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9071B -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9071B
CN1459071B CN028006364A CN02800636A CN1459071B CN 1459071 B CN1459071 B CN 1459071B CN 028006364 A CN028006364 A CN 028006364A CN 02800636 A CN02800636 A CN 02800636A CN 1459071 B CN1459071 B CN 1459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station
data block
data carrier
identif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06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9071A (zh
Inventor
F·阿姆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18509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45907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459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9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5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907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通信站(1)和包含信息数据块(I DB)和有用数据(UD=N(UDB))的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DC))之间通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执行具有连续过程运行的登记过程,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I DB)的至少一部分块段(NKP-IDB)加上特定有用数据(n(UDB))在该登记过程的实施期间从每个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以至于在该登记过程终止之后,每个数据载体(2(DC))的至少一部分标识数据块(IDB)以及相关的特定有用数据(n(UDB))在通信站(1)中是已知的。

Description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在通信站和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并且涉及到适合于执行这样的一种方法的通信站、站电路、数据载体、数据载体电路。关于在此处讨论的方法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于:执行一个登记过程(inventorization procedure),该登记过程可能由连续的过程运行组成且由至少一个这样的过程运行组成,并且在通信站的通信区中存在的数据载体的这个过程终止之后,借助于该过程,存储于这样的数据载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标识数据块在通信站中是已知的,以及该事实还在于:由这样的数据载体执行特定有用数据向通信站的发送。
背景技术
一种具有上述处理步骤的方法在ISO/IEC15693-3标准中描述并因此是已知的。在这种已知方法的变体中,第一个步骤是执行一个登记过程,该登记过程通常由多个过程运行组成,并且在该登记过程中执行许多过程运行,直到在通信站的通信区内存在的所有数据载体的各数据载体中存储的标识数据块(亦表示为序列号)在通信站内是已知的并且从而存储在通信站内为止,在该登记过程之后,通信站在已知方法的另外的附加部分中把询问命令传送到每个登记的即标识的数据载体,该命令的结果是,存储在且从而包括在相关的数据载体中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由询问命令确定的有用数据被发送到通信站,所说的有用数据是特定的多个有用数据块。因此,在已知方法中,通信站中期望的和/或需要的特定有用数据即期望的有用信息的实际发送是在登记过程之后执行的,并且这伴随有通常的缺点,即该方法总体上的持续时间相对长,也就是它在存储于多个数据载体中的有用信息以一种可接受且无误的方式在通信站中成为可用以前要花费相对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面提出的问题并且实施一种改进的方法、一种改进的通信站、一种改进的站电路、一种改进的数据载体以及一种改进的数据载体电路。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目的,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提供了依照本发明的特征,这样使依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表征如下:
一种在通信站和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该数据载体包含它的标识数据块和有用数据,通过该方法执行一个登记过程,该登记过程由一个过程运行或多个连续的过程运行组成,且在这个登记过程之后,由于该过程,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通信站中是已知的,并且通过该方法,执行特定有用数据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到通信站的发送,这样在登记过程的实施期间,通信站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的至少一部分块段加上所说的特定有用数据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发送到通信站,这通过以下步骤实现:a)所述通信站在一个过程运行期间针对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产生请求数据块,所述请求数据块包括请求命令、掩码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其中所述掩码由关于以比特表示的掩码尺寸的信息项和关于掩码数值的信息项组成;所述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标识了数据载体的有用数据之中、通信站所需的有用数据,即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其中,在登记过程开始时,最初的掩码尺寸和掩码数值均为0,所述掩码数值指示了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之中所述通信站已知的块段,除此之外的标识数据块之中的块段是所述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b)在该过程运行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在由标识数据块之中、根据所述掩码尺寸确定的比特之前的4个比特所确定的时隙内,通过由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向所述通信站中的冲突检测装置发送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以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中的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对所述请求数据块进行响应,以及c)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确认没有冲突,其中冲突意味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中在同一时隙中接收不能彼此唯一区分的数据,则所述冲突检测装置将所接收的、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中继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由所述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根据由所述掩码数值确定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已知的块段,以及从所述冲突检测装置接收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再生所述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且将所述特定有用数据中继至所述通信站的登记装置的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然后通过在合并装置中将整个标识数据块和特定有用数据合并存储,从而完成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登记过程;以及d)否则,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确认有冲突存在,则抑制这样的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和至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的传送,在当前的过程运行结束之后启动下一个过程运行,针对存在冲突的至少一个数据载体,重复步骤a)-c),其中,随所执行的过程运行的个数增加1,所述请求数据块中的掩码尺寸增加4比特,在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块段的长度相应地减小4比特。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目的,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站电路的情况下,提供了依照本发明的特征,这样使依照本发明的站电路可以表征如下:
一种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通信的通信站的站电路,该数据载体包含它的标识数据块特性和有用数据,该站电路包含:用于执行登记过程的登记装置,该登记装置设计为用于在登记过程中执行连续的过程运行,且在该登记装置中,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登记过程终止之后是已知的;所述登记装置包括:请求产生装置,用于在一个过程运行期间针对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产生请求数据块,所述请求数据块包括请求命令、掩码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其中所述掩码由关于以比特表示的掩码尺寸的信息项和关于掩码数值的信息项组成;所述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标识了数据载体的有用数据之中、通信站所需的有用数据,即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其中,在登记过程开始时,最初的掩码尺寸和掩码数值均为0,所述掩码数值指示了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之中所述通信站已知的块段,除此之外的标识数据块之中的块段是所述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在该过程运行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在由标识数据块之中、根据所述掩码尺寸确定的比特之前的4个比特所确定的时隙内,通过由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向所述通信站中的冲突检测装置发送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以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中的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对所述请求数据块进行响应;冲突检测装置,用于: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确认没有冲突,其中冲突意味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中在同一时隙中接收不能彼此唯一区分的数据,则所述冲突检测装置将所接收的、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中继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且将所述特定有用数据中继至所述通信站的登记装置的有用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否则,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确认有冲突存在,则抑制这样的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和至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的传送,在当前的过程运行结束之后启动下一个过程运行,由所述请求产生装置针对存在冲突的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再产生请求数据块,其中,随所执行的过程运行的个数增加1,所述请求数据块中的掩码尺寸增加4比特,在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至少一部分块段的长度相应地减小4比特;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掩码数值确定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已知的块段,以及从所述冲突检测装置接收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再生所述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包括在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中、发送给站电路的、和在站电路中接收的特定有用数据;合并装置,用于将整个标识数据块和特定有用数据合并存储,从而完成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登记过程。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目的,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通信站的情况下,提供了依照本发明的特征,这样使依照本发明的通信站可以表征如下:
一种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进行通信的通信站,所述通信站包括如上所述的站电路。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目的,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电路的情况下,提供了依照本发明的特征,这样使依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电路可以表征如下:
一种用于与通信站通信的数据载体的数据载体电路,在该数据载体电路中,有可能存储它的标识数据块特性和有用数据,且该数据载体电路设计为用于执行一个登记过程,该登记过程由一个过程运行或多个连续的过程运行组成,且在这个登记过程之后,由于该过程,在存储之后包括在数据载体电路中的数据载体电路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通信站中是已知的,并且该数据载体电路包含输出装置以用于把在存储之后包括在数据载体电路中的特定有用数据输出给通信站,其中,数据载体电路设计为用于输出在存储之后包括在数据载体电路中的数据载体电路的标识数据块的、在通信站中尚未知的至少一部分块段加上在存储之后包括在数据载体电路中的数据载体电路的特定有用数据,其中在所述通信站在每个程序运行期间已将请求数据块输出至数据载体之后,所述数据载体电路以所述输出进行响应。
为了达到上面提出的目的,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的情况下,提供了依照本发明的特征,这样使依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可以表征如下:
一种用于与通信站进行通信的数据载体,所述数据载体包括如上所述的数据载体电路。
通过依照本发明规定的特征可以获得一种改进的方法、一种改进的通信站、一种改进的站电路、一种改进的数据载体以及一种改进的数据载体电路,其方式非常简单,且既可以借助于硬连线逻辑电路又可以借助于可编程电路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在于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方法持续时间大大地短于已知方法的方法持续时间,这对于实现在通信站和多个或多样数据载体之间尽可能短的通信时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确保即使在短通信持续时间情况下,来自多样数据载体的有用信息在通信站中是已知的并且因此可以在通信站处理和估计。
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通信站、站电路、数据载体和数据载体电路的情况下,尤其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它已证明是特别有利的,这有利于在一方面尽可能短的通信持续时间和另一方面高登记精度或标识精度之间达到良好的折衷。
然而,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通信站、站电路、数据载体和数据载体电路的情况下,尤其在另外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它已证明是特别有利的。这样的设计构成在短通信持续时间和可以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和/或编程的设计之间的良好的折衷。
另外,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通信站、站电路、数据载体和数据载体电路的情况下,尤其在其它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它已证明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中,一个简单的逻辑实现就足够,并且因为可以确保特别高的标识精度,故这样的解决方案是有利的。然而,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到,特定有用数据也有可能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之前从数据载体发送到通信站。
在一个解决方案中,其中特定有用数据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之后发送,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的发送和特定有用数据的发送之间可能存在时间间隔,并且这可能对若干应用是有利的,例如,无论什么时候,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检验之后或在关于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到通信站的数据发送的称为碰撞的东西建立之后,将故意地抑制设想的随后的特定有用数据的发送。然而,当特定有用数据立即跟随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发送时,它已证明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用这个方式可得到尽可能短的通信持续时间。
此外,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当随执行的过程运行个数增加1,在通信站中尚未知的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的块段的长度减小4比特时,它已证明是非常有利的。这个解决方案提供的优点是,因为在通信站内尚未知的每个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的块段长度随着结束的过程运行数目增加而变小,故在登记过程中需要的用于处理过程运行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这些和本发明另外的方面将在下面的实施方案的描述中阐明并且参考这个实施方案解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说明于图中的实施方案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通信站和站电路的一部分的概略的方块图,在当前上下文中是必需的。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数据载体和数据载体电路的一部分的方块图,在当前上下文中是必需的。
