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4447C -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 Google Patents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4447C
CN1324447C CNB2005100759094A CN200510075909A CN1324447C CN 1324447 C CN1324447 C CN 1324447C CN B2005100759094 A CNB2005100759094 A CN B2005100759094A CN 200510075909 A CN200510075909 A CN 200510075909A CN 1324447 C CN1324447 C CN 13244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basic unit
touch panel
panel plate
conductive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59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4887A (zh
Inventor
梨木智刚
菅原英男
吉武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4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44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444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接触面板,该接触面板包括:第一面板板体,该第一面板板体具有第一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一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导电性薄膜;以及第二面板板体,该第二面板板体具有第二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二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二导电性薄膜;其中,该第一面板板体和该第二面板板体借助间隔件布置成便于使得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彼此面对,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之间的距离在20-100μm之间,该接触面板在距离设置于该第一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具有3.9°或更小的推挤角度。

Description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由布置成一对具有导电性薄膜的上和下面板板体以便借助间隔件彼此面对而构造成的接触面板,其中导电性薄膜彼此面对,至少在两个面板板体的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具有作为基层的塑料薄膜,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接触面板的图像显示器。
背景技术
对于可见光区域内的光而言是透明的薄膜通常使用在例如液晶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中以及例如接触面板的透明电极中,以便防止静电和透明部件的电磁波的切断。
这种透明的导电性薄膜即通常所说的导电玻璃是通常所使用的,其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氧化铟的玻璃板。然而,由于玻璃用作基底,因此导电玻璃在柔性和加工性能方面较差,并且在某些用途情况下不能使用。
因此,近年来有利地使用了导电性薄膜,其利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各种塑料薄膜作为基底,其优点在于柔性、加工性能、抗撞击性、和重量轻。然而,因为具有作为基层的塑料薄膜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在薄膜表面上的的反光性较大,所以透明的导电性薄膜具有透明性较差的问题。此外,透明的导电性薄膜在耐用性方面较差,例如在导电性薄膜的抗磨性和抗弯性上还存在问题,并且导电性薄膜在使用的损坏将导致电阻抗升高或导致连接断开。
特别是,在以下所述的由布置成一对具有导电性薄膜的上和下面板板体以便借助间隔件彼此面对而构造成的接触面板中,导电性薄膜彼此面对,导电性薄膜借助来自上面板板体的笔输入部件彼此强接触。因此,所希望的是,接触面板具有耐受接触的耐用性,即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
然而,当具有塑料薄膜作为基层的面板板体至少用于在两个面板板体的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时,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导电性薄膜的抗弯性等较差,因此接触面板在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方面较差,并且接触面板的可用寿命下降。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透明的导电性薄膜,其中导电性薄膜形成在厚度为2-120微米的塑料基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另一塑料基层借助粘合剂粘接到另一表面上(参见对比文件1)。该透明的导电层状制品在耐用性例如抗弯性方面非常好。因此,通过至少在接触面板的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中使用该透明的导电层状制品,从而可提高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并可延长接触面板的可用寿命。
随着近年来由于在接触面板的设计中接触面板的边框被缩小了,因此强烈希望的是,在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附近具有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此外,在开始使用的接触面板中,在接触面板的结构中,不仅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而且面对该上面板板体的下面板板体是由塑料基层制成的,并且下面板板体粘接到显示装置例如液晶单元的的玻璃板上。
