·结合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TFCI判定部的处理流程图。
图11是伪数据的丢弃处理。
图12是W-CDMA系统中的无线接口的协议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移动站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发送格式TF、CTFC、TFCI说明图。
图15是检错编码、纠错编码处理说明图。
图16是TrCH复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本发明的概略
TFCI有可能根据每个与最小TTI对应的帧的数目而变化。因此,如果着眼于与最大TTI对应的数目的帧,则在最大TTI内的帧中,有时根据每个与最小TTI对应的帧的数目,TFCI会发生变化。例如,各TrCH的TTI中,如果将最大TTI设为40ms、将最小TTI设为10ms,则TFCI值如图1(A)所示,在每个最小TTI的10ms(每帧)变化。这样,由于TFCI有可能每帧都变化,所以,TFCI值因传送错误,即使变成其他的值也不能被检测出来,而且,也不知道是哪个帧的TFCI产生了错误。
本发明如图1(B)所示,在与最大TTI(=40ms)对应的数目(在图中为4)的帧中,TFCI全部设成相同的值。这样,即使TFCI因传送错误而变形为图1(C)所示的那样,通过多数决定原则,也能确认出第3个TFCI产生了错误,而且,可以识别出正确的TFCI是1。如果解出正确的TFCI,则即使数据部中存在错误,也能进行纠错译码,不容易受无线传输路径的错误的影响,结果提高了通信质量。
在与最大TTI对应的数目M(=最大TTI/10ms)的帧中,为了将所有的TFCI设成相同的值,进行如下的处理。如图2(A)所示,假定产生了如下要求:在TTI(=40ms)的TrCH#2中,将m×2比特的DCCH数据每40ms发送m×1(每帧m/4比特),另外,在最初的TTI(=40ms)的途中的TA中,用TTI=10ms的TrCH#1发送n×32比特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将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延迟(延迟时间=Δt)到最大TTI(=40ms)的定时T1,然后,每TTI=10ms(每帧)与TrCH#2的数据一起复用n×32/M(=n×8)比特来进行发送。这样,①在最初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2中每帧m/4比特地发送m×1比特数据,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例如为TFCI=1。另外,②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对TrCH#1中的n×32比特数据以每帧n×8比特、并且对TrCH#2中的m×1比特数据以每帧m/4比特进行复用发送,因此,各帧的TFCI相同,例如为TFCI=9。
以上,是利用M(=最大TTI/10ms)可以整除TTI=10ms的TrCH#1所发送的数据比特数的情况,但也有不能整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导入不足部分数目的n×8比特的伪数据,并在高层的所附加的MAC Header位置上标出表示伪数据的伪数据标志。例如,如图2(B)所示,在TTI(=40ms)的TrCH#2中,假设产生如下要求:将m×2比特的数据每40msm×1地进行发送(每帧m/4比特),并且,在最初的TTI(=40ms)的途中TA中,用TTI=10ms的TrCH#1来发送n×33比特的数据。
用M(=4)去除TrCH#1所发送的数据比特数n×33,余n×1。因此,将发送数据分离成4×(n×8)+(n×1),做成3组(n×1)比特的伪数据,并在MAC报头标出伪数据标志。
接下来,将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延迟到最大TTI(=40ms)的定时T1,然后,每帧复用n×8比特的TrCH#1数据和TrCH#2的数据来进行发送。并且,如果到了最大TTI(=40ms)的定时T2,则在TrCH#1中发送最后的n×1比特的数据,接着,发送3组(n×1)比特的伪数据。
如上所述,①在最初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2中发送m×1比特数据,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例如为TFCI=1。另外,②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对TrCH#1中的n×32比特数据每帧n×8比特地、并且对TrCH#2中的m×1比特数据每帧m/4比特地进行复用发送,因此,各帧的TFCI相同,例如为TFCI=9。另外,③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1中以每帧n×1比特进行发送,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例如为TFCI=2。其结果,即使在TRCI因传送错误等而不能正确译码的情况下,通过多数决定原则,也能检测出正确的TFCI,由此,由于能够对各TrCH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译码,所以降低了接收错误。
(B)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站的要部结构图,省略了调制解调器部和无线部,但整体与图13具有相同的结构。
从多个TAF部11a~11n和高层应用程序2映射并发送到规定的逻辑信道中的专用业务信息(DTCH信息)和专用控制信息(DCCH信息)汇集在进行数据分离·合成的MAC子层的TAF IF部(数据分离合成部)13。在专用物理信道DPCH开放时,从高层向该TAF IF部13通知各传输信道TrCH的编码方式、各TrCH的发送时间间隔TTI、各TrCH的发送格式TF(Transmission Format)、CTFC和TFCI的对应表等编码处理和复用发送所必需的信息。
TAF IF部13的TFCI决定部13a求出与各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信道(TrCH),识别TrCH的发送时间间隔为最大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MAXTTI),对该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TFCI进行控制,使其全部为相同的值。
