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9646A - 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9646A
CN1539646A CNA200410035389XA CN200410035389A CN1539646A CN 1539646 A CN1539646 A CN 1539646A CN A200410035389X A CNA200410035389X A CN A200410035389XA CN 200410035389 A CN200410035389 A CN 200410035389A CN 1539646 A CN1539646 A CN 1539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rrection
information
record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53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花田学
服部毅
佐藤武治
和田谦一
松原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SHIROKU PHO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SHIROKU PHO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SHIROKU PHO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SHIROKU PHO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39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9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高精度地减小长尺寸阵列状打印头中的浓度不匀。从各修正图像(N)取得浓度信息(步骤S2)。而且,确定与各记录元件(i)对应的浓度数据(DNi)(步骤S4)。将浓度数据(DNi)的平均值规定为(DNave),计算偏差(ΔDNi=DNi-DNave)(步骤S5)。接着,使用变换直线求出与偏差(ΔDNi)对应的光通量差(ΔENi)(步骤S6)。然后,计算针对各个记录元件的修正量(CNi=10(-ΔENi))(步骤S7)。根据由各修正图像计算的修正量(CNi)将修正量合成(步骤S9)。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正将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离散并记录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由于数字摄像机的普及,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人们对数字小型实验室机的打印能力、图像质量等的性能提高寄予厚望。尤其对使用大纸张的打印的要求提高,正在开发适合于它的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的打印头的曝光设备。
一般地,构成阵列打印头的发光记录元件在各个发光特性中具有从20%到40%左右的离散。在对该离散的修正不充分的情况下,在打印生成时离散作为图像浓度不匀被原样打印。在用连续灰度等级再现照片等的情况下,有必要将离散最低修正到2%以下,为求得更高质量,有必要修正到1%以下。
作为涉及此修正的技术,提案出了在驱动了多个记录元件的状态下,求出每个记录元件的光通量数据,并根据该光通量数据求出各记录元件的曝光量的修正量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提案出了为了确定各记录元件的位置,测定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至少空出1个记录元件以上地被间隔记录的图像浓度,并求出各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修正量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提案出了混合连接多个打印头,并在所要的长度的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图像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平8-230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138472号公报
但是,为进行更宽幅的打印,在使用了更长尺寸的阵列状打印头的情况下,在为了修正记录元件而测定曝光量和浓度时,需要更长尺寸的测定装置。
另外,如果为了修正记录元件而输出宽幅的修正图像,则在图像的浓度测定中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浓度测定的稳定性不充分的情况下,会产生浓度测定的离散,难以正确地修正。而且,在宽幅的修正图像中,少许的图像的倾斜引起的位置的偏移有变大的倾向,因此必须慎重地调整修正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并将这样的问题作为课题,即,即使在使用了长尺寸的打印头的情况下或使用长尺寸打印头用的记录材料生成修正图像的情况下,也提供精度高、能减小浓度不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以下所示的各项目解决上述的课题。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它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该被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地记录所述修正图像,并为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具备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将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地记录所述修正图像,并为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如果依据项(1)、(2)记载的发明,则即使对于长尺寸的打印头,也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成多个部分地记录修正图像,因此在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从而,能够精度高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所谓本发明的读取信息,意味着表示由任意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浓度测定装置读入的光学浓度的信息,或根据光学浓度计算的数值的信息,它可以是光学浓度本身,但也可以是反射率、透射率、光吸收率等,还可以是与它们一对一对应的函数值,例如可以是对数值,也可以是它们的平均值等的统计量。另外,在通过平板扫描器等图像读取装置进行图像的读取的情况下,可以是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的信号值或与该信号值一对一对应的函数值,例如可以是对数值等,也可以是它们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中,所谓“沿着记录元件分割成多个部分并记录修正图像”意味着如图4所示那样,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打印头的记录元件分割成多个组,对每个分割的该组驱动记录元件,并向多张记录材料记录修正图像。图4表示将记录元件分割成3个组,进行3张修正图像A、B、C的记录的例子,但修正图像并不限定于3张。另外,在图4中,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在大致相同宽度的记录材料上进行记录,但如图5所示那样,也可以设定为在不同宽度的记录材料上进行修正图像的记录。
理想的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图像读取装置是具有线状的CCD,并通过线状的CCD扫描读入图像的装置,并举出平板扫描器、鼓形扫描器等各种扫描器。
另外,在使用图像读取装置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时,理想的是以比使用阵列状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进行记录的分辨率高的分辨率进行修正图像的读取。
另外,可以设定为通过1个图像读取装置同时读取多个修正图像。
可以对打印头的全部区域进行本发明的输出修正方法,为缩短修正时间,也可以只对使用的部分、或者只对浓度不匀显著的部分等打印头的一部分区域进行。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被记录的该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着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所述修正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并针对分割的每个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记录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所述修正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并为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如果依据项(3)、(4)记载的发明,则分割记录后的修正图像,并沿着记录了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针对每个分割成多个的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用可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对打印头或生成的修正图像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的同时,有可能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中的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连接部分。
(6)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中的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连接部分。
如果依据项(5)、(6)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减小取得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时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此处,所谓“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是指图4中的具有修正图像A和修正图像B、修正图像B和修正图像C那样的关系的修正图像。
另外,所谓连接部分是指在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中的、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部分。例如,是指在图4中利用为了记录修正图像A而被驱动的记录元件组(E1~X1)之中与为了记录修正图像B而被驱动的记录元件组(X1~X4)重叠的区域的记录元件(X1~X2)而记录的部分。另外,在图4中,表示记录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记录元件记录2张修正图像的情况,但也可以记录3张或3张以上的修正图像。
从浓度的连续性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记录连接部分的记录元件的范围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理想的是2个象素以上,更理想的是10个象素,最好是50个象素以上。另外从修正浓度不匀的效率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1000个象素以下,更理想的是500个象素以下,最好是200个象素以下。
(7)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8)如权利要求2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如果依据项(7)、(8)记载的发明,则根据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能够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各个所述多个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成为1。
(10)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各个所述多个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成为1。
如果依据项(9)、(10)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按照与各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进行输出修正,使在打印头中与连接部分对应的部分的连续性变得良好,并能减小浓度不匀。
理想的是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越接近修正图像的端部的区域越减小用于输出修正的比率。另外,可以设定用随机数决定与多个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也可以交互地使用从多个记录材料得到的读取信息。
(11)如项(1)、(3)、(5)、(7)或(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
(12)如项(2)、(4)、(6)、(8)或(10)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
如果依据项(11)、(12)记载的发明,则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由此在即使使用不同种类的记录材料记录了多个修正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记录材料的灵敏度之差的色彩平衡的差异,使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变为可能,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此处,所谓“读取信息之差”是指由于用任意的图像读取装置或浓度测定装置读入的读取信息的记录材料的差异而产生的差,另外,在用平板扫描器等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读取信息的情况下,也包含由于用不同的CCD等得到信息而产生的差。
(13)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14)如项(1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如果依据项(13)、(14)的发明,则根据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由此能够用更简易的方法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此处,所谓“统计量”,理想的是在量上用一个数值表示全部分布的特性,理想的是平均值、中位数、四分位偏差、众数、均方平方根等,最好是平均值。
另外,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可以是根据所取得的全部读取信息求出的数值,也可以是根据所取得的读取信息的一部分求出的数值。
在使用统计量进行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的调整时,设定作为调整目标的目标值,对各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求出各修正图像的差分,并将该差分在从各修正图像所得到的修正结果中进行加减。
作为目标值的理想的例子,在修正图像是奇数张的情况下,举出了由位于打印头的中央的记录元件所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由位于打印头的端部的记录元件所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平均值成为中央的值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全部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平均值的平均值等。最好是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即,多张张录材料的重叠部分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
(15)如项(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
(16)如项(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
如果依据项(15)、(16)的发明,则根据从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所得到的统计量,能够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因此再使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变为可能,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从将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差成为平滑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为计算统计量所使用的记录元件多,另外从计算效率的观点出发希望少。因此,理想的是记录连接部分的全部记录元件个数的5%以上、90%以下的范围,更理想的是10%以上、80%以下的范围,最好是15%以上、70%以下的范围。
(17)如项(1)、(3)、(5)、(7)、(9)、(11)或(13)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各自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为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18)如项(2)、(4)、(6)、(8)、(10)、(12)、(14)或(16)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各自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为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为了在修正图像中确定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例如,有这样的情况,即,在记录元件的方向每隔几个象素设定已记录的部分(标记段)。但是,即使能够确定记录元件的间隔,被记录在图像上的标记与哪个记录元件对应,即,确定标记的绝对位置也是困难的。
但是,如果依据项(17)、(1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使用定位标记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因此对于各记录元件,使得能够根据已取得的读取信息进行正确的反馈。
此处,所谓“定位标记”是用于使在修正图像中进行了记录的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元件编号的绝对位置在修正图像上变得明确的标记。
(19)如项(1)、(3)、(5)、(7)、(9)、(11)、(13)、(15)或(17)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20)如项(2)、(4)、(6)、(8)、(10)、(12)、(14)、(16)或(1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如果依据项(19)、(20),则浓度信息的线性性质比较高,并能够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所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此处,所谓浓度信息意味着表示由任意的浓度测定装置所读入的光学浓度的信息,可以是光学浓度本身,但可以是反射率、透射率、光吸收率等,或与它们一对一对应的函数,例如也包含对数值等。另外,在用平板扫描器等图像读取装置进行了图像的读入的情况下,浓度信息可以是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的信号值,或与该信号值一对一对应的函数值,例如可以是对数值等。
作为浓度信息理想的是表示线性性质比较高的光学浓度的信息,更理想的是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的信号值的对数值和光学浓度等。
(21)如项(1)、(3)、(5)、(7)、(9)、(11)、(13)、(15)或(17)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22)如项(2)、(4)、(6)、(8)、(10)、(12)、(14)、(16)或(1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如果依据项(21)、(22)记载的发明,则根据光通量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所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并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此处,所谓光通量信息是指涉及根据所述的读取信息和浓度信息计算或变换的光通量的信息,理想的是使用为记录修正图像而使用的记录材料的特性计算或变换的光通量信息。理想的是该记录材料的特性是涉及被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浓度的与打印头的曝光量有关的信息。记录材料的特性根据使用前的记录材料的保存状态不同有少许变化,因此理想的是针对每个修正图像求出,但将平均的特性作为已知的值使用也没有关系。
