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6563A -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媒体、程序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媒体、程序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6563A
CN1476563A CNA028030613A CN02803061A CN1476563A CN 1476563 A CN1476563 A CN 1476563A CN A028030613 A CNA028030613 A CN A028030613A CN 02803061 A CN02803061 A CN 02803061A CN 1476563 A CN1476563 A CN 1476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storage
record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30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6024C (zh
Inventor
岩津健
登正博
高岡呂尚
田村曉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6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60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60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16Protection against loss of memory cont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obtained from a local device, e.g. device key initially stored by the player or by the record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7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s are decrypted and re-encrypted with a different key when being copied from/to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 G11B20/0089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embedded in audio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11B2020/10546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audio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1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A/V cont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通信装置,适合用于例如将存储的乐曲等内容数据供给半导体存储器和便携式装置。步骤S391中,C IN/C OUT判断是否存在移出履历信息,判定为存在时,处理进至步骤S392,以补偿移出处理的中断。C IN/C OUT在步骤S392执行移出复原处理,并在步骤S393判断是否存在移入履历信息,判定为存在时,处理进至步骤S394,补偿移入处理的中断。步骤S394中,C IN/C OUT执行移入复原处理。本发明能用于例如音频数据服务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存储媒体、程序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通信装置,例如涉及适合用于将存储的乐曲等内容数据供给半导体存储器和便携式装置的情况的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从保护著作权的角度看,存在允许复制的数量受限制的音乐等内容数据。
考虑在不同的记录媒体间移动这样的内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发生断电和取出记录媒体等的情况下,移动源和调达处双方的记录媒体中残留内容数据。因此,发生在有恶意的用户故意切断电源或取出记录媒体等情况时,有可能不正当地进行内容数据的复制,这是个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能阻止故意切断电源或取出记录媒体进行内容数据的不正当复制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第1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对应于指示手段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上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以及中断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到执行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
可做成,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外部存储媒体。
所述移动手段可包含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复制手段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将复制手段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和删除产生手段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所述返回手段可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的情况下,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被中断的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可做成所述返回手段在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可做成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外部存储媒体,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
所述移动手段可包含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产生手段产生履历信息后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控制部、将复制部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更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部、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控制部、和删除产生部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控制部。
所述返回手段可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的情况下,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所述返回手段可在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第1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对应于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中断移动步骤的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本发明的第1记录媒体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对应于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中断移动步骤的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本发明的第1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对应于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中断的移动步骤的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本发明的第2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对应于指示手段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以及中断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到执行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移动手段包含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复制手段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将复制手段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和删除产生手段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可做成,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可装卸的存储器,或者是装在所连接电子设备上的存储器。
所述返回手段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硬盘的情况下,能够在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在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所述返回手段可在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第3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对应于指示手段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和中断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到执行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移动手段包含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产生手段产生履历信息后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将复制手段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和删除产生部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可做成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可装卸的存储器,或者是装在连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
所述返回手段能够在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硬盘的情况下,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所述返回手段能够在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第4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指示从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内容数据的指示部、对应于指示部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移动控制部、以及中断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前的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控制部。
所述移动手段可包含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控制部、复制控制部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部、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控制部、将复制控制部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控制部、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控制部、以及删除产生部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控制部。
所述返回控制部能够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中断的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
所述返回控制部能够在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可使所述移动手段包含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部、产生部产生履历信息后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控制部、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控制部、将复制控制部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控制、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消除控制部、以及删除产生部产生的履历信息的删除控制部。
可使所述返回控制部在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前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
可使所述返回控制部能够在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且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第1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存储数据的存储部、存储存储部所存储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存储部、指示存储部所存储数据移动到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部、根据指示将存储部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无效的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信息存储媒体,登记指示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使与存储部的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与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存储部的数据,并且删除登记的覆历信息的移动控制部、以及在移动控制部的数据移动处理中断时,使存储部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移动控制手段进行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的返回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存储数据的存储部、存储存储部所存储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存储部、指示信息存储媒体存储的数据移动到存储部的指示部、根据指示,登记指示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将信息存储部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无效的数据所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存储部,使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所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对于存储部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存储媒体的数据,并且删除登记的覆历信息的移动控制部、以及在移动控制部的数据移动处理中断时,使存储部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移动控制手段的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的返回控制部。
本发明的第1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程序中,对应于使内容数据从第1信息存信储媒体移动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中断该移动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移动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移动处理。
本发明的第2记录装置中,对应于使内容数据从第1信息存信储媒体移动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中断该移动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一系列移动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一系列移动处理。移动处理中,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并且在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将第2信息存储媒体中复制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还删除产生的履历信息。
本发明的第3记录装置中,对应于使内容数据从第1信息存信储媒体移动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中断该移动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一系列移动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一系列移动处理。移动处理中,产生指示启动一系列处理的覆历信息后,将第1信息记录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第2信息记录媒体,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将第2信息存储媒体中复制的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还删除产生的履历信息。
本发明的第4记录装置中,对应于使内容数据从第1信息存信储媒体移动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将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内容数据。中断该移动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一系列移动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一系列移动处理。
本发明的第1通信装置中,根据将存储部存储的数据移动到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将存储部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效的数据所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信息存储媒体,登记表示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使与存储部的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对于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存储部的数据,并且删除登记的所述覆历信息。这些数据的一系列移动处理中断时,使存储部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2通信装置中,根据将信息存储媒体存储的数据移动到存储部的指示,登记表示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将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无效的数据所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存储部,使与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对于存储部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存储媒体的数据,并且删除登记的所述覆历信息。这些数据的一系列移动处理中断时,使存储部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音频服务器1的概况的图。
图2是音频服务器1的外观图。
图3是音频服务器1的俯视图。
图4是音频服务器1的后视图。
图5是音频服务器1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音频服务器1的硬件构成例的框图。
图7是音频服务器1执行的固件的图。
图8是说明HDD58所用FAT型文件系统(数据格式)用的图。
图9是示出文件记录区121的逻辑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FAT141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示出一例FAT的图。
图12是示出一例文件记录区121的记录的图。
图13是示出规模记录区151的构成的图。
图14是说明文件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空闲群集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FAT表目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文件X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文件X检索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文件X反向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对象记录区122的逻辑结构的图。
图22是示出对象型记录区163的构成的图。
图23是说明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用的图。
图24是示出对象管理部124的构成的图。
图25是示出对话管理信息181的构成的图。
图26A是示出第1基本对象型的图。
图26B是示出第2基本对象型的图。
图27是示出对象标识符的构成的图。
