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1623A -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1623A
CN1431623A CN 03113702 CN03113702A CN1431623A CN 1431623 A CN1431623 A CN 1431623A CN 03113702 CN03113702 CN 03113702 CN 03113702 A CN03113702 A CN 03113702A CN 1431623 A CN1431623 A CN 1431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target
receiving tube
size
inter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137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078C (zh
Inventor
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1137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6078C/zh
Publication of CN1431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1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0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0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触摸装置,通过建立一个以光轴通道光粒子分布密度为模型,以及利用光轴通道受拦截物遮挡导致光粒子密度减少与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的关系,根据移动目标通过光轴通道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建立了一个二次函数曲线,或是指数、对数曲线方程,并通过已知电压求解移动目标在光轴通道中拦截的具体位置或坐标λ。通过应用以上方法,可极大的提高红外线捕捉的分辨率,能够精确、平滑的实现了红外线捕捉手写笔迹的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是红外线触摸捕捉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红外线对电脑显示屏或一个书写平面作为输入终端的移动目标的轨迹捕捉及重现的技术。
技术背景:
电子触摸技术一直以来是人机界面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使用各种技术的触摸屏层出不穷,而且其性能和分辨率都在不断提高。现有的触摸屏技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被动式的,即利用电阻、电容、表面超声、及红外线等技术,其特点是无需特殊的笔作为发射装置既能捕捉移动目标坐标的系统,而另一种技术是主动式的,即电磁技术,与其它技术相比它在使用时必需通过一个特殊的电子笔来作为发射装置捕捉目标,当电子笔一旦丢失,整个系统便陷于瘫痪,无法操作。作为触摸技术的其中一员,红外线触摸技术有着它独特的优胜之处,例如,它具有高清晰度特性,与电容、电阻屏相比不会磨损,与电磁技术相比无需使用特殊的电子笔。除此而外,利用红外线还可以非常容易的生产出超大规模的触摸屏,可直接配合应用于大型背投电视,或PDP/LCD显示电视上作为电脑输入/输出终端的应用领域,而在该应用领域中,如利用其它触摸技术都比不上红外线技术更简单、可靠。虽然,红外线捕捉系统有众多的好处,但由于它分辨率低的致命弱点,大大降低了它的应用范围,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简单检测触摸指令的应用层面上,这是由于受光电器件的尺寸限制,其分辨率一般只能达到光电器件的最小尺寸。为此,进几年间,国内外厂商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不断研究、发展出新的技术,使红外线触摸屏的分辨率得以不断提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专利技术中,有美国专利6,429,857于2002年8月6公开了一种利用非同轴(off axis)单发多收,多发单收的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该技术除了判断位于发射、接收对管的同一光轴上的光线是否被拦截之外,还利用该对管周围的发射管和接收管进行非同轴红外光拦截的判断。该技术虽然能够将分辨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红外线管物理分布的密度的距离所导致的死角问题,而在偏离发射轴心距离较远的接收管的阀值电压的一致性问题,以及计算方法的复杂性可以带来一些误差,而这种误差可以导致该发明的分辨率在捕捉范围内出现一致性及目标捕捉的平滑性等问题。利用类似方式处理问题的专利还有日本的,2000-284509公开于2000年9月20日,该专利的采用单发多收的方式但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有捕捉死角等问题。而国内有关专利00121462.4发表于2002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利用判断双曲线模型的最低点为拦截物的坐标,该发明认为目标在拦截时,被拦截的若干个接收管的输出电压会形成一个双曲线,如图16所示,图中N代表接收管序号,V代表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这个双曲线是建立在一个拦截物的大小与手指尺寸相仿的物体上,且必需同时有3个或3个以上的相邻的接收管被遮挡,且在每个拦截通道上的接收管输出电压的变化必需符合该双曲线的变化趋势,才能判断出一个准确的坐标,若拦截物的大小是1-5mm的书写笔头,或小于3个接收管的尺寸,或是一个实体不能像手指的肌肉部分能被红外线穿透,或是触摸物体的形状是平头直角而不是圆头或是像手指型的椭圆头可容许部分光线在接触面的两侧通过,或是来自发射管的红外线不能通过二次反射再次到达被遮挡的接收管时,该双曲线的判断方法也就不再成立了。虽然,上述的各种技术方案在对红外线触摸的分辨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利用如上技术若想准确、可靠、平滑的捕捉及处理手写文字、绘图等是根本不够的。
发明内容
要彻底解决红外线触摸装置的分辨率问题,不单单是提高其触摸指令的点击分辨率,而更重要的是将红外线捕捉分辨率提高至,能够平滑、准确的捕捉处理手写文字,绘图等目的,甚至能够应用于微软视窗系统WINDOW XP的TABLET PC中,或是智能显示器等产品中,因此找出一个精确度高,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迫切需要的,也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除此而外,本发明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解决最小拦截物不能小于接收管尺寸的问题和实现对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中横向、纵向排列在捕捉平面边缘的红外线发射阵列及同样横向、纵向排列在捕捉平面边缘的与发射阵列对应的红外线接收阵列分别通过行驱动器、列驱动器与微处理器相连;红外线发射阵列的列驱动器的输出端口与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的列驱动器的输出端口通过依次连接的信号放大器、调制解调器、A/D模/数转换器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的信号放大器是包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运算放大器和电感、电容、电阻配置而成的跨阻抗放大器,红外线发射阵列分别通过发射行驱动线、列驱动线分别与发射行驱动器、列驱动器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分别通过接收行驱动线、列驱动线分别与接收行驱动器、列驱动器相连;发射行驱动器、接收行驱动器通过行地址总线连接微处理器,发射列驱动器、接收列驱动器通过列地址总线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控制RS232串行口或USB接口的芯片与电脑相连。
本发明采用两个完整统一的发射、接收阵列,它们由各自的阵列驱动电路驱动,有利于线路板布线,也节省驱动电路。为了制造大型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本发明还将红外线发射、接收阵列设计成模块阵列,可以使生产简单化、标准化,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大小、数量不同的模块就可以灵活的生产出大小不同的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
为了提高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的分辨率,本发明人在申请的中国专利:02149761.3通过建立一个以光轴通道光粒子分布密度为模型,以及利用光轴通道受拦截物遮挡导致光粒子密度减少与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遮挡距离为自变量x,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为函数的含有tan(x)函数的标准曲线方程或是一个多次函数的标准曲线方程,并通过利用该标准方程式计算出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的拦截宽度di,再利用该宽度di计算出拦截物的大小尺寸W,而后再利用该W值,通过坐标计算公式取得精确的移动目标轨迹坐标,上述方法适用于移动目标的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的尺寸的情况。若是移动目标的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的尺寸时,以上求W值计算拦截物坐标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为此本发明又根据该类移动目标通过光轴通道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建立了一个二次函数曲线,或是指数、对数曲线方程,并通过已知电压求解移动目标在光轴通道中拦截的具体位置或坐标λ。通过应用以上方法,可极大的提高红外线捕捉的分辨率,能够精确、平滑的实现了红外线捕捉手写笔迹的技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发射、接收管位置分布图;
图2是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电路原理图实列;
图3是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的模块线路板图实例;
图4是红外线发射、接收管模块之间连接原理图;
图5是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系统控制电路框架图;
图6是移动目标捕捉流程框图;
图7是单一移动目标识别与重现流程框图;
图8是模数转换器A/D转换子流程框图;
图9是交互式指令操作模式流程框图;
