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9341A -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9341A
CN1589341A CN02822842.1A CN02822842A CN1589341A CN 1589341 A CN1589341 A CN 1589341A CN 02822842 A CN02822842 A CN 02822842A CN 1589341 A CN1589341 A CN 158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spinning machine
suction
unit
bound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228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马利纳
A·里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58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9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60Arrangements maintaining drafting elements free of fibre accumulations
    • D01H5/66Suction devices exclusively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2Fibre-condensing gu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7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rafting elements
    • D01H5/74Rollers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细纱机,其具有框架(412)和牵伸单元(1),该牵伸单元(1)带有抽吸管(408),抽吸系统,集束装置(3)和用于粗纱(71)的纺纱装置(5),在集束装置(3)中具有集束元件(31),从而为该集束元件(31)安排具有带抽吸插件的静止抽吸元件(37)的抽吸装置(4)以便除去通过集束元件(31)进入到抽吸元件(37)中的空气,其中,多个通风装置(434a,b)连接到通道(406)上,该通道(406)在纺纱机框架(4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从而该通风装置连接到该通道的两端或者朝向该通道的中央离开该端部一个预定的测量长度移动。多个通风装置(434a,b)也可以连接到通道(406a,b)上,每个通道不在整个机器长度上延伸,通风装置连接到该通道的两端并且朝向该通道的中央离开端部移动一个预定的测量长度。

Description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纺纱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集束装置的环锭细纱机,该集束装置设置在牵伸单元和纺纱装置之间。
背景技术
这样的结构例如在申请号19726694.0和/或者19944444.7的专利申请的出版物中被描述。所述专利申请的内容被看作本公开的一部分。上述类型的纺纱机例如列在国际专利分类号D01H-1/22中。
发明内容
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任务是设计这样的抽吸装置,其中在限定的区域内可以设定该纺纱机的单个抽吸性能。
通过权利要求书的主题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更优选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附图在后面描述,附图包括:
图1简示了在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的纺纱位置,该纺纱机例如是环锭细纱机;
图2以透视图方式示出了抽吸装置的一部分;
图3示出了具有在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的集束元件的一部分的抽吸壳体和相邻的夹持罗拉的视图;
图4简示出了该纺纱机的纵向方向上的集束装置的视图;
图4a示出了组装期间的集束装置的部件的结构;
图4b示出了带有不同的止挡件的集束装置的一部分;
图5示出了图4的改进实施例的视图;
图6示出了带有通风装置的通道的简示图;
图7示出了沿通道的压力分布;和
图8示出了抽吸系统的不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纺纱元件的设计
根据图1用于传统的纺纱机的材料输送装置包括一个条筒滚筒或者粗纱筒滚筒,粗纱71(用虚线示出)从条筒滚筒供给牵伸单元。就粗纱筒滚筒来说,粗纱是从该粗纱筒滚筒的圆周上取下的。通过换向装置,纤维网或者粗纱或者纤维条进入到牵伸单元1的区域中。该牵伸单元包括多对输送罗拉11,这些输送罗拉部分地装备有罗拉覆盖物(涂层),最好部分装备有皮带,间隔盘。这些元件整体称作纺纱装置11。
在第一和第二对输送罗拉11a和11b之间,仅仅略微牵伸粗纱71,而在第二和随后的一对罗拉31,33之间进行较大的牵伸,从而牵伸率总共可以超过100。
