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1814A -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1814A
CN1531814A CNA028079531A CN02807953A CN1531814A CN 1531814 A CN1531814 A CN 1531814A CN A028079531 A CNA028079531 A CN A028079531A CN 02807953 A CN02807953 A CN 02807953A CN 1531814 A CN1531814 A CN 1531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entioned
signal
coded system
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79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234C (zh
Inventor
仲信彦
铃木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531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1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92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2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z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各自支持多编码方式的第1终端与第2终端之间选择两终端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以及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1终端,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第1信号至第2终端;第2终端,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2信号至第1终端;第1终端,从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用于同第2终端通信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3信号至第2终端。

Description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尤其是有关于如是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当终端可行信号接收的编码方式与当前有效编码方式不同时,终端之间进行协商,使其之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匹配,选出最佳编码方式。
本发明还涉及可按这种编码方式选择方法选择编码方式的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ITU-T建议H.323及IETF RFC2543的SIP(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话路启动协议)的VoIP通信(譬如因特网电话呼叫)及多媒体通信日益普及。这类通信所用终端装置及GW(网关装置)等网络装置,有的配置有诸种编码方式。譬如,有的配置有8kbps(G729)、16kbps(G.728)及32kbps(G726)等诸种声频编码方式。这些终端装置及网络装置,通过配置诸种编码方式,可以根据用途来选择编码方式,譬如相应于通话质量或通信线路传送容量等选择编码方式。
然而,由于不同编码方式之间一般无兼容性,所以通话时发送方与接收方所用编码方式必须一样。目前,选择一样的编码方式(接发方)之步骤,可见于ITU-T建议H.323及IETF RFC2327的SDP(SDP:sessionDescription Protocol,话路描述协议)等。在这些当中,包括有关于通话开始时及通话当中选择编码方式的协商步骤的规约。这里,以上述IETF RFC2327的SDP为例,描述发送方-接收方所进行的编码方式选择协商步骤。
首先,发送方以SDP将呼出呼入地址和可行信号接收的编码方式(通话所用媒体定义)及其参数记述于SIP的INVITE讯息,发送给对方。该INVITE讯息中含有以SDP描述的有关于多编码方式的信息。接收方接收到该SDP后,以SDP所描述的编码方式当中可行信号发送的编码方式发送数据。于是,接发双方就以如此选择的编码方式开始通话。
上述编码方式,有的定义有诸种选择项。为选择编码方式,在协商中必须要确定使用或不使用选择项。譬如,ETSI(ETSI: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学会)/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协作方案)规定有一种叫做AMR(ARM:Adptive Multi-Rate,自适应多速率)的语音编码方式。AMR,具备8种语音编码方式(以下简称码模式),可相应于通信状况而动态地改变码模式。由于没必要全部8种码模式都使用,所以其中一部分可用于通话。以下列出AMR的8种码模式的语音传送速率。
码模式1:12.2kbit/s
码模式2:10.2kbit/s
码模式3:7.95kbit/s
码模式4:7.40kbit/s
码模式5:6.70kbit/s
码模式6:5.90kbit/s
码模式7:5.15kbit/s
码模式8:4.75kbit/s
采用上述AMR的移动通信系统当中,有一种欧洲标准GSM(GlobalSyste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用于通话的最多码模式数受诸种事项限制。譬如,因网络资源情况等限制,最多码模式数为4。故,必须要确定通话中所用码模式集。而且通信终端(在此系移动终端)之间通信时双方向必须用同样码模式集。为此,GSM移动通信系统下,必须参考上述限制条件来确定码模式。但是,在上述利用SDP的协商步骤中,将会产生以下问题。以图1及图2为例来说明该问题。
图1及图2为表示接发终端所支持码模式和当前有效码模式不同情形的图表。图中,LSCS(LSCS:Local Supported Codec Set,本地支持编译码集)、DSCS(DSCS:Distant Supported Codec Set,远程支持编译码集)分别表示终端1(譬如为呼出端)、终端2(譬如为呼入端)可行信号接发的AMR码模式,LACS(LACS:Local Active Codec Set,本地有效编译码集)、DACS(DACS:Distant Active Codec Set,远程有效编译码集)分别表示终端1、终端2协商前所用码模式集。须指出的是,这里假设终端1呼叫终端2。
