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5512A -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以及光学装置及复合光学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以及光学装置及复合光学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5512A
CN1615512A CNA028273559A CN02827355A CN1615512A CN 1615512 A CN1615512 A CN 1615512A CN A028273559 A CNA028273559 A CN A028273559A CN 02827355 A CN02827355 A CN 02827355A CN 1615512 A CN1615512 A CN 161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light path
diffraction
diffra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73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9621C (zh
Inventor
深泽宣雄
铃木润一
丰田清
田中彻
石井聪
久保毅
齐藤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96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96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by astigmatic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16Foucault or knife-edge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装置具备:会聚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到光盘(2)的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的物镜(34);将受发光一体型元件的出射光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第1衍射光栅(45);使返回光的光路衍射的第2衍射光栅(46);通过使该第2衍射光栅衍射的+1次光衍射来补正光路变动的第3衍射光栅(47)。受发光一体型元件通过接受由第3衍射光栅衍射的-1次光,生成聚焦误差信号FE,同时,通过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分割的±1次光的返回光,生成跟踪误差信号。

Description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以及光学装置及复合光学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磁光盘、相变化型的光盘等进行光学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的光学头装置及具备光学头装置的光盘装置,以及这些装置中采用的光学装置及一体形成光学装置的复合光学元件。
本申请以日本2001年11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1-358244及2002年8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226764为基础要求优先权,这些申请通过参考结合到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以前,为了再现各种各样的记录格式信息的光盘如CD(CompactDisk)和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光盘,有具备可出射与各个格式对应的波长的激光的光源和光学系统的光学头装置。
作为该种光学头装置,如具备如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201。图1所示的光学系统201按照光路顺序具备:向光盘204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211;将该2波长光源211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的3光束用衍射光栅212;将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04的返回光分离的光束分离器213;将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214;将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04的2波长物镜215;接受来自光盘204的返回光的受光部216。
2波长光源211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从发光点211a选择出射例如大致785nm的激光和大致655nm的波长的激光。
3光束用衍射光栅212为了通过所谓3光束法获得跟踪误差信号,将2波长光源211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
光束分离器213具有将2波长光源211出射的出射光向光盘204方向反射的半透明反射镜面213a,通过将2波长光源211出射的出射光向光盘204方向反射同时使来自光盘204的返回光透过并导入受光部216,使出射光和返回光的光路分离。
受光部216在受光面216a上具有:接受由返回光中3光束用衍射光栅212分割的0次光的后述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分别接受由返回光中3光束用衍射光栅212分割的±1次光的一组未图示侧光束用光检测器。
光学系统201采用所谓象散法作为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检测方法。因而,如图2A、图2B、图2C所示,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中,接受返回光的受光面形成大致方形状,并采用具有由通过受光面的中央的相互正交的一组分割线4等分割的各受光区域a5、b5、c5、d5的分割图案。另外,侧光束用光检测器夹着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分别配置在对置位置上。
光学系统201如图1所示,在从2波长光源211到光盘204的往路中分别配置各光学部件,使得2波长光源211的发光点211a或发光点211b作为物点,其共轭点即像点位于光盘204的记录面205上。
另外,光学系统201在从光盘204到受光部216的归路中分别配置各光学部件,使光盘204的记录面205上的点作为物点,其共轭点即像点位于受光部21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
从而,光学系统201中,2波长光源211的发光点和受光部21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点也具有相互共轭的关系。
以下说明通过上述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各受光区域a5、b5、c5、d5获得聚焦误差信号的方法。
首先,若令相对于光盘204的记录面205,2波长物镜215处于最佳位置,即对光盘204的记录面205聚焦的所谓精确聚焦的状态,则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光束光斑的形状形成图2B所示的圆形。
但是,2波长物镜215过于靠近光盘204的记录面205的场合,从精确聚焦的状态偏离,由于由光束分离器用衍射光栅212b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212而发生的象散,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光束光斑的形状,成为如图2A所示其长轴跨越受光区域a5及受光区域c5的椭圆形状。
而且,2波长物镜215过于远离光盘204的记录面205的场合,从精确聚焦的状态偏离,由于由光束分离器用衍射光栅212b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212而发生的象散,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光束光斑的形状成为如图2C所示其长轴跨越受光区域b5及受光区域d5的椭圆形状,是与上述图2A所示光束光斑的形状相比其长轴方向倾斜了90度的椭圆形状。
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中,若令各受光区域a5、b5、c5、d5的返回光的输出分别为Sa5、Sb5、Sc5、Sd5,则聚焦误差信号FE由以下的式1进行计算。
FE=(Sa5+Sc5)-(Sb5+Sd5)····(1)
即,如图2B所示,当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中,2波长物镜215为位于聚焦位置的所谓精确聚焦的状态时,由上述式1运算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
另外,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中,2波长物镜215过于靠近光盘204的记录面205的场合,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正,而2波长物镜215过于远离光盘204的记录面205的场合,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负。
跟踪误差信号TE可通过侧光束用光检测器分别接受由3光束用衍射光栅212a分割的±1次光并运算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输出的差分来获得。
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光学系统201的光学头装置,根据由受光部21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由侧光束用光检测器获得的跟踪误差信号TE,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215,使2波长物镜215相对于光盘204的记录面205移动到聚焦位置,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04的记录面205上,再现光盘204信息。
但是,一般地说,2波长光源211等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的振荡波长具有依赖于周围的温度的性质。周围的温度为T时,若令温度T下的振荡波长为λT,常温下的振荡波长为λ0,从常温变化的温度为ΔT,温度系数为c,则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的振荡波长可用以下所示式2近似表示。
λT=λ0+c·ΔT····(2)
另外,激光入射衍射光栅并衍射时,令入射角为θ,衍射角为θ’,则入射角θ和衍射角θ’的关系可用以下所示式3表示。
n’·sinθ’-n·sinθ=m·λ/d····(3)
另外,λ是激光的波长,d是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m是衍射次数,n是入射侧媒质的折射率,n’是出射侧媒质的折射率。例如,返回光由衍射光栅衍射并光路分离时,由于对于主光束为n=1、θ=0,因而若令衍射次数为+1次,则式3可以成为以下所示式4。
n’·sinθ’=λ/d····(4)
通过上述式2至式4,该光学系统所在的环境温度变化时,若令温度T中的衍射角为θ’T,将式2代入式4,则可获得以下所示式5。
n’·sinθ’T=(λ0+c·ΔT)/d····(5)
而且,令常温下的衍射角为θ’0,利用衍射角θ’0从式5可获得以下所示式6。
n’·sinθ’T=n’·sinθ’0+c·ΔT/d····(6)
通过式6,温度T下的衍射角θ’T可用以下所示式7表示。
θ’T=θ’0+sin-1((c·ΔT)/(d·n’))····(7)
通过式7,可明白返回光的温度T中的衍射角θ’T依赖于ΔT,即依赖于光学系统的环境温度变化。
接着,光学头装置中,由于制造工序在常温进行,因而受光部的位置在返回光的衍射角作为θ’0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但是,受光部的位置调整后,环境温度若变化,则式3所示返回光的衍射角变化,例如,如图3所示,照射到受光部21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光束光斑的中心从规定的位置偏移。
上述光学头装置具备的光学系统201中,通过上述受光部216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时,照射到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受光面上的光束光斑的中心从主光束用光检测器221的中央向任一方向即使稍微偏离,精确聚焦状态下的输出都不是0,因而,在结果的聚焦误差信号FE上产生了偏移量。
如上所述,光学头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不能将2波长物镜215驱动控制到正确聚焦位置,以便进行聚焦控制使得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
另外,上述光学头装置中,必须将受光部216正确配置到受光部216的封装位置基准,由于位置精度严,有生产性变差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导入适当的位置,可提高聚焦误差信号的可靠性的光学装置、复合光学元件、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提案的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包括: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物镜,会聚光源出射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光盘的返回光;复合光学元件,它包括第1衍射元件和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所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受光部件,用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
该光学头装置,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通过物镜会聚到光盘,将光盘的返回光用复合光学元件内的第1衍射元件衍射而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然后,光学头装置,通过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由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受光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导入规定的位置的返回光,从而获得适当的聚焦误差信号。
本发明的其他光学头装置,具备: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光;物镜,会聚光源出射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光盘的返回光;光束分离器,分离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光路合成部件,补正由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光束分离器分离并由光路合成部件补正了光路的偏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多个返回光,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该光学头装置,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导入光盘,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通过光束分离器分离成与出射光不同的光路,补正由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从而调整使得返回光入射光分割部件的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备使光盘记录及/或再现信息的光学头和旋转驱动光盘的盘旋转驱动部件,光学头具备: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物镜,会聚光源出射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光盘的返回光;复合光学元件,它包括第1衍射元件和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所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受光部件,用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
该光盘装置,通过盘旋转驱动部件旋转驱动光盘,通过光学头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此时,光盘装置中,光学头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通过物镜会聚到光盘,将光盘的返回光用复合光学元件内的第1衍射元件衍射而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然后,光学头装置,通过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由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受光部件的规定的位置,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导入规定的位置的返回光,从而获得适当的聚焦误差信号。
本发明的其他光盘装置,具备使光盘记录及/或再现信息的光学头和旋转驱动光盘的盘旋转驱动部件,光学头具备: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光;物镜,会聚光源出射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光盘的返回光;光束分离器,分离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光路合成部件,补正由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光束分离器分离并由光路合成部件补正了光路的偏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多个返回光,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该光学装置,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导入光盘,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通过光束分离器分离成与出射光不同的光路,补正由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从而调整使得返回光入射光分割部件的规定的位置。
上述光学头装置中采用的光学装置,具备: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它配置在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该光学装置,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导入光盘,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并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通过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由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而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从而,将返回光导入具有为获得光学头装置中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的适当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光学装置,具备:光束分离器,分离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光分割部件,它配置于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导入具有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光路合成部件,配置于光束分离器和光分割部件之间,补正由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该光学装置,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导入光盘,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通过光束分离器分离成与出射光不同的光路,适当补正由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从而调整使得返回光入射光分割部件的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复合光学元件,具备: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并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该复合光学元件,将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导入光盘,将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由第1衍射元件衍射,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通过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由从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而在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从而,将返回光导入具有为获得光学头装置中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的适当的位置。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是具备传统的光学头装置的光学系统的模式图。
图2A至2C表示传统的光学系统具有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图2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2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2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3是传统的光学系统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中,光束光斑的中心从受光面的中央偏离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构成方框图。
图5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的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6是光学头的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的透视图。
图7是光学头的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返回光的光路的透视图。
图8是光学头的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的说明图。
图9是光学头的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受光部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的说明图。
图10A至10C表示光学头具有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图10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10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10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11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12是图11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的透视图。
图13是说明图11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分割棱镜的透视图。
图14是从返回光的入射面侧观看图11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分割棱镜的图。
图15是图11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受光部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的说明图。
图16是具有与图11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的复合光学元件具有的分割棱镜同等功能的光栅的平面图。
图17A至17C表示入射图11所示光学头中的复合光学元件具有的分割棱镜的衍射光,图17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17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17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18A至18C表示图11所示光学头具有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图18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18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18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19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20是图1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2波长光源的发光点的说明图。
图21是说明图1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分割棱镜的透视图。
图22说明是图1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分割棱镜的侧面图。
图23是图1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受光部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的说明图。