图10A是红外线光轴通道示意图;
图10B是红外线光轴通道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光轴光粒子分布模型与模数转换器A/D电压变化图;
图12是移动目标大小尺寸、坐标图;
图13是同一拦截物移动经过不同尺寸光轴通道的接收管电压输出曲线图;
图14是不同尺寸拦截物移动经过同一光轴通道的接收管电压输出曲线图;
图15是美国专利6429857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中国专利申请00121462.4中的电压与接收管序号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红外线扫描捕捉的分辨率,本发明建立一个以光轴通道光粒子分布密度为模型,以及利用光轴通道受拦截物遮挡导致光粒子密度减少与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以遮挡距离为自变量x,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为函数的含有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者二次以上的函数的曲线方程,所述方程的次数越高,取得的结果越精确,通常到了五次方的函数,取得就可以作到足够精确;当然,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一次线性方程也是可以的。并通过利用该标准方程式计算出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的具体拦截位置或长度的方法,于是提出了一种提高捕捉分辨率的新方法。本发明在以发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为坐标的同时,以捕获接收管输出电压值判断拦截物在发射、接收对管光轴通道中的遮挡距离,这样可以将发射、接收管的坐标进一步细分,同时可以提供一个非常高而精确的输入分辨率。如图10A、图10B所示,它的原理是,当一一对应发射管1100、接收管1102位于同一个光轴上,并形成一个呈圆柱型的光轴通道1103,通道横切面直径等于发射管凸镜的直径(设接收管、发射管凸镜直径相同)。当有物体1101移动并经过该光轴通道时,来自发射管的光束有一部分或全部被遮挡,于是光轴通道随着目标1101的移动逐渐消失,通过该通道的光粒子(光束)也随着目标移动逐渐减少。1104是被遮挡弓形部分,1105是通道被遮挡后的剩余部分。我们知道光线是以直线传播的,经衍射到达接收管的光粒子是非常少的,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光学理论,越靠近光轴中心部分的光粒子(光束)密度越高,所以,在光轴通道切面上的光粒子(光束)的分布应是不均匀的,而到达接收管的光粒子密度也不是平均分布的。为此,计算光通道受遮挡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就要利用到反平方定律。
根据光学理论的反平方定律(Inverse Square Law);即:光粒子(光束)的密度与靠近光轴中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于是建立了如图11所示的以发射光照切面为模型的光粒子密度分布图S,和以光通道中光粒子密度分布曲线图I。图中Y轴是光轴通道中光粒子密度或接收管输出电压值,X轴为光轴通道直径尺寸。曲线I中,D点是光粒子密度最高点,也是通道的中心,C、E点的光粒子密度最低,也是通道的边缘。
光轴通道被遮挡的部分呈弓形,而被遮挡的过程,是该弓形慢慢变大的过程,也是该弓形的高度变大的过程。将目标沿X轴移动时光通道切面有效面积的变化(即,光通道的有效面积(无遮挡部分弓形的面积)=光通道切面总面积-受遮挡部分弓形面积)分成无数个段,由大到小,再根据,光粒子通道密度分布的模型S,通过微积分计算,推导出一个标准的、目标沿X轴方向移动时光轴通道中的光粒子(光束)量的变化曲线H,该标准曲线是以遮挡距离为自变量x,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为函数的含有tan(x)函数的标准曲线方程或是一个多次函数的标准曲线方程,其中A点是光粒子数量最多,因为通道没有被遮挡;B点是分水岭,即只有一半光粒子通过;E点是最低点,因为通道被全部遮挡,没有光粒子通过。
由于光轴通道中光粒子(光束)数量=接收管接收到的光粒子(光束)数量,而光粒子(光束)数量的变化与接收管输出电压呈线性正比的关系,即:上述光轴通道受遮挡时光粒子变化的标准曲线亦等于红外线接收管在接收红外线时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
本发明使用了一个A/D数模转换器来将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曲线转换成移动距离,它可以将红外线接收管输出的模拟电压幅值分成若干分,再量化为离散的数值表现,若使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即可输出量化为28=256个不同的电压数值,在此可将A/D转换器的满格电压调为标准曲线H中A点的电压值,最高为255,最低为0,再拟合于标准曲线H上,在相对应的X轴上,即可找到与其相应的256个X坐标。因此,将A/D输出的电压值代入到该标准曲线方程式,即可求得目标移动光轴通道中拦截部分的具体宽度(即遮挡部分弓形的高度),并通过利用该标准方程式计算出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的拦截宽度di,在将连续几个遭拦截的接收管受遮挡部分的宽度di累加计算出拦截物的大小尺寸W,而后再利用该W值,通过以下坐标计算方程式取得精确的移动目标轨迹坐标,根据图12所示,设:发射、接收管尺寸为L;Wx,Wy为拦截物的直径;d为目标在光轴通道中拦截部分的宽度,即拦截部分弓形的高度;j为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k为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图中,移动目标M1的直径(即遭受拦截的接收管受遮挡部分的宽度):
Wx=d7+d8+d9可推导出移动目标的在X、Y轴直径数学表达式为: W x = Σ i = j N d i = d j + d j + 1 + · · · d j + n , N = j + n W y = Σ i = k N d i = d k + d k + 1 + · · · d k + n , N = k + n X、Y坐标为的数学表达式为: X = j × L - d j + ( Σ i = j N d j ) ÷ 2 Y = k × L - d k + ( Σ i = k N d i ) ÷ 2 将已知数j、k、L、d代入上公式,便可获得任何拦截目标的大小尺寸,及其精确坐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确度,本发明还在微处理器或电脑中建立一个电压与遮挡宽度转换的标准数据表,该表是经过实验所得,它结合不同发射、接收管的直径尺寸,将目标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移动时,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与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的一一对应关系排列而成,微处理器或电脑可以根据信号接收电路中A/D转换器所获得的接收管产生的电压值直接在该表中对应取得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的值,再将通过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者二次方以上曲线方程获得的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值与该查表所的的数值进行拟合,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数值,从而,实现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红外线触摸装置上的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或者也可直接通过将接收管输出电压与所建立的电压与遮挡宽度转换的标准数据表进行查表取值后取得宽度di值,从而进行,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的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
根据上述的方法可实现,当移动目标拦截物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接收管的尺寸时,对移动目标轨迹的捕捉、重现及大小识别。若是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即所述的光轴通道尺寸时,上述的方法就不再适用了,为此,本发明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当一个直径小于接收管直径的拦截物体移动经过光轴通道时,接收管的输出电压变化是一个如图13所示的二次函数曲线,或是一个对数、指数曲线,图中Y轴是被遮挡的接收管的输出电压,X轴是拦截物移动经过光轴通道时的坐标或位置变化值λ,其中A1、A2、A3是表示直径为5mm接收管的电压变化曲线,B1、B2、B3、是表示直径为3mm接收管的电压变化曲线,C1、C2、C3是表示直径为2mm接收管的电压变化曲线,P1是光轴通道的中心,也是接受管的中心位置,当拦截物移动经过接收管的中心位置时A2,B2,C2点相对应的电压值都没有达到0或接近0,这说明了是因为拦截物体没能将整个光轴通道拦截遮盖,导致一部分红外线依然通过以至接收管仍有一定的电压输出,A2点电压比B2点高,B2点电压比C2点高,这是因为当同样尺寸大小的拦截物体移动经过光轴通道时,光轴通道的大小即接收管的尺寸决定了曲线的电压跌落趋势快慢,又通过实验,根据图14,曲线(A1、A2、A3),(A1、B2、A3),(A1、C2、A3)是依次由小到大的目标拦截物移动经过光轴通道时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曲线,其中A1、A2、A3代表最小目标拦截物的曲线,A1、C2、A3代表最大目标拦截物的曲线,P2是光轴通道,即接收管的中心位置,当目标拦截物移动经过该中心位置时A2、B2、C2相对应的电压值是其曲线上的最低点电压,也是用于决定目标拦截物尺寸大小的主要参数,由此可见,当接收管大小尺寸保持不变,当不同大小尺寸的拦截物体经过光轴通道时,拦截物体的大小尺寸决定了曲线的电压跌落趋势快慢,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于是建立了一个电压与移动坐标关系的曲线方程,根据该二次函数曲线方程,或对数、指数曲线方程中的已知电压求解拦截物体在光轴通道中移动的具体位置或坐标λ,或者可将通过实验取得的数据建立一个包含有接收管输出电压值与拦截物移动坐标值λ一一对应排列而成的数据表,其坐标值λ可直接通过查表方式求得,因此,对于拦截物体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移动目标X、Y坐标的数学表达式如下:X=(j-1)×L+λxY=(k-1)×L+λy其中j、k是第一个遭受拦截的、分别在X、Y轴上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L是接收管直径尺寸,λx、λy可通过上述方法求得,将已知数j、k、L、λ代入上公式,便可获得小于接收管尺寸的移动目标的精确坐标。在实验中还发现,当拦截物体经过光轴通道中心位置P2时,电压A2>B2>C2,可见拦截物体尺寸的大小Wλ决定了接收管的最低电压输出值,要取得拦截物体的尺寸大小,可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有接收管的最低点电压值,即曲线中A2、B2、C2点电压值与已知拦截物尺寸Wλ值一一对应排列而成的数据表,通过查表方式,可求得拦截物体的大小尺寸Wλ值。利用该方法即可解决实现,当目标拦截物直径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移动目标轨迹的捕捉、重现及拦截物大小识别的难题。根据以上的方法,如使用2mm直径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可将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的分辨率提高至约3251dpi(理论值),若使用5mm直径的接收管其分辨率是1300dpi(理论值)。
