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1522A -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1522A
CN1361522A CN01133018A CN01133018A CN1361522A CN 1361522 A CN1361522 A CN 1361522A CN 01133018 A CN01133018 A CN 01133018A CN 01133018 A CN01133018 A CN 01133018A CN 1361522 A CN1361522 A CN 1361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variation
thickness
optical pickup
pickup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3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524C (zh
Inventor
郑钟三
安荣万
金泰敬
徐偕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1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1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5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5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3Shape of individual dete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11B7/13927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during transducing, e.g. to correct for variation of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due to disc tilt or irregularities in the cover layer thickn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or compensation of imperfections on the carrier, e.g. dust, scratches, dropou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其中的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用于划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该装置被构建成具有分结构的单个光检测器、或光束划分器和多个光检测器,所述光检测器能够考虑到由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引起的光强度分布的变化,划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并检测划分的光束部分。该光学拾取器允许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而无需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接收侧安装散光镜。由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能够通过使用执行器根据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或校准镜沿着光轴来校正。

Description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拾取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器,它能够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和/或能够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背景技术
通常,随着由光学拾取装置聚焦在记录介质上的光点的尺寸变小,信息记录/再现密度增加。使用的光波长(λ)越短,并且物镜的数值孔径(NA)越大,则光点的尺寸越小,这可由方程式(1)表达:
光点的尺寸∝λ/NA     …(1)
为了更高的记录密度而减小聚焦在记录介质上的光点尺寸,就需要构建带有诸如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的短波长光源和具有更大NA的物镜的光学拾取器。目前在本技术领域中能引起兴趣的是一种用于利用0.85NA的物镜将记录密度增加到22.5GB、并用于将记录介质的厚度减小到0.1mm以防止由记录介质倾斜造成的性能降级的格式。这里,记录介质厚度指的是从记录介质的光入射表面到信息记录表面的距离。
如下面的方程式(2)所示,球形像差W40d与物镜NA的4次方和记录介质的厚度偏差成比例。因此,如果采用约0.85的NA的物镜,则记录介质必须有偏差小于±3μm的统一厚度。但是,制造在上述厚度偏差范围内的记录介质十分困难。 W 40 = n 2 - 1 8 n 3 ( NA ) 4 Δd . . . ( 2 )
图1表示当使用400nm光源和具有0.85NA的物镜时,记录介质的厚度偏差与由厚度偏差引起的波前像差(光学路径差(OPD))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波前像差与厚度偏差按比例增加。因此,当采用具有高NA,如0.85NA的物镜时,就必须校正由记录介质的厚度偏差引起的球形像差。
图2表示了一种能够检测光盘厚度的偏差的常规光学拾取器,该装置在待审日本专利hei 12-57616中公开。参照图2,该常规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10,用于发射光束;偏振光束分离器11,用于根据其偏振状态发射或反射入射光束;四分之一波片15,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偏振状态;物镜17,用于聚焦入射光束以在光盘1的记录表面1a上形成光点;圆柱形散光镜21,用于将影响光束的散光在从光盘1的记录表面1a上反射后通过物镜17、四分之一波片15和偏振光束分离器11传送回去;以及光检测器25,用于从散光镜21接收光束。该常规光学拾取器还包括安置在偏振光束分离器11和四分之一波片15之间的校准镜,用于校准来自光源的入射偏向光束;和安置在偏振光束分离器11和散光镜21之间的聚光镜19。
因为常规光学拾取器具有引起散光以能够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散光镜21,所以根据光盘的厚度t’,在从光盘1的记录表面1a上反射后经过散光镜21的光的强度分布会变化,如图3A到3E所示。当采用的光盘1分别具有厚度0.70mm、0.65mm、0.60mm、0.55mm和0.50mm,并且图2的光学拾取器被设计成用于0.6mm厚的光盘时,图3A到3E说明经过散光镜21并射向光检测器25的光强度分布。
参照图3C,当光盘1具有厚度0.60mm时,即相对于其它厚度水平的基准水平(以下称为基准厚度),由于没有发生球形像差,进入光检测器25的光强度分布是圆形的并且是中心点对称的。当光盘1的厚度从0.60mm偏离,由于厚度偏差而发生球形像差,并且经过散光镜21并由光检测器25接收的光强度分布是中心点不对称的,如图3A、3B、3D和3E所示。
光检测器25从所接收的光强度分布的变化检测光盘1的厚度变化。为此目的,光检测器25包括第一到第四内侧部分A1、B1、C1和D1,及围绕第一到第四内侧部分A1、B1、C1和D1的第一到第四外侧部分A2、B2、C2和D2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光学拾取器中,光盘1的厚度变化信号是通过从在光检测器25的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三内侧部分A1和C1的检测信号a1和c1与在另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二和第四外侧部分B2和D2的检测信号b2和d2之和(a1+c1+b2+d2),减去在光检测器25的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三外侧部分A2和C2的检测信号a2和c2与在另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的第二和第四内侧部分B1和D1的检测信号b1和d1之和(a2+c2+b1+d1)而检测的。换言之,光盘的厚度变化信号St’能够通过利用下面的方程式,从光检测器25的第一到第四内侧部分A1、B1、C1和D1的检测信号a1、b1、c1和d1与第一到第四外侧部分A2、B2、C2和D2的检测信号a2、b2、c2和d2来检测:
St′=(a1+c1+b2+d2)-(a2+c2+b1+d1)…(3)
但是,这个检测光盘厚度变化的机理仅能够被应用于采用散光镜的光学拾取器。换言之,如果光学拾取器不包括散光镜,与光学拾取器一同使用的光盘的厚度变化就不能被检测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它在光接收侧不包括形成散光的散光镜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和/或能够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用于产生和发射光束;物镜,用于聚焦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光点;安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光学路径改变器,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行进路径;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用于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划分成第一光束部分,并从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检测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及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用于通过从第一检测信号中减去第二检测信号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最好,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可以是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
最好,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包括:光束划分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及第一和第二光检测器,用于从光束划分器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用于产生和发射光束;物镜,用于聚焦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光点;安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光学路径改变器,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行进路径;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用于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划分成光轴上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部分周围的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检测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以及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用于通过从第一检测信号中减去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之和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最好,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是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
最好,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包括:光束划分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检测器,用于从光束划分器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在光学路径改变器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还可以包括球形像差补偿单元,用于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产生的厚度变化信号通过驱动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还可以包括: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校准镜,用于校准来自光源的偏向光束;以及执行器,用于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驱动校准镜,从而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的图表表示记录介质的厚度偏差与由厚度偏差引起的波前像差(光学路径差(OPD))之间的关系;
图2说明一种能够检测光盘厚度的偏差的常规光学拾取器,该装置是在待审日本专利hei 12-57616中公开的;
图3A到3E说明当光盘分别具有厚度0.70mm、0.65mm、0.60mm、0.55mm和0.50mm时,进入图2的光学拾取器的光检测器的光强度分布,该光学拾取器被设计成用于0.6mm厚的光盘;
图4的平面图说明图2中所示的光检测器的结构;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6A到6C,和图7A到7C分别说明当图5的光学拾取器被设计成用于0.1mm厚的记录介质,物镜具有0.85NA并且光源发射400nm的光束时,对应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传回的光束的密度分布和相位分布;
图8说明图5的光检测器和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的优选实施例;
图9说明图8的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10说明图5的光检测器和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的其它实施例;
图11是当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光检测器具有图8的结构时,厚度变化信号和光检测器的第一与第二光接收部分的第一与第二检测信号之和的图表;
图12是当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光检测器具有图10的结构时,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信号和光检测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之和的图表;
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5的平面图表示图14的光束划分器的结构;
图1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以及
图17的平面图表示图16的光束划分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5中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优选实施例。参照图5,该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51,用于产生和发射光束;物镜57,用于聚焦来自光源51的入射光以在记录介质50的信息记录表面50a上形成光点;安置在光源51和物镜57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光学路径改变器,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行进路径;光检测器65,用于划分和检测从记录介质50反射后经过物镜57和光学路径改变器传回的光束;以及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用于从自光检测器65输出的多个检测信号中检测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这里,记录介质50的厚度t指的是从记录介质50的光入射表面50b到信息记录表面50a的距离。厚度变化指参照一个记录介质上的位置的厚度偏差、和不同光盘之间的厚度差两者。