图28是说明对象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说明对话开设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说明空闲表目确保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说明写入对话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2是说明对话放弃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说明对象检索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说明表目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图35是说明对象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36是说明流对象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37是说明流对象检索处理的流程图。
图38是说明对象的目录结构的图。
图39是示出资料夹清单对象的格式的图。
图40是示出资料夹对象的格式的图。
图41是示出歌曲集对象的格式的图。
图42是示出纹道对象的格式的图。
图43是示出纹道对象的AC详况的图。
图44是示出内容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45是示出CC对象的格式的图。
图46是示出CC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47是示出进行CD高速录音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48是示出进行CD记录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49是对数字输入进行HD记录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0是对模拟输入进行HD记录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1是示出进行HD播放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2是示出进行CD播放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3A是示出进行MS播放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3B是示出进行MS播放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4是示出进行MS取出(checkout)/移出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5是示出进行输入/移入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6是示出进行PD取出时的数据流的图。
图57是说明CD高速录音(ripping)用的图。
图58是说明CD记录用的图。
图59是说明CD高速录音或CD记录中的缓存器50的分区用的图。
图60是示出各缓存器的状态转移的图。
图61是示出HDD58设置的环形缓存器241的图。
图62是说明CD高速录音时各缓存器间的数据流的图。
图63是说明录音速度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64是说明CD录音处理的流程图。
图65是说明环形缓存器信息初始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66是说明一首歌曲的录音处理的流程图。
图67是说明监听器声音输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68是说明对环形缓存器的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69是说明对环形缓存器的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70A是示出设定录音的歌曲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70B是示出录音中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71是说明再现区的设定用的图。
图72是示出一例播放清单的图。
图73是示出一例播放清单的图。
图74是示出一例播放清单的图。
图75是示出一例播放清单的图。
图76是说明播放清单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77是说明全部歌曲重复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78是说明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79是示出移出处理的状态转移的图。
图80是示出移出处理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81是示出移出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82是说明移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83是示出移入处理的状态转移的图。
图84是示出移入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85是示出移入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86是说明返回处理的流程图。
图87是说明移出复原处理的流程图。
图88是说明移入复原处理的流程图。
图89是说明取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90是示出取出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1是示出取出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2是说明记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93是示出记入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4是说明交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95是示出交换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6是示出交换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7是示出交换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98是示出PD5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99是示出MS4记录的目录和文件的种类的图。
图100是说明记录档案库文件的位置的图。
图101是说明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102是示出存储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103是示出存储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104是示出存储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105是说明复原(restore)处理的流程图。
图106是示出复原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107是示出复原处理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的图。
图108是示出图6中快速擦写ROM的存储区构成的图。
图109是说明程序改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110是说明启动用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音频服务器的概况。该音频服务器1读出音乐CD3记录的PCM(脉码调制)数据,按照ATRAC(自适应变换声编码)3制式进行编码,将所得编码数据记录到硬盘驱动器58(图6),并使记录的编码数据与形成从高层到低层的资料夹清单、资料夹、歌曲集和纹道等分层结构对应,以进行管理。
资料夹清单可包含位于下一层的多个资料夹。资料夹可包含位于下一层的多个歌曲集。歌曲集可包含位于下一层的多个纹道。位于分层结构最下层的纹道与一首歌曲的编码数据一一对应。
下文也将编码数据记述为内容数据。还将资料夹清单、资料夹、歌曲集和纹道记述为对象。用户指定对象,发布各种命令。后文参照图38阐述对象的分层结构详况。
音频服务器1再现音乐CD3,或对硬盘驱动器(下文记为HDD)58记录的编码数据进行译码后,从扬声器2输出得到的声音信号。
音频服务器1还对MS插口45(图5)插入的与“幻门”(Magic Gate)(商标)对应的“存储棒”(商标)(下文记为“MS”)4和连接器43(图5)上连接的NETWORK-WORKMAN(商标)等便携式装置(下文记为“PD”)5,利用取出处理或移出处理记录HDD58所记录的编码数据,同时利用记入处理、移入处理或输入处理在HDD58记录MS4和PD5所记录的编码数据。
这里,所谓“幻门”是指利用幻门对应的MS4所记录的数据的加密和插入使用MS4的音频服务器1的相互认证这两种技术保护数据的著作权用的技术,可防止对数字音频数据的不正当复制、再现、篡改。幻门以SDMI(保安数字音乐首创)标准为依据。
下面阐述音频服务器1与MS4或PD5之间的取出处理、记入处理、移出处理、移入处理和输入处理。
从音频服务器1取出记录编码数据的MS4,将其装到个人计算机6,读出记录的编码数据,并译码。
遥控器7受理用户的操作,给音频服务器1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
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音频服务器1的外观。图2是音频服务器1的从正面上方看到的外观图。图3是音频服务器1的俯视图,图4是其后视图,图5则为正视图。
音频服务器1的上表面设置装有CD的CD托盘(未示出)的盖40,该盖上如图3所示设置电源按键11等按键外,还设置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15。开、关音频服务器1的电源时操作电源按键11。选择音乐Cd3、HDD58、辅助输入端子31、MS4和PD5中的一个作为声源时,操作功能键12。
将再现模式切换到每次按序对再现区所含的全部纹道进行再现的常规再现、重复进行对再现区所含的全部纹道的按序再现的全套曲重放、仅重复再现一个纹道的单曲重放、使从再现区所含的全部纹道中随机选择的再现重复进行的随机重放、或用动画显示从整个HDD所含的全部纹道中随机选择的状态,而且在切换到使所选择纹道的再现重复进行的投币点播机再现时,操作播放方式键13。下面参照图71阐述再现区。
切换显示器15的显示内容时,操作显示键14。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器15显示有关工作状况和音频数据的信息。
增减输出音量时操作音量键16,使显示器15显示的光标移动时,操作光标键17。选择用显示器15的光标显示的对象等和切换检索时升降的情况下,操作选择键18。消除纹道等对象时操作擦除键19。
输入键20在决定显示的菜单和选择的纹道等对象时进行操作。显示分层设置的各种菜单时或消除菜单时,操作菜单/取消键21。对MS4或PD5自动进行记入处理和取出处理时,操作交换键22。
一面再现音乐CD3的音频数据一面在HDD58录音时,操作记录键23。在HDD58进行高速记录音乐CD3的音频数据时操作高速记录键24。这时,还从扬声器2等输出录音的音频数据的声音。
停止进行中的再现或录音时,操作停止键25。指示启动再现、暂停再现、解除暂停时,操作再现/暂停键26。查找当前纹道或先前纹道的始端或指示倒卷再现时操作始端查找键27。查找下一纹道的始端或指示快进再现时操作始端查找键28。
虽然图中省略示出,但遥控器7上配置有功能与盖40所配置的电源键11等各种键相同的键。
音频服务器1的背面如图4所示,配置有辅助输入端子31、线路输出端子32、副低音扬声器端子33、扬声器(左、右)端子34、复原键35和DC输入端子36。
辅助输入端子31可连接音频输出设备(未示出),可输入来自所接的音频输出设备的数字音频数据或模拟音频信号。线路输出端子32能连接放大设备(未示出)等,可输出模拟音频信号到所接的放大设备,副低音扬声器端子33可连接副低音扬声器(未示出),可对该扬声器输出再现的音频信号低频分量。扬声器(左、右)端子34连接扬声器2,可对所接的扬声器2输出再现的音频信号。使音频服务器1复原时操作复原键35。对DC输入端子36提供来自AC电源适配器(未示出)的DC电源。
音频服务器1的正面如图5所示,配置开盖杆41、受光部42、连接器43、接入灯44、MS插口45、取出杆46和头戴话机端子47。盖杆41在打开盖40时滑动。受光部42接收遥控器7发送的控制信号。在连接器43设置USB(通用串行总线)端子,可通过USB电缆连接PD5、外接HDD、键盘等。
连接器43可设置IEEE 1394端子,也可通过IEEE 1394电缆连接PD5等。还可设置“兰牙”(商标)或IEEE 802.11b(所谓“无线LAN”)用的端子,借助无线通信连接PD5等。
对MS插口45插入的MS4或连接器43连接的PD5等进行数据读写时,接入灯44闪烁。MS插口45插入MS4。取出MS45插入的MS4时,操作取出杆46。头戴话机端子47可连接头戴话机,能对所接话机输出重放的声音信号。
下面参照图6说明音频服务器1的硬件构成例。音频服务器1内装控制整个音频服务器1的主CPU(中央处理单元)51。主CPU51通过总线66连接快速擦写ROM52、SDRAM53、USB主控制器54、DMA控制器55、信号处理部60、以太网(注册商标)控制器/连接器67和PCMCIA控制器68。
快速擦写ROM52存储一接通电源就立即由主CPU51完成启动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71(图7)、为实现各种功能而在RTOS 71上执行的固件(下面参照图7阐述)等,还存储设备ID、加密密钥等。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53在主CPU51执行各种处理时,暂时存储规定的数据和程序。USB主控制器54通过连接器43控制与所连接PD5等的数据通信。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55控制缓存器56、CD-ROM驱动器57、HDD 58和编码器/译码器59之间的数据传送。由SDRAM等构成的缓存器56对DMA控制器55控制传送的数据进行暂时缓存。CD-ROM驱动器57以CAV8倍速读出音乐CD3上记录的音频数据。HDD558存储编码器/译码器59产生的编码数据等。
编码器/译码器59采用132Kbps方式、105Kbps方式或66Kbps方式的ATRAC3制,以最大8倍速、平均5倍速对CD-ROM 57读出的PCM数据和从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编码,以产生编码数据。编码器/译码器59还对HDD58存放的编码数据进行译码。编码器/译码器59还具有DES(数据加密标准)机,采用以构成音频服务器1的规定部件的设备ID和时间为基准产生的密钥,对编码数据进行加密。
例如,HDD58具有9千兆字节的容量,且编码器/译码器59以105Kbps方式的ATRAC 3制进行译码时,HDD58上能录制约100张音乐CD3(60分钟/张)。
信号处理部60的构成部分包含幻门存储棒接口(以下记为“MGMS接口”)60-1、水印筛选(screen)(下文记为“WM筛选”)60-2、音频接口60-3和取样率变换器(下文记为“SRC”)60-4。
MGMS接口60-1通过MS连接器61对MS插口45插入的MS4进行相互认证,根据其结果进行数据加密和加密数据的译码。WM筛选60-2检测通过信号处理部60的音频数据中埋入的SDMI标准的水印(电子水印,指示是否可复制的信息等)。
音频接口60-3经辅助输入端子31取得数字音频数据,供给SRC60-4。音频接口60-3将缓存器56等传送的数字音频数据在内建的缓存器251(图62)适当缓存后,输出到AD/DA62。
SRC60-4将来自音频接口60-3的数字音频数据的取样率变换成44.1KHz后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
虽然图中省略示出,但信号处理部60也内装用1倍数进行工作的ATRAC 3制的编码器/译码器。
MS连接器61对插入的MS4和MGMS接口60-1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AD/DA62将信号处理部60中音频接口60-3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变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后,输出到输出端子32、扬声器端子34或头戴话机端子47。AD/DA62还将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加以数字化后,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
以太网控制器/数据器67控制经以太网与其他电子设备的数据通信。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控制器68装有PCMCIA标准的IC卡接口。
主CPU51连接显示驱动器63和副CPU64。显示驱动器63控制显示器15的显示。副CPU64具体在电源断开时,进行电源部65的控制、主体复原控制、对内装时钟计数器和电源件11等的操作的检测、受光部42的控制、AD/DA62的控制。电源部65将DC输入端子36供给的DC电压变换成规定电压后,供给整个音频服务器1。
下面参照图7说明主CPU51为实际实现以下所列举音频服务器1的功能而从快速擦写ROM52读出并执行的固件。音频服务器的功能是:CD高速录音、CD记录、HD记录(数字输入)、HD记录(模拟输入)、HD播放、CD播放、MS播放、取出/记入、输入、输出/移入等,后文参照图47至图56阐述其详况以及与固件的对应关系。
固件形成4个层,即应用层(APP)72、上中间件层(UMW)73、下中间件层(LMW)74和装置驱动层(DD)75。
应用层72包含主应用(下文记为“主APP”)76、硬盘应用(下文记为“HDAPP”)77、CD应用(下文记为“CD APP”)79、便携式装置应用(下文记为“PDAPP”)80和假名汉字变换应用(下文记为“FEP(前端处理器)”)81的各模块。
应用层72的各模块对应于涉及音频服务器1可执行的功能的用户操作,对上中间件层73所对应的模块要求处理,并且控制处理状况的显示,以提供用户接口。
主APP 76统管应用层72的各模块。例如,在启动时产生启动画面,以启动各模块。受理来自输入中间件97的用户操作,并通知相应的模块。将来自各模块的显示数据供给显示装置驱动器105。执行各模块的切换。对应于来自用户的音量变换操作,通知音频输入输出中间件(AIO)94。对应于来自用户的启动操作,给模块通知设定值。保持各模块中共同的设定信息(播放方式等)。对应于电源关断操作使各模块结束,并且对系统控制中间件(系统)98要求断开电源。
HD APP 77受理驱动HDD58的操作,通知硬盘中间件82取得硬盘中间件82的工作状态,并产生显示数据。
CD APP 78受理CD-ROM驱动器57的操作,通知CD中间件88,取得CD中间件88的工作状态,并产生显示数据。
MS APP 79受理MS插口75插入的MS4所涉及的操作,通知MS中间件89,取得MS89的工作状态,产生显示数据。
PD APP 80受理连接器73连接的PD5所涉及的操作,并通知PD中间件90,取得PD中间件的工作状态,产生显示数据。
FEP81在输入录音的音乐CD3的标题等时,进行假名汉字变换。
上中间件层73的构成部分包含模拟并安装音频服务器1的各功能模块。即包含硬盘中间件(下文记为HD MW)82、CD中间件(下文记为CD MW)88、MS中间件(下文记为MS MW)89和PD中间件(下文记为PD MW)90的各模块。
HD MW82的构成部分包含管理HD 58存储的编码数据的HDCC83、与CD MW88联合对音乐CD3的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并加密后记录到HDD58的CD高速录音84、与音频输入输出中间件94联合对HDD58记录的编码数据进行译码并扩展的HDPLAY85,与音频输入输出中间件94联合对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并加密后记录到HDD58的HD REC86、与MS MW89或PD MW90联合对MS4或PD5的记入、取出进行控制的C IN/C OUT(记录/取出)87。
CD MW88借助于使CD装置驱动器102控制CD-ROM驱动器57,实现作为CD播放器的功能。MD MW 89联合音频输入输出中间件94和MS文件系统中间件95实现作为MS播放器的功能。PD MW 90联合USB主中间件96和USB主装置驱动器104,以控制PD5。
下中间件层74包含以下把上中间件层73的各模块能共用的各功能模块化并安装的模块:硬盘对象数据库中间件(下文记为“HD DB”)91、硬盘文件系统中间件(下文记为“HD FS”)92、MGR中间件(MGR)93、音频输入输出中间件(AIO)94、存储棒文件系统中间件(MS FS)95、USB主中间件(USB)96、输入处理中间件(INPUT)97和系统控制中间件(SYSTEM)98。从上中间件层73的各构成模块调用下中间件层74包含的各模块。
装置驱动器层(DD)75包含以下模拟各硬件装置的模块:硬盘装置驱动器99、译码器/编码器装置驱动器100、DMA装置驱动器101、CD装置驱动器102、信号处理都装置驱动器103、USB主装置驱动器102、信号处理都装置驱动器103、USB主装置驱动器104、显示装置驱动器105、音频装置驱动器106、密钥装置驱动器107、电源装置驱动器108和时钟装置驱动器109。由副CPU64执行图7中虚线包围的音频装置驱动器106至时钟装置驱动器109。各模块主要由程序库构成,从上中间件层73和下中间件层74包含的模块调用其API(应用程序接口)。
下面参照图8至图20说明HDD58用的FAT(文件分配表)型文件系统(数据格式)。如图8所示,HDD58设置将编码数据(内容数据)作为文件记录用的文件记录区121和记录包含规定记录区121所记录内容数据的记录位置用的信息的对象的对象记录区122。
文件管理部123执行文件生成、新生成文件所对应ID的发布、对文件记录区121的写入以及读出和删除等文件所涉及的一切处理。文件管理部123相当于下中间件层74包含的HDFS92。
对象管理部124识别对象记录区122中对象的物理位置,并执行对象的写入、读出、删除等。对象管理部124相当于下中间件层74包含的HD DB91。下面参照图21至图37阐述对象数据库的管理。
图9示出文件记录区121的逻辑结构。文件记录区121划分成作为该区121中写入、读出的最小单位的规定容量扇区。全部的扇区带有序列扇区号。文件记录区121由多个扇区构成的FAT区、系统区、多个群集构成。各群集带有长度固定的群集号。组合多个群集构件沤121记录的文件。
在称为FAT141(图10)的表中记录多个群集的组合状态。FAT141记录在文件管理区121的FAT区,但文件管理部123工作时也传送到SDRAM53。
图10示出FAT141的结构。FAT141由FAT首部142和分别对应于各群集的多个FAT表目144构成。首部142包含空闲群集清单始端号记录区143。该记录143记录未记录数据的一系列空闲群集的始端群集号。不存在空闲群集时,空闲群集清单始端号记录区143记录-1=0xFFFFFFFF。
给FTT表目144提供与相应群集带有的群集号相同的表目号。例如,群集号1对应的FAT表目带有表目号1。下文也将表目号1的FAT表目记为FAT表目E(1)。FAT表目144划分为P栏145和N栏146。
FAT表目144的P栏145记录相应的群集在前方连接的群集带有的群集号。不存在前方连接的群集时,即相应的群集是文件的始端时,在P栏146记录0xFFFFFFFF。
FAT表目144的N栏146记录相应的群集的后方连接的群集带有的群集号。不存在连接于后方的群集时,即相应的群集是文件的末尾时,在N栏记录0xFFFFFFFF。
例如,文件记录区121中被赋予群集号1、5、6、8、12的5个群集仅记录一个文件时,如图11所示,在表目号1(0x00000001)的FAT表目E(1)的P栏记录表示前方连接的群集不存在的0xFFFFFFFF,N栏记录被赋予后方连接的群集的群集号5(0xFFFFFFFF)。
表目号5(0x00000005)的FAT表目E(5)的P栏记录被赋予前方连接的群集的群集号1(0x00000001),N栏记录被赋予后方连接的群集的群集号6(0x00000006)。
在表目号6、8的FAT表目E(6)、E(8)也同样进行记录。
表目号12(0x0000000C)的FAT表目(E12)的P栏记录被赋予前方连接的群集的群集号8(0x00000008),N栏记录表示后方连接的群集不存在的0xFFFFFFF。
空闲群集清单始端号记录区143在当前的情况下群集号(0x00000002)的群集至群集号(0x00000014)的一系列群集是空闲群集,因此记录表示其始端的群集号(0x00000002)。
图12示出被赋予群集号1、5、6、8、12的5个群集中记录一个文件的状态。文件的始端群集(当前为群集1)设置记录有关文件规模的信息的规模记录区151。在第2群集(当前为群集5)以后记录文件的数据。也可将规模记录区151设置在文件最末尾的群集(当前为群集12)。
图13示出规模记录区151的构成例。规模记录区151设置有效规模记录区152、最终群集号记录区153和占用群集数记录区154。有效规模记录区152记录最末尾的群集(当前为群集12)的有效字节数。该值为1以上,通常记录群集规模以下的值。最终群集号记录区153记录最末尾群集(当前为群集12)的群集号(当前为0x0000000C)。占用群集数记录区154记录构成文件的数据记录部分的群集数(当前为4)。
下面,参照图14至图20的流程图说明利用FAT的文件生成处理(即内容数据的记录处理)、文件读出处理和文件反向读出处理(即从内容数据的反方向读出的处理)。这些处理利用属于文件管理部123,即固件的下中间件层74的HD FS92控制。
首先,参照图14的流程图说明文件生成处理。步骤S1中HD FS 92对每一群集规模从CM-ROM驱动器57等将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传送到缓存器56(传送的数据量为S字节)。步骤S2中,HD FS92检索并取得(确保)文件记录区121的空闲群集。
