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0787A -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0787A
CN1560787A CNA200410039577XA CN200410039577A CN1560787A CN 1560787 A CN1560787 A CN 1560787A CN A200410039577X A CNA200410039577X A CN A200410039577XA CN 200410039577 A CN200410039577 A CN 200410039577A CN 1560787 A CN1560787 A CN 1560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ltation
expert
case
patient
do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95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4100395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60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560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0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电视会议系统的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另一类是基于因特网技术的“网上医院”。但二者无论从实际应用中或者是从技术角度来看,都存在着致命的缺点。以第一种实时远程会诊系统为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专家进行预约。做一次远程会诊咨询耗时费力,在实践中证实这是很困难的。以“网上医院”为例:它要求患者必须懂电脑、懂网络。并且专家因为看不到X光片等因素。在诊断上它没有多大价值的。我独创了第三种远程会诊信息咨询方式,它不用预约,也不需要患者懂电脑。该项目现已在广东、河南、北京试用。它尝试解决自古以来的难题-有病乱投医。

Description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系统属于软件产品。它利用因特网实现远程会诊信息交流,它帮助患者更方便地向专家进行医学咨询。
【背景技术】:
一、什么是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远程会诊是指利用远程通讯系统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诊断、会诊的医学咨询方式。伴随着电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建设在我国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先进的电脑和通信技术,通过电话线连接多媒体电脑终端,在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架起连接桥梁。病人不需出门,就可通过远程会诊的先进设备与专家直接交谈,进行预约咨询、疑难会诊、紧急救护、医学教育等医疗服务。患者可免除路途劳累之苦,节约交通费和住宿费,个人和家庭利用普通多媒体电脑和电话,配上专用摄像装置,即可实现远程会诊,对慢性病和疑难病症尤其合适。
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在国际上均是热门研究课题。
二、现有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的分类
现有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电视会议系统的“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另一类是基于因特网的“网上医院”。
“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国内很多医院都已经使用了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它主要是用于会诊或是手术中。
它的使用方法是:首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专家进行预约。一旦预约好,基层医院和专家都利用专用的会诊室和技术人员,由技术人员事先调试设备,包括患者等所有人员均得按时到位。在手术或会诊时,先将病历、实验室检查等文字资料和CT、MRI等静态图像传送给远方专家,让对方先了解病情,利用远程会诊软件,通过摄像镜头将双方专家的情况都显示在双方的显示器上,从而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可同时传输医学图像及各种病理资料,在实时电子白板上进行文字交流。在传送的图像上双方可对感兴趣的病灶共同进行探讨,并可随时加以文字注解或箭头符号,使双方进行“手把手”讨论。用电视系统将现场情况实时传递到远方的专家处。专家将其意见即时反馈给现场的大夫。
医院间的远程会诊系统大多一方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医院,另一方为病源充足,医疗检测手段相对齐全的中小医院,通过医疗资料的实时传递,双方密切配合,有利于医疗资料的充分发挥,既能治好病人,又能提高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增加医院的收入。
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个电视会议系统。
“网上医院”
针对实时远程会诊昂贵的费用,又有人提出了“网上医院”,即设立一个网站。患者将CT片子等资料邮寄到网站,或者扫描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到网站上来。由网站所聘请的专家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也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患者。也有“网上医院”是在网站上设有一个论坛,供患者发帖子提疑问,由专家免费回答。
三、现有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的缺点
“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它的致命缺点有以下几点:
1.每次预约耗时费力:让专家预先就安排出一大块时间非常不容易,如果同时需要几个专家联合会诊,那就更难实现了。
2.组织工作极为复杂。一旦专家预约好,就要组织基层大夫、患者等各方同时到位,缺一不可。事先安排会诊室,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远程设备联通等大量工作。远程专家方同样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3.专家所看到的病灶不清晰,无法据此做出诊断,更多的情况下,是摄像机根本就看不到病灶部位。为了看清细微病变,医院设备的投资都达几十万、上百万。几千元的摄像机无法达到要求。
4.通讯费用高昂。实时现场传输的通讯费是非常昂贵的。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5.专家不积极。就实际情况而言,远程会诊基层大夫是非常愿意的,但专家不积极。因为预约和准备的过程要耗费专家大量的时间。
因为以上所述原因,在中国每年开展远程会诊才一万余例,远未发挥出它的作用。
“网上医院”的缺点
1.它要求患者必须懂电脑和网络,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使用人群。
2.很少有人拥有专用医学影像处理设备,如果不能将检查资料如X光片提供给专家,仅仅是在网上发发帖子,进行文字性描述,于诊断并无多大益处。
3.患者见不到专家的面,没有信任感。
4.通过邮局和银行给网站汇款,是比较麻烦的。还有许多人不会使用汇款。
【发明内容】:
我所发明的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咨询方式,它不用和专家预约,也不需要患者懂电脑。完全克服其它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的缺点,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该项目现已在广东、河南、北京试用。它尝试解决自古以来的难题----有病乱投医!