文字的书写包了含断笔和续笔,为了解决在手写输入中断笔和续笔的问题,要准确的实现轨迹重现,就必需能够对断笔或续笔进行准确的判断,本发明是通过应用软件将上个周期捕获的坐标,与该周期内捕获的坐标,进行距离差值运算求得D值,然后利用该值的大小判断坐标是一个点或是另一条线的开端,还是一条线轨迹的延续,若是一条线轨迹的延续,则将相邻的两个坐标利用线条连接在一起,若否,则在坐标上画输出一个点,同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即可实现对移动目标轨迹的捕捉、重现等目的。求D值的方法可根据图12中移动目标M1(X1,Y1)与M2(X2,Y2)的距离可由以下公式得出:
Figure A0311370200201
在同一个目标,在周期n与周期n-1捕获的坐标之间的距离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Figure A0311370200202
在同一周期n内有多个目标捕获时,两个不同移动目标m、m-1之间距离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D ( m ) = ( X ( m ) n - X ( m - 1 ) n ) 2 + ( Y ( m ) n - Y ( m - 1 ) n ) 2 若在相邻的两个周期n、n-1内有捕获目标m时,该目标m在不同周期内的捕获的坐标距离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D ( m ) n = ( X ( m ) n - X ( m ) n - 1 ) 2 + ( Y ( m ) n - Y ( m ) n - 1 ) 2
这种利用目标距离差值来判断和连接相邻的两个坐标的方法的好处是,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将多个捕获的坐标的轨迹再次重现,这种方法是有别于现有红外线触摸屏和一些手写电脑书写板的轨迹重现的方法。现有轨迹重现方法只是单一的依靠判断目标是否离开捕捉范围或平面来确定所捕获的坐标是一条线的开端还是一条线的轨迹的延续,如有多个用户同时在捕捉平面上书写的话,若利用这种方法判断哪一个目标在什么时间离开捕捉范围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因此利用现有轨迹重现方法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书写也是非常困难的。而本发明的方法正好克服了这一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障碍。
在目标捕捉时,要得到目标在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移动的轨迹,就必须快速的由第一对发射、接收管开始,重复不断地进行每对发射、接收单元的扫描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单元为止,随即完成一个扫描周期。然后持续不断的快速重复以上扫描周期捕捉移动目标的坐标,随即将每周期内所捕获的坐标上传到电脑。
对擦除装置进行自动识别是根据其大小尺寸W值来判断的,在经过一个周期的扫描后,只要能判断出移动目标尺寸大于笔划(笔头)尺寸(可由用户通过软件所定义),便可以确认在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移动的物体是擦除装置。一般情况下,被识别的装置应该是接近圆形的。该擦除装置可以是手指或是与其它物体,因为手指于平面上移动时,其接触面积是一个接近圆的椭圆型,亦可视为圆型来进行处理。在此,只说明一下圆型擦除装置是如何被捕捉、处理及实现的。实现捕获擦除装置的移动轨迹,及屏幕擦除效果重现的基本原理与捕获笔是一样的。由前文中知道,移动目标大小是可以通过,接收管拦截长度计算出来的,同样,通过如下公式可得出擦除装置的直径大小是: W x = Σ i = j N d i = d j + d j + 1 + · · · d j + n , N = j + n 或者使用Wy或Wλ值。
擦除效果的重现是通过,当电脑接收到这个坐标,和物体的直径W后,应用软件利用直径W,在目标移动的坐标(X,Y)上画出一个白色实体圆,随后根据的目标移动,重复不断地在接收到的(Xn,Yn)坐标上画出以直径为W的实体圆,即可实现擦除装置的应用了。当然,这种判断的目标只能是规则圆形。如果目标是正方形、长方形,用户在使用前,就必需将擦除装置垂直放在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然后系统先进行一次扫描识别,目的是通过扫描捕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和宽度,然后计算出对角线的长度,再通过几何原理计算出长方形或方形的旋转角度,便可以得出擦除装置的擦除面积和轨迹。
在解释过本发明工作原理之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应用程序:
图1是该发明所使用的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的位置分布图。其中,有一红外线发射阵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02位于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左侧的边沿位置上,按序号排列,是用于Y轴发射扫描的;另一部分101位于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边沿位置,按序号排列,是用于X轴发射扫描的。另有一红外线接收阵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03位于102对面边沿上,按序号排列,是用于Y轴接收扫描的;另一部分104位于在101对面边沿上,按序号排列,是用于X轴接收扫描的。101,102,103,104都是以模块形式,通过连接器连接形成,而每个模块是由发射、接收管单元构成。
其中,在X轴上的,每对发射、接收管都是一一对应的,且具有相同的X轴序号。当没有物体在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移动时,接收管是可以正常接收到发射管所发出的高频脉冲信号,但如有物体开始在X轴方向移动时,X轴的某个或某些发射管所发出的红外线信号会被物体105截断,导致相对应的单个或数个接收管所接收到的信号根据受遮挡的宽度相对衰减,根据这个接收管或发射管所在位置的序号,通过应用A/D转换程序,计算出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遮挡部分的宽度,再利用所述的坐标公式,便可以知道物体105在X轴上移动的坐标值X了。同样,在Y轴上,每对发射、接收管也都是一一对应的,而且也具有相同的Y轴序号。当物体在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移动时,有某个或某些Y轴上的接收管无法接收到发射管所发出的脉冲信号时,根据当时接收或发射管的Y轴序号,通过如上方法,便可以得到物体105在Y轴上移动的坐标Y值了。通过周而复始的对X、Y轴上的每个红外发射管轮流输出脉冲信号,进行扫描,同时也对位于其对面相应的每个接收管进行信号读取,物体105在X轴和Y轴的移动坐标轨迹便随即可得。
图2是本发明的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电路原理图,在发射模块上的每个红外管是以阵列方式连接,为了配合不同的产品大小应用及空间、走线等要求,阵列的具体排列方法和大小可根据红外线触摸捕捉范围的具体尺寸大小情况而定,如下是本发明所包含的其中一种具体的阵列连接方式,但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并不只限于这种方式的连接。在图中所示是一个32×2的阵列,其中有行驱动线305共32条,其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器301,302相连接,另一端与每个红外线发射管或红外线接收管304的正极相连接。有列驱动线306共2条,其一端与连接器303相连接,另一端与每个红外线发射管或接收管304的负极相连接。也可将发射、接收模块的阵列连接方式由32×2更改为8×8或其它有利于产品布线的任意组合。
图3是本发明上的红外线发射管、接收管的模块线路板(PCB)零件分布图。其中位于线路板407的两端有两个行驱动线连接器401和406(即:图2中的301和302)与32条行驱动线相连接,其目的是用于模块与模块之间行驱动线连接的。连接器403(即:图2中的303)是与列驱动线连接的共2条。402是红外线发射管单元或接收管单元,是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的,共有64个。其中每个发射或接收管的正极与连接器401和406相连接,负极与列驱动线连接,形成一个32×2的阵列。404是一个螺丝孔,用于固定该模块。
图4是每个红外线发射管、接收管模块之间连接原理图。根据图中所示,触摸平面501是由多个红外线模块围绕在中间的。其中,红外线模块的使用数量是根据触摸平面的大小而定的。如图中所示,发射阵列,共有21个发射模块,其中有10个模块是用于对触摸平面501左侧,用于Y轴红外线发射扫描的,11个模块位于501的上边缘,是用于X轴发射扫描的。同样,在发射模块的对面有着相同数目的接收模块。若该发明所使用的红外管的大小尺寸为2mm,根据如下方法可以计算出触摸平面书写面积的有效尺寸。模块尺寸为64×2mm=128mm,X轴扫描范围是128×11(发射模块)=1408mm,以同样方法可计算出Y轴扫描范围是1280mm,即应用于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有效捕捉面积为1408×1280平方毫米,适用于利用背投电视作为电脑显示终端的应用领域。如将模块设计为38×2mm=76mm,X轴扫描范围是76×4(发射模块)=304mm,Y轴扫描范围是76×3=228,适用于15寸的电脑触摸屏。想增加或缩小捕捉范围的大小尺寸,可相应的调整模块使用的数量,或使用不同大小的红外管即可,若想减少使用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的数量,可使用5mm或更大尺寸的发射、接收管,这样一来,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发射、接收管数量。
在前文中所述,模块与模块之间是靠连接器连接的。在图4所示,发射模块502头尾相接串连在一起构成一个32×42的红外发射阵列。其中发射管模块的行驱动线504共32条连接于模块之间,再连接至发射阵列的行驱动器接口506。发射模块的列驱动线503有21个,每个2条,共42条与控制板的发射阵列的列驱动器接口505连接。同样接收模块的连接方式如同上述。接收模块507头尾相接,行驱动线509与接收阵列的行驱动器接口511连接,共32条。列驱动线508与接收阵列的列驱动器的接口510连接,共42条,构成一个32×42的红外接收阵列。
有红外管发射阵列32×42共1344个发射管,有接收阵列32×42共1344个接收管用于捕捉屏幕上移动物体。扫描是由第一对发射、接收管开始,按排列序号,直至将1344对发射、接收管全部轮流扫描一次,即完成一个扫描周期。如要捕捉一个平滑连续的移动坐标,扫描的周期应越快越好,每秒内扫描的次数应越多越好。
