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8587A - 热交换单元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8587A
CN1428587A CN02159315A CN02159315A CN1428587A CN 1428587 A CN1428587 A CN 1428587A CN 02159315 A CN02159315 A CN 02159315A CN 02159315 A CN02159315 A CN 02159315A CN 1428587 A CN1428587 A CN 1428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heat
transfer piece
end plate
gap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崎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nesys Inc
Original Assignee
Xenesy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nesys Inc filed Critical Xenesy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28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8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3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conduits for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also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1Casings in the form of plate-like arrangements; Frames enclosing a heat exchange co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35/00Means for filling gaps between elements, e.g. between conduits within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单元,包括彼此平行组整体的多个金属传热件。传热件有一传热面,传热面有分别接触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相对表面。流过第一热交换流体的第一间隙和流过第二热交换流体的第二间隙交替地设置在相邻两个传热面之间。与第一间隙部分相通的第一开口和与第二间隙部分相通的第二开口彼此分开设置。传热件为长方形,相对侧有平直部分。其间有第一间隙的相邻两个传热件在有平直部分的第二开口侧焊接在一起。其间有第二间隙的相邻两个传热件在有平直部分的第一开口侧焊接在一起。相邻两个传热件在第一开口侧封闭。组合的传热件插入端板的安装孔。孔的形状与组合的传热件的端部形状相同。传热件沿安装孔焊接于端板。

Description

热交换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单元,包括多个传热件,这些传热件由金属薄板制成,彼此平行组合并形成一体,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热交换器元件之间引入高压热交换流体的热交换单元。
背景技术
如果希望使用的在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通过提高传热系数来提高热交换效率的话,那么有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常规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多个板形传热件按预定间隔并列地一个叠放在另一个上从而形成通道,这些通道由各个传热件分开。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交替地在上述通道内流动,通过各个传热件进行热交换。日本公开特许公报S53-56748描述了一例这种常规的板式热交换器。图8示出了常规热交换器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8所示的常规热交换器100包括一个主体101,一对垂直设置在该主体101内的分离壁102,多个设置在该对分离壁102之间的板式传热件103,多个使传热件103保持预定间隔以形成通道110的隔板104,以及一对隔壁105,其用于支承传热件103和隔板104以便分别限定出加热流体和非加热流体的独立流动通道。
总的来说,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板式热交换器中使用的传热件103具有一种不规则的预定模式,它以相对的表面作为热交换流体接触的热交换表面。通过利用压制成型设备对金属薄板进行压制成型,使具有这种不规则预定模式的传热件103已经投入实际使用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热交换器中,传热件103通过具有衬垫功能的隔板104以小间距相互平行设置。
当沿传热件103相对表面流动的热交换流体之间存在有大压差时,热交换流体之间的压差可能使隔板104发生变形,因此不能够使热交换流体很好地相互分隔,导致传热件103之间的距离不正常地变化。这类问题使热交换不能有效地进行。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在传热件之间的通道内引入高压热交换流体。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本发明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单元,其中由金属板形成的传热件直接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可靠的联合体,使其能够使用较高压力的热交换流体,能够可靠地进行热交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单元包括多个传热件,其由金属薄板制成预定形状,相互平行且整体地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每个传热件至少在其一部分上设置有一个传热面,该传热面具有分别接触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相对表面;多个使所述第一热交换流体流过的第一间隙部分,和多个使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流过的第二间隙部分,这些间隙部分交替地设置在相邻两个传热面之间;及相互分开设置的一个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分连通,使第一热交换流体从所述第一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该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间隙部分连通,使第二热交换流体从所述第二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
