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1094A - 小型马达 - Google Patents

小型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1094A
CN1461094A CN03136865.4A CN03136865A CN1461094A CN 1461094 A CN1461094 A CN 1461094A CN 03136865 A CN03136865 A CN 03136865A CN 1461094 A CN1461094 A CN 1461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uction
rotor
stator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6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胁田忠行
佐田信幸
荻野久忠
古川真治
角冈一夫
板谷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buch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buc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buch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buchi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1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1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with magnetic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马达中采用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吸引的吸力磁铁。该吸力磁铁形成中空的圆筒形形状,使其具有两个平表面,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磁化吸力磁铁,使得在其两个平表面中的每一个上的沿径向划分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具有不同的极性,并且在其两个平表面之间以交替的方式使极性相反。吸力磁铁固定在转子外壳的内表面上,并与轴承座相对。在采用吸力磁铁结构的马达中,即使采用将转子朝定子方向吸引的吸力磁铁,轴也不会被磁化。空气中的磁尘和来自周围环境的铁粉不会进入到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或轴和轴支座之间的间隙中,并且也避免产生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

Description

小型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磁力吸引机构的小型马达,该机构利用吸力磁铁在转子和定子之间产生引力。
〔背景技术〕
作为带有悬臂支承结构的外转子式无刷马达,已知设有与驱动磁铁相分离的吸力磁铁,以便朝定子方向吸引转子外壳的结构。
图11示出了日本实用新型公开63-100979所公开的一种小型马达。在该小型马达中,定子铁芯4和线圈5构成定子,而中心固定在轴10上的转子外壳20和固定在转子外壳20上的驱动磁铁23构成转子。该马达具有固定在转子外壳20的内表面上的吸力磁铁22,以便朝定子侧的定子铁芯4的方向吸引转子。
在第一传统技术中,如图12所示,吸力磁铁22具有沿轴向极化的位于其一侧的N极和位于其相对侧的S极。也就是,面向定子铁芯4的整个表面是一个磁极(例如N极)。
但是,该磁极结构的缺点是异物和磁粉会粘附到轴10上。这是因为轴10形成了吸力磁铁22的磁通路。磁通量从吸力磁铁22,例如从N极经间隙进入相对的定子铁芯4,并最后返回到位于固定于转子外壳20的固定表面上的吸力磁铁的S极。但是,在经各种通路返回的过程中,部分磁通量穿过轴。这种磁通量流动也从图15所示的磁通路分析图中得到证实。该分析图示出了通过设定马达的模拟预定状态并用箭头的方向和长度来表示流经每个磁通路的磁通量的方向和值而做出的磁场分析结果。该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吸力磁铁的大部分磁通量穿过轴。
由于轴10如上所述被磁化,它就会吸引如空气中的磁尘和铁粉。如果这样一种物质进入轴10和轴承之间的间隙或轴10和轴支座9之间的间隙,就不能实现其正常的支承功能。
在第二传统技术中,吸力磁铁22具有8个极化的磁极,如图13所示,N和S极沿周向交替出现。图14示出了从这些磁极出发的磁通路。来自吸力磁铁22的大部分磁通量进入定子铁芯4。由于吸力磁铁22具有如图13所示的沿周向交替出现的N和S极,因此,从面向吸力磁铁22的定子铁芯4的表面上的一些固定位置看,来自吸力磁铁22的磁通量方向随转子的转动而变化。也就是,当转子外壳20转动时,吸力磁铁磁通路上的磁通量方向交替变化,因此就会产生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而引起力矩损失。例如,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产生在吸力磁铁22和定子铁芯4之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中,即使采用将转子朝定子方向吸引的吸力磁铁,轴也不会被磁化,因此,空气中的磁尘和来自周围环境的铁粉不会进入到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或轴和轴支座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可可靠地实现正常的支承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产生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的吸力磁铁结构。