(23)如项(1)、(3)、(5)、(7)、(9)、(11)、(13)、(15)、(17)、(19)或(2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24)如项(2)、(4)、(6)、(8)、(10)、(12)、(14)、(16)、(18)、(20)或(22)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23)、(24)记载的发明,则通过使用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修正图像,能够将读取信息和浓度信息更正确地变换为输出值,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25)如项(1)、(3)、(5)、(7)、(9)、(11)、(13)、(15)、(17)、(19)、(21)或(23)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26)如项(2)、(4)、(6)、(8)、(10)、(12)、(14)、(16)、(18)、(20)、(22)或(2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25)、(26)记载的发明,则用多个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因此与用每个打印头记录不同的修正图像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修正图像,并有可能缩短修正计算时间。
理想的是在用多个打印头记录在记录材料中的图像重叠的状态下,构成为了修正图像的修正计算而取得读取信息的部分。所谓图像重叠的状态意味着用每个基本色将打印头的各个记录元件记录的1点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用每个基本色记录的发色区域相互之间重叠的状态。
另外,所谓多个打印头,就是不同颜色的打印头可以存在多个,同一颜色的打印头可以存在多个。另外,可以存在RGB的各基本色的打印头。另外,可以切换多个基本色等多个波长的光,使用共同的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进行记录的打印头,例如,认为存在多个PLZT快门阵列打印头等的打印头。
(27)如项(1)或(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28)如项(2)或(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27)、(2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减小微小的色差,并能够大大地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29)如项(1)、(3)、(5)、(7)、(9)、(11)、(13)、(15)、(17)、(19)、(21)、(23)或(25)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30)如项(2)、(4)、(6)、(8)、(10)、(12)、(14)、(16)、(18)、(20)、(22)、(24)、(26)或(2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记录材料通常用色素形成图像,但由于各个色素的吸收曲线重叠的部分和副吸收带的存在等,包含不少其它颜色的成分。即使主成分颜色的浓度是均匀良好的,但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往往有对主成分的打印头进行了应对其它颜色的打印头进行的反馈修正的情况。为此,有可能随着修正产生浓度不匀,而增加修正次数直到收敛为浓度不匀消失的状态。
但是,如果依据项(29)、(30)记载的发明,则通过进行色变换,即使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的影响,并能够正确地实现高精度的修正。
此处,所谓色变换,是指根据在RGB的3色混色的状态下取得的读取信息,抽出RGB的各成分的操作。色变换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没有关系,但在进行色变换时,将变换前的读取浓度、即积分浓度设定为Rorg、Gorg、Borg,将变换后的浓度、即解析浓度设定为R′、G′、B′,理想的是使用下述的变换式(1)。
R’=ar·(Rorg)br+cr·(Gorg)dr+er·(Borg)fr+gr
G’=ag·(Rorg)bg+cg·(Gorg)dg+eg·(Borg)fg+gg    (1)
B’=ab·(Rorg)bb+cb·(Gorg)db+eb·(Borg)fB+gb
其中,ar、br、...、gb是常数。理想的是能够与记录材料的记录条件和显影处理条件、图像读取装置的诸条件等对应地改变这些常数。
而且,更理想的是色变换使用1次变换式。所谓1次变换式是指在所述变换式(1)中,常数br、dr、fr、bg、dg、fg、bb、db、fb是1的式子。另外,如下式(2)那样,理想的是常数项gr、gg、gb是0。
R’=ar·Rorg+cr·Gorg+er·Borg
G’=ag·Rorg+cg·Gorg+eg·Borg    (2)
B’=ab·Rorg+cb·Gorg+eb·Borg
即使变换式是简单形式,通过进行常数ar、cr、...、eb的调整,也能够实现计算时间的缩短并同时正确地实现高精度的修正。
另外,从提高修正精度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针对在作为色彩平衡的调整的建立完成后被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进行色变换。所谓色彩平衡的建立是指针对各基本色的图像数据调整各打印头的记录量、或者曝光量的平均值,使得成为所希望的浓度等,并调整各打印头之间的色彩平衡,并且理想的是对每种基本色都能进行调整。
(31)如项(1)、(3)、(5)、(7)、(9)、(11)、(13)、(15)、(17)、(19)、(21)、(23)、(25)、(27)或(2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成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32)如项(2)、(4)、(6)、(8)、(10)、(12)、(14)、(16)、(18)、(20)、(22)、(24)、(26)、(28)或(30)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成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在图7中表示作为记录材料使用的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横轴表示曝光量的对数,纵轴表示相对于该曝光量的图像的浓度。所谓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是指如图7的G部分所示那样的、浓度的变化相对于曝光量的对数的变化(曲线图的斜率)是恒定的部分。
如果依据项(31)、(32)记载的发明,则与使用高浓度或低浓度部分进行修正的情况比较,使用灰度等级特性变化成强对比度的部分,即,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对于输出值的变化大的部分,由此能够提高修正精度。
(33)如项(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或(3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34)如项(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或(3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备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如果依据项(33)、(34)记载的发明,则能够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同时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修正时间。
(3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而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中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被记录的该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记录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的多张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并从所述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3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中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它将记录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的多张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并从所述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如果依据项(35)、(36)记载的发明,即使是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也将多张该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该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即使是针对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所具有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当在比该打印头更短尺寸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了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的记录材料时,被记录在没有完全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的记录材料部分中的修正图像就会被记录在如成为与该记录材料相反的方向那样配置的记录材料的读取范围,因此,在各修正图像之间就会相互补充没有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入的范围的修正图像,因此,能够节省剪切记录材料的时间,并能够减小作业的烦杂性。
在本发明中,所谓读取信息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的信息。
另外,所谓“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意味着以修正图像的各象素具有的象素编号为准的象素的排列方向。该象素编号与记录该象素的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元件编号对应。
此外,所谓“将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意味着将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相对于以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元件编号为准的元件的排列方向、或感光元件的读取方向是顺方向和逆方向。例如图26(a)所示的修正图像的配置例子是相对于以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元件编号为准的元件的排列方向(即,感光元件排列方向)将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配置在第1方向,即顺方向和第2方向,即逆方向的例子。
在图26中,是在感光元件的读取方向和记录元件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包含如图31、32所示那样的读取方向和记录元件排列方向大致平行(即,感光元件排列方向和记录元件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情况。以下,也有时候将第1方向叫做“顺方向”,将第2方向叫做“逆方向”。另外,作为配置图案,也包含图33的配置图案和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方向形成八字型那样的配置图案。
(37)如项(3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被记录在各个记录材料中的所述修正图像在被记录在其它记录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修正图像中,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38)如项(3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被记录在各个记录材料中的所述修正图像在被记录在其它记录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中的修正图像中,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如果依据项(37)、(38)记载的发明,则多张记录材料就会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共同部分)。由此,在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另外,将记录修正图像的多张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得使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一定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由此通过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就会在图像读取装置上在同一位置被读取。因此,例如,能减小平板扫描器的杂散光和CCD的灵敏度离散,并能够在取得被记录在多张记录材料上的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提高精度。
所谓本发明的共同部分是通过打印头的具有特定元件编号的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并意味着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一张记录材料和至少另一张记录材料共同具有的区域。另外,共同部分位于修正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可读取的范围。
另外,从浓度的连续性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记录共同部分的记录元件的范围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理想的是2个象素以上,而且更理想的是10个象素以上,最好是50个象素以上。另外,从浓度不匀修正的效率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1000个象素以下,更理想的是500个象素以下,最好是200个象素以下。
(3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而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被记录的该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将记录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规定的第1方向,并取得第1读取信息,接着,将记录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使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与所述到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并取得第2读取信息。
(4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它将记录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使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规定的第1方向,并取得第1读取信息,接着,将记录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配置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使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与所述到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并取得第2读取信息。
如果依据项(39)、(40)记载的发明,即使是通过长尺寸的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也会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地成为相反的方向,因此即使是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具有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当在比该打印头更短尺寸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了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被记录的记录材料时,被记录在没有完全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的记录材料部分中的修正图像就会被记录在如成为与该记录材料逆方向那样配置的记录材料的读取范围,从而,在各修正图像之间就会相互补充通过没有图像读取装置读入的范围的修正图像,因此,能够节省剪切记录材料的时间,并能够减小作业的烦杂性。
(41)如项(3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得所述第1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和取得所述第2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42)如项(4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取得所述第2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和取得所述第2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如果依据项(41)、(42)记载的发明,则多张记录材料就会具有用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共同部分)。由此,在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并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此外,将记录修正图像的二张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是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一定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由此通过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就会在大致统一的位置被读取。因此,例如,能够使减小平板扫描器的杂散光和CCD的灵敏度离散,并能够提高在取得被记录在二张记录材料上的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的精度。
(43)如项(35)、(37)、(39)或(4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具备用于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并进行输出修正。
(44)如项(36)、(37)、(39)或(4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具备用于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并进行输出修正。
如果依据项(43)、(44)记载的发明,则通过使用识别信息,能够判断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
因此,作业人员没有必要确认并判断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并能够减轻花费在作业上的负担。
(45)如项(4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在规定的方向使所取得的所述读取信息中的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
(46)如项(44)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在规定的方向使所取得的所述读取信息中的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
如果依据项(45)、(46)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在一定的方向将所取得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由此,就能够在一定的方向容易地将在不同的方向配置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即使作业人员没有在正确的位置放置记录材料,结果也能进行修正计算,因此不必对放置方向本身予以注意,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47)如项(4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根据所述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48)如项(4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根据所述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如果依据项(47)、(4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根据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消除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修正。