图24A至24C表示入射图19所示光学头中的复合光学元件具有的分割棱镜的衍射光,图24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24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24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25A至25C至表示图19所示光学头具有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图25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25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25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26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27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28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29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30是图2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的透视图。
图31是说明图2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分割棱镜的透视图。
图32是从返回光的入射面侧观看图2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复合光学元件内的分割棱镜的图。
图33是图29所示光学头的其他光学系统中设置的受光部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的说明图。
图34A至34C表示入射图29所示光学头中的复合光学元件具有的分割棱镜的衍射光,图34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34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34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35A至35C至表示图29所示光学头具有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图35A表示物镜靠近光盘的状态,图35B表示物镜位于聚焦位置的状态,图35C表示物镜远离光盘的状态。
图36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37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图38是光盘装置具备的光学头中的其他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
如图4所示,光盘装置1是诸如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视盘)、可进行信息的追记的CD-R(Recordable:可刻录)、可进行信息的改写的CD-RW(ReWritable:可重写)等的光盘和磁光盘等,可以对光盘2执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以下记述为记录再现。)。特别地,以下,说明光盘装置1采用CD或DVD作为光盘2,从这些CD或DVD进行信息的再现或记录的情况。
光盘装置1具备:从光盘2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光学头3;旋转驱动光盘2的盘旋转驱动机构4;沿光盘2的径向移动光学头3的传送机构5;控制这些光学头3、盘旋转驱动机构4、传送机构5的控制部6。
盘旋转驱动机构4具备载置光盘2的盘架7和旋转驱动该盘架7的主轴马达8。传送机构5具有(未图示)支持光学头3的支持基座、支持该支持基座使其可移动的主轴及副轴和使支持基座移动的滑轨马达。
如图4所示,控制部6具有:存取控制电路9,驱动控制传送机构5并控制相对于光盘2的径向的光学头3的位置;伺服电路10,驱动控制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驱动控制器11,控制这些存取控制电路9、伺服电路10和光学头3。另外,该控制部6具备:信号解调电路12,解调处理来自光学头3的信号;纠错电路13,对解调处理的信号进行纠错;接口14,用于将纠错后的信号向外部计算机等的电子设备输出。
以上构成的光盘装置1,通过盘旋转驱动机构4的主轴马达8旋转驱动载置光盘2的盘架7,根据来自控制部6的存取控制电路9的控制信号驱动控制传送机构5,将光学头3移动到与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对应的位置,从而对光盘2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这里,详细说明上述光学头3。
如图5所示,光学头3例如具有从光盘2再现信息的光学系统30和驱动该光学系统30具有的后述物镜变位的透镜驱动机构(未图示)。
光学头3具备的光学系统30,按照光路顺序,包括: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由出射激光的光源和接受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元件一体形成;复合光学元件32,分割从该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与出射光分离;孔径光阑33,将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并透过复合光学元件32的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2波长物镜34,将该孔径光阑33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具备选择性出射波长为例如780nm左右的激光和波长为650nm左右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和分割成受光区域的受光元件(其详细内容后述)。这里,在光盘2为CD格式的光盘时,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根据来自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出射波长大致为780nm的激光,在光盘2为DVD格式的光盘时,根据来自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可切换成出射波长大致为650nm的激光。
如图5至图7所示,复合光学元件32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块状,具有靠近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并与从该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正交的第1面41和与该第1面41平行对置的第2面42。
第1面41设有第1衍射光栅45,将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束光。光学系统30为了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采用所谓3光斑法(3光束法),通过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45分割的±1次光,检测±1次光的各输出的差分,从而进行跟踪伺服。
第2面42设有第2衍射光栅46,使来自光盘2的各返回光中由第1衍射光栅45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
另外,第1面41设有第3衍射光栅47,其位于由第2衍射光栅46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上,使该返回光衍射,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将该-1次光例如导入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该第3衍射光栅47与第1衍射光栅45配置在同一面内,且与其一侧相邻地配置。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32通过使由第2衍射光栅46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向入射第3衍射光栅47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复合光学元件32通过调动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复合光学元件32如上述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第1衍射光栅45、第2衍射光栅46及第3衍射光栅47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作为形成复合光学元件32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32也可设计成内部具有反射面,利用反射面使光路弯曲,从而可以提高光学设计的自由度。
这里,说明复合光学元件32内,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引起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发生光路变动的情况。
如图7所示,复合光学元件32通过第2衍射光栅46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L衍射成+1次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并通过第3衍射光栅47将由第2衍射光栅46进行了光路分离的返回光L衍射为-1次光,导入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
这里,如图8所示,复合光学元件32内,若令返回光的波长为λ,第2衍射光栅46中的衍射角为θ1,第3衍射光栅47中的衍射角为θ2,第2衍射光栅46的光栅常数为d1,第3衍射光栅47的光栅常数为d2,第2衍射光栅46中的衍射次数为+1,第3衍射光栅47中的衍射次数为-1,第2衍射光栅46和第3衍射光栅47之间的媒质的折射率为n,即形成复合光学元件32的树脂材料的折射率为n,则通过式3可导出以下的式8及式9。
n·sinθ1=λ/d1····(8)
sinθ2-n·sinθ1=-λ/d2····(9)
接着,通过式8及式9,sinθ1及sinθ2可用以下的式10及式11表达。
sinθ1=λ/(d1·n)····(1 0)
sinθ2=λ·(1/d1-1/d2)····(11)
接着,通过式10及式11,cosθ1及cosθ2可用以下的式12及式13表达。
cosθ1=(1-λ2/(d1·n)2)1/2····(12)
cosθ2=(1-λ2·(1/d1-1/d2)2)1/2····(13)
接着,若取以第2面42为x=0并从第2面42垂直到第1面41侧的方向为x轴,取将从该x轴垂直偏转后的方向为y轴,取由第2衍射光栅46衍射成+1次光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第1衍射光栅45衍射成0次光的主光束为光线l1,则该光线l1的光路可以用以下的式14表示。
y=tanθ1·x····(14)
接着,若令第1面41和第2面42的间隔为a,则光线l1和第1面41交差即入射第3衍射光栅47的位置可用以下的式15表示。
x=a,y=a·tanθ1····(15)
从而,若令由第3衍射光栅47衍射成-1次光的返回光为光线l2,该光线l2的光路可用以下的式16表示。
y=tanθ2·x+a(tanθ1-tanθ2)····(16)
接着,令光线l2和x轴交差的点为B,B点的位置可用以下的式17表示。
x=a(1-tanθ1/tanθ2),y=0····(17)
通过式17可明白x轴上的位置x取决于第2衍射光栅46的衍射角θ1。由于衍射角θ1是式8中波长λ的函数,因而在上述例的场合,λ若变化,则衍射角θ1变化,B点的坐标变化,由于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导致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的位置变化。
从而,由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受光区域的光束光斑的位置与波长变动无关而成为一定,若将表示式17的x的式的右边第2项采用式17至式20以λ表示,则可表示成以下的式18。
若令d2<d1
tanθ1/tanθ2=(sinθ1/cosθ1)/(sinθ2/cosθ2)
=-((d1 2d2 2/(d2-d1)22)/(n2d1 22))1/2····(18)
这里,若式18例如代入以下的式19所示的条件并整理,则可表示成以下的式20。
(n+1)d2=nd1····(19)
tanθ1/tanθ2=-1····(20)
通过式19及式20,可明白第3衍射光栅47的B点的x坐标与λ无关而成为一定。
即,例如,设计复合光学元件32使第2衍射光栅46的光栅常数d1和第3衍射光栅47的光栅常数d2满足式19,从而,即使波长变动,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受光区域中的光束光斑的位置也可保持一定。
这样,复合光学元件32,例如通过确定第2衍射光栅46的光栅常数d1和第3衍射光栅47的光栅常数d2,当由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导致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在第2衍射光栅46作为+1次光衍射而与出射光分离时,即使该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通过使该返回光在第3衍射光栅47作为-1次光衍射,也能够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总是适当地导入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受光区域的规定的位置。
孔径光阑33配置在通过复合光学元件32的第2衍射光栅46的出射光的光轴上。
2波长物镜34是与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会聚透镜,由至少1个凸透镜构成,设置成将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并由孔径光阑33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
如图9所示,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包括: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45分割的0次光即主光束的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和分别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45分割的±1次光即2个侧光束的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52、53。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配置成与由复合光学元件32的第3衍射光栅47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对应。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在中央位置配置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同时在该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两侧以一定间隔分别配置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52、53。
另外,如图9所示,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具有由相互正交的一组分割线4等分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由第3衍射光栅47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这些各受光区域a1、b1、c1、d1
光学头3具备的透镜驱动机构包括(未图示):保持2波长物镜34的透镜支架;支持该透镜支架使其能够在与2波长物镜34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及与2波长物镜34的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的二轴方向上变位的支架支持部件;在二轴方向通过电磁力驱动移动透镜支架的电磁驱动部。
透镜驱动机构根据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52、53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34,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记录轨道。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32中,第1衍射光栅45、第2衍射光栅46及第3衍射光栅47可分别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以上构成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34,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34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就光盘装置1参照图面说明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如图5所示,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由复合光学元件32的第1衍射光栅45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透过复合光学元件32的第2衍射光栅46,由2波长物镜34分别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由复合光学元件32的第2衍射光栅46衍射,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分离并入射第3衍射光栅47。入射第3衍射光栅47的返回光由第3衍射光栅47衍射,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分别入射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
这里,复合光学元件32内,第2衍射光栅46中发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由第3衍射光栅47补正,返回光适当入射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
这里,若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2波长物镜34处于最佳位置,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聚焦即所谓精确聚焦的状态,则入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的返回光形成的光束光斑的形状成为图10B所示的圆形。
另外,若为图10B所示圆形的光束光斑的场合,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中,分别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1、c1和各受光区域b1、d1的各受光量成为相等。
但是,物镜32过于靠近光盘2的记录面2a的场合,从精确聚焦的状态偏离,由于由第2衍射光栅46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32而发生的象散,入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的返回光形成的光束光斑的形状成为如图10A所示其长轴跨越受光区域a1及受光区域c1的椭圆形状。
而且,2波长物镜34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的场合,从精确聚焦的状态偏离,由于由第2衍射光栅46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32而发生的象散,入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各受光区域a1、b1、c1、d1的返回光形成的光束光斑的形状成为如图10C所示其长轴跨越受光区域b1及受光区域d1的椭圆形状,是与上述图10A所示光束光斑的形状相比其长轴方向倾斜了90度的椭圆形状。
因而,若为图10A及图10B所示椭圆形状的光束光斑的场合,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的相互对置的二组各受光区域a1、c1和各受光区域b1、d1中,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从而,若令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中各受光区域a1、b1、c1、d1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a1、Sb1、Sc1、Sd1,则聚焦误差信号FE可用以下所示式21计算。
FE=(Sa1+Sc1)-(Sb1+Sd1)····(21)
即,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中,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2波长物镜34位于聚焦位置的场合,由式21运算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另外,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中,2波长物镜34过于靠近光盘2的记录面2a的场合,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正,另外2波长物镜34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的场合,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负。
如上所述,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51,通过分别入射各受光区域a1、b1、c1、d1的各光束光斑的输出,可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再现信号。
另外,一组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52、53中,使由第1衍射光栅45分割成±1次光的侧光束由光盘2反射而成为返回光,在第2衍射光栅46中作为+1次光与出射光分离,由第3衍射光栅47补正光路变动后入射,通过检测各受光区域的各受光量并计算这些±1次光的各输出的差分,可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
另外,如图11所示,光学头3例如具有: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的光学系统60;使该光学系统60具有的后述的物镜驱动移动的未图示的透镜驱动机构。以下,说明具有光学系统60光学头3的构成例,其与具有光学系统30的光学头3大致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60,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向光盘2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将该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分割,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与出射光分离,同时将与出射光分离的返回光再分割的复合光学元件62;将从2波长光源61出射并透过复合光学元件62的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33;将该孔径光阑33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34;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部63。另外,光学系统60具有:在2波长光源61和复合光学元件62之间遮挡出射光中的有效光束以外的不必要光束的第1遮挡板64和在复合光学元件62和受光部63之间遮挡返回光中的有效光束以外的不必要光束的第2遮挡板65。
2波长光源61具有可选择从发光点61a和发光点61b分别出射波长为例如780nm左右的激光和波长为例如650nm左右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这里,2波长光源61可进行如下切换,即在光盘2为CD格式的光盘时,根据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出射波长大致780nm的激光,当光盘2为DVD格式的光盘时,根据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出射波长大致650nm的激光。
复合光学元件62如图11及图12所示,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块状,具有:靠近2波长光源61并与该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61a或发光点61b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正交的第1面81;与该第1面81平行对置的第2面82;相对于第2面82倾斜规定的角度而对置的第3面83;相对于第1面81及第2面82垂直且相对于第3面83倾斜规定的角度而对置的第4面84。
第1面81设有将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61a或发光点61b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的第1衍射光栅75。光学系统60为了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构成采用所谓3光斑法(3光束法),用受光部63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1次光,检测±1次光的各输出的差分,从而进行跟踪伺服。
第2面82设有第2衍射光栅76,将来自光盘2的各返回光中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
第3面83设有第3衍射光栅77,它位于由第2衍射光栅76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反射及衍射,再分割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补正在第2衍射光栅76中发生的光路变动。
该第3衍射光栅77在第3面83上设有规定的反射膜,使入射的返回光全反射,起所谓反射型的衍射光栅的功能。
第4面84设有分割棱镜78,位于由第3衍射光栅77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该分割棱镜78如图13及图14所示,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配置成使由第3衍射光栅77反射及衍射的-1次光在该衍射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衍射光的中心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
