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9039A - 支持多协议的e1板 - Google Patents

支持多协议的e1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9039A
CN1509039A CNA2003101007387A CN200310100738A CN1509039A CN 1509039 A CN1509039 A CN 1509039A CN A2003101007387 A CNA2003101007387 A CN A2003101007387A CN 200310100738 A CN200310100738 A CN 200310100738A CN 1509039 A CN1509039 A CN 1509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rocessing unit
protocol processing
protocol
physical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07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5290C (zh
Inventor
金泰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era Optics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09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9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2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2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支持多协议的E1板。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支持多种协议和方向能够与多种网络接口连接的E1板。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它包括:多个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分别根据不同的协议来处理数据;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操作者决定的协议来提供应用到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信息;第一交换单元,用于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其中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带有通过物理链路而接收的接收数据;以及第二交换单元,用于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带有传输数据的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Description

支持多协议的E1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支持多协议的E1板。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支持多种协议的能够与多种网络和在多个方向接口连接的E1板。
背景技术
通常,E1板指连接至E1链路的板,且根据将用于连接至E1板的链路的协议,将E1板分为中继E1板、综合业务数字(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PRI)板和V5.2接口板。
中继E1板包括用于处理A、B、C和D位和把数据发送至高级控制单元9的中继协议处理单元7,其中这些位是针对中继信令、处于E1帧的第16信道的控制位。中继协议处理单元7根据中继协议通过读和写包含在E1帧内的A、B、C和D位来处理数据,并在管理单元1的控制之下,把数据发送至处理高级协议的高级控制单元9。
如图2所示,ISDN PRI板包括一个用于根据LAPD协议来处理数据的D信道的链路接入程序(LAPD)17。在管理单元10的控制之下,该LAPD 17根据LAPD协议处理通过物理E1链路13和控制物理E1链路的物理层15而收到的数据。LAPD 17通过ISDN层3接口单元19把根据LAPD协议而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根据高级协议来处理数据的高级控制单元(未示出)。
如图3所示,该V5.2接口板包括根据LAPV5协议来处理数据的V5层接入程序(LAPV5)27。在管理单元20的控制之下,LAPV5 27根据LAPV5协议处理通过物理E1链路23和控制物理E1链路23的物理层25而收到的数据。LAPV5 27通过V5.2层3接口单元29把根据LAPV5协议而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根据高级协议来处理数据的高级控制单元(未示出)。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E1板具有OSI 7层中的层1和层2的结构,OSI 7层具有一个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协议来处理数据。换句话说,每个E1板都执行非常相似的功能,即每个E1板和物理E1链路接口连接,且起到层1和层2的作用。
但是,由于每个E1板只根据确定的数据来处理数据,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使采用了相同的物理E1链路,只有当应用了支持这个确定协议的E1板时,才可能处理数据。
此外,ISDN PRI板和V5.2接口板具有固定的接口方向,因此接入网(AN)采用AN协议而本地交换(LE)则采用LE协议。因此,它具有AN与LE接口连接的结构。此外,AN彼此之间没有接口连接,且LE彼此之间也没有接口连接。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E1板只在一个板上根据一个确定的协议来处理数据,且E1板的每个接口方向都是固定的,因此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在物理标准相同而协议和方向不同的部分,必须用一个支持所需协议和方向的新E1板代替该E1板。
特别地,在必须和多种网络接口连接的接入网关系统中,存在着由于局限性而使兼容性下降的问题,一个协议只能应用于支撑起一个系统的一个E1板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可以支持多协议的E1板,它通过在E1板上支持多种协议以及根据操作者设置的方向来处理数据的方式实现与多种网络的接口连接。
为了至少实现上述目的的全部或部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E1板可以包括:高级控制单元,用于确定将在每个由操作者决定的物理链路上使用的协议类型;层3协议交换机,用于把通过高级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发送至中继协议处理单元、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方向改变单元,用于改变通过中继协议处理单元、ISDN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接收到的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以及层1协议交换机,用于把通过物理链路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发送至中继协议处理单元、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
优选地,层3协议交换机可以根据包含在传输数据中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传输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传输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其中物理链路将用来发送传输数据。
优选地,方向改变单元可以根据由操作者的决定而设置的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接口方向来改变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
