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2441A -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2441A
CN1402441A CN02127671A CN02127671A CN1402441A CN 1402441 A CN1402441 A CN 1402441A CN 02127671 A CN02127671 A CN 02127671A CN 02127671 A CN02127671 A CN 02127671A CN 1402441 A CN1402441 A CN 1402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mentioned
data
terminal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7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7557C (zh
Inventor
足立朋子
伊藤晋朗
笠见英男
利光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02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2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5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5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2605Array of radiating elements provided with a feedback control over the element weights, e.g. adaptiv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SDMA方式应用于CSMA方式,实现基站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传送效率提高的无线通信系统。终端装置包括:根据接收从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的装置;接收从基站装置给自身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装置;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装置;以及当判定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了定向波束控制时,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空分多址进行通信的无线LAN内有用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该系统内包含的无线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无线LAN系统(ISO/IEC 8802-11:1999(E)ANSI/IEEE Std 802.11,1999edition),基于采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的IEEE 802.11。该无线LAN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装置(station:台)和基站(access point:接入点)。终端装置在要把信息包(数据)发送给基站的信息包发送前,进行载波检测。载波检测包括物理的载波检测和虚拟载波检测。物理的载波检测,根据接收信号电平,判断无线通信媒体是占用还是空闲。虚拟载波检测,根据接收信号内包括的预约信息,判断无线通信媒体是占用还是空闲。
终端装置实行载波检测,进行信息包发送的延迟、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开始或信息包的发送。即,当信号的接收电平比某一阈值还要大时,或收到包括从其它终端装置或基站来的信道预约信息(NAV(ISO/IEC 8802-11:1999(E)ANSI/IEEE Std 802.11,1999 edition))的信息包时,延迟信息包发送,经过随机的发射待机时间以后,无线通信媒体成了空闲时,开始与基站之间进行连接。已经连接起来的情况下,不再等待随机发射待机时间,发射指定目的基站地址的信息包。
另一方面,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多址方式,大家都知道是SDMA(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空间分割多址接入)方式。SDMA方式利用基站配备的自适应阵列天线。自适应阵列天线形成降低互相干涉的多个天线波束。因此,能够提高通信质量、进而能够实现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的同时通信。
采用把SDMA方式应用于CSMA方式的无线LAN系统中的办法,可以认为是能够享受同样的优点。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简单地把SDMA方式应用到CSMA方式的无线LAN系统中,就会发生如下的问题。
一般地说,终端装置不具有自适应阵列天线那样的定向天线。由于,终端装置与基站之间进行信息包传送时,其它的终端装置通过上述载波检测功能,判断为无线通信媒体为占用,并控制信息包传送。因此,即使采用CSMA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假定配备自适应阵列天线,也存在同一信道内不能高效地实行与多台的终端装置同时进行通信的空间分割多址通信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SDMA方式应用于CSMA方式的通信中,也能高效地实行基站与多台终端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为了达成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示出的装置。
本发明是,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终端装置具有:根据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发射的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该接收的数据类别,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按照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频检测电平之中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并且,本发明是,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终端装置具有:根据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发射的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该接收的数据类别,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及按照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并且,按照本发明,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终端装置具有: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向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对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并且,按照本发明,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终端装置具有:根据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向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对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并且,按照本发明,是在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以具备: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对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并且,按照本发明,是在与基站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以具备:根据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向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对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的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为特征。
按照本发明,无线终端装置进行用于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发射功率控制。在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同时,无线终端装置近旁存在的其它无线终端装置进行载波检测之际,减少检测无线通信媒体的占用。于是可以增加多元连接数。因此达到提高应用SDMA方式时的传送效率。
按照本发明,无线终端装置进行载波检测电平控制。在无线终端装置近旁存在的其它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同时,无线终端装置进行载波检测之际,通过控制载波检测电平,就能减少检测无线通信媒体的占用。于是可以增加多元连接数。因此达到提高应用SDMA方式时的传送效率。
按照本发明,无线终端装置进行载波检测电平控制。在无线终端装置近旁存在的其它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同时,无线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之际,减少检测无线通信媒体的占用。于是可以增加多元连接数。因此达到提高应用SDMA方式时的传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LAN系统构成例图。
图2表示基站装置的构成例图。
图3表示自适应阵列天线构成例图。
图4表示无线终端装置构成例图。
图5是用于说明IEEE 802.11所规定的MAC帧图。
图6是用于说明无线终端装置的处理工作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发送接收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控制顺序。
图8是用于说明无线终端装置的发射功率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发送接收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控制顺序图,并表示进行共用键的验证(authentication)场合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无线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发送接收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控制顺序图,并表示联结(association)之际,进行发射功率控制场合图。
图11表示无线终端装置的另一构成例图。
图12是说明无线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的控制顺序流程图。
图13是说明一台基站装置用一个定向波束与多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时的图。
图14大概地表示由多个BSS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无线LAN系统来构成。该无线LAN系统依据,例如IEEE 802.11(也包括IEEE 802.11a、IEEE 802.11b)规格。表示用作一接入点的基站装置(AP)1和用作与其连接的多个无线客户的无线终端装置(STA)4-1到4-3组成的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合)。