在这种情况下,所提出的层状制品不能充分地解决在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附近的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同样由塑料基层制成的下面板板体在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附近的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特别差。
对比文件1是JP2002-326301A。
基于这种情况,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塑料薄膜基层的面板板体的接触面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在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附近的耐受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以下称为“端部推挤笔输入的耐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作出了认真的研究以便解决该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如果在以下情况下可提高耐受端部推挤输入笔的耐用性,即在接触面板中,至少一个面板板体具有塑料薄膜的基层,上和下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被减小以便将导电性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在不出现牛顿环的特定范围内,并且在距离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推挤角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数值。
此外,已经发现,在使用塑料基层用于上和下面板板体的接触面板中,除了减小该间隙之外,如果在以下情况下也可提高耐受端部推挤输入笔的耐用性,即用于将下面板板体粘接到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的粘合层的厚度减小到粘接力不衰减的特定范围内,并且在距离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推挤角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数值。
而且,除了上述的手段之外,还发现通过使用透明的导电层状制品可进一步提高耐受端部推挤输入笔的耐用性,其中导电性薄膜作为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以2-120微米的厚度形成在塑料基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另一塑料基层借助粘合层粘接到另一表面上。
本发明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一种接触面板,该接触面板包括:第一面板板体,该第一面板板体具有第一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一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导电性薄膜;以及第二面板板体,该第二面板板体具有第二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二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二导电性薄膜;其中,该第一面板板体和该第二面板板体借助间隔件布置成便于使得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彼此面对,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之间的距离在20-100μm之间,该接触面板在距离设置于该第一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具有3.9°或更小的推挤角度。
2.如方面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中该第一基层包括塑料薄膜,而该第二基层包括玻璃层。
3.如方面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中还包括厚度为2-30μm的第一粘合层,以便该第二面板板体借助该第一粘合层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该第一基层包括塑料薄膜,而该第二基层包括塑料薄膜。
4.如方面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中还包括:第二粘合层;和包括塑料薄膜的第三基层,其中,该第一基层的厚度为2-120μm,该第三基层借助该第二粘合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层的另一侧面上,该侧面面对于其上设置有该第一导电性薄膜的侧面。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装置;和如方面1所述的设置在该显示装置的可视侧面上的接触面板。
在本发明中,在距离设置于第一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的推挤角度是指,如图4所示当输入笔在距离设置于第一面度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推压下面板板体时,限定在上面板板体P1的下表面与下面板板体P2的上表面之间的角度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接触面板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接触面板的另一示例的截面图;
图3是形成在上和下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银电极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测量耐受端部推挤笔输入部件的耐用性的位置(离开银电极的距离为r的位置);
图4示出了在离开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银电极1.5毫米(即r=1.5毫米)的位置处的推挤角度θ;和
图5示出了线性测量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接触面板的示例,其中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具有作为基层的塑料薄膜,并且下面板板体具有作为基层的玻璃。
在图1中,P1是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其具有作为基层的塑料薄膜,P2是下面板板体,其具有作为基层的玻璃。