图1所示情形为:终端1以SDP将LSCS记述于上述INVITE讯息,发送给终端2。在此,首先,终端1发送LSCS给终端2,告知其有6种码模式(码模式0-5)可行信号接收。终端2,从本终端可行信号接收的5种码模式(码模式0-2,4,7)中,选定同终端1所发来的6种码模式(码模式0-5)共有的码模式,发送信号给终端1(DACS发送)。这时,若终端1一端的LACS的码模式限制在0与4两种,则终端1不能以码模式1和2待机。即,当因某种制约条件使得终端1所用码模式数受到限制时,将会出现终端1除了LACS之外一概不能行信号接收,通话无法进行的问题。
又,图2所示情形为:终端1以SDP将LACS记述于上述INVITE讯息,发送给终端2。在此,只要终端2利用与终端1共有的码模式(LSCS与DSCS共有的码模式0,1,2,4),就可同终端1通信。但是,若象本例这种最初由终端1发送LACS的场合,有时终端1会将码模式3或5当作LACS通知给终端2。以码模式3、5,终端2无法待机,尽管终端1、2之间存在共同码模式。故会产生终端间无法通话问题。须指出的是,上述问题在H.245场合也同样会发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第一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编码方式选择方法,据此,当终端可行信号接收的编码方式(LSCS与DSCS)与当前有效编码方式(LACS与DACS)不同时,终端之间进行协商,使通信所用编码方式匹配,选出最佳编码方式。
又,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该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通信(语音通话等)的终端装置。
本发明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各自支持多编码方式的第1终端与第2终端之间,选择两终端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终端,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第1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上述第2终端,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2信号至上述第1终端;上述第1终端,从上述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通信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3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
按这一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第2终端,把对第1终端发来的LSCS(第1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DSCS(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求逻辑积所得DACS返给第1终端;第1终端,参考制约条件等,从所接收DACS中选择本终端当前可用的编码方式,通知给第2终端。即,根据本发明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即便终端所支持编码方式与当前实际可用编码方式(因种种限制事项而造成)不同,也照样能通过上述终端间协商使LACS与DACS一致,进而可以两终端共同支持的编码方式生成信息、进行通信。因此可确保终端间呼叫被接通。故,可以稳定质量对终端用户提供语音通话等服务。
上述第二目的是通过实行上述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的终端装置而达成的。
另外,本发明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细节的描述得以清楚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表示信号接发终端所支持编码方式和当前有效编码方式不同情形的图表。
图2是另一种表示信号接发终端所支持编码方式和当前有效编码方式不同情形的图表。
图3是一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用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的通信系统(连接形态1)之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采用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的通信系统(连接形态2)之示意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之终端间信号接发时序图。
图7是显示图3连接形态1下终端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后之结果的图。
图8是显示图4连接形态2下终端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后之结果的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终端(终端1)内呼叫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11是终端1呼出时终端1与对方终端之间通信时序图。
图12是对方终端呼出时终端1与对方终端之间通信时序图。
图13是表示基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以说明。须指出的是,虽然在以下描述中,“编码方式”与”码模式”同义,然而于实际系统中,有时在使用上有区别,即,一种编码方式被分成若干种码模式。故,可能有时本发明所称”编码方式”相当于实际系统中的码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用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的通信系统之结构譬如图3及图4所示。
根据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之结构譬如为:在终端装置A10a与终端装置B10b(以下简称终端A、B)之间存在2个中继节点,即网络A20a(譬如为IP网)及B20b(譬如为IP网)。终端A(譬如为呼出终端)10a发出的语音信号被分组化后,通过网络A20a及B20b传送至对方终端B(譬如为呼入终端)10b。终端B(譬如为呼入终端)10b通过组合所接收语音分组可同呼出终端A10a进行通话(VoIP通信)。须指出的是,网络A20a与B20b,无论是形成于同一通信部门者还是连接不同通信部门者均可。终端A10a与终端B10b,只要具备将语音信号分组化之功能,无论为哪种终端(譬如为具备IP的移动电话等)都可。
接着参照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之连接形态例。
图3所示连接形态(以下称”连接形态1”)是这样一种情形:终端A10a与终端B10b所支持的码模式(该码模式既可为语音编译码,也可为图像编译码)各有所限制,而且网络A20a与网络B20b上最多可用码模式数也有限制。具体状态如下所示:
1终端A10a所支持码模式限于0-5(LSCS=0-5);
2终端B10b所支持码模式限于0,1,2,4,7(DSCS=0,1,2,4,7);
3网络A20a最多可用码模式数限制为2(MAX_N(LACS)=2);
4网络B20b最多可用码模式数限制为4(MAX_N(DACS)=4)。
而图4所示连接形态(以下称”连接形态2”)则是这样一种情形:终端A30a与终端B30b均支持全部码模式;但网络A40a与网络B40b所支持码模式有所限制,且最多可用码模式数也有限制。具体状态如下所示:
1终端A30a及终端B30b支持全部码模式(LSCS=a11,DSCS=a11);
2网络A40a所支持码模式限于0-5(LSCS=0-5),且最多可用码模式数限制为2(MAX_N(LACS)=2);
3网络B40b所支持码模式限于0,1,2,4,7(DSCS=0,1,2,4,7),且最多可用码模式数限制为4(MAX_N(DACS)=4)。
当如上述连接形态1与2所示,终端所支持码模式与当前有效码模式不同时,在已往会产生终端A10a与终端B10b间、终端A30a与终端B30b间无法通话问题,但是只要将本发明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应用于末端(END)间的终端A10a、30a以及终端B10b、B30b,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下面参照流程图图5来说明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之处理步骤。在此,以上述AMR为例描述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还假设终端1(=终端A10a,30a)打电话给终端2(=终端B10b,30b);流程图中的N()及MAX_N()分别表示含在其括号()内之集的个数及可含有的最多个数。
根据图5,首先,终端1在开始同终端2通信(语音)之前将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码模式(=AMR模式)发送至终端2(发送LSCS)(S1)。终端2,接收到该LSCS后,求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AMR模式与从终端1接收的LSCS之共同部分(CSCS:Common Supported Codec Set,共同支持编译码集)(S2)。
接着,判定一下如上述求出的CSCS中所含共同部分模式数(N(CSCS))是否为0(S3)。若于判定步骤(S3)判定共同模式数为0(S3之YES),则因终端1与2之间无共同码模式而无法通话(S13)。此时,将在网络内进行编码转换,以维系呼叫,或者是切断通话。
而若于判定步骤(S3)判定共同模式数非0(S3之NO),则进入下一步骤(S4),判定一下CSCS中所含模式数(N(CSCS))是否小于等于终端2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N(DACS))(S4)。若于判定步骤(S4)判定CSCS中所含模式数(N(CSCS))小于等于终端2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N(DACS))(S4之YES),则令DACS等于CSCS(S5),发送该DACS给终端1(S6)。但当于上述判定步骤(S4)判定CSCS中所含模式数(N(CSCS))大于终端2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N(DACS))(S4之NO),则从CSCS中所含模式中选出小于等于MAX_N(DACS)个的模式(S7),将所选择模式当作DACS发送至终端1(S6)。
终端1接收到终端2如上述那样发来的DACS后,判定一下该DACS中所含模式数(N(DACS))是否小于等于本终端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N(LACS))(S8)。若于判定步骤(S8)判定DACS中所含模式数(N(DACS))小于等于本终端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LACS))(S8之YES),则令LACS等于DACS(S9),发送至终端2(S10)。而若于上述判定步骤(S8)判定DACS中所含模式数(N(DACS))大于本终端最多可用模式数(MAX_N(LACS))(S8之NO),则从DACS中所含模式中选出小于等于MAX_N(LACS)个的模式(S11),将之当作LACS发送至终端2(S10)。须指出的是,DACS系终端2从与LSCS共同部分中选择的,故DACS中所含模式总会被终端1所支持。
终端2接收到终端1如上述那样发来的LACS后,重新将该LACS设为DACS(S12),于是开始同终端1通话。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终端间进行协商,使得从终端1及2所共同支持的模式中选择DACS,再从所选择DACS中选择LACS。故,可使得终端1欲激活的码模式与终端2欲激活的码模式一致(匹配)(LACS=DACS)。其结果,即便在终端1、2所支持码模式与当前有效码模式不同的连接形态1(见图3)及连接形态2(见图4)这类连接形态下,也照样能确保终端1、2间呼叫被接通。故,可以稳定质量对终端用户提供语音服务。须指出的是,终端间进行的上述协商,既可于开始通信前也可于通信期间进行。
又,虽然在上例中例示的是终端之间连接,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一连接形态。譬如,也可应用于终端的中途中继区间(中继节点)上所支持码模式与当前有效码模式不同的场合。此时,通过在中继区间的中继节点(譬如交换设备等网络装置)重写各信息(LSCS及DACS)得以实现应用。
图6是表示根据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的终端1与2之间信号接发时序图。
如该图所示,终端1对终端2发送LSCS。这一LSCS发送相当于图5的(S1)。终端2根据所接收LSCS选择DACS,向终端1发送DACS。这相当于图5的(S2)至(S7)的动作。接着,终端1根据所接收DACS选择LACS,向终端2发送LACS。这相当于图5的(S8)至(S11)之动作。于是,终端2令DACS等于所接收LACS(这相当于图5的(S12)),然后开始与终端1通话。此时,有关系CACS==DACS==LACS成立。
图7是显示图3连接形态1下终端1与2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后之结果的图。
图3连接形态1,属于一种终端1与2所支持模式各有所限而且网络最多可用模式数也有限制的情况(参见图11)。该情况下,终端1不能待机来自终端2的以模式1或模式2编码的信号。但是,通过终端1与2之间按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可使得LACS与DACS一致(参见图7)。这是由于,终端1从终端2发来的DACS(模式:0,1,2,4)中除去网络A上受限制的模式数之集,选择其余模式作应激活LACS(此时为模式0,4)。
故,通过使末端上的终端利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算法(=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即便存在上述限制(如连接形态1那样的),也可避免呼叫无法接通的问题。
