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6422A -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 Google Patents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6422A
CN1806422A CN200480016406.3A CN200480016406A CN1806422A CN 1806422 A CN1806422 A CN 1806422A CN 200480016406 A CN200480016406 A CN 200480016406A CN 1806422 A CN1806422 A CN 1806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ddress
network
iwf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64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博莱-费索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tchison Whampoa Three G IP Bahama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tchison Whampoa Three G IP Bahama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tchison Whampoa Three G IP Bahamas Ltd filed Critical Hutchison Whampoa Three G IP Bahama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6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6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具有专用可路由地址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方法,第二网络中的每个终端由一个别名地址标识,对于该别名地址可以分配多个可路由地址的其中一个,其中:来自第一终端的呼叫建立请求包括一个互通功能的地址,经由该互通功能路由针对第二网络的来自第一网络的呼叫;所述呼叫建立请求被路由至所述互通功能;第一终端还将第二网络上的终端的别名地址用信号通知给所述互通功能;经由所述互通功能确定被分配给所述别名地址的可路由地址;以及经由所述可路由地址在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一个链路。优选地,第一终端是在3G移动网络中操作的3G移动终端,第二终端是在IP网络(H.323)上操作的PC,以及第二终端别名地址是所述PC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由此,所述3G移动终端不“拨号”电子邮件地址,而是请求与互通功能(IWF)建立传统的电话呼叫(语音或视频)。所述IWF功能然后基于由第一终端发送至所述IWF的电子邮件地址来建立与所述H.323终端的IP连接。

Description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电话用户和因特网或者类似分组交换网络的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的建立。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3G移动电话的新的拨号机制。
背景技术
3G移动通信的其中一个特征是在两个3G视频电话之间提供视频呼叫。3G用户通过拨号联系人的E.164号码(针对语音呼叫)而联系远程电话。这个号码如果已经预先被存储,则可以从手机上的本地联系列表应用访问该号码。E.164是定义国际公共电信编号计划的ITU-T建议。E.164号码是在国际电话系统中使用的标准格式(例如+447782221234)。所述ITU是国际电信联盟,所述ITU-T是所述ITU的电信标准化部门。在输入这个号码之后,用户按下呼叫按钮,电话将发送请求至网络以建立与远程方的载体(bearer)。远程方的号码(“被呼方”或者“B方”号码)被包括在由呼叫发起手机发送的初始“呼叫建立”消息中。这是在3GPP R99 TS 24.008:核心网络协议——阶段3中定义的。3GPP是第三代伙伴项目。所述网络然后将分析所述被呼叫方号码,以及把所述请求路由至有关的网络和用户。
图1示出了对于3G至3G H.324呼叫建立的信令流。H.324是用于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的终端的ITU-T建议。所述第一用户通过从他们的移动站(MS)发送呼叫建立请求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MSC)来启动呼叫;SETUP(被呼叫方#E.164)。第一MSC然后发送一个综合业务用户部分(ISUP)起始地址消息(IAM)E.164至第二MSC。第二MSC然后发送一个建立消息至第二MS;SETUP(BC_IE/ITC=UDI,...)。BC代表载体能力,IE代表信息单元,ITC代表信息传递能力,以及UDI代表不受限制的数字信息。BC信息是定义在所述网络内所需的低层特性的特定信息。一旦第二MS接收到所述SETUP(BC_IE/ITC=UDI,...),其向第二MSC返回呼叫确认;CALLCONFIRMED(BC_IE/LLC/HLC)。LLC代表低层兼容性,HLC代表高层兼容性。LLC信息定义了所述终端的低层特性,HLC信息定义了所述终端的高层特性。