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9048A -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9048A
CN1539048A CNA028153561A CN02815356A CN1539048A CN 1539048 A CN1539048 A CN 1539048A CN A028153561 A CNA028153561 A CN A028153561A CN 02815356 A CN02815356 A CN 02815356A CN 1539048 A CN1539048 A CN 1539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wall
rear surface
corner
wing
flexibl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5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斯蒂包尔特
P·E·斯蒂包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NIFLX PROFIL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OMNIFLX PROFIL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NIFLX PROFILES Inc filed Critical OMNIFLX PROFIL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39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9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2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of plastic materials hardening after applying, e.g. plaster
    • E04F13/04Bases for plaster
    • E04F13/06Edge-protecting bor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9/00Other 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for 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 E04F19/02Borders; Finishing strips, e.g. beadings; Light coves
    • E04F19/06Borders; Finishing strips, e.g. beadings; Light co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panels or masking the edges of wall- or floor-covering elements
    • E04F19/062Borders; Finishing strips, e.g. beadings; Light co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panels or masking the edges of wall- or floor-covering elements used between similar elements
    • E04F19/064Borders; Finishing strips, e.g. beadings; Light co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panels or masking the edges of wall- or floor-covering elements used between similar elements in corn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2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of plastic materials hardening after applying, e.g. plaster
    • E04F13/04Bases for plaster
    • E04F13/06Edge-protecting borders
    • E04F2013/063Edge-protecting borders for cor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来在两干砌墙板间构成一墙角的修整装置,它具有一沿给定的轴延伸的柔性接头。两翼与柔性接头相连,并从柔性接头向外延伸成会聚状态,用以形成一个具有可调节角度的墙角。每个翼具有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一远离柔性接头的边缘。该装置是可调节的,用以与各种厚度的墙板相适配。有一底漆或粘接薄片敷设在两翼的前表面上,这样,油漆可敷涂到前表面上。该修整装置可构成内角和外角。为要构成内角和外角,可将该修整装置沿其柔性接头弯折。

Description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相关的美国申请数据
