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740A -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740A
CN1327740A CN 00113839 CN00113839A CN1327740A CN 1327740 A CN1327740 A CN 1327740A CN 00113839 CN00113839 CN 00113839 CN 00113839 A CN00113839 A CN 00113839A CN 1327740 A CN1327740 A CN 1327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plant
agent
ribavirin
contro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01138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勤福
安德荣
马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LANG CHEMICAL CO Ltd XIAN
Original Assignee
HAILANG CHEMICAL CO Ltd XI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LANG CHEMICAL CO Ltd XIAN filed Critical HAILANG CHEMICAL CO Ltd XIAN
Priority to CN 0011383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7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327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含有下列成分(重量%):三氮唑核苷0.02~2.0%;硫酸铜0.5~15.0%;硫酸锌1.0~25.0%;其余为水溶剂。其较佳组成为:三氮唑核苷0.08~0.12%;硫酸铜1.2~1.3%;硫酸锌2.0~3.0%:其余为水溶剂。本病毒抑制防治剂中试期在二十多个示范区对烟草、果树、蔬菜等植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各种植物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率达80%,且无负作用,是较理想的内吸和传导活性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Description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本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病毒的农药,特别是一种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近年来由于立体农业、大棚温室等农业环境的明显变化,加之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干旱严重,给植物病毒造成更多侵染机会,植物病毒病频发,而且涉及地域广,作物种类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植物病毒是一种绝对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它仅有核酸和外壳蛋白。在侵入植物体内后,完全依赖所寄生细胞提供的场所、能量和合成系统进行自我复制和增殖。对植物造成的严重危害为消耗营养,打乱生长平衡,使植物免疫力下降。感病植物表现为花叶、矮化、皱缩、畸形、丛枝、衰退等症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因此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植物病毒由于其特殊的生存方式和防治难度大,人们称之为“植物癌症”。国内目前仅有少数几种防治病毒病的农药品种,其代表性品种如植病灵(山东蓬莱农药厂生产)和病毒A(齐齐哈尔农药厂生产)等,不仅产量小,且防效只能达到40%左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国外此类农药种类也甚少。目前三氮唑核苷作为病毒抑制剂已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病毒性感冒等疾病,也有用于牲蓄病毒性疾病的。但尚未见有用于植物病毒防治的报导。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有很大不同。本发明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病毒诱发抗性、表面钝化和病毒复制抑制物试验,积累了大量有关数据、材料。研究表明,三氮唑核苷对植物病毒也有抑制防治作用;而硫酸铜、硫酸锌等具有病毒表面活性钝化剂作用。但任何单一组分的病毒抑制剂三氮唑核苷或病毒表面活性钝化剂硫酸铜、硫酸锌等,均不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如单独用三氮唑核苷2.0%浓液,其防治效果也低于40%,基本无防治效果。硫酸铜、硫酸锌虽被广泛用作杀虫剂和杀菌剂,但对病毒并无任何杀灭作用。三氮唑核苷生产成本较高,过高的浓度价格十分昂贵,大田使用农民难以接受。迄今尚未见有用三氮唑核苷防治植物病毒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三氮唑核苷单一成份对植物病毒病防治效果差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一种价廉、高效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本发明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含有下列成份(所述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是100%):
a)三氮唑核苷               0.02~2.0%;
b)硫酸铜                   0.5~15.0%;
c)硫酸锌                   1.0~25.0%;
d)其余为水溶剂。
本病毒抑制防治剂的较佳组成为:
a)三氮唑核苷               0.08~0.12%;
b)硫酸铜                   1.2~1.3%;
c)硫酸锌                   2.0~3.0%;
d)其余为水溶剂。
上述溶液中可加入各种助剂如渗透剂、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以改善其性能。这些助剂属惯常用物,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易于理解,不赘述。
上述较佳组分病毒抑制防治剂的使用方法,可加水稀释至400~600倍,对植物表面进行喷撒。最好是加水稀释至500倍。施药次数1~3次,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较好。