该发明就是把远程会诊这个项目给产业化了,使得普通人也可以享用宝贵的专家的资源,调动专家积极性。克服了传统远程会诊系统和“网上医院”等所固有的缺点。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首先在基层医院设立远程会诊信息咨询室,配置一名技术人员及我开发的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终端软件及硬件设备等。这套系统可以将患者病例材料处理成数字化格式并保存于电脑中。它也可以直接从医院的设备上(例如,B超、CT等)获得患者的影像数据。基层医院的大夫填写会诊申请单和病情描述,然后技术人员利用“非实时系统”,将患者的所有材料(包括电子病历、X光片、基层大夫意见、临床表现等)保存到本机数据库中,并上传到会诊中心数据库里。
在填写会诊申请单时,患者可一并指明需要什么地区、什么级别、何专业科室、几名专家会诊,并向医院交纳相应费用。例如,需要北京心脏科主任级医师2人,上海骨科副主任医师1人参加会诊。
我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与各大医院合作,发展大量的医学专家作为会员。这些会员专家的地域、科室、级别等情况都记录入系统中。并给每一位会员分配账户和密码。
会员可随时登录网站,浏览数据库中的相关待诊病例,给出咨询意见。该咨询意见保存在系统中,由基层医院下载后,转交给患者或主治大夫。举例来说,如果患者指定要北京呼吸科2位专家会诊。则上海的专家是看不到该病例的。如果有北京呼吸科2位专家对该病例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则该病例自动转到历史库中,不再是待诊病例了。
我公司定期与基层医院和专家进行费用结算。
会诊意见给到患者手里,其周期一般是两天时间。
历史库中的病例和诊断结果,可供其它专家、学生等查阅、学习用。
它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与“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相比:
1.无需预约。这使得非实时远程会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例如,预约一位专家,他可能下周、也可能下个月才有时间。即使预约好的时间,也可能因故无法开展。如果不用预约,则无需等某一位专家有空。立即就可进入会诊程序,将病例材料发布出去,等待结果。
2.无需复杂的组织工作。这使得远程会诊更加可行。基层医院端配备技术人员、设备和专用的房间,而专家端则只需一台能联网的高档电脑即可,完全不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通讯设备等,也无需任何会诊的组织工作。
3.专家可随时随地进行远程会诊。比如在单位里,在家中,甚至在会议的间歇时都可以在联网的电脑上随时浏览数据库中患者的病例,为患者作咨询。从而充分发掘了宝贵的医学专家资源。
4.从点对点变到点对面的病例发布方式。“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事先需要联系好专家医院,这样,在基层医院和专家医院之间就构成了点对点的联接方式。而“非实时系统”,则不建立这种点对点的联接方式,它是将病例向所有的专家发布,是一种点对面的关系,可以最大范围寻求咨询意见。举例来说,需要购买某项设备,既可向厂家联系购买,这就是点对点的联系。也可以面向社会发布招标信息,这就是点对面的联系。
5.费用低廉。实时系统,因为专家和大夫实时地交流,不允许通讯中断。通讯质量要求比较高,成本也高。而非实时系统,利用因特网传送数字信息,不需要非常高质量的通讯线路,成本也低廉。
6.图像清晰。因为病例图像可从CT等设备上直接获得,用数字化方式传送。不像实时系统用摄像机采集的模糊图像;
7.跨国医学咨询将变得很容易。“实时系统”,如果想邀请国外的专家参加会诊,技术上和会诊组织上都异常复杂。而在“非实时系统”里,欧洲的专家可以很轻松地像北京的专家一样,用同样的方式浏览病例,并做出咨询。这项技术将帮助患者方便地进行跨国界咨询。
8.多地区、多专科、多专家联合会诊将变得很容易。例如,需要北京心脏专家2位,上海骨科专家1位,为患者联合会诊。在“实时系统”中,因为它在实践中的巨大困难(技术上和组织上),尚未有类似案例。而在“非实时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中,这是它的基本功能,实现起来很容易。这项技术将使得更大地域范围、更多专业范围、更多专家的联合会诊,简便易行。
9.同一专科可以让多个专家分别拿出自己的诊断意见,给基层医院更多的参考余地和选择范围。
10.病例材料作为宝贵的医学资源将大放光彩。病例材料和诊断结果都是宝贵的医学资源,以前这些材料都存档于医院的资料库中,很难对外进行交流用。“非实时系统”中,将所有的疑难病症及诊断结果都长期保存在数据库中,供查阅、学习、参考。例如,医学院的学生,在病例数据库中就可搜索到大量的实际病例和诊断结果。生动、真实。这一点,“实时会诊信息系统”是无法做到的。
11.随着系统的发展,当时时都有专家在网上浏览病例的时候,遇到急诊病例,在系统上发布请求会诊的信息。不用预约,立即就可请到专家参加会诊。例如,全国范围内,现正有8位心脏病专家在浏览病例数据库,做诊断或查阅资料。有一心脏病急诊病例,就可向这8位专家发出会诊邀请。邀请3人参加会诊。如果5位专家同意会诊,基层医院就可在系统中查阅这5位专家的个人资料,决定是哪3个人来为患者做医学咨询。双方确认后,立即就可进行会诊。这一技术取消了所有复杂的预约和联系过程。将为急诊患者及时找到医学专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12.将来,在基层医院和专家端都装上摄像机。这样,如果专家和患者都在网上时,双方又同意,就可开展视频咨询。这样,“非实时系统”就可兼具了“实时系统”的优点。
与“网上医院”相比:
1.组织结构迥异。“网上医院”的组织结构是中心型(见图1)。而“非实时系统”的组织结构是中心结点型(见图2)。二者的根本结构不同,导致其操作方法和技术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应用前景也更广阔。下面详细说明。
2.使用人群广。“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不需要患者、大夫懂得电脑和网络知识,就可以使用它。这将使中国更广泛的人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享受到高质量的医学咨询服务。