具有本发明磁吸力结构的小型马达采用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吸引的吸力磁铁。该吸力磁铁形成中空的圆筒形形状,并具有两个平表面,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磁化吸力磁铁,使得在其两个平表面中的每一个上的沿径向划分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具有不同的极性,并且在其两个平表面之间以交替的方式使极性相反。吸力磁铁的一个平表面与所要吸引的配合部件(转子或定子)相对,而另一个平表面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通过将带有线圈的定子铁芯设置在支承转子轴的轴承座的外周部分上来形成定子。该轴承座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并具有面向转子的平表面。该平表面与固定在转子上的吸力磁铁相对,或者该吸力磁铁固定在该平表面上。
可替换的是,通过将磁铁和吸力磁轭组合而形成吸力磁铁,上述磁铁为中空圆筒形形状,并具有两个平表面,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吸力磁轭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并形成中空圆筒形形状,使其具有两个平表面,且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磁化吸力磁铁中的磁铁,使得其两个平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具有唯一的极性,两个平表面的极性被制成互不相同。磁铁和吸力磁轭在径向设定在不同的位置上。构成吸力磁铁的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中的每一个的一个平表面与所要吸引的配合部件相对,而另一个平表面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局部剖去转子外壳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小型马达的顶部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小型马达的截面侧视图;
图3A和3B是从不同方向看的轴承座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吸力磁铁的示图;
图5是用于说明以分段方式来对由磁性材料整体形成的环形磁性件进行磁化的方法的示图;
图6A和6B示出了与图5所示对应的状态,其用于说明分别单独进行两次磁化操作的方法;
图7示出了一种布置结构的例子,其中,外周磁铁和内周磁铁在轴向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数值;
图8示出了一种布置结构的例子,其中,两个磁铁沿径向相互间隔开;
图9示出了一种布置结构的例子,其中,两个磁铁中的一个固定在转子外壳上,而另一个磁铁固定在定子侧;
图10是用于说明吸力磁铁1的磁通路的示图;
图11是日本实用新型公开63-100979所公开的小型马达的示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传统技术的示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传统技术的示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传统技术中从磁极出发的磁通路的示图;
图15是传统技术的磁场分析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马达的磁场分析结果的示图;
图17示出了与图2所示类似的小型马达的一个例子,但其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一个吸力磁轭而不是两个吸力磁铁;
图18示出了与图2所示小型马达结构相同的结构,除了为吸力磁铁设置了一个磁轭;
图19是从图18下部所视的小型马达转子的底部视图;
图20A和20B分别是磁轭的横截面图和平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磁轭固定在转子外壳上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和2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小型马达的顶部视图和截面侧视图。在图1中,转子外壳被局部剖去。图3A和3B是从不同方向看的轴承座的透视图。
