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6088A -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服务器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服务器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6088A
CN1496088A CNA031568378A CN03156837A CN1496088A CN 1496088 A CN1496088 A CN 1496088A CN A031568378 A CNA031568378 A CN A031568378A CN 03156837 A CN03156837 A CN 03156837A CN 1496088 A CN1496088 A CN 1496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message
message service
plmn
sms
wirel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68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1261C (zh
Inventor
尹基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6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6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12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12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4Messaging devices, e.g. message cent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服务器和方法,它能提高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和专用无线网络彼此交互作用的交互系统中,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的成功率,该移动通信终端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短信服务服务器根据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的请求,发送消息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收到一个表示发送失败的应答,则指定失败的消息为预定的公共短信服务消息类型,并将该公共短信服务消息类型的消息存储在消息队列中,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请求短信服务。

Description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服务器和方法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交互作用的专用无线网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向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提供短信(short message)服务的服务器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相信对于早期专用无线网络而言,要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KMN)交互作用是不可能或非常困难的。因而,相信各自的网络用户只能够在其自身注册的网络内接收移动通信服务。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开发出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之间交互作用的服务系统,这样,就不仅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还可通过使用一个移动终端的专用无线网络,来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然而,即使开发出了交互系统,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短信服务(SMS),和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短信服务(SMS)仍极有可能以独立的方式进行。这样,即使移动通信终端未处于能通过专用无线网络接收短信服务(SMS)的状态,而是处于能通过相应的移动通信终端所加入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接收短信服务(SMS)的状态,移动通信终端也不能够接收相应的短信服务(SMS)消息。
近期披露了一些用于短信服务(SMS)消息的尝试的例子,如2001年9月11日公开的Mukherjee等人的第6289223号美国专利,名为短信服务消息选择性多点发送的系统及方法;2001年1月16日公开的Alperovich等人的第6175743号美国专利,名为用于将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限定用户组的系统及方法;2000年8月8日公开的Alperovich等人的第6101393号美国专利,名为蜂窝式电话网络中短信服务(SMS)消息的选择性接收;2000年3月28日公开的Boltz等人的第6044275号美国专利,名为短信服务消息定时发送的系统及方法;1999年8月31日公开的Sawyer等人的第5946629号美国专利,名为具有与其他网络进行交互短信服务的蜂窝电话网络;1999年6月22日公开的Olsson等人的第5915222号美国专利,名为在通信网络内传送短信服务(SMS)消息;1998年9月8日公开的Vo等人的第5806000号美国专利,名为在无线通信网络内实现短信服务分机电话的系统及方法;以及1996年11月26日公开的Astrom的第5579372号美国专利,名为短信服务的流量控制方法—BUSYSUBSCRIBER。尽管这些当前的尝试都产生了成果,据观察还可预期更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也用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服务器和方法,它能够提高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彼此交互作用的交互系统中,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的成功率,该移动通信终端既加入(subscribe)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服务器和方法,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彼此交互作用的交互系统中,即使通过专用无线网络发送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失败,本发明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向移动通信终端重新发送一条短信服务(SMS)消消息,其中,该移动通信终端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中专用消息,公用陆地专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服务器,它包括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用来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根据短信服务(SMS)请求,将一条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收到了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的应答,则指定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一预定的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并将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中;还包括一后台程序(daemon),用来搜索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如果发现公共短信服务(SMS)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在,则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请求对于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短信服务(SMS)。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方法,包括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接收用户短信服务(SMS)请求的步骤,根据该收到的短信服务(SMS)请求向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收到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的应答,则针对该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请求短信服务(SMS)。