本申请是2001年6月22日提交的、系列号09/888,011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申请。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墙修整。本发明尤其涉及两墙相连交叉处的边缘的修整。
2.问题的提出
在建筑行业中广泛采用干砌墙板来构成房间的内墙和天花板。干砌墙板系由灰泥石膏板或灰泥石膏芯加强弧面板来做成的。干砌墙板具有容易切割成所要的尺寸以与相配种类的框架相连的优点。但是,很难将干砌墙板切割成其边缘完全笔直且光顺并能构成一完全挺直的墙角,而这又是美观方面所要求的。此外,当将干砌墙板切割成所要的尺寸时,墙板的边缘是外露的。该外露的灰泥石膏芯质地柔软,除非对边缘加以某种保护,否则就很容易破碎。这对外墙角尤为重要。
因此,当墙壁和天花板采用诸如木材之类的框架材料来建造时,其内、外角很少会完全笔直的。木框构件尺寸的变动、木材的弯翘以及建造工作的不一致导致在墙壁和天花板相连处以及门道和过道处的墙端处的角不完全笔直。当干砌墙安装于弯翘的框架材料时,它们的交叉也会是翘曲的。
已有采用一些装置来为两块相接的干砌墙的交叉处提供光顺和耐久的修整加工,用以构成内、外角。在所有传统的装置中有干砌墙带和金属墙角护条。传统的干砌墙带是绕成卷的、窄型细长的多孔纸质条带。有时还将纸打孔,用以增加潮气的穿透性而防止纸带后面封有气泡。干砌墙事先用来连接相连墙板的边缘的,而后再涂复以湿的石膏灰(常常被称为“泥灰)。石膏灰浆涂成边沿变薄且沿带子的边缘光顺,用以隐避带子边缘和其所贴敷的干砌墙板之间的分界线。当湿石膏灰干了后,就可对该带子和干砌墙上油漆或用其他合适的墙面涂层来敷涂。
要将石膏灰敷涂到内墙角的两侧而成为完全笔直的交叉是需要相当的技术的。另外,为了要校正上述由于弯翘的框架材料和建造工作的不一致性所引起的翘曲常常要敷涂好几遍石膏灰,在每次敷涂间还要有一整天的干燥时间。即使如此,还很难得到一完全笔直的墙角。除非是最最训练有素的高手,在敷涂第二侧时石膏灰的镘刀很可能会碰伤第一侧的石膏灰。一旦敷涂了石膏灰且干了后,还必须将之砂磨以给上油漆或贴墙纸提供一合宜的表面。
最近,用吊顶和拱顶装饰的天花板已在家居和商用房建造中十分普及了。这种天花板的尖顶常做成锐角。就难以将传统的石膏灰镘刀用于这种角度中了。
由于干砌墙带系纸质的,故它非常柔软而顺从于干砌墙板交叉边缘的各种表面形状。当将传统的干砌墙带用于外墙角时,带子的柔软性往往形成不规则的墙角分界线,因为带子随从于干砌墙板的外露的尖削边缘的不规则性。带子还易脆裂,不能耐受外墙角经常受到的自然界的侵袭。其结果,使传统的干砌墙带不能用于外露的外墙角上。
因此,在建筑结构中要做成外墙角常常采用金属墙角护条。常用的金属护条做成“L”形或角形截面,且通常是细长的金属穿孔带,诸如镀锌钢材,它作90度弯折的永久变形而形成细长的角条。金属护条通常用于直角连接的两相邻干砌墙板的交叉处,用以构成房间的外角。用钉子将各段金属护条钉过干砌墙板,钉在位于干砌墙板后的木质支承结构件上。然后,将湿的石膏灰抹平,用以盖住金属护条的金属凸缘或伸出部件,且将石膏灰的边缘抹平成薄边状,以将金属边缘遮掉。
尽管金属护条的刚性使内墙的外角可做成尖削的直边,因这是美观而为人喜爱的,但是,采用金属护条会产生一些较大的问题。时间久了,金属墙角护条会生锈,因而在墙角表面上形成明显可见的锈迹斑斑。要完全复盖住将金属墙角护条固定到干砌墙板上所采用的金属凸缘或钉头往往不是太可能的,这样就会有损于所要求的墙面的光顺外观。在凸缘的外边缘处复叠的石膏灰中还常出现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发生,常常要敷涂2-3遍石膏灰,要使它们前面的涂层干燥硬结,随后才能敷涂下一层涂料,其间要长达24小时。当由于下敷的框架的问题墙角弯翘或成锯齿状时,金属护条并不能复盖住足够大的面积或者有足够的柔顺性来校正所存在的不一致性。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如下的固有事实:即金属护条所用的有延展性的金属材料的保持性很差,且当其了有凹痕或皱曲后就难以整直再形成一光顺的加工面。由于在施工现场中的材料多般是粗加工处理的,护条的起皱、凹痕以及还会有的扭曲都是常见的,因此,往往使它们变成不可用了,或者只可用来做出劣质的产品。此外,在建筑中金属护条用的数量很大,这就会总合而成相当大的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已经开发了许多墙角修整装置,在这些装置中有如下的一些:
发明人 美国专利号 批准日期
Swanson  3,444,657  5.20.1969
Baker  3,989,397  11.2.1976
Ellingson  4,012,878  3.22.1977
Lamb  4,313,991  2.2.1982
Schaafsma  4,315,390  2.16.1982
Weinar  4,553,363  11.19.1985
Schneller  4,624,087  11.25.1986
Bernard  4,719,732  1.19.1988
Tucker  4,863,774  9.5,1989
Conboy  5,037,686  8.6.1991
Tucker  5,045,374  9.3,1989
Weldy  5,086,598  2.11.1992
Ritchie.等人  5,131,198  7.21.1992
Rutkowski.等人  3,964,220  6.22.1976
Cannon  1,215,345  12.9.1970
Stibolt.等人  5,459,969  10.24.1995
Stibolt.等人  5,531,050  7.2.1996
 Stibolt  5,916,101  6.29.1999
Swanson(美国专利第3,444,657号)和Lamb(美国专利第4,313,991号)提出了可反向弯折以粘接于内、外角上的石膏灰接头带。
Baker(美国专利第3,989,397号)给出了一种用于水床底架的外角连接装置,其中,构成底架的板被插入到连接装置中。