图示的小型马达是一种具有悬臂支承结构的外转子式无刷主轴马达。在该小型马达的定子侧,带有线圈5的定子铁芯4设置在轴承座3的外周部分上,轴承座3固定在安装板8的孔中。如图3所示,轴承座3通过由诸如铁、钴和镍构成的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一个圆板拉制而整体形成。轴承座3具有中心圆筒形部分和位于其外周侧并由中心圆筒形部分延伸而成的圆槽部分,中心圆筒形部分具有中心底部和开口,圆槽部分具有在轴向分别与中心圆筒形部分的中心底部和开口相对设置的底部和开口。通过拉制而不是机加工来形成这些部分,因此,轴承座的成本较低。而且,由于选择了高导磁性材料,因此,轴承座可为吸力磁铁提供磁通路。如图2所示,中空的含油轴承6设置在中心圆筒形部分中并支承着轴10,用于支承插入到中心圆筒形部分开口的轴10的端部的轴支座9设置在中心圆筒形部分的中心底部。最好,圆槽部分的底部是平的,且其外表面面向下面所要详细描述的吸力磁铁1。
中心固定在轴10上(通过轴套11)的转子外壳2和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的驱动磁铁7构成转子。该磁铁7呈圆筒形形状,因此,它从定子铁芯4的外侧沿径向面向定子铁芯4,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图示的无刷马达设有电子整流电路(未示出),其通过利用Hall元件或类似元件(未示出)来检测转子的转动角位置,并根据表示检测位置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分别流经多个线圈5的电流。电子整流电路本身是已知的,与本发明无直接的关系。因此就不再对其进行说明了。
在图示的小型马达中,呈中空圆筒形形状的吸力磁铁1通过粘结或类似的方式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其与轴的轴线保持同轴并面向位于定子侧的轴承座3的圆槽部分的底部外表面。按照本发明,吸力磁铁1以特殊的方式制成并进行磁化。也就是,吸力磁铁1形成一个具有预定厚度的中空圆筒形部件,该圆筒形部件具有两个平表面,一个平表面作为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的固定表面,另一个平表面位于相对的一侧并面向圆槽部分的底部。对吸力磁铁1进行磁化,从而使其在其两个平表面的每一个上沿径向划分的内和外周侧具有不同的极性,而且在其两个平表面之间以交替的方式使极性相反。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一个特征的吸力磁铁1的示图。吸力磁铁1是中空的且呈圆筒形,其整体厚度均匀,为便于说明,图4只示出了吸力磁铁1的一半。如图所示,对厚度恒定的两个平表面进行磁化,使其具有沿径向划分的不同的极性,同时以交替的方式使极性相反。例如,如果磁铁在其一个平表面(图示的上平表面)的内周侧具有N极,那么该表面外周侧的极性为S。相反,在其相对的平表面(图示的下平表面)上,内周侧的极性为S,而外周侧的极性为N。最好,径向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间的分配(L1和L2的比值)可使得从两个磁极出发的磁通线数目彼此相等。例如,将每个平表面中的分配设置成使相应的表面面积彼此相等。
图10是用于说明吸力磁铁1的磁通路的示图。如图10所示,如果吸力磁铁1面向轴承座3的平表面的内周侧的极性为N,那么,从该磁极出发的磁通量就经过间隙进入轴承座3的圆槽部分的平的底部,并从此沿径向向外流动,然后流出轴承座3的底部,并经过间隙返回到外周侧的S极。在吸力磁铁1的转子外壳2的固定侧,从外周侧N极出发的磁通量流入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转子外壳2中,并返回到内周侧的S极。如上所述,实际上只有磁通量循环流过的磁通路可形成图示那样的从磁极发出的磁通线数目在内周侧和外周侧相等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基本上可消除或减小从这些部件的漏磁。图16示出了图示马达的磁场分析结果。可以理解,与图15所示的传统技术的情况相比,通过轴等的漏磁通量显著地减小。
图示的磁极结构关于轴是对称的,且沿着同一周向线的磁场密度是恒定的。因此,当转子转动时,从定子铁芯4表面上的一些固定位置所看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磁场密度相对于转子上的任意一点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不会出现传统技术中所出现的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
而且,可减小吸力磁铁1和轴承座3的圆槽部分上形成的平的底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即使吸力磁铁1的体积较小也可从吸力磁铁1产生出足够大的吸引力。
吸力磁铁1可在定子侧固定于轴承座3上,而不是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从而形成与上述类似的磁通路并获得同样的效果。
尽管如图4所示方式布置的吸力磁铁1按照磁铁极性分配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间,但其也可由一个磁性材料整体构成。图5就示出了以分段的方式对由一磁性材料整体构成的环形磁性部件进行磁化的方法。在图5中,只示出了吸力磁铁的一半截面。图5所示的面向吸力磁铁1的两个表面其中之一(图示的上表面)的磁化磁轭形成一个从内周侧到外周侧的部件,而分离的磁化磁轭分别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与另一个表面(图示的下表面)相对。在此结构中,面向内周侧下表面的磁化磁轭所发出的磁通量穿过构成吸力磁铁1的磁性材料进入面向上表面的磁化磁轭,并在该磁轭返回而进入外周侧的磁性材料中,穿过该磁性材料并进入面向外周侧下表面的磁化磁轭中。该结构可通过一次磁化操作来形成分布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间的磁极。