图8是显示图4连接形态2下终端1与2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后之结果的图。
图4的连接形态2,属于一种终端1与2均支持全部模式、而网络A及B所支持模式受限制且最多可用模式数也有限制的情况(结果相当于图12)。该情况下,由于网络B不支持模式3,5,所以终端2不能待机终端1以模式3或5发来的信号。但是,通过终端1与2之间按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进行协商(参见图5说明),可使得LACS与DACS一致(参见图8)。
这是由于,终端1从通过网络B由终端2接收的DACS(0,1,2,4,7等五模式中被网络B限制到四模式,假设在网络B选择了0,1,2,4等四模式)中,除去网络A上受限制的模式数之集(使二模式,即模式1,2有效),选择有效模式作应激活LACS(此时为模式1,2)。
故,通过使末端上的终端利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算法(=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即便存在上述限制(如连接形态2那样的),也可避免呼叫接不通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结构。
根据图9,该终端包括:语音编码部11、分组化部12、无线信号发送部13、语音解码部14、分组分解部15、无线信号接收部16、以及呼叫控制部17。
无线信号发送部13对从分组化部12获取的分组进行调制,变换成无线信号,发送于无线线路。须指出的是,若本终端为IP终端,则其系普通的不带无线部的信号发送机。无线信号接收部16对从无线线路接收的数据进行解调,提供至分组分解部15。分组化部12将来自呼叫控制部17及语音编码部11的信息(譬如语音信息)分组化。分组分解部15将来自无线信号接收部16的分组分解,取出信息,提供至呼叫控制部17或语音解码部14。语音编码部11按通信对方所通知码模式并以给定方法对语音信号进行数据压缩。语音解码部14对所接收的经数据压缩的语音信号进行解码,同时将通信对方所要求码模式通知给语音编码部11。呼叫控制部17的任务是:通过同网络或通信对方终端的信息接发来确定所用码模式(ACS)。
接着说明本终端内呼叫控制部17的功能结构及动作。图10是本终端内呼叫控制部17的功能框图。
根据图10,呼叫控制部17具备如下功能块:
1呼叫控制协议部101;
2SCS设置部102;
3所接收SCS与LSCS共同部分之计算部103;
4从共同部分与LACS确定码模式的确定部A104;
5从所接收ACS与LACS确定码模式的确定部B105;
6ACS接收部106;
7开关部A107;
8开关部B108;
9开关部C109;
10LSCS(所支持码模式)存储部110;
11LACS(实际用于通话的码模式)存储部111
下面,参照图10及时序图图11描述具备上述呼叫控制部17的终端(在此设为终端1)呼出时的动作。时序图图11显示的是终端1与对方终端之间的信号接发。
在此着重说明的是终端1呼出时终端1的动作。须指出的是,终端1呼出时,呼叫控制部17所设的开关107、108及109都置于a端。
根据图10,SCS设置部102,从存储有LSCS的LSCS存储部110读取LSCS,通知给呼叫控制协议部101。呼叫控制协议部101将被通知的LSCS载于控制信号上发送(图11的S1101)。
接着,呼叫控制协议部101,接收通信对方对上述发送的应答信号一含有码模式集(显示有通信对方码模式集的DACS),将所接收码模式集(DACS)提供至确定部B105。
确定部B105,根据所接收码模式集(DACS)和从LACS存储部111读取的LACS,确定用于通话的码模式(图11的S1102)。须指出的是,在该确定步骤中,既可以取所接收码模式集(DACS)与LACS的共有项,也可从所接收码模式集中选出最多可用数目的码模式。确定部B105将如此确定的码模式发送至呼叫控制协议部101,同时还通过开关部C109发送至LACS存储部111。
呼叫控制协议部101,将确定部B105所确定码模式载于控制信号上发送给通信对方(图11的S1103)。LACS存储部111按通过开关部C109接收的码模式对LACS内容进行重写(图11的S1104)。进一步,该LACS存储部111还进行编码、分组化及无线线路设置。
这样,当终端1的LACS重写一结束,就开始同对方终端通话。
下面,参照图10及时序图图12描述对方终端2呼出时的动作。
在此着重说明的是终端1的动作。须指出的是,对方终端呼出时,终端1的呼叫控制部17所设的开关107、108及109都置于b端。
根据图10,首先,在终端1,呼叫控制协议部101接收对方终端呼出的呼叫控制信号,将含在该呼叫控制信号中的码模式集(DSCS)信息提供至计算部103。计算部103,求出从呼叫控制协议部101获取的码模式集(DSCS)和从LSCS存储部110读取的LSCS这两者的共同部分,将该计算结果提供至确定部A104。
确定部A104,根据所接收该共同部分与从LACS存储部111读取的LACS,确定用于通话的码模式(图12的S1201)。须指出的是,在该码模式确定中,既可以取所接收码模式与LACS的共有项,也可从所接收码模式集中选出最多可用数目的码模式。确定部A104将如此确定的码模式发送至呼叫控制协议部101。
呼叫控制协议部101,将自确定部A104接收的码模式集载于控制信号上发送(图12的S1202)。呼叫控制协议部101,从通信对方接收到对该发送的应答信号(含有对方终端所选码模式集(DACS))之后,将其码模式集(DACS)发送至ACS接收部106。ACS接收部106通过开关部C109将所接收码模式集提供至LACS存储部111。LACS存储部111按所接收码模式对LACS内容进行重写(图12的S1203)。进一步,该LACS存储部111还进行编码、分组化及无线线路设置。这样,当终端1的LACS重写一结束,就开始同对方终端通话。
须指出的是,LACS的初始值,有时为缺省值,也有时无设置。在后者的场合,系将最多可用码模式数提供至确定部A104或确定部B105。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例,无论是自本终端呼出还是对方终端呼出,只要通过改变呼叫控制部17所设开关A-C107-109的设置而进行上述终端间协商,就能选择用于相互通信的编码方式。其结果,可避免因编码方式不一致而造成通话无法进行的问题,可更加切实地进行呼叫连接。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也可让终端1除了发送本终端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LSCS)外,还发送本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MAX_N(LACS))给终端2。这种场合的处理步骤见图13。须指出的是,流程图中的MIN_N()表示含在其括号()内之集的最少个数。
于S1301,终端1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LSCS)和本终端当前最多可用码模式数(MAX_N(LACS))的信号至终端2。
终端2的步骤S1302、S1303及S1308之处理,由于同上述图5的步骤S2、S3及S13之处理一样,故不再赘述。