基站装置1设置于特定的固定位置,并与骨干网5连接。基站装置1具备自适应阵列天线2,自适应阵列天线2形成多个比较窄的定向图形(也叫做定向波束或天线波束)3-1到3-3。
通过这样的天线波束31-1到3-3,基站装置1可以在与多台无线终端装置(以下,简单地叫做终端装置或终端)4-1到4-3之间,进行同一信道内的同时通信。即,以CSMA方式,进行基站装置1与无线终端装置4-1到4-3之间的通信。本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形成3个天线波束3-1到3-3,并说明有关在3个无线终端装置4-1到4-3之间同时进行通信的例子。但是,天线波束数和同时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数只要是2以上的任意数就行。终端装置4-1到4-3,一般地说设于固定位置,但也可以搭载到移动体上。
其次,利用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1构成。
在接收机11-1到11-3,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2的各天线波束3-1到3-3,接收无线终端装置4-1到4-3来的发射信号。对收到的信号完成包括解调和译码处理,生成接收信号RS1到RS3。
在发射机12-1到12-3,通过自适应阵列天线2的各天线波束3-1到3-3,生成分别应向无线终端装置4-1到4-3发送的发射信号TS1到TS3。把这些发射信号TS1到TS3供给自适应阵列天线2。
从接收机11-1到11-3来的接收信号RS1到RS3输入到接收控制部13里,进行规定的接收处理。
发射控制部14进行用于在向终端装置(STA)4-1到4-3的广播、单向播送中发射的数据生成等的发射处理。在发射控制部14生成的数据,通过发射机12-1到12-3,作为发射信号TS1到TS3向终端装置(STA)4-1到4-3发送。
接着,利用图3说明自适应阵列天线2的具体的构成例。
自适应阵列天线2,如图3所示,具有天线单元30-1到30-3、收发转换开关31-1到31-3、低噪音放大器(LNA)32-1到32-3、下变换器33-1到33-3、分配器34-1到34-3、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到36-3、合成器37-1到37-3、上变换器38-1到38-3、高频功率放大器(HPA)39-1到39-3以及波束控制部40。
收发转换开关31-1到31-3、LNA32-1到32-3、下变换器33-1到33-3、分配器34-1到34-3、合成器37-1到37-3、上变换器38-1到38-3和HPA39-1到39-3,都与各天线单元30-1到30-3对应设置与天线单元30-1到30-3个数相同个数。另一方面,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和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到36-3设有与自适应阵列天线2形成的天线波束数(本例中为3波束)相同个数的电路。天线波束数也可以比天线单元30-1到30-3的个数少。
以下,说明自适应阵列天线2的工作。由天线单元30-1到30-3收到的电波频率(RF)信号,分别通过收发转换开关31-1到31-3并输入到LNA32-1到32-3。接着,输入RF信号用LNA32-1到32-3放大到规定电平。用LNA32-1到32-3放大后的RF信号分别输入到下变换器33-1到33-3。把输入下变换器33-1到33-3的RF信号变换成中间频率(IF)或基带(BB),并输入到分配器34-1到34-3。
借助于分配器34-1,将下变换器33-1来的输出信号分配给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借助于分配器34-2,将下变换器33-2来的输出信号分配给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借助于分配器34-3,将下变换器33-3来的输出信号分配给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
在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中,根据通过波束控制部40设定的接收用复数加权系数,加权合成输入后的信号。由此,形成多个接收天线波束。对应于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来的各接收天线波束的信号,分别供给图2中的接收机11-1到11-3。
另一方面,把图2中的发射机12-1到12-3来的发射信号TS1到TS3,分别送给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到36-3。在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到36-3中,分别对所输入的发射信号,乘以由波束控制部40设定的多个发射用复数加权系数。
将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来的多个输出信号输入到合成器37-1到37-3。将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2来的多个输出信号也输入到合成器37-1到37-3。进而,将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3来的多个输出信号也输入到合成器37-1到37-3。在合成器37-1到37-3中,把分别输入的多个信号合成为一个信号。
从合成器37-1到37-3来的输出信号,分别输入上变换器38-1到38-3。上变换器38-1到38-3把中间频率(IF)或基带(BB)变换成电波频率,并输送到HPA39-1到39-3。用HPA39-1到39-3放大后的发送信号,分别通过开关31-1到31-3供给天线单元30-1到30-3,并向终端装置发送。
如上所述,波束控制部40对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到35-3设定接收用复数加权系数。并且,波束控制部40对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到36-3设定发射用复数加权系数。并且,波束控制部40对于互相对应的波束形成电路(例如接收波束形成电路35-1和发射波束形成电路36-1),设定用于与同一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加权系数。
基站装置(AP)1按一定时间间隔发送无线电指向标(beacon:信标)。无线电指向标利用基站装置1周围存在的多个终端装置(STA)4-1到4-3可能接收的发射功率进行发射。需要使信标帧传送给全部的终端装置(STA)4-1到4-3。因此,为了进行广播发射,所以采用无定向图形。另一方面,验证和联结处理时帧的发射接收,需要在各终端装置(STA)4-1到4-3分别进行。因此,进行单向播送发射,所以采用定向波束。
着重于这个特征,研究第1实施例的终端装置(STA)4-1到4-接收的数据类别。该类别包括以无定向图形(也叫做无定向波束)发射的帧和用定向波束发射的帧。以无定向图形发射的帧是,例如IEEE 802.11(也包括IEEE 802.11a和802.11b)中规定的信标帧。用定向波束发射的帧是,例如验证帧和联结帧。
利用无定向帧时的接收功率信息和定向帧时的接收功率信息,推断从基站装置1用单向播送,给终端装置发送帧时的定向波束增益。另外,要是也利用无定向波束时的发射功率信息和定向波束时的发射功率信息的话,就能够更精确地推定定向波束的增益。并且,不用帧类别(广播/单向播送)信息,而利用发射功率信息和接收功率信息推定定向波束的增益。以此结果为基础,终端装置判断基站装置1是否能够形成定向波束。要是可能的话,接着判断该基站装置1是否可能是SDMA。如果可能是SDMA,就设法构成使其调节给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射功率。
图4大概地表示终端装置(STA)4-i(i=1到3)的重要部分构成例。
终端装置(STA)4-i是由天线100、接收部101、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发射功率检测部104、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发射功率控制部106、发射部107和信息处理部108构成。另外,也可以没有发射功率检测部104。
信息处理部108,将例如,由客户操作编成发送数据等,或发生发送请求时,把发送数据送给发射部107。发射部107将该发送数据(例如也可以是IP包)变换成IEEE 802.11中规定的MAC帧。进而,发射部107将MAC帧作为数字数据变换成规定频率(例如2.4GHz)的无线电信号,通过天线100以电波方式发射出去。
另一方面,由天线100接收的信号,送到接收部101。接收部101将收到的信号变换成MAC帧,并从该MAC帧中的信息域抽出接收数据,送给信息处理部108。信息处理部108执行用于在显示器上显示接收数据的处理等。另外,也可以构成信息处理部108使其除上述以外也能进行各种信息处理。
IEEE 802.11中规定的MAC帧不仅用作交换数据的通信数据帧,而且对于接入控制方面也可以使用。该接入控制包括通信之前,向基站装置1发射用于承担认证,或确保发送权的信息。它的顺序在IEEE 802.11中已有规定。或实行该顺序或生成MAC帧的部分是接收部101和发射部107。
另外,如图5(a)所示,MAC帧是由MAC标题、数据字段、帧检验序列(FCS)组成。MAC标题为最大30字节(最大30字节的MAC标题的情况下,在序列控制字段与数据字段之间添加地址字段),并存储各种控制信息。数据字段存储最大2312字节的数据。使用FCS是为了检验是否正在传送数据。
MAC帧中,具有象信标帧、或验证的帧或联结的帧之类用于管理无线电系统的管理用帧、数据通信用的数据帧、其它在接入控制部使用的控制用帧等3种类型。是哪一种MAC帧表示在位于MAC域名的帧控制F1中的类型F1a。进而,在帧控制F1中的子类型F1b中,进一步详细表示上述这样的MAC帧。
进而,MAC标题在从基站装置向终端装置发送帧的场合,如图5(a)所示,包括目的地址(DA)F2、实际发送帧的基站装置MAC地址的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基本服务集合识别)F3和帧的发送源地址(SA)。目的地址F2保持预定的广播地址和各终端装置(STA)4-i的地址。
现在回到图4的说明上,将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构成为,在用接收部101接收帧数据时,使其测定天线感应的功率(接收功率)。
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根据接收部101获得的MAC帧中MAC标题部分或帧体的数据字段F4内保持的信息,判断是广播还是单向播送该MAC帧。
即,根据MAC帧中的类型F1a和子类型F1b,判断该MAC帧是信标帧(广播的帧数据)还是验证或联结的帧(单向播送的帧数据)。
另外,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也可以根据由接收部101获得的MAC帧中的目的地址(DA)F2,判断该MAC帧是广播还是单向播送。但是,在这里,以前者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由接收部101获得的MAC帧中,抽出有关从基站装置1发射该MAC帧之际的发射功率的信息(发射功率信息)。发射功率信息也可以是功率值本身,但也可以是以某一预定的值为基准的相对的值(例如电平值)。只要是能够判断终端装置(STA)4-i侧发射功率变动如何的信息就行。并且,将发射功率信息存入MAC帧的预定位置内。在例如信标、验证、联结等帧体的图5(a)的数据字段F4中,如果IEEE 802.11(也包括IEEE 802.11a和802.11b)规格有未定义的(将成了备用的)字段,就用它表示发射功率信息是理想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MAC帧中无线通信系统运用上未使用的字段来表示。
例如,在验证帧的场合,也可以利用一个或多个位于保持在验证帧主体的图5(a)信息字段状态码的帧中的未定义的状态码,表现发射功率信息(参照图5(b))。
并且,也可以设法构成,使其预定各种MAC帧的发射功率与信标、验证、联结等的MAC帧的种类对应,把该发射功率预先存入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中。这时,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一边在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检出收到的MAC帧种类,一边读出与该种类对应的发射功率。