在夹持罗拉33和集束元件31之间夹持被牵伸的粗纱,并且在随后的集束装置中集束该粗纱。离开该牵伸单元1的粗纱的宽度在集束操作期间逐渐减小。沿着该集束区域31’,最好是伞形导向装置39伴随着在集束元件31的表面上的粗纱。在集束区域末端处,设置止回罗拉35,所述罗拉35压向该集束元件31并且因此限制了来自纺纱装置5的向上逆着材料流动的方向的捻回的形成。在该集束元件31内部设有抽吸元件37,该抽吸元件37连接到抽吸装置4上。该集束元件31最好是穿孔的转动滚筒,而在穿孔区域中该抽吸元件包括抽吸开口。
在该牵伸单元1和纺纱装置5之间存在纱线导向装置55,55’,对于环锭细纱机来说该导向装置限定了纱线73在按照图1的向上方向上的气圈。在纺纱机的下部区域中,纱线73通过钢丝圈53与钢领连接,所述钢领连接到钢领架51上,因为带有驱动单元的锭子59的旋转,纱线73便被卷绕到纱线卷装75上。该纱线卷装的高度由钢领架的驱动单元57的运动决定,该驱动单元57使钢领架51沿图1的垂直方向移动。
在纺纱位置中的抽吸元件
该抽吸元件在图2和3中详细地示出,该抽吸元件包括外壳37.1,该外壳37.1用作导向到抽吸装置4中的通道,在该纺纱机中作为整体延伸部该抽吸装置通常被称为抽吸系统,通过该抽吸系统排放空气。在该外壳37.1的前部,导向装置44b,44c连接到舌形件44a上,通过该舌形件44a可以固定插件37.2,37.3。具有相应的导向装置44b,44c的外壳37.1还可以设计成使得外壳仅仅带有一个插件37.2。在这个情况中,不需要设置该导向装置44b。插件37.2,37.3插入到外壳37.1中,使得图2中未示出的处于未安装状态的插件37.2沿箭头a降低到导向装置44b和44c之间,然后沿平行于轴A穿过导向装置44c沿箭头方向移动。在面对外壳37.1的插件37.2的侧面上的突出部49防止插件37.2被推通过该导向装置42很远以至于不再给出限定的位置。侧向靠着导向装置42坐落的突出部49因此与该导向装置42一起相对外壳37.1紧固插件37.2的位置。类似地通过首先沿箭头a方向逆着舌形件44a移动插件37.3直到该插件37.3位于所述舌形件上,从而将该插件37.3定位。之后它被向右逆着箭头b的方向移动穿过导向装置44b和舌形件之间的间隙直到突出部(未示出)置靠在该导向装置44b上。在获得了插件37.2和/或者37.3之后,可围绕外壳37.1上的轴A转向的覆盖物37.4沿箭头c向下移动,直到这个覆盖物的底部(下部)坐落在该舌形件44a上。每个覆盖物在面向插件37.2和/或者37.3的侧面上开口,以便从插件37.2和/或者37.3中抽取空气。被抽吸装置4吸入的空气通过排气装置(未示出)首先通过在插件37.2上的抽吸槽40和/或者在插件37.3上的抽吸槽41沿箭头d的方向进入到相应的插件内部,以便然后沿箭头e,f的方向流入用作通道的覆盖物37.4的内部。流入插件37.2的空气通过侧面上的开口45离开所述插件并且通过该覆盖物和/或者通道37.4,以便进一步沿箭头g的方向通过第三开口48流入到该外壳37.1中。在该覆盖物37.4的关闭状态中,在该插件37.2上的第一开口45和在该通道37.4上的第二开口46对齐地设置。此外外壳37.1的第四开口48和在该通道37.4的后侧上的第三开口47是对齐地,如果覆盖物37.4关闭的话。包括诸如外壳37.1、插件37.2、如果需要还有插件37.3和覆盖物37.4的部件的抽吸元件37可以作为整体部件被带来并且安装到机器上。然而还可以根据待加工的材料仅仅更换插件37.2和/或者37.3。在插件37.2和/或者37.3中的孔40和/或者41可以根据待在纺纱机上加工的材料就该孔的形状和宽度进行不同地设计,以便纺纱机可以为另一种材料改变设置,每个情况中可以选择最优的槽的形状。在图2的右侧,该集束元件31以点划线被部分示出,所述元件是圆柱状或者非圆柱形状的刚性的和/或者弹性的滚筒或者小的皮带或者织物带。至少在该集束元件31的位于抽吸槽40,41上面对部分中,在该集束元件31中有穿孔以便允许空气进入到抽吸槽并且处理粗纱71,该粗纱71被引导穿过图1的槽41的区域中的集束元件31。应该理解到在该外壳37.1的安装状态中在另一个插件37.2的上面,另外设置了相应设计的另一个集束元件31(未示出)。这可以从图3中看到,由此示出了与该外壳37.1对齐的集束元件31的仅仅一部分。如果该集束元件31如图1所示与罗拉11c同心设置并且固定连接到(旋转被锁定)所述罗拉,该外壳37.1坐落在该罗拉11c上是合适的。直接地或者通过弹簧11d进行支撑。弹簧11d确保了插件37.3或者37.2与相应的集束元件31的无间隙接触。如果集束元件31是皮带或者小条带,该集束元件不必通过罗拉11c被旋转锁定,而罗拉11c在这种情况中具有用于外壳37.1的支撑的功能。在插件37.2和/或者37.1的区域中止动罗拉35可以坐落在该集束元件31上。这个罗拉还能够用作沿粗纱的输送方向驱动该集束元件的驱动装置。通过集束元件31和/或者靠近该外壳37.1的集束元件的设置,可以在纺纱机的运转期间完成外壳37.1和插件37.2和37.3的组装,因此同时该集束元件相对该外壳和/或者插件37.1和37.2和37.3移动。与图2中具有彼此靠近的内部轮廓和外部轮廓的弧形形状插件37.2和/或者37.3的说明相反,一个实施例中的内部轮廓和外部轮廓可以大致位于同心圆上。如果在该插件的区域中的该集束元件31被在平面中引导,必须还为该插件37.2的侧面提供扁平形状的槽40,以便该槽直接位于该集束元件的穿孔的下面。
在具有牵伸单元,用于粗纱的集束装置和纺纱装置的纺纱机中,多个这样的装置在纺纱机中彼此靠近地设置,在集束装置中具有集束元件,分配给集束元件以抽吸装置的静止抽吸元件,以便根据本发明除去通过该集束元件进入到该抽吸元件中的空气,该抽吸元件轴承中点状地和/或者浮动地连接到支撑元件上。通过至少沿径向方向相对于集束元件的间隙和/或者通过携带集束元件的轴,给出了该抽吸元件在集束元件上的限定的位置。该轴承设计成使得在用于轴承的支架和集束元件之间的误差壁轴承的弹性所补偿。