图3是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发生的信号、时刻、时间间隔的图解。
图4是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请求数据块的组成的图解。
图5是存储在依照本发明的数据载体中的标识数据块的图解。
图6是表示诸如可发生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的掩码的一个实例的图解。
图7和图8各自用图解法示出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顺序的一部分,其中,执行七个数据载体的登记。
具体实施方式
通信站1说明于图1。提供并设计通信站1以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通信。这样的一个数据载体2说明于图2并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这里可能已经提及,数据载体2包含这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特性和有用数据UD,这些有用数据UD以N个有用数据块UDB的形式包括在数据载体2中。
通信站1包含站电路3,在目前情况下该站电路3由微型计算机构成,但可替代地可以由硬连线的逻辑电路构成。站电路3包含能够产生时钟信号CLK的时钟信号发生器4。站电路3还包含登记装置5,提供和设计该登记装置5以用于执行一个登记过程。在这个情况下,登记装置5设计为用于在登记过程中执行连续的过程运行。在这样的登记过程终止之后,每个数据载体2的至少一部分标识数据块IDB在登记装置5中是已知的,在此处描述的情况下参考图1和图2进行设计,以便于在登记过程终止之后,每个数据载体2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登记装置5中是已知的,并且在登记过程中,具体地由在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中的每个数据载体2把每个数据载体2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存储在登记装置5中。
登记装置5包含设计为用于产生请求数据块RDBn和时隙标志TSM的请求产生装置6。请求产生装置6包括时隙计数器7和掩码产生装置24。还有,登记装置5包含碰撞检测装置8,碰撞可理解为是指来自至少两个数据载体2的、相互之间不能唯一地区分的数据在通信站1中同时接收,借助于该碰撞检测装置8,“碰撞”可以被检测出来。如果碰撞检测装置8没有建立碰撞,则它们如此设计以使它们中继数据载体2的、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块段NKP-IDB到登记装置5的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并且传递特定有用数据n×UDB到登记装置5的有用数据处理装置10。如果碰撞检测装置8确实建立碰撞,则它们将抑制这样的、到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和到有用数据处理装置10的传递。
提供并设计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以用于每次产生在与通信站1的无碰撞通信连接中、每个数据载体2的一个完整的标识数据块IDB。为了这个目的,一方面,具体地说每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所说的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块段NKP-IDB被馈给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并且另一方面,每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在通信站1中已知的块段KP-IDB又从请求再生装置6馈给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在该请求再生装置6中,每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在通信站1中已知的块段KP-IDB是已知的。
登记装置5还包含合并装置11,不仅由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产生的每个数据载体2的整个标识数据块IDB馈给该合并装置11,而且从每个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的每个数据载体2的特定数据n×UDB也馈给该合并装置11。馈入的数据在合并装置11中处理,具体地说,相关的标识数据块IDB和特定有用数据n×UDB以一种唯一地互相调谐的方式存储起来以用于已在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中的每个数据载体2。包括在这些合并装置11中的数据可以由合并装置11经由数据连接12例如所谓的主计算机来馈送。
站电路3还包括编码装置13和译码装置14,时钟信号CLK可以馈给该编码装置13和该译码装置14。提供和设计编码装置13以用于对以一种未编码的方式馈给编码装置14的数据或信号进行编码,也就是对在这个情况下由登记装置5的请求产生装置6输出的请求数据块RDBn和时隙标志TSM进行编码。提供和设计译码装置14以用于对以一种编码的方式馈给它们的数据和信号进行译码。译码装置14输出的译码数据,例如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IDB或标识数据块IDB的块段NKP-IDB或特定有用数据n×UDB可以馈给登记装置5的碰撞检测装置8。
通信站1还包括调制器15,该调制器15一方面连接到编码装置13而另一方面又连接到载体信号发生器16,时钟信号CLK馈给该载体信号发生器16且该载体信号发生器16在时钟信号CLK的基础上产生馈给调制器15的载体信号CS。载体信号CS的幅度调制可以由调制器15作为从编码装置13以编码形式输出的数据的函数来执行。通信站1的第一放大级17连接到调制器15上,通过该第一放大级17可以产生放大的调制信号并馈给匹配装置18,该匹配装置18确保馈给它们的调制信号被中继到站发送装置19。站发送装置19包含站发送线圈TC和另外的电子元件(没有说明)。从而,馈给站发送装置19和它们的站发送线圈TC的调制信号可以发送给在通信站1的通信区中给出的数据载体2。在这里描述的情况下这种发送以一种感应的方式执行。应当指出,这种发送可替代地可以用电容性的或射频方法执行。
站电路3设计为集成电路。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可能还包含部件15、16、17、20、21、22和23。
提供站发送装置19不仅用于从通信站1发送信号到数据载体2,而且用于执行从数据载体2到通信站1的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由站发送装置19接收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是负载调制的,该信号经由匹配装置18馈给在通信站1中提供的输入滤波级20。提供该输入滤波级20以用于滤掉不希望有的信号成分。解调器21连接到输入滤波级20上,通过该解调器21可以解调在数据载体2中通过负载调制产生且发送给通信站1的信号。连接到解调器21上的进一步的滤波级22确保解调信号的滤波。在通信站1中连接到该进一步的滤波级22上的第二放大级23确保解调和滤波信号的放大。所说的站电路3的译码装置14连接到第二放大级23。
在更详细地研究图2中说明的数据载体2之前,将首先更详细地研究请求数据块RDBn的设计,具体参考图4。从图4可以看出,每个请求数据块RDBn由请求命令和掩码以及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UD-ADR组成,该掩码由关于以比特表示的掩码长度(掩码尺寸)的信息项和关于掩码的内容或掩码的数值(掩码数值)的信息项组成,该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UD-ADR由关于有用数据起始块的信息项和关于有用数据块数量n(块的数量n)的信息项组成。
此外,可以预先参考图5来阐明每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结构。从图5可以看出,标识数据块IDB由排列在每组四(4)比特的十六(16)个组中的所有六十四(64)个比特组成,第一个四(4)比特位于最低有效比特LSB区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四(4)比特后面跟随着第二个四(4)比特且其后是第三个四(4)比特。图5还提供了第一个四(4)比特和第二个四(4)比特的实例,其中,该第一个四(4)比特是“0001”,第二个四(4)比特是“1000”。
参考图6,将进一步预先讨论掩码的实例。标识数据块IDB的最低有效成分在图6中说明,八(8)个最低有效比特对应于一个掩码,该掩码有八(8)比特的掩码长度(掩码尺寸)和其值为“32”的掩码数值,该掩码数值是以十六进制形式或符号指定的。
参考图6,还应当指出,在此处描述的情况下有效的通信站1和每个数据载体2的通信协议中,规定在总共十六(16)个时隙T内,通信站1和每个数据载体2之间的通信在登记过程的每个过程运行期间执行,而且规定,时隙T的编号在各种情况下由每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在掩码尺寸确定的比特之前的四个(4)比特确定,数据载体2必须在该编号的时隙T中进入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因此,在图6说明的实例中,时隙T由在指定的实例中其值为“1110”的第三个四(4)比特确定,在其标识数据块IDB中包括图6中说明的比特的数据载体2必须在该时隙T中进入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结果是相关的数据载体2将在过程运行的第十五个时隙内进入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该第十五个时隙标记为T14,这是因为,可以从图3看出,在第一个时隙和第十六个时隙之间时隙编号由T0、T1、T2、T3到T14和T15给出。
在此处可以参考图3阐明,图3以三个时序图的形式叙述依照本发明的方法,该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在通信站1和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之间通信。这里最低的时序图是指依照本发明的方法即登记过程的总持续时间TPW(整个过程)。中间的时序图是指在该方法的整个过程内即登记过程内的三个过程运行的时间周期TPR1、TPR2和TPR3,时间周期TPR1对第一个过程运行是有效的,且时间周期TPR2对第二个过程运行是有效的以及时间周期TPR3对第三个过程运行是有效的。
