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8596A -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8596A
CN1568596A CNA038012723A CN03801272A CN1568596A CN 1568596 A CN1568596 A CN 1568596A CN A038012723 A CNA038012723 A CN A038012723A CN 03801272 A CN03801272 A CN 03801272A CN 1568596 A CN1568596 A CN 1568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synthetic
likelihood
signal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12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131C (zh
Inventor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68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8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1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13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解调的接收到的分组的似然性。合成判定部分(106)将该似然性与阈值(Th1)进行比较。如果所述似然性大于所述阈值(Th1),则合成判定部分(106)接通开关(107)。如果所述似然性等于或小于所述阈值(Th1),则合成判定部分(106)输出NACK信号。缓冲器(108)输出其存储的信号至合成部分(104)。当经由开关(107)接收一个新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时,缓冲器(108)重写并保存该信号。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经由开关(107)输入的信号进行误差校正解码。误差检测部分(110)关于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的输出信号进行误差检测(CRC判定)。如果检测到误差,则误差检测部分(110)输出NACK信号。如果没有检测到误差,则误差检测部分(110)擦除在缓冲器(108)中存储的信号,接通开关(111)并输出ACK信号。这样即使当无线电信道的质量退化时也能够防止ARQ性能的退化。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应用ARQ(自动重复请求)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快速分组传输ARQ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ARQ,以改善数据接收性能。
ARQ是用于自动进行下述处理的方法:发射端重发在接收端检测出了其中的误差的数据单元(帧)。已经公开了一种系统,在传统的ARQ系统中,接收端将已经接收到的分组和重发的分组相合成,并对该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校正处理。
但是,在传统的ARQ系统中,由于接收端将所有重发的分组相合成以进行误差校正处理,因此当重发分组时无线电信道上的传播环境恶化并且该重发的分组的质量退化时,合成的分组的质量退化并且ARQ的质量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当无线电信道的质量退化时,也能够防止ARQ性能退化的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所述目的:在接收分组时确定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状态,并且只合成在无线电信道的质量良好时接收到的分组。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详细图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ARQ的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详细图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ARQ的视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和
图6是用于详细图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ARQ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如图1中所示,接收装置100具有天线101、接收RF部分102、解调部分103、合成部分104、似然性计算部分105、合成确定部分106、开关107、缓冲器108、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误差确定部分110、开关111、调制部分112和传输RF部分113。
接收RF部分102对在天线101中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电处理,并输出基带信号至解调部分103。解调部分103解调来自接收RF部分102的输出信号,以便输出至合成部分104和似然性计算部分105。
合成部分104将来自解调部分103的输出信号与存储在缓冲器108中的信号相合成,并将合成的信号输出至开关107。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来自解调部分103的输出信号的似然性,并将表示似然性的信息输出至合成确定部分106。
合成确定部分106将在似然性计算部分105中计算出的似然性与预定的阈值Th1进行比较,并且当该似然性大于预定的阈值Th1时,接通开关107。结果,当似然性大于阈值Th1时,在合成部分104中合成的信号被输入到缓冲器108和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同时,当似然性小于或等于阈值Th1时,合成确定部分106将用于请求重发的命令信号(N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这样,由于可以在误差校正解码之前检测出在无线电信道质量退化的状态中接收到的分组并将重发请求命令发送至通信方(communicating party),因此可以减少ARQ中的计算量并进一步减少功率消耗。
缓冲器108将存储的信号输出至合成部分104,并且当接收经由开关107输入的新信号时,重写和存储该信号。
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经由开关107输出的信号进行诸如维特比(Viterbi)解码的误差校正解码,以便输出至误差检测部分110。
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的输出信号进行误差检测(CRC判定),并且当检测到误差时,将用于请求重发的命令信号(N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同时,当没有检测到误差时,误差检测部分110删除在缓冲器108中存储的信号,接通开关111,并将用于请求发送新分组的命令信号(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结果,当没有检测到误差时,将所接收到的从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输出的数据输出到用于进行后处理的装置(未示出)。
调制部分112对从合成确定部分106或误差检测部分110输出的NACK信号或者从误差检测部分110输出的ACK信号进行调制,以输出至传输RF部分113。传输RF部分113将来自调制部分112的输出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且从天线101发送该无线电信号。
下面将参考图2详细描述这一实施例中的ARQ。
