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4982A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4982A
CN1504982A CNA200310120763A CN200310120763A CN1504982A CN 1504982 A CN1504982 A CN 1504982A CN A200310120763 A CNA200310120763 A CN A200310120763A CN 200310120763 A CN200310120763 A CN 200310120763A CN 1504982 A CN1504982 A CN 1504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lectrode
current potential
keeping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0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伸一郎
北川雅俊
森田幸弘
小杉直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4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4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18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 G09G3/2022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time modulation using two or more time intervals using sub-fram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 G09G3/294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with special waveforms to increase luminous efficienc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1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中,包括: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组成的显示电极对,同时具有多个与之交差的数据电极,在显示电极对和数据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以及显示驱动部,对该显示屏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在维持期间中,在显示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数据电极施加电压,使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图象显示驱动。在驱动的维持期间中,显示驱动部对数据电极施加电压,以在维持放电中改变电位。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具体地说,涉及提高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发光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装置与传统的代表图象显示装置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以下,称为「CRT显示装置」。)相比更容易实现显示屏的大型化,可期待成为适应高清晰播放的图象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大体分成交流型(AC型)和直流型(DC型),从可靠性及画质特性等方面看来,现在AC型成为主流。
AC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PDP显示装置」。)中,在其驱动中,一个场分割成多个子场,通过各子场中的点亮/熄灭的组合来显示多灰度,即采用所谓场内分时灰度显示方式。采用场内分时灰度显示方式的PDP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图32说明。
如图32所示,子场包括:对维持电极53及扫描电极54施加脉冲、对所有放电单元进行初始化的初始化期间;在与要点亮的放电单元相当的扫描电极54和数据电极62之间产生微小放电、在单元内积蓄所要的壁电荷的地址期间;通过对维持电极53及扫描电极54施加交流电压,在地址期间进行了写入的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的维持期间。
但是,PDP显示装置与CRT显示装置相比其发光效率低,在适于改善该缺点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努力。例如,通过驱动方法的改良的方法中,开发了在维持期间对数据电极62也施加正的细脉冲电压(以下,维持期间中对数据电极施加的脉冲电压称为「维持数据脉冲」。)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11-143425号公报、特开2001-5425号公报、特开2001-282182号公报)。
这样,通过在维持期间中施加维持数据脉冲,在维持电极53及扫描电极54内,在负的壁电荷形成侧的电极和数据电极62之间,以不消灭壁电荷为限度,产生成为维持放电诱因的触发放电。以该触发放电为起点,在维持电极53和扫描电极54之间产生维持放电。采用这样的触发放电时,与不采用触发放电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放电开始电压设定为低。从而,这些技术的驱动方法中,通过在维持期间中向数据电极6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电压而产生触发放电,从而可以降低维持期间中的维持电极极53和扫描电极54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与不采用触发放电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但是,上述3个先行技术文献的技术中,与不采用触发放电的情况相比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发光效率,但是对PDP显示装置,如上述希望进一步要求发光效率的现状来说还是不足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发光效率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发明人在上述问题的解决的研究开发中,发现维持期间中的维持数据脉冲的施加定时和显示屏的发光效率之间有密切联系。
因而,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征。
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包括: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显示驱动部,对该显示屏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维持期间中,在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图象显示驱动。在驱动的维持期间中,显示驱动部对第3电极施加电压,以在维持放电中改变电位。
上述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在维持期间中,由于除了对第1电极及第2电极施加电压,还对第3电极施加电压,因而,可以实现上述发光效率的提高。
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中,通过控制维持期间中对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使其电位在维持放电中变化,可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即,维持期间中的放电单元中的壁电荷的形成受维持放电的结束时的各电极的电位状态的影响。这里,如上述传统的PDP显示装置,在维持放电结束后设定第3电极的下降的场合,根据变化前的第3电极的电位状态来执行壁电荷的形成,即使是在其后的维持放电向第3电极施加电压,由于返回到形成壁电荷的电场分布状态,变得无法调节维持放电。即,传统的PDP显示装置中,无法持续调节维持放电。
相对地,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在维持放电中,即,维持放电结束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因而,在第3电极的电位变化后的电场分布状态下进行壁电荷的形成。从而,通过对其后的维持放电再次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可以产生电场分布状态的变化,执行维持放电的调节。
从而,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可实现足够高的发光效率。
另外,上述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最好在维持期间对第3电极施加正的脉冲电压,在维持放电中设定电压波形的下降(从电位V1变化到电位V2)。从而,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与第3电极未施加电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诱导到第3电极侧。这样,通过将放电路径诱导到第3电极侧,可以使放电路径变长,放电弧柱区域增大,且通过使放电路径靠近第3电极侧形成的萤光体层,可以降低由自吸收引起的损失。
另外,上述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在维持期间中,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的上升(从电位V0到电位V1的变化)最好设定在维持放电前。
另外,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在维持期间电极对间施加的维持脉冲的上升或下降的至少一方采用具有需要时间T的斜率的波形时,最好根据电极对间施加的电压波形,如下设定第3电极的电位。
(1)以下说明:维持期间(步骤)中,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与低电平的设定时间相同时的一例。
(1-1)时间T为250(nsec)±20%的场合
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1(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是从基准开始0.2(μsec)以上0.4(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1-2)时间T为500(nsec)±20%的场合
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3(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是从基准开始0.4(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另外,考虑上述(1-1)、(1-2),以时间T为横轴,定时t为纵轴时,设定定时t,使之满足在a1(250,0.1)、b1(250,0.5)、c1(500,0.3)、d1(500,0.7)所围的范围内,且最好在a11(250,0.2)、b11(250,0.4)、c11(500,0.4)、d11(500,0.6)所围的范围内。对于时间T,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1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最好是(T-0.0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这里,定时是指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时的第3电极的电位变化定时。
(2)以下说明:维持期间(步骤)中,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长时的一例。
(2-1)时间T为250(nsec)±20%的场合
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同时或在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在从基准开始0.1(μsec)以上0.3(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2-2)时间T为500(nsec)±20%的场合
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2(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在从基准开始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另外,考虑上述(2-1)、(2-2),以时间T为横轴,定时t为纵轴时,设定定时t,使之满足在a2(250,0.0)、b2(250,0.5)、c2(500,0.2)、d2(500,0.7)所围的范围内,且最好在a21(250,0.1)、b21(250,0.3)、c21(500,0.3)、d21(500,0.5)所围的范围内。对于时间T,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2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最好是(T-0.1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这里,与上述(1)相同,定时是指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时的第3电极的电位变化定时。
(3)以下说明:维持期间(步骤)中,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短时的一例。
(3-1)时间T为250(nsec)±20%的场合
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上升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2(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内的时间经过后,或,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下降开始的时刻为基准,从0.2(μsec)前开始到0.2(μsec)经过后为止的期间内,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是,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上升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内的时间经过后,或,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下降开始的时刻为基准,从0.1(μsec)前开始到0.1(μsec)经过后为止的期间内,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3-2)时间T为500(nsec)±20%的场合