从第一个时序图可以看出第一个过程运行在瞬时TOB′处从时间周期TPR1开始。在这个瞬时TOB′处,第一个请求数据块RDB1由通信站1输出给所有的数据载体2。请求数据块RDB1在瞬时TOE′处结束。在第一个请求数据块RDB1结束后,在给定的时间延迟TA之后,开始第一个时间窗T0′。第二个时隙T1′从时隙标志TSM开始且该时隙标志TSM出现在第一个时间窗T0′的结尾。相同的过程在更多的时序中重复,以至于另一个时隙标志TSM起动第三个时隙T2′,正像后来的时隙标志TSM起动第十五个时隙T14′和第十六个时隙T15′那样。在具有时间周期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内的第十六个时隙T15′过去之后,第二个请求数据块RDB2在时间延迟周期TB过去之后在瞬时TOB″处输出。在第二个请求数据块RDB2的末尾TOE″之后,时间延迟周期TA再次过去直到第一个时隙T0″在具有时间周期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内自动地出现为止。此外,更多的时隙T1″、T2″、...T15″由时隙标志TSM再次起动。上面描述的相同的处理过程同样发生在具有时间周期TPR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和更多的过程运行期间。
如上面指出,数据载体2说明于图2中。数据载体2包含数据载体发送装置25,该数据载体发送装置25包括数据载体发送装置线圈26。数据载体发送装置25连接到数据载体电路28的接线端子27。这里,数据载体电路28在当前情况下由集成电路构成。
数据载体电路28包含连接到接线端子27的四个装置,具体地说是DC电压产生装置29、时钟信号再生装置30、解调装置31以及调制装置32。
提供和设计DC电压产生装置29以用于通过使用借助于数据发送装置25接收的信号来产生DC电源电压V。电源电压V馈给数据载体电路28的所有的那些组成部分以用于它们的需要这个DC电源电压V的功能,然而为简单起见某些组成部分并没有在图2中说明。
提供和设计时钟信号再生装置30以用于再生时钟信号CLK。时钟信号再生装置30同样从借助于数据发送装置25接收的信号而再生时钟信号CLK。在这种数据载体2的情况下,再生的时钟信号CLK可以馈给译码装置33和编码装置34以及微型计算机35。
解调装置31用来解调借助于数据发送装置25接收的调制信号。为了这个目的,解调装置31执行幅度解调并输出解调信号给译码装置33,提供并设计该译码装置33以用于对解调信号进行译码。译码装置33输出译码信号例如也有请求数据块RDBn和时隙标志TSM。
提供并设计调制装置32以用于在通信站1中产生的载波信号CS的负载调制,如果数据将发送给通信站1,则该载波信号CS由站发送装置19和数据载体发送装置25以一种未调制的方式发送给各自的数据载体2,然后在数据载体2中有可能执行该未调制载波信号CS的负载调制。编码的信号可以通过编码装置34馈给调制装置32。在这种情况下,未编码信号或数据可以馈给编码装置34,例如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或者否则是标识数据块IDB的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块段NKP-IDB或特定有用数据n×UDB。
数据载体2或数据载体电路28包含上面提到的微型计算机35。也有可能提供硬连线的逻辑电路以代替微型计算机35。多样的装置和功能由微型计算机35实现,但在这些装置和功能中,这里只研究那些在当前上下文中重要的装置和功能。同样的结论对于由微型计算机组成的通信站1的站电路3也成立。
微型计算机35包含命令检测装置36、掩码检测装置37、块检测装置38、时隙检测装置39以及数据处理装置40。
命令检测装置36用于检测包括在请求数据块RDBn中的请求命令,在这里描述的情况下,其结果是执行每个数据载体2的登记即确切的标识,且与此同时,特定有用数据n×UDB从每个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因此,请求命令构成“清单”和“发送”的同义词。从而,请求命令可以简单地由参考符号组合I+T指定,如图2中在命令检测装置36的输出端完成的组合。执行必需的运行所需要的程序运行在微型计算机35中通过请求命令I+T起动。
设计掩码检测装置37以用于检测和估计包含在请求数据块RDBn中的掩码。取决于检测的掩码,掩码检测装置37有以下作用,标识数据块IDB的由各自的掩码确定的且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块段NKP-IDB经由连接42从在数据载体2中或在数据载体2的数据载体电路28中给出的存储器41读出并进入微型计算机35,藉此,块段NKP-IDB被馈给数据处理装置40。
设计块检测装置38以用于检测包含在请求数据块RDBn中的有用数据地址信息UD-ADR。块检测装置38检测包含在请求数据块RDB中的有用数据起始块和有用数据块的数量n,其结果是块检测装置38确保从确定的起始块开始的总计n个有用数据块UDB,即n×UDB,作为特定有用数据从以N个有用数据块UDB即N×UDB形式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有用数据UD之中读出、进入微型计算机35并且在微型计算机35中馈给数据处理装置40。
设计时隙检测装置39以用于检测各自的时隙T。时隙检测装置39借助于在各自的请求数据块RDBn的发生末尾之后过去的时间周期TA检测各自的第一个时隙T0′或T0″等的开始。更多的时隙T由时隙检测装置39通过在各自时隙T的开始处发生的时隙标志TSM检测。取决于检测的时隙T,时隙检测装置39把具有规定的延迟的、表征各自的时隙T的时隙数据TSD输出给数据处理装置40,以致于可以获得瞬态现象衰变的等待时间。另外,与各自检测的掩码相关的信息项MI被从掩码检测装置37馈给时隙检测装置39。作为从掩码检测装置37经由各自检测的掩码馈给时隙检测装置39的信息MI的一项功能,时隙检测装置39在各种情况下从标识数据块IDB经由连接42读出位于各自的掩码前面且确定时隙的那些四(4)比特,相关的数据载体2必须在该时隙中进入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时隙检测装置39一建立时隙的激活,在该时隙中数据载体2必须进入与通信站1的通信连接,时隙检测装置39就以提及的延迟输出相关的时隙数据TSD到数据处理装置40,其结果为缓冲在数据处理装置40中的数据,即标识数据块IDB的缓冲在数据处理装置40中且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部分NKP-IDB以及特定有用数据块n×UDB从数据处理装置40读出并中继到编码装置34,该编码装置34在以后阶段中将导致由调制装置32的调制以及向通信站1的发送。
在图1的通信站1和图2的数据载体2中,可有利地选择一种设计以便于在使用依照本发明的在通信站1和数据载体2之间通信的方法情况下,只有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块段NKP-IDB和特定有用数据n×UDB在登记过程实施期间同时地从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换句话说,在通信站1中已经知道的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IDB的那些部分不再从相关的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由于那些部分涉及到在任何情况下在通信站1中已经可用的冗余信息,所以它们是无论如何也不需要的。此外,依照本发明的方法的区别不仅在于部分标识数据块IDB在执行登记过程期间被发送入通信站1,而且在于在登记过程期间在通信站1中期望的和/或需要的特定有用数据n×UDB也同时地发送,结果是,从总体上看一个总的通信持续时间就足够了,该时间与已知的方法比较起来是较短的。为了使刚才提到的优点更容易理解,下面将借助于一个实例阐明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为了解释可参考图7和图8。
在图7的上部,假定总共有七个数据载体2(DC)位于通信站1的通信区中。还假定在这种情况下这七个数据载体2(DC)包括下面列出的标识数据块IDB,具体地说:
0000000000001837
0000000000002842
0000000000002832
0000000000009532
0000000000001532
00000000000049A2
00000000000068A2
上面列出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数据各由总共六十四(64)比特组成,是以十六进制形式或符号指定的。
上面列出的标识数据块IDB可以以十六进制符号指定,但以缩写形式表示如下:
0...01837
0...02842
0...02832
0...09532
0...01532
0...049A2
0...068A2
在其中执行登记过程的通信方法的开始,第一个请求数据块RDB1由通信站1产生并在所有七个数据载体2(DC)输出。第一个请求数据块RDB1包括请求命令且除此之外包括有用数据地址信息,然而该有用数据地址信息在图7中没有指定。可是,在图7中指定,第一个请求数据块RDB1包括一个掩码,其掩码尺寸=0且没有掩码数值。这个掩码由掩码产生装置24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时隙T由其标识数据块IDB的第一个四(4)比特,从而由它的序列号给出,在该时隙T中,七个数据载体2(DC)各自必须与通信站1通信。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实例中,时隙T由十六进制符号@=7和@=2确定。从而,与通信站1的通信发生在具有时长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中由@=7和@=2确定的时隙中。在由@=2给定的时隙中,七个数据载体2(DC)中的总共六个数据载体2(DC)与通信站1通信,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284+n×UDB。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3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283+n×UDB。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953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953+n×UDB。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53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153+n×UDB。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49A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49A+n×UDB。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68A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68A2+n×UDB。因而断定,在由@=2给定的时隙中将发生碰撞,结果是碰撞检测装置8检测到这个碰撞的发生且确保控制信息项NPR输出给请求产生装置6,藉此具体地说在具有时长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满期之后起动第二个过程运行。