另外,分割棱镜78位于复合光学元件62的内侧,该内侧设置成朝向顶角。即,分割棱镜78配置成使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3光束中的0次光由第2衍射光栅76衍射,由第3衍射光栅77反射及衍射,再入射顶角。另外,分割棱镜78中,正四角锥的底面配置成与由第3衍射光栅77反射及衍射的-1次光的光轴正交。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62使由第2衍射光栅76分离的返回光通过,从而向入射分割棱镜78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复合光学元件62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复合光学元件62通过如上所述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可以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上述的第1衍射光栅75、第2衍射光栅76、第3衍射光栅77及分割棱镜78,也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形成复合光学元件62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的透光性光学材料,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这里,与用复合光学元件32说明的场合同样,例如,通过计算第2衍射光栅76及第3衍射光栅77的光栅常数和第3面83和第2面82形成的角度等来设计复合光学元件62,可补正波长变动引起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该返回光正确导入分割棱镜78的顶角。
这样设计的复合光学元件62中,由于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当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通过第2衍射光栅76作为+1次光进行衍射并与出射光分离时,该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即使变动,通过第3衍射光栅77将该返回光作为-1次光进行反射及衍射,也可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总是导入分割棱镜78的顶角,由分割棱镜78分割的各返回光可正确导入受光部63的受光区域的规定的位置。
孔径光阑33配置在通过复合光学元件62的第2衍射光栅76的出射光的光轴上。
2波长物镜34由至少1个凸透镜构成,是将2波长光源61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会聚的会聚透镜,配置成将孔径光阑33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
受光部63,如图12所示,具备: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0次光即主光束的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分别接受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1次光即2个侧光束的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92、93。受光部63配置在与由复合光学元件62的分割棱镜78分割的各返回光对应的位置。在受光部63的中央位置配置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同时夹着该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在两侧位置分别配置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92、93。
另外,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具有由相互正交的一组分割线4等分割的各受光区域a2、b2、c2、d2。分割棱镜78分割成4束的各返回光分别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a2、b2、c2、d2
第1遮挡板64在2波长光源61和复合光学元件62之间设有与出射光的有效光束对应的大致圆形状的孔径部,通过孔径限制来遮挡有效光束以外的不必要光束,可以防止杂散光进入复合光学元件62内。
第2遮挡板65在复合光学元件62和受光部63之间设有与返回光的有效光束对应的大致圆形状的孔径部,通过孔径限制来遮挡有效光束以外的不必要光束,可使未透过复合光学元件62内的分割棱镜78的杂散光进入受光部63。
另外,第1遮挡板64及第2遮挡板65的孔径部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圆形,也可以是大致椭圆形状和大致多角形状等的其他形状。
另外,图14及图15中,仅仅表示了第1遮挡板64及第2遮挡板65设有与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0次光即主光束对应的孔径部的形状,而设置与±1次光即侧光束对应的孔径部时,必须改变孔径部的形状。
光学头3具备的透镜驱动机构包括(未图示):保持2波长物镜34的透镜支架;支持该透镜支架使其能够在与2波长物镜34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及与2波长物镜34的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的二轴方向上变位的支架支持部件;在二轴方向通过电磁力驱动移动透镜支架的电磁驱动部。
透镜驱动机构根据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92、93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34,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记录轨道。
上述的复合光学元件62的分割棱镜78例如也可以形成八角锥。该场合,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可构成具有由从中央向外呈放射状的分割线分割成8份的受光面。另外,复合光学元件62的分割棱镜78设置在相对于第4面84的内侧,但是也可相对于第4面84突出设置在外侧。而且,复合光学元件62的分割棱镜78不限于具有平面的角锥,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曲面的形状。该场合,设置成与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分割区域对应。另外,复合光学元件62中,第1衍射光栅75、第2衍射光栅76及第3衍射光栅77可分别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如图16所示,上述复合光学元件62,采用分割成4个区域的光栅79取代分割棱镜78,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该场合,光栅79为获得与分割棱镜78同等的效果,设有分割区域y1、y2、y3、y4,在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形成沟的方向互不相同。具体地说,分割区域y1和y3的沟形成方向与分割区域y2和y4的沟形成方向相互正交。光栅79将入射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按照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的各沟的方向及光栅常数衍射并分割成4束,导入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光栅79通过刻蚀处理等形成规定的全息图图案,作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而且,复合光学元件62也可以采用内部具有反射面的设计,通过利用反射面使光路弯曲,可提高光学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62中,入射分割棱镜78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入射角相对于分割棱镜78的各面成45°以下,即分割棱镜78的各面的倾角为45°以下,从而,由于可增大折射角以使入射的返回光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而,分割的各返回光的光束光斑间隔、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内的各分割区域的间隔,以及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和侧光束用光检测器92、93之间的间隔可以取得较宽,可放宽光学头3的安装精度。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34,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34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备具有上述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如图11所示,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从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被第1遮挡板64遮挡不必要光,仅有效光束入射复合光学元件62,由复合光学元件62的第1衍射光栅75分别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透过复合光学元件62的第2衍射光栅76,由2波长物镜34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由复合光学元件62的第2衍射光栅76衍射,导入趋向第3面83的光路,+1次光入射第3衍射光栅77。入射第3衍射光栅77的来自第2衍射光栅76的+1次光由第3衍射光栅77反射及衍射,-1次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78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1次光通过分别入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在相互不同方向分别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由第2遮挡板65遮挡不必要光后,仅有效光束分别照射受光部6 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各受光区域a2、b2、c2、d2
由第3衍射光栅77衍射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时,如图17B所示,当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2波长物镜34位于聚焦位置的场合,大致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
另一方面,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时,如图17A所示,2波长物镜34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34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62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在图中右上斜的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
另外,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时,如图17C所示,2波长物镜34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34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返回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62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图中左上斜的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
从而,2波长物镜34从聚焦位置偏离的状态下,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时,可明白在分割棱镜78的相互对置的二组周面x1、x3和周面x2、x4上,一个组的各周面入射返回光的大部分,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周面仅入射极小部分返回光。
即,形成图17A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的分割棱镜78中,返回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1、x3,同时极小部分返回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2、x4。另外,形成图17C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的分割棱镜78中,返回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的各周面x2、x4,同时极小部分返回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1、x3
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0次光中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由第2衍射光栅77衍射成为-1次光,该-1次光通过分别入射分割棱镜78的各周面x1、x2、x3、x4,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从而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入射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各受光区域a2、b2、c2、d2
因而,如图18A及图18C所示,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相互对置的二组的各受光区域a2、c2和各受光区域b2、d2中,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即,图17A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如图18A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2、c2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2、d2受光的受光量变少。图17C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如图18C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2、d2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2、c2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图17B所示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78的顶角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如图18B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2、c2和各受光区域b2、d2的各受光量相等。
从而,令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各受光区域a2、b2、c2、d2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a2、Sb2、Sc2、Sd2时,聚焦误差信号FE可用下式22计算。
FE=(Sa2+Sc2)-(Sb2+Sd2)····(22)
即,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2波长物镜34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位于聚焦位置时,由式22运算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中,2波长物镜34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正,而2波长物镜34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负。
如上所述,受光部63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根据分别入射各受光区域a2、b2、c2、d2的各光束光斑的输出,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再现信号。
另外,一组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92、93检测由第1衍射光栅75分割的±1次光中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各受光量,通过运算这些±1次光的各输出的差分来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根据具有光学系统30或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跟踪误差信号TE,伺服电路10控制透镜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34,从而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来自光盘2的信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30的光学头3具备复合光学元件32,该复合光学元件32设有: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的第2衍射光栅46;将由该第2衍射光栅46衍射的+1次光作为返回光,使该返回光再衍射的第3衍射光栅47。从而,即使因周围的温度变化导致从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振荡波长变动,也可以导入适当的位置。
因而,光盘装置1通过象传统的复合光学元件一样在不增加部件数的情况下采用简单构造的光学头,可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具备复合光学元件62,该复合光学元件62设有: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的第2衍射光栅76;将由该第2衍射光栅76衍射的+1次光作为返回光,使该返回光再衍射的第3衍射光栅77;将由该第3衍射光栅77衍射的-1次光作为返回光,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的分割棱镜78。从而,即使因周围的温度变化导致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振荡波长变动,也可以导入适当的位置。
因而,光盘装置1通过象传统的复合光学元件一样在不增加部件数的情况下采用简单构造的光学头,可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30的光学头3中,仅复合光学元件32具备使出射光和返回光分离、补正由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产生的光路变动的功能,因而,可将光学部件的数目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使光学系统30的构成简化、小型化,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从而,光盘装置1中,通过使光学头3内的光学系统30具有复合光学元件32,可提高生产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可靠性。
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中,仅复合光学元件62具备使出射光和返回光分离、补正由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产生的光路变动的功能,因而,可将光学部件的数目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使光学系统60的构成简化、小型化,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从而,光盘装置1中,通过使光学头3内的光学系统60具有复合光学元件62,可提高生产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可靠性。
光盘装置1中,采用具有光学系统30的光学头3时,采用利用了光源和受光元件一体化的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的光学单元,因而可进一步削减部件数,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具备设有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分割的分割棱镜78的复合光学元件62,从而,与由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分割线分割光束光斑的形式相比,由于在光路上分割返回光,因而通过确保规定大小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各受光区域a2、b2、c2、d2以便接受由分割棱镜78分割的4束各返回光,可放宽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分割位置等所要求的精度。
因而,光盘装置1中,降低光学头3中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制造成本的同时可在光学头3的制造工序中容易进行主光束用光检测器91的位置调整,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而且,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通过具备仅仅使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的有效光束导入复合光学元件62的第1遮挡板64,可以遮挡入射复合光学元件62内的不必要光,可降低复合光学元件62内的杂散光的漫射。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通过具备仅仅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62的返回光的有效光束导入受光部63的第2遮挡板65,可以遮挡入射受光部63的不必要光,提高受光部63中的光检测电平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1中,不限于具有象光学系统60一样的第1遮挡板64及第2遮挡板65的光学头3的例,例如,可通过在复合光学元件62的表面涂上吸收光的涂料,或在复合光学元件62的表面蒸镀不透光的膜,或者,使复合光学元件62的表面粗面化,也可以遮挡不必要光。
光盘装置1为了获得上述光学头3中聚焦误差信号FE,采用所谓象散法,也可采用傅科法等的其他检测方法。
光盘装置1难以构成象上述复合光学元件32及复合光学元件62一样的1个元件时,通过采用与上述同样配置的个别的各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当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功能。
因而,以下,说明不构成象复合光学元件32及复合光学元件62一样的1个元件而具有采用与上述同样配置的各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的光学头3的构成例。另外,具有上述的复合光学元件32或复合光学元件62的光学头3中,具有补正光路变动的光学系统,而以下的例中说明具有这样的光学系统的例,即,该光学系统在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发光点61a及61b的位置分离时,由于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中的相互光路差变大,因而补正由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
首先,如图19所示,作为第1例的光学头3例如具有: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的光学系统100;使该光学系统100具有的后述的物镜驱动移动的未图示的透镜驱动机构。以下,说明具有光学系统100光学头3的构成例,其与具有光学系统30及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大致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00,如图19所示,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101;将该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的衍射光栅102;将由该衍射光栅102分割成3束的出射光反射并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透过的光束分离器103;将该光束分离器103反射的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104;将由该孔径光阑104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05;补正由透过光束分离器103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将由该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的分割棱镜107;接受由该分割棱镜107分离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08。
如图20所示,2波长光源101具有从发光点101a和发光点101b分别出射例如波长780nm左右的激光和波长650nm左右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2波长光源101根据来自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与光盘2的格式对应地切换发光点,切换出射光的波长。另外,2波长光源101配置成使出射短波长的激光的发光点101b成为光轴中心。
衍射光栅102是将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的衍射元件,出射光的分散方向与光盘2的记录轨道方向对应。光学系统100为了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采用所谓DPP(Differential Push-Pull)法,构成由受光部108接受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来进行跟踪伺服。
