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7400A -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7400A
CN1427400A CN02156374A CN02156374A CN1427400A CN 1427400 A CN1427400 A CN 1427400A CN 02156374 A CN02156374 A CN 02156374A CN 02156374 A CN02156374 A CN 02156374A CN 1427400 A CN1427400 A CN 1427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ing
control
data
optica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6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石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7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7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or compensation of imperfections on the carrier, e.g. dust, scratches,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过渡响应状态下的漏洞的光盘装置及其跟踪、聚焦的控制方法。该光盘装置包括:ODC,将跟踪信号或聚焦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用于保持跟踪控制或聚焦控制的屏蔽信号。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DVD、CD等的信息重放或记录的光盘装置及其跟踪伺服机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光盘的记录系统及重放系统中,通过利用从光盘反射的激光反射光,来进行对光盘的数据写入控制和光盘中记录的数据的读出控制。但是,特别是在重放系统中,在光盘内数据存在的数据记录区域和数据不存在的数据未记录区域中,在激光反射光量上产生很大的差。此外,与读出时相比,记录时从激光器照射的激光光量显著增加,所以在写入控制时激光反射光量也随之增加。
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对光盘记录面上螺旋状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以下记述为跟踪控制)和对记录面的焦点控制(以下记述为聚焦控制),通过利用激光反射光量来进行控制。一般地,输入到跟踪控制电路和聚焦控制电路的控制对象信号使用将激光反射光量变换成电信号后的信号(以下记述为伺服信号)。为了使跟踪控制系统和聚焦控制系统分别始终稳定工作,期望该伺服信号不产生变动。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使用AGC(Automatic 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以便不产生伺服信号变动,使伺服信号的振幅电平始终固定。
图6是现有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图。在图6中,光拾取器602将激光照射在光盘601上,对数据进行记录或对数据进行重放,并与检测器形成一体。滑动架602a与螺丝轴603相配合,通过螺丝轴603的旋转,使光拾取器602在光盘60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横向移动电机(也简记为Trs电机)604使螺丝轴603旋转。RF信号生成块605根据光拾取器602的检测信号来生成用于对数据进行重放的作为原信号的RF信号。AS信号生成块606生成从光拾取器602内的检测器输出的成为检测信号总和的AS信号。TE信号生成块607生成跟踪方向的控制对象信号。FE信号生成块608生成聚焦方向的控制对象信号。Trs信号生成块609生成横向移动驱动的控制对象信号。AGC块610将聚焦控制对象信号和跟踪控制对象信号控制在一定振幅内。控制块611进行上述各部中的信号生成。
横向移动驱动器(也简记为Trs驱动器)612将驱动电压提供给横向移动电机(也简记为Trs电机)604。横向移动伺服机构(也简记为Trs伺服机构)613执行滑动架602a(随着光拾取器602)的横向移动控制。聚焦驱动器(也简记为Fo驱动器)614对聚焦致动器(未图示)进行驱动。聚焦伺服机构(也简记为Fo伺服机构)615执行光拾取器602的聚焦控制。跟踪驱动器(也简记为Tr驱动器)616对跟踪致动器(未图示)进行驱动。跟踪伺服机构(也简记为Tr伺服机构)617执行光拾取器602的跟踪控制。
信号整形块618对RF信号生成块605生成的RF信号进行整形。伺服电路内的控制块619进行上述各伺服电路的控制。光盘控制器(Optical DiscControl;以下简记为ODC)620控制与主计算机(也简记为主PC)622的数据交换和纠错处理等的所有读处理。中央处理装置(以下简记为CPU)621对光盘装置整体进行控制。
下面,用图6来说明现有的光盘装置中的跟踪控制操作和聚焦控制操作。从光拾取器602照射到光盘601的激光由光盘601的信息进行调制并反射,再次入射光拾取器602。装入光拾取器602内的光检测器(未图示)检测入射光并将其变换为电的位移信号后输出。这些位移信号在后述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以及用于取得光盘中记录的信息的RF信号生成处理等中加工使用。
以下,说明聚焦控制、跟踪控制、RF信号生成处理及AS信号生成处理。