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到,标识数据块IDB或标识数据块IDB的部分NKP-IDB总是从最低有效比特LSB开始从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
在具有时长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期间,数据在由@=7给定的时隙中从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数据载体2(DC)发送给通信站1,在这种数据发送情况下没有发生碰撞。在从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数据载体2(DC)到通信站1的数据发送情况下,数据0...0183+n×UDB发送到通信站1,在其之后,这个数据载体2借助于该数据被登记。正如可以看出的,由此得出结论,在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数据载体2(DC)的整个标识数据块IDB=0...01837中,只有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部分NKP-IDB=0...0183发送到通信站1,而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部分“7”不再发送到通信站1。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时隙T的时隙时序在通信站1中确定,因此,在通信站1中已知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数据载体2(DC)仅仅可以在由@=7确定的时隙中应答,因此确定时隙的组合必须形成标识数据块IDB中位于由@=7给定的四(4)比特的相应部分,在刚才描述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最低有效半字节(四位字节)即@=7。
如上面描述的已在由@=2给定的时隙中发送数据到通信站1的那些数据载体2(DC)也没有发送它们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最低有效半字节(四位字节)@=2到通信站1。
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随后起动,它被预先以一种已知的方式确保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837的数据载体2(DC)不再能够参与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其结果是,只有六个数据载体2(DC)仍然参与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
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由第二个请求数据块RDB2起动。此外,请求命令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包括在此第二个请求数据块RDB2中,但在图7中没有给出在此方面的进一步的细节。掩码包括在第二个请求数据块RDB2中,其掩码尺寸为四(4)比特,掩码数值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等于“2”。掩码数值“2”由值@=2产生并且正如掩码尺寸那样由掩码产生装置24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时隙在各种情况下由六个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第二个四(4)比特决定,仍然保持且仍然将被登记的这六个数据载体2(DC)必须在该时隙中与通信站1通信。在此处给出的实例中,这意味着时隙T由十六进制符号@=3和@=4以及@=A确定。
在由@=4给定的时隙中没有发生碰撞,这导致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数据0...0284+n×UDB且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在通信站1中被登记。可以看出,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数据载体2(DC)仅仅给通信站1发送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它的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部分NKP-IDB=0...028。从而没有必要给通信站1发送它的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部分“42”,因为在通信站1中从以前执行的具有时长TPR1的过程运行它已经知道,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数据载体2(DC)已在由@=2确定的时隙中通信,并且,在刚才终止的具有时长TPR2的过程运行中,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数据载体2(DC)已在由@=4确定的时隙中应答。这意味着,换句话说,它的标识数据块IDB=0...02842的两个最低有效半字节(四位字节)只能是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的“42”。因此,将这两个最低有效半字节(四位字节)发送给通信站1是不必要。
在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期间,在由@=3和@=A给定的时隙中各发生一次碰撞,即因为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32、IDB=0...09532和IDB=0...01532的三个数据载体2(DC)在由@=3确定的时隙中同时通信,并且因为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49A2和IDB=0...048A2的两个数据载体2(DC)在由@=A确定的时隙中同时通信。从图7可以看出,在五个数据载体2各参与一次碰撞的通信情况下,这些数据载体2同样仅仅给通信站1发送它们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部分NKP-IDB,具体地说是部分0...028、0...095、0...015、0...049和0...068。
在由@=3和@=A给定的时隙中发生的碰撞在通信站1中被碰撞检测装置8检测到,作为其结果,特别是由于碰撞检测装置8输出相关的信息项NPR给请求产生装置6这一事实,触发了另外的过程运行。从图8的顶部可以看出,这导致具有时长TPR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被起动。
在这个具有时间周期TPR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起始处产生第三个请求数据块RDB3,其请求命令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并没有在图8中检查。第三个请求数据块RDB3包括一个掩码,其掩码尺寸为八(8)比特,掩码数值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为“32”。掩码数值“32”由两个数值@=3和@=2产生并且正如掩码尺寸那样由掩码产生装置24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时隙由三个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第三个四(4)比特确定,即时隙由十六进制符号@=8和@=5给定,这三个参与具有时长TPR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的数据载体2(DC)必须在该时隙中与通信站1通信。
在由@=8给定的时隙中,只有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32的数据载体2(DC)与通信站1通信,因而没有发生碰撞,且这个数据载体2(DC)仅仅把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数据NKP-IDB=0...02+n×UDB传送给通信站1,并且这个数据载体2(DC)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被登记。在这种情况下,在通信站1中已经知道的标识数据块IDB=0...02832的部分KP-IDB=832的通信就节省了,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在通信站1中已经知道,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2832的数据载体2(DC)已在具有时长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内在由@=2给定的时隙中、在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内在由@=3给定的时隙中以及在当前正在运行的具有时长TPR 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内在由@=8给定的时隙中传送。
在具有时长TPR3的第三个过程运行中,在由@=5确定的时隙中将再次发生碰撞,而这又被碰撞检测装置8检测到,且导致具有时长TPR4的第四个过程运行。
在具有时长TPR4的第四个过程运行的起始产生第四个请求数据块RDB4。第四个请求数据块RDB4包括一个掩码,其掩码尺寸为十二(12)比特,掩码数值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为“532”。掩码数值“532”由那些时隙的数值@=2、@=3和@=5产生,在那些时隙中,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9532和IDB=0...01532的两个数据载体2(DC)以前已与通信站1通信过,但因为在各个情况下发生了碰撞,故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时隙由两个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第四个四(4)比特,就是说由十六进制符号@=9和@=1给定,这两个参与具有时长TPR4的第四个过程运行的数据载体2(DC)必须在该时隙中与通信站1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在由@=1给定的时隙和由@=9给定的时隙中都没有发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1532的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仅仅把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部分NKP-IDB=0...0和特定有用数据n×UDB传送给通信站1并用于登记。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9532的数据载体2(DC)根本不会再把部分“9532”传送给通信站1,而是仅仅把之前的、它的标识数据块IDB=0...09532的部分NKP-IDB=0...0和特定有用数据块n×UDB传送给通信站1。这包括具有时长TPR4的第四个过程运行。
