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7520A - 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97520A CN1497520A CNA2003101023318A CN200310102331A CN1497520A CN 1497520 A CN1497520 A CN 1497520A CN A2003101023318 A CNA2003101023318 A CN A2003101023318A CN 200310102331 A CN200310102331 A CN 200310102331A CN 1497520 A CN1497520 A CN 14975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state
- column electrode
- power supply
- dri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能够减小电路的规模,同时抑制对比度的降低,该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源的扫描驱动器,其中,第一电源用于产生第一电压,该扫描驱动器基于该第一电压产生用于将电容性发光元件设置为ON状态和OFF状态中任一状态的扫描脉冲,并且将该扫描脉冲施加给行电极;具有第二电源的保持驱动器,其中,第二电源用于产生第二电压,该保持驱动器基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用于使被设置为ON状态的电容性发光元件发光的保持脉冲,并且将该保持脉冲施加给行电极;以及复位驱动器,用于基于由第一电源产生的第一电压和由第二电源产生的第二电压的总和产生用于初始化电容性发光元件的状态的复位脉冲,并且将该复位脉冲施加给行电极。这种电路构造可以消除对用于产生复位脉冲的专用电路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按矩阵形式排列的电容性发光元件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显示板,其上安装有等离子显示板的显示装置目前已商品化(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55557(专利参考1))。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这种显示装置的构造。
参照图1,显示了行电极Y1到Yn以及行电极X1到Xn在作为等离子显示板的PDP 1中形成,由此,每一对X和Y都构成对应于一个屏幕的每一行(第1行到第n行)的行电极对。列电极D1到Dm以与这些行电极对相交的方式形成并且将介电层和放电空间(在图中没有显示)夹在中间,列电极D1到Dm分别构成对应于一个屏幕的各列(第1列到第m列)的列电极。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作为电容性发光元件的放电单元在每一个行电极对与每一个列电极之间的每一个相交点上形成。地址驱动器2将基于图像信号的每一个象素的象素数据转换为象素数据脉冲,该象素数据脉冲具有对应于该数据的逻辑电平的电压值,并且地址驱动器2将此象素数据脉冲施加给每一行的列电极D1到Dm。X行电极驱动器3生成复位脉冲和保持放电脉冲,其中,该复位脉冲用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的残留壁电荷量,该保持放电脉冲用于保持被设置为ON模式(将在后面说明)的放电单元的放电发光状态,并且X行电极驱动器3将这些脉冲施加给行电极X1到Xn。Y行电极驱动器4以与X行电极驱动器3同样的方式生成复位脉冲和保持放电脉冲,其中,该复位脉冲用于初始化每个放电单元的残留壁电荷量,该保持放电脉冲用于保持放电单元的放电发光状态,并且Y行电极驱动器4将这些脉冲施加给行电极Y1到Yn。Y行电极驱动器4还生成启动脉冲和扫描脉冲SP,其中,该启动脉冲用于在放电单元内部重新形成带电粒子,该扫描脉冲SP用于为每一个放电单元形成与象素数据脉冲相对应的电荷量并将每一个放电单元设置为ON模式或OFF模式,并且Y行电极驱动器4将这些脉冲施加给行电极Y1到Yn。
图2显示了X行电极驱动器3和Y行电极驱动器4的内部构造。顺便提一下,图2中的电极Xj表示电极X1到Xn中的第j行的电极,并且电极Yj表示电极Y1到Yn中的第j行的电极。
X行电极驱动器3具有B101和B102两个电源。电源B101输出电压Vs1(例如,170V)并且电源B102输出电压Vr1(例如,190V)。电源B101的正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03与电极Xj的连接线111相连,并且其负极端子接地。开关元件S104插接在连接线111与地之间。包括开关元件S101、二极管D101和线圈L101的串联电路以及包括线圈L102、二极管D102和开关元件S102的串联电路通过共用电容C101接地。二极管D101的正极在电容C101侧并且二极管D102的负极在电容C101侧。电源B102的正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08和电阻R101与连接线111相连,并且其负极端子接地。Y行电极驱动器4具有B103到B106四个电源。电源B103输出电压Vs1(例如,170V)。电源B104输出电压Vr1(例如,190V)。电源B105输出电压Voff(例如,140V)并且电源B106输出电压Vh(例如,160V,Vh>Voff)。电源B103的正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13与连接线112相连并进而连接到开关元件S115,并且其负极端子接地。开关元件S114插接在连接线112和地之间。包括开关元件S111、二极管D103和线圈L104的串联电路以及包括线圈L104、二极管D104和开关元件S112的串联电路通过共用电容C102接地。二极管D103的正极在电容C102侧并且二极管D104的负极在电容C102侧。连接线112通过开关元件S115与电源B106的正极端子的连接线113相连。电源B104的正极端子接地,并且其负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16和电阻R102与连接线113相连。电源B105的正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17与连接线113相连,并且其负极端子接地。连接线113通过开关元件S121与连接线114相连并进而连接到电极Yj。电源B106的负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22与连接线114相连。二极管D105连接在连接线113和114之间,并且开关元件S123和二极管D106的串联电路与二极管D105相连。二极管D105的正极在连接线114侧并且二极管D106的负极在连接线114侧。
这里,控制电路(在图中没有显示)控制开关元件S101到S104、S111到S117以及S121到S123的ON/OFF状态转换。
顺便提一下,Y行电极驱动器4内部的电源B103、开关元件S111到S115、线圈L103和L104、二极管D103和D104以及电容C102构成了保持驱动器部分。电源B104、电阻R102以及开关元件S116构成了复位驱动器部分。剩下的电源B105和B106、开关元件S113、S117、S121和S122以及二极管D105和D106构成了扫描驱动器部分。
接下来,将参照图3的时序图说明上述构造的操作。
如图3所示,PDP 1的驱动分别在复位周期、地址周期以及保持周期中进行。
