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463A -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463A
CN1330463A CN01121835A CN01121835A CN1330463A CN 1330463 A CN1330463 A CN 1330463A CN 01121835 A CN01121835 A CN 01121835A CN 01121835 A CN01121835 A CN 01121835A CN 1330463 A CN1330463 A CN 1330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er
band
splitter unit
por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21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0024C (zh
Inventor
威廉·A·汤普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33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00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0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按照本发明的双向光传输系统在遍及n个节点上提供x个光信道的传送。该系统在按序连接每个节点的单根光纤上支持x个信道的双向传送。该系统的优点是,仅仅利用两个光传输波段以获得信号分离的最小损失。除了方向分离以外,终端节点之间光纤上两个方向的光传输还有频谱(波长/频率)分离。仅仅使用两个波段就允许利用低损耗宽带薄膜光滤波器,用于每个节点处组合和分离信号。如果需要,信号的进一步处理发生在单向部件中,例如,复用器,去复用器和放大器。

Description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本发明一般涉及光通信系统,具体涉及通过单根光纤提供通信的光通信系统。
现有技术的双向光通信系统能够通过单根光纤作双向传输,它通常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若干不同的波长上分离和分布通信业务。一种现有技术的单光纤双向光通信的方法采用波长交叉技术,其中沿第一方向传播的波长与沿第二方向传播的波长交叉。例如,建立增量波长λ1,λ3,λ5等沿第一方向传播,而在相同的频谱波段内,波长λ2,λ4,λ6等沿第二方向传播。
另一种形式的双向通信技术交叉多个子波段或多个关联波长块。例如,可以建立波长λ1-4沿第一方向传播,波长λ5-8沿第二方向传播,波长λ9-12沿第一方向传播,波长λ13-16沿第二方向传播,等等。在以上的每种情况下,我们发现,所有使用的波长是在相同的频率波段内,例如,C波段。每种方法在每个子波段中利用多个滤波器处理多个波长。其结果是,多个滤波器的存在产生相对大的总体信号损失。另一个结果是,仅仅对每个方向上一个子波段可以优化多个滤波器中的损失。因此,需要这样一种系统,在较宽波段的波长/频率上有减小的信号损失。
按照本发明的双向光传输系统在遍及n个节点上提供x个光信道的传送。该系统在按序连接每个节点的单根光纤上支持x个信道的双向传送。该系统的优点是,仅仅利用两个光传输波段以获得这两个波段中信号分离的最小损失。除了方向分离以外,系统内两个方向的光传输还有频谱(波长/频率)分离。仅仅使用两个波段就允许利用低损耗宽带薄膜光滤波器,每个节点处组合和分离信号。如果需要,该信号的进一步处理发生在单向部件中,例如,复用器,去复用器和放大器。两个分离波段中光滤波器交替安排的选择,是使整个系统的光性能最佳和大大减小插入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在系统的每个中间节点处,第一波段光信号的传输滤波器用在第一波段的光放大器输出端与双向光纤之间。利用这个滤波器的反射部分传送第二波段的反向信号,它是从双向光纤到第二波段的光放大器。在第二波段的光放大器输出端与双向光纤之间的每个中间节点处,还利用第二光波段的光传输滤波器。利用第二波段滤波器的反射部分传送第一波段的输入信号,它是从双向光纤到第一波段的光放大器。系统中各个终端节点仅包括一个合适的传输滤波器。交替安排滤波器给系统中每个节点的双向传输同时提供最佳的信号性能,与此同时,把来自滤波器部件的插入损耗减至最小。
根据以下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采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双向光传输系统的一个典型实施例。
参照图1,它表示按照本发明双向光纤传输系统10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系统10在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终端节点12与第二终端节点14之间传送x个信道。中间节点,即,中继节点16,耦合在第一终端节点12与第二终端节点14之间。应当明白,任何数目的中间节点可以耦合在两个终端节点之间的信号路径上以保持适当的光传输电平。所以,完全的双向光纤传输系统包括总数为n的节点。还应当明白,中间节点不仅仅是中继器类型节点,还可以包括多对终端节点以及光分插节点。原则上,终端节点12,14可以位于它们之间连接的相同局和通信业务(结构),为的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系统,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连接的节点链。传送系统发射的双向信号的光纤18耦合在每个节点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仅仅利用两个传输波段,例如,一个方向上的“C”波段和另一个方向上的“L”波段,为的是获得两个波段中信号分离的最小损耗。本领域专业人员知道,C波段通常包括1530至1563nm范围内的波长,而L波段通常包括1573至1610nm范围内的波长。除了方向分离以外,两个终端节点12,14之间光纤18上的两个方向光传输还有频谱(波长/频率)分离。仅仅使用两个波段就允许利用低损耗宽带薄膜光滤波器,组合和分离每个节点处的信号。如果需要,该信号的进一步处理发生在单向的部件中,例如,复用器,去复用器和放大器。如图1所示,C波段中的信号是从第一终端节点12传播到第二终端节点14,而L波段中的信号是从第二终端节点14传播到第一终端节点12。
