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5921A -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 Google Patents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5921A
CN1375921A CN 01111131 CN01111131A CN1375921A CN 1375921 A CN1375921 A CN 1375921A CN 01111131 CN01111131 CN 01111131 CN 01111131 A CN01111131 A CN 01111131A CN 1375921 A CN1375921 A CN 1375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ole
upset
pole
thrust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11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瑛
林庆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1111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75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375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5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具有一可转动的旋转磁极组合体及一组和旋转磁极组合体构成推力作用之角度设置以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的推力磁极单元及一组或复数组设置于推力磁极单元下方区域环绕着翻转磁极而可产生磁能作用的励磁绕组以及控制单元,透过这些构造合成要素构成了相互间协同作用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形成一有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Description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本发明涉及运用磁作用力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利用此方法构成的动力机。
习用动力机诸如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之类设备之运转皆需要外部持续供给能源驱动运转,它一方面产生动力作功,一方面却在大量消耗能源,且对环境生态产生严重污染、破坏与不良影响,这是人们所面临的急待克服与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法,提出一种不需外部供给能源的动力机,其藉由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之实现来创造一种具环保理念的新式动力机,它能提供现今有关动力机械如上述之发动机电动机等大致同样功能之需求,但无消耗能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之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举出具代表性的实施例作为说明。
本发明: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包含有:一可转动的具有动力输出轴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及一组和旋转磁极组合体构成推力作用之角度而设置以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的推力磁极单元B、以及一组或复数组设置于推力磁极单元下方区域环绕着旋转磁极组合体外周围且对应着翻转磁极A3已翻转出来的磁力作用面A10而可产生磁能推力作用的励磁绕组C。
上述旋转磁极组合体A具有一旋转圆筒本体A1或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并在其圆周表面上等份地分布设有至少二个或复数个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能旋转的翻转磁极A3,它两端具有支撑轴A8或A88,将翻转磁极做成大部分的体积偏位于支撑轴一侧,从其宽度向来看,支撑轴位于翻转磁极底端内侧边缘部位以构成对翻转磁极重心之偏心,翻转磁极藉由其支撑轴安装于固定在旋转圆筒本体A1上的支撑圆盘A2之装有轴承的轴承座A7上,使这一形态构成的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A7、A8在位于旋转磁极组合体之水平中心线O以下约15°~35°即P~Q或至50°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可依枢轴为轴心藉由自身重量而向旋转磁极组合体外侧方向由闭合状态旋转翻出磁极面A10(磁力作用面)并定位于设定的定位桩A6位置。
任一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位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之水平中心线O以下大致15°~35°夹角P~Q区域或至50°夹角区域时均可因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之偏心作用及自身特设有之重量而强力地自行向外侧旋转翻出磁极面A10并定位在定位桩A6位置,并保持此翻出形态随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至R位址即P~R约130°范围以后即能自行闭合,且保持这种闭合状态继续旋转行程到该翻转磁极枢轴重行进入P位址时再次翻转出其磁极面A10。