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上升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4(μsec)以上0.8(μsec)以内的范围内的时间经过后,或,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下降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0(μsec)以上0.4(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最好是,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上升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5(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内的时间经过后,或,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下降开始的时刻为基准,在0.1(μsec)以上0.3(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另外,考虑上述(3-1)、(3-2),以时间T为横轴,定时t1为纵轴时,设定定时t1,使之满足在a3(250,0.2)、b3(250,0.6)、c3(500,0.4)、d3(500,0.8)所围的范围内,且最好在a31(250,0.3)、b31(250,0.5)、c31(500,0.5)、d31(500,0.7)所围的范围内。对于时间T,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05μsec)以上(T+0.3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最好是(T+0.0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这里,定时是指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时的第3电极的电位变化定时。
另外,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下降的时刻为基准的定时t2为纵轴时,设定定时t2,使之满足在a4(250,-0.2)、b4(250,0.2)、c4(500,0.0)、d4(500,0.4)所围的范围内,且最好在a41(250,-0.1)、b41(250,0.1)、c41(500,0.1)、d41(500,0.3)所围的范围内。对于时间T,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4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最好是(T-0.3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内时间经过后,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这里,定时是指以电极对的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时的第3电极的电位变化定时。
上述(1)-(3)中,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最好是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作为基准值,最好将时间T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这里,±20%的幅度是考虑到变动因素。
另外,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具备:特性检测部件,检测通过显示驱动部在显示屏部显示的图象的特性;以及控制部件,在维持期间中根据检测的特性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
从而,上述PDP显示装置中,与要显示的图象无关,可以总是确保稳定的高发光效率。即,传统的PDP显示装置中,在维持期间向第3电极施加电压时,虽然可以提高某亮度平均值的图象显示时的发光效率,但是在不同亮度平均值的图象的显示时的发光效率的提高受到限制。相对地,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中,由于根据要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来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因而不受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的左右,可以维持高发光效率。
具体地说,可采用以下结构:上述特性检测部件是检测要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的亮度平均值检测部件,上述控制部件根据检测的亮度平均值,控制第3电极的电位的变化。
另外,本发明人发现发光效率也受到显示屏部的温度的影响。其原因认为是显示屏部的构成部材,特别是保护膜的物性随着温度而变化。因而,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显示驱动部的特性检测部件除了检测亮度平均值外还检测显示屏部的温度,根据亮度平均值及显示屏部的温度的两个特性,改变维持期间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或改变第3电极的电压施加的定时。从而,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中,除了上述效果,还与PDP显示装置的使用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总是维持高发光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包括: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具有与之交差的多个第3电极,在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显示驱动部,对该显示屏部,采用反复进行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维持期间中,在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图象显示驱动。在驱动的维持期间中,显示驱动部对第3电极施加电压,以在维持放电中改变电位。
这样,在维持放电中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时,与在维持放电中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相比,通过提前维持放电的发生定时,使维持放电的发生区域(放电路径)靠近萤光体层及第3电极侧,使放电路径变长,从而使放电弧柱区域变长,紫外线发生效率的提高,并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发光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中,以提高发光效率为目的,期望在上述定时控制第3电极的电压波形中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PDP显示装置10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中的显示屏部100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中的显示屏部100的要部透视图(部分截面图)。
图4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5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6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7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PDP显示装置11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9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1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0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1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12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3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4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中,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3的PDP显示装置中,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的变化的模式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的PDP显示装置13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5的PDP显示装置14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6的PDP显示装置1500的电极构成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5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20是表示PDP显示装置1500中,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的变化的模式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7的PDP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2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图23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亮度平均值为10%时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24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亮度平均值为100%时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25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各个亮度平均值的最佳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的特性图。
图26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对各电极施加脉冲的定时的图。
图28是表示实施例8的PDP显示装置3000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9是表示PDP显示装置3000的驱动中,显示屏温度为27℃的场合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30是表示PDP显示装置3000的驱动中,显示屏温度为65℃的场合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31是表示PDP显示装置3000的驱动中,各显示屏温度的最佳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的特性图。
图32是表示传统的PDP显示装置的驱动中,对各电极施加的脉冲波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说明本发明的PDP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实施例1)
1.PDP显示装置1000的全体构成
首先,用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的全体构成。图1是PDP显示装置1000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显示屏部100的电极构成的模式平面图,图3是显示屏部100的一部分的要部透视图(部分截面图)。
如图1所示,PDP显示装置1000由显示图象的显示屏部100和具有场内分时灰度显示方式、显示驱动显示屏部100的显示驱动部200构成。
1-1.显示屏部100的构成
如图2所示,显示屏部100中,由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构成的显示电极对12(如图3图示。)形成多个条状,另外,与显示电极对12交差的方向上形成条状的多根数据电极22(1)~22(M)。显示电极对12在前面玻璃基板11上形成,数据电极22在背面玻璃基板21上形成,前面玻璃基板11和背面玻璃基板21配置在显示电极对12和数据电极22交差的方向上。显示屏部100中,在显示电极对12和数据电极22交差的各区域形成放电单元。
如图3所示,显示屏部100由前面显示屏1和背面显示屏2构成。两显示屏1、2之间形成的空间A成为放电空间。显示屏部100的构成要素内,前面显示屏1如下构成:在前面玻璃基板11的上面交互形成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其上形成介质层15以覆盖形成了这些电极13、14(显示电极对12)的前面玻璃基板11,再其上形成保护膜16。这里,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分别形成与显示屏部100的象素的行数对应的根数。
另一方面,背面显示屏2如下形成:在背面玻璃基板21上形成数据电极22,形成介质层23,以覆盖形成了数据电极22的背面玻璃基板21,其上设立条状的隔壁24。另外,背面显示屏2上,在介质层23和相邻2条的隔壁24所构成的沟的壁及底的部分中,对每个沟形成萤光体层25,区分成红(R)、绿(G)、蓝(B)。这里,数据电极22形成为显示屏部10的象素的列数的3倍的根数。
前面显示屏1和背面显示屏2在分别形成的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交差的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状态下,用烘炙玻璃等贴合周边部分。从而,前面显示屏1和背面显示屏2之间形成的放电空间A中,封入放电气体(例如,Ne-Xe系气体和He-Xe系气体等)。
各显示屏1、2中的电极13、14、22用金(Au)、银(Ag)、铜(Cu)、铬(Cr)、镍(Ni)、铂(Pt)等的金属形成。另外,前面显示屏1的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也可在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锡铟)、SnO2、ZnO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宽透明电极上层积银(Ag)而形成。
两显示屏1、2中的各介质层15、23可采用铅系低熔点玻璃、铋系低熔点玻璃以及铅系低熔点玻璃和铋系低熔点玻璃的层积物等。保护膜16是由氧化镁(MgO)组成的薄膜。
1-2.显示驱动部200的构成
回到图1,说明PDP显示装置1000中的显示驱动部200的构成。