在图2中,假设接收装置100首先接收新分组201。在接收装置100中,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分组201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106将该似然性与阈值Th1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是该似然性小于或等于阈值Th1时,接收装置100确定分组201是在无线电信道质量退化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不对分组201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和误差检测,并且发送NACK信号251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100接收重发的分组202,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该分组202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106将该似然性与阈值Th1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是该似然性大于阈值Th1时,接收装置100将分组202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分组202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当结果是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部分100发送NACK信号252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然后,接收装置100接收重发的分组203,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分组203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106将该似然性与阈值Th1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是该似然性大于阈值Th1时,接收装置100将合成的分组(202+203)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202+203)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当结果是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部分100发送NACK信号253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100接收重发的分组204,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分组204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106将该似然性与阈值Th1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是该似然性大于阈值Th1时,接收装置100将合成的分组(202+203+204)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202+203+204)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当结果是未检测到误差时(CRC=OK),接收部分100删除缓冲器108中的内容,并发送NACK信号254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这样,将解调的接收到的分组的似然性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接收该分组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状态,并且只合成在无线电信道质量良好的状态下接收到的分组,由此可以防止合成的分组的质量退化并可以进一步防止ARQ性能的退化。
另外,本发明描述了在合成确定部分中用作预定值的阈值Th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并且可以变化地控制阈值Th1。例如,可以检测出误差率,并且确定阈值Th1以便将该误差率保持在常量值。
(实施例2)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如图3所示的接收装置300中,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与图1中所示的接收装置100共同的部分,以省略它们的描述。
与图1相比较,如图3中所示的接收装置300还具有开关301和缓冲器302。在如图3所示的接收装置300中,合成确定部分303的功能与图1中的合成确定部分106的功能不同。
解调部分103解调来自接收RF部分102的输出信号,以输出至合成部分104。合成部分104将来自解调部分103的输出信号与在缓冲器108中存储的信号相合成,并输出合成的信号至似然性计算部分105和开关107。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在合成部分104中合成的信号的似然性,并输出表示该似然性的信息至开关301和合成确定部分303。
缓冲器302将存储的似然性信息输出至合成确定部分303,同时当接收经由开关301输入的新似然性信息时重写和存储似然性信息。
合成确定部分303将在似然性计算部分105中计算出的似然性(下文中称为“当前似然性”)与存储在缓冲器302中似然性(下文中称为“上次的似然性”)进行比较,并且当当前似然性大于上次的似然性时,接通开关107和301。同时,当当前似然性小于或等于上次的似然性时,合成确定部分303将用于请求重发的命令信号(N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结果,当当前似然性大于上次的似然性时,表示在似然性计算部分105中计算出的似然性的信息被输入到缓冲器302中,并且在合成部分104中合成的信号被输入到缓冲器108和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
当未检测到误差时,误差检测部分110删除在缓冲器108中存储的信号和在缓冲器302中存储的似然性信息,接通开关111,并将用于请求发送一个新分组的命令信号(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
下面将参考图4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的ARQ。
在图4中,假设接收装置300首先接收一个新分组401。在接收装置300中,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分组401的似然性。这里,由于上次的似然性不存在,因此接收装置300将当前似然性存储在缓冲器302中,并将分组401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分组401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结果,当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装置300发送NACK信号451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300接收重发的分组402,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合成的分组(401+402)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303将当前似然性与上次的似然性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当前似然性大于上次的似然性时,接收装置300将当前似然性存储在缓冲器302中,并将合成的分组(401+402)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401+402)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结果,当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装置300发送NACK信号452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然后,接收装置300接收重发的分组403,合成部分104将合成的分组(401+402)与分组403相合成,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合成的分组(401+402+403)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303将当前似然性与上次的似然性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当前似然性小于或等于上次的似然性时,接收装置300确定分组403是在无线电信号质量退化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不对合成的分组(401+402+403)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和误差检测,并且发送NACK信号453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300接收重发的分组404,合成部分将合成的分组(401+402)与分组404相合成,似然性计算部分105计算合成的分组(401+402+404)的似然性,并且合成确定部分303将当前似然性与上次的似然性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当前似然性大于上次的似然性时,接收装置300将当前似然性存储在缓冲器302中并将合成的分组(401+402+404)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401+402+404)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结果,当未检测到误差时(CRC=OK),接收装置300删除缓冲器108和缓冲器302中的内容,并将ACK信号454发送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这样,将当前似然性与上次的似然性进行比较,以确定接收分组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状态,并且只合成在无线电信道质量良好的状态下接收到的分组,由此可以防止合成的分组的质量退化并可以进一步防止ARQ性能的退化。
