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1635A - 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1635A
CN1561635A CNA028193911A CN02819391A CN1561635A CN 1561635 A CN1561635 A CN 1561635A CN A028193911 A CNA028193911 A CN A028193911A CN 02819391 A CN02819391 A CN 02819391A CN 1561635 A CN1561635 A CN 1561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iority
mentioned
trac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9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0322C (zh
Inventor
川手史隆
山田诚
平林光浩
石坂敏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61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1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03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3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8Multiplexing of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1Demultiplexing of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receiv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3Regener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or of selected parts thereof
    • H04N5/937Regener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or of selected parts thereof by assembling picture element blocks in an intermediate st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再生由多个轨道组成的影像数据的再生装置。本发明中,使图像数据及1个以上编辑数据被分别记录于多个轨道的记录媒体再生的再生装置(10)的构成具有:输入单元(11),其从记录媒体读入各数据;解析单元(12),其判别输入数据的记录轨道的类别;存储单元(13),其存储使轨道类别与解码处理的序号相关联的优先顺序表、决定再生至哪个序号为止的规定阈值;多个解码单元(15、16、17),其对各数据分别解码;判别单元(14),其基于来自解析单元(12)的轨道类别及存储单元(13)的优先顺序表·规定阈值,来判别是否对输入数据解码,在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多个解码单元(15、16、17)。

Description

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再生由多个轨道组成的影像数据的场合下,按对应于自己的再生处理能力的轨道数来再生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影像内容的制作中,为了提供多个信息,或使画面转换具有变化性,或保护画面上的私密性,而使用特殊效果。施行该特殊效果的编辑有以下方法:即,将施行了特殊效果后的影像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的方法、按原样来记录原图像数据,此外还记录特殊效果的处理顺序,在再生时按照该特殊效果的处理顺序,来处理原图像数据,由此来再现特殊效果的方法。后者被专称为非破坏编辑,可以用Quick Time(快时,以下简称为「QT」。)等应用软件来编辑。
在采用了QT的非破坏编辑中,不仅是针对图像的特殊效果,文字及图形的叠印也可按QT文件形式来记述。即,特殊效果·文字·图形的区别,以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附加了特殊效果等的影像ID等以QT文件形式被记录于记录媒体,在再生时,按所指定的时间,对所指定的图像,进行指定种类的特殊效果等处理,然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这样,编辑者可以使具有与在编辑中所附加的效果相同的特殊效果的影像再生。
不过,在这种非破坏编辑中,在有的场合下将多个特殊效果及文字等叠加到原图像数据。在这种场合下,由于应同时叠加到原图像的特殊效果等有多个,因而可能超过再生装置在单位时间内的再生处理能力极限。如果再生装置欲使对原图像施行的特殊效果等全部再生,便会发生再生影像不圆滑,或漏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按优先顺序来有选择地聚焦应同时叠加于原图像的特殊效果等,由此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适当地再生影像数据的再生装置。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再生装置,由于在其再生能力范围内使影像数据中的轨道再生,因而可平滑地不漏帧地再生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输入数据的一例。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再生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中输入数据的一例。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文本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7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再生开始时的轨道选择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Rt的再计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以说明。对各图中的相同构成,附加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是一种在对原图像施行了各种图形的场合下,按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来选择与原图像同时再生的图形,以使影像再生的再生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1中,实施方式1中的再生装置10构成为:具有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解析部12、优先级表寄存部13、优先级判别部14、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声响解码部17、图像处理部18、图像输出部19以及声响输出部20。
输入数据接口11是连接外部设备与本再生设备10的接口,从外部输入影像数据。所输入的影像数据被输出到输入数据解析部12。外部设备是从比如盘状记录媒体读入所记录的影像数据的驱动装置、从CD-ROM读入影像数据的CD驱动装置、从DVD读入影像数据的DVD驱动装置以及硬盘驱动装置等。
输入数据解析部12判别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数据内容,即判别是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图形数据(名称)、图形数据(帧),还是图形数据(暗影)等,并将判别结果与影像数据一起输出到优先级判别部14。
优先级判别部14基于判别结果,参照优先级表寄存部13中寄存的优先级表,由此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再生优先顺序。优先级判别部14按照所决定的再生优先顺序,来废弃该影像数据,或者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或图形解码部16。再生优先顺序是在从多个轨道中选择了任意2个轨道后,在不能同时使双方轨道再生,只能再生任意一方轨道的场合下,应再生轨道的优劣。
这里,再生装置的设计者及制造者等基于再生装置10中硬件的再生处理能力,来预先决定阈值,并设定到优先级判别部14。此外也可以将该阈值预先存储到优先级表寄存部13,必要时读入到优先级判别部14。
优先级表寄存部13是比如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之类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存储后述的优先级表。
图像解码部15对所输入的影像数据(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8。
图形解码部16对所输入的影像数据(图形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8。
图像处理部18基于所输入的视频数据及图形数据,对原图像施行规定的图形处理,然后将影像数据输出到图像输出部19。
图像输出部19结合外部的显示装置,对影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然后输出影像数据。
另一方面,声响解码部17对所输入的声响数据(音频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声响输出部20。