根据图4,该集束装置的主要部件被简单示出,所述部件已经根据图2被详细描述了。作为外壳37.1,插件37.2等在图2中被描述的该抽吸元件37在图4中仅仅作为在该集束元件31中的弧形段示出。根据图4中的实施例,该抽吸元件37可以在内部坐落在轴11c上并且沿向外的方向该抽吸元件可以靠在该集束元件31上,该集束元件31在这里以穿孔的圆柱同形式示出。该抽吸元件因此在旋转滚筒31和固定连接(旋转被锁定)到所述滚筒上的轴11c之间被引导,从而为了除去抽吸空气,如在图4中右侧示出的那样一个支撑管402连接到该抽吸元件37上。在该集束元件31下面,还设置抽吸管408,其开口靠近集束元件31和止动罗拉35之间的夹持点的。进入到抽吸元件和从抽吸元件出来的气流一方面继续穿过该支撑管402另一方面进入到该抽吸管408中,如实线箭头所示。气流还通过管被引导到通道406中,该通道406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到主通风装置上。在支撑管402和延伸的更远的中间管404之间存在轴承414,该轴承414包括狭窄部分414’。该轴承414最好设计为对称旋转的橡胶弹性件,根据图4该弹性件特别在该狭窄部分414’的左侧区域中,具有在支撑管402的纵向方向上和与该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高弹性。根据轴承414,在该中间管404末端的第二轴承416还可以设置在进入该通道406的入口处。就象通道406那样该支架410连接到该纺纱机的机架412上。在该支架410的下面,根据图4,存在引导槽410”,通过该引导槽410”引导该抽吸管408。
根据图4a在该支撑管402的右端设置有头部402’,该头部402’用于安装带有抽吸元件37的支撑管402,该头部滑入到轴承414的通道414中。该头部402’事实上直径略微大于该支撑管402,该头部402’在安装之后位于其最终的位置,在该轴承414的凹槽414”中。正如对图4中的结构所描述的那样,在优选实施例中的抽吸元件37的外壳37.1设置在两个集束元件31之间。该抽吸元件37和/或者外壳37.1然而还可以偏置设置成使其沿轴向方向靠近单个的滚筒和/或者集束元件31移动。该外壳37.1改变进入到支撑管402中并且与其刚性连接,该外壳37.1首先为了安装到轴承中被输送到没有抽吸插件37.2和37.3的纺纱机。因此,操作者仅仅需要将外壳37.1与支撑管402一起安装到轴承414中。在该轴承414的左侧414’上第一轴向阻挡装置418与轴承414的第二狭窄部分414.2”配合,防止弹性支撑元件414向右后退的较远,如果该支撑管402的头部402’滑入该通道414中的话。根据图4所示的位置因此通过在轴承部件414’中的头部402’的位置大致表示了抽吸元件37和/或者与其相连的支撑管402,同时进行相对于集束元件31的精确对中,使得该抽吸插件37.2或者37.3滑入在轴11c和集束元件3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中。
如果由于在抽吸元件37和集束元件31的内部表面之间积累飞花,则径向间隙被变窄并且如果在抽吸元件和集束元件和/或者轴11c之间存在过大的磨擦力效果,则带有从中延伸的支撑管402的抽吸元件37然后沿逆时针方向被集束元件31驱动旋转,该逆时针方向通过柔性设计该轴承414的至少左侧轴承414’是可能的。从而开关414可以在图4的轴承414的左侧上被关闭,在该开关或者在通用术语中称作的传感器422和粗纱停止装置424之间的电路中,激励一个螺线管,该螺线管当充有电流时,向着在该材料输送装置71处的阻挡装置移动夹持头。从而朝向被用罗拉对11a,11b表示的该牵伸单元的材料供应被中断,因此可以将没有缺陷或者未被集束的纱线导向生产设备中。通过一个评价装置和/或者显示装置426报告材料供应的中断。如果在抽吸元件37处的拉力由于在集束元件31上的磨擦力而变得太大,那么该支撑管402的头部402’可以从该支撑部件414’的凹槽414”中拉出,从而不再给出在抽吸元件和/或者在该集束元件31的表面上的抽吸作用。在这个情况中,该材料输送装置71的在该集束元件31的外圆周上的纤维不再充份地被引导,导致了纤维流的中断,以至于所述纤维流被抽吸管408除去,该纤维流不再被引导到图1的纺纱装置5处。因此另外如果没有开关422和/或者没有条子停止装置424,向纺纱装置的材料流动将被中断,没有被正确集束的纱线可以被输送到该生产装置中。该开关可以设计作为限制开关和/或者非接触类型的开关。
根据图4b,在已经描述过的第一阻挡装置418附近的该支架410上设置第二阻挡装置420,该第二阻挡装置用来防止在该支撑管402横向移动期间向外推动该轴承414。在阻挡装置418和420之间的朝向第二狭窄部分414”和/或者沿垂直于该支撑管402的纵向延伸部的方向,相对于该轴承部件414.2’的轴向和径向间隔的大小为设置用于该轴承414和/或者左轴承部件414和/或者左轴承部件414’的必须的间隙,以便在没有预料到在该支架410和该抽吸插件37在该集束元件31中的位置之间过大的磨擦力时,补偿在它们之间的允许误差。
抽吸位置的调整