在第一终端节点12,给定数目x个光变换单元20从x个对应波长信道接收输入信号。光变换单元20(OTU)把输入波长(通常为1310nm)变换成C波段中的合适波长(通常在1530nm至1563nm的范围)。OTU20耦合到光复用器单元22,光复用器单元22又耦合到光放大器单元24。这些C波段信号在光复用器22中进行频谱组合,然后经光放大器24放大。光放大器24的输出耦合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30的输入端口26,图中用“COMSEP”表示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如同它的名称所暗示的,COMSEP 30组合沿第一方向传播的光信号,并分离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光信号。如图所示,COMSEP包括:单波段输入端口26,单波段输出端口28和双向输入/输出端口32。单波段端口26,28的作用是,作为沿单方向传播的预定信号波段中光信号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此外,虽然称之为单波段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应当明白,这些术语并不意味着限制端口本身的具体结构。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定义的端口是说明通过系统10中信号流的主要方向。在内部,第一终端节点12的COMSEP单元30包括C波段传输滤波器。包括C波段传输滤波器的COMSEP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一般可以用“C波段COMSEP”表示。如以下所说明的,C波段滤波器34能够使C波段信号以低的插入损耗发射到COMSEP30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32。
应当明白,C波段和L波段的信号波段出现在COMSEP30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32和在连接每个节点之间的光纤18内。C波段信号从第一终端节点12传播通过中间节点16到达这个公共光纤18上的第二终端节点14。在第一终端节点12处,到达双向输入/输出端口32的输入L波段信号从COMSEP30的C波段滤波器34上反射,并输出通过单波段输出端口28。第一COMSEP30的单波段输出端口28耦合到L波段光放大器36,L波段光放大器36又耦合到光去复用器(DEMUX)38。L波段信号在光放大器36内被放大,然后在去复用器38中进行频谱分离。与C波段OTU的功能相反,L波段光变换器单元40耦合到光去复用器28的输出端,把L波段信号变回到标称波长(通常为1310nm)。
第一中继节点16耦合到第一终端节点12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32。如图所示,中继节点16包括:两个组合器/分离器单元(COMSEP)42,44和两个光放大器46,48(各样一个用于L波段和各样一个用于C波段)。如同第一终端节点12的COMSEP30一样,中继节点16中的每个COMSEP42,44分别包括:双向输入/输出端口50,51,单波段输入端口52,53和单波段输出端口54,55。第一终端节点12的COMSEP30包括C波段滤波器34,COMSEP30耦合到中继节点16中的COMSEP42,COMSEP42包括L波段滤波器56。包括L波段传输滤波器的COMSEP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一般可以用“L波段COMSEP”表示。如以下所讨论的,在每个随后节点的COMSEP单元内,交替安排单波段的C波段滤波器和L波段滤波器具有减小滤波器插入损耗的优点。
本领域专业人员应该明白,与两个终端节点之间的距离有关,第一终端节点12与第二终端节点14之间可以放置给定数目的中继器。第二终端节点14基本上是第一终端节点的互补像。就是说,鉴于第一终端节点12的COMSEP30包括C波段传输滤波器34,第二终端节点14的COMSEP60包括L波段传输滤波器62。类似地,光放大器,复用器,去复用器和光变换器单元都适合于交替波段的波长。第二终端节点14通过L波段COMSEP60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64耦合到双向光纤18。第二终端节点14中L波段COMSEP60的单波段输出端口68耦合到光放大器72,光放大器72又耦合到光去复用器74。C波段光变换器单元76耦合到光去复用器74的输出端,用于变换光去复用器的输出回到其标称的1310nm波长。
在第二终端节点的输入侧包括光变换器单元(OTU)78,用于变换输入波长到L波段中的合适波长。如图所示,OTU耦合到光复用器80和光放大器82。光放大器82耦合到第二终端节点14中L波段COMSEP60的单波段输入端口70。