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对接收部101收到的数据,根据由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检出的该接收数据的类别、由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发射功率、由发射功率检测部104获得的该接收数据的发射功率信息,推定其定向波束的增益。数据的类别或表示信标帧的这种广播的帧数据或者验证或联结的这种单向播送的帧数据。而且,判断基站装置1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进而,该值(电平)为规定电平以上时,判断为可能是SDMA。
当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判断为可能是SDMA时,发射功率控制部106使给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射功率只降低到例如预定的电平。最好,基站装置1是在可能接收的范围内尽可能小的发射功率,即最小限度需要的发射功率是理想的。另外,实行发射功率控制的电路本身是众所周知的。
图6是用于说明终端装置(STA)4-i的处理工作的流程图。
图6中,终端装置(STA)4-i一旦接通电源(步骤S1)并成为接收方式(步骤S2)。例如从基站装置1来的请求既有确立连接又有进行通信的状态。
在接收方式的状态,假如发生用于向终端装置(STA)4-i发送(例如通过用户操作)数据的发射请求,并发生用于把自身装置连接到基站装置1的连接确立请求(步骤S3)。这时,在终端装置(STA)4-i与基站装置1之间实行验证、联结等的处理(步骤S4、步骤S5)。另外,关于验证、联结等的连接确立方法,依照IEEE 802.11(也包括IEEE 802.11a和IEEE 802.11b)规格进行。
验证、联结正常结束,如果确立终端装置(STA)4-i与基站装置1之间的连接,通过该连接,终端装置(STA)4-i就能够与基站装置1进行通信(步骤S6)。
终端装置(STA)4-i如果出现与基站装置1之间的连接切断请求,经断开(Disassociation)、解除验证(Deauthentication)的工作,切断上述已确立的连接(步骤S8、步骤S9),再次移到接收方式(步骤S2)。
另外,关于切断断开、解除验证等连接的方法,依照IEEE 802.11(也包括IEEE 802.11a和IEEE 802.11b)规格进行。
接着,参照图7,以终端装置(STA)4-i之中某一个(例如终端装置(STA)4-1)为例,说明向基站装置1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控制顺序。
由基站装置1,每隔一定周期(严格地说不是精确的周期也行)发送信标帧(步骤S101)。原理上,终端装置(STA)4-i,除图6的步骤S2接收方式时以外,无论在步骤S4的验证、步骤S5的连接、步骤S8的断开、步骤S9的解除验证的处理中,还是在通信方式中,都能够接收信标帧。例如,接收方式时,终端装置(STA)4-i,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在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是信标帧的时候,就把用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信标帧的接收功率和从发射功率检测部104来的该信标帧包含的,或与信标帧对应预先存储的发射功率信息,输入到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步骤S102)。
接收信标帧的时候,也可以把此时测定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作成对并按时间系列进行存储。
而后,假定在终端装置(STA)4-1发生连接确立(图6的步骤S3),转移到图6步骤S4的验证处理。这时,首先终端装置(STA)4-1的发射部107对基站装置1(给基站装置1的),发送开始验证请求信号的authentication transaction sequencenumber(以下简单地叫做ATSN)=1的验证帧(步骤S103)。此时终端装置向该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送之际,有时按照发射功率控制部106以前设定的发射功率,以该发射功率发射ATSN=1的验证帧。不是如此情况时,也可以设法使其以预定的不履行(default)的发射功率进行发射。
另外,ATSN表示为验证帧的帧体的数据字段F4。
收到ATSN=1的验证帧的基站装置1就以此时接收功率等为基础,设定朝向终端装置(STA)4-1的定向波束(步骤S104)。即,设定与终端装置(STA)4-1存在的方向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
基站装置1用该设定的定向波束,给终端装置(STA)4-1发送ATSN=2的验证帧(ATSN=1的验证帧的应答)(步骤S105)。
该ATSN=2的验证帧内,如上述一样,也可以包括发射功率信息。
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在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ATSN=2的验证帧时,就把用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帧接收功率和通过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该帧抽出来的或预先存储到ATSN=2的验证帧对应的发射功率信息,输入到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步骤S106)。基站没有设定定向波束的场合或基站第1次定向波束的定向角(比较宽广)预先确定,对于终端装置已知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的。
这时,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和发射功率控制部106,利用由图7的步骤S106获得的ATSN=2的验证帧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信息,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对发射功率进行调节(步骤S107)。
在图8中,首先波束增益推定部105根据由图7的步骤S102获得接收的信标帧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信息,在上述步骤S106获得的ATSN=2的验证帧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信息,判断基站装置1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步骤S201)。即,所谓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换句话说,在基站装置1,是否对终端装置(STA)4-1集中定向,天线波束是否朝向终端装置(STA)4-1。
例如,规定可用无定向图形发射的信标帧的发射功率信息是“3”,其接收功率是“2”。而且规定可用定向波束发射的验证帧的发射功率是“3”,其接收功率是“4”。另外,这里所示的数值不是实际的功率值,而是表示与功率值对应的电平。这样,基站装置1的发射功率不变成“3”,却接收功率如果不大,基站装置1就推定为进行着具有例如电平1增益的定向波束控制。当削减检测发射功率的顺序时,基站根据同一发射功率的这种约束(或假定),同样可以判断为定向波束控制的有无。
同样,规定信标帧的发射功率信息是“3”,其接收功率是“2”。而且,规定验证帧的发射功率是“4”,其接收功率是“4”。这样,基站装置1的发射功率只是“1”才增加,但接收功率为“2”才增加的这种发射功率变化的程度与接收功率变化的程度不对应时,也推定为基站装置1进行,例如具有电平1增益的定向波束控制。
并且,规定信标帧的发射功率信息是“3”,其接收功率是“2”。而且,规定验证帧的发射功率是“4”,其接收功率是“3”。这样,随着基站装置1的发射功率只有“1”才增加,接收功率也只有“1”才增加,发射功率变化的程度与接收功率变化的程度相对应。这时,基站装置1上有发射功率控制,接收功率也与其对应变化,因而可以推定为基站装置1没有使用定向天线的定向波束控制。
另外,采用根据2幅以上的信标帧、2幅以上的验证帧的接收结果进行推定的办法,能够提高推定的精度。
另外,在上述步骤S201,如果判断为在基站装置1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接着判断在基站装置1对终端装置(STA)4-1方向定向性是否充分集中,SDMA是不是够充分强大的天线波束。即这样一来,推定的定向波束增益电平,例如是规定电平以上时(步骤S202),并判断为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可能是例如SDMA(步骤S203)。
例如,在这里,只要是1电平以上的定向波束增益,就判断为基站装置1上的收缩情形对进行SDMA是充分的(判断为可能是SDMA)。
另外,步骤S202不一定是必要的判断,不用也行。这时,在步骤S201,判断为基站装置1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跳过步骤S202、步骤S203,前进到步骤S204。
在步骤S203,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如上述一样,当判断为可能是SDMA时,前进到步骤S204,发射功率控制部106使给基站装置1供的数据发射功率降到预定的电平以下,最好是,设定给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射功率为必要的最小限度。即最好是,设定在基站装置1能够接收的范围内充分小的值。
下面回到图7的说明,在步骤S207,按照图8进行发射功率控制,设定新的发射功率时,把该设定的发射功率用作以后给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射时的发射功率。
验证正常结束后,接着按照IEEE 802.11的规定,进行联结。即,终端装置(STA)4-1的发射部107,在步骤S107设定了发射功率时,就按该设定的发射功率,给基站装置1发射用于请求联结开始的联结请求帧(步骤S108)。
正常收到联结请求帧的基站装置1依照其应答,把联结应答帧发送给终端装置(STA)4-1(步骤S109)。一旦联结正常结束,就结束接入控制阶段,在图6的步骤S6通信方式,与基站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帧的发射接收(步骤S110)。
其次,参照图9,说明进行共用键(shared key)的验证的情况。另外,对与图7相同部分标以同样符号,并说明不同的部分。即,共用键联结时,在步骤S105,终端装置(STA)4-1接收ATSN=2的验证帧以后,给基站装置1发射ATSN=3的验证帧(步骤S151)。此时,当向该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送之际,在发射功率控制部106有以前设定的发射功率时,就以该发射功率发射ATSN=3的验证帧。不是如此情况时,也可以设法使其以预定的不履行的发射功率进行发射。
接收ATSN=3的验证帧的基站装置1,依照此时的接收功率,改变设定向终端装置(STA)4-1方向的定向波束(步骤S152)。即,改变设定终端装置(STA)4-1存在方向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
基站装置1采用该设定的定向波束给终端装置(STA)4-1发射ATSN=4的验证帧(步骤S153)。
该ATSN=4验证帧中,如上述一样,也可以包括发射功率信息。
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由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是ATSN=4验证帧的时候,把由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帧的接收功率和用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该帧抽出的,或与ATSN=4验证帧对应预先存储的发射功率信息,输入到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步骤S154)。
这时,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和发射功率控制部106利用图7的步骤S102中获得收到的信标帧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信息和步骤S154中获得的ATSN=4验证帧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信息,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设定发射功率(步骤S155)。
以后,与图7步骤S108以下的处理工作同样。
