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4655A - 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4655A
CN1404655A CN01805460A CN01805460A CN1404655A CN 1404655 A CN1404655 A CN 1404655A CN 01805460 A CN01805460 A CN 01805460A CN 01805460 A CN01805460 A CN 01805460A CN 1404655 A CN1404655 A CN 1404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data block
data
bit sequence
enhanced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5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1074C (zh
Inventor
R·维德曼
B·拉尔夫
A·罗宾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40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4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0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07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5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repetition or insertion of dummy data, i.e. rate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3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specifically for encoding, e.g. parallel encoding of a plurality of constituen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AREA)

Abstract

把具有已知值的附加位添加到供给用于数据块的数据未编码的、通信装置、特别是移动无线发送机的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中,由此产生的扩展数据块包含对于通过增强编码器(2)的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其中附加位置于数据块的前面。本发明特别可以用在UMTS通信系统中。

Description

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 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按照权利要求17的前序部分的通信装置。
在通信系统中所谓的信道编码器用于编码发送到相应接收机的数据位。通过信道编码在原来的数据位中添加冗余位,其使在接收机中更可靠的检测数据位成为可能。
关于信道编码此外已知应用所谓的增强(Turbo)代码,例如对于目前处于标准化的UMTS移动无线标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也预先规定该增强代码。
增强编码器是由二个卷积编码器形成的并联电路,其中在二个卷积编码器中的一个卷积编码器的前面连接一个交织器,其时间上重新排列要编码的数据位。数据位块方式地被供给增强编码器。由于从一定的信息组长度起定义增强编码器的内部交织器,所以每个分配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必须具有相应最小长度M、也就是说相应最小数目M。根据UMTS标准这个最小的信息组长度例如确定为M=40位。
如果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拥有小于增强编码器的最小信息组长度的信息组长度,则在数据块被分配给增强编码器之前必需相应地匹配数据块长度。
在图3中描述了根据现技术状况的增强编码器,其例如可以用在UMTS移动无线发射机中。
所描述的增强编码器2包含第一卷积编码器3以及第二卷积编码器4,其中各要编码的数据块的数据位经过交织器5被供给第二卷积编码器4,由此时间上重新排列数据位。通过循环的寄存器电路形成二个卷积编码器3和4。在增强编码器2的输入端上未编码地分接要编码的位,并且要编码的为作为所谓的系统位X(t)输出。第一卷积编码器3输出与已编码的数据位一致的寄偶校验位Y(t),而第二卷积编码器4输出第二寄偶校验位Y′(t)。通过在各个信号支路X(t)、Y(t)和Y′(t)之间的相应转换在增强编码器2的输出端上位序列X(0)、Y(0)、Y′(0)、X(1)、Y(1)、Y′(1)等等作为输出位流输出。
在编码全部的数据或信息位之后,首先转换在图3中指出的、分配给上面的卷积编码器3的输入开关,如此相应激活在图3中虚线表明的反馈路径。同时去激活下面的卷积编码器4。X(t)和Y(t)的通过这种方式最后三个获得的值被添加到输出序列中,并且有利于上面卷积编码器3的所谓结束,由此卷积编码器3再度进入定义的输出状态。接下来转换在图3中指出的、分配给下面的卷积编码器4的输入开关,如此激活相应在图3中虚线表明的反馈路径。同书去激活上面的卷积编码器3。X′(t)和Y′(t)的通过这种方式最后三个获得值同样被添加到输出序列中并且有利于下面的卷积编码器4的结束。
为了使供给增强编码器2的数据块匹配于增强编码器2的最小要求的信息组长度M,每个数据块的数据位U(t)在末端填充预定义的位(“虚拟位”),其例如特别具有值‘0’。根据图3由一个连接在增强编码器2前面的填充设备1履行空位在数据块中也称作‘填充’的嵌入。
可是各个数据块在末端填充空位就这点是不利的,即对此在增强编码器2复位或者结束(‘终止’)时产生非恒定的数据位,或者可以不利用该数据位或者提高接收机的复杂性。