为了优化整个抽吸系统,可以在抽吸插件37.2中和/或者与这个抽吸插件有关地和抽吸管408中使用孔430和/或者431,以便不同的抽吸部件的抽吸性能可以根据要求调整。图5中孔430和/或者431可以插入到弹性支撑元件414中和/或者该抽吸管中,孔432开在从一个腔室416’进入到通道406的过渡件416”中。如图5所示,与图4相比,支撑管402和抽吸管408并不直接通向通道406。限定数量的抽吸管408和/或者支撑管402可以通向这样的腔室416’,例如12个这样的管。可以替换地或者一起使用孔430,431和432。如果只有1个孔432插入到过渡件416”,和/或者如果使用特别适合的过渡416”,则在相应的纺纱位置处最简单地进行调整抽吸性。这样,纺纱机的某些区域可以不同于其它区域地被调整,在其它区域中通过另一个抽吸性能水平获得其它的纱线。从图4中可以看到,管和/或者软管402a能够形成在抽吸元件37和通道406之间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中,该支撑元件402没有设计作为空气输送部件,而是作为管,然后仅仅用作抽吸元件37的固定装置。如果管或者软管402a被应用,然后可以省略从轴承414到第二轴承416的中间管404。该管和/或者软管402a被设计成弹性的以便相对于该轴承414该支撑元件402的相对运动没有被限制。
图6示出了通道406的一部分,过渡件416”通向该通道406。这个过渡件用于如下目的:用图6中的两个箭头表示的进入到通道406中的空气流被延迟并且同时被转向到入口处,从而在通道406中的涡流很大程度地被避免了。该过渡件416”可以理解为截锥体的壳体,该壳体具有略微椭圆形的截面和倾斜的轴A。根据图6,该截锥体的轴A从左上的直线箭头向下到右下的弯曲箭头以相对通道406中的主流方向成锐角地延伸,在这个情况中通道406从上向下引导。图6简示出了在图5中从上看相应的零件的平面视图。
就孔来说,通过附图标记430,531和432,整体而言,应该理解为用于引导空气的具有一定的内径的中空部分,从而该孔的内径可以根据在纺纱机中的位置而不同。
根据图6,还可以看到在通道406底部处的端部处,连接有负压源。通风装置解决了通过该过渡件416”进入该通道406的空气流。
如图6所示,传感器438可以位于该通道406的入口处,该通道406与评价装置436连接,通过该评价装置436在通道406中的负压被检测。在负压降低于50-60mm情况下,传感器438传出信号,从而通过该评价装置436,整个纺纱机被控制装置停止,其中低于50-60mm的负压表明通风装置434受阻或者出现故障。
该集束间隔是由图5中的罗拉35的间隔和/或者在抽吸插件37.2中的抽吸槽40的长度赋予,该集束间隔除了影响该抽吸槽的宽度以外还显著地影响了空气消耗和/或者在通道406中的负压流。
在通道406中的压力类型在图7申被定性地表示。该负压在该通风装置434的输入侧最高而沿着朝向位于该通道开始端上面的点的方向连续降低,这可以从图7的曲线(图)的弧形分支获得。在所述点上的最小负压为例如100mm Ws(水柱),而在该通风装置434的入口侧,该负压为200-250mm Ws(水柱)。此外图7通过曲线(图)的弧形分支的左侧的直线定性示出了在该过渡件416”的入口侧的压力类型。通过具有位于过渡件416”中的不同尺寸和/或者在过渡件中的内径或者在这些过渡件中的通道开口的孔432获得:大的不同压力不会沿通道406连续向后逆着流动方向进入到腔室416’和/或者管402和408的区域中。根据图7的图表中线性路线即在通道的长度L上的负压P路线的压力降,从在通道406的输入侧的例如80mm Ws-100mm Ws改变到进入该通风装置434中的入口侧的100mm Ws。具有P1的在通道406中的压力类型和具有P2的在纺纱位置的压力类型进一步表示在图7的视图中,从而P1-P2的差值等于在孔430,431或者432上的压力类型。
抽吸系统的优化
当设计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装置的抽吸系统时,一般来说,要特别注意空气消耗,因为在纺纱机中的能耗构成了整个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因为通过纺纱机,用抽吸空气通常处理1000个纺纱位置,同样对于集束纺纱机,如图所示,在至少两个点处,空气被吸走,该通道406必须设计得具有大于用于标准纺纱机的截面的截面,如果只有一个通道就足够除去沿纺纱机动抽吸空气的话。另外,多个抽吸通道可以设置在纺纱机内,在纺纱机上面或者也可以在纺纱机下面,从而也可以不排除在纺纱厂的地板内的输送空气。下面的影响因素对于抽吸系统的优化是重要的:
特别是由该通道截面决定的该空气量的总效率,和所有管和通道的节流点。
在管402或者408的过渡点处空气引导进入到通道406和/或者在过渡件416”中空气引导进入到通道406中,从而这个过渡件被设计为所述的那样的倾斜的扩散器。
根据图1,导向装置39在该集束元件31上,从而当保持在设计为伞形的部件的该导向装置39和集束元件之间的狭窄空间时,空气量可以一方面被影响,另一方面在这个区域中纤维流的集束品质也被影响。此外,该空气量以及因此的在通道中的压力降基本上受到在抽吸元件37中的抽吸槽40的尺寸影响。通过优化具有抽吸通道的纺纱机的抽吸系统,可以在该抽吸通道406中获得中等的压力降,以便通过靠近负压源434的在180mm-220mm Ws(水柱)之间的负压,在该抽吸通道406的对置侧和/或者其末端的负压仅仅降低到60-100mm Ws,其中该抽吸通道分配给所有的工作位置,从而每个工作位置包括带有集束装置的牵伸单元和分配给牵伸单元的抽吸开口并且集束装置以及抽吸开口与该抽吸通道相连。
如果在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中获得不同的集束程度,因为在抽吸通道中的负压降必须被孔和/或者类似的装置较不强烈地补偿,所以该纺纱位置最好设置成比那些沿纺纱机的纵向方向远离负压源设置的位置靠近图6的负压源434,在纺纱位置中可以对该纤维进行更大的压缩或者集束。
抽吸系统的实施例