已经描述了双向传输系统10的基本结构,现在可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操作。从第一终端节点12开始,输入波长(例如,1310nm)进入光变换器单元20,并变换成C波段中的合适波长(例如,在1530nm至1563nm的范围)。这些C波段信号在光复用器22中进行频谱组合,然后经光放大器24放大。C波段信号发送到COMSEP30中单波段输入端口26处的C波段传输光滤波器34。该滤波器以低的插入损耗发射这些C波段信号到双向端口。关于C波段COMSEP30,在所有的工作条件下,当今可以购得的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在最差情况下为1.7dB,而在此处规定的目标频率下,其典型性能为1.3dB。损耗的计算是基于1.5dB传输损耗和两个连接器约0.2dB的损耗。可以从如下的供应商购得具有上述特性的滤波器,例如,JDS Uniphase of SanJose,California和E-TEK Dynamics,Inc.of San Jose,California。
C波段信号从第一终端节点12传播到这个公共光纤18上的中间节点16。由于各种原因,诸如,不完善的连接,差的连接器,或甚至非线性的光纤性质,部分的C波段信号在公共光纤中可能改变方向。然而,反射的C波段信号发生改变方向并回到第一终端节点12,这些反射的C波段信号中的大部分是由COMSEP30中C波段滤波器34从双向端口32路由到单波段输入端口26。从双向端口发射到输出端口28的最小信号电平是由所用光滤波器的性能所确定。例如,我们建议的滤波器部件在最差情况下给出的这个参数为-15dB或更好的性能。当把这种最差情况与光放大器36和去复用器38的频谱性能结合时,本领域专业人员可以看到,对于合理电平的反射C波段信号,不再需要附加的频谱滤波操作。
在中继节点16处,来自第一终端节点12的C波段信号通过其双向端口50进入L波段COMSEP42。这个COMSEP42有L传输滤波器56,所以,如图所示,C波段信号以最小的插入损耗从L波段滤波器反射到输出端口52。这个应用中的L波段滤波器在所有的工作条件下最差情况的插入损耗为0.9dB,典型的性能为0.3-0.5dB。损耗的计算是基于0.7dB的传输损耗和两个连接器约0.2dB的损耗。C波段信号在光放大器46中被放大,然后引导到C波段COMSEP44中的输入端口53。C波段信号按照这种方式从这个中继节点16传播到系统中的下一个节点。
从上一个中继节点的C波段COMSEP输出端口出射的C波段信号通过它的双向端口64进入到第二终端节点14中的L波段COMSEP60。如图所示,C波段信号也以最小的插入损耗从这个滤波器62反射到输出端口68。COMSEP60耦合到光放大器72,光放大器72又耦合到去复用器(DEMUX Cn)74。C波段信号在光放大器72中被放大,然后在去复用器74中进行频谱分离。然后,利用OTU单元76(cn1至cnx),C波段信号频谱变回到标称波长(通常为1310nm)。
与C波段信号类似的方式,进入第二终端节点16中L波段OTU78的标称波长输入信号(通常为1310nm)变换到合适的L波段波长(通常在1573nm至1610nm的范围)。然后,该信号按照描述C波段信号的类似方式从第二终端节点14传播到第一终端节点12。在第一终端节点12处,L波段信号从COMSEP30中的C波段滤波器34上反射。L波段信号在光放大器36中被放大,然后在去复用器38(DEMUXL1)中进行频谱分离。然后,利用OTU单元40(l11至l1x),L波段信号频谱变回到标称波长(通常为1310nm)。
按照本发明描述的交替使用C和L传输滤波器对整个系统提供几个重要的优点。最明显的是,在各个节点之间的单根光纤上实现双向传输。与许多系统中目前实际的情况比较,本发明方法使两个网络单元之间双向连接所需的光纤数目减少一半。可以明白,这种方法给用户节省了很多的成本。
按照本发明所示利用滤波器的交替安排还导致每个节点中低电平输入信号分离点处最小的光插入损耗。这对于两个传输方向都是正确的,且是上述交替使用滤波器的直接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利用L波段COMSEP中的反射路径,从第一终端节点12传播到第二终端节点14的C波段信号总是被分离的。类似地,利用C波段COMSEP中的反射路径,从第二终端节点14传播到第一终端节点12的L波段信号总是被分离的。把波段分离点处的插入损耗减至最小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此点处任何附加的插入损耗在系统电平光功率预算中是很难恢复的。这个困难来源于当今实际的系统中,因为用于光信号注入到光纤18中的高功率电平引起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光纤中许多破坏性的非线性效应。因此,进入到光纤18中的信号注入功率电平受到限制,不能通过增大注入功率电平弥补附加的分离损耗。
使功率光放大器有较高的输出,而没有招致外部光纤设备中的非线性光功率惩罚,如图所示的交替安排滤波器还能恢复注入侧滤波器的插入损耗。这是可能的,因为光放大器输出端与COMSEP输入端之间所用的光纤长度很短,因此,COMSEP遭遇损耗之前因高功率导致的光功率惩罚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系统的光功率预算对于确定光变换单元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很重要的参数,因为它对实际系统的光信号噪声比有直接的影响。在典型的系统中,在必须使用光变换单元以再生信号之前,可以利用每个跨度减小噪声贡献1/2(-3dB)使跨度数目增加一倍(+3dB)。按照本发明系统的光功率预算优于相当的单向系统光功率预算0.8dB至0.4dB。这个优点是单向系统所受具体限制的结果,可以利用它增加所允许的跨度损耗或增加信号再生之间的最大跨度数目。
要求仅使用两个波段以获得这个最小的分离损耗。因此,每个波段必须足够宽以支持最大的信道数目。当今实际系统在每个波段中提供覆盖3-4THz频谱的信道。此处所用波长的选择是受以下条件的驱使,例如,放大部件的现有技术水平和光纤传输损耗特性,它给出的最小光纤损耗约在1565nm。因此,对于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光纤,两个波段中的损耗大致相等。虽然本发明的叙述是利用C波段和L波段中的波长,应当明白,本发明不受此限制,也可以利用其他波段的波长,例如,光纤在1300nm与1530nm之间会有更多的波段不久将成为现实,在该光纤中已去除失水峰值(Water loss peak)。这些波段有信道所需的光色散特性,而没有太大的损耗特性,与现有非零色散移位光纤比较,容许较高的注入功率。应当明白,对单向光学部件的光特性需要作相应的改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L波段和C波段分离的光带宽约为11nm。使用这些分离的宽波段意味着,受激Brillouin散射(它发生小的波长偏移和相反传播到原始信号方向)不会带来任何惩罚。这是由于COMSEP单元中光滤波器的定向特性,且是利用其他的信号定向装置(例如,光环行器)不能获得的特性。按照这种方法,各个波段之间是充分隔离的。