然而,在通信站1中具体地说从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已经知道,在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期间在由@=A确定的时隙中已发生碰撞。因此,另外的过程运行,具体地说是具有时长TPR5的第五个过程运行被起动。在这个第五个过程运行起始,由通信站1产生第五个请求数据块RDB5且输出。该第五个请求数据块RDB5包括一个掩码,其掩码尺寸为八(8)比特,掩码数值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为“A2”。掩码数值“A2”由数值@=2和@=4给定,这些数值对应于那些时隙,在那些时隙中,分别已在具有时长TPR1的第一个过程运行和具有时长TPR2的第二个过程运行中发生过碰撞。掩码数值“A2”和掩码尺寸由掩码产生装置24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时隙由十六进制符号@=9和@=8给定,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49A2和IDB=0...068A2且尚未登记的两个数据载体2(DC)必须在该时隙中与通信站1通信。在具有时长TPR5的第五个过程运行中,或者在由数值@=8给定的时隙中或者在由数值@=9给定的时隙中没有发生碰撞。从而,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68A2的数据载体2(DC)现在仅仅把它的标识数据块IDB=0...068A2的位于部分KP-IDB=8A2前面的部分KP-IDB=0...06和特定有用数据块n×UDB传送给通信站1。具有标识数据块IDB=0...049A2的数据载体2(DC)现在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仅仅把它的信息数据块IDB=0...049A2的位于部分KP-IDB=9A2前面的部分NKP-IDB=0...04和特定有用数据块n×UDB传送给通信站1,这样,登记这两个最后的数据载体2(DC)也仍然是有可能的。
在上面描述的方法中,所有的七个数据载体2(DC)在总共五个过程运行之后以一种明确地标识的方式登记。关于这个登记,它仅仅保持增加了以下内容,七个参与的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各自未知的部分NKP-IDB馈给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请求产生装置6和它的掩码产生装置24把在通信站1中已经知道的标识数据块IDB的部分KP-IDB又馈给该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于是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确保再生每个登记的数据载体2(DC)的整个标识数据块IDB。在数据载体2(DC)的整个标识数据块IDB的完整再生之后,再生的标识数据块IDB馈给合并装置11,于是,数据载体2(DC)的再生的标识数据块IDB在合并装置11中与从这个数据载体2(DC)读出的特定有用数据n×UDB合并。在这个合并之后,再生的信息数据块IDB和属于这个标识数据块IDB的有用数据n×UDB被存储起来。
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上面描述的方法中,每个数据载体2(DC)有必要有关于下面内容的可用信息,它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哪个部分NKP-IDB在通信站1中尚是未知的以及相关的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哪个部分NKP-IDB因此将发送到通信站1。在上面描述的实例中,通过利用从通信站1发送到每个数据载体2(DC)的掩码、通过利用关于数据发送已在其中发生的时隙T的知识以及通过利用碰撞是否已在时隙T中发生或没有发生这一事实,可以实现上面描述的功能。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到,这种过程模式仅仅构成若干可能中的一个,且其他过程模式也是有可能的,例如每个数据载体2(DC)在永久定义的发送协议框架内接收信息,有关每个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哪个部分NKP-IDB在通信站1中尚是未知的。依照通过通信协议决定的一种方案,可以自动地得到可用的需要的信息,则没有必要从通信站1发送掩码到数据载体2(DC)。
在使用上面描述的方法的情况下,每个请求数据块RDB包括在描述的情况下由有用数据起始块的规范和有用数据块的特殊编号n的规范给定的请求信息项,这决定了从每个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的特定有用数据n×UDB。然而,也有可能选择一种设计,在这种设计中,通信站1并没有进行对有用数据的请求,而是要么存储在数据载体2(DC)中的所有有用数据自动地从每个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要么有用数据块UDB的特定选择自动地从每个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
在参考图7和图8对该方法的解释中,所指的总是仅n×UDB的特定有用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数据载体2(DC)给通信站1发送相同的有用数据。
在上面描述的方法中,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部分NKP-IDB在目前情况下总是结合请求的有用数据发送。但未必总是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上面方法的改进中,在标识数据块IDB的尚未知的部分NKP-IDB从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之后,提供一个短的等待时间是有可能的,提供该等待时间是为了在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尚未知的部分NKP-IDB发送期间建立碰撞的情况下,抑止请求的或自动决定的有用数据的随后发送,
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在每个过程运行期间,有可能不仅给通信站1发送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部分NKP-IDB,而且总是发送整个标识数据块IDB,则其结果仍然是有重要的优越性,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和相关的特定有用数据n×UDB在一个发送操作中从相关的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
在上面描述的方法中,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整个尚未知的块段NKP-IDB即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整个未知的部分NKP-IDB总是从相关的数据载体2(DC)发送到通信站1。此处可以清楚地表述为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在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也有可能如此进行以至于发送到通信站1的不是数据载体2(DC)的标识数据块IDB的整个尚未知的部分NKP-IDB,而仅仅是标识数据块IDB的整个未知部分NKP-IDB的一部分,且只要标识数据块IDB中包括特殊数据,则这可能例如是无缺点的,所述特殊数据对于数据载体2(DC)的特定应用以任何方式讲都不是必需的,然而因为它们对其他应用来说是有用的或绝对必需的,故存储在数据载体2(DC)中,并且对于来自标识数据块IDB的特殊数据来讲,省略其到通信站1的发送是有可能的。然而,在一种依照本发明的方法中,仅仅从数据载体2(DC)发送标识数据块IDB的整个未知部分NKP-IDB的一部分到通信站1是有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方法中其目的主要是达到特别短的总通信持续时间,该目的无可否认地消弱关系到唯一的标识和/或登记的安全性,但在许多应用中这可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还需要提及在上面描述的方法中实现的所称的时隙模式。这样的时隙模式也常常命名为时间分集模式。需清楚地指出也可以应用频率分集模式或码分集模式替代这样的时间分集模式,那么为了分布多个数据载体2(DC),在前一种情况下可在不同载波频率基础上在多个数据载体2(DC)和通信站1之间实现通信,并且在后一种情况下可在不同编码形式基础上在多个数据载体2(DC)和通信站1之间实现通信。
同样应提及,时间窗可能有一个独立于数据发送要求的持续时间,其结果是,如果根本没有数据在时间窗内发送,则相关的时间窗在非常短的检测时间间隔之后立刻终止。

Claims (10)

1.一种在通信站(1)和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之间通信的方法,该数据载体(2)包含它的标识数据块和有用数据,通过该方法执行一个登记过程,该登记过程由一个过程运行或多个连续的过程运行组成,且在这个登记过程之后,由于该过程,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通信站(1)中是已知的,并且通过该方法,执行特定有用数据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到通信站(1)的发送,这样在登记过程的实施期间,通信站(1)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的至少一部分块段加上所说的特定有用数据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这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所述通信站(1)在一个过程运行期间针对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产生请求数据块,所述请求数据块包括请求命令、掩码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其中所述掩码由关于以比特表示的掩码尺寸的信息项和关于掩码数值的信息项组成;所述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标识了数据载体的有用数据之中、通信站所需的有用数据,即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其中,在登记过程开始时,最初的掩码尺寸和掩码数值均为0,所述掩码数值指示了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之中所述通信站已知的块段,除此之外的标识数据块之中的块段是所述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