当在翻转磁极A3将行翻转出磁极面时所处之位址的对应向有适当间距G之位址处设置一推力磁极B1磁极面B5(磁力作用面)对向着翻转磁极磁极面之可调节位移量的推力磁极单元B,其位址、角度设定之关键要点是:当翻转磁极所处之角度位址构成上述之因自身重量及偏心作用而快速翻转出切入推力磁极相对面之瞬间,翻转磁极自身形成的重力作用克服了切入推力磁极时同极性之排斥阻力,同时在此一瞬间翻转磁极进入与推力磁极磁极面相对之位址,构成翻转磁极以枢轴为轴心且向其圆周外侧倾斜的姿态,同时形成对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较大的偏心量并可产生省力的推动作用,在此位址翻转磁极A3与推力磁极B1构成产生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的良好推动角度,这一角度、位址位于翻转磁极和推力磁极之宽度中心垂线S上,同时,两同极性磁极N、N磁力互推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形成一种可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其次,在推力磁极B1下方至R标线位址区域之间,即翻转磁极A3已翻转出来运行之范围,在翻转磁极之磁极面A10对向邻近,其永磁体A4宽度中心垂线能与励磁绕组磁极C1宽度中心垂线交合之位址设置一组励磁绕组C或多数个的位址每一位址循序设置一组励磁绕组C,两者磁力作用面A10、C4相互正对向时构成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最有力作用。
一个装设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一端之发电绕组D随动力机之运转旋转发电用以产生电力来供给励磁绕组C激磁产生磁场,亦且其电力还供给一组蓄电池C5充电。
当任一翻转磁极A3旋转至其磁力作用面A10对向着任一励磁绕组C磁力作用面C4之瞬间,该励磁绕组被供电励磁而产生磁场磁作用力,且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该励磁绕组即被中止供电而消磁;同时,当励磁绕组被励磁产生磁场磁作用力时即与推力磁极单元B形成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构成一更为有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根据本发明: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所构成的一种动力机,主要具有一可旋转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一推力磁极单元B、及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C和一组发电绕组D、及一控制电路单元E、以及彼此相互间协同作用产生旋转动力之手段,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磁极组合体A具有一依所要设置翻转磁极A3数量多少和所需动力大小而可设定其外径大小且带有动力输出轴的旋转圆筒本体A1或是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于旋转圆筒本体外圆周上等份地分布设有两个或复数个安装在固定于旋转圆筒本体的支撑圆盘A2之装有轴承的轴承座A7上而可依枢轴Aa:A7、A8为轴心转动的翻转磁极A3。旋转磁极组合体若是具有旋转多边型筒本体的则翻转磁极设置数量可依其边数来设置,且此翻转磁极也可与应用在旋转圆筒本体A1上之翻转磁极有不同之型式以更适用于旋转多边型筒本体。
翻转磁极A3具有的支撑轴A8或A88偏离于其重心,使之构成任一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水平中心线O以下大约15°至35°或至50°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因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的偏心作用及自身具有所需重量的重力作用而自行有力地向外侧翻转出至设定的定位桩A6位置定位,此场合翻转磁极的磁力作用面A10(磁极面)旋转翻出于翻转磁极在闭合状态时构成的圆周外,构成翻转磁极以枢轴为轴心向外侧倾斜姿态,同时形成翻转磁极对旋转磁极组合体中心轴大的偏心量与省力的推动作用;在于位此角度位址的翻转磁极A3顶部毗邻位置,亦即磁极面A10对向之相对应位置略为前置角度之位址,有适当间距G地设置一推力磁极单元B。
推力磁极单元B由推力磁极B1和可调节的移位装置B2所构成,推力磁极通过可调节的移位装置能够作微动调整前进、后退,达到其与翻转磁极A3间距大小或前后定位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推力磁极与翻转磁极推动力之大小或起动与停止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和推力磁极单元B之构造,构成彼此间协同作用产生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之手段,形成一种有效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在推力磁极B1下方至R标线区域之间,亦即翻转磁极已翻转出磁极面A10未闭合之运行范围间设置前述的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C且环绕并对应着翻转磁极,其设置之角度位址为翻转磁极永磁体A4与励磁绕组磁极C1之宽度中心垂线能够交合之角度位址处,如T、U、V标线之位址。
其次,一组发电绕组D装设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一端轴部,作为供应励磁绕组C电力和一组蓄电池C5充电之电源,还在每一个励磁绕组C对向方翻转磁极运行轨迹之外侧边设有检测电路感应器C3。
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运转的情况下,每当任一个翻转磁极A3旋转到其磁力作用面A10和任一励磁绕组C磁力作用面C4交会相对应之瞬时,一控制电路单元E之检测电路E1中之感应器C3检知令电路为开(ON),而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后,该感应器电路则同时为关(OFF)。当检测电路感应器为开时,传送信号给继电供电电路E2接通供电电路将发电绕组D电力或蓄电池电力输送给该励磁绕组励磁,以产生与翻转磁极同极性之磁能作用力,进而与推力磁极单元B形成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据此构成一更有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另外,前述的控制电路单元E还设有对继电供电电路另一种功能控制之选择电路E3,用以设定选择对任一励磁绕组C供电或不供电以及令继电供电电路能设定选择是发电绕组D供电方式或者是蓄电池供电方式。当选择蓄电池供电方式时,励磁绕组能同时和推力磁极单元B一同驱动动力机运转;而选择发电绕组供电方式之场合,则首先是由推力磁极单元来驱动动力机运转之后带动发电绕组发电并供电励磁绕组。
再者,对于动力机启动运转与停止运转之控制,可透过将推力磁极B1移动至设定的后定位之位置L、及选择电路E3设定在关的位置,便不产生推动作用力,动力机即可停止运转。