上述病毒抑制防治剂可以作为蔬菜、粮食、烟草或果树的由黄瓜花叶病毒(CMV)或烟草花叶病毒(TMV)及其它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剂。对花叶病、小叶病、黄叶病、蕨叶病、霜霉病、矮化病、丛枝病、皱缩、畸形、衰退等症状有显著防效。特别对蔬菜、烟叶、辣椒、瓜果作物上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效果达80%。
关于防治剂的作用机理如下:上述组合物中三氮唑核苷为植物病毒抑制剂,硫酸铜、硫酸锌为植物病毒钝化剂,对病毒表面活性起钝化效果。如仅采用三氮唑核苷一种成份对植物病毒抑制防治作用较弱。但与硫酸铜、硫酸锌共同使用时,三氮唑核苷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同时硫酸铜、硫酸锌表现出很强的病毒表面活性钝化作用。因此三种成份的配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效果,可使防治效果达80%以上。这是任何单一组份远远达不到的。
本发明是在植物病毒复制抑制物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繁殖、诱发和提高植物抗性为一体的高效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它通过钝化病毒活性、抑制病毒在植物体内增殖而达到防治病害、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目的。本制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作用和传导活性,对于各种植物由黄瓜花叶病(CMV)、烟草花叶病(TMV)和其它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本制剂经国家指定的毒性检验单位检验,LD50>10000,属“实际无毒级”,无毒无公害,对环境无污染,是发展绿色食品的理想产品。
本项研究从生化抗性基础和应用两方面为植物的抗病毒机理——植物和病毒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国内首次提取和鉴定了植物病毒抑制物,并阐明了抑制作用过程,为植物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并通过大量试验,先后经500多次以唑类和其它钝化剂、抑制剂多种组合进行复配,最终以农药高效、低毒、低成本三原则筛选和研制出了此植物病毒抑制剂。
植物表面通常有油质,浸润效果差,制剂中还应加入渗透剂等助剂,以利在作物叶面形成连续的药膜。
为了便于运输和贮存,本制剂也采用可湿性粉剂形式。其中三氮唑核苷、硫酸铜和硫酸锌三种有效成份的比例与前述水乳剂基本相同。在农田现场临时加水配制成水剂喷药。最终应符合最佳配比。可湿性粉剂中并可加入膨润土、硅藻土等填料。这二种制剂形式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植物病毒防治剂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首先按配比称量三氮唑核苷、硫酸铜和硫酸锌各量;然后加入溶剂水中溶解,进行混合反应,同时加适量乳化剂及渗透剂等助剂,搅拌均匀,静置后取清液即成。各成份应达到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含量。使用时按常规农药喷雾方式喷撒。可湿性粉剂经水溶解、稀释至规定范围后使用。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若干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三氮唑核苷0.10%、硫酸铜(以CuSO4.5H2O加入)1.25%、硫酸锌(以ZnSO4.7H2O加入)2.5%,助剂适量。按上述比例配制成的水浮剂,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属最佳配比。因三种有效成份含量总计为3.85%,故此种成份的农药称为“3.85%病毒必克”——本品的商业名称。
实施例2:
三氮唑核苷0.02%、硫酸铜(以CuSO4.5H2O加入)0.50%、硫酸锌(以ZnSO4.7H2O加入)1.0%。防治效果为47%,含量低于此配比已基本无防治效果。
实施例3:
三氮唑核苷2.0%、硫酸铜(以CuSO4.5H2O)加入)15.0%、硫酸锌(以ZnSO4.7H2O加入)25.0%。防治效果为58%,说明含量太高反而影响防治效果。再高于此配比,可能对植物产生药害。
本产品中试期在二十多个示范区对烟草、果树、蔬菜等植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各种植物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防治率较高,且无负作用,是较理想的内吸和传导活性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本植物病毒防治剂,以实施例1的“3.85%病毒必克”为例,具有如下明显效果:
1、通过田间试验,用该剂500倍液对番茄花叶毒病(CMV)的防效为83.6%,大大高于现有的同类药剂,如病毒A的防效67.1%。详细资料因篇幅关系不赘述。如需要可随时提供,以下同。
2、该剂500倍液对玉米病毒病(CMV)防效达84.7%,处理区病情指数为2.65,而对照区达32.30。
3、该剂500倍液对烟草病毒病(TMV)防效为81.45%。远高于植病灵II号乳剂的45.45%。
本产品中试期在二十多个示范区对烟草、果树、蔬菜等植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各种植物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率达80%,且无负作用,是较理想的内吸和传导活性的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4、农药安全性毒理学检验报告证实为低毒,对眼、皮肤无刺激性。
本制剂无毒无污染,生产成本低,抑病治病效果好,是农业生产上急需的农药产品。

Claims (6)

1、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下列成份(所述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是100%):
a)三氮唑核苷           0.02~2.0%;
b)硫酸铜               0.5~15.0%;
c)硫酸锌               1.0~25.0%;
d)其余为水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抑制防治剂,其特征在于组成为:
a)三氮唑核苷           0.08~0.12%;
b)硫酸铜               1.2~1.3%;
c)硫酸锌               2.0~3.0%;