一旦所述第二MSC接收到所述CALLCONFIRMED(BC_IE/LLC/HLC),其把一个ISUP地址完成消息(ACM)发送回第一MSC。当试图把第一用户连接至第二用户的同时,也就是当所述MS振铃时,第二MS把告警消息发送回到第二MSC,该第二MSC把一个ISUP呼叫进程(CPG)消息发送至第一MSC,该第一MSC把告警消息发送回到所述第一MS。一旦第二用户应答所述呼叫,第二MS就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第二MSC,该第二MSC发送一个ISUP应答消息(ANM)至第一MSC,该第一MSC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第一MS。然后经由所述MSC从第一MS发送一个连接确认到第二MS。上述信令发生在64kbps UDI信道上的H.324/M逻辑信道上。
可以在移动电话系统上实现的一个预期的未来特征是基于视频客户端设置从移动终端到因特网协议(IP)的视频呼叫,所述视频客户端例如是连接到IP端点的个人计算机(PC)。
通常,在因特网或者公司网络上的大多数IP端点是可以通过可路由IP地址到达的。可路由IP地址是在每次PC连接到相关网络时分配的。例如,每次PC连接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或者连接到公司局域网(LAN)时,所述ISP或者公司服务器就识别所述PC,并且向所述PC分配一个可路由IP地址。该IP地址将在该连接持续时间内是有效的,并且可能在下一次连接时是不同的。
在IP网络上可用的唯一连贯地址是由诸如电子邮件地址、会话初始协议(SIP)以及唯一资源标识符(URI)或者号码之类的别名地址提供的。SIP是用于基于IP的通信的呼叫控制协议。所述别名地址将被映射到所述PC的可路由IP地址(当连接到网络时)。
因此,如果第一用户想要发送电子邮件给第二用户,第一用户只须知道第二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所述网络将把电子邮件路由到正确的可路由IP地址。所述用户不必须知道第二用户的PC的可路由IP地址,因为这将是非常复杂和不方便用户的。
如果3G移动终端要对PC进行呼叫,与上述相同的原理同样适用。所述3G移动电话将必须“拨号”一个别名地址。然而,所述3GPP和所述ITU没有定义任何机制以允许这种情况。当移动电话启动呼叫时,它总是预期包括在呼叫建立消息中的被呼叫方号码将具有所述E.164格式,而不是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别名地址。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向每个IP端点分配一个E.164号码来解决,以使得3G移动终端可以“拨号”个人计算机,正如其拨号另一个3G移动终端一样。这对于例如企业网络之类的封闭网络可能是可行的,但是不适合于数以百万计的因特网用户,这是由于可用的E.164号码的数量有限。而且,所述E.164号码格式并不是世界范围内认可的,因此E.164号码不能与全世界的用户建立连接。因特网的一个优点是其在远程位置中的可访问性,而该优点将会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具有专用可路由地址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方法,在第二网络中每个终端是由别名地址标识的,对于该别名地址可以分配多个可路由地址的其中一个,其中:
来自第一终端的呼叫建立请求包括一个互通功能(interworkingfunction)的地址,经由该互通功能路由针对第二网络的来自第一网络的呼叫;
所述呼叫建立请求被路由至所述互通功能;
第一终端还将第二网络上的终端的别名地址用信号通知给所述互通功能;
经由所述互通功能确定被分配给所述别名地址的可路由地址;以及
经由所述可路由地址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一个链路。
由此,本发明通过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提供一个互通功能(IWF)而提供了一种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所述第一终端无须“拨号”别名地址,而是请求用所述IWF建立传统的电话呼叫(语音或视频)。所述IWF功能然后基于由第一终端发送至所述IWF的别名地址来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IP连接。
优选地,所述IWF的地址和所述第二终端的别名地址被包括在从第一终端最初发送到所述IWF的呼叫建立请求中。这具有在链路建立之前最小化在呼叫方、所述IWF和被呼叫方之间交换的消息数量的优势。然而,如果呼叫方漫游在其本地网络之外,则包括在呼叫建立请求中的别名地址可能不会被外地网络检测及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当已经在呼叫方和IWF之间建立链路之后,用信号向所述IWF通知所述别名地址是优选的。所述方法通常是对上述第一方法的一个替换方案,但是也可以是一个附加方案,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连接的优点。
所述别名地址可以是可路由IP地址所被映射到的电子邮件地址、URI或者E.164号码。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具有专用可路由地址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方法,在第二网络中每个终端是由别名地址标识的,对于该别名地址可以分配多个可路由地址的其中一个,其中:
可路由地址被分配给所述第二终端的别名地址并且被存储在网守(gatekeeper)处,对于链路的请求由第二终端启动;以及