依据本发明: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所构成的一种动力机,系包括一可转动的旋转磁极组合体I、一推力磁极单元J、及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K和一组发电绕组D、及一控制电路单元E、以及构成彼此间相互协同作用产生旋转动力之手段,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磁极组合体I具有一依所设置的翻转磁极I3数量多少和所需动力大小而设定其外径大小且带有动力输出轴的旋转圆筒本体I1或是旋转多边型筒本体Ib。于旋转圆筒本体外圆周上等份地分布设有两个或复数个安装在固定于旋转圆筒本体的支撑圆盘I2之装有轴承的轴承座I7上而可依枢轴Ia:I7、I8为轴心转动的翻转磁极I3。旋转磁极组合体I若是具有旋转多边型筒本体的则翻转磁极设置之数量可依据其边数来设置,且此翻转磁极也可与应用在旋转圆筒本体I1上之翻转磁极有不同之型状以更适用于旋转多边型筒本体。
翻转磁极I3具有的支撑轴I8或I88系偏离于其重心,也就是其体积偏位于支撑轴一侧,使之构成任一翻转磁极之枢轴Ia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I水平中心线O以下大致15°~35°或至50°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必因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之偏心作用及自身具有所需重量的重力作用而能自行克服阻力有力地向外侧翻转出至设定的定位桩I6位置定位,此时翻转磁极之磁极面I10(磁力作用面)旋转翻出于翻转磁极在闭合状态时构成的圆周外,构成翻转磁极以枢轴为轴心向外侧倾斜姿态,同时形成翻转磁极对旋转磁极组合体中心轴大的偏心量状态与省力的推动作用;在于位此角度位址的翻转磁极顶部毗邻位置,亦即磁极面I10对向之相对应位置再略为前置角度之位址,有适当间距G地设置一推力磁极单元J。
推力磁极单元J由推力磁极J1和可调节的移位装置J2所构成,推力磁极通过可调节的移位装置能够前进、后退,达到其与翻转磁极I3之间间距大小或前后定位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推力磁极与翻转磁极推动力之大小和起动与停止的控制作用。
如上所述的旋转磁极组合体I和推力磁极单元J之构造,构成彼此间协同作用产生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之手段,形成一种有效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同时,在推力磁极J1下方至R标线区域之间,亦即翻转磁极已翻转出磁极面I10在未闭合之运行范围间设置前述的一组或多数组励磁绕组K且环绕并对应着翻转磁极,其设置之角度位址为翻转磁极永磁体I4与励磁绕组磁极J1之宽度中心垂线能够交合之角度位址处,如T标线、U标线之位址。
其次,一组发电绕组D装设于旋转磁极组合体I中心轴之一端轴部,作为供应励磁绕组K电力和一组蓄电池K5充电之电源,还在每一个励磁绕组对向方翻转磁极运行轨迹之外侧边设有检测电路E1的感应器K3。
在旋转磁极组合体I运转的情况下,每当任一个翻转磁极I3旋转到其磁力作用面I10和任一励磁绕组K磁力作用面K4交会相对应之瞬时,一控制电路单元E之检测电路E1之感应器K3检知令电路为开(ON),而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该感应器电路则同时为关(OFF)。当检测电路感应器为开时,传送信号给继电供电电路E2接通供电电路将发电绕组D电力或蓄电池电力输送给该励磁绕组励磁,以产生与翻转磁极同极性之磁能作用力,并与推力磁极单元J形成推动的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据此构成一功率更大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另外,前述之控制电路单元E还设有对继电供电电路另一种功能控制之选择电路E3,用以设定选择对任一励磁绕组K供电或不供电以及令继电供电电路能设定选择是发电绕组D供电方式或者是蓄电池供电方式。当选择蓄电池供电方式时,励磁绕组能同时和推力磁极单元一同驱动动力机运转;而选择发电绕组供电方式之场合,则首先是由推力磁极单元来驱动动力机运转之后带动发电绕组发电并供电励磁绕组。
再者,对于动力机启动运转与停止运转之控制,可通过将推力磁极J1移动至设定的后定位之位置L及选择电路E3设定在关的位置,便不产生推动作用力,动力机即可停止运转。
本发明的动力机之效果,在于因运用翻转磁极之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的偏心作用及其自身特别设有的一定体积重量使其在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水平中心线以下大约15°~50°夹角区域范围能够消除各种阻力及克服推力磁极同极性之排斥阻力而向外侧翻转出来并显露出磁力作用面,形成与推力磁极磁力互斥的推力作用而可将旋转磁极组合体推动旋转。
在于翻转磁极对旋转磁极组合体中心轴构成的大的偏心量及外倾角度使翻转磁极与推力磁极两者之有效互推力增加。
还在于因利用了一组或复数组的励磁绕组使其磁力作用面与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正对向时产生的脉冲磁场磁作用力与翻转磁极磁作用力互推从而和推力磁极单元形成更大合力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形成一有大动力的、持续而稳定转动的动力机。
而且推力磁极藉由可移位装置而能变更与翻转磁极之间距使推力的大小可调,亦即动力机动力大小可控制,或者将推力磁极完全移动到后定位使不与翻转磁极产生推动作用力,以及透过选择电路选择对励磁绕组的通电或不通电及通电组数来控制产生推力的数量与推力大小,因而动力机的功率输出大小和起动运转或停止皆可被调节与控制。
是以如上所述功能的本发明之动力机,很适合各种场合所需动力的应用。
以下配合图1至图14进一步详细阐明本发明的动力机典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动力机从一个侧面表示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动力机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动力机之旋转磁极组合体和推力磁极构成的立体示意
   图。
图4是本发明的动力机之旋转磁极组合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动力机组装于一种机台上之三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力机组装于一种机台上之三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动力机第一实施例设有复数组励磁绕组之示意图。
图8是翻转磁极二视图。
图9是旋转圆筒本体二视图。
图10是支撑圆盘二视图。
图11是旋转多边型筒本体二视图及与之配合的翻转磁极二视图。
图12是具有支撑轴A88的翻转磁极A3。
图13表示运用电动方式驱动的移位装置。
