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9608A -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89608A CN1589608A CNA2003101193056A CN200310119305A CN1589608A CN 1589608 A CN1589608 A CN 1589608A CN A2003101193056 A CNA2003101193056 A CN A2003101193056A CN 200310119305 A CN200310119305 A CN 200310119305A CN 1589608 A CN1589608 A CN 15896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ce
- seedling
- early
- late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①双季晚稻在许多地区结实率低,从而产量低的问题;②双季稻实际种植区域较窄的问题;③一些适宜地区晚秋光热资源未能利用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本发明从研究晚稻安全授粉结实确保稳产入手,提出了把晚稻授粉终日确定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每日不少于2小时在23℃以上之临界日;适当选择搭配品种,采取预留秧田和轻型(简化)无公害技术,扩宽双季稻种植区域又确保晚稻高产稳产。本发明主要用途:①确保双季晚稻较高结实率,从而产量较高;②扩宽双季稻种植区域,适用本发明可将种植双季稻地区向原种双季稻的北界往北(南半球为南界向南)扩展一、二百公里,并能确保种植成功,推广部门和农民朋友易接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其适合于双季稻区的划分和双季稻种植。尤其适合于原已种植双季稻北界(南半球为南界以南)以北一定范围内的平坝丘陵(尤其浅丘区)。
背景技术: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积累了不少高产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理论与技术。如“扶苗促根法”、“三黄三黑理论”、“稀少平栽培法”、“分厢撒播栽培法”,在日本引进“旱育秧技术”等等,这些理论与技术以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水稻高产或低耗栽培技术,其各有优缺点。近来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提出了“早、稀、稳栽培法”,其特征为高产、高耗、高风险。细酌其全套技术许多地方与实际不符,表现出许多缺点,高耗还不一定高产,风险很高,至少50%以上年数产量很低。其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如早稻提早8-10天播种便提早5-6天成熟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有效积温法则;晚稻两段育秧第一段每亩秧田播种7-8千克,2周后移栽,移栽规格为3×3厘米,则移栽后更密播种时更稀,故应与实际不符。其缺点表现在:①早稻8℃时播种夜间温低且时间会较长易烂种烂芽;②早稻采用隔层肥泥法用河沙或细煤灰做隔层,其孔隙大不能保温且成本很高;③晚稻采用两段育秧费工费时;④全田茎蘖达预定有效穗85-90%时晒田,尽管轻晒对分蘖影响不大,但实际上晒田程度很难控制,其技术要求晒天的几天中间隙灌水,如不是自流灌区是很难办到的;⑤晚稻齐穗期安排在最高气温23℃,平均气温20℃时,实际授粉时很多小花在最高气温23℃以下(平均气温20℃以下),因平均最高气温23℃时已有约50%天数最高气温在23℃以下,授粉受影响结实率很低,产量低,尽管有少数年份气温回落慢也可获较高产量,但其概率较低。其高产的风险达70-80%。正由于关于晚稻安全齐穗期确定在最高气温23℃(平均气温20℃)是不切实际不能确保结实的理论,从而一直困惑着人们对种植双季稻的探索,常常以失败告终。表面上看宜种区域宽而实际上一些地区因种植失败而未发展起来。采用本技术后宜种双季稻区域实际比原种双季稻区域还要宽。尽管我国对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有很深研究,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但就改变晚稻安全齐穗为控制安全授粉,提高晚稻授粉结实率方面一直是一个空白,为了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开发利用冬水田变光热资源为食物资源,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和结合本人经验发明了关于提高晚稻结实率的方法并配以高稳产配套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如何提高晚稻结实率和如何扩宽双季水稻的实际种植面积的角度入手,提出了把双季晚稻安全授粉终日安排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3℃以上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上之临界日,从而应重新划定宣种植双季稻的区域,即把原已种植双季稻北界以北(南半球为原已种双季稻南界以南)一定范围内的平坝丘陵(尤其浅丘)区划为了宣种双季稻地区,并配以配套技术确保这些地区种植双季稻能成功,以种植一季中稻增产30-45%,从而促进我国水稻总产的增加,也可增加财政收入,为21世纪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发明的技术思路:
①双季晚稻安全授粉终日的确定:据水稻授粉受精需23℃以上气温,一朵小花开花授粉受精时间要一个半小时,晚稻大多在11至13时开花,遇冷凉天气可延至14-16时,而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3-14时,故提出把安全授粉终日确定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3℃以上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临界日。从而修正了原把安全齐穗期确定为日最高温23℃(历年平均最高温)的不切实际理论(因齐穗后还需8天左右才完成整块田授粉,且历年平均最高温23℃之日已有50%左右的年数日最高温在23℃以下)。
②宜种植双季稻地区划分:由于依据日均温回升至12℃与该地安全授粉终日之间天数与早熟早稻在该地区表现的全生育期的差数是否大于50天,尽管把授粉期提前了但同时又采用了预留秧田播种晚稻来扩宽双季稻区,所以新依据划分双季稻区范围更宽。
③品种搭配:以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单产又确保稳产为度。
④稳产:本技术以稳产为主要出发点,高产是相对于中稻而言,且以稳产为基础。处理稳产与高产关系就象处理质量与数量关系一样,没有稳产就谈不上总体上的高产。
⑤简化轻型低耗:其为本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早稻采用地膜覆盖育中苗秧,其利用水田现有光热资源,不象旱育秧有水田不用反而用本来非常紧缺的旱地。实践证明旱育秧也不能促使水稻增产。地膜水田育中苗是多年实践证明易被群众接受的技术。晚稻免耕易保证移栽密度,克服季节紧的矛盾,耗工量少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水土保持。本法成本低:每亩耕地比“早稀稳法”少投入100多元;本法采用免耕比习惯法少投入30元。
⑥无公害:病、虫、草、鼠防治据田间发生情况进行防治,能挑治的尽量挑治,适当减少施药面积和施药次数,选择药剂时选择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所许可施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的稻谷易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发明的技术方案:
1、合理确定晚稻安全授粉终日:把晚稻安全授粉终日确定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3℃以上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临界日。(由于资料限制可把历年气温表现不稳定地区的晚稻授粉终日确定在历年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且该平均气温有代表性的临界日,把历年气温表现较稳定地区的晚稻授粉终日确定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3℃以上之临界日。)
2、合理选择和搭配双季早晚稻品种:依据平均气温回升到通过12℃之日起至最高气温回落到稳定在日最高气温不少于2小时在23℃以上的临界日之间的天数与早熟早稻在该地区表现全生育期的差数的长短选择适宜的早晚稻品种和适宜的复种方式。如四川内江平均气温回升到12℃至气温回落到日最高气温稳定在不少于2小时在23℃以上的临界日之间天数为186天(由于资料限制以平均气温23℃且该平均气温有代表性的临界日确定为晚稻安全授粉终日),目前早熟早稻在四川内江表现120天左右,因此晚稻移栽到授粉结束只有66天,而晚稻移栽时不能拔节,所以宜作早稻品种较少,晚稻又必须采用预留秧田育秧移栽,且季节较紧。而四川泸州则宜作早稻品种数多即可用生育期长一些也可用生育期短一些的品种作早稻,而晚稻移栽时季节也不那么紧。
3、秧田准备:据早晚稻品种的分蘖特性、秧龄长短及当地宜种密度和复种方式确定。一般早稻每亩本田需秧田0.2至0.3亩,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一般采用育中苗(这样能提早移栽,减少本田空闲时间),每亩本田需秧田0.15至0.2亩,预留秧田育长龄秧或大苗的每亩本田需秧田0.25至0.3亩,预留秧田育中苗每亩本田仍需秧田0.15至0.2亩。
4、适宜播种期:早稻于日平均气温回升到平均气温在12℃时,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应于早稻收后及时整地播种晚稻。需预留秧田播种晚稻的应为适宜移栽临界日期减去秧龄所在的日期,秧龄为该晚稻品种在当地表现的全生育期减去75天左右,适宜移栽临界日为当地气温回落到稳定在日最高气温不少于2小时以上的时间在23℃以上之临界日减去50天所在的日期。如四川内江安全授粉终日为9月10日则移栽临界日为7月22日,若一晚稻品种在四川内江表现135天则秧龄为60天,所以宜播种日期为5月23日。
5、用种量及育秧方式:早晚稻用种量据品种特性和当地宣种密度及复种方式而定,一般早稻每亩本田用种3至5千克,晚稻每亩本田用种0.6至1千克,早稻宜选用地膜育秧。晚稻宜采用露地育秧。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宜育中苗秧,预留秧田播种晚稻的宜育长龄秧或大苗秧。早稻采用分厢定量均匀撒播;晚稻宣采用72厘米×78厘米即6×6厘米156孔(不算边框)或77厘米×70厘米即7×7厘米110孔(不算边框)的摆播器播种。秧田距本田较远的可在晚稻三叶期施用多效唑促矮化和分蘖。