Ellingson(美国专利第4,012,878号)提出一种双层壁保护结构,以用于弹性材料制造的外角。
Schaafsma(美国专利第4,315,390号)提出了二种墙板角,一种是用腻子灰固定在位的内墙角用的,而另一种是由干砌墙板本身固定在位的外墙角用的。其缺点在于仅用腻子灰来固定的事实。如果腻子灰不能与干砌墙粘接好的话,那末墙角就会松开。外墙角必须依靠干砌墙板才能放置上去,它还要加以大量的掺和物,或者,如果要在墙板之前就放上墙角,就要在将墙板用钉子钉上时化费相当大量的额外努力才能将墙角放置到位。两种墙角都采用带子来提供一光顺的修整精加工,它可与干砌墙通过敷涂石膏灰和黄砂的加工作业合在一起进行。
Weinar(美国专利第4,553,363号)提供一种塑料或金属的“T”形墙角结构,其中T型材的柱杆处于二相邻的干砌墙之间,而横条位于干砌墙板的顶上。从一墙板上复盖过来的纸带部分包绕着横条,用以提供一精修整的外形,而在墙角一侧的下面留有一凸脊。这种墙角结构只能用在外墙角上。
Schneller(美国专利第4,624,087号)提出了另一种金属外墙角护条,其中有一附加的凸缘,该凸缘延伸经过形成外墙角的干砌墙板的边缘。在墙角的两侧都留有凸脊,这种墙角护条只能用于外墙角上。
Bernard(美国专利第4,719,732号)示出了一种塑料的“L”形外墙角,它沿其二臂采用热缩塑料带,既作为固定方法也作为提供在复盖层和干砌墙之间光顺连接的方法。该复盖层可用作具有各种角度的外墙角。
Tucker(美国专利第4,863,774号)提供一种纸质干砌墙带,它具有一沿该带纵向延伸的位于中央的塑料护条。用石膏灰来将带子固定于干砌墙。该塑料护条只用于外墙角。
Conboy(美国专利第5,037,686)提出一种塑料干砌墙带,它能用于内、外墙角。此外,该塑料带用石膏灰固定在墙角上,同时,还用石膏灰来提供一精修整加工的外形。
Tucker(美国专利第5,045,374)提出一种具有弯曲中心段和两个凸缘的、刚性塑料条,它用粘接剂固接于内、外墙角。然后用纸带条和石膏灰来将凸缘复盖住。
Weldy(美国专利第5,086,598)提供一种可供内、外墙角用的墙边系统,它包括一具有弧形中央部分的塑料带,其上固连有二条成直角的凸缘。用钉子将条子固接于干砌墙上。然后,再用石膏灰来抹平条子,用以修整掉边缘。条子面向房间外面的一侧可用底涂层来作完工修饰。
Ritchie等人(美国专利第5,131,198)提出一种用于外墙角的、具有金属芯的墙角护条,它完全用纸包围着。该护条具有一圆的凸头和侧向凸缘。还用一加强乳胶来敷涂纸复层。用钉子将墙角护条钉在干砌墙上,并用石膏灰来遮掩边缘。
Rutkowski等人(美国专利第3,964,220号)提出一种放在构成平墙面的相邻干砌墙板连接处之间的细长条,用以吸收墙内的移动。该条子具有固连于中央柔性部分的一侧上的二个凸缘。
Canon(美国专利第1,215,345号)提出一种将墙插入到角柱中去的结构。该柱具有二个用于将墙边缘置入的槽。用螺栓和墙角板将墙固定在槽内。该墙角板是与墙上的包层相连接的。
Stibolt等人(美国专利第5,459,969)提出了一种墙角修整装置,它能用于具有各种角度的内、外墙角。该装置也能用来复盖错接的外墙角,诸如在室内门道或各种尺寸的其他开口的凸缘处所见到的那些。该装置可提供一完全笔直的墙角,而无须敷涂多层石膏灰。该装置还能使干砌墙装成锐角内墙角的安装工作简化。
Stibolt等人(美国专利第5,531,050号)还提出了一些其同源专利所揭示的发明的实施例,作为上述Stibolt等人的第5,459,969号美国专利的部分延续。
Stibolt等人(美国专利第5,916,101号)还提出了一进一步的实施例,它能适合于各种厚度的干砌墙板,作为上述Stibolt等人的第5,531,050号美国专利的部分延续。已发现该实施例的缺点在于用石膏灰挤压加工来制造的话因其横截面形状复杂而成本非常高。
这就需要有一种干砌墙修整装置,它能使干砌墙的安装简化,它能提供完全笔直的墙角,而无须敷涂多层石膏灰,它能用于具有各种角度的内、外墙角,它能用来复盖错接的外墙角,它能用于各种厚度的干砌墙,并且它能经济地制造。
以上所述的干砌墙角中没有能满足这些需求的。
3.针对该问题的方案
在此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可用于具有各种角度的内、外墙角。建造人员不必订购二种或多种形式的装置来复盖不同种类的墙角。在此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也可用来复盖二个相邻的外墙角,而无须在墙角间采用干砌墙板的窄条以及二个修整装置(每个外角一个)。一底漆或薄片就能复盖本发明的、面向房间内面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侧面。由于有了底漆或薄片,在与干砌墙邻接的墙角修整装置的外边缘上只需采用石膏灰。本发明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能遮掩弯翘不平的墙角。本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直接固定于墙壁的框架构件;从而提供了稳定性。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可调节,用以适合于多种厚度的干砌墙板。最后,干砌墙角修整装置还因其简化了的横截面而可经济节约地制造。
本发明的简要阐述
一种在两块干砌墙板之间形成一墙角的修整装置,它具有一沿给定方向延伸的柔性接头。而且与该柔性接头相连接并从柔性接头向外延伸伸出,用以形成一具有可调节角度的墙角。每个翼具有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以及一远离柔性接头的边缘。该装置可以调节,用以适合于各种厚度的干砌墙板。在两翼的前表面上敷贴一层底漆或粘接薄片,以可使油漆附连于前表面上。该修整装置可用来构成内、外墙角。为了构成内角,该修整装置沿柔性接头弯折。
附图的简要说明