b)在该过程运行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在由标识数据块之中、根据所述掩码尺寸确定的比特之前的4个比特所确定的时隙内,通过由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向所述通信站(1)中的冲突检测装置(8)发送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以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中的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对所述请求数据块进行响应,以及
c)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确认没有冲突,其中冲突意味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2)中在同一时隙中接收不能彼此唯一区分的数据,则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将所接收的、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1)尚未知的块段中继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由所述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根据由所述掩码数值确定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已知的块段,以及从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接收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再生所述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且将所述特定有用数据中继至所述通信站(1)的登记装置(5)的有用数据处理装置(10),然后通过在合并装置(11)中将整个标识数据块和特定有用数据合并存储,从而完成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登记过程;以及
d)否则,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确认有冲突存在,则抑制这样的向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和向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的传送,在当前的过程运行结束之后启动下一个过程运行,针对存在冲突的至少一个数据载体,重复步骤a)至c),其中,随所执行的过程运行的个数增加1,所述请求数据块中的掩码尺寸增加4比特,将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1)尚未知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块段的长度相应地减小4比特。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登记过程执行期间,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标识数据块的整个块段加上特定有用数据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发送到通信站(1)。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登记过程执行期间,整个标识数据块加上特定有用数据从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发送到通信站。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特定有用数据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之后的一时间间隔之后发送。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特定有用数据在来自标识数据块的数据之后立即发送。
6.一种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通信的通信站(1)的站电路(3),该数据载体(2)包含它的标识数据块和有用数据,该站电路(3)包含:
用于执行登记过程的登记装置(5),该登记装置(5)设计为用于在登记过程中执行连续的过程运行,且在该登记装置中,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在登记过程终止之后是已知的;所述登记装置(5)包括:
请求产生装置(6),用于在一个过程运行期间针对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产生请求数据块,所述请求数据块包括请求命令、掩码和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其中所述掩码由关于以比特表示的掩码尺寸的信息项和关于掩码数值的信息项组成;所述有用数据地址信息项标识了数据载体的有用数据之中、通信站所需的有用数据,即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其中,在登记过程开始时,最初的掩码尺寸和掩码数值均为0,所述掩码数值指示了数据载体的标识数据块之中所述通信站已知的块段,除此之外的标识数据块之中的块段是所述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在该过程运行期间,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在由标识数据块之中、根据所述掩码尺寸确定的比特之前的4个比特所确定的时隙内,通过由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向所述通信站(1)中的冲突检测装置(8)发送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以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中的所述特定有用数据,对所述请求数据块进行响应;
冲突检测装置(8),用于: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确认没有冲突,其中冲突意味从至少两个数据载体(2)中在同一时隙中接收不能彼此唯一区分的数据,则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将所接收的、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1)尚未知的块段中继至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且将所述特定有用数据中继至所述通信站(1)的登记装置(5)的有用数据处理装置(10);以及否则,如果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确认有冲突存在,则抑制这样的向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和向有用数据处理装置的传送,在当前的过程运行结束之后启动下一个过程运行,由所述请求产生装置(6)针对存在冲突的至少一个数据载体再产生请求数据块,其中,随所执行的过程运行的个数增加1,所述请求数据块中的掩码尺寸增加4比特,将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1)尚未知的至少一部分块段的长度相应地减小4比特;
标识数据块再生装置(9),用于根据由所述掩码数值确定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已知的块段,以及从所述冲突检测装置(8)接收的所述标识数据块之中通信站尚未知的块段,再生所述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
有用数据处理装置(10),用于处理包括在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
(2)之中、发送给站电路(3)的、和在站电路(3)中接收的特定有用数据;
合并装置(11),用于将整个标识数据块和特定有用数据合并存储,从而完成所述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登记过程。
7.如权利要求6的站电路(3),其中,站电路(3)设计为用于在登记过程执行期间处理在站电路(3)中尚未知的、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的标识数据块的块段加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的特定有用数据。
8.如权利要求7的站电路,其中,站电路设计为用于在登记过程执行期间处理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整个标识数据块加上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特定有用数据。
9.如权利要求6的站电路(3),其中,站电路(3)设计为用于首先处理来自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的(2)标识数据块的、在通信站(1)中尚未知的至少一部分块段,并且随后处理该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的特定有用数据。
10.一种用于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2)进行通信的通信站(1),所述通信站(1)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之一所述的站电路(3)。