首先,在复位周期中,Y行电极驱动器4的开关元件S123转换为ON状态。开关元件S123在复位周期和保持周期中保持ON状态。同时,X行电极驱动器3的开关元件S108转换为ON状态,并且Y行电极驱动器4的开关元件S116转换为ON状态。其他开关元件保持OFF状态。当开关元件S108转换为ON状态时,电流从电源B102的正极端子通过开关元件S108和电阻R101流到电极Xj。当开关元件S116转换为ON状态时,电流通过二极管D106、电阻R102和开关元件S116从电极Yj流入电源B104的负极端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由于PDP 1的负载电容C0和电阻R101的时间常数,电极Xj上的电位逐渐升高,产生复位脉冲RPx。在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由于负载电容C0和电阻R102的时间常数,电极Yj的电位逐渐降低,产生复位脉冲RPy。复位脉冲RPx同时被施加到所有电极X1到Xn上,并且复位脉冲RPy同时被施加到所有电极Y1到Yn上。由于这些复位脉冲RPx和RPy是同时施加,所以在PDP 1的所有放电单元内部引起复位放电。该放电结束后,在所有放电单元的介电层中均匀地产生了预定量的壁电荷。这种复位放电将所有放电单元初始化为ON模式。当复位脉冲RPx和RPy的电平达到饱和后,开关元件S108和S116在复位周期结束之前转换为OFF状态。这时,开关元件S104、S114和S115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电极Xj和Yj两者都接地。因此,复位脉冲RPx和RPy消失。
接下来,在地址周期,开关元件S114和S115转换为OFF状态,开关元件S123转换为OFF状态,开关元件S117转换为ON状态,并且同时,开关元件S122转换为ON状态。当开关元件S117转换为ON状态时,电源B105和电源B106串联,并且在电源B106的负极端子出现表示电压Vh和Voff之间的电位差的负电位,并且该负电位被施加给电极Yj。在该地址周期中,地址驱动器2将基于图像信号的每一个象素的象素数据转换成象素数据脉冲DP1到DPn,这些象素数据脉冲具有对应于图像数据的逻辑电平的电压值,并且地址驱动器2将这些数据脉冲顺次地施加给列电极D1到Dm。如图3所示,图像数据脉冲DPj和DPj+1被施加给电极Yj和Yj+1。同时,Y行电极驱动器4将正电压的起动脉冲PP顺次地施加给行电极Y1到Yn,并且还在施加完每一个起动脉冲PP后,立即与象素数据脉冲组DP1到DPn的每一个定时同步地将负电压的扫描脉冲SP顺次地施加给行电极Y1到Yn。将给出对电极Yj的说明。当生成起动脉冲PP时,开关元件S121转换为ON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22转换为OFF状态。开关元件S117保持ON状态。因此,电源B105的正极端子的电位Voff作为起动脉冲PP通过开关元件S117并随后通过开关元件S121被施加给电极Yj。在施加该起动脉冲PP后,当开关元件S122与从地址驱动器2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j同步地转换为ON状态时,开关元件S121转换为OFF状态。因此,表示电源B106负极端子的电压Vh与Voff之间的电位差的负电位被作为扫描脉冲SP施加给电极Yj。与停止从地址驱动器2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j同步,开关元件S121转换为ON状态且开关元件S122转换为OFF状态。电源B105的正极端子的电位Voff通过开关元件S117并随后通过开关元件S121被施加给电极Yj。如图3所示,对于电极Yj+1,随后也以与电极Yj相同的方式施加起动脉冲PP,并且与从地址驱动器2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j+1同步地施加扫描脉冲SP。在属于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的行电极的放电单元中的那些被进一步施加了正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的放电单元产生放电,并且壁电荷大部分损失。在另一方面,那些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而没被施加正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的放电单元不产生放电,并且壁电荷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其壁电荷消失的放电单元被设置为OFF模式,并且其壁电荷保持不变的放电单元被设置为ON模式。当地址周期转换到保持周期时,开关元件S117和S121转换为OFF状态,而开关元件S114和S115转换为ON状态。开关元件S104继续保持ON状态。
在保持周期中,X行电极驱动器3的开关元件S104转换为ON状态,并且因此电极Xj的电位达到基本为0V的地电位。接着,当开关元件S104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01转换为ON状态时,由存储在电容C1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L101、二极管D101和开关元件S101流入电极Xj,并且给PDP 1的负载电容C0充电。在这个过程中,如图3所示,由于线圈L101和负载电容C0的时间常数,电极Xj的电位逐渐升高。接着,开关元件S101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03转换为ON状态。因此,电源B101的正极端子的电位Vs1被施加给电极Xj。随后开关元件S103转换为OFF状态,开关元件S102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负载电容C0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L102、二极管D102并随后通过开关元件S102从电极Xj流入电容C101。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由于线圈L102和电容C101的时间常数,电极Xj的电位逐渐降低。当电极Xj的电位基本上达到0V时,开关元件S102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04转换为ON状态。由于这种操作,X行电极驱动器3将如图3所示的正电压的保持放电脉冲IPx施加给电极Xj。在开关元件S104转换为ON状态时(这时保持放电脉冲IPx消失),Y行电极驱动器4的开关元件S111转换为ON状态,同时开关元件S114转换为OFF状态。当开关元件S114为ON状态时,电极Yj的电位为基本为0V的地电位。然而,当开关元件S114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11转换为ON状态时,由存储在电容C102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L103、二极管D103、开关元件S111、S115和S113以及二极管D106流入电极Yj,并对PDP 1中的负载电容C0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由于线圈L103和负载电容C0的时间常数,电极Yj的电位逐渐升高。接着,开关元件S111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13转换为ON状态。因此,电源B103的正极端子的电位Vs1被施加给电极Yj。此后,开关元件S113转换为OFF状态,开关元件S112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负载电容C0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二极管D105、开关元件S115、线圈L104、二极管D104并随后通过开关元件S112从电极Yj流到电容C10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由于线圈L104和电容C102的时间常数,电极Yj的电位逐渐降低。当电极Yj的电位基本上达到0V时,开关元件S112转换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14转换为ON状态。通过这种操作,Y行电极驱动器4将如图3所示的正电压的保持放电脉冲IPy施加给电极Yj。
