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3660A -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3660A
CN1533660A CNA028145925A CN02814592A CN1533660A CN 1533660 A CN1533660 A CN 1533660A CN A028145925 A CNA028145925 A CN A028145925A CN 02814592 A CN02814592 A CN 02814592A CN 1533660 A CN1533660 A CN 1533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ginating compartment
determining
signal
average
data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45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3660B (zh
Inventor
M・A・劳伯
M·A·劳伯
博格
W·麦尔
H·兰岑博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53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33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66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he data rate of an incoming signal

Abstract

一种检测数据信号中的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在其中的数据信号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格式传输,在被模拟/数字转换器(13)中产生的中断信号(IS)触发之后,检测到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TA、TB、TC、TD),之后从信号出现时刻(TA、TB、TC、TD)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以及随后从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中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都得以确定。从平均边缘间隔(Tm)以及平均边缘间隔(Tm)的容忍范围中可以确定出现时刻的上限(OAZ)和出现时刻的下限(UAZ),在出现时刻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内一定会出现一个后续的信号边缘,这样从平均边缘间隔(Tm)中对当前数据速率的检测才是有效的。

Description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的数据速率的方法,在系统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传输,该方法执行下列步骤:
a)检测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
b)借助检测到的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适于执行这一方法的通信站以及数据速率检测装置。
上述通信站和数据速率检测装置,适于实施检测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信号中的数据速率的方法步骤,已经被推向市场应用,属于现有技术。在现有的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期望的数据速率通常是已知的,其原因是因为该数据速率通过数据信号发射机的一个稳定的内部振荡器电路产生。然而,当数据信号发生器是由半导体聚合物构成时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信号发射机不再是具有稳定数据速率的数据信号输出,而是具有可变速率,因此根据现有的惯例,上述常规的步骤无法用于检测数据速率。这是因为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半导体聚合物制成的数据信号发射机的各部件的广泛扩散以及由于这些部件有明显的老化现象,在数据信号发射机中出现的数据速率可能有高达10%的浮动,而两个不同的数据信号发射机的数据速率可能以一百(100)的因子的比例互相偏差。
发明目标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消除上述问题并给出一种改进的方法、改进的通信站以及改进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下述特征,即
一种在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检测数据速率的方法,其中在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发送,在所述方法中执行下列步骤,即:
a)检测信号边缘出现的时刻,
b)根据检测到的信号边缘出现的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c)通过对确定的边缘间隔取平均确定一个平均边缘间隔,
d)从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和上限以及一个与前面的一个信号边缘有关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的容忍范围,
e)检测与出现时刻下限和上限有关的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
为了达到上述定义的目标,提供了一些依据本发明的特征,使该依据本发明的通信站具有下述特征,即:
一个通信站(1),包括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的数据速率,在该系统中,数据比特以在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传送,其中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包括下列装置,即
a)检测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的检测装置,
b)第一确定装置,用于借助检测的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c)第二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对确定的边缘间隔取平均确定平均边缘间隔,
d)第三确定装置,用于从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和上限,以及与前面的信号边缘相关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的容忍范围,以及
e)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与出现时刻下限和出现时刻上限有关的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