声响输出部20结合外部的声响再生装置,对声响数据进行信号处理,然后输出声响数据。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中再生装置的动作作以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输入数据一例的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再生装置动作的流程图。
图4A、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优先级表的附图。图4A是优先级表的第1例,图4B是优先级表的第2例。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12。输入数据是具有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多种图形数据的影像数据,各数据中包含表示轨道类别的识别符,由该轨道类别来表示数据内容的区别。多个种类的图形数据是比如表示影像标题的名称(Title)、容纳画面的帧(Frame)、为私密保护等而用阴影遮盖部分画面的暗影(Shade)、为使画面中的某部分引人注目而附加的箭头等标志(Mark)、为强调画面中的某个部分而附加的加重(Accent)、为强调字幕及台词等而显示的吹出等提示(Notice)。
这种输入数据按比如QT格式来构成。QT是沿时间轴来管理各种数据的软件,是一种用于不采用特殊硬件来使运动画面、声响、文本等同步再生的OS扩展功能。QT文件中,基本的数据单元称为原子(atom),QT由资源原子和数据原子来构成。资源原子是寄存再生该文件所必需的信息及参照实际数据所必需的信息的部分。数据原子是寄存视频及音频等实际数据的部分。各原子除了该数据,还包含尺寸及类型信息。QT中,数据的最小单位被作为样本来处理,作为样本集合来定义块。QT在比如「INSIDE MACINTOSH:QuickTime(日语版)(アジソンウエスレス)」等中有介绍。
比如,输入数据如图2所示,由资源原子101、数据原子102来构成。数据原子102构成为:具有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名称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名称)123、帧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帧124)、暗影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暗影)125、标志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标志)126、加重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加重)127、提示的图形数据即图形数据(提示)128的各实际数据。为了使各实际数据在时间轴上相关联来管理,资源原子101构成为:具有轨道原子(视频)111、轨道原子(音频)112、轨道原子(名称)113、轨道原子(帧)114、轨道原子(暗影)115、轨道原子(标志)116、轨道原子(加重)117、轨道原子(提示)118。用于判别实际数据的轨道类别的识别符在记述与实际数据对应的轨道原子内的用户数据原子中设置的轨道属性的原子(轨道特性原子)中被记述。用户数据原子是一种作为记述用户定义数据的原子来准备了QT的原子。
输入数据解析部12参照该轨道特性原子内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轨道类别,并将判别结果输出到优先级判别部14。
图3中,输入判别结果及实际数据后,优先级判别部14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13,由此来获得优先顺序(S11)。
关于优先顺序,对在原图像应实施的所有图形类别,以序列号来分配。比如,如图4A所示,名称的优先顺序为1,帧的优先顺序为5,暗影的优先顺序为2,标志的优先顺序为6,加重的优先顺序为4,提示的优先顺序为3。数值越小,优先顺序越高,数值越大,优先顺序越低。这里,视频数据121及音频数据122的优先顺序最高为1,这一点未图示。
接下来,优先级判别部14根据判别结果,来判别所输入的实际数据是何种实际数据。优先级判别部14通过参照所获得的优先顺序,来识别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并对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与阈值进行比较(S12)。
在比较结果是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14根据实际数据的类别,将该实际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或声响解码部17。另一方面,在比较结果是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级低于阈值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14废弃该实际数据(S13)。
比如,在根据再生装置10的同时再生能力,阈值被设定为3的场合下,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图形数据(名称)123、图形数据(暗影)125分别被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声响解码部17或图形解码部16。图像处理部18将图形数据(名称)123及图形数据(暗影)125叠加到解码后的视频数据121,进行显示处理,并输出到图像输出部19。
比如,在根据再生装置10的同时再生能力,阈值被设定为5的场合下,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图形数据(名称)123、图形数据(暗影)125、图形数据(提示)128及图形数据(加重)127分别被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声响解码部17或图形解码部16。图像处理部18将解码后的图形数据(名称)123、图形数据(暗影)125、图形数据(加重)127及图形数据(提示)128叠加到视频数据121,进行显示处理,并输出到图像输出部19。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按照优先顺序,在再生装置10的处理能力范围内再生实际数据,因而可平滑地无漏帧地再生影像数据。此外由于按照优先顺序,在再生装置10的处理能力范围内再生实际数据,因而不必根据再生装置10的处理能力来作成影像数据,即使在处理能力相异的再生装置中,也可利用共同的影像数据。此外通过使按各图形的类别来分配的优先顺序相异,即使是同一处理能力,也可再生叠加了不同图形的影像。
这里,图4A所示的第1优先级表中,不论同时施行的图形数如何,各图形数据的优先顺序均是固定的。因此,在应同时再生的实际数据是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及图形数据(帧)124的场合下,如果阈值是3,即使再生装置10的处理能力有余裕,由于图形数据(帧124)的优先顺序是5,因而图形数据(帧)124不输出到图形解码部16,只有视频数据121及音频数据122被再生。因此,可以取代第1优先级表,而利用图4B所示的第2优先级表。
图4B中,在第2优先级表中,按应同时处理的图形的轨道,来规定各图形的优先顺序。
第2优先级表中,如第1行所示,在同时处理的图形轨道是帧、暗影、标志、加重及提示的场合下,帧的优先顺序是1,暗影的优先顺序是5,标志的优先顺序是2,加重的优先顺序是3,提示的优先顺序是4。如第2行所示,在同时处理的图形轨道是名称、帧、暗影的场合下,名称的优先顺序是1,帧的优先顺序是2,暗影的优先顺序是2。...,如最终行所示,在同时处理的图形轨道是标志、加重、提示的场合下,标志的优先顺序是1,加重的优先顺序是2,提示的优先顺序是3。
在具有该第2优先级表的再生装置10中,在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轨道由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图形数据(帧)124、图形数据(暗影)125、图形数据(标志)126、图形数据(加重)127、图形数据(提示)128来构成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14采用第2优先级表中第1行的优先级,来实行图3的S12及S13。因此,在应同时处理的影像数据是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图形数据(帧)124、图形数据(暗影)125、图形数据(标志)126、图形数据(加重)127、图形数据(提示)128的场合下,如果阈值是3,则图形数据(暗影)125、图形数据(加重)127、图形数据(提示)128不再生。
在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轨道由视频数据121、音频数据122、图形数据(名称)123、图形数据(帧)124、图形数据(暗影)125来构成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14采用第2优先级表中第2行的优先级,来实行图3的S12及S13。在该场合下,由于帧与暗影的优先顺序均是2,因而在这些图形数据被同时输入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14便废弃这两种数据。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只有图形数据由多个轨道来构成,而实施方式2是一种不仅图形数据,音频数据、文本数据等也由多个轨道来构成场合下的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5中,实施方式2中的再生装置30构成为:具有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解析部12、优先级判别部31、优先级表寄存部33、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声响解码部17、图像处理部18、图像输出部19及声响输出部20。