所述链路是经由互通功能建立的,经由该互通功能来路由从第一网络对于第二网络的呼叫,反之亦然。
这是上述处理的反向。所述第二终端(优选地是连接到IP网络的PC)经由IWF对优选地是3G移动终端的第一终端进行呼叫。因此,所述PC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电话呼叫,而是请求与所述IWF的IP连接,所述IWF基于包含在所述请求中的信息对该3G移动终端进行传统的电话呼叫。
优选地,如果所述网络保持一个将别名地址映射到可路由IP地址的功能,则所述功能可用于向别名地址的用户提供关于呼叫方的信息(相当于呼叫线路身份表示(CLIP))。
附图简述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其
实施例,其中:
图1是在由E.164号码表示的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呼叫建立信令图;
图2是将使用本发明的典型通信网络的总览;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呼叫建立信令实例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呼叫建立信令实例图;
图5是从IP端点到具有呼叫方身份表示的移动终端的呼叫建立图。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详述
本方法包括如图3所示的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在3G移动终端和视频交互网关(VIG)之间建立连接,第二阶段是在该VIG和PC(或者其它IP端点)之间建立连接。第一阶段如下启动。所述3G移动终端用户可能已经预先在手机上的联系列表中输入了关于“被呼叫者”的有关信息(例如移动号码、固定线路号码、传真号码、家庭电子邮件地址、工作电子邮件地址)。通过所述联系列表,用户将选择他或她想要联系的人的名字,然后选择他想要与那个人通信的方式。或者,用户可以简单地把另一个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输入到电话里。通过从联系细节中选择或者把电子邮件地址输入到电话里,用户将具有两个选项。他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他们可以启动到所选择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呼叫。后者将启动上述的和以下描述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3G移动终端和所述VIG之间建立连接。所述VIG是一个互通功能(IWF)。所述核心网络的该单元在3G网络的电路交换域和使用IP作为传输协议的其它基于分组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并且允许在操作于不同网络上的端点之间的视频电话。在本例中,所述互通将在其中3G-H324M终端进行操作的3G电路交换网络和其中H323/SIP终端进行操作的分组交换IP网络(因特网或者IP公司LAN)之间进行。所述VIG必要时将提供某种协议转换和代码转换功能。
3G.324M终端是遵循在上述3GPP R99 TS 24.008:核心网络协议--阶段3中叙述的规范的H.324终端,其利用ITU-T H.223中的多路复用层的移动适配,因此以下为简单起见称为3G-324M。
H.323是用于基于IP的视频会议的协议。所述协议由关于音频与视频编解码器、呼叫控制等等的几个特定协议组成。编解码器是用于将音频或者视频信号转换到数字格式或者从数字格式进行转换的编码器/解码器。
参照图3,当3G移动终端的用户请求建立呼叫到IP端点时,所述3G移动终端发送一个标准呼叫建立消息到具有作为所述VIG的E.164号码的被呼叫方号码的所述网络(如同当呼叫另一个移动电话时其将执行的一样)。所述VIG号码可以是预先提供并存储在手机上的。所述3G移动终端的用户不需要知道该号码。
所述呼叫建立消息还包括所述3G移动终端用户试图连接的IP端点的别名地址。所述别名地址然后由VIG截取,所述VIG将检查它的H.323GK(网守功能)或者SIP代理功能,以检查是否连接及登录到所述被呼叫的IP端点。这是通过查询有关数据库实现的。如果所述IP端点连接到相关的网络,则所述H.323GK或者SIP代理将从有关数据库确定哪一个可路由IP地址已经被分配给了所述IP端点。
网守和SIP代理是呼叫控制服务器。网守将控制基于H.323的通信,而SIP代理将控制基于SIP的通信。
第二阶段是在所述VIG和所述IP端点之间建立连接。一旦已经向所述VIG通知了所述IP端点的可路由IP地址,所述VIG将在IP网络上建立所述呼叫。
以下注解参照图3。
注解1:3G移动终端以传统的方式拨号一个短的预定义互通功能(IWF)号码。所述建立消息包括用于所述H.323的别名地址;SETUP(UUIE)。所述别名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被设置在用户到用户信息单元(UUIE)内部。所述UUIE是所述3G终端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MSC)发送的SETUP消息中的一个信息单元。
通过被呼叫方号码分析,所述VIG将意识到这是一个两级拨号呼叫。基于所述预定义IWF号码,所述VIG将选择一个GK,在其中所述VIG将从所述UUIE发送一个包括别名地址的SETUP消息。然后,呼叫被建立为正常的一级拨号呼叫。
