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7040A - 透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7040A
CN1617040A CN 200410095737 CN200410095737A CN1617040A CN 1617040 A CN1617040 A CN 1617040A CN 200410095737 CN200410095737 CN 200410095737 CN 200410095737 A CN200410095737 A CN 200410095737A CN 1617040 A CN1617040 A CN 1617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lectromagnet
mentioned
optical axis
lens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957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内隆宏
角野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842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4831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3994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6462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7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装置,包括沿光轴配置的多个透镜支架、以及能够使这些透镜支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透镜支架分别配设成可沿光轴移动;上述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配设在上述多个透镜支架上的电磁铁、以及与上述各电磁铁同心地固定配置的共用永久磁铁。

Description

透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使多个透镜沿光轴移动的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具有变焦功能或自动聚焦功能的摄像机、小型照相机、数字照相机等上搭载的透镜装置中,为了使变焦用可动透镜即变焦透镜或聚焦用可动透镜即聚焦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变焦控制或聚焦控制,因此,设置有使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能够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
这样的透镜装置已提出过使用了利用电磁铁与永久磁铁相互间的磁作用的电磁驱动型透镜支架驱动机构的方案(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并且,作为透镜装置,还提出过用电机的驱动力使透镜支架沿光轴移动,并在不使用时能够将透镜收容到相机本体内的伸缩式透镜支架驱动机构的方案(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34092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264616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对各种装置都要求高性能,作为各种装置高性能化的一种,透镜装置也要求高性能化。
但在上述以往的透镜装置中,存在不能适应近年来高品质化要求的问题。
例如,在使用以往的电磁驱动型透镜支架驱动机构的透镜装置中,存在不能伸缩、不能小型化的问题。
并且,在以往的使用了由电机的驱动力使透镜支架沿光轴移动的能够伸缩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的透镜装置中,虽然能够伸缩,即能够收容,但存在需要大的电机收容空间,不能使装置整体小型化的问题。
因此,要求能够搭载到以近年来的移动电话机为代表的携带用信息终端等上的小型透镜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些点,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化,特别是容易小型化的透镜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镜装置,包括沿光轴配置的多个透镜支架、以及能够使这些透镜支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透镜支架分别配设成可沿光轴移动;上述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配设在上述多个透镜支架上的电磁铁、以及与上述各电磁铁同心地固定配置的共用永久磁铁。
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上述各电磁铁最好通过在圆筒状线圈的外侧配置圆筒状轭铁而形成。
并且,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上述各电磁铁最好分开配置在上述共用永久磁铁的内侧和外侧。
而且,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内侧的电磁铁最好为多个,这些电磁铁最好沿光轴排列在同轴上。
再或者,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上述多个透镜支架形成为:在配置于光轴方向的最前方的透镜支架的内部可收容其余的透镜支架。
或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镜装置,包括沿光轴配置的多个透镜支架、以及能够使这些透镜支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包括由在径向上磁化的筒状永久磁铁形成、且其长度方向沿光轴配设的导向构件,以及分别配设在上述各透镜支架上、自由移动地安装在上述导向构件上的驱动用环;上述驱动用环上配设有电磁铁,该电磁铁是通过在上述圆筒状线圈的外侧配置圆筒状的轭铁而形成的。于是,通过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控制各电磁铁的轭铁上形成的磁极的极性以及由各电磁铁和永久磁铁形成的导向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能够沿导向构件的长度方向即光轴方向个别地移动各透镜支架的位置,同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各位置的控制。而且,能够使透镜支架驱动机构为零部件数量少的小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上述导向构件最好为多个。于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防止各透镜支架以光轴为中心向圆周方向移动。