其中:
所述每个传热件做成长方形,在其各个侧面有多个预定宽度的平直部分;
所述多个传热件中,其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两个相邻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其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缝隙的相邻两个传热件在平直部分第一开口侧防水线焊在一起,相邻两个传热件在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那一侧是封闭的;及
多个组合起来的传热件在所述第一开口侧插入一个端板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大体与在所述第一开口侧的组合起来的所述多个传热件的端部形状相同,所述多个传热件沿所述安装孔焊接在所述端板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金属薄板制成的多个传热件以预定的间隔彼此平行地布置,并在除让热交换流体流入整个联合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之外的外周边部分焊接在一起,接着在具有第一开口的那一侧将联合体焊接到端板上,以便使端板包围第一开口。因此能够将多个传热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没有使用任何隔板的联合体。不使用隔板可以增加面对传热件之间的间隙的传热面积,并尽可能增大热交换流体的开口面积。此外,传热件组合结构的强度增加,因此解决了热交换流体之间压差大的问题。传热件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不变,因此保证热交换性能均匀。此外,传热件直接焊接在一起,以便传热件联合体可以安装在端板的一个单个安装孔内。因此能够简化端板的结构,从而便于制造热交换单元。第一和第二开口以适当形式彼此分开的状态可以通过端板来保证,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单元的设计自由度。因此,可以按照要求的方式在热交换单元内设置热交换流体入口和出口。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单元的第二方面中,可以采用一种使所述端板由多个支架件构成的结构,所述支架件连接成其中心有一个用做所述安装孔的中空部分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端板具有这样组合成的结构,其中多个支架件连接成其中心有一个用做所述安装孔的空间部分的形状。因此,不用去除端板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制造端板,该部分材料对应于形成安装孔的那部分材料,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端板的材料。因此,生产成本显著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在本发明热交换单元第三方面中,该端板的厚度可以比传热件厚度的两倍还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该端板具有足够的厚度,比传热件的厚度的两倍还大,因此能够容易通过焊接工艺使底板即端板和传热件与焊接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联合体,从而提供极好的焊接加工性。此外,这些传热件和端板能够彼此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避免产品缺陷如泄漏流体。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单元的第四方面中,采用了一种结构,其中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一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二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接着所述第一对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一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所述每个第一间隙部分用做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中高压流体的流动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一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二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处防水线焊在一起,接着第一对传热件和第二对传热件在具有所述第一开口侧的预定区域处防水线焊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以便第一间隙部分用做高压热交换流体的流动通道。更具体而言,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传热件通过线焊形成了一个焊接接头,以便焊接接头接收流动通过第一间隙部分的高压热交换流体。因此,能够保证传热件联合体以焊接接头的高强度线焊在一起,以便承受高压热交换流体。能够保证焊接在一起的传热件具有足够的强度。此外,高压热交换流体流动通过第一间隙部分,对传热单元施加压力,使具有第一间隙部分那一侧的传热单元的焊接边缘部分相互紧密接触。这就不需要显著提高具有第一间隙部分那一侧的传热单元焊接接头的强度,因此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热交换单元的第五方面中,端板可以设置在至少具有一个凹槽的每个相对表面上,并沿安装孔形成,有预定的深度,所述凹槽至少有一个用做焊接操作的焊接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端板设置在至少具有一个凹槽的安装孔周边,以便在端板和每个传热件之间至少形成一个槽形空间,用做焊接操作的焊接槽。因此能够利用焊接槽形成焊接接头,从而避免发生焊接缺陷,保证焊接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焊接操作可以方便地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进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主要元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的纵剖视图;