光束分离器103是由第1面103a和第2面103b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平行平板部件,第1面103a和第2面103b配置成相对于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出射光具有规定的角度,将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激光用第1面103a反射并导入光盘2侧,同时将光盘2反射的返回光透过第1面103a及第2面103b,导入分割棱镜107。
另外,光束分离器103中,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通过,从而向入射分割棱镜107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光束分离器103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这里,光束分离器103的第1面103a设有半透明反射镜面,使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反射,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透过。
孔径光阑104配置在由光束分离器103的第1面103a反射的出射光的光轴上,以将激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
2波长物镜105是与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对应的会聚透镜,由至少1个凸透镜构成,将由2波长光源101出射并由孔径光阑104收缩后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
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是补正由2波长光源10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衍射元件。这里,光盘2为与CD对应的格式时,从2波长光源101的发光点101a出射波长大致780nm的激光,但是由于发光点101a偏离光轴中心,因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会聚位置发生偏移,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不能适当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通过补正波长大致650nm的激光的光路相对于波长大致780nm的激光的光路的偏移来进行光路合成。这里,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中,补正光路变动的原理可采用补正由上述的振荡波长的变动引起的光路变动时同样的原理,因而其说明省略。
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也可以在大致平板形状的光透过部件上通过刻蚀处理等形成规定的全息图图案作为全息图元件来构成。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分割棱镜107,如图21及图22所示,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在通过光束分离器103的返回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使返回光的中心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分割棱镜107位于透过光束分离器103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另外,分割棱镜107配置成使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3光束中的0次光入射顶角。另外,分割棱镜107配置成使正四角锥的底面相对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3光束中的0次光的光轴正交。
分割棱镜107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另外,形成分割棱镜107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也可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如图23所示,受光部108具有:接受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即主光束的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分别接受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即2个侧光束的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受光部108配置在与分割棱镜107分割的各返回光对应的位置。在受光部108的中央位置配置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同时,夹着该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在两侧位置分别配置一组大致方形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
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具有由相互正交的一组分割线4等分割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分割棱镜107分割成4束的各返回光分别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a3、b3、c3、d3
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分别具有由分割线2等分割的受光区域e3、f3和受光区域g3、h3。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一方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e3、f3,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另一方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g3、h3
光学头3具备的透镜驱动机构包括(未图示):保持2波长物镜105的透镜支架;支持该透镜支架使其能够在与2波长物镜105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及与2波长物镜105的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的二轴方向上变位的支架支持部件;在二轴方向通过电磁力驱动移动透镜支架的电磁驱动部。
透镜驱动机构根据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05,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记录轨道。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0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0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如图22所示,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与光盘2对应的波长的出射光由衍射光栅102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由光束分离器103的第1面103a反射,由孔径光阑104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由2波长物镜10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由光束分离器103的第1面103a折射,透过光束分离器103,由第2面103b折射,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由光源10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并合成光路,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对应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07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分别入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另外,透过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光束分离器103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的各受光区域e3、f3,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3的各受光区域g3、h3
这里,透过光束分离器103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时,如图24B所示,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当2波长物镜105位于聚焦位置时,形成大致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
另一方面,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时,如图24A所示,2波长物镜105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105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返回光通过光束分裂器103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在图中右上斜的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
另外,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时,如图24C所示,2波长物镜105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105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返回光通过光束分裂器103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图中左上斜的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
从而,2波长物镜105从聚焦位置偏离的状态下,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时,可明白在分割棱镜107的相互对置的二组周面x5、x7和周面x6、x8上,一个组的各周面入射返回光的大部分,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周面仅入射极小部分返回光。
即,形成图24A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的分割棱镜107中,返回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5、x7,同时极小部分返回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6、x8。另外,形成图24C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的分割棱镜107中,返回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的各周面x6、x8,同时极小部分返回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5、x7
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通过分别入射分割棱镜107的各周面x5、x6、x7、x8而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因而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入射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
因而,如图25A及图25C所示,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相互对置的二组的各受光区域a3、c3和各受光区域b3、d3中,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即,图24A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如图25A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3、c3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3、d3受光的受光量变少。另外,图24C所示椭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如图25C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2、d2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3、c3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另外,图24B所示圆形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如图25B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3、c3和各受光区域b3、d3的各受光量相等。
从而,令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各受光区域a3、b3、c3、d3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a3、Sb3、Sc3、Sd3时,聚焦误差信号FE可用下式23计算。
FE=(Sa3+Sc3)-(Sb3+Sd3)····(23)
即,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2波长物镜105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位于聚焦位置时,由式23运算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中,2波长物镜105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正,而2波长物镜105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负。
如上所述,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根据分别入射各受光区域a3、b3、c3、d3的各光束光斑的输出,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再现信号。
一组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中,由各受光区域e3、f3、g3、h3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的各受光量。
从而,令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中各受光区域e3、f3、g3、h3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e3、Sf3、Sg3、Sh3时,跟踪误差信号TE可由以下的式24计算。
TE=(Sa3+Sc3)-(Sb3+Sd3)
-α((Se3-Sf3)+(Sg3-Sh3))···(24)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中,可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因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的差异引起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而变动的光路,将各个波长的返回光导入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并分割成4束,因而,可将返回光适当导入受光部108的各受光区域。
接着,如图26所示,作为第2例的光学头3例如具有: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的光学系统120;使该光学系统120具有的后述的物镜驱动移动的未图示的透镜驱动机构。以下,说明具有光学系统120光学头3的构成例,其与具有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大致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20,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101;将该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的衍射光栅102;将由衍射光栅102分割成3束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光束分离器123;将光束分离器123分离的出射光收缩为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104;将该孔径光阑104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05;补正由透过光束分离器123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的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将由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了光路的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的分割棱镜107;接受由分割棱镜107分离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08。
光束分离器123是由第1面123a和第2面123b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平行平板部件,第1面123a和第2面123b配置成相对于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激光具有规定的角度,将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用第1面123a反射并导入光盘2侧,同时将光盘2反射的返回光透过第1面123a并由第2面123b反射,导入分割棱镜107。
光束分离器123中,第1面123a的入射区域采用半透明反射镜面,另外,第2面123b采用全反射面,该第2面123b用例如蒸镀反射膜等的手法形成,以全反射返回光。
另外,光束分离器123中,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通过,从而向入射分割棱镜107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光束分离器123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分割棱镜107,如图21及图22所示,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在通过光束分离器123的返回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使返回光的中心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分割棱镜107位于透过光束分离器123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2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0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0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20的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如图26所示,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与光盘2对应的波长的出射光由衍射光栅102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由光束分离器123的第1面123a反射,由孔径光阑104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由2波长物镜10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光束分离器123的第1面123a并由第2面123b反射,再透过第1面123a,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由光源10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并合成光路,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对应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07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分别入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另外,透过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光束分离器123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的各受光区域e3、f3,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3的各受光区域g3、h3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光学系统120的光学头3中,可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因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的差异引起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而变动的光路,将各个波长的返回光导入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并分割成4束,因而,可将返回光适当导入受光部108的各受光区域。
接着,如图27所示,作为第3例的光学头3例如具有: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的光学系统130;使该光学系统130具有的后述的物镜驱动移动的未图示的透镜驱动机构。以下,说明具有光学系统130光学头3的构成例,其与具有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大致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30,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101;将该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的衍射光栅102;将由衍射光栅102分割成3束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光束分离器133;将光束分离器133分离的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104;将由该孔径光阑104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05;补正由通过光束分离器133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将由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了光路的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的分割棱镜107;接受分割棱镜107分离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08。
光束分离器133是由第1面133a、与该第1面133a平行的第2面133b、第1面133a及第2面133b之间相对于出射光的光轴倾斜规定的角度的第3面133c、与第1面133a及第2面133b正交的第4面133d、与第3面133c大致平行的第5面133e所组成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光束分离器133中,配置成使第1面133a和第2面133b与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大致正交,使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透过第1面133a并由第3面133c反射,透过第4面133d导入光盘2侧,同时使光盘2反射的返回光透过第4面133d及第3面133c并由第5面133e反射,透过第1面133a的出射区域,导入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
光束分离器133中,第3面133c采用半透明反射镜面,另外,第5面133e采用全反射面,该第5面133e采用例如蒸镀反射膜等的手法形成,以全反射返回光。