图6A和6B示出了与图5所示相对应的状态,其用于描述单独进行两次磁化操作的方法。在第一次磁化操作中,如图6A所示,磁化磁轭设置在用于形成吸力磁铁的磁性部件的相对的两侧来对该磁性部件进行磁化,因此,在两个表面之一(从内周端到外周端)上完全形成S极,而在另一个表面上完全形成N极。其次,在第二次磁化操作中,如图6B所示,磁化磁轭只在内周侧(或在外周侧)设置在该磁性部件的相对的两侧,并以与进行第一次磁化相反的方向进行磁化。因此,可通过两次磁化操作来形成分布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之间的磁极。
另外,吸力磁铁1可由两个磁铁构成。分别单独形成两个直径不同的中空圆筒形磁铁,并将其相互组合形成一个整体而构成基本上与图4所示吸力磁铁相同的吸力磁铁1。其具有外周磁铁1a和内周磁铁1b。外周磁铁1a的内径大致与内周磁铁1b的外径相等。外周磁铁1a和内周磁铁1b组合而实际上形成一个中空的圆筒形磁铁。外周磁铁1a和内周磁铁1b的磁极具有与图4所示整体结构相同的关系,也就是,磁极以交替的方式相反。
图7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外周磁铁1a和内周磁铁1b在轴向具有不同的厚度。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吸力磁铁1固定成使其整个表面与轴承座相对。磁铁相对于轴承座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吸力磁铁1可固定成使吸力磁铁1的一部分在靠近轴承座3的位置处面向定子铁芯4。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最好,在轴向相互面对的内周磁铁1b和轴承座3之间的距离L3、外周磁铁1a和轴承座3之间在径向的距离L4以及在轴向相互面对的外周磁铁1a和定子铁芯4之间的距离L5应当是彼此大致相等的最佳距离。也就是,转动的转子和静止的定子之间所需的距离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值。但是,如果增大该距离,磁阻力就会增大且吸引力就会降低。因此,在图示实施例中,分别沿轴向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的外周磁铁1a和内周磁铁1b的厚度设定为不同的值,从而,到轴承座3和定子铁芯4的距离就都设定为彼此大致相等的最佳值。
该结构可确保吸力磁铁1的位置相对于各种定子形状都是最佳的。另外,磁铁可形成为具有增大的相面对的面积,从而可可靠地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图8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两个磁铁1a和1b在径向相互间隔。内周磁铁1b的外径小于外周磁铁1a的内径。在该结构中,由于减小了两个磁铁之间的短接,因此减小了不进入相对的轴承座的无用磁通量的量,从而使磁铁材料量减小。而且,不必对外周磁铁1a的内径和内周磁铁1b的外径尺寸进行严格准确控制。
图9示出了一种结构,其中,一个磁铁1b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而另一个磁铁1a固定在定子(轴承座3)上。外周磁铁1a的内径大于内周磁铁1b的外径,因此,两个磁铁在径向相互间隔开。该结构也具有图8所示结构同样的效果。
图17示出了一种小型马达,其与图2所示的小型马达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一个吸力磁轭而不是两个吸力磁铁。图17所示的吸力磁铁1由一个磁铁1a和一个吸力磁轭1c构成。磁铁1a自身形成中空圆筒形形状,并磁化(通过单极磁化)成在沿轴的轴向(图示的竖直方向)的两个相对侧的两个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具有唯一的一个磁极,就如图2所示的磁铁一样,两个表面的磁极互不相同。另外,吸力磁轭1c形成中空圆筒形形状,其通过由诸如铁、钴和镍构成的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磁铁1a和吸力磁轭1c组合起来围绕轴的轴线同轴设置,并在径向看位于不同位置上。最好,磁铁1a和吸力磁轭1c设置成在径向相互间隔开。
另外,就象上述实施例一样,吸力磁铁1可固定在轴承座3和转子外壳2上。而且,两个元件中的一个可以是分离的,就象图9所示的结构一样,它们中只有一个固定在定子侧。而且,就象图7所示的结构一样,磁铁1a和吸力磁轭1c的厚度可制成互不相同。
因此,马达就可形成如图17中箭头所示的吸力磁铁1的磁通路。也就是,可确保轴10不构成磁通路。这是因为在图示的结构中,吸力磁轭1c和轴承座3之间的距离很小,使得主磁通路的磁阻力小于轴10中所形成的磁通路的磁阻力。
可使吸力磁轭1c的表面面积小于磁铁1a的表面面积。这是因为构成吸力磁轭1c的高导磁性材料,例如由铁、钴和镍构成的一种材料的导磁性高于磁铁的导磁性,且吸力磁轭1c具有较高的饱和磁通量密度。例如,在图示结构中,采用由稀土材料4MGOe制成的吸力磁铁,吸力磁轭的表面面积可设定为磁铁表面面积的大约1/5-1/10。
图18-21示出了小型马达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8所示的结构与图2所示小型马达的结构相同,除了设置了磁轭。图19是从与图18下方所视的小型马达转子的底部视图。图20A和20B分别是磁轭的横截面图和平面图。图21示出了磁轭固定在转子外壳上。
中空圆筒形吸力磁铁1通过粘结的方式并与轴的轴线同轴进行固定,其面向定子侧轴承座3的圆槽部分的底部外表面。在该实施例中,磁轭12设置在吸力磁铁1和转子外壳2之间。磁轭本身具有图20A和20B所示的结构。磁轭12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铁、钴和镍。磁轭12具有盘形部分12a和周壁部分12b,盘形部分12a的中心具有开孔,周壁部分12b从盘形部分12a的周端大致竖直地伸出(参见图20A和20B)。最好,周壁部分12b的高度大致等于或小于吸力磁铁1的厚度。通过采用周壁部分12b就可形成适当结构的磁通路,周壁部分12b可防止粘结剂向外流出。