在上面板板体P1中,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4a)借助透明的第一介电薄膜2的透明的第二介电薄膜3形成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的一个表面上。由另一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的基层6借助透明的粘合层5粘接到另一表面上。硬的涂敷处理层7形成在基层6的笔输入侧上的最外表面上。
在下面板板体P2中,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b形成在由玻璃板制成的透明基板11的一个表面上。下面板板体P2和上面板板体P1布置成借助间隔件8彼此面对,以便导电性薄膜4a和4b彼此面对。
在按上述构造成的接触面板中,在下面板板体P2和上面板板体P1之间的间隙减小了,导电性薄膜4a和4b之间的间距d设定为20-100微米,优选为30-70微米,由此使得在距离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推挤角度为3.9°或更小。
因此,由于提高了耐受端部推挤的输入笔的耐用性,所以可克服接触面板的窄的边框端的问题。当导电性薄膜4a和4b之间的间距d小于20微米时,将出现牛顿环,这是接触面板的其中一个评价因数。
图2示出了接触面板的示例,其中在笔输入侧上的两个上面板板体和下面板板体均具有作为基层的塑料薄膜,并且下面板板体借助粘合剂粘接到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
在上面板板体P1中,如图1所示,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4a)借助透明的第一介电薄膜2的透明的第二介电薄膜3形成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的一个表面上。由另一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的基层6借助透明的粘合层5粘接到另一表面上。硬的涂敷处理层7形成在基层6的笔输入侧上的最外表面上。
在下面板板体P3中,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c形成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2的一个表面上。下面板板体P3和上面板板体P1布置成借助间隔件8彼此面对,以便导电性薄膜4a和4c彼此面对。而且,下面板板体P3粘接到显示装置例如液晶单元的的玻璃板14上。
在按上述构造成的接触面板中,在下面板板体P3和上面板板体P1之间的间隙减小了,导电性薄膜4a和4c之间的间距d设定为20-100微米,优选为30-70微米,并且用于将基层12粘接到玻璃板14上的粘合层的厚度t设定为2-30微米,优选为2-20微米,以便使得在距离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的推挤角度为3.9°或更小。
因此,由于提高了耐受端部推挤的输入笔的耐用性,所以可克服接触面板的窄的边框端的问题。当导电性薄膜4a和4b之间的间距d小于20微米时,将出现牛顿环,这是接触面板的其中一个评价因数。当粘合层的厚度t设定为小于2微米时,则难以充分地确保与玻璃板14的粘接特性。
在图1和图2中,上面板板体P1的结构可以与图2所示的下面板板体P 3的结构相同,即,透明的导电性薄膜简单地形成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的一个表面上。然而,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耐受端部推挤的输入笔的耐用性,所希望的是上面板板体P1具有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
在如图所示的结构中,不特别地限制透明基层1的材料。例如可由以下材料制成塑料薄膜,例如聚酯树脂、醋酸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烯丙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或(甲基)丙烯酸树脂。在这些塑料薄膜中,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是优选的。
由这种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的厚度需要在2-120微米的范围内,优选为在6-100微米的范围内。当厚度小于2微米时,基层的机械强度是不足的,难以实现用于形成卷状的该基层的操作以便连续地形成介电薄膜、导电性薄膜、和粘合层。当厚度大于120微米时,难以提高耐用性,例如导电性薄膜4的基于以下所述的粘合层5的缓冲作用的抗摩擦性和抗弯性。
由这种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经过蚀刻处理或底层处理,例如溅射、电晕放电、火焰处理、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转换处理、或在先的氧化处理,以便改进与设置在透明基层1上的介电薄膜的基层的粘接特性。在设置该介电薄膜之前,可借助所需的溶剂清洗、超声波清洗等来进行除尘和清洗。
导电性薄膜4(4a)形成在该透明基层1的一个表面上。作为用于导电性薄膜4(4a)的基底,透明的介电薄膜2和透明的介电薄膜3以此顺序叠置。该介电薄膜2和3不必必须依据情况而设置。然而,通过设置介电薄膜2和3可进一步提高耐受端部推挤输入笔的耐用性。
第一和第二介电薄膜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无机物,例如NaF、Na3AlF6、LiF、MgF2、CaF2、BaF2、SiO2、LaF3、CeF3、Al2O3,以及有机物,例如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和硅氧烷聚合物,以及这些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在这些材料中,有机物或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对于第一介电薄膜的材料而言是优选的。特别是,由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和有机硅烷浓缩物制成的热塑性树脂是优选的。此外,无机物或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对于第二介电薄膜的材料而言是优选的。特别是优选为使用SiO2、MgF2、Al2O3等。
可借助真空蒸发方法、溅射方法、离子镀敷方法、涂敷方法等使用以上所述的材料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介电薄膜。
优选的是,第一介电薄膜具有100-250nm的厚度,优选为130-200nm。优选的是,第二介电薄膜具有15-100nm的厚度,优选为20-60nm。