如图1所示,显示驱动部200由数据检测部210、子场变换部220、显示控制部240、维持驱动器250、扫描驱动器260、数据驱动器270构成。其中,数据检测部210从表示外部输入的显示屏部100的各放电单元的灰度值的视频数据检测出每个画面的图象数据(各单元的灰度值),顺次转送到子场变换部220。这里,每个画面的检测可以以视频数据所包含的垂直同步信号为基准来实施。另外,作为图象数据,各放电单元用256灰度显示时,每个单元的灰度值用8(比特)表示。
子场变换部220内置有子场存储器221,将数据检测部210转送来的图象数据变换成用以在显示屏部100进行灰度显示的各子场中表示单元的点亮/熄灭的2值数据的集合即子场数据,并存储到子场存储器221。然后,通过显示控制部240的控制,向数据驱动器270输出子场数据。
显示控制部240与上述视频数据同步输入同步信号(例如,水平同步信号(Hsync)、垂直同步信号(Vsync))。显示控制部24 0根据输入的同步信号,输出:指示向数据检测部210转送图象数据的定时的定时信号;指示对子场变换部220的子场存储器221执行写入及读出的定时的定时信号;指示向维持驱动器250、扫描驱动器260及数据驱动器270施加各脉冲电压的定时的定时信号。
另外,显示控制部240内置有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通过它执行维持期间中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的设定。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具有与后述(实施例7,图27)同等的方法,对预先设定的维持脉冲设定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具体的维持数据脉冲的下降定时将后述。
维持驱动器250采用公知的驱动器IC电路,与显示屏部100的前面显示屏1中设置的多个维持电极13连接。维持驱动器250在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维持期间中对多个维持电极13施加初始化脉冲、维持脉冲,以能够在所有放电单元中执行稳定的初始化放电、维持放电及删除放电。
扫描驱动器260采用公知的驱动器IC电路,与显示屏部100的前面显示屏1中设置的多个扫描电极14连接。扫描驱动器260在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及维持期间中对多个扫描电极14分别施加初始化脉冲、写入脉冲、维持脉冲,以能够在所有放电单元中执行稳定的初始化放电、写入放电及维持放电。
数据驱动器270采用公知的驱动器IC电路(例如,参照特开2002-287691号公报的图1记载的驱动器IC电路等。),与显示屏部100的背面显示屏2中设置的多个数据电极22连接。数据驱动器270在各子场的写入期间对多个数据电极22选择性地施加写入脉冲,同时在维持期间对所有数据电极D施加维持数据脉冲,以能够在所有放电单元中执行稳定的写入放电、维持放电。
1-3.PDP显示装置1000中的驱动方法
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作为显示多灰度的驱动方法,采用将一个场分割成多个子场,通过各子场中的点亮/熄灭的组合来表现中间灰度的所谓场内分时灰度显示方式。用图4说明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方法。
图4是说明在场内分时灰度显示方式中,例如,表现256灰度时一个场300的分割方法的一例,横方向表示时间,斜线部分表示写入期间310。图4所示分割方法中,一个场300分割成8个子场301~308。设定各子场301~308的维持脉冲数,使得各子场301~308的亮度的相对比为1∶2∶4∶8∶16∶32∶64∶128,根据显示亮度的数据控制各子场301~308的点亮/熄灭,从而以8个子场301~308的组合来表现256灰度。
各子场301~308,分别由具有共同一定时间的初始化期间309及写入期间310和具有与亮度的相对值对应的时间长度的维持期间构成。例如,在上述图1所示显示屏部100显示图象时,首先,在初始化期间309,在显示屏部100的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初始化放电,进行放电单元的初始化,以便除去各放电单元中在该子场之前的子场中所进行的放电的影响和吸收放电特性的波动。
接着,在写入期间310中,根据子场数据在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之间产生微小放电(地址放电),对要点亮的放电单元B,即,对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上的保护膜16的表面进行壁电荷的积蓄,积蓄的量不达到放电开始电压。这里,在写入期间310中,例如,向维持电极13施加160-200(V)、向扫描电极14施加80-120(V)、向数据电极22施加60-90(V)电压。
然后,维持期间311中,在显示屏部100的整个面,具有规定电压(例如,180-220(V)的范围内,最好为200(V))、周期(例如,6μsec)的矩形波的维持脉冲312、313在它们的相位偏移1/2周期的状态下同时施加到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这里,维持期间311中,如图4所示,对数据电极22也施加规定电压(例如,60-90(V)的范围内,最好为75(V))、周期的矩形波即维持数据脉冲314。以下,用图5说明维持期间311中的维持数据脉冲314。
如图5所示,维持期间311中,对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施加波形的相位相差在180度状态下的波形脉冲312、313,上述波形脉冲312、313设定成高电平(例如,180-220(V)的范围内,最好为200(V))和低电平(例如,0(V))的电位,以分别达到T1、T2的时间。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作为一例,令T1=T2。维持数据脉冲314变成在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的定时的前后从电位V0(例如,0(V))上升到电位V1(例如,60-90(V)的范围内,最好为75(V)),在经过时间T3后的定时t3下降。
另外,从抑制驱动导致的萤光体层25的劣化的观点看,最好将维持数据脉冲314中的电位V1设置为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时刻在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之间不产生放电的范围内的值。
如图5所示,维持数据脉冲314在定时t0从电位V0上升到电位V1后,如上所述,设定成在从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定时t1开始的一定时间经过后的定时t3下降,还根据以下的规则性进行设定。如图5所示,维持数据脉冲314的周期设定成具有维持脉冲312、313的周期的1/2的周期。这里,本实施例中,为了可靠地在维持放电发生之前设定定时t0,将定时t0在时间上设定在定时t1之前。
如图5的发光波形所示,放电单元内发生的维持放电在维持脉冲312、313的波形的上升定时t1的稍后发生在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中,在定时t2迎来波峰后,在定时t4结束。因而,维持数据脉冲314在维持放电的发生前设定上升定时t0,在发光波形的定时t2和t4之间设定下降定时t3。即,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具有以下特征: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的上升定时t0设定在维持放电发生前,下降定时t3设定在维持放电中。
另外,发光波形的观察可以通过维持放电放射的红外发光来实施。
1-4.PDP显示装置1000具有的优越性
本发明人进行了改变维持期间311中向数据电极22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上升定时和脉冲幅度,测定发光效率的实验,发现:与上升定时和脉冲幅度无关,当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处于扫描电极14或维持电极13所施加的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定时附近的一定范围内时,发光效率达到最高。从而可得出如下结论:维持期间311中,数据电极22所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对提高发光效率显得很重要。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中,在维持期间311中,在维持放电发生前使维持数据脉冲314上升,在维持放电中设定下降定时t3,从而,即使对各种显示屏构成要件(例如,放电空间A中填充的气体条件、单元构造等。)也可以维持高发光效率。即,PDP显示装置中,通过放电产生带电粒子,该带电粒子根据此时的偏置条件(电场强度分布)移动,形成壁电荷。在维持放电结束后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时,数据电极22的电位在保持电位V1的状态下,形成放电空间A内的电荷。该场合下,即使使与下一次维持放电对应的维持数据脉冲314上升,由于返回到形成壁电荷的偏置条件,该效果消失。
另外,如果对维持放电过早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则维持放电发生前数据电极22的电位下降,无法调节维持放电。
相对地,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中,在维持放电的发生前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上升定时t0,在维持放电中设定下降定时t3,从而,可以执行维持期间311中的维持放电的调节。
从而,PDP显示装置1000的驱动中,可以维持高发光效率。这里,为了获得高发光效率,最好将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设定在维持放电的时间常数的80(%)以内的期间。
1-5.优越性的确认
以下,用图6及图7确认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具有的优越性。图6是表示以从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开始定时t1开始到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开始定时t3为止的时间为横轴、显示屏的发光效率为纵轴,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和发光效率的关系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和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的关系的特性图。另外,两特性图(图6、7)设定成具有这样的斜率,该斜率使维持脉冲312、313中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在以250(nsec)为基准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
获得上述图6、7的特性图的测定条件如下:在上述图3中,令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之间的间隔为80(μm),隔壁24的高度为120(μm),上述图5中,令T1=T2=2.5(μsec),T3=0.3(μsec)。另外,图6、7中,上述期间(t3-t1)作为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
如图6所示,发光效率在定时(t3-t1)为到0.1(μsec)为止时几乎不变化。这认为是如上述对维持放电设定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定时t3过早而无法进行维持放电的调节。
另外,定时(t3-t1)大于0.5(μsec)时,发光效率变得比(t3-t1)小于0.1(μsec)时还低。这认为是如上述对维持放电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设定得过迟,使得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引起的效果消失。
接着,如图7所示,若定时(t3-t1)从0.1(μsec)开始延迟,则纵轴所示的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变小,在(t3-t1)为0.3(μsec)时具有最小值0.11(μsec)。若定时(t3-t1)继续延迟,则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反转到增加方向。结果,根据定时(t3-t1)的设定,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变动,当设定(t3-t1)=0.3(μsec)时,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成为最小值,发光效率达到最高。
从而,上述图6、7的上述显示屏条件中,通过将定时(t3-t1)设定为0.1(μsec)以上0.5(μsec)以内,最好为0.2(μsec)以上0.4(μsec)以内的范围,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如上述,该定时(t3-t1)在维持放电中,最好在维持放电的半值宽度的80(%)以内。
另外,图6,7所示特性图表示一例,也可以通过显示屏的构成要件来改变最佳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t1)。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000的优越性可通过在维持放电中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而获得。
另外,维持脉冲312,313的波形中,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中具有斜率时,即,电位从高电平向低电平或从低电平向高电平变化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上述定时(t3-t1)必须以维持脉冲312、313的电位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根据维持脉冲312、313的斜率而变动。例如,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250(nsec)时,定时(t3-t1)可以采用上述数值。
另一方面,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500(nsec)的场合,定时(t3-t1)的最佳范围为0.3(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为0.4(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
这里,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最好是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作为基准值,最好将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当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T在该范围内时,最好将定时(t3-t1)设定在(T-0.1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且最好在(T-0.0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内。