优选地,层1协议交换机可以根据用于发送接收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接收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接收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可以包括:多个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分别根据不同的协议来处理数据;管理单元,用于根据操作者决定的协议来提供应用到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信息;第一交换单元,用于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其中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带有通过物理链路而收到的接收数据;第二交换单元,用于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带有传输数据的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优选地,该协议处理单元可以包括中继协议处理单元、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第一交换单元可以根据用于发送接收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接收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接收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
优选地,第二交换单元可以根据包含在传输数据内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传输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传输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其中物理链路将用来发送传输数据。
优选地,为了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改变接口方向,E1板可以进一步包括方向改变单元,用于改变通过该协议处理单元而收到的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以及把该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交换单元。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得将通过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根据包含在该数据内的链路编号来确定与该数据相应的协议类型;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协议处理单元;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通过数据处理把数据转换成具有标准数据格式的数据;在该标准数据格式上设置输入/输出标志;以及把该数据转换成物理链路数据,并把该物理链路数据发送至相应的物理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上接收数据的方法,其包括:把通过物理链路接收的物理链路数据转换成标准层2数据;根据已收到该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确定将用于处理该数据的协议类型;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协议处理单元;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通过数据处理来转换该数据;以及将转换的数据发送到高级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中继E1板中的控制方框图。
图2示出现有技术的ISDN PRI板中的控制方框图。
图3示出现有技术的V5.2板中的控制方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中的控制方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中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中的控制方框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E1板包括:用于连接作为物理层的层1和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层2的层1协议交换37;用于连接高级方框的层2和层3的层3协议交换50;用于改变输入/输出数据的接口方向的方向改变单元39;以及用于控制上述组件的运行的管理单元30。
层2包括:用于根据中继协议来处理数据的中继协议处理单元45;用于根据ISDN PRI协议来处理数据的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47;以及用于根据V5.2协议来处理数据的LAPV5 43和V5.2协议处理单元49。
层3包括高级控制单元52,且高级控制单元52根据高级协议来控制E1板并处理由每个协议处理单元发送来的数据。根据操作者的决定,高级控制单元52确定每个物理链路需使用哪个协议,并把已确定的针对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发送到层1协议交换37和层3协议交换50。
包括在层1中的物理层35控制物理链路33,且连接物理链路33和层1协议交换37。物理层35把通过层1协议交换37接收的标准层2数据转换成物理链路数据,并将该物理链路数据传输到物理链路33。此外,该物理层35把通过物理链路接收的物理链路数据转换成标准层2数据,以及将该标准层2数据发送至层1协议交换37。
层1协议交换37连接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层1协议交换37通过使用接收来自高级控制单元52的用于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根据协议对来自物理层35的标准层2数据进行分类。换句话说,层1协议交换37检测包含在接收数据内的接收其接收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并根据对应于检测的链路编号的协议对数据进行分类。
层3协议交换50连接高级控制单元52和数据链路层,并通过使用来自高级控制单元52的针对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根据协议对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接收的数据进行分类。换句话说,层3协议交换50在包含在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接收的数据内的链路信息(链路编号)的基础上,根据协议对数据进行分类。
方向改变单元39根据由操作者的决定而设置的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接口方向来设置传输数据和接收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换句话说,如果将用于相关的物理链路上的协议是LE,则方向改变单元39对LE设置输入/输出标志,而如果将用于相关的物理链路上的协议是AN,则方向改变单元39对AN设置输入/输出标志。
包括在层2中的中继协议处理单元45根据中继协议通过处理中继信令的控制位的方式来处理数据。该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47根据ISDN PRI协议来处理已收到的数据,且LAPD 40将该数据发送至ISDN层3。该V5.2协议处理单元49根据V5.2协议来处理接收的数据,而LAPV5 43则把该数据发送至V5.2层3。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中,管理单元30分别控制层1协议交换37和层3协议交换50,可以根据相应的协议来处理通过物理链路33而传输和接收的数据,且数据的接口方向可以通过方向改变单元39来进行改变。
在使用E1板以传输数据时必要的设置程序如下所述。首先,根据操作者的决定来控制E1板的高级控制单元52确定每个物理链路需采用哪个协议。由高级控制单元52确定的物理链路和协议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所描述。
表1
    物理链路编号     协议
    No.0~3     中继协议
    No.4~10     ISDN PRI协议
    No.11~15     V5.2协议
根据表1,高级控制单元52确定No.0~3物理链路给中继协议使用,No.4~10物理链路给ISDN PRI协议使用,以及No.11~15物理链路给V5.2协议使用。高级控制单元52在确定每个物理链路的用途之后,将用于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发送至层1协议交换37和层3协议交换50。
如果需要改变物理链路的方向,方向改变单元39确定待使用的物理链路的方向,根据操作者的决定确定每个物理链路是否使用为LE或AN。特别地,该方向改变单元39可以通过使用待用于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的输入/输出标志来确定物理链路的方向。例如,当使用的物理链路作为LE时,包含在数据格式内的C(命令)/R(响应)的值如下所述:C(命令)设置成“0”而R(响应)设置成“1”。相反,当使用的物理链路作为AN时,C(命令)设置成“1”而R(响应)设置成“0”。如上所述,每个物理链路在确定其方向(比如LE或AN)后才可以使用。
下面将参考图5对数据传输程序进行详细描述,数据传输程序发生在上述的确定待使用的协议和每个物理链路的方向的程序之后。