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如具体实施及广泛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行短信服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接收第一短信服务请求;将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所述发送是根据对第一短信服务请求的所述接收而执行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具有对应一移动单元的目标;接着,在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将第二短信服务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短信服务服务器,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的失败,第二短信服务请求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将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移动单元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如具体实施及广泛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装置,包括: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向移动单元提供短信服务的第一短信服务服务器,该移动单元即加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也加入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移动单元,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短信服务(SMS)请求,发送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系统收到的第一短信服务(SMS)消息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当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将第一短信服务(SMS)消息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向移动单元的传送失败,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将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中;以及后台程序,其搜寻队列,当该搜寻产生如下决定时,即队列包含有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所述后台程序就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第二短信服务服务器请求短信服务(SMS),从而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发送已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到移动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如具体实施及广泛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在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传递;从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消息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所述发送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的接收而执行,第一消息具有一个对应移动单元的目标;在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将第二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第二服务器,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失败,第二请求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将第一消息发送到移动单元的请求。
本发明将参考只是举例形式的附图,在以下段落中具体描述。其他优点及特征将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该附图包含在具体说明中,并与上面给出的发明的一般性描述一起构成了具体说明的一部分,下面给出具体的说明,用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的方块图;
图1B是图1A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的方块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的方块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图2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的方块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图3中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运行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图3中后台程序(daemon)运行的流程图;
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消息格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以下将参考附图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还表示了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但在以下说明的开始处,仍需了解到,相近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修改下述发明,同时却仍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相应地,以下的说明应被理解为指导相近领域技术人员的概括性的教导,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不是对实际实施中的所有特征都进行描述。在以下说明中,公知的功能、结构以及配置不作具体描述,因为不必要的细节会使它们混淆本发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多种具体实施的选择,来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例如服从相关系统和相关行业的限制,这些选择会因实施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这种开发工作会比较复杂和耗时,然而却是有益于本发明内容的普通技术的常规工作。
过去,对于早期专用无线网络,要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交互作用,相信是不可能的或非常困难的。因而,相信各网络的用户都只能够接收其自身注册网络的移动通信服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开发一种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之间交互作用的服务系统,这样就可不仅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还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使用一个移动终端,来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在公用陆地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中,移动通信终端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该交互系统中,专用无线网络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交互作用,来向移动通信终端提供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移动通信服务和专用移动通信服务。
图1A是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的方块图。图1A是这样一个方块图,它表示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的构造,其中专用无线网络102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交互作用,来向移动通信终端104提供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移动通信服务和专用移动通信服务。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和专用无线网络102的交互系统中,移动通信终端104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
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和专用无线网络102一起交互作用。即,它们在一个网络或多个网络中连接在一起或彼此接口,使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和专用无线网络102能够彼此交换消息,彼此进行通信。
如图1A所示,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的短信服务器118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106与专用无线网络102的短信服务器128相连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的基站控制器(BSC)112与专用无线网络102的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相连。如图1A和2所示,移动通信终端104可以是专用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寻呼机,头戴式送话器,通信笔,台式电脑(tablet computer),可佩带式电脑(wearable computer),笔记本电脑或其它类型的电脑,或者作为移动通信装置的任何其他装置。移动通信终端104也可称为移动单元,移动终端或移动通信单元。
参照图1A,例如,移动通信终端104能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100通讯,也可与专用无线网络102通讯,通过注册过程,配置过程,或其他过程,或上述过程的一些组合。根据前面所说的,移动通信终端104既可加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100中,同时也可加入专用无线网络102中。移动通信终端104可与基地收发站(BTS)114和专用基地收发站(pBTS)124进行无线通讯。为了简化和方便的目的,它们未表示出来,只示意了一个移动通信终端。
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110,与移动交换中心(MSC)110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SC)112,与基站控制器(BSC)112相连的基地收发站114,并向移动通信终端104提供公用陆地网络(PLMN)移动通信服务。此外,作为用户数据库(DB)的标识位置寄存器/访问者位置寄存器(HLR/VLR)116,以及用来提供短信服务(SMS)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都与移动交换中心(MSC)110相连。