(实施例2)
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PDP显示装置1100。
2-1.PDP显示装置1100的全体构成及驱动方法
PDP显示装置11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的PDP显示装置1000相同的构成,且具有上述(1-5)优越性的确认中的PDP显示装置的尺寸,另外,基本的驱动方法与上述图4所示方法相同。PDP显示装置1100与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的不同在于维持期间311中的维持脉冲312、313及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用图8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PDP显示装置11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311中,高电平的设定时间设定成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长的维持脉冲312、313,具体地,高电平(例如,180-220(V)的范围内,最好为200(V))的设定时间设定成3(μsec)、低电平(例如,0(V))的设定时间设定成2(μsec)的维持脉冲312、313施加到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维持电极13所施加的脉冲波形和扫描电极14所施加的脉冲波形设定成相位相差180度的状态。对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下降开始的定时设定为t6,上升开始的定时设定为t8。另外,对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上升开始的定时设定为t5,下降开始的定时设定为t9。这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上升定时设定成比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图8的定时t5、定时t6)早。
另一方面,对数据电极22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设定成例如在电压值60-90(V)的范围内、最好为75(V)、并具有脉冲宽度0.3(μsec),在定时t7、t10下降。PDP显示装置1100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7、t10也设定在维持放电中。
另外,维持数据脉冲314中的上升后的电位设定成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时刻、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之间不产生放电的范围内的值。
另外,由于这样的维持脉冲312、313的设定及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设定可以采用上述图1的PDP显示装置1000的电路构成,用公知的技术作成脉冲生成的程序并执行,因而省略详细的电路构成的说明。
2-2.PDP显示装置1100中的下降定时t7、t10的设定
接着,采用上述驱动方法的PDP显示装置1100中,用图9、10探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期望下降定时t7、t10。另外,图9、10中,以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上升开始的定时t5为基准,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的定时t7。即,在图9、10的横轴上设定定时(t7-t5)。
如图9所示,定时(t7-t5)比0.0(μsec)早时,PDP显示装置1100的发光效率几乎不变化。定时(t7-t5)设定在0.0(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时,发光效率提高。但是,定时(t7-t5)若大于0.5(μsec),则发光效率有急剧下降的倾向。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定时(t7-t5)延迟时,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以0(μsec)为界线急剧减小,在0.2(μsec)左右达到波峰而转向增加方向。
从而,PDP显示装置1100的驱动中,通过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7、t10,使之与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开始定时t5、t8同时或具有0.5(μsec)以内的延迟,可以提高发光效率。为了显著提高发光效率,定时(t7-t5)、(t10-t8)最好设定在0.1(μsec)以上0.4(μsec)以内的范围。
另外,通过这样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定时设定可以提高发光效率,这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另外,维持脉冲312、313的波形中,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具有斜率时,即,电位从高电平到低电平或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以维持脉冲312、313的电位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根据维持脉冲312、313的斜率改变上述定时(t7-t5)、(t10-t8)。例如,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250(nsec)时,定时(t7-t5)、(t10-t8)可以采用上述数值。
另一方面,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500(nsec)时,定时(t7-t5)、(t10-t8)的最佳范围是0.2(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
这里,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最好是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作为基准值,最好将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当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T在该范围内时,最好将定时(t7-t5)、(t10-t8)设定在(T-0.2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且最好在(T-0.1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内。
(实施例3)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PDP显示装置1200。
3-1.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方法
PDP显示装置12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2的PDP显示装置1000、1100相同的构成且具有上述(1-5)优越性的确认中的PDP显示装置的尺寸,另外,基本的驱动方法与上述图4等所示方法相同。PDP显示装置1200与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1100的不同在于维持期间311中的维持脉冲312、313及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用图11对此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PDP显示装置1200的驱动中,在维持期间311中,高电平(例如,180-220(V)的范围内,最好为200(V))的设定时间设定成比低电平(例如,0(V))的设定时间短的维持脉冲312、313,具体地,高电平的设定时间设定成2(μsec)、低电平的设定时间设定成3(μsec)的维持脉冲312、313施加到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维持电极13施加的脉冲波形和扫描电极14施加的脉冲波形设定成相位相差180度的状态。对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下降开始定时设定为t11,上升开始定时设定为t15。另外,对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上升开始定时设定为t12,下降开始定时设定为t14。这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上升定时设定成比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图中的定时t11、定时t12)早。
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对数据电极22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设定成例如在电压值60-90(V)的范围内、最好为75(V)、并具有脉冲宽度0.3(μsec),在定时t13、t16下降。PDP显示装置1100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13、t16也设定在维持放电中。
另外,这样的维持脉冲312、313的设定及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设定可以用与上述实施例1、2等相同的电路构成来实现。
3-2.PDP显示装置1200中的下降定时t13、t16的设定
接着,采用上述驱动方法的PDP显示装置1200中,用图12、13、14探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期望下降定时t13、t16。另外,图12中,以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上升开始的定时t12为基准,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的定时t13,相对地,图13中,以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下降开始的定时t11为基准,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13。
如图12所示,定时(t13-t12)设定成0.2(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时,PDP显示装置1200的发光效率提高。
另外,如图13所示,以下降开始的定时t11为基准时,设定在-0.2(μsec)以上0.2(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1(μsec)以上0.1(μsec)以内的范围时,PDP显示装置1200的发光效率提高。
另外,如图14所示,以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下降开始的定时t11为基准时,当定时(t13-t12)设定成0.2(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时,PDP显示装置1200中的维持放电的半值宽度采用小的数值。从而,在上述范围发光效率变高。
从而,上述图11所示,维持脉冲312、313的波形中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短时,如果以维持脉冲312、313的下降开始的定时为基准,将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13、t16设定成延迟0.2(μsec)以上0.6(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3(μsec)以上0.5(μsec)以内的范围,则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
另外,以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开始的定时为基准时,若将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13、t16设定成延迟-0.2(μsec)以上0.2(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1(μsec)以上0.1(μsec)以内的范围,则可以获得高发光效率。
另外,维持脉冲312、313的波形中,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具有斜率时,即,电位从高电平到低电平或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变化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以维持脉冲312、313的电位变化开始的时刻为基准,根据维持脉冲312、313的斜率来改变上述定时(t13-t11)、(t13-t12)。例如,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250(nsec)时,定时(t13-t11)、(t13-t12)可采用上述数值。
另一方面,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为500(nsec)时,定时(t13-t12)的最佳范围是0.4(μsec)以上0.8(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5(μsec)以上0.7(μsec)以内的范围。另外,此时,定时(t13-t11)的最佳范围是0.0(μsec)以上0.4(μsec)以内的范围,最好是0.1(μsec)以上0.3(μsec)以内的范围。
这里,与上述实施例1、2相同,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最好是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作为基准值,最好将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当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或下降所需时间T在该范围内时,最好将定时(t13-t12)设定在(T-0.05μsec)以上(T+0.35μsec)以内,将定时(t13-t11)设定在(T-0.4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且最好将定时(t13-t12)设定在(T+0.0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将定时(t13-t11)设定在(T-0.3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
(实施例1~3中的发光效率提高的机理)
上述实施例1~3中,说明了通过在维持放电中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的定时,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发光效率,以下,用图15说明该机理。图15模式表示在维持期间311中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时在放电空间A内产生的放电的经路(放电路径)。
