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4643A -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4643A
CN1534643A CNA2003101244452A CN200310124445A CN1534643A CN 1534643 A CN1534643 A CN 1534643A CN A2003101244452 A CNA2003101244452 A CN A2003101244452A CN 200310124445 A CN200310124445 A CN 200310124445A CN 1534643 A CN1534643 A CN 1534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radius
film
mask
inside circum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44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
大寺泰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4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4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一种光盘(1)中,记录膜(12)和反射膜(13)具有不同的内直径。光盘(1)包括具有比反射膜的内直径大的内直径的印刷标签(22)。标签(22)的内直径小于记录膜(12)的内直径。粘合层(31)直接与第一和第二衬底(11,12)接触。因此,足够的粘合强度被保证。

Description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可以使用激光束记录到信息记录媒体或从信息记录媒体再现,并且信息记录媒体具有用于指示可见信息的较大标签面。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信息记录媒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已经广泛流传,包括以CD和DVD-ROM为代表的只播放类型,以CD-R和DVD-R为代表的写一次类型,以及以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和记录/回放电视唱片为代表的可再写类型。
光盘广泛用来提供音乐、视频和教育软件。用户可得到的在标签面上指示的图形和背景图像也已经引起公众注意。
光盘例如CD或DVD-ROM具有直径15mm的夹紧孔(中心孔),并且其信息记录区具有46mm的内直径。因为光盘的直径是120mm,大约标签面区域的1/8不能具有可见信息,即使标签面在信息记录区的全背表面上形成。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发表9-7233号(摘要A)公开一种光盘,其中信息记录到中心孔附近。为了形成该光盘,首先,具有在中心孔周围的内周边部分中的非记录区的配对透明圆形衬底彼此面对。圆形衬底的相向表面通过粘合剂彼此粘合,并且具有薄片成员夹在它们之间。面向圆形衬底的非记录区的薄片成员区域具有用于指示与光盘的记录区有关的信息的指示部分。
在上面专利发表中公开的发明中,当标签等在中心孔周围的内周边部分中的非记录区中指示时,标签不是印刷到表面上,而是包括标签的薄片夹在衬底之间。但是,将薄片夹在两个衬底之间是特别困难的。
在增加标签区域方面没有技术问题。但是,如果标签印刷到内周边部分上,标签的下表面可以从记录区的一侧(标签面的背面)看到。这种光盘外观上不是满意的。
为了使光盘的外观更满意,记录膜可以延伸到中心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下面问题出现:因为很大压力施加到在光盘的中心孔附近的部分,当光盘被加到(夹到)光盘驱动装置和从光盘驱动装置移走时,在中心孔附近的记录膜可能被剥掉。
有另外的问题。特别是在粘合型的光盘中,在中心孔附近的部分需要机械强度。但是,在记录膜在中心孔附近形成的情况下,粘合区不能达到要求,从而足够的粘合强度不能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其中用于指示可见信息的指示区增加,并且用于夹紧的中心部分的机械强度被保证,以及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记录媒体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再写层压光盘,具有包括可再写记录膜和反射从记录膜照射的光的反射膜的第一衬底,以及包括可见信息指示区的第二衬底,第一和第二衬底通过粘合层彼此粘合,其中第一衬底中的记录膜具有半径为16mm~24mm的内周边,并且反射膜具有半径为11mm~15mm的内周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包括:第一衬底,反射光线并具有在中心孔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反射膜,以及当光线照射到其上时记录信息并具有在反射膜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记录膜;第二衬底,具有:基本上与第一衬底的中心孔同心并且直径基本上与中心孔相同的孔口以及具有在反射膜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可见信息指示区;以及粘合层,粘合层介于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并粘合第一和第二衬底使得孔口基本上与中心孔一致。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可再写层压类型光盘的光盘制造方法,包括:在第一衬底上用覆盖至少光盘中心孔的第一掩模来形成记录膜;以及在第一衬底上用覆盖至少中心孔并具有与第一掩模的半径不同半径的第二掩模来形成反射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光盘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预先确定的外和内直径的第一衬底上用具有第一半径的放置在第一衬底中心孔附近的第一掩模来形成第一薄膜,第一衬底具有对应于物理信息的凹坑和导向槽;在第一衬底上用代替第一掩模的第二掩模来形成第二薄膜,第二掩模具有小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将预先确定量的粘合剂涂敷到第二薄膜和第一衬底的曝光部分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衬底的中心孔结合,将第二衬底叠放到第一衬底上,并且硬化粘合剂;以及将可见信息记录到第二衬底的非粘合表面上,从而形成可见信息指示区。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预先确定的外和内直径的第一衬底上用具有第一半径的放置在第一衬底中心孔附近的第一掩模来形成第一薄膜;其后将第一掩模与具有小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第二掩模互换;以及其后在第一衬底上形成第二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光盘的示意图;