下面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该空闲群集取得处理。步骤S21中,HD FS92读取FAT首部141记录的空闲群集清单始端号记录区143中记录的值Q。步骤S22中,HD FS92判断值Q是否为-1,即判断是否存在空闲群集。判断为值Q不是-1,即存在空闲群集时,处理进至步骤S23,在该步骤23读取与值Q(空闲群集的群集号)对应的FAT表目E(Q)。
下面参照图16的流程图说明结合读出FAT表目E(Q)的处理,读取与任意群集号X对应的FAT E(X)的处理。步骤S41中,HD FS92将已知的FAT首部规模与已知的FAT表目始端地址相加,所得的和加上已知表目规模乘从X减1所得的值(X-1)后得到的积,算出地址A。步骤S42中,HD FS92将地址A作为始端,读出一个表目大小的数据。这样,就结束读取与任意群集号X对应FAT表目E(X)的处理的说明。
接着返回图15,在步骤S24,HD FS92判断FAT表目E(Q)的N栏的值是否-1(0xFFFFFFFF)。判断为FAT表目E(Q)的N栏的值不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25。
步骤S25中,HD FS92将FAT表目E(A)的N栏的值代入到变数M。步骤S26中,HD FS92读取与群集号M对应的FAT表目E(M)。步骤S27中,HD FS92在FAT表目E(M)的P栏记录-1(0xFFFFFFF)。
步骤S28中,HD FS92在FAT表目E(A)的N栏记录-1(0xFFFFFFFF),在FAT表目E(Q)的P栏记录-1(0xFFFFFFFF)。步骤S29中,HD FS92设群集号Q的空闲群集存在,并返回图14。这样,就结束空闲群集取得处理的说明。
步骤S24中,判定为FAT表目E(Q)的N栏的值为-1时,跳过步骤S25至步骤S27的处理。
步骤S22中判定为空闲群集清单始端号记录区143记录的值Q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30。在步骤S30,HD FS92当作空闲群集不存在,返回图14。但是,空闲群集不存在的情况下,设HDD58存满,图14的文件生成处理结束。
下面将取得的群集号Q的空闲群集改读为群集号V的空闲群集并继续说明。步骤S3中,HD FS92将空闲群集的群集号代入变数X和变数A。步骤S4中,HD FS92将0代入占用群集数T。步骤S5中,HD FS92与上述步骤S2的处理一样地重新取得空闲群集。将取得的空闲群集的群集号取为V。这里,不能重新取得空闲群集时,此文件生成处理结束。
步骤S6中,HD FS96将值V代入变数B。步骤S7中,HD FS92使占用群集数T递增1。步骤S8中,HD FS92将群集号B变换成扇区号(例如,如图9所示,扇区与群集有对应关系时,将群集号2变换成扇区号28至35)。判别与群集号B对应的扇区号。步骤S9中,HD FS92将步骤1中缓存的内容数据记录到文件记录区121的变换的扇区号上。
缓存的内容数据的记录结束后,步骤S10中,HD FS92将群集号B的群集连接于群集号A的群集(在这一时刻是空闲群集)。下面参照图17的流程图说明此连接处理。
参照图16,与上述处理一样,HD FS92在步骤S51读取与群集号A对应的FAT表目E(A),在步骤S52读取与群集号B对应的FAT表目E(B)。步骤S53中,HD FS92在FAT表目E(A)的N栏记录群集号B,在FAT表目E(B)的P栏记录群集号A。步骤S53的处理对SDRAM53中展开的FAT141进行。这样,就结束群集号A的群集与群集号B的群集的连接处理。
下面返回图14,步骤S11中,HD FS92判断步骤S9中的内容数据的量S是否等于群集的规模。判断为该数据的量S等于群集的规模时,由于应记录的内容数据未记录完,处理进至步骤S12。
步骤S12中,仅传送群集规模份额的刚记录的内容数据的后续部分到缓存器56。步骤S13中,将群集号B代入到变数A。步骤S14中,HD FS92与上述步骤S2的处理一样地重新取得空闲群集。将取得的空闲群集的群集号取为V。在步骤S14中,不能重新取得空闲群集时,处理进至步骤S17。步骤要5中,HD FS92将值V代入到变数B。步骤S16中,HD FS92使占用群集数T递增1。
其后,处理返回步骤S8,重复其后的处理。而且,步骤S11中,判断为步骤S9记录的内容数据量S不等于群集规模时,由于应记录的内容数据已完成记录,处理进至步骤要7。
步骤S17中,HD FS92在步骤S2中取得的群集号X的空闲群集中设置规模记录区151,在其有效规模记录区152记录最末尾群集中记录的数据量S,在最终群集号记录区153记录变数B的值,并且在占用群集数记录区154记录变数T的值。
步骤S18中,用步骤S10的处理中改写的FAT141更新文件记录区121的FAT区记录的FAT141。如以上说明那样,重新作成文件。在作成的文件发布与记录内容数据的一系列群集的始端集号同值的文件标识符。
下面参照图18的流程图说明文件标识符为X的文件(下文记为“文件X”)的读出处理。步骤S61中,HD 6S92进行检索处理,以判断是否存在文件X。
下面参照图19的流程图,说明文件X的检索处理。步骤S81中,HD FS92取得与表目号S对应的FAT表目E(X)。步骤S82中,HS FS92判断FAT表目E(X)的P栏的值是否-1(0xFFFFFFFF)。判断为FAT表目E(X)P栏的值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83。在步骤S83中,HD FS92由于表目号X(=群集号X)的群集是记录文件的一系清单目中的始端表目,判断为存在文件X,并且返回图18的文件读出处理。
反之,步骤S82中判断为FAT表目E(X)的P栏的值不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84。步骤S84中,由于表目号X(=群集号X)的群集不是记录文件的一系列群集中的始端集,所以HD FS92判断不存在文件X,并且返回图18的文件读出处理。这样,就结束文件X检索处理的说明。
下面设文件检索处理中判断为存在文件X,继续进行说明。步骤S62中,HD FS92判断FAT表目E(X)的N栏的值是否-1(0xFFFFFFFF)。判断为该N栏的值为-1时,由于在文件X不存在数据,结束读出处理。
步骤S62中,FAT表目E(X)的N栏的值不是-1,处理进至步骤S63。步骤S63中,HD FS92将群集号X(始端群集)变换成扇区号。步骤S64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读出变换后的扇区号上记录的规模记录区151,使其在缓存器56中缓存。步骤S64中,HD FS92读取步骤S63中缓存的规模记录区151的有效规模记录区152中记录的有效规模S(记录文件S的一系列群集中最末尾群集上记录的数据量)。
步骤S66中,HDFS92将FAT表目E(X)的N栏的值代入变数C。步骤S67中,HD FS92参考图16与上述处理一样读取与群集号C对应的,即与第2群集对应的FAT表目E(C)。步骤S68中,HD FS92将群集号C变换成扇区号。步骤S69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读出变换后的扇区号的扇区中记录的一个群集份额的内容数据,将其在缓存器56缓存。
步骤S70中,HD FS92判断FAT表目E(C)的N栏的值是否-1(0xFFFFFFFF)。判断为FAT表目E(C)的N栏的值不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71。在步骤S71,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将缓存器56缓存的全部数据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等。由于尚未读出文件X的全部内容数据,处理进至步骤S72。在步骤72,HD FS92将FAT表目E(C)的N栏的值代入变数C。处理返回步骤S67重复其后的处理。
然后,步骤S70中,判断为FAT表目E(C)的N栏的值是-1时,由于记录文件X的内容数据的量末尾群集的读出已完成,处理进至步骤S73。步骤73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将缓存器56缓存的最末尾内容数据的有效数据规模S份额的数据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等。
步骤S61的文件检索处理中,判断为不存在文件X时,处理进至步骤S74,进行差错判断,并结束文件X的文件读出处理。这样,就结束文件X读出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20的流程图说明文件X的反向读出处理。这里,所谓反向读出处理是指能用于每间隔几秒反向再现时的处理,该再现是例如将再现时间为100秒的内容数据从第90秒起再现约100毫秒后,从第80秒起再现约100毫秒,接着又从第70秒起再现约100毫秒这样的再现。
步骤S91中,HD FS92将文件X的文件标识符(=X,下文记为“ID(X)”)变换成扇区号。但是,ID(X)与记录文件X的一系列群集中始端群集的群集号相同。
步骤S92中,读取与群集X对应的FAT表目E(X)。步骤S93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读出步骤S91中变换所得扇区号的扇区中记录的规模记录区151,使其在缓存器56缓存。步骤S94中,HD FS92从步骤93进行缓存的规模记录区151的有效规模记录区152读取有效规模S,从最终群集号记录区153读取最终群集号Z。
步骤S95中,HD FS92判断最终群集号Z与ID(X)是否相同。判断为该号Z与ID(X)相同时,由于文件X不存在内容数据,就结束反向读出处理。
判断为最终群集号Z与ID(X)不相同时,处理进至步骤S96。在步骤S96,HD FS92将最终群集号Z变换成扇区号。步骤S97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读出包含步骤S96变换所得扇区号中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最末尾部分的数据,使其在缓存器56中缓存。步骤S98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将缓存器56所缓存的数据中的S字节份额(即内容数据的最末尾部分)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等。
步骤S99中HD FS92读取与最终群集号Z对应的FAT表目E(Z)。步骤100中,HD FS92判断FAT表目E(Z)的P栏的值与ID(X)是否相同。判断为该值与ID(X)相同时,文件X的内容数据记录到最末尾的一个群集,因此结束反向读出处理。
判断为FAT表目E(Z)的P栏的值与ID(X)不同时,处理进至步骤S101,以便从最末尾侧反向读出一个群集。步骤S101中,HD FS92将FAT表目E(Z)的P栏的值代入到变数C。
步骤S102中,HD FS92读取与群集号C对应的FAT表目E(C)。步骤S103中,HD FS92将群集号C变换成扇区号。步骤S104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读出步骤S103进行的变换所得扇区号记录的内容,使其在缓存器56缓存。步骤S105中HD FS92控制DMA控制器55,将缓存器56缓存的一个群集的内容数据输出到编码器/译码器59等。
步骤S106中,HD FS92判断与群集号C对应的FAT表目E(C)的P栏的值与ID(X)是否相同。判断为该值与ID(X)不同时,由于未读出全部文件X,处理进至步骤S107,以反向读出一个群集。步骤S107中,HD FS92将FAT表目E(C)的P栏的值代入变数C。处理返回步骤S102,重复其后的处理。
然后,步骤S106中,判断FAT表目E(C)的P栏的值与ID(X)相同时,由于已全部读出文件X直到其始端,所以结束反向读出处理。这样,就结束文件X反向读出处理的说明。
如上所述,利用音频服务器1的HD FS92,作为确定文件用的文件标识符,赋予长度值固定的、记录该文件的区域的始端群集的群集号,因而能简便地确定文件的记录位置。于是,与文件名长度不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大幅度减少文件检索时间。
文件标识符长度固定,又能使文件检索需要的时间均匀。
又,利用音频服务器1的HD FS92,不限制于记录的文件规模,因此作为文件,不仅能记录音频数据,而且能记录视频数据那样的规模更大的数据。
利用音频服务器1的HD FS92,在多个群集记录一个文件时,正向利用群集,因此记录和再现时查找方向固定。因此能抑制记录时的漏记和再现时的漏音的发生。
下面参照图1至图27,说明与资料夹、歌曲集或纹道对应的对象。图21示出记录对象的对象记录区122的逻辑结构。对象记录区122由系统区161和按规定容量划分的多个组块(chunk)构成。在组块中记录对象。
系统区161设置首部162、对象型记录区163和区域信息记录区164。对多个组块从其始端开始依次赋予1及其以下的序列号,下文将例如赋予编号1的组块记为组块1,赋予编号2的组块记为组块2等等。
组块进一步划分成规定容量的页。对构成组块的页从其始端开始,依次赋予0及其以下的序列号。下文例如将赋予编号0的页记为页0,将赋予编号1的页记为页1等等。
图22示出系统区161的对象型记录区163的结构,其构成部分包含首部165和T个表目。T为预先设定的常数。首部165设置表目数记录区166,该区记录当前登记的表目数(最大值为T)。
对象型记录区163的各表目设置规模记录区167、基本对象型号记录区168和参数记录区169。例如,表目t记录有关对象型号t的信息。即,表目t的规模记录区167记录对象型号t的对象的规模。表目t的基本对象型号记录区168记录表示对象型号t的对象所属基本对象型的基本对象型号。表目t的参数记录区169记录有关表目型号t的对象规模可变时的规模的信息。
图23示出系统区161的区域信息记录区164。该记录区164由对象记录区122的总页数(组块总数乘构成1个组块的页数所得的值)的位串构成。但是,为了说明方便,图23采用(总组块数)列×(构成1个组块的页数)行的矩阵表示区域信息记录区164。例如,图23中,用q列p行的“○”表示的位对应于组块q的页p,并且组块q的页p正在使用时,用“○”表示的位上记录1。反之,组块q的页p不是正在使用时,用“○”表示的位上记录0。
图24示出相当于中间件层74包含的HD DB91的对象管理部124的构成例。该对象管理部124由对象型登记部171、存储区管理部172、对话管理部173和快速缓存管理部174构成。
对象型登记部171进行对象型登记(对对象型登记区163的写入)。对象型登记区171还进行对对象型询问的应答(从对象型登记区163读出)。
存储区管理部172使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的规定的位反相。该存储区管理部172还借助读出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的位,检索规定页数的连续的未使用区。该存储区管理部172又对各对象发布标识符。
对话管理部173对当前进行中的对话发布对话号,同时还管理对话管理信息181(图25)。这里,所谓对话是表示控制数据写入、读出等的处理的术语。
图25示出对话管理信息181的构成例。对话管理信息181由存放当前所开展的对话数(下文记为“当前对话数”)的当前对话数存放区182和S个表目构成,这些表目对应于各对象,记录具有对象访问权的对话信息。预先设定当前对话数的最大值和S的值。
在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设置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只读对话号存放区185至188、对象状态存放区189、读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0、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以及访问时刻存放区192。
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存放相应对象的对象标识符(图27)。读写对话号存放区存放对相应对象具有写入权的对话的对话号。只读对话号存放区185至188存放对相应对象具有读出权的对话的对话号。也可同时存在对相应对象具有读出权的多个对话。图25示出具有多达4个读出权和一个读写权的情况。
对象状态存放区189存放表示相应对象的状态的信息(表示产生的“CREATE”、表示更新的“UPDATE”或表示删除的“REMOVE”)。读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0存放把读出的对象暂时存储的读快速缓存地址。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把写入对象暂时存储的写快速缓存地址。访问时刻存放区192存放对相应对象的最终访问时刻。
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至访问时刻存放区192不存在要存放的信息时,存放0。
图26A和图26B分别示出作为组块记录的对象的两种基本对象型即第1基本对象型和第2基本对象型的构成列。
如图26A所示,第1基本对象型的构成部分包含记录本身的对象标识符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和记录任意数据(例如用户设定的对象名称等的数据)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第1基本对象型包含资料夹清单、资料夹和歌曲集的对象。
如图26B所示,第2基本对象型的构成部分包含记录本身的对象标识符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任意数据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以及记录与本身(对象)对应的文件的文件标识符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第二基本对象型包括纹道的对象。
如图27所示,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的对象标识符由表示存放相应对象的一系列页的始端的组块号及其页号、型号构成。型号由相应对象基本对象型号(第1基本对象型或第2基本对象型)和登记相应对象的类型的对象型记录区163的表目号构成。
下面参照图28至图37的流程图,说明对象生成处理,对象检索处理、对象更新处理、流对象生成处理和流对象检索处理。这里流对象是指与文件记录区121所记录的内容数据一一对应的对象(即纹道)的术语。流对象属于第2基本对象型(图26B)。因此,不是流对象的对象是资料夹对象或歌曲集对象,属于第1基本对象型。
这些处理由对象管理部124、即固件的下中间件层74所属的HD DB91管理。
首先参照图28的流程图,以产生对象型号t的对象的情况为例,说明非流对象的对象的生成处理。对象型号t包含基本型号(当前情况下为第1基本对象型)和表目号,如图27所示。
步骤S121中,HD DB91开设写对话。下面参照图29的流程图,说明开设写对话的处理。步骤S141中,HD DB91读出对话管理信息181的当前对话数存放区182存放的当前对话数,并且判断读出的当前对话数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大值。判定为该当前对话数小于预先设定的最大值时,处理进至步骤S142。
步骤S142中,HD DB91使对话管理信息181的当前对话数存放区182存放的当前对话数递增1。步骤S143中,HD DB91开设写对话,例如用随机数等发布对话号Z。处理返回图28。
步骤S141中判断为当前对话数不小于预定的最大值时,由于不能再开设对话,处理进至步骤S144。在步骤S144,HD DB91判断为出错。结束对话开设处理,中断图28的对象生成处理。
图28的步骤S122中,HD DB91为了确保记录对象型号t的对象的组块中的页,从对象步骤记录区163中表目t的规模记录区167读出对象型号t的对象的规模,计算与该规模相当的组块的页数。将算出的页数记为g。
步骤123中,HD DB91确保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多个表目中的空闲表目。下面参考图30的流程图说明确保空闲表目的处理。
步骤S151中,HD DB91将变数M初始化为1。步骤S152中,HD DB91判断变数M是否在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数S以下。判断为变数M是在表目数S以下时,处理进至步骤S153。在步骤153,HD DB91读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步骤S154中,HD DB91判断读出的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是否0。判断为该值是0时,由于能判断表目M是空闲表目,所以确保表目M,并返回图28。
步骤S154中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不是0时,处理进至步骤S155。在步骤S155,HD DB91使变数M递增1。处理返回步骤S152,重复其后的处理。然后,步骤S154中不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是0,且在步骤S152中判断为变数M不是在表目数S以下时,由于现状不存在空闲表目,处理进至步骤S156,以创造空闲表目。
步骤S156中,HD DB91判断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中,读写对话号存放部184和只读对话号存放部185至188的值全为0的表目是否存在。判断为存在这种表目时,处理进至步骤S157。HD DB91在步骤S157从读写对话号存放部184和只读对话号存放部185至188的值全为0的表目中,提取访问时刻存放区192的值最小的表目(即访问时刻最早的表目)。
步骤S158中,HD DB91将提取的表目的对象标识符的存放区182至访问时刻存放区192的值清零,确保该表目为空闲表目M。处理返回图28。
步骤S156中,判断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中不存在读写对话存放部184和只读对话号存放部185至188的值全为0的表目时,由于不能确保空闲表目,进至步骤S159。在步骤S159,HD DB91判断为出错。结束空闲表目确保处理,中断图28的对象生成处理。
返回图28,在步骤S124,HD DB91检索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的位串中,g位连续记录0的位串。将检索的连续g位记录0的位串的始端位置作为q列p行。步骤S125中,HD DB91在确保的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存放由组块号q、页号p、对象型号t构成的对象标识符OID(q、p、t),如图27所示。HD DB91还在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对话号Z,进而在对象状态存放区189记录表示产生的“CREATE”。
步骤S126中,HD DB91在缓存器56确保等于对象规模、即页数g的写快速缓存区d。步骤S127中,HD DB91在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确保的缓存器56中的写快速缓存区d的地址。
步骤S128中,HD DB91在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器d开始记录图26A所示的第1基本对象型的对象X,同时首先对写快速缓存区d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对象标识符OID(q、p、t)。步骤S129中,HD DB91在写快速缓存区d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所产生对象的任意数据(例如所产生的对象的名称等)。
步骤S130中,HD DB91等待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信号I的输入。步骤S131中,HD DB91判断信号I是否确认,即是否确定建立对话。判断信号I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132,确定写对话Z。反之,判断为信号I非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133,放弃写对话Z。
下面参照图31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32确定写对话的处理。所谓确定写对话是指在开设有关对话后发生的对象产生、更新、移动等中反映并确定对象记录区122的记录的情况。
步骤S171中,HD DB91将变数M初始化为1。步骤S172中,HDDB91判断变换M是否在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数S以下。判断为变换M是表目数S以下时,处理进至步骤S173。在步骤S173,HD DB91读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并且判断是否与对话号Z一致。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不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174,以便检索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一致的表目。
步骤S174中,HD DB91使变数M递增1。处理返回步骤S172,重复其后的处理。步骤S173中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175。即提取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对话号Z的表目,并进行步骤S175及其后的处理。
步骤S175中,HD DB91从在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对话号Z的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83读出对象标识符。在步骤S176中,HD DB91从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对话号Z的表目M的对象状态存放区189读出表示对象状态的信息J。步骤S176中,HD DB91判断表示对象状态的信息J是“CREATE”、“UPDATE”和“REMOVE”中的哪一个。