根据图8在抽吸通道406中的压力降的问题可以这样被解决:设置多个通风装置或者一个中央通风装置,对于这样的方案示出了多种变形。在抽吸系统的传统实施例中,只有一个通风装置434连接到通道406上,该通道406与图8所示相比延伸通过该纺纱机412的整个长度。在图8中,通道406仅仅表示在边界线S2和纺纱机412的右端之间,在这个情况中,设置了另一个通道406,该另一个通道406如图8在边界线S2的左侧向纺纱机的左端延伸。在边界线S2的左侧的抽吸装置的图示可以理解为不是仅仅一个通道406,而是设置了两个通道406a和406b。在这个情况中,还设置了两个负压源和/或者两个通风装置434a和434b。该纺纱位置5和集束装置3被黑体点划线沿纺纱机的图8的左下和右上被示出,其中该纺纱位置5和集束装置3对于每个纱线路线来说,在纺纱机中设置成大量地彼此靠近。从纺纱位置和/或者集束装置或者还从图8中示出了其中3个的纺纱单元1的底部,延伸了支撑管402和/或者抽吸管408,使得它们可以结合图5和4的描述被说明。它们直接通向通道406或者腔室416’,该通道416’被放在边界线S2段左侧的通道406上。从图8可以看到多个管402,408分别通向腔室416’。
如果在纺纱机中,对空气的要求不等于在所有纺纱位置中对空气要求,最好是空气流在边界线S2的左侧的通道406,406a,406b中,在边界线S2的右侧上的通道406中保持不同的水平。例如这可以通过中央通风装置434c结合在进入到通风装置434c的入口上的片状物434e获得。如果片状物434e如图8所示朝向右侧倾斜,这将导致在进入到通风装置中的入口处,来自右侧通道406的通道宽度相对于在左侧的通道变窄,从而较大的空气量从左侧流入该通风装置434c。
另一方面,可以在该边界线S2右侧的纺纱机的右侧上设置一个用于右侧通道406的通风装置434,此外在边界线S2左侧的纺纱机的左侧设置至少一个通风装置434a。如所述,还可以设置多个通风装置434a,434b用于在通道406a和406b中进行单个的空气引导。如果多个通道彼此沿纺纱机相邻,可以有利地引导空气流通过该支撑管402进入到第一通道406a并且引导抽吸管408’的抽吸空气进入另一个通道406b。为了影响在通道406中的压力水平,还可以有利地将该片状物434f设置在边界线S2的右侧的通道的开口处,通过所述片状物,在通道406中的压力水平可以受到影响,即可以降低负压,如果该片状物434f被打开的话。如果在边界线S2右侧的区域中倾向于比边界线S2左侧的区域中的集束效果低,则情况如上述那样。而这个条件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被披露。
在图8右上侧和左下侧的点划线表明纺纱装置5和集束装置3,对于每个纱线路线来说,该纺纱装置5和集束装置3沿纺纱机方向以较大数量设置。这些装置通过支撑管402和/或者抽吸管408与该通道406和/或者通道406连接。
总之,下面还可以给出许多种用于在不同的抽吸系统中设置通风装置的可能性。
单个通风装置434设置在图8的纺纱机的右端,从而通道406必须通过该纺纱机的整个长度延伸。然而两个通道406a和406b可以在整个纺纱机长度上延伸并且通向通风装置434。
两个通风装置434a,434b平行设置用于从平行通道406a,406b吸取空气流。
一个通风装置434c或者两个这样的通风装置设置在从边界线S2左侧上的通道406和/或者406b和406a吸取空气流和用于从在边界线S2右侧上的通道406吸取抽吸空气的机器端部之间的边界线S2处。
多个通风装置一起抽吸一个通道或者每个通风装置抽吸一个通道,从而这些通风装置以离通道端部一定距离地连接到通道上。
不同的集束区域
结合图8所描述地,抽吸系统的设置可以特别有利,如果在一个纺纱机上生产多种不同的纱线的话。根据图8的纺纱机事实上被边界线S2和S1分成4个区,从而在沿纺纱机的两纵向侧被设置许多的纺纱位置5中,加工了不同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同条件的相同的材料。例如可以给出这些不同条件,使得不是所有的集束装置3都以相同的方式工作,从而例如在一个或者多个区中相对于在其它的区中进行的完全的集束来说进行部分集束和/或者压缩。因为集束效果取决于在集束装置中的抽吸性能,所以不同的集束程度可以通过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的通风装置434a,434b,434c和434d获得。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通风装置的相同的设计或者通过仅仅一个通风装置434c,通过致动片状物434e,434f抽吸性能可以在单个的纺纱位置5中和/或者集束装置3中被影响。应该理解到对于每个纱线流73来说,该单个的集束装置3的抽吸性能可以仅仅受到不同的区和/或者组影响,就单个通道来说,例如通道406a在边界线左侧的区上延伸并且在边界线S1下延伸。为了生产不同的纱线或者具有不同特性值得相同纱线,还可以驱动/致动不同的牵伸单元。在边界线S2右侧图8的上部,只有一个牵伸单元示出,而在边界线S2左侧区域中示出了在边界线S1上面和下面的两个牵伸单元1。每个牵伸单元和/或者每组牵伸单元被多个输送罗拉11a,11b,11c驱动,从而最好将电机驱动装置11e分配给单个罗拉11b,11c。附图标记11e表示了电驱动装置,该电驱动装置包括变频器。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这样的驱动装置被控制单元435控制使得在牵伸单元中的牵伸比可以改变。类似地,通风装置驱动单元434d可以被控制装置435影响,如果变频器存在于驱动马达中,使得在整个机器中或者该机器的区中的该抽吸性能适合于纺纱条件,例如在边界线S1下面的区和边界线S2左侧的区。如果仅设置一个通道,在单个集束装置3中的该抽吸性能级别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尺寸的孔430,431,432被改变。在该纺纱机的单个区中,在边界线S2的右侧和在边界线S1的上面和下面,不同的纺纱条件可以出现在相应地设置的集束装置3中和用于生产不同纱线的纺纱装置5中,从而可以在相应的位置实施和/或者影响下面的调整和/或者技术特征:
通过影响驱动装置11e的在牵伸单元1中的牵伸量;
通过移动彼此相对的输送罗拉的牵伸间隔;
通过纺纱装置,例如在牵伸单元1中的罗拉覆盖物,钢领和间隔盘,以及在纺纱位置5中的钢领,钢丝圈53,和伞形物39和抽吸插件37.2,根据相应的区,在抽吸插件37.2中的抽吸槽40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不同,此外如图5根据待加工的材料71的短纤维长度改变在止动罗拉和/或者夹持罗拉35之间的空间;
不同的材料输送装置71和/或者粗纱被引导到牵伸单元1和纺纱位置;和
集束元件31,其中根据相应的区,根据材料输送装置71的加工条件,调整在集束元件中的表面积和穿孔。
应该理解到这样的纺纱机的控制装置435设计成使得不同的设置如果与电气或者电子设备有关可以根据纺纱程序被改变,该纺纱程序可以供给控制装置。根据图8的连接线,控制装置的下面的位置可以被影响:
用于牵伸单元1的驱动装置11e;
用于通风装置434a的驱动装置434d;
用于在纺纱位置5的锭子的驱动装置59;
用于片状物434e,434f的驱动装置。
对纱线的集束程度的不同的要求可以通过随后的加工例如在织造厂,进行判断,因为对于纱线的要求可以根据其用作纬纱或者经纱而不同。对于实践中使用不同的压缩和/或者集束效果,例如在边界线S1上的所有的集束装置3上的在边界线下面的其它集束装置3上使用更高的负压就足够了。因此在边界线S1的两侧,生产出具有不同毛羽的纱线,所使用的其余的技术参数可以是类似的。

Claims (12)

1.一种纺纱机,它具有框架(412)和牵伸单元(1),该牵伸单元具有用于粗纱(71)的抽吸管(408),抽吸系统,集束装置(3)和纺纱装置(5),其中多个这样的装置彼此相邻地设置在纺纱机中,并且在该集束装置(3)中具有集束元件(31),具有静止抽吸元件(37)的抽吸装置(4),该静止抽吸元件(37)具有抽吸插件,该抽吸装置被分配给集束元件(31),用于除去通过该集束元件(31)进入到抽吸元件(37)的空气,其特征在于,多个通风装置(434a,b)连接到通道(406)上,该通道在纺纱机(4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从而通风装置连接到通道的端部或者远离端部朝向通道的中心移动预定的测量尺寸。
2.一种纺纱机,它具有框架(412)和牵伸单元(1),该牵伸单元(1)具有用于粗纱(71)的抽吸管(408),抽吸系统,纺纱装置(5)和特别的集束装置(3),其中多个这样的装置彼此相邻地设置在纺纱机中,并且在该集束装置(3)中具有集束元件(31),具有静止抽吸元件(37)的抽吸装置(4)被分配给集束元件(31),用于除去通过该抽吸管(408)和/或者集束元件(31)进入到抽吸元件(37)的空气,其特征在于,多个通风装置(434a,b)分别连接到通道(406a,b)上,该通道没有在纺纱机(41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从而通风装置连接到通道的端部或者远离端部朝向通道的中心移动预定的测量尺寸。
3.一种纺纱机,它具有框架(412)和牵伸单元(1),该牵伸单元(1)具有用于粗纱(71)的抽吸管(408),抽吸系统,纺纱装置(5)和特别的集束装置(3),其中多个这样的装置彼此相邻地设置在纺纱机中,并且在该集束装置(3)中具有集束元件(31),具有静止抽吸元件(37)的抽吸装置(4)被分配给集束元件(31),用于除去通过该抽吸管(408)和/或者集束元件(31)进入到抽吸元件(37)的空气,其特征在于,如果对于空气的需要并不是在所有的纺纱位置上都有相同的量,在插入到通道的端部之间或者在两个通道之间中央通风装置(434c)处,结合在通风装置(434c)的入口侧面上的片状物(434e),在边界线(S1)的左侧和在边界线(S2)的右侧的部分通道中和/或者在通道(406,406a,406b)中的空气流可以通过调整片状物设置为不同的量。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多个通风装置(434a,434b)设置用于在单独通道(406a和406b)中的单独气流。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从并列设置在纺纱机中的用于每个纱线路径的纺纱位置(5)和集束装置(3),或者也从牵伸单元(1)的底部,支撑管(402)和/或者抽吸管(408)进入到该通道(406)或者腔室(416’)中,其中该腔室(416’)安装到该通道(406)上。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多个管(402,408)分别通向一个腔室(416’)。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边界线(S2)的右侧的纺纱机的右侧,设置一个用于右侧通道(406)的通风装置(434),在边界线(S2)的左侧的该纺纱机的左侧,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左侧通道(406)的通风装置(434a)。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当沿纺纱机的侧面设置多个通道时,可以将空气流通过支撑管(402)导向到该第一通道(406a)中,并且将抽吸空气从抽吸管(408’)引导到其它的通道(406b)中。