参照附图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是: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是从图2的概要部分截取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盖有一底漆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前表面;
图4是从图2的概要部分截取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复盖有一粘性薄片层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前表面;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弯折而适用作内墙角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之中心接头的横截面详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中心接头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一本发明带有斜削形接头的实施例;
图6a是图5所示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中心接头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一本发明带有斜削形接头的实施例;
图7是图2所示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中心接头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一本发明带有平行接头的实施例;
图7a是图5所示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平行接头的横截面详图,它示出一本发明带有平行接头的实施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墙壁和天花板间的内角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构成天花板尖顶的内角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用来表示将石膏灰敷贴到接头上去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1(a),11(b)和11(c)是图2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它们表示将装置用于厚度为1/2″的干砌墙板。
图12(a)和12(b)是图2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局部横截面图,它们表示将装置用于厚度为5/8″的干砌墙板。
图13是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又一种局部剖面图,它表示将装置与5/8″的干砌墙板和固定于框架结构的垫块一起应用的情况。
本发明的详细阐述
干砌墙板通常呈给定的厚度、例如为(但并不只限于)3/8英寸、1/2英寸及5/8英寸厚等等。人们可以采用从图1至图13所示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实施例来使之适合于任何干砌墙板的一厚度。
参见图1,干砌墙角修整条的左翼102和右翼104与柔性中心接头100相连接,并由此向外延伸到一远端110。两翼102、104具有一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向外延伸超过两翼102、104的外支撑110,用以复盖外支撑110。当用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复盖住内、外墙角的任何一个时,装置的后表面108与内墙的框架错接,而前表面106面向房间内,与构成墙壁的干砌墙板的表面相接。前表面106可用如图3所示的一层底漆300来复盖,以使最后用来装饰墙壁的油漆或墙面涂层易于粘附其上。或者,前表面106可有一如图4所示的、粘接于其上的粘接薄片400。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在前表面106上用一薄片400。为了有最佳结果,该薄片应具有可延展性或柔从性,以在装置在柔性接头处弯折时该薄片不裂开,而具有与这些干砌墙板相似的表面特性。经过大量的试验,采用马萨诸塞州Fitchburg市的Fibermark公司生产的、销售产品号为X41693的纸层板会有最佳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具体薄片并不只限于这种薄片,也可用适用于该装置的其他薄片。
在较佳实施例中,纸层板是用压敏粘接剂固定于装置的,在敷贴后及装置的正常工作情况下它保持可弯曲性。通过大量试验,采用新罕布什尔州Nashua市的Worthern工业公司生产的、销售产品号为Nylco E-68的粘接剂会有最佳效果。该粘接剂可在装置和薄片间形成一溶融级的连接,它可大大降低薄片与装置分离的趋势。其他合适的粘接剂还包括那些既不会硬结又不会使所敷贴的纸层板丧失可延展性的粘接剂。
装置本身可采用各种材料挤压制成。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采用一种由宾夕法尼亚州Fombell市的Veka公司生产的、销售产品号为X-15的PVC塑料。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具体材料并不只限于这种材料,也可采用适用作这种装置的其他材料。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的结构可在图2上更清楚地看到。柔性接头100较佳地从每翼的前表面向另一翼延伸,且为斜削形的或具有平行的墙壁,但可清楚地理解的是,任何可使装置在中心接头100处弯折成各种角度的接头形状,诸如弧形的、“V”形的、“U”形的、“C”形的等等都可采用。中心接头100沿着一轴直线延伸,用以构成一墙角或一边缘。