图5示出了将传热件插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传热单元彼此连接形成一个联合体的状态透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后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传统热交换器的横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7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前视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主要元件的部分放大侧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的纵剖视图;图5示出了将传热件插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内的状态示意图;图6示出了传热单元彼此连接形成一个联合体的状态透视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端板后侧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1包括多个传热件10和一个端板20。每个传热单元10由金属薄板做成预定形状,并具有一个能够使相对两面分别与热交换流体即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接触的传热面11。端板20有一个具有预定形状的安装孔21。传热件10彼此平行并整体地组合形成一个联合体。组合的传热单元10的联合体端侧插入端板20的安装孔21内。传热件10和端板20焊接在一起构成热交换单元。
长方形的金属薄板经过用预定压制成型装置(未示出)压制成型,而在金属薄板中央形成传热面11,在金属薄板各侧形成环绕传热面11的平直部分12。上述每个传热面11都是一个具有最佳不规则图案的区域,以能够使高温热交换流体(即第一热交换流体)与传热面11的一个表面接触,而低温热交换流体(即第二热交换流体)则与传热面11的另一个表面接触,从而进行热交换。具有不规则图案的传热面11具有波纹形横截面,其能够提供极好的传热性能和提供让冷凝水迅速排出的凹槽部分。因上述波纹形横截面和凹槽部分是公知的,故这里将省略对他们的描述。
这些传热件10彼此平行并整体地组合形成一个联合体,从而交替地提供第一热交换流体通过的第一间隙部分(未示出)和第二热交换流体通过的第二间隙部分(未示出)。为了将这些传热件10组合成一个联合体,这些传热件中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相邻两个传热件10在其平直部分相对短侧处防水密封地焊接在一起,以制备出第一组传热件10。接着,采用同样的步骤制备第二组传热件10。第一组和第二组传热件10在相对的长侧的平直部分处防水密封地焊接在一起。按这种方式将多组传热件10组合在一起,以制备出传热件10联合体。
一方面,这样制备的传热单元10联合体在其相对长侧上具有使第一热交换流体从第一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的开口30,另一方面在其相对端侧上具有使第二热交换流体从第二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的第二开口40。在传热件10相对长侧上的边缘(第一开口30位于其上)是封闭的。
端板20由多个支架件构成,每个支架件具有预定的厚度,其厚度比传热件10厚度的两倍还大。端板20是通过焊接支架件而获得的,在端板20中央形成一个安装孔21。安装孔21的形状基本与传热件10联合体端部在传热件10长侧方向的形状相同。传热件10联合体端部插入端板20的安装孔21内。传热件10和端板20通过沿安装孔将它们的接触区域焊接在一起而彼此形成一个整体。
端板20的支架件分成一对分别与传热件10的相对短侧接触的水平元件22和另一对分别与该对水平元件22相互连接的垂直元件23。每个水平元件22有一个锯齿形部分,用于容纳传热件10联合体端部。水平元件22在要焊接于传热件10的部分上具有用于保证可靠的焊接结构的焊接槽。通过使水平元件22部分和垂直元件23部分经过加工过程除去其边缘部分而获得焊接槽。
构成端板20的水平元件22和垂直元件23在其每个相对表面上都带有凹槽24(见图7),这些凹槽沿安装孔21形成,并具有预定的深度。当传热件10联合体端部插入端板20的安装孔21内时,上述凹槽24形成用做焊接操作的焊接槽的槽形空间。可以利用焊接槽形成焊接接头,从而保证端板20和传热件10焊接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传热单元的组装操作。已经利用压制成型装置通过压制成型操作制成和从压制成型装置出来的传热件10(即第一传热件)被放置在另一个以相同方式制成的传热件10(即第二传热件10)上,以使第一传热件10的前表面面对第二传热件10的后表面,后者相对于前者倒置放置。
当第一传热件10以这样的方式放置在第二传热件10上时,前者短侧上的平直部分12紧密接触后者短侧上的对应平直部分12,前者传热面11的突出部分紧密接触后者传热面的对应突出部分,以使前者传热面11的非突出部分的其他部分与后者传热面11的非突出部分的其他部分分离,以使在相对的传热面11之间形成让热交换流体通过的间隙部分。
第一和第二传热件10已经以上述方式一个叠放在另一个上面,他们的短侧上每一相对平直的部分都经过线焊,形成一个单一的装配单元50。缝隙部分即第一缝隙部分形成在构成装配单元50的传热件的传热面11之间。装配单元50的长侧的一个开放边缘形成与第一间隙部分相通(见图5)的第一开口30。该第一间隙部分用做两种热交换流体中高压热交换流体的通道。
按照上述方式制备的上述装配单元(即第一装配单元)50与其他装配单元(即第二装配单元)50平行放置,以使这些装配单元50相互接触。当第一装配单元50按照这种方式放置在第二装配单元50上后,前者长侧的平直部分12紧密接触后者长侧的对应平直部分12,前者传热面11的突出部分紧密接触后者传热面11的对应突出部分,以使其前者传热面11的非突出部分的其他部分与后者传热面11的非突出部分的其他部分分离,以使在第一和第二装配单元50之间形成让热交换流体流通的间隙部分。
在相邻传热件10长侧的平直部分12处,第一和第二装配单元50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作为中间产品。在这样一个联合体中,第二间隙部分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装配单元50之间。装配单元50的短侧的一个开放边缘形成第一开口30,该第一开口30与上述第二间隙部分(见图6)连通。第二间隙部分用做热交换流体流通的通道,其中流体压力低于流通通过第一间隙部分的热交换流体的压力。
重复上述制备装配单元50的步骤和上述把装配单元50焊接在一起的步骤,制备作为终产品的联合体。这样制被的装配单元50的联合体的长侧端部插入端板20的安装孔21内。在这样插入的传热件联合体端部外周边和端板20安装孔21内周边进行焊接。端板20的厚度相对于传热件10足够厚,因此能够容易采用焊接材料通过焊接工艺将基料(即端板20和传热件10)整个焊接成联合体,并提供极好的焊接加工性能。此外,传热件和端板可以彼此牢固地连接,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因此,可以制造将所有传热件10和端板20通过焊接操作连接在一起的热交换单元1。