并且,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中,上述线圈最好一体地形成在上述驱动用环上。于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提供给组装的零部件的数量。
发明效果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透镜装置,对于高性能化,特别是对于能够容易小型化具有极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时的放大状态的剖面立体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时的放大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3沿图2的3-3线的横断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收容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收容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时的放大状态的部分剖面立体图;
图7是图1的第1驱动用环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8是图1的第2驱动用环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9是图1的第3驱动用环的放大横断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收容状态的与图1相同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收容状态的部分剖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为剖面立体图,图2为纵断面视图,图3为沿图2的3-3的横断面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以用于控制搭载在移动电话机中的CCD相机的变焦控制或聚焦控制中的装置为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具有:沿光轴L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透镜支架(镜筒)2,和用于使这些透镜支架2沿光轴L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该透镜装置1以图1和图2的上下方向为光轴方向,在图1和图2的下方作为摄像设备配置了图中没有示出的CCD等,形成根部侧BS。并且,将图1及图2的上方作为摄影时作为目标的被摄体所存在的前侧FS。
上述3个透镜支架2沿光轴L从前侧FS到根部侧BS依次为第1透镜支架2A、第2透镜支架2B和第3透镜支架2C。
另外,透镜支架2(符号2为第1透镜支架2A、第2透镜支架2B及第3透镜支架2C的总称)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概念等的必要增减。
上述第1透镜支架2A配置在例如用于变焦控制的光轴L的最前方,用来保持第1组透镜4的支架,包括:具有保持第1组透镜4的第1组透镜用保持内孔5a的环形第1组透镜用保持部5、和从该第1组透镜用保持部5的外缘沿光轴L向根部侧BS轴向延伸形成的圆筒状胴部6。并且,在胴部6的根部侧BS的外周,配设有构成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的一部分的第1透镜支架用电磁铁7。通过在圆筒状线圈8A的径向外侧配置由磁体形成的圆筒状轭铁9A,来形成该第1透镜支架用电磁铁7。
上述第1透镜支架2A配设在固定配置于安装基板10的上面的磁铁支架11的外周,并可沿光轴L自由移动。
上述安装基板10中,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形成为近似四边框形,在其中间形成有平面矩形的开口12。该开口12形成为其中心位于光轴上。并且,在安装基板10的上面,直立设置有2根形成为圆柱状的作为导向构件的导向轴13,该导向轴13以沿光轴L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这些导向轴13在安装基板10上面,以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上,隔着开口12而对置。并且,在安装基板10的下面,安装有图中没有示出的作为摄像设备的CCD,该CCD的安装成能够接受通过开口12的光。
另外,导向轴13的断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能够从环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各种形状中选择使用。
上述磁铁支架11是用于保持后面将要详细说明的共用永久磁铁14的构件,包括:以沿光轴L的轴向为长度方向、整体形成为圆筒状的本体部15,和在该本体部15的上端沿径向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环状凸缘16。并且,各凸缘16沿径向的宽度尺寸比各导向轴13的径向尺寸大,各导向轴13的上端固定在凸缘16的内周一侧,使其上端面与凸缘16的上面成为一个平面。
即,磁铁支架11固定配置在安装基板10的上面,使其轴心能够位于光轴上。
因此,能够容易使在磁铁支架11的外周上沿光轴L自由移动地配设的第1透镜支架2A的轴心位于光轴上。
并且,配设在第1透镜支架2A上的第1透镜支架用电磁铁7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外侧。
另外,在第1透镜支架2A与磁铁支架11相互之间,配设有图中没有示出的旋转/脱落防止体,不仅能够防止第1透镜支架2A以磁铁支架11的外周为中心沿圆周方向旋转,而且能够防止第1透镜支架2A在磁铁支架11的外周沿光轴L向前侧FS移动时从磁铁支架11上被拔出而脱落。