图2A~2E是说明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光盘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3A~3C是说明在图2A~2E中所示步骤之后的用于制造光盘的步骤的示意图;以及
图4A~4E是说明在图3A~3C中所示步骤之后的用于制造光盘的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将关于附随附图详细地描述。
图1是说明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记录媒体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1中所示,作为记录媒体的光盘1包括:第一衬底11,在第一衬底11上DVD标准的可再写记录膜被形成;第二衬底21,在第二衬底21上用于指示可见信息的标签区(标签面)被形成;以及粘合两个衬底11和21的粘合层31。直径15mm的中心孔1a在光盘1即第一和第二衬底的中心处形成。衬底11和12的每个直径是120mm并且厚度是0.6mm。包括粘合层31,光盘1的总厚度是大约1.2mm。
记录膜12和用于反射照射到记录膜12上的记录光束的反射膜13依次层压到第一衬底11上。反射膜13覆盖记录膜12。反射膜13的内周边形成半径为例如12mm的圆。
以图像或图形艺术为代表的可见信息例如标签22通过例如印刷在第二衬底21上形成。标签22的内周边形成半径为例如13mm的圆。
因此,当光盘1从记录膜12的一侧即图1的底部观看时,具有4.5mm宽度的透明环状部分在中心孔1a的周边和反射膜13的内周边之间被看到。然后,在透明环状部分周围的反射膜13被看到。记录膜12在反射膜13周围,从离光盘中心大约23mm的部分被看到。位于光盘背面即第二衬底21的非粘合面的标签22根本不能看到。粘合层31在中心孔1a周围的没有反射膜13被形成的中心部分中直接连接第一和第二衬底11和21。因此,在中心孔周围的夹紧部分的强度增加。
图2A~2E,3A~3C和4A~4E是说明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光盘的步骤的示意图。在各个图中显示的步骤基本上与用于制造记录媒体的装置的操作对应,虽然没有详细描述。
首先,参看图2A,作为母盘101的玻璃盘被制备。玻璃母盘101的表面已经抛光到预先确定的粗糙度并洗涤。
然后,如图2B中所示,光刻胶103涂敷到玻璃母盘101的表面。其后,如图2C中所示,预先确定波长的激光束施加到玻璃母盘。结果,物理信息(头)或导向槽(凹坑)等被记录。
其后,曝光的玻璃母盘101被显影,使得光刻胶的未显影部分被移除。结果,凸起和凹陷例如图2D中所示的凹坑被形成。
玻璃母盘101被镀金属,从而形成如图2E中所示的压模111。
然后,如图3A中所示,树脂模制板(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衬底11和21)通过使用压模作为模子来形成。一般地,衬底(11,21)由聚碳酸酯制成。
其后,如图3B中所示,记录膜12的材料通过例如溅射在对应于第一衬底11的树脂模制板上沉积到预先确定的厚度。溅射通过使用第一掩模121来执行,第一掩模121掩蔽除了将成为记录膜1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记录膜在半径r=23mm的圆外形成。
然后,第一掩模121替换为第二掩模131,第二掩模131掩蔽除了将成为反射膜13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反射膜13的材料通过例如溅射在树脂模制板上沉积到预先确定的厚度,使得反射膜13在半径r=12mm的圆外形成。
衬底11安装到旋转器的转台上(旋转器没有详细描述),如图4A中所示。将成为粘合层31的预先确定量的粘合剂被提供给衬底11。粘合剂是例如当用紫外光照射时变硬的UV硬化树脂。
转台以用于均匀化的旋转数,旋转预先确定的持续时间。结果,UV硬化树脂涂敷到基本均匀厚度,如图4B中所示。
其后,如图4C中所示,已经预先在单独步骤中制备的第二衬底21放置到第一衬底11上。这时,第二衬底21的背面也就是标签面的背面面向UV硬化树脂涂敷到其上的第一衬底11的表面。
然后,虽然在图中没有显示,夹在两个衬底之间的过量粘合剂通过转台的高速旋转来移除(过量粘合剂移除步骤)。
紫外线(UV光)施加到衬底,结果是两个衬底(11,12)彼此粘合,如图4D中所示。
然后,如图4E中所示,标签22通过印刷步骤(没有显示)印刷到第二衬底21上。如在参考图1之前描述的,标签22被印刷到半径r=13mm的圆外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可见信息不能印刷到其上的区域仅是标签面的全部区域的1/20。
上面关于图3B描述的记录膜内周边半径的最小值由记录/再现装置(没有显示)中的标准设置或光盘专有的中心孔的直径来确定。记录膜的内周边的半径r可以是大约15mm。只要维持兼容性,半径r可以是任何值例如大约20mm或18mm。当然,半径可以大于本标准的23mm。制造这种光盘没有任何问题。
上面关于图3C描述的反射膜内周边半径的最小值由记录/再现装置(没有显示)中的标准设置或光盘专有的中心孔的直径来确定。反射膜的内周边的半径r可以是大约15mm。只要维持兼容性,半径r可以是大约11mm或13mm。
上面关于图4E描述的标签的内周边的半径r可以是考虑到印刷的偏差包括裕度的值,例如大约15mm。标签的内半径r可以大于图3B中所示的记录膜的内半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标签的区域将变小。因此,优选地标签的内半径大于记录膜的内半径。
在这样获得的光盘1中,反射膜也在光盘1的中心孔1a附近形成。因此,即使标签印刷到中心孔附近的区域中,标签的背面也不能从记录膜的一侧看到。因此,外观不会被削弱。
记录膜12在具有半径23mm的区域外形成,并且反射膜12不紧挨着中心孔1a形成。因此,粘合膜31在中心孔1a附近直接连接衬底,从而保证当光盘被处理时很大压力施加到其上的内周边部分的机械强度。因此,从内周边沿着记录膜表面的衬底脱层不会发生。