光检测器检测的位移信息在上述各控制中是需要的,该位移信息是从光学的位移信息变换成电的位移信息(电流位移)后的信息。将I/V变换器(未图示)装入光拾取器602内,将电流位移信息变换成电压位移信息。TE信号生成块607根据该电压位移信息,来生成与光盘601中螺旋状刻出的坑对应的成为光拾取器602的信迹宽度方向位置偏差信息的跟踪误差信号(以下,记述为TE信号)。
FE信号生成块608生成与坑对应的成为光拾取器602的光学焦点距离偏差信息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记述为FE信号)。RF信号生成块605生成光盘601上刻出的数据本身(以下,记述为RF信号)。接着,AS信号生成块606生成用于捕获来自光盘601的激光反射光量变化的信号的总和信号(以下,记述为AS信号)。
一般地,按照检测方式来排布多个光检测元件,使这些多个光检测元件的生成信号进行组合、进行运算处理来生成RF信号、TE信号、FE信号等控制信号。TE信号、FE信号被分别用作跟踪控制、聚焦控制中的控制对象信号,RF信号被用作用于对光盘601中刻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处理的模拟源信号。此外,AS信号是将有助于数据及控制信号(即RF信号、TE信号、FE信号)的生成的光检测元件的生成信号全部相加所得的、即全部相加(AllSum)信号。
因此,从跟踪控制开始说明。TE信号生成块607形成的TE信号和AS信号生成块606形成的AS信号被转移到AGC块610。图7是图6所示的光盘装置的AGC块610的结构图。在图7中,输入到AGC块610的TE信号706和FE信号708分别由TE系放大器701和FE系放大器703进行放大,由TE系AGC部702和FE系AGC部704以适合各自控制的输出电平进行增益设定。
输入到AGC块610的AS信号710如下那样用作控制信号。
首先,AS系ATT部705根据AS信号710来确定成为控制信号基准的电平。该基准电平是在光盘601中数据存在的数据区域、或数据不存在的数据未记录区域的某一个区域中AS信号的合适的信号电平。AS信号710在光盘601中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激光反射光量有所不同,所以依赖于光拾取器602的移动而伴随有信号电平变动。TE信号706和FE信号708也因同样的理由伴随有信号振幅的电平变动。
可是,光盘601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区域中产生的AS信号710的电平变动的变化量和TE信号706及FE信号708的电平变动的变化量之比在物理上是始终固定的。即,TE信号706的信号电平和AS信号710的信号电平之比是固定的,FE信号708的信号电平和AS信号710的信号电平之比是固定的。因此,TE系AGC部702和FE系AGC部704根据从AS系ATT部705供给的AS信号710的变动信息的控制信号来调整各自的增益,分别生成信号振幅上没有变动的TEagc信号707和信号振幅上没有变动的FEagc信号。
这样,由AGC块610生成的没有振幅变动的TEagc信号被输入到跟踪伺服块617。跟踪伺服块617由数字伺服滤波器电路构成,以便具体地实现古典伺服理论,该跟踪伺服块将输入的TEagc信号用作控制对象信号。TEagc信号707表示与光盘601内作为数据信息形成的坑对应的激光束的跟踪方向的偏差信息本身。TEagc信号707表示从激光束的束点向盘半径方向的偏差信息本身,所以在激光束的束点从某个信迹移动至相邻的信迹时,正弦波形的1个周期部分的变动出现在TEagc信号707上。
即,通过光拾取器602内装入的跟踪致动器(未图示)在跟踪方向(盘半径方向)上驱动控制光拾取器602,使得将Teagc信号的振幅变动抑制到极小的振幅电平偏差,从而进行对光盘601内作为数据信息形成的坑的跟踪方向控制。跟踪伺服机构617进行这样的控制,输出用于控制跟踪致动器(未图示)所需的信号。跟踪驱动器616将该信号设定为合适的信号电平,驱动控制跟踪致动器并进行跟踪控制。
接着,说明聚焦控制。FE信号生成块608形成的FE信号708与AS信号710一起被传送到AGC块610,从FE系AGC部704输出信号振幅上没有变动的FEagc信号。FEagc信号被输入到聚焦伺服机构615。
聚焦伺服机构615与跟踪伺服机构617同样由数字伺服滤波器电路构成,以便具体地实现古典伺服理论。将输入的FEagc信号709用作控制对象信号,显示光拾取器602与至光盘601内作为数据信息形成的坑的光学焦距的偏差信息本身,以焦点聚焦的点作为中心正弦波地变动。
光拾取器602内组装的聚焦致动器(未图示)在聚焦方向(上下方向)上驱动控制光拾取器602,使得将FEagc信号709的振幅变动抑制到极小的振幅电平偏差。这样,执行对光盘601内作为数据信息形成的坑的聚焦方向控制。聚焦伺服机构615进行这样的控制,输出用于控制聚焦致动器(未图示)所需的信号。聚焦驱动器614在将该信号设定为合适的信号电平后,对聚焦致动器进行驱动控制并进行聚焦控制。
下面说明RF信号。信号整形块618在实施了从RF信号生成块605形成的RF信号中除去模拟信号干扰的均衡处理(未图示)后,实施用于从模拟信息变换为数字信息的二进制处理(未图示)并传送到ODC620。
ODC620将光盘601内刻出的数据用作数字数据,在进行了数据的纠错处理、调制的数据的解调处理、有目的变换的数据(编码)的复原处理(解码)等后,作为正式的数据信息传送到主PC622。
可是,作为光盘装置的控制,需要进行使光拾取器602高速移动到目标数据存在的区域的控制(以下记述为搜索控制),以便对光盘601内散布的任意数据进行存取。光拾取器602的这种高速移动如下进行:横向电机604进行旋转来使螺丝轴603旋转,从而搭载了光拾取器602的滑动架602a在螺丝轴603上移动。在搜索控制中,将TE信号和从设置于外部的传感器(未图示)输出的信号用作控制对象信号。
下面进一步说明该搜索控制。将从当前位置地址至目标地址的差换算为信迹条数。通过对TE信号振幅的峰值进行计数来求出光拾取器602横切的信迹条数,所以按必要的计数值使横向电机604旋转,使滑动架602a移动。
此外,在跟踪光盘601内螺旋线上刻出的数据、即进行跟踪控制时,需要进行使滑动架602a缓慢移动的控制(以下记述为横向控制)。在横向控制中,使用抽出TE信号的低频分量后的横向信号(以下为Trs)。