图4~图7是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TFCI为相同值的控制说明图。图4是在TrCH#1、TrCH#2中复用专用传输信息(DTCH数据)和专用控制信息(DCCH数据)来进行发送时的发送格式信息TF的一个例子,TrCH#1的TTI是10ms,TrCH#2的TTI是40ms。DTCH用的TrCH#1的每一个TTI(=10ms)的比特长度(速率)候选有5种(0~4),各个比特长度为n×0比特、n×1比特、n×2比特、n×4比特、n×8比特,TFI(Transmission Format Indicator:发送格式指示)是0、1、2、3、4。另外,DCCH用的TrCH#2的每一个TTI(=40ms)的比特长度候选有2种(0~1),每个TTI的比特长度为m×0比特、m×1比特,TFI是0、1。
如图5所示,TrCH#1、TrCH#2的每一个TFI中的比特长度的组合共有10个(=5×2),TFCI分别与各个组合相对应。
TrCH#2的发送数据长度是m×2的情况下,每一个TTI(=40ms)的发送数据长度为m×1(TFI=2),如图6(A)所示,用80ms来进行发送,各帧中的发送数据长度为m×1/4。
假设在以图示定时开始发送TTI=40ms的TrCH#2的发送数据之后,在时刻TA,发生了用TTI=10ms的TrCH#1来发送n×32比特的数据的要求。TrCH#1、TrCH#2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最大TTI)是40ms,最大TTI内的帧数N(=最大TTI/10ms)为4。
首先,决定TrCH#1的TrCH#1TFI,使得最大TTI内的4个帧中的发送数据长度相同。该情况下,也必须决定TFI,使其能最高效率地发送数据。因此,调查用N(=4)除n×32所得的商、即n×8作为发送数据候选是否存在于发送格式信息TF中。由于TFI=4的每一个TTI的发送比特长度是n×8,所以,TrCH#1的TFI被定为4。
接下来,如图6(A)所示,将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延迟(延迟时间=Δt)到最大TTI(=40ms)的定时T1,然后,每TTI=10ms的帧中,与TrCH#2的数据一起复用n×8比特来进行发送。其结果,最大TTI内的4帧的发送数据长度每一个TTI(=10ms)都为n×8,而且,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发送。
如上所述,①在最初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2中以每帧m/4比特发送m×1比特数据,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为TFCI=1。另外,②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对TrCH#1中的n×32比特数据以每帧n×8比特、并且对TrCH#2中的m×1比特数据以每帧m/4比特进行复用发送,因此,各帧的TrCH#2中的TFCI相同,为TFCI=9。另外,③在以后的最大TTI(=40ms)期间,由于TrCH#1、TrCH#2不发送数据,所以各帧中的TFCI相同,为TFCI=0。
在图6(B)的以往的方式中,由于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没有延迟,直接发送,所以,如图所示,TFCI在最大TTI内的所有帧中是不相同的。
但是,以上是利用最大TTI内的帧数N可以整除TTI=10ms的TrCH#1所发送的数据比特数的情况,但也有不能整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导入不足部分数目的n×8比特的伪数据,并在高层的所附加的MAC Header位置上标出表示伪数据的伪数据标志。
例如,如图7(A)所示,假设在TrCH#2的数据发送开始之后,在时刻TA,发生了用TTI=10ms TrCH#1发送n×33比特的数据的要求。TrCH#1、TrCH#2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最大TTI)为40ms,最大TTI内的帧数N(=最大TTI/10ms)为4。
首先,用N(=4)去除TrCH#1所发送的数据比特数n×33,余n×1。因此,将发送数据分解成4×(n×8)+(n×1),做成3组(n×1)比特的伪数据,并在MAC报头标出伪数据标志。
接下来,将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延迟到最大TTI(=40ms)的定时T1,然后,每帧复用n×8比特的TrCH#1数据和TrCH#2的数据来进行发送。并且,如果到了最大TTI(=40ms)的定时T2,则发送最后的n×1比特的数据,接着,发送3组(n×1)比特的伪数据DM1、DM2、DM3。另外,接收侧对是否是伪数据进行判断,并删除标有伪数据标志的数据。
如上所述,①在最初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2中发送m×1比特数据,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为TFCI=1。另外,②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对TrCH#1中的n×32比特数据以每帧n×8比特、并且对TrCH#2中的m×1比特数据以每帧m/4比特进行复用发送,因此,各帧的TFCI相同,为TFCI=9。另外,③在接下来的最大TTI(=40ms)期间,只在TrCH#1中以每帧n×1比特进行发送,因此,各帧中的TFCI相同,为TFCI=2。
在图7(B)的以往的方式中,由于TrCH#1的发送开始定时没有延迟,直接发送,而且没有插入伪数据,所以,如图所示,TFCI在最大TTI内的所有帧中是不相同的。
返回到图3,TFCI决定部13a将上述所决定的TFCI、发送开始定时信息、伪数据插入定时信息输入给发送侧信道编解码器部14的控制部21,并且,将各TrCH的每个TTI的发送数据长度(TFI数据)输入给数据分离部13b。
数据分离部13b参照专用物理信道开放时从高层通知的信息,确认与各逻辑信道对应的TrCH。然后,数据分离部13b根据TFCI决定部13a所指示的TFI(每TTI的数据长度),将从各逻辑信道输入的发送数据分割成每TTI的数据长度,并通过规定的TrCH输入给发送侧信道编解码器14内的对应的发送缓冲器22。每TrCH都设置有虚线内的结构。
控制部21根据从TFCI决定部13a输入的发送开始定时信息来进行控制,使来自发送缓冲器22的数据读出定时与最大TTI内的最初的帧定时同步开始。传输块分割部(TrBLK分割部)23把从发送缓冲器22读出的发送数据分割为块TrBLK,,并输入给CRC附加部24。另外,控制部21根据从TFCI决定部13a输入的伪数据插入控制信息,向伪数据插入部25做出指示,使在规定的帧定时,产生相当于1帧的数目的伪数据块。由此,定时数据插入部25在所指示的帧定时,产生了与帧数据长度相当的数目的伪数据块,并插入到发送数据的末尾。在伪数据块的MAC报头标出表示是伪数据块的标志。如图8(A)所示,作为传输块的MACDATA PDU(Protocol Data Unit)由MAC报头和MAC SDU(Service DataUnit)构成,MAC报头有C/T字段。如图8(B)所示,C/T字段信息中的“0000”~“1110”用于专用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的识别等,但是“1111”被定义成(预留)reserved。因此,该“1111”被定义成表示是伪数据的标志。