输入数据接口11与输入数据解析部12连接,输入数据解析部12与优先级判别部31连接。优先级判别部31与优先级表寄存部33、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声响解码部17连接。
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与图像处理部18连接。文本解码部32对所输入的影像数据(文本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8。
图像处理部18与图像输出部19连接。声响解码部17与声响输出部20连接。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中再生装置的动作作以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输入数据一例的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12。输入数据是一种分别具有1个或多个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图形数据、文本数据的影像数据,各数据中包含表示轨道类别的识别符。
比如,输入数据如图6所示,由资源原子151、数据原子152来构成。数据原子152构成为:具有视频-1数据181、音频-1数据182、音频-2数据183、音频-3数据184、图形-1数据185、图形-2数据186、文本-1数据187、文本-2数据188、文本-3数据189、文本-4数据190各实际数据。为了使各实际数据在时间轴上相关联来管理,资源原子151构成为:具有轨道原子(视频-1)161、轨道原子(音频-1)162、轨道原子(音频-2)163、轨道原子(音频-3)164、轨道原子(图形-1)165、轨道原子(图形-2)166、轨道原子(文本-1)167、轨道原子(文本-2)168、轨道原子(文本-3)169、轨道原子(文本-4)170。用于判别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别的识别符在与实际数据对应的轨道原子的轨道特性原子中被记述。
输入数据解析部12参照该轨道特性原子内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轨道类别,并将判别结果输出到优先级判别部31。
输入判别结果及实际数据后,优先级判别部3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3,由此来获得优先顺序。
关于优先顺序,对各轨道以序列号来分配。比如,如图7所示,视频-1的优先顺序为1,音频-1的优先顺序为2,音频-2的优先顺序为5,音频-3的优先顺序为7,图形-1的优先顺序为6,图形-2的优先顺序为8,文本-1的优先顺序为3,文本-2的优先顺序为4,文本-3的优先顺序为9,文本-4的优先顺序为10。数值越小,优先顺序越高,数值越大,优先顺序越低。
接下来,优先级判别部31根据判别结果,来判别所输入的实际数据是哪个轨道的实际数据。优先级判别部31通过参照所获得的优先顺序,来识别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并对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与阈值进行比较。
在比较结果是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31根据实际数据的类别,将该实际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或声响解码部17。另一方面,在比较结果是该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的优先级低于阈值的场合下,优先级判别部31废弃该实际数据。
比如,在根据再生装置30的同时再生能力,阈值被设定为5的场合下,视频-1数据181、音频-1数据182、文本-1数据187、文本-2数据188分别被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声响解码部17或文本解码部32。图像处理部18将解码后的文本-1数据187及文本-2数据188叠加到视频-1数据181,进行显示处理,并输出到图像输出部19。
比如,在根据再生装置30的同时再生能力,阈值被设定为7的场合下,视频-1数据181、音频-1数据182、音频-2数据183、图形-1数据185、文本-1数据187及文本-2数据188分别被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声响解码部17、图形解码部16或文本解码部32。图像处理部18将解码后的图形-1数据185、文本-1数据187及文本-2数据188叠加到视频-1数据181,进行显示处理,并输出到图像输出部19。
这样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按照优先顺序,在再生装置30的处理能力范围内再生实际数据,因而可在平滑的动作下,无漏帧地再生影像数据。此外由于按照优先顺序,在再生装置30的处理能力范围内再生实际数据,因而不必根据再生装置30的处理能力来作成影像数据,即使在处理能力相异的再生装置中,也可利用共同的影像数据。通过使优先顺序相异,即使是同一处理能力,也可再生叠加了不同图形的影像。
此外通过具有多个音频数据,可以对应单音再生及立体声再生。此外通过具有多个文本数据,可以用多种语言来显示字幕。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3
在采用了第2优先级表的实施方式2中,优先级判别部31根据数据类别来选择阈值,并对轨道的优先级与阈值进行比较,根据其结果,选择是将数据输出到各解码部,还是废弃,而实施方式3是一种按各数据类别来设置判别单元,并按各数据类别来进行输入数据优先顺序的判别的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8中,实施方式3中的再生装置40构成为:具有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解析部41、优先级表寄存部35、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声响数据寄存部48、图像数据选择部43、图形数据选择部45、文本数据选择部47、声响数据选择部49、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声响解码部17、图像处理部18、图像输出部19及声响输出部20。
输入数据接口11与输入数据解析部41连接。
输入数据解析部41与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声响数据寄存部48连接,根据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别,将输入数据输出到上述各寄存部。
图像数据寄存部42是寄存输入数据中的视频数据的存储器,与图像数据选择部43连接。图形数据寄存部44是寄存输入数据中的图形数据的存储器,与图形数据选择部45连接。文本数据寄存部46是寄存输入数据中的文本数据的存储器,与文本数据选择部47连接。声响数据寄存部48是寄存输入数据中的声响数据的存储器,与声响数据选择部49连接。
图像数据选择部43与优先级表寄存部35及图像解码部15连接。图像数据选择部43基于判别结果,参照优先级表寄存部35中寄存的优先级表,由此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再生优先顺序。图像数据选择部43按照所决定的再生优先顺序,来废弃该图像数据,或者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
图形数据选择部45与优先级表寄存部35及图形解码部16连接。图形数据选择部45基于判别结果,参照优先级表寄存部35中寄存的优先级表,由此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所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再生优先顺序。图形数据选择部45按照所决定的再生优先顺序,来废弃该图形数据,或者输出到图形解码部16。
文本数据选择部47与优先级表寄存部35及文本解码部32连接。文本数据选择部47基于判别结果,参照优先级表寄存部35中寄存的优先级表,由此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所输入的文本数据的再生优先顺序。文本数据选择部47按照所决定的再生优先顺序,来废弃该文本数据,或者输出到文本解码部32。
声响数据选择部49与优先级表寄存部35及声响解码部17连接。声响数据选择部49基于判别结果,参照优先级表寄存部35中寄存的优先级表,由此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来决定所输入的声响数据的再生优先顺序。声响数据选择部49按照所决定的再生优先顺序,来废弃该声响数据,或者输出到声响解码部17。
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与图像处理部18连接。图像处理部18与图像输出部19连接。声响解码部17与声响输出部20连接。
在优先级表寄存部35中,如图9所示,按比如数据类别来存储阈值,同时按各数据来存储优先顺序。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9中,在实施方式3中的优先级表中,按数据类别来规定阈值,并按各数据的各轨道来规定优先顺序。
比如在优先级表中,视频的阈值为2,视频-1的优先顺序为1。音频的阈值为3,音频-1的优先顺序为1,音频-2的优先顺序为4,音频数据-3的优先顺序为3,音频-4的优先顺序为2。图形的阈值为3,图形-1的优先顺序为1,图形-2的优先顺序为4,图形-3的优先顺序为2。文本的阈值为2,文本-1的优先顺序为1,文本-2的优先顺序为3,文本-3的优先顺序为5,文本-4的优先顺序为6。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3中再生装置的动作作以说明。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文本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41。