(实施例3)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如图5所示的接收装置500中,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与图1中所示的接收装置100共同的部分,以省略它们的描述。
与图1相比较,如图5中所示的接收装置500具有下述的结构:去除了似然性计算部分105和合成确定部分106,并添加了SIR测量部分501和SIR确定部分502。
解调部分103将期望的信号电平和在解调期间测量出的干扰信号电平输出至SIR测量部分501。
SIR测量部分501测量所期望的信号电平与干扰信号电平的比(SIR),并输出表示SIR的信息至SIR确定部分502。
SIR确定部分502将在SIR测量部分501中测量出的SIR与预定的阈值Th2进行比较,并且当SIR大于阈值Th2时,接通开关107,而当SIR小于或等于阈值Th2时将用于请求重发的命令信号(NACK信号)输出至调制部分112。结果,当SIR大于阈值Th2时,在合成部分104中合成的信号被输入到缓冲器108和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
下面将参考图6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的ARQ。
在图6中,假设接收装置500首先接收一个新分组601。在接收装置500中,SIR测量部分501测量分组601的SIR(信号干扰比),并且SIR确定部分502将SIR与阈值Th2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结果,当SIR大于阈值Th2时,接收装置500将分组601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分组601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当结果是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装置500发送NACK信号651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500接收重发的分组602,合成部分104将分组601和分组602相合成,SIR测量部分501测量分组602的SIR,并且SIR确定部分502将该SIR与阈值Th2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SIR大于阈值Th2时,接收装置500将合成的分组(601+602)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601+602)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当结果是检测到误差时(CRC=NG),接收装置500发送NACK信号652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然后,接收装置500接收重发的分组603,合成部分104将合成的分组(601+602)与分组603相合成,SIR测量部分501测量分组603的SIR,并且SIR确定部分502将分组603的SIR与阈值Th2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SIR等于或小于阈值Th2时,接收装置500确定分组603是在无线电信号质量退化的状态下接收到的,不对合成的分组(601+602+603)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和误差检测,并且发送NACK信号653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接着,接收装置500接收重发的分组604,合成部分将合成的分组(601+602)与分组604相合成,SIR测量部分501测量分组604的SIR,并且SIR确定部分502将分组604的SIR与阈值Th2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当SIR大于阈值Th2时,接收装置500将合成的分组(601+602+604)存储在缓冲器108中,误差校正解码部分109对合成的分组(601+602+604)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并且误差检测部分110对该分组进行误差检测。结果,当未检测到误差时(CRC=OK),接收装置500删除缓冲器108中的内容,并将ACK信号654发送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这样,将SIR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接收分组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状态,并且只合成在无线电信道质量良好的状态下接收到的分组,由此可以防止合成的分组的质量退化并可以进一步防止ARQ性能的退化。
另外,这一实施例描述了在合成确定部分中用作预定值的阈值Th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所描述的,并且可以变化地控制阈值Th2。例如,可以检测出误差率,并且确定阈值Th2以便将该误差率保持在常量值。
此外,上述的实施例能够适当地被结合。例如,接收装置可以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SIR,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SIR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SIR的接收到的分组,并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
如从上面的描述所显见的,根据本发明,通过确定接收分组时无线电信道质量的状态,并且只合成在无线电信道质量良好的状态下接收到的分组,可以防止合成的分组的质量退化并可以进一步防止ARQ性能的退化。
本申请以2002年7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192209号为基础,其内容通过引用清楚地合成于此。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应用ARQ(自动重复请求)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解调部分,解调接收到的分组;
信道质量估计部分,估计解调的、接收到的分组的无线电信道质量;
合成确定部分,基于无线电信道质量来确定是否合成接收到的分组;
合成部分,合成在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中选择的所接收到的分组,以产生第一合成的分组;
误差校正解码部分,对所述第一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和
误差检测部分,其对来自所述误差校正解码部分的输出信号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检测到误差时,发送一个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并且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的接收到的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并且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的接收到的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当没有选择所述接收到的分组时,合成确定部分将重发请求命令发送至通信方。
4.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解调所接收到的分组以计算似然性,选择其似然性大于第一阈值的所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和当所述似然性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5.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的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6.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所接收到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选择其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二阈值的所接收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7.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的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Claims (11)

1.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解调部分,解调接收到的分组;
信道质量估计部分,估计解调的、接收到的分组的无线电信道质量;