当第一介电薄膜2和第二介电薄膜3作为基底时,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4a)设置在其上。
可在形成上述基底薄膜的同一方法中形成该导电性薄膜。可使用薄膜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优选为使用包含氧化锡的氧化铟、包含锑的氧化锡等。
优选的是,导电性薄膜通常具有10nm或更大的厚度,优选为10-300nm。当厚度小于10nm时,导电性薄膜难以连续涂敷以实现表面阻抗为103Ω/□或更小的满意的导电性。当厚度过大时,导致透明性下降。
由另一塑料薄膜形成的透明基层6借助透明的粘合层5粘接到透明基层1的另一表面上,透明的导电性薄膜4(4a)借助该基底薄膜以这种方式形成在该表面上。
粘合层5可设置在基层6上,并且基层1可粘接到粘合层5上,或者相反地,粘合层5设置在基层1上,并且基层6粘接到粘合层5上。基层1的薄后通常与基层6相当。因此,在以下方法中,通过形成卷状的基层1可连续地形成粘合层5,这对于生产率而言是有利的。
粘合层5只是必须具有透明性。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粘合剂、硅酮粘合剂、橡胶粘合剂等。在基层6粘接之后,依据基层6的缓冲作用,粘合层5提高了例如设置在基层1的一个表面上的导电性薄膜4a的抗摩擦性和抗弯性。为了更好地表明该功能,优选的是将粘合层5的弹性系数设定在1×105-1×107dyn/cm2,其厚度设定为1微米或更大,较优选的是在5-100微米的范围内。
当粘合层5的弹性系数小于1×105dyn/cm2时,由于粘合层变为无弹性,因此粘合层5容易受压而变形,从而在基层1和导电性薄膜4a上不均匀。此外,粘合剂往往从机器切割表面被推挤出,并且导电性薄膜4a的抗摩擦性和抗弯性等的提高的效果将下降。此外,当弹性系数超过1×107dyn/cm2时,粘合层变硬,不能获得其缓冲作用,并且不能提高例如抗摩擦性和抗弯性等特性。
当粘合层5的厚度小于1微米时,由于不能获得其缓冲作用,因此难以提高导电性薄膜4a的例如抗摩擦性和抗弯性等特性。此外,当粘合层5的厚度过大时,影响透明性,并且对于粘合层的制造、基层6的粘接使用、和成本而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粘接该粘合层5粘接到透明基层1上的基层6使得基层1具有满意的机械强度,并且特别有助于防止出现卷曲等现象。因此,用作基层6的塑料薄膜的厚度优选为例如为6-300微米,这比基层1厚。塑料薄膜的材料的示例与基层1的材料相同。
硬的涂敷处理层7形成在基层6的笔输入层上的最外表面上,以便提高抗摩擦性和耐受笔输入的特性。优选使用固化的树脂制成的固化涂层作为硬的涂敷处理层7,固化的树脂例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和硅树脂。为了提高视觉特性,可形成其它的表面处理层例如防眩光处理层,其可与硬的涂敷处理层7一起形成,或代替该硬的涂敷处理层7。
在图1所示的接触面板中,下面板板体P2具有形成在由透明玻璃板制成的基层11的一个表面上的导电性薄膜4b。可使用与在上面板板体P1中形成导电性薄膜4a相同的方法来形成导电性薄膜4b。
在图2所示的接触面板中,下面板板体P3具有形成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基层12的一个表面上的导电性薄膜4c。与形成图1所示的上面板板体P1的基层6相同材料和相同厚度的薄膜可用作基层12。可使用与在上面板板体P1中形成导电性薄膜4a相同的方法来形成导电性薄膜4c。
下面板板体P3借助透明的粘合层13粘接到显示装置例如液晶单元的玻璃板14上。可使用与形成图1所示的上面板板体P1的粘合层5相同材料的粘合层来作为粘合层13。
在本发明中,可提供具有上述的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可视侧上的接触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在图2所示的接触面板中,玻璃板14构造成显示装置的可视侧,并且可使用具有这种构造的图像显示装置,即接触面板借助粘合层13直接设置在显示装置上。另外,在图1所示的接触面板中,可使用具有这种构造的图像显示装置,即接触面板的下面板板体P2借助有效的方法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可视侧上。
示例
现参照示例和对比例来详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下文中,“份”和“%”分别意味着“重量份”和“重量百分比%”。光的折射率是由Abbe折射计来测量的数值。
示例1
透明的导电性薄膜的制造
厚度为150nm的透明的第一介电薄膜形成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以下称为PET薄膜)制成的基层的一个表面上,该PET薄膜的厚度为25微米,其使用了由重量比率为2∶2∶1的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和有机硅烷浓缩物制成的(折射率为1.54的)热塑性树脂。
接着,硅溶胶(由Colcoat公司制造的“Colcoat”)用乙醇稀释成具有2%的固体浓度,其涂敷在第一介电薄膜上并且在150摄氏度下干燥和固化2分钟,以便形成由厚度为30nm的SiO2薄膜制成的第二介电薄膜(其折射率为1.46)。
随后,厚度为20nm的氧化铟和氧化锡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透明的导电性薄膜(以下称为ITO薄膜)(其折射率为2.00)借助反应性溅射方法形成在第二介电薄膜上,其中在4×10-3托的包含80%氩气和20%氧气的气体环境中使用97%的铟和3%的锡的合金。由此制成透明的导电性薄膜。
硬的涂敷处理层的制造
作为光聚合的引发剂的5份的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由Chiba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的“Iefacure184”)加入到100份的丙烯酸尿烷树脂(由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制造的“Unidic17-806”),释到50%的甲苯溶液稀涂敷并且在100摄氏度下干燥3分钟,并且随后立刻用臭氧类型的高压汞灯(80W/cm,15cm聚光类型)照射紫外线,以便在厚度为125微米的PET薄膜制成的基层的整个表面上形成5微米的硬的涂敷处理层。由此制成硬的涂敷处理层。
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的制造
弹性系数设定在1×106dyn/cm2的丙烯酸透明粘合层(其中一份的异氰酸酯交联剂与100份的丙烯酸共聚物化合,丙烯酸共聚物具有重量比率为100∶2∶5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形成在基层的另一表面上厚度为大约20微米,以便形成透明的导电性薄膜。通过将硬的涂敷处理薄膜粘接在基层的硬的涂敷处理层的相对表面上,从而制成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