图14表示控制电路单元E之方块示意图。
首先,如图1所示的动力机为具有可转动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如图4所示)、一与旋转磁极组合体构成推动力作用之角度而设置以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的推力磁极单元B(见图3所示)、及一组或复数组设置于推力磁极单元下方区域环绕着旋转磁极组合体A外周围且对应着翻转磁极A3已翻转出来的磁力作用面A10而可产生磁能推力作用的励磁绕组C,如图7所示。
上述旋转磁极组合体A具有一作为中心轴旋转的旋转圆筒本体A1或一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一对支撑圆盘A2、及至少二个或复数个设置于旋转圆筒本体或多边型筒本体上的翻转磁极A3。
前述之旋转圆筒本体A1中段部位呈圆筒体状A11,如图9所示,而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则其周围呈多边型的筒体状A17,如图11所示,两者的材质最好为非铁金属或不导磁之不锈钢材料;两者中心轴其它各部位之构成完全相同或实质上是相同者。旋转圆筒本体A1或多边型筒本体A17两端中心轴第一段具有键槽、螺纹之轴部A12,两支撑圆盘A2以螺母固定其上;轴部A13作为装设支撑旋转磁极组合体A之轴承A14而可将旋转磁极组合体安装在机台M上,如图5所示;一组为励磁绕组C及蓄电池C5提供电力的发电绕组D装设在轴部A15,而另一端轴部A16为动力输出轴。
如图10所示,支撑圆盘A2中心具有一通孔、键槽A18,孔内径和中心轴A12部位之外径紧密配合以确保定位正确和同心圆旋转。在支撑圆盘A2外侧盘面上以大于旋转圆筒本体圆筒体A11直径为直径设定之圆上等份地分布设有至少二个或多数个装有轴承之轴承座A7,在此实施例上表示的为4个轴承座,可设置4组翻转磁极A3;同时在同一盘面上较靠近外圆周边缘等份地设有与轴承座对等数量的定位桩A6,其位址之定位和翻转磁极之定位相关,其设定之位址要能使翻转出来并定位于定位桩的翻转磁极A3向旋转磁极组合体A外侧形成倾斜角度并且显露出磁力作用面A10于翻转磁极在闭合时所构成的圆周外。
装设在旋转圆筒本体A1圆筒体A11两端之一对支撑圆盘A2系彼此相互对称,使两者各相对向之轴承座A7与定位桩A6都在同一水平中心线上,也使各个翻转磁极A3支撑轴A8或A88以同样的水平中心线装设于相对应的轴承座A7上。
上述的翻转磁极A3具有永磁体A4及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如图8所示,它的形态构成可以有不同的组成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装设于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中;承纳固定座A5两端面底部内边缘部位各具有同一中心轴线的支撑轴A8或A88如图8或图12所示,支撑轴则可转动地分别装设在支撑圆盘A2轴承座A7上,构成翻转磁极A3旋转的枢轴Aa;另外在其内边上部近两外侧部位各具有一条状凸块A9。还有永磁体承纳固定座作为装设永磁体之内槽四周边或二周边及槽底镶装有矽钢片、铁片A19之类的导磁材料。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之材质优先选用非铁金属。
关于翻转磁极不同形态组合之变化,譬如运用在前述的旋转多边型本体Ab上之翻转磁极A3,它的形态就做成如图11所示,虽然形态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功能作用相同,即翻转磁极A3之设计要能达到其支撑轴A8或A88对于翻转磁极重心的偏心量和自身之重量能在翻转出时克服各种摩擦阻力和推力磁极B1之同极性磁阻力而可有力快速地向推力磁极这一边方向旋转翻出。
前述动力机之推力磁极单元B主要由推力磁极B1及可调节之移位装置B2构成。推力磁极B1的永磁体B3装设于承纳安装座B4,而推力磁极B1则安装在作为推力磁极调节位移量或移动到后定位之移位装置B2上。承纳安装座B5之材质优先选用非铁金属,亦且其装设永磁体B3之内槽四周边或其中两对向边及底槽最好镶装有矽钢片、铁片B13的导磁材料。图5由正视图、上视图、右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动力机安装于一种机台M上的状态示意图,它也有别的不同型式机台组合构成,例如应用在机动车辆上作为动力的场合,它可以采用譬如铝合金机箱形式或其它更紧凑结构形式。就本实施例而言,推力磁极单元B可前后移动地定位于它的推力磁极B1和翻转磁极A3宽度中心垂线S上相对于旋转磁极组合体水平中心线之倾斜角度姿态安装在机台M之固定梁B8上。
作为推力磁极B1之移位装置B2驱动推力磁极移动至后定位L或作间距之调整,本实施例列出以手动和电机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图5所示,移位装置B2具有一对滚珠滑轨B6,位于推力磁极B1底部两侧边互为平行,其上各有一对滚珠滑轨滑动承座B7联结着推力磁极底部,滚珠滑轨则安装在固定于机台M上之固定梁B8上。
两滑轨B6居中位置沿长度方向设有一调节螺杆B9,前端与推力磁极后部居中部位铰接,而后段部位设有一具有螺母套以操作控制推动推力磁极进退之操纵轮B10;图13示出电动驱动方式是在手动驱动方式基础上将操纵轮B10代以链齿轮,并设置一直流电动机B12以链条传动驱动,该直流电机之电力可由蓄电池C5供应。
设于推力磁极B1下方至R标线区域之间形环绕着旋转磁极组合体A已翻转出的翻转磁极A3周围的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C,如图1、图5表示出一组励磁绕组基本构成与相对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的对应位址,其具有一产生磁场的铁心线圈绕组C1(磁极)、外壳C2,并通过外壳支梁C6装设在机台M上,见图5所示。
从推力磁极B1下方到R标线区域间可有许多个励磁绕组的安装位址,图7显示了具有多个励磁绕组的动力机之励磁绕组相对应于翻转磁极A3之设置位址,每一组励磁绕组设置之位址都位于励磁绕组磁极C1和翻转磁极永磁体A4宽度中心垂线交合线上且两者之间隙甚小,如T、U、V标线所示,这一位址能获得最隹的推动力作用效果。
对于励磁绕组之供电系利用一组发电绕组D来供电,并还供电一蓄电池组C5,图5右侧视图示出发电绕组装设在旋转磁极组合体A右侧中心轴之情形,同时也示出了蓄电池组C5设在机台M上,还能从图中了解到检测电路感应器C3设置之位置。
上述发电绕组D对任一励磁绕组之供电则透过一控制电路单元E来控制,这个控制电路单元具有检测电路E1、感应器C3、及继电供电电路E2以及选择电路E3。当任何一个翻转磁极A3旋转到其磁力作用面A10和任何一组励磁绕组C磁力作用面C4交会相对向时,检测电路感应器检知使电路ON,而该两者磁力作用面一分开后,该检测电路感应器同时OFF;在检测电路感应器为ON时,令继电供电电路接通供电电路将发电绕组D电力或蓄电池C5电力传输给该励磁绕组激磁产生磁作用力。
