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具有本发明主要的功能部件的片断的通信系统CSY。通信系统CSY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第一通信装置PBX1,第二通信装置PBX2和第三通信装置PBX3形式的节点单元。
通信装置PBX1,PBX2,PBX3在内部按照面向时隙的交换原理,专业界中常常称作为“时分复用”TDM,来工作,并据此拥有相应的各自的耦合场(Koppelfeld)TDM1,TDM2,TDM3。
通信装置PBX1,PBX,PBX3分别用一个线路交换的耦合网TDM1,TDM2,TDM3来构成,并分别和彼此间用一种面向分组的网络相连接。
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PBX1,PBX2用一个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相连接。该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另可选择代地构成为内部网、公司网,构成为一个较大网络联盟的域,或甚至诸如所谓的全球网,WWW的世界范围的数据网的组成部分。
第三通信装置PBX3连接到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上。关于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的方面,适用对于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所述的内容。
第一通信装置PBX1通过通信连接部件TB1与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相连接。以相应的方式,第二通信装置PBX2通过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2与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相连接。
相应的通信装置PBX1,PBX2的通信连接部件TB1,TB2,用来在两个通信装置PBX1,PBX2之间通过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交换面向分组的通信数据,并像通信装置PBX1,PBX2,PBX3那样计入节点单元范畴。
第二通信装置PBX2通过绞合线线路(Bündelleitung)TRK与第三通信装置PBX3相连接。不同于通过经第一面向分组网络段LAN1的通信连接部件TB1,TB2的通信连接,在通过绞合线线路TRK在第二通信装置PBX2和第三通信装置PBX3之间传输时,在两个通信装置PBX2,PBX3之间安排了面向线路的横向通信连接。
示范性地示出的几个通信单元IPP1,IPP2,IPP3,IPP4,ANP作为通信系统CSY的其它组成部分。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通过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以及通过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用户接头部件(Teilnehmeranschlussbaugruppe)SLM1.1与第一通信装置PBX1相连接。
第二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2通过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以及通过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二用户接头部件SLM1.2与第一通信装置PBX1相连接。
以相应的方式,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3通过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用第二用户接头部件SLM2与第二通信装置PBX2相连接。
另一个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4通过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与第三通信装置PBX3的第三用户接头部件SLM3相连接。
另一个通信终端设备ANP与第三通信装置PBX3面向线路相连接。在该通信终端设备ANP中例如涉及模拟电话。
在VoIP通信终端设备的方向上面向分组进行的传输和在通信装置PBX1,PBX2,PBX3内部面向线路进行的传输之间,用户接头部件SLM1.1,SLM1.2,SLM2,SLM3执行双向的转换。
用户接头部件SLM1.1,SLM1.2在第一通信装置PBX1内部面向线路与第一耦合场TDM1相连接。以相应的方式,第二用户接头部件SLM2与作为第二通信装置PBX2组成部分的第二耦合场TDM2相连接,以及第三用户接头部件SLM3在内部与第三通信装置PBX3的第三耦合场TDM3相连接。
对于面向线路连接的通信终端设备ANP,在面向分组和面向线路的通信数据之间未安排前面所述的转换。尽管在技术实现上同样通过,未示出的,用户接头部件来实现,将通信终端设备ANP连接到第三通信装置PBX3上,为了有益于描述易于理解,仍然图示了通信装置ANP与第三耦合场TDM3的直接的,即没有安排转换,面向线路的通信连接。
在涉及通信系统CSY的结构方面应说明,通过各自的通信连接部件TB1,TB2和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来实现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PBX1,PBX2之间的通信连接。由于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没有与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逻辑上的连接,因此在第二通信装置PBX2和第三通信装置PBX3之间仅仅通过绞合线线路TRK可以执行通信数据的横向交换。
以下进一步根据图1的功能单元来详述主叫和被叫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的交换。