(49)如项(47)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使与多个读取信息的各自信息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成为1.0。
(50)如项(48)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使与多个读取信息的各自信息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成为1.0。
如果依据项(49)、(50)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按照与各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进行输出修正,使在打印头中与共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的连续性成为良好,并能够减小浓度不匀。
这时,理想的是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越是接近修正图像的具有共同部分的端部的区域越是缩小用于输出修正的比率。另外,可以设定用随机数决定与多个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可以交互地使用从多张记录材料所得到的读取信息。
(51)如(35)、(37)、(39)、(41)、(43)、(45)、(47)或(4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调整多个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所述读取信息的差。
(52)如(36)、(38)、(40)、(42)、(44)、(46)、(48)或(50)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调整多个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所述读取信息的差。
如果依据项(51)、(52)记载的发明,则它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同种类的记录材料记录了多个修正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因记录材料的灵敏度的差产生的色彩平衡的差异,使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成为可能,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所谓本发明的读取信息的差是上述中已说明的那样的数据。
(53)如项(5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54)如项(5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涉及所述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如果依据项(53)、(54)记载的发明,则根据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能够用更简易的方法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该图像质量的图像。
所谓本发明的统计量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数据。
(55)如项(4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根据涉及所述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在所述顺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和在所述逆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56)如项(4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根据涉及所述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在所述顺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和在所述逆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如果依据项(55)、(56)记载的发明,则根据从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所得到的统计量能够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还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从使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差变得平滑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为计算统计量所使用的记录元件多,另外从计算效率的观点出发希望这样的记录元件少。因此,理想的是记录共同部分的全部记录元件个数的5%以上、90%以下的范围,更理想的是10%以上、80%以下的范围,最好是15%以上、70%以下的范围。
(57)如(35)、(37)、(39)、(41)、(43)、(45)、(47)、(49)、(51)、(53)或(55)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58)如(36)、(38)、(40)、(42)、(44)、(46)、(48)、(50)、(52)、(54)或(56)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如果依据项(57)、(5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使用定位标记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因此能够根据已取得的读取信息对各记录元件进行正确的反馈,能够更加提高共同部分中的修正量的合成精度。
此处,所谓定位标记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标记。
(59)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或(57)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60)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或(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如果依据项(59)、(60)记载的发明,则浓度信息的线性性性质比较高,并能够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所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此处,所谓浓度信息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信息。
(61)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或(57)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62)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或(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如果依据项(61)、(62)记载的发明,则根据光通量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更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所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并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63)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或(6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64)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或(62)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63)、(64)记载的发明,则通过使用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修正图像,能够将浓度信息更正确地变换为输出值,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65)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或(63)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66)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或(6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65)、(66)记载的发明,则用多个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因此与用每个打印头记录不同的修正图像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修正图像,并能够缩短修正计算时间。
此处,理想的是在用打印头记录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重叠的状态下,构成为用于修正图像的修正计算而取得读取信息的部分。
所谓图像重叠的状态意味着用每个基本色将打印头的各个记录元件记录的1点记录在记录材料上,并且用每个基本色记录的发色区域相互间重叠的状态。
另外,所谓多个打印头,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打印头。
(67)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或(65)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合了的图像。
(68)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或(66)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合了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67)、(6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减小微小的色差,并能够大大地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69)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或(67)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70)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或(6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如果依据项(69)、(70)记载的发明,则通过进行色变换,即使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的影响,并能够正确地实现高精度的修正。
记录材料通常用色素形成图像,但包含不少各个色素的吸收曲线重叠的成分,以及由于副吸收带的存在等原因,包含不少其它颜色的成分。有时候,即使主成分颜色的浓度不匀是良好的,但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对主成分的打印头也进行将对其它颜色的打印头应进行反馈的修正。为此,有随着加以修正产生浓度不匀,增加修正次数直到向没有浓度不匀的状态结束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依据项(69)、(70)记载的发明,则通过进行色变换,即使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的影响,并能够正确地实现高精度的修正。
此处,所谓色变换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的色变换。
(71)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或(69)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72)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或(70)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如果依据项(71)、(72)记载的发明,则与使用高浓度或低浓度的部分进行修正的情况比较,使用灰度等级变化成强对比度的部分,即,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对于输出值的变化大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修正精度。
(73)如(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或(7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74)如(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或(72)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如果依据项(73)、(74)记载的发明,则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同时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修正时间。
如果依据项(1)、(2)记载的发明,则即使对于长尺寸的打印头,也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成多个部分记录修正图像,因此在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3)、(4)记载的发明,则分割记录后的修正图像,并沿着记录了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为每个分割成多个的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用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针对打印头或被生成的修正图像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5)、(6)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减小取得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时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如果依据项(7)、(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根据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修正。
如果依据项(35)、(36)记载的发明,即使是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也将多张该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该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即使是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具有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精度高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当在比该打印头更短尺寸的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了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的记录材料时,被记录在没有完全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的记录材料部分中的修正图像就会被记录在象成为与该记录材料逆方向那样配置的记录材料的读取范围,从而,在各修正图像之间就会相互补充没有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入的范围的修正图像,因此,能够节省剪切记录材料的时间,并能够减小作业的烦杂性。
如果依据项(37)、(38)记载的发明,则多张记录材料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共同部分)。由此,在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另外,将记录修正图像的多张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列方向相对于一定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通过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就会在图像读取装置上在同一位置被读取。因此,例如,能减小平板扫描器的杂散光和CCD的灵敏度离散,并能够在取得被记录在多张记录材料上的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提高精度。
如果依据项(39)、(40)记载的发明,即使是通过长尺寸的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也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地成为相反的方向,因此即使是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具有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精度高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当向比该打印头更短尺寸的图像读取装置设置了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的记录材料时,被记录在没有完全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的记录材料部分中的修正图像就会被记录在如成为与该记录材料逆方向那样配置的记录材料的读取范围,从而,在各修正图像之间就会相互补充没有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入的范围的修正图像,因此,能够节省剪切记录材料的时间,并能够减小作业的烦杂性。
如果依据项(41)、(42)记载的发明,则多张记录材料就会具有用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共同部分)。由此,在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并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此外,将记录修正图像的二张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一定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通过同一的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就会在大致统一的位置被读取。因此,例如,使减小平板扫描器的杂散光和CCD的灵敏度离散成为可能,并能够提高在取得被记录在二张记录材料上的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的精度。
如果依据项(43)、(44)记载的发明,则通过使用识别信息,能够判断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
因此,作业人员没有必要确认并判断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并能够减轻花费在作业上的负担。
如果依据项(45)、(46)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在一定的方向将所取得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由此,就能够在一定的方向容易地将在不同的方向配置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即使作业人员没有在正确的位置放置记录材料,结果也能进行修正计算,因此不必对放置方向本身予以注意,就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如果依据项(47)、(4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根据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消除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修正。
如果依据项(9)、(10)、(49)、(50)记载的发明,则能够按照与各读取信息对应的比率进行输出修正,使打印头中与共同部分对应的部分的连续性成为良好,并能够减小浓度不匀。