其次,参照图10,说明终端装置(STA)4-1不是验证帧时而是联结时进行功率控制的情况。另外,对与图7同样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并说明有关不同的部分。即,在步骤S105,终端装置(STA)4-1接收到ATSN=2验证帧以后,跳过步骤S106、步骤S107,继续步骤S108,给基站装置1发射用于请求联结开始的的联结请求帧(步骤S108)。正常接收联结请求帧的基站装置1,把联结应答帧发射给终端装置(STA)4-1作为其应答(步骤S1110)。
该联结应答帧内,与上述的验证帧的情况同样,也可以包括发射功率信息。
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由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是联结应答帧的时候,把由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帧的接收功率和用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该帧抽出的,或与联结应答帧对应预先存储的发射功率信息,输入到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步骤S161)。
这时,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和发射功率控制部106利用步骤S102中获得并收到的信标帧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信息和步骤S161中获得的联结应答帧的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信息,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并进行发射功率的设定(步骤S162)。
一旦联结正常结束,就结束接入控制阶段,以图6的步骤S6通信方式,与基站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帧的发射接收(步骤S163)。
接收联结请求帧的基站装置1,依据此时的接收功率,设定向终端装置(STA)4-1方向的定向波束(步骤S109)。而且向终端装置(STA)4-1发射联结应答帧(步骤S110)。另外,步骤S104和S109也可以是双方,也可以单方。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上述第1实施例,终端装置(STA)4-i,根据基站装置1接收广播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和基站装置1接收的以单向播送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判断基站装置1中是否进行定向波束控制(判断为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进而,判断定向的收缩情形对进行SDMA是不是充分)。判断为基站装置1(对进行SDMA是充分的定向收缩情形)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最好,采用改变设定用于以后给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送的发射功率为最小限度需要值的办法,例如对终端装置(STA)4-i(i=2、3)的通信能够削减干扰。
并且,终端装置(STA)4-1通过如上述一样进行定向波束控制,与其他终端装置(STA)4-1不进行如上述一样的定向波束控制的情况比较,对其它终端装置(STA)4-i(i=2、3)进行载波检测时,由于从终端装置(STA)4-1向基站装置1发射信号的接收功率很小,所以检出无线媒体占用的场合很少。即,在其它的终端装置(STA)4-i(i=2、3),没有检出从终端装置(STA)4-1向基站装置1的通信信号接收功率的情况下,对其它终端装置(STA)4-i(i=2、3)不用设定IEEE 802.11中规定的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向量)(如果设定NAV,终端装置就应按NAV指定的时间,控制对基站装置1的接入)。基站装置1也在该其它的终端装置(STA)4-i(i=2、3)间,设定对与终端装置(STA)4-1之间通信作为隐蔽终端问题的对称的NAV,因此采用与终端装置(STA)4-1的通信中所用的定向波束分离的定向波束,把对终端装置(STA)4-1发射的数据发射给终端装置(STA)4-i(i=2、3)。
所以,基站装置1可使多个终端装置(STA)4-i(i=1到3)与SDMA成为可能,终端装置(STA)4-i与不用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情况比较,能够增加多址连接数。
另外,上述第1实施例的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就是为了识别:接收的帧数据如果是基站装置1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话,就是以无定向图形进行发射的广播的帧数据,或者如果是基站装置1未进行定向波束控制,就是形成定向波束进行发射的单向播送的帧数据。此时,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抽出由接收部101获得的MAC帧中的类型F1a和子类型F1b及数据字段F4的信息,由此识别接收到的帧数据类别,即,是广播的信标帧还是单向播送的验证帧/联结帧。
为了进行基站装置1是否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判断,就识别广播的帧数据和单向播送的帧数据来说,除上述办法外,也可以利用检测基站装置1发射的帧数据中的目的地址,即,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检测图5(a)所示的MAC帧的目的地址(DA),在是广播地址的情况下,作为广播的帧的场合是信标帧,在指定自身装置地址的情况下,也能判断为单向播送的帧。这种场合也与上述同样能实现检出是广播的帧还是单向播送的帧。
(第2实施例)
上述第1实施例中,已说明了有关终端装置(STA)4-i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而在第2实施例中,则说明有关终端装置(STA)4-i控制载波检测电平的情况。
这时也基本上与第1实施例同样,终端装置(STA)4-I根据基站装置1接收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和基站装置1接收以单向播送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判断为在基站装置1是否进行定向波束控制(已判断进行定向波束控制之际,进而,判断定向收缩情形对进行SDMA是不是充分)。当判断为基站装置1(为了进行SDMA有充分定向的收缩情形)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要设法调节,使其改变设定在使以后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升高的方向,把载波检测的灵敏度降低到最小需要限度。
图11表示第2实施例的终端装置(STA)4-i的重要部分构成例,而且对与图4同一部分标以同一符号,而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即,图11中,新添加载波接入控制部109。
载波接入控制部109当由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判断为可能是SDMA的时候,要设法调节,使之将自身装置的CSMA中载波检测电平设定为低到不损害其功能的程度,抑制载波检测的灵敏度。另外,用于升降载波检测电平的电路是众所周知的。
在载波接入控制部109中设定载波检测电平的定时是与第1实施例的发射功率控制的情况同样。即,在与图7的步骤S107、图9的步骤S155、图10的步骤S162中设定发射功率同时,或者,载波接入控制部109设定载波检测电平而代替发射功率的设定。
图12是用于说明载波检测电平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另外,对与图8同一的部分标以同一的符号,并说明不同的部分。
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如在图7的步骤S106、图9的步骤S154、图10的步骤S161中、图8中说过的一样,根据基站装置1接收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与该接收数据对应的发射功率信息和基站装置1接收以单向播送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与该接收数据对应的发射功率信息,判断在基站装置1是否进行定向波束控制。当判定为进行了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进而,判定在基站装置1的定向性收缩情形对进行SDMA是不是充分。例如定向波束的增益电平为规定电平以上时,判断为可能是SDMA(步骤S201到步骤S203)。另外,与第1实施例同样,也可以不用步骤S202到步骤S203的判断处理。这时在步骤S201,判定为基站装置1进行了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就跳过步骤S202、步骤S203,前进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3,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判定为可能是SDMA的时候,要设定载波接入控制部109,使其例如在预定的电平范围内,提高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抑制载波检测的灵敏度(步骤S205)。以后使用该设定的载波检测电平进行载波检测。
如以上说明的一样,按照上述第2实施例,终端装置(STA)4-i根据基站装置1接收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和基站装置1接收以单向播送方式发送数据时的接收功率,判断为在基站装置1是否进行定向波束控制(判定进行了定向波束控制之际,进而,判断定向收缩情形对进行SDMA是不是充分)。当判定为基站装置1进行了(对进行SDMA是充分的定向性收缩情形)定向波束控制时,提高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最好把载波检测的灵敏度抑制到最小限度。这样一来,而后载波检测之际,除存在于自身装置近旁的自身装置以外,其它终端装置(STA)4-i(i=2、3)成为很少能检测与基站装置1通信时的电波。因此,终端装置(STA)4-1就作为不存在该其它终端装置(STA)4-i来开始发射工作,因而不用设定IEEE 802.11中规定的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向量)(如果设定NAV,终端装置就应按NAV指定的时间,控制对基站装置1的接入)。基站装置1也在该其它的终端装置(STA)4-i(i=2、3)间设定NAV,因此采用分离的定向波束,对各个终端装置(STA)4-i(i=2、3)发射的数据送给其它终端装置(STA)4-i(i=2、3)。但是,该发射是排斥地进行的。例如最初的发射是对基站装置1进行时,下一次发射则对终端装置2和3进行。
所以,基站装置1与多个终端装置(STA)4-i(i=1到3)变成可能SDMA,终端装置(STA)4-i与不进行上述载波检测电平控制的场合比较,能够增加多元连接数。
另外,终端装置(STA)4-i,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法合并上述载波接入控制部109和上述发射功率控制部106,或者一起控制载波检测电平和发射功率,或者也可以只控制两者之一方。无论如何也不会脱离本发明的宗旨。
并且,终端装置(STA)4-i也可以是只有上述载波接入控制部109和上述发射功率控制部106两者之一方的构成。
(第3实施例)
IEEE 802.11规定RTS(request to send:请求发送)/CTS(clear to send:清除发送)的这种接入控制方式。这是采用图5(a)所示的MAC帧中的控制帧,确保发送权的方法。另外,RTS/CTS控制中,使用RTS帧和CTS帧,但是无论是RTS帧还是CTS帧都可以用位于MAC域名的帧控制F1中的类型F1a和子类型F1b进行判定。
在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能应用该RTS/CTS。这时,基站装置1如果从终端装置(STA)4-i接收RTS帧的话,作为其应答,返回该终端装置(STA)4-i的CTS帧就在该终端装置(STA)4-i向设定的定向波束进行发射。因此,着重于这一点,便与上述第1、第2实施例同样,在终端装置(STA)4-i,根据接收的信标帧的接收功率、接收的CTS帧的接收功率,进行发射功率、载波检测电平的控制。