如图15所示,维持期间311中不执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时,或,施加在上述实施例1~3的定时不下降的维持数据脉冲时,形成放电路径Dis.1。相对地,当施加在上述实施例1~3的定时下降的维持数据脉冲314时,形成比Dis.1长的放电路径Dis.2,另外,它靠近背面显示屏2设置的萤光体层25及数据电极22。本发明人发现实施例1~3的PDP显示装置1000~1200中显示屏的发光亮度的提高的实现与该放电路径从Dis.1变化到Dis.2有很深的关系。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在上述实施例1~3的下降定时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Dis.2向背面显示屏2侧伸展。从而,这些PDP显示装置1000~1200的驱动中,维持放电发生时的放电弧柱区域变大,可以实现紫外线发生效率的提高。
接着,PDP显示装置1000~1200的驱动中,放电路径Dis.2靠近背面显示屏2侧,从而可以降低紫外线的自吸收引起的损失。
PDP显示装置1000~1200中,根据上述2个机理可以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
但是,在维持期间311数据电极22所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电位变高时,虽然可提高发光效率,但是在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前,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之间可能产生放电。这样,在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之间产生放电时,一般地说,靠近背面显示屏2的放电空间A处所配置的萤光体层25显著劣化。
对此,上述实施例1~3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高电平的电位设定成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时刻、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之间不产生放电的范围的值。从而,通过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在维持电极13或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之间不产生放电,不产生萤光体层25的劣化。
另外,以上的实施例1~3中,说明了AC型PDP显示装置的一例,但是本发明的构成(包含驱动方法。)不限于上述图1~3所示构成。例如,可以在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14、数据电极22以外形成电极,通过对该电极施加脉冲来进行维持放电的调节。这样的场合,可以使新设的电极的电位在维持放电中变化,另外,该新电极不一定要用介质层23覆盖。
(实施例4)
接着,用图16说明实施例4的PDP显示装置1300的驱动方法。图16是表示维持期间311中对各电极13、14、22施加的脉冲312、313、314的波形和这些脉冲施加时观察的红外发光波形及可视发光波形的图。这里,红外发光波形是测定由放电气体中的Xe的放电产生的红外线的强度的波形,成为表示放电期间的指标。另外,可视发光波形是来自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所激励的萤光体层25的发光波形。
另外,PDP显示装置1300的构成及维持期间311以外的驱动与上述实施例1~3的PDP显示装置1000~1200及其驱动方法相同,因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所示,PDP显示装置1300的驱动中,维持期间311中,在波形的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具有斜率的维持脉冲312、313施加到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14。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波形和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波形设定成相位相差180度的状态。令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的上升开始定时及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的下降开始定时为定时t18,各自的上升定时及下降定时为定时t19。
另外,维持脉冲312、313的高电平(例如,180-220(V)的范围内,最好为200(V))和低电平(例如,0(V))的两个电位的设定时间都相同。
另一方面,对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它设定成在比维持脉冲312、313的定时t18早的定时t17开始上升,在比维持放电结束定时t20迟的定时t21下降。维持数据脉冲314设定成用与维持脉冲312、313的各周期相同的周期进行施加。
采用这样的驱动方法的PDP显示装置1300,维持数据脉冲314为低电平的状态时在数据电极22上形成壁电荷,在下一个维持放电开始前维持数据脉冲314上升时,通过数据电极22上积蓄的壁电荷和新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重叠作用,如上述图15所示,放电路径Dis.2变长且靠近萤光体层25。结果,维持脉冲312、313的每个周期都呈现高发光波形,与未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传统的PDP显示装置相比,实现了约1.3倍的发光效率。
另外,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用与维持脉冲312、313的各个周期相同的周期进行设定。从而,如图16所示,在维持脉冲312、313的每个周期都呈现高发光波形。从而,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300与上述实施例1~3的各PDP显示装置1000~1200相比,发光效率的提高程度少。
但是,PDP显示装置1300的驱动中,设定这样的脉冲波形:在维持放电开始前的定时t17维持数据脉冲314开始上升,在维持放电中维持高电平,在维持放电结束后的定时t21下降,因而,在维持放电中不发生维持数据脉冲314的电平变化,可以维持稳定的发光状态。
从发光效率的观点看,最好在维持放电中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21,如实施例1~3所记载。
(实施例5)
接着,用图17说明实施例5的PDP显示装置1400的驱动方法。图17是维持期间311中,对各电极13、14、22施加的脉冲312、313、314的波形和施加这些脉冲时观察的红外发光波形及可视发光波形的图。其中,与上述实施例4的不同点在于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以下,说明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和获得的效果。
如图17所示,PDP显示装置1400的驱动方法中,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使其具有维持脉冲312、313的各周期的1.5倍的周期。
采用这样的驱动方法的PDP显示装置1400中,对N次(N:整数)维持放电改变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波形中的高电平的周期,即,通过改变维持数据脉冲314的占空比,可以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因而,这样从驱动方法的方面来控制显示屏的亮度对特别是在暗的视频中维持高对比度很有效。
从而,本实施例的PDP显示装置1400中,通过根据要显示的视频的点亮面积,控制维持数据脉冲314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各个期间,可以在显示暗的视频时抑制对比度的低下。
另外,本实施例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26设定在维持放电结束的定时t25之后,但是从发光效率的观点看,希望在维持放电中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26。如实施例1~3所述。
(实施例6)
接着,用图18、19说明实施例6的PDP显示装置1500的电极13、14、22的构成及驱动方法。图18仅仅表示PDP显示装置1500的显示屏部的内电极13、14、22的构成。
如图18(a)所示,将前面显示屏1的维持电极13和扫描电极14成对配置成条状,数据电极22在背面显示屏2中配置在与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交差的方向上。这里,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为:数据电极22中与扫描电极14交差的区域附近的电极宽度设定成比其他部分宽。即,通过采用这样的电极结构,PDP显示装置1500中,可以使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之间的耦合电容比维持电极13和数据电极22之间的耦合电容大。
另外,为了用扫描电极14和数据电极22、维持电极13和数据电极22来改变耦合电容的目的,如图18(b)所示,也可以将扫描电极14中与数据电极22交差的区域的面积设定成较大。
用图19说明具有上述图18(a)或(b)的任一电极构成的PDP显示装置1500的驱动方法。图19是PDP显示装置1500的驱动中的维持期间311对各电极13、14、22施加的脉冲312、313、314的波形图。
如图19所示,维持期间311中,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中,施加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具有各自斜率的维持脉冲312、313。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部分及下降部分的斜率设定成:从上升开始或下降开始的定时t29开始到上升结束或下降结束的定时t30为止需要时间T5(例如,250nsec或500nsec)。
另一方面,对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上述维持数据脉冲314设定成:在比上述定时t29早的定时t28下降,在维持放电中维持低电平,在比红外发光波形的下降定时t31迟的定时,即,在维持放电结束后的定时t32上升。
采用上述驱动方法的PDP显示装置1500中,与上述实施例5的PDP显示装置1400相比,通过维持数据脉冲314为低电平之前的放电形成大量的壁电荷,在后续维持放电发生前令维持数据脉冲314为高电平,从而,通过数据电极22上形成的大量的壁电荷和施加脉冲314的重叠作用,提高发光效率。该效果用图20进行说明。
如图20所示,维持期间311中,以上述定时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时,放电路径Dis.3与不执行维持数据脉冲的施加时的放电路径Dis.1相比,放电弧柱变得更长,紫外线发生量增大,同时更靠近萤光体层25,因而可以提高紫外线到达萤光体层25的效率。
从而,PDP显示装置1500中,在维持脉冲312、313的每个周期发生亮度高的发光波形,与采用不执行维持数据脉冲的施加的驱动方法的传统PDP显示装置相比,可以获得约1.6倍的高发光效率。
另外,采用上述图18的(a)或(b)的电极构成时都可获得上述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维持期间311中对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也可不一定用数据电极22。例如,在背面显示屏2设置新电极,在该新电极和扫描电极14的耦合电容与新电极和维持电极13的耦合电容之间设置差异,对新电极施加上述图19的维持数据脉冲314,也可以获得上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7)
接着,说明实施例7的PDP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及其驱动方法。
7-1.PDP显示装置2000的全体构成
以下,用图21说明实施例7的PDP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图21是PDP显示装置2000的构成的方框图,基本构成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1相同。
如图21所示,PDP显示装置2000与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的不同点在于显示驱动部201的构成,特别是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设定方法。因而,省略显示屏部100的构成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21所示,PDP显示装置2000中的显示驱动部201中,与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不同,设置有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中,从数据检测部210输入图象数据,并连接成可对显示控制部240进行信号输出。
具体地,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根据从数据检测部210转送来的表示每个画面的各单元的灰度值的图象数据,对该一个画面的所有灰度值求和并除以全单元数,求出灰度平均值,从该值求出对最大灰度值(例如,256灰度)算出百分率(%)的亮度平均值。然后,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将求出的亮度平均值相关数据发送到显示控制部240。
显示控制部240除了具有上述PDP显示装置1000中的显示控制部240具有的功能外,还具有向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发送定时信号的功能,上述定时信号指示用于算出亮度平均值的定时。根据从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发送来的亮度平均值相关数据,设定在维持期间311中对数据电极22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显示控制部240所设定的最佳下降定时的设定数据作为定时信号向数据驱动器270的维持数据脉冲发生器(未图示)输出。
接受该信号的数据驱动器270在维持期间311中,以根据算出的亮度平均值设定的最佳下降定时,对所有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
7-2.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方法
用图22说明PDP显示装置2000的驱动方法。图22是维持期间311中,对各电极13、14、22施加的脉冲312、313、314的波形图。
如图22所示,维持期间311中,对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施加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的维持脉冲312、313。维持脉冲312、313中的高电平的设定时间和低电平的设定时间分别设定成时间T6及时间T7。另外,维持脉冲312、313的周期,即(T6+T7),例如,设定成2.5(μsec)。