输入数据解析部41参照轨道特性原子内所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别,根据判别结果,将输入数据与判别结果一起输入到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或声响数据寄存部48。
由于图像数据选择部43、图形数据选择部45、文本数据选择部47、声响数据选择部49中,只有处理数据的类别相异,而其动作相同,因而将文本数据选择部47的动作作为该各部的代表,在以下作以说明。
图10中,从文本数据寄存部46输入判别结果及实际数据后,文本数据选择部47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5,由此来获得可再生的文本轨道数(文本的阈值)(S31)。
接下来,文本数据选择部47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5,由此来获得文本数据寄存部46中寄存的各文本数据所对应的优先顺序(S32)。
文本数据选择部47通过参照所获得的阈值及优先顺序,来对该文本的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与阈值进行比较(S33)。
在比较结果是该文本的实际数据优先顺序的优先级高于阈值的场合下,文本数据选择部47将该文本的实际数据输出到文本解码部32(S34)。另一方面,在比较结果是该文本的实际数据优先顺序的优先级低于阈值的场合下,文本数据选择部47废弃该文本的实际数据。
这样在实施方式3中,由于按数据类别来规定可再生的轨道数,因而可在再生装置的再生能力范围内适当地再生各数据。尤其是,由于应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因数据类别而异,所以可适当地决定阈值。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所有数据类别的轨道均不存在的场合下,不能完全利用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为此,实施方式4是一种根据优先顺序来再生各数据,使未利用的再生处理能力降到最小的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再生装置构成的框图。
图11中,实施方式4的再生装置50构成为:具有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解析部41、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声响数据寄存部48、数据选择部51、优先级表寄存部37、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声响解码部17、图像处理部18、图像输出部19及声响输出部20。
输入数据接口11与输入数据解析部41连接。输入数据解析部41与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声响数据寄存部48连接。
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声响数据寄存部48与数据选择部51连接。
如后所述,数据选择部51基于再生装置50的再生处理能力和各数据的优先顺序及其有无,来将各实际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或声响解码部17之一,或予以废弃。而且数据选择部51在必要时读入优先级表寄存部37和最大再生处理能力(MaxTrack)及各实际数据的优先顺序。
这里,在优先级表寄存部37中,不考虑轨道的类别,对所有轨道均附加了优先顺序的优先级表被存储。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优先级表的附图。
图12中,在优先级表中,比如视频-1的优先顺序为1,视频-2的优先顺序为9,音频-1的优先顺序为6,音频-2的优先顺序为2,音频-3的优先顺序为11,音频-4的优先顺序为12,图形-1的优先顺序为4,图形-2的优先顺序为10,图形-3的优先顺序为5,图形-4的优先顺序为15,图形-5的优先顺序为17,文本-1的优先顺序为3,文本-2的优先顺序为7,文本-3的优先顺序为8,文本-4的优先顺序为13,文本-5的优先顺序为14,文本-6的优先顺序为16。数值越小,优先顺序越高,数值越大,优先顺序越低。
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与图像处理部18连接。图像处理部18与图像输出部19连接。声响解码部17与声响输出部20连接。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4中再生装置的动作作以说明。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41。
输入数据解析部41参照轨道特性原子内所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别,根据判别结果,将输入数据与判别结果一起输入到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或声响数据寄存部48。
图13中,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读入再生装置50的MaxTrack(S41)。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其优先顺序最高的视频数据的轨道,并从图像数据寄存部42读入视频数据(S42)。
接下来,由于已将再生能力的一部分配给了视频数据,因而数据选择部51将该部分从MaxTrack减去(S4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其优先顺序最高的音频数据的轨道,并从声响数据寄存部48读入音频数据(S44)。
接下来,由于已将再生能力的一部分配给了音频数据,因而数据选择部51将该部分从MaxTrack减去(S45)。
这样,由于对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的再生优先分配再生能力,因而可以确保最低限度的影像再生。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是否MaxTrack>0,即再生装置50中是否还有再生处理能力(S46)。
在判断结果是MaxTrack>0的场合下,由于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通过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来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分配再生处理能力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S47)。
接下来,由于已将再生能力的一部分配给了该实际数据,因而数据选择部51将该部分从MaxTrack减去(S48)
另一方面,在判断结果是MaxTrack≤0的场合下,由于不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结束应再生轨道的选择。
这样在实施方式4中,由于在有再生处理能力的场合下,依次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分配再生处理能力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因而可使再生装置50的再生处理能力不剩余地全部加以利用。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4中,从在决定可再生的轨道时,数据选择部可简单地进行决定这一观点出发,处理各轨道数据所需的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被看作是相同的,只由轨道数来决定可再生的轨道。而实施方式5是一种考虑各轨道的再生处理所需的时间,来决定可再生的轨道的实施方式。因此,与实施方式4相比,本实施方式可更高效地利用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
这里,实施方式5的再生装置中,优先级表寄存部37不仅具有寄存优先级表的非易失性存储电路,还具有寄存处理中的各数据的可读写存储电路(比如RAM(random-access memory))及与数据选择部51连接,标刻时间的计时器(未图示),数据选择部51除了进行后述图14所示的处理之外,与图11所示的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有轨道,假设其再生处理中的单位时间(比如在QT场合下,是时间刻度(Time scale)与取样持续时间(Sampleduration)的积)是相同的。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5中再生装置的动作作以说明。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41。
输入数据解析部41参照轨道特性原子内所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别,根据判别结果,将输入数据与判别结果一起输入到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或声响数据寄存部48。
图14中,数据选择部51对变量T1、T2、Tr、Tc、Ts等变量进行初置(S51)。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计时器获取当前时刻,并将该当前时刻代入变量T1(S5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根据时间对样本原子及媒体处理原子来进行计算,获取视频数据(图像数据)的帧速率(S5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为再生处理1帧而分配的处理时间,从该处理时间减去进行轨道选择等处理所需的校正时间Tc,并将相减结果代入变量Tr(S54)。变量Tr是为再生1帧而分配的有效时间。