6、合理施肥:双季早晚稻全生育期都比中稻短、叶片少,各自需肥量为一季中稻的70-80%。早晚稻各自具体用量及比例因各地土壤有效含量不同而异,一般亩用纯氮7-8千克,N∶P2O5∶K2O=1∶0.5∶0.5。早晚稻施肥时期应早,秧田应施好底肥且早施勤施薄施分蘖肥,三叶期施一次断奶肥,以后每长一叶施一次促蘖肥,施肥时用清粪水加少量尿素泼施也可撒施尿素。本田所需肥料全作底肥一次施入,一般早稻亩施碳铵35至4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6-8千克。长龄秧移栽的晚稻亩施碳铵30至35千克,过磷敏钙20至25千克,氯化钾5-7千克;(因晚稻秧龄长,秧田施肥多,本田应少施。)中苗秧移栽的晚稻每亩本田可加施20%左右。
7、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早稻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5℃后的晴天移栽,移栽密度为亩栽三叶以上苗蘖数达要求的有效穗数(浅水或管理水平高的可栽所需有效穗的90%),移栽密度从低纬至高纬,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适当加密,一般13.3-16.7厘米×20-26.7厘米,每窝栽9至12苗蘖,如四川内江早稻每亩宜栽20000窝,每窝栽三叶以上苗蘖数12苗。晚稻宜采用免耕栽培,移栽于早稻稻茬行间(早稻收割时留桩高度小于10厘米),移栽规格宜采用16.7-23.3厘米×20-26.7厘米,每窝栽三叶以上苗蘖数10-13苗,用中稻改作连作晚稻栽培的亩栽三叶以上苗蘖数比同品种在当地作中稻的亩有效穗多10-20%。
8、科学管水:早稻秧田水管理应当厢面花花管理,厢沟晴天排干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满沟水,因水在固液气三相中比热最大具有稳温性,故应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早稻移栽要求田面平整,有水5-7厘米,适当增强防旱能力,确保幼穗分化时不受干旱影响。孕穗及抽穗期均浅水,为保证晚稻栽插、灌浆后要留6至8厘米水。晚稻秧田三叶前花花水、分蘖期薄水管理,移栽本田时本田应有5-7厘米水,幼穗分化期应有3-5厘米水层,抽穗扬花期均有浅水,灌浆后关水防来年春旱,收获时可贮水15-20厘米。
9、病、虫、草、鼠害防治:早稻应注意防止烂种烂秧,防治稻温病、纹枯病、稻蓟马、一代螟虫等,晚稻应防治二代螟虫、三代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防治时应尽量挑治中心病团、发生严重的田块,适当减少施药次数,选用药剂时选用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所允许施用的农药,收获前7天内不得再施用任何农药。如果早稻稻茬萌发再生苗多可人工踩茬入泥。
10、适时收获:早稻于九成黄及时收获,收获时留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晚稻于成熟后晴天收获。
本技术所称地膜覆盖育中苗秧技术:
早稻整地可采取板锄翻挖也可用牛犁耙,整地时铲除田边杂草,翻挖或犁耙后每亩秧田施入人畜粪水1000千克左右,草木灰50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喷施杀虫双0.2千克,敌克松0.2千克,若往年易缺锌的应施入硫酸锌2千克。然后按1.75米开厢做成沟宽0.3米,沟深0.15米,厢面宽1.45米,厢长依田块及管理方便而定,要求泥软熟厢面平整无积水。秧厢做好后沉实到谷种不易下陷入泥后晴天播种。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可在用清水浸泡1天后按500克谷种用1克强氯精泡谷种1天,用水量以谷种完全浸入水中为度。若播种哑谷则可将消毒后谷种晾干水进行分厢定量均匀撒播。若要催芽播种则可温水催芽或青草催芽。催芽应注意温度控制,粉嘴前控制在35-38℃,不宜超过40℃,谷壳现白应淋水降温;粉嘴后应控制温度在25-30℃,当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在室温炼芽,炼芽一天遇晴天就播种,若遇寒潮可摊薄继续炼芽至晴天播种。中苗秧每亩秧田播种谷种15至20千克。播种时要分厢定量均匀撒播,播后用2米长1.5厘米宽的竹片每隔50厘米插一片,将竹片两端插入厢边沿,然后用微膜覆盖。再后将高效并对人畜低毒的鼠药分堆放置于秧厢及田周围灭鼠。三叶前应盖严地膜,三叶时天气晴好先两头通风再揭一边炼苗,再后全揭。揭膜后施断奶肥,以后每长一叶薄施一次分蘖肥。水管理以花花水为主,晴天排干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满沟水。待秧龄35-40天移栽。
本技术所称施用多效唑技术:
晚稻秧苗三叶一心时,将厢面水排干,亩用150至300PPM多效唑水溶液30千克均匀喷秧苗,若秧田距本田较远浓度宜大,相距近浓度宜小。
本技术中所称用摆播器播种技术:
晚稻播种时,可用77厘米×70厘米(不含边框)即11×10孔或78厘米×72厘米(不含边框)即13×12孔的摆播器播种,播种时将适量谷粒放在盘内摇动使每孔内有一粒谷种,若个别孔无谷粒则可人工放入,多余谷粒刮到一边沿,然后轻抽挡板谷粒便落到秧板上适当位置,这样便完成一次播种。
本发明主要技术效果:
①确保了双季晚稻正常扬花授粉结实,从而晚稻单产比原来用最高温23℃(平均温20℃)齐穗高很多,且各年表现稳定。保证了双季稻在原种植双季稻北界以北(南半球为原种双季稻南界以南)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
②本技术拓宽了双季稻的种植区域,能充分利用原种植双季稻北界以北(南半球为原种植双季稻南界以南)一定范围内的平坝丘陵(尤其浅丘)晚秋光热资源,同时也同样可贮水过冬防干旱。
③省工省力:本技术早稻地膜育秧比早稀稳法的隔层肥泥旱育秧,每亩本田早稻育秧便少工3天,晚稻采用稀撒播匀密补稀或摆播器摆播也较“旱稀稳”法的两段育秧至少省工0.5天。
④降低了成本:本技术晚稻免耕栽培减少了翻耕费每亩30元(实际翻耕耙田0.75亩),故本法比习惯法减少30元。本法与旱育秧比较:早稻采取水田育中苗较日本引进的旱育秧减少灌水用工1天计15元;本法用水田现存的光热资源,而旱育秧用春季原本来非常紧缺的旱地甚至只能割掉小春粮食如小麦、胡豆等做秧床;本法虽多用一点地膜但不施旱育保母。本法与隔层肥泥法旱育秧比每亩本田的秧床减少用河沙1吨以上(还不是比早稀稳法用细煤灰),塘泥1吨以上,减少搬运用工3天45元,河沙价款30元;早稻秧田整地做厢比隔层肥泥法少灌水用工1天计15元,但要施粪水用工0.5天计7.5元,多用地膜0.5千克计4元,施肥与其施健秧灵抵消。实际本法比“早稀稳栽培法”少用早稻育秧费用78.5元。本法晚稻是一段育秧用摆播器播种比早稀稳晚稻二段育秧少用工0.5天计7.5元。另外早稀稳法晚稻移栽前要翻耕稻田。所以本法比早稀稳法育秧环节和整地减少费用116元。
⑤无公害:本法对病虫草鼠防治,结合田间发生情况采取挑治,既减少了施药次数和施药面积,选择农药时选择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所许可施用的农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对环境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残留易达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⑥群众易于接受,推广前景乐观:本技术较充分利用了原种植双季稻区以北(南半球为以南)一定范围内原本没有利用的光热资源,在与种植中稻投入产出比基本相当情况下增产30-45%,且技术简化轻型低耗无公害,群众易学易懂,适宜推广地区广。
⑦填补了原种双季稻区北界以北(南半球为原种双季稻南界以南)一定范围内大面积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的空白。
Claims (1)
- 要求保护的范围是:1、据对气象资料分析,结合实际提出把双季晚稻安全授粉终日确定在日最高气温回落到每日有2小时以上在23℃以上之临界日。(由于资料限制可把历年气温表现不稳定地区的晚稻授粉终日确定在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且该平均气温有代表性的临界日,把历年气温表现较稳定地区的晚稻授粉终日安排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23℃以上之临界日。)2、双季早晚稻配套栽培技术①合理选择和搭配双季早晚稻品种:依据平均气温回升到12℃之日起至最高气温回落到稳定在最高气温每日不少于2小时在23℃以上的临界日之间的天数与早熟早稻在该地区表现全生育期的差数的长短选择适宜的早晚稻品种和适宜的复种方式。如果早熟早稻收获后,播种早熟双季晚稻不能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每日有2小时以上在23℃以上时完成授粉过程则可采用预留秧田的复种方式进行种植双季晚稻。选择和搭配原则是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全年高产稳产,又能保证双季晚稻在安全授粉终日前完成扬花授粉过程。②秧田准备:据品种分蘖特性,秧龄长短及当地种植密度和复种方式确定。一般早稻每亩本田需秧田0.2至0.3亩;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一般采用育中苗,每亩本田需秧田0.15至0.2亩,预留秧田育长龄秧的每亩本田需秧田0.25至0.3亩,若育中苗秧仍为每亩本田需秧田0.15至0.2亩。③适宜播种期:早稻于日平均气温回升到平均气温达12℃时。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应于早稻收后及时整地播种晚稻;需预留秧田播种晚稻的应为适宜移栽临界日期减去秧龄所在的日期,秧龄为该晚稻品种在当地表现的全生育期减去75天左右,适宜移栽临界日期为当地气温回落到稳定在日最高气温不少于2小时以上的时间在23℃以上之临界日减去50天所在的日期。若晚稻品种全生育期较短或没有较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可适当推迟晚稻播期,也可选用晚稻全生育期较长一点的品种。④用种量及育秧方式:早晚稻用种量据品种特性和当地宜种密度及复种方式而定。一般早稻每亩本田用种3至5千克,晚稻每亩本田用种0.6至1千克。早稻宜选用地膜覆盖育中苗秧,晚稻宜采用露地育秧。早稻收后播种晚稻的宜育中苗秧,预留秧田播种晚稻的宜育长龄秧或大苗秧。早稻采用分厢定量均匀撒播;晚稻宜采用72厘米×78厘米即6×6厘米156孔(不算边框)或77厘米×70厘米即7×7厘米110孔的摆播器播种。秧田距本田较远的可在晚稻三叶期施用多效唑促矮化和分蘖。⑤合理施肥:双季早晚稻全生育期都比中稻短、叶片少,各自需肥量为一季中稻的70-80%。早晚稻各自具体用量及比例因各地土壤有效含量不同而异,一般亩用纯氮7-8千克,N∶P2O5∶K2O=1∶0.5∶0.5。早晚稻施肥时期应早,秧田应施好底肥且早施勤施薄施分蘖肥,三叶期施一次断奶肥,以后每长一叶施一次促蘖肥,施肥时用清粪水加少量尿素泼施也可撒施尿素。