d)其余为水溶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病毒抑制防治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液中加有渗透剂、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病毒抑制防治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稀释至400~600倍,对植物表面进行喷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抑制防治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稀释至500倍,对植物表面进行喷撒。
6、应用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病毒抑制防治剂作为蔬菜、粮食、烟草或果树的由黄瓜花叶病毒(CMV)或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植物病毒病防治剂。
CN 00113839 2000-06-14 2000-06-14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Pending CN1327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13839 CN1327740A (zh) 2000-06-14 2000-06-14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0113839 CN1327740A (zh) 2000-06-14 2000-06-14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7740A true CN1327740A (zh) 2001-12-26

Family

ID=4583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0113839 Pending CN1327740A (zh) 2000-06-14 2000-06-14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77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9110A (zh) * 2010-07-14 2010-10-27 山东圣鹏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91205B (zh) * 2009-07-02 2013-03-20 郭红甫 一种防治作物病毒病的药肥混剂
CN112841229A (zh) * 2021-01-27 2021-05-28 烟台恩倍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菊芋叶提取液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1205B (zh) * 2009-07-02 2013-03-20 郭红甫 一种防治作物病毒病的药肥混剂
CN101869110A (zh) * 2010-07-14 2010-10-27 山东圣鹏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69110B (zh) * 2010-07-14 2013-03-13 山东圣鹏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抗植物病毒病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841229A (zh) * 2021-01-27 2021-05-28 烟台恩倍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菊芋叶提取液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41229B (zh) * 2021-01-27 2021-12-28 烟台恩倍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菊芋叶提取液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7442A (zh) 一种多效棉花拌种剂
CN102239853A (zh) 一种含有噻氟菌胺的复合杀菌剂
CN103918682A (zh) 一种含壳寡糖和吡唑醚菌酯的植物免疫杀菌组合物
CN106857581A (zh) 一种含有三氟咪啶酰胺的杀线虫组合物
CN109673646A (zh) 一种含有氨基寡糖素的抗病毒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315400A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3704220B (zh) 一种含有吡噻菌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64515C (zh) 可溶性植物病毒病防治剂
CN1327740A (zh) 植物病毒抑制防治剂
CN106818753B (zh) 一种含有瑞香狼毒素的抗病毒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194621B (zh) 鱼藤酮与丁醚脲混配农药制剂
CN108849901A (zh) 一种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农药制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2772651A (zh) 一种寡聚半乳糖醛酸与春雷霉素的组合杀菌剂及应用
CN107242238B (zh) 异氰尿酸在防治玉米顶腐病中的应用
CN107372511A (zh) 包含萜烯醇和氨基寡糖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6259436B (zh) 一种增强戊唑醇防效的杀菌混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6508920A (zh) 包含二氯噁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2316A (zh) 辣椒疮疫灵
CN1240278C (zh) 30%芦笋病清浓悬浮剂
CN106719697A (zh) 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433694A (zh) 无公害绿丰生态农药
CN106508911A (zh) 一种含嘧菌环胺和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242678C (zh) 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方法
JP3675422B2 (ja) 害虫防除補助液
US8932644B2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endophytic microorganisms using silver phosphi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