在上述磁铁支架11的本体部15的内面,配设有由磁体形成的共用永久磁铁14。本实施方式中的共用永久磁铁14分割成以光轴L为中心对置的2个小磁铁14a(图3中仅表示了其中的一个),这些小磁铁14a配置成隔着导向轴13以光轴L为中心的近似假想圆。并且,使这些小磁铁14a的外周面与磁铁支架11的本体部15的内周面相抵接,同时使各小磁铁14a的上下方向所示的轴向的两端,被磁铁支架11的凸缘16的下面与安装基板10的上面夹持,由此,各小磁铁14a被固定配置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并且,这些小磁铁14a被沿径向磁化,使位于径向内侧的成为凹面的内面侧为例如S极,位于径向外侧的成为凸面的外面侧成为N极。另外,也可以使共用永久磁铁14的圆周方向的分割数为3个以上。
上述第2透镜支架2B用来保持例如用于变焦控制的、配置在从光轴L的前方数的第2组透镜17的支架,包括:具有保持第2组透镜17的第2组透镜用保持内孔18a的筒状第2组透镜用保持部18,和从该第2组透镜用保持部18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用于定位第2组透镜17的环状定位构件19。并且,在第2组透镜用保持部18的根部侧BS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0。该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0的沿轴向的长度,比第2组透镜用保持部18沿轴向的长度短。
并且,在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0的上面,凹陷设置有圆环状的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槽21。在该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槽21的内部,安装有通过在圆筒状线圈8B的径向外侧配置由磁体形成的圆筒状轭铁9B而形成的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而且,在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0的外周,以轴心即光轴L为中心相对配置有一对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第2透镜支架用轴安装部23。
并且,在各第2透镜支架用轴安装部23的以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分别形成有轴穿插孔23a,该轴穿插孔23a沿轴向即光轴方向贯穿厚度方向,通过将这些轴穿插孔23a穿插到各导向轴13的上端,第2透镜支架2B能够沿各导向轴13即光轴L移动地被支持,且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与共用永久磁铁14同心地配置,并且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内侧。
上述第3透镜支架2C用来保持例如用于聚焦控制的、配置在光轴L的最靠近根部侧BS的第3组透镜24,包括:具有保持第3组透镜24的第3组透镜用保持内孔25a的筒状第3组透镜用保持部25,和从该第3组透镜用保持部25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用于定位第3组透镜用保持部25的环状定位构件26。并且,在该第3组透镜用保持部25的根部侧BS的外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筒状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7。该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7的沿轴向的长度,比第3组透镜用保持部25沿轴向的长度短。
并且,在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7的下面,凹陷设置有圆环状的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槽28,在该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槽28的内部,安装有通过在圆筒状的线圈8C的径向外侧配置由磁体形成的圆筒状的轭铁9C而形成的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而且,在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安装部27的外周,以轴心即光轴L为中心相对配置有一对向径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第3透镜支架用轴安装部30。
并且,在各第3透镜支架用轴安装部30上,以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分别形成有轴穿插孔30a,该轴穿插孔30a沿轴向贯穿厚度方向,通过将这些轴穿插孔30a穿插到各导向轴13的下端,第3透镜支架2C能够沿各导向轴13即光轴L移动地被支持,同时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与共用永久磁铁14同心地配置,并且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内侧,与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同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中,第1透镜支架用电磁铁7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外侧,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及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内侧,并且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和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沿导向轴13即光轴L排列在相同的轴上。
上述第2透镜支架2B和第3透镜支架2C,在后面叙述的收纳状态下能够收纳到第1透镜支架2A的内部。
上述第1透镜支架用电磁铁7、第2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2、第3透镜支架用电磁铁29和共用永久磁铁14,构成使本实施方式的多个透镜支架2能够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
