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6144A -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 Google Patents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6144A
CN1416144A CN 02145633 CN02145633A CN1416144A CN 1416144 A CN1416144 A CN 1416144A CN 02145633 CN02145633 CN 02145633 CN 02145633 A CN02145633 A CN 02145633A CN 1416144 A CN1416144 A CN 141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ation
magnetic
rotation
arrangement mode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456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武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456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16144A/zh
Publication of CN141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6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d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物体由原子、分子、电子等组成。当没有磁性的物体旋转时,对外表现出电磁力,即对外显万有引力的物体旋转后显电磁力。如果是硬磁性物体旋转,停止旋转后,有剩磁存在。此方法及装置证明了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是同一种力,由于旋转方式分顺时针、反时针,还有静止状态。因此解释了磁极有南北极,电磁力分斥力、吸引力。万有引力只有一种的原因。

Description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本发明是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磁化,就是物体从不表现磁性变为具有一定的磁性,其根本原因是物质内原子磁矩按同一方向整齐的排列。现有的磁化物体的装置及方法要通过外加电磁场的作用,才能对物体的磁化。具体有两种磁化物体方法,一、采用电流产生的磁场去磁化各种磁性材料。二、用天然磁体、人造永久磁体的磁场去磁化各种磁性材料。
有一些材料制成的磁性体,经外磁场磁化,在除去外磁场后,又能对外产生较强的恒定磁场,这类磁性休称为永磁体,此材料称为永磁材料。有一种材料制成的磁性体,经外磁场磁化,在除去外磁场后,对外没有恒定磁场,这类磁性体称为软磁材料。矫顽力的大小是材料属于永磁性或软磁性的标志。
有些材料在低磁场下就可以把磁化强度退到零,它的矫顽力就低,因而是软磁材料。有些材料在强磁场下才能退磁,它的矫顽力就高,因而是具有永磁性,也称硬磁性材料。
所以磁性材料分硬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当硬磁性材料磁化后,有剩磁存在。当然,非磁性材料在高强度的磁场也可以磁化。如在超导磁体磁场中,非磁性材料可以悬浮。
笔者从1986年开始申请过系列专利,“建立电磁力减轻物体重量概念的教具”、“修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用的方法及装置”,已由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向全世界公开。另外,笔者在互联网上发表过数篇文章。
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方式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是存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一种吸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定律中“物体”的概念,物体是由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构成物体的基本粒子就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还有绝对化的“任何物体”这几个字,可以认为,任何物体就是基本粒子的任何数量及任何排列方式、位置。在定律中所讲到的“质量”,对于“质量”来说,也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还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库仑定律:“两个磁极间的引力或斥力的方向在两个磁极的连线上,大小跟它们的磁极强度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定律中“磁极”的概念,磁极是由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基本粒子构成的,构成磁极的基本粒子就有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在定律中所讲到的“磁极强度”,对“磁极强度”说,也有基本粒子的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共同存在的事实。还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总结:两个磁极间的引力或斥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通过以上总结,证明了影响万有引力大小与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是同样的: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由此证明,万有引力与磁力可以转换,物体间是万有引力或是磁力是由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位置所决定。电埸同样也用以上的理由。关于电与磁的互相转换,网友们是很清楚的,没有必要多讲了。当然,有的网友不同意用原子、分子的排列来统一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但是,你无法否认:“两个质点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磁极间的引力或斥力的大小:与基本粒子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位置有联系。而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样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笔者的观点是:元素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决定于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夸克的数量、排列方式、运动方式,力学性质是物理性质的其中之一,也是受电子、质了、中子、原子、分子、夸克的数量、排列方式、运动方式的影响,而且,某种数量及排列方式仅有一种力的表现,即万有引力或电磁力。用场的观点来看,引力场或电磁场。数量及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物体的万有引力与电磁力也可以改变。