光源51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例如边缘发射激光器或垂直空穴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用于以预定比率发送和反射入射光束的光束分离器55能够被采用作为光学路径改变器。或者,光学路径改变器可以包括:偏振光束分离器(未示出),用于根据其偏振情况有选择地发送或反射入射光束;以及安置在偏振光束分离器和物镜57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四分之一波片(未示出),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相位。
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用于记录和再现下一代数字通用盘(DVD),所谓的“高清晰度(HD)DVD”家族系列的记录介质,最好光源51采用蓝光半导体激光器,该激光器发射大约400-420nm波长的光束,最好是大约405nm波长的光束,而物镜57采用具有0.7或更大数值孔径(NA)的透镜,NA最好是0.85。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最好还包括:在光源51和光束分离器55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校准镜53,用于校准从光源51发射的偏向光束;以及在光束分离器55和光检测器65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感测(sensing)镜59,用于会聚入射光束。感测镜59与光检测器65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以使被光检测器接收的光点具有适当的尺寸,例如,具有直径约100μm。
考虑到基于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的光束强度分布的变化,光检测器65作为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被构建成能够划分和检测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57和光学路径改变器传回的光束。
例如,假设物镜57具有0.85的NA,光学拾取器被设计成用于具有厚度0.1mm的记录介质50,而且光源51发射400nm的光束。在这种情况下,对应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从记录介质50反射后经过物镜57和光学路径改变器传回的光束LB的强度和相位分布在图6A到6C中和图7A到图7C中示出。更具体地说,图6A说明了从记录介质50反射后经过光学路径改变器传回的光的强度分布,其中记录介质50的厚度比设计用于光学拾取器的厚度0.1mm(以下称为基准厚度)薄10μm,而图7A说明了图6A的光束的相位分布。图6B说明了具有基准厚度0.1mm的记录介质50的光分布,而图7B说明了图6B的光束的相位分布。图6C说明了具有比基准厚度厚10μm的记录介质50的光分布,而图7C说明了图6C的光束的相位分布。
参照图6A和7A,当记录介质50上光束聚焦的部分比基准厚度薄时,光束的强度分布在中心轴比较弱,并且从中心轴随着距离增加而增强。而且,光束的相位分布出现类似对应中心轴的双峰对称。参照图6B和7B,当记录介质50上光束聚焦的部分具有基准厚度时,光束的强度分布贯穿光束是相同的,而且光束的相位分布是相同的。参照图6C和7C,当记录介质50上光束聚焦的部分比基准厚度厚时,光束的强度分布和相位分布与图6A和7A的情况相反。
如图6A到6C和图7A到图7C所示,光束的强度分布和相位分布根据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围绕中心轴对称地变化,并对应相反的厚度变化而相反变化。而且,由增加大于基准厚度的记录介质的厚度引起的光束的分布和相位谱的变化,与由减小小于基准厚度的记录介质的厚度引起的光束的分布和相位谱的变化相反。
因此,光检测器65最好被构建成可以将入射光束分成光轴上的LB部分和外围部分分别检测。例如,如图8所示,光检测器65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A和B,用于将入射光束LB划分成对应中心光轴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部分周围的第二光束部分,并用于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光检测器65的第一光接收部分A可以是圆形或矩形的,从而将入射光束LB划分成对应中心光轴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部分周围的第二光束部分,并分别检测这两部分。
如图8所示,当光检测器65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A和B时,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与减法器71构建在一起,用于从第一光接收部分A的第一检测信号a中减去第二光接收部分B的第二检测信号b、并输出相减的结果作为对应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信号St。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还可以包括增益控制器73,用于在减法器71做减法之前,利用预定的增益因子k放大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a和b中的至少一个信号,从而能够调整厚度变化信号St的偏移量。
或者,如图10所示,光检测器65可以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D、E和F,用于分别将入射光束LB划分成在中心光轴上排列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入射光束LB的第一光束部分周围的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用于分别光电转换这些光束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D、E和F既可以按对应记录介质50的切线方向排列,也可以按对应记录介质50的径线方向排列。
当光检测器65以如图10所示的方式构建时,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通过从第一光接收部分D的第一检测信号d中减去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E和F的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e和f之和来检测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如图9所示,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可以如此构建,从而能够利用预定的增益因子k放大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d、e和f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然后处理检测信号,从而能够调整厚度变化信号的偏移量。
对于图8和图10示出的光检测器65,第一光检测部分A和D的尺寸是确定的,从而它们可接收全部入射光束的10-90%。
回到图5,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在光学路径改变器和物镜57之间的光学路径上还可以包括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其中该单元是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产生的厚度变化信号St驱动的,因此补偿了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通过在两层具有电极图案的透明基片之间注入液晶制造而成的液晶板能够用作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由于对于折射率液晶具有各向异性,经过液晶板的光束的相位发生改变。更具体地说,液晶板是根据厚度变化信号St驱动的,从而,经过液晶板的光束的波前形状变成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的相反形状,因此补偿了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的驱动电路可以包含于或者独立于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