首先,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获得将通过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S10),层3协议交换50通过检索包含在应用到高级控制单元52上的数据内的链路编号的方式来确定协议类型(S12)。然后,层3协议交换50根据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将用于发送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更确切地说,层3协议交换50根据来自高级控制单元52的用于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为每个数据选择协议处理单元(S14)。在下文中,如上表1所示,假定高级控制单元52为每个物理链路提供协议信息。
层3协议交换50发送数据到由层3协议交换50选定的协议处理单元(S14)。例如,作为对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的链路信息的检索结果,如果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是将通过No.3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则将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发送至中继协议处理单元45。进而,如果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是将通过No.7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则将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发送至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47。更进一步,如果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而获得的数据是将通过No.13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则将这个通过高级控制单元52获得的数据发送至V5.2协议处理单元49(参见表1)。
已收到来自层3协议交换50的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根据相应的协议通过处理收到的数据把该接收的数据转换成标准化的数据(S16)。换句话说,中继协议处理单元45根据中继协议通过数据处理把接收的数据转换成具有普通数据格式的数据,该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47根据ISDN PRI协议通过数据处理把已收到的数据转换成具有普通数据格式的数据,该V5.2协议处理单元49根据V5.2协议(V5.2层2协议)通过数据处理把已接收的数据转换成具有普通数据格式的数据。
方向改变单元39设置输入/输出标志(S18),且将经过上述程序的标准层2数据通过层1协议交换37发送到物理层35。物理层35通过将标准层2数据转换成物理链路数据来将物理链路数据发送至相应的物理链路(S20)。
另一方面,当从外部接收数据时,E1板中的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
物理层35将接收的物理链路数据转换成标准层2数据,并将该标准层2数据发送到层1协议交换37(S30)。
层1协议交换37根据已收到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确定将用于该数据处理的协议类型(S32)。具体地说,层1协议交换37根据由高级控制单元52事先提供的针对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来确定协议类型。发送到层1协议交换37的用于每个物理链路的协议信息可以如上表1所示。然后,根据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协议处理单元(S34)。
层1协议交换37将标准层2数据发送到由层1协议交换37选定的协议处理单元(S34)。例如,作为对标准层2数据的链路信息的检索结果,如果这个数据是通过No.3物理链路而收到的,则这个数据就被发送至中继协议处理单元45;如果这个数据是通过No.7物理链路而收到的,则这个数据就被发送至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47;如果这个数据是通过No.13物理链路而收到的,则这个数据就被发送到V5.2协议处理单元49(参见表1)。
已通过方向改变单元39收到来自层1协议交换37的协议处理单元根据相应的协议来处理数据(S36),并通过层3协议交换50将该数据发送到高级控制单元52,以根据高级协议处理数据(S38)。
上述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不能构成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教导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本发明的描述用于说明,而不用来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限制。许多改变、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2)

1.一种支持多协议的E1板,包括:
高级控制单元,其被设置为确定在由操作者决定的每个物理链路上使用的协议类型;
层3协议交换,其被设置为将通过高级控制单元接收的传输数据发送至中继协议处理单元、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
方向改变单元,其被设置为改变通过中继协议处理单元、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而接收的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以及
层1协议交换,其被设置为将通过物理链路接收的接收数据发送到中继协议处理单元、ISDN 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层3协议交换根据包含在传输数据中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所述传输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该传输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物理链路将用来发送传输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方向改变单元根据由操作者的决定而设置的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接口方向来改变所述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层1协议交换根据用于发送接收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接收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该接收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
5.一种支持多协议的E1板,包括:
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其被设置为分别根据不同的协议来处理数据;
管理单元,其被设置为根据操作者决定的协议来提供应用到每个物理链路上的协议信息;
第一交换单元,其被设置为根据由所述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带有通过物理链路而接收的接收数据的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以及
第二交换单元,其被设置为根据由所述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提供带有传输数据的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中的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协议处理单元包括中继协议处理单元、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一次群速率接口(PRI)协议处理单元和V5.2协议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第一交换单元根据用于发送接收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接收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该接收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E1板,其中所述第二交换单元根据包含在传输数据内的将用来发送传输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选择将向其发送传输数据的协议处理单元,并把该传输数据发送至该协议处理单元。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E1板,进一步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其被设置为改变通过所述协议处理单元而接收的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以及把该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单元,以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改变接口方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E1板,进一步包括:
方向改变单元,其被设置为改变通过所述协议处理单元而接收的传输数据的输入/输出标志,以及把该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单元,以根据由管理单元提供的协议信息来改变接口方向。
11.一种在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通过物理链路获得将传输的数据;
根据包含在该数据内的链路编号来确定与所述数据相应的协议类型;
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协议处理单元;
根据已确定的协议类型通过数据处理把所述数据转换成具有标准数据格式的数据;
在所述标准的数据格式上设置输入/输出标志;以及
把所述数据转换成物理链路数据,并把该物理链路数据发送至相应的物理链路。
12.一种在支持多协议的E1板上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把通过物理链路而接收的物理链路数据转换成标准层2数据;
根据已接收的所述数据的物理链路的链路编号来确定将用于处理该数据的协议类型;
根据所确定的协议类型来选择协议处理单元;
根据所确定的协议类型通过数据处理来转换该数据;以及
把所转换的数据发送至高级控制单元。
CNB2003101007387A 2002-10-07 2003-10-08 支持多协议的e1板和数据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2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61021A KR100448866B1 (ko) 2002-10-07 2002-10-07 다중 프로토콜을 구비한 이1 보드
KR61021/2002 2002-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9039A true CN1509039A (zh) 2004-06-30
CN100525290C CN100525290C (zh) 2009-08-05

Family

ID=34270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073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290C (zh) 2002-10-07 2003-10-08 支持多协议的e1板和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448866B1 (zh)
CN (1) CN100525290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011A (zh) * 2016-06-16 2016-11-3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e1接口业务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98483B1 (ko) * 1998-12-29 2001-10-26 서평원 다중 중앙처리장치 보드 레벨 상위 통신 프로토콜
KR100300843B1 (ko) * 1999-03-03 2001-09-26 박종섭 교환기의 다중 프로토콜 기능 장치
KR100342486B1 (ko) * 1999-11-09 2002-06-28 윤종용 다중화장치에서 종합정보통신망 가입자의 디지털 루프캐리어서비스방법
KR20000058707A (ko) * 2000-06-26 2000-10-05 왕해주 무선다중 송수신보드를 이용한 무선 메시징 방법 및 그시스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011A (zh) * 2016-06-16 2016-11-3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e1接口业务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CN106170011B (zh) * 2016-06-16 2019-07-05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式e1接口业务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31885A (ko) 2004-04-14
KR100448866B1 (ko) 2004-09-18
CN100525290C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12C (zh) 在码分多址无线链路上传输无线协议的动态带宽分配
EP024819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operating capabilities of a telephone switching system
CN1339903A (zh) 在无线电链路控制的协议数据单元中插入长度指示符的方法
CN1214664C (zh) 宽带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分组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559131A (zh) 通信网中的策略协调
CN1255975C (zh) 在路由设备中为分组选择路由的方法
CN1138259A (zh) 通信呼叫过程中的呼叫带宽调整
CN1416284A (zh) 实现越区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407762A (zh) 选通滤波器
CN1878147A (zh) 平衡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多网卡间负载的方法
CN1509550A (zh) 节点互联的方法与装置
CN1046387C (zh) 一种通用交换机
CN1249956C (zh) 虚拟以太网适配卡的方法
CN1170996A (zh) 用于交换系统的主叫用户信息通知系统
CN1177452C (zh) 一种传递协议数据单元信息的方法
CN1192526C (zh) 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多路传输物理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97371C (zh)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
CN1466274A (zh) 一种数据和信令的转发方法
CN1509039A (zh) 支持多协议的e1板
CN1139266C (zh) 用于七号信令网络链路组的信号业务路由选择方法
CN1172493C (zh) 网络交换设备第三层交换芯片优化设置方法
CN1123235C (zh) 用于传送呼叫到多个业务供应商管区的一种方法和系统
CN1897590A (zh) 一种基于dua协议的消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269367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处理分组数据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842213A (zh) 传输资源控制系统和方法及其中使用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G- NORTE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ELECTRON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610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13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Nortel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G-ERICSS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LG-NORTE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Novera Optics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Norte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