下面说明横向控制。数据被螺旋状地记录光盘601上,所以随着持续读取数据,需要将搭载了光拾取器602的滑动架602a从内周向外周缓慢移动。
一般地,光拾取器602可在滑动架602a上在某个范围内同时向信迹方向、聚焦方向移动。可是,如果通过跟踪控制使光拾取器602在滑动架602a上移动(以下,称为透镜移动),则TE信号的电的DC分量(低频分量)变动。
即,通过抽取TE信号的低频分量,来生成成为横向控制的控制对象信号的Trs信号,如果将Trs信号的变动部分作为横向驱动信号提供给横向伺服机构613,则可进行横向控制。这样,通过由横向伺服机构613进行横向控制处理,将合适的增益提供给横向驱动器612,从而对滑动架602a进行基于跟踪控制的滑动架的跟踪移动。
在各控制系统的以上的一连串的协调移动中,现有的光盘驱动装置进行光盘601内的数据读出和写入。但是,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的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系统中,一般使用基于古典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法。因此,如果向控制部输入的作为控制对象信号的信号发生变动,则因控制部内设定的增益是固定的,所以控制对象信号的变动部分按增益发生变动,其结果是引起伺服振荡或伺服漏洞。
在所有以CD-R/RW和DVD-R/RW为代表的可进行记录的光盘中,在光盘内存在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和数据不存在的数据未记录区域中,已知TE信号振幅极大地变动。此外,在从重放时向记录时的移动处理中,也因激光功率的变动,便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极大地变动。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通过AGC电路来吸收TE信号和FE信号的变动分量。但是,在信号变动发生后,通过AGC电路使信号变动收敛并稳定到定常状态前的过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是不可避免的。过渡状态期间,处于通过AGC还不能使信号变动收敛的状态,TE信号和FE信号的信号电平处于变动状态。在该收敛前的很短的时间中,在控制频带内,如果此时信号变动大,则以TE信号和FE信号作为输入的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电路内的伺服增益极大地变动。但是,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电路内设定的增益是固定的,所以有引起跟踪伺服机构及聚焦伺服机构的振荡或伺服漏洞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它包括:控制部,将伺服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输出使伺服机构的驱动信号保持的屏蔽信号;通过屏蔽信号来保持伺服机构的驱动。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包括:定时设定步骤,设定输出屏蔽信号的定时;以及保持时间设定步骤,设定保持伺服控制的时间;在控制部捕获到处理开始定时时,根据定时设定步骤和保持时间设定步骤的设定来输出使伺服保持的屏蔽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盘驱动装置中的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盘驱动装置中的伺服保持电路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从记录区域向未记录区域转移时的AS信号和TE信号变化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伺服保持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光盘装置中的AGC块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用图1、4、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光盘驱动装置的结构图。在图1中,保持定时信号101、光拾取器102、滑动架102a、轴103、横向电机104、RF信号生成块105、AS信号生成块106、TE信号生成块107、FE信号生成块108、Trs信号生成块109、AGC块110、信号生成电路内控制块111、横向驱动器112、横向伺服机构113、聚焦驱动器114、聚焦伺服机构115、跟踪驱动器116、跟踪伺服机构117、信号整形块118、伺服机构电路内控制块119、光盘控制器ODC(Optical Disc Control)120、CPU121、主PC122分别与图6的光盘601、光拾取器602、滑动架602a、轴603、横向电机604、RF信号生成块605、AS信号生成块606、TE信号生成块607、FE信号生成块608、Trs信号生成块609、AGC块610、信号生成电路内控制块611、横向驱动器612、横向伺服机构613、聚焦驱动器614、聚焦伺服机构615、跟踪驱动器616、跟踪伺服机构617、信号整形块618、伺服机构电路内控制块619、光盘控制器ODC(Optical Disc Control)620、CPU621、主PC622相同,因而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此外,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也与图6相同,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定时寄存器123进行从ODC120输出的保持定时信号的设定。伺服保持电路124具有使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驱动暂时保持的功能。通过伺服保持电路124的保持功能,使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驱动信号维持固定值或当前的驱动信号电平。