CRC附加部24对每个块都附加CRC码(CRC Attachment),块连接部25连接并输出附加了CRC的传输块(TrBLK Concatenation)。以后,发送侧信道编解码部14对每个TrCH,进行如下处理:①利用由上层指示的编码方法(Turbo编码、卷积编码方法)的纠错编码处理26、②无线帧均衡(Radio Frame Equalization)处理27、③一次交织处理28、④无线帧分割(Radio Frame Segmentation)处理29、⑤速率匹配(RateMatching)处理30。然后,发送侧信道编解码部14按顺序实施如下处理:⑥各TrCH的发送数据的复用处理(TrCH Multiplexing)31、⑦物理信道分割(Physical Channel Sementation)处理、⑧二次交织处理33、⑨物理信道映射处理34,并作为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的数据输入给调制部(MOD)。
另外,发送侧信道编解码部14内的DPCCH作成部35将PILOT、TFCI、FBI等控制数据映射到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并输入给调制部(MOD)。另外,TFCI根据3GPP所定义的Read Muller Encode方式,对TFCI Code Word进行编码,并映射到专用物理信道DPCCH中。另外,TPC(Transmission Power Cotrol)比特在MOD部的闭电环路控制下映射到DPCCH中。
接收侧信道编解码部15对接收到的复用数据进行解二次交织处理41、最大TTI的接收数据的保存处理42、复用数据的每个TrCH的分离、结合处理43。接着,接收侧信道编解码部15对每个TrCH实施如下处理:解一次交织处理44、解数据匹配处理45、纠错译码处理(卷积译码处理或Turbo译码处理)46、译码数据的块分割处理47、CRC校验处理48。最后,伪数据识别丢弃部49参照各块的MAC报头,检查是否标有伪数据标志。实际上是检查C/T字段信息是否是“1111”。如果标有伪数据标志,则由于是伪数据块,所以丢弃该开块,如果没标有伪数据标志,则将块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器50中,依次输入给TAF-IF13。虚线部是在各TrCH中进行的处理。
TCFI判定部61从解调部(DEM)接收TFCI Code Word,利用后述的方法决定各帧中的TFCI。另外,TCFI判定部61使用该TFCI和从控制部62输入的各TrCH的发送各式信息TF、或者CFFC和TFCI的对应表等,求出各TrCH的每个TTI的数据比特长度,并输入给TrCH分离·结合部43。TrCH分离·结合部43根据各各TrCH的每个TTI的数据比特长度,对每个TrCH的复用数据进行分离。
由于TAF IF部3通知了各传输信道TrCH的编码方式、各TrCH的发送时间间隔TTI、各TrCH的发送格式TF(Transmission Format)、CTFC和TFCI的对应表等编码处理和复用发送所必需的信息,因此,控制部62使用这些信息对接收侧信道编解码部15的整体进行控制。
(C)TFCI决定处理和复用数据分离处理
图9是本发明的接收侧编码部中的TFCI决定部和复用数据分离·结合部的动作说明图。
接收侧信道编解码部15从DEM部接收物理信道数据(复用数据)和TFCI Code Word(码字)。解二次交织部41a对接收到的物理信道数据进行解二次交织处理,并将其结果保存到接收数据保持缓冲器42a中。该缓冲器42a需要至少能保持与最大发送时间间隔TTI(=80ms)对应的数据的区域。TFI判定部61的TFCI译码处理部61a利用阿达马变换处理等对每一帧的与复用数据同时接收到的TFCI Code Word进行译码。TFCI检错纠错部61b比较最大TTI内的所有帧的译码TFCI,如果相同,则判定出该译码TFCI是所有帧的TFCI,如果不一样,则根据多数决定原则判定出最多的译码TFCI是所有帧的TFCI。TFI计算部61c参照CTFC-TFCI表,求出CTFC,根据已知的运算式计算出各TrCH的TFI,并通知给TrCH分割·分离部43a。
TrCH分割·分离部43a的数据长度运算处理部43a1根据所通知的TFI,参照发送各式信息TF(TF表),计算出各TrCH的每个帧的数据长度(物理信道上的分割数据长度等)。TrCH分割部43a2根据数据长度算出结果,在每个TrCH对保持在缓冲器部42a中的物理信道数据(复用数据)进行分割。帧结合部43a3对每一TrCH中的帧数据进行发送时间间隔TTI的结合,并输入给各TrCH的1次解交织部44a1~44an,对各TrCH进行解一次交织处理。
图10是TFI判定部61的处理流程图。
TFI判定部61每次接收到TFCI Code Word,对TFCI进行译码并保存(步骤101~102)。然后,判断在最大TTI内的所有帧检查TFCI译码动作是否结束(步骤103),反复进行上述译码动作,直到结束。
如果最大TTI内的所有帧的译码动作结束,则检查所保存的最大TTI内的所有帧的译码TFCI是否相同(步骤104),如果相同,则将译码TFCI判定为所有帧的TFCI(步骤105)。如果不相同,则判断出某个译码TFCI是错误的(步骤106),通过多数决定原则,将最多的译码TFCI判定为所有帧的TFCI(步骤107)。
接下来,TFI决定部61参照CTFC-TFCI表,求出与上述TFCI对应的CTFC(步骤108),利用已知的运算式计算各TrCH的TFI,并通知给数据长度计算部43a1(步骤109)。数据长度计算部43a1根据所通知的各TrCH的TFI,通过发送格式信息TF(TFI表),求出各TrCH的每一个帧的数据长度(步骤110),将各TrCH的数据长度输入给TrCH分割部43a2。
(D)伪数据的丢弃处理
图11是接收侧信道编解码部15的伪数据识别·丢弃部49的伪数据的丢弃处理流程图。
伪数据识别·丢弃部49每接收到CRC校验的传输块(TrBLK)数据(步骤201),参照TrBLK数据的MAC报头的T/C字段,检查是否标有伪数据标志(步骤202),如果标有伪数据标志,则因是伪数据块,所以丢弃(步骤203),如果没标有伪数据标志,则因是正规的传输块(TrBLK),所以保存到下一段的接收缓冲器50中。