如果依据项(11)、(12)、(51)、(52)记载的发明,则它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即使在使用不同种类的记录材料记录了多个修正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因记录材料的灵敏度的差产生的色彩平衡的差异,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如果依据项(13)、(14)、(53)、(54)记载的发明,则根据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用更简易的方法就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如果依据项(15)、(16)的发明,则根据从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得到的统计量,能够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之差,因此能够进一步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如果依据项(55)、(56)记载的发明,则根据从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得到的统计量能够调整修正图像相互之间的读取信息的差,因此还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如果依据项(17)、(18)、(57)、(5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使用定位标记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因此能够根据已取得的读取信息对各记录元件进行正确的反馈。
如果依据项(19)、(20)、(59)、(60)记载的发明,则浓度信息的线性性性质比较高,并能够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如果依据项(21)、(22)、(61)、(62)记载的发明,则根据光通量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并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如果依据项(23)、(24)、(63)、(64)记载的发明,则通过使用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修正图像,能够将浓度信息更正确地变换为输出值,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如果依据项(25)、(26)、(65)、(66)记载的发明,则用多个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因此与用每个打印头记录不同的修正图像的情况比较,能够缩小修正图像,并能够缩短修正计算时间。
如果依据项(27)、(28)、(67)、(68)记载的发明,则能够减小微小的色差,并能够大大地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如果依据项(29)、(30)、(69)、(70)记载的发明,则通过进行色变换,即使在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排除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的影响,并能够正确地实现高精度的修正。
如果依据项(31)、(32)、(71)、(72)记载的发明,则与使用高浓度或低浓度的部分进行修正的情况比较,使用灰度等级成为强对比度的部分,即,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对于输出值的变化大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修正精度。
如果依据项(33)、(34)、(73)、(74)记载的发明,则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同时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修正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用于说明阵列状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排列的图。
图3是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打印头的图像数据写入动作的驱动控制电路方框图。
图4是表示沿着打印头的记录元件排列方向记录3张修正图像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沿着打印头的记录元件排列方向记录3张修正图像的其它例子的模式图。
图6是用于说明修正图像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的图。
图8是表示将图6(a)的F部分放大了的模式图和浓度数据的图。
图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感光材料的变换直线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感光材料的变换直线的求出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合成系数的例子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修正量的合成方法的图。
图14是表示进行图像形成装置所进行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调整情况下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概要构成图。
图16是表示例1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7是表示由例2中使用的RGB3单色构成的修正图像的图。
图18是表示例2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19是表示例3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20是表示例4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概要构成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修正图像的构成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修正图像中的定位标记的构成的图。
图24是表示将图23的H、H′部分放大了的模式图和浓度数据的图。
图2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27是表示合成系数的例子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修正量的合成方法的图。
图29是表示进行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调整的情况下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1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2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3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4是表示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5是表示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6是表示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7是表示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例子的模式图。
图38是表示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配置了图表的例子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但是,发明的范围并不受图示例子的限制。
图1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1所示那样,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支撑鼓1、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打印头控制部件40、修正处理部件60以及图像读取装置70等而被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材料,使用作为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彩色照相用感光纸(以下,叫做感光纸)。
支撑鼓1是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源旋转的传送装置。支撑鼓1将从没有图示的滚筒输送的感光纸2向箭头方向传送。
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是分别将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打印头。
此处,所谓阵列状不仅是如图2(a)所示那样的直线状,也包含图2(b)那样的锯齿排列和图2(c)那样的排列。另外,在各个排列中,对各记录元件进行图示那样的编号编排,所谓记录元件排列方向的邻接元件是指该编号邻近的记录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阵列状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进行修正各记录元件的曝光量的光通量修正。
理想的是本发明的打印头具有相对温度能调整曝光量的功能,并能得到一定的曝光量等所要的曝光量。另外,在存在多个打印头的情况下,各打印头的写入分辨率可以不同。
在红色打印头30a中,使用了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另外,在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中,采用能以比较高的辉度、高速应答方式通过彩色滤波器容易地进行色分解的真空荧光打印头(VacuumFluorescent Print Head:VFPH)。
另外,红色打印头30a,如图30所示那样,具备移位寄存器31、锁存电路32、驱动器电路33、记录元件阵阵列34、自动聚焦透镜阵列35等而构成。此外,不限于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也是同样的。
在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也一样)中,作为1行的图像比特数据,首先如果从打印头控制部件40将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位)的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31,则从打印头控制部件40将置位脉冲信号输入到锁存电路32,上述MSB的数据与该置位脉冲信号同步地被汇总为1行并锁存在锁存电路32中。此处,所谓图像位数据意味着输出图像信息中的特定位的数据。
而且,如果从打印头控制部件40将与灰度等级相应的启动信号输入到驱动器电路33,则红色打印头30a按照该启动信号驱动控制记录元件,并根据被锁存在上述锁存电路32中的MSB的数据而发光。即,驱动器电路33针对记录元件阵列34有选择地向锁存的数据是“1”的元件送出驱动信号,只在启动信号的时间宽度使其发光。照射光经由自动聚焦透镜阵列35在感光纸2上成像,形成潜影。通过从MSB直到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位)依次对全部位进行这样的处理,而结束1行的记录。位的序号可以从LSB开始处理,但也可以是其它的顺序,没有限制。
如果打印头控制部件40以红色、绿色、兰色的每个颜色输入8位图像数据,则根据由修正处理部件60所生成的修正量对图像数据进行修正处理,并变换为与各个记录元件对应的1行串行数字数据,同时,生成用于向锁存电路32发送图像位数据的置位脉冲信号和用于控制发光的启动信号,并将这些图像为数据、置位脉冲信号和启动信号输出到各个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
打印头控制部件40根据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的修正量更新光通量修正系数,根据更新的光通量修正系数控制启动信号,并针对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一边对每种颜色顺序错开定时一边进行记录控制,使得在感光纸2的规定位置记录RGB各色的图像数据。
所谓光通量修正系数,是用于控制各打印头的各个记录元件的曝光量的系数,例如理想的是通过控制发光时间控制曝光量。
另外,所谓修正量,表示阵列状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为了能够用均匀的曝光量在感光纸2上进行记录,而调整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系数的比例。使用与各个记录元件对应的修正量调整光通量修正系数。
此外,在图3中,可以在自动聚焦透镜阵列35的下部为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分别配置未图示的绿色、兰色的色分解滤波器。
修正处理部件60根据浓度数据计算用于进行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的各记录元件的发光特性的修正的修正量,并输出到打印头控制部件40。
图像读取装置70由光源、CCD(电荷耦合器件)、A/D变换器等构成。图像读取装置70将来自光源的光照射到被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上,并通过用CCD将该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模拟信号)取得读取信息。已取得的读取信息通过A/D变换器被变换成数字数据。该数字数据作为表示RGB的3种颜色的成分的每一种成分的浓度的浓度信息(以下,叫做浓度数据),被传送到修正处理部件60。
另外,图像读取装置70例如在内部具备:CPU(中央处理单元)71、RAM(随机访问存储器)72、ROM(只读存储器)73。
CPU71按照规定的定时,并根据存储在ROM73内的各种程序进行各种运算,以及向各功能部分发送指示和数据等。
RAM72用于在CPU71的控制下,存储在CPU71中处理的数据,同时,将已存储的数据输出到CPU71。
ROM73主要存储用于在图像读取装置70内执行各种动作的程序等。
如图1所示那样,如果通过支撑鼓1向箭头方向传送循环从滚筒传送来的感光纸2,则通过打印头控制部件40,对应于图像数据对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进行曝光控制,在感光纸2的规定位置顺序对每种颜色曝光,并在感光纸2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潜影。如果该曝光处理结束,则通过支撑鼓1将感光纸2传送到下一个处理工序的显像处理。感光纸2不限于滚筒形状,可以是切割纸。感光纸2的传送装置可以是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传送等的其它装置。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修正图像。修正图像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被记录在感光纸上,为了更新与各记录元件对应的光通量修正系数而在计算修正量时被使用。
如图4所示那样,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驱动区域(图4的E1~E2)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被分割成3个组(E1~X2、X1~X4、X3~E2),并在每个分割的组中进行修正图像A、B、C的记录。如图4所示那样,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A、B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X1~X2)记录的连接部分。同样地,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B、C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X3~X4)记录的连接部分。在图4中,表示了记录元件被分割成3个组,并记录了3张修正图像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另外,在图4中,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在大致相同长度的感光纸2上进行记录,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使用不同长度的感光纸。
另外,也可以在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全部驱动区域上输出多张修正图像,并通过在图4的X2的位置用任意装置分割生成E1~X2的修正图像,通过在图4的X1、X4的位置分割形成X1~X4的修正图像,通过在图4的X3的位置分割形成X3~E2的修正图像。
在图6中,表示了修正图像A、B、C的构成。如图6(a)所示那样,在浓度信息的取得区域中,理想的是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在同一部位进行记录,并使用产生作为各基本色的色素的青绿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黄色色素的图像,即,灰色的图像。假设浓度信息取得区域在不同的基本色之间每一点的发色区域相互重叠,但由于各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发色区域不同,全部区域可以不重叠。
在图6中,示出了灰色的修正图像的例子,但可以是各基本色在各个区域中发色的单色的修正图像。可以只用基本色是1种颜色记录该单色修正图像,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记录。
修正图像可以是在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间隔至少1个或一个以上记录元件等地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散地进行记录的图像,但理想的是没有空出间隔的良好形状的图像。另外,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理想的是尽可能是同一浓度。因此,理想的是修正图像是大致均匀的灰色的良好形状的图像。另外,希望不是一般的图像,而主要是为修正打印头的浓度不匀而使用的图像。
理想的是修正图像的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的浓度范围被设定在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在图7中表示了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横轴表示曝光量的对数,纵轴表示相对于该曝光量的图像的浓度。所谓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是指图7的G部分所示那样的浓度变化对曝光量的对数变化(曲线图的斜率)是恒定的那样的部分。与使用高浓度或低浓度的部分的情况比较,通过使用灰度等级特性变化成强对比度的部分,即,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对于曝光量(输出值)的变化大的部分,能够提高修正精度。
修正图像在R浓度中理想的是0.3以上1.5以下,更理想的是0.4以上1.0以下,最好是0.5以上0.7以下。另外,在G浓度中理想的是0.2以上1.5以下,更理想的是0.3以上0.8以下,最好是0.4以上0.6以下。另外,在B浓度中理想的是0.15以上1.5以下,更理想的是0.3以上1.0以下,最好是0.4以上0.6以下。
另外,如图6(a)所示那样,理想的是在修正图像的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图像数据,即,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浓度信息取得区域。另外,从显像性这一点出发,理想的是向显像处理机进行使得先对用较低的浓度记录的部分进行处理。
如图6(a)所示那样,理想的是修正图像具有用于确定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使用的标记段。使记录元件排列方向的标记的间隔小一点为好。例如,理想的是标记的间隔是10个象素以内,更理想的是5个象素以内,而且最好是1个象素间隔。所谓1个象素间隔意味着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重复ON、OFF、ON、OFF。
另外,担心在打印头的安装位置包含一些误差,因此理想的是在每个打印头中具有单色的标记。在图6(b)中表示标记段的放大图。如图6(b)所示那样,记录了用于确定红色打印头30a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青绿色)、用于确定绿色打印头30a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品红色)、用于确定兰色打印头30a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黄色)。
在修正图像中,当在修正用的浓度信息取得区域是记录在多个区域中而构成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在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的附近存在标记段。另外,如图6(a)所示那样,理想的是存在于良好图像和良好图像之间。在存在多个标记段的情况下,能够使计算简易化,因此理想的是同一记录元件编号的记录元件记录标记。
另外,理想的是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排列顺序编号的定位标记。定位标记只要是与通常的标记明显不同的状态,则哪样的标记都可以,例如,可以是用与通常的标记大不相同的浓度被记录的标记。
在图8(a)中表示将图6(a)的F部分放大了的模式图。示出了将定位标记作为中心,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各取4个象素的范围。此处,如图8(a)所示那样,说明在定位标记的浓度大致接近0的状态下构成的情况。与在修正图像上的标记段中每隔1个象素构成通常的标记(ON、OFF、ON、OFF、...)的情况相反,作为定位标记,存在着空出3个象素的部分。确定该象素绝对位置,即,确定定位标记对应的记录元件编号。
在图8(b)中,表示与由图像读取装置70取得的图6(a)的修正图像的标记段对应的浓度数据。此外,与用300dpi将修正图像记录在感光纸2上的情况相对,通过图像读取装置用600dpi进行浓度测定。在定位标记的部分中,低浓度部分是连续的,因此能够确定定位标记的位置。由于能够决定标记的绝对位置,因此针对前后的象素能够决定记录元件编号。因此,能够用根据已取得的浓度求出的修正量对各记录元件进行正确的反馈。
另外,定位标记,如图5所示那样,可以被设置在与标记段不同的位置。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那样,理想的是定位标记被记录在各个修正图像中,并被记录在连接部分。另外,定位标记可以只是1个,但可以设定为存在多个,并且理想的是在存在于每个打印头中。