于S1304,终端2,从终端1当前最多可用码模式数(MAX_N(LACS))以及本终端2当前最多可用码模式数(MAX_N(DACS))当中,选定数小者。于是,将所选数设置为两终端之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CACS)的码模式数。
于S1305,终端2,从终端1与2所共同支持的编码方式(CSCS)之中,选出上述所选数目的编码方式,将该所选编码方式设置为终端2所用编码方式(DACS)。于S1306,将所设置DACS发送至终端1。
于S1307,同上述实施例不同,终端1系直接将所接收DACS设置为本终端所用编码方式(LACS)。
即,在该另一实施例中,终端2于步骤S1305所选DACS直接构成最终终端1与2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自终端1至终端2的第3信号发送(参见图5的S10)被省略。
本实施例之所以能如此般简化处理,其原因在于,在S1305的DACS选择时刻就已经考虑了终端1最多可用码模式数,致使传达至终端1的DACS数总会小于等于MAX_N(LACS)。
到此所描述的实施例,虽然在说明中系假定以实施分组化语音信号而通信这一VoIP通信的通信系统作本发明相关的通信系统,但是本发明应用并非仅限于这种通信系统。无疑,也可应用于譬如象对语音信号不作分组化而传送的通信系统,即末端的终端之间通过具备线路交换功能的网络进行通信的线路交换型通信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的无线信号发送部13之信号发送功能,对应于第1信号发送单元、第2信号发送单元及第3信号发送单元;呼叫控制部17的编码方式选择功能,对应于第1终端编码方式选择单元以及第2终端编码方式选择单元。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是从第1终端与第2终端所支持码模式的共有项当中选择第1终端所用码模式,所以可使得LACS与DACS一致。其结果,可确保呼叫被接通,可对终端用户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Claims (14)

1一种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各自支持多编码方式的第1终端与第2终端之间,选择两终端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终端,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第1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
上述第2终端,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2信号至上述第1终端;
上述第1终端,从上述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通信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3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终端,当从上述第1终端接收了第1信号时,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中,至少选择一方式,当做上述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终端,从上述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至少选择一方式,当做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通信的编码方式。
4一种编码方式选择方法,各自具备多编码方式的第1终端与第2终端之间,选择两终端间通信所用编码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终端,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及本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的第1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
上述第2终端,在所选方式数小于等于上述最多可用码模式数的前提下,选择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2信号至上述第1终端;
上述第1终端,采用上述第2信号所示的全部编码方式,当做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通信的编码方式。
5一种第1终端装置,其与第2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信号发送单元—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第1信号至第2终端装置;以及
第3信号发送单元—从来自上述第2终端装置的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装置通信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3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装置。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1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信号发送单元具备第1终端编码方式选择单元—其从来自上述第2终端装置的第2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至少选择一方式,当做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装置通信的编码方式。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1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信号发送单元,发送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及本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的第1信号至上述第2终端装置;
上述第3信号发送单元,采用来自上述第2终端装置的第2信号所示的全部编码方式,当做用于同上述第2终端装置通信的编码方式。
8一种终端装置,其中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信号;以及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上述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信号至即将与之通信的潜在通信对方终端。