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与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如因特网相连,并根据专用电脑(PC)108和移动通信终端104之间的用户短信服务(SMS)请求,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即移动交换中心(MSC)100、基站控制器(BSC)112,以及基地收发站(BTS)114,来提供短信服务(SMS)。专用电脑108可以是电脑系统,对应为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或掌上电脑或可佩带式电脑或其它类型的电脑。
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交互作用的专用无线网络系统102包括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以及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基站控制器(BSC)112相连的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以及与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相连的专用基地收发站124。专用无线网络系统102不仅向已加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提供专用无线移动通信服务,还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交互作用,从而提供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移动通信服务。
此外,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与专用标识位置寄存器(pHLR)126相连,也与提供短信服务(SMS)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相连。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连接到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并根据用户短信服务(SMS)请求,在专用电脑(PC)108和移动通信终端104之间,通过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以及专用基地收发站(pBTS)124,提供短信服务(SMS)。众所周知,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100中,移动交换中心(MSC)110是与另一移动交换中心(MSC)、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分组交换数据网络(PSDN)等相连,而基站控制器(BSC)112也与移动交换中心(MSC)110相连。然而为了简化和方便的目的,它们也未表示出来,只表示了移动通信终端104。
图1B是图1A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的方块图。在如前所述的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中,用来通过专用无线网络向移动通信终端104提供短信服务(SMS)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具有如图1B所示的结构。参照图1B,web服务器200和邮局协议版本3(POP3)后台程序214连接到图1A的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还连接到发送后台程序202。发送后台程序202连接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连接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206。
数据库(DB)服务器208连接到硬盘210,存储器212,web服务器200,发送后台程序202,以及短信服务(SMSC)模块204。邮局协议版本3(POP3)后台程序214与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206相连,以便向移动通信终端104提供邮件服务。邮局协议版本3(POP3)后台程序214定期地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访问邮局协议版本3(POP3)服务器,来读出邮件,并通过发送后台程序202发送相应的内容到相应的移动通信终端。
Web服务器200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从用户专用电脑(PC)108接收短信服务(SMS)请求,并传送短信服务(SMS)请求到发送后台程序202。换句话说,web服务器200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从用户专用电脑(PC)108接收短信服务(SMS)请求,传送或发送或传递短信服务(SMS)请求给发送后台程序202。
这时,试图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到移动通信终端104上的短信服务(SMS)用户,驱动专用电脑(PC)108的web浏览器,并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访问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请求短信服务(SMS)。接收来自web服务器200的短信服务(SMS)请求的发送后台程序202,确认短信服务(SMS)是否可行,如果短信服务(SMS)可行,则发送短信服务(SMS)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在这里,发送后台程序202要确认短信服务(SMS)是否可行,通过检查根据相应短信服务(SMS)请求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适用性,以及查询数据库(DB)服务器208的终端注册数据库(DB),查找该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的状态。
短信服务(SMS)消息的适用性是通过检查该消息长度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来进行;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的状态查询是通过检查移动通信终端104是否处于可用的短信服务(SMS)状态来实现。在此,数据库(DB)服务器208包括,日志(log)数据库(DB),它管理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的短信服务(SMS)历史,以及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DB),它位于加入到专用无线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上。记录数据库(DB)存储在硬盘210上,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DB)存储在存储器212上,具有与pHLR126的数据库(DB)相同的内容。
如果检查结果是用户请求的短信服务(SMS)可行,则发送后台程序202以预定格式制作短信服务(SMS)消息,再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并更新数据库(DB)服务器208的日志数据库(DB)。从发送后台程序202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将短信服务(SMS)消息保持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206中,然后发送该短信服务(SMS)消息到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发送到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的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和专用基站收发站(pBTS)124,接收到移动通信终端104中,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再将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或失败的应答发送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接收到应答,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则更新数据库(DB)服务器208的日志数据库(DB)。
此时,如果由请求短信服务(SMS)的用户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处于不能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状态,即如果移动通信终端104处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的电波屏蔽区,不能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那么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就产生了。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收到表示发送失败的应答,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就存储一条表示发送失败原因的错误代码,以及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206中的相应消息的请求标识(ID),尝试该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再发送,进行预定次数,直到发送成功。如果发送已进行了预定次数,仍发生发送失败,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204停止短信服务(SMS)消息的发送。在这种情况,移动通信终端104就不能接收到短信服务(SMS)消息。
如前所述,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与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中,即使对移动通信终端的短信服务(SMS)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请求的,短信服务(SMS)消息也可能无法到达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而同时,即使移动通信终端位于专用无线网络以外或位于专用无线网络的电波屏蔽区中,短信服务(SMS)消息的接收仍有可能通过相应的移动通信终端所加入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实现。