即,本实施方式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采用:具有分别配置在多个透镜支架2上的电磁铁7、22、29和与各电磁铁7、22、29同心配置的共用永久磁铁14的结构。
而且,各电磁铁7、22、29采用:将圆筒状的轭铁9(符号9为轭铁9A、轭铁9B和轭铁9C的总称)配置在各圆筒状的线圈8(符号8为线圈8A、线圈8B及线圈8C的总称)的外侧的结构。
另外,各电磁铁7、22、29的线圈8的端子与图中没有示出的电源相连,同时按照由CPU和遥控器等形成的图中没有示出的适当的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各轭铁9上形成的电磁的极性、电磁力的大小等。
并且,各轭铁9及共用永久磁铁14以外的部分由树脂等非磁性体形成。
下面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的放大状态,图4为与表示透镜的收纳状态的图1相同的图,图5为与表示透镜的收纳状态的图2相同的图。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通过控制各电磁铁7、22、29各自的轭铁C上形成的磁极的极性,以及各电磁铁7、22、29与共用永久磁铁14相互之间作用的磁力,不仅能够使各透镜支架2即各组透镜4、17、24的位置沿光轴L分别移动,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各自位置的控制。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能使各组透镜4、17、24的位置配置到图1及图2所示的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的放大状态与图4及图5所示的收纳状态之间的任意位置上。
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由于能够使多个透镜支架2分别沿光轴L移动,因此能够使第1透镜支架2A的移动量最大。能够增大该第1透镜支架2A的移动量,则能够缩短收纳状态下各透镜支架2整体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由于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由分别配设在多个透镜支架2上的电磁铁7、22、29、和与各电磁铁7、22、29同心地固定配置的共用永久磁铁14构成,因此不仅能够容易使透镜支架驱动机构3的结构简单且小型化,而且能够高速且精确地控制各透镜支架2的移动位置。其结果,不仅能够容易且确实地进行透镜支架2的高速移动,而且通过细分变焦倍率,能够容易且确实地提高分辨率。而且,能够缩小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能够高性能化,特别是能够容易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由于各电磁铁7、22、29是通过在圆筒状的线圈8的外侧配置圆筒状的轭铁9构成的,因此在各电磁铁7、22、29与共用永久磁铁14之间,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形成获得使各透镜支架2移动所必需的驱动力的磁回路。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由于多个透镜支架2分开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的外侧和内侧,因此,能够确实并且容易地获得剩余的第2透镜支架2B及第3透镜支架2C容易收容到配置在外侧的第1透镜支架2A内部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进一步小型化。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由于配置在共用永久磁铁14内侧的透镜支架2为多个即第2透镜支架2B和第3透镜支架2C两个,这2个透镜支架2B、2C沿光轴L排列在同轴上,因此能够减小设置空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1的收容状态下,由于像图4及图5所示那样,能够将第2透镜支架2B和第3透镜支架2C收容到第1透镜支架2A的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小型化。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6到图9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图6为主要部分的一部分的剖面立体图,图7为第1驱动用环的放大横截面图,图8为表示第2驱动用环的结构的放大横截面图,图9为表示第3驱动用环的放大横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以用于控制搭载到移动电话机中的CCD相机的变焦控制或聚焦控制中的装置为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具有沿光轴L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透镜支架(镜筒)52,以及用来使这些透镜支架52沿光轴L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53。
本实施方式的该透镜装置51以图6的上下方向为光轴方向,以图6的下方为配置了图中没有示出的摄像设备CCD等的根部侧BS。并且,以图6的上方为存在摄影时作为目标的被摄体的前侧FS。
上述3个透镜支架52沿光轴L从前侧FS到根部侧BS依次为第1透镜支架52A、第2透镜支架52B和第3透镜支架52C。
另外,透镜支架52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概念等的必要而增减。
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用来保持例如用于变焦控制的、配置在光轴L的最前方的图中没有示出的第1组透镜的支架,包括:具有保持第1组透镜的第1透镜保持内孔54a的环形第1透镜保持部54,和从该第1透镜保持部54的外缘沿光轴L向根部侧BS轴向延伸形成的圆筒状胴部55。并且,在胴部55的内孔55a的根部侧BS以第1透镜支架52A的轴心为中心,同心地相对配置有2个第1驱动用环56A。这些第1驱动用环56A整体形成为长度短的圆筒状。并且,各第1驱动用环56A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胴部55的内孔55a相连接。
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的第1透镜保持部54、胴部55及第1驱动用环56A由非磁性体,例如由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成型模具将树脂成型的成型品整体形成。