9一种终端装置,其中包括: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及本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的信号;以及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上述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信号至即将与之通信的潜在通信对方终端。
10一种第2终端装置,其与第1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2信号发送单元—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自上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的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中,选择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发送表示该所选编码方式的第2信号至上述第1终端装置。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2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信号发送单元具备第2终端编码方式选择单元—其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自上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的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中,至少选择一方式,当做上述符合给定条件的编码方式。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2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终端编码方式选择单元,选择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自上述第1终端装置接收的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并使得所选方式数小于等于上述第1信号所示的上述第1终端装置最多可用码模式数。
13一种终端装置,其中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接收表示即将与之通信的潜在通信对方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的信号;
选择单元—从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潜在通信对方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中,至少选择一方式;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上述选择单元所选编码方式的信号;以及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上述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信号至上述潜在通信对方终端。
14一种终端装置,其中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接收表示即将与之通信的潜在通信对方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该通信对方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的信号;
选择单元—选择本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与上述潜在通信对方终端所支持的全部编码方式共有的编码方式,并使得所选方式数小于等于上述潜在通信对方终端最多可用码模式数;
信号生成单元—生成表示上述选择单元所选编码方式的信号;以及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上述信号生成单元所生成信号至上述潜在通信对方终端。
CNB028079531A 2001-09-04 2002-09-03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92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7490/2001 2001-09-04
JP2001267490 2001-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814A true CN1531814A (zh) 2004-09-22
CN1309234C CN1309234C (zh) 2007-04-04

Family

ID=19093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795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9234C (zh) 2001-09-04 2002-09-03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424836B1 (zh)
JP (1) JP3766087B2 (zh)
CN (1) CN1309234C (zh)
WO (1) WO200302191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34A (zh) * 2009-04-15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交换的建立及拆除方法
CN110089092A (zh) * 2016-12-21 2019-08-02 T移动美国公司 辅助终端互操作的网络核心
US11444984B2 (en) 2017-03-31 2022-09-13 T-Mobile Usa, Inc. Terminal interoperation using called-termin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CN115184016A (zh) * 2022-09-06 2022-10-14 江苏东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9929A (ja) 2003-09-01 2005-03-24 Canon Inc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FR2898003A1 (fr) * 2006-02-28 2007-08-31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systeme de caracterisation de noeuds de communication heterogenes