柔性接头的斜削形接头101的实施例具有一与装置的前表面106平行延伸的前表面。斜削形接头101的后表面从两翼向前表面向内倾斜。这就在将装置沿接头弯折时可沿这里所述的斜削接头101的前表面构成一尖刻的、清晰的墙角,而它是最薄的,如图6和图6a更清楚地所示的那样。
柔性接头的平行接头103实施例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前、后表面,前表面从装置的前表面106延伸出去且与之平行。这就在将装置沿接头弯曲时可沿平行接头的前表面来构成一圆的墙角,如图7和图7a更清楚地所示的那样。所制造的平行接头的长度可多种多样,用以相应于不同的圆墙角的半径。
柔性接头的斜削形的接头101和平行接头103实施例都可用来构成内、外墙角。
许多支撑206将每翼102、104的后表面108与其前表面相分隔开来。在图1和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支撑206的型式给墙角装置的结构提供了稳定性,同时也使装置可绕外墙角折叠,如以下将详细讨论的那样。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支撑206的型式并非是可提供这些稳定和折叠性能的唯一型式,还可有其他合适的型式,它们也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后表面108的边缘202延伸超过前表面106的边缘200。前表面106的外部分204稍稍向着后表面108倾斜,以使干砌墙板的边缘可被置于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之间的空间114中,这样后表面108的边缘202和前表面200的边缘200与干砌墙板放置得很靠近,正如以下将更详细论述的那样。
柔性凸缘接头113位于后表面108和外边缘110的交叉处。然后可将后表面108在柔性凸缘接头113处弯折,从而可使后表面凸缘112绕柔性凸缘接头113枢转,用以调节在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之间的空间,而适用于各种厚度的干砌墙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除了图1-13所示以外的柔性凸缘接头113,且本发明包括具有上述弯折和枢转性能的所有种类和形式的接头。
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前表面106和后表面稍稍向相互间方向倾斜。两翼102、104的这种倾斜有助于形成从装置表面和所插入的干砌墙板表面间的光顺过渡。
图8表示当一垂直墙与一吊顶的、尖顶的或敞开的天花板相连时所形成的内角。图9表示在这种天花板的拱顶处所形成的内角。取决于建筑物的设计形式,这些角可具有从小于90°到180°范围内的角度。当采用干砌墙角修整装置来修整一内角时,首先将后板108直接放靠于框架上。中心接头100可从180°弯折过来,如图6所示,弯到所需的、墙角要做成的角度,如图5中的箭头500和图7中的箭头700所示。
作为一例,在图8中,将修整装置用钉子806固定于墙壁框架800和天花板椽子802上。该修整装置用足够软的塑料来制成,以使钉子806可穿过后表面108的凸缘,而无须预先形成开孔。可清楚地理解到的是,诸如采用螺钉、螺栓、粘接剂等等的其他方法也可同样有效地将修整装置固定到墙壁或天花板的支承件上。装置的固定位置和钉子806的位置可变动,以能使装置可校正可能在框架中存在的以及从框架部件800到下一个部件间存在的不一致性。若有必要,可在用钉子806将其固定之前在装置后面放置垫片。在已将装置牢固地固定于框架800和椽子802之后,将干砌墙板804的边缘插入到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之间的空间114中,以使干砌墙板804的边缘压靠在两翼102、104的外支撑110上。在图8中可看到,在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之间的空间114要足够大,大到可接纳干砌墙板804,并且将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靠接于干砌墙板804。由此,干砌墙板804遮掩了钉子806。用通常的方法将干砌墙板804固定于框架800和椽子802上。
然后,如图10所示,将石膏灰1300敷涂到前表面106的倾斜的远端部分204上以及干砌墙板804的倾斜的边缘上,用以遮掩边缘200并形成一光顺平整的表面。由于石膏灰1300只敷涂于修整装置的倾斜部分204上,就可避免掉在墙角内抹涂石膏灰的固有困难。这些困难包括:尤其是,在墙角内操作石膏灰镘平的困难,需要技能来在墙角交叉侧形成完全笔直的边缘,以及需要有几层石膏灰1300来完全遮掩在修整装置和干砌墙之间的接头或者去校正由于尺寸错差、布置错差或框架部件变翘变形所造成的不一致,以及每层要求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干燥。一旦敷涂了石膏灰1300后,墙表面就能油漆、墙纸或其他所要的方法来最后涂装了。粘接在前表面106上的底漆300可使油漆或其他墙面涂层粘附在修整的前表面106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将一薄片400粘接于前面板106上,用以形成一随后可上油漆的表面。
也可采用石膏灰的替代物来遮掩边缘200。石膏灰的替代物包括:(但并为只限于)毛灰泥、毛灰石膏灰、人造毛灰泥以及水泥挡板制品。