然而,在上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中,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短信服务(SMS)和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短信服务(SMS)是以独立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即使移动通信终端处于通过专用无线网络不能够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状态,而是处于通过该相应的移动通信终端所加入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能够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状态,移动通信终端也不能接收相应的短信服务(SMS)消息。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和方法。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如果其中所包含的已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会造成本发明主题的不清楚,则将其省略。
图2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的交互系统的方块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图2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的方块图。
图3是图2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328的方块图。短信服务(SMS)服务器328具有这样的结构,它在图1B中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28中加入了后台程序316。在如图3所示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328中,后台程序316连接到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和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执行以下过程。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如果它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接收到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的应答,则将该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消息类型指定为一种预定的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并将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储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队列306中。
后台程序316查询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如果发现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在,则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请求关于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短信服务(SMS)。这样,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由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完成短信服务(SMS)。相应地,即使因移动通信终端104在专用无线网络以外或在专用无线网络的电波屏蔽区中而导致通过专用无线网络进行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重新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也可使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
同时,可能会频繁发生移动通信终端104暂时移出专用无线网络范围的情况,或处于刚刚位于专用无线网络的电波屏蔽区之后又可以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状态。此外,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短信服务(SMS)免收附加费,而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短信服务(SMS)需要由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提供商收取附加费。
考虑到这一点,最好在短信服务(SMS)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消息发送失败、并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请求短信服务(SMS)之前,试着对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重新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预定次数。最好还选择性地决定,如果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是否根据移动通信终端或专用无线网络管理器的请求,允许每个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的短信服务(SMS)。对于这一点,在专用标识位置寄存器(pHLR)126的数据库(DB)中会有一个字段表示是否允许短信服务(SMS)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重新发送,用来记录加入专用无线网络的各移动通信终端是否允许短信服务(SMS)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重新发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图3中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运行的流程图。现在,将要参照图4的步骤400到41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的过程。以下为了保持本发明的清楚明确,将省略如图3所示短信服务(SMS)服务器的一些典型过程的描述,如web服务器接收短信服务(SMS)请求,发送后台程序向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确认根据短信服务(SMS)请求的短信服务(SMS)是否可行及发送,以及数据库(DB)服务器308更新日志数据库(DB)。
在步骤400,由用户专用电脑(PC)108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向web服务器300提出的短信服务(SMS)请求,通过发送后台程序302,接收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中,该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将短信服务(SMS)消息保持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中。在步骤402,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至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在步骤404,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确定或检查或检测发送是否成功。然后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根据步骤404所检测到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的成功/失败,来执行步骤406或416。
这时,发送到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的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如前所述的专用基站控制器(pBSC)122和专用基地收发站(pBTS)124,接收到移动通信终端104中,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向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发送应答,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或发送失败。
在步骤416,当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终止运行。在步骤406,当由请求短信服务(SMS)的用户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处于专用无线网络以外,或专用无线网络的电波屏蔽区,或其他无法联络的情况,因而无法接收短信服务(SMS)消息时,短信服务(SMS)发送失败。相应地,在步骤406,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120接收到表示发送失败的应答,则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将相应短信服务(SMS)消息的错误代码,以及该请求的标识(ID)存储到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中,并确认重发送数。
在步骤408,如果重发送数未达到预定的次数K,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对重发送数加1。步骤402在步骤408后执行。由于步骤402的具体内容已在前面描述,在这里不作重复。
这样,根据前面所述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重发送进行预定次数K次,直到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然而,在步骤410,如果即使重发送已进行了预定次数K次,发送失败仍然存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就通过数据库(DB)服务器308,搜索存储在存储器312中的专用无线网络系统103的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DB),并确认对于相应的短信服务(SMS)消息,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的短信服务公用陆地移动网络(SMS PLMN)的重发送是否可用。存储在存储器312中的专用无线网络系统103的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DB)是以与其在专用标识位置寄存器(pHLR)126中相同的方式存储的。