具有薄膜/玻璃结构的接触面板的制造
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用作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具有30nm厚度的以上述的相同方法形成在玻璃板上的ITO薄膜用作下面板板体。两个面板板体借助厚度为10微米的间隔件布置成彼此面对,使得ITO薄膜彼此面对,并且ITO薄膜之间的间距为6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注意,在两个面板板体彼此面对地布置之前,两个面板板体的相应的ITO薄膜预先彼此垂直地形成。此外,如图3所示,银电极40形成在两个面板板体P1和P2的两个端部,以便银电极40用作电压测量的接线端。
示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成接触面板,但ITO薄膜之间的间距设定成3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示例3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成接触面板,但ITO薄膜之间的间距设定成10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对比例1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成接触面板,但ITO薄膜之间的间距设定成12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对比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成接触面板,但使用了这样的面板板体作为上面板板体,该面板板体的厚度30nm的ITO薄膜形成在125微米的PET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5微米的硬的涂敷处理层形成在笔输入侧上的另一表面上,以便该上面板板体代替示例1的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
在示例1-3和对比例1-2的相应接触面板中,如图4所示,当输入笔10在距离银电极40的1.5毫米位置处(在图3中r=1.5毫米的位置处)从上面板板体P1侧推压下面板板体P2时,测量推挤角度θ。此外,借助以下所述的方法来测量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
表1示出了测量的结果。注意,在表1中,ITO薄膜之间的间距d作为上和下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写入表中。
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
聚缩醛制成的笔(其具有0.8毫米的笔尖R)以250g的载荷从上面板板体滑动100000次。在滑动1.5%或更少之后,图3示出了在距离面板板体的端部的测量线性的位置处,其距离上面板P1的银电极40的距离为r。距离r越小,则接触面板的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越好。注意,该线性由以下所述的方式进行测量。
用于线性的测量
5V的电压施加到接触面板的ITO薄膜上,以便测量施加电压的接线端A(测量开始位置)与接线端B(测量结束位置)之间的输出电压。
当在测量开始位置A的输出电压设定为EA,在测量结束位置的输出电压设定为EB,在相应的测量点X的输出电压设定为EX,并且逻辑值设定为EXX,线性可由以下等式计算出。
EXX(理论值)=X·(EB-EA)/(B-A)+EA
线性(%)=[(EXX-EX)/(EB-EA)]×100
图5示出了线性测量的图表。
在使用接触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当接触面板被输入笔推压时,显示在屏幕上的笔的位置由与上面板板体与下面板板体的接触部分中的阻抗值来确定。假定在上和下面板板体的表面上的输出电压分布由逻辑线(理想线)所示,则可确定阻抗值。
随后,当电压值偏离由图5中的实际测量值表示的逻辑线时,实际的笔位置和由阻抗值确定的在屏幕上的笔位置不能较好地同步。当线性数值较小时,实际笔位置和在屏幕上的笔位置之间间隙较小。因此,当线性等于或小于1.5%时,线性被判定为满足要求,并且测量(离开端部一距离的)位置。
表1
  ITO薄膜之间的距离d(微米)   在r=1.5毫米的位置处由输入笔产生的推挤角度θ(度)   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离开银电极距离为r的位置)(毫米)
  示例1   60   2.3   1.1
  示例2   30   1.1   0.6
  示例3   100   3.8   1.5
  对比例1   120   4.6   1.9
  对比例2   60   2.3   5.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示例1-3中的相应接触面板中,I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0-10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之间的间隙,以便在距离设置于面板的端部处的银电极r=1.5毫米的位置处的推挤角度θ为3.9度或更小。因此,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对比例1和2的接触面板相比,该接触面板在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方面非常好,并且可将接触面板的边框边缘区域控制在1.5毫米或更小。
示例4
带有薄膜/薄膜结构的接触面板的制造
在示例1中制成的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用作在笔输入侧上的上面板板体。面板板体具有按与示例1相同的方法形成在基层上的厚度为30nm的ITO薄膜,该基层由厚度125微米的PET薄膜形成,该面板板体用作下面板板体。两个面板板体借助厚度为10微米的间隔件彼此面对地布置,以便ITO薄膜彼此面对并且ITO薄膜之间的距离为6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接着,弹性系数设定在1×106dyn/cm2的丙烯酸透明粘合层(其中一份的异氰酸酯交联剂与100份的丙烯酸共聚物化合,丙烯酸共聚物具有重量比率为100∶2∶5的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形成在面对该接触面板中的下面板板体的形成有ITO薄膜的表面的表面上,厚度为大约20微米。接触面板借助该粘合层粘接到液晶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由此制成如图2所示的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
示例5