以上,是复用两个TrCH的情况,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复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TrCH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本发明,即使在因传送错误等而不能正确地对TFCI进行译码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出正确的TFCI,由此,可以对各TrCH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译码,可以降低接收错误。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是将多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传输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用部,按帧分割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对各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
发送部,与上述复用数据一起按帧传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同一化单元,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中的上述识别信息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信息同一化单元具有:
使发送时间间隔比最大发送时间间隔短的信道的帧数据的发送开始定时与上述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最初的帧发送定时相同的单元;
使各个信道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信息同一化单元具有:
伪数据插入单元,在任意一个信道中,在不能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且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在该帧中插入伪数据,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
4、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用在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将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以帧周期分割为帧数据,对各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发送,并且按帧发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部,存储所接收到的复用数据;
识别信息判定部,如果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接收识别信息是相同的情况下,则将该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是从发送侧发送来的识别信息,如果不相同,则根据多数决定原则,将最多的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是从发送侧发送来的识别信息;
分离部,根据所判定的识别信息,识别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根据该帧数据长度,按信道对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复用数据进行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伪数据丢弃部,按信道判定上述被分离的帧数据是否是伪数据,如果是伪数据,则丢弃。
6、一种复用数据发送方法,是一种在将多个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传输的通信系统中的复用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帧分割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并对各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
使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在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中相同;
与上述复用数据一起按帧传送该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用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发送时间间隔比最大发送时间间隔短的信道的帧数据的发送开始定时与上述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最初的帧发送定时相同;
并且,使各个信道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
由此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中的上述识别信息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用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任意一个信道中,在不能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且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在该帧中插入伪数据,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
9、一种复用数据接收方法,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复用数据接收方法,该通信系统以帧周期将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分割为帧数据,并对各信道的帧数据进行复用发送,并且按帧传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其特征在于,
存储所接收到的复用数据;
监视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接收识别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将该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是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