图2A展示用于示意表示在第一应用情况下传送通信数据的结构图。在该第一应用情况下,在第一通信终端设备IPP1上的主叫用户A和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3上的被叫用户B之间建立原始的通信连接。
从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出发,通过第一通信连接路径RA1向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用户接头部件SLM1.1建立原始的通信连接。在第一用户接头部件SLM1.1中,将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数据转换成面向线路的通信数据,并输送给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耦合场TDM1。在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未示出的,交换和功能特征控制单元中,根据通信数据来确定要交换的通信用户,并相应地建立其它的通信连接路径。
在本情况下,由另一个第二通信装置PBX2来管理要呼叫的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在离开耦合场TDM1之后,将在第二通信连接路径RA2上的通信连接通过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1和通过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向第二通信装置PBX2引导。通过第二通信装置PBX2的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2来实现第二通信连接路径RA2,其中,在面向分组和面向线路的通信数据之间再次实现双向的转换。在该转换之后,将通信连接路径继续引导到第二耦合场TDM2上,在该第二耦合场TDM2中实现通向第二用户部件SLM2的面向线路的交换。在第二用户部件SLM2中将面向线路的通信数据重新转换成面向分组的通信数据,并通过第三通信连接路径RA3或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递送到第三VoIP通信单元IPP3上,并以此向被叫用户B递送。以类似的方式,在相反的方向上实现迄今在从主叫的向被叫的用户A,B方向上描述的通信数据的路径引导(Wegführung)或转换。
在通过通信连接路径RA1,RA2,RA3成功地建立了原始通信连接之后,在该通信连接路径上的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进行有用数据交换。在原始通信连接路径上,在面向分组和面向线路的格式之间总共六次转换通信数据,包含有用数据。分别在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3本身中,以及分别在用户接头部件SLM1.1,SLM1.2中,并在通信连接部件TB1,TB2中进行这些转换。用该数量的转换可以确定有用数据的可观的质量损失。
为了避免在面向分组和线路交换的格式之间的多次转换,本发明方法规定了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的直接的媒体耦合。在次级通信连接DMC-A的路径上实现直接的媒体耦合,或也是“直接的媒体通信连接”,简称DMC,该次级通信连接DMC-A直接在第一和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3之间传输面向分组的通信数据。
在涉及以数据分组形式在次级通信连接上交换的信令数据的格式方面,例如可以引用SIP标准,H.323标准,或用于在面向分组的网络中安排通信数据传输的另外的协议,“语音通过IP”,或VoIP。
SIP(话路启动协议)是由因特网工程特别工作组(IETF)建议的,通过面向分组网络的通信连接来发送信号标准,并在今天主要应用在因特网电话的领域中,以及应用于像会议交互作用,事件通告,消息传送等等那样的其它业务。
标准H.323是通过面向分组网络的语音、数据和视频通信的国际ITU-T标准(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分会),该标准确保了制造商产品彼此之间的互操作性。
采用因特网协议虽然是具有高度广泛性的拨号的优选手段,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应用该协议。
在一般的情况下,从尽可能靠近主叫用户A侧的节点单元或通信单元,向尽可能靠近被叫用户B侧的通信单元或节点单元来引导(führen)次级通信连接DMC-A。
在本情况下,分配给主叫和被叫用户A,B的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3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即它们可以由知道其网址的任意的通信伙伴从第一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1来联系上。
在稍后还要详述的建立次级通信连接DMC-A之后,该次级通信连接DMC-A的终点,即第一和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3,仅仅通过该次级通信连接DMC-A来发送和接收有用数据,而在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PBX1,PBX2和通信连接路径RA1,RA2,RA3的参与之下,不再通过原始通信连接传输有用数据。
但是在存在次级通信连接DMC-A期间保持该原始的通信连接,以便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例如在由主叫用户启动的回叫中,可以要求使用通信装置PBX1,PBX2的交换功能或功能特征。
图2B展示用于示意表示在第二应用情况下传送通信数据的结构图。该第二应用情况主要通过以下的事实来区别于上述的第一应用情况,即被叫用户B这次定位在由第三通信装置PBX3控制的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4上。
正如已阐述的那样,第三通信装置PBX3与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相连接,所以根据该逻辑上的分段(Segmentierung)和通过通信装置PBX1,PBX2,PBX3的分别管理,在第三通信装置PBX3和第一通信装置PBX1之间通过一个共同的,未示出的,网络未安排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