图2所示的吸力磁铁1的磁通路只形成为包括转子外壳2中的通路的一个磁通路,实际上,如图10所示,整个磁通量循环经过该磁通路。相反,在图18所示的结构中,磁轭12取代转子外壳2用作磁通路的一部分。因此,就象图2所示结构一样,实际上只形成整个磁通量循环经过的该磁通路,并可消除或减小该通路的漏磁。
下面将结合附图21对磁轭12固定在转子外壳2上的情况进行描述。吸力磁铁1a和1b粘结到磁轭12上,并保持彼此同轴,它们的中心开孔位置与磁轭12的中心开孔位置对准。然后,将粘结吸力磁铁1的磁轭12粘结到转子外壳2上,并与轴的轴线保持同轴。在图21中,粘结层具有预定的厚度,并表示为13。
需要将相互面对的吸力磁铁1和轴承座3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调节到预定的值。如果该距离过大,就不能获得预定的吸引力。如果距离太小,吸引力就过大,支承轴10端部的轴支座9上的摩擦力就明显增大,从而增大了能量消耗。
在粘结吸力磁铁1a和1b与磁轭12时,实际上,在设定粘结层之前,不可能将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粘结层的厚度调节到预定的值,因为在它们之间作用有磁引力。在图示结构中,如图21所示,通过将磁轭12和转子外壳2之间的粘结层13的厚度调节到预定的值,从而将相互面对的吸力磁铁1和轴承座3之间的距离调节到预定的值。从吸力磁铁1发出的磁通量穿过磁轭12,但其不流入到转子外壳2中,因此,实际上在磁轭12和转子外壳2之间没有磁吸力作用。因此,在设定之前可自由地调节粘结层13的厚度。由于所形成的磁通路不经过转子外壳2,但经过上述磁轭12,因此,通过选择最适当的磁通路材料作为磁轭12的材料,就可减小磁通路的磁阻力。
上面已描述了将吸力磁铁1在径向分配并进行磁化,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极性,例如,如图2所示,且将该吸力磁铁1与磁轭12组合在一起。但是,如图7所示,吸力磁铁1可由彼此具有不同厚度的磁铁1a和磁铁1b构成,或者如图8所示,由在径向相互间隔开的两个磁铁1a和1b构成。而且,如图17所示,吸力磁轭可形成于两个吸力磁铁其中之一上。另外,如上所述的固定在转子侧的磁轭和吸力磁铁的组合可能与固定在定子侧的吸力磁铁和磁轭的组合一样的好。
根据本发明,采用特殊结构的吸力磁铁来避免轴的磁化。因此,空气中的磁尘和来自周围环境的铁粉不会进入到轴和轴承之间的间隙或轴和轴支座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可可靠地实现正常的支承功能。而且,不会产生磁滞阻力和涡流阻力以及由这些阻力所引起的力矩损失。
本发明的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轴承座在靠近吸力磁铁的位置处可用作吸力磁铁的磁通路。而且,该轴承座可通过拉制成型,制造成本低。
如果采用由磁铁和磁轭组合而成的吸力磁铁,可采用普通磁铁的单极磁极结构以便于制造磁铁。另外,由于少量的磁性材料就足以获得同样的吸引力,因此也降低了成本。

Claims (16)

1.一种小型马达,其包括转子、定子和磁吸力结构,该磁吸力结构采用在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吸引的吸力磁铁,
其中,所述吸力磁铁形成中空的圆筒形形状,并具有两个平表面,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磁化所述吸力磁铁,使得在其两个平表面中的每一个上的沿径向划分的内周侧和外周侧具有不同的极性,并且在其两个平表面之间以交替的方式使极性相反,
其中,所述吸力磁铁的一个所述平表面与所要吸引的配合部件相对,而另一个所述平表面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通过将带有线圈的定子铁芯设置在支承转子轴的轴承座的外周部分上来形成所述定子;所述轴承座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并具有面向所述转子的平表面;所述轴承座的所述平表面与固定在所述转子上的所述吸力磁铁相对,或者所述吸力磁铁固定在所述轴承座的所述平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吸力磁铁包括整体形成的磁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吸力磁铁包括两个彼此单独形成的磁铁,它们设置在内周侧和外周侧,所述两个磁铁中的每一个具有中空的圆筒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两个磁铁的厚度互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两个磁铁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转子上,而所述两个磁铁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定子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位于内周侧的两个磁铁中的一个的外径大致等于或小于位于外周侧的所述两个磁铁中的另一个的内径,从而使所述两个磁铁相互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通过将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轭插入并限定在所述吸力磁铁和所述转子之间或所述吸力磁铁和所述定子之间,从而将所述吸力磁铁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9.一种小型马达,其包括转子、定子和磁吸力结构,该磁吸力结构采用在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之间吸引的吸力磁铁,