下面,在本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中,说明从来自光盘601的数据的读出操作向对光盘601的数据写入操作的转移时的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保持。再有,从写入操作移动到读出操作时,仅控制内容为相反的顺序,同样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在光拾取器从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向数据未记录区域的突入时,通过伺服保持电路的切换来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对此将在实施例2中说明。
ODC120内的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根据定时寄存器123中设定的值来工作并形成保持定时信号。将该保持定时信号供给伺服保持电路124。
图2是图1的光盘驱动装置中的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的构成图。在图2中,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由同步信号检测电路201、扇区到达判断部202、计数器部203、设定寄存器204、时钟供给部205构成。同步信号检测电路201接收来自信号整形块118的整形过的RF信号206,在作为构成光盘101内刻出的数据的一个单位的每个扇区中检测用于同步检测刻出的同步信号数据(以下记述为同步数据)。
扇区到达判断部202根据检测到的同步信号,判断到达需要输出保持定时信号的扇区。计数器部203在任意的扇区中的任意位置中确定保持定时信号207的输出定时。设定寄存器204设定作为扇区到达判断部202和计数器部203中的输出基准的参数。时钟供给部205提供计数器部203中的计数器时钟信号。
以下,用图2说明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的工作。图1的ODC120还控制使写入开始的定时本身,所以可以按设定的扇区部分的写入开始以前的定时来输出保持定时信号。
即,ODC120将TE信号或FE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捕获为来自主PC122的数据记录请求或数据读出请求所对应的写入操作或读出操作的处理开始定时,并确定变动定时。再有,也可以由CPU121执行该控制来取代ODC120。因此,ODC120或CPU121相当于通过控制程序作为功能实现部件构成的本发明的控制部。
如果达到与设定寄存器204中设定的处理开始定时相当的扇区数,则扇区到达判断部202将从同步信号检测电路201输出的同步信号传送到计数器部203。计数器部203还接收设定寄存器204中设定的扇区内的输出定时信息。计数器部203在输入同步信号的同时开始计数。如果到达表示输出位置的扇区的扇区定时,则使计数器部203中某个扇区内输出定时计数器(未图示)开始计数动作,如果到达扇区内输出定时,则将保持定时信号207输出到图1的伺服保持电路124。
于是,在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中,通过利用控制使写入开始的定时本身的ODC120,可以按写入开始定时之前或变动发生之后的定时来输出保持定时信号207等,可以在写入开始定时的前后灵活地输出。
从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输出的保持定时信号207被传送到图1的伺服保持电路124。伺服保持电路124对跟踪伺服机构117进行控制,使得仅在输入保持定时信号207的一定的设定期间内将跟踪驱动器116的输出维持在当前状态。同样,伺服保持电路124对聚焦伺服机构115进行控制,使得仅在输入保持定时信号207的一定的设定期间内将聚焦驱动器114的输出维持在当前状态。
图3是图1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伺服保持电路124的构成图。
以下,用图3说明伺服保持电路的工作。
在图3中,伺服保持电路124由AS极性切换部(也记述为POL)301、比较器302、开关(也记述为SW)303、时间保持电路304、区域判断基准信号电平设定部(也记述为Vref控制器)305、控制寄存器306构成。AS极性切换部(POL)301受控制寄存器306控制,切换从AS信号生成块106供给的AS信号307的极性,将其供给比较器302。比较器302比较从区域判断基准信号电平设定部305输出的区域判断基准信号和从AS极性切换部(POL)301输出的AS信号。
开关(SW)303受控制寄存器306控制,进行来自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的保持定时信号207和比较器302的输出的切换。将切换设定请求控制信号309从图1的ODC120传送到控制寄存器306,控制寄存器306对开关(SW)303中的切换进行控制。该切换控制用与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同样的方式,以输入保持定时信号207之前的定时进行切换。
开关303选择比较器302的输出的情况是控制从光盘101的通常重放时中的数据记录区域向数据未记录区域的突入时的伺服变动的情况,该情况在实施例2中说明。将保持定时信号207经由开关303传送到时间保持电路304。