如上所述,在保持周期中,保持放电脉冲IPx和保持放电脉冲IPy交替地被施加给电极X1到Xn和电极Y1到Yn。因此,只有其壁电荷保持不变的放电单元,也就是,只有被设置为ON模式的放电单元,才能反复放电发光并保持发光状态。
顺便提一下,为了能在复位周期过程中完全初始化所有放电单元内部的壁电荷量而引发的复位放电必须是较强的放电。因此,复位脉冲RPy的脉冲电压(-Vr1)被设置为高于保持放电脉冲IPy的脉冲电压的电压电平。为了这个目的,设置了电源B104(电压Vr1),用于产生高于电源B103(用于产生保持放电脉冲IPy)的电压Vs1的电压,并导致电路规模的增加。另外,由于电源B103和B104的电压值互相不同,并且插接在这些电源B103和B104之间的开关元件S113、S115和S116为半导体开关,因此存在在电源B103和B104之间有逆流的可能性。此外,由复位放电所发的光根本不参与显示图像,这就导致了对比度的降低。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电路规模的显示板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电路规模,同时抑制对比度的降低的显示板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该显示板具有多个行电极、多个与行电极相交排列的列电极,以及在行电极和列电极的每一个相交点形成的电容性发光元件,该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源的扫描驱动器,其中,第一电源用于产生第一电压,该扫描驱动器基于该第一电压产生用于将电容性发光元件设置为ON状态和OFF状态中任一状态的扫描脉冲,并将该扫描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具有第二电源的保持驱动器,其中,第二电源用于产生第二电压,该保持驱动器基于该第二电压产生用于使被设置为ON状态的电容性发光元件发光的保持放电脉冲,并将该保持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以及复位驱动器,该复位驱动器基于由第一电源产生的第一电压和由第二电源产生的第二电压的总和产生用于初始化电容性发光元件的状态的复位脉冲,并将该复位脉冲施加给行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该显示板具有多个行电极、多个与行电极相交排列的列电极,以及在行电极和列电极的每一个相交点形成的电容性发光元件,该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电源的扫描驱动器,其中,第一电源用于产生第一电压,该扫描驱动器基于该第一电压产生用于将电容性发光元件设置为ON状态和OFF状态中任一状态的扫描脉冲,并将该扫描脉冲施加给行电极;具有第二电源的保持驱动器,其中,第二电源用于产生第二电压,该保持驱动器基于该第二电压产生用于使被设置为ON状态的电容性发光元件发光的保持放电脉冲,并将该保持放电脉冲施加给行电极;以及复位驱动器,该复位驱动器基于由第一电源产生的第一电压和由第二电源产生的第二电压的总和产生用于初始化电容性发光元件的状态的复位脉冲,并将该复位脉冲施加给行电极,其中,该复位驱动器产生一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波形在其前沿表现出急剧电平变化并且在前沿的后续部分表现出平缓电平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图2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X行电极驱动器3和Y行电极驱动器4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3是显示X行电极驱动器3和Y行电极驱动器4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图5是显示基于子场法(sub-field method)的示意驱动形式的视图;
图6是显示图4中所示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7是显示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8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内部构造的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10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内部构造的视图;以及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的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其上安装有作为显示板的PDP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参照图4,作为等离子显示板的PDP 10包括构成分别对应于一个屏幕的每一行显示行(第1显示行到第n显示行)的行电极对的行电极Y1到Yn和X1到Xn。PDP 10还包括与行电极对垂直相交并对应于一个屏幕的每一列(第1列到第m列),同时将介电层和放电空间(在图中没有显示)夹在中间的列电极D1到Dm。顺便提一下,作为电容性发光元件的放电单元在一个行电极对(X,Y)和一个列电极D之间的相交点上形成。
驱动控制电路50将输入图像信号转换成每个象素的象素数据,并且将此象素数据分解到每一个比特位(bit digit)以获得象素数据位。驱动控制电路50将每一条显示线(m)的这些象素数据位以相同的比特位提供给地址驱动器20。此外,驱动控制电路50还将各种开关信号SW(将在后面描述)提供给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中的每一个,以便根据基于图5中所示的子场法的发光驱动格式来驱动PDP 10。顺便提一下,该子场法将图像信号中的每一个场都分成图5中所示的N个子场SF1到SF(N),并且对每一个子场的每一个象素进行发光控制以表现中间亮度。
图6显示了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中的每一个的内部构造。
如图6所示,X行电极驱动器30的电容C1的一端接地到作为PDP 10的地电位的PDP地电位。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时,开关元件S1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该开关信号SW1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在电容C1另一端产生的电位通过线圈L1和二极管D1施加给PDP 10的行电极X。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2时,开关元件S2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该开关信号SW2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2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行电极X的电位通过线圈L2和二极管D2施加给电容C1的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行电极X的电位对电容C1充电。