这里,校正时间Tc作为预定的初始值寄存于优先级表寄存部37,然后变更为在使用该再生装置中实际所需的时间。规定的初始值是下述场合的处理时间,即比如包含有多个轨道以便一定进行轨道的选择处理,并在识别选择优先顺序高的轨道的处理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此来进行数据配置,准备多个输入数据,通过将这些数据实际输入到再生装置,来计测识别选择优先顺序高的轨道的处理所需的时间,在该计测结果中最需要时间的场合。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优先顺序最高的视频数据轨道,并从图像数据寄存部42读入视频数据(S5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读入的该视频数据所需的消耗时间,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Ts(S56)。这里,再生处理所需的时间因数据的Codec类型而异。因此,关于各Codec类型,将各种数据输入到再生装置来进行再生处理,并实测处理时间,从所得到的处理时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比如求出平均值,由此来决定。此外所谓Codec类型,是数据编码及解码方法的种类,比如,在视频场合下是MPEG2等。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r减去变量Ts,将相减结果作为新变量Tr的值(S5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在S55读入的视频数据的轨道追加到再生列表(S58)。再生列表在优先级表寄存部37中作为轨道ID表来存储。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其优先顺序最高的音频数据轨道,并从声响数据寄存部48读入音频数据(S59)。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读入的该音频数据所需的消耗时间,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Ts。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r减去变量Ts,将相减结果作为新变量Tr的值。接着,数据选择部51将在S59读入的音频数据的轨道追加到再生列表(S60)。
这样,由于对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的再生优先分配再生能力,因而可确保最低限度的影像再生。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是否Tr>0,即再生装置中是否还有再生处理能力(S61)。
在判断结果是Tr>0的场合下,由于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通过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来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判断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S6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选择的该数据所需的消耗时间,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Ts(S6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对变量Tr与变量Ts的大小进行比较,在变量Tr>变量Ts的场合下,可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对所选择的数据进行再生处理,因而数据选择部51将在S62选择的数据轨道追加到再生列表(S6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r减去变量Ts,并将相减结果作为新变量Tr的值,将处理返回S61(S66)。
另一方面,由于在S61,在变量Tr≤0的场合下,不再有再生处理能力,而且由于在S64,在变量Tr≤变量Ts的场合下,不再有再生处理所选择的数据所需的足够再生处理能力,因而在这些场合下,数据选择部51从计时器获取当前时刻,并将该当前时刻代入变量T2(S6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2减去变量T1,将相减结果代入校正时间Tc,并将校正时间Tc变更为再生装置实际所需的时间(S68)。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根据再生列表,按数据内容,将应再生的各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或声响解码部17,再生装置使影像再生。
这样在实施方式5中,由于在有再生处理能力的场合下,考虑实际的处理时间,来依次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分配再生处理能力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因而与实施方式4相比,可使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不剩余地全部加以利用。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5中,在再生装置中仍有再生处理能力的场合下,从优先顺序最高的轨道来依次判断该轨道可否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得到再生处理,在不能进行再生处理的场合下,不判断其它轨道能否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得到再生处理,便结束轨道的选择,但在实施方式6中,在这种场合下,判断其它轨道能否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得到再生处理。因此,与实施方式5相比,本实施方式可更有效地利用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
这里,实施方式6的再生装置中,优先级表寄存部37不仅具有寄存优先级表的非易失性存储电路,还具有寄存处理中的各数据的可读写存储电路(比如RAM(random-access memory))及与数据选择部51连接,标刻时间的计时器(未图示),数据选择部51除了进行后述图15所示的处理之外,与图11所示的构成相同,因而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6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图15中,输入数据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来输入,由数据选择部51在再生列表中选择优先顺序最高的视频数据及音频数据这一从S51至S60的处理与图14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数据选择部51判断是否Tr>0(S61)。
在判断结果是Tr>0的场合下,由于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通过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来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判断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S6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选择的该数据所需的消耗时间,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Ts(S6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对变量Tr与变量Ts的大小进行比较,在变量Tr>变量Ts的场合下,可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对所选择的数据进行再生处理,因而数据选择部51将在S62选择的数据轨道追加到再生列表(S6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r减去变量Ts,并将相减结果作为新变量Tr的值,将处理返回S61(S66)。
另一方面,由于在S61,在变量Tr≤0的场合下,不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数据选择部51从计时器获取当前时刻,并将该当前时刻代入变量T2(S6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2减去变量T1,将相减结果代入校正时间Tc,并将校正时间Tc变更为再生装置实际所需的时间(S68)。
在S64,在变量Tr≤变量Ts的场合下,由于不再有再生处理所选择的数据所需的足够再生处理能力,为判断除该轨道之外,其它轨道中是否还有在余下的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可再生的轨道,数据选择部51判断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是否有尚未判断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轨道。
数据选择部51在作为判断的结果,具有尚未进行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判断的轨道的场合下,使处理返回S61,在没有尚未进行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判断的轨道的场合下,进行S67的处理及S68的处理。