时间保持电路304以保持定时信号207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起点来产生具有控制寄存器306设定的时间宽度的脉冲信号,将其作为屏蔽信号308输出。将屏蔽信号308供给图1的横向伺服机构113和聚焦伺服机构115。接收到屏蔽信号的横向伺服机构113和聚焦伺服机构115在屏蔽信号308的脉冲宽度的期间内使横向驱动器112及聚焦驱动器114工作,使得以当前的驱动状态或任意的固定值电平来驱动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
这样,在从光盘101的数据的读出操作向对光盘101的数据写入操作的转移时,在表示AGC块110产生的TE信号和FE信号的过渡期间,保持进行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其结果,可以防止过渡状态中的伺服系统的振荡和漏洞。
(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光盘驱动装置的从记录区域向未记录区域转移时的AGC电路工作时的AS信号和TE信号的变化图。
在图4中,AS信号电平403表示AS信号307的信号电平的经过时间。期间401是光拾取器扫描通常重放时的数据写入操作区域的期间,期间402是光拾取器扫描未记录区域的期间。期间404是由AGC电路110将TE信号405收敛到一定的振幅电平的过渡响应状态的期间。如果时刻406改变为从通常重放向记录处理的转移时刻,则图4表示实施例1的过渡状态。
下面根据图1、图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记录系统的伺服控制方法。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伺服保持处理的流程图。如果在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中安装光盘101,则进行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的判别、与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对应的聚焦控制系统信号和跟踪控制系统信号的DC偏置调整和电平调整、与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对应的各信号处理LSI的设定等处理,使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对应的光盘起动处理正常结束(步骤S0)。
在起动处理结束后,进行是否应该执行重放系统处理的判断(步骤S1)。
这里,如果产生主PC122的数据读出请求,则图1的ODC120输出应该进行通常重放处理的判断信号(步骤S2)。
另一方面,如果从主PC122产生数据的记录请求,则ODC120按照记录地点自动地输出进行记录处理的判断信号。在判断信号表示进行记录处理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行基于保持定时信号的伺服控制处理(步骤S3)。
如果进入进行写入伺服保持处理的伺服控制处理例行程序(步骤S9),则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将图1中的伺服保持电路124设定为保持定时信号系。即,开关303选择保持定时信号207(步骤S10)。
接着,执行定时寄存器123的设定。这样,由ODC120的定时寄存器123进行用于指定输出来自写入地点的屏蔽信号的扇区定时的设定、以及到达了扇区内的输出定时的设定(步骤S11)。由此,在写入地点的前后扇区定时和该扇区内的任意时间中,可以保持伺服控制。
接着,设定保持时间,以便确定使伺服控制保持多少时间(步骤S12)。
这样,如果达到作为目标的输出定时存在的扇区,则输出检测到的同步信号(步骤S13)。
在图1的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125接收同步信号的同时,内部计数器开始工作(步骤S14)。
如果内部计数器达到扇区内的输出定时时间,则将保持定时信号输出到伺服保持电路124,使伺服定时系统的伺服保持电路工作(步骤S15)。
伺服保持电路124从保持定时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定时起输出以保持时间设定的时间宽度的脉冲,并向伺服控制系统输出屏蔽信号308(步骤S16)。
以上说明的本伺服控制方法,在从光盘101的数据读出操作向光盘101的数据写入操作转移时,在AGC块110产生的TE信号和FE信号处于过渡期间,生成用于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屏蔽信号。由此,可以防止过渡状态的伺服振荡和漏洞。此外,在其相反的转移时,即在从对光盘101的数据写入操作向光盘101的数据读出操作转移时,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下面,说明在本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中,光拾取器从光盘101的数据的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向数据未记录区域的突入时的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通过切换实施例1中的光盘装置的伺服保持电路124来实施,基本上为相同结构,所以在实施例2中也参照图1。
如果从主PC122对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产生数据的读出请求,则ODC120对伺服保持电路124供给用于将设定切换为AS信号处理系统的控制信号。以下,用图3和图5来说明AS信号处理系统中的伺服保持电路124的工作。