因此本发明基于该任务,提出一个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通信装置,其中数据块的信息组长度对增强编码器的最小要求的信息组长度的匹配保证没有上面描述的、增强编码器次佳结束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或15的特征的方法或者具有权利要求17或19的特征的通信装置解决该任务。分权利要求定义了本发明的有益和优选实施形式。
根据本发明建议,由此得到增强编码器的最小要求的数据块长度,即相应数目的、具有已知预定义值的位(‘虚拟位’)预置在各要编码的数据块的前面,十分简单地实现该优选方式并且不引起复杂性的显著提高。此外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超过预定的‘尾’位后增强编码器的复位不再产生非恒定的位。此外添加的冗余空位以简单的方式此后可以用于传输质量的改善。
对于增强编码器输出的位流的进一步处理这是有益的,即在增强编码之后至少部分地再度清除添加的空位。
为了这个目的,标记要清除的空位并且接下来在数据传输时删除,其中在考虑由增强编码器输出的位流在后面的速率匹配之前实施的分离的情况下这是有益的,即始终以三位的组清除空位。
此外通过重复各自位序列的各个承载信息的位(数据位)代替空位的位置,其中不仅可以周期性地而且也可以块方式地实现重复。
也可以有选择地由此实现数据块长度与这个对于增强编码器最小要求的数据块长度的匹配问题,即各要编码的数据块通过重复其数据位达到增强编码器最小要求的信息组长度,其中不仅可以周期性地而且也可以块方式地实现各个位的重复。
本发明主要用在UMTS移动无线装置中,可是不局限于该应用范围。
下面根据优选实施例参考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
图1指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增强编码器的通信装置的方框图,
图2指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增强编码器的通信装置的方框图,
图3指出了具有根据现技术状况的增强编码器的已知通信装置的方框图。
在图1中描述一个增强编码器1,其可以用在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例如UMTS移动电话中。该增强编码器2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与根据图3已经阐述的增强编码器一致,如此在此不重复探讨。下面仅仅阐述在图2中指出的组成部分和在图3中指出的增强编码器之间的区别。
类似于图3在增强编码器2的前面连接一个填充设备1,其给各个要编码的数据块填充空位,以便因此数据块的长度匹配于与各自增强编码器2一致的最小要求的信息组长度M。可是不同于现技术状况如此布置填充设备1,即不是把相应数目的空位放在每个要编码的数据块后面,而是放在前面。因此添加的空位首先被供给增强编码器2。从中得出这样的优点,不妨碍根据图3已经阐述的、增强编码器2的复位。此外在这种优选方式的情况下与现技术状况相比多于冗余地标记第一寄偶校验位Y(t),这-正如下面还要详细阐述的-在已编码位流的另外处理中是有益的。
如果想要编码长度N<M、具有数据位U(0)、U(1)、U(2)…U(N-1)的数据块,则通过下面的关系式描述填充设备1的工作原理,其中X(0)、X(1)、X(2)…X(i)相当于填充设备1的输出位或者增强编码器2的输入位(也就是说系统位)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即具有预定义值‘0’的空位用于补充数据块:
X(i)=0                  0≤i<M-N
X(i)=U(i-M+n)           M-n≤i<M-1
这也可以描述为:
对于i=0到M-N-1
X(i)=0
结束  对于
对于i=m-n到M-1
X(i)=(i-M+N)
结束  对于
或其中P=M-N表示具有预定义值‘0’的嵌入空位的数目,则描述为:
对于i=0到P-1
X(i)=0
结束  对于
对于i=P到M-1
X(i)=U(i-P)
结束  对于
或其中:
i=k-1(下标,以0开始而不是以1开始)
P=Yi
M=Ki
X=oi1
U=xi
描述为:
对于k=1到Yi
oi1k=0
结束  对于
对于k=Yi+1到KI
Oi1k=Xi,(k-vi)
结束  对于
前面描述的优选方式引起,不仅在系统为X(t)中而且在第一寄偶校验位Y(t)中最初的M-N位具有恒定值‘0’(在UMTS中M=40)。如果与此相反在数据块的末端实施填充,则第一寄偶校验位Y(t)的最后M-N位一般不具有值‘0’,并且必须考虑为数据位,如此在增强编码之后不可以替换或清除最后M-N位。
关于具有恒定值‘0’的位的知识例如在编码数据位的接收机中可以用于改善接收。在移动无线技术领域使用的译码器典型应用所谓的“软判定”算法用于接收的数据位的译码,也就是说不仅应用各接收的位的估算值,而且附加也应用分配给各自位的权,其为此规定一个概率,即该位实际拥有检测值。在应用先验已知位的情况下、比如根据本发明添加的空位,为了改善接收忽略先验已知位的接收信号,并且对于另外的处理用绝对可靠接收位的值代替先验已知位的接收信号。
如果像上面说明的在各个数据块的始端实施填充(所谓的‘前填充’),则与在数据块的末端实施填充的情况相比简化了如此最佳接收算法的实现。
主要在增强编码之后再度从增强编码器2的输出数据流中清除通过前面描述的填充而嵌入的空位。最简单地可以从系统位X(t)(其与增强编码器2的输入位一致)和/或第一寄偶校验位Y(t)中清除空位,因为在这些位串中已知的空位在数据块中分别处于始端。与此相反在通过交织器5的频带置乱之后从输入位串X(t)中计算出第二寄偶校验位Y′(t),如此第二寄偶校验位Y′(t)杂乱地包含已知的空位和未知的信息位,这使已知空位的识别复杂化。
按照在增强编码之后再度清除那些位,可以区分如下情况。
由于增强编码器2的未编码的系统位X(t)-正如已经提到的-未改变地具有在填充时置于开头的空位,这是可取的,即标记不具有信息的空位并且然后在后面的处理中清除空位。由于这种原因在这个在图1中指出的实施例中在系统位X(t)的信号路径预先规定一个标记设备6,其标记0≤i<M-N的位X(i),如此在后面的数据传输中省略已标记的位。
增强编码器2的第一寄偶校验位Y(t)根据在填充时在始端嵌入的空位拥有值‘0’。因此也可以类似于对于系统位X(t)事先描述的优选方式标记0≤i<M-N的位Y(i),以便接下来在传输时删除。