3.高质量的病例材料。由于“网上医院”面对的是患者个人,由患者向其提交病例材料。而“非实时系统”面向的是基层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向系统提交病例材料。这样,基层医疗机构(会诊结点)就可配置专业而昂贵的医学影像处理设备。会诊申请和病情描述等材料也是由基层医院大夫填写的,专业、准确。提交的病例材料,就完全可作为诊断依据。这一点是“网上医院”无法比拟的。
4.费用结算方便。“网上医院”,要求患者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周期长、效率低。甚至还有许多人不会汇款。“非实时系统”,只要求患者将会诊费用交给基层医疗机构即可。方便易行。
5.“网上医院”,病例材料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以邮件方式传输。而在“非实时系统”中,病例材料是以数据库的方式保存,以专用软件方式传输。“网上医院”在接收到患者材料后,需要技术人员整理后,再修改网页,再将网页上传到服务器后,才能让专家浏览病例。“非实时系统”则免去这些环节。因其使用数据库技术,可以将接收到的病例数据立即让专家浏览。这项技术使得病例的发布更加准确和快速。
6.“网上医院”发布了病例材料后,需要人工预约相应专业的专家会诊。专家会诊后,就得人工修改网页,将该病例撤下,以免其它专家也做出诊断,这一过程复杂而困难。例如,约定的时间专家未能参加会诊,网站就必须另外再找专家来会诊。耽误时间。“非实时系统”不用预约某一位专家,它通过发展大量会员专家的形式来保证有专家参加会诊,专家谁有空谁就来参加会诊,谁会诊了就付谁费用。二者的区别,打个比喻,“网上医院”就像是通过媒人来介绍对象。而“非实时系统”则是通过征婚广告来为人介绍对象。
7.在“网上医院”中,专家的诊断结果,需要专家以邮件的方式发送到网站或者患者处。这需要专家确认病例编号、患者姓名、患者邮箱等等信息,以免将诊断结果发错了。在“非实时系统”中,专家将诊断意见写完,按“保存”功能就行了。该结果如何发到患者处,专家根本不用操心。这项技术,将为专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更加专注于诊断工作。
8.在“网上医院”中,对病例进行编号,就需要知道每一例患者的通讯方式,以用于发送诊断结果。而在“非实时系统”中,对所有医院和病例统一分类和编号。诊断结果是基层医疗机构到系统中取。这一技术,对于及时、正确发送诊断结果具有很大意义。例如,“网上医院”,将结果发到患者信箱中。但防火墙有可能将该邮件过滤掉,而患者和会诊中心却并不知道这一情况。“非实时系统”,中心很容易了解到会诊结果的浏览次数和时间等信息。能够及时处理没有下载的会诊意见。

Claims (5)

1、在远程会诊点,由患者或者申请会诊咨询的人,指明需要咨询的专家的级别、人数、地区、专业等。由会诊点对病例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影像采集、数字化处理等。然后将处理后的病例信息上传到会诊中心数据库,在网站上公开发布。
2、会员医学专家不用预约,自由登陆网站,浏览病例或者参加会诊。待诊病例只对符合患者要求的专家开放。
3、由专家选择会诊的病例。并给予答复。专家的咨询意见存储在系统中,并由远程会诊点下载后,打印出来交给患者或者主治大夫。或者患者凭密码上网浏览咨询意见。
4、咨询完毕的病例,转入历史病历库中,可供有访问权限的人浏览和讨论。例如,大夫、学生等。
5、由会诊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和专家定期进行费用结算。
CNA200410039577XA 2004-02-18 2004-02-18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Pending CN1560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39577XA CN1560787A (zh) 2004-02-18 2004-02-18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39577XA CN1560787A (zh) 2004-02-18 2004-02-18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0787A true CN1560787A (zh) 2005-01-05

Family

ID=3444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9577XA Pending CN1560787A (zh) 2004-02-18 2004-02-18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6078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4760A (zh) * 2011-04-28 2011-11-16 大连亿创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视频会诊系统
CN106027362A (zh) * 2016-04-28 2016-10-12 深圳嘀嘀嗒嗒互联网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6446567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北京和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91388A (zh) * 2016-11-10 2018-05-29 长沙博为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系统的远程会诊流程的实现方法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13257439A (zh) * 2021-06-16 2021-08-13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功能定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4760A (zh) * 2011-04-28 2011-11-16 大连亿创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视频会诊系统