因而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以首先与第一应用情况完全等同的方式,通过通向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通信连接路径RB1,通过通向第二通信装置PBX2的第二通信连接路径RB2来建立原始的通信连接,但是与第一应用情况相反,通过绞合线线路TRK和因而以面向线路的方式通向第三通信装置PBX3的第三耦合场TDM3来实现第三通信连接路径RB3。原始通信连接继续通过第四通信连接路径RB4,从第三用户接头部件SLM3经第二面向分组的网络段LAN2向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4延伸。
尽管组织管理或逻辑上划分为各个网络段LAN1,LAN2,但是这些网络段LAN1,LAN2在物理上不是彼此分开的。划分为各个网络段或域相当于向各个通信装置PBX1,PBX2,PBX3的行政管理上的分配,其中,以下在任何时候出发点在于,通过一个共同的,未示出的,网络在不同网络段LAN1,LAN2之间的通信终点之间,应建立在没有通信装置PBX1,PBX2,PBX3参与之下实现的通信连接。
根据参与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4的面向分组的连接方式,直接在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IPP1,IPP4之间,实现相应于前面所述的原始通信连接的次级通信连接DMC-B。
图2C展示用于示意表示在第三应用情况下传送通信数据的结构图。在该第三应用情况下,被叫用户B定位在不拥有有效寻址数据的通信终端设备ANP上,被叫用户B的通信终端设备ANP因此例如是模拟的电话。
在此情况下,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直接的媒体耦合是不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次级通信连接DMC-C再次从主叫的用户A出发,但是终止在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2,即节点单元上,该节点单元沿原始通信连接是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最靠近被叫用户B的节点单元。
在次级通信连接之前建立的和平行于该次级通信连接保持的原始通信连接如下来实现:从主叫用户A出发,通过他的所属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1经第一通信连接路径RC1到达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用户接头部件SLM1.1上、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PBX1的第一耦合场TDM1到达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1上、并且还通过第二通信连接路径RC2从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1通向第二通信装置PBX2的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2,从这里出发它通过第二耦合场TDM2经绞合线线路TRK到达第三通信装置PBX3的第三耦合场TDM3上,并最后通过连接线路到达通信终端设备ANP。
根据本说明书的语言习惯,通信装置PBX1,PBX2,PBX3,以及它们的用户接头部件SLM1.1,SLM1.2,SLM2,SLM3和它们的通信连接部件TB1,TB2应看作为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节点单元,即通过有效的寻址数据来标志每个面向线路-面向分组转换的节点单元。
图3展示具有相对于以上的附图已改变结构的通信系统,该结构用于示意表示次级通信连接的有效布局。
通信系统包括多个通信单元,详细分包括一个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一个第二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B,一个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C,一个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一个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E,一个第六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F,以及一个第一通信终端设备ANPA和一个第二通信终端设备ANPB。最后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ANPA,ANPB不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并例如构成为模拟的电话。
通信系统还包括四个部分地彼此相连接的通信装置PBXA,PBXB,PBXC,PBXD。通信装置PBXA,PBXB,PBXC,PBXD按照面向时隙的交换原理,在专业界中常称为“时分复用”TDM,来工作,并据此拥有相应的耦合场。出于清晰原因,图形上未示出安排在通信装置PBXA,PBXB,PBXC,PBXD中的各自的耦合场。
第一和第二VoIP通信终端设备PBXA,PBXB通过第一开关SWA与第一通信装置相连接。以相同的方式,第四和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PBXD,PBXE通过第二开关SWD与第四通信装置PBXD相连接。
两个开关单元SWA,SWD各自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并同样应看作为节点单元。例如通过,未示出的,面向分组的网络来实现第一开关SWA与所属的第一通信装置PBXA的通信连接,该网络具有集成在第一通信装置PBXA中的主开关HSA。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第二主开关HSD来实现第二开关SWD与第四通信装置PBXD的通信连接。