步骤S177中判断为表示对象状态的信息J是“CREATE”时,处理进至步骤S178。在步骤S178,HD DV91将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区d记录的对象记录到对象记录区122的组块p的q页及其以下。步骤S179中,HD DB91在区域信息记录区164中q列p行及其以下的g位记录1。
步骤S180中,HD DB91将表目M的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的值复制到读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0。这时,如果读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0存放0以外的值,就释放设置该值表示的缓存器56的读快速缓存区。
步骤S181中,HD DB91在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和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0。步骤S182中,HD DB91将表目M的访问时刻存放区192的值用当前的时刻更新。
步骤S177中判断为表示对象状态的信息J是“UPDATE”时,处理进至步骤S183。HD DV91在步骤S183将在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区d所记录的对象记录到对象记录区122的组块p的q页及其以下。处理进至步骤S180。
步骤S177中,判断为表示对象状态的信息J是“REMOVE”时,处理进至步骤S184。在步骤S184,HD DB91在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的q列p行及其以下的g位记录0。步骤S185中,HD DB91释放表目M在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和读快速缓存。步骤S186中,HD DB91在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至访问时刻存放区192存放0。处理进至步骤S174。
然后,在步骤S172中,重复其后的处理,直到判断为变数M在表目数S以下。在判断为变数M不是在表目数S以下的情况下,完成确定写对话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32的流程图,说明图28的步骤S133的处理,即放弃写对话的处理。在步骤S191,将变数M初始化为1。在步骤S192,HD DB91判断变数M是否在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的数S以下。在判定为变数M是在表目的数S以下时,处理进入步骤S193。
在步骤S193,HD DB91读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并且判断是否与对话号Z一致。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不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194,以便检索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一致的表目。步骤S194,HD DB91使变数M递增1。处理返回步骤S192,重复其后的处理。
步骤S193中,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与对话号Z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195。即提取在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对话号Z的表目,并进行步骤S195及其后的处理。
步骤S195中,HD DB91释放表目M在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区。步骤S196中,HD DB91判断表目M的对象状态存放区189存放的对象状态是否“CREATE”。判断为对象状态不是“CREATE”时,进至步骤S197。
步骤S197中,HD DB91在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和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0。步骤S198中,HD DB91用当前的时刻更新表目M的访问时刻存放区192的值。处理进至步骤S194。
然后,步骤S196中,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状态存放区189存放的对象状态是“CREATE”的情况下,处理进至步骤S199。在步骤199,HD DB91除了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储区184以及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外,也就是在存储对象识别符存放区183、只读对话号存放区185~188、对象状态存放区189、读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0、以及访问时刻存放区192存放0。处理进入步骤194。
其后,在步骤S192中,重复其后的处理,直到判断为变数M在表目数S以下。在判断为变数M不是在表目数S以下的情况下,完成放弃写对话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33的流程图,以对对象标识符OID=X的对象(下文记为“对象X”)进行检索的情况为例,说明对象的检索处理。还设对话已开设。
步骤S201中,HD DB91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下面参照图34的流程图说明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的处理。
步骤S211中,HD DB91将变数M初始化为1。步骤S212中,HDDB91判断变换M是否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数S以下。判断为变换M是表目数S以下时,处理进至步骤S213。
步骤S213中,HD DB91读出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判定与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是否一致。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与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不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214,以便检索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与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一致的表目。
步骤S214中,HD DB91使变数M递增1。处理返回步骤S212,重复其后的处理。步骤S213中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与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一致时,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因此结束该处理,使处理返回图33。
步骤S213中,判断为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的值与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0ID=X不一致的情况继续存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变数M不是在表目数S以下时,处理进至步骤S215。在步骤S215,HD DB91判断为出错,即判定为不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结束此处理,处理返回图33。
返回图33,且在步骤S201的处理中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时,处理进至步骤S202。步骤S202中,由于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HD DB91判断为缓存器56中存在对象X,使处理结束。
反之,步骤S201的处理中不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时,处理进至步骤S203。HD DB91在步骤S203分解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取得记录对象的对象记录区122的组块号、页号、对象X的型号t。
步骤S204中,HD DB91从对象型记录区163读出与型号t对应的表目的规模记录区167的值,根据该值计算记录对象X所需的页数g。
步骤S205中,HD DB91参照区域信息存储区164,判定q行p列以下的g位是否为1。判断为该g位是1时,处理进至步骤S206。步骤S206中,HD DB91在缓存器56设定相当于页数g的读快速缓存区c。步骤S207中,HD DB91将对象记录区122中组块q的页p以下的页数g中记录的数据复制到缓存器56的读快速缓存区c。
步骤S208中,HD DB91判断在读快速缓存区c复制的数据在与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相当的部分记录的对象标识符是否与对象标识符X一致。判断为一致时,读快速缓存区c上缓存的数据是对象X,因此处理进至步骤S202。
步骤S208中,判断为在读快速缓存区c复制的数据在与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相当的部分记录的对象标识符与对象标识符X不一致时,处理进至步骤S209。HD DB91在步骤S209判断为对象记录区122也不存在对象X,从而结束处理。
下面参照图35的流程图,说明对象X的更新处理。这里,对象X的更新处理是指改写对象X的任意数据的处理。
步骤S211中,与以上参照图29说明的步骤S121的处理一样,HD DB91开设写对话Z。步骤S222中,与以上参照图34说明的步骤S201的处理一样,HDDB91取得对于对象X的表目M。
在步骤S222的处理中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时,判断为对象X在缓存器56设定的读快速缓存区c得到缓存,处理进至步骤S223。HD DB91在步骤223判断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是否0。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为0的情况下,处理进至步骤S224。
步骤S224中,HD DB91在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存放在步骤S221开设的写对话的对话号Z。步骤S225中,HD DB91分解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取得记录对象的对象记录区122的组块号、页号、对象X的型号t。
步骤S226中,HD DB91从对象型记录区163读出与型号t对应的表目的规模记录区167的值,根据该值计算记录对象X所需的页数g。步骤S227中,HDDB91在缓存器56设定与页数g相当的写快速缓存区d。步骤S288中,HD DB91在表目M的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写快速缓存区d的地址。
步骤S229中,HD DB91在写快速缓存区d复制缓存器56的读快速缓存区c的数据。步骤S230中,HD DB91在写快速缓存区d所复制的对象X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对象X进行更新的任意数据。步骤S231中,HD DB91在表目M的对象状态存放区189存放表示更新的信息“UPDATE”。
步骤S232中,HD DB91等待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信号I的输入。在步骤S233,HD DB91判断信号I是否确认,即是否确定建立对话。判断信号I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234,步骤S234中,与参照图31说明的步骤S132的处理相同,HD DB91确定写对话Z。反之,判断为信号I非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235。在步骤S235中,与上文参照图32说明的步骤S133的处理相同,HD DB91放弃写对话Z。
步骤S223中判断为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4的值不是0时,能判断为对象X正在利用对话Z以外的其他对话进行更新,处因此理进至步骤235。
步骤S222的处理中不能取得与对象X对应的表目M时,处理进至步骤S236,与上述参照图30说明的步骤S123的处理相同,HD DB91确保空闲表目M。
步骤S237中,分解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取得记录对象的对象记录区122的组块号、页号、对象X的型号t。步骤S238中,HD DB91从对象型记录区163读出与型号t对应的表目的规模记录区167的值,根据该值计算记录对象X所需的页数g。步骤S239中,HD DB91在缓存器56设定与页数g相当的读快速缓存区C和写快速缓存区d。
步骤S240中,HD DB91在表目M的读快速缓存地址存区190存放读快速缓存区c的地址。在表目M的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写快速缓存区d的地址,并且在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存放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
步骤S241中,HD DB91在缓存器56的读快速缓存区c复制到对象记录区122中组块q的页p以下的页数g为止记录的对象X的数据。处理进至步骤S229。
如以上说明那样,文件X的更新处理将文件X的数据从读快速缓存区c复制到写快速缓存区d,改写该写缓存区d中缓存的文件X的数据,并且利用对话确定处理,将改写的结果记录到对象记录区122。
下面参考图36的流程图,说明产生与文件记录区121所记录的内容数据一一对应的纹道对象的处理,即产生对象型号t’的流对象的处理。对象型号t’包含基本型号(当前情况下为第2基本对象型)和表目号。
步骤S251中,与上文参照图29的流程图说明的步骤S121的处理相同,HD DB91开设写对话。步骤S252中,为了确保记录对象型号t’的流对象的组块的页,HD DB91从对象型记录区163的表目t’的规模记录区167读出对象型号t’的对象规模,计算与该规模相当的组块中的页数。将算出的页数记为g。
步骤S253中,与上文参照图30的流程图说明的步骤S123的处理相同,HD DB91确保构成对话管理信息181的多个表目中的空闲表目M。步骤S524中,HD DB91检索区域信息记录区164的位串中g位连续记录0的位串。将检索的连续g位记录0的位串的始端位置作为q列p行。步骤S255中,HD DB91在确保表目M的对象标识符存放区183存放由组块号q、页号p、对象型号t’构成的对象标识符OID(q、p、t’),如图27所示。HD DB91还在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读写对话号存放区183存放对话号Z,再在对象状态存放区189记录表示产生的“CREATE”。
步骤S256中,HD DB91在缓存器56确保等于流对象的规模(即页数)g的写快速缓存区d。步骤S257中,HD DB91在对话管理信息181的表目M的写快速缓存地址存放区191存放确保的缓存器56中的写快速缓存区d的地址。
步骤S258中,HD DB91在缓存器56确保的写快速缓存器d开始记录图26B所示的第2基本对象型的对象X,同时作为其开始,在写快速缓存区d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对象标识符OID(q、p、t’)。步骤S259中,HD DB91取得与流对象对应的,由HD FS92产生的内容数据的文件标识符F(其值与记录此内容数据的一系列群集的始端群集号相同)。步骤S260中,HD DB91在写快速缓存区d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103记录文件标识符F。
步骤S261中,HD DB91开始获取所产生的流对象的任意数据(例如所产生流对象的名称等)。步骤S262中,HD91待机,直到完成任决数据的获取。在步骤S261和S262的处理之间,利用HD FS92产生与该流对象对应的文件标识符F的内容数据的文件,并记录于文件记录区121。
步骤S263中,HD DB91在写快速缓存区d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取得的任意数据。
步骤S264中,HD DB91等待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信号I的输入。在步骤S265中,HD DB91判断信号I是否确认,即是否确定建立对话。判断信号I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266,步骤S266中,与上文参照图31说明的步骤S132的处理相同,HD DB91对写对话Z进行确定。
反之,在步骤S256,判断为信号I非确认时,处理进至步骤S267。在步骤S267,与上文参照图32说明的步骤S133的处理相同,HD DB91放弃写对话Z。步骤S268中,HD DB91要求HD FS92删除文件F。这样,就结束流对象生成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37的流程图,说明对对象标识符OID=X的流对象(下文记为“流对象X”)进行检索的处理。设已开设对话。
步骤S271中,HD DB91进行与上文参照图33说明的对象X检索处理相同的处理。步骤S272中,取得在步骤S271的处理中检索到的对象X的对象标识符OID=X所包含的对象型号。将取得的对象型号取为t。进而,HD DB91取得对象型号t包含的基本对象型号。
步骤S273中,HD DB91判断检索到的对象X的基本对象型号是否第2基本对象型。判断为检索到的对象X的基本对象型号是第2基本对象型时,由于检索的对象X是流对象,处理进至步骤S274。步骤S274中,HD DB91从所检索流对象X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读取文件标识符,供给HD FS92。
步骤S271中,不能检索对象标识符OID=X的对象时,处理进至步骤S275。步骤S273中判断为所检索对象X的基本对象型号不是第2基本对象型时,处理也进至步骤S275。步骤S275中,HD DB91判断为出错,即不存在流对象X,因而结束流对象检索处理。
图38示出对象记录区122所记录对象的目录结构。对象记录区122在根211的下方形成资料夹清单对象212、资料夹对象213、歌曲集对象214和纹道对象215的分层结构。
HD DB91可在文件夹清单对象212之下生成多个文件夹对象213。在文件夹对象213的下方,可生成多个歌曲集对象214。在该对像214的下方,可生成多个纹道对象215。纹道对象215对应于一首歌曲的内容数据。
资料夹对象213、歌曲集对象214和纹道对象215是在选择再现的歌曲等情况下用户提示的对象。HD DB91可在根211、资料夹清单对象212或资料夹对象213的下方生成非用户提示的对象的其他信息对象(CC(内容控制)对象216等)。
HD DB91在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下方生成资料夹对象213时,禁止在相同资料夹清单对象211的下方生成资料夹对象213以外的其他对象。在资料夹对象213的下方产生歌曲集对象214时,禁止止在相同资料夹对象213的下方产生歌曲集对象214的下方产生纹道对象215以外的对象。
各对象按照上述规则加以记录,因而可在对象记录区122建立资料夹群217、歌曲群218和纹道群219。
下面说明各对象的数据格式。
图39示出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数据格格式。资料夹清单对象212属于图26A所示的第1基本对象型,因而由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和任意数据记录区202构成。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4个字节的对象标识符OID。
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该资料夹清单对象212下方能够生成的资料夹对象213的最大值MAX(4字节)、该资料夹清单对象212下方产生的资料夹对象213的数量N(4字节)和表示该资料夹清单对象212下方生成的资料夹对象213的ID的排列的4×100字节的资料夹。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设置612字节的保留段。
图40示出资料夹对象213的数据格式。资料夹对象213属于图26所示的第1基本对象型,因而由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和任意数据记录区202构成。资料夹清单对象212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4个字节的对象标识符OID。
资料夹对象213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该对象213下方可产生的歌曲集对象214的最大值MAX(4字节)、该对象213下方产生的歌曲集对象214的数量N(4字节)。表示该对象213下方产生的歌曲集对象214的ID的阵列的4×200字节的歌曲集和表示该对象213的资料夹名的36字节标题。该对象213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设置176字节的保留段。
图41示出歌曲集对象214的数据格式。该对象214属于图26A所示的第1基本对象型,因而由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和任意数据记录区202构成。资料夹清单对象214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4个字节的对象标识符OID。
歌曲集对象214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该歌曲集对象214下方能够生成的纹道对象215的最大值MAX(4字节)、该对象214下方生成的纹道对象215的数量N(4字节)、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下方生成的纹道对象215的ID的排列的4×400字节的纹道、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的标题名的516字节标题、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的演员名的260字节的演员栏、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产生的日期的8字节产生日期和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的来源的音乐CD3的媒体索引的32字节媒体索引。该歌曲集对象214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设置1660字节的保留段。
图42示出纹道对象215的数据格式。纹道对象215属于图26B所示的第2基本对象型,因而由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任意数据记录区202和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构成。纹道对象215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记录4字节的对象标识符OID。纹道对象215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记录表示一一对应的内容数据(记录在文件记录区121)的文件标识符的4字节SOID。
纹道对象215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记录表示该纹道对象215的曲名的516字节的标题、表示该纹道对象215的演员名的260字节的演员栏、表示该歌曲集对象214的再现时间的8字节时间、表示对该纹道对象215最后进行访问的日期的8字节的最后访问日期、表示该对象215的再现次数的4字节播放计数器(PC)、表示该纹道对象215的制作日期的8字节的creation date(生成日期)、以及表示与该纹道对象215对应的内容数据的歌曲属性和再现控制信息(保护著作权用的信息)的12544字节的AC。纹道对象215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设置980字节的保留段。