另外,对维持电极13施加的维持脉冲312和对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3设定成相位相差180度,在维持脉冲312的上升开始定时t33,设定维持脉冲313的下降开始定时。另外,实际的维持脉冲312、313中,波形的上升部分或下降部分具有一定的斜率。
另一方面,对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它设定成在与上述定时t33同步的定时t34上升,在时间T8(例如,0.3μsec)经过后的定时t35下降。
PDP显示装置2000中,通过由写入期间310实施的写入放电而在扫描电极14积蓄的壁电荷和维持脉冲312、313的重叠作用,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发生维持放电。
7-3.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设定
本发明人发现,在维持期间311中向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的场合,随着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的变动,使PDP显示装置2000的发光效率达到最大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t35、t37也变动。用图23、24对此进行说明。图23、24是表示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为10(%)及100(%)时,以定时(t34-t33)为横轴的PDP显示装置的发光效率的特性图。这里,定时(t34-t33)表示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
如图23所示,亮度平均值低至10(%)时,通过对数据电极22施加维持数据脉冲314,发光效率变动。另外,发光效率达到最大是在将定时(t34-t33)设定为约0.3(μsec)时。
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亮度平均值高至100(%)时,在定时(t34-t33)设定为约0.2(μsec)时,发光亮度达到最大。
发明人发现,如上述图23、24,要使PDP显示装置2000中的发光效率达到最大,可以根据要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通过改变从维持脉冲312、313的变化开始的定时t33开始到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为止的时间来实现。其理由还不清楚,认为是形成壁电荷时放电空间A内的电场分布状态随着显示图象的亮度平均值而变动。
因而,本发明人对显示图象的亮度平均值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的关系再次进行研究。用图25对此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显示图象的亮度平均值和维持期间311中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的最佳值的关系的特性图。
如图25所示,为了提高发光效率,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t34位于亮度平均值越高而从维持脉冲312、313的变化开始的定时t33开始经过的时间越短的时刻。从而,算出显示图象的亮度平均值,根据该值控制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即使例如图象的亮度平均值变化,也可获得PDP显示装置2000中的最大发光效率。
7-4.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控制方法
通过显示控制部240,对向数据驱动器270输出的与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施加相关的定时信号进行以下的控制。
如图21所示显示控制部240中的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存储有上述图25所示亮度平均值和最佳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对应的表(未图示)。这里,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用比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脉冲宽度T8窄的脉冲宽度对时钟脉冲进行计数(未图示),根据该时钟脉冲CLK的计数脉冲数,设定最佳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
接着,用图26、27说明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的控制方法。图26是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的控制流程图,图27是表示维持期间311中,对各电极13、14、22施加的脉冲312、313、314的各波形和控制这些施加定时的时钟脉冲CLK的图。
如图26所示,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若从亮度平均值检测部230输入了亮度平均值相关信息,则参照上述表,设定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步骤S1)。
接着,维持期间311中(步骤S2:是),待机直到对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施加维持脉冲312、313。然后,如图27所示,与对维持电极13及扫描电极14施加的维持脉冲312、313的上升开始定时同步,驱动数据驱动器270(步骤S4)。从而,控制使对所有数据电极22施加的维持数据脉冲314上升。这里,上述图21所示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具备对时钟脉冲CLK计数的时钟计数器(未图示),与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上升定时t34同步,使计数器复位(步骤S4)。
维持数据脉冲314若达到最佳下降定时,即,计数值CT若达到成为与上述设定的最佳下降定时相当的时间的时钟脉冲数(图27中,4个时钟)(步骤S5:是),则控制使数据驱动器270的输出为关断状态,在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的同时,复位计数器(步骤S6)。该动作重复直到维持期间311结束(步骤S7)。
PDP显示装置2000中,根据上述方法,可在维持期间311向数据电极22施加与图象数据的亮度平均值对应的最佳下降的定时t34中设定的维持数据脉冲314。
另外,作为实施这样的控制的控制电路,虽然控制的对象不同,也可以适用于特表平2002-536689号公报公开的公知的电路。
(实施例8)
8-1.实施例8的PDP显示装置3000的构成及驱动控制
上述实施例7中,根据亮度平均值改变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t34,而本实施例8中还根据显示屏部100的温度改变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另外,本实施例8的PDP显示装置3000的显示屏部1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7的PDP显示装置2000的显示屏部100相同的构成,其说明省略。
图28是实施例8的PDP显示装置3000的构成的方框图。另外,与上述图21具有相同号码的部分具有与PDP显示装置2000相同的构成,因而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如图28所示,PDP显示装置3000在显示屏部100中具备未图示的热敏电阻,显示驱动部202具备通过该热敏电阻检测显示屏部100的温度的显示屏温度检测部235。该显示屏温度检测部235根据来自显示控制部240的控制信号,逐个场地向显示控制部240发送检测温度。
另外,显示控制部240的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设置有与上述PDP显示装置2000同样的亮度平均值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相对应的表(未图示),其与各个温度(例如27℃到65℃的每一度)对应设置,这些多个表被存储。该各表通过预先测定各温度中的亮度平均值-维持数据脉冲的最佳下降定时而作成。另外,与上述PDP显示装置2000同样,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换算成宽度比维持数据脉冲314的脉冲宽度窄的时钟脉冲CLK的数目,根据时钟脉冲CLK的数目改变下降定时。
最佳维持数据脉冲处理部241中,基本上用与上述图26所示流程图同样的步骤进行控制。但是,步骤S1中,确定最佳下降定时时,在选择与检测的温度对应的表后参照该表进行。
8-2.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的设定
接着,图29、30说明PDP显示装置3000中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的设定方法。图29、30是表示显示屏部100中的温度为27(℃)及65(℃)的状态时的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和显示屏的发光效率的特性图。
如图29所示,可明白PDP显示装置3000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为在维持期间311中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14所施加的维持脉冲312、313开始变化的定时开始约0.3μs延迟后,发光效率达到最大。
另一方面,如图30所示,可明白PDP显示装置3000中,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为在维持期间311中维持电极13、扫描电极14所施加的维持脉冲312、313开始变化的定时开始约0.25μs延迟后,发光效率达到最大。
这样,可明白PDP显示装置3000中,随着显示屏部100的温度变化,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不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变动的理由还不清楚,认为是形成壁电荷的保护层等随着温度的变化其特性变化,放电空间A内的电场分布状态发生变动。
接着,PDP显示装置3000中,用图31说明显示屏部100的温度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的关系。图31是表示显示屏部100的温度和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的关系的特性图。
如图31所示,显示屏部100的温度越高,维持数据脉冲314的最佳下降定时越早。
从而,PDP显示装置3000中,根据亮度平均值及显示屏部100的温度将维持数据脉冲314的下降定时控制为最佳值,从而即使亮度平均值及显示屏温度变化,也可总是获得高发光效率。
(其他事项)
上述实施例1~8中,说明了AC型PDP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一定限于AC型。
另外,上述实施例1~8所示数值只是作为一例,会随着装置的大小、构成要素、驱动的条件等各种条件而变动。
而且,上述实施例1~8中,在维持期间中对数据电极施加维持数据脉冲,但是不一定必须对数据电极施加。例如,可以在显示屏部设置第4电极,对该第4电极施加维持数据脉冲。

Claims (79)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3.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上述维持放电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1。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V0和电位V2有V0=V2的关系。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V0及电位V2设定在上述第1电极或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不产生放电的范围内。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施加到上述第3电极的电压波形是脉冲波形,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相当于上述脉冲波形的下降。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上述维持放电的时间常数的80%以内的期间内变化。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设置在第1基板上,
上述第3电极设置在与上述第1基板通过放电空间对向配置的第2基板上。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中,一方是扫描电极,另一方是维持电极,
上述第3电极是数据电极。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施加到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具有至少在上升及下降之一中需要时间T的斜率。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作为基准值,上述时间T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T的基准值设定在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内。
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施加到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两个设定时间相同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1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T-0.0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间经过后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16.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17.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长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2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T-0.1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19.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间经过后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20.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2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短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05μsec)以上(T+0.3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或,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下降的时刻为基准,在(T-0.4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0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或,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下降的时刻为基准,在(T-0.3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23.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24.权利要求2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25.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维持放电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电位V1,在维持放电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电位V2,