其余与第一通信装置PBXA相连接的通信单元,即第三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C,以及第一通信终端设备ANPA,分别通过用户接头部件SLM-A1,SLM-A2来实现。以相同的方式,第六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F和第二通信终端设备ANPB通过各自的用户接头部件SLM-D1,SLM-D2与第四通信装置PBXD相连接。
通过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A,或通过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来实现第一和第二通信装置PBXA,PBXB之间的,例如面向分组的横向连接,其中,这些通信连接部件TB-A,TB-B集成到各自的通信装置PBXA,PBXB中。
通过面向线路的绞合线线路TRK来实现第二通信装置PBXB与第三通信装置PBXC的通信连接。
第三通信装置PBXC的第三通信连接部件TB-C将该第三通信装置PBXC与第四通信装置PBXD的第四通信连接部件TB-D相连接。两个开关单元SWA,SWD以及它们相连接的主开关HSA,HSD,应像通信连接部件TB-A,TB-B,TB-C,TB-D那样,看作在上述内容意义上的节点单元。
图3中示出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和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之间次级通信连接DMC的多个可能的构成。按照哪个节点单元在地点上靠主叫或被叫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D最近,而得出构成次级通信连接DMC的多种可能性。
在建立原始通信连接期间,借助有效寻址数据来实现获取进入节点和退出节点。
次级通信连接有利地从退出节点,即从被叫的通信单元,或从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沿原始通信连接布置的最后节点单元,通向进入节点,即通向主叫的通信单元,或通向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沿原始通信连接布置的第一节点单元,来延伸。在任意混合的通信系统中,在此产生了次级通信连接DMC跨距的图3中的不同可能性。如果被叫和主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IPPA分别,像在VoIP通信终端设备的本说明中始终假设的那样,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则直接在被叫和主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IPPA之间产生次级通信连接DMC的最大跨距。在图3中示出的图3的另外特点涉及以下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外部的通信单元和节点单元不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在这些情况下次级通信连接DMC的跨距因此相应地是较小的。
对于主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与此相反地不拥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情况,次级通信连接DMC在第一开关SWA上开始,该第一开关SWA因而是进入节点。对于被叫的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E不拥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情况,次级通信连接DMC相应地终止在第四开关SWD,退出节点上。如已阐述的那样,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始终假设,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B,IPPC,IPPD,IPPE,IPPF各自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
图4展示用于示意表示在划分成多个子网络的通信系统中传送通信数据的结构图。图4的结构图采用了对于以下的说明必要的,从图3中已知的功能组件。
在第一实施情况中假设,通信系统结构化为第一域DM1以及第二域DM2。域DM1,DM2在此相当于通信系统的逻辑上的分段(Segmentierung),正如它们在以前的说明中以物理的表达方式也曾称作为网络段那样。
以下应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ANPA上的主叫用户A和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E上的被叫用户B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在构成原始通信连接之后,实现在第一通信装置PBXA的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A和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E之间的次级通信连接DMC。
第一通信连接部件TB-A在此相当于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距主叫用户A最近的节点单元。如已提及的那样,通信终端设备ANPA本身是模拟的电话,并因此不拥有有效的寻址数据,或不拥有网络通信连接的可能性。
在根据图4的第一实施情况中出发点在于,跨越域地,即从第一域DM1的节点单元通向第二域DM2的通信单元,来构成次级通信连接DMC。
图5中示出了从图4中已知的在第二实施情况下的通信系统。当被叫用户B再次定位在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E上时,主叫用户此次则定位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