如果不相同,则根据多数决定原则,将最多的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是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判定的识别信息,识别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
根据该帧数据长度,按信道对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复用数据进行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用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信道判定上述分离的帧数据是否是伪数据,如果是伪数据,则丢弃。
11、一种通信系统,由数据发送装置复用多个信道的帧数据并向数据接收装置传送,其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发送装置包括:
复用部,按帧分割各信道的每个发送时间间隔的发送数据,并复用各信道的帧数据;
发送部,与上述复用数据一起按帧传送用于确定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的组合的识别信息;
识别信息同一化单元,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中的上述识别信息相同;
上述数据接收装置包括:
存储部,存储所接收到的复用数据;
识别信息判定部,如果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接收识别信息是相同的情况下,则将该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如果不相同,则根据多数决定原则,将最多的接收识别信息判定为从发送侧发送的识别信息;
分离部,根据所判定的识别信息,识别各信道的帧数据长度,根据该帧数据长度,按信道对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复用数据进行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发送时间间隔比最大发送时间间隔短的信道的帧数据的发送开始定时与上述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最初的帧发送定时相同的单元;
使各个信道中的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的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伪数据插入单元,在任意一个信道中,在不能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且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在该帧中插入伪数据,使最大发送时间间隔内的所有帧的数据长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伪数据丢弃部,按信道判定上述分离的帧数据是否是伪数据,如果是伪数据,则丢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2/006925 WO2004006609A1 (ja) | 2002-07-09 | 2002-07-09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40172A true CN1640172A (zh) | 2005-07-13 |
Family
ID=30022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292537A Pending CN1640172A (zh) | 2002-07-09 | 2002-07-09 | 通信系统及数据收发装置、数据收发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528831A1 (zh) |
JP (1) | JP3878639B2 (zh) |
CN (1) | CN1640172A (zh) |
WO (1) | WO200400660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1944B (zh) * | 2010-02-02 | 2012-12-12 |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来减少无法更正的错误的方法以及记忆装置及其控制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1476C (zh) * | 2004-09-20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上行增强链路信令编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0196B2 (ja) * | 1998-09-09 | 2003-09-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Tdma無線通信方式 |
US6813506B1 (en) * | 1999-11-18 | 2004-11-0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ding and transmit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
KR100407942B1 (ko) * | 1999-11-19 | 2003-1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포맷 조합 지시자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JP2001217895A (ja) * | 2000-01-28 | 2001-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マッピング情報判定装置及びマッピング情報判定方法 |
JP3399923B2 (ja) * | 2000-11-29 | 2003-04-2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における復号化方法 |
-
2002