另外,在具有多个定位标记的情况下,不仅确定各个记录元件的编号,而且通过比较各定位标记的修正图像上的坐标,检测修正图像的斜率,兼有这样的目的也没有关系。理想的是根据已检测出的倾斜量进行错误检测,理想的是针对已扫描的图像,适当地增加旋转处理并进行修正计算。
在感光纸2不是滚筒形状,而是剪切传送等的薄片形状的情况下,为防止显像处理液引起的污染,理想的是修正图像在传送方向被记录在感光纸2的中央部分,理想的是在最前面方向一侧具有没有记录图像的部分。另外,当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读取图像时,由于在最前面部分有离散,所以理想的是在感光纸2的最前面方向一侧不记录图像。
关于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2的大小,例如,当感光纸2在剪切后被记录的情况下,理想的是打印头的与记录元件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LV)相对于打印头的记录元件排列方向的长度(LH)不太长,从感光材料的传送性、减少纸损耗、对显像处理的影响等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LV/LH是2.0倍以内,更理想的是1.2倍以内,最好是0.9倍以内。
另外,可以使用从修正图像所得到的读取信息进行操作,使得色彩平衡一致。
接着,说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
如图9所示那样,首先,生成记录修正图像A、B、C(参照图4)的感光纸(步骤S1)。在图9中,一般记作修正图像N(N=A、B、C)。
接着,将修正图像A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进行修正图像A的扫描,并取得浓度信息(步骤S2)。具体地说,输出与在修正图像A的各位置的各基本色RGB对应的浓度数据。为了高精度地得到与各记录元件对应的修正图像A的浓度,理想的是图像读取装置70用比打印头进行记录的分辨率高的分辨率进行修正图像A的读入。
在修正图像A是长方形的情况下,从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70中的倾斜的容许度这一点出发,在图像读取装置70的CCD被排列成阵列状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使修正图像A的长边与图像读取装置70的CCD的排列方向相同。另外,理想的是使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与图像读取装置70的CCD的排列方向相同,并且理想的是在感光材料的空白部分等均匀的浓度部分进行阵列状CCD的校准。
而且,根据标记段的浓度数据连续的低浓度部分确定定位标记(空出3个象素的部分)的位置,并决定前后的记录元件编号(步骤S3)。这样,与各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i对应的浓度数据DAi被确定(步骤S4)。
对每个打印头进行修正量的计算。将从修正图像A取得的浓度数据DAi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平均值设定为DAave,计算偏差ΔDAi=DAi-DAave(步骤S5)。
接着,使用图10所示的变换直线,求出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差ΔEAi。图10所示的曲线图的横轴表示输出图像数据的输出值的对数,纵轴表示与输出值对应的浓度。变换直线的斜率根据感光材料是已知的。使用该变换直线求出与浓度数据DAi对应的输出值SAi、与平均值DAave对应的输出值的平均值SAave,并计算光通量差ΔEAi=log(SAi)-log(SAave)(步骤S6)。
此外,如图10所示的变换直线那样不预先准备,例如,可以通过对从具有图6(a)所示的多个不同浓度的修正图像得到的输出值S1、S2、S3、S4和浓度数据Dave1、Dave2、Dave3、Dave4进行补差,求出图11所示的那样的变换直线。感光材料的浓度特性随着保存状态和显像处理条件而变化,因此理想的是求出该时刻的浓度特性。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使用各浓度段的浓度数据的平均值,对修正图像使用1条变换直线的例子,但也可以在每个记录元件中使用各浓度段的各浓度数据求出变换直线,并在修正中使用。
然后,计算与各个记录元件对应的修正量CAi=10(-ΔEAi)(步骤7)。对于没有在修正图像中进行记录的记录元件,例如,比图13(a)的X1更左部分的记录元件,理想的是设定CNi=1。
接着,将修正图像B设置到图像读取装置70中,进行修正图像B的扫描,并取得浓度信息(步骤S2)。
这样,如果还剩下没有进行修正计算的修正图像(步骤S8:YES),则重复以上步骤S2~S7的处理。
如果针对全部的修正图像的修正计算结束了(步骤S8:NO),则根据从多个修正图像A、B、C计算的修正量CAi、CBi、CCi对修正量进行合成(步骤S9)。将与从修正图像A得到的修正量CAi对应的合成系数设定为αA,将与从修正图像B得到的修正量CBi对应的合成系数设定为αB,将与从修正图像C得到的修正量CCi对应的合成系数设定为αC,并通过修正量Ci=(CAi)αA×(CBi)αB×(CCi)αC求出。此处,设定αA+αB+αC=1。
在图12中表示了合成系数的例子。在与各修正图像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各组(E1~X2、X1~X4、X3~E2)中,与连续部分对应的部分(X1~X2、X3~X4)在大致接近修正图像的端部的区域设定合成系数使得逐渐减小从该修正图像得到的修正量的比率。
参照图13说明修正量的合成。此处,为简单起见,说明从修正图像A得到的修正量CAi和从修正图像得到的修正量CBi的合成。在图13(a)中表示从修正图像B得到的修正量CBi、与修正量CBi对应的合成系数αB、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量(CBi)αB。在与连续部分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区域(X1~X2),越是修正图像A一侧则合成系数越是变小。
如图13(b)所示那样,同样地,根据从修正图像A得到的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CAi)αA和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量(CBi)αB计算合成后的修正量(CAi)αA×(CBi)αB
通过以上的处理,针对打印头的全部记录元件逐个计算修正量Ci。将各修正量Ci与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计算修正过的光通量修正系数。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图像时,通过打印头控制部件40将图像数据和该修正过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并向打印头输出,控制各记录元件的曝光量。
接着,说明由于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种类不同等理由,在感光纸的浓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调整的情况。在图14中,表示进行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调整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此处,为简单起见,说明使用修正图像A和修正图像B的情况。对与图9相同的处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4所示那样,在根据各个修正图像N计算了修正量CNi后,计算修正图像A的平均输出值log(SAave)和修正图像B的平均输出值log(SBave)的平均值log(Save),并计算差分βA=log(SAave)-log(Save),βB=log(SBave)-log(Save)(步骤S10)。
接着,考虑感光材料的读取信息和浓度信息之差,计算修正量KAi=CAi×10-βA、KBi=CBi×10-βB(步骤S11)。
然后,考虑感光材料之差,将KAi、KBi合成,计算修正量Ki=(KAi)αA×(KBi)αB(步骤S12)。此处,αA、αB是合成系数,并满足αA+αB=1。
通过以上的处理,针对打印头的全部记录元件逐个计算修正量Ki。将各修正量Ki与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计算修正后的光通量修正系数。
如果依据图像形成装置100,则在长尺寸打印头中,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地记录修正图像,因此用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此外,通过沿着记录了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修正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并针对分割的每个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也能得到该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用打印头或被生成的修正图像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取得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
另外,能够根据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减小图像读取装置70的测定离散,并大大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另外,能够按照与各读取装置对应的比率进行光通量修正,能够使在打印头中与连接部分对应的部分的连续性成为良好,并使浓度降低。
另外,因为调整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所以即使在使用不同种类的感光材料记录多个修正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因感光材料的灵敏度的差引起的色彩平衡的差异,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另外,因为能够使用定位标记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所以对各记录元件能根据已取得的浓度信息进行正确的反馈。另外,能够更正确地确定在多个修正图像中进行了记录的记录元件,并更正确地进行连续部分的修正量的合成。
另外,浓度信息的线性性质比较好,能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另外,通过根据从浓度信息变换的光通量信息进行修正,能正确地反馈从修正图像得到的浓度不匀的修正结果,并能够更有效地减小浓度不匀。
另外,通过使用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浓度记录的修正图像,能更正确地将浓度信息变换为曝光量(输出值),并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
此外,作为修正图像N中的浓度数据DNi的平均值,可以使用从连续部分取得的浓度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平均值。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合成从各个修正图像得到的修正量,并根据所合成的修正量调整光通量修正系数,但也可以根据从各个修正图像得到的修正量分别计算光通量修正系数,之后进行合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取得浓度信息,并根据从浓度信息变换的光通量信息进行光通量修正,但并不仅限于此,该读取信息也可以是根据光学浓度被计算的数值的信息和反射率、透射率、光吸收率或与它们一对一对应的函数值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合成系数使得越是接近修正图像的端部的区域越是减小用于光通量修正的比率,但也可以设定沿着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逐个记录元件交互地采用从2张修正图像取得的读取信息。另外可以通过随机数决定与多个读取信息对应的合成系数的比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1个图像读取装置70的例子,但也可以具备多个同样的图像读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同时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修正时间。
另外,理想的是在进行记录元件的修正处理之前,完成色彩平衡的建立。为了使与各基本色对应的图像数据成为所要的浓度,预先调整各打印头之间的色彩平衡,即,调整各打印头的记录量或曝光量的平均值等。另外,理想的是能分别调整RGB。
另外,也可以考虑对与邻接的象素对应的读取信息的影响地进行修正量的计算。
【实施例】
<例1>
首先,参照图15,说明在例1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概要构成。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白色光源110、彩色滤波器115、光纤阵列120、PLZT快门阵列130、自动聚焦透镜阵列140、传送装置150、滤波器切换控制部件160、图像数据输出控制部件170、感光纸传送控制部件180、曝光控制部件190、修正处理部件60以及图像读取装置70而被构成。
如图15所示那样,从白色光源110透过旋转式的彩色滤波器115的光,通过光纤阵列120被引导到PLZT快门阵列130,并在感光纸102的规定位置被曝光。通过与驱动源(未图示)联锁地旋转的传送装置150在向箭头X方向被传送的感光纸102上进行曝光。
彩色滤波器115为圆盘形状,在每120度角度3等分的位置上配置红色(R)、绿色(G)、兰色(B)的各色,该圆盘的中心轴与驱动源(未图示)联锁。通过彩色滤波器115进行旋转,RGB各色的滤波器有选择地被配置在光程上。
光纤阵列120将透过彩色滤波器115的RGB各色的光引导到PLZT快门阵列130。
PLZT快门阵列130的多个PLZT元件在与感光纸102的传送方向(图15的箭头X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5的箭头Y方向)被配置成一列的阵列状。各PLZT元件以相当于象素的间隔被配置。PLZT元件是光快门,按照施加的电压使光的透射率变化。PLZT元件在使光透过期间,进行曝光。对应于图像数据控制曝光时间,并表现出灰度等级。例如,在表现较薄的浓度的情况下,成为较短的曝光时间。
透过PLZT快门阵列130的光通过自动聚焦透镜阵列140在感光纸102上被成像。
滤波器切换控制部件160按照RGB的各曝光色的图像数据使彩色滤波器115旋转,顺序切换进行曝光的光的颜色。
图像数据输出控制部件170按照RGB的各曝光颜色的图像数据使向PLZT快门阵列130施加的电压变化,控制曝光时间。
感光纸传送控制部件180控制传送装置150。
曝光控制部件190根据由修正处理部件60计算的修正量更新光通量修正系数,并根据被更新的该光通量修正系数,对应于图像数据同步地控制滤波器切换控制部件160、图像数据输出控制部件170、感光纸传送控制部件180。这样,在感光纸102的规定位置顺序使每种颜色曝光,并在感光纸102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潜影。如果该曝光处理结束,则感光纸102被传送到下一个处理工序的显像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200的进行曝光部分的构成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同,但关于修正处理部件60中的修正量的计算方法和图像读取装置70中的读取信息的取得方法等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例1中,使用了具备500mm的阵列状打印头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70的与210mm宽度对应(与A4尺寸对应)的平板扫描器的图像形成装置200。
针对品红色成分(G曝光),生成图4所示那样的3张修正图像,按照下列所示的条件,进行了图4所示的光通量修正处理。在例1中,使用了品红色(M)单色的修正图像。另外,3张修正图像使用了不同块的感光材料。求出到因修正而浓度不匀的变化几乎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在修正后输出品红(M)色单色的均匀的良好图像,并评价了浓度不匀。
1.在图14的步骤S5中,作为浓度数据的平均值,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4%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2.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5%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3.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10%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4.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15%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5.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50%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6.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70%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7.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80%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8.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90%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9.在使用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的95%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10.在使用修正图像全部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11.在没有进行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处理的情况下
在图16中表示了例1的实验结果。浓度不匀的状况用以下5个阶段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A:浓度不匀完全没有,是非常良好的图像。
B:浓度不匀在连续部分勉强被确认的程度,是良好的图形质量。
C:浓度不匀在连续部分被确认的程度,是没有问题的图像质量。
D:有浓度不匀被确认的部分,是不理想的图像质量。
E:浓度不匀恶劣的部分被确认,是恶劣的图像质量。
如图16所示那样,通过调整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能够减小因感光材料的灵敏度的差引起的差异,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另外,通过根据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修正计算,能够用更简易的方法实现修正计算。而且,通过根据由修正图像的连续部分的读取信息得到的统计量进行修正计算,还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在为了调整读取信息的差而计算平均值时,理想的是使用记录连续部分的全部记录元件个数的5%以上90%以下的范围的平均值,更理想的是10%以上80%以下的范围,最好是15%以上70%以下的范围。
<例2>
在例2中,使用了具备500mm的阵列状打印头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70的与210mm宽度对应(与A4尺寸对应)的平板扫描器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在RGB 3色的浓度不匀的状态不理想的状态下,按照下列所述的条件,输出图4所示那样的3张修正图像,并进行图14所示的光通量修正处理。求出到因修正而浓度不匀的变化几乎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用与例1相同的基准评价了浓度不匀(用包含灰度等级的人物图像进行目视评价)的状态。另外,求出修正1次的所需时间,用与条件1对应的百分率表示。
1.用RGB 3种单色构成修正图像的情况下(图17)。
2.修正图像是RGB重叠的灰度颜色,对在图14的步骤S2中取得的浓度信息没有进行色变换的情况下。
3.在修正图像是RGB重叠的灰度颜色,对在图14的步骤S2中取得的浓度信息进行色变换的情况下(变换式(1):非线性式)。
4.在修正图像是RGB重叠的灰度颜色,对在图14的步骤S2中取得的浓度信息进行色变换的情况下(变换式(1):线性式)。
1.的修正图像的3张各个修正图像,如图17所示那样,用RGB 3种单色构成,并具有取得R浓度的青绿色的区域、取得G浓度的品红色的区域、取得B浓度的黄色区域。图17所示的修正图像与图6(a)所示的修正图像相同,对RGB各基本色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
3.的色换依存于下列式(1)。其中,将变换前的读取浓度设定为Rorg、Gorg、Borg,将变换后的浓度设定为R′、G′、B′,ar、br、...、gb是常数。
R′=ar·(Rorg)br+cr·(Gorg)dr+er·(Borg)fr+gr
G′=ag·(Rorg)bg+cg·(Gorg)dg+eg·(Borg)fg+gg  (1)
B′=ab·(Rorg)bb+cb·(Gorg)db+eb·(Borg)fb+gb
在条件3中使用了下列的值。
ar=1.10,br=0.97,cr=-0.25,dr=1.03,er=0.02,fr=1.01,gr=0.02,
ag=-0.30,bg=0.99,cg=1.01,dg=1.00,eg=-0.19,fg=1.01,gg=0.01,
ab=0.05,bb=1.00,cb=-0.25,db=1.01,eb=1.08,fb=0.99,gb=-0.02
4.中的色变换依存于下列式(2)。
R′=ar·Rorg+cr·Gorg+er·Borg
G′=ag·Rorg+cg·Gorg+eg·Borg  (2)
B′=ab·Rorg+cb·Gorg+eb·Borg
在条件4中,使用了下列的值。
ar=1.05,cr=-0.30,er=0.06,
ag=-0.25,cg=1.01,eg=-0.15,
ab=0.04,cb=-0.30,eb=1.05
图18中表示例2的实验结果。