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3时,开关元件S3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该开关信号SW3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3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电源B1产生的电压Vs施加给行电极X。顺便提一下,电压Vs是后面将要描述的保持放电脉冲IPx的脉冲电压。换句话说,电源B1是生成作为保持放电脉冲IPx的脉冲电压值的电压Vs的电源。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4时,开关元件S4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4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4转换为ON状态,并且使行电极X的电位为PDP地电位。
Y行电极驱动器40包括如图6中所示的保持驱动器部分SUD、复位驱动器部分RSD以及扫描驱动器部分SCD。
保持驱动器部分SUD中的电容C2的一端接地到作为PDP 10地电位的PDP地电位。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1时,开关元件S11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1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1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在电容C2另一端产生的电位通过线圈L3和二极管D3施加给连接线12。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2时,开关元件S12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2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2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连接线12的电位通过线圈L4和二极管D4施加给电容C2的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连接线12的电位对电容C2充电。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3时,开关元件S13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3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3转换为ON状态,并且将电源B3产生的电压Vs施加给连接线12。顺便提一下,电压Vs是后面将要描述的保持放电脉冲IPy的脉冲电压。换句话说,电源B1是产生作为保持放电脉冲IPy的脉冲电压值的电压Vs的电源。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4时,开关元件S14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4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4转换为ON状态,并且使连接线12的电位为PDP地电位。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的开关信号SW15具有逻辑电平1时,开关元件S15保持ON状态,并且将连接线12与稍后出现的连接线13相连。
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7时,复位驱动部分RSD中的开关元件S17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7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7转换为ON状态,并且通过电阻R1将电源B3的正极端子与连接线13相连。换句话说,开关元件S17根据开关信号SW17将电源B3产生的电压Vs通过电阻R1施加给连接线13。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8时,开关元件S18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8的逻辑电平为1时,开关元件S18转换为ON状态,并且通过电阻R2和二极管D7将连接线13接地。
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19和SW20时,扫描驱动器部分SCD中的开关元件S19和S20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号SW19和SW20两者的逻辑电平都为1时,开关元件S19和S20两者都转换为ON状态,并且通过电阻R3将电源B5产生的负电压(-Voff)施加给连接线13。顺便提一下,电压(-Voff)是具有稍后出现的扫描脉冲SP的脉冲电压值的电压。换句话说,电源B5是产生作为扫描脉冲SP的脉冲电压值的电压(-Voff)的电源。只有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的开关信号SW21具有逻辑电平1时,开关元件S21才保持ON状态,并且将电源B6的正极端子与行电极Y相连。换句话说,开关元件S21根据开关信号SW21将电源B6正极端子的电位施加给行电极Y。当从驱动控制电路50提供的开关信号S22具有逻辑电平1时,开关元件S22保持ON状态,并且将电源B6的负极端子与行电极Y相连。换句话说,开关元件S22将与电源B6的负极端子相连的连接线13的电位施加给行电极Y。电源B6是产生用于在后面将描述的地址周期过程中将所有行电极Y1到Yn上的电压稳定为正极性电压的电压Vh的电源。在这种情况下,电压Vh形成扫描脉冲SP中的一部分脉冲电压。换句话说,电源B6是产生形成扫描脉冲SP中的一部分脉冲电压的电压Vh的电源。
接下来,将参照图7的时序图说明上述构造的操作。顺便提一下,图7摘要地显示了图5中所示的起始子场SF1内部的操作。如图7所示,子场SF1具有复位周期、地址周期以及保持周期。
首先,在复位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将复位驱动器部分RSD中的开关元件S17和S21从OFF状态转换到ON状态。因此,电流通过电流通路(在图6中由CR1表示)流入放电单元,该电流通路包括电源B3、开关元件S17、电阻R1、电源B6、开关元件S21以及行电极Y。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中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压根据PDP 10的负载电容C0和电阻R1的时间常数逐渐升高。当行电极Y上的电压达到由电源B3和电源B6串联所产生的电压(Vs+Vh)时,驱动控制电路50将开关元件S17和S21转换为OFF状态并将开关元件S18和S22转换为ON状态。因此,形成了包括开关元件S22和S18、电阻R2以及二极管D7的电流通路(在图6中由CR2表示),并且如图7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位逐渐降低。由于上述的操作,产生了图7中所示的具有脉冲电压(Vs+Vh)并且表现出平缓上升和下降变化的复位脉冲RPy,并且该脉冲被同时施加给PDP 10的所有行电极Y1到Yn。在这种情况下,在复位脉冲RPy的上升期,在PDP10的所有放电单元内部产生了第一复位放电(写放电)。该放电结束后,在所有放电单元的介电层中均匀地产生了预定量的壁电荷。在复位脉冲RPy的下降期,在所有放电单元的内部产生了第二复位放电(擦除放电),并且上述壁电荷从所有放电单元内部消失。换句话说,根据对施加复位脉冲RPy进行响应所产生的第一复位放电和第二复位放电,初始化所有放电单元内部的壁电荷形成状态。