其中,通过将磁铁和吸力磁轭组合而形成所述吸力磁铁,上述磁铁形成中空圆筒形形状,使其具有两个平表面,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吸力磁轭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并形成中空圆筒形形状,使其具有两个平表面,且在这两个平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的厚度,磁化所述磁铁,使得其两个平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具有唯一的极性,两个平表面的极性互不相同,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在径向设定在不同的位置上,
其中,构成所述吸力磁铁的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中的每一个的一个所述平表面与所要吸引的配合部件相对,而另一个所述平表面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通过将带有线圈的定子铁芯设置在支承转子轴的轴承座的外周部分上来形成所述定子;所述轴承座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并具有面向所述转子的平表面;所述轴承座的所述平表面与固定在所述转子上的所述吸力磁铁相对,或者所述吸力磁铁固定在所述轴承座的所述平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吸力磁铁中的吸力磁轭沿径向设置在内周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构成所述吸力磁铁的磁铁和吸力磁轭都固定在转子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的厚度互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转子上,而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中的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定子上。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相互间隔开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通过将由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轭插入并限定在所述磁铁和吸力磁轭与所述转子之间或所述磁铁和吸力磁轭与所述定子之间,从而将所述磁铁和所述吸力磁轭固定在转子侧或定子侧。
CN03136865.4A 2002-05-24 2003-05-23 小型马达 Pending CN14610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51181A JP2003348786A (ja) 2002-05-24 2002-05-24 小型モータ
JP151181/2002 2002-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1094A true CN1461094A (zh) 2003-12-10

Family

ID=2939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6865.4A Pending CN1461094A (zh) 2002-05-24 2003-05-23 小型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007929A1 (zh)
EP (1) EP1365496A2 (zh)
JP (1) JP2003348786A (zh)
CN (1) CN14610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409B (zh) * 2008-01-23 2011-06-29 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9581A (zh) * 2010-06-25 2011-12-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1120372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49899B (en) * 2004-02-20 2006-02-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Magnetic-bearing motor and magnetic-bearing thereof
EP1670125A1 (en) * 2004-12-10 2006-06-1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Electric motor
EP1670126B1 (en) * 2004-12-10 2011-05-04 Thomson Licensing SA Electric motor