如图18所示那样,用多个打印头在感光材料的同一部位记录修正图像,由于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混色的灰色的图像,能够共同使用为了修正各打印头的记录元件而取得浓度信息的区域。因此,能够缩小修正图像,使修正收敛的速度变快,能够缩短修正计算时间。另外,能够减小微小的色差,并能够大大提高浓度不匀的精度。
另外,通过进行色变换,能够排除其它颜色的浓度不匀的影响,使修正精度更高,能够实现收敛速度更快的浓度不匀修正。而且,通过使用线性式进行色变换,能够照原样维持修正精度、结束速度的性能,实现计算时间短的浓度不匀修正。
<例3>
在例3中,使用了具备500mm的阵列状打印头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70的与210mm宽度对应(与A4尺寸对应)的平板扫描器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在例3中,使修正图像的各色成分的浓度(R浓度、G浓度、B浓度)的范围变化,输出图4所示那样的3张修正图像,并进行了图14所示的光通量修正处理。求出到因修正而浓度不匀的变化几乎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并用与例1相同的基准评价了浓度不匀(用包含灰度等级的人物图像进行目视评价)的状态。
在图19中表示例3的评价结果。在将G浓度设定为0.45,B浓度设定为0.45,并使R浓度变化的情况下,随着R浓度由低变高为0.20、0.30、0.40、0.50,而到浓度不匀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变少,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另外,随着R浓度由高变低为1.60、1.50、1.00、0.70,必要的修正次数更少,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将R浓度设定为0.65,B浓度设定为0.45,并使G浓度变化的情况下,随着G浓度由低变高为0.10、0.20、0.30、0.40,而到浓度不匀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变少,即使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另外,随着G浓度由高变低为1.60、1.50、0.80、0.60,必要的修正次数更少,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
在将R浓度设定为0.65,G浓度设定为0.45,并使B浓度变化的情况下,随着B浓度由低变高为0.10、0.15、0.30、0.40,而到浓度不匀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变少,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另外,随着B浓度由高变低为1.60、1.50、1.00、0.60,必要的修正次数更少,在浓度不匀的评价中也成为更良好的图像。
如图19所示那样,已知通过将修正图像的R浓度设定为在0.3以上1.5以下、将G浓度设定为在0.2以上1.5以下或者将B浓度设定在0.15以上1.5以下的范围,由于相对于其它颜色没有成为极高浓度,所以能够减小感光材料的发色色素形成的副吸收的影响,另外,能够排除颜色不鲜明等的影响,因此使测定的浓度变得更正确,并能够进行高精度的修正。
<例4>
在例4中,使用了具备500mm的阵列状打印头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70的与210mm宽度对应(与A4尺寸对应)的平板扫描器的图像形成装置200。
针对青绿色成分(R曝光)生成图4所示那样的3张修正图像,并根据下列所示的条件进行了图14所示的光通量修正处理。在例4中,使用了青绿(R)色单色的修正图像。另外,3张修正图像使用了不同组的感光材料。求出到因修正而浓度不匀的变化几乎没有为止所必需的修正次数,在修正后输出青绿(R)色单色的均匀的良好图像,并用与例1相同的基准评价了浓度不匀。
1.在图14的步骤S5中作为浓度数据的平均值,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1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2.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2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3.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1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4.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5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5.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10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6.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20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7.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50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8.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100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9.使用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1100个象素量)的读取信息的平均值的情况下。
在图20中表示例4的实验结果。
如图20所示那样,通过调整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能够减小因感光材料的灵敏度的差引起的差异,能够保持记录元件的记录特性的连续性,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另外,通过根据涉及读取信息的统计量进行修正计算,能够用更简易的方法实现修正计算。而且,通过根据由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得到的统计量进行修正计算,还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输出图像。
在调整读取信息的差时使用的连接部分的范围,从浓度的连续性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保持某种程度的距离,理想的是2个象素以上,更理想的是10个象素,最好是50个象素以上。另外,从浓度不匀修正的效率的观点出发,理想的是1000个象素以下,更理想的是500个象素以下,最好是200个象素以下。
<例5>
在例5中,使用了具备210mm的阵列状打印头和作为图像读取装置70的与210mm宽度对应(与A4尺寸对应)的平板扫描器的图像形成装置200。
在例5中,在黄色成分(B曝光)的浓度不匀的状态不理想的状态下,针对黄色成分用下列条件生成修正图像,并进行图14所示的光通量修正处理,在光通量修正处理后,再次生成同样的修正图像,并再次重复进行光通量修正处理(重复2次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操作。
1.使用通过与图4相同的方法分割的2张修正图像的情况(在图4中,示出了生成了3张修正图像的情况,但在例5中,对打印头生成了分割成2张的修正图像。此外,生成修正图像使得连接部分成为150mm。)。
2.使用没有分割的1张修正图像的情况。
在进行了上述那样的操作后,输出黄色单一的均匀的良好图像,在用目视观察了在两个条件下生成的良好图像的中央部分时,明确地确认了在条件1下生成的良好图像的浓度不匀少。
此外,以上实施例中的记述是本发明相关的合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但并不仅限于此。
另外,对于构成以上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的细节构成和细节动作,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可以适当地变更。
例如,将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打印头,为了得到所要的分辨率,可以以规定间隔将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1列或多列。作为排列成阵列状的打印头的理想的例子,除排列了LED发光元件和真空荧光管的打印头、以及使用背照光的PLZT快门阵列打印头外,还能举出液晶快门阵列打印头等光快门阵列、将半导体激光器排列成阵列状的打印头、热感式打印头、以及排列了利用有机EL材料等场致发光现象的发光元件的打印头等。
另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除用各种记录元件阵列在卤化银感光材料上进行记录的装置外,理想的是使用升华性墨水、用热感式打印头进行记录的装置等、能形成多种灰度等级的图像的装置。
另外,作为记录材料示出了使用感光纸(卤化银感光材料)的例子,但作为记录材料,也能够使用透明、半透明的感光纸、负胶片、反向胶片、反向纸、对可视~红外波长感光的材料、单色感光材料、具有自己处理液的感光材料等(瞬时感光材料)等感光材料。尤其在氯化银感光材料的情况下,浓度不匀修正的效果好,是理想的。
另外,实际上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记录材料可以与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不同,在能够进行包含记录材料的特性的修正等方面,理想的是使用相同的记录材料。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重复进行以下处理:使用所得到的修正量进行修正、输出修正图像,并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修正量。
(实施例2)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300,在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方法和所使用的记录材料上与实施例1不同。因此,在说明实施例2时,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300具备支撑鼓1、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打印头控制部件40、修正处理部件60以及图像读取装置80等而被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记录材料,使用作为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彩色照相感光纸(以下,叫做感光纸)22。
如图21所示那样,如果通过支撑鼓1向箭头方向传送从滚筒循环送出的感光纸22,则通过打印头控制部件40并按照图像数据对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和兰色打印头30c进行曝光控制,在感光纸22的规定位置对每种颜色顺序曝光,并在感光纸22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潜影。如果该曝光处理结束,则感光纸22通过支撑鼓1被传送到下一个处理工序的显像处理。感光纸22并不限于在滚筒上,可以是剪切纸。感光纸22的传送装置也可以是放置在传送带上传送等的其它装置。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修正图像。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0在感光纸22上记录修正图像(以下,将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22叫做曲线图3),在为了更新与各记录元件对应的光通量修正系数而计算修正量时被使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300被记录的修正图像通过图像读取装置80作为读取信息被取得,该读取信息作为表示RGB 3种颜色的每种成分浓度的浓度信息(以下,叫做浓度数据)被送到修正处理部件60,并执行修正量的计算。
图像读取装置80具备CPU81、RAM82、ROM83等。
如图22所示那样,在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全部驱动区域进行向对感光纸22的修正图像的记录。为连续地在1张感光纸22上进行修正图像的记录,在所得到的曲线图3中包含全部的浓度数据。
在曲线图3的浓度信息的取得区域中,理想的是红色打印头30a、绿色打印头30b、兰色打印头30c在同一部位进行记录,并使用作为各基本色的色素的青绿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发色的图像,所谓灰色的图像。浓度信息取得区域在不同的基本色之间每1点的发色区域相互间重叠,但由于各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发色区域不同,所以全部区域可以不重叠。
另外,不仅是灰色的修正图像,而且可以是各基本色在各个区域发色的单色的修正图像。该单色修正图像可以只用一种颜色记录基本色,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记录。
作为修正图像,理想的是上述已说明的图像状态。
另外,作为被记录在修正图像中的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的浓度范围,理想的是上述已说明的范围,关于修正图像的RGB各浓度,理想的是上述已说明的浓度。
此外,关于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理想的是上述已说明的那样被记录的区域。
如图23所示那样,理想的是修正图像具有为了确定各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而使用的标记段。记录元件排列方向的标记间隔小一点为好。例如,理想的是标记间隔是10个象素以内,更理想的是5个象素以内,而最好是1个象素间隔。所谓1个象素间隔意味着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重复ON、OFF、ON、OFF。
另外,担心在打印头的安装位置包含少许的误差,因此理想的是在每个打印头中具有单色的标记。具体地说,理想的是记录用于确定红色打印头30a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青绿色)、用于确定绿色打印头30b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品红色)、用于确定兰色打印头30c的各记录元件的位置的标记(黄色)(参照图6(b))。
在修正图像中,在多个区域记录并构成修正用的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使标记段存在于浓度信息取得区域的附近。另外,如图23那样,理想的是存在于良好图像和良好图像之间。在存在多个标记段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理想的是用同一记录元件编号的记录元件记录标记。
另外,理想的是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排列顺序编号的定位标记。定位标记只要是与通常的标记明显不同的状态,则可以是任意标记,例如可以是以与通常的标记大不相同的浓度记录的标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那样,挟持由相对于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大致位于中央的记录元件记录的标记(以下,叫做“中央标记”)而左右非称地设置定位标记。具体地说,在由具有比中央标记(以下,称为“PC”)小的象素编号的标记群构成的标记段中,设置1个定位标记(p1),在由比PC大的象素编号的标记群构成的标记段中,设置2个定位标记(p2、p3)。
另外这时,以PC作为中心,不仅左右的定位标记的个数不同,而且各定位标记离PC的距离也不同。具体地说,如图23所示那样,对于p1~PC的距离(X1)和p3~PC的距离(X2)则X1>X2的关系成立,p2~PC的距离也与它们不一致,将PC作为中心,成为左右非对称。
在图24(a)~(d)中表示了将图23的H、H′放大了的模式图。在H部分,表示以定位标记(p1)为中心,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每4个象素选取的范围(图24(a)),在H′部分中,表示以在中间挟持3个象素的二个定位标记(p2、p3)为中心,在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每4个象素选取的范围(图24(c))。此处,如图24(a)~(d)所示那样,说明定位标记的浓度在大致接近0的状态下构成的情况。如图24(a)所示那样,在修正图像上的标记段中,每隔1个象素构成通常的标记,与此相对,在H部分,作为定位标记存在空出3个象素的部分。另外,如图24(c)所示那样,在H′部分,作为定位标记存在二个空出3个象素的部分。在这些各3个象素的间隙中确定该象素的绝对位置,即定位标记对应的记录元件编号。
在图24(b)、(d)中表示与由图像取得装置80取得的图23的H、H′部分附近的修正图像的标记段对应的浓度数据。此外,以300dpi将修正图像记录在感光纸22上,与此相对,由图像读取装置80以600dpi进行浓度测定。在定位标记部分,使低浓度部分连续,因此能够确定定位标记的位置。由于能够决定标记的绝对位置,因此能够用根据已取得的浓度求出的修正量,对各记录元件进行正确的反馈。
另外,可以将定位标记设置在与标记段不同的位置。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理想的是相对于位于大致中央的标记是左右非对称的。定位标记可以只有1个,但也可以设定为存在多个,而理想的是存在于每个打印头中。
此外,作为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22的曲线图3,除定位标记外,还可以具有用于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图像读取装置80可以读入识别信息,并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
此处,作为识别信息,例如能举出浓度信息、箭头等图形、左右非对称标记等。
而且,根据与由识别信息取得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有关的信息,图像读取装置80在一定的方向使在多个不同的方向配置的曲线图具有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
通过安装在图像读取装置80中的CPU81读入存储在ROM83内的各种控制程序,在设置在ROM83内的工作区内进行展开、执行并控制,来执行读入上述已说明的识别信息、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的处理和在一定的方向使该排列方向对齐的处理。
此处,在作为识别信息使用浓度信息的情况下,在曲线图3中,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浓度信息,因此如果向显像处理机进行传送,使得先对以较低的浓度记录的部分进行处理,则识别了多个不同浓度区域的浓淡的图像读取装置80通过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并通过旋转等调整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能够使该方向在一定的方向对齐。
另外,在感光纸的传送方向与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情况下,作为识别信息能够使用作为图形的箭头。即,向印刷了与传送方向大致平行的箭头的曲线图3中记录修正图像,图像读取装置80通过与修正图像的读入的同时读入该箭头信息,能够判断传送方向,并能够容易地将与该传送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判断为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
此外,说明将左右非对称标记作为识别信息使用的情况。
此处,作为左右非对称标记使用上述的定位标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标记不仅进行记录元件编号的决定,而且也完成作为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的任务。
在曲线图3中形成多个浓度区域,并在其中央部分设置了标记段。而且,在标记段中挟持相对于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位于大致中央的标记而设置左右非对称的定位标记。详细地说,挟持PC在左侧设置1个定位标记(p1),在右侧设置2个定位标记(p2、p3)(参照图23)。
如图24所示那样,在标记段中,通过使相互邻近的标记彼此之间的间隔与其它的间隔相比形成宽阔的区域来设置定位标记,图像读取装置80通过读入该间隔的宽阔区域来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
因此,作为识别信息,在使用设置在标记段的定位标记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将标记设置成左右非对称。
如以上已说明的那样,定位标记不仅确定各个记录元件的编号,而且也可以兼而作为用于判断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定位标记是左右非对称,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定位标记以及浓度信息和箭头等其它识别信息。而且,可以使用二个以上的定位标记。
在感光纸22不是滚筒形状而是剪切传送等片状的情况下,为防止显像处理液引起的污染,理想的是在传送方向将修正图像记录在感光纸22的中央部分。
关于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22的大小,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
接着,说明由图像形成装置300执行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修正处理。
最初,说明将曲线图3向图像读取装置80的设置方法。
如图25所示那样,首先,生成记录了修正图像的感光纸(步骤S101)。此处,说明同时设置2张修正图像并读入的方法,因此生成2张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即,曲线图)。在图25中,一般地设定曲线图N(N=3A、3B)。
在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整个驱动区域连续地进行曲线图3A、3B的生成,因此2张曲线图3A、3B包含全部的浓度信息。另外,具有标记段,并具有作为左右非对称的定位标记和识别信息的箭头(参照图26(a))。