另外,光束分离器133中,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通过,从而向入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光束分离器133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分割棱镜107,如图21及图22所示,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在通过光束分离器133的返回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使返回光的中心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分割棱镜107位于透过光束分离器133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3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0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0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30的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如图27所示,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与光盘2对应的波长的出射光由衍射光栅102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透过光束分离器133的第1面133a并由第3面133c反射,透过第4面133d,由孔径光阑104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由2波长物镜10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光束分离器133的第4面133d及第3面133c并由第5面133e反射,透过与第1面133a的入射区域不同的出射区域,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由光源10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并合成光路,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对应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07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分别入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另外,透过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光束分离器133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的各受光区域e3、f3,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3的各受光区域g3、h3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光学系统130的光学头3中,可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因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的差异引起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而变动的光路,将各个波长的返回光导入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并分割成4束,因而,可将返回光适当导入受光部108的各受光区域。
接着,如图28所示,作为第4例的光学头3例如具有: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的光学系统140;使该光学系统140具有的后述的物镜驱动移动的未图示的透镜驱动机构。以下,说明具有光学系统140光学头3的构成例,其与具有光学系统100的光学头3大致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40,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101;将该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的衍射光栅102;将由衍射光栅102分割成3束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光束分离器143;将由光束分离器143分离的出射光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NA的孔径光阑104;将由该孔径光阑104收缩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05;补正由通过光束分离器143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将由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了光路的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的分割棱镜107;接受由分割棱镜107分离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08。
光束分离器143是由第1面143a、与该第1面143a垂直的第2面143b、与第1面143a及第2面143b相接的第3面143c形成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大致三角柱形状的透光性部件。光束分离器143中,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由第1面143a反射,导入光盘2侧,同时由光盘2反射的返回光透过第1面143a,由第3面143c反射,再透过第2面143b,导入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
光束分离器143中,第1面143a采用半透明反射镜面,另外,第3面143c采用全反射面,该第3面143c采用例如蒸镀反射膜等的手法形成,以全反射返回光。另外,光束分离器143中,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通过,从而向入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光束分离器143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10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分割棱镜107,如图21及图22所示,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在通过光束分离器143的返回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使返回光的中心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分割棱镜107位于透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4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0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0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40的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如图26所示,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与光盘2对应的波长的出射光由衍射光栅102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由光束分离器143的第1面143a反射,由孔径光阑104收缩到规定的孔径数,由2波长物镜10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光束分离器143的第1面143a并由第3面143c反射,再透过第2面143b,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由光源10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并合成光路,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0次光对应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07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分别入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另外,透过与由衍射光栅102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光束分离器143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的各受光区域e3、f3,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08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3的各受光区域g3、h3
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光学系统140的光学头3中,可通过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06补正因从2波长光源10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的差异引起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而变动的光路,将各个波长的返回光导入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并分割成4束,因而,可将返回光适当导入受光部108的各受光区域。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对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可通过光束分离器103、123、133、143补正由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因而通过使与光盘2对应的波长的相互不同返回光适当入射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可提高聚焦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00、120、130、140的光学头3用图16所示分割成4个区域的光栅79取代分割棱镜107,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该场合,光栅79为了获得与分割棱镜107同等的效果,设有分割区域y1、y2、y3、y4,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形成沟的方向各不相同。具体地说,分割区域y1和y3的沟形成方向与分割区域y2和y4的沟形成方向相互正交。光栅79使入射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根据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的各个沟的方向及光栅常数衍射并分割成4束,导入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光栅79通过刻蚀处理等形成规定的全息图图案作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另外,上述分割棱镜107也可形成例如八角锥。该场合,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也可构成其受光面由从中央呈放射状的分割线分割成8部分。另外,分割棱镜107不限于具有平面的角锥,也可采用具有多个曲面的形状。该场合,与受光部108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分割区域对应地进行设置。
分割棱镜107也可以在大致平板形状的光透过部件上通过刻蚀处理等形成规定的全息图图案作为全息图元件来构成。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00、120、130、140的光学头3也可以在光路中设计反射面,通过利用反射面来弯曲光路,可提高光学设计的自由度。
而且,光盘装置1的具有光学系统100、120、130、140的光学头3中,令入射分割棱镜107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入射角相对于分割棱镜107的各面成45°以下,即分割棱镜107的各面的倾角为45°以下,从而,由于可增大折射角以使入射的返回光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而,分割的各返回光的光束光斑间隔、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内的各分割区域的间隔,以及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和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之间的间隔可以取得较宽,可放宽光学头3的安装精度。
而且,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00、120、130、140的光学头3可采用与传统的光学头同样的构成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同时可扩展光学元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容易地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
而且,光盘装置1中,由于具有光学系统100、120、130、140的光学头3具备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分割的分割棱镜107,因而,与由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分割线分割光束光斑的形式相比,由于在光路上分割返回光,可确保规定大小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各受光区域a3、b3、c3、d3以便接受由分割棱镜107分割的4束各返回光,从而可放宽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分割位置等要求的精度。
因而,光盘装置1中,在降低光学头3中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制造成本的同时,可容易地在光学头3的制造工序进行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11的位置调整,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光盘装置1由于采用从发光点101a或发光点101b选择出射的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101,在各个波长的出射光间产生光路变动,但是通过具备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06,可合成不同光路,使出射光的光轴与分割棱镜107的顶角相配合。从而,光盘装置1可适当将不同波长的返回光导入分割棱镜107的顶角,分割该返回光。
从而,光盘装置1可适当将返回光导入受光部108的各受光区域,稳定聚焦误差信号FE。
另外,光盘装置1为了获得上述光学头3中聚焦误差信号FE,采用所谓象散法,也可采用傅科法等的其他检测方法。另外,光盘装置1为了获得上述光学头3中的跟踪误差信号TE,采用所谓DPP法,也可采用DPD(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异相检测)法等的其他检测方法。
上述中,就光学头3的构成及动作,说明了具备补正由受发光一体型元件31或2波长光源61中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学系统30或60的情况以及具备补正由2波长光源61的出射波长的差异导致的发光点偏移而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学系统100、120、130或140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具备补正由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引起的光路变动且补正由出射波长的差异导致的发光点偏移而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学系统。
以下,说明光学头3的构成例,它具备补正由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引起的光路变动且补正由出射波长的差异导致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学系统。另外,具有与光学系统30及光学系统60的光学头3的大致同等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省略。
作为第5例的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50如图29所示,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使该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导入后述受光部156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板状光学元件152;使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2的出射光形成平行光的准直透镜153;使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后的出射光的偏光状态改变的1/4波片154;将透过1/4波片154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55;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56。
2波长光源61具有可选择从发光点61a和发光点61b分别出射波长为例如780nm左右的激光和波长为例如650nm左右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这里,2波长光源61可进行如下切换,即在光盘2为CD格式的光盘时,根据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从发光点61a出射波长大致780nm的激光,当光盘2为DVD格式的光盘时,根据驱动控制器11的控制信号,从发光点61b出射波长大致650nm的激光。另外,2波长光源61配置成使发光点61b位于2波长物镜155的光轴中心。
如图30所示,复合光学元件151通过例如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块状,具有:靠近2波长光源61且与从该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61b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正交的第1面151a;与该第1面151a大致平行并对置的第2面151b;相对于第2面151b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对置的第3面151d;相对于第1面151a及第2面151b垂直且相对于第3面151d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对置的第4面151e。
第1面151a设有将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61a或发光点61b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光学系统150为了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采用所谓DPP法,由受光部156接受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1次光并检测各输出,从而进行跟踪伺服。
第2面151b中,在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设有补正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62,另外,在返回光的光路上设有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它使该返回光衍射,并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补正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而在后述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中发生的光路变动。光路合成衍射元件162中,由于发光点61b出射的波长650nm左右的出射光的光轴与物镜155的光轴中心位置一致,因而,可使从发光点61a出射的波长大致780nm左右的出射光与发光点61b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一致。
第3面151d设有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其位于由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补正后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反射及衍射,并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与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一起补正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而在后述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中发生的光路变动。该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在第3面151d上设有将入射的返回光全反射的规定的反射膜,具备作为所谓反射型的衍射光栅的功能。
第4面151e设有分割棱镜165,其位于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分割成4束。
如图31及图32所示,该分割棱镜165形成大致正四角锥形状,并配置成使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的-1次光的中心在该衍射光的焦点或焦点附近入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中心。
另外,分割棱镜165位于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内侧,并将顶角设置成朝向该内侧。即,分割棱镜165设置成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3光束中的0次光由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并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后,入射顶角。另外,分割棱镜165中,正四角锥的底面设置成与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43反射及衍射的-1次光的光轴正交。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151中,使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分离的返回光通过,向入射分割棱镜165的返回光赋予规定量的象散。复合光学元件151通过调动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轴方向的位置,可容易地调整对光盘2的散焦。
复合光学元件151如上述通过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而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及分割棱镜165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作为形成复合光学元件151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151中,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可分别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这里,与用复合光学元件32说明的场合同样,例如,通过计算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及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的光栅常数以及第3面151d和第2面151b形成的角度等来设计复合光学元件151,可以补正由波长变动引起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该返回光正确导入分割棱镜165的顶角。
这样设计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中,由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当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由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作为+1次光衍射而与出射光分离时,该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即使变动,也可将该返回光通过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作为-1次光进行衍射,通过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作为-1次光进行反射及衍射,从而,可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总是导入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可将由分割棱镜165分割的各返回光正确导入受光部156的受光区域的规定的位置。
板状光学元件152,例如是具有透光性的板状的光学元件,在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的入射面设有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该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仅使特定方向的偏光分量衍射,并仅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
板状光学元件152通过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形成板状光学元件152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另外,板状光学元件152中,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可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准直透镜153是生成平行光的透镜,令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2的出射光作为平行光束透过1/4波片154,同时令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2。
1/4波片154是改变偏光状态的元件,使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后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分别透过,并使返回光的偏光方向相对于出射光旋转90度。
2波长物镜155由至少1个凸透镜构成,是将2波长光源61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会聚的会聚透镜,设置成使由1/4波片154改变了偏光状态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