在依据本发明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提供了依据本发明的特征,使依据本发明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可以有如下特征,即:
在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检测数据速率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系统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传输,其中的数据比特检测装置包括下列装置,即
a)检测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的检测装置,
b)第一确定装置,用于借助检测到的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c)第二确定装置,用于通过平均确定的边缘间隔确定一个平均边缘间隔,
d)第三确定装置,用于从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中确定出现时刻下限和出现时刻上限,以及一个有关前面的信号边缘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的容限,以及
e)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有关出现时刻下限和上限的后续信号边缘。
依据本发明,借助硬件逻辑电路和可编程电路的特点,可以得到一种改进的方法和改进的通信站、以及改进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所采用方法的一项重要改进是在数据信号中可以检测到可变数据速率,这与以前的数据速率的可检测波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这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在数据传输系统中数据信号是由聚合IC技术生成的数据信号发射机提供,其中数据信号的数据速率的浮动很大,但是由于无论数据速率怎样变化,对数据速率的最佳检测总是借助依据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得以保证,因此总能保证对通信站的数据通信的优化。
如果根据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另外具有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的特征,则该方式的优势尤为突出。这将使该方法可以用尤为简单的装置实现。
如果根据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另外具有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的特征,则该方法的优势也非常突出,这时数据速率的检测可以在一个尤为宽广的数据速率检测范围内进行,也就是在数据速率中有一个尤为有效的对快速变化的自适应性。
在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中,数据速率可以通过“离线”确定方式检测,这样可以降低可编程电路的负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进行直接的数据速率检测。如果根据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通信站和数据速率检测方式也具有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5的特征,则该方式的优势也非常突出,这时可以进行数据速率的“在线”确定,也即进行实时的直接数据速率检测。
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及其他内容可以从下述优选实施例中体现,并使用该优选实施例的实例进行解释。
附图描述
本发明将进一步参照附图中的优选实施例的两个实例进行描述,不过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图1用电路框图的形式示意性地显示了本上下文中通信站的一个关键部分以及以及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数据速率的检测方式。
图2A到2C考察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的性能时的图1中的通信站中的一个常规流程图。
图3是以及图1的通信站中出现的数据信号以及从中得到的时刻信息。
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第2个优选实施例的通信站中出现的一个常规流程图。
图5是依据图4的通信站中出现的数据信号、时刻信息以及从中获取的分类信息的实例。
详细描述
图1显示了通信站1。通信站1包括一个在此例中由微机形成的通信站电路2。应该说明的是通信站电路2也可以由硬件逻辑电路形成。通信站电路2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4以及其他图中没有显示而却是微机的标准操作所需要的部件,而通信站数据处理装置5由中央处理单元(CPU)4控制。
通信站电路2也包括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它也可以通过中央处理单元(CPU)4控制,并用于进行数据速率检测。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包括信号边缘检测装置6,它的设计用于检测信号边缘,在此例中,用于检测下降的信号边缘,并产生信号边缘出现信息SFA。应该说明的是,这样的信号边缘检测装置6也被设计来检测上升信号沿。数据速率检测装置还包括连接在信号边缘检测装置6之后的第一种确定装置7也称为边缘间隔确定装置7,其设计目的是从信号边缘出现信号SFA中确定信号边缘问题。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也包括第二确定装置8,用于从前面的边缘间隔确定装置7确定的边缘间隔中确定平均边缘间隔。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也包括与第二种确定装置8连接的第三确定装置9,以及与第三确定装置9下向连接的检测装置10。第三种确定装置9的设计目的是从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和上限,以及与前面的信号边缘有关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的容忍范围,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阐述。检测装置10的设计目的是检测与出现时刻下限和上限相关的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其中信号边缘出现信号SFA被提供给检测装置10。