举一例,金刚石(钻石)与石墨:它们的硬度差别很大。碳元素由于排列方式不同,有金刚石与石墨硬度的区别,不可能一种排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硬度出现,万有引力与电磁力也遵循这一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种排列方式、运动方式仅表现出一种力,万有引力或电磁力的其中之一。
当一个物体中原子、分子等的排列方式、运动方式全部是万有引力的排列方式时,对外表现是万有引力,不可能对外还表现出电磁力。
当一个物体中原子、分子等的排列方式全部是电磁力的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对外表现是电磁力,不可能对外还表现出万有引力。
当一个物体的排列方式是全部是金刚石的排列方式时,对外表现是金刚石的硬度,不可能在金刚石的硬度存在的同时,此物体还对外表现出石墨的硬度。
但是,有的人却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当一个物体对外表现是电磁力时,此物体的基本粒子(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分子、夸克)排列方式、运动方式全部是电磁力的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对外还有万有引力的出现。这显然是不对的。
金刚石与石墨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将排列方式改变即可,而物体表现出的万有引力与电磁力也可以互相转换,将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改变即可。
金刚石与石墨用原子、分子论的排列来看是同一种元素,而实际上也是同一种元素。而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用原子、分子论的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来看是同一种力,而实际上也是同一种力。
还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任何”等绝对化的字应删除,“任何”二字包括了“任何”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按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说法,任体物体之间均存在万有引力,这就是说任何数量的基本粒子的物体、任何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任何基本粒子的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均存在万有引力,即当物体内全部的基本粒子是电磁力的排列方式、运动方式后,对外表现除了电磁力外还有万有引力同时存在。
这种说法与金刚石的内部全部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是金刚石的排列方式后,对外表现金刚石的硬度的同时还存在石墨硬度一样是不对的。
笔者认为当物体中全部的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是电磁力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此物体对外表现是电磁力,此时此物体对外没有万有引力表现。
当物体中全部的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是万有引力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此物体对外表现是万有引力,此时此物体对外没有电磁力的表现。
总结:基本粒子的某一种排列方式、运动方式仅表现出一种力。不可能基本粒子的某一种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有两种力同时出现。即不可能一个物体内的全部基本粒子是电磁力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此物体对外有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共同出现。也不可能一个物体内的全部基本粒子是万有引力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时,此物体对外有电磁力与万有引力共同出现。
万有引力只不过是物体中基本粒子的某种排列方式、位置、运动方式条件下所表现的一种力。而电磁力也只不过是物体中基本粒子的某种排列方式、位置、运动方式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种力。以上两种力均与基本粒子的数量有联系。
物体所表现的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区别是:(从原子、分子论来看)只不过是物体中基本粒子的排列方式、位置、运动方式不同而已。就是这样简单。但是,原子分子电子等的运动方式还有一个旋转方向的问题,例如电子,当电子排列整齐后,部份电子大致的运动方向可以是顺时针,另一种旋转方向还可以是反时针。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用了绝对化的“任何物体”这几个字,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将基本粒子的任何数量、任何排列方式、位置、运动方式全部包括了,这样,引力常数就不是一个常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绝对化的“任何”二字应删除。
本发明的目的是找出不用外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制造出不用外电磁场磁化物体的装置。不用外电磁场,也同样对物体进行磁化。即不用电流产生的磁场去磁化各种磁性材料,也不用天然磁体、人造永久磁体的磁场去磁化各种磁性材料。还有,不用电磁场去磁化非磁性材料。本发明用实例证明,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是由于物体中原子分子电子等的排列不同、运动方式不同而分别存在的。
说明用原子分子论统一万有引力定律与库定律的正确性。证明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是同一种力。