接下来,在地址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将扫描驱动器部分SCD中的开关元件S19到S21从ON状态转换到OFF状态。因此,如图7中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压保持为由电源B3产生的正极性的电压Vh。驱动控制电路50顺次地将对应于第1到第n显示线中每一条的开关元件S21转换为OFF状态并持续预定的周期,并且顺次地将对应于第1到第n显示线中的每一条的开关元件S22转换为ON状态并持续预定的周期。随后,当开关元件S21为OFF状态且开关元件S22为ON状态时,行电极Y1到Yn中每一个的电位顺次地从正电压Vh变化为负电压-Voff,由此产生扫描脉冲SP。同时,地址驱动器2将与基于图像信号的每一个象素的象素数据对应的象素数据脉冲DP施加给一行显示行(m)的列电极D1到Dm。因此,在同时被施加了高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与上述的扫描脉冲SP的放电单元的内部选择性地发生写放电,并且在该放电结束后产生壁电荷。在另一方面,在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而没被施加高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的放电单元内部不会发生写放电,并且也不会产生壁电荷。在这个地址周期中,其中产生壁电荷的放电单元被设置为ON单元状态,并且其中壁电荷消失的放电单元被设置为OFF单元状态。
在保持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首先将保持驱动器部分SUD的开关元件S14从OFF状态转换为ON状态,并且经过预定的周期后将保持驱动器部分SUD的开关元件S15从OFF状态转换为ON状态。如图7中所示,驱动控制电路50对保持驱动器部分SUD中的开关元件S11到S14中的每一个重复执行开关设置SSY。此外,如图7中所示,驱动控制电路50对X行电极驱动器30的开关元件S1到S4中的每一个重复执行开关设置SSX。
换句话说,在开关设置SSX中,只有开关元件S1到S4中的S1首先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电容C1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L1、二极管D1以及行电极X流入放电单元。因此,如图7所示,行电极X上的电压逐渐升高。接着,开关元件S3随着S1而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电源B1产生的电压Vs被原样施加给行电极X。行电极X上的电压固定为电压Vs。接着,只有开关元件S1到S4中的S2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位于行电极X和行电极Y之间的负载电容C0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行电极X、线圈L2以及二极管D2流入电容C1。因此,如图7所示,行电极X上的电压逐渐降低。由于上述的开关设置SSX间断地执行,如图7所示,产生了具有作为脉冲电压的电压Vs的保持放电脉冲IPx,并且该保持放电脉冲IPx被反复地施加给行电极X。
在另一方面,在开关设置SSY中,只有开关元件S11到S14和S17到S22中的S11首先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电容C2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线圈L3、二极管D3、开关元件S15、开关元件S22以及行电极Y流入放电单元。因此,如图7所示,行电极Y的电压逐渐升高。接着,开关元件S13随着S11而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电源B3产生的电压Vs通过开关元件S15和S22施加给行电极Y。如图7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压被固定为Vs。接着,只有开关元件S11到S14中的S12以及只有开关元件S17到S22中的S22转换为ON状态,并且由存储在位于行电极X和行电极Y之间的负载电容C0中的电荷所产生的电流通过行电极Y、开关元件S22和S15、线圈L4以及二极管D4流入电容C1。因此,如图7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压逐渐下降。由于间断地执行上述开关设置SSY,如图7所示,产生了具有作为脉冲电压的电压Vs的保持放电脉冲IPy,并且该保持放电脉冲IPy被反复地施加给行电极Y。
在该保持周期中,只有其中存在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也就是设置为ON单元状态的放电单元才可以在每当被施加保持放电脉冲IPx和IPy时导致放电(保持放电),并且通过放电来反复发光。
如上所述,在图6中显示的Y行电极驱动器40中,当产生复位脉冲RPy时,开关元件S17和S21转换为ON状态。因此,用于产生保持放电脉冲IPy的电源B3和用于产生扫描脉冲SP的电源B6串联,并且产生作为复位脉冲RP的脉冲电压的电压(Vs+Vh)(作为两者电压的总和)。换句话说,可以产生具有较高脉冲电压的复位脉冲,而不需要设置用于产生该复位脉冲的专用电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用于产生该复位脉冲的专用电源,所以不会发生到用于产生保持放电脉冲IPy的电源B3的逆流。换句话说,因为不需要逆流防止电路和用于产生复位脉冲的专用电源,所以电路的规模可以减小。
复位脉冲RPy的波形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波形。也可以将该复位脉冲同时施加给行电极X和行电极Y,以产生上述第一复位放电。
图8显示了鉴于上述观点所构造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中的每一个的内部结构。
图8中所示的驱动器的特征在于:采用了复位驱动部分RSDY而不是复位驱动器RSD,并且在X行电极驱动器30’中提供了复位驱动器部分RSDX。其余的电路结构与图6中所示的相同。
复位驱动器RSDY中的电阻R11和R12中每一个的一个电端子与连接线13相连。电阻12的另一个电端子连接到电容C11的一个电端子,并且电容C11的另一个电端子连接到上述电阻R11的另一个电端子。换句话说,由电阻R12和电容C11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在电阻R11的两个电端子上与其并联。电阻R11的电阻值高于电阻R12的电阻值。开关元件S17在开关信号SW17具有逻辑0电平时保持OFF状态,并且在信号SW17具有逻辑“1”电平时转换为ON状态,以将上述电源B3的正极端子的电压Vs通过由电阻R11和R12构成的电路施加给连接线13。开关元件S18在开关信号SW18具有逻辑0电平时保持OFF状态,并且在信号SW18具有逻辑1电平时转换为ON状态,以通过电阻R2和二极管D7将连接线13接地。
复位驱动器部分RSDX中的电阻R41和R42中的每一个的一个电端子分别与行电极X相连。电阻R41的另一个电端子与电容C4的一个电端子相连,并且电容C4的另一个电端子与上述电阻R42的另一个电端子相连。换句话说,由电阻R41和电容C4构成的串联电路跨接在电阻R42的两个电端子上与其并联。电阻R42具有的电阻值比电阻R41要高。开关元件S5在开关信号SW5具有逻辑0电平时保持OFF状态,并且在开关信号SW5具有逻辑1电平时转换为ON状态,以将电源B7的负极端子的电压(-Vr)通过由上述电容C4、电阻R41和R42构成的电路施加给行电极X。
