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0954A -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0954A
CN1410954A CN 01136216 CN01136216A CN1410954A CN 1410954 A CN1410954 A CN 1410954A CN 01136216 CN01136216 CN 01136216 CN 01136216 A CN01136216 A CN 01136216A CN 1410954 A CN1410954 A CN 1410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rinted wiring
wiring board
flexible printe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362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YUAN SC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YUAN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YUAN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YUAN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011362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10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410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该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包括一有机激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一驱动集成电路元件、一导电胶及一驱动此电路的电阻电容等无源元件;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设有面板电极(阴极与阳极);该软性印刷电路板设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正后端,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外部上设有多数支外引脚、内部上设有多数支内引脚;该导电胶接合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面板电极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外部的外引脚之间及也接合在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部的内引脚与驱动集成电路元件之间;如此即可使该显示装置轻、薄、巧、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或为一液晶面板的结构,本发明以较佳技术将有机发光二极管或将一液晶面板,结合符合此结构的较佳模块构造,发展出另一新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自1987年由美国伊士曼柯达及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别发表小分子及高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以来,其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具有自发光、视角广、解析度佳、高亮度及高应答速度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世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因此全球有多家厂商及研究单位均投入研发的行列。
若从符合商品应用角度而言,除了在制造、成本及特性要求外,针对目前的电子产品,“轻、薄、巧、小”的平面显示器已是符合理想且符合基本的要求,故除了在制造技术上追寻突破外,亦在构造方面寻求可使体积缩小及层级简化,所以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便在此环境中孕育而生。除了使用较佳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更结合符合此结构的较佳模块构造,发展出另一全新模块的结构,更不是其已知技术的形式所能及。本发明的技术运用在显示器模块上,将使显示器达到更轻、薄、巧、小的理想。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模块构造主要承袭液晶显示器的沟造技术。然而,世界各国有关于显示装置的专利文献多的不胜枚举,例如美国专利公告编号第4862153号的“FALT DISPLAY PANEL WITH FRAMING FORFLEXIBLE SUBSTRATE FOLDING”,其技术重点纪录如下:每一软性线路基板(包含LSI)经一S型挠曲由LCD上下玻璃连接至PCB板;另美国专利公告编号第5341233号的“LIQUID CRYSTAL MODULE WITH TABASSEMBLIES CONNECTED THROUGH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其技术重点纪录如下:每一TAB-LSI于LCD下方,连接上下玻璃的I/O端子至一软性印刷电路板;美国专利公告编号第4655551号的“LIQUIDCRYSTAL DISPLAY WITH CHIP PROJECTING ABOVE AND BELOW FLEXIBLEFILM”,每一软性线路薄膜(包含LSI)于LCD下方,连接上玻璃的I/0端子至PCB板;日本专利文献编号03204619A2“LIQUID CRYSTAL DISPLAYDEVICE”,其技术重点纪录如下:每一COF平行连接LCD上下玻璃的I/0端子至PCB板;日本专利文献编号02137822A2的“LIQUID CRYSTALDISPLAY DEVICE”每一COF平行连接LCD上下玻璃的I/O端子至PCB板;日本专利文献编号04218933A2的“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其每一COF平行连接LCD上下玻璃的I/O端子至PCB板。
另外,已知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392139号的“显示装置”,其是由透明基板和夹在中间的液晶形成的一显示元件的端子和一膜板的一端子部分连接而成,其特征是在于:该膜板是位于该显示元件内侧,且该膜板的端子部分,其是将夹在中间的一间隔器加以回折后再和该显示元件的端子连接;其中,该显示元件的端子设在透明基板其中一个的多个邻近侧面上,且该膜板的端子部分与该多个侧面连接;其中,利用在该膜板中制造一切槽而形成另一I/F端子。
而该显示装置具有下列的缺点:例如在该膜板利用一间隔器加以回折后再和该显示元件的端子连接,此间隔器的制作或利用间隔器加以回折,易造成成本提高及增加制造的复杂,此亦有待改进;此外,整体构造复杂易造成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利于未来的轻、薄、短、小型化的携带型通信电子产品,此亟待改进。
如图1所示,为已知模块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就已有的模块构造技术缺点大致说明如下:目前已有的模块构造大致采取经过一连接器如:软性印刷电路板、热压纸、金属夹针、导电橡胶及电极与电路板,电极若置于多侧则所需此类的连接器亦相对增加、电路板当然搭载驱动电路与元件,而控制此驱动电路的处理器又通过另一连接器连接。不但材料部件众多无形中增加成本,亦造成构造层级繁复以致制造程序繁杂。LCM构造技术缺点大致如下:
1、表面黏着技术(SMT),其缺点是无法做到狭小间距的要求,且PCB最小板厚约0.4mm。整体略嫌笨重。
2、卷带式晶粒接合技术(TAB):应用在狭小间距接合时,必须考虑到TAB的卷带热膨胀特性,且信号输出/输入端方向固定。无源元件必须另外贴附在其他基板上,且可挠性较差。
3、晶粒-玻璃接合技术(COG):无源元件必须另外贴附在其他基板上,且常因扫描、显示的氧化铟锡电极的阻抗过大造成信号衰减或串音(crosstalk)现象。
4、晶粒-软膜接合技术(COF):利用COG技术将裸露晶粒翻转,使得IC与软性电路板结合,无源元件可直接搭载在软性电路板上,此技术也可依产品需求,设计信号输出、输入端位置,且可挠曲性极高,厚度约为PCB的1/8、TAB的1/3。
以该COF LCM构造技术而言,一般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其扫描电极与显示电极皆同在面板同一玻璃的一侧,此无形中增加扫描(或显示)电极的走线长度,以致增加其阻抗导致Crosstalk现象产生。而中、大尺寸液晶显示器其扫描电极与显示电极置于面板上、下玻璃,但其模块结构却仿造TAB,面板上的电极接至数个COF,而这些COF信号输入端再连接至含有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上,此增加许多制造程序。