图11是当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光检测器65具有图8的结构时,厚度变化信号St与光检测器65的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A和B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a和b之和Ssum相对于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的图表。图12是当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光检测器65具有图10的结构时,厚度变化信号St和光检测器65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E、D和F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e、d和f之和Ssum相对于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的图表。如图11和12所示,相对于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由厚度检测电路70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St的变化,相对而言大于由光检测器65检测的检测信号之和Ssum的变化。
如参照图11和12所描述的,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能够由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检测。因此,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能够通过根据厚度变化信号St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来校正。
此外,为了补偿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可以包括执行器80,它能够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70产生的厚度变化信号St沿着光轴驱动校准镜53,如图13所示,以取代图5的球形像差校正单元75。
图14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代替具有图8中所示的分结构的检测器65,将光束划分器160、第一和第二光检测器165a和165b用作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在图14中,与图5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这里将不再描述。
如图15所示,光束划分器160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A’和B’,用于将入射光束LB划分成在光轴上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周围的第二光束部分。例如,第一部分A’例如直接发送入射光束LB的第一光束部分,或将该部分衍射成第0级光束,从而发送的或衍射的光束由第一光检测器165a接收。第二部分B’例如衍射入射光束LB的第二光束部分,从而第+1级或第-1级光束由第二光检测器165b接收。全息光学单元(HOE)作为光束划分器160,该HOE在第一部分A’中具有通孔、直接发送部分或全息图案,用于衍射入射光束并发送产生的第0级光束;而且它在第二部分B’中具有全息图案,用于衍射入射光束并发送产生的第+1级和第-1级光束。
在根据图1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中,从第一和第二光检测器165a和165b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a和b中检测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信号St,以及根据厚度变化信号St通过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校正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其原理与前面实施例的原理相同。另外,图14的光学拾取器可以包括执行器80,用于沿着光轴驱动校准镜53,如图13所示,从而补偿了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图16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代替具有图10中所示的分结构的检测器65,将光束划分器260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检测器265d、265e和165f用作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在图16中,与图5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这里将不再描述。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光束划分器260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D’、E’和F’,用于根据与图15的光束划分器160相同的原理,将入射光束LB划分成在光轴上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周围的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第一部分D’例如直接发送入射光束LB的第一光束部分,或衍射该部分并发送产生的第0级光束,从而发送的或衍射的光束由第一光检测器265d接收。第二部分E’例如衍射入射光束LB的第二光束部分,从而第+1级或第-1级衍射的光束由第二光检测器265e接收。第三部分F’例如衍射入射光束LB的第三光束部分,从而第+1级或第-1级衍射的光束由第三光检测器265f接收。HOE能够用作光束划分器160,该HOE在第一部分D’中具有通孔、直接发送部分或全息图案,用于衍射入射光束;而且它在第二部分E’和第三部分F’中都具有全息图案,用于衍射入射光束。
在根据图16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中,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检测器265d、265e和265f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d、e和f中检测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信号St,以及根据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St通过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75或校准镜53补偿由记录介质50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其原理与前面实施例的原理相同。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中,具有分结构的单个光检测器,或光束划分器和多个光检测器被用作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从而,考虑到由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引起的光强度分布的变化,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是由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划分并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是通过处理从光检测器输出的检测信号而检测的。因此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能够利用在光学拾取器的光接收侧不包括产生散光的散光镜的光学系统来检测。由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能够通过根据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驱动球形像差补偿单元或校准镜沿着光轴来校正。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来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修改。

Claims (13)

1.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用于产生和发射光束;物镜,用于聚焦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光点;和安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光学路径改变器,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行进路径,该光学拾取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用于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划分成第一光束部分,并从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检测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和