图9示出将修整装置用于内墙角的第2个例子。在这里,修整装置形成一个基本如上所述那样的内墙角,除了该角是由一吊顶天花板的拱顶所构成的以外。用钉子904穿过凸缘112将装置固定于椽子900上。装置的固定位置和钉子904的位置可变动,用以使装置可用来校正在椽子900中所存在的以及从一椽子900到下一个椽子间存在的不一致性。若有必要,可在用钉子904将其固定之前在装置后面放置垫片。然后,将干砌墙板902的边缘插入到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之间的空间114中。如上所述,这些空间114要足够大,大到可接纳干砌墙板902,以使前表面106和后表面108靠接于干砌墙板902。由此,干砌墙板902遮掩钉子904。用通常的方法将干砌墙板902固定于椽子900。然后,将石膏灰1300敷涂到前表面106的倾斜的远端部分204以及干砌墙板902的边缘上,用以形成一平整的表面。由于有了复盖前表面106的底漆300或薄片400,在前表面的其余部分无须使用石膏灰,并可避免在内墙角所形成的狭角内抹涂石膏灰的困难。然后,再对墙面进行油漆或其他所要求的装饰加工。
图11(a)表示处在未使用状态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在将1/2″的干砌墙板1500插入到如图11(b)所示的、边缘200,202之间的空间114中时,干砌墙板1500通过图11(c)中所示的边缘200固靠在后表面凸缘上。
图12(a)示出插入到边缘200、202之间的空间114中的5/8″的干砌墙板1600。干砌墙板1600的厚度越厚,后表面凸缘112在柔性凸缘接头113处枢转而远离前表面106。由于外支撑110,前表面106仍然保持相对平直,外支撑从装置的前表面106延伸而远离每翼,直到后表面上。另一种有助于前表面106在后表面凸缘112枢转时仍保持相对平直的结构是:后表面108的厚度要比前表面106稍薄些。这些效果也能用其他方法来实现,例如将在后表面108与在柔性凸缘接头113的外支撑110交叉处的后表面108的壁厚减小,从而减弱了中央区域,可使凸缘接头113更容易枢转。
图12(b)表示一旦装上了装置和干砌墙板1600后固定在干砌墙板1600附近位置处的后表面凸缘112,如图17进一步所示的那样。在采用粘接剂来将装置的空间114的内表面与干砌墙相固连时,采用本装置可得到最佳的效果。较佳地,采用熔融粘接的粘接剂。适用于这种场合的两种粘接剂是由俄亥俄州的Sealants市的OSI公司首先生产的、产品号为F2100的编号为PL的产品与密歇根州的Oxford市的ITW泡沫密封公司生产的编号为F2100A的产品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使用这些具体的粘接剂,也可采用适用于本装置的其他粘接剂。
图13表示如何将装置安装于5/8″的板1600。可采用一垫块1700来使装置和干砌墙板1600与干砌墙板1600所固连的框架表面相平行。垫块1700固定于装置的后表面108上。用钉子1702或某种其他的固定装置来将本装置和干砌墙板1600固定到框架表面上。当钉子1702钉入框架表面时,后表面凸缘112夹于框架表面和干砌墙板1600之间,且靠着它们。因此,可将该干砌墙角修整装置用于其厚度比装置为厚的干砌墙板上。

Claims (16)

1.一种修整装置,它用于在二块具有给定厚度的边缘的干砌墙板之间构成一接头或一个角,所述修整装置包括:各具有一前、后表面的两翼,所述前、后表面具有内、外边缘;以及在该两翼中的每翼的前、后表面间延伸的加强结构,两翼的内边缘在一沿纵轴延伸的柔性接头处相连接,其后表面的内边缘相互向柔性接头的外侧分开,所述前、后表面的外边缘附近的所述前、后表面的部分不受加强结构约束,后表面的外部分与附近的加强结构纵向铰接,从而各翼的后表面的外部分可向后枢转,用以接纳不同厚度的干砌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头具有一前表面和一后表面,柔性接头的后表面具有相对向内的斜削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头具有一前表面和一后表面,柔性接头的前、后表面基本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翼的前、后表面相互向着所述柔性接头向外的方向会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多根在所述各翼的前、后表面之间延伸的支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翼的后表面的所述外部分具有一用于将所述修整装置固定于框架的凸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装置可在所述柔性接头处折叠成多种角度,用以形成具有多种角度的内角或外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上复盖有底漆或薄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上复盖有用粘接剂固定的、可延伸的纸层板,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它仍然保持可弯曲且不失其可延伸性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之用于一比一翼的前、后表面的外部间的正常开口厚的干砌墙板时,它结合有一位于该翼的后表面附近的垫块,用以使干砌墙板和修整装置与其所固定的框架表面保持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表面的外部的内表面用一粘接剂来固定用于该装置的干砌墙板。