换句话说,在步骤410进行了检查,以便针对与发送失败有关的特定短信服务消息,检测出是否允许进行向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的该短信服务消息的短信服务公用陆地移动网络(SMS PLMN)的重新发送。
在步骤412,根据步骤410执行出的检测结果,对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重发送是否可用作出决定。如果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重发送可用,则接着执行步骤414。如果公用陆地移动网络重发送不可用,则接着执行步骤416。
换句话说,在步骤412后,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根据步骤412的短信服务(SMS)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是否可用的状态,来执行步骤414或416。在步骤416,如果短信服务(SMS)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重发送不可用,则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终止运行。在步骤414,如果短信服务(SMS)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可用,则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指定消息类型为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即,例如,指定消息类型值为“80”,并将该指定的消息类型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中。
在步骤416,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终止其运行。这时,如前所述,相应消息的错误代码和请求标识(ID)也由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304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中。
图5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图3中后台程序(daemon)运行的流程图。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台程序316的过程将参考图5的步骤500到508进行解释。
在步骤500,后台程序316搜索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查找公共短信服务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消息。在步骤502,作为步骤500所执行搜索的结果,后台程序316确认是否有所述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在。步骤504只在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在时才执行。
如果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306中存在,则后台程序306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请求短信服务(SMS),然后在步骤504到508处理短信服务(SMS)请求的应答,并返回到步骤500到502。
在步骤504,当移动通信终端104被指定为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目标时,后台程序316确定或检查移动通信终端104的移动电话号码。在步骤506,后台程序316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向公用陆地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请求短信服务(SMS)。
在步骤506,后台程序316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向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传送短信服务(SMS)请求。在步骤508,后台程序316处理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的应答。
在步骤504,后台程序316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确认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104的移动电话号码。这时,后台程序316可通过数据库(DB)服务器308,使用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请求标识(ID)作为索引,搜索存储了短信服务(SMS)历史的日志数据库(DB),查出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扩展号码(extension number)(即,注册在专用网络中的电话号码),这样就可通过数据库(DB)服务器308,从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DB),查出对应扩展号码(extension number)的移动电话号码,即注册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中的电话号码。因而,在步骤506,后台程序316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向公用陆地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请求短信服务(SMS)。然后,在步骤508,后台程序316处理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接收的应答,并返回到步骤500到502。
相应地,即使向既加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又加入专用无线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彼此交互作用的系统中失败,短信服务(SMS)消息也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重新发送,因而,甚至当移动通信终端位于专用无线网络以外或专用无线网络的电波屏蔽区时,短信服务(SMS)消息也有可能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来收到。这就提高了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成功的可能性。
同时,在处理由后台程序316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106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发出的短信服务(SMS)请求消息,以及由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返回给后台程序316的短信服务(SMS)应答消息时,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和专用无线网络系统103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328之间,应该具有一配置。
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表示消息格式的示意图。图6A表示了由后台程序316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100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118发出的短信服务(SMS)请求消息的短信传输点对点(SMDPP)格式600的一个例子。
图6A的格式600包括:请求标识(ID)字段,用来传送相应短信服务(SMS)消息的请求标识(ID);发送方名称字段,用来传送请求短信服务(SMS)的短信服务(SMS)用户名;呼叫方电话号码字段,用来传送呼叫方电话号码;接收方名称字段,用来传送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名;接收方移动电话号码字段,用来传送指定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电话号码;用户数据长度字段,用来传送用户数据长度值;用户数据字段,用来传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内容;以及预留字段。图6B的格式602包括:请求标识(ID)字段,用来传送相应短信服务(SMS)消息的请求标识(ID);状态数据字段,用来传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的成功/失败;错误代码字段,用来传送错误代码;以及预留字段。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如果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短信服务(SMS)消息并不直接重新发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而只是在发送失败重复发生预定次数以后,才重新发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
然而也可能要配置本发明,使短信服务(SMS)消息直接重新发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而不等待任何传送失败。此外,在上面的描述中还举例说明了,如果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发送失败,则对于每个移动通信终端,要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用户的注册状态来作出是否允许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进行短信服务(SMS)的决定。然而,还可以配置本发明,来免除有关是否允许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进行短信服务(SMS)的决定。