同时,选择电路E3也控制着继电供电电路E2,用以设定选择对任一励磁绕组供电或不供电以及令继电供电电路能设定选择发电绕组D供电方式或由蓄电池组C5供电方式。控制电路单元E可以是组装在一作为控制盘E4的箱体里且可安装在机台M上。
所述动力机之启动运转或停止运转以及动力大小能透过移位装置B2前进、后退之操作和选择电路E3之选择设定来达到目的。当移位装置操作推力磁极B1至前定位即和翻转磁极A3磁力作用面所被允许之最小间距G之位置,定位于此两者产生的推动作用力最大;而推力磁极B1若是被操作后退到后定位L之位置,如图5所示,推力磁极即不对翻转磁极产生作用。再者,选择电路E3设定令继电供电电路E2对励磁绕组C供电若是设定所有励磁绕组供电则所有励磁绕组对翻转磁极互为产生磁能推动作用力;选择电路若是设定在关的位置,则所有励磁绕组皆不被供电,即不再产生推动作用力。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动力机之构成,透过运用旋转磁极组合体A及推力磁极单元B、以及励磁绕组C和控制电路单元E这些要素之结合,彼此协同作用构成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旋转之手段,使之形成一有力、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其次,本发明之动力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即第二实施例,其具有旋转磁极组合体I、推力磁极单元J、及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K和控制电路单元E,如图2和图6所示。此实施例之动力机和前述之动力机各部份主体、组件、元件之构成与作用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部份是翻转磁极I3安装的型式和推力磁极单元J、及励磁绕组设置的方位是和前述者相反,由图2、图6显示出了反向设置的构成形态,这一形态构成的动力机是一种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动力机,而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动力机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动力机。
由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动力机之各部份主体、组件、元件及控制电路构造与作用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标注识别符号上除字母不同外,数字号码之标注则与第一实施例一致,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内容上,可以对应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内容,比如旋转磁极组合体I对应旋转磁极组合体A;推力磁极单元J对应推力磁极单元B;励磁绕组K对应励磁绕组C;推力磁极J1对应推力磁极B1等,是以不在作重复同样的说明。
虽然本发明之构成及其功效优点已如前所述,但须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内涵及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之本发明的范畴下可作不同的变化、更改替换。
                 元件名称与标号对照表A   旋转磁极组合体                            B   推力磁极单元Aa  枢轴                                      B1  推力磁极Ab  旋转多边型筒本体                          B2  可调节移位装置A1  旋转圆筒本体                              B3  推力磁极永磁体A2  支撑圆盘                                  B4  永磁体承纳安装座A3  翻转磁极                                  B5  推力磁极磁极面A4  翻转磁极永磁体                                (磁力作用面)A5  永磁体承纳固定座                          B6  滚珠滑轨A6  定位桩                                    B7  滚珠滑轨滑动承座A7  轴承座                                    B8  固定梁A8  支撑轴                                    B9  调节螺杆A9  条状凸块                                  B10 操纵轮A10 翻转磁极磁极面                            B11 链齿轮
(磁力作用面)                              B12 直流电动机A11 旋转圆筒本体圆筒体                        C   励磁绕组A12 A13 旋转圆筒本体中心轴轴部                C1  励磁绕组磁极(铁心线圈绕组)A14 旋转磁极组合体轴承                        C2  外壳A15 装设发电绕组之轴部                        C3  检测电路感应器A16 旋转磁极组合体动力输出轴                  C4  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磁极面)A17 旋转多边型筒本体之多边型筒体              C5  蓄电池A18 支撑圆盘中心通孔与键槽                    C6  壳支梁A19 矽钢片或铁片                              D   发电绕组G   间距                                      E   控制电路单元I   旋转磁极组合体                            E1  检测电路J   推力磁极单元                              E2  继电供电电路K   励磁绕组                                  E3  选择电路L   推力磁极后定位                            E4  控制盘M   动力机机台N   永磁体N极O   旋转磁极组合体水平中心线P   15度夹角位址Q   35度夹角位址R   130度夹角位址(P~R)S   翻转磁极与推力磁极宽度中心垂线交合之位址T、U、V  励磁绕组安装位址I1  旋转圆筒本体I2  支撑圆盘I3  翻转磁极I4  翻转磁极永磁体I5  永磁体承纳固定座I6  定位桩I7  轴承座I8  支撑轴I9  条状凸块I10 翻转磁极磁极面