如图26(a)所示那样,通过相对于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在顺方向(曲线图3A)和作为与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逆方向(曲线图3B)配置,来进行曲线图3A、3B向图像读取装置的设置。在顺方向配置的曲线图3A、在逆方向配置的曲线图3B在记录元件排列方向是相同的长度,并具有图像读取装置80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向的全长以上的长度,因此如果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80中,则记录元件排列方向的末尾一侧或最前面一侧的一端没有被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80中,成为露出的一端。对露出的部分没有取得浓度。图26(b)示出了各曲线图中被读入的范围。
此处,如图26(b)所示那样,在各曲线图中,不管是在曲线图3A中,还是在曲线图3B中,都存在被读入的修正图像的区域。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进行曲线图3A的读入和曲线图3B的读入,从而重复读入的该区域成为共同部分4。共同部分4在曲线图3A、曲线图3B的任意一个中也都是通过相同的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
将修正图像设置到图像读取装置80中后,进行曲线图3A、3B的扫描,并取得浓度信息(步骤S102)。具体地说,输出与曲线图3A、3B的各位置的各基本色RGB对应的浓度信息。为了高精度地得到与各记录元件对应的曲线图3A、3B的浓度,理想的是图像读取装置80用比打印头进行记录的分辨率高的分辨率进行曲线图3A、3B的读入。
另外,在向图像读取装置80中设置修正图像时,从对其斜率的容许度这一点出发,在将图像读取装置80的CCD排列成阵列状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使曲线图3A、3B的长边与图像读取装置80的CCD的排列相同。另外,理想的是使打印头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能够与图像读取物装置80的CCD的排列方向相同,理想的是在感光材料的空白部分等均匀浓度部分进行阵列状CCD的校准。
这时,在曲线图3A、3B中,将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得相对于一定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通过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4就会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大致在同一位置被读入。
接着,作为曲线图3A、3B具有的识别信息的箭头也同时被读入,根据该箭头信息判断各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步骤S103)。这时,可以通过与作为识别信息的箭头配合地读入被设置成左右非对称的定位标记的、在曲线图3A、3B中的坐标,来判断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
如果判断出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在修正图像之间不同,则根据作为基准的一个方向使已取得的浓度数据旋转,使各浓度数据中的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一致(步骤S104)。关于作为基准的一个方向,可以设定为相对于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大致平行的顺方向,即使设定为与顺方向相反的方向也没有关系。另外,只要是其它一定的方向就足以。
然后,根据标记段的浓度数据连续的低浓度部分确定定位标记(空出3个象素的部分)的位置,并决定前后的记录元件编号(步骤S105)。这样,与各打印头的各记录元件r对应的浓度数据D3Ar、D3Br被确定(步骤S106)。
针对每个打印头进行修正量的计算。将从曲线图3A取得的浓度数据D3Ar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平均值作为D3Aave,计算偏差ΔD3Ar=D3Ar-D3Aave。同样地,针对从曲线图3B取得的浓度数据D3Br也计算偏差ΔD3Br(步骤S107)。
接着,使用变换直线(参照图10)求出各记录元件的光通量差ΔE3Ar。表示变换直线的图表的横轴表示输出图像数据的输出值的对数,纵轴表示与输出值对应的浓度。变换直线的斜率根据感光材料的种类成为已知。使用该变换直线求出与浓度数D3Ar对应的输出值S3Ar、与平均值D3Aave对应的输出值的平均值S3Aave,并计算光通量差ΔE3Ar=log(S3Ar)-log(S3Aave)。同样地,也计算ΔE3Br(步骤S108)。
此外,不需要如所述的变换直线那样预先准备,例如,可以根据插入从具有多种不同的浓度的修正图像得到的输出值S1、S2、S3、S4和浓度数据Daave1、Daave2、Daave3、Daave4,求出变换直线。感光材料的浓度特性随着保存状态和显像处理条件不同而变化,因此理想的是求出在该时刻的浓度特性。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使用各浓度段的浓度数据的平均值,并针对修正图像使用1条变换直线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各个记录元件中使用各浓度段的各浓度数据求出变换直线,并用于修正。
然后计算针对各个记录元件的修正量C3Ar=10(-ΔE3Ar)(步骤S109)。关于在修正图像中没有进行记录的记录元件,理想的是设定CNr=1。
然后,如果修正计算结束,则根据曲线图3A、3B计算的修正量C3Ar、C3Br对修正量进行合成(S110)。并将也与从曲线图3A得到的修正量C3Ar对应的合成系数设定为α3A,将与从曲线图3B得到的修正量C3Br对应的合成系数设定为修正量α3B,并通过修正量Cr=(C3Ar)α3A×(C3Br)α3B求出。此处,设定α3A+α3B=1。
在图27中表示合成系数的例子。在各曲线图的共同部分4中,设定合成系数使得在曲线图3A中,在用图像读取装置80读入的区域中,记录元件的元件编号越大,在曲线图3B中,记录元件的元件编号越小,使通过该修正图像所得到的修正量的比逐渐减小。
接着,使用图28说明修正量的合成。图28表示从曲线图3B得到的修正量C3Br、与修正量C3Br对应的合成系数α3B以及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量(C3Br)α3B。在与共同部分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区域(X5~X6)中,记录元件的元件编号越大,合成系数就越大。
如图28(b)所示那样,同样地,根据由修正图像3B得到的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量(C3Br)α3B和合成系数处理后的修正量(C3Ar)α3A,计算合成后的修正量(C3Ar)α3A×(C3Br)α3B
通过以上的处理,针对打印头的全部记录元件逐个计算修正量。将各修正量Cr与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计算修正后的光通量修正系数。在由图像形成装置300形成图像时,通过打印头控制部件40将图像数据和该修正后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并向打印头输出,控制各记录元件的曝光量。
接着,由于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的种类不同等理由,在感光纸的浓度不同的情况下,说明进行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调整的情况。在图29中,表示使用修正图像3A、修正图像3B进行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调整的光通量修正处理的流程图。对与图25相同的处理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9所示那样,在根据各个修正图像N计算修正量CNi后,计算修正图像30A的平均输出值log(S30Aave)和修正图像30B的平均输出值log(S30Bave)的平均值log(Save),并计算差分β30A=log(S30Aave)-log(Save)、β30B=log(S30Bave)-log(Save)(步骤S111)。
接着,计算考虑了感光材料的读取信息和浓度信息的差的修正量K30Ar=C30Ar×10-β30A、K30Br=C30Br×10-β30B(步骤S112)。
然后,合成考虑了感光材料的差的修正量K30Ar、K30Br,并计算修正量Kr=(K30Ar)α30A×(K30Br)α30B(步骤S113)。此处,α30A、α30B是合成系数,并满足α30A+α30B=1。
通过以上的处理,针对打印头的全部记录元件逐个计算修正量Kr。并将各修正量Kr与各光通量修正系数相乘,计算修正过的光通量修正系数。
如果依据以上已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300,则即使是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也将多张该记录材料配置图像读取装置中,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该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即使是打印头能读取的范围小的图像读取装置,也能够取得修正图像具有的读取信息。从而,不需要大型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高精度地减小浓度不匀,并能够得到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在将通过长尺寸打印头记录的记录材料设置在比该打印头短尺寸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时,被记录在没有收容在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内的记录材料部分的修正图像,被记录在成为与该记录材料逆方向那样配置的记录材料的读取范围。因此,在各修正图像之间,就会相互补充没有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入的范围的修正图像,因此,能够节省剪切记录材料的时间,并能够减少作业的烦杂性。
此外,多张记录材料具有由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修正图像的区域(共同部分)。由此,在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而且,将记录修正图像的多张记录材料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移动的方向成为顺方向和逆方向,因此通过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就会在图像读取装置上几乎通过同一CCD被读入。由此,能减小平板扫描器的遮光和CCD的灵敏度离散,并能够在取得被记录在多张记录材料上的修正图像的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时提高精度。
而且,能够判断修正1图像的排列方向。由此,能够容易地判断在不同方向配置的各个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
因此,作业人员没有必要判断排列方向,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另外,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使配置在不同方向的曲线图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由此,就能够容易在一定的方向将配置在不同方向的曲线图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即使作业人员没有将记录材料设置在正确的位置,也能进行修正计算,因此不必注意设置方向本身,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而且,能够根据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修正,因此能够减小图像读取装置的测定离散,提高浓度不匀的修正精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生成2张修正图像,并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同时设置2张修正图像并读入,但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方法。以下说明该例子。
<变形例1>
例如,可以生成1张修正图像,在不同的方向使1张设置2次,并分成2次读入。在图30中将1张曲线图33A分2次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作为读入方法,举出变形例1。
图30(a)是第1次设置方向,(b)是第2次设置方向。
如(a)所示那样,首先,配置曲线图33A所具有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使得成为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顺方向的第1方向,在该状态下进行读入,并取得第1读取信息。
接着,如(b)所示那样,首先,配置曲线图33A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使得成为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逆方向、即作为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并取得第2读取信息。
然后,使用从曲线图33A分2次取得的第1读取信息和第2读取信息,进行合成处理,计算修正量,并进行光通量修正处理。
这时,图像读取装置读入作为附加在曲线图中的识别信息的箭头,使曲线图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与一定的方向一致之后进行光通量修正处理,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调换上述已说明的第1设置方向(a)和第2次设置方向(b),用第1设置方向(b)和第2次设置方向(a)的顺序向图像读取装置中设置也没有关系
如果依据变形例1所示的设置方法,则当然能够得到实施例2举出的效果,通过只使用1张曲线图取得读取信息,没有必要生成多张曲线图,并能够抑制感光纸的浪费。
<变形例2>
在图26和图30中示出了配置修正图像的排列使得相对于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是顺方向和作为与顺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逆方向的例子,但作为配置方法并不限于此,如图31所示那样,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在顺方向和逆方向配置都可以。图31是生成2张曲线图,并同时设置2张,同时读入的方法的例子。
详细地说,如图31所示那样,在同时配置曲线图33A、33B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成为顺方向(曲线图33A)和逆方向(曲线图33B)之后,同时进行读入,取得读取信息,在进行了合成处理之后实施光通量修正处理。
而且,如图32所示那样,也可以生成1张修正图像(例如只有曲线图33A),分2次设置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成为顺方向的第1方向(a)和成为与第1方向相反的逆方向的第2方向(b),并分2次读入。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识别信息的读入,进行各曲线图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的统一。
<变形例3>
此外,使用图33说明生成2张曲线图,同时设置2张,同时读入的方法。
如图33所示那样,配置曲线图33A、33B,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是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向和读取方向的任意一个都不平行的方向,并使33A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和33B的排列方向相对地成为相反的方向,同时进行读入,取得读取信息,并在进行了合成处理之后实施光通量修正处理。
如果依据变形例3所示的设置方法,则能够在与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向和读取方向的任意一个都不平行的方向设置曲线图,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
如以上在各变形例中举例的那样,如果将修正图像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则通过图像读取装置读入并判断曲线图所具备的识别信息,并通过适当地使各曲线图的读取信息中的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与移动的方向一致,就能适当地进行光通量修正处理。
此处,作为曲线图所具备的识别信息,可以举出如上述的浓度信息、箭头等的图形、左右非对称标记等,但是,例如,在作为识别信息使用箭头的情况下,不仅是识别信息,也能够将它作为判断用户将曲线图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时的方向的信息使用。
在用户将曲线图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情况下,通过1次乃至多次设置多张曲线图,或者分成多次在与一定的方向成顺方向和逆方向设置多张曲线图。在设置时有必要进行各修正图像的方向确认,如果该判断错误,就不能取得全部读取信息,不能正确地进行修正量的计算。因此,通过在记录修正图像的感光纸上预先附加表示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上的方向的显示,能够使设置作业格外效率化。
具体地说,在生成2张曲线图,同时设置2张,同时读入的情况下,如图34所示那样,使用具备箭头的感光纸22a、22b,能够帮助用户的判断。通过配置各个曲线图,使得在各曲线图中在图34所示的方向记录修正图像,被记录在曲线图中的箭头位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左后方,各修正图像的排列就会相对地向着相反的方向。由此,整个修正图像就会被读入,结果能进行正确的修正量的计算。
此外,可以使用数字代替箭头。使用图35所示那样的感光纸22c、22d进行修正图像的记录,并通过在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各曲线图使得作为标记的数字编号的数字位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左后方,各修正图像就会相对地向着相反的方向。
接着,说明生成1张曲线图,1张1张地设置,分2次读入的情况。
使用图36所示的感光纸22e进行修正图像的记录,第1次向图像读取装置的设置通过在感光纸22e中配置曲线图使得左上或右下的箭头位于图像读取装置的左后方,在第2次的设置中,配置曲线图使得第1次使用的箭头以外的箭头位于左后方,各修正图像的排列就会相对地向着相反的方向。另外,如图37所示的感光纸22f那样,可以使用箭头和数字的双方。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1张乃至2张具有修正图像的曲线图进行光通量修正处理时的曲线图的设置方法,但在使用3张以上的曲线图的情况下,为了在同一条件下读入共同部分,理想的是配置各曲线图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正反交互,并取得读取信息。
详细地说,如图38所示那样,首先,设置打印头的记录元件A~D相当部分(相当于曲线图43a),使得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向成为顺方向并读入,实施修正计算(a)。接着,在与曲线图43a的设置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打印头的记录元件D~G相当部分(相当于曲线图43b)并读入,实施修正计算(b)。接着,在与曲线图43a的设置方向的顺方向,即相对于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排列方向在顺方向设置打印头的记录元件G~J相当部分(相当于曲线图43c),并读入,实施修正计算(c)。最后,在与曲线图43c的设置方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打印头的记录元件J~M相当部分(相当于曲线图43d),并读入,实施修正计算(d)。如以上那样,使用从各曲线图得到的修正值,在各个共同部分(D、G、J)进行修正量的合成。
此外,在图38中,为了简化说明,省略了关于具有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的范围以外的修正图像的曲线图和图像形成装置,各曲线图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等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范围。
此外,在使用3张以上的曲线图,并需要多次的曲线图的设置和读入的情况下,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只限于使用一个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具备多个同样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用多个图像读取装置,同时取得多个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修正时间。

Claims (7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该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地记录所述修正图像,并针对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该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着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所述修正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并针对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中的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具有由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连接部分。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所述多个读取信息的各个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为1。