下面将参照图9所示的时序图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路的操作。
图9是显示图5中所示起始子场中的操作的摘要图,其中,除复位周期以外的周期(地址周期和保持周期)中的操作与图7中所示的相同。
在图9所示的复位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将Y行电极驱动器40中的复位驱动器部分RSDY内的开关元件S17转换为ON状态,并且把扫描驱动器部分SCD中的开关元件S22设置为ON状态。通过这种设置,保持驱动器部分SUD中的电源B3的电压Vs通过电容C11、电阻R12、连接线13,以及开关元件S22施加给行电极Y。因此,如图9所示,行电极Y上的电压从0伏逐渐升高。在这个过程中,当行电极Y上的电压在开关元件S17设置为ON状态后经过预定周期的时间达到电压Vs时,驱动控制电路50分别将开关元件S22转换为OFF状态以及将开关元件S21转换为ON状态。结果,形成通过电源B3、开关元件S17、电容C11、电阻R12、电源B6、开关元件S21,以及行电极Y的电流通路CR1,以使通过将电源B6的电压Vh与上述电压Vs相加形成的电压被施加给行电极Y。在这种情形中,如图9所示,行电极的电压以低于行电极的电压达到电压Vs之前的速度上升。当行电极Y的电压达到电压(Vs+Vh)时,驱动控制电路50分别将开关元件S17和S21转换为OFF状态以及将开关元件S18和S22转换为ON状态。结果,形成了包括开关元件S22、S18、电阻R2,以及二极管D7的电流通路CR2,因此,如图9所示,行电极Y的电压逐渐降低。
通过上述的顺次操作,产生了具有如图9中所示波形的复位脉冲RPY。确切地说,复位脉冲RPY的电压从0伏逐渐升高,电压升高的速度在经过预定周期的时间后变慢,并且电压最终达到最大电压(Vs+Vh)。具有这种波形的复位脉冲被施加给所有的行电极Y1到Yn。
此外,在图9所示的复位周期中,在开关元件S17被设置为ON状态期间,驱动控制电路50将X行电极驱动器30中的复位驱动器部分RSDX中的开关元件S5设置为ON状态。通过这种设置,电源B7的负极端子的电压(-Vr)通过由开关元件S5、电容C4、电阻R41和R42构成的电路被施加给行电极X。在这个过程中,如图9所示,行电极X的电压从0伏逐渐降低。当行电极X的电压达到上述电压(-Vr)时,驱动控制电路50将开关元件S5转换为OFF状态。
通过上述的顺次操作,产生了具有图9中所示波形的复位脉冲RPX。确切地说,复位脉冲RPX的电压从0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电压(-Vr)。该复位脉冲RPX被施加给所有行电极X1到Xn。
通过同时施加正极性的复位脉冲RPY和负极性的复位脉冲RPX,在所有的放电单元中产生复位放电。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施加具有图9中所示波形的复位脉冲RPY,即使脉冲电压电平是较低的电压电平,也能够反复产生具有低发光强度的弱复位放电。通过反复产生复位放电,可以在每一个放电单元中积累足够数量的壁电荷。因此,可以使用价格较低的低耐电压性的驱动器作为用于产生复位脉冲的驱动器。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复位脉冲RPY的下降沿的波形较缓和。然而,可以使用具有陡下降沿的复位脉冲。例如,可以将开关元件S14和S15两者都设置为ON状态,而不是把开关元件S18设置为ON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复位脉冲RPY的下降沿的波形变成为从最大电压(Vs+Vh)急剧变化到0伏的那种波形。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0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X行电极驱动器30和Y行电极驱动器40”中每一个的内部构造。除Y行电极驱动器40”的复位驱动器部分RSD以外,该构造与图6中所示的构造相同,并且将不重复说明。
除开关元件S17外,开关元件S23也被设置在复位驱动器部分RSD中。当驱动控制电路50向开关元件S23提供逻辑电平为0的开关信号SW23时,开关元件S23保持OFF状态。在另一方面,当开关信SW23具有逻辑电平1时,开关元件S23转换为ON状态,并且通过电阻R4将电源B3的正极端子与连接线13相连。换句话说,开关元件S23根据开关信号SW23将电源B3产生的电压Vs通过电阻R4施加给连接线13。顺便提一下,电阻R4具有比电阻R1高的电阻值。
接下来,将参照图11的时序图说明上述构造的操作。子场SF1与图7中一样具有复位周期、地址周期以及保持周期。只是复位周期与图7不同。在该复位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将保持驱动器部分SUD的开关元件S14转换为OFF状态,并将开关元件S15转换为ON状态。在该复位周期中,驱动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步骤: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用于产生复位脉冲的前沿部分;以及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用于产生复位脉冲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中,复位驱动器部分RSD的开关元件S23被设置为OFF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7被设置为ON状态。在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中,复位驱动器部分RSD的开关元件S23被设置为ON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17被设置为OFF状态。此外,在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和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中,扫描驱动器部分SCD的开关元件S21被设置为ON状态,并且开关元件S22被设置为OFF状态。因此,当执行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和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时,扫描驱动器部分SCD的电源B6的电压Vh被施加给行电极Y,并且来自保持驱动器部分SUD的电源B3的电流通过图10中由CR1表示的电流通路流入放电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中,来自电源B3的电流通过开关元件S17和电阻R1流入放电单元。因此,设置为电压Vh的行电极Y上的电压根据由负载电容C0和电阻R1确定的PDP 10的时间常数(C0,R1)以如图11所示的斜度逐渐升高。当行电极Y上的电压超过预定电压Vc时,驱动控制电路50转移去执行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顺便提一下,预定电压Vc是稍微低于PDP 10中的放电单元的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在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中,来自电源B3的电流通过由开关元件S23和电阻R4而不是上述开关元件S17和电阻R1构成的电流通路流入放电单元。因此,行电极Y上的电压根据由负载电容C0和电阻R2确定的PDP 10的时间常数(C0,R2)以如图11所示的斜度逐渐升高。