注解2:如果所述VIG接收在UUIE中的作为部分起始地址消息(IAM)的别名地址,则VIG将预期H.245终端能力设置(TCS)作为来自所述3G.324M终端的第一消息。将忽视来自3G.324M终端的作为第一消息的任何其它H.245消息来临。H.245是为所述H.324终端的正确操作提供端到端信令的呼叫控制协议。它提供能力交换、命令和指示的信令以及消息,以便公开和完全描述逻辑信道的内容。H223是把所发送的视频、音频、数据和控制流多路复用成单一比特流、以及把所接收的比特流多路分解为多个多媒体流的多路复用协议。另外,其借助于每个媒体类型所适合的重发来执行逻辑成帧、序列编号、错误检测以及纠错。
所述呼叫建立消息使用在3GPP R99TS 24.008:核心网络协议--阶段3的10.5.4.25章节中定义的建立消息的专用字段作为UUIE。所述UUIE是多用途的传输机制,其是在标准中定义的并且可以从设备提供商获得的服务。然而它尚未被普遍使用。依赖所采用的标准,所述UUIE提供一个包括几个字节或者八比特组(octet)的帧来用作网络运营商选择。为了执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编码所述UUIE。以下示出了一个例子。
所述用户-用户信息单元(UUIE)是根据以下表格编码的。
  8   7   6   5   4   3   2   1
  用户-用户IEI   八比特组1
  用户-用户内容的长度   八比特组2
  用户-用户协议区别符   八比特组3
  用户-用户信息1   八比特组4
  用户-用户传息2   八比特组5
  ..
  用户-用户信息n-3   八比特组n
八比特组1——包括信息单元(IE)标识符代码。这里使用的代码与用于综合业务用户部分(ISUP)和3G呼叫控制协议的不同。
八比特组2——示出了用户到用户内容的长度。
八比特组3——用于用户-用户内容的协议区别符。所有比特应被设置为(0)以指示用户特定的协议。这是因为用户-用户内容的八比特组可以包括非IA5字符。
八比特组4——用户-用户信息的第一八比特组。用户-用户信息是用于在两个端点之间交换信息的字段。八比特组4的各比特采取以下格式:
比特8:扩展,编码为零(0)
比特7:编码为:0——用于目的地址(在使用用于两级拨号的UUIE的情况下)
比特6-1:地址类型,规定了地址类型,编码为如下整数:
0-预留
1-email-ID    ——遵循rfc822的电子邮件地址
2-url-ID      ——URL风格地址
3-h323-ID     ——基本ISO/IEC 646
4..63-空闲
八比特组4至n:地址信息,根据如下地址类型编码:
h323-ID-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url-ID-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email-ID-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注意:如果BMP字符串到IA5字符串的转换对于H.323下的h.323ID到3G324M的呼叫是不可能的,则忽略源地址。
再次参照图3,其示出了从3G324M终端到H.323终端的信令流。所述第一用户通过从他们的移动站(MS)(3G视频电话)发送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到移动交换中心(MSC)来启动呼叫;SETUP(UUIE)。所述MSC然后发送一个IAM(UUIE)到VIG。随后,所述MSC把一个CALL PROCEEDING(呼叫进行)消息发送回到所述3G324M终端。所述VIG然后发送一个建立消息到第二IP端点(H.323终端);SETUP。一旦所述H.323终端已经接收所述SETUP,其向所述VIG返回一个呼叫进行消息;CALL PROCEEDING。一旦所述VIG已经接收所述CALL PROCEEDING消息,其向所述MSC发送回一个ACM。当试图把第一用户连接到第二用户时,也就是在所述IP端点已经“接听”该呼叫之前,所述IP端点把告警消息发送回到所述VIG,所述VIG把一个CPG消息发送到所述MSC,所述MSC把告警消息发送回到所述3G324M终端。一旦第二用户应答所述呼叫,所述IP端点就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所述VIG,所述VIG发送一个ANM到所述MSC,所述MSC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所述3G324M终端。然后从所述3G324M终端发送一个连接确认到所述MSC。所述3G324M终端然后发送一个H.245用户输入指示(UII)到所述VIG。
当3G移动终端不在它的本地网络中时,例如当所述3G移动终端用户国际漫游在另一个3G网络上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3G移动终端和IP端点之间进行实时通信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如果用户想要用他们的3G手机对IP网络上的PC进行视频呼叫,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拨号UK中的所述VIG的E.164号码(例如+447782...),以及将在所述呼叫建立的UUIE中发送所述PC的别名地址,正如先前描述的那样。
问题是传播网络(也就是用于链接所访问的3G网络和本地3G网络的网络)把所述UUIE字段传输回到所述VIG的概率很低。
这意味着可以在所述3G移动终端和所述VIG之间建立呼叫,但是所述UUIE以及因此所呼叫的PC的别名地址将丢失。结果,发出呼叫的顾客将不能够呼叫所述IP端点。
由此,优选地可以为所述别名地址的传输增加一些恢复力。
这是通过不仅在所述UUIE(如图3所示)中、而且在3GPP R99 TS24.008:核心网络协议——阶段3中定义的所述H.245用户输入指示(UII)消息中输入所述别名地址而在发出所述视频呼叫的所述H.324M终端上实现的。一旦已经用所述VIG建立了不受限制的数字信息(UDI)载体,所述消息就被用作传输机制。所述方法是一个带内信令方法,当所述3G移动终端在外地网络中时或者在可能丢失所述UUIE的任何其它情况下,该方法在传送电子邮件地址到所述VIG方面具有优势。