此外,都与上述第1、第2实施例大致同样,因而以下简单地说明第3实施例。
发生发送请求的终端装置(STA)4-i(例如终端装置(STA)4-1),对基站装置1发送RTS帧。此时,向该基站装置1的数据发送之际,发射功率控制部106中存有以前设定的发射功率时,用该发射功率发送RTS帧。不是如此情况时,也可以用预定的不履行的发射功率进行发射。
基站装置1一旦收到RTS帧,就依据此时的接收功率等,设定朝向终端装置(STA)4-1的定向波束。即,设定终端装置(STA)4-1存在方向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
基站装置1利用该设定的定向波束,给终端装置(STA)4-1发送CTS帧。该CTS帧内,与上述的验证情况同样,也可以包括发射功率信息。
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在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是CTS帧时,把由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帧接收功率和用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该帧抽出或与CTS帧对应预先存储着的发射功率信息,送入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这在基站未设定定向波束场合或基站上第1次定向波束的定向角预先(比较宽大)决定,对于终端装置已知时是可以的。
这时,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和发射功率控制部106,用上述CTS帧的接收功率,例如由图7的步骤102获得的,和接收的信标帧接收功率,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进行发射功率设定。
或者,进行如图12所示的处理,设定载波检测电平。
上述的说明是从终端装置(STA)4-i向基站装置1发送RTS帧的情况,然而相反,有时从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STA)4-i发送RTS帧。
接着,说明从基站装置1向终端装置(STA)4-i发送RTS帧的情况。
这时,往往基站装置1收到从以前成为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STA)4-I发送的帧数据的时候,依据此时的接收功率,设定定向波束朝向该终端装置(STA)4-i,发送RTS帧。
因此,着重于这一点,与上述第1、第2实施例同样进行,在终端装置(STA)4-i中,根据接收的信标帧接收功率和接收的RTS帧接收功率,也可以进行发射功率、载波检测电平的控制。
即,终端装置(STA)4-i通过天线100接收的数据,在接收数据类别检测部103判断为是RTS帧时,把由接收功率测定部102测定的该帧的接收功率和用发射功率检测部104从该帧抽出的,或与RTS帧对应预先存储的发射功率信息,送入波束增益推定部105中。但是如上述一样,这在基站未设定定向波束场合或基站上第1次定向波束的定向角预先(比较宽大)决定,对于终端装置已知时是可以的。
这时,波束增益推定部105和发射功率控制部106,利用上述RTS帧的接收功率例如图7的步骤S102中获得接收的信标帧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信息,进行如图8所示的处理,进行发射功率的设定。
与此同时,也可以进行如图12所示的处理,而不用进行载波检测电平的设定。
或者,也可以同时进行发射功率的设定和载波检测电平的设定。
在终端装置(STA)4-i,如上述一样进行发射功率控制,设定新的发射功率时,以该设定的发射功率向基站装置1发送CTS帧。
基站装置1根据接收的CTS帧和此时的接收功率等改变设定朝向终端装置(STA)4-i的定向波束,而后用于与该终端装置(STA)4-i通信。
这样一来,上述第3实施例的场合也能达到与第1、第2实施例的场合同样的效果。
如上述第1到第3实施例中说过的一样,多个终端装置(STA)4-i的每个,为了与基站装置1通信,通过控制发射功率或载波检测电平,也能实现如以下所示的通信方式。
就是说,第1到第3实施例中,说明了有关基站装置1用一个定向波束与一个终端装置(STA)4-i进行通信的情况,然而如图13所示,也可以设法使基站装置1,用一个定向波束与多个终端装置(图13中,终端装置(STA)4-1、4-2)进行通信。
例如,变成具有类似向终端装置(STA)4-1的定向波束图形的其它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STA)4-2)存在的情况下,结果基站装置1把向终端装置(STA)4-1的定向波束3-4也共同分配给该其它的终端装置(STA)4-2。这时,就由基站装置1共同分配一个定向波束3-4的终端装置(STA)4-1、4-2来说,等于与基站装置1取得以共用相同定向波束为前提的CSMA/CA的接入权。
即使如图13所示方式的应用时,多个终端装置(STA)4-i的每个,为了与基站装置1通信,通过控制发射功率或载波检测电平,降低由基站装置1分配与上述定向波束3-4不同的定向波束3-5对终端装置(STA)4-3从终端装置(STA)4-1、4-2来的干扰,或由基站装置1分配定向波束3-5朝向终端装置(STA)4-3发送的信号对终端装置(STA)4-1、4-2的干扰;基站装置1可使多个的终端装置(STA)4-i与SDMA成为可能,并且,在终端装置(STA)4-i一侧与不实行发射功率或载波检测电平控制的场合比较,能够增加多元连接数。
并且,第1到第3实施例中说过的无线通信系统是由作为一个接入点的基站装置(AP)1和作为与其连接的多个无线客户的终端装置(STA)4-1到4-3组成的一个BSS构成,但不限于这种情况,如图14所示,作为接入点的基站装置有多个(在这里,例如2个基站装置1-1、1-2),对于由多个BSS(在这里,例如第1的BSS和第2BSS)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本发明也能应用。
在这种场合,多个终端装置(STA)4-i(例如图14中,终端装置(STA)4-1、4-2、4-10、4-11)的每个,为了与基站装置1-1或基站装置1-2通信,通过控制发射功率或载波检测电平,基站装置1可使多个的终端装置(STA)4-i与SDMA成为可能,并且,在终端装置(STA)4-i一侧与不实行发射功率或载波检测电平控制的场合比较,能够增加多元连接数。
另外,终端装置(STA)4-i,在图6的接收方式(步骤S2)、验证(步骤S4)、联结(步骤S5)、通信方式(步骤S6)、断开(步骤S7)、解除验证(步骤S8)的无论哪个方面,原理上都可以接收信标帧,因而以后只要是接收给自身装置发送的(单向播送)的帧,也都可以进行图8、图12所示的发射功率控制或载波检测电平控制。
另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并且,各实施例只要是可能的适当组合也可以实施,也能达到此时组合的效果。进而,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包含着各个阶段的发明,通过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可以提出各种发明。例如从实施例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通过省略某几个构成要素来提出发明的场合,实施该提出的发明时省略部分应该是用众所周知常用技术适当补充的部分。
如以上说明的一样,按照本发明,将SDMA应用于CSMA方式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无线终端装置之间能够进行高效率的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
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根据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从上述基站装置发射的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该接收的数据类别,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按照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2.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根据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该接收的数据类别,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及
按照上述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
3.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4.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台终端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根据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上述基站装置发送上述第2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调节装置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时,将向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设定为该基站装置能够接收的最小需要限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进而,判断可能是不是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而且该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是可能的时候,上述调节装置把向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设定为该基站装置能够接收的最小需要限度。
7.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的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
8.一种在基站装置与多个终端装置之间,用CSMA(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检测多址接入)方式,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终端装置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上述基站装置发送第1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上述基站装置发送第2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上述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的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上述调节装置,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时,把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设定为低到不损害其功能的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进而,判断可能是不是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而且判断该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是可能的时候,上述调节装置把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设定为低到不损害其功能的程度。
11.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12.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上述基站装置发送上述第1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上述基站装置发送上述第2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的调节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调节装置,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时,将向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设定为该基站装置能够接收的最小需要限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进而判断可能是不是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而且判断该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是可能的时候,上述调节装置把向上述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设定为该基站装置能够接收的最小需要限度。