在这样制造的将传热件10组合在一起的热交换单元1内,外端封闭结构的传热件10联合体端部插入端板20的安装孔21内,以使联合体端部由端板20包围,从而使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40可靠分离。通过一方面,使第一热交换流体通过第一开口30从第一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另一方面使第二热交换流体通过第二开口40从第二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而进行热交换,其中,第二间隙部分位于第一间隙部分相对于热交换件10的一侧。根据这样一种利用端板20保证第一和第二开口位置关系的热交换单元,在利用这种热交换单元1制造热交换器时,就能够容易按要求的方式确定热交换流体入口和出口部分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热交换单元1进行很多不同用途的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中,由金属薄板制成的多个传热件10以预定间隔彼此平行放置,除了热交换流体流入一体的联合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之外,他们在周边部分焊接在一起,接着在第一开口30侧将联合体焊接在端板20上,以使端板20包围第一开口30。因此不用任何隔板也能够将多个传热件10组合成联合体。不用隔板能够尽可能大地增加传热面面对传热件10之间间隙的面积,以及热交换流体的开口面积。此外还可以提高传热件10组合结构的强度,从而解决热交换流体之间存在大压差的问题。传热件10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因此能够保证热交换性能均匀。此外,传热件10直接焊接在一起,使传热件10联合体可以装在端板20的单个安装孔21内,可以提供一种简单的端板,不浪费,同时还使端板20具有组合结构,在组合结构中使支架件被组合在端板中央形成安装孔21中。因此能够容易制备端板,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中,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一对传热件10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其间具有第二间隙部分的第二对传热件10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第一对传热件10与第二对传热件10组合在一起,接着第一对传热件10和第二对传热件10在具有第一开口侧的预定区域内防水密封地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以使第一开口用做高压流体流通的通道。更具体而言,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传热件10有一个通过线焊形成的焊接接头,因此该焊接接头容纳通过第一间隙部分的高压热交换流体。因此,能够保证传热件10的联合体以焊接接头的高强度线焊在一起,从而能够承受高压热交换流体。能够保证焊接在一起的传热件10具有足够的强度。此外,通过第一间隙部分流过的高压热交换流体对传热件10施加了压力,使传热件10第一间隙部分一侧的焊接边缘部分彼此紧密接触。这样就不需要显著增加传热件10第一间隙部分一侧的焊接接头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单元的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该对传热件10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以使第一间隙部分用做高压热交换流体流通的通道。或者,在热交换流体之间压差小的情况下,传热单元10可以通过不同的焊接方式组合在一起,能够保证焊接接头具有适当的强度,或者低压热交换流体可以在第一间隙部分内流动。
根据本发明,由金属薄板制成的多个传热件以预定间隔平行设置,在除热交换流体流入一体的联合体的第一和第二开口之外的周边部分处焊接在一起,接着这样形成的联合体在第一开口一侧焊接到端板上,以使端板包围第一开口。因此不使用任何隔板也能够将多个传热件组合而形成一个联合体。不使用隔板能够尽可能大地增加传热面面对传热件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以及热交换流体开口的面积。此外,可以提高传热件的组合结构的强度,从而解决热交换流体之间的大压差问题。传热件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因此保证热交换性能均匀。此外,传热单元直接焊接在一起,以使传热单元联合体可以装在端板的单个安装孔内。因此能够简化端板结构,便于制造热交换单元。可以利用端板以适当方式保证第一和第二开口分离的状态,从而提高了热交换单元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按要求设置热交换流体的入口和出口。
本发明端板具有使支架件连接成具有用做安装孔的空间部分形状这样一种组合结构。因此,不用去除端板上相当于形成安装孔的那一部分材料就可以制造端板,从而有效利用了端板材料。因此,可以显著减少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端板具有足够的厚度,厚度比传热件的两倍厚度还大,因此容易利用焊接材料通过焊接工艺把基料(即端板和传热件)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联合体,并提供极好的焊接加工性。此外,传热件和端板可以彼此牢固连接,因此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强度,避免了产品缺陷如流体泄漏。
根据本发明,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一对传热件在放置第二开口一侧的平板部分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其间具有第二间隙部分的第二对传热件在放置第二开口一侧的平板部分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第一对传热件10与第二对传热件10组合在一起,接着第一对传热件和第二对传热件在具有第一开口侧的预定区域内防水密封地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以使第一开口用做高压流体流通的通道。更具体而言,其间具有第一间隙部分的传热件有一个通过线焊形成的焊接接头,因此该焊接接头容纳通过第一间隙部分的高压热交换流体。因此,能够保证传热件联合体以高强度的焊接接头线焊在一起,从而能够承受高压热交换流体。能够保证焊接在一起的传热具有足够的强度。此外,通过第一间隙部分流过的高压热交换流体对传热件施加了压力,使传热件第一间隙部分一侧的焊接边缘部分彼此紧密接触。这样就不需要显著增加传热件第一间隙部分一侧的焊接接头的强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端板在安装孔周边设置至少一个凹槽,以使在端板和每个传热件之间至少形成一个槽形空间,以使用做焊接操作的焊接槽。因此能够利用焊接槽形成焊接接头,从而避免焊接缺陷,保证正焊接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焊接操作也能够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方便地进行。