上述各第1驱动用环56A如图7所示,分别配置有电磁铁57A。这些电磁铁57A上,配设有通过在圆筒状的线圈58A的径向外侧配置圆筒状的轭铁59A而形成的电磁铁57A。该电磁铁57A的线圈58A与第1驱动用环56A一体形成。例如,通过在用成型模具成型加工第1透镜支架52A时插入成型线圈58A来一体形成,由此使线圈58A的内孔构成第1驱动用环56A的内孔的一部分。
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及第1驱动用环56A由非磁性体,例如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成型模具将树脂成型加工的成型品一体形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透镜支架52A中一体形成第1驱动用环56A和线圈58A,整体作为1个部件。
并且,轭铁59A由磁性体例如冷轧轧制钢板等形成,固定在第1驱动用环56A的外侧,详细为固定在第1驱动用环56A的外周。
回到图6,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的第1驱动用环56A,安装在作为直立设置于安装基板60的上面的导向构件的2根导向轴61的上端,详细为,第1驱动用环56A的内孔分别外插到2根导向轴61的外周面上,被保持成能够沿各导向轴61的轴向即长度方向移动。
安装基板60形成为板状,其中间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平面矩形等适当形状的、图中没有示出的开口。该开口的中心位于光轴上。并且,在安装基板60的下面安装有图中没有示出的摄像设备例如CCD,该CCD的安装成能够接受通过开口从前侧FS向根部侧BS通过的光,在安装基板60的上面,即与配置在前侧FS的光轴L相直交的表面上,直立设置有2根导向轴61。
上述2根导向轴61以沿光轴L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同时隔开开口以光轴L为中心相对配置在安装基板60上面的同心圆上。因此,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被支持成能够沿光轴L移动。并且,各导向轴61配置在比第1透镜支架52A的胴部55的内孔55a更靠近光轴一侧,即轴心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各导向轴61由将磁性体形成为圆筒状的永久磁铁形成,并且沿径向磁化,使例如位于径向外侧的外周面为N极,位于径向内侧的内周面为S极。
另外,导向轴61的断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形,能够从可以沿径向磁化的形状例如方筒形状等各种形状中选择使用。
并且,导向轴61的数量可以是1根或3根以上,但从结构简单,用于组装的零部件数量少,能够容易防止第1透镜支架52A沿圆周方向旋转这些点来考虑,最好是2根。
上述第2透镜支架52B用来保持例如用于变焦控制的、配置在从光轴L的前方数第2组的图中没有示出的第2组透镜的支架,包括:具有保持第2组透镜的第2组透镜保持内孔62a的短筒状第2透镜保持部62,和一体形成在该第2透镜保持部62的外周的2个第2驱动用环56B。并且,各第2驱动用环56B配置在以第2透镜支架52B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各第2驱动用环56B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第2透镜保持部62的外周相连接。而且,各第2驱动用环56B形成为:以第2透镜支架52B的轴心为中心连接各第2驱动用环56B的径向外侧部位的假象圆的直径尺寸,比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的胴部55的外径尺寸稍小。
并且,各第2驱动用环56B安装在各导向轴61的下端一侧,位于比安装在各导向轴61上的各第1驱动用环56A更靠近根部侧BS的位置,被保持成能够沿各导向轴61的轴向即长度方向也就是沿光轴L移动。
上述第2透镜支架52B与第1透镜支架52A一样,由非磁性体例如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成型模具将树脂成型的成型品形成,与第2透镜保持部62及第2驱动用环56B形成为一体。
如图8所示,上述各第2驱动用环56B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一样,分别配置有电磁铁57B。这些电磁铁57B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一样,通过将圆筒状的轭铁59B配置在圆筒状的线圈58B的径向外侧而形成。并且,线圈58B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的线圈58A一样,通过在例如用成型模具成型第1透镜支架52A时插入成型线圈58B而一体形成,使线圈58B的内孔构成第2驱动用环56B的内孔的一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驱动用环56B和线圈58B一体形成在第2透镜支架52B上,整体作为一个部件。
并且,轭铁59B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轭铁59A一样,用磁性体例如冷轧轧制钢板等形成,固定在第2驱动用环56B的外侧,具体为第2驱动用环56B的外周。
另外,使第2驱动用环56B的线圈58B及轭铁59B,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线圈58A及轭铁59A成为共用的部件。
回到图6,上述第3透镜支架52C用来保持例如用于聚焦控制的、配置在光轴L的最靠近根部侧BS的图中没有示出的第3组透镜的支架,与第2透镜支架52B一样,包括:具有保持第3组透镜的第3透镜保持内孔63a的短圆筒状第3透镜保持部63,和一体形成在该第3透镜保持部63的外周的2个驱动用环56C。并且,2个驱动用环56C相对配置在以第3透镜支架52C的轴心为中心的同心上。而且,各第3驱动用环56C形成为,以第3透镜支架52C的轴心为中心连结各第3驱动用环56C的外径方向的外侧部位的假想圆的直径尺寸,比上述第1透镜支架52A的胴部55的外径尺寸稍小。
并且,各驱动用环56C安装在各导向轴61的最下端一侧,以便位于各导向轴61的最靠近根部侧BS的一侧,被支持成可沿各导向轴61的轴向即长度方向也就是沿光轴L移动。
上述第3透镜支架52C与第2透镜支架52B一样,由非磁性体例如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成型模具将树脂成型的成型品形成,与第3透镜保持部63及第3驱动用环66C形成一体。