15.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的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
16.一种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广播的第1数据,同时接收从上述基站装置给上述终端装置单向播送的第2数据的接收装置;
根据接收上述第1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上述基站装置发送上述第1数据时的发射功率、接收上述第2数据时测定的接收功率、和上述基站装置发送上述第2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判断上述基站装置的定向波束控制有无的判断装置;以及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的时候,调节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时的发射功率和上述终端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之中的至少二者一方的调节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调节装置,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时,把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设定为低到不损害其功能的程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终端装置,其特征是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控制时,进而判断可能是不是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
当判断为上述基站装置进行定向波束的控制,而且判断该基站装置与空间分割多址连接是可能的时候,上述调节装置把自身装置的载波检测电平设定为低到不损害其功能的程度。
CNB021276714A 2001-08-07 2002-08-07 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75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39198 2001-08-07
JP239198/2001 2001-08-0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60277A Division CN100542071C (zh) 2001-08-07 2002-08-07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2441A true CN1402441A (zh) 2003-03-12
CN100477557C CN100477557C (zh) 2009-04-08

Family

ID=190699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602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2071C (zh) 2001-08-07 2002-08-07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CNB0212767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77557C (zh) 2001-08-07 2002-08-07 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602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42071C (zh) 2001-08-07 2002-08-07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6983167B2 (zh)
EP (1) EP1286506B1 (zh)
CN (2) CN100542071C (zh)
DE (1) DE60206715T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182B (zh) * 2006-06-08 2012-02-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方法及接入点装置
CN101352067B (zh) * 2005-12-27 2012-04-04 京瓷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及基站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415196A (zh) * 2009-05-08 2012-04-11 索尼公司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4038332A (zh) * 2008-09-12 2014-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将使用哪一训练序列码集来用于通信链路以信号发送到移动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10026B (zh) * 2007-10-01 2017-03-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访问控制报头格式
WO2019095247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及其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09804571A (zh) * 2016-11-02 2019-05-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7768B2 (en) * 2001-09-28 2005-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AU2003219882A1 (en) * 2002-03-01 2003-09-16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joint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US6862456B2 (en) * 2002-03-01 2005-03-01 Cogn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ange for multica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687492B1 (en) * 2002-03-01 2004-02-03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using joint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US6785520B2 (en) 2002-03-01 2004-08-31 Cogni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tenna diversity using equal power joint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US6871049B2 (en) * 2002-03-21 2005-03-22 Cognio, Inc.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amplifiers in devices using transmit beamforming
JP4166026B2 (ja) 2002-03-22 2008-10-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空間パス制御方法および空間パ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058796B2 (en) * 2002-05-20 2006-06-06 Airdefens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tively defending a wireless LAN against attacks
US7042852B2 (en) * 2002-05-20 2006-05-09 Airdefens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AN dynamic channel change with honeypot trap
US7322044B2 (en) * 2002-06-03 2008-01-22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network policy exception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US7574492B2 (en) * 2002-09-12 2009-08-11 Broadcom Corporation Optimiz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from established usage patterns of access points
US8289939B2 (en) * 2002-11-04 2012-10-16 Xr Communications Llc Signal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N1512721A (zh) * 2002-12-26 2004-07-14 �ʼҷ����ֵ��ӹɷ����޹�˾ 具有增强中央协调控制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和方法
JP2004248162A (ja) * 2003-02-17 2004-09-02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
US7324804B2 (en) * 2003-04-21 2008-01-29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ensor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US20040210654A1 (en) * 2003-04-21 2004-10-21 Hrastar Scott 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wireless network topology
US7359676B2 (en) * 2003-04-21 2008-04-15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sc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522908B2 (en) * 2003-04-21 2009-04-21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 site survey
JP4666890B2 (ja) * 2003-04-28 2011-04-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装置
JP3880554B2 (ja) * 2003-07-18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間分割多重アクセス方式ワイヤレス媒体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ラ