在增强编码之后通常情况下实施增强编码器2输出的位流的数据传送率的匹配(‘速率匹配’)。对此包含系统位X(z)、第一寄偶校验位Y(t)和第二寄偶校验位Y′(t)的位流再度划分为各个位序列X(t)、Y(t)和Y′(t),其中这个划分步骤也称作分离。接下来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删去(加点)各个位仅仅使寄偶校验位Y(t)和Y′(t)的数据传送率匹配于对于数据传输要求的数据传送率。同样通过重复(重复)各个位能够匹配数据传送率,其中在重复的情况下重复所有三个位集X(t)、Y(t)和Y′(t)。
对于分离这是必需的,即由增强编码器输出的位的数目可以整除3。为了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分离,因此这是可取的,即原则上不是标记所有已知的空位并且在传输时删去所有已知空位,而是仅仅分别标记并在传输时删去空位组,该组包含三个空位。如果在填充时例如嵌入八个空位,则在该优选方式中仅仅分别删除六位。对此或者可以从每集的位中删除可以整除3的数目的位或者全部删除可以整除3的数目的位、例如七个寄偶校验位Y(t)和八个系统位X(t)。
在UMTS发送机中在这种优选方式的情况下三个分离的位流在分离之后不是包含一个集的唯一位,而是每个位流在字组的始端也具有第二寄偶校验位。这引起总共在速率匹配期间不完全均匀地加点第二寄偶校验位Y′(t)。可是在UMTS中目前对于速率匹配定义一个加点算法,其预先规定第一和第二寄偶校验位Y(t)和Y′(t)的轮流加点。该加点算法引起仍然相对均匀地加点处于每个字组始端的第二寄偶校验位的加点,如此前面关于已知空位的标记和删除描述的优选方式在UMTS通信系统中对于后面的速率匹配是无害的。此外不加点在分离时置于系统位X(t)前面的第二寄偶校验位Y′(t),由此第二寄偶校验位Y′(t)的实际加点速率在开始时是低的并且因此不妨碍本发明的效率。
正如已经提到的,必须注意,增强编码器2输出的位序列X(t)、Y(t)、Y′(t)的位数目适合于在相应通信装置中、例如在移动电话中附加的算法。特别对于为了速率匹配的目的前面描述的、包括各个位序列X(t)、Y(t)和Y′(t)的位流的分离要求,每位序列X(t)、Y(t)和Y′(t)的输出位的数目必须是同样大(没有考虑在增强编码器2结束时添加的尾位)。由于在各个位序列中非均匀地清除(加点)或删除已知空位扰乱该前提条件。如果这是不希望的,则建议不是简单地删除空位,而使用另外的、承载特别信息的位占用其位置,因此多次传输该位。为了这个目的在图1中关于Y(t)信号路径预先规定一个设备7,其忽略在第一寄偶校验位Y(t)中包含的已知空位,以及预先规定一个设备8,其用承载确定信息的位占用在第一寄偶校验位Y(t)中因此空闲的位置,也就是说重复承载该信息的位。
为了实现该附加部分必须在这个在图1中指出的实施例中把第一寄偶校验位序列Y(t)的承载信息的位、也就是说M-N≤i<M-1+T的位Y(i)、写入一个存储器中,其中M表示数据块的最小要求的位长,N表示在填充前的数据块长度,T表示对于增强编码器2的结束必须的尾位数目。在UMTS通信系统中M=40,T=6。接下来可以循环读出在存储器中写入的承载信息的位,直到填满在填充时添加的空位的所希望的位置。对于重复设备输出的位序列Z(t)的位因此得出下面的值:对于0≤i<M-1+T,Z(i)=S(i mod(N+T)),其中S(i)表示依次在存储器中写入的承载信息的位。在该优选方式中因此承载信息的位作为相应空位的附加部分按S(0)、S(1)、S(2)、...、S(N+T-1)、S(0)、S(1)、...的顺序输出。
根据关系式Z(i)=S((i+N-M)mod(N+T))其中0≤i<M-1+T、重复同样是可能(在任何情况下mod功能产生正值,例如-9mod10=1)。在该优选方式中的优点在于,对于接收机提供二种实现选择。根据第一种选择接收机可以在开始时忽略重复位并且仅仅估算42-N-T-1≤i<42-1的最后位组。根据第二种选择可以估算全部位,也就是说也估算重复位。
在上述公式中42-N-T-1≤i<42-1的“后面”的位Z(i)的值与这种情况相同,在该情况中不应用重复而是仅仅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前填充。这有这样的优点,为前填充设计的并且在译码前以软判定信息值“可靠‘0’”占用空位的接收机也可以处理这样的信号,在该信号中实施上述重复。这虽然没有改善性能,因为没有利用重复,可是在相应的移动无线标准中在以后的发展阶段可以嵌入重复,不会由此出现与旧的接收机的兼容问题。可是为此对于接收机必须确定,其忽略或者不估算已知的空位或代替空位,其中这特别涉及系统为X(t)和第一寄偶校验位Y(t)。
代替循环读出或者重复承载信息的位也可以块方式地重复处在存储器中的位。通过块方式地重复虽然细微地提高复杂性,与此相反在速率匹配算法和交织器的接下来的应用中降低了误码频度。
对于块方式的重复例如可以应用下面的算法:对于0≤i≤M-1+T,Z(i)=S{[i·(N+T)]/(M+T)},也就是说处在存储中承载信息的位作为空位的附加部分按S(0)、S(0)、...、S(0)、S(1)、S(1)、...、S(1)、S(2)、S(2)、...的顺序输出,如此分别多次重复承载信息的位。
有选择地也可以[(M+T)/(N+T)]次重复承载第一信息的位,而一次较少地重复后面的位。该优选方式比前面描述的选择简单一点,可是其中第一种选择把频繁发送的位均匀分布在所有位上。
在图2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增强编码器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回避空位的忽略。通过相应的重复设备8和9不仅重复第一寄偶校验位Y(t)而且也重复系统位X(t),而填充设备1仅仅连接在下面的卷积编码器4的前面,该卷积编码器产生第二寄偶校验位Y′(t)。通过重复位序列X(t)和Y(t)的各个位实现在每数据块的各个位序列X(t)、Y(t)、Y′(t)中输出的位数目的匹配。在该实施例中对于N<M的所有数据块大小在增强编码器的输出端上达到同样数目的位(在UMTS中总共产生3·N+12=3·40+12=132各输出位)。
对前面描述的、在数据块始端的填充的选择也可以由此实现数据块长度与对于增强编码器2最小要求的数据块长度M的匹配问题,即借助于在增强编码器2前面连接的重复设备通过重复其数据位U(t)各要编码的数据块达到增强编码器3的最小字组长度M。增强编码器3本身可以在该附加部分中保持不变。不仅可以循环(也就是说依次重复不同的位)而且也可以块方式地(也就是说多次重复一个位和相同的位)实现重复。
首先根据在发送机、特别是UMTS移动无线发送机中的应用描述本发明。可是本发明当然也可以扩展到接收机,在该接收机中根据分别用于匹配数据块长度的格式必须处理根据本发明产生的发送信号。