在此例中的通信站1是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一部分,此处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图中未显示)进行无接触通信。这种无接触通信至少可以部分依据ISO 14443标准进行。为实现这个目的,通信站1也可以采用用于发射和接收数据信号的发射机/接收机装置11以及与发射机/接收机装置11连接的解调装置。在这里没有显示传输所需的装置,这是因为它们在本上下文中是不相关的。上述异步传输系统中使用解调装置12获取一个解调数据信号,在该系统中数据比特以在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数据边缘的形式传输,并提供给解调装置12下游的模拟/数字转换器级13,用于产生数字信号DS以及中断信号IS。数据信号DS被提供给信号边缘检测装置6。中断信号IS在模拟/数字转换级13中的每次模拟/数字转换之后形成,并提供给中央处理单元(CPU)4。
下面描述的过程在被中央处理单元(CPU)4激活之后,在中断信号IS的基础上在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中执行。图2A到2C显示的是依据图1的通信站1的流程图式的过程,也就是“求和与比较”的过程。应当指出,大体上这里描述的过程可以连续重复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变量假定可以在后续的过程中仍保持其有效性的分配值。
从图2A中可以看出,过程从框图20开始。在框图21处检测到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也即下降信号边缘,而边缘间隔T借助检测到的出现时刻被确定。参考图3,表示出现时刻TA,TB,TC,TD以及从数据信号S的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TA和TB中获取的第一个信号边缘T1,其中后续第二边缘间隔T2的出现是从数据信号S的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TB和TC中获取。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可以根据欧洲专利申请号01890215.5(尚未公布)以及申请人的参考文件PHAT010045EP-P中描述的方法检测到,在此将其作为参考。应该说明的是,为了检测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也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的方法和装置,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在框图21之后的框图22中是一个判决问询,检测当前检测到的信号边缘是否比前面检测到的最大边缘间隔TM大。如果框图22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否定(No),那么在框图23处执行一个过程操作。
如果框图22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肯定(YES),在框图24处执行一个过程操作。在框图23处,根据公式1,从前面过程中确定的最大边缘间隔TM中计算出最大边缘间隔TM,其中W1构成第一个权重因子:
        TM=TM-TM*W1                        (1)
在框图24处,最大边缘间隔TM是根据公式2,从框图21确定的边缘间隔T和第二个权重因子W2确定的:
        TM=T-T*W2+TM*W2                    (2)
在框图23和框图24之后,该过程在框图25里继续。在框图25中,当前确定的边缘间隔T被加到前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T上。在框图25之后的框图26,检查框图25确定的和是否比“术和和比较”过程的前一个过程中确定的和低。如果框图26处的结果是否定(No),该过程在框图28处继续。如果框图26的结果是肯定(YES),该过程在框图27中继续。
在框图27中,根据公式3从在框图25中确定的和S和先前确定的最小和SMIN,确定最小和SMIN,其中W3表示第三个权重因子:
          SMIN=S-S*W3+SMIN*W3               (3)
在框图28,根据公式4,从前一个最小和SMIN和第四个权重因子W4中得到最小和SMIN
          SMIN=SMIN-SMIN*W4                 (4)
在框图27和框图28之后,该过程在框图29处继续,如图2A和2B中所示,在这两图中都有一个转换点B。在框图29中,根据在框图27或28处确定的最小和SMIN的平均值以及框图23或24处确定的最大边缘间隔TM,计算平均边缘间隔Tm。在框图29之后的框图30中,根据平均边缘间隔Tm减去平均边缘间隔的第一个容忍范围TB1得到出现时刻的下限UAZ,并根据平均边缘间隔Tm加上平均边缘间隔Tm的第二个容忍范围TB2得到出现时刻的上限OAZ。在框图30之后的框图31中,检查最小和SMIN与最大边缘间隔Tm的值是否位于出现时刻上限OAZ和出现时刻下限UAZ之间。如果框图31的结果是否定(NO),该过程通过转换点D重新启动,即在框图21处。如果框图31的结果是肯定(YES),在框图32处继续。在框图32中,从平均边缘间隔中检测到一个数据速率,而表示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的一个比特的各个检测到的信号边缘被转化成一个相应的比特,即反向转换代替数据传输系统以特定标称时刻处产生的信号边缘形式传送的各个比特。
在框图32之后,在图2B和2C中显示的转换点C之上,该过程作为图2C中显示的一部分过程在框图33处继续执行。在框图33处,依据所用的通信协议收集并检查框图32中获取的比特。在框图33之后,在框图34处执行一个判决问询,检查当前信号边缘出现时刻是否在出现时刻上限OAZ和出现时刻下限UAZ之间。如果框图34处判决询问的结果为否定(NO),该过程重新开始,也即在这种情况中,转换点D显示的框图20之后的内容也在图2C中显示。如果框图34处判决询问的结果为肯定(YES),该过程在框图35处继续。
在框图35处,当前的信号边缘转化为一个比特,而接收到的比特根据通信协议进行检验。在框图35之后的框图36处执行的一个判决问询中,检验比特数据的有效性。如果框图36处判决询问的结果否定(NO),该过程在框图33处继续。如果框图36处判决询问的结果为肯定(YES),那么框图37处进行判决问询,将获取的数据与前面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检测其相关性。如果框图37的结果为否定(No),该过程在框图33处继续。如果框图37处的结果为肯定(YES),该过程在框图38处继续,其中获取的比特及从而获取的数据被传递给通信站数据处理装置5。应该说明的是,即使没有框图37处的判决问询,这里描述的过程也可以照常使用。
图4以过程流程图的形式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通信站中的过程,这可以成为“分类”过程。
如图4所示,过程从框图39开始。然后在框图40处,检测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即下降的信号边缘,以及由确定的出现时刻确定的边缘间隔。图3中的参考标号与图2A中的类似。应该说明的是,如果需要,也可以用与上升的信号边缘相同的合理方式进行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的检测。在框图40之后,在框图41处进行一个判决问询,检测是否执行了边缘间隔的第一个判决。如果框图41的判决询问的结果是否定(NO),那么该过程重新开始,即继续框图40的操作。如果框图41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肯定(YES),该过程继续进行框图42。