本田所需肥料全作底肥一次施入,一般早稻亩施碳铵35至4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6-8千克。大苗或长龄秧移栽的晚稻亩施碳铵30至35千克,过磷敏钙20至25千克,氯化钾5-7千克;(因晚稻秧龄长,秧田施肥多,本田施得少。)中苗秧移栽的晚稻每亩本田可加施20%左右。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早稻在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5℃后的晴天移栽,移栽密度为亩栽三叶以上苗蘖数达要求的有效穗数(浅水或管理水平高的可栽所需有效穗的90%),移栽密度从低纬至高纬,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适当加密,一般13.3-16.7厘米×20-26.7厘米,每窝栽9至12苗蘖,如四川内江早稻每亩宜栽20000窝,每窝栽三叶以上苗蘖数12苗。晚稻宜采用免耕栽培,移栽于早稻稻茬行间(早稻收割时留桩高度小于10厘米),移栽规格宜采用16.7-23.3厘米×20-26.7厘米,每窝栽三叶以上苗蘖数10-13苗,用中稻改作连作晚稻栽培的亩栽三叶以上苗蘖数比同品种在当地作中稻的亩有效穗多10-20%。⑦科学管水:早稻秧田水管理应当厢面花花管理,厢沟晴天排干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满沟水,因水在固液气三相中比热最大具有稳温性,故应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早稻移栽要求田面平整,有水5-7厘米,适当增强防旱能力,确保幼穗分化时不受干旱影响。孕穗及抽穗期均浅水,为保证晚稻栽插、灌浆后要贮6至8厘米水。晚稻秧田三叶前花花水、分蘖期薄水管理,移栽本田时本田应有5-7厘米水,幼穗分化期应有3-5厘米水层,抽穗扬花期均有浅水,灌浆后关水防来年春旱,收获时可贮水15-20厘米。⑧病、虫、草、鼠害防治:早稻应注意防止烂种烂秧,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蓟马、一代螟虫等;晚稻应防治二代螟虫、三代螟虫、纹枯病、稻温病等,具体防治应结合田间发生情况进行挑治,选择药剂时应选择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所许可施用的农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如果早稻稻茬萌发再生苗多应人工踩茬入泥。⑨适时收获:早稻于九成黄时收获;晚稻于成熟后晴天收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3101193056A CN1589608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
CNA2004100977658A CN1742547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水稻育长龄壮秧、提早安全授粉栽培方法与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3101193056A CN1589608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977658A Division CN1742547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水稻育长龄壮秧、提早安全授粉栽培方法与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89608A true CN1589608A (zh) | 2005-03-09 |
Family
ID=3459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101193056A Pending CN1589608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
CNA2004100977658A Pending CN1742547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水稻育长龄壮秧、提早安全授粉栽培方法与技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977658A Pending CN1742547A (zh) | 2003-12-04 | 2003-12-04 | 水稻育长龄壮秧、提早安全授粉栽培方法与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589608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733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湖北正和米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杂交水稻复秋秧苗的培育方法 |
CN103766184A (zh) * | 2014-02-28 | 2014-05-07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双季稻田三轮栽培方法 |
CN104584966A (zh) * | 2014-01-13 | 2015-05-06 | 湖南农业大学 |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