JP5021505B2 (ja) * 2008-01-16 2012-09-12 ミネベアモータ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KR200462362Y1 (ko) * 2008-01-23 2012-09-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1101644B1 (ko) * 2010-06-28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CN204992804U (zh) * 2014-07-09 2016-01-20 苹果公司 风扇装置和计算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409B (zh) * 2008-01-23 2011-06-29 常州祥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电机的外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9581A (zh) * 2010-06-25 2011-12-28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主轴电机
CN102299581B (zh) * 2010-06-25 2016-06-01 日立-Lg数据存储韩国公司 主轴电机
CN111203725A (zh) * 2018-11-22 2020-05-2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48786A (ja) 2003-12-05
US20040007929A1 (en) 2004-01-15
EP1365496A2 (en) 2003-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5327C (zh) 爪极式发电机及自行车用轮毂发电机
CN1734881A (zh) 无刷旋转电动机
CN102792039B (zh) 磁性轴承和涡轮机
CN1461094A (zh) 小型马达
JP2008512977A (ja) 磁気回転装置
CN102714443A (zh) 旋转单相电磁执行机构
CN1659765A (zh) 具有变化尺寸的定子极靴的旋转式永磁体电动机
CN101401286B (zh) 磁力发动机
US8981612B2 (en) Rotor and motor
CN1638236A (zh) 无刷电机
CN1250968A (zh) 转子和转子的组装方法及使用该转子的电动机
KR20030019159A (ko) 축방향 진동방지기구와 이를 구비한 브러시리스 모터
US20190044417A1 (en) Sensor magnet and motor
CN105790462B (zh) 转子的磁性元件结构及风扇马达装置
JP5791385B2 (ja) 回転電機
JP2001069738A (ja) 外周対向形モータ
CN101975224B (zh) 一种混合磁路磁悬浮轴承
CN1670381A (zh) 磁性轴承马达及其磁性轴承组件
JP4858061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圧縮機、及び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0440514B1 (ko) 액시얼 코어 타입 브러시리스 직류 모터
CN1246865C (zh) 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复合磁铁
CN108365778B (zh) 一种飞轮电池用四自由度无轴承永磁电机
JP2004187455A (ja)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235324C (zh) 磁阻电机转子
CN103244556A (zh) 一种径轴向磁悬浮轴承与磁偏置减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uayuan motor (Jiangsu) Co., Ltd.

Assignor: Mabuchi Motor Co.,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The period of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is 2004-05-01 to the contract period

Contract record no.: Contract filing No. 04100003009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mall motor

License type: License type general permission

Record date: 20041022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COMMON LICENC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2004-05-01 TO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HUAYUAN MOTOR (JIANGSU)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41022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