如图33所示,受光部156具备:接受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即主光束的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分别接受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1次光即2个侧光束的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受光部156配置在与由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分割棱镜165分割的各返回光对应的位置。在受光部156的中央位置配置大致方形状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同时夹着该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在两侧位置分别配置一组大致带状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
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具有由相互正交的一组分割线4等分割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由分割棱镜165分割成4束的各返回光分别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a4、b4、c4、d4
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分别具有由分割线2等分割的受光区域e4、f4和受光区域g4、h4。与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一方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e4、f4,与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另一方照射这些各受光区域g4、h4
光学头3具备的透镜驱动机构包括(未图示):保持2波长物镜155的透镜支架;支持该透镜支架使其能够在与2波长物镜155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及与2波长物镜155的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的二轴方向上变位的支架支持部件;在二轴方向通过电磁力驱动移动透镜支架的电磁驱动部。
透镜驱动机构根据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检测的跟踪误差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记录轨道。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5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5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备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5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如图29所示,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时,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由复合光学元件151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由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补正光路变动,并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2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透过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的出射光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由2波长物镜15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2波长物镜155,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透过准直透镜153,在板状光学元件152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中仅相对于出射光其偏光方向旋转了90度的返回光的衍射,导入趋向复合光学元件151的第2面151b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光路,+1次光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来自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的返回光由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65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通过分别入射包含顶角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另外,通过与由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1a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复合光学元件151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的各受光区域e4、f4,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3的各受光区域g4、h4
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的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时,如图34B所示,当2波长物镜155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位于聚焦位置时,大致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
另一方面,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时,如图34A所示,2波长物镜155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155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衍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在图中右上斜的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
另外,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时,如图34C所示,2波长物镜155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由于2波长物镜155从聚焦位置偏离,因而,依据衍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而发生的象散,形成其长轴图中左上斜的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
从而,2波长物镜155从聚焦位置偏离的状态下,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时,可明白在分割棱镜165的相互对置的二组周面x9、x11和周面x10、x12上,一个组的各周面入射衍射光的大部分,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周面仅入射极小部分衍射光。
即,形成图34A所示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的分割棱镜165中,衍射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9、x11,同时极小部分衍射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10、x12。另外,形成图34C所示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的分割棱镜165中,衍射光的大部分入射一组的各周面x10、x12,同时极小部分衍射光入射一组对置的各周面x9、x11
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中,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形成-1次光,该-1次光通过分别入射包含分割棱镜165的顶角的各周面x9、x10、x11、x12而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因而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入射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
因而,如图35A及图35C所示,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相互对置的二组的各受光区域a4、c4和各受光区域b4、d4中,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另一个组的各受光区域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即,图34A所示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如图35A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4、c4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4、d4受光的受光量变少。另外,图34C所示椭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如图35C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b2、d2受光的受光量变多,同时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4、c4受光的受光量变少。
另外,图34B所示圆形的衍射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时,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如图35B所示,对置的各受光区域a4、c4和各受光区域b4、d4的各受光量相等。
从而,令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各受光区域a4、b4、c4、d4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a4、Sb4、Sc4、Sd4时,聚焦误差信号FE可用下式25计算。
FE=(Sa4+Sc4)-(Sb4+Sd4)····(25)
即,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2波长物镜155相对于光盘2的记录面2a位于聚焦位置时,由式25运算的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0。另外,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中,2波长物镜155过于接近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正,而2波长物镜155过于远离光盘2的记录面2a时,聚焦误差信号FE成为负。
如上所述,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根据分别入射各受光区域a4、b4、c4、d4的各光束光斑的输出,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再现信号。
另外,一组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中,由各受光区域e4、f4、g4、h4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2a分割的±1次光的各受光量。
从而,令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12、113中各受光区域e4、f4、g4、h4分别检测的各输出为Se4、Sf4、Sg4、Sh4时,跟踪误差信号TE可由以下的式26计算。
TE=(Sa4+Sc4)-(Sb4+Sd4)
-α((Se4-Sf4)+(Sg4-Sh4))···(26)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中,伺服电路10根据具有光学系统150的光学头3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跟踪误差信号TE控制透镜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使出射光在光盘2的记录面2a聚焦,再现来自光盘2的信息。
接着,作为第6例所示的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80如图36所示,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使该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导入后述受光部156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成为平行光,同时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准直透镜153;改变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后的出射光的偏光状态的1/4波片154;将透过1/4波片154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55;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56。
准直透镜153是生成平行光的透镜,设有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它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成为平行光束并透过1/4波片154,同时,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该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设置在准直透镜153的出射光的入射面,仅仅衍射特定方向的偏光分量,使出射光透过并仅仅衍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
准直透镜153例如通过透光性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形成准直透镜153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另外,准直透镜153中,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可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8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5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作为再现信号从接口14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备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5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如图36所示,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别分割为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补正光路变动,在透过准直透镜153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的同时形成平行光,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并通过2波长物镜15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2波长物镜155,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在准直透镜153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中,仅将相对于出射光其偏光方向旋转了90度的返回光衍射,导入趋向复合光学元件151的第2面151b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光路,+1次光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来自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的返回光通过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通过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65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分别入射包含顶角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从而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另外,通过与由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3a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复合光学元件151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的各受光区域e4、f4,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3的各受光区域g4、h4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中,根据具有光学系统180的光学头3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跟踪误差信号TE,伺服电路10控制透镜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使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
接着,作为第7例所示的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85中,如图37所示,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使该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导入后述受光部156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成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153;将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后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同时使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2波长物镜155;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56。
2波长物镜155由至少1个凸透镜构成,是会聚2波长光源61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的会聚透镜,配置成将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另外,2波长物镜155在出射光的入射面侧设有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并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该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设置在2波长物镜155的出射光的入射面。
2波长物镜155例如通过透光性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形成2波长物镜155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而且,2波长物镜155中,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可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85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使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5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备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85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如图37所示,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时,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由复合光学元件151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补正光路变动,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在2波长物镜155中透过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的同时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在2波长物镜155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中衍射出射光,透过准直透镜153,并导入趋向复合光学元件151的第2面151b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光路,+1次光向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入射。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来自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5a的返回光由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入射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入射分割棱镜165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通过分别入射包含顶角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分别在相互不同方向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另外,通过与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复合光学元件151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的各受光区域e4、f4,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3的各受光区域g4、h4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中,根据具有光学系统185的光学头3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跟踪误差信号TE,伺服电路10控制透镜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使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来自光盘2信息。
接着,作为第8例所示的光学头3具有的光学系统190如图38所示,按照光路顺序具备:选择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使该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导入后述受光部156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使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和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光路分离的板状光学元件158;使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8的出射光形成平行光的准直透镜153;改变由准直透镜153形成平行光后的出射光的偏光状态的1/4波片154;将透过1/4波片154的出射光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的2波长物镜155;接受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受光部156。
复合光学元件151在返回光的光路上设有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它使该返回光衍射,并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补正在后述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中发生的光路变动。另外,该光学系统190中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不具备在光学系统150、180、185中说明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62。
板状光学元件158是具备透光性的板状的光学元件,使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出射光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8在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入射面侧设有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它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中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0次光及±1次光衍射,分别再分割成0次光及±1次光,例如,将该+1次光作为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该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仅将特定方向的偏光分量的衍射,并仅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另外,板状光学元件158在从2波长光源61出射的光的入射面侧中的出射光的光路上,设置补正由2波长光源61的发光点偏移引起的光路变动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8b,在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出射面侧中的返回光的光路上,设置补正由2波长光源61的波长变动引起的光路变动的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