图43示出纹道对象215的任意数据记录区202所记录1255字节AC的详况。AC中记录表示内容索引的8字节Ckey、表示编译码器识别值的1字节的Codec、表示编译码器属性的1字节的Codec Attr、表示再现限制信息的1字节LT、表示有效性校验用标记的1字节VLD、表示取出目的地个数的1字节LCMLOGNUM、表示编译码器依靠信息的16字节CDI、表示内容序列号的20字节CID、表示再现允许开始日期的8字节PBS、表示再现允许结束日期的8字节PBE、表示扩充CC的1字节XCC、表示剩余再现次数的1字节CT、表示内容控制信息的1字节CC、表示取出剩余次数的1字节CN、表示源信息的40字节SRC以及表示包含取出目的地设备ID和标记的信息的48×256字节LCMLOG。
特别是,表示内容控制信息的1字节CC,其从MSB(最高有效位)侧起的第1位表示有无著作权(0表示“有”,1表示“无”)。从MSB侧起的第2位表示版本(0表示“原版”,1表示“非原版”),从MSB侧起的第3、第4位不使用。
CC的从MSB侧起的第5至第7位表示的信息如下。即,CC的从MSB侧起的第5至第7位记录010时,表示允许取出(允许编辑)。CC的从MSB侧起的第5至第7位记录011时,表示允许移动(PD5中不准编辑)。CC的从MSB侧起的第5至第7位记录100时,表示允许输入(PD5中允许编辑),CC的从MSB侧起的第5至第7位记录110时,表示允许输入(PD5中不准编辑)。
图44示出与纹道对象215一一对应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内容数据由表示ATRAC 3首部的16千字节的AT3H、表示ATRAC3部件的16千字节的PRT和表示声单元串的各16千字节的AT3SU-1至AT3SU-N构成。
图45示出CC对象216的数据格式。CC对象216属于图26B所示的第2基本对象型。因此,CC对象216由对象标识符记录区201和任意数据记录区202构成CC对象216的对象标识符记录区记录4字节的对象标识符OID。
CC对象216的任意数据记录区设置16字节的保留段。CC对象216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记录表示与CC数据(记录在文件记录区121)对应的文件标识符的4字节SOID。
图46示出文件记录区121所记录CC数据的格式。CC数据包含10千字节的爱好者资料夹、200千字节的爱好者歌曲集和600千字节的爱好者纹道。爱好者资料夹记录的信息表示与用户选择的资料夹对应的资料夹对象213的对象标识符OID。爱好者歌曲集记录的信息表示与用户选择的歌曲对应的歌曲集对象214的对象标识符OID。爱好者纹道记录的信息表示与用户选择的纹道对应的纹道对象215的对象标识符OID。
因此,例如再现时用户一旦选择再现的纹道,则根据CC数据的爱好者纹道,判明与所选择纹道对应的纹道对象215的对象标识符OID,从所判明纹道对象215取得对应的文件标识符,以读出并再现内容数据。
下面参照图47至图56说明执行音频服务器1各种功能时,数据流与固件的对应关系。
图47示出进行CD高速录音时的数据流。用高速对音乐CD3进行录音的CD高速录音中,利用CD MW88的控制,音乐CD3的数字音频数据由CD-ROM驱动器以CAV 8倍速读出,在缓存56中缓存。缓存器56缓存的数字音频数据又由HD MW82控制,将其输入到WM筛选60-2,检测出水印。接着,利用HD MW82的控制,由编码器59以平均5倍速按照ATRAC3制将缓存器56缓存的音频数据编码并加密,所得的编码数据在缓存器56缓存后,传到HDD58进行记录。虽然图中省略,但进行CD高速录音过程中,从扬声器器2输出与录音的数字音频数据对应的声音。
图48示出进行CD记录时的数据流。一面再现音乐Cd3一面录音的CD记录中,利用CD MW88的控制,音乐CD3的数字音频数据由CD-ROM驱动器以CAV8倍速读出,在缓存56中缓存。接着,利用HD MW82的控制,由编码器59以平均5倍速按照ATRAC3制将缓存器56缓存的音频数据编码并加密,所得的编码数据在缓存器56缓存后,传到HDD58进行记录。缓存器56缓存的数字音频数据又由HD MW82控制,提供给WM筛选60-2,检测出水印。
另一方面,为了监听声音,利用HD MW82的控制,将缓存的数字音频数据暂时记录到在HDD58设置的环形缓存器241(图61)后,进行读出,并输入到音频接口60-3。接着,利用AIO MW94的控制,将数字音频数据传到D/A(模—数变换器)62,变换为模拟信号后,从扬声器2输出相应的声音。
下面参照图57至图70B说明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的详况。
图49示出对数字输入进行HD记录时的数据流。将数字输入编码并且记录到HDD58的HD记录中,利用AIO MW94的控制,通过信号处理部60将从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提供给编码器59。接着,利用HDMW82的控制,由编码器59按照ATRAC3制将数字音频数据编码并加密,所得的编码数据传给缓存器56后,传到HDD58进行记录。又利用HD MW82的控制,在信号处理部60的WM筛选60-2中检测出水印。进而,利用AIO MW94的控制,借助信号处理部60的音频接口60-3,将数字音频数据传到D/A62变换成模拟信号后,从扬声器2输出。
图50示出对模拟输入进行HD记录时的数据流。将模拟输入编码并且记录到HDD58的HD记录中,利用AIO MW94的控制,在A/D62将从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模拟数据变换成数字信号,供给编码器59。接着,利用HD MW82的控制,由编码器59按照ATRAC3制将数字音频数据编码并加密,所得的编码数据传输缓存器56后,传送到HDD58进行记录。又利用HD MW82的控制,借助WM筛选60-2从A/D62的数字输出检测出水印。进而,利用AIO MW94的控制,从扬声器2输出从辅助输入端子31输入的模拟音频数据。
图51示出进行HD播放时的数据流。对HDD58的编码数据进行再现的HD播放中,利用HD MW82的控制,在缓存器56缓存从HDD58读出的编码数据后,利用译码器59将其译码。所的得到数字音频数据在缓存器56缓存后,传到音频接口60-3。接着,利用AIO MW94的控制,借助音频接口60-3将数据音频数据传到D/A62变换成模拟信号后,从扬声器2输出。
图52示出进行CD播放时的数据流。对音乐CD3进行再现的CD播放中,利用CD MW88的控制,由CD-ROM驱动器57读出音乐CD3的数字音频数据,传给缓存器56缓存后,传到音频接口60-3。接着,利用AIO MW94的控制,借助音频接口60-3将数字音频数据传到D/A62变换成模拟信号后,从扬声器2输出。
图53A和图53B分别示出进行MS播放时的数据流。对MS4的编码数据进行再现的MS播放中,如图53A所示,利用MS MW89的控制,将MS4编码数据供给MGMS接口60-1,由该接口进行相互认证后,借助信号处理部60内建的译码器进行译码。接着,利用AIO MW94的控制,由音频接口60-3将译码结果所得的数字音频数据传到D/A62变换成模拟信号后,从扬声器2输出。
又,如图53B所示,利用MS MW89的控制,从MS4读出编码数据,供给MGMS接口60-1,MGMS接口60-1相互认证后进行译码。译码所得的编码数据由缓存器56缓存后,由译码器59译码,所得的数字音频数据经缓存器56输出到D/A62。接着,利用AIO MW94的控制,从扬声器2输出由D/A62变换的模拟信号的音频数据。
图54示出进行MS取出/移出时的数据流。将HDD58的编码数据复制到MS4的MS取出和将HDD58的编码数据移动到MS4的移出中,利用HDMW82的控制,在缓存器56缓存从HDD58读出的编码数据,接着,利用MS MW89的控制,将缓存的编码数据传到MGMS接口60-1,记录到MS4中。取出和移出将在下面叙述。
图55示出进行MS输入/移入时的数据流。将MS4的编码数据移动到HDD58的MS输入/移入中,利用MS MW89的控制,通过MGMS接口60-1将MS4的编码数据传到缓存器56。接着,利用HD MW82的控制,将缓存的编码数据传到HDD58进行记录。关于输入/移入将在下面叙述。
图56示出进行PD取出时的数据流。将HDD58的编码数据复制到PD5的PD取出中,利用HD MW82的控制,在缓存器56缓存从HDD58读出的编码数据后,由编码器/译码器59将该数据译码,再进行加密以便用于PD5。又在缓存器56缓存该数据。接着,利用PD MW90的控制,通过USB主控制器54和USB连接器43将缓存的编码数据记录到PD5。
下面参照图57至图70B说明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的详况。CD高速录音处理是用户按压高速记录键24时进行的处理。CD记录处理是用户按压记录键23时进行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57和图58说明CD高速录音与CD记录的不同点。图57的上部示出CD高速录音中监听器声音输出的周期。图57的下部示出CD高速录音中录音处理(进行编码并记录的处理)的周期。图58的上部示出CD记录中监听器声音输出的周期。图58的下部示出CD记录中的录音处理(进行编码并记录的处理)的周期。
比较图57和图58可知,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的录音处理所需总时间相同。即,按ATRAC 3制对音乐CD3的音频数据(PCM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将其记录到HDD58的处理,用相对于音频数据的再现速度以平均5倍速度进行。
例如,利用CD高速录音或CD记录对记录6首再现时间为10分钟的歌曲的总再现时间为60分钟的音乐CD进行录音时,依次录制,每首歌曲需要约2分钟。
CD高速录音与CD记录的不同点是监听器声音输出的周期。
CD高速录音时,仅在进行相应的音频数据录音处理的周期输出监听器声音。上述音乐CD3的例子中,第1首歌始端起约2分钟的声音用常规再现速度输出,接着,第2首歌始端起约2分钟的声音用常规速度输出,其后,各首歌从其始端起约2分钟的声音按常规速度输出。因此,与录音处理结束同时,监听器声音输出也结束。
CD记录时,输出监听器声音与相应音频数据录音处理的进展状况无关。上述音乐CD3的例子中,第1首歌的全部声音用常规再现速度输出,接着,第2首歌的全部声音用常规速度输出,其后各首歌曲全部声音用常规速度输出。因此,即使录音处理结束,相应的音频数据的监听器声音输出也继续,直到最后第6首歌结束。
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可在其处理过程中适当切换。
接着,图59示出进行CD高速录音或CD记录时的缓存器56的状态。缓存器56设置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和编码数据缓存器232,前者用于对从音乐CD3读出的编码前的音频数据(PCM数据)进行缓存,后者用于对编码器/译码器59编码并加密的编码数据进行缓存。
图60示出缓存器56设置的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和编码数据缓存器232以及音频接口60-3内建的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的状态转移。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编码数据缓存器232和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分别处于初始可写入状态、启动数据写入一旦开始就转移的写入中的状态、一旦数据的写入结束就转移的可读出状态、一旦数据读出开始就转移的读出中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一旦数据的读出结束,就从读出中的状态返回可写入状态。
图61示出在HDD58设置的环形缓存器241的结构,该缓存器用于进行CD高速录音或CD记录时,对监听器声音输出用的PCM数据进行缓存。
具有规定容量(为了说明方便,设地址0至地址max)的环形缓存器241设定表示读出始端地址的读出指针242和表示写入始端地址的始端指针243。环形缓存器241划分成从读出指针242所示地址往顺时针方向到写入指针243所示地址的可读出区244和从写入指针243所示地址往顺时针方向到读出指针242所示地址的可写入区245。将可读出区244的容量称为读出容限。可写入区245的容量则称为写入容限。
图62示出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中各缓存器间的数据流。由CD-ROM驱动器57读出音乐CD3的PCM数据,在缓存器56设置的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进行缓存。该缓存器231缓存的PCM数据传到编码器/译码器59进行编码并加密。所得的编码数据在缓存器56设置的编码数据缓存器232加以缓存。编码数据缓存器232缓存的编码数据传给HDD58,记录到文件记录区121。
另一方面,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缓存的PCM数据传给HDD58,在HDD58设置的环形缓存器241加以缓存。环形缓存器241缓存的PCM数据传到音频接口60-3内建的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加以缓存后,由AD/DA62变换成模拟信号,从扬声器2输出。
下面参照图63的流程图,说明CD高速录音和CD记录所涉及的录音速度设定处理。该录音速度设定处理在选择音乐CD3作为声源的期间、即在CD-ROM驱动器57装音乐CD3,并且利用功能键12选择CD的期间,反复进行。
步骤S281中,输入处理中间件97启动对用户操作各种键的监视。步骤S282中,输入处理中间件97进行等待,直到用户对各种键进行操作,在判定有用户对各种键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将该信息通知主APP76。主APP76判断是否有对记录键23的操作。判断为是对记录键23的操作时,处理进至步骤S283。
步骤S283中,主APP76将有对记录键23的操作的情况通知HD APP77。HDAPP77又将有对记录键23的操作的情况传达给HD MW82的CD高速录音84。CD高速录音84将本身设置在SDRAM53等的高速录音标记设定为关断,处理返回步骤S281。
步骤S282中判断为存在用户对各种键的操作,且该操作不是对记录键23的操作时,处理进至步骤S284。步骤S284中,主APP76判断是否对高速记录键24的操作。判断为是对该键24的操作时,处理进至步骤S285。
步骤S285中,主APP76将操作高速记录键24的情况通知HD APP77。HD APP77又将该情况传达给HD MW82的CD高速录音84。CD高速录音84将高速录音标记设定为ON。处理返回步骤S281。
在步骤284,判定为不是对高速记录键24的操作时,处理返回步骤S281。
下面利用以上说明的录音速度设定处理,操作高速记录键24,使高速录音标记开ON时,进行图57所示那样的CD高速录音。反之,操作记录键23,使高速录音标为记OFF时,进行图58所示那样的CD记录。从CD高速录音到CD记录的切换和反之从CD记录到CD高速录音的反切换能根据用户的键操作在任意的定时进行。
下面参照图64的流程图,说明CD录音处理。该CD录音处理是利用HD MW82所含CD高速录音84进行控制的处理,在装音乐CD3,操作功能键12,将声源设定为CD后,操作记录键23或快速记录键24时,得以启动。
步骤S291中,用户操作记录键23或快速键24,因而录音处于暂停状态期间,从音乐CD3中选择录音的歌曲。具体而言,操作光标键17,从音乐CD3记录的歌曲中选曲,操作输入键20,确定所选歌曲。重复该一系列操作,选择全部的录音歌曲。不进行歌曲选择操作时,规定为选择音乐CD3记录的全部歌曲。
用户在歌曲选择结束阶段操作再现/暂停键26。处理进至步骤S292。
步骤S292中,CD高速录音84将在环形缓存器241设定的读出指针242指示的读出始端地址等信息构成的环形缓存器信息初始化。下面参照图65的流程图,说明该环形缓存器信息初始化处理。步骤S301中,CD高速录音84在环形缓存器241的地址0设定读出指针242指示的读出始端地址和写入指针243指示的写入始端地址。进而,将环形缓存器241的读出容限设定为0,写入容限设定为其最大值max。这样,就结束环形缓存器信息初始化的说明。
返回图64。步骤S293中,CD高速录音84依次选择步骤S291所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一首歌曲的录音处理。下面参照图66的流程图,说明一首歌曲的录音处理。步骤S311中,CD高速录音84依靠CD MW88,使音乐CD3录的歌曲的PCM数据分别按规定的数据量(例如2秒钟)在处于可写入状态的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中缓存。规定数据量的PCM数据写入(缓存)结束时,PCM数据写入缓存器231的状态转移到可读出状态。
步骤S312中,CD高速录音84使编码器/译码器59对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缓存的规定量PCM数据进行编码(编码且加密)。从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读出规定数据量的PCM数据结束时,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的状态转移到可写入状态。
又,CD高速录音84启动监听器声音输出处理。后面参照图67说明监听器声音输出处理。
步骤S313中,CD高速录音84使编码所得的规定数据量的编码数据在缓存器56的处于可写入状态的编码数据缓存器232中缓存。规定数据量(例如2秒钟)的编码数据写入(缓存)结束时,该编码数据缓存器232的状态转移到可读出状态。
步骤S314中,CD高速录音84使编码数据缓存器232缓存的规定数据量编码数据记录于HDD58的文件记录区121。按每规定量数据使编码数据记录到文件记录区121的处理相当于上文参照图14说明的文件生成处理。还可进行上文参照图28说明的对象生成处理。
步骤S315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是否记录一首歌的编码数据。判断为未一首歌的编码数据时,处理返回步骤S311,重复其后的处理。然后,步骤S315中判断为记录一首歌的编码数据时,结束该一首歌份额的录音处理。
如上所述,进行一首歌的录音处理后,处理返回图64的步骤S294。在步骤294,CD高速录音84判断是否对步骤S291选择的全部歌曲录音。判断为未对选择的全部歌曲录音时,处理返回293,进行对下一首歌的一首歌曲份额的录音处理。
然后,步骤S294中,判断为对选择的全部歌曲进行了录音时,结束该CD录音处理。
这里,参照图67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12中启动的监听器声音输出处理。步骤S321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高速录音标记是否为ON。判断为该标记为ON时处理进至322。
步骤S322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对相应的PCM数据的一首歌曲录音处理是否结束。判断为该录音处理未结束时,处理进至步骤S323,以便输出一首歌曲的录音处理进行过程中的PCM数据的监听器声音。
步骤S323中,CD高速录音84启动对于环形缓存器241的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缓存的PCM数据的写入处理。步骤S324中,CD高速录音84启动环形缓存器241所记录PCM数据的读出处理,不等待步骤S323的处理结束。
下面参照图68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23中对缓存器241的写入处理。
步骤S331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高速录音标记是否为ON。判断为该标记是ON时,处理进至332。步骤S332中,CD高速录音84进行上文参考图65说明的环形缓存器信息初始化处理。
步骤S333中,CD高速录音84启动在环形缓存器信息写入指针243所示写入始端地址以后的可写入区245写入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所记录的PCM数据。步骤S334中,CD高速录音84使环形缓存器信息所包含写入指针243指示的写入始端地址的值往正向递增步骤S333中写入的PCM数据的份额,与此相对应,更新写入容限和读出容限的值。
步骤S331中判断为高速录音标记为非ON时,处理进至335。步骤S335中,CD高速录音84参照环形缓存器信息,以判断PCM数据写入缓存器231记录的PCM数据规模是否在环形缓存器241的写入容限以下。判断为该规模是在该写入容限以下时,处理进至步骤S333。
步骤S335中判断为该规模不是该写入容限以下时,处理返回步骤S331。然后,重复步骤S331和步骤S335的处理,直到借助由用户更新录音速度的设定,在步骤S331判断为高速录音标记是ON,或者借助增加环形缓存器241的写入容限,在步骤S335判断为PCM数据读入缓存器231记录的PCM数据规模不是环形缓存器241的写入容限以下。这样,就结束对环形缓存器241的写入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69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324中环形缓存器241的读出处理。步骤S341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音频接口60-3内建的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是否可写入状态,并且等待到判断为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是可写入状态。判断为该缓存器是可写入状态时,处理进至步骤S342。
步骤S342中,CD高速录音84按照环形缓存器241的读出指针242指示的读出始端地址,读出环形缓存器241的可读出区244记录的PCM数据,将其写入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
步骤S343中,CD高速录音84使环形缓存器信息所包含读出指针242指示的读出始端地址的值往正向递增步骤S342中读出的PCM数据的份额,与此相对应,更新写入容限和读出容限的值。
步骤S344中,CD高速录音84使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转移到可读出状态。这样,就结束环形缓存器241的读出处理的说明。
返回图67,步骤S325中,AIO MW94使PCM数据再现用缓存器251缓存的PCM数据输出到AD/DA62。AD/DA62启动所输入PCM数据的再现,并且从扬声器2输出相应的声音。
步骤S326中,CD高速录音84判断一支歌曲份额的PCM数据再现是否结束。判断为一支歌曲份额的PCM数据再现未结束时,处理返回处理S321,重复其后的处理。步骤S326中判断为一支歌曲份额的PCM数据再现未结束时,结束监听器声音处理。
步骤S322中,判断为对于相应的PCM数据的一首歌曲份额的录音处理结束时,立即停止该监听器声音输出处理。这样,就结束CD录音处理的说明。
在CD录音处理的过程中,对应于用户对记录件23或快速记录件24的操作,可在任意定时从CD高速录音切换到CD记录,或者反之从CD记录切换到CD高速录音。
这里,在图70A和图70B示出进行CD高速录音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图70A是启动录音前显示的有关录音设定的信息的显示例。这时显示器15设置显示区261至267。本显示例中,显示区261显示指示录音源和录音处的信息。显示区262显示表示有关录音设定的信息。显示区263显示指示保存处的资料夹名。显示区264显示进行录音的歌曲集的名称和演员名。显示区265显示录音时的位速率。显示区266显示录音时的录音电平。显示区267显示对应于按压再现/暂停键26启动录音的信息。显示录音时的录音电平。
图70B是进行录音中的显示例。这时,显示器15设置显示区271至278。本显示例中,显示区271显示指示录音源和录音处的信息。显示区272闪烁显示文字“高速录音中”表示正在进行CD高速录音。显示区273显示录音中的歌曲的曲集名和演员名。显示区274显示录音中的歌曲在音乐CD3上的歌曲号。显示区275显示录音中的歌曲的再现经历的时间。显示区276显示音乐CD3的再现剩余时音。显示区277显示进度条形图,其长度与相对于录音总歌曲数的录音进行状况成比例变化。显示区278显示录音歌曲的总数和已录音或正在录音的歌曲数。
例如对再现时间为60分钟的歌曲集中全部歌曲进行CD高速录音时,录音用约5倍的速度进行,因而显示区277显示的进度条形图279的长度从录音启动时开始逐渐变长,在约12分钟成为占整个显示区277的长度。
也可使显示区277的进度条形图279的长度不相应于录音的进展状态,而是与歌曲再现经历的时间成比例伸长。
下面参照图71至图77说明再现在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的方法。如上所述,音频服务器1对音乐CD3记录的歌曲进行编码,将内容数据作为文件记录到HDD58,但指定再现的歌曲时,不是使用户指定文件,而是使用户指定形成分层结构的资料夹、歌曲集和纹道对象。
通过将整个HDD、任意资料夹或任意歌曲集指定为再现区,也能将多首歌曲一起指定为再现歌曲。借助对根据所指定再现区产生的播放清单中所包含纹道对应的内容数据进行译码,实现歌曲的再现。
图71示出一例再现区。将虚线281包围的整个HDD指定为再现区时,如图72所示,播放清单中登记HDD58中的全部纹道号。
将虚线282包围的自用选择资料夹F1指定为再现区时,如图73所示,在播放清单登记该资料夹F1所属全部歌曲集的歌曲集号。
将虚线283包围的自用选择资料夹F1的歌曲集A1指定为再现区时,如图74所示,在播放清单登记该资料夹该歌曲集A1所属全部纹道的纹道号。
将暂时资料夹F2所属可曲集A1的纹道T1指定为再现歌曲时,如图75所示,在播放清单登记该纹道T1。
下面参照图76的流程图,说明产生所指定再现区对应的播放清单的处理。
此播放清单生成处理是利用HD MW82包含的HDPLAY85进行控制的处理,在操作功能键12,对HDD设定了声源时启动。
步骤S351中,HDPLAY85判断指示用户所选再现区的对象层是否整个HDD。判为所选对象层不是整个HDD时,处理进至步骤S352。用户选择再现区的方法可为:利用操作遥控器7上的再现区切换键(未示出)进行选择,或者利用按规定顺序按压盖40上设置的光标键17、输入键20和菜单/取消键21等进行。
步骤S352中,HDPLAY85判断用户所选对象层是否资料夹。判定为该层不是资料夹时,处理进至步骤S353。
步骤S353中,HDPLAY85判断用户所选对象层是歌曲集,进至步骤S354。