切换为AS信号处理系统的设定请求控制信号309从主PC122传送到控制寄存器306,控制寄存器306对切换进行控制,使得开关303将比较器302的输出传送到时间保持电路304。即,开关303进行将AS信号传送到时间保持电路304的切换。同时,在AS极性切换部301中,进行用于AS信号307的极性设定的处理。一般来说,如果光量增多,则AS信号向增加的方向来设计,但在光盘装置出现极性反向时,可以通过进行该极性设定来应对该反向。
而且,控制寄存器306将作为未记录区域判断基准的AS信号307的阈值(DC电平)设定在区域判断基准信号电平设定部305中。以下,用图4说明阈值的设定。在图4中,期间401表示数据记录区域,期间402表示数据未记录区域,期间404表示由AGC电路110使TE信号405收敛到一定的振幅电平的过渡响应时间,时刻406表示从通常重放中的未记录区域向记录区域的转移地点。再有,如果在实施例1中换个说法,则期间401与数据记录动作中的记录后区域的重放动作相对应,期间402与数据记录动作中的数据末记录区域的记录动作相对应,而时刻406与从通常重放向记录处理的转移点相对应。
如果本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中的光拾取器102在通常重放时从数据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则AS信号403的DC电平和TE信号405的振幅电平在作为区域转移地点的时刻406时如图4那样变化。即使是FE信号,这种变化也完全相同,与上述实施例1情况下从通常重放时转移到记录动作的情况相同。
AS信号403和TE信号405或FE信号因反射光量的偏差在同一区域内也时常变化,但其变化量与转移时的变化相比十分小。因此,通过以AS信号403的变化量为基准,设定Vref控制器305的阈值,从而可以判断区域。再有,对于阈值来说,可适当设定,但没有特定的基准范围。
在图3和图5中,AS信号307经由POL301在比较器302中与上述设定的各个阈值进行比较,经过开关303被传送到时间保持电路304。时间保持电路304中的动作如上述那样,所以省略说明。
在光拾取器102从期间401所示的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移动到期间402所示的数据未记录区域时,实施例2的时间保持电路304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在AGC块110产生的TE信号405和FE信号处于过渡状态的期间404,从伺服保持电路124输出用于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屏蔽信号308。这样,可以防止过渡状态中的伺服控制的振荡和漏洞。
下面,根据图1、图5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2的通常重放系统的控制方法。
如果在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中安装光盘101,则分别执行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的判别处理、与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对应的聚焦和跟踪控制系统信号的DC偏置调整和电平调整等的各信号调整、与安装的光盘101的种类对应的各信号处理LSI的设定等处理。如果光盘101是与光盘装置对应的光盘,则起动处理正常结束(步骤S0)。
在起动处理结束后,如果从图1的主PC122产生数据的读出请求,则图1的ODC120输出应该进行通常重放处理的判断信号(步骤S1)。在本实施例2的控制方法中,执行基于AS信号的伺服控制处理(步骤S2)。
这样,进入进行重放系统伺服保持处理的伺服控制处理例行程序(步骤S4)。
本实施例2的控制方法将图1中的伺服保持电路124的输入信号设定在AS信号系中。即,开关303选择比较器302的输出(步骤S5)。
接着,在设定保持时间,以便确定使伺服控制保持多少时间的同时,执行用于进行数据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的区域判断的阈值设定和AS的极性设定(步骤S6)。
如果输入到图1的伺服保持电路124的AS信号的DC电平超过步骤S6中设定的阈值,则伺服保持电路124的AS系统开始动作(步骤S7)。
伺服保持电路124根据保持时间的设定,从比较器302的输出信号的上升或下降定时起输出以保持时间设定的时间宽度的脉冲,向伺服控制系统输出屏蔽信号308(步骤S8)。
本实施例2的伺服控制方法,在光拾取器102从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401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402时,在AGC块110产生的TE信号405和FE信号处于过渡状态的期间404,生成用于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屏蔽信号308。由此,可以防止过渡状态中的伺服的振荡和漏洞。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光拾取器102从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同时光拾取器102在来自光盘的数据读出操作和对光盘的数据写入操作进行转移时,生成用于保持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的屏蔽信号308。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可避免因AGC电路110产生的TE信号和FE信号的过渡响应状态造成的伺服动作不稳定状态,防止过渡响应状态中的伺服控制的振荡和漏洞。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光拾取器从通常重放时的数据记录区域移动到数据未记录区域,同时从来自光盘601的数据读出操作向对光盘601的数据写入操作进行转移时,可以防止AGC电路产生的TE信号和FE信号的过渡响应状态中的伺服的振荡和漏洞。

Claims (8)