如图所示使用低损耗单波段反射滤波器还伴随着正确设计各个波段的部件,例如,光放大器,复用器和去复用器,保证其他波段信号的任何非理想泄漏不会造成所需波段信号的退化。例如,光放大器的选择可以包括优化阻止反向的交替波段信号。然而,一般地说,按照本发明选择使用的各个波段部件,例如,光放大器,复用器和去复用器,大都是容易购买到的部件,本领域专业人员知道它们的来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使波段中的信号沿相反方向传播提高了整体的系统性能,这是由于一个信号相对于另一个信号的快速传接时间减小了两个波段中信号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小必须为某些类型非线性信号讹误分配系统的余量,例如,各个光信号之间Raman耦合引起光接收机中的噪声。
此外,与相当的单向传播系统比较,本发明系统中任何连接处总的光功率约减小1/2。这可以使系统在超越各种危险电平之前实现较高的性能。例如,1500-1650nm范围内截面功率电平超过50mW(约为+17dBm)的系统必须利用自动功率关闭方法以保持危险电平为3A等级。随着光功率的增大,允许的关闭时间按比例减小。因此,对于两个波段中相同的系统总注入功率,本发明允许的关闭时间几乎为现有技术的2倍。这就减少了在其他子系统中所要需的设计工作。此外,实际考虑某个事件(例如,断开光纤连接)引起光纤端口破坏或甚至破坏光纤一直到放大器(光功率源)。在实际系统采用的功率电平中发现这样一些破坏性工作。其他的破坏性工作发生在商业系统还未达到的电平上。本发明允许工作在这些效应的阈值以下,几乎是整体系统功率的1/2。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功率是从光纤的每个端口注入的,这个功率通常在10-15km的光纤中衰减3dB(1/2)。只要两个节点之间的光纤长度超过这个距离的两倍(因为系统往往设计成80km的节点间隔,它确实超过这个距离的两倍),光纤截面中的峰值功率电平不会远远超过单从一个端口注入到光纤中的功率电平。
以上的描述仅仅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因此,可以理解,本领域专业人员能够设计出各种装置,虽然此处没有明显地给以描述或展示,它们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应当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例如,可以理解,在描述本发明中使用C波段和L波段仅仅是说明性的,使用其他波段和子波段也应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说,可以使用包括C/S波段的其他波段和包括C1/C2子波段的其他子波段。此外,虽然单向部件是用单个部件表示,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多个部件获得所需的功能。而且,叙述的所有例子和条件语言主要是清楚地说明其目的,有助于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本发明者开发技术所提出的概念,而不应对这种具体叙述的例子和条件加以限制。此外,此处叙述本发明原理,特征和实施例以及特定例子的所有说明应当包括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方面。而且,这种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方面不但包括当今已知的,还包括未来发展的,即,完成相同功能所开发的任何单元,不管其结构如何。
在权利要求书中,用于完成特定功能装置的任何单元应当包括完成该功能的任何方法,例如,a)完成该功能的电路单元组合,或b)任何形式的软件,其中包括固件,微代码等,与合适电路的结合,执行完成该功能的那个软件。这个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各种所述装置提供的功能按照权利要求书要求的方式组合和合并在一起。因此,申请人把能够提供那些功能的任何装置与此处所展示的装置相当。本领域专业人员显然知道许多其他的改动和本发明原理的应用,它们应当属于本发明的内容。所以,本发明的范围仅受以下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通过至少两个节点之间耦合的单个光媒体双向传输光信号的系统,所述系统利用第一光传输波段给沿第一方向传播的信号并且利用第二光传输波段给沿第二方向传播的信号,所述系统包括:
所述两个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处的至少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耦合到所述单个光媒体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内的第一光滤波器,耦合到其中的每个所述端口,所述光滤波器对于进入所述输入端口和从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出射的所述第一波段光信号是基本透射的,而所述光滤波器对于进入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和从所述输出端口出射的所述第二波段光信号是基本反射的;和