这样在实施方式6中,由于在有再生处理能力的场合下,考虑优先顺序,对在该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可再生的全部轨道进行搜索,因而与实施方式5相比,可使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进一步不剩余地加以利用。
接下来对其它实施方式作以说明。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5及6中,作为前提条件,对所有轨道,其再生处理的单位时间是相同的,但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无需该前提条件,更具一般性的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7中数据选择部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输入数据接口11,输入数据被输入到输入数据解析部41。
输入数据解析部41参照轨道特性原子内所记述的识别符,来判别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别,根据判别结果,将输入数据与判别结果一起输入到图像数据寄存部42、图形数据寄存部44、文本数据寄存部46或声响数据寄存部48。
图16中,数据选择部51对变量T1、T2、Rt、Rc、Rp、Tc、Tf等变量进行初置(S81)。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根据时间对样本原子及媒体处理原子来进行计算,获取视频数据(图像数据)的帧速率(S8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为再生处理1帧而分配的处理时间,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Tf(S83)。变量Tf是为再生1帧而分配的时间。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进行轨道选择等处理所需的校正时间Tc除以变量Tf,并将相除结果代入Rc(S84)。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根据比如优先级表,按优先顺序来重新排列各轨道(S8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选择在再生开始时再生的轨道(S86)。
这里,对选择在再生开始时再生的轨道的该动作作以说明。
图17是表示再生开始时的轨道选择动作的流程图。
图17中,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c代入表示再生处理的总处理量的变量Rt(S111)。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其优先顺序最高的视频数据的轨道,并从图像数据寄存部42读入视频数据(S11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读入的该视频数据所需的视频数据处理量,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Rs(S113)。这里,在比如QT场合下,视频数据处理量是将1个样本(1帧)的处理所需的时间除以1个样本的持续时间的值。
同样,音频数据处理量是将1个样本的处理所需的时间除以1个样本的持续时间的值。图形数据的处理量是将1个样本的处理所需的时间除以影像的1帧时间(与视频数据的1个样本的持续时间相同)的值。特殊效果的处理量是将再生处理1帧影像的运算所需的时间除以影像的1帧时间的值。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s的值加到变量Rt内,并将相加结果作为新变量Rt的值(S114)。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识别其优先顺序最高的音频数据的轨道,并从图像数据寄存部42读入音频数据(S11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读入的该音频数据所需的视频数据处理量,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Rs(S116)。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s的值加到变量Rt内,并将相加结果作为新变量Rt的值(S11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变量Rt是否处于1.0以下,即再生装置中是否还有再生处理能力(S118)。
在判断结果是变量Rt≤1.0的场合下,由于还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可通过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来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判断再生处理合适与否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轨道(S119)。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选择的该数据所需的处理量,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Rs(S120)。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s的值加到变量Rt内,将相加结果作为新变量Rt的值,使处理返回到S118(S121)。
另一方面,在S118中,其判断结果是变量Rt>1.0的场合下,由于不再有再生处理能力,因而使处理返回主流程的S87(图16)(S122)。
返回图16,数据选择部51根据数据内容,将作为应在再生开始时再生的数据来选择的各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或声响解码部17,再生装置开始影像再生(S8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是否有已结束再生的轨道(S88)。在判断结果是没有再生结束的轨道的场合下,数据选择部51反复进行S88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断结果是有再生结束的轨道的场合下,数据选择部51从计时器获取当前时刻,并代入变量T1(S89)。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再生结束的轨道从再生列表删除(S90)。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对变量Rt进行再计算(S91)。这里,对变量Rt的再计算作以说明。
图18是表示Rt的再计算的流程图。
图18中,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c的值代入变量Rt(S131)。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计数在再生列表中登录的轨道数,并将计数结果代入变量n(S13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0代入环路变量j,以进行初置(S13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变量j与变量n的大小关系,在变量j<变量n的场合下,计算出再生列表中第j个轨道的处理量,并将计算结果代入Rs(S135)。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s的值加到变量Rt内,将相加结果作为新变量Rt的值(S136)。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对环路变量j加1,将相加结果作为新环路变量j的值,由此来增加环路变量j,然后使处理返回S134(S137)。这样,再生列表中所登录的轨道的总处理量被再次计算。
另一方面,在S134,在变量j≥变量n的场合下,由于对删除了再生处理已结束的轨道后的再生列表中所登录的全部轨道,已计算出各处理量,总处理量已被再次计算,因而使处理返回主流程的S91(图16)(S138)。
只按再生处理已结束的轨道的处理量来产生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余量,因而应检索并再生可按该余量来再生处理的轨道,进行S92至S100的处理。
即,返回图16,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由此来选择各寄存部中寄存的轨道中尚未登录到再生列表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的轨道(S92)。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计算出再生处理所选择的该数据所需的处理量,并将计算结果代入变量Rp(S93)。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判断在变量Rt中加入了变量Rp值的相加结果是否小于1.0(S94)。
在判断结果是(变量Rt+变量Rp)≤1.0的场合下,由于可使所选择的轨道再生,因而将所选择的轨道追加到再生列表(S95)。数据选择部51将变量Rp的值加到变量Rt中,将相加结果作为新变量Rt的值,使处理返回S92(S96)。
另一方面,在S94中的判断结果是(变量Rt+变量Rp)>1.0的场合下,由于不再有只再生所选择的轨道的再生处理能力,因而结束所选择轨道的再生,数据选择部51从计时器获取当前时刻,并将当前时刻代入变量T2(S97)。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从变量T2减去变量T1,将相减结果代入校正时间Tc,并将校正时间Tc变更为再生装置实际所需的时间(S98)。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将校正时间Tc除以变量Tf,并将相除结果代入Rc(S84)。