所述方法是对所述UUIE方法的补充,并且被看作仅仅用于国际漫游情况的退步方法(fallback method)。由于在所述3G网络上的载体必须在所述别名地址被传送到所述VIG之前建立,所以其不是优选的方法。如果所述IP端点没有登录(联机),则在所述IP支路上的呼叫将不被建立。然而,建立在3G支路上的UDI载体是可收费事件。结果,即使不知道呼叫是否可以进行以及是否在所述IP网络上建立,所述3G运营商仍将对视频呼叫收费。这是在图4中描述的,随后的注解参照图4。
注解1:VIG将通过所述预定义号码而意识到这是一个两级拨号呼叫。如果从MSC发送的所述IAM不包括UUIE内部的别名地址(例如因为在漫游情况中的一些交换不支持UUS中继,或者如果所述3G端点不支持用于在UUIE内部发送别名地址的选项的话),所述VIG将把所述呼叫与3G终端连接(CON/连接),而不把所述呼叫路由到所述IP域。
注解2:在所述呼叫连接之后,将执行一个多路复用级别建立程序。
注解3:包含目的地别名地址的H.245用户信息指示(UII)消息将是由所述3G.324M终端发送的第一个H.245消息,并且所述终端将不发送任何其它H.245消息,直到其接收到H.245TCS消息。其理由是在所述呼叫连接到所述IP侧之前,所述VIG将忽略所有H.245消息,除了用户信息指示(UII)之外。
注解4:在所述3G终端接收到所述H.245TCS消息之后,其可以开始强制的H.245程序。
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所述别名地址被包括在于链路已经建立之后发送的所述UUI消息中。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编码方案。一个可能的方案在下面描述:
用户输入:
字母数字        <IA5字符串>
所述别名地址和“字母数字”参数的整个内容将被编码为包含在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在字母数字参数内部的别名地址的结构将是:
<AddressType(地址类型)><:><AliasAddress(别名地址)><AddressType>是一个或多个IA5字符(数字),其标识所使用的别名地址的类型:
0-预留
1-email-ID    ——遵循rfc822的电子邮件地址
2-url-ID      ——URL风格地址
3-h323-ID     ——不限制为任何格式
<:>列IA5字符用于分离AddressType与AliasAddress。
<AlliasAddress>是实际的目的别名地址。
举例:
用户输入
字母数字      3:fistname.surname@three.com
再次参照图4,其中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3G324M终端到H.323终端的信令流,其中所述3G324M终端不在其本地网络中。首先,一个IAM由所述VIG接收的,如上面的注解1中所述的那样。然后如上面注解2中所述连接所述呼叫;CON。其次,一个UII消息(别名地址)被发送回到到所述VIG,如上面注解3中所述的那样。所述VIG然后发送一个建立消息到第二IP端点(H.323终端);SETUP。随后,所述IP端点把一个CALL PROCEEDING消息发送回到所述VIG。之后是从所述IP端点到所述VIG的ALERTING(告警)、CONNECT(连接)和终端能力设置(TCS)消息。所述VIG然后把一个TCS消息发送到所述3G324M终端;见上面的注解4。所述VIG然后从所述3G324M终端接收回一个TCS消息,后面跟着是一个TCS确认。所述VIG然后向所述IP端点发送回一个TCS和TCS确认。所述VIG和3G324终端然后交换maxH223MUXPDUsize(最大H223MUXPDU大小)信息。在此之后,所述H.323端点把主从确定(MSDET)信息经由所述VIG发送回到所述3G324M终端。然后向所述H.323端点对所述信息作确认,所述H.323端点又向所述3G324M终端作确认。
在本发明的一个替换实施例中,所述IP端点启动到3G移动终端的呼叫。优选地,所述呼叫端点的身份可以以如下所述方式被提供给被呼叫端点。
当所述呼叫是从所述IP端点到所述3G移动终端端点时,所述VIG可以使用如图5所示的呼叫建立消息中的所述UUIE来向所述3G移动终端提供呼叫方身份,下面的注解参照图5。
注解1:所述呼叫来源于IP终端,也就是由别名地址(电子邮件地址)代表,其没有E.164号码。所述IWF将根据以下内容将别名地址编码在UUIE内部:
UUIE可以如以下表格所述来编码:
  8   7   6   5   4   3   2   1
  用户-用户IEI   八比特组1
  用户-用户内容的长度   八比特组2
  用户-用户协议区别符   八比特组3
  用户-用户信息1   八比特组4
  用户-用户信息2   八比特组5
  ...
  用户-用户信息n-3   八比特组n
八比特组1-包括信息单元(IE)标识符代码。这里使用的代码与用于ISUP和3G呼叫控制协议的不同。
八比特组2-示出了用户到用户内容的长度。
八比特组3-用于用户-用户内容的协议区别符。所有比特应被设置为(0)以指示用户特定的协议。这是因为用户-用户内容的八比特组可以包括非IA5字符。
八比特组4-用户-用户信息的第一八比特组。八比特组4的各比特采取以下格式:
比特8:扩展,被编码为零(0)
比特7:被编码为1-用于源地址(在使用UUIE以用于CLIP用途的情况下)
比特6-1:地址类型,规定了地址类型,被编码为如下整数:
0-预留
1-email-ID    ——遵循rfc822的电子邮件地址
2-url-ID      ——URL风格地址
3-h323-ID     ——基本ISO/IEC 646
4..63-空闲
八比特组4至n:地址信息,根据如下地址类型编码:
h323-ID-被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url-ID-被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email-ID-被编码为包括ISO/IEC 646中规定的字符的IA5字符串,其中最高有效位被设置为“0”
注意:如果BMP字符串到IA5字符串的转换对于从H.323下的H.323ID到3G324M的呼叫来说不可能,则忽略源地址。
UUIE的八比特组4的比特7将被设置为1,以指示这是一个IP终端“源地址”,以及其用于CLIP用途。
再次参照图5,其中示出了从H.323终端到3G324M终端的信令流。所述第一用户通过从他们的H.323终端(IP端点)发送一个呼叫建立请求到所述VIG来启动呼叫;SETUP。所述VIG然后发送一个IAM(UUIE)到所述MSC;见上述的注解1。随后,所述MSC发送一个建立消息到所述3G324M终端(3G视频电话);SETUP(UUIE)。随后,所述MSC把一个ACM消息发送回到所述VIG。所述VIG然后发送一个PROCEEDING(进行)消息到所述IP端点(H.323终端)。所述3G324M然后把一个CALL_CONFIRMED消息发送回到所述MSC。当试图把所述第一用户连接到第二用户时,也就是在所述3G移动终端已经“接听”所述呼叫之前,所述3G324M终端把告警消息发送回到所述MSC,所述MSC把呼叫进程(CPG)消息发送回到所述VIG,所述VIG把一个告警消息发送回到所述H.323终端。一旦第二用户应答所述呼叫,所述3G324M端点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所述MSC,所述MSC发送一个ANM到所述VIG,所述VIG把一个连接消息发送回到所述H.323终端。然后从所述MSC发送一个连接确认到所述3G324M终端。
注意:术语“兼容性信息”包括载体能力、低层兼容性、高层兼容性、进程指示符以及在呼叫建立之前带外传送的地址信息的整体,以用于支持兼容性检查和在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类型的用户-网络接口处的终端/功能/业务选择。ISDN是网络接口用户,其支持数字或者模拟终端以及标准化的用户到关联网络信令系统和标准化的网络间信令系统。

Claims (14)

1.一种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具有专用可路由地址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方法,第二网络中的每个终端由一个别名地址标识,对于该别名地址可以分配多个可路由地址的其中一个,其中:
来自第一终端的呼叫建立请求包括一个互通功能的地址,经由该互通功能路由针对第二网络的来自第一网络的呼叫;
所述呼叫建立请求被路由至所述互通功能;
第一终端还将第二网络上的终端的别名地址用信号通知给所述互通功能;
经由所述互通功能确定被分配给所述别名地址的可路由地址;以及
经由所述可路由地址在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一个链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别名地址与所述互通功能的地址一起被包括在从所述第一终端最初发送到所述互通功能的呼叫建立请求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根据UMTS标准操作,所述别名地址被包括在所述UUIE中。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别名地址被包括在已经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互通功能之间建立链路之后、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到所述互通功能的消息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别名地址被包括在已经建立链路之后发送的所述UUI消息中。
6.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互通功能是使用相同格式可寻址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互通功能具有E.164号码。
8.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别名地址是电子邮件地址。
9.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是分组交换网络。
10.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根据因特网协议操作。
11.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是电路交换网络。
12.如先前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互通功能的地址被存储在所述第一终端中,借此用户仅仅需要输入所述别名地址。
13.一种在操作于第一网络中的具有专用可路由地址的第一终端和操作于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方法,第二网络中的每个终端由一个别名地址标识,对于该别名地址可以分配多个可路由地址的其中一个,其中:
一个可路由地址被分配给所述第二终端的别名地址并且被存储在一个网守处,对于链路的请求由第二终端启动;以及
所述链路是经由一个互通功能建立的,经由该互通功能来路由从第一网络对第二网络的呼叫,并且反之亦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别名地址被提供给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