12.一种修整内、外干砌墙角的方法,该墙角具有两个侧墙,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具有两翼、各翼都具有一前、后表面和加强结构的修整装置,所述前、后表面具有内、外边缘,加强结构在两翼中的各翼的前、后表面之间延伸,两翼的内边缘在一沿纵轴延伸的柔性接头处相连接,后表面的内边缘相互向柔性接头的外侧分开,所述前、后表面的外边缘附近的所述前、后表面的部分不受加强结构约束,后表面的外部分与附近的加强结构纵向铰接,从而各翼的后表面的外部分可向后枢转,用以接纳不同厚度的干砌墙板;
将一干砌墙板插入到各翼的前、后表面之间的空间中;
在柔性接头处弯折该修整装置,用以形成在所插入的干砌墙板之间所要求的角度;
将修整装置固定于框架的表面上;
在修整装置和干砌墙板的连接区敷涂石膏或其代用物,以在装置和墙板间形成光滑和平整的表面;
使石膏或其代用物干燥;以及
将油漆或其他表面涂层敷涂到所安装的修整装置和干砌墙板上。
13.一种修整内、外干砌墙角的方法,该墙角具有两个侧墙,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具有两翼、各翼都具有一前、后表面和加强结构的修整装置,所述前、后表面具有内、外边缘,加强结构在两翼中的各翼的前、后表面之间延伸,两翼的内边缘在一沿纵轴延伸的柔性接头处相连接,后表面的内边缘相互向柔性接头的外侧分开,所述前、后表面的外边缘附近的所述前、后表面的部分不受加强结构约束,后表面的外部分与附近的加强结构纵向铰接,从而各翼的后表面的外部分可向后枢转,用以接纳不同厚度的干砌墙板;
将修整装置切割到一长度,以与干砌墙相匹配;
将粘接剂敷涂于前、后表面的外部分的内表面;
将一干砌墙板插入到各翼的前、后表面之间的空间中;
在柔性接头处弯折该修整装置,用以形成在所插入的干砌墙板之间所要求的角度;
若有需要,可在装置和框架表面间放置垫片;
将修整装置固定于框架表面上;
在修整装置和干砌墙板的连接区敷涂石膏或其代用物,以在装置和墙板间形成光滑和平整的表面;
使石膏或其代用物干燥;以及
将油漆或其他表面涂层敷涂到所安装的修整装置和干砌墙板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紧固件将所述修整装置固定于框架表面,该紧固件穿过干砌墙板和后表面的外部分,穿入到框架表面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插入的干砌墙板的厚度要比在前、后表面的外部分间的正常空间厚的话,可在各翼的后表面附近放置一垫块,其可接纳厚度比正常空间为厚的干砌墙板,用以使干砌墙板和修整装置与其所固定的框架表面保持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干砌墙角修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头是弧形的。
CNA028153561A 2001-06-22 2002-05-31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Pending CN15390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801101A 2001-06-22 2001-06-22
US09/888,011 2001-06-22
US09/978,862 US20030005660A1 (en) 2001-06-22 2001-10-16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US09/978,862 2001-10-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9048A true CN1539048A (zh) 2004-10-20

Family

ID=2712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153561A Pending CN1539048A (zh) 2001-06-22 2002-05-31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05660A1 (zh)
EP (1) EP1407094A2 (zh)
JP (1) JP2004531663A (zh)
CN (1) CN1539048A (zh)
CA (1) CA2451385A1 (zh)
RU (1) RU2004101608A (zh)
WO (1) WO2003001007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691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型材转角连接件
CN105421692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型材转角连接件的制备方法
CN105421729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墙角型材连接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1306A1 (en) * 2002-08-13 2004-02-19 Stibolt Paul E. Width conversion tool for use with a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GB2429022B (en) * 2006-04-10 2007-08-01 Tony Baccarini Abutment member
GB2437083A (en) 2006-04-10 2007-10-17 Tony Baccarini Plaster abutment member for use at ends or junctions of partition walls