图5是该发明的核心部分的控制电路结构框架图,其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份是微处理器控制部分:其中包括有微处理器637,主要是用于按照存储在ROM中的程序指令,输出扫描发射、接收管的地址信号,控制某一对发射、接收管导通,及记录目标的移动位置,和上传坐标数据给电脑等。电源633提供电源给微处理器,632是一个晶体是微处理器所需的振荡频率。
第二部分是红外线发射控制电路:其中,发射阵列的行驱动器606的一输入端经过一个限流电阻608与电源638正极相连,提供电压给发射管,输出端是32个行驱动线609与发射阵列611上的每个发射管正极相连;同时,列驱动器607的输入端口是42个列驱动线610与发射阵列上的每个发射管的负极相连,输出端口与一个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640相连,可产生高频脉冲信号,当微处理器637按程序指令导通某对发射、接收管时,可使该发射管输出带有高频调制的红外线信号。
其中,行驱动器606是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行”地址码,将其输入端口与其输出端,即该地址码所指向的行驱动线609中的某一行导通;列驱动器607是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列”地址码,将其输出端口与其输入端,即该地址码所指向的列驱动线610中的某一列导通;电路611是由21个发射模块串连在一起的发射管阵列,单元601是所示的611中的其中一个被导通的发射管;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可给导通的发射管611提供一个300kHz左右的高频调制。
第三部分是红外线接收控制电路,接收列阵的行驱动器616的一输入端口与电源正极相连,可提供电压给接收管,输出端是32个行驱动线619与接收阵列621上的每个接收管的正极相连,列驱动器617的输入端口是42个列驱动线与接收阵列621上每个接收管的负极相连,输出端口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运算放大器和电感、电容、电阻配置而成的跨阻抗放大器641连接,跨阻抗放大器可将无用干扰信号过滤掉并放大有用的脉冲信号,调制解调642将高频信号解调成电压信号再输入到一个模数转换器A/D643中,信号通过A/D转换后输出8位二进制的数字信号给微处理器,然后通过A/D电压与移动坐标的转换子程序求得移动目标X,Y坐标位置。
其中,行驱动器616是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行”地址码,将其输入端口与其输出端,即:该地址码所指向的行驱动线619中的某一行导通;列驱动器617是根据微处理器发出的“列”地址码,将其输出端口与其输入端,即:该地址码所指向的列驱动线620中的某一列导通;同样,电路621是21个接收模块串连在一起的红外线接收管阵列,单元622所示的是接收阵列621之中的一个被导通的红外线接收管;
以上发射、接收阵列的行驱动器606、616是通过行地址总线602与微处理器相连,而发射、接收阵列的列驱动器607、617是通过列地址总线604与微处理器相连。其中微处理器对驱动器606,607的控制是通过地址总线602,共5条线,即为25组合选择,能提供32个行驱动线的不同选址;对驱动器616,617的控制是通过地址总线604,共5条线,提供32个列驱动线的不同选址。
上述电路中,驱动器电路606,607,616,和617可以由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的驱动器芯片组成,当驱动器的行驱动线或列驱动线不够用时,就需要增加驱动芯片,通过使用选用线603,605便可选择不同的驱动芯片进行对行、列驱动线的扫描每个驱动器需要一个选用线,若行驱动器电路606可驱动32个驱动线,那么,只需要一个驱动器和使用1条选用线即可。当列驱动器电路607需要有42条线的驱动能力时,就需要使用2个驱动器,同时需要利用2个选用线对需要使用的驱动器芯片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在不增加地址线的情况下,可将驱动器电路的驱动能力按驱动片的输出能力增加而倍增,即:利用2个32线驱动能力的驱动器,再通过利用2条选用线,即发射行驱动器606、接收行驱动器616还可以通过行选择地址总线603连接微处理器637,发射列驱动器607、接收列驱动器617还可以通过列选择地址总线605连接微处理器637,这样就可以驱动具有64个行或列驱动线的阵列,而无需增加地址总线的数量。在该实例中,使用两个驱动器芯片就足够了驱动该装置的42条列驱动线了。
第四部分是外接设备:主要包括一个控制RS232串口通信集成电路626。由于电脑628的RS232串行口的接入电平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电平互不相同,所以该发明与电脑之间沟通是通过集成电路626进行的。626将来自微处理器637在扫描中捕捉到的目标拦截物的移动坐标值或等,通过电平信号转换成电脑628串连口RS232串行口可识别的电平信号,然后由应用程序读入RS232端口中的信号即可。经过处理后,微处理器将捕获的数据,包括:移动目标的坐标X、Y,或接收管输出电压值Vλx、Vλy,或Vj、Vj+1、…Vj+n,及Vk、Vk+1、…Vk+n,或目标大小W值及扫描周期序号等通过RS232上传给电脑。
以下根据实施例流程示图6,将具体说明一下该发明对移动目标坐标的捕捉、及储存的主要步骤:
设:n为扫描周期序号,i为常数范围是1…∞;W为移动目标的直径;L为接收管的物理尺寸;m为目标身份序号:X(m)为目标m的X坐标;Y(m)为目标m的Y坐标。
1.由微处理器将“行”、“列”地址码写入“00H”,通过地址线接口输出到发射、接收管阵列的行、列驱动器地址总线602、604;
2.发射阵列的行、列驱动器接通位于该行该列的发射管,该管开始发出红外线高频调制脉冲,同时接收阵列的行、列驱动器也接通位于该行该列的接收管,由于每个发射、接收管是位于同一光轴上,且是一一对应,接收管开始输出的模拟脉冲信号;
3.继续步骤2,随后通过信号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模拟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幅值变化信号,然后输入到A/D模数转换器643中,将模拟电压幅值变化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值表现;
4.继续步骤3,微处理器637读取A/D信号接入端的A/D电压数值,并进行判断是否该数值接近A/D电压曲线中的最高点,即A/D值为满格时,若是,则判断为无拦截事件发生,随即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判断为有拦截事件发生,随即将X或Y轴上该次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A/D电压值Vj或Vk按序号j、k分别排列存储到微处理器的寄存器内,并将X或Y轴上的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j或k值,分别存入微处理器的寄存器内,并同时将第一个在X或Y轴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A/D电压数值Vλj或Vλk存入寄存器内,进入下一步;
5.继续步骤4,判断微处理器定时器是否溢出,若是,则进入步骤6,若否,则返回步骤2;
6.扫描到此时,已完成了一个单元的扫描循环,即一对发射、接收管的扫描工作;随即,微处理器判断是否完成所有32个发射、接收阵列的行驱动线扫描;若是,则进入步骤8,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7.微处理器将行地址码加“01H”,并将该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器地址总线602上,随即开始发射、接收阵列的下一行扫描工作,返回步骤2;
8.判断是否完成所有42个发射、接收阵列的列驱动线扫描,若是,则进入步骤10,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9.微处理器将列地址码加“01H”,将行地址码清“00H”;随即将该列地址码输出到列驱动地址总线604,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器地址总线602,扫描开始进入发射、接收阵列的下一列,随即返回步骤2;
10.扫描到此时,已完毕一个扫描周期,即全部发射、接收管的扫描工作,判断是否有移动目标捕获,若否,则进入步骤12,若是,则进入A/D电压值与移动坐标的转换子程序,将在该周期内捕获的电压值Vj、Vj+1、…Vj+n,及Vk、Vk+1、…Vk+n或Vλj、Vλk转化为坐标值,取得一个或多个目标拦截物Xn,Yn坐标值,由子程序返回后随即进入下一步;
11.若捕获单一目标,则将该周期的内捕捉到的移动目标的坐标(Xn,Yn)及W值,按扫描周期的序号n通过电平转换626输出到RS232端口上传给电脑,随即进入步骤13;若捕获多个目标,则将该周期的内捕捉到的移动目标的坐标(X(m)n,Y(m)n)、(X(m+1)n,Y(m+1)n)、…(X(m+i)n,Y(m+i)n)及W(m)、W(m+1)、…W(m+i)值按扫描周期的序号n通过RS232端口上传给电脑,随即进入步骤13;
12.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坐标(X(n-1)、Y(n-1))被捕获,若是,则通过RS232上传一个“终止”标记给电脑,通知电脑应用程序移动目标已经离开捕捉范围,随即进入下一步;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13.判断是否结束目标捕捉,若是,则结束扫描程序,若否,则微处理器将行地址码清“00H”,列地址码清“00H”,“列”地址码输出到列驱动地址总线604,“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器地址总线602,返回步骤2,继续扫描下一个周期,开始新的循环。
通过周而复始地重复步骤1-13,微处理器将捕获的移动目标的坐标,通过RS232上传电脑应用程序,再由电脑应用程序将捕获的坐标相连,再重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即可达到实现屏幕重现的目的。
以下根据实施例流程示图8,具体说明该发明如何将A/D电压值与移动坐标的转换程序主要步骤:
设di为目标在光轴通道中拦截部分的宽度,i=j或k,j为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k为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
1.微处理器或电脑判断是否有一个接收管被完全遮挡,即该接收管输出电压值为0V或接近0V,或是有一个以上连续被遮挡的接收管,若否,则判断为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随即进入步骤6,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随即进入下一步;
2.将微处理器或电脑寄存器中的X、Y轴上相邻的几个接收管遭到拦截的电压输出值Vj、Vj+1、…Vj+n,及Vk、Vk+1、…Vk+n分别代入到含有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函数的曲线方程式,分别求得拦截目标在X、Y轴上该接收管的光轴通道中拦截的具体宽度dj、dj+1、…dj+n,及dk、dk+1、…dk+n,随即进入下一步;
3.或者再将该值dj、dj+1、…dj+n,及dk、dk+1、…dk+n与实验中采集建立的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曲线标准数据表进行比较、拟合、取值后取得最后的精确的dj、dj+1、…dj+n,及dk、dk+1、…dk+n值,进入下一步;