所述两个节点中的第二个节点处的至少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耦合到所述光媒体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内的第二光滤波器耦合到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每个所述端口,所述第二光滤波器对于进入所述输入端口和从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出射的所述第二波段光信号是基本透射的,而所述光滤波器对于进入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和从所述单向输出端口出射的所述第一波段光信号是基本反射的。
2.一种通过单根光纤双向传输光信号的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其间有所述光纤耦合的两个节点,所述系统仅利用两个不同的光传输波段,所述两个波段中的一个波段用于传输两个方向中一个方向的所述光信号,所述两个波段中的另一个波段用于传输相反方向的所述光信号,所述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至少一个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位于所述两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每个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耦合到所述单根光纤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内的光滤波器,耦合到每个所述端口,每个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作用是,引导进入所述输入端口的光信号通过所述滤波器到达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和反射进入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的光信号离开所述滤波器到达所述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所述光滤波器,对于所述两个波段中的第一波段是基本透射的,而对于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所述第二波段中光信号是基本反射的;
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所述光滤波器,对于所述第二波段中的信号是基本透射的,而对于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所述第一波段信号是基本反射的;和
在所述双向传输系统内交替耦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协同地利用各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双向端口是互相耦合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还至少包括一个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包括: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和
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光放大器,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口通过所述第一光放大器耦合到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入端口,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口通过所述第二光放大器耦合到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入端口。
4.按照权利要求2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中的终端节点包括第一或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终端节点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光变换器单元的第一集合,用于变换接收的波长到所述两个不同传输波段中一个波段的波长,所述光变换器单元耦合到光复用器单元,而所述光复用器单元耦合到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入端口;和
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输出端口,耦合到光去复用器单元,所述光去复用器单元耦合到光变换器单元的第二集合,用于变换所述两个传输波段中所述另一个波段的波长到所述接收的波长。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节点还包括:耦合在所述复用器输出端与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输入端口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放大器和耦合在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去复用器输入端之间的至少一个光放大器。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其中包括在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所述滤波器是薄膜宽带滤波器。