GB2453517A (en) * 2007-08-29 2009-04-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JP5477298B2 (ja) * 2008-12-11 201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データ中継方法
CN102223201B (zh) * 2010-04-15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编解码器能力协商方法及终端
JP5454453B2 (ja) 2010-10-22 2014-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485769A (zh) * 2010-12-03 2012-06-06 北京博维特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环保人造板的水溶性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5242A (ja) * 1987-10-29 1989-05-08 Canon Inc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08167985A (ja) * 1994-12-14 1996-06-2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方法の高速化方法
JPH11261664A (ja) * 1998-03-09 1999-09-24 Nec Corp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34A (zh) * 2009-04-15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交换的建立及拆除方法
CN101868034B (zh) * 2009-04-15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地交换的建立方法
CN110089092A (zh) * 2016-12-21 2019-08-02 T移动美国公司 辅助终端互操作的网络核心
US11799922B2 (en) 2016-12-21 2023-10-24 T-Mobile Usa, Inc. Network core facilitating terminal interoperation
US11444984B2 (en) 2017-03-31 2022-09-13 T-Mobile Usa, Inc. Terminal interoperation using called-termin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CN115184016A (zh) * 2022-09-06 2022-10-14 江苏东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轴承故障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66087B2 (ja) 2006-04-12
WO2003021911A1 (fr) 2003-03-13
EP1424836B1 (en) 2018-04-25
EP1424836A1 (en) 2004-06-02
EP1424836A4 (en) 2009-03-11
CN1309234C (zh) 2007-04-04
JPWO2003021911A1 (ja) 200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097C (zh) 在通信系统中执行的编译码器选择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RU2317647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вызова из сети с коммутацией пакетов в сеть с коммутацией каналов
CN101427551B (zh) 会议端点的系统和方法
US8676575B2 (en) Dialed digits based vocoder assignment
CN1309234C (zh) 编码方式选择方法与终端装置
JP4926527B2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における音声コーデックのスイ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スイッチング方法
US20060094472A1 (en) Intelligent codec selection to optimize audio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694438A (zh) 配置网关的方法以及网络实体
CN1272739A (zh) 无线局部网与有线语音电信系统的接口装置
CN1656768A (zh) 多媒体消息传送方法和系统
CN1518306A (zh) 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网关及对网络间的通信收费的系统
CN1473430A (zh) 混合媒体电信呼叫建立
CN1744703A (zh) 在视频通信网络中呼叫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CN104486293A (zh) 无线VoIP环境下基于网络和终端能力的媒体协商方法和系统
CN1714533A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互联网电话系统和互联网电话服务方法
CN100579105C (zh) 一种数据流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720709A (zh) 用于提供话音呼叫提醒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25846A (zh) VoIP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806422A (zh)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CN1266858C (zh) 一种业务回退的实现方法
CN1426220A (zh) 因特网无绳电话
US7126938B2 (en) Internet protocol enabled multimedia mail system with reduced bandwidth requirements
CN105846910A (zh) 频道共享方法及系统
US7242718B2 (en) Coding standard select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394102A (zh) 短消息互通与共享的设备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