4.利用以下公式,求得目标拦截物在X、Y轴上的大小Wx、Wy尺寸,即: W x = Σ i = j N d i = d j + d j + 1 + · · · d j + n , N = j + n W y = Σ i = k N d i = d k + d k + 1 + · · · d k + n , N = k + n 随即进入下一步;
5.利用以下公式,通过代入已知数,接收管序号j、k,接收管尺寸L,及目标拦截物大小Wx、Wy值,进行坐标计算,便可求得在扫描周期n内,所捕获的目标,在X、Y轴上移动的最终的位置,即:
Xn=j×L-dj+Wx÷2
Yn=k×L-dk+Wy÷2
随即进入步骤9;
6.微处理器或电脑将Vλx、Vλy即将A/D输出数据代入到一个,用于计算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接收管尺寸的,包含有二次曲线,或对数、指数曲线的函数方程式,求得,当目标拦截物小于接收管尺寸时,该目标在X、Y轴接收管光轴通道的具体坐标位置λx、λy,进入下一步;
7.或再将该值λx、λy与查表所得,当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光轴通道时,在光轴通道中坐标位置的标准数据表相对的数值进行比较、拟合、取得最后的精确位置λx、λy,进入下一步;
8.利用以下公式,通过代入已知数,接收管序号j、k,接收管尺寸L及目标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的位置坐标λx、λy值,进行坐标计算,便可求得在扫描周期n内,所捕获的目标,在X、Y轴上移动的位置,即:
X=(j-1)×L+λx
Y=(k-1)×L+λy
随即进入下一步;
9.返回主程序。
以下根据实施实例流程示图7,将具体说明一下该发明如何对单一目标移动的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的主要步骤:
设:n为扫描周期序号,i为常数范围是1…∞;W为移动目标的直径;L为接收管的物理尺寸。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Xn,Yn)、W值和扫描周期序号后,应用程序开始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X(n-1),Y(n-1))坐标被捕获。若否,则进入步骤3,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2.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有捕获(X(n-1),Y(n-1))与目前的坐标值(Xn,Yn),根据公式 D = ( X n - X n - 1 ) 2 + ( Y n - Y n - 1 ) 2 进行坐标距离运算,求得D值,并将D与标准值
比较,判断D值大小(该条件可由用户自己通过应用软件调整,但最小不得小于2W),若D<2W,则进入步骤4,若D≥2W,则进入下一步。
3.可确定这是另一条线的开端或是另一个点,随即继续判断目标的种类,若W≤2L(同样该条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有用户自己调整),则确认移动目标为笔,同时,应用软件开始在屏幕上相对应的(Xn,Yn)坐标位置画一个直径为W,颜色为黑色点,继续进入步骤5;若W>2L,则可确认移动目标为擦除装置,同时,在相对应的(Xn,Yn)坐标位置画一个直径为W,颜色为白色的点,即擦除该点,继续进入步骤5。
4.继续判断目标的种类,若W≤2L(同样该条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有用户自己调整),则确认移动目标为笔,并将坐标(X(n-1),Y(n-1))与坐标(Xn,Yn)用一条直径为W,颜色为黑色的线连接,然后进入下一步;若W>2L,则可确认移动目标为擦除装置,并将坐标(X(n-1),Y(n-1))与坐标(Xn,Yn)用一条直径为W,颜色为白色的线连接,即擦除该线,然后进入下一步。
5.判断是否结束单一目标轨迹重现,若是,则结束程序,若否,则继续扫描RS232端口,然后返回步骤1,开始新的循环。
通过周而复始重复步骤1至5,连续不断的将坐标(Xn+i,Yn+i)与(Xn+(i-1),Yn+(i-1))相连。这样一来,目标移动的轨迹或者说字迹,随即实时地在电脑屏幕上重现,并根据需要,用户可随时储存、读取该画面。
以下是该发明如何实现多用户同时书写,即多目标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的主要步骤:
设:n为扫描周期序号;i为常数范围是1…∞;m为目标身份序号;X(m)为目标m的X坐标;Y(m)为目标m的Y坐标;D为不同目标之间分隔距离;L发射、接收管尺寸;W为移动目标的直径。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数值(X(m)n,Y(m)n)、(X(m+1)n,Y(m+1)n)、…(X(m+i)n,Y(m+i)n),W(m)、W(m+1)、…W(m+i)值后及扫描周期序号后,随即将该数据存入电脑记忆。并利用W值判断目标的类别,即:是否W(m)或W(m+1)或W(m+i)≥2L(该条件可以由用户调整,可以是W>3L,或其它数值),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是擦除装置,随即退出多目标捕捉程序,并进入单一目标捕捉应用程序。若否,则判断为目标可能是多个移动拦截物,随即进入下一步。
2.利用公式 D ( m + i ) = ( X ( m + i ) - X ( m + ( i - 1 ) ) ) 2 + ( Y ( m + i ) - Y ( m + ( i - 1 ) ) ) 2 ,将(X(m)n,Y(m)n)、(X(m+1)n,Y(m+1)n)、…(X(m+i)n,Y(m+i)n)坐标值代入,并对同一周期,不同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运算,求得D(m+i)值后,判断是否这些坐标具有连续性特征,即:是否D(m+i)<2W,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是擦除装置,进入单一目标捕捉应用程序,若否,则判断为目标是多个移动拦截物,随即进入下一步。
3.应用程序开始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移动目标(m)n-1、(m+1)n-1、…(m+i)n-1坐标被捕获。若目标m是,则进入步骤4,若目标m否,则在坐标(X(m)n,Y(m)n)画出一宽度为W(m)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目标(m+1)是,则进入步骤5,若(m+1)否,则在坐标(X(m+1)n,Y(m+1)n)画出一宽度为W(m+1)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m+i)是,则进入步骤6,若(m+i)否,则在坐标(X(m+i)n,Y(m+i)n)画出一宽度为W(m+i)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
4.利用公式 D ( m ) n = ( X ( m ) n - X ( m ) n - 1 ) 2 + ( Y ( m ) n - Y ( m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的坐标(X(m)n-1,Y(m)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n,Y(m)n)进行距离运算。若结果D(m)n≥2W,则判断是目标m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开始在屏幕上坐标(X(m)n,Y(m)n)画出一宽度为W(m)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D(m)n<2W,则将坐标(X(m)n-1,Y(m)n-1)与坐标(X(m)n,Y(m)n)以宽为W(m)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步骤7。
5.利用公式 D ( m + 1 ) n = ( X ( m + 1 ) n - X ( m + 1 ) n - 1 ) 2 + ( Y ( m + 1 ) n - Y ( m + 1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1的坐标(X(m+1)n-1,Y(m+1)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1)n,Y(m+1)n)进行距离运算。若结果D(m+1)n≥2W,则判断是目标m+1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在屏幕上坐标(X(m+1)n,Y(m+1)n)画一宽度为W(m+1)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D(m+1)n<2W,则将坐标(X(m+1)n-1,Y(m+1)n-1)与坐标(X(m+1)n,Y(m+1)n)以宽为W(m+1)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步骤7。
6.利用公式 D ( m + i ) n = ( X ( m + i ) n - X ( m + i ) n - 1 ) 2 + ( Y ( m + i ) n - Y ( m + i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i的坐标(X(m+i)n-1,Y(m+i)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i)n,Y(m+i)n)进行距离差值运算。若结果D(m+i)n≥2W,则判断是目标m+i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在屏幕上坐标(X(m+i)n,Y(m+i)n)画一宽度为W(m+i)的点,随后进入下一步。若D(m+i)n<2W,则将坐标(X(m+i)n-1,Y(m+i)n-1)与坐标(X(m+i)n,Y(m+i)n)以宽为W(m+i)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下一步。
7.判断是否结束多目标轨迹重现,若是,则结束程序,若否,则继续扫描RS232端口,然后返回步骤1,开始新的循环。
通过周而复始重复步骤1至7,可连续不断的将坐标(X(m)n+i,Y(m)n+i)与(X(m)n+(i-1),Y(m)n+(i-1)相连、将(X(m+1)n+i,Y(m+1)n+i)与(X(m+1)n+(i-1),Y(m+1)n+(m-1))相连、…将(X(m+i)n+i,Y(m+i)n+i)与(X(m+i)n+(i-1),Y(m+i)n+(i-1))相连。这样一来,多个目标移动的轨迹或字迹,随即实时地在电脑屏幕上重显.并根据需要,用户可随时储存、读取该画面。
以下根据实施实例流程示图9,将具体说明该发明在进入电脑交互操作模式后的主要步骤:
设:n为扫描周期序号,i为常数范围是1…∞;W为移动目标的直径;L为接收管的物理尺寸。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入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Xn,Yn)或“终止”标记。
2.继续步骤1,判断若收到的是坐标“终止”标记时,则进入步骤4;若收到的是坐标(Xn,Yn)和W值,则将鼠标移动到(Xn,Yn)对应的屏幕位置上,随即进入下一步。
3.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目标(Xn-1,Yn-1)被捕获,若是,则判断为触摸正在进行中,随即进入步骤6;若否,则判断为触摸开始切入,随即打开计时器T,同时开计时,进入步骤6。