在此披露了一种用于短信服务(SMS)的服务器和方法,它能提高在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和专用无线网络彼此交互作用的交互系统中,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的成功率,该移动通信终端既加入了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也加入了专用无线网络。短信服务(SMS)服务器包括:短信服务控制(SMSC)模块,用来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根据短信服务(SMS)请求,将一条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收到了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的应答,则指定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一预定的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并将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SMSC)队列中;还包括一后台程序(daemon),用来搜索短信服务控制(SMSC)消息队列,如果发现公共短信服务(SMS)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存在,则针对该公共短信服务(SMS)消息类型的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请求短信服务(SMS)。短信服务(SMS)方法包括: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接收用户短信服务(SMS)请求,根据该收到的短信服务(SMS)请求向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发送短信服务(SMS)消息,如果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pMSC)收到表示短信服务(SMS)消息发送失败的应答,则针对该发送失败的短信服务(SMS)消息,通过因特网协议(IP)网络,向公用陆地移动网络(PLMN)系统的短信服务(SMS)服务器请求短信服务(SMS)。
尽管本发明通过其实施例的描述得到了说明,且实施例以相当具体的方式描述,申请人的意图并不是要将附带的权利要求限定或以任何方式限制到如此具体。其他优点与修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具有更宽广的内容,而并不局限于所示与所描述的具体细节、代表性装置和方法,以及示意性例子。相应地,从这些细节可以作出不脱离申请人基本发明概念的精神与范围的变更。

Claims (17)

1.一种在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交互作用的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短信服务服务器中,运行短信服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短信服务请求;
将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所述发送是根据对第一短信服务请求的所述接收而执行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具有对应一移动单元的目标;以及
在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将第二短信服务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短信服务服务器,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的失败,第二短信服务请求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将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发送到移动单元的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短信服务消息的所述发送进一步包括,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向移动单元发送第一短信服务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信服务请求的接收,对应的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向移动单元传送第一短信服务消息的请求的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和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中至少选择其一,向移动单元传送对应第一短信服务消息的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进一步包括:
当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被接收了至少预定次数,确定是否允许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
当所述确定的结果是允许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指定第一短信服务消息的消息类型为公共类型,并将具有公共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存储到队列中;以及
搜索队列,当所述搜索在队列中查找到具有公共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时,进行所述传送,即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将所述第二短信服务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短信服务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倚赖于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倚赖于对应移动单元的注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和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中至少选择其一,向移动单元传送对应第一短信服务消息的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专用移动交换中心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
11.一种服务器装置,包括:
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向移动单元提供短信服务的第一短信服务服务器,其中,该移动单元既加入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也加入专用无线网络系统,所述第一服务器包括:
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根据第一短信服务请求,发送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收到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专用移动交换中心,当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将第一短信服务(SMS)消息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到移动单元的传送失败,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将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存储在短信服务控制消息队列中;以及
后台程序,其搜寻队列,当该搜寻产生如下决定时,即队列包含有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所述后台程序就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请求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第二短信服务服务器的短信服务,从而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发送已指定为公共消息类型的第一短信服务消息到移动单元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和所述后台程序分别进行所述指定、所述存储以及所述搜索和请求,只有在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达到至少一预定的次数时,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才确定,允许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信服务控制模块通过检查注册状态来进行所述确定,即允许第一短信服务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注册状态存储在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注册状态存储在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终端注册信息数据库中,与移动单元相关。
16.一种方法,包括:
在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中的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传递;
从第一服务器发送第一消息到专用无线网络系统的交换中心,所述发送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的接收而执行,第一消息具有一个对应移动单元的目标;
在收到至少一个失败应答时,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将第二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第二服务器,该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表示第一消息通过专用无线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失败,第二请求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将第一消息发送到移动单元的请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进一步包括:
当至少一个失败应答被接收了至少预定次数,确定是否允许第一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
当所述确定的结果是允许第一消息通过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传送到移动单元,指定第一消息的消息类型为公共类型,并将具有公共类型的第一消息存储到队列中;以及