此外,因为反射膜在中心孔附近(最里面部分)形成,衬底的刚度被金属制成的反射膜所加强。因此,衬底具有高的抗倾侧力。通过粘合两个衬底获得的光盘也具有高的抗倾侧力。
在上面实施方案中,具有0.6mm厚度的两个衬底彼此粘合。但是,例如0.1mm厚的覆盖层可以粘附到1.1mm厚的衬底。同样地,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可以获得。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并且当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而实施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修改。
记录膜可以延伸到最里面部分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记录膜格式化到最里面部分。但是,在恒定线速度记录模式中,由于各种限制例如颤动加速,需要相当多时间来将r=12mm的圆周围的最里面部分的区域格式化。该格式化过程减小生产率并增加成本。
在本发明中,记录膜符合现行标准,而仅是反射膜延伸到最里面部分。因此,新的问题不会出现。
如上面已经详细地描述,在本发明的光盘中,反射膜延伸到中心孔周围的最里面部分。因此,即使标签印刷到中心孔附近的部分上,标签的下表面也不能从记录膜的一侧被看到。因此,光盘的外观不会被削弱。
另外,因为粘合层在中心孔附近直接与衬底接触,当光盘被处理时很大压力施加到其上的内周边部分的强度被保证。因此,从内周边沿着记录膜表面的衬底脱层不会发生。
此外,因为反射膜在中心孔附近(最里面部分)形成,衬底的刚性被金属制成的反射膜所加强。因此,具有高的抗倾侧力的衬底被获得。

Claims (15)

1.一种可再写层压光盘,具有包括可再写记录膜(12)和反射从记录膜照射的光的反射膜(13)的第一衬底(11),以及包括可见信息指示区(22)的第二衬底(21),第一和第二衬底通过粘合层(31)彼此粘合,其特征在于:
第一衬底中的记录膜(12)具有半径为16mm~24mm的内周边,并且反射膜(13)具有半径为11mm~15mm的内周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其特征在于:第二衬底(21)中的可见信息指示区(22)具有半径小于记录膜(12)的半径并大于反射膜(13)的半径的内周边。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可见信息指示区(22)的内周边比反射膜(13)的内周边大考虑到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偏差而定义的裕度。
4.一种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衬底(11),反射光并具有在中心孔(1a)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反射膜(13),以及当光照射到其上时记录信息并具有在反射膜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记录膜(12);
第二衬底(21),具有:基本上与第一衬底(11)的中心孔(1a)同心并且直径基本上与中心孔相同的孔口(1a),以及具有在反射膜(13)外预先确定距离的内周边的可见信息指示区(22);以及
粘合层(31),其介于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并粘合第一和第二衬底使得孔口基本上与中心孔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衬底(21)中的可见信息指示区(22)的内周边定义在第一衬底(11)中的记录膜(12)的内周边内并在第一衬底(11)中的反射膜(13)的内周边外。
6.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衬底中的可见信息指示区(22)的内周边比反射膜(13)的内周边大考虑到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偏差而定义的裕度。
7.根据权利要求4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衬底(21)中的可见信息指示区(22)的内周边具有比第一衬底(11)中的反射膜(13)的半径大至少1mm的半径。
8.一种用于制造可再写层压型光盘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衬底(11)上用覆盖至少光盘中心孔(1a)的第一掩模(121)来形成记录膜(12);以及
在第一衬底(11)上用覆盖至少中心孔(1a)并具有与第一掩模的半径不同半径的第二掩模(131)来形成反射膜(13)。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供形成记录膜(12)使用的第一掩模(121)具有比供形成反射膜(13)使用的第二掩模(131)的半径大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供形成反射膜(13)使用的第二掩模(131)的半径大于中心孔(1a)的半径并小于待层压到第一衬底(11)的第二衬底(21)的可见信息记录区(22)的内周边的半径。
11.一种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具有预先确定的外和内直径的第一衬底(11)上用具有第一半径的放置在第一衬底(11)中心孔(1a)附近的第一掩模(121)形成来第一薄膜(12),第一衬底(11)具有对应于物理信息的凹坑和导向槽;
在第一衬底(11)上用代替第一掩模(121)的第二掩模(131)来形成第二薄膜(13),第二掩模(131)具有小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
将预先确定量的粘合剂(31)涂敷到第二薄膜(13)和第一衬底(11)曝光部分的至少一个;
与第一衬底的中心孔结合,将第二衬底(21)叠放到第一衬底(11)上并硬化粘合剂;以及
将可见信息记录到第二衬底(21)的非粘合表面上,从而形成可见信息指示区(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见信息指示区(22)具有半径大于第二半径的内周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光盘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可见信息指示区(22)具有比第一掩模(121)的直径小的直径。