由于在本实例中电阻R4的电阻值高于电阻R1,如图11所示,在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中的电压升高比在第二波形生成步骤中的电压升高要急剧。当行电极Y上的电压达到由电源B3和电源B6串联所产生的电压(Vs+Vh)时,驱动控制电路50将开关元件S23和S21两者都转换为OFF状态,并把开关元件S22转换为ON状态。因此,形成了由开关元件S22、S15和S14构成的电流通路(在图10中由CR2表示),并且行电极Y上的电压立即变为0伏。当执行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和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时,产生了复位脉冲RPY,其中,该复位脉冲的电压电平在前沿上升较急剧且随后上升较平缓,并且该电压电平达到最高脉冲电压值(Vs+Vh),而且该电压被施加给所有的行电极Y。在这个过程中,当复位脉冲RPy的电压超过图11中所示的预定电压Vc时,在每一个放电单元的内部产生第一复位放电(写放电)。由于该第一复位放电,在每一个放电单元的放电空间中产生了带电粒子,并且在介电层中产生了预定量的壁电荷。在复位脉冲RPy的下降期,在所有放电单元中产生了第二复位放电(擦除放电),并且壁电荷从所有放电单元内部消失。换句话说,由于根据施加复位脉冲RPy所引起的第一复位放电和第二复位放电,所有放电单元都被初始化为OFF模式。
考虑到在PDP 10中形成的每一个放电单元的放电起始电压的不一致,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如图11所示的电压电平逐渐变化的复位脉冲RPy来产生复位放电,并且抑制由复位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亮度。换句话说,当使用图11中所示的复位脉冲RPy时,行电极Y上的电压电平逐渐升高。在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的执行期间,从具有低放电起始电压的放电单元到具有高放电起始电压的放电单元逐渐产生复位放电。因此,与所有放电单元全部同时进行复位放电的情况相比,该复位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亮度变得更低。在本发明中,复位脉冲RPy的前沿的电压电平,也就是,图7中电压电平超过预定电压Vc的部分(第一波形生成步骤RS1)在这时比后续部分(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变化更急剧。换句话说,在复位脉冲RPy的前沿的电平变化急剧,可以缩短其电压电平达到稍微低于最低放电起始电压的电压(预定电压Vc)的时间,其中,该最低放电起始电压可以用作为每一个放电单元的放电起始电压。
因此,可以延长第二波形生成步骤RS2的执行周期,而不需要扩大复位脉冲的脉宽,并且可以分散在每一个放电单元中引发复位放电的时刻。因为可以减少同一时刻引发的复位放电的数量并且可以降低由复位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亮度,所以提高了屏幕的对比度。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驱动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该显示板具有多个行电极、多个与所述行电极相交排列的列电极以及在所述行电极和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个相交点形成的电容性发光元件,该驱动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电源的扫描驱动器,其中,第一电源用于产生第一电压,该扫描驱动器基于该第一电压产生用于将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设置为ON状态和OFF状态中任一状态的扫描脉冲,并且将该扫描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
具有第二电源的保持驱动器,其中,第二电源用于产生第二电压,该保持驱动器基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用于使被设置为所述ON状态的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发光的保持脉冲,并且将所述保持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以及
复位驱动器,用于基于由所述第一电源产生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由所述第二电源产生的所述第二电压的总和产生用于初始化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的状态的复位脉冲,并且将所述复位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复位驱动器包括:
第一开关装置,用于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以及
第二开关装置,用于通过第二电阻将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扫描驱动器包括:
第三开关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行电极;以及
第四开关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和所述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复位驱动器包括:
第一开关装置,用于通过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以及
第二开关装置,用于通过第二电阻将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接地;并且
所述扫描驱动器包括:
第三开关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行电极;以及
第四开关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和所述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电容和第三电阻的串联电路,该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电阻值高于所述第三电阻的电阻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
复位脉冲具有这样的波形,在该波形中,在所述第一开关装置和所述第四开关装置两者都被设置为ON状态后经过预定周期时,通过将所述第三开关装置设置为ON状态并将所述第四开关装置设置为OFF状态来产生逐渐上升的电压,并且所述复位脉冲被施加给所述行电极。
7.一种用于驱动显示板的驱动装置,该显示板具有多个行电极、多个与所述行电极相交排列的列电极以及在所述行电极和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个相交点形成的电容性发光元件,该驱动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电源的扫描驱动器,其中,第一电源用于产生第一电压,该扫描驱动器基于所述第一电压产生用于将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设置为ON状态和OFF状态中任一状态的扫描脉冲,并且将所述扫描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