搜索队列,当所述搜索在队列中查找到具有公共类型的第一消息时,进行所述传送,即通过因特网协议网络系统将所述第二请求传送到公用陆地移动网络系统的第二服务器。
CNB031568378A 2002-09-11 2003-09-10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2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255170 2002-09-11
KR10-2002-0055170A KR100492959B1 (ko) 2002-09-11 2002-09-11 공중 이동통신망과 연동되는 사설 무선망의 단문 메시지서비스 서버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6088A true CN1496088A (zh) 2004-05-12
CN100531261C CN100531261C (zh) 2009-08-19

Family

ID=3198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683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261C (zh) 2002-09-11 2003-09-10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69030B2 (zh)
JP (1) JP3762767B2 (zh)
KR (1) KR100492959B1 (zh)
CN (1) CN100531261C (zh)
AU (1) AU2003236453B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12678A1 (fr) * 2006-03-31 2007-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acheminement de messages basés sur une transmission ip
CN1798449B (zh) * 2004-12-30 2011-04-20 朗迅科技公司 改进的无线网络传递技术
CN10237768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阅消息的发送系统以及订阅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1686446B (zh) * 2008-09-22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用户手机短信错误处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471867A (zh) * 2012-05-11 2015-03-2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对非语音紧急服务交付紧急有效载荷的技术
CN108833124A (zh) * 2012-09-21 2018-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144990A (zh) * 2018-09-03 2019-01-0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元数据驱动的电力通信大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6484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harp Corp 通信端末機
AU2004214571B2 (en) * 2003-10-13 2007-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in network interworking between wireless public network and wired/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US7760704B2 (en) * 2004-06-29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outing and paging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KR100962648B1 (ko) 2004-09-10 201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설 교환 시스템 및 내선별 단문 메시지 서비스 방법
CN100407808C (zh) * 2005-03-25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送方法
US10225788B2 (en) 2006-05-25 2019-03-05 Truconnect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wireless network for offloading
US9148843B2 (en) * 2006-05-25 2015-09-29 Wefi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wireless network for offloading
WO2008144051A1 (en) * 2007-05-17 2008-11-27 Airo Wireless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racking for mobile resources over a network
KR100925981B1 (ko) * 2007-07-18 2009-11-1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구내 메시지 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055287B1 (en) * 2009-01-13 2011-11-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daptive retry algorithm f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 delivery
WO2010091407A1 (en) * 2009-02-09 2010-08-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s termination overload protection
US8599880B1 (en) 2009-09-29 2013-12-03 Sprint Spectrum L.P. Utilizing the mobile-station simultaneous hybrid dual receive (SHDR) capability to improve femtocell performance
CN102065382B (zh) * 2010-12-02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消息业务下发消息动态流控的方法和系统
US9503223B2 (en) * 2011-03-04 2016-11-2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ling network device behavior
GB201105565D0 (en) * 2011-04-01 2011-05-18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Network architecture
HUE031002T2 (en) 2011-05-03 2017-06-28 Huawei Tech Co Ltd A method and means for transmitting short messages from an improved packet switched system to a user equipment
CN108848471B (zh) 2011-09-30 2022-12-30 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短消息重发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002435A (ja) * 2012-06-15 2014-01-09 Digital Forest Inc 認証コード発行システム、および認証システム
US11026062B2 (en) * 2018-05-16 2021-06-01 Apple Inc. Mobile termina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3161A (ja) 1993-06-15 1995-06-02 Toshiba Corp 電子メール配送装置
US5579372A (en) 1994-12-12 1996-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Flow control method for short message service - busy subscriber
US5806000A (en) 1995-10-12 1998-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extension phones with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946629A (en) 1995-11-28 1999-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hav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networks
US5915222A (en) 1996-12-20 1999-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ing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messages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667070B2 (ja) 1996-12-26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FI105873B (fi) * 1997-04-03 2000-10-13 Nokia Networks Oy Lyhytsanomien välitys pakettiradioverkossa