1.一种光盘装置,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该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2.一种光盘装置,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该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聚焦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3.一种光盘装置,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该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当光拾取器在所述光盘内的数据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之间移动时,将所述激光反射光量的区域差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使AS信号的信号电平变化的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4.一种光盘装置,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该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当光拾取器在所述光盘内的数据记录区域和数据未记录区域之间移动时,将所述激光反射光量的区域差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使AS信号的信号电平变化的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聚焦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5.一种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记录处理包括:
定时设定步骤,设定输出所述屏蔽信号的定时;以及
保持时间设定步骤,设定所述保持时间;
在所述控制部捕获到所述处理开始定时时,根据所述定时设定步骤和所述保持时间设定步骤的设定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所述屏蔽信号。
6.一种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聚焦误差信号的信号振幅的变动定时作为与数据的记录请求或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按所述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聚焦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记录处理包括:
定时设定步骤,设定输出所述屏蔽信号的定时;以及
保持时间设定步骤,设定所述保持时间;
在所述控制部捕获到所述处理开始定时时,根据所述定时设定步骤和所述保持时间设定步骤的设定来输出使所述聚焦控制保持的所述屏蔽信号。
7.一种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AS信号的变动作为与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以所述AS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重放处理包括:
阈值设定步骤,在所述AS信号的变化量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所述屏蔽信号;以及
保持时间设定步骤,设定所述保持时间;
在所述控制部捕获到所述处理开始定时时,根据所述保持时间设定步骤的设定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所述屏蔽信号。
8.一种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方法,通过光检测器将来自光盘的激光反射光变换成电信号,并利用所述电信号的变化来进行所述光盘记录面上记录的数据记录列的跟踪控制和对所述记录面的聚焦控制,其中,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控制部,将AS信号的变动作为与数据的读出请求对应的处理开始定时来捕获;以及
保持定时信号输出电路,以所述AS信号振幅变动前后的定时来输出使所述跟踪控制保持的屏蔽信号;
重放处理包括:
阈值设定步骤,在所述AS信号的变化量超过规定的阈值时输出所述屏蔽信号;以及
保持时间设定步骤,设定所述保持时间;
在所述控制部捕获到所述处理开始定时时,根据所述保持时间设定步骤的设定来输出使所述聚焦控制保持的所述屏蔽信号。
CN02156374A 2001-12-21 2002-12-18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Pending CN14274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9145/2001 2001-12-21
JP2001389145 2001-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7400A true CN1427400A (zh) 2003-07-02

Family

ID=1918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56374A Pending CN1427400A (zh) 2001-12-21 2002-12-18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117910A1 (zh)