按与示例4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I 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示例6
按与示例4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I 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8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示例7
按与示例4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I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并且用于将接触面板粘接到液晶显示装置上的粘合层的厚度设定为10微米。
对比例3
按与示例4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I 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2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
对比例4
按与对比例3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用于将接触面板粘接到液晶显示装置上的粘合层的厚度设定为40微米。
对比例5
按与对比例3相同的方式制成结合有接触面板的显示装置,但是使用了这样的面板板体作为上面板板体,该面板板体的厚度30nm的ITO薄膜形成在125微米的PET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5微米的硬的涂敷处理层形成在笔输入侧上的另一表面上,以便该上面板板体代替示例1的透明的导电层状薄膜。
在示例4-7和对比例3-5的相应接触面板中,以上述的相同方式,当输入笔10在距离银电极40的1.5毫米位置处(图4)从上面板板体P1侧推压下面板板体P2时,测量推挤角度θ。此外,借助以上述的相同方法来测量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
表2示出了测量的结果。注意,在表2中,ITO薄膜之间的间距d作为上和下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写入表中,并且用于将接触面板粘接到液晶显示装置上的粘合层的厚度t也写入表中。
表2
  ITO薄膜之间的距离d(微米)   粘合层的厚度t(微米)   在r=1.5毫米的位置处由输入笔产生的推挤角度θ(度)   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离开银电极距离为r的位置)(毫米)
 示例4   60   20   3.1   1.2
 示例5   30   20   1.9   0.9
 示例6   80   20   3.8   1.6
 示例7   30   10   1.5   0.7
 对比例3   120   20   5.4   2.3
 对比例4   120   40   6.1   2.5
 对比例5   120   20   5.4   4.0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示例4-7中的相应接触面板中,ITO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为30-80微米,其作为两个面板之间的间隙和用于将接触面板粘接到液晶显示装置上的粘合层的厚度t,以便在距离设置于面板的端部处的银电极r=1.5毫米的位置处的推挤角度θ为3.9度或更小。因此,与没有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的对比例3-5的接触面板相比,该接触面板在耐受端部推挤的笔输入的耐用性方面非常好,并且可将接触面板的边框边缘区域控制在1.6毫米或更小。
以这种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面板,其使用具有塑料薄膜的接触面板用作基层,其中上和下面板板体之间的间隙被减小,导电性薄膜之间的距离设定在特定范围内,并且由塑料薄膜制成的基层还用于下面板板体。在该接触面板中,该间隙减小,并且用于将下面板板体粘接到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的粘合层的厚度设定在特定范围内,以便使得在距离设置于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由输入笔产生的推挤角度等于或小于固定数值。因此,可获得耐受端部推挤输入笔的耐用性的改善,同时满足窄边框的要求。
尽管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实施本发明的结构和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
本发明基于2004年6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162724和2005年3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83642,它们通过引证在此引入。

Claims (5)

1.一种接触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面板包括:
第一面板板体,该第一面板板体具有第一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一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导电性薄膜;以及
第二面板板体,该第二面板板体具有第二基层和设置在该第二基层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二导电性薄膜;
其中,该第一面板板体和该第二面板板体借助间隔件布置成便于使得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彼此面对,
该第一导电性薄膜和该第二导电性薄膜之间的距离在20-100μm之间,
该接触面板在距离设置于该第一面板板体的端部处的电极1.5毫米的位置处具有3.9°或更小的推挤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层包括塑料薄膜,而该第二基层包括玻璃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厚度为2-30μm的第一粘合层,以便该第二面板板体借助该第一粘合层设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玻璃板上,该第一基层包括塑料薄膜,并且该第二基层包括塑料薄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面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第二粘合层;和