如图9所示,在上述各第3驱动用环66c上,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一样分别配置有电磁铁57C。这些电磁铁57c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一样,通过将圆筒状的轭铁59C配置在圆筒状的线圈58C的径向外侧而形成。并且,线圈58C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电磁铁57A的线圈58A一样,通过在例如用成型模具成型第3透镜支架52C时,插入成型线圈58C而一体形成,使线圈58C的内孔构成第3驱动用环56C的内孔的一部分。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驱动用环56C和线圈58C一体形成在第3透镜支架52C上,整体作为一个部件。
并且,轭铁59C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轭铁59A一样用磁性体,例如冷轧轧制钢板等形成,固定在驱动用环56C的外侧,具体为第3驱动用环56C的外周。
另外,使第3驱动用环56C的线圈58C及轭铁59C,与第2驱动用环56B的线圈58B及轭铁59B一样,成为与第1驱动用环56A的线圈58A及轭铁59A为共用的部件。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中,第1透镜支架52A的各第1驱动用环56A、第2透镜支架52B的各第2驱动用环56B以及第3透镜支架52C的各第3驱动用环56C,按从前侧FS到根部侧BS依次配置在2根导向轴61上即沿光轴L排列在同轴上。
由上述作为导向构件的2根导向轴61、分别配置在各透镜支架2上的驱动用环56(符号56为第1驱动用环56A、第2驱动用环56B及第3驱动用环56C的总称)以及各驱动用环56上设置的电磁铁57(符号57为电磁铁57A、电磁铁57b及电磁铁57c的总称),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能够使多个透镜支架52沿光轴L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53。
另外,各电磁铁57的线圈58(符号58为线圈58A、线圈58B及线圈58C的总称)的端子与图中没有示出的电源相连接,同时按照由CPU及遥控器等形成的图中没有示出的适当的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控制各轭铁59(符号59为轭铁59A、轭铁59B及轭铁59c的总称)上形成的磁极的极性、磁力等。
并且,各轭铁59及导向轴61以外的部分用树脂等非磁性体形成。
而且,在安装基板60的上面安装有胴部为四边筒状的盖64,其主要目的为保护收容状态的透镜支架52。
下面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图6表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的放大状态,图10为表示透镜的收纳状态的与图6相同的图,图11为表示透镜的收纳状态的部分剖面正视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通过控制各电磁铁57的轭铁59上形成的磁极的极性、和各电磁铁57与构成导向轴61的永久磁铁相互之间作用的磁力,不仅能够使各透镜支架52即图中没有示出的各组透镜的位置沿光轴L分别移动,而且能够容易进行各自的位置控制。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能使保持在各透镜支架52上的各组透镜的位置,配置到图6所示的将被摄体放大到最大的放大状态与图10及图11所示的收纳状态之间的任意位置上。
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用电磁铁57与永久磁铁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能够使多个透镜支架52分别沿光轴L移动,因此能够增大各透镜支架52移动量。其结果,能够缩短收容状态的各透镜支架52沿光轴方向的整体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实现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透镜支架驱动机构53采用如下的结构:具有由沿径向磁化的筒状永久磁铁形成的、其长度方向沿光轴L配设的作为导向构件的各导向轴61,和分别配置在各透镜支架52上、且移动自由地安装在各导向轴61上的驱动用环56。通过将圆筒状的轭铁59配置在圆筒状的线圈58的外侧而形成的电磁铁57,配设于驱动用环56上,因此不仅能够使透镜支架驱动机构53的结构简单、组装性好,并且节省空间,而且能够小型化,同时能够高速且精确地控制各透镜支架52的移动位置。其结果,不仅能够容易且确实地进行透镜支架52的高速移动,而且通过细分变焦倍率能够容易且确实提高分辨率。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能够高性能化,特别是能够容易地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各电磁铁57是通过在圆筒状的线圈58的外侧配置圆筒状的轭铁59构成的,因此在各电磁铁57和构成各导向轴61的永久磁铁之间,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容易形成获得使各透镜支架52移动所必需的驱动力的磁通回路。其结果,不仅能够用更加简单的结构使透镜支架驱动机构53简单并且小型化,而且能够使其为零部件数量少的小型的结构。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3个透镜支架52沿光轴L同轴地排列在2根导向轴61上,因此能够缩小配置空间。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不仅能够减少供给组装的零部件的数量,而且,能够通过将各透镜支架52的驱动用环56详细地为驱动用环56的内孔,从配置在光轴L的根部侧的构件上依次外插到2根导向轴61上的简单作业,简单地将透镜支架52安装在导向轴61上,因此能够容易地降低组装作业所需的劳力和时间。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实现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作为导向构件的导向轴61为2根,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各透镜支架52以其中心轴即光轴L为中心向圆周方向移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装置51,由于线圈58一体地形成在驱动用环56上,因此能够减少提供给组装的零部件的数量。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能根据必要作种种变更。

