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4798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4798A
CN1504798A CNA200310117082A CN200310117082A CN1504798A CN 1504798 A CN1504798 A CN 1504798A CN A200310117082 A CNA200310117082 A CN A200310117082A CN 200310117082 A CN200310117082 A CN 200310117082A CN 1504798 A CN1504798 A CN 1504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mentioned
substrate
face
opposing pa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7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3866C (zh
Inventor
�����ɵ�
国松登
园田英博
小林节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4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8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8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避免消光图形的产生。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介于相对配置的各基板中的液晶的分子,在无外加电压时在与该基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多个突起,分散在各像素区的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以及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地形成。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中,已知有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即:在间隔液晶相对置的各基板中,在一个基板的液晶侧的各像素区中形成由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像素电极,而在另一个基板的液晶侧的各像素区中公共地形成由透明导电层构成的对置电极,借助于在各电极间所产生的电场来控制该液晶的光透射率,并且,在无电场时,该液晶的分子相对于基板垂直取向。
并且,在由上述结构所形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还有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即:为了获得其大视场角特性,而形成将上述像素电极分割为多个区域的电极(以下,称之为“子像素”),而且,在形成了上述对置电极一侧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在与各子像素的中心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突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产生电场时,子像素上的液晶的各分子呈现以上述突起为中心放射状地倾倒的状态,由此,通过该液晶的光在较广范围内被照射到观察者一侧。
以下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3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72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84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4721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果在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产生了电场,则在像素电极的各子像素的每一个中出现诸如图12所示的近乎黑色的十字状图形(以下,称之为“消光图形”),而不能一致地进行白显示。
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明确得知:上述消光图形中的一方的近乎黑色的一字状的图形,与分别形成在各基板上的偏振片中的一方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一致;而另一方的近乎黑色的一字状的图形,与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一致。
可以明确的是,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为:液晶分子在相对于基板平行地倾倒时,沿上述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而集中倾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上述消光图形的发生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此,将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下述。
技术方案1.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介于相对配置的各基板中的液晶的分子,在无外加电压时在与该基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多个突起,分散在各像素区的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以及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
技术方案2.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形成于间隔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电极、和形成于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另一方的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从而使上述液晶的分子改变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其中,上述一方的电极,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
技术方案3.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间隔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根据来自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而进行驱动的开关元件、和经由上述开关元件而被供给来自漏极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由该各像素区所公共的对置电极;以及,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其中,上述像素电极,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
技术方案4.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间隔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根据来自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而进行驱动的开关元件、和经由上述开关元件而被供给来自漏极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由该各像素区所公共的对置电极;以及,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其中,上述对置电极,在各像素区中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
技术方案5.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在液晶中含有手性物质。