6.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8.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9.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各自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2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1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14.如权利要求1~2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1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16.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16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分割成多个部分并记录所述修正图像,针对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
沿着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将所述修正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并针对每个分割的该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中的相互邻接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连接部分。
21.如权利要求2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22.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所述多个读取信息的各个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为1。
23.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24.如权利要求2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25.如权利要求2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的连接部分的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调整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26.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的修正图像各自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27.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28.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29.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30.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由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31.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32.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33.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34.如权利要求18或1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3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该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材料,使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并从所述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36.如权利要求3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记录在各个记录材料上的所述修正图像在被记录在其它记录材料中的至少1个上的修正图像中,具有用同一记录材料记录的共同部分。
3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是在具有将多个记录元件配置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所述打印头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经由图像读取装置取得该记录的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使得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规定的第1方向,并取得第1读取信息,
接着,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使得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并取得第2读取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7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得了所述第1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和取得了所述第2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39.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具备用于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并进行输出修正。
40.如权利要求3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在规定方向将所取得的所述读取信息中的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
41.如权利要求4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42.如权利要求4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所述多个读取信息的各个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为1。
43.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调整多个修正图像相互间的所述读取信息的差。
44.如权利要求4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45.如权利要求4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调整在所述顺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和在所述逆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46.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47.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48.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49.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50.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用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51.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52.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53.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54.如权利要求35~3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5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材料,使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向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并从所述修正图像取得读取信息。
56.如权利要求5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记录在各个记录材料中的所述修正图像在被记录在其它记录材料中的至少1个上的修正图像中,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5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能在记录材料上记录修正图像的多个记录元件排列成阵列状形成的打印头、取得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根据所取得的该读取信息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的修正处理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使得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规定的第1方向,并取得第1读取信息,
接着,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配置记录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材料,使得该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成为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并取得第2读取信息。
58.如权利要求57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取得了所述第1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和取得了所述第2读取信息的修正图像具有用同一记录元件记录的共同部分。
59.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具备用于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记录元件的排列方向的识别信息,
所述修正处理部件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并进行输出修正。
60.如权利要求59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在规定的方向将所取得的所述读取图像中的所述修正图像的排列方向对齐。
61.如权利要求6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共同部分的多个读取信息,进行该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62.如权利要求6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输出修正,使得与所述多个读取信息的各个对应的比率的合计量大致为1。
63.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整多个修正图像相互间的所述读取信息的差。
64.如权利要求63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进行所述读取信息的差的调整。
65.如权利要求60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与所述共同部分的读取信息有关的统计量,调整在所述顺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和在所述逆方向读取的修正图像相互间的读取信息的差。
66.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具有用于决定对应的记录元件的定位标记,并使用所述定定位标记决定所述对应的记录元件。
67.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浓度信息。
68.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信息是光通量信息。
69.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多个不同的区域用多种不同的浓度记录的图像。
70.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同一部位用多个打印头记录的图像。
71.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是黄色色素、品红色色素、青绿色色素中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色素混色的图像。
72.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了所述修正图像的读取信息后,进行色变换,并进行各记录元件的输出修正。
73.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图像的浓度被设定在所述记录材料的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
74.如权利要求55~58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多个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CNA200410035389XA 2003-04-25 2004-04-22 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5396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2559/2003 2003-04-25
JP2003122559 2003-04-25
JP435011/2003 2003-12-26
JP2003435011A JP2004338367A (ja) 2003-04-25 2003-12-26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出力補正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9646A true CN1539646A (zh) 2004-10-27

Family

ID=3354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5389XA Pending CN1539646A (zh) 2003-04-25 2004-04-22 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338367A (zh)
CN (1) CN15396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003A (zh) * 2011-02-22 2011-09-14 浙江大学 一种打印机光谱特征化模型的修正方法
CN102611817A (zh) * 2008-06-20 2012-07-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6660382A (zh) * 2014-08-19 2017-05-10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时刻同步方法,其中使用的设定画面
CN110303787A (zh) * 2019-06-25 2019-10-08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阵列打印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6118B2 (ja) * 2004-12-27 2010-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光量補正用テストチャートの出力方法及び光書き込みヘッドの光量補正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817A (zh) * 2008-06-20 2012-07-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9204009B2 (en) 2008-06-20 2015-1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11817B (zh) * 2008-06-20 2016-06-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2180003A (zh) * 2011-02-22 2011-09-14 浙江大学 一种打印机光谱特征化模型的修正方法
CN102180003B (zh) * 2011-02-22 2013-04-24 浙江大学 一种打印机光谱特征化模型的修正方法
CN106660382A (zh) * 2014-08-19 2017-05-10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时刻同步方法,其中使用的设定画面
CN106660382B (zh) * 2014-08-19 2019-01-01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时刻同步方法,其中使用的设定画面
US10183486B2 (en) 2014-08-19 2019-01-2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Inkjet printer,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setting screen using same
CN110303787A (zh) * 2019-06-25 2019-10-08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阵列打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03787B (zh) * 2019-06-25 2021-07-23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阵列打印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38367A (ja) 200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9617C (zh) 图像补正装置,图像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23170C (zh) 利用校正表的彩色图像数据的校正方法
CN1127715C (zh) 字符显示装置和字符显示方法
CN1399243A (zh) 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及记录有显示控制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234533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809116A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处理装置
CN1253840C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的调整方法
CN1674066A (zh) 光学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
CN1605466A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打印控制装置和打印控制方法
CN1642747A (zh) 测试图案、几何特性解析系统、几何特性解析方法、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CN1295308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219704A (zh) 对排列在信元中的信息进行显示的装置
CN176422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919604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图象处理装置、图象处理方法
CN1262986C (zh) 图象处理方法及图象处理装置
CN1533902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207889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738397A (zh) 投影设备以及投影设备的监视方法
CN1874894A (zh) 打印方法、打印设备、打印系统和测试图形
CN1671557A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
CN1841407A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304617A (zh) 插值处理装置及记录插值处理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918896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信号处理方法
CN1507740A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方法
CN1591081A (zh) 多束光扫描光学装置以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