包括塑料薄膜的第三基层,
其中,该第一基层的厚度为2-120μm,
该第三基层借助该第二粘合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层的另一侧面上,该侧面面对于其上设置有该第一导电性薄膜的侧面。
5.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
显示装置;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该显示装置的可视侧面上的接触面板。
CNB2005100759094A 2004-06-01 2005-06-01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4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2724/04 2004-06-01
JP2004162724 2004-06-01
JP83642/05 2005-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887A CN1704887A (zh) 2005-12-07
CN1324447C true CN1324447C (zh) 2007-07-04

Family

ID=35577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59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4447C (zh) 2004-06-01 2005-06-01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444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765A (zh) * 2009-09-30 2015-02-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8415A (en) * 1995-10-18 1998-11-1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reduced defects and an image projector using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s an optical spatial modulator
JP2001042301A (ja) * 1999-08-04 2001-02-16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26301A (ja) * 2001-02-13 2002-11-12 Nitto Denko Corp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8415A (en) * 1995-10-18 1998-11-17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panel with reduced defects and an image projector using a liquid crystal panel as an optical spatial modulator
JP2001042301A (ja) * 1999-08-04 2001-02-16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26301A (ja) * 2001-02-13 2002-11-12 Nitto Denko Corp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0765A (zh) * 2009-09-30 2015-02-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887A (zh) 200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7204A (zh)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及触摸屏
KR100779441B1 (ko) 투명 도전성 적층체
KR101629060B1 (ko)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터치 패널
JP4004025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883333B2 (ja) 透明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63564B (zh) 透明导电性膜、触摸面板用电极板及触摸面板
JP483177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EP2799956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08251529A (ja) 粘着剤層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12956A (zh) 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CN1707700A (zh) 透明导电性膜
CN101063922A (zh) 触摸面板
JP2008146927A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9123685A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08071531A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JP2006018800A (ja) 高耐久タッチパネル
JP2007103348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4117837B2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1316359A (zh) 透明導電性膜之製造方法
JP2006134867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201403635A (zh) 導電積層體、圖案化導電積層體、其製造方法、及使用彼等而成之觸控面板
JP2006139750A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60092896A (ko) 증착용 불소계고분자 복합 타겟
JP2012091163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324447C (zh) 高耐用性的接触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