7.按照权利要求6的系统,其中所述C波段和L波段滤波器包含1.3至1.7dB范围内的透射插入损耗和0.3至0.9dB范围内的反射插入损耗。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系统,其中所述传输波段选自:L波段/C波段,C波段/S波段,C1波段/C2波段和S波段/L波段构成的一组传输波段。
9.按照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所述中间节点包括:并置终接终端。
10.按照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所述中间节点包括:光分插终端。
11.一种通过两个节点之间耦合的单根光纤双向传输光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仅利用两个不同的光传输波段,所述两个波段中的一个波段是用于传输沿两个方向中一个方向的所述光信号,所述两个波段中的另一个波段是用于传输沿相反方向的所述光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至少提供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至少一个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位于所述两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每个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包括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耦合到所述单根光纤的双向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内的光纤耦合到每个所述端口,每个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作用是,引导进入所述输入端口的光信号通过所述滤波器到达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和反射进入所述双向输入/输出端口的光信号离开所述滤波器到达所述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所述光滤波器,对于所述两个波段中的第一波段是基本透射的,而对于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所述第二波段中光信号是基本反射的;
所述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中的所述光滤波器,对于所述第二波段中的信号是基本透射的,而对于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所述第一波段信号是基本反射的;和
在所述双向传输系统内交替耦合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协同地利用各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合器/分离器单元,所述组合器/分离器单元的所述双向端口是互相耦合的。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波段选自:L波段/C波段,C波段/S波段,C1波段/C2波段和S波段/L波段构成的一组传输波段。
CNB011218355A 2000-06-30 2001-06-27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0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608,406 US6973268B1 (en) 2000-06-30 2000-06-30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mission using dual channel bands
US09/608,406 2000-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0463A true CN1330463A (zh) 2002-01-09
CN1190024C CN1190024C (zh) 2005-02-16

Family

ID=2443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18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024C (zh) 2000-06-30 2001-06-27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73268B1 (zh)
EP (1) EP1168686B1 (zh)
JP (1) JP3737393B2 (zh)
CN (1) CN1190024C (zh)
CA (1) CA2345181C (zh)
DE (1) DE60100036T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3787B2 (en) 2005-03-23 2009-11-24 Fujitsu Limite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a multiple wavelength light source
WO2013174219A1 (zh) * 2012-05-25 2013-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739215A (zh) * 2016-02-02 2016-07-06 上海交通大学 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双向光放大方法与装置