Claims (23)

1.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其中把具有已知值的附加位添加到供给用于编码数据块的数据位的增强编码器(2)的数据块中,由此产生的扩展数据块包含对于通过增强编码器(2)的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其特征在于,附加位置于数据块的前面。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位拥有预定值‘0’。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增强编码器(2)输出的位流传输给接收机,其中从增强编码器(2)输出的已编码的位流中至少部分地再度清除在增强编码之前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以便不进行传输。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编码器(2)依赖于供给该增强编码器用于增强编码并且扩展附加位的数据块产生具有未编码的系统位的位序列(X)、具有第一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和具有第二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并且,至少部分地从具有系统位的位序列(X)和/或具有第一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中再度清除在增强编码之前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三位的组从增强编码器(2)产生的各个位序列中清除在增强编码之前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
6.按照权利要求3-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应地标记不传输的并且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其中在后面的数据传输中不传输每个已标记的位。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增强编码器(2)输出的已编码位流中至少部分地通过重复数据块的至少一个数据位代替在增强编码之前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编码器(2)依赖于供给该增强编码器的位用于增强编码并且扩展附加位的数据块产生具有未编码的系统位的位序列(X)、具有第一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和具有第二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并且,至少在具有系统位的位序列(X)中和/或在具有第一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中至少部分地通过重复数据块的至少一个数据位或者至少一个第一寄偶校验位代替在增强编码之前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在存储器中写入各自位序列的数据位、在该位序列中应当代替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并且循环从存储器中读出,以便代替所希望的、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面关系式确定在各自位序列中增强编码器(2)的应当替换的位Z(i)的值:
Z(i)=S(i mod(N+T)),0≤i≤M-1+T或
Z(i)=S((i+N-M)mod(N+T)),0≤i≤M-1+T,
其中S(i)表示各自数据块的在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位,i表示在数据块中的各自位位置,N表示数据块的原始长度,M表示每数据块对于增强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T表示在各自位序列的增强编码之后添加的尾位数目。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存储器中写入各自位序列的数据位,在该位序列中应当替换添加到数据块中的附加位,其中从存储器中读出各一个数据位并且作为多个添加到相应数据块的附加位的替换在各自位序列中在相应的位置上多次重复。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面的关系式确定在各自位序列中增强编码器(2)的应当替换的位Z(i)的值:
Z(i)=S{[i·(N+T)]/(M+T)},0≤iM-1+T,
其中S(i)表示各自数据块的在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位,i表示在数据块中的各自位位置,N表示数据块的原始长度,M表示每数据块对于增强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T表示在各自位序列的增强编码之后添加的尾位数目。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T)/(N+T)]次重复第一组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位作为相应附加位的替换,而{[(M+T)/(N+T)]-1}次重复第二组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位,其中N表示数据块的原始长度,M表示每数据块对于增强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T表示在各自位序列的增强编码之后添加的尾位数目。
1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强编码器(2)以第一卷积编码器(3)产生一个具有未编码的系统位的位序列(X)和一个具有第一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以及以第二卷积编码器(4)产生一个具有第二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其中供给第一卷积编码器(3)原始数据块的数据位,供给第二卷积编码器(4)具有前置附加位的数据位,