上述电位V0、电位V1及电位V2设定成具有V1>V0、V1>V2的关系,或,V0>V1、V2>V1的关系。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第1维持放电的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1并维持在该电位V1,在上述第1维持放电后续的第2维持放电的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27.权利要求2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第1维持放电的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1并维持在该电位V1,在上述第1维持放电后续的第2维持放电的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2。
28.权利要求2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中,一方是扫描电极,另一方是维持电极,
上述第3电极是数据电极。
29.权利要求2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的周期是对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的周期的整数倍。
30.权利要求29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中,一方是扫描电极,另一方是维持电极,
上述第3电极是数据电极。
31.权利要求2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设有差异,
在上述耦合电容大的电极的电位高的定时,上述显示驱动部使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的上升。
32.权利要求3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中,一方是扫描电极,另一方是维持电极,
上述第3电极是数据电极。
33.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显示驱动部包括:特性检测部件,检测上述显示屏部显示的图象的特性;以及控制部件,在维持期间中,控制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使之根据上述检测的特性而变化。
34.权利要求3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性检测部件检测上述显示屏部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作为上述特性。
35.权利要求3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性检测部件还检测上述显示屏部的温度,作为上述特性,
上述控制部件根据上述亮度平均值及温度这两个特性执行上述控制。
36.权利要求3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是脉冲波形,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相当于上述脉冲波形的下降。
37.权利要求3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具有与对上述电极对施加的电压波形同步的波形的电压。
38.权利要求3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期间中,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中的下降的定时,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特性进行控制。
39.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进行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维持放电的发生定时提前。
40.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其中,形成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的第1基板和形成有多个第3电极及萤光体层的第2基板通过放电空间对向配置,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有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使上述放电空间内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发生区域靠近上述萤光体层侧。
4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靠近该第3电极侧。
42.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部,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放电单元;以及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的显示方式,上述维持期间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
上述维持期间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变长。
43.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
44.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45.权利要求4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上述维持放电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1。
46.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V0和电位V2有V0=V2的关系。
47.权利要求4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位V0及电位V2设定在上述第1电极或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不产生放电的范围内。
48.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施加到上述第3电极的电压波形是脉冲波形,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相当于上述脉冲波形的下降。
49.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上述维持放电的时间常数的80%以内的期间内变化。
50.权利要求4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施加到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具有至少在上升及下降之一中需要时间T的斜率。
51.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250nsec以上800nsec以下作为基准值,上述时间T设定在具有上述基准值的±20%的幅度的范围内。
52.权利要求5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T的基准值设定在250nsec以上500nsec以下的范围内。
53.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施加到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两个设定时间相同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1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54.权利要求5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T-0.0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55.权利要求5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间经过后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56.权利要求53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57.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长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在(T-0.2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58.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变化的时刻为基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在(T-0.1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59.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间经过后的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60.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61.权利要求5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施加的电压波形是交互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电位的脉冲波形,且高电平的设定时间比低电平的设定时间短时,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05μsec)以上(T+0.3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或,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下降的时刻为基准,在(T-0.45μsec)以上(T-0.0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62.权利要求6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
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上升的时刻为基准,在(T+0.05μsec)以上(T+0.2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或,以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所施加的电压波形开始下降的时刻为基准,在(T-0.35μsec)以上(T-0.15μsec)以内的范围的时间经过后变化。
63.权利要求6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64.权利要求6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第1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和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相互具有1/2周期的偏移。
65.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维持放电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电位V1,在维持放电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电位V2,
上述电位V0、电位V1及电位V2设定成具有V1>V0、V1>V2的关系,或,V0>V1、V2>V1的关系。
66.权利要求6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第1维持放电的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1并维持在该电位V1,在上述第1维持放电后续的第2维持放电的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2。
67.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在第1维持放电的开始前,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0变化到较之低的电位V1并维持在该电位V1,在上述第1维持放电后续的第2维持放电的结束后,将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从电位V1变化到较之高的电位V2。
68.权利要求6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的周期是对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的周期的整数倍。
69.权利要求65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第1电极及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设有差异,
在上述耦合电容大的电极的电位高的定时,上述显示驱动部使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的上升。
70.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显示驱动部检测上述显示屏部显示的图象的特性,在维持步骤中,控制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使之根据上述检测的特性而变化。