FR3010106B1 (fr) * 2013-09-02 2016-01-15 Gerflor Rampe d'acces pour la jonction de revetements de sol
CN103452298B (zh) * 2013-09-16 2016-10-05 刘天盛 地脚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5972A (en) * 1966-08-26 1969-05-27 Goodyear Tire & Rubber Panel assembly
US4913576A (en) * 1989-06-16 1990-04-03 Dyrotech Industries, Inc. Molding bracket for covering the end of a panel subject to thermal expansion
US5531050A (en) * 1994-04-28 1996-07-02 Stibolt; Paul E.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US6148573A (en) * 1995-10-17 2000-11-21 Drywall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 Non coatable drywall finishing system
US6018924A (en) * 1997-08-21 2000-02-01 Tamlyn; John Thomas Adjustable reveal strip and relate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1691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型材转角连接件
CN105421692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型材转角连接件的制备方法
CN105421729A (zh) * 2015-11-30 2016-03-23 浙江瑞泰塑业有限公司 墙角型材连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01007A3 (en) 2003-05-01
RU2004101608A (ru) 2005-06-10
EP1407094A2 (en) 2004-04-14
WO2003001007A2 (en) 2003-01-03
US20030005660A1 (en) 2003-01-09
JP2004531663A (ja) 2004-10-14
CA2451385A1 (en) 200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1050A (en)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AU2002233993B2 (en) Drywall bead with knurled paper flaps
US5459969A (en)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US20020124504A1 (en) Contoured stucco reveal
US20110289873A1 (en) Drywall Finishing System
US8756886B1 (en) Adjustable radius bullnose corner
US10047524B2 (en) Drywal corner trim material with adhesive
US20040093816A1 (en) Drywall finishing system
US20030024188A1 (en) Drywall finishing system
CN107605071B (zh) 一种轻质复合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141C (zh)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CN1596330A (zh) 窗套
CN1539048A (zh) 干砌墙角修整装置
US5787661A (en) Building siding system
CN1088493C (zh) 干砌墙角饰面装置
JP4214289B2 (ja) 壁構築方法
EP0830488B1 (en)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US8850777B2 (en) Wall board with edge strip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EP1157177B1 (en) A finishing device for forming a joint or a corner between two drywall panels
EA013288B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тены из листов сухой штукатурки
AU2002310235A1 (en) Drywall corner finishing device
MXPA03012000A (es) Dispositivo de terminado de esquinas de pared seca.
AU2007200031A1 (en) Perimeter panel for forming part of a ceiling
AU2002335820A1 (en) Window wra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