4.应用程序判断计时器是否T<100ms(该值可由用户通过应用软件设置调整),若否,则判断为一个无效触摸行为,随即进入步骤6,若是,则为有效触摸,进入下一步。
5.判断该触摸(点击)位置(Xn,Yn)是否在指令有效范围内,若是,则执行微软视窗系统的点击命令或其它应用软件指令,同时将计时器T清“0”,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将计时器T清“0”,进入下一步。
6.继续扫描RS232端口,判断是否结束交互式操作模式,若是,则终止执行程序,若否,则返回步骤1,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下一个周期捕获的坐标值,开始新的循环。
电脑应用程序,通过不断重复步骤1-6,即可实现如上所述的该发明的交互式指令操作模式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中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红外线发射阵列(611)及同样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与发射阵列对应的红外线接收阵列(621)分别通过行驱动器、列驱动器与微处理器(637)相连;红外线发射阵列(611)的列驱动器(607)的输出端口与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640)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621)的列驱动器(617)的输出端口通过依次连接的信号放大器(641)、调制解调器(642)、A/D模/数转换器(643)与微处理器(637)相连,红外线发射阵列(611)分别通过发射行驱动线(609)、列驱动线(610)分别与发射行驱动器(606)、列驱动器(607)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621)分别通过接收行驱动线(619)、列驱动线(620)分别与接收行驱动器(616)、列驱动器(617)相连;发射行驱动器(606)、接收行驱动器(616)通过行地址总线(602)连接微处理器(637),发射列驱动器(607)、接收列驱动器(617)通过列地址总线(604)连接微处理器(637),微处理器(637)通过控制RS232串行口或USB接口的芯片(626)与电脑(628)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放大器是包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运算放大器和电感、电容、电阻配置而成的跨阻抗放大器。
2.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中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红外线发射阵列(611)及同样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与发射阵列对应的红外线接收阵列(621)分别通过行驱动器、列驱动器与微处器(637)相连;红外线发射阵列(611)的列驱动器(607)的输出端口与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640)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621)的列驱动器(617)的输出端口通过信号接收电路与微处理器(637)相连,其特征在于: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取得移动目标拦截物大小及坐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一个包含有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者二次方以上的曲线方程,建立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与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的关系,然后得出所述的计算目标大小Wx、Wy的公式是: W x = Σ i = j N d j = d j + d j + 1 + · · · d j + n , N = j + n W y = Σ i = k N d i = d k + d k + 1 + · · · d k + n , N = k + n 其中,j: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
  k: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
  d:光轴通道中遮挡部分的宽度
  n:常数自变量以及所述的计算移动目标坐标(X,Y)的方程式是: X = j × L - d j + ( Σ i = j N d i ) ÷ 2 Y = k × L - dk + ( Σ i = k N d i ) ÷ 2 其中,j: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
  k: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
  d:光轴通道中遮挡部分的宽度
  L:发射、接收管的尺寸
  N:N=j+n,或N=k+n,n为常数自变量在确定Wx、Wy以及X、Y的取值后,就可以实现,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的,对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或电脑中有一个电压与遮挡宽度转换的标准数据表,该表是经过实验所得,它结合不同发射、接收管的直径尺寸,是用于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将目标在光轴通道中移动时,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与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的一一对应关系排列而成,微处理器或电脑可以根据由接收电路中所获得的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直接在该表中对应取得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的值,从而进行,当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的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或者将通过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者二次方以上曲线方程获得的目标拦截物遮挡红外线光轴通道宽度di值与该表中的宽度数据进行拟合,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目标移动的坐标数值。
4.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中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红外线发射阵列(611)及同样横向、纵向排列在显示屏或捕捉平面边缘的与发射阵列对应的红外线接收阵列(621)分别通过行驱动器、列驱动器与微处理器(637)相连;红外线发射阵列(611)的列驱动器(607)的输出端口与高频调制信号产生器(640)相连;红外线接收阵列(621)的列驱动器(617)的输出端口通过信号接收电路与微处理器(637)相连,其特征在于:当移动目标的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的尺寸时,取得目标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移动的位置坐标值λx、λy及目标拦截物移动坐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一个二次函数曲线方程或对数、指数曲线方程中的已知电压求解拦截物体在光轴通道中移动的具体位置坐标λx、λy,以及通过所述的,当移动目标的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的尺寸时,计算移动目标坐标(X,Y)的方程式:
X=(j-1)×L+λx
Y=(k-1)×L+λy其中,j: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
k: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
L:发射、接收管的尺寸确定λx、λy、X、Y的取值,实现当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或电脑中有一个电压与移动位置转换的标准数据表,该表是用于,当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查询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坐标位置的标准数据表,该表是经过实验所得,它结合不同发射、接收管的直径尺寸,将目标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移动时,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与拦截物移动经过光轴通道的坐标值一一对应关系排列而成,微处理器或电脑可以根据由接收电路中获得的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电压值直接在该表中对应取得目标的在光轴通道中的具体坐标值λx、λy,从而进行,当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的移动目标运动轨迹的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或者将通过二次曲线方程或对数、指数曲线方程获得的目标在光轴通道中的坐标值λx、λy与该表中的坐标数据进行拟合,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目标移动的坐标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或电脑中有一个电压与拦截物尺寸转换的标准数据表,该表是用于,当拦截物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查询目标拦截物大小的的数据表,该表是经过实验所得,根据不同直径尺寸的目标拦截物在同一光轴通道中移动时,将红外线接收管所产生的最低点电压值与拦截物大小尺寸值一一对应关系排列而成,微处理器或电脑可以根据由接收电路中获得的接收管所产生的最低电压值直接在该表中对应取得移动目标的大小尺寸Wλ值,从而实现,当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对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上的移动目标进行识别及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移动目标坐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方法如下,设n为扫描周期序号,j为X轴接收管序号,k为Y轴接收管序号,i为常数自变量1…∞,W为移动目标的直径W=Wx或Wy或Wλ,L为红外线发射、接收管的物理尺寸,m为目标身份序号,X(m)为目标m的X坐标,Y(m)为目标m的Y坐标,移动目标坐标捕捉及储存的步骤是:
1)由微处理器将“行”、“列”地址码写入“00H”,通过地址线接口输出到发射、接收管阵列的行、列驱动器地址总线;
2)发射阵列的行、列驱动器接通位于该行该列的发射管,该管开始发出红外线高频调制脉冲,同时接收阵列的行、列驱动器也接通位于相应行列的接收管,由于每个发射、接收管是位于同一光轴上,且是一一对应,接收管开始输出模拟脉冲信号;
3)继续步骤2),随后通过信号接收电路将接收到的模拟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幅值变化信号,然后输入到A/D模数转换器中,将模拟电压幅值变化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值表现;
4)继续步骤3),微处理器读取A/D信号接入端的A/D电压数值,并判断是否该数值接近A/D电压曲线中的最高点,即A/D值为满格时,若是,则判断为无拦截事件发生,随即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判断为有拦截事件发生,随即将X或Y轴上该次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A/D电压值Vj或Vk按序号j或k分别排列存储到微处理器的寄存器内,并将X或Y轴上的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排列序号j或k值,分别存入微处理器的寄存器内,并同时将第一个在X或Y轴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A/D电压数值Vλj或Vλk存入寄存器内,进入下一步;
5)继续步骤4),判断微处理器定时器是否溢出,若是,则进入步骤6);若否,则返回步骤2);
6)扫描到此时,已完成了一个单元的扫描循环,即一对发射、接收管的扫描工作;随即,微处理器判断是否完成所有发射、接收阵列的行驱动线扫描;若是,则进入步骤8),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7)微处理器将行地址码加“01H”,将该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器地址总线上,随即开始发射、接收阵列的下一行扫描工作,返回步骤2);
8)判断是否完成所有发射、接收阵列的列驱动线扫描,若是,则进入步骤10);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9)微处理器将列地址码加“01H”,将行地址码清“00H”;随即将该列地址码输出到列驱动地址总线,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地址总线,扫描开始进入发射、接收阵列的下一列,随即返回步骤2);
10)扫描到此时,已完成一个扫描周期,即全部发射、接收管的扫描工作,判断是否有移动目标捕获,若否,则进入步骤12),若是,则进入A/D电压值与移动坐标的转换子程序,将在该周期内捕获的电压值Vj、Vj+1、…Vj+n,及Vk、Vk+1、…Vk+n或Vλj、Vλk转化为坐标值,取得一个或多个目标拦截物Xn,Yn坐标值,由子程序返回后随即进入下一步;
11)若捕获单一目标,则将该周期内捕捉到的移动目标的坐标(Xn,Yn)及W值按扫描周期的序号n通过RS232端口上传给电脑,随即进入步骤13);
若捕获多个目标,则将该周期内捕捉到的移动目标的坐标(X(m)n,Y(m)n)、(X(m+1)n,Y(m+1)n)、…(X(m+i)n,Y(m+i)n)及W(m)、W(m+1)、…W(m+i)值按扫描周期的序号n通过RS232端口上传给电脑,随即进入步骤13);
12)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坐标(X(n-1),Y(n-1))被捕获,若是,则通过RS232上传一个“终止”标记给电脑,通知电脑应用程序移动目标已经离开捕捉范围,随即进入下一步;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13)判断是否结束目标捕捉,若是,则终止程序,若否,则微处理器将行地址码清“00H”,列地址码清“00H”,列地址码输出到列驱动地址总线,行地址码输出到行驱动地址总线,返回步骤2,继续扫描下一周期,开始新的循环;其中A/D电压与移动坐标的转换子程序是:设dj为目标在光轴通道中拦截部分的宽度,i=j或k,j为X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k为Y轴上第一个遭受拦截的接收管的排列序号;
1)微处理器或电脑判断是否有一个接收管被完全遮挡,即该接收管输出电压值为0V或接近0V,或是有一个以上连续被遮挡的接收管,若否,则判断为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发射、接收管尺寸,随即进入步骤6),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随即进入下一步;
2)将微处理器或电脑寄存器中的X、Y轴上相邻的几个接收管遭到拦截的电压输出值Vj、Vj+1、…Vj+n,及Vk、Vk+1、…Vk+n分别代入到含有tan(x)函数的曲线方程或是一个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函数的曲线方程式,分别求得拦截目标在X、Y轴上该接收管的光轴通道中拦截的具体宽度dj、dj+1、…dj+n,及dk、dk+1、…dk+n,随即进入下一步;
3)或者再将该值dj、dj+1、…dj+n,及dk、dk+1、…dk+n与实验中采集建立的接收管输出电压变化曲线标准数据表进行比较、拟合、取值后取得最后精确的dj、dj+1、…dj+n,及dk、dk+1、…dk+n值,进入下一步;
4)利用以下公式,求得目标拦截物在X、Y轴上的大小Wx、Wy尺寸,即: W x = Σ i = j N d i = d j + d j + 1 + · · · d j + n , N = j + n W y = Σ i = k N d i = d k + d k + 1 + · · · d k + n , N = k + n
随即进入下一步;
5)利用以下公式,通过代入已知数,接收管序号j、k,接收管尺寸L,及目标拦截物大小Wx、Wy值,进行坐标计算,便可求得在扫描周期n内,当目标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所捕获的目标,在X、Y轴上移动的位置,即:
Xn=j×L-dj+Wx÷2
Yn=k×L-dk+Wy÷2
随即进入步骤9)
6)微处理器或电脑将Vλx、Vλy即将A/D输出数据代入到一个,用于计算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接收管尺寸的,包含有二次曲线,或对数、指数曲线的函数方程式,求得,当目标拦截物小于接收管尺寸时,该目标在X、Y轴接收管光轴通道的具体坐标位置λx、λy,进入下一步;
7)或再将该值λx、λy与查表所得,当目标拦截物尺寸小于光轴通道时,在光轴通道中坐标位置的标准数据表相对的数值进行比较、拟合、取得最后的精确位置λx、λy,进入下一步;
8)利用以下公式,通过代入已知数,接收管序号j、k,接收管尺寸L及目标拦截物在光轴通道中的位置坐标λx、λy值,进行坐标计算,便可求得在扫描周期n内,当目标拦截物尺寸大于发射、接收管尺寸时,所捕获的目标,在X、Y轴上移动的位置,即:
X=(j-1)×L+λx
Y=(k-1)×L+λy
随即进入下一步;
9)返回主程序;其中对单一移动目标的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的方法如下: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Xn,Yn)、W值和扫描周期序号后,应用程序开始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X(n-1),Y(n-1))坐标被捕获;若否,则进入步骤3);若是,则进入下一步;
2)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坐标(X(n-1),Y(n-1))及目前的坐标值(Xn,Yn)代入公式 D = ( X n - X ( n - 1 ) ) 2 + ( Y n - Y ( n - 1 ) ) 2 进行坐标距离运算,求得D值,并将D值与标准值比较,标准值由用户根据需要调整,但最小不得小于2W,若D<2W,则进入步骤4),若D≥2W,则进入下一步;
3)可确定这是另一条线的开端或是另一个点,随即继续判断目标的种类,设定若W≤2L,这个条件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调整,则确认移动目标为笔,应用软件开始在屏幕上相应的(Xn,Yn)坐标位置画一个直径为W,颜色为黑色的点,继续进入步骤5),若W>2L,则可确认移动目标为擦除装置,于是在相对应的(Xn,Yn)坐标位置画一个直径为W,颜色为白色的点,即擦除该点,进入步骤5);
4)继续判断目标的种类,设定若W≤2L,这个条件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调整,则确认移动目标为笔,将坐标(X(n-1),Y(n-1))与坐标(Xn,Yn)用一条直径为W,颜色为黑色的线连接,然后进入下一步,若W>2L,则可确认移动目标为擦除装置,并将坐标(X(n-1),Y(n-1))与坐标(Xn,Yn)用一条直径为W,颜色为白色的线连接,即擦除该线,然后进入下一步;
5)判断是否结束单一目标轨迹重现,若是,则终止程序,若否,则继续扫描RS232端口,然后返回步骤1),开始新的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移动目标捕捉、识别、轨迹重现及储存方法如下,设W=Wx或Wy或Wλ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数值(X(m)n,Y(m)n)、(X(m+1)n,Y(m+1)n)、…(X(m+i)n,Y(m+i)n),W(m)、W(m+1)、…W(m+i)值后及扫描周期序号后,随即将该数据存入电脑记忆,并利用W值判断目标的类别,即:是否W(m)或W(m+1)或W(m+i)≥2L,该条件可以由用户调整,可以是W>3L或其它数值,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是擦除装置,随即退出多目标捕捉程序,并进入单一目标捕捉应用程序;若否,则判断为目标可能是多个移动拦截物,随即进入下一步;
2)利用公式 D ( m + i ) = ( X ( m + i ) - X ( m + ( i - 1 ) ) ) 2 + ( Y ( m + i ) - Y ( m + ( i - 1 ) ) ) 2 ,将(X(m)n,Y(m)n)、(X(m+1)n,Y(m+1)n)、…(X(m+i)n,Y(m+i)n)坐标值代入,并对同一周期,不同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运算,求得D(m+i)值后,判断是否这些坐标具有连续性特征,即:是否D(m+i)<2W,若是,则判断为目标是擦除装置,进入单一目标捕捉应用程序,若否,则判断为目标是多个移动拦截物,随即进入下一步;
3)应用程序开始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移动目标(m)n-1、(m+1)n-1,…(m+i)n-1坐标被捕获,若目标m是,则进入步骤4);若目标m否,则在坐标(X(m)n,Y(m)n)画出一宽度为W(m)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目标(m+1)是,则进入步骤5),若(m+1)否,则在坐标(X(m+1)n,Y(m+1)n)画出一宽度为W(m+1)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m+i)是,则进入步骤6),若(m+i)否,则在坐标(X(m+i)n,Y(m+i)n)画出一宽度为W(m+i)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