(磁力作用面)Ia  旋转圆筒本体Ib  旋转多边型筒本体J   推力磁极单元J1  推力磁极J2  可调节移位装置J3  推力磁极永磁体J4  永磁体承纳安装座J5  推力磁极磁极面
(磁力作用面)K   励磁绕组K1  励磁绕组磁极K2  外壳K3  检测电路感应器K4  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磁极面)K5  蓄电池

Claims (10)

1.一种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系包含:
一可旋转的具有输出动力主轴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及一与旋转磁极组合体(A)构成推动力作用之角度而设置以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的推力磁极单元(B)、以及一组或复数组设置于推力磁极单元(B)下方区域环绕着旋转磁极组合体(A)外周围且对应着翻转磁极(A3)已翻转出来的磁力作用面(A10)而可产生磁推力作用的励磁绕组(C);
上述旋转磁极组合体(A)具有一旋转圆筒本体(A1)或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并于其圆周表面上等份地分布设置至少二个或复数个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能旋转的翻转磁极(A3),其两端具有支撑轴(A8),将翻转磁极(A3)做成大部份体积偏位于支撑轴(A8)一侧,从宽度向看,支撑轴位于翻转磁极底端内侧边缘部位,如此构成对翻转磁极重心之偏心,翻转磁极(A3)藉由其支撑轴(A8)安装于固定在旋转圆筒本体(A1)上的支撑圆盘(A2)之轴承座(A7)上,使这一形态构成的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A7、A8)在位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之水平中心线(0)以下约15度至35度(P~Q)或至50度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A3)可依枢轴(Aa)为轴心藉由自身重量而向旋转磁极组合体(A)外侧方向由闭合状态旋转翻出磁极面(A10、磁力作用面)并定位于设定的定位桩(A6)位置;
任一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之水平中心线(O)以下大致15°~35°夹角(P~Q)区域或至50°夹角区域时皆可因枢轴(Aa)对翻转磁极(A3)重心之偏心作用及自身特设有之重量而强力地自行向外侧旋转翻出磁极面(A10)并在定位桩(A6)位置定位,并保持此翻出形态随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至R位址(即P~R约130°范围)以后即能自行闭合,且保持这种闭合状态继续旋转行程到该翻转磁极(A3)枢轴(Aa)重行进入P位址(P)时再次翻转出其磁极面(A10);
当在翻转磁极(A3)将行翻转出磁极面时所处之位址的对应向有适当间距(G)之位址处设置一推力磁极(B1)磁极面(B5、磁力作用面)对向着翻转磁极磁极面(A10)之可调节位移量的推力磁极单元(B),其位址、角度设定之关键要点是:当翻转磁极(A3)所处之角度位址构成上述之因自身重量及偏心作用而快速翻转出切入推力磁极(B1)相对面之瞬间,翻转磁极(A3)自身形成的重力作用克服了切入推力磁极(B1)时同极性的排斥阻力,同时在此一瞬间翻转磁极进入与推力磁极磁极面(B5)相对之位址,构成翻转磁极(A3)以枢轴(Aa)为轴心形成一种对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大的偏心量且向其圆周外侧倾斜的姿态,产生省力的推动作用,在此位置翻转磁极(A3)与推力磁极(B1)构成产生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的良好推动角度,这一角度、位址处于翻转磁极(A3)和推力磁极(B1)之宽度中心垂线(S)上,同时,两同极性磁极磁力互推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形成一种可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其次,在推力磁极(B1)下方至R标线(R)位址区域之间,即翻转磁极(A3)已翻转出来运行之范围,在翻转磁极之磁极面(A10)对向邻近,其永磁体(A4)宽度中心垂线能与励磁绕组磁极(C1)宽度中心垂线交合之位址设置一组励磁绕组(C)或多数个的位址每一位址循序设置一组励磁绕组(C),两者磁力作用面(A10、C4)正对应且间隙最小时构成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最有力作用;
一个装设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一端之发电绕组(D)随动力机之运转旋转发电用以产生电力来供给励磁绕组(C)激磁产生磁场,亦且其电力还供给一组蓄电池(C5)充电;
当任一翻转磁极(A3)旋转至其磁力作用面(A10)对向着任一励磁绕组(C)磁力作用面(C4)之瞬间,该励磁绕组被供电励磁而产生磁场作用力,且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A10)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C4),该励磁绕组(C)即被中止供电消磁而不产生磁作用力,同时当励磁绕组(C)被激磁产生磁场磁作用力时即与推力磁极单元(B)形成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构成一更为有力的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2.一种动力机,具有一可旋转的旋转磁极组合体(A)、一推力磁极单元(B)、及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C)和一组发电绕组(D)、以及构成相互间协同作用产生旋转动力之手段,其特征是:
旋转磁极组合体(A)具有一依所设置翻转磁极(A3)数量多少、所需动力大小而设定其外径大小的旋转圆筒本体(A1)或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在旋转圆筒本体(A1)外圆周上等份地分布设置至少二个或复数个安装在固定于旋转圆筒本体的支撑圆盘(A2)上而可依枢轴(Aa:A7、A8)为轴心转动的翻转磁极(A3);若是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则翻转磁极(A3)设置数量可依其边数来设置;