Claims (5)

1、一种热交换单元,包括多个传热件,其由金属薄板制成预定形状,相互平行整体地组成一个整体,所述每个传热件至少在其一部分上设置有一个传热面,该传热面具有分别接触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的相对表面;多个使所述第一热交换流体流过的第一间隙部分,和多个使所述第二热交换流体通过的第二间隙部分,这些间隙部分交替地设置在相邻两个传热面之间;以及相互分开地设置的一个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分连通,使第一热交换流体从所述第一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该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间隙部分连通,使第二热交换流体从所述第二间隙部分流入和流出,
其中:
所述每个传热件做成长方形,在其各个侧面有多个预定宽度的平直部分;
所述多个传热件中,其间设置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两个相邻传热件在平直部分的所述第二开口侧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其间设置有所述第二缝隙的相邻两个传热件在平直部分第一开口侧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相邻两个传热件在所述第一开口侧是封闭的;及
多个组合起来的传热件在所述第一开口侧插入一个端板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形状大体与在所述第一开口侧上的组合起来的所述多个传热件的端部形状相同,所述多个传热件沿所述安装孔焊接在所述端板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由多个支架件构成,所述支架件连接成中央具有一个用做所述安装孔的空间部分的形状。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厚度比传热件厚度的两倍还要厚。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一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的所述第二开口侧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其间具有所述第一间隙部分的第二对传热件在平直部分所述第二开口侧防水密封地线焊在一起,接着所述第一对传热件和所述第二对传热件在具有所述第一开口侧的平直部分处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联合体;及
所述每个第一间隙部分用做所述第一和第二热交换流体中高压流体的流动通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在每一个相对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凹槽,该凹槽沿所述安装孔形成,并具有预定深度,所述至少一个凹槽用做焊接操作的焊接槽。
CN02159315A 2001-12-27 2002-12-26 热交换单元 Pending CN14285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97699A JP2003194490A (ja) 2001-12-27 2001-12-27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2001397699 2001-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8587A true CN1428587A (zh) 2003-07-09

Family

ID=1918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59315A Pending CN1428587A (zh) 2001-12-27 2002-12-26 热交换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21330B2 (zh)
EP (1) EP1323998A3 (zh)
JP (1) JP2003194490A (zh)
KR (1) KR20030057382A (zh)
CN (1) CN1428587A (zh)
TW (1) TWI2291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979A (zh) * 2014-10-01 2017-09-26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层叠板式热交换器
CN111433551A (zh) * 2017-12-05 2020-07-17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4718B2 (ja) 2004-09-09 2011-01-19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熱交換ユニット
JP2006214646A (ja) 2005-02-03 2006-08-17 Xenesys Inc 熱交換用プレート
JP4666142B2 (ja) * 2005-03-08 2011-04-06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熱交換器外殻構造
JP2007268555A (ja) * 2006-03-30 2007-10-18 Xenesys Inc 熱交換器製造方法
JP2007285682A (ja) * 2006-04-20 2007-11-01 Xenesys Inc 熱交換器製造方法
US8771457B2 (en) * 2008-12-19 2014-07-08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Fill pack assembly and method with bonded sheet pairs
WO2011148216A1 (en) * 2010-05-26 2011-12-01 Mircea Dinulescu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CN101995185A (zh) * 2010-11-02 2011-03-30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以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US10876794B2 (en) * 2017-06-12 2020-12-29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Gasketed plat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7000A (en) * 1955-09-16 1959-03-10 Int Harvester Co Heat exchanger