其中在相应的位序列中重复具有系统位的位序列(X)的至少一个位和具有第一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的至少一个位,以便为在相应位序列(X、Y)中要编码的数据字输出的位的位数目匹配于具有第二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的位数目。
15.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其中把附加位添加到供给用于编码数据块的数据位的增强编码器(2)的数据块中,由此产生的扩展数据块包含对于通过增强编码器(2)的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其特征在于,通过重复数据块的至少一个数据位把附加位添加到数据块中。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循环重复数据块的多个数据位或块方式地重复数据块的至少一个数据位把附加位添加到数据块中。
17.通信装置,
具有一个增强编码器(2),并且
具有一个数据块匹配设备(1),以便把具有已知值的附加位添加到供给用于数据块的数据位编码的增强编码器(2)的数据块中,如此数据块匹配设备(1)输出的并且扩展了附加位的数据块包含对于通过增强编码器(2)的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其特征在于,如此布置数据块匹配设备(1),即其把附加位置于数据块的前面。
18.按照权利17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被布置用于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14之一的方法。
19.通信装置,具有一个增强编码器(2),并且具有一个数据块匹配设备(1),以便把附加位添加到供给用于数据块的数据位编码的增强编码器(2)的数据块中,如此数据块匹配设备(1)输出的并且扩展了附加位的数据块包含对于通过增强编码器(2)的编码最小要求的位数目,其特征在于,如此布置数据块匹配设备(1),即通过重复数据块的至少一个数据位把附加位添加到数据块中。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被布置用于实施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的方法。
21.按照权利要求17-20之一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1)是一个发送装置,特别是一个(UMTS)移动无线发送装置。
22.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被布置用于接收并估算由另一个通信装置根据按照权利要求1-16之一方法处理的并接下来发送到该通信装置的位流。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通信装置,其中发送的通信装置的增强编码器(2)依赖于供给该增强编码器分别用于增强编码的并且扩展了附加位的数据块的位,产生一个具有未编码的系统位的位序列(X)、一个具有第一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和一个具有第二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布置的通信装置至少在具有未编码的系统位的位序列(X)中和/或在具有第一已编码的寄偶校验位的位序列(Y)中不估算由发送的通信装置嵌入的位。
CNB018054609A 2000-02-22 2001-01-12 用于匹配供给Turbo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008064.2 2000-02-22
DE10008064A DE10008064B4 (de) 2000-02-22 2000-02-22 Verfahren zum Anpassen der einem Turbo-Codierer zuzuführenden Datenblöcke und entsprechend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4655A true CN1404655A (zh) 2003-03-19
CN100471074C CN100471074C (zh) 2009-03-18

Family

ID=763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5460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1074C (zh) 2000-02-22 2001-01-12 用于匹配供给Turbo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09572B2 (zh)
EP (1) EP1258085B1 (zh)
JP (1) JP3648482B2 (zh)
KR (1) KR100494884B1 (zh)
CN (1) CN100471074C (zh)
DE (2) DE10008064B4 (zh)
WO (1) WO20010637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8865B (zh) * 2005-08-12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03001649B (zh) * 2005-08-12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08604904A (zh) * 2016-03-01 2018-09-28 英特尔公司 用于支持低编码速率的turbo编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R680201A0 (en) * 2001-08-03 2001-08-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duced computation for logmap iterative decoding