本发明首先给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乃是运用COF构造技术形成,且可使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或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技术中,故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液晶显示装置可达到更轻、薄、短、小的目的。且本发明特别是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实施时,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液晶显示装置时,同样具备无视角、制造简易、低成本、高应答速度、省电、使用温度范围广泛、全彩化等符合多媒体时代显示器特性的要求。
2.本发明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阴极与阳极)常置于面板二侧(或二侧以上)连接面板电极需多个连接装置,利用本发明即可利用单一装置连接所有电极且材料为最节省的设计。
3.本发明中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兼具连接器、驱动电路板等多功能,其软膜厚度薄,可减轻产品重量及缩小体积,且可挠性佳。可将IC及无源元件置于显示面板后方,可缩小产品外观面积,更适合有激发光显示器应用于便携式通信等3C电子产品。
4.本发明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面板的电极(阴极与阳极)可直线拉出,面板电极拉出的Pin(接脚)视与电路板接合需要线径可增大或缩小,但Pitch(脚距)仍与像素大小相同,此可简化设计且电极阻抗为最小,可减少电源的浪费。
5.本发明整体模块缘额为最小,其缘额大小与面板尺寸相同。一般显示器缘额会大于面板,甚至有些会超出甚多。
6.本发明使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时,更具备有可使操作电压下降,且可降低显示器的操作功率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使该显示装置中,其有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液晶显示面板上的面板电极,使一软性印刷电路搭载驱动集成电路元件与无源元件后,可贴附在此板下端面板电极的多支接脚,因而可减少制造程序、人事成本及材料制造上的污染,亦可减少装配过程中的不良率,而使用TCP方式时,可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焊接终端(Solder terminal)造成容易断裂的不良结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其中该软性印刷电路板是固定在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正后端,其电路板上外部是设有多支外引脚可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面板电极接合,其内部是设有多支内引脚可与驱动集成电路元件接合,由于其软膜厚度薄,可减轻产品重量及缩小体积,且可挠性佳,故可将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及无源元件翻折至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后方,可缩小产品外观面积,更适合应用在便携式通信电子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结构,其中该驱动集成电路上设有多支金属凸块接脚,使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利用该导电胶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部的内引脚接合,故可一次将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的所有信号输入/输出接脚与软性印刷电路板接合,可使该显示装置制作更简易方便,因而可减少制造程序、人事成本及材料制造上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包括:
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设置一玻璃面板,其中该玻璃面板设有面板电极,该面板电极上设有多支接脚;
一软性印刷电路板,该软性印刷电路板是固定在该显示面板的正后端,其上可设有与一多数个驱动集成电路元件接合的内引脚、面板电极相接的一多数个外引脚及一多数个无源元件,且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是设有至少一信号输入端的连接装置;
一多数个驱动集成电路,该驱动集成电路芯片上设有多数支金属凸块接脚,使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部的内引脚接合;
一导电胶,该导电胶是连接在该显示面板电极及该软性印刷电路板;该导电胶也接在集成电路元件金属凸块接脚及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引脚。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是已知的传统型显示装置概示结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再一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的另一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至图6所示,其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侧视图及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本发明在于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液晶的显示面板1、一软性印刷电路板2、一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一导电胶4及一无源元件5。
该显示面板1上设有上玻璃面板11及其上设有一设有多数支接脚的面板电极12,该玻璃面板11下设有偏光片13,该玻璃面板11上设有封装盖14(如图2所示),其中该显示面板可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或为一液晶面板。
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固定在该显示面板1的正后端,其下端或上端可搭载多数个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及无源元件5,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外部设有多数支外引脚21,其可与体显示面板1的面板电极12接合,其内部设有多数支内引脚22可与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接合,且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信号输入端23,通过连接一处理器而可控制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如图3所示)。
其中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的多数支外引脚21(OLB)可与该显示面板1的面板电极12直接接合(如图2及图4所示)。以及,也可以其中一侧的多数支外引脚21(OLB)与该显示面板1的面板电极12先接合后(如图5所示),再经一R角作180度翻折而成,而另一侧的多数支外引脚21,是在显示面板1接合之前即翻折成180度且固定(如图6所示)。
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上设有多数支金属凸块接脚32,使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利用该导电胶4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内部的内引脚22接合(如图4、图5及图6所示)。再者,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可为表面黏着型封装QFP(Quad Flat Package)、COB(Chip on Board)、SOP(SmallOutline Package)、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SSOP(ShrinkSmall Outline Package)。