- 2002-07-09 JP JP2004519189A patent/JP38786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7-09 CN CNA028292537A patent/CN1640172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7-09 EP EP20020743862 patent/EP152883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7-09 WO PCT/JP2002/006925 patent/WO20040066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1944B (zh) * | 2010-02-02 | 2012-12-12 | 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来减少无法更正的错误的方法以及记忆装置及其控制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878639B2 (ja) | 2007-02-07 |
JPWO2004006609A1 (ja) | 2005-11-10 |
WO2004006609A1 (ja) | 2004-01-15 |
EP1528831A1 (en) | 2005-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2069C (zh) | 在异步wcdma系统中提供上行链路分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
US740351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CQI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
KR100754552B1 (ko)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JP4309129B2 (ja) | 共用チャネル構造、arq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748664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high relia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
AU2002300503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information about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s assigned to user data in a high speed data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5024916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ate matching parameters for a transport channel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
EP1796303A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in wide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80192705A1 (en) | Sending Station, Receiving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8121149B2 (en) | Receiving station for CDMA wireless system and method | |
AU2005208695A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sing a single channel to provide acknowledgement and assignment messages | |
EP1091514B1 (en) | Minimization of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system | |
US20050157759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ceiver apparatus and transceiving method | |
EP186441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 mapping enhanc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e-dpcch) information in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198080B (zh) | 一种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信令传输方法 | |
KR100819290B1 (ko)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909543B1 (ko) | 패킷 데이터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640172A (zh) | 通信系统及数据收发装置、数据收发方法 | |
KR20060087244A (ko) | 패킷 데이터 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뢰도높은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030046539A (ko)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채널화 코드 할당 정보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050089264A (ko) |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송 채널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자동 재전송 방식에 따라 인지 및 부정적 인지신호를효율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060035538A (ko) | 상향 링크를 통한 패킷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의 트랜스포트 포맷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