根据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事实,可以将该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随同纳入次级通信连接中。但是在根据图5的第二实施情况中出发点在于,不能直接在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建立次级通信连接,因为根据通信系统中的某些限制,不允许或不可能在第一域DM1和第二域DM2之间实现直接跨越域的通信连接。
在构成原始通信连接时,为此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扩展方案在每个节点单元上检验,通过纳入该节点单元是否允许建立次级通信连接。在本情况下在作为域边界的第二通信装置PBXB上注明,不允许超越域边界来实现次级通信连接。
在原始通信连接的建立中,又清除了包含有效寻址数据的标记“进入节点”,以便在随后的域中又可以确定进入节点。
次级通信连接划分为两个通信连接部分线段DMC1,DMC2,其中,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和位于第二通信单元PBXB之前的节点单元,即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之间,构成第一通信连接部分线段DMC1。该节点单元TB-B因此也称作为退出节点。
这些所述限制的目的例如在于在第二和第三通信装置PBXB,PBXC之间的,在最广泛意义上可称为“LCR配置”的构成。在最低费用路由选择方法LCR中,按照诸如语音质量、与用户有关的安全装置、费用原因、带宽、和/或可使用性的客户独有的需求,来安排基于网络专用的规则上的通信连接引导。
这种配置因此超出了LCR配置方式的字面含义,因为通信连接路径布局不仅仅用于尽可能节省费用的通信连接的目的。但是它符合一般的语言习惯,引用概念“LCR配置”还有通信连接路径布局的另外的原因。
所述的限制因此在连接这两个通信装置PBXB,PBXC的绞合线线路TRK上,安排了第二和第三通信装置PBXB,PBXC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跟随第三通信装置PBXC的节点单元上,因而在第三通信连接部件TB-C上开始次级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部分线段DMC2。该节点单元TB-C因而也称作为进入节点。从该进入节点,即第三通信连接部件TB-C,实现了通向在其第五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的被叫用户B的,次级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连接部分线段DMC2。
在迄今已论述了次级通信连接的拓扑学的扩展方案之后,以下讨论借助所交换的控制消息来建立原始和次级通信连接的时间流程。
图6A展示用于示出用于构成原始通信连接的控制消息交换流程图。
在借助图6A以及随后的图6B的说明中,从根据上述图4的通信系统出发,其中,域边界或逻辑的子网络对于次级通信连接的构成不起作用。换言之,从一个通信系统出发,其中,无须,例如以“LCR配置”的形式,注意次级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路径布局。
在应说明的方法中,应建立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的通信连接。主叫用户A定位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被叫用户B定位在第四通信终端设备IPPD上。
借助信令数据SGN_M示出了用于建立主叫用户A和被叫用户B之间的原始通信连接而交换的控制消息。用以垂直线划分的水平方框在图形上示出了在建立原始通信连接之后所交换的有用数据PLD_M,其中,在节点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端(接口)的高度上的垂直线示出了,分别在那里实现的、从面向分组到面向线路的,或从面向线路到面向分组的有用数据PLD_M转换。
信令数据SGN_M支持通信连接的控制以及功能特征的控制。有用数据PLD_M,常常也称为“有用负载”,例如含有借助通信连接来双向传输的语音和/或视频通信数据。
在面向线路的ISDN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中,通过一个或多个基础信道,或也叫B信道来传输有用数据PLD_M。在ISDN通信系统中通过所谓的D信道来传输信令信息SGN_M。
当在传统的基于ISDN的通信系统中时间连续地传输有用数据和信令数据PLD_M,SGN_M时,在面向分组的或异质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分解成各个配有目标地址的数据分组,以便通过,未示出的,面向分组的网络来传输有用数据和信令数据PLD_M,SGN_M。在从面向分组的网络中退出时,在通信装置PBXA,PBXB,PBXC,PBXD中从数据分组重新组合成连续的数据流。
以下来阐述原始通信连接的建立。
随着由主叫的用户A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输入拨号信息或呼叫号开始本方法。在输入完整的拨号信息之后,由主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发送一个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将该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继续转送至被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的这种转送或“传递到”,与在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中含有的数据的修改和富集伴随而来,该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在图形上,通过与在修改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数据的各自节点单元的高度上的水平线相结合的箭头来示出。