板状光学元件158例如通过透光性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形成。另外,作为其他形成方法,上述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8b及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可通过刻蚀加工形成,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另外,形成板状光学元件158的材料,不限于树脂材料,也可采用硝化材料等具有透光性的光学材料,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光学材料的组合,部分地改变材料构成。
而且,板状光学元件158中,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8b及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可分别通过刻蚀处理等以规定的全息图图案形成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具备具有以上的光学系统19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光学头3从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检测的聚焦误差信号及跟踪误差信号,从伺服电路10向光学头3的二轴执行器输出控制信号,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使出射光经由2波长物镜155聚焦到光盘2的期望的记录轨道。光盘装置1中,由光学头3读取的信号通过信号解调电路12及纠错电路13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后,从接口14作为再现信号输出。
这里,参照图面说明具备具有上述光学系统190的光学头3的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内的出射光及返回光的光路。
如图38所示,光盘装置1从光盘2的记录面2a再现信息的场合,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通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的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别分割成由0次光及±1次光组成的3光束。分割成3光束的出射光,透过复合光学元件151,由板状光学元件158的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8b补正光路变动,并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8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b。透过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b的出射光透过板状光学元件158,通过准直透镜153成为平行光,并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由2波长物镜155会聚到光盘2的记录面2a。
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2a的返回光透过2波长物镜155,由1/4波片154改变偏光状态并透过准直透镜153,在板状光学元件158的光路分支衍射光栅158a中仅相对于出射光其偏光方向旋转了90度的返回光衍射,由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衍射,并导入趋向复合光学元件151的第2面151c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光路,+1次光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入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的来自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的返回光由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向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入射,由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反射及衍射,-1次光作为返回光向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入射。入射分割棱镜165的正四角锥的顶角的返回光通过分别入射包含顶角的正四角锥的各周面,以相互不同方向分别折射,分割成4束返回光,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另外,通过与由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分割的±1次光对应的复合光学元件151的返回光的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的各受光区域e4、f4,另一方分别照射受光部156的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3的各受光区域g4、h4
以上的光盘装置1中,根据由具有光学系统190的光学头3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及跟踪误差信号TE,伺服电路10控制透镜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来分别驱动移动2波长物镜155,从而将出射光聚焦到光盘2的记录面2a,从光盘2再现信息。
如上所述,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50、180或185的光学头3具备复合光学元件151,复合光学元件151设有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和将该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的+1次光作为返回光并使该返回光再衍射的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从而,即使周围的温度变化导致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振荡波长变动,也可以导入适当的位置。
另外,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90的光学头3除了具备设有使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和将该第1色补偿衍射光栅163衍射的+1次光作为返回光再衍射的第2色补偿衍射光栅164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以外,还具备具有第3色补偿衍射光栅158c的板状光学元件158,从而,即使周围的温度变化导致从2波长光源61选择出射的出射光的振荡波长变动,也可以导入适当的位置。
因而,与传统相比,光盘装置1在不增加部件数的情况下采用简单构造的光学头,可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从而,光盘装置1中,光学头3内的光学系统150、180或185具有复合光学元件151,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可靠性。
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50、180或185的光学头3中,由于仅仅复合光学元件151具备补正2波长光源61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产生的光路变动的功能,因而可以将光学部件的数目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实现光学系统150、180或185的构成的简化、小型化并降低制造成本。
光盘装置1中,具有光学系统150、180,185或190的光学头3具备包含将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分割的分割棱镜165的复合光学元件151,从而,与由主光束用光检测器的分割线来分割光束光斑的形式相比,由于是在光路上分割返回光,因而,通过确保规定大小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各受光区域a4、b4、c4、d4以便接受由分割棱镜165分割的4束各返回光,可降低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分割位置等所要求的精度。
因而,光盘装置1中,可以降低光学头3中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制造成本,同时在光学头3的制造工序中可容易地调整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位置,提高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的可靠性。
光盘装置1中,通过采用从发光点61a或发光点61b选择出射不同波长的激光的2波长光源61,虽然在各个波长的出射光间产生光路变动,但是复合光学元件151具有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1b或板状光学元件158具有光路合成衍射光栅158b,因而可以合成不同光路,使出射光的光轴与2波长物镜155的光轴中心一致。从而,光盘装置1可将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适当导入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
光盘装置1中,通过具备2个以上的色补偿衍射光栅,可以使每一个色补偿衍射光栅补正的光路变动的补正量减少。从而,光盘装置1中,可将各个色补偿衍射光栅的光栅间距设计得较宽,与用一个色补偿衍射光栅补正光路变动的情况相比,制造更容易。
光盘装置1为了获得上述光学头3中的聚焦误差信号FE而采用所谓象散法,也可采用傅科法等的其他检测方法。
光盘装置1中不采用3光束进行跟踪控制而仅仅采用1光束时,也可不在复合光学元件151设置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由于光盘装置1不设有3光束生成衍射光栅161,因而在复合光学元件151的第1面151a可设置具有光路变动或像差等的补正功能的衍射光栅等,通过向该复合光学元件151再追加功能,可减少部件数,提高生产性。这里,复合光学元件151最好设置补正象散量的衍射光栅,使返回光适当地会聚到分割棱镜165的顶角,光束形状成大致圆形状。
上述的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分割棱镜165例如也可以形成八角锥。该场合,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可构成具有由从中央向外呈放射状的分割线分割成8份的受光面。另外,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分割棱镜165设置在相对于第4面84的内侧,但是也可相对于第4面151e突出设置在外侧。而且,复合光学元件151的分割棱镜165不限于具有平面的角锥,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曲面的形状。该场合,设置成与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的分割区域对应。
如图22所示,上述复合光学元件151,采用分割成4个区域的光栅79取代分割棱镜165,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该场合,光栅79为获得与分割棱镜165同等的效果,设有分割区域y1、y2、y3、y4,在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形成沟的方向互不相同。具体地说,分割区域y1和y3的沟形成方向与分割区域y2和y4的沟形成方向相互正交。光栅79将入射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按照各分割区域y1、y2、y3、y4中的各沟的方向及光栅常数衍射并分割成4束,导入受光部156的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光栅79通过刻蚀处理等形成规定的全息图图案,作为全息图元件。另外,采用全息图元件时,最好采用表面浮雕型全息图,另外,也可采用闪耀全息图,以提高衍射效率。
复合光学元件151也可以采用内部具有反射面的设计,通过利用反射面使光路弯曲,可提高光学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复合光学元件151中,入射分割棱镜165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的入射角相对于分割棱镜165的各面成45°以下,即分割棱镜165的各面的倾角为45°以下,从而,由于可增大折射角以使入射的返回光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而,分割的各返回光的光束光斑间隔、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内的各分割区域的间隔,以及主光束用光检测器171和侧光束用光检测器172、173之间的间隔可以取得较宽,可放宽光学头3的安装精度。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参照图说明的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和其精神的情况下,本专业技术人员可实施各种各样的变更、置换以及同等的实施例。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采用光学装置,当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由衍射元件分离时,由波长变动补正部件补正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导致的光路偏移,因而可提高生产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聚焦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中采用的光学装置,当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由衍射元件分离时,由波长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从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导致的光路偏移,从而向受光部件适当导入光,因而可提高光盘装置中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中采用的光学装置,当来自光盘的返回光与出射光的光路分离时,为达到最佳象散量而进行补正,使导入光分割部件的返回光束的形状良好,因而可提高光盘装置中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可靠性。

Claims (123)

1.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
物镜,会聚上述光源出射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
复合光学元件,它包括第1衍射元件和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使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所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受光部件,用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和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是第2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反射型的衍射元件。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包括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并导入上述受光部件的各受光区域。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分割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中,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同时,上述受光部件分割成4个上述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棱镜分割成4束的各返回光。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包括反射部件,在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上述出射光反射到上述第1衍射元件,及/或在由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反射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包括第3衍射元件,它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部分即0次光及±1次光,
上述受光部件从上述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各返回光中,接受上述第3衍射元件分割的0次光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接受上述第3衍射元件分割的±1次光以获得跟踪误差信号。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第3衍射元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6.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具有光路合成部件,它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路合成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9.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合成部件是第4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21.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路合成部件和由第5衍射元件形成的上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形成在同一面内。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5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2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衍射元件设置在上述物镜表面。
2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上述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成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使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衍射元件设置在上述准直透镜表面。
2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2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导入规定的位置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27.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光;
物镜,会聚上述光源出射到上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
光束分离器,分离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
光路合成部件,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并由上述光路合成部件补正了光路的偏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
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多个返回光,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28.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
29.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30.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件,它在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该出射光反射到上述光束分离器,及/或在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上述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31.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3衍射元件,它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
32.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使返回的光束透过上述第1面及第2面。
33.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再次透过上述第1面。
34.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由至少第1面、第2面及第3面组成,这些面配置形成大致等腰三角形,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透过上述第3面。
35.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36.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37.一种光盘装置,具备使光盘记录及/或再现信息的光学头和旋转驱动上述光盘的盘旋转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头具备:
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
物镜,会聚上述光源出射到上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
复合光学元件,它包括第1衍射元件和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使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所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受光部件,用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
38.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和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39.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40.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是第2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41.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反射型的衍射元件。
42.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43.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包括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并导入上述受光部件的各受光区域。
44.权利要求4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分割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45.权利要求4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46.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中,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同时,上述受光部件分割成4个上述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棱镜分割成4束的各返回光。
47.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48.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具备反射部件,在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上述出射光反射到上述第1衍射元件,及/或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该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49.权利要求4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反射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50.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包括第3衍射元件,它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部分即0次光及±1次光,
上述受光部件从上述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各返回光中,接受上述第3衍射元件分割的0次光以获得聚焦误差信号,接受上述其他衍射元件分割的±1次光以获得跟踪误差信号。