US7715434B2 (en) * 2003-07-30 2010-05-11 Michael Andrew Fischer Managing an access point in the presence of separate protocols that share the same communications channel
GB2404820B (en) * 2003-08-06 2005-07-20 Toshiba Res Europ Ltd Improv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curity
CN1849788A (zh) * 2003-08-08 2006-10-18 英特尔公司 Sdma训练操作
CN100356742C (zh) * 2003-08-15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装置及接入方法
JP4143011B2 (ja) 2003-09-17 2008-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センス多重アクセス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US7613139B1 (en) * 2003-11-07 2009-11-03 Fluke Corporation Detect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ailing to adhere to proper power management protocol
US7809394B1 (en) * 2003-12-17 2010-10-05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system
KR100603561B1 (ko) * 2004-04-16 2006-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전력 제어 기반 무선랜 시스템 및 그 송신 전력 제어방법
US7428428B2 (en) * 2004-04-28 2008-09-23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 range extension
WO2006004465A1 (en) * 2004-07-01 2006-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AU2005274003B2 (en) * 2004-08-12 2009-03-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US7987499B2 (en) * 2004-08-18 2011-07-2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setup configuration protocol information in beacon frames in a WLAN
US7930737B2 (en) * 2004-08-18 2011-04-19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tup utilizing extended terminals
US20060123133A1 (en) * 2004-10-19 2006-06-08 Hrastar Scott E Detecting unauthorized wireless devices on a wired network
US8196199B2 (en) * 2004-10-19 2012-06-05 Airdefense, Inc. Personal wireless monitoring agent
US8463308B2 (en) * 2004-10-20 2013-06-11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Terminal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link adaptation
US7206610B2 (en) 2004-10-28 2007-04-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onent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a sectored service area
JP4558454B2 (ja) * 2004-11-12 2010-10-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7855986B2 (en) * 2004-11-26 2010-12-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ower off time
US7397425B2 (en) 2004-12-30 2008-07-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sector antenna
US7359679B2 (en) * 2005-01-28 2008-04-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sectored antenna
US7359362B2 (en) * 2005-01-28 2008-04-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rol of a multi-sectored antenna system to improve channel efficiency
US7885287B2 (en) * 2005-03-29 2011-02-0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network allocation
CN101238732B (zh) * 2005-08-11 2012-11-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广播系统中发送/接收广播服务的接入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及其系统
US7715800B2 (en) 2006-01-13 2010-05-11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US7971251B2 (en) * 2006-03-17 2011-06-28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security using distributed collaboration of wireless clients
US20070218874A1 (en) * 2006-03-17 2007-09-20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 Forensics
US7933217B2 (en) * 2006-05-03 2011-04-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021343A1 (en) * 2006-05-10 2009-01-22 Airdefense, Inc. RFID Intrusion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s
US7787410B2 (en) * 2006-05-30 2010-08-31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using multiple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s
US7970013B2 (en) 2006-06-16 2011-06-28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network content filtering
US8281392B2 (en) * 2006-08-11 2012-10-02 Airdefens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and Wi-Fi protected access protection
US7508803B2 (en) * 2006-09-07 2009-03-24 Motorola, Inc. Transporting management traffic through a multi-hop mesh network
US7734052B2 (en) * 2006-09-07 2010-06-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processing of authentication key material in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US7707415B2 (en) * 2006-09-07 2010-04-27 Motorola, Inc. Tunneling security association messages through a mesh network
US8578159B2 (en) 2006-09-07 2013-11-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ecurity association between nodes of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KR100847015B1 (ko) * 2006-12-08 2008-07-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빔 포밍 방법 및 그 장치
ES2562685T3 (es) * 2007-12-06 2016-03-07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Utilización de la norma WLAN para una comunicación C2C añadiendo nuevos tipos de paquetes
WO2009071632A1 (de) 2007-12-06 2009-06-1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erwendung des wlan-standards für eine c2c-kommunikation durch hinzufügen von neuen pakettypen
CN101971650A (zh) * 2008-04-01 2011-02-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JP5045558B2 (ja) * 2008-05-30 2012-10-1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166125B2 (ja) * 2008-06-05 2013-03-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SE532731C2 (sv) * 2008-06-16 2010-03-23 Free2Move Ab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kommunikation mellan flera trådlösa enheter
US8385288B2 (en) * 2008-08-20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SDMA
US2010017775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ssoci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FR2943884B1 (fr) * 2009-03-26 2013-01-25 Get Enst Bretagne Groupe Des Ecoles Des Telecomm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Telecomm Bretagn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ntre des terminaux et une station centrale,terminal,station centrale,signaux,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moyen de stockage correspondants.