技术方案6.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在液晶中不含手性物质。
技术方案7.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3所述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或凹陷部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该平坦膜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
技术方案8.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7所述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对置电极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突起形成于上述对置电极的表面上。
技术方案9.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是这样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7所述的结构为前提,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对置电极还覆盖上述突起而形成于上述平坦膜的表面上。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要部结构图,是重叠显示一方的基板侧的像素电极和另一方的基板侧的突起部以及突出部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总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沿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的其他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形成的突出部的方向和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平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消光图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总体结构》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总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在该图中,首先,有一对透明基板SUB1、SUB2,间隔液晶而相互对置。该液晶由密封材料SL封入,而该密封材料SL兼用作另一方的透明基板SUB2对一方的透明基板SUB1的固定(部件)。
在由密封材料SL所包围的上述一方的透明基板SUB1的液晶侧的面上,形成在其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栅极信号线GL、以及在Y方向上延伸在其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漏极信号线DL。
由各栅极信号线GL和漏极信号线DL包围的区域构成像素区。而且,上述各像素区的矩阵状的集合体构成液晶显示部AR。
在各像素区中,形成根据来自其一侧的栅极信号线GL的扫描信号而进行动作的薄膜晶体管TFT、以及经由该薄膜晶体管TFT供给来自一侧的漏极信号线DL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PX。
上述像素电极PX,与在另一方透明基板SUB2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公共地形成的对置电极CT之间产生电场,借助于该电场来控制液晶的光透射率。
另外,在像素电极和与用于驱动上述像素区的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信号线GL邻接地配置的其他栅极信号线GL之间,形成附加电容元件Cadd。该附加电容元件Cadd是用于将被供给到像素电极PX的图像信号保持在该像素电极PX而设置的。
另外,上述对置电极CT,经由诸如形成在密封材料SL的四角的导电体CL,被引出到透明基板SUB1侧的面上。
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各自的一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SL而延伸。其延伸的一端构成连接了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的输出端的端子。此外,上述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的输入端,输入来自被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部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的信号。
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由多个半导体器件构成,相邻的多条栅极信号线GL结合成组,对这些组的每一个分配一个半导体器件。
同样地,上述漏极信号线DL的各自的一端,超过上述密封材料SL而延伸。其延伸的一端构成连接了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的输出端的端子。此外,上述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的输入端,输入来自被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外部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的信号。
这些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也由多个半导体器件构成,相互相邻的多条漏极信号线DL结合成组,对这些组的每一个分配一个半导体器件。
根据来自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的扫描信号,依次选择上述各栅极信号线GL中的一个。
另外,利用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与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选择时序一致地,分别向上述各漏极信号线DL供给图像信号。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扫描信号驱动电路V和图像信号驱动电路He,展示了安装在透明基板SUB1上的半导体器件。但也可以是,诸如跨越透明基板SUB1和印刷电路板之间而连接的被称之为带载式半导体器件。并且,在上述薄膜晶体管TFT的半导体层由多晶体硅(P-Si)构成时,也可以是在透明基板SUB1的面上一并形成上述由多晶体硅(P-Si)构成的半导体元件和布线层的半导体器件。
《像素结构》
图3是表示上述像素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是图3的沿IV-IV线的剖面图。
在图3中,首先,在透明基板SUB1的液晶侧的面上,形成在x方向上延伸在y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一对栅极信号线GL。
这里,作为上述液晶,采用例如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液晶,在未外加电场时,相对于透明基板SUB1大致垂直取向的液晶。
上述栅极信号线GL和后述的一对漏极信号线DL一起围成矩形的区域,将该区域构成为像素区。
在如此形成了栅极信号线的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诸如由SiN构成的绝缘膜GI(参照图4),该绝缘膜GI还覆盖该栅极信号线GL。
上述绝缘膜GI,在后述的漏极信号线DL的形成区域中具有作为对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层间绝缘膜的功能,在后述的薄膜晶体管TFT的形成区域中具有作为其栅极绝缘膜的功能,在后述的电容元件Cadd的形成区域中具有作为其电介质膜的功能。
并且,在上述绝缘膜GI的表面上,与上述栅极信号线GL的一部分重叠地形成诸如由非晶型硅构成的半导体层AS。
上述半导体层AS是薄膜晶体管TFT的半导体层。在其上面形成漏极电极SD1和源极电极SD2,由此,可以构成把栅极信号线GL的一部分作为栅极电极的反交错式(stagger)结构的MIS型晶体管。
这里,在形成漏极信号线DL时,还形成上述漏极电极SD1和源极电极SD2。