电子的排列按同一方向整齐排列,这就出现了可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反时针方向旋转,这样,磁极的在同一位置是南极或是北极是随物体运动是顺时针还是反时针方向来决定。即排列整齐的电子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或是反时针方向运动。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物体旋转,通过物体的旋转,组成物质、物体的原子分子电子等排列方式、运动方式有序化,而物质、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通过旋转,即物质、物体内原子磁矩按同一方向整齐的排列。旋转方向,顺时针、反时针。
旋转速度对物体磁性的强度有影响。速度高,磁性强。旋转速度高,离心力大,对物体中的原子分子电子影响大。
还有让物体运动,移动,振动,转动等等也可以对物体的磁性有影响。
磁极位置可以用安培定律类似判定,安培定律是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力线的方向,也就是说,大拇指向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物体旋转磁化南北磁极位置是用右手握住圆柱体,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物体的旋转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柱体内部磁力线的方向,也就是说,大拇指向圆柱体的北极。
怎样判断物质、物体在旋转过程中或旋转停止后有磁性,用磁针判断。表现在物质、物体旋转过程中对磁针的影响,对铅垂线的影响(温度计作为铅垂),当硬磁性材料旋转停止后,对磁针的影响,对铅垂线的影响仍然存在,说明了此硬磁性材料对外产生较强的恒定磁场
物质由原子分子电子夸克等组成。物质中存在电子,自由电子。在转动中,离心力让自由电子按一定方向运动,形成电流,然后让磁性材料中磁矩按同一方向整齐排列。旋转也对原子分子离子等有影响。
没有磁化的永磁体材料物体,旋转过程中,对外显磁性,即磁化,旋转停止后,对外仍显磁性,旋转可以磁化磁性材料。非磁性材料也可以被旋转磁化。
没有磁化的磁性材料,作成的圆柱体,当以圆心为轴旋转,物体可以被磁化,顺时针旋转后,即磁化后,停止,再反时针旋转一定时间,可以退磁,再反时针旋转,南北极方向发生变化,可以是180度。
没有磁化的磁性材料,作成的圆柱体,当以圆心为轴旋转,物体可以被磁化,反时针旋转后,即磁化后,停止,再顺时针旋转一定时间,可以退磁,再反时针旋转,南北极方向发生变化,可以是180度。
这里,谈谈本发明的具体构造。
怎样判断本发明效应的存在,可以用磁针,当发生磁针偏转的现象可以证明本发明效应的存在。还可以用铅垂线,当发生铅垂线不垂直后,也可以证明本发明效应的存在。还可以用线圈串接电流表,当电流表指针动后,也可以证明本发明效应的存在。当然,还可以用测量磁场强度的仪器来进行测量,以证明本发明效应的存在。
本发明是简单的,让物体旋转即可,顺时针,反时针旋转。对全部装置可以在磁屏蔽的环境中进行,对让物体旋转的电动机可以单独进行磁屏蔽,也可以用手动、兽力动的方式通过皮带、齿轮、轴连接等方式让物体旋转。
由于物体可以顺时针旋转或反时针旋转,这就形成了在同一位置可以是磁场的南极或北极,这也是磁场分南北两极的原因,当同极或异极,电磁力分斥力和吸引力。当停止旋转后,对外显示引力,而引力只有一种,因为物体内部粒子杂乱无章的排列就不分顺时针、反时针旋转了。
本发明是在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公开“建立电磁力减轻物体重量概念的教具”,“修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用的方法及装置”公开专利之后,更进一步用实例证明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是同一种力
绝缘体自由电子少容易显万有引力,导体自由电子多,容易显电磁力,由于整齐排列的电子可以顺时针转动,也可以反时针转动,所以在同一位置可以显北极或南极。
本发明结构简单,物体旋转磁化,达到了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目的,也达到了说明电磁力与万有引力是同一种力的目的。用原子分子论统一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目的。通过磁针的偏转,证明了物体旋转磁化效应的成立。
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下面详细说明信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方法及装置细节。
在图1中,1是磁针,用来判断物体旋转效应成立。2是隔板,材料可用玻璃,以消除物体旋转产生的风对磁针影响。此外,磁针可以装在容器中,也可以装在真空容器中。3是圆盘,可以旋转,材料可用绝缘材料。由于让圆盘旋转的方式很简单,故没有画出来。仅用箭头表示物体旋转,以下各图均用箭头表示旋转。4是装有导电液体的管子内有带电离子,或在管子中装导电胶体,内有导电离子。装在圆盘上,成圆状,可以是数匝以上。当圆盘旋转时,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无序运动变为有序化。
在图2中,1是磁针,用来判断物体旋转效应成立。2是隔板,材料可用玻璃,消除物体旋转产生的风对磁针影响。因此,磁针可以装在容器中,也可以装在真空容器中。3是圆柱体中空容器,装有导电液体。或导电胶体,内含带电离子。以圆心为轴旋转。当圆盘旋转时,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无序运动变为有序化。
在图3中,1是磁针,磁针北极或南极位置根据圆柱体的旋转方向来决定。这样,磁针偏转方向可以是吸引或排斥。用来判断物体旋转效应成立。2是隔板,消除物体旋转产生的风对磁针影响。因此,磁针可以装在容器中,也可以装在真空容器中。3是圆柱体物体。材料可以是
A,磁性材料,分硬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
B,非磁性材料。
C,半导体。导体。
D,绝缘体。
E,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另外,雨花石中有液体,有的石头中也有液体
在图4中,是画的物体旋转由顺时针改为反时针旋转,或物体旋转由反时针旋转改为顺时针旋转,产生的磁极强度及磁极位置的示意图。
此示意图说明了同一物体旋转方向不同(顺时针,反时针)的磁化曲线。
磁场有南北极,强度有大小,磁极有南北极,这是由于排列整齐的粒子旋转方向不同产生的,而万有引力仅有一种,这是由于万有引力不涉及到旋转方向的问题。因此解释了磁极有南北极,电磁力分斥力、吸引力。
万有引力只有一种的原因。
可以从这个角度认为,万有引力是与“质量”即与物体中的原子分子电子夸克的数量、排列有联系。而电磁力除了与“质量”即与物体中的原子分子电子夸克的数量、排列有联系外,还要与它们的运动方式有联系,即运动方向有联系。物体旋转磁化时或磁化后,南北磁极位置是用右手握住圆柱体,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物体的旋转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柱体内部磁力线的方向,也就是说,大拇指向圆柱体的北极。