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在通过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的生成之后,由第一通信装置PBXA来接收和转送到第二通信装置PBXB上。在每次再现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时,借助配置数据由参与建立原始通信连接的节点单元,在本情况下由第一通信单元PBXA或第一连接部件TB-A来检验,各自当前的节点单元是否具有可能的建立次级通信连接用的有效寻址数据。附加地,请参阅稍后要说明的图7A,在每个节点单元中进行检验,各自当前的节点单元是否是域边界。
对于所述的和以后的节点单元出发点在于,借助存储在那里的配置数据允许次级通信连接的这种建立,例如由于,与稍后说明的实施例图7A相反,在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域边界,才如此。
第二通信装置PBXB在收到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之后,将该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转送到在绞合线线路TRK的路径上的第三通信装置PBXC上。第三通信装置PBXC在收到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之后,将该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紧接在所含有数据的所谈及的修改之后,通过第四通信装置PBXD转送到被叫的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上。
在接收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之后由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方面来检验,是否可能建立原始的通信连接。在肯定的情况下,例如当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未由别的通信连接占用时,由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通过第四开关SWD发送一个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到第四通信装置PBXD上,并由该第四通信装置PBXD发送到第三通信装置PBXC上,从该第三通信装置PBXC出发将该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通过第三通信装置PBXC经绞合线线路TRK,以对于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类似地说明的方式,传递到第二通信装置PBXB上。通过第二通信装置PBXB将通信连接确认消息CNCT经第一通信装置PBXA和第一开关SWA最终转送到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
在交换了最后所述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和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之后,以此建立了在第一和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D之间的原始通信连接。基于该原始的通信连接现在进行有用数据PLD_M的交换。
如果在原始通信连接的建立期间,对于有效的“A方的”,涉及主叫用户A的,寻址数据求出了“B方的”,涉及被叫用户B的,寻址数据,则促使在具有这些寻址数据的所属的节点单元,在本情况下:在第一和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D之间,建立次级通信连接。对表达方式“A方的”理解为距主叫节点单元A最近的节点单元,在表达方式“B方的”相应地理解为距被叫节点单元B最近的节点单元。
在根据H.323协议通信系统的扩展方案中,实现按H.323或H.225协议建立次级通信连接。该直接耦合请求消息DMC_REQ在此相当于所谓的“快速通信连接”消息,正如它在H.225标准中对于快速数据通信连接所规定的那样。
“快速通信连接”消息的采用尤其意味着,不通过,如在原始通信连接中那样必要的,单个步骤来在次级通信连接的路径上建立在第四和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IPPA之间的通信连接。
借助以下的附图来阐述所属的次级通信连接的装置。
图6B展示控制消息的交换,这些控制消息用于构成在原始通信连接之后根据借助图6A的说明要建立的次级通信连接。在完整地实现了建立从图6A中所阐述的原始通信连接之后,直接在两个通信终点,即第四和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IPPA之间建立次级的通信连接DMC。
用各自IP地址的知识,可以执行有利地直接基于H.323来建立次级通信连接,这些IP地址用与原始通信连接有关地交换的控制消息SETP,CNCT来传送。
第 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直接发送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_S到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该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_S通过,未示出的,面向分组的网络来传输,并在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上来接收。
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随即发送指向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网址的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_S,在收到该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_S之后建立了次级的通信连接。在有利地采用H.323协议时,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_S或通信连接确认信号CNCT_S是按H.225标准构成的控制消息。
在实现了建立次级通信连接DMC之后,以面向分组的方式直接在被叫用户B和主叫用户A之间交换有用数据PLD_S。