即,形成在y方向上延伸在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漏极信号线DL。该漏极信号线DL的一部分,延伸到上述半导体层AS的上面形成漏极电极SD1,并且,与漏极电极SD1仅隔开薄膜晶体管TFT的沟道长度的距离形成源极电极SD2。
上述源极电极SD2,从半导体层AS的面延伸到像素区一侧的绝缘膜的上面,形成后述的用于进行与像素电极PX之间的连接的接触部CT。
另外,在半导体层AS和漏极电极SD1及源极电极SD2的界面上,形成搀杂了高浓度杂质的薄层,该薄层作为接触层而发挥作用。
可以这样形成上述接触层,即:例如在形成半导体层AS时,在其表面上已经形成了高浓度的杂质层,将在其上面形成的漏极电极SD1及源极电极SD2的图形作为掩膜,然后,对露出的上述杂质层进行蚀刻,从而形成上述接触层。
在按照上述来形成薄膜晶体管TFT、漏极信号线DL、漏极电极SD1及源极电极SD2的透明基板SUB1的表面上,形成诸如由树脂等的低介电常数绝缘膜构成的保护膜PAS。该保护膜PAS,是用于避免上述薄膜晶体管TFT与液晶直接接触的层,是防止该薄膜晶体管TFT的特性劣化的层。
在保护膜的上面,形成像素电极PX。该像素电极PX是用诸如由ITO(Indium Tin Oxide)、ITZO(Indium Tin Zinc Oxide)、IZO(Indium Zinc Oxide)、SnO2(氧化锡)、In2O3(氧化铟)等构成的透光性的导电膜所构成的。
上述像素电极PX,是由多个诸如由圆形图形构成的电极(子像素)的集合体构成的。
即,上述像素电极PX,是通过把圆形的子像素配置为矩阵状而构成的。该各子像素的形状为:借助于宽度较窄的一体形成的透光性的导电膜,和与其邻接的其他4个子像素相互电连接。
换言之,以由同样配置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菱形(其各边为指向内侧的圆弧状)对平面地形成在像素区的大部分区域中的透光性的导电膜进行开孔的形状,来形成上述像素电极PX。
然后,上述像素电极PX,通过其周边的一部分形成在上述保护膜PAS中的接触部CT,与薄膜晶体管TFT的源极电极SD2进行电连接。
此后,在如此形成了像素电极PX的透明基板SUB1的上面,覆盖像素电极PX而形成取向膜OBI1。该取向膜ORI1,是直接接触液晶的膜,决定该液晶的分子的初始的取向方向。
另外,在和透明基板SUB1的液晶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偏振片POL1。
另一方面,在透明基板SUB2的液晶侧的面上,分割该各像素区而形成黑底BM。即,黑底BM构成在留下各像素区的周边部(包括覆盖薄膜晶体管TFT的部分)的区域中形成了开口的图形,由此提高了显示的对比度,并能避免该薄膜晶体管TFT的特性劣化。
在形成了黑底BM的透明基板SUB2的表面上,覆盖着该黑底BM的开口,形成滤色片FIL。该滤色片FIL由例如红(R)、绿(G)、蓝(B)各色滤色片构成,形成为在沿y方向并列设置的各像素区组上公共地形成例如红色的滤色片,在该像素区组中沿x方向依次相邻的像素区组上公共地形成红(R)色、绿(G)色、蓝(B)色、红(R)色、…这样的排列。
然后,覆盖黑底BM、滤色片FIL而形成平坦膜OC。在该平坦膜OC的上述透明基板SUB1侧的与各子像素的中心相对的部分上,与该部分交叉地形成十字状的突出部PRJ。
即,如重叠表示像素电极PX的各子像素的图1所示,该十字状的突出部PRJ中的一方的一字状的突出部PRJ1,例如与透明基板SUB1一侧的偏振片POL1的偏振轴方向D1大致一致,而另一方的一字状的突出部PRJ2与透明基板SUB2一侧的后述的偏振片POL2的偏振轴方向D2大致一致地形成。
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以十字状的凹陷部DNT来代替上述十字状的突出部PRJ,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如此形成的平坦膜OC的表面上,形成由透明导电膜所形成的对置电极CT。该对置电极CT,被供给成为向上述像素电极PX供给的图像信号的基准的信号。
然后,在该对置电极CT上的与上述透明基板SUB1一侧的各子像素的中心相对的部分上,换言之,在上述十字状的突出部PRJ的交叉部上,形成诸如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突起部PRT。
进而,在该对置电极CT上,还覆盖上述突起部而形成取向膜ORI2。该取向膜ORI2,是直接与液晶接触的膜,决定该液晶的分子的初始的取向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的形状大致为圆形。但是,也可以是诸如图5所示的大致矩形。即,在该像素电极PX中,在平面地形成的导体层上,形成沿着其x方向断续地排列配置的多个长孔LP以及沿着其y方向断续地排列配置的多个长孔LP,以相互靠近的4个长孔LP为边长的矩形的图形在其角上与邻接的其他图形相互连接。
另外,像素电极PX采用上述构成,从而,在子像素上产生的电场的方向不同。因此,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以及凹部或凸部的延伸方向不同。关于这一点,见后述部分。
《考察》
在此,根据图6来考察在透明基板SUB2一侧形成的突出部PRJ或凹陷部DNT的延伸方向。
首先,在图6中,对液晶中含有手性(chiral)物质的情形和不含手性物质的情形进行区别表示。原因是,在含有手性物质的情形下,液晶分子是扭曲地进行状态变化的。
另外,可以通过下述来验证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中是否含有手性物质。首先,分解液晶显示装置,取出其内部的液晶,将其注入楔型单元(cano cell)中。在该液晶是含有手性物质的液晶时,如果用偏振显微镜来观察该单元的话,可以观察到具有特有的色调变化的条纹花样,以被称之为Grandjean分割的平行线(disclination)对其进行了区分(参照文献:液晶、基础篇,p.227,(日本)培风馆)。
在图6中,第一行和第二行表示采用了不含手性物质的液晶时的情形,第三行和第四行表示采用了含有手性物质的液晶时的情形。并且,在各行中,图的左侧表示TFT一侧(透明基板SUB1一侧)的子像素的电场方向,图的中间部分表示CF一侧(透明基板SUB2一侧)的突起等的构造,图的右侧表示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
在此,子像素的电场方向取决于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的形状。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其一方表示了设置在透明基板SUB1的与液晶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POL1的偏振轴方向,其另一方表示了设置在透明基板SUB2的与液晶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POL2的偏振轴方向。
另外,图6是表示全部由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一侧进行考察的图。
即,第一行表示上述实施例的要部的结构,在液晶中不含手性物质。根据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的形状,电场方向相对于x轴成45°、135°、225°、315°。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x轴在±30°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与此相对地,凹部或凸部的各延伸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30°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借此,可以避免消光图形的产生。
第二行表示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的形状为上述图5所示的形状的情形,在液晶中不含手性物质。电场方向相对于x轴成0°、90°、180°、270°。这时,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15~75°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与此相对地,凹部或凸部的各延伸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15~75°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借此,可以避免上述消光图形的产生。
在第三行中,在液晶中含有手性物质,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上的电场方向相对于x轴成45°、135°、225°、315°。这时,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15~75°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与此相对地,凹部或凸部的各延伸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15~75°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借此,可以避免上述消光图形的产生。