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影响在通道(406)中的压力水平,在通道(406)中的开口(434g)处最好在边界线(S2)处设置片状物(434f),以便调整在通道(406)中的压力水平,即如果打开片状物则降低压力水平。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通风装置(434)设置在纺纱机的右端或者左端,以便用于通道(406),两个通道(406a和406b)也在整个机器长度上延伸并且通向通风装置(434)。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两个通风装置(434a,434b)彼此平行地设置以便从平行通道(406a,406b)吸收空气流,从而一个通道载运来自支撑管(402)道空气并且另外的通道载运来自抽吸管(408)的空气。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一个通风装置(434c)或者两个这样的通风装置设置在机器两端之间的边界线(S2)处,以便接收来自在边界线(S2)的左侧的通道(406和/或者406a和406b)的空气流,以便接收来自在边界线(S2)的右侧的通道(406)的抽吸空气。
CN02822842.1A 2001-09-14 2002-09-19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Pending CN1589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45443A DE10145443A1 (de) 2001-09-14 2001-09-14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PCT/CH2002/000522 WO2004027131A1 (de) 2001-09-14 2002-09-19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9341A true CN1589341A (zh) 2005-03-02

Family

ID=3271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22842.1A Pending CN1589341A (zh) 2001-09-14 2002-09-19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589341A (zh)
AU (1) AU2002325767A1 (zh)
DE (1) DE10145443A1 (zh)
WO (1) WO200402713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4178A (zh) * 2009-08-06 2011-03-3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环锭纺纱机
CN1027970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细纱机的气动管
CN103201419A (zh) * 2010-11-10 2013-07-10 马佐里有限公司 纺纱机中的纺织条的聚集装置
CN112080825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纺纱机
CN114072549A (zh) * 2019-06-05 2022-02-18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40113A1 (de) * 2003-12-11 2005-07-14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Absaugsystem
DE102009028359A1 (de) 2009-08-07 2011-02-10 Rieter Ingolstadt Gmbh Textilmaschine mit einer Absaug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Absaugvorrichtung einer Textilmaschine
CH705309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Rieter Ag Maschf Absaugvorrichtung für die Verdichtungsluft einer Saugeinheit zur aerodynamischen Verdichtung eines Fasergutes.
DE102016110147A1 (de) * 2016-06-01 2017-12-07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Arbeitsstellen und einer Absaug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6694A1 (de) * 1996-09-30 1998-04-02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für das Kompaktspinnen mit einem Streckwerk
DE19807894B4 (de) * 1998-02-25 2006-08-3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Verdichtungseinrichtung