步骤S354中,HDPLAY85判断是否操作再现/暂停键26。判定为操作了该键26时,处理进至步骤S355。步骤S355中,HDPLAY85判断是否已产生所选对象层对应的播放清单。判断为未产生时,进至步骤S356。判断为已产生,则跳过步骤S356。
步骤S356中,HDPLAY85对应于所选对象层生成播放清单。
步骤S354中判断为未操作再现/暂停键26时,处理返回步骤S351,重复其后的处理。
步骤S351中判断为所选对象层是整个HDD,或步骤S352中判断为所选对象层是资料夹时,处理进至步骤S354。这样,就结束播放清单生成处理的说明。
还可做成与预先产生设想的种种再现区对应的多个播放清单,记录于规定处,并且在用户指定再现区的阶段读出预先产生并记录的播放清单中相应的项目。
下面参照图77的流程图,以将播放模式设定为全部歌曲重复时为例,说明上述播放清单生成处理结束后继续进行的再现处理。
步骤S361中,HDPLAY85利用操作停止键25,判断是否指示再现结束。判为不是指示再现结束时,处理进至步骤S362。步骤S362中,HDPLAY85依次逐条纹道在播放清单包含的全部纹道中指定再现纹道。
步骤S363中,HDPLAY85再现与再现纹道对应的内容数据。具体而言,根据CC数据确定与再现纹道对应的纹道对象,并根据确定的纹道对象的文件标识符记录区203的值,确定相应的内容数据文件标识符,根据该标识符(=文件记录区121的标记号)读出内容数据。接着,将读出的内容数据译码并输出。
与再现纹道对应的数据的再现结束后,处理返回步骤S361,重复其后的处理。然后,步骤S361中,利用操作停止键25,在判断为指示再现结束时,结束再现模式是全部歌曲重复时的再现处理。
全部歌曲重复以外的再现模式中,仅再现区和再现纹道的指定方法不同,其处理步骤相同。
下面参照图78至图81说明将音频服务器1的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移出到MS4的处理。
这里,将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移出到MS4的处理是在MS4复制HDD58记录的内容后,删除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的一系列处理。
下面参照图78的流程图,说明移出处理。由MS MW89控制移出处理。
该移出处理在MS插口45插入MS4的状态下,启动,并且启动时用户操作菜单/取消键21,显示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编辑”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编辑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移出”后,操作输入键20,进而操作光标键17和选择键18,选择移出的纹道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移出的纹道的清单,进而操作输入键。
步骤S371中,HS MW89依靠C IN/C OUT87将HDD58记录的、移出的内容作为无权数据(不可再现的数据)复制到MS4。取为无权数据时,将内容数据属性信息所包含的表示有无权的标记记为OFF。即,在MS4复制表示无权的属性信息和内容数据。
步骤S372中,CIN/C OUT87产生表示已启动移出处理的移出履历信息,并记录到HDD58。移出履历信息包含确定移出的纹道的信息。步骤S373中,CIN/OUT87把表示HDD记录的内容信息有无权的标记记为OFF,使HDD的内容数据为无权数据。
步骤S374中,MS MW89把表示MS4已复制的内容数据有无权的标记记为ON,使MS4的内容数据为有权数据。
步骤S375中,C IN/C OUT87删除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步骤S376中,C IN/C OUT87删除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步骤S376中,C IN/COUT87删除步骤S372的处理中产生的移出履历信息。
以上说明的步骤S371至S376的处理是与一条纹道对应的一个内容数据的移出处理,对选择的全部纹道进行步骤S371至S376的处理。
在移出处理过程中发生电源切断等,使移出处理中断时,在电源恢复后进行返回处理,以补偿中断。后文将参照图86至图88说明返回处理。
图79示出移出处理的状态转移。状态1是启动移出处理前的状态。即,表示在音频服务器1的HDD58记录内容数据,并且HDD58的内容数据有权的状态。
状态2是进行步骤S371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表示借助将音频服务器1的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MS4,在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而且HDD58的内容数据有权,MS4的内容数据无权。
状态3是进行步骤S373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表示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且HDD58的内容数据和MS4的内容数据都无权。
状态3是进行步骤S373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表示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且HDD58的内容数据和MS4的内容数据都无权。
状态4是进行步骤S374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表示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且HDD58的内容数据无权,MS4的内容数据有权。
状态5是进行步骤S375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表示删除HDD58的内容数据,仅MS4记录内容数据,且MS4的内容数据有权。
图80示出选择移出的纹道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仅显示可移出的歌曲。
图81示出移出处理进行中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291闪烁显示文字“移出”,表示正在进行移出处理。移出处理结束的纹道在其横向显示取完标记292。显示区293显示的信息(移出进行中或移出完成后的纹道数/移出纹道的总数)表示移出处理进展状况。
下面参照图82至图81说明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移入到音频服务器1的HDD58的处理。
这里,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移入到HDD58的处理是指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HDD58后,删除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的一系列处理。
这里,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移入到HDD58的处理是指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HDD58后,删除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的一系列处理。
下面参照图82的流程图说明移入处理。由MS MW89控制移入处理。
该移入处理在MS插口45插入MS4的状态下,启动,并且启动时用户操作菜单/取消键21,显示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编辑”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编辑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移入”后,操作输入键20,进而操作光标键17和选择键18,从MS4记录的内容数据中选择移入的内容数据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移入的内容数据的清单,进而在操作输入键20后操作再现/暂停键26。
步骤S381中,MS MW89依靠C IN/C OUT87产生表示启动移入处理的移入履历信息,将其记录到HDD58。移入履历信息包含确定移入的内容数据的信息。
步骤S382中,C IN/C OUT87将MS4记录的、移入的内容数据作为无权数据复制到HDD58。步骤S383中,MS MW89把表示MS4记录的内容数据有无权的标记记为OFF,使MS4的内容数据无权。
步骤S384中,C IN/C OUT87把表示HDD58复制的内容数据有无权的标记记为ON,使HDD58的内容数据有权。
步骤S385中,C IN/C OUT87依靠MS MW89删除MS4记录的内容数据。步骤S386中,C IN/C OUT87删除步骤S382的处理中产生的移入履历信息。
以上说明的步骤S381至S386的处理是与一条纹道对应的一个内容数据的移入处理,对选择的全部纹道进行步骤S381至S386的处理。
在移入处理过程中发生电源切断等,使移入处理中断时,在电源恢复后进行返回处理,以对其进行补偿。
图83示出移入处理的状态转移。状态11是启动移入处理前的状态。即,表示在MS4记录有内容数据,并且MS4的内容数据有权的状态。
状态12是进行步骤S382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是借助将MS4记录的内容数据复制到HDD58,在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的状态,而且是MS4的内容数据有权,HDD58的内容数据无权的状态。
状态13是进行步骤S383的处理后的状态。即,该状态是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的状态,且是MS4的内容数据和HDD58的内容数据都无权的状态。
状态14是进行步骤S384的处理后的状态,即HDD58和MS4双方都记录内容数据的状态,且是MS4的内容数据无权,HDD58的内容数据有权的状态。
状态15是进行步骤S385的处理后的状态。即删除MS4的内容数据,仅在HDD58记录内容数据的状态,且是HDD58的内容数据有权的状态。
图84示出选择移入的内容数据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仅显示MS4记录的内容数据中可移入的内容数据。
图85示出移入处理进行中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301闪烁显示文字“Move in”,表示正在进行移入处理。移入处理结束的内容数据在其横向显示取完标记(check mark)302。显示区303显示的信息(移入进行中或移入完成的内容数据数/移入的内容数据的总数)表示移入处理进展状况。
以上说明了移入处理,从MS4对HDD58输入内容数据的处理也同样地进行。移入处理与输入处理的不同点在于利用移入处理或输入处理记录到HDD58的内容数据的操作。
音频服务器1可将移入处理记录到HDD58的内容数据移出到其他MS4和PD5等,而且可以取出(check out)。然而,音频服务器1可将利用输入处理记录到HDD58的内容数据取出到其他MS4和PD5等,但不准移出。
下面参照图86补偿移出处理和移入处理过程中发生断电等而该处理中断用的返回处理。电源复原后,利用MS MW89立即启动该返回处理。
步骤S391中,MS MW89判断HDD58是否存在移出履历信息。判断为HDD58存在移出履历信息时,进至步骤S392,以对移出处理的中断进行补偿。
步骤S392中,MS MW89进行移出复原处理。下面参考图87的流程图,说明移出复原处理。
步骤S401中,MS MW89判断HDD 58的内容数据是否无权。判断为HDD 58的内容数据无权时,处理进至步骤S402。HDD58的内容数据无权在图79中表示为状态3、状态4。
步骤S402中,MS MW89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这里,状态4时,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从而复原为状态5即移出处理完成的状态。状态3时,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从而成为MS4残留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状态。
这时,用户丢失内容数据,但内容数据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得到保护。MS4的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可由用户用通用的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删除,因而MS4中不残留具有无效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
然而,反之,进行复原处理,删除MS4中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并且留下HDD58内的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则HDD58中原样记录HDD58内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由于常规操作中不发生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作为本实施例专用设备的音频服务器1不具有根据用户指示消除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功能。
因此,为了保护内容数据的著作权,而且使音频服务器1不记录无权数据,希望如S402那样,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
步骤S401中判断为HDD58的内容数据不是无权时,跳过步骤S402。即,HDD58的内容数据无权的情况表示图79的状态2。这时,成为MS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状态,但如上所述,MS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可由用户用通用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删除,因而MS4中不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
步骤S403中,MS MW89删除HDD58的移出履历信息。
处理返回图86。步骤S393中,MS MW89判断HDD58是否存在移入履历信息。判断为存在该信息时,处理进至步骤S394,以对移入处理的中断进行补偿。
步骤S394中,MS MW89进行移入复原处理。下面参照图88的流程图说明移入复原处理。
步骤S421,MS MW89判断HDD 58的内容数据是否无权。判断为该数据无权时,处理进至步骤S422。HDD58的内容数据无权在图79中示为状态12、状态13。
步骤S422中,MS MW89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
这里,状态12时,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因此复原为状态1 1即移入处理前的状态。又,状态13时,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成为MS4残留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状态。
这时,用户丢失内容数据,但内容数据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得到保护。MS4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可由用户用通用的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删除,因而MS4中不残留具有无效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
然而,反之,进行复原处理,删除MS4中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并且留下HDD58内的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则HDD58中仍然记录HDD58内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由于常规操作中不发生具有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作为本实施例专用设备的音频服务器1不具有根据用户指示消除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功能。
因此,为了保护内容数据的著作权,而且使音频服务器1不记录无权数据,希望如S422那样,删除HDD58中存在的内容数据。
步骤S421中判断为HDD58的内容数据不是无权时,跳过步骤S422。即,HDD58的内容数据不是无权的情况表示为图83的状态14、状态15。状态15是移入处理完成的状态,因而没有问题。然而,在状态14中,形成MS4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的状态,但如上所述,MS4的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可由用户用通用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删除,因而MS中不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
步骤S423中,MS MW89删除HDD58的移入履历信息。这样,就结束移入复原处理的说明。处理返回图86,复原处理结束。
图86的步骤S391中,判断为HDD58不存在移出履历信息时,有可能移出处理正常结束或者处于图79的状态1或状态2。移出处理正常结束的情况下,则在作为移出处理前状态的状态1也可跳过移出复原处理。
即使在状态2中,残留MS4的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但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可由用户用通用文件编辑应用程序删除,因而MS4不残留含无权数据的内容数据这种无用数据。于是,跳过步骤S392的处理。
步骤S393中判断为HDD58不存在移入履历信息时,移入处理可能正常结束或者是图83的状态11。移入处理正常结束时,在作为移入处理前状态的状态11可跳过移入复原处理,因而跳过步骤S394的处理。
即使返回处理因断电而中断,也在电源复原后再次从步骤391开始执行,能完成该补偿。这样,就结束复原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89至图91说明将音频服务器1的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取出到MS4的处理。
这里,将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取出的处理是用于在MS4等暂时产生并利用HDD58所记录内容数据的复制件的处理。预先设定内容可取出的次数。并根据取出处理逐一递减可取出次数,但利用进行后文将说明的记入处理,可逐一恢复减少的可取出次数。
下面参照图89的流程图,说明取出处理,由HDMW82的C IN/C OUT 87控制取出处理。
该取出处理在MS插口45插入MS4的状态下启动,启动时用户操作菜单/取消键21,显示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编辑”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编辑菜单,又操作光标键17选择“取出”后,操作输入键20。
步骤S441中,C IN/C OUT 87控制HS DB91,取得属于当前所选歌曲集的全部纹道所对应的内容数据的可取出次数(剩余取出次数)。将内容数据的可取出次数记录到相应的纹道对象的AC(图42)所包含的CN中(图43)。
步骤S442中,C IN/C OUT 87依靠关联的固件在显示器15上显示可取出次数为1以上的纹道的信息(歌曲题目、可取出次数等)。图90示出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311显示“HDD”,作为表示取出的声源信息。显示区312的显示表示与各纹道对应的内容数据的可取出次数。
在步骤S433,C IN/C OUT 87利用用户对光标键17和选择键18的操作,判断是否从所显示的可取出纹道中选择了取出的纹道。判断为选择了取出的纹道时,处理进至步骤S444。
步骤S444中,C IN/C OUT87在取出清单上添加选择的纹道。步骤S445中,C IN/C OUT87使对所选择纹道的内容数据可取出的次数的显示递减1。处理返回步骤S441,重复其后的处理。
步骤443中判断为未选择取出的纹道时,处理进至步骤S446。步骤S446中,C IN/C OUT87利用用户对输入键20的操作,显示取出的纹道的清单,进而利用对输入键20的操作,判断是否指示进行取出。判断为没有指示进行取出时,处理返回步骤S441,重复其后的处理。
然后,步骤S446中判断为指示进行取出时,处理进至步骤S447。步骤S447中,C IN/C OUT87从HDD 58读出与取出清单所包含的纹道对应的内容数据,并且依靠MS MW89在MS4复制读出的内容数据。内容数据的复制件包含确定取出源(即HDD58)的信息。
步骤S448中,C IN/C OUT87使与复制的内容数据对应的纹道对象的AC的CN上记录的可取出次数递减1,更新CN的值。C IN/C OUT87还在AC的LCMLOG上记录规定MS4的信息,作为取出目的地的信息。
虽然省略说明,但该取出处理中,也与上述移出处理相同,采用表示是否可再现(有权或无权)的标记,以控制断电等的补偿和不正当复制。
图91示出取出处理进行中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321闪烁显示文字“Check out”,表示正在进行取出。完成取出的纹道的旁边显示取完标记(Checkmark)322。当前取出中的纹道的旁边显示指针323。显示区324上显示表示取出处理进展状况的信息(正在取出或完成取出的内容数据数/取出清单中包含的总内容数据数)。这样,就结束取出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92和图93,说明将MS4取出的内容数据记入到HDD58的处理。
这里,取出MS4记录的内容数据的处理是指消除从HDD58复制到MS4的暂时再现内容数据,同时使HDD58的可取出次数递增1,将可取出次数恢复到原值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92的流程图说明记入处理,由HDMW82的C IN/C OUT87控制记入处理。
此记入处理在MS插口45插入MS4的状态下启动,启动时用户操作菜单/取消键21,显示菜单,操作光标键17选择“编辑”后,操作输入键20,显示编辑菜单,又操作光标键17选择“记入”后,操作输入键20。
步骤S451中,C IN/C OUT87依靠MS MW89识别MS4记录的数据中可记入的内容数据(从音频服务器1的HDD58取出的内容数据),并且依靠相关的固件在显示器15显示可记入的内容数据的信息。
步骤S452中,C IN/C OUT87在显示器15上显示可记入的纹道的信息(歌曲标题等)。图93示出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313显示“MS”作为表示记入的声源的信息。在内容数据的歌曲标题名称等信息后面显示的箭头号332表示该内容数据可记入。
步骤S452中,C IN/C OUT87根据用户操作光标键17和选择键18,判断是否选择所显示可记入纹道中记入的内容数据。判断为选择记入的内容数据时,处理进至步骤S453。
步骤S453中,C IN/C OUT87在记入清单添加选择的内容数据。处理返回步骤S451,重复其后的处理。
步骤S452中,判断为未选择记入的内容数据时,处理进至步骤S454。步骤S454中,C IN/C OUT87根据用户操作输入键20,显示记入的内容数据的清单,进而根据操作输入键20,判断是否指示进行记入。判断为不是指示进行记入时,处理返回步骤S451,重复其后的处理。
然后,步骤S454中,判断为指示进行记入时,处理进至步骤S455。步骤455中,C IN/C OUT87依靠MS MW89消除记入清单所含MS4的内容数据(仅将表示是否可再现的标记记为否、也就是无权即可)。
步骤S456中,C IN/C OUT87使HDD58记录的与原内容数据对应的纹道对象的AC的CN上记录的可取出次数递增1,更新CN的值。C IN/C OUT87还从AC的LCMLOG删除作为取出目的地信息记录的、确定MS4的信息。这样,就结束记入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94至图97说明交换处理,该处理连续进行对MS4所记录内容的记入处理和利用HD播放功能将包含最后再现的纹道的歌曲集所属多个纹道一起取出到MS4的处理。
此交换处理在MS插口45插入MS4的状态下启动,启动时用户操作交换键22。
步骤S461中,C IN/C OUT87依靠MS MW89识别MS4记录的数据中可记入的内容数据。步骤S462中,C IN/C OUT87联合MS MW89,把MS4的可记入的内容数据参照图92逐一与上述记入处理一样记入。
图95示出正在进行步骤S462的处理时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381显示“MS”作为表示记入声源的信息。显示区382闪烁显示“NowCheck in”的文字,表示正在进行记入。内容数据的歌曲标题名称等的信息前显示的“×”号383表示该内容数据不可记入。取完标记384表示该内容的记入已完成。指针385表示该内容数据正在进行记入。