KR (1) KR20030053046A (zh)
CN (1) CN1427400A (zh)
TW (1) TW2003014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413B (zh) * 2005-06-20 2012-06-0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读写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4530A (ja) * 2004-11-09 2006-05-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評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204555A (nl) * 1981-11-25 1983-06-16 Hitachi Ltd Inrichting voor het registreren en weergeven van informatie.
KR910003460B1 (ko) * 1987-02-12 1991-05-31 가부시기가이샤 히다찌세이사꾸쇼 광학식 정보기록 장치
JPH05159327A (ja) * 1991-12-05 1993-06-25 Hitachi Ltd 光学式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におけるフォーカスサーチ回路
US5732051A (en) * 1994-04-01 1998-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ocusing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dynamic target value in relation to land/groove
US6138962A (en) * 1997-04-30 2000-10-31 Spooner; Byron D. Apparatus for holding open a mouth of a bag
US5897084A (en) * 1998-04-06 1999-04-27 Judge; John A. Folding trash bag expanding form and holder
JP3447956B2 (ja) * 1998-05-21 2003-09-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学的記憶装置
US6109002A (en) * 1998-10-06 2000-08-29 Mccabe; James 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d protecting a bag during compacting of was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5413B (zh) * 2005-06-20 2012-06-0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稳定读写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17910A1 (en) 2003-06-26
TW200301461A (en) 2003-07-01
KR20030053046A (ko) 200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4622C (zh) 光信息再生装置以及信号处理电路
CN1295687C (zh) 光盘判别系统
CN1236428C (zh) 再现光盘数据的装置的倾斜误差检测方法
CN1099666C (zh) 光学存储设备
CN1110035C (zh) 光盘识别系统
CN1138261C (zh) 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装置
CN1169130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CN1142545C (zh) 光学式记录再生装置
CN1441411A (zh) 光盘装置
CN1130707C (zh) 光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229787C (zh) 光盘装置
CN1427400A (zh) 光盘装置及伺服控制方法
CN1942959A (zh) 用于光学数据驱动器的断电设备
CN1722242A (zh) 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光盘的记录或再生控制方法
CN1229236A (zh) 用于光盘重放机的光盘记录槽访问装置和方法
CN1082221C (zh) 跟踪伺服电路
CN1253868C (zh) 用于控制滑块的光盘设备和方法
US20020176333A1 (en) Calib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 device of optical storage medium drive
CN101046998A (zh) 光盘装置、激光功率控制器和激光功率控制方法
CN1317696C (zh) 光盘装置
CN1200410C (zh) 多阶母盘刻录的控制方法及刻录用的激光器驱动装置
CN1647168A (zh) 光拾取器
CN1831972A (zh) 光拾取器倾斜校正控制部件和倾斜校正方法
CN1138196A (zh) 改进的光盘跟踪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905020A (zh) 光盘驱动设备和信号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