在第四行中,在液晶中含有手性物质,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上的电场方向相对于x轴成0°、90°、180°、270°。由此,各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30°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与此相对地,凹部或凸部的各延伸方向设定为:其一方相对于x轴在±30°的范围内,另一方相对于x轴为90°。借此,可以避免上述消光图形的产生。
由上述可知,凹部或凸部的延伸方向,取决于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而非受限于液晶中是否含有手性物质,以及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上的电场方向。
即,可以进行这样的推测:借助于沿着大致与上述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相同方向的方向形成的上述突出部PRJ或凹陷部DNT,可以阻却液晶分子在相对于基板进行平行倾倒时,沿各偏振片的偏振轴的方向的集中倾倒,结果,可以避免上述消光图形的产生。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图,表示从液晶侧观察透明基板SUB2的平面图。
这里,将偏振片POL1或POL2的偏振轴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x轴方向(栅极信号线GL的移动方向)在-30°~30°的范围内。从而,与像素电极PX的各子像素对应的突出部PRJ的一方的突出部PRJ1也被设定为-30°~30°的范围。由此,使该突出部PRJ1、和相对于该像素区而横向地邻接的其他的像素区的突出部PRJ1进行直线连接。另外,另一方的突出部PRJ2为与上述突出部PRJ1正交的方向,因此,同样地,使其和相对于该像素区纵向地邻接的其他像素区的突出部PRJ2相互进行直线连接。
(实施例3)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图,表示从液晶侧观察透明基板SUB2的平面图。
这里,将偏振片POL1或POL2的偏振轴的方向设定为,相对于x轴方向(栅极信号线GL的移动方向)在15°~75°的范围内。从而,与像素电极PX的各子像素对应的突出部PRJ的一方的突出部PRJ1也被设定为15°~75°的范围。由此,使该突出部PRJ1、和相对于该像素区而斜向地邻接的其他的像素区的突出部PRJ1进行直线连接。另外,另一方的突出部PRJ2为与上述突出部PRJ1正交的方向,因此,同样地,使其和相对于该像素区而斜向地邻接的其他像素区的突出部PRJ2相互进行直线连接。
(实施例4)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图,是表示与像素电极PX的子像素对应的突起部PRT的剖面的图。
在该图中,在平坦膜OC上形成凹陷部DNT,来取代以该突起部PRT为中心而进行十字延伸的突起部PRJ。
另外,在该图中,为简便起见,作为像素电极PX,仅仅表示了一个子像素。但是,实际上,在与其他子像素对应的突起部PRJ的周边,还形成以该突起部PRT为中心进行十字延伸的凹陷部DNT。
(实施例5)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图,是与图9对应的图。
与图9所示情形相比,其不同的结构在于,突起部PRT和对置电极CT的形成是相反的。即,在形成了凹陷部DNT的平坦膜OC的上面形成突起部PRT,还覆盖该突起部PRT而在平坦膜OC的表面上形成对置电极CT。
(实施例6)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图,是与图10对应的图。
与图10所示情形相比,其不同的结构在于,形成了突出部PRJ,来取代凹陷部DNT。
(实施例7)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由多个子像素构成像素电极PX,在对置电极CT一侧设置突起PRT。但是,采用由多个子像素构成对置电极CT、并在像素电极PX一侧设置突起的结构,当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其理由为,虽然分别对像素电极Px和对置电极CT供给不同的信号,但是,在对液晶行为的各电极中却没有上述的区别。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进行组合使用。因为,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实施例,可以获得上述各实施例的效果。
由以上所说明的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避免消光图形的产生。

Claims (9)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介于相对配置的各基板间的液晶的分子,在无外加电压时在与上述基板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取向,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
多个突起,分散在各像素区中的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
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以及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地形成。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形成于间隔液晶而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电极、和形成于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另一方的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从而使上述液晶的分子改变状态,其特征在于,
具有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
上述一方的电极,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以及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地形成。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间隔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根据来自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而进行驱动的开关元件、和经由上述开关元件供给来自漏极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
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由该各像素区所公共的对置电极;以及
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
其中,上述像素电极,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地形成。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间隔液晶相对配置的各基板的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根据来自栅极信号线的扫描信号而进行驱动的开关元件、和经由上述开关元件供给来自漏极信号线的图像信号的像素电极;
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液晶侧的面上的各像素区中,由该各像素区所公共的对置电极;以及
配置在上述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一方的偏振片、和配置在上述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另一方的偏振片,