步骤S463中,C IN/C OUT87判断是否全部记入MS4的可记入内容数据。判断为未全部记入MS4的可记入内容数据时,处理返回步骤S462,记入下一内容数据。然后,在步骤S463判定为全部记入MS4的可记入内容数据时,处理进至步骤S464。
步骤S464中,C IN/C OUT87联合HD DB91,决定将所属纹道一起取出的歌曲集。具体而言,例如HD DB91根据对象记录区122记录的各纹道对象的最终访问日期(图42),判断最后再现的纹道,将该纹道所属歌曲集定为取出的歌曲集。
步骤S465中,C IN/C OUT87从取出的歌曲集选择一条纹道(即内容数据)。步骤S466中,C IN/C OUT87判断所选内容数据是否可取出。判断为该数据可取出时,处理进至S467。
步骤S467中,C IN/C OUT87依靠MS MW89判断取出所选内容数据的容量在MS4中是否空闲。判断为MS4中该容量空闲时,处理进至步骤S468。
步骤S468中,C IN/C OUT87取出所选内容数据,该处理与上文参照图89说明的取出处理相同。
图96示出正在进行步骤S468的处理时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391显示“HDD”作为表示取出声源的信息。显示区392闪烁显示“NowCheck out”的文字,表示正在进行取出。内容数据的歌曲标题名称等信息前显示的“×”号表示该内容数据不可取出。取完标记表示该内容的取出已完成。
步骤S469中,C IN/C OUT87判断步骤S465中是否选择取出的歌曲集包含的全部纹道(即内容数据)。判断为步骤S465中未选择全部内容数据时,处理返回步骤S465,重复其后的处理,在步骤S469中,判断为步骤S465已选择全部内容数据时,结束交换处理。
步骤S466中判断为所选内容数据不可取出时,跳过步骤S467和S468。步骤S467中判断为取出所选内容数据的容量在MS4中无空闲时,跳过步骤S468。
图97示出交换处理完成刚完成时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器15的显示区401显示文字“COMPLETE”,表示交换处理已完成。
如以上说明那样,用户仅操作交换键22,就可自动进行从MS4对HDD58的记入处理和从HDD58对MS4的取出处理。这样,就结束交换处理的说明。
上述移出处理、移入处理、输入处理、取出处理和记入处理不仅在HDD58与MS4之间进行,而且也可在HDD58与连接器43连接的PD5之间进行。
下面,图98示出PD5的硬件构成例。实现PD5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410内装控制其整体的CPU411。CPU411通过总线421连接ROM412、RAM413、DMA控制器414、DSP(数信号处理器)415、缓存器416、LCD接口417、串行接口418和接口419和420。
ROM412存储实现PD5的各种功能的程序、设备ID、密钥等。ROM413在CPU411进行各种处理时暂时存储规定的数据和程序。DMA控制器414控制通过缓存器416、快速擦写存储器426和串型接口418的USB控制器424之间的数据传送。DSP415对快速擦写存储器426等记录的内容数据进行译码。DSP415还具有DES机,用密钥进行内容数据的加密/译码。缓存器416暂时缓存DMA控制器417控制传送的数据。
LCD接口417的后级连接LCD驱动器422和LCD423。串行接口418的后级连接USB控制器424和USB连接器425。USB控制器424控制与通过USB连接器425连接的音频服务器1的数据通信。通过接口419连接的快速擦写存储器416记录从音频服务器1进行移出等的内容数据及其歌曲标题等附加信息。接口420的后级连接DAC427和放大器(AMP)428。电源部429给LSI 410供电。
利用DSP45的译码得到的音频数据通过接口420、DAC427和放大器428输出到头戴话机等。
HDD58与MS4之间的移出处理等和HDD58与PD5之间的移出处理等大致相同,因而仅说明其不同点。
用与音频服务器1的HDD58记录的内容数据进行加密相同的密钥进行MS4记录的内容的加密。因此,HDD58与MS4之间不必对加密的内容数据进行译码,可按其原来的状态移出。
反之,PD5所记录内容数据的加密采用与音频服务器1的HDD58所记录内容数据的加密不同的密钥。因此,HDD58与PD5之间,对如以上参照图56那样,将HDD58所记录内容数据的密钥译码后,把再次用不同的PD5用的密钥加密的内容移出。
这样,就结束对HDD58与PD5之间的移出处理、移入处理、输入处理、取出处理和记入处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99至图107说明音频服务器1具有的存储(STORE)功能和复原(RESTORE)功能。
存储功能是指对MS4已记录的内容数据以外的数据,将同时记录的同种文件作为一个档案库文件暂时保管在HDD58的功能,用于因存在MS4已记录内容数据以外的、音频服务器1不可再现的数据(例如静止图像文件、话音文件等)而MS4的记录容量不够时,解决其欠缺。
复原功能是指采用存储功能在HDD58产生的档案库文件,在MS4上复原相应的目录及其文件的功能。
图99示出有可能在MS4上记录的目录及数据文件的类型。
文件MEMSTICK.ind表示记录该文件的记录媒体是存储棒(Memory Stick)。目录DCIM是存放数字静止图像摄像机等产生的静止图像文件的目录。目录VOICE是存放IC记录器等产生的话音文件的目录。目录HIFI是存放添加音频服务器1等进行取出、移出等的著作权信息的内容数据的目录。目录CONTROL是存放控制信息文件的目录。目标TEL是存放电话和传真信息文件的目录。目录OPEN-R是存放娱乐机器人信息文件的目录。目录POSITION是存放位置信息的文件的目录。目录PALM是存放PALM OS数据文件的目录。目录MP3是存放MP3文件的目录。目录MSxxxxxx是存放销售商固有的信息文件的目录(“xxxxxx”是识别销售商用的信息)。
图100示出利用存储功能在HDD58的对象记录区122的目录结构下生成的档案库文件的记录位置。与资料夹对象217相同的层生成MS数据对象501。该对象501的下层生成MS存储/复原对象502。档案库文件(图100的情况下为MS数据#1.DCIM、MS数据#2.VOICE和MS数据#3.DCIM)记录在MS存储/复原对象502下面的层。
用户可任意设定“MS数据#1”之类的档案库文件名称。
下面参照图101的流程图,说明实现存储功能的HD MW82的存储处理。启动此存储处理时,用户重复按压功能键12,选择MS4作为声源,并且按压菜单/取消键21后利用光标键17选择“编辑”,按压输入键20,进而利用光标键17选择“Store(MS→HDD)”,按压输入键20。
在步骤501,HD MW82依靠MS MW89检索MS4记录的目录中成为存储对象的目录,即目录HIFI以外的目录,并算出其容量,在显示器15上显示。
图102示出将MS4选为声源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511和512显示表示声源的文字“MS”、“Memory Stick”。显示标记513表示出静止图像文件存放用的目录,当前的情况下示出其容量为8MB。显示标记514示出话音文件存放用的目录,本情况下示出其容量为1MB。
返回图101。步骤S502中,HD MW82受理选择作为存储对象的目录的用户操作,因而待机,直到用户进行操作。图103示出显示可存储目录的清单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521显示的信息示出显示可存储目录的清单。显示区522显示存在可存储静止图像文件存放用的目录,且其容量为8MB。显示区524显示存在可存储话音文件存放用的目录,且其容量为1MB。光标524对应于光标键17的操作,指示静止图像文件存放用的目录或话音文件存放用的目录。
返回图101。步骤502中,进行选择作为存储对象的目录的用户操作时,处理进至步骤S503。步骤503中,HD MW82依靠MS MW89读出作为存储对象选择的目录所属的全部文件,将其作为一个档案库文件记录到HDD58中对象记录区122的MS存储/复原对象502下面的层。步骤S504中,HD MW82在记录的档案库文件使原对象目录(例如目录DCIM)与档案库文件的文件名(例如“2001/08/11”)相对应并加以记录。
档案库文件的文件名可由用户任意设定,但不进行文件名设定时,自动将进行该存储处理的日期作为档案库文件的文件名加以设定,例如文件名“2001/08/11”那样。
图104示出正在产生档案库文件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531显示的信息表示在HDD58存储MS4的静止图像文件存放用的目录。显示区532显示所产生档案库文件的文件名(当前的情况下为“2001/08/11)”)。显示区533显示可变长度条形图534,其长度与有关存储处理的进展状况成比例地延伸。显示区535闪烁显示字符串“Store”,表示正在进行存储处理。
返回图101。步骤505中,HD MW82依靠MS MW89从MS4消除在HDD58产生档案库文件的MS4上的目录。这样,就结束存储处理的说明。
也可不是步骤502处理的那样,等待选择作为存储对象的目录的用户操作,而是自动选择所检索的可存储目录,并进行其后的处理。
如上文说明那样,存储处理能检索MS4记录的目录和文件中的可存储的目录。还能选择存放特定电子设备所产生的文件并加以存储。而且,存储处理不将存放MS4上具有著作权信息的文件的HIFI目录作为该处理的对象,因而能抑制想要不正当复制HIFI目录所存放内容数据的恶意用户和利用该存储功能。
下面,参照图105的流程图,说明利用HD MW82将与HDD58所存储档案库文件相当的目录在MS4上复原的复原处理。
启动此存储处理时,用户重复按压功能键12,选择HDD58作为声源,并且按压菜单/取消键21后利用光标键17选择“编辑”,按压输入键20,进而利用光标键17选择“复原(MS→HDD)”,按压输入键20。
步骤501中,MD MW82在显示器15上显示HDD58中对象记录区122的MS存储/复原对象502下面的层所属的档案库文件清单。
图106示出显示档案库文件清单的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541显示表声源的字符串“HDD”。显示区542显示字符字符串“Restore List”。显示区543显示可复原的档案库文件的信息(表示文件种类的标记、文件名、数据容量)。光标544对应于光标键17的操作,指示静止图像存放用的目录或话音文件存放用的目录。
返回图105。步骤S512中,HD MW82在步骤S502受理选择复原的档案库文件的用户操作,因而待机,直到用户操作。具体而言,等待到对选择档案库文件的光标键17进行操作,使光标544上下移动,并且对确定该选择的输入键20进行操作。进行用户操作时,处理进至步骤S513。
图107示出根据档案库文件正在使原目录及其文件复原时显示器15的显示例。显示区551显示信息“Restore(HDD→MS)”,表示从HDD58对MS4进行静止图像文件存放用目录的复原。显示区552显示复原的档案库文件的文件名(当前的情况下为“2001/08/11”)。显示区553显示长度可变条形图554,其长度与该复原处理进展状况成比例地延伸,显示区555闪烁显示字符串“Restore”,表示正在进行复原处理。
返回图105。步骤513中,HD MW82依靠MS MW89根据选为复原对象的档案库文件,在MS4上复原原来的的目录及其所属全部文件。步骤S514中,HD MW82从HDD58的对象记录区122的MS存储/复原对象502下面的层中删除选择的档案库文件。这样,就结束复原处理的说明。
也可不是步骤512处理的那样,等待选择作为复原对象的档案库文件的用户操作,而是自动选择复原的档案库文件,并进行其后的处理。
下面,图108示出快速擦写ROM52的构成例。该ROM52存放后文说明的启动用的程序。
该ROM52还设置第1存储器至第3存储器,共3个,按每一版本存放图7所示的固件。即,本例的情况下,能存放3种版本的固件。
启动用程序包含标记1、标记2和标记3,这些标记分别表示第1存储区存放的固件的版本、第2和第3存储区存放的固件的版本。
详细情况将在下面叙述,标记做成每次固件版本更新递增1。相应的区域未存放固件时,标记为表示“INVAILD(无效)”的值。
下面参照图109的流程图说明固件更新版本时(改写程序时)的处理步骤。
这种对固件进行版本更新的处理在用户对音频服务器1进行规定的操作时,执行后文启动用程序指示的固件,但例如在CD-ROM存放被版本更新的固件和改写的新版本固件时,还在MS4存放CD MW88的情况下,则MSMW89执行此处理。这里,设CD MW88执行该版本更新处理。
步骤S531中,CD MW88决定存放被版本更新的固件的区域。
具体而言,快速擦写ROM52的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图108的例子中为标记2的标记3)中,检测出一个标有“INVAILD(无效)”的任意标记,将与其对应的存储区作为存放版本更新的固件的区域。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中不存在“INVAILD”标记时,检测出最小的标记,将与其对应的区域作为存放版本更新的固件的区域。
本例的情况下,与最小标记对应的存储区存放版本最老的固件。
步骤S532中,CD MW88从在CD-ROM驱动器57装的CD-ROM取得其中记录的新版本固件。除CD-ROM外,还可从MS4或通过以太网控制器/连接器67进行数据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取得新版本的固件。
步骤533中,CD MW88将步骤S532中取得的固件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59进行译码,同时在本例的情况下,还用快速擦写ROM52存储的密钥进行再次加密。
步骤S534中,CD MW82在步骤S531决定的存储区写入步骤S533中再加密后的固件。
步骤S535中,从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INVAILD”标记除外)中检测出最大的标记,步骤S536中,将该标记加1所得的值作为步骤S534中存放固件的存储区对应的标记。然后,结束该处理。
如上所述,用户仅对音频服务器1进行规定的操作,就能使固件版本更新。
下面参照图110的流程图,说明启动用程序的处理步骤,在启动电源部65对各部的供电刚开始时(刚接通电源),执行该启动用程序。
步骤S541中,启动用程序进行例如寄存器初始化等规定的初始化处理。
步骤S542中,启动用程序判断快速擦写ROM52的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标记2和标记3)是否全部“INVAILD(无效)”。判断为否时,进至步骤S543。
步骤S543中,从非“INVAILD(无效)”的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中检测出最大标记m。步骤S544中,启动用程序将与标记m对应的存储区存放的固件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59进行译码。步骤545中,将译码的固件写入SDRAM53。
步骤S542中判断为标记2及其以下的标记全部是“INVAILD(无效)”时,进至步骤S547,启动用程序判断标记1是否“INVAILD”,并且在判断为“INVAILD”时,进至步骤S548。
步骤S548中,启动用程序将与标记1对应的存储区的固件供给编码器/译码器59进行译码。步骤S549中,将译码的固件写入SDRAM53。
步骤S545或步骤S549中,在SDRAM53写入固件时,进至步骤S546,启动用程序指示执行在SDRAM53中写入的固件。以此执行SDRAM53上展开的固件。
步骤S547中判断为标记1“INVAILD”时,即任何存储区都不存放固件,全部标记都是“INVAILD”时,进至步骤S550,判断为出错。
步骤S546中执行固件时或步骤S550中判断为出错时,结束处理。
上文中,将快速擦写ROM52仅设置3个存放固件的存储区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2个以上,其数量不受限制。存储区是2个时,写入固件的存储区的标记为“INVAILD”后,对该存储区进行写入,而且写入结束后,可使其为“VALID(有效)”(正确地说,为非“INVAILD”的值)。以此能够防止在SDRAM展开并执行改写过程中的固件。
上文中,以固件版本更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其他程序版本更新时,也能用本发明。而且,不是版本更新,而是变换程序的形态(例如用日语的程序、用英语的程序)时,也可用本发明。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用诸如音频服务器1那样的专用设备进行,但通过在通用个人计算机等安装并执行图7所示那样的固件,也能实现这些处理。
不仅利用与通用计算机分开,为给用户提供程序而进行配置的、记录固件的磁盘(包括软盘)、光盘(包括CD-ROM(紧致盘—只读存储器)、DBD(数字多用盘))、光磁盘(包括MD(小型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封装媒体构成上述固件,而且用以预先组装于计算机的状态供给用户的、记录固件的ROM和硬盘等构成上述固件。
本说明书中,记述程序(固件)的步骤包含按照记载的顺序以时间序列的方式进行的处理,当然,未必一定是时间序列的处理,也包含并行处理或个别执行的处理。
生产上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可抑制利用有意断电或取出记录媒体的,对内容数据的不正当复制。

Claims (29)

1.一种记录装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内容数据,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
对应于所述指示手段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到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
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外部存储媒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
所述复制手段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
将所述复制手段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更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手段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所述内建存储媒体的情况下,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外部存储媒体,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存储媒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
所述产生手段产生所述履历信息后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
将所述复制手段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手段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所述内建存储媒体的情况下,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10.一种记录装置的记录方法,该记录装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内容数据,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
对应于所述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11.一种存储媒体,记录计算机可读的程序,该程序用于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内容数据,其特征在于,该程序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
对应于所述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1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将内容数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即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步骤、
对应于所述指示步骤的处理中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步骤、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步骤的处理的返回步骤。
13.一种记录装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内容数据,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
对应于所述指示手段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实质上返回到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
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
所述复制手段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
将所述复制手段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手段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可装卸的存储器,或者是装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上的存储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所述硬盘的情况下,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17.一种记录装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内容数据,其特征在于,
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手段、
对应于所述指示手段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手段、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到执行所述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手段,
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手段、
所述产生手段产生所述履历信息后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手段、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手段、
将所述复制手段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手段、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手段、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手段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手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可装卸的存储器,或者是装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上的存储器,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所述硬盘的情况下,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手段的一系列处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手段在所述第1变换手段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手段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21.一种记录装置,仅使内容数据在第1信息存储媒体与第2信息存储媒体之间移动用的专用应用程序可启动,并且在接通电源后立即执行所述专用应用程序,其特征在于,包含
指示从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向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移动所述内容数据的指示部、
对应于所述指示部的所述指示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后,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移动控制部、以及
中断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或者实质上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的返回控制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所记录的允许再现的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控制部、
所述复制控制部的复制完成后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部、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控制部、