CN111245515A (zh) * 2020-01-10 2020-06-05 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远距离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9268B1 (en) * 2002-09-05 2007-07-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power amplifiers required under multiple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US7145716B2 (en) 2002-12-19 2006-12-05 Pirelli & C. S.P.A. Multiple stage Raman optical amplifier
US7805077B2 (en) * 2003-07-11 2010-09-28 Finisar Corporation Scalable and movable DWDM usage of CWDM networks
US20050025486A1 (en) * 2003-08-01 2005-02-03 Johnny Zhong Bi-direction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e
US20050089332A1 (en) * 2003-10-03 2005-04-28 Near Margalit Long reach optical transmission over a single fiber
WO2006002104A2 (en) * 2004-06-21 2006-01-05 Mangrove Systems, Inc.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 module providing passive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signals
US10516922B2 (en) 2017-01-20 2019-12-2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oherent gigabit ethernet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existence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05552B2 (en) 2017-01-20 2019-02-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02770B2 (en) 2017-01-20 2022-11-15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99658B2 (en) 2019-09-12 2021-05-04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backhau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965373B1 (en) * 2020-01-06 2021-03-30 Ciena Corporation Handling band spectrum failures in a C+L band photonic line system
US11317177B2 (en) 2020-03-10 2022-04-2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146350B1 (en) 2020-11-17 2021-10-12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271670B1 (en) * 2020-11-17 2022-03-08 Cox Communications, Inc. C and L b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23193B2 (en) 2021-02-12 2022-12-06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US11689287B2 (en) 2021-02-12 2023-06-27 Cox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module link extender including ethernet and PON amplification
US11323788B1 (en) 2021-02-12 2022-05-03 Cox Communications, Inc. Amplification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0811A (en) 1978-08-28 1981-11-17 Rca Corporation III-V Direct-bandgap semiconductor optical filter
JPS62114340A (ja) 1985-11-13 1987-05-26 Nec Corp 双方向光通信装置
FR2682239B1 (fr) 1991-10-04 1994-11-04 Cit Alcatel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bidirectionnelle, notamment par fibre optique, avec une porteuse unique pour les deux sens de transmission.