KR100918765B1 (ko) 2001-10-20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호화 및 레이트매칭장치 및 방법
DE10235168A1 (de) * 2002-08-01 2004-02-12 Aventis Pharma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Preproinsulin
US20080028281A1 (en) * 2005-01-14 2008-01-31 Shunji Miyazaki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s for same
WO2006075382A1 (ja) * 2005-01-14 2006-07-20 Fujitsu Limited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及びそれらの装置
US7797615B2 (en) * 2005-07-07 2010-09-14 Acer Incorporated Utilizing variable-length inputs in an inter-sequence permutation turbo code system
CN101208866B (zh) 2005-08-12 2012-05-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JP2007116592A (ja) * 2005-10-24 2007-05-10 Kddi Corp 復号化装置および符号化・復号化システム
JP2007116591A (ja) * 2005-10-24 2007-05-10 Kddi Corp 符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および符号化・復号化システム
KR101283862B1 (ko) * 2006-08-16 2013-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 부호의 부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US8352843B2 (en) * 2007-03-16 2013-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 communication signal
EP1973234A1 (en) 2007-03-20 2008-09-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Optimis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for turbo encoding
KR101558562B1 (ko) * 2008-05-26 2015-10-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보코드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8942490B2 (en) * 2008-07-08 2015-01-27 Yin-Chun Blue Lan Method of high performance image compression
US8290073B2 (en) 2009-10-08 2012-10-16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o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mbols with check code
US8537755B2 (en) 2010-05-11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device
CN105723649B (zh) * 2013-11-07 2019-04-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安全数据的方法和用于接收安全数据的方法
KR102422275B1 (ko) * 2015-07-30 2022-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방법과 장치
WO2017121473A1 (en) * 2016-01-13 2017-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Window-interleaved turbo (wi-turbo) codes
TWI681655B (zh) * 2018-10-08 2020-01-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區域網路系統中進行位元層級管理之方法、傳送器以及接收器
CN111065112B (zh) * 2018-10-17 2023-07-1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位层级管理的方法、传送器以及接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3951A (en) * 1979-03-16 1981-10-06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decoding a convolutional code to a periodic convolutional code block
US5889791A (en) * 1996-08-13 1999-03-30 Motorola, Inc.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FEC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for variable length burst transmission