图7A展示用于示出交换控制消息的流程图,这些控制消息用于在具有可预先给定通信连接路径布局的通信系统中构成原始通信连接。
在借助图7A的说明中,从根据以上所说明图5的通信系统出发,其中,为了构成次级通信连接,对域边界或逻辑的子网络作了考虑。换言之,从一个通信系统出发,其中,例如应以“LCR配置”形式注意通信连接路径布局。
通信系统,类似于根据借助图5说明的,和区别于借助图6A说明的情况,划分为第一和第二域DM1,DM2。
与借助图6A说明的构成广泛等同地,来执行第一和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D之间原始通信连接的构成,使得对于详细的描述基本上可以参阅在那里的说明,并在以下根据存在于第一和第二域DM1,DM2之间的域边界,仅示出通信连接建立的主要差别。
在本实施例中,在域DM1,DM2之间面向线路地从第二通信装置PBXB,经绞合线线路TRK向第三通信装置PBXC传输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此外,在两个节点单元之间面向线路的绞合线线路TRK却不必强制性地规定为域边界。相反地也可以替代或附加地,例如根据特别的安全要求如增高的窃听可靠性,确定在面向分组的网络内部规定一个域边界,譬如以便经一个公开可使用的面向分组的网络中断一个次级通信连接。
根据一个节点单元,即第二通信设备PBXB,的连接路径布局在这个第二通信设备PBXB的配置数据中已注明,不准许实现次级通信连接越过在第二通信设备PBXB之后分布的域边界。这种上述限制被登录到通信连接要求消息SETP中相应的数据段内,并以一个有效的寻址数据传递给下一个节点单元,在本实施例中这是第三通信设备PBXC,以便向其指明,确定一个在其域DM2内有效的,更新的进入节点。
用下图说明所属次级通信连接的设备。
图7B示出控制消息的一种交换,用于构成由于原始通信连接按照借助图7A的说明要建立的次级通信连接。
在建立原始通信连接之后,在两个通信终端点,即第四和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IPPA之间建立一个次级通信连接。然而这次该次级通信连接是在两个面向分组通信连接分段DMC1和DMC2的参与下和与一个另外的面向线路的分段经绞合线线路TRK建立的。在此,该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分段DMC1,DMC2将自主地和相互独立地由各自的进入节点和退出节点在各自的域DM1,DM2内构成。
该实施形式中的次级通信连接的第一进入节点是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在从图6A中所展示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的方向上传送该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的寻址数据,尤其是IP地址。直至在其配置数据中注明了有关通信连接路径布局,域边界,的限制的转运节点为止,才进行第一进入节点的寻址数据的这种传送。该转运节点相当于作为第一域DM1边界的第二通信装置PBXB的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将转运节点标记为次级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连接部分线段DMC1的第一退出节点,而且,图6A中所展示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中的寻址数据,通过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的退出节点标记为对于随后的第二域DM2是无效的。
第二域DM2中的次级通信连接的进入节点是第三通信装置PBXC的第三通信连接部件TB-C,在从图6A中所展示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的方向上传送该第三通信装置PBXC的寻址数据,尤其是IP地址。直至“B方的”目的地,即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为止,进行第二进入节点的寻址数据的这种传送。
在用于建立原始通信连接的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请参阅图7A,已发送了确认信号CNCT的时刻,由该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在交换第二次级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_S2和第二次级的通信连接确认消息CNCT_S2之后,在那里的退出节点,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D,和那里的进入节点,第三通信连接部件TB-C,之间的第二域DM2中,建立次级通信连接的面向分组的DMC2或“通信连接部分线段”。
在紧随其后的,用于建立原始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PBXB,请参阅图7A,已转送了确认信号CNCT的时刻,由所分配的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在交换第一次级的通信连接请求消息SETP_S1和第一次级的通信连接确认消息CNCT_S1之后,在那里的退出节点,第二通信连接部件TB-B,和那里的进入节点,第一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之间的第一域DM1中,建立次级通信连接的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DMC1或“通信连接部分线段”。
在第一和第四VoIP通信终端设备IPPA,IPPD之间交换的有用数据,作为面向分组的通信连接DCM1,DCM2上的面向分组的有用数据PLD_S,和作为绞合线线路TRK上的面向线路的数据流PLD_M来交换。
在说明书中的出发点在于,总是从退出节点,即从被叫的通信单元,或从具有有效寻址数据沿原始通信连接布置的最后节点单元,通向进入节点,即通向主叫的通信单元,或通向具有有效寻址数据的沿原始通信连接布置的第一节点单元,来实现次级的通信连接。在本发明替代的实施形式中,以类似的方式从进入节点通向退出节点来实现建立次级的通信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