接下来,数据选择部51访问优先级表寄存部37,根据数据内容,将应按再生列表再生的各数据输出到图像解码部15、图形解码部16、文本解码部32或声响解码部17,再生装置开始影像再生(S100)。接着数据选择部51使处理返回S88。
在实施方式7中,即使所有轨道中,其再生处理的单位时间不相同,也可考虑实际处理量,在产生了再生处理能力后,依次选择寄存于各寄存部的轨道中尚未分配再生处理能力的轨道中,其优先顺序最高的数据的轨道,因而与实施方式4相比,可不剩余地利用再生装置的再生处理能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再生装置中,判别单元可根据优先顺序表来参照所输入的数据的优先顺序,只在数据的优先顺序高于规定阈值的场合下,才向规定的解码单元输出,因而可根据再生处理能力来设定规定的阈值,由此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使数据再生,所以可得到动作平滑的不漏帧的影像,此外,由于可以根据优先顺序表来参照所输入的数据的优先顺序,按数据的优先顺序来分配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再生的处理量(再生处理能力),作成应再生数据的一览表,并基于该一览表,将数据输出到解码单元,因而再生装置可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使数据再生,所以可得到动作平滑的不漏帧的影像,因而可在再生处理能力范围内,按优先顺序来使数据再生,从而可再生出编辑者等认为是重要的特殊效果等。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再生装置,使包含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影像数据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包含识别符的上述影像数据的输入单元;
解析单元,其参照在影像数据中包含的上述识别符,来判别由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内容;
存储单元,其存储分配了按各数据的内容来解码的处理序号的优先顺序表、决定再生至哪个序号的数据为止的规定阈值;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数据内容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上述规定阈值,来判别是否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在对该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2.一种再生装置,包括具有多个轨道,在上述多个轨道中分别记录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单元,其读入来自上述记录媒体的包含表示轨道类别的上述识别符的各数据;
解析单元,其参照在影像数据中包含的识别符,来判别记录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的轨道类别;
存储单元,其存储使上述轨道类别与解码处理的序号相关联的优先顺序表、决定再生至哪个序号的轨道为止的规定阈值;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轨道类别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上述规定阈值,来判别是否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在对该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3.一种再生装置,使包含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影像数据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包含识别符的上述影像数据的输入单元;
解析单元,其参照在影像数据中包含的上述识别符,来判别由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内容;
存储单元,其存储分配了按各数据内容来解码的处理序号的优先顺序表、汇总了有关应再生的数据的信息的一览表;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数据内容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可在规定时间内再生的处理量,来作成上述一览表,在基于该作成的一览表来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4.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应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的内容来作成。
5.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应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轨道类别来作成。
6.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数据类别来作成,上述规定的阈值按数据类别来设定。

Claims (6)

1.一种再生装置,使包含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影像数据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上述影像数据的输入单元;
解析单元,其判别由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内容;
存储单元,其存储分配了按各数据的内容来解码的处理序号的优先顺序表、决定再生至哪个序号的数据为止的规定阈值;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数据内容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上述规定阈值,来判别是否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在对该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2.一种再生装置,使具有多个轨道,在上述多个轨道中分别记录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记录媒体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读入来自上述记录媒体的各数据的输入单元;
解析单元,其判别记录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的轨道类别;
存储单元,其存储使上述轨道类别与解码处理的序号相关联的优先顺序表、决定再生至哪个序号的轨道为止的规定阈值;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轨道类别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上述规定阈值,来判别是否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在对该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3.一种再生装置,使包含图像数据及用于编辑该图像数据的1个以上编辑数据的影像数据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入上述影像数据的输入单元;
解析单元,其判别由上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影像数据的内容;
存储单元,其存储分配了按各数据内容来解码的处理序号的优先顺序表、汇总了有关应再生的数据的信息的一览表;
多个解码单元,其按照各数据的类别来设置,对各数据分别解码;
判别单元,其基于从上述解析单元输出的数据内容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上述优先顺序表及可在规定时间内再生的处理量,来作成上述一览表,在基于该作成的一览表来对由上述输入单元读入的数据解码的场合下,根据该数据的类别而输出到上述多个解码单元之一。
4.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应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的内容来作成。
5.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应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轨道类别来作成。
6.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优先顺序表按数据类别来作成,上述规定的阈值按数据类别来设定。
CNB028193911A 2001-10-02 2002-10-02 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06822 2001-10-02
JP306822/2001 2001-10-02
JP2001383413A JP3724719B2 (ja) 2001-10-02 2001-12-17 再生装置
JP383413/2001 2001-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1635A true CN1561635A (zh) 2005-01-05
CN1290322C CN1290322C (zh) 2006-12-13

Family