CN105850615A (zh) * | 2015-01-19 | 2016-08-17 |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
CN107548695A (zh) * | 2017-09-27 | 2018-01-09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机械收割蓄留再生稻技术 |
-
2003
- 2003-12-04 CN CNA2003101193056A patent/CN1589608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04 CN CNA2004100977658A patent/CN174254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733A (zh) * | 2013-09-23 | 2014-01-15 | 湖北正和米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杂交水稻复秋秧苗的培育方法 |
CN103503733B (zh) * | 2013-09-23 | 2015-04-22 | 湖北正和米业有限公司 | 一种杂交水稻复秋秧苗的培育方法 |
CN104584966A (zh) * | 2014-01-13 | 2015-05-06 | 湖南农业大学 |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
CN103766184A (zh) * | 2014-02-28 | 2014-05-07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双季稻田三轮栽培方法 |
CN105850615A (zh) * | 2015-01-19 | 2016-08-17 |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
CN105850615B (zh) * | 2015-01-19 | 2018-12-18 |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
CN107548695A (zh) * | 2017-09-27 | 2018-01-09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 冬水田区杂交水稻机械收割蓄留再生稻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2547A (zh) | 2006-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93782B (zh) | 水稻三强栽培方法 | |
CN105359784A (zh) | 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5594412A (zh) | 一种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 |
CN105230333B (zh) | 一种藏红花—水稻、牡丹和青菜轮作种植方法 | |
CN102754577A (zh) | 一种自然农法种植水稻的方法 | |
CN102067773A (zh) | 一种山药的栽培方法 | |
CN102771356A (zh) | 寒地水稻高效节水栽培方法 | |
CN104255249A (zh) | 一种蛋白桑树的种植方法 | |
WO2020108335A1 (zh) | 再生稻的品种选育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2893786B (zh) | 一种草莓菱角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5248099A (zh) | 一种春早熟辣椒的种植方法 | |
CN1311726C (zh) | 灯盏花种植技术 | |
CN104429419A (zh) | 一种大白菜种植技术 | |
CN104186304B (zh) | 一种杂交稻开香优3号的选育方法 | |
CN106508586B (zh) | 一种幼龄大樱桃套种甘蓝型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 |
CN108094099A (zh) | 莲藕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7306562A (zh) | 一种保护水环境敏感区域水质的环水有机农业生产方法 | |
CN110870449A (zh) | 一种柴胡的栽培方法 | |
CN109757274A (zh) | 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 | |
CN105941114A (zh) | 一种有机大白菜的种植方法 | |
CN104255223A (zh) | 一种水芹、早熟毛豆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9673409A (zh) | 一种食用菊花的栽培方法 | |
CN1589608A (zh) | 开发利用冬水田晚秋光热资源——双季水稻高稳产配套栽培技术 | |
CN109874617A (zh) | 一种芦笋的种植方法 | |
CN112470830B (zh) |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