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用于通过从第一检测信号中减去第二检测信号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可以是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包括:
光束划分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和
第一和第二光检测器,用于从光束划分器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和第二光束部分。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如此构建,以使光束被划分成为圆形或矩形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围绕第一光束部分的第二光束部分并检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第一光束部分对应于全部入射光束的10-90%。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厚度变化检测电路利用预定的增益因子放大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然后处理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7.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用于产生和发射光束;物镜,用于聚焦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光点;和安置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光学路径改变器,用于改变入射光束的行进路径,该光学拾取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用于将从记录介质反射后经过物镜和光学路径改变器的光束划分成光轴上的第一光束部分和在第一光束部分周围的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检测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和
厚度变化检测电路,用于通过从第一检测信号中减去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之和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是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的光检测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光束划分与检测装置包括:
光束划分器,用于将入射光束划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和
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检测器,用于从光束划分器接收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并分别光电转换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厚度变化检测电路利用预定的增益因子放大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然后处理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信号以检测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至3和7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其中第一光束部分对应于全部入射光束的10-90%。
12.如权利要求1至3和7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还包括在光学路径改变器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球形像差补偿单元,用于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产生的厚度变化信号通过驱动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13.如权利要求1至3和7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拾取器,还包括:
在光源和物镜之间的光学路径上的校准镜,用于校准来自光源的偏向光束;和
执行器,用于根据由厚度变化检测电路检测的厚度变化信号驱动校准镜,从而补偿由记录介质厚度变化引起的球形像差。
CNB01133018XA 2000-12-28 2001-09-13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35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84211/00 2000-12-28
KR1020000084211A KR100354771B1 (ko) 2000-12-28 2000-12-28 기록매체 두께 변화 검출 및/또는 그 두께 변화에 의해발생된 구면수차 보정 가능한 광픽업장치
KR84211/2000 2000-12-2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8561A Division CN1244924C (zh) 2000-12-28 2001-09-13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1522A true CN1361522A (zh) 2002-07-31
CN1183524C CN1183524C (zh) 2005-01-05

Family

ID=1970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8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924C (zh) 2000-12-28 2001-09-13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CNB011330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3524C (zh) 2000-12-28 2001-09-13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8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924C (zh) 2000-12-28 2001-09-13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035186B2 (zh)
EP (1) EP1223576B1 (zh)
JP (1) JP2002208170A (zh)
KR (1) KR100354771B1 (zh)
CN (2) CN1244924C (zh)
DE (1) DE60139376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74C (zh) * 2002-10-02 2007-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CN100334627C (zh) * 2004-01-08 2007-08-29 夏普株式会社 具备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光集成单元、光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4638B2 (en) * 2002-03-04 2007-0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using it and aberration correction method
JP2004062938A (ja) * 2002-07-25 2004-02-2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球面収差補正装置及び球面収差補正方法