CN200480016406.3A 2003-04-11 2004-04-13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Pending CN18064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308432.4 2003-04-11
GB0308432A GB2405285B (en) 2003-04-11 2003-04-11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lephone and internet us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6422A true CN1806422A (zh) 2006-07-19

Family

ID=995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6406.3A Pending CN1806422A (zh) 2003-04-11 2004-04-13 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之间的实时通信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EP (1) EP1614275B1 (zh)
CN (1) CN1806422A (zh)
AU (1) AU2004228230B2 (zh)
DK (1) DK1614275T3 (zh)
ES (1) ES2407479T3 (zh)
GB (1) GB2405285B (zh)
HK (1) HK1071000A1 (zh)
IL (1) IL171237A (zh)
IS (1) IS8121A (zh)
NO (1) NO20054770L (zh)
NZ (1) NZ542879A (zh)
RU (1) RU2321960C2 (zh)
WO (1) WO2004091174A1 (zh)
ZA (1) ZA2005088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13B (zh) * 2008-03-25 2012-03-14 数码通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从gsm移动电话向ip电话连接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7288C (zh) * 2005-03-17 2008-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多媒体呼叫回退为语音呼叫的方法
CN100459739C (zh) * 2005-04-26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回落的处理方法
GB0509081D0 (en) * 2005-05-04 2005-06-08 Vodafone Plc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1064718B (zh) * 2006-04-25 2011-04-27 Sk电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因特网网络中注册ip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43514B (zh) * 2006-04-25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用别名连接的方法
CN100591161C (zh) * 2006-05-17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iwf业务中进行iwf协商的方法
GB2443889A (en) 2006-11-20 2008-05-21 Skyp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GB0623621D0 (en) 2006-11-27 2007-01-03 Skype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23622D0 (en) 2006-11-27 2007-01-03 Skype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158722B (zh) * 2014-07-21 2016-11-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轻应用的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33286T2 (de) * 1999-07-21 2007-04-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6351464B1 (en) * 1999-09-20 2002-02-26 Mci Worldcom, Inc. Virtual second line hybri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89520A3 (en) * 1999-09-28 2003-06-25 AT&T Corp. H.323 User, service and service provider mobility framework for the multimedia intelligent networking