合成确定部分,基于无线电信道质量来确定是否合成接收到的分组;
合成部分,合成在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中选择的所接收到的分组,以产生第一合成的分组;
误差校正解码部分,对所述第一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校正解码;和
误差检测部分,其对来自所述误差校正解码部分的输出信号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检测到误差时,发送一个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所接收到的分组的似然性,并且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其似然性大于第一阈值的所接收到的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并且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的接收到的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所接收到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并且所述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其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二阈值的所接收到的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估计部分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并且合成确定部分仅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的接收到的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接收装置,其中当没有选择所述接收到的分组时,合成确定部分将重发请求命令发送至通信方。
7.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仅选择在无线电信道质量良好的状态下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8.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解调所接收到的分组以计算似然性,选择其似然性大于第一阈值的所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和当所述似然性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9.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的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似然性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10.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所接收到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选择其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二阈值的所接收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11.一种通信方法,其中接收装置计算通过将较早合成的第一合成的分组与接收到的分组相合成而得到的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选择使得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大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的接收到的分组,对合成所述选择的分组而产生的合成的分组进行误差检测,并且当所述第二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小于或等于第一合成的分组的信号干扰比或检测到误差时,发送重发请求命令至通信方的发送装置。
CNB038012723A 2002-07-01 2003-06-24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981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2209A JP3499548B1 (ja) 2002-07-01 2002-07-01 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192209/2002 2002-07-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8596A true CN1568596A (zh) 2005-01-19
CN1298131C CN1298131C (zh) 2007-01-31

Family

ID=2999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27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8131C (zh) 2002-07-01 2003-06-24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76718B2 (zh)
EP (1) EP1519508B1 (zh)
JP (1) JP3499548B1 (zh)
CN (1) CN1298131C (zh)
AU (1) AU2003244164A1 (zh)
WO (1) WO2004004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7639A1 (ja) 2003-05-27 2004-12-09 Fujitsu Limited 受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arq通信システム
JP4446338B2 (ja) 2004-03-22 2010-04-07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再送要求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機
JP4501566B2 (ja) * 2004-07-13 2010-07-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移動局
JP2006129018A (ja) * 2004-10-28 2006-05-18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移動局
US20060198442A1 (en) * 2004-12-28 2006-09-07 Curt Jutzi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rame level recovery using a collection of badly received frames
US8347161B2 (en) * 2005-09-23 2013-01-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IMO system performing hybrid ARQ and re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KR100842583B1 (ko) * 2005-11-21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92349B1 (ko) * 2005-12-11 2008-01-07 이상범 양방향 무선통신 시스템
US7562278B2 (en) * 2005-12-29 2009-07-14 Intel Corporation Incremental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redundancy
CN101385269A (zh) * 2005-12-30 2009-03-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多载波系统中的harq的方法和装置
US7734942B2 (en) * 2006-12-28 2010-06-08 Intel Corporation Enabling idle states for a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connect
KR101246807B1 (ko) 2007-02-15 2013-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자동재전송요청 수행 장치 및방법
JP5013617B2 (ja) * 2008-07-24 2012-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方法