CN1256812C (zh) * 1997-07-30 2006-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平编码器和信道编码方法
US6370669B1 (en) * 1998-01-23 2002-04-0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ts of rate-compatible universal turbo codes nearly optimized over various rates and interleaver sizes
CN100466502C (zh) * 1998-04-18 2009-03-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方法
CA2298919C (en) * 1999-02-19 2006-04-18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Interleaving and turbo encoding using prime number permutations
FI106758B (fi) * 1999-04-16 2001-03-30 Nokia Networks Oy Segmentointimekanismi lohkoenkooderia varten
WO2001005059A1 (en) * 1999-07-08 2001-01-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emultiplexer and a multiplexer used for rate match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8865B (zh) * 2005-08-12 2012-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03001649B (zh) * 2005-08-12 2016-06-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08604904A (zh) * 2016-03-01 2018-09-28 英特尔公司 用于支持低编码速率的turbo编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1074C (zh) 2009-03-18
JP3648482B2 (ja) 2005-05-18
DE50103467D1 (de) 2004-10-07
EP1258085A1 (de) 2002-11-20
DE10008064B4 (de) 2009-07-02
US20030014715A1 (en) 2003-01-16
US9009572B2 (en) 2015-04-14
KR100494884B1 (ko) 2005-06-14
KR20020079856A (ko) 2002-10-19
DE10008064A1 (de) 2001-08-23
WO2001063773A1 (de) 2001-08-30
JP2003524984A (ja) 2003-08-19
EP1258085B1 (de) 200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4655A (zh) 用于匹配供给增强编码器的数据块的方法和相应通信装置
CN1161887C (zh) 用于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之间传输编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776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特伯编码器的删截设备和方法
CN103414478A (zh) 具有速率匹配的高计算效率的卷积编码
CN1134131C (zh) 数据比特流的差错保护方法
CN1179489C (zh) 用于利用单工码产生(n,3)码和(n,4)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575549A (zh) 通过组合陪集和强编码陪集标识符实现正交幅度调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47472A (zh) 使用搜索深度维特比算法对咬尾卷积码的解码方法
CN1151686C (zh) 视频数据收发装置及其收发方法
CN1399829A (zh) 在通信装置中匹配数据速率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装置
CN1333605A (zh) 通信系统和在其中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140060C (zh) 用于Turbo编码的交织器和交织方法
CN1275278A (zh) 利用不带有交织的并行编码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US20040025104A1 (en) Parallel convolutional encoder
CN1198399C (zh) 用于在数字系统中卷积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229554A (zh) 多级时间分集式编码
JP4751888B2 (ja) E−dch専用物理制御チャネルの符号化方法及び符号化装置
CN101060481A (zh) 一种Turbo码传输块的分段方法
CN1630226A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电信系统中发送最佳交织的数据的方法
CN1113499C (zh) 解码信道编码信号的接收机解码器电路及其方法
CN101282193B (zh) 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698300A (zh) 提供优化的比特保护以防止传输差错的方法和装置
CN1614898A (zh) Turbo码混合交织器
CN1307432A (zh) 用于Turbo码的解码方法和解码器
CN1222170C (zh) 用于提高码率的块编码/解码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