在框图42处,将所确定的边缘间隔分成一类,其中将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分配给中间的类K2,其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及中间类K2的容忍范围形成,而另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被分配给较长的类K1或较短的类K3,其中K1的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的两倍以及较长类的容忍范围得到,K3的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边缘间隔的一半及较短类的容忍范围得到。也就是说,使用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建立类别,其中中间类K2总是由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形成,而两个其他类,即较长类K1和较短类K3,分别由第一个确定边缘间隔的两倍和一半构成。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传输协议,长边缘间隔和短边缘间隔将会出现无错情形。关于进一步对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分类,这表示只有两个类被“填充”,其中被填充的这两类成为当前的一个类对,即总是中间类K2和附加类,其中如果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是一个长边缘间隔,那么附加类由较短的类K3构成,而如果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是一个短边缘间隔,那么附加类由较长的类K1构成。
在框图42之后的框图43中,进行一项判决问询,检查是否出现信号边缘。如果框图43处判决问询的结构是否定(NO),那么在框图40处继续进行过程,即过程重新开始。如果框图43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肯定(YES),该过程在框图44处继续进行。
在框图44处,检查分配的确定边缘间隔的个数A1是否属于中间类,而确定的边缘间隔的个数A2是否在当前类对的附加类中。如果框图44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肯定(YES),例如有4个确定的边缘间隔包括在中间类中,而1个边缘间隔在附加类中,该过程在框图46处继续。如果框图44的判决问询的结果是否定(NO),在后续框45中,检查确定的边缘间隔是否被分配到一个类而不是分配到当前的类对中(即较长类K1或较短类K3),或没有分配给上述类中。如果框图45检查的结果是肯定(YES),该过程继续在框图40处进行,即重新开始。如果框图45处检查的结果是否定(No),该过程在框图42处继续。
在框图46处,从分配给各类的确定的边缘间隔中检测数据速率,表示一个比特的各个检测到的信号边缘被转换成相应的比特,即反向转换数据传输系统以特定标称时刻处产生的信号边缘形式传送的各个比特。然后在图4中显示的转换点C之上的框图46以及依据图2A,2B和2C的过程的图2C中显示的部分的框图33处的2C处(这已经在前面结合“术和与比较”过程进行了描述)继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图2C的框图34处的判决问询的结果为否定(No),则过程重新开始,即在这种情况下在框图40继续,如图4所示的转换点D所示。为了阐述上述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分配和分类,参考图5使用了参考标号。图5显示了一个具有时间上连续的信号边缘的数据信号DS,这些信号边缘由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T3,T4,T5,T6与T7分离。例如,T1=100ms,T2=104ms,T3=95ms,T4=204ms,T5=98ms,T6=101ms,T7=96ms。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给出的时刻值只是示例,理论上可以被任何技术上可行、合理的时间值代替,例如从几纳秒到几秒、几分钟的时间值,上述K1、K2及K3是类别,其中给出的数字值表示分配给类的确定边缘间隔的数目,下面将其作为类的值。第一个边缘间隔T1被分配给中间类K2,其中类K2的类值的变化范围可以从0到1。使用第一个边缘间隔T1和中间类K2的容忍范围来决定中间类K2的限制范围,给出中间类K2的所谓期望值的范围EW2。假设中间类K2的容忍范围的值为正负10%,则中间类K2的期望值范围EW2的值从90ms到110ms。对于第一个边缘间隔T1的两倍形成的较长类K1及较长类K1的容忍范围,对于第一个边缘间隔T1的一半形成的较短类K3及较短类K3的容忍范围,对于较长类K1的容忍范围正负5%,较短类的容忍范围正负20%,较长类K1的期望值范围EW1为190ms到2 0ms,较短类的期望值范围EW3是40ms到60ms。第二个边缘间隔T2的时间值位于中间类K2的期望值范围EW2内,从而之后的第二个边缘间隔T2被分配给类K2。因此,中间类K2的类值从2升到3。之后的第三个边缘间隔T3以及T5、T6、T7根据所述的程序被分配给中间类K2。由于第四个边缘间隔T4的时间值,将其分给较长类K1,相应增加了较长类K1的类值。应该说明的是,为了增加“类程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改变类的容忍范围,即在每次类分配之后改变,例如根据分配给中间类K2的两个连续边缘间隔的平均值计算。

Claims (15)

1.一种在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检测数据速率的方法,其中在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发送,在所述方法中执行下列步骤,即:
a)检测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TA、TB、TC与TD);
b)借助检测到的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TA、TB、TC与TD)确定边缘间隔(T1,T2);
c)通过平均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确定平均的边缘间隔(Tm);
d)从有关前一个信号边缘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和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的容忍范围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UAZ)和上限(OAZ)。