US5319483A (en) * 1992-12-04 1994-06-07 Williams Tele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Polarization independent low cross-talk optical circulator
EP0607029B1 (en) 1993-01-14 2000-12-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bidirec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452124A (en) * 1994-03-04 1995-09-19 Williams Tele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Unidirectional amplification for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using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KR970003527B1 (ko) 1994-05-14 1997-03-18 재단법인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소 파장분할 다중화 방식을 이용한 양방향 다채널 광 링 통신망
IT1273465B (it) * 1995-01-27 1997-07-08 Pirelli Cavi Spa Sistema di telecomunicazione ottica bidirezionale comprendente un amplificatore ottico bidirezionale
US6233077B1 (en) * 1995-05-11 2001-05-15 Ciena Corporation Remodulating channel selectors for WDM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IT1283373B1 (it) 1996-07-31 1998-04-17 Pirelli Cavi S P A Ora Pirelli Sistema di telecomunicazione ottica multicanale bidirezionale
US5963349A (en) 1997-01-27 1999-10-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expensive single-fiber bidirectional data link
WO1998036514A1 (fr) * 1997-02-14 1998-08-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a multiplexage par repartition en longueur d'onde
DE19716838A1 (de) 1997-04-22 1998-10-29 Deutsche Telekom Ag Anordnung zum Senden und Empfangen optischer Signale
GB2327546A (en) 1997-07-18 1999-01-27 Northern Telecom Ltd Optical frequency channel assignment plan and filtering technique to support it
US6041152A (en) 1997-09-02 2000-03-21 Amphenol Corporation Multi-channel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 arrangement therefor
US6281997B1 (en) * 1997-09-11 2001-08-28 Ciena Corporation Dense WDM optical multiplexer and demultiplexer
US5943149A (en) * 1998-02-18 1999-08-24 Cearns; Kevin J. Optical multiplexor/demultiplexor using a narrow band filter followed by a wideband filter
US6631028B1 (en) * 1998-03-24 2003-10-07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Broadband amplifie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GB9826878D0 (en) 1998-12-07 1999-01-27 Northern Telecom Ltd Duplex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4411696B2 (ja) * 1999-07-30 2010-02-1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カプラ、光増幅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3787B2 (en) 2005-03-23 2009-11-24 Fujitsu Limite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ing a multiple wavelength light source
WO2013174219A1 (zh) * 2012-05-25 2013-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
US9479283B2 (en) 2012-05-25 2016-10-25 Zte Corporation Channel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5739215A (zh) * 2016-02-02 2016-07-06 上海交通大学 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双向光放大方法与装置
WO2017133472A1 (zh) * 2016-02-02 2017-08-10 上海交通大学 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双向光放大方法与装置
CN105739215B (zh) * 2016-02-02 2018-03-09 上海交通大学 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双向光放大方法与装置
CN111245515A (zh) * 2020-01-10 2020-06-05 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信号远距离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0024C (zh) 2005-02-16
US6973268B1 (en) 2005-12-06
EP1168686A1 (en) 2002-01-02
DE60100036T2 (de) 2003-06-18
CA2345181A1 (en) 2001-12-30
EP1168686B1 (en) 2002-10-09
JP3737393B2 (ja) 2006-01-18
JP2002077062A (ja) 2002-03-15
DE60100036D1 (de) 2002-11-14
CA2345181C (en) 2005-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024C (zh) 利用双信道波段的双向光传输
US6185023B1 (en)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compatible with very dense WDM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459516B1 (en) Dense WDM add/drop multiplexer
US5748349A (en) Gratings-based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for WDM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33270A (en) Optical equalizer
CA2201564C (en) Optical repeaters for single- and multi-wavelength operation with dispersion equalization
JP4610754B2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
US6301404B1 (en) Supervisory signal optical bypass circuit, optical amplifying repeater and supervisory system
CA2224851C (en) Optical arrangement for amplifying wdm signals
JP2977024B2 (ja) 波長多重通信用光回路及びこれを含む光伝送通信システム
US20130315591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473409A (zh) 具有在双向光波导间的光桥的双向wdm光通信网络
JPH11174499A (ja) 光入出力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反射器
AU733906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suppress Q-switching in an optical amplifying device
US655283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eadbands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09764B2 (ja) 光挿入分岐装置
JP3591269B2 (ja) 超広帯域波長分散補償デバイス
US6381049B1 (en) Multi-port optical multiplexer element
US6832048B2 (e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pparatus and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ystem
JP3307334B2 (ja) 監視信号光バイパス回路、これを用いた光増幅中継器、およびその監視方式
WO2003056737A1 (fr) Appareil de compensation de dispersion en ligne pour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optique a repartition en longueur d'onde haute vitesse
JP2003008518A (ja) ラマン増幅を用いる光増幅システム
US6781749B2 (en) Interleaving combiner for a bidirectional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JP3308148B2 (ja) 波長多重通信方式用光海底ケーブル分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波長多重光海底ケーブルネットワーク
DK1391069T3 (da) Signaltilføjelse til et bølgelængdemultipleks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