该导电胶4可为异方性导电胶41,其是胶接在该显示面板1的玻璃面板11的面板电极12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的外引脚21之间及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3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之间。其中,该导电胶还可为膏状或薄膜状态的热塑性或热固化或UV(紫外线)固化连接材料。
该无源元件5是设在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之上,以供驱动电路使用。
借此,即可使该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应用于一般小型尺寸携带型显示器结构上,使得产品轻、薄、巧、小,亦可减少材料的支出。
但是,以上所给出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凡是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其根据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包括:
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设置一玻璃面板,其中该玻璃面板设有面板电极,该面板电极上设有多数支接脚;
一软性印刷电路板,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固定在该显示面板的正后端,其上可设有与一多数个驱动集成电路元件接合的内引脚、面板电极相接的一多数个外引脚及一多数个无源元件,且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信号输入端的连接装置;
一多数个驱动集成电路,该驱动集成电路晶片上设有多数支金属凸块接脚,使该驱动集成电路元件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部的内引脚接合;
一导电胶,该导电胶连接于该显示面板电极及该软性印刷电路板;该导电胶也连接在集成电路元件金属凸块接脚及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内引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面板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或为一液晶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两侧具有多数支外引脚:其一侧的多数支外引脚未与该显示面板接合之前即翻折成180度且固定,当另一侧多数支外引脚与该显示面板的面板电极接合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经一R角作180度翻折至面板后方,再使此侧的多数支外引脚与该显示面板电极接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印刷电路板为不经任何翻折处理直接经导电胶与面板电极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胶为膏状或薄膜状态的热塑性或熟固化或UV固化连接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面板为塑胶面板或其他任何可挠曲性材料面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集成电路芯片为表面黏着型封装QFP、COB、SOP、TSOP、SSOP。
CN 01136216 2001-10-10 2001-10-10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Pending CN1410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6216 CN1410954A (zh) 2001-10-10 2001-10-10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36216 CN1410954A (zh) 2001-10-10 2001-10-10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954A true CN1410954A (zh) 2003-04-16

Family

ID=467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36216 Pending CN1410954A (zh) 2001-10-10 2001-10-10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1095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90C (zh) * 2003-11-14 2007-06-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接地装置及电路板
US7439540B2 (en) 2005-02-05 2008-10-2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CN101582225B (zh) * 2008-05-13 2013-03-20 蓝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0390C (zh) * 2003-11-14 2007-06-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接地装置及电路板
US7439540B2 (en) 2005-02-05 2008-10-2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CN101582225B (zh) * 2008-05-13 2013-03-20 蓝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959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digitizer
CN1135424C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JPS62280889A (ja) 平面形表示装置
TW200530665A (en)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494586B (e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US738566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8761904A (zh) 背光装置
KR100439427B1 (ko) 표시장치
CN1209670C (zh) 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410954A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
CN1811539A (zh) 平面显示装置
CN1619367A (zh) 用于lcd模块的面板模块
US7880715B2 (en) Invert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300563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282893C (zh) 液晶显示器讯号传输装置
CN1506723A (zh) 平面显示器组装结构
JP2001033762A (ja) 平面表示装置
JP2001091968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1998041067A1 (fr) Module de composants electroniques et materiel electronique
CN220357397U (zh) 一种优化元件位置的黑白类插金属引脚的液晶显示屏
CN21390399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320895A (zh) 大屏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JPH07270790A (ja) 表示パネルの実装構造
JP200218220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271901C (zh) 软性电路板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