US8669862B2 (en) * 2009-09-28 2014-03-11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lo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EP2863691A1 (en) * 2009-10-28 2015-04-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ower sav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231833A1 (en) * 2009-10-29 2012-09-13 Troels Emil Koldin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US9173191B2 (en) 2009-12-20 2015-10-27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468879B (zh) * 2010-10-29 2015-08-0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训练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40334564A1 (en) * 2013-05-09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w-complexity hybrid pre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745976B (zh) * 2013-12-12 2019-05-1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功率信息发送和接收干扰控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445362B2 (en) * 2013-12-12 2016-09-13 Nokia Technologies Oy Solving exposed terminal problem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0091625B2 (en) * 2014-09-25 2018-10-0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PBSS)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to facilitate peer-to-peer group communication
US9578644B2 (en) * 2014-09-26 2017-02-21 Mediatek Inc. Beam misalignment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forming
JP6744219B2 (ja) 2014-10-31 2020-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769594B2 (en) * 2015-01-30 2017-09-19 Cassia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nge
US9654904B2 (en) * 2015-02-19 2017-05-16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y pairing devices using adaptive variable thresholding
US10425965B2 (en) * 2015-08-11 2019-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random access in radio nodes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046717B (zh) * 2016-02-05 2021-02-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行信道接入中确定信道感知阈值的方法及设备
US10462706B2 (en) 2017-06-23 2019-10-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 of wait period to obtain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11134452B2 (en) * 2017-10-02 2021-09-2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US10707947B2 (en) 2017-10-17 2020-07-0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hybrid beamforming MIMO receiver with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F-domain LMS weight adaptation
US11569897B2 (en) 2017-10-17 2023-01-3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calable, multi-layer MIMO transceiver
US10951295B2 (en) * 2018-10-17 2021-03-16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fully-connected bidirectional hybrid beamforming trans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249A (en) * 1880-06-01 John e
US226229A (en) * 1880-04-06 Telephone signaling apparatus
US6002918A (en) * 1989-06-29 1999-12-14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Power-sav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obile unit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815811A (en) * 1989-06-29 1998-09-29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Preemptive roaming in a cellular local area wireless network
FI98171C (fi) * 1995-05-24 1997-04-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ilottikanavien lähettämiseksi ja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CN1092436C (zh) * 1995-06-14 2002-10-0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及其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US5960350A (en) * 1996-12-05 1999-09-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a traffic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567416B1 (en) * 1997-10-14 2003-05-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in a multiple ac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311075B1 (en) * 1998-11-24 2001-10-30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Antenna and antenna operation method for a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374725B2 (ja) 1999-09-22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局
US6901062B2 (en) * 1999-12-01 2005-05-31 Kathrein-Werke Kg Adaptive antenna array wireless data access point
EP1263168B1 (en) 2001-05-29 2006-06-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6947768B2 (en) 2001-09-28 2005-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2067B (zh) * 2005-12-27 2012-04-04 京瓷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及基站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087182B (zh) * 2006-06-08 2012-02-2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方法及接入点装置
CN101810026B (zh) * 2007-10-01 2017-03-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访问控制报头格式
CN104038332A (zh) * 2008-09-12 2014-09-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将使用哪一训练序列码集来用于通信链路以信号发送到移动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15196A (zh) * 2009-05-08 2012-04-11 索尼公司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9804571A (zh) * 2016-11-02 2019-05-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WO2019095247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及其功率控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86506A2 (en) 2003-02-26
USRE43524E1 (en) 2012-07-17
CN100477557C (zh) 2009-04-08
EP1286506B1 (en) 2005-10-19
EP1286506A3 (en) 2003-11-05
US20060040709A1 (en) 2006-02-23
CN1819490A (zh) 2006-08-16
US20030036404A1 (en) 2003-02-20
US6983167B2 (en) 2006-01-03
US7565162B2 (en) 2009-07-21
US20090147761A1 (en) 2009-06-11
DE60206715D1 (de) 2006-03-02
DE60206715T2 (de) 2006-07-13
CN100542071C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24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终端装置
CN1765083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记录媒体与程序
JP6676761B2 (ja) 異なる局のための拡張分散チャネルアクセスパラメータ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040458A (zh) 具有链路自适应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
CN1287609C (zh) 具有智能天线系统的基站的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
CN1173490C (zh) 无线接收装置及无线接收方法
CN19460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计算机程序
JP6154067B2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上での物理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の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80376467A1 (en) Extension of beacon request/report mechanism for spatial reuse
US9635601B2 (en) 802.11 PHY hashed SSID
CN101048944A (zh) 于无线局域网络中实施智能天线
CN1555636A (zh) 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增强通信能力的方法
CN1826762A (zh) 无线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750431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8705562B2 (en) Method of medium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US10517006B2 (en) Techniques for reporting channel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969920B2 (en) Communication roam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751458A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用于支持无线终端的移动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655555A (zh) 无线局域网中多协议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668039A (zh) 使用不同协议的无线台之间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US2019008951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9008951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744602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终端
CN1788452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777134A (zh) 无线接入控制站及无线接入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