任一翻转磁极(A3)之枢轴(Aa)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A)水平中心线(O)以下15度至35度或至50度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因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的偏心作用及自身具有所需之重量的重力作用而自行有力地向外侧翻转出至设定的定位桩(A6)位置定位,此时翻转磁极的磁力作用面(A10)旋转翻出于翻转磁极在闭合状态时构成的圆周外,构成翻转磁极以枢轴为轴心向外铡倾斜姿态,在于位此角度、位址的翻转磁极(A3)顶部毗邻位置,亦即磁力作用面(A10)对向之相对应位置再略为前置角度之位址,有适当间距(G)地设置一推力磁极单元(B),推力磁极单元具有一装设在可调节移位装置(B2)上的推力磁极(B1);
上述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C)系设置于推力磁极(B1)下方至R标线(R)区域之间环绕于已翻转出的翻转磁极(A3),其设置之角度、位址为翻转磁极永磁体(A4)宽度中心垂线与励磁绕组(C)磁极(C1)宽度中心垂线可以交合之角度位址处;
一个供给励磁绕组(C)电力与一组蓄电池(C5)充电之发电绕组(D)则装设在旋转磁极组合体(A)中心轴一端轴部,每一个励磁绕组(C)对向方靠近翻转磁极(A3)运行路径之外侧边设有控制继电供电电路的检测电路感应器(C3);
在每一次任一翻转磁极(A3)旋转至其磁力作用面(A10)和任一励磁绕组(C)磁力作用面(C4)交会相对应之瞬间,一控制电路单元(E)之检测电路(E1)感应器(C3)检知使电路为开,而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时,该感应器(C3)电路也同时为关;在检测电路感应器电路为开时,发送信号给继电供电电路(E2)接通供电电路将发电绕组(D)电力或蓄电池电力输送给该励磁绕组激磁,以产生与翻转磁极(A3)同极性之磁作用力,由此与推力磁极单元(B)形成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A)旋转而构成一有力地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再者,上述控制电路单元(E)还具有一选择电路(E3)控制继电供电电路(E2),用以设定选择对任一励磁绕组(C)供电或不供电、以及令继电供电电路能设定选择发电绕组(D)供电方式或蓄电池供电方式;
在选择动力机停止运转之模式,系将推力磁极(B1)后移至设定的后定位位置(L)、及选择电路(E3)设定在“关”的位置,即不产生推动力作用,动力机便可停止运转。
3.一种动力机,具有一可旋转的旋转磁极组合体(I)、一推力磁极单元(J)、及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K)和一组发电绕组(D)、以及其相互间协同作用产生旋转动力之手段,其特征为:
旋转磁极组合体(I)具有一依所设置翻转磁极(I3)数量多少、所需动力大小而设定其外径大小的旋转圆筒本体(I1)或旋转多边型筒本体(Ib);在旋转圆筒本体(I1)外圆周上等份地分布设置复数个安装在固定于旋转圆筒本体的支撑圆盘(I2)上而可依枢轴(Ia:I7、I8)为轴心转动的翻转磁极(I3);若是上述的旋转多边型筒本体(Ib)则翻转磁极设置数量可依其边数来设置;
任一翻转磁极(I3)之枢轴(Ia)处于旋转磁极组合体(I)水平中心线(O)以下15度至35度或至50度夹角区域之位址时,翻转磁极因枢轴对翻转磁极重心的偏心作用及自身具有所需之重量的重力作用而自行有力地向外侧方向翻转出至设定的定位桩(I6)位置定位,此时翻转磁极的磁力作用面(I10)显露于翻转磁极在闭合状态时构成的圆周外,构成翻转磁极以枢轴为轴心向外侧倾斜姿态,在于位此角度、位址的翻转磁极(I3)顶部毗邻位置,亦即磁力作用面(I10)对向之相对应位置再略为前置角度之位址,有适当间距(G)地设置一推力磁极单元(J),推力磁极单元具有一装设在可调节移位装置(J2)上的推力磁极(J1);
上述一组或复数组励磁绕组(K)系设置于推力磁极(J1)下方至R标线(R)区域之间环绕于已翻转出的翻转磁极(I3),其设置之角度、位址为翻转磁极永磁体(I4)宽度中心垂线与励磁绕组(K)磁场磁极(K1)宽度中心垂线可以交合之角度位址处;
一个供给励磁绕组(K)电力和蓄电池(K5)充电电力之发电绕组(D)装设在旋转磁极组合体(I)中心轴一端轴部;每一个励磁绕组(K)对向方靠近翻转磁极(I3)运行路径之外侧边设有控制继电供电电路(E2)的检测电路(E1)感应器(K3);
在每一次任一翻转磁极(I3)旋转至其磁力作用面(I10)和任一励磁绕组(K)磁力作用面(K4)交会相对应之瞬间,一控制电路单元(E)之检测电路(E1)感应器(K3)检知使电路为开,而任一翻转磁极磁力作用面一离开该励磁绕组磁力作用面时,该感应器(K3)电路也同时为关;在检测电路感应器电路为开时,即发送讯号给继电供电电路(E2)接通供电电路将发电绕组(D)电力或蓄电池电力输送给该励磁绕组(K)激磁,以产生与翻转磁极(I3)同极性之磁作用力,由此与推力磁极单元(J)形成合力作用一同推动旋转磁极组合体(I)旋转而构成一有力地持续稳定旋转的动力机;
再者,上述控制电路单元(E)还具有一选择电路(E3)控制继电供电电路(E2),用以设定选择对任一励磁绕组供电或不供电,以及令继电供电电路能设定选择发电绕组(D)供电方式或蓄电池供电方式;
在选择动力机停止运转之场合,可运用可调节移位装置(J2)将推力磁极(J1)后移至设定的后定位位置(L)、及将选择电路(E3)设定在“关”的位置,即不产生推动力作用,动力机便可停止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机,其特征是:旋转磁极组合体(A)包括有旋转圆筒本体(A1)或旋转多边型筒本体(Ab)、一对支撑圆盘(A2)和至少二个或多数个翻转磁极(A3);旋转圆筒本体中段部位呈圆筒体状(A11),而旋转多边型筒本体中段部位则呈多边型的筒体状(A17),此两者(A11、A17)材质优先选用非铁金属或不导磁不锈钢材料;两支撑圆盘(A2)各装设于它两端中心轴第一段具有键槽、螺纹之轴部(A12)以螺母固定,轴部(A13)装设支撑旋转磁极组合体(A)之轴承(A14)而可将之安装在机台(M)上;发电绕组(D)装设在轴部(A15),而另一端轴部(A16)为动力输出轴。
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之动力机,其特征是:支撑圆盘(A2)中心具有通孔、键槽(A18),在支撑圆盘盘面以大于旋转圆筒本体圆筒体(A11)直径为直径之圆上等份地分布有二个或多数个含轴承之轴承座(A7);定位桩(A6)等份地分布于圆盘面边缘,其位址之定位与翻转磁极(A3)之定位相关;支撑圆盘(A2)系以一对彼此相互对称地装设于旋转圆筒本体(A1)圆筒体(A11)或旋转多边型筒体(A17)两侧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之动力机,其特征是:翻转磁极(A3)具有永磁体(A4)及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永磁体安装于承纳固定座之中,永磁体承纳固定座两端面底部内边缘各具有一支撑轴(A8或A88),支撑轴则可转动地分别装设在支撑圆盘(A2)之轴承、轴承座(A7)上,形成枢轴(Aa),另外在其内周边顶部近两外侧部位各有一条状凸块(A9);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之材质优先选用非铁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动力机,其特征是:推力磁极单元(B)由推力磁极(B1)及可调节之移位装置(B2)组成;推力磁极(B1)的永磁体(B3)系装设于承纳安装座(B4),而推力磁极(B1)则安装在作为推力磁极调节位移量或移动至后定位之移位装置(B2)上;永磁体承纳安装座(B4)之材质优先选用非铁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动力机,其特征是:移位装置(B2)具有一对滚珠滑轨(B6),位于推力磁极(B1)底部两侧边互为平行,其上各一对滚珠滑轨滑动承座(B7)联结着推力磁极(B1)底部,滚珠滑轨(B6)则安装在固定于机台(M)上之固定梁(B8)上;