e)相对出现时刻下限(UAZ)和出现时刻上限(OAZ)检验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借助类分配进行平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T1)被分配给中间类,其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T1)和中间类的容忍范围形成,其中另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被分配给一个较长的类或较短的类,其中较长类的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的边缘间隔(T1)的两倍以及较长类的容忍范围得到,较短类的限制区域由第一个确定边缘间隔(T1)的一半和较短类的容忍范围得到,其中随后确定的边缘间隔被分配给这几类之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一特定数量的确定的边缘间隔位于中间类中而另外一特定数量的确定的边缘间隔位于较长类中,则平均边缘间隔(Tm)根据中间类和较长的类中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平均值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特定数量的确定的边缘间隔位于较短类中而另外一特定数量的确定的边缘间隔位于中间类中,则平均边缘间隔(Tm)根据中间类和较短类中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平均值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的边缘间隔借助求和出和比较进行平均,而从每两个连续的确定边缘间隔得到和,其中从该和值得到一个最小和值和从该确定的边缘间隔得到形成一个相应的最大值,并且每次都要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和值是否在是一个允许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的边缘间隔的特定数目的最大值根据确定的边缘间隔(T1,T2)形成,而同样的特定数目的最小和值根据两个连续的确定边缘间隔形成,其中最大值的平均值根据由特定数目的最大值形成,其中最小和值的平均值根据特定数目的最小和值形成,而如果特定数据的最大值位于最大值和最大值的平均之间的容忍范围内,而特定数目的最小和值位于最小和值和最小和值的平均值之间的容忍范围内,则平均边缘间隔(Tm)根据最大值的平均值和最小和值的平均值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最小和值由两个连续确定的边缘间隔之和以及最大值进行加权,其中最小峰值由最小和值确定,而最大峰值由最大值确定,其中新的最小峰值以第一个权重因子进行加权,此外,第二个权重因子根据新的最小峰值推断,其中确定了最小峰值的平均值,也确定了最大峰值的平均值,其中如果最小峰值位于最小峰值平均值周围的最小峰值的容忍范围内,而最大峰值位于最大峰值的平均值周围的最大峰值的容忍范围内,那么由最小峰值的平均值和最大峰值的平均值形成平均的边缘间隔(T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数据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在检测信号边缘出现时间之前进行,在模拟/数字转换期间,产生一个中断信号,可以触发本方法的直接操作。
10.一个通信站(1),包括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异步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信号中的数据速率,在该系统中,数据比特以在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传送,其中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包括下列装置,即
a)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信号边缘出现的时刻;
b)第一种判决装置(7),用于借助检测的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c)第二种判决装置(8),用于通过平均确定的边缘间隔确定平均边缘间隔;
d)第三种判决装置(9),用于从与前一个信号边缘有关的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和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的容忍范围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UAZ)和出现时刻的上限(OAZ);以及
e)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与出现时刻下限(UAZ)和出现时刻上限(OAZ)相关的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站(1),其中提供了模拟/数字转换装置(13),在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转换之后,可以产生一个中断信号(15),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可以以该信号触发数据速率的直接检测。
12.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异步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信号的数据速率,在系统中,数据比特以特定标称时刻产生的信号边缘的形式传输,其中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包括下列装置,即
a)检测装置(6),用于检测信号边缘的出现时刻;
b)第一种判决装置(7),用于通过检测的信号边缘出现时刻确定边缘间隔;
c)第二种判决装置(8),用于通过平均确定的边缘间隔确定平均边缘间隔(Tm);
d)第三种判决装置(9),用于从有关前一个信号边缘的确定平均边缘间隔(Tm)和确定的平均边缘间隔(Tm)的容忍范围中确定出现时刻的下限(UAZ)和出现时刻的上限(OAZ);以及
e)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有关出现时刻下限(UAZ)和出现时刻上限(OAZ)的后续信号边缘的出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其中将第二判决装置被(8)设计为可以借助分类进行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平均。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其中将第二种判决装置(8)被设计为可以借助总结和比较进行确定的边缘间隔的平均。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其中提供的模拟/数字转换装置(13)可以在数据信号模拟/数字转换之后产生一个中断信号(15),借助该中断信号,可以触发利用数据速率检测装置(3)进行的一个直接的数据速率检测。
CN028145925A 2001-07-20 2002-07-19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3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1890214 2001-07-20
EP01890214.8 2001-07-20
PCT/IB2002/003027 WO2003010935A1 (en) 2001-07-20 2002-07-19 Data rate acquisition using signal ed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3660A true CN1533660A (zh) 2004-09-29