Claims (8)

1.一种透镜装置,包括沿光轴配置的多个透镜支架、以及能够使这些透镜支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透镜支架分别配设成可沿光轴移动;
上述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配设在上述多个透镜支架上的电磁铁、以及与上述各电磁铁同心地固定配置的共用永久磁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电磁铁是通过在圆筒状线圈的外侧配置圆筒状轭铁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电磁铁分开配置在上述共用永久磁铁的内侧和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上述共用永久磁铁内侧的电磁铁为多个,这些电磁铁沿光轴排列在同轴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透镜支架形成为:在配置于光轴方向的最前方的透镜支架的内部可收容其余的透镜支架。
6.一种透镜装置,包括沿光轴配置的多个透镜支架、以及能够使这些透镜支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移动的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支架驱动机构包括由在径向上磁化的筒状永久磁铁形成、且其长度方向沿光轴配设的导向构件,以及分别配设在上述各透镜支架上、自由移动地安装在上述导向构件上的驱动用环;
上述驱动用环上配设有电磁铁,该电磁铁是通过在上述圆筒状线圈的外侧配置圆筒状的轭铁而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构件为多个。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线圈一体地形成在上述驱动用环上。
CN 200410095737 2003-11-13 2004-11-15 透镜装置 Pending CN16170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4248A JP2005148317A (ja) 2003-11-13 2003-11-13 レンズ装置
JP384248/2003 2003-11-13
JP2003399438A JP2005164621A (ja) 2003-11-28 2003-11-28 レンズ装置
JP399438/2003 2003-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7040A true CN1617040A (zh) 2005-05-18

Family

ID=34797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95737 Pending CN1617040A (zh) 2003-11-13 2004-11-15 透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170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6547B (zh) * 2006-06-09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793439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9143425A (zh) * 2018-09-27 2019-01-04 杭州行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采集光场影像的微透镜阵列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6547B (zh) * 2006-06-09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4793439A (zh) * 2009-08-21 2015-07-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及相机
CN104793439B (zh) * 2009-08-21 2021-08-03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装置及带相机的移动电话
CN109143425A (zh) * 2018-09-27 2019-01-04 杭州行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采集光场影像的微透镜阵列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5064C (zh) 透镜镜筒和摄像装置
CN1109398C (zh) 电动机和推进装置
CN1538234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带有摄象机的携带机器
CN101044787A (zh) 具有双磁体的磁路以及具有该磁路的扬声器和振动生成装置
CN1881751A (zh) 轴向空隙型电动机
CN1512646A (zh) 无刷式振动马达
CN1475827A (zh) 照相机变焦距透镜系统
CN1797058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643977A (zh) 转换器式电动机/发电机总成
CN1949073A (zh) 摄像装置
CN1551680A (zh) 具有混合内部/外部磁马达结构的电磁换能器
CN1389083A (zh) 扬声器
CN1910491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93482C (zh) 往复电动机
CN101546093A (zh) 相机自动对焦结构
CN1731895A (zh) 内置扁平型振动电动机的电磁音响交换器
CN101034840A (zh) 无刷直流马达及其系统
CN1527466A (zh) 单相感应电动机
CN1202611C (zh) 音圈电动机
CN100338524C (zh) 透镜装置、照相机和摄影系统
CN1522663A (zh) 射频屏蔽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543045A (zh) 步进马达和制造步进马达的方法
CN1617040A (zh) 透镜装置
CN1854786A (zh) 透镜镜筒
US20110013289A1 (en) Dr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