CN028006364A 2001-03-13 2002-03-01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459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1890073.8 2001-03-13
EP01890073 2001-03-13
PCT/IB2002/000677 WO2002073511A1 (en) 2001-03-13 2002-03-01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at least one data carri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9071A CN1459071A (zh) 2003-11-26
CN1459071B true CN1459071B (zh) 2010-12-29

Family

ID=818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06364A Expired - Lifetime CN1459071B (zh) 2001-03-13 2002-03-01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257092B2 (zh)
EP (1) EP1374141B1 (zh)
JP (1) JP4271940B2 (zh)
KR (1) KR100845369B1 (zh)
CN (1) CN1459071B (zh)
AT (1) ATE328329T1 (zh)
CY (1) CY1105576T1 (zh)
DE (1) DE60211871T2 (zh)
DK (1) DK1374141T3 (zh)
ES (1) ES2265503T3 (zh)
PT (1) PT1374141E (zh)
WO (1) WO20020735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3764B2 (ja) * 2005-09-12 2011-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知方法、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08153074A1 (ja) * 2007-06-11 2008-12-18 Asahi Glass Co., Ltd. 窓用板状体の枠体、及び枠体付き窓用板状体、並びに枠体付き窓用板状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60A (zh) * 1993-04-01 1995-09-13 琼希格有限公司 从智能卡中读取数据
CN1197522A (zh) * 1995-08-03 1998-10-28 西门子公司 控制数据站对移动数据载体进行存取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0294B2 (ja) * 1993-11-02 1998-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US5920821A (en) * 1995-12-04 1999-07-06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Use of 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 (CDPD) communications to convey system identification list data to roaming cellular subscriber stations
IL117952A0 (en) * 1996-04-18 1996-08-04 Eldat Communication Ltd Product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ing system
US5963134A (en) * 1997-07-24 1999-10-05 Checkpoint Systems, Inc. Inventory system using articles with RFID tags
US6353907B1 (en) * 1997-10-29 2002-03-05 At&T Corp. Incremental redundancy radio link protocol
DE69937942T2 (de) * 1998-06-05 2009-01-08 Nxp B.V. Datenträger mit einer schaltung mit mitteln zur zeitschlitzbestimmung und mitteln zur zeitschlitzfestlegung
JP2000069028A (ja) * 1998-08-21 2000-03-03 Toshiba Corp 無線カードとリーダ/ライタと上位装置と無線カードシステムと無線通信機能を有する情報記憶媒体と送受信回路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GB9916212D0 (en) * 1999-07-09 1999-09-15 Simmons Douglas M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JP3893802B2 (ja) * 1999-07-12 2007-03-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識別システム
US6725056B1 (en) * 2000-02-09 2004-04-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over-the-air provisioning of a mobile station from a provisioning server via a traffic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60A (zh) * 1993-04-01 1995-09-13 琼希格有限公司 从智能卡中读取数据
CN1197522A (zh) * 1995-08-03 1998-10-28 西门子公司 控制数据站对移动数据载体进行存取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长征等.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计算机工程29 20.2003,29(20),162-164.
刘长征等.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计算机工程29 20.2003,29(20),162-1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1374141T3 (da) 2006-10-02
DE60211871T2 (de) 2007-03-01
KR100845369B1 (ko) 2008-07-09
CY1105576T1 (el) 2010-07-28
ATE328329T1 (de) 2006-06-15
EP1374141B1 (en) 2006-05-31
JP2004519933A (ja) 2004-07-02
US20020131453A1 (en) 2002-09-19
CN1459071A (zh) 2003-11-26
KR20030003278A (ko) 2003-01-09
EP1374141A1 (en) 2004-01-02
PT1374141E (pt) 2006-10-31
WO2002073511A1 (en) 2002-09-19
US7257092B2 (en) 2007-08-14
DE60211871D1 (de) 2006-07-06
ES2265503T3 (es) 2007-02-16
JP4271940B2 (ja) 2009-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5375B2 (ja) 電磁トランスポンダのチャージ変調方法
CN101263661B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
US11132895B2 (en) Method carried out in system including active stylus and sensor controller,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stylus
JP5225816B2 (ja) 半導体装置
US8994507B2 (en) Non-contact data carriers including an anti-collision scheme
US7498924B2 (en) Anticollision method that marks the time slots
EP1038257B2 (en) System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from a data carrier to a station by means of at least one other auxiliary carrier signal
CN1459071B (zh) 通信站、站电路和在通信站与至少一个数据载体之间通信的方法
JP4097708B2 (ja) 非接触誘導通信用に作成されたトランスポンダ
JP4796054B2 (ja) 通信ステージの出力信号を処理するための回路
US6563882B1 (en) Write/rea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transponders, having first coding means and second coding means
CN106817151B (zh) 读写器有源天线从模式发送及接收电路
US8022813B2 (en) Method of inventorizing a plurality of data carriers
CN100382103C (zh) 通信站中编制转发器目录的方法
WO1999038107A1 (en) Transa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X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8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824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112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A01 Restoration of patent right

Former decision: deemed to have abandoned the patent right

Former decis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