在图5中,1是铅垂线,2是用温度计作的铅垂,3是永磁体。当温度针铅垂线傍边有磁体时,铅垂线不垂直,并且温度计中温度的读数指示升高。证明磁场不仅对物体有力的作用还影响物体中原子分子电子等的排列。

Claims (10)

1一种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由物体、提供物体旋转的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物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物体是软磁性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物体是硬磁性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物体是装有导电液体的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物体是装有导电液体的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液体是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物体旋转方向是顺时针、反时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提供物体旋转的装置进行磁屏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有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磁针装在容器中。
CN 02145633 2002-10-16 2002-10-16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Pending CN14161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45633 CN1416144A (zh) 2002-10-16 2002-10-16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45633 CN1416144A (zh) 2002-10-16 2002-10-16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6144A true CN1416144A (zh) 2003-05-07

Family

ID=475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45633 Pending CN1416144A (zh) 2002-10-16 2002-10-16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161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396A (zh) * 2013-04-10 2014-10-15 陈广民 离心充磁法
CN105857647A (zh) * 2016-03-25 2016-08-17 西北工业大学 低速自旋空间非磁化金属碎片的加速消旋磁场的产生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3396A (zh) * 2013-04-10 2014-10-15 陈广民 离心充磁法
CN105857647A (zh) * 2016-03-25 2016-08-17 西北工业大学 低速自旋空间非磁化金属碎片的加速消旋磁场的产生方法
CN105857647B (zh) * 2016-03-25 2018-06-29 西北工业大学 低速自旋空间非磁化金属碎片的加速消旋磁场的产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5240A (zh) 磁控管单元、磁控管溅射设备和制造电子器件的方法
Smith Searches for fractional electric charge in terrestrial materials
Lu et al. New helical-shape magnetic pole design for magnetic lead screw enabling structure simplification
CN105387310B (zh) 一种磁浮式精密定位平台
CN1416144A (zh) 不用电磁场磁化物体的方法及装置即物体旋转磁化效应
Allag et al. 3D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forces between linear Halbach-type permanent-magnet arrays
CN1172563C (zh) 混合型摆动器
CN1552087A (zh) 平面磁控管
CN1174217C (zh) 铁磁性基底上的非磁性层的厚度测量仪
CN108580030B (zh) 一种以非接触方式约束非抗磁性物质的系统及约束方法
CN101149877A (zh) 被屏蔽的电磁力影响单摆效应
Santilli Partons and gravitation: Some puzzling questions
dos Santos Filho et al. On the possible anomaly of asymmetric weight reduction of gyroscopes under rotation
CN1777816A (zh) 与控制元件一体化的感磁元件
CN1885056A (zh) 用于便携式核磁共振仪器的永磁体
CN105811617B (zh) 具有聚磁效应的无铁芯永磁电机外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07389B (zh) 磁力控位移装置
Ehrenhaft Th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by the So-Called Permanent Magnet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Magnetic Current
CN100568017C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核磁共振仪器静磁场发生装置的永磁体
CN1290854A (zh) 修正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用的方法及装置
Dayton Hydrodynamic theory of magnetic fields
Tong et a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rotation
JP2019193404A (ja) 着磁装置、磁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13109673B (zh) 一种模拟gis绝缘子表面金属颗粒缺陷运动的方法
Tong Experiments on permanent magnets ro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