EP2490340B1 (en) * 2009-10-16 2019-05-01 QUADRAC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DE102010046023B4 (de) * 2010-09-20 2015-10-22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3 - 9Funk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Funkkommunikation mit geringer Latenzzeit
KR101625213B1 (ko) * 2010-12-21 2016-06-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위성 단말장치와 통신하는 중심국에서의 역방향링크 패킷 오류 판단방법 및 그 판단장치
US9280414B2 (en) * 2011-03-01 2016-03-08 A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E.V. Combination of error correction and error detection for transmitting digital data
JP5673388B2 (ja) * 2011-06-23 2015-0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360812B (zh) 2016-03-07 2024-02-06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执行方法及装置
EP3490199B1 (en) * 2016-09-22 2021-07-21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Calling method and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502A (en) * 1996-09-27 1998-04-28 Ericsson, Inc. Error detection scheme for ARQ systems
FI103541B1 (fi) * 1997-04-28 1999-07-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netelmä pakettikytkentäisen datan siirtoon matka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JPH11177536A (ja) 1997-12-08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データリンク層の誤り制御方式
US20010056560A1 (en) * 1998-10-08 2001-12-27 Farooq Kh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ement base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053728A (ja) * 1999-06-03 2001-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910770B2 (ja) * 1999-10-15 2007-04-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誤り制御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使用する受信機
JP4330767B2 (ja) * 2000-06-26 2009-09-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自動再送要求を行う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
KR100525384B1 (ko) 2000-10-31 2005-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패킷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ATE309652T1 (de) * 2001-11-16 2005-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rq wiederübertragungsverfahren mit inkrementaler redundanz unter verwendung von bit umordnungsarten
US7107013B2 (en) * 2003-06-16 2006-09-12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link characterization and MCS selection by wireless terminal and network for improved system perform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131C (zh) 2007-01-31
JP3499548B1 (ja) 2004-02-23
JP2004040315A (ja) 2004-02-05
EP1519508B1 (en) 2012-09-12
EP1519508A1 (en) 2005-03-30
WO2004004195A1 (ja) 2004-01-08
AU2003244164A1 (en) 2004-01-19
US7076718B2 (en) 2006-07-11
EP1519508A4 (en) 2010-07-28
US20040255203A1 (en) 200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131C (zh)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73514C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US7236740B2 (en) Data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HARQ technique
US20090028263A1 (en) Mim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EP1496639A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mbining method and system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US72156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accordance with a receiver's expected demodulation capacity
CN1383631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647437A (zh)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265542A (zh) 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接收装置
CN1459164A (zh) 分组传输系统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630227A (zh) 多载波系统中具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277767A (zh) 双向arq设备和方法
EP08916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covery in arq systems
CN1805323A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天线选择执行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886926A (zh) 用于计算接收信号误码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756141A (zh) 用于执行自动重发的无线设备
EP1777855A1 (en) Classifying-synthesizing transmission method of multi-user feedback information at base station
US845854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77671A (zh) 分组发送装置及分组发送方法
CN1127866C (zh) 无线系统中的分组交换数据传输
CN102315919B (zh) 一种harq数据合并的方法和设备
CN1241429C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法及适合其使用的移动站
CN1643855A (zh) 基站装置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511402A (zh) 无线接收装置,判定调制方案的方法和判定编码方案的方法
JP2607252B2 (ja) 時間ダイバーシチ送受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