51.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第3衍射元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52.权利要求5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53.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还具有光路合成部件,它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54.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路合成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55.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合成部件是第4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56.权利要求5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57.权利要求5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路合成部件和由第5衍射元件形成的上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形成在同一面内。
58.权利要求5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5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59.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衍射元件,设置在上述物镜表面。
60.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上述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成为平行光的准直透镜,使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衍射的第1衍射元件设置在上述准直透镜表面。
61.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62.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导入规定的位置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63.一种光盘装置,具备使光盘记录及/或再现信息的光学头和旋转驱动上述光盘的盘旋转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头具备:
光源,出射相互不同波长的光;
物镜,会聚上述光源出射到上述光盘的出射光,同时会聚来自上述光盘的返回光;
光束分离器,分离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
光路合成部件,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并由上述光路合成部件补正了光路的偏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
受光部件,通过多个受光区域接受由上述光分割部件分割的多个返回光,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64.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
65.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66.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件,它在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该出射光反射到上述光束分离器,及/或在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上述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67.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3衍射元件,它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
68.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使返回的光束透过上述第1面及第2面。
69.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再次透过上述第1面。
70.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由至少第1面、第2面及第3面组成,这些面配置形成大致等腰三角形,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透过上述第3面。
71.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72.权利要求63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73.一种光学装置,具备:
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
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它配置在由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74.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75.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是第2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76.权利要求7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反射型的衍射元件。
77.权利要求7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78.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分割部件,它配置于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导入具有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
79.权利要求7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80.权利要求7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
81.权利要求79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82.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件,在上述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该出射光反射到上述第1衍射元件,及/或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上述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83.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3衍射元件,它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
84.权利要求8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85.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路合成部件,它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86.权利要求8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合成部件是第4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87.权利要求86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88.权利要求8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路合成部件和由第5衍射元件形成的上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形成在同一面内。
89.权利要求88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5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90.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91.权利要求7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导入规定的位置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92.一种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光束分离器,分离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和光盘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
光分割部件,它配置于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导入具有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
光路合成部件,配置于上述光束分离器和上述光分割部件之间,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93.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
94.权利要求9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95.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件,在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该出射光反射到上述光束分离器,及/或在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上述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96.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其他衍射元件,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
97.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使返回的光束透过上述第1面及第2面。
98.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形成由第1面及第2面组成的大致平板状,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再次透过上述第1面。
99.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束分离器由至少第1面、第2面及第3面组成,这些面配置形成大致等腰三角形,由上述第1面反射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同时,将返回的光束从上述第1面入射并由上述第2面反射后,透过上述第3面。
100.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源和上述光束分离器之间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101.权利要求9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遮光部件,遮挡由上述光束分离器分离的返回光的光路中有效光束以外的光束。
102.一种复合光学元件,具备:
第1衍射元件,使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透过并衍射来自光盘的返回光;
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配置于由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补正因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的波长变动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中产生的返回光的光路变动,并将返回光导入规定的位置。
103.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和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04.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105.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是第2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106.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反射型的衍射元件。
107.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108.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分割部件,配置于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入射的位置,将上述返回光分割成多个,导入具有多个受光区域的受光部件。
109.权利要求108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分割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10.权利要求108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分割部件是由多个平面或曲面构成的棱镜。
111.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大致四角锥状,将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分割成4束。
112.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形成使由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补正了光路变动的返回光对其各面的入射角为45°以下。
113.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反射部件,在上述光源出射的相互不同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上将该出射光反射到上述第1衍射元件,及/或在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的光路上将上述返回光反射到上述规定的位置。
114.权利要求113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反射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15.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3衍射元件,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的光路上,将上述光源出射的出射光分割成3束即0次光及±1次光。
116.权利要求115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第3衍射元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17.权利要求115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118.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光路合成部件,配置于上述光源和上述第1衍射元件之间,补正由上述光源的各个波长的发光点的位置偏移引起的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相对于另一个波长的出射光的光路的偏移。
119.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衍射元件、上述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和上述光路合成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
120.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路合成部件是第4衍射元件,将上述第1衍射元件衍射的返回光再衍射。
121.权利要求120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122.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复合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光学元件的上述光路合成部件和由第5衍射元件形成的上述至少一个光路变动补正部件形成在同一面内。
123.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复合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5衍射元件是全息图。
CNB028273559A 2001-11-22 2002-11-19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96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8244/2001 2001-11-22
JP2001358244 2001-11-22
JP226764/2002 2002-08-02
JP2002226764A JP2003223738A (ja) 2001-11-22 2002-08-02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並びに光学装置及び複合光学素子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19000A Division CN100472623C (zh) 2001-11-22 2002-11-19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5512A true CN1615512A (zh) 2005-05-11
CN100449621C CN100449621C (zh) 2009-01-07

Family

ID=2662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735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9621C (zh) 2001-11-22 2002-11-19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45982B2 (zh)
JP (1) JP2003223738A (zh)
KR (1) KR20040066834A (zh)
CN (1) CN100449621C (zh)
TW (1) TWI223248B (zh)
WO (1) WO20030447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469A (zh) * 2009-09-11 2011-04-20 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拾取器装置和使用其的光盘装置
CN102119416B (zh) * 2008-08-11 2012-1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0196B2 (ja) * 2003-03-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空間伝送装置
JP4071141B2 (ja) * 2003-03-31 2008-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I329869B (en) * 2004-11-05 2010-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laser assembly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107346B2 (en) * 2005-04-27 2012-01-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JP5509137B2 (ja) * 2010-05-14 2014-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7016B1 (en) * 1997-08-26 2002-1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JP4231126B2 (ja) * 1997-08-26 2009-0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
US6072579A (en) * 1998-08-27 2000-06-06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and photodetector
JP3333818B2 (ja) * 1999-10-01 2002-10-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光学ユニット
JP2001216677A (ja) * 2000-01-28 2001-08-10 Hitachi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再生装置または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662519B2 (ja) * 2000-07-13 2005-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844290B2 (ja) * 2001-01-24 2006-1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レーザ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817438B2 (ja) * 2001-04-18 2006-09-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2002311221A (ja) * 2001-04-18 2002-10-23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KR100457944B1 (ko) * 2002-03-22 2004-11-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 픽업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416B (zh) * 2008-08-11 2012-12-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CN102024469A (zh) * 2009-09-11 2011-04-20 日立视听媒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拾取器装置和使用其的光盘装置
CN102024469B (zh) * 2009-09-11 2013-04-03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拾取器装置和使用其的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9621C (zh) 2009-01-07
TWI223248B (en) 2004-11-01
JP2003223738A (ja) 2003-08-08
TW200304133A (en) 2003-09-16
US20050162995A1 (en) 2005-07-28
WO2003044785A1 (fr) 2003-05-30
KR20040066834A (ko) 2004-07-27
US7345982B2 (en) 2008-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0101C (zh) 光学摄像管、光盘、及其信息处理装置
CN1280791C (zh) 光学记录介质读出设备
CN1292285C (zh) 物镜、耦合透镜、聚光光学系统及光拾取装置
CN1171210C (zh) 对不同厚度的光盘进行记录和/或重放的激光头装置
CN1659455A (zh) 光学元件、光学头、光学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计算机、图像记录装置、图像再现装置、服务器和汽车导航系统
CN1259659C (zh) 记录再生用光学系统、物镜和拾光装置
CN1540646A (zh) 光拾取装置、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扩束透镜、耦合透镜和色差校正用光学元件
CN1286407A (zh) 用于光学拾取的物镜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320539C (zh) 光学读取头
CN1274839A (zh) 透镜的评价方法及其装置、光学单元和透镜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333537A (zh) 光学拾取装置、物镜和对光记录介质再现及/或记录的装置
CN1922668A (zh) 生成补偿像差的光拾取器、方法及使用其的光信息处理装置
CN1655256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678935A (zh) 光学拾取设备的物镜、光学拾取设备和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CN1684164A (zh) 物镜和光拾取装置
CN1571038A (zh) 光拾取装置用物镜、光拾取装置和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609969A (zh) 光头装置和光学式信息记录或再现装置
CN1945711A (zh)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802700A (zh) 物镜、光学拾取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576889A (zh) 光学透镜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97062C (zh) 集成光学元件及光学拾波器以及光盘装置
CN1764959A (zh) 衍射光学元件、对物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615512A (zh) 光学头装置及光盘装置以及光学装置及复合光学元件
CN1229792C (zh) 光学拾波装置
CN1762009A (zh) 光衍射器件以及光信息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