ID=2662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3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0322C (zh) 2001-10-02 2002-10-02 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47421B2 (zh)
EP (1) EP1434436A4 (zh)
JP (1) JP3724719B2 (zh)
KR (1) KR100932579B1 (zh)
CN (1) CN1290322C (zh)
WO (1) WO20030326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319A (zh) * 2010-11-25 2012-05-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识别方法及其控制电脑
CN112287128A (zh) * 2020-10-23 2021-01-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文件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36984B1 (ko) 2003-06-18 2011-05-25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재생장치, 기록매체, 재생방법
JP3858883B2 (ja) * 2003-10-28 2006-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136537A (ja) 2003-10-29 2005-05-26 Sony Corp ファイル記録装置、ファイル再生装置、ファイル編集装置、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ファイル編集方法、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編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ファイル編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記録媒体
JP4203812B2 (ja) * 2003-12-29 2009-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記録装置、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ファイル記録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ファイル再生装置、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ァイル再生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182932B2 (ja) 2004-08-04 2008-1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580211B2 (en) * 2004-11-02 2009-08-25 Mediatek, Inc. DVD recording
US8249426B2 (en) 2004-12-13 2012-08-21 Muvee Technologies Pte Lt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editing media recordings
GB2516825B (en) * 2013-07-23 2015-11-25 Canon Kk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capsulating partitioned timed media data using a generic signaling for coding dependencies
KR20150069760A (ko) * 2013-12-16 2015-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4014A (ja) 1997-02-20 1998-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復号化方法、画像復号化装置、画像多重化方法、画像多重化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2001268493A (ja) * 2000-03-16 2001-09-28 Seiko Epson Corp 映像再生装置および映像再生方法なら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2001346193A (ja) * 2000-05-31 2001-12-1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監視テレビ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1346139A (ja) 2000-06-05 2001-12-14 Canon Inc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319A (zh) * 2010-11-25 2012-05-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识别方法及其控制电脑
CN112287128A (zh) * 2020-10-23 2021-01-2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文件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87128B (zh) * 2020-10-23 2024-01-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文件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929097B2 (en) 2020-10-23 2024-03-12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diting multimedia f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24719B2 (ja) 2005-12-07
CN1290322C (zh) 2006-12-13
US7447421B2 (en) 2008-11-04
JP2003179859A (ja) 2003-06-27
US20050078939A1 (en) 2005-04-14
KR20040040476A (ko) 2004-05-12
EP1434436A4 (en) 2007-12-12
WO2003032636A1 (fr) 2003-04-17
EP1434436A1 (en) 2004-06-30
KR100932579B1 (ko) 2009-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165C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199453C (zh) 信息提供系统、信息提供方法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738440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756337A (zh) 记录和/或回放内容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程序
CN1816879A (zh) 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装置的ic电路、视频处理方法和视频处理程序
CN1925609A (zh) 影像处理装置
CN101069181A (zh) 存储设备和记录介质
CN1530926A (zh) 语音识别词典制作装置及信息检索装置
CN1647528A (zh) 元数据编辑装置、元数据再生装置、元数据分发装置、元数据检索装置、元数据再生成条件设定装置和元数据分发方法
CN101051514A (zh) 记录和复现装置与记录和复现方法
CN101046818A (zh)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产品
CN1595966A (zh) 电视节目记录保留方法和设备
CN1286017C (zh) 记录/重放装置和记录管理方法
CN1290322C (zh) 再生装置
CN1706185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726551A (zh) 记录重放方法及记录重放装置
CN101031055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CN155121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906693A (zh) 预约装置、预约内容的记录指示方法及记录装置
CN101067955A (zh) 内容列表显示方法及装置、内容选择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817038A (zh) 内容存储系统、家用服务器装置、信息供应装置、集成电路、以及程序
CN1756334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788311A (zh) 记录设备以及相关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系统lsi
CN1265279C (zh) 计算机系统和视频再现输出控制方法
CN1224893A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