具有第二电源的保持驱动器,其中,第二电源用于产生第二电压,该保持驱动器基于所述第二电压产生用于使被设置为所述ON状态的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发光的保持放电脉冲,并且将所述扫描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以及
复位驱动器,用于基于由所述第一电源产生的所述第一电压和由所述第二电源产生的所述第二电压的总和产生用于初始化所述电容性发光元件的状态的复位脉冲,并且将所述复位脉冲施加给所述行电极;
其中,所述复位驱动器产生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的波形在其前沿表现出急剧电平变化且在所述前沿的后续部分表现出平缓电平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复位驱动器单独地产生表现出急剧电平变化的急剧变化电压,以及表现出平缓电平变化的平缓变化电压,并且将它们加在一起以产生所述复位脉冲。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复位驱动器包括:
第一开关电路,用于通过使用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来产生所示急剧变化电压;以及
第二开关电路,用于通过使用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源的负极端子来生成所述平缓变化电压,其中,第二电阻具有比所述第一电阻高的电阻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复位驱动器还包括:
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设置为ON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设置为OFF状态,并且随后将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转换为OFF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转换为ON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3101023318A CN1497520A (zh) | 2002-10-24 | 2003-10-24 | 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10140/2002 | 2002-10-24 | ||
JP077872/2003 | 2003-03-20 | ||
JP197005/2003 | 2003-07-15 | ||
CNA2003101023318A CN1497520A (zh) | 2002-10-24 | 2003-10-24 | 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7520A true CN1497520A (zh) | 2004-05-19 |
Family
ID=3425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101023318A Pending CN1497520A (zh) | 2002-10-24 | 2003-10-24 | 显示板的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49752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001B (zh) * | 2005-03-25 | 2010-12-01 | 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2003
- 2003-10-24 CN CNA2003101023318A patent/CN149752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001B (zh) * | 2005-03-25 | 2010-12-01 | 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41039C (zh) | 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装置和方法 | |
CN1306465C (zh) |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法 | |
CN1109326C (zh) | 用于改善等离子灰度显示的驱动法及等离子显示器 | |
CN1612190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装置和方法 | |
CN168412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04026A (zh) | 驱动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屏的装置和方法 | |
CN1677463A (zh) |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68061C (zh) | 等离子体显示器维持波形的方法与装置 | |
CN1776781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12187A (zh) | 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7678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794324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9110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 |
KR100507662B1 (ko)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장치 | |
CN181187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JP4434642B2 (ja) | 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 |
CN1240038C (zh) | 显示面板的驱动设备 | |
CN1822079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30013A (zh) | 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的设备和方法 | |
CN162216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77358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的驱动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 |
CN1862636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753065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700273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67678A (zh) | 显示板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