14.一种记录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具有预先确定的外和内直径的第一衬底(11)上用具有第一半径的放置在第一衬底中心孔附近的第一掩模(121)来形成第一薄膜(12);
其后将第一掩模(121)与具有小于第一半径的第二半径的第二掩模(131)互换;以及
其后在衬底(11)上形成第二薄膜(13)。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记录媒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薄膜(12)是可再写记录膜并且第二薄膜(13)是反射膜。
CNA2003101244452A 2002-12-27 2003-12-26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5346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0278/2002 2002-12-27
JP2002380278A JP2004213738A (ja) 2002-12-27 2002-12-27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ディスク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4643A true CN1534643A (zh) 2004-10-06

Family

ID=32816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244452A Pending CN1534643A (zh) 2002-12-27 2003-12-26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58848A1 (zh)
JP (1) JP2004213738A (zh)
CN (1) CN15346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3695B (zh) * 2006-06-23 2010-09-29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dvdr光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8608B2 (ja) * 2002-05-31 2004-11-17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3106408U (ja) * 2004-07-06 2005-01-06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3695B (zh) * 2006-06-23 2010-09-29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dvdr光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13738A (ja) 2004-07-29
US20040158848A1 (en) 2004-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52501A1 (en) Gaming machine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for
US67433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5876823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unit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CN1150531C (zh) 光信息媒体
US6404730B2 (en) Optical disk having a groove and a projection for combining two disk members
CN1191578C (zh) 盘状多层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534643A (zh)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CN1173017A (zh)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CN2445404Y (zh) 带图案的光盘
US20070210467A1 (en)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cover laye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EP1852867B1 (en) Method of printing on a disc
JP4158093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H0444818B2 (zh)
US20040265753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ver laye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JP2001023243A (ja) 情報記録担体及び情報記録担体再生装置
US6941572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6692246B1 (en) Apparatus for uninterrupted multi-layer disc manufacturing
CN2419663Y (zh) 带光盘的卡片
JPH08287522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0994A (ja) フレキシブル光ディスク及びホルダー
EP2091041A1 (en) A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cs
JP2002123980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57568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0652019U (ja) 光ディスク
CN1732525A (zh) 被磁性压紧的光盘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