SE9701509D0 (sv) * 1997-04-22 1997-04-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of routing a short message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6101393A (en) 1997-11-20 2000-08-08 Ericsson Inc. Selective acceptance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messages in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JP2985862B2 (ja) 1998-01-07 1999-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対応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6044275A (en) 1998-03-23 2000-03-28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 defined delivery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US6175743B1 (en) 1998-05-01 2001-01-16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to a restricted group of subscribers
US6289223B1 (en) 1998-07-22 2001-09-11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of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FI108193B (fi) * 1999-01-25 2001-11-30 Sonera Oyj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sanoman reitittämiseksi
JP2000232530A (ja) 1999-02-10 2000-08-22 Sharp Corp 携帯型端末への電子メール転送方法、電子メールセンタ装置およ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US7171199B1 (en) * 1999-09-10 2007-01-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recting a data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luding multiple wireless systems
US6839554B2 (en) * 2000-01-26 2005-01-04 Inverti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mobile user event information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and fixed IP networks
KR100342511B1 (ko) * 2000-05-24 2002-06-28 윤종용 구내무선망 시스템에서 운용정보 처리방법
KR100365790B1 (ko) * 2000-05-24 200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중용 및 사설용 이동통신서비스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369793B1 (ko) * 2000-08-18 2003-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중 및 사설 무선망 공유 시스템에서의 서비스 방법
KR100342534B1 (ko) * 2000-08-18 2002-06-28 윤종용 공중 및 사설 무선망 서비스 장치
US20020086706A1 (en) * 2000-11-15 2002-07-04 Ming-Feng Chen Mobile device server
US20020077134A1 (en) * 2000-12-20 2002-06-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orld Trade Center Of Montreal Dual protocol GPRS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0421169B1 (ko) * 2002-01-29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설 무선망에서 대화형 단문 메시지 서비스 시스템과그를 위한 라우팅방법
US7139259B2 (en) * 2002-07-09 2006-11-2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reports for SMS messag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072359B2 (en) * 2002-07-09 2006-07-04 Qualcomm, Inc. Short message conversion between different forma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8449B (zh) * 2004-12-30 2011-04-20 朗迅科技公司 改进的无线网络传递技术
WO2007112678A1 (fr) * 2006-03-31 2007-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acheminement de messages basés sur une transmission ip
CN101686446B (zh) * 2008-09-22 2012-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 用户手机短信错误处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377685A (zh) * 2010-08-06 2012-03-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阅消息的发送系统以及订阅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2377685B (zh) * 2010-08-06 2015-04-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阅消息的发送系统以及订阅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4471867A (zh) * 2012-05-11 2015-03-25 英特尔公司 用于对非语音紧急服务交付紧急有效载荷的技术
CN108833124A (zh) * 2012-09-21 2018-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消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581628B2 (en) 2012-09-21 2020-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common message and device
US11349681B2 (en) 2012-09-21 2022-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common message and device
CN109144990A (zh) * 2018-09-03 2019-01-0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元数据驱动的电力通信大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23442A (ko) 2004-03-18
JP2004104780A (ja) 2004-04-02
AU2003236453A1 (en) 2004-04-01
US20040048629A1 (en) 2004-03-11
US7069030B2 (en) 2006-06-27
CN100531261C (zh) 2009-08-19
JP3762767B2 (ja) 2006-04-05
KR100492959B1 (ko) 2005-06-07
AU2003236453B2 (en) 200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6088A (zh) 用于专用无线网络中短信服务的服务器和方法
CN1240233C (zh) 使用短消息业务和无线因特网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130099C (zh) 在通信网中检验第一通信方的真实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249973C (zh) 存在及会话处理信息
CN1716963B (zh) 用于选择网络接口的方法和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设备
CN1276681C (zh) 协商移动业务的一种方法
CN1759630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交换识别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568045A (zh) 位置业务中位置信息请求的处理方法
CN1285106A (zh) 在移动网内分组数据业务传输中传输控制协议代理的使用
CN1864429A (zh) 用于注册移动设备和管理移动设备的网络和方法
CN1244087A (zh) 在不同无线网络上提供网络访问的方法和设备
CN1819607A (zh) 一种实现集团通讯录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385038A (zh) 一种用于从服务器存取位置信息的无线通信终端
CN100336408C (zh) 短消息(sms)存储系统
CN1404288A (zh) 完成手机号码与即时通信号码捆绑和手机状态显示的方法
CN1267161A (zh)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用户状态和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917510A (zh) 一种访问通讯录的方法及其通讯录系统
CN1825845A (zh) 一种通用移动查询方法
CN1300968C (zh) 分散处理系统及其中代理节点与用户端节点并相关方法
US2010018441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net communication by mobile phone
CN1492369A (zh) 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提供系统、设备、方法及普及运算设备
CN1661590A (zh) 字体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0341352C (zh) 消息系统及其方法
CN1926892A (zh) 通过寻址硬件部分将消息发送到移动台的方法与设备
CN1602612A (zh) 在无线数据通信网中传送信息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