CN1533660B CN1533660B (zh) 2010-12-22

Family

ID=818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145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3660B (zh) 2001-07-20 2002-07-19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02268A1 (zh)
EP (1) EP1413104A1 (zh)
JP (1) JP4053979B2 (zh)
CN (1) CN1533660B (zh)
WO (1) WO20030109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32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传输速率检测功能的通信装置及其传输速率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9954B (en) 2004-01-06 2006-06-21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data rat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4845598B2 (ja) * 2006-06-05 2011-12-28 盛岡セイコー工業株式会社 信号検知方法及びノイズ除去方法
EP2367386B1 (en) * 2010-03-12 2020-08-12 BlackBerry Limited Timing advance enhancements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8752A (en) * 1969-12-19 1973-01-02 H Fein Asynchronous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747074A (en) * 1972-03-17 1973-07-17 Comteu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baud rate detection
US3775751A (en) * 1972-03-17 1973-11-27 D Anders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baud rate detection
US4335354A (en) * 1980-04-04 1982-06-15 Robinton Products, Inc. Sensitive demodulator for frequency shift keyed carrier signals
US4488294A (en) * 1982-03-30 1984-12-11 At&T Bell Laboratories Establishing and supporting data traffic in 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US4888791A (en) * 1988-01-25 1989-12-19 Barndt Sr Robert A Clock decoder and data bit transition detector for fiber optic work station
US5109438A (en) * 1990-04-25 1992-04-28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Data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5243299A (en) * 1992-01-22 1993-09-07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Variable speed asynchronous modem
US5642350A (en) * 1993-11-23 1997-06-24 Ericsson Inc. Peer to peer network for a mobile radio transceiver
JPH07321875A (ja) * 1994-05-27 1995-12-08 Mita Ind Co Ltd データ受信制御装置
US5654983A (en) * 1994-06-10 1997-08-05 Hayes Microcomputer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perating 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 command mode and autobauding
US5781588A (en) * 1994-11-10 1998-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SK signal receiver
US5631924A (en) * 1995-06-19 1997-05-2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ud rate detection in an FM receiver using parameters unrelated to baud rate as confirmation
US5757297A (en) * 1996-06-07 1998-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a serial data stream using a local clock
GB2324688A (en) * 1997-04-25 1998-10-28 Motorola Ltd A modem in which bit rate is determined using the width of a start bit
US5799043A (en) * 1997-06-02 1998-08-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a two-level radio signal
US5982837A (en) * 1997-06-16 1999-11-09 Lsi Logic Corporation Automatic baud rate detector
US6501807B1 (en) * 1998-02-06 2002-12-31 Intermec Ip Corp. Data recovery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terrogator
US6097754A (en) * 1998-02-25 2000-08-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the baud rate of an input signal and an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US6661836B1 (en) * 1998-10-21 2003-12-09 Nptest, Llp Measuring jitter of high-speed data channels