CN106027362A (zh) * 2016-04-28 2016-10-12 深圳嘀嘀嗒嗒互联网有限公司 实时通信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6446567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北京和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医疗影像会诊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91388A (zh) * 2016-11-10 2018-05-29 长沙博为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系统的远程会诊流程的实现方法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CN113257439A (zh) * 2021-06-16 2021-08-13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功能定制方法及系统
CN113257439B (zh) * 2021-06-16 2021-11-02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功能定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stberg et al. The basis for using the Internet to suppor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primary care
Creswell et al. Designing a mixed methods study in primary care
CN109599188B (zh) 一种医护信息管理系统
Smith et al. Engaging adolescent participants in academic research: the use of photo-elicitation interviews to evaluate school-based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mes
Cho et al. Contextual dynamics during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an event-based actor-network approach
CN105528531A (zh)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
Chen et al. Review of telemedicine projects in Taiwan
CN109949904A (zh) 一种基于云端的dicom文件查看系统
CN101763468A (zh) 一种处理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的方法
Maia et al. A statewide telemedicine network for public health in brazil
Olesen Cooperative collaboration in the hybrid space of google docs based group work
CN1560787A (zh)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Yuan et al. Primar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perspective on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
Nobre 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tatewide telemedicine/telehealth system in the state of Santa Catarina, Brazil
Stolee et al. Health information use in home care: brainstorming barriers, facilitators, and recommendations
CN1592293A (zh) 非实时远程会诊信息系统
Bamford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UK national telepathology network
Byrne et al.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Chen et al. Telemedicine in Chin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achdeva et al. Telemedicine in healthcare system: A discussion regarding several practices
CN106682431A (zh) 一种专家远程会议服务系统
Ellingsen et al. A commo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for Norwegian municipalities
Koivu et al. Vertical interventions and parallel struct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HIV and tuberculosis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in South Africa
Turisco et al. Rural health care delivery: Connecting communities through technology
Shafique et al. Virtual slides and instant sharing of medical diagnosis: Emerging telepathology practices at king fahd hospit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u Shupeng

Document name: Written notice of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application for patent for inven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