两滑轨(B6)居中沿长度方向设置一调节螺杆(B9),前端与推力磁极后部居中部位铰接,而后段部位设置一具有螺母套以操控推力磁极(B1)进退之操纵轮(B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机,其特征是:调节螺杆(B9)之后段部位设有一链齿轮(B11),一受控制电路控制的直流电动机(B12)透过链条传动可以驱动推力磁极(B1)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动力机,其特征是翻转磁极(A3)永磁体承纳固定座(A5)及推力磁极(B1)承纳安装座(B4)用以装设永磁体(A4)(B3)之内槽四周围或两对向边及槽底镶装有矽钢片或铁片(A19,B13)。
CN 01111131 2001-03-19 2001-03-19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Pending CN1375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1131 CN1375921A (zh) 2001-03-19 2001-03-19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11131 CN1375921A (zh) 2001-03-19 2001-03-19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5921A true CN1375921A (zh) 2002-10-23

Family

ID=465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1131 Pending CN1375921A (zh) 2001-03-19 2001-03-19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759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294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组件和断路器
CN108511289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
CN113541425A (zh) * 2021-07-06 2021-10-22 上海牟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磁力转子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1294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组件和断路器
CN108511289A (zh) * 2018-05-18 2018-09-07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脱扣器
CN113541425A (zh) * 2021-07-06 2021-10-22 上海牟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磁力转子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28856A1 (en) Efficiency magnetic motor
US8373528B2 (en) Magnetic field control method and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US20090218816A1 (en) Motor-generator system with a current control feedback loop
JP2002262487A5 (ja) 発電システム
EP1950871A2 (en) Flywheel electric generator
JP2004535919A5 (zh)
JP2006503618A5 (zh)
CN1764047A (zh) 电动工具
CN1737365A (zh) 发电机的动力能量产生装置
US20160036310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Electrical Generator
US20090152970A1 (en) Power generator using permanent magnet
US20100270885A1 (en) Magnetic driven motor for generating torque and producing energy
CN1375921A (zh) 产生旋转动力的方法及其动力机
US9577500B2 (en) Rotary continuous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2007177788A (ja) 自動回転動力装置
CN1675813A (zh) 旋转电机的磁体
KR102179119B1 (ko) 풍력 회전 구동기
EP1498266A3 (en) Oscillation amount adjusting device for oscillating roller
US20180375418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electrical generator
JP2005098213A (ja) 発電装置
AU2021107664A4 (en) Magnetically Powered Motor
JPH08317597A (ja) 冷却ファン
JP2001161058A (ja) 磁力式原動機
WO2005093938A1 (ja) 磁気原動機
WO2006071083A2 (en) Power generator using permanent mag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