将所述复制控制部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控制部、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控制部、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部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控制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控制部在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所述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实质上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完成中断的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控制部在所述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段包含
产生指示启动所述一系列处理的履历信息的产生部、
所述产生部产生所述履历信息后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允许再现状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不允许再现的状态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复制控制部、
将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不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1变换控制部、
将所述复制控制部复制到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的所述内容数据变换为允许再现的状态的第2变换控制部、
消除所述第1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消除控制部、以及
删除所述产生部产生的所述履历信息的删除控制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控制部在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是内建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所述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前产生中断时,返回执行所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前的状态,所述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后产生中断时,实质上完成中断的上述移动控制部的一系列处理。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控制部在所述第1变换控制部的处理完成且所述第2变换控制部的处理未完成时,删除所述第2信息存储媒体记录的所述内容数据。
28.一种通信装置,与具有信息存储媒体的存储装置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存储数据的存储部、
存储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存储部、
指示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数据移动到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指示部、
移动控制部,该部根据所述指示,将所述存储部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效的所述数据的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登记表示所述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使所述存储部的数据的对应的所述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对于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所述存储部的数据,并且删除所述登记的所述覆历信息、以及
返回控制部,该部在所述移动控制部的数据移动处理中断时,使所述存储部的数据和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所述移动控制手段的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
29.一种通信装置,与具有信息存储媒体的存储装置进行数据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存储数据的存储部、
存储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数据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存储部、
指示所述存储媒体所存储的数据移动到所述存储部的指示部、
移动控制部,该部根据所述指示,登记指示所述数据正在移动的履历信息,将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和再现允许标记为无效的所述数据的对应的属性信息传送到所述存储部,使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的对应的所述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有效变为无效,使对于所述存储部的属性信息的再现允许标记从无效变为有效,删除所述存储媒体的数据,并且删除所述登记的所述覆历信息、以及
返回控制部,该部在所述移动控制部的数据移动处理中断时,使所述存储部的数据和所述信息存储媒体的数据实质上返回所述移动控制手段的移动控制前的状态或实质上返回移动完成后的状态。
CNB028030613A 2001-07-06 2002-07-04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60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06399 2001-07-06
JP206399/2001 2001-07-06
JP206399/01 2001-07-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6563A true CN1476563A (zh) 2004-02-18
CN1286024C CN1286024C (zh) 2006-11-22

Family

ID=1904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06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6024C (zh) 2001-07-06 2002-07-04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14048B2 (zh)
EP (1) EP1413960A4 (zh)
JP (1) JP4038686B2 (zh)
KR (1) KR20030040440A (zh)
CN (1) CN1286024C (zh)
WO (1) WO200300520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527B (zh) * 2007-04-23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视频记录/重放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14803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赛事资料的保存方法和装置
CN103714091A (zh) * 2012-10-09 2014-04-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对象识别符及从其中提取属性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TWI462088B (zh) * 2012-12-14 201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音頻資訊檢測系統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7059B2 (en) * 2002-05-30 2008-04-29 Nokia Corporation Secure content activation during manufac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TWI281824B (en) * 2003-10-21 2007-05-21 Iadea Corp Portable computer-file playing control device
US20080072072A1 (en) * 2004-06-09 2008-03-20 Kenji Muraki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06065503A (ja) * 2004-08-25 2006-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権利情報を格納した記録媒体、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権利情報の管理方法
JP5000093B2 (ja) * 2005-02-21 2012-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方法、携帯型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JP4518058B2 (ja) 2006-01-11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伝送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伝送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伝送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0891093B1 (ko) 2006-05-09 2009-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안 데이터의 안전한 이동을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8209320B2 (en) 2006-06-09 2012-06-26 Eba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keyword extraction
CN101536023A (zh) * 2006-07-05 2009-09-16 电子湾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分类的上下文广告生成和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89372B (zh) * 2007-01-09 2016-01-20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编码解码装置、方法、程序、记录介质
US20080221987A1 (en) * 2007-03-07 2008-09-11 Eba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ual advertisement and merchandizing based on a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user demographic profile
US20090018904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Eba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xtual advertising and merchandizing based on user configurable preferences
US7486463B1 (en) * 2007-10-19 2009-02-03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Power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JP4606474B2 (ja) * 2008-03-05 2011-01-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利用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利用装置
JP2009289378A (ja) * 2008-05-30 2009-12-10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移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08662B2 (ja) * 2008-07-07 2012-12-26 株式会社森精機製作所 加工プログラム処理装置
JP4667517B2 (ja) * 2009-07-13 2011-04-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利用装置
WO2013114627A1 (ja) 2012-02-03 2013-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固有情報の送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160223205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Oscar Yonghwan CHOI Timer device for stove
US10496607B2 (en) * 2016-04-01 2019-12-03 Tuxer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modifications of multiple data objects within a file system volume
US10191693B2 (en) * 2016-10-14 2019-01-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erforming updates on variable-length data sequentially stored and indexed to facilitate reverse rea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0210B1 (zh) * 1970-11-05 1974-05-23
US4130843A (en) * 1976-01-08 1978-12-19 Sony Corporation Record inhibit defeat in a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S57195350A (en) * 1981-05-25 1982-12-01 Sony Corp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JPH0820933B2 (ja) * 1990-04-20 1996-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5544347A (en) * 1990-09-24 1996-08-06 Emc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system controlled remote data mirroring with re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 indices
US5901327A (en) * 1996-05-28 1999-05-04 Emc Corporation Bundling of write data from channel commands in a command chain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data link between data storage systems for remote data mirroring
US5950218A (en) * 1996-11-04 1999-09-07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data on a tape medium
DE69719934T2 (de) * 1996-12-20 2003-11-27 Ib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chnellen und sicheren Datensammlung
JP4238411B2 (ja) 1999-04-12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4045393B2 (ja) * 1999-06-01 2008-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信号複製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信号記録装置
US6622263B1 (en) * 1999-06-30 2003-09-16 Jack Justin Stiff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system-directed checkpointing without specialized hardware assistance
JP4127587B2 (ja) 1999-07-09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ンテンツ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テンツ管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084177A (ja) 1999-09-09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ムーブシステム
US6185666B1 (en) * 1999-09-11 2001-02-06 Powerquest Corporation Merging computer partitions
US6954765B2 (en) * 2000-12-30 2005-10-11 Intel Corporation Updating a file in a fragmented file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5527B (zh) * 2007-04-23 2011-03-30 佳能株式会社 视频记录/重放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9014542B2 (en) 2007-04-23 2015-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ideo record/playback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CN102148036A (zh) * 2010-02-09 2011-08-10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赛事资料的保存方法和装置
CN102148036B (zh) * 2010-02-09 2016-03-02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赛事资料的保存方法和装置
CN103714091A (zh) * 2012-10-09 2014-04-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对象识别符及从其中提取属性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TWI462088B (zh) * 2012-12-14 201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音頻資訊檢測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14048B2 (en) 2006-09-26
JP4038686B2 (ja) 2008-01-30
US20040024981A1 (en) 2004-02-05
EP1413960A4 (en) 2006-08-23
EP1413960A1 (en) 2004-04-28
KR20030040440A (ko) 2003-05-22
WO2003005208A1 (fr) 2003-01-16
CN1286024C (zh) 2006-11-22
JPWO2003005208A1 (ja)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6024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488099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221979C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记录/再现系统
CN1264168C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93491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程序存储介质
CN1189823C (zh) 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单元、和数据处理设备的发送方法
CN1252725C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记录方法、编辑设备与编辑方法
CN1842798A (zh)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842799A (zh)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0347630C (zh) 复制组件及其方法
CN1842801A (zh) 通信系统、内容处理装置、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552072A (zh) 记录设备与方法和通信设备与方法
CN1842803A (zh)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内容处理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345440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以及信息贮存介质
CN1300076A (zh) 基于内容提供源的记录介质编辑装置
CN1842800A (zh)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96769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再现装置、通信方法、再现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606781A (zh) 编辑装置和编辑方法
CN1653432A (zh) 信息通信终端、内容管理方法、广播接收方法、信息发布设备、系统、方法、程序和存储媒体
CN1749913A (zh) 移动组件、程序和移动方法
CN1262962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信息处理系统
CN1842802A (zh)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分发服务器、内容分发方法、内容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0347631C (zh) 返还组件、程序及返还组件方法
CN1749912A (zh) 许可源部件、许可目的地部件及其方法
CN1957333A (zh) 再现装置、再现方法、程序、程序存储介质、数据传送系统、数据结构和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Termination date: 200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