US3708012A (en) * 1971-05-11 1973-01-02 Modine Mfg Co Heat exchanger
JPS5356748A (en) 1976-11-01 1978-05-23 Toshiba Corp Plate-type condenser
US4183402A (en) * 1978-05-05 1980-01-15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headering arrangement
EP0165788A3 (en) * 1984-06-20 1986-04-23 D. Mulock-Bentley And Associates (Proprietary) Limited Heat exchanger
FR2575279B1 (fr) * 1984-12-21 1989-07-07 Barriquand Echangeur a plaques
DE4031436A1 (de) * 1990-10-04 1992-04-09 Bavaria Anlagenbau Gmbh Plattenwaermetauscher-modul
NL9200698A (nl) * 1992-04-16 1993-11-16 Abb Lummus Heat Transfer Platenwarmtewisselaar, alsmede werkwijze voor de vervaardiging hiervan.
US5228515A (en) * 1992-07-31 1993-07-20 Tran Hai H Modular, compact heat exchanger
FR2702978B1 (fr) * 1993-03-26 1995-07-13 Barriquand Echangeurs Procédé d'assemblage de brides ou analogues de raccordement sur un faisceau d'échangeur et échangeur en faisant application.
FR2754595B1 (fr) * 1996-10-11 1999-01-08 Ziemann Secathen Echangeur de chaleur, et faisceau d'echange de chaleur, ainsi que procedes de soudage et de realisation s'y rapportant
US6516874B2 (en) * 2001-06-29 2003-02-11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All weld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8979A (zh) * 2014-10-01 2017-09-26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层叠板式热交换器
CN111433551A (zh) * 2017-12-05 2020-07-17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CN111433551B (zh) * 2017-12-05 2022-01-21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US11867469B2 (en) 2017-12-05 2024-01-09 Swep International Ab Heat exchang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57382A (ko) 2003-07-04
TW200301816A (en) 2003-07-16
EP1323998A2 (en) 2003-07-02
EP1323998A3 (en) 2006-07-05
JP2003194490A (ja) 2003-07-09
TWI229183B (en) 2005-03-11
US20030145982A1 (en) 2003-08-07
US7121330B2 (en) 2006-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500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88651C (zh) 具有夹紧结构的多路热交换器和其制造方法
KR100282585B1 (ko) 열교환기용 냉매 유통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428587A (zh) 热交换单元
EP0828981B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undulating passageway
US7055585B2 (en) Layered evaporator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s or the like, layered heat exchanger for providing the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comprising the evaporator
US20070000654A1 (en) Heat exchange unit
JP4388994B1 (ja) 熱交換器
JPH11514731A (ja) プレート形熱交換器
CN1875240A (zh) 热交换器的流道以及带有这种流道的热交换器
CA2372399A1 (en) Low profile finned heat exchanger
CN1440501A (zh) 板式热交换器
AU2002217510A1 (en) Layered heat exchangers
CN104296586A (zh) 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换热单元以及换热器
CN1637376A (zh) 热交换板和热交换单元
JPH06174393A (ja) 熱交換器
US20060254758A1 (en) Heat exchange unit
CN1812864A (zh) 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
CN1114814C (zh) 带有适配器的热交换器
CN1167931C (zh) 热交换能力改善的蒸发器
JPH0654198B2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US20070151717A1 (en) Heat exchange plate
CN116864467A (zh) 一种芯片散热装置
JPH07243788A (ja) 熱交換器
CN112146484B (zh) 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569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