EP1111532A1 (en) * 1999-12-20 2001-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physical object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ransportation means
US7620389B2 (en) * 2001-05-16 2009-11-1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llowing lawful interception of connections such a 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 cal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413B (zh) * 2008-03-25 2012-03-14 数码通电讯有限公司 用于从gsm移动电话向ip电话连接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5134953A (ru) 2006-08-27
AU2004228230B2 (en) 2008-06-26
EP1614275B1 (en) 2013-04-10
GB2405285B (en) 2006-01-11
GB2405285A (en) 2005-02-23
NO20054770L (no) 2005-12-20
IS8121A (is) 2005-11-08
ZA200508818B (en) 2007-04-25
IL171237A (en) 2011-06-30
DK1614275T3 (da) 2013-07-08
EP1614275A1 (en) 2006-01-11
GB0308432D0 (en) 2003-05-21
ES2407479T3 (es) 2013-06-12
HK1071000A1 (en) 2005-06-30
AU2004228230A1 (en) 2004-10-21
NZ542879A (en) 2007-11-30
RU2321960C2 (ru) 2008-04-10
NO20054770D0 (no) 2005-10-17
WO2004091174A1 (en)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20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a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 single point of contact
EP134655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media connection by negotiating capability in an outband control channel
CN1890931A (zh) 经由分组交换网络信令来建立电路交换通信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CN1534972A (zh) 优化网络资源根据最终用户请求的用于会议接续的快速网络sid/sdp过程
IL171237A (en)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lephone and internet users
US200702683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video phone service
CN1611084A (zh) 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
CN1656768A (zh) 多媒体消息传送方法和系统
CN1361994A (zh) 电信网络中的能力协商
CN1311599A (zh) 用于无线VoIP和VoATM呼叫的召开会议和通告生成方法
EP18492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routing or redirecting video traffic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870691A (zh) 网络互通时主叫用户终端听被叫信号音的方法
CN1889606A (zh) 一种分组域地理位置信息查询方法
CN1845547A (zh) 多媒体通信的特定流重定向
CN1445967A (zh) 收听呼叫的方法
CN1882116A (zh) 内置视频网关的移动交换中心及实现多媒体互通的方法
CN101030931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所应用的分组终端
CN1930849A (zh) 用于在电信网中建立呼叫的方法;电信网;和分组网的控制装置
CN1278538C (zh)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接入ip视频会议系统的方法
KR20010097290A (ko) 인터넷 폰의 수신 전화번호 부여방법 및 수신자 부재 시인터넷 폰 콜 처리 서비스 시스템
CN1848793A (zh) 一种分组网络互通的方法及其网络系统
CN1795686A (zh) 用于异步无线通信系统的视频振铃方法
US813958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essions from a subscriber terminal
CN1281071C (zh) 在gsm/wcdma核心网电路域中进行呼叫的通信方法
KR100923390B1 (ko) VoIP망과 WCDMA망 사이의 연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