CN1324587C (zh) 2002-12-10 2007-07-04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用于该光盘装置的像差修正方法
EP1471514A3 (en) * 2003-04-22 2006-10-0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expander lens, coupling lens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correcting optical element
US7369483B2 (en) * 2004-01-21 2008-05-06 Microcontinuum, Inc. Pre-formatted linear optical data storage medium
KR100712895B1 (ko) * 2005-09-21 2007-04-30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의 구면 수차 보정 방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JP4933173B2 (ja) * 2006-07-03 2012-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成形品、成形型、光学素子、光学装置、光走査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5811557A (zh) * 2016-03-04 2016-07-27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电喷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545B2 (ja) * 1987-01-07 1997-04-0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焦点誤差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光検出器の受光領域幅の選定方法
KR100200868B1 (ko) * 1995-12-22 1999-06-15 윤종용 광픽업 장치
DE69838745T2 (de) * 1997-10-06 2008-10-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tektionssystem der sphärischen aberration und dieses verwendende optische vorrichtung
JP3443668B2 (ja) * 1998-04-30 2003-09-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収差補正方法及び収差補正装置
JP3574747B2 (ja) 1998-08-05 2004-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EP0984440A3 (en) * 1998-09-04 2000-05-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berra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0132849A (ja) * 1998-10-27 2000-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0182254A (ja) * 1998-12-15 2000-06-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BR9908316A (pt) * 1998-12-29 2000-11-0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ositivo de exploração óptica
JP2000339713A (ja) * 1999-05-24 2000-12-08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20010068556A (ko) * 2000-01-06 2001-07-23 윤종용 광픽업장치
JP3775965B2 (ja) * 2000-02-07 2006-05-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再生装置
KR100694029B1 (ko) * 2000-03-04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밀도 기록/재생용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74C (zh) * 2002-10-02 2007-02-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CN100334627C (zh) * 2004-01-08 2007-08-29 夏普株式会社 具备光源和光检测器的光集成单元、光头装置及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14240A1 (en) 2002-08-22
EP1223576B1 (en) 2009-07-29
JP2002208170A (ja) 2002-07-26
KR100354771B1 (ko) 2002-10-05
DE60139376D1 (de) 2009-09-10
EP1223576A2 (en) 2002-07-17
KR20020054926A (ko) 2002-07-08
US7035186B2 (en) 2006-04-25
US20050286376A1 (en) 2005-12-29
US7242659B2 (en) 2007-07-10
CN1244924C (zh) 2006-03-08
CN1532828A (zh) 2004-09-29
EP1223576A3 (en) 2007-05-30
CN1183524C (zh) 2005-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66223B1 (ko) 광픽업 장치
KR100315637B1 (ko) 씨디-알더블유의 재생/기록이 가능한 디브이디-롬 광학계
CN1183524C (zh) 检测介质厚度变化和/或补偿其引起的球形像差的拾取器
CN1828744A (zh) 光拾波器及光学信息再现装置
US7948858B2 (en)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 disc system
CN1194343C (zh)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CN1203476C (zh) 能够检测及/或补偿球面像差的光拾取头
CN1808578A (zh) 衍射元件和具有该衍射元件的光学头设备
CN1917054A (zh) 能够检测并补偿球面像差的光学拾取设备
US20080002555A1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N1146882C (zh) 光拾取器
US6278670B1 (en) Optical head apparatus
US6434104B2 (en)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CN1146881C (zh) 能读取多片光盘的光学拾波器系统
EP1905028A1 (en) Active compensation device, and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active compensation device
CN1956076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317786A (zh) 光盘头、激光二极管模块和光学录/放装置
CN1308326A (zh) 光学拾取器
KR20050053523A (ko) 광 픽업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CN1113337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0382169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EP1684277B1 (en) Optical pickup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multiple types of media
CN100407305C (zh) 光学拾取设备
JP412679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324272B1 (ko) 광픽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