4)利用公式 D ( m ) n = ( X ( m ) n - X ( m ) n - 1 ) 2 + ( Y ( m ) n - Y ( m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的坐标(X(m)n-1,Y(m)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n,Y(m)n)进行距离运算,若结果D(m)n≥2W,则判断是目标m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开始在屏幕上坐标(X(m)n,Y(m)n)画出一宽度为W(m)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D(m)n<2W,则将坐标(X(m)n-1,Y(m)n-1)与坐标(X(m)n,Y(m)n)以宽为W(m)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步骤7);
5)利用公式 D ( m + 1 ) n = ( X ( m + 1 ) n - X ( m + 1 ) n - 1 ) 2 + ( Y ( m + 1 ) n - Y ( m + 1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1的坐标(X(m+1)n-1,Y(m+1)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1)n,Y(m+1)n)进行距离运算,若结果D(m+1)n≥2W,则判断是目标m+1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在屏幕上坐标(X(m+1)n,Y(m+1)n)画一宽度为W(m+1)的点,随后进入步骤7);若D(m+1)n<2W,则将坐标(X(m+1)n-1,Y(m+1)n-1)与坐标(X(m+1)n,Y(m+1)n)以宽为W(m+1)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步骤7);
6)利用公式 D ( m + i ) n = ( X ( m + i ) n - X ( m + i ) n - 1 ) 2 + ( Y ( m + i ) n - Y ( m + i ) n - 1 ) 2 ,将上一个扫描周期捕获的目标m+i的坐标(X(m+i)n-1,Y(m+i)n-1)与目前该目标的坐标值(X(m+i)n,Y(m+i)n)进行距离运算,若结果D(m+i)n≥2W,则判断是目标m+i画的一条线的开端,或是一个点,并在屏幕上坐标(X(m+i)n,Y(m+i)n)画一宽度为W(m+i)的点,随后进入下一步;若D(m+i)n<2W,则将坐标(X(m+i)n-1,Y(m+i)n-1)与坐标(X(m+i)n,Y(m+i)n)以宽为W(m+i)的线相连接;随后,进入下一步;
7)判断是否结束多目标轨迹重现,若是,则结束程序,若否,则继续扫描RS232端口,然后返回步骤1),开始新的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线捕捉装置在交互式指令操作模式下的捕捉方法是:
1)电脑通过应用程序对RS232端口进行扫描,并读入由微处理器上传的坐标(Xn,Yn)或“终止”标记;
2)继续步骤1),判断若收到的是坐标“终止”标记时,则进入步骤4);若收到的是坐标(Xn,Yn)和W值,则将鼠标移动到(Xn,Yn)对应的屏幕位置上,随即进入下一步;
3)判断在上一个扫描周期里是否有目标(Xn-1,Yn-1)被捕获,若是,则判断为触摸正在进行中,随即进入步骤6);若否,则判断为触摸开始切入,随即打开计时器T,同时开计时,进入步骤6);
4)应用程序判断计时器是否T<100ms,该值可由用户通过应用软件设置调整,若否,则判断为一个无效触摸行为,随即进入步骤6),若是,则为有效触摸,进入下一步;
5)判断该触摸或点击位置(Xn,Yn)是否在指令有效范围内,若是,则执行微软视窗系统的点击命令或其它应用软件指令,同时将计时器T清“0”,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将计时器T清“0”,进入下一步;
6)继续扫描RS232端口,判断是否结束交互式操作模式,若是,则终止执行程序,若否,则返回步骤1),读取由微处理器上传的下一个周期捕获的坐标值,开始新的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触摸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移动目标坐标捕捉及储存的步骤中,将在扫描周期捕获的X、Y轴接收管电压值Vj、Vj+1、…Vj+n,及Vk、Vk+1、…Vk+n或Vλk、Vλk通过RS232端口上传送给电脑,然后由电脑代替微处理器直接运行A/D电压与移动坐标的转换子程序,取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目标拦截物的坐标值Xn、Yn
CN 03113702 2003-01-28 2003-01-28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7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13702 CN1196078C (zh) 2003-01-28 2003-01-28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13702 CN1196078C (zh) 2003-01-28 2003-01-28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1623A true CN1431623A (zh) 2003-07-23
CN1196078C CN1196078C (zh) 2005-04-06

Family

ID=479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137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78C (zh) 2003-01-28 2003-01-28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6078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14652A1 (fr) * 2006-07-27 2008-02-07 Vtron Technologies Ltd. Dispositif tactile infrarouge de type anti-brouillage et procédé de positionnement associé
CN100458673C (zh) * 2006-05-31 2009-02-04 北京汇冠新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总线结构实现扫描驱动的红外触摸屏
CN101398733B (zh) * 2007-09-26 2010-09-08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两点触摸处理方法
CN101576787B (zh) * 2008-05-07 2011-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及触摸控制实现方法
CN101632059B (zh) * 2006-11-24 2011-08-17 Trw有限公司 电容感测装置
CN101526867B (zh) * 2008-03-03 2013-03-06 贺伟 一种红外线发射或接收电路板单元及红外线触摸屏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8673C (zh) * 2006-05-31 2009-02-04 北京汇冠新技术有限公司 使用总线结构实现扫描驱动的红外触摸屏
WO2008014652A1 (fr) * 2006-07-27 2008-02-07 Vtron Technologies Ltd. Dispositif tactile infrarouge de type anti-brouillage et procédé de positionnement associé
CN101632059B (zh) * 2006-11-24 2011-08-17 Trw有限公司 电容感测装置
CN101398733B (zh) * 2007-09-26 2010-09-08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两点触摸处理方法
CN101526867B (zh) * 2008-03-03 2013-03-06 贺伟 一种红外线发射或接收电路板单元及红外线触摸屏
CN101576787B (zh) * 2008-05-07 2011-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及触摸控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6078C (zh) 2005-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077C (zh) 一种交互式红外线电子白板
CN1203438C (zh) 使用线性传感器扫描指纹的方法和设备
CN1198451C (zh) 自动跟踪移动目标的设备和方法
CN102523395B (zh) 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电视系统、触控定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0342396C (zh) 使用捕捉的图形硬件指令的图形着色方法和系统
CN1655178A (zh) 使用快速图像匹配的局部定位
KR101298024B1 (ko) 사용자 동적 기관 제스처 인식 방법 및 인터페이스와, 이를 사용하는 전기 사용 장치
CN1932726A (zh) 一种基于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1172527A (zh) 坐标检测装置,其方法和游戏装置
CN1035733A (zh) 触摸控制装置
US6529854B2 (en) Coordinate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495659A (zh) 摄像装置
CN101308426B (zh) 使用摄像头的个人移动信息设备手写输入装置
CN106155359B (zh) 具高追踪速度的光学导航装置
CN1196078C (zh) 一种高分辨率红外线触摸装置
CN1842819A (zh) 瞳孔检测装置和虹膜认证装置
CN1538347A (zh) 用于光学鼠标的图象导航组件
CN101377450A (zh) 一种提取显示屏点阵照片亮度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6598351A (zh) 一种触摸点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335548A (zh) 提高红外触摸屏性能的结构和方法
CN204314854U (zh) 多扫描组覆盖的红外触摸屏
CN106249968B (zh) 一种扫描方法和设备
CN101901085A (zh) 一种提高红外触摸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CN105868771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横条纹图像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98900A (zh) 一种红外触摸框扫描的方法及红外触摸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