71.权利要求7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驱动部检测上述显示屏部显示的图象的亮度平均值,作为上述特性。
72.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驱动部还检测上述显示屏部的温度,作为上述特性,根据上述亮度平均值及温度这两个特性执行驱动控制。
73.权利要求7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是脉冲波形,上述维持放电中的第3电极的电位的变化相当于上述脉冲波形的下降。
74.权利要求7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具有与对上述电极对施加的电压波形同步的波形的电压。
75.权利要求7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维持步骤中,在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的电压波形中的下降的定时,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上述特性进行控制。
76.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进行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维持放电的发生定时提前。
77.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发生区域靠近上述萤光体层侧。
78.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靠近该第3电极侧。
79.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对具有多个由第1电极及第2电极组成的电极对、同时在与之交差的方向具有多个第3电极、并在上述电极对和第3电极的各交差区域形成有放电单元的显示屏部,
显示驱动部采用具备写入步骤和维持步骤的显示方式,在上述维持步骤中,在上述电极对间施加电压,同时,对上述第3电极施加电压,在上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屏部的图象显示驱动,其中:
上述维持步骤中,上述显示驱动部通过在上述维持放电中改变上述第3电极的电位来驱动控制,使得与在上述定时不改变第3电极的电位的情况相比,上述维持放电的放电路径变长。
CNA200310120763A 2002-11-29 2003-12-01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504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8540 2002-11-29
JP348540/2002 2002-11-29
JP133176/2003 2003-05-12
JP2003133176 2003-05-12
JP159384/2003 2003-06-04
JP2003159384 2003-06-04
JP286653/2003 2003-08-05
JP2003286653 2003-08-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4982A true CN1504982A (zh) 2004-06-16

Family

ID=3230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310120763A Pending CN1504982A (zh) 2002-11-29 2003-12-01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64930A1 (zh)
EP (1) EP1424679A2 (zh)
KR (1) KR20040048349A (zh)
CN (1) CN1504982A (zh)
TW (1) TW20042123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2546C (zh) * 2005-10-14 2008-01-16 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0428301C (zh) * 2004-11-19 2008-10-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
WO2009092209A1 (zh) * 2008-01-24 2009-07-30 Nanjing Huaxia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US7639214B2 (en) 2004-11-19 2009-12-29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701416B2 (en) 2005-06-07 2010-04-20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821477B2 (en) 2004-11-19 2010-10-26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3218B2 (en) * 2002-10-02 2008-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JP2004192875A (ja) * 2002-12-10 2004-07-08 Nec Plasma Display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70171149A1 (en) * 2003-06-23 2007-07-26 Shinichiro Hashimoto Plasma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20050034767A (ko) * 2003-10-07 2005-04-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KR100573120B1 (ko) * 2003-10-30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KR100578912B1 (ko) * 2003-10-31 2006-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개선된 전극을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082124A (ko) * 2004-02-17 2005-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KR100615253B1 (ko) * 2004-09-24 2006-08-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JP2006091742A (ja) * 2004-09-27 2006-04-06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573167B1 (ko) * 2004-11-12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JP2006194948A (ja) * 2005-01-11 2006-07-27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628472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c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777007B1 (ko) * 2005-05-23 2007-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구동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7990341B2 (en) * 2005-07-26 2011-08-02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imited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20070095489A (ko) * 2005-09-22 2007-10-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20972B1 (ko) 2005-10-11 2008-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70041269A (ko) 2005-10-14 2007-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58690B1 (ko) 2005-10-21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070073490A (ko) * 2006-01-05 2007-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WO2007094292A1 (ja) * 2006-02-14 2009-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811472B1 (ko) 2006-10-16 200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0054871A (ja) * 2008-08-29 2010-03-11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4848B1 (en) * 1998-09-23 2001-0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sitive column AC plasma display
KR100319095B1 (ko) * 1999-03-02 2002-01-04 김순택 보조 전극을 갖는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US6980178B2 (en) * 1999-12-16 2005-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TWI239026B (en) * 2001-08-29 2005-09-01 Au Optronics Corp Plasma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and its driving method
WO2003032352A2 (en) * 2001-10-03 2003-04-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299987B2 (ja) * 2001-12-21 2009-07-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8301C (zh) * 2004-11-19 2008-10-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等离子显示设备
US7639214B2 (en) 2004-11-19 2009-12-29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821477B2 (en) 2004-11-19 2010-10-26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701416B2 (en) 2005-06-07 2010-04-20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0362546C (zh) * 2005-10-14 2008-01-16 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WO2009092209A1 (zh) * 2008-01-24 2009-07-30 Nanjing Huaxia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4679A2 (en) 2004-06-02
TW200421233A (en) 2004-10-16
US20040164930A1 (en) 2004-08-26
KR20040048349A (ko) 200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498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41160C (zh)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75461C (zh) 平面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263067C (zh) 气体放电面板
CN1790593A (zh) 气体放电屏
CN1672185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70285C (zh) 等离子显示屏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CN1263069C (zh)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5354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73881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860519A (zh) 驱动移位寄存器的方法、移位寄存器、具有移位寄存器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677462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0346376C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319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7540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和驱动该装置的方法
CN1514427A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251164C (zh) 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气体放电显示装置
CN1845227A (zh)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592920A (zh) 等离子体体驱动方法和器件
CN1481543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55189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251163C (zh) 面板显示装置和气体放电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617196A (zh) 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1327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76782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