其中,上述对置电极,在各像素区中由多个子像素的集合构成;而且,在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具有:突起,位于各子像素的大致中心位置;凸部或凹部,以上述突起为中心,与上述一方的偏振片及另一方的偏振片的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液晶中含有手性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液晶中不含手性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或凹陷部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该平坦膜形成在另一方的基板的与液晶接触的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置电极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突起形成于上述对置电极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形成于平坦膜的表面上,对置电极还覆盖上述突起而形成于上述平坦膜的表面上。
CNB200310117082XA 2002-12-04 2003-12-03 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8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2155/2002 2002-12-04
JP2002352155A JP4101626B2 (ja) 2002-12-04 2002-12-04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4798A true CN1504798A (zh) 2004-06-16
CN1313866C CN1313866C (zh) 2007-05-02

Family

ID=3258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708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866C (zh) 2002-12-04 2003-12-0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57693B2 (zh)
JP (1) JP4101626B2 (zh)
CN (1) CN131386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4987C (zh) * 2005-01-19 2008-1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区域垂直排列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5013B2 (ja) * 2005-10-07 2011-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80256B1 (ko) * 2010-11-08 2016-12-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9329429B2 (en) * 2014-08-13 2016-05-0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484132B1 (ko) * 2016-04-19 2023-0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4057B2 (ja) * 1997-08-29 2002-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67902B2 (ja) * 1998-07-24 2003-01-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84290A (ja) * 1999-03-30 2000-10-13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344062B2 (ja) * 2000-03-06 2009-10-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14353A (ja) * 2000-06-30 2002-01-1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4987C (zh) * 2005-01-19 2008-11-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多区域垂直排列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19661A1 (en) 2004-06-24
JP2004184732A (ja) 2004-07-02
JP4101626B2 (ja) 2008-06-18
US7057693B2 (en) 2006-06-06
CN1313866C (zh)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95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8469C (zh) 共面切换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35958C (zh) 共平面开关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144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64865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屏板
CN1178195C (zh) 液晶显示器
CN194065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9080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29035A (zh)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系统
CN1145072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5082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75518A (zh) 具有可调视角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7650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55463A (zh) 垂直取向型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元件
CN101046592A (zh) Ffs模式的液晶显示板
CN101055361A (zh) 横电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687712Y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96964C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28202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39296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67330A (zh) 液晶装置和投影机
CN1207610C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625713A (zh) 多畴液晶显示器及其薄膜晶体管基底
CN150479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01125A (zh) 电光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Owner name: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08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08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Co-patentee after: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xixinqiao Japan three chome 7 No. 1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40616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JAPAN DISPLAY Inc.|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01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