US6463311B1 (en) * 1998-12-30 2002-10-08 Masimo Corporation Plethysmograph pulse recognition processor
JP4445114B2 (ja) * 2000-01-31 2010-04-07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ジッタ測定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6888886B2 (en) * 2000-03-06 2005-05-03 Yamaha Corporation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serially-transmitted data
IT1320286B1 (it) * 2000-03-29 2003-11-26 Campagnolo Srl Sistema di controllo multiprocessore per cicli, ad esempio perbiciclette da competizione.
US6388596B1 (en) * 2000-05-08 2002-05-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igital signal demodulation using weighted peak sample averaging
US6680970B1 (en) * 2000-05-23 2004-0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rate detection for multi-speed embedded clock serial receivers
GB0013147D0 (en) * 2000-05-31 2000-07-1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and receiver for estimating the bit rate of data
US6931057B2 (en) * 2001-04-05 2005-08-1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and system to determine a bit rate of a signal
US6944248B2 (en) * 2001-05-17 2005-09-13 Bluebrook Associates Llc Data rate calibration for asynchronous serial communications
WO2003010934A2 (en) 2001-07-20 2003-02-0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recognizing signal edg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326A (zh) * 2011-04-14 2012-10-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传输速率检测功能的通信装置及其传输速率检测方法
CN102739326B (zh) * 2011-04-14 2016-01-2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速率检测功能的通信装置及其传输速率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02268A1 (en) 2004-10-14
JP4053979B2 (ja) 2008-02-27
CN1533660B (zh) 2010-12-22
JP2004521584A (ja) 2004-07-15
WO2003010935A1 (en) 2003-02-06
EP1413104A1 (en) 2004-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3319A (zh) 用于检测车内网络攻击的装置与方法
DE102009033241B4 (de) Vermeidung von Maskerade durch Verwendung von Kennungssequenzen
CN1694026A (zh) 用于监测一个系统的方法
CN1533660A (zh) 识别可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与装置
CN101656021A (zh) 一种路况的判别方法、系统及交通信息处理系统
CN102056306A (zh) 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一种通信系统
CN100352208C (zh) 一种大型网站数据流的检测与防御方法
Wu et al. An improv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data-reduction algorithm for in-vehicle networks
CN101553036A (zh)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835459A (zh) 一种自动检测信号传输线故障的方法
CN103595552B (zh) 集群存储网络并行负载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1827442A (zh) 一种基带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6453140A (zh) 基于电子控制单元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720697A (zh) 在时槽系统中用于提供介质判优的系统节点和方法
CN114567471B (zh) 一种基于5g的电力通信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1515246B (zh) Its自动列车监控系统的多级日志消息处理方法
CN103963723A (zh) 车辆的有效车速的获取系统及其获取方法
CN1968135A (zh) 流量分发系统和方法
CN1514596A (zh) 基于单片机的调制解调器及其实现hart协议信号传输的方法
CN1206839C (zh) 一种反向复用器电路层的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7909B (zh) 一种基于行为集合模板监测的设备健康管理方法
CN101316227A (zh) 高速分组接入中检测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250022C (zh) 数据通信中的可靠帧同步方法
CN1852233A (zh) 多接口流量平衡控制方法
CN1250292A (zh) 四相移频键控接收机和判断其中信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X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8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10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