DE19815052B4 (de) * 1998-04-03 2005-12-15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arnes und Spinnmaschine hierfür
DE19838762B4 (de) * 1998-08-26 2009-04-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Spinnstellen
EP1134309B1 (de) * 2000-03-08 2003-12-17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Streckwerk mit nachgeordneter Verdichtungzone für eine Spinnereimaschine
DE10017209A1 (de) * 2000-04-06 2001-10-11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mit Absaugeinrichtu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4178A (zh) * 2009-08-06 2011-03-3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环锭纺纱机
CN101994178B (zh) * 2009-08-06 2014-09-10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环锭纺纱机
CN103201419A (zh) * 2010-11-10 2013-07-10 马佐里有限公司 纺纱机中的纺织条的聚集装置
CN10279707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细纱机的气动管
CN102797079B (zh) * 2011-05-26 2015-07-2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细纱机的气动管
CN114072549A (zh) * 2019-06-05 2022-02-18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
CN112080825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145443A1 (de) 2003-04-03
WO2004027131A1 (de) 2004-04-01
AU2002325767A1 (en) 200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1258A (en) Spinning machi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spinning stations
CN1589341A (zh) 带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US7516606B2 (en) Process for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 spinning machine
CN1280466C (zh) 特别是在环锭细纱机中牵伸和搓条粗纱的改进方法和装置
CN1602373A (zh) 带有纤维带压缩器的环形纺织机的拉伸机
CN1117536A (zh) 牵伸装置上设有抽吸辊的细纱机
CN1558969A (zh) 生产结子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609294A (zh)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CN1298904C (zh) 用以生产包芯纱的纺纱机
CN1982512A (zh) 用于生产成线的空气喷嘴装置
CN1309890C (zh) 纤维束集束装置和纺纱机
CN1774529A (zh) 具有集束装置的纺纱机
KR101472950B1 (ko) 드래프트 장치 내의 에어 제트를 위한 설치 장치
KR100507421B1 (ko) 방사기의 섬유속 집속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링 방사 프레임
CN1082574C (zh) 双皮圈牵伸装置
JP2004107830A (ja) 集束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CN1483868A (zh) 带有搓捻装置的细纱机
CN100352982C (zh) 纺纱机
CN100436669C (zh) 带有搓捻装置的细纱机
CN1702208B (zh)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CN2727197Y (zh) 紧密纺纱须条凝聚的装置
CN1626710A (zh) 带抽吸系统的纺纱机
JPH11279853A (ja) 圧縮装置を備えた紡績機
JP2004107835A (ja) 集束装置を有する紡績機械
CN1904162A (zh) 用于精梳机的驱动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