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2391C - 多段式枢钮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多段式枢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2391C
CN1322391C CNB2004100321795A CN200410032179A CN1322391C CN 1322391 C CN1322391 C CN 1322391C CN B2004100321795 A CNB2004100321795 A CN B2004100321795A CN 200410032179 A CN200410032179 A CN 200410032179A CN 1322391 C CN1322391 C CN 13223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art
housing
profile groove
protuberance
hing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2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7311A (zh
Inventor
林山峰
李益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B200410032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2391C/zh
Publication of CN1677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23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3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段式枢钮组件,枢接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其包含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以及一套接部。其中,第一元件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一壳体,一枢轴由第一元件的一侧沿着一旋转轴的方向延伸,一凸部设置于枢轴;第二元件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壳体;套接部位于第二元件,枢轴枢接于套接部,第一元件对于第二元件相对转动时,枢轴或套接部相对旋转轴转动,而一第一剖沟及一第二剖沟位于套接部,且将套接部区分为一第一套接部及一第二套接部,第一剖沟及第二剖沟相连结且宽度不同,其中凸部位于第一剖沟或第二剖沟之内滑动。

Description

多段式枢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钮组件,尤其是一种具有多段式的枢钮构造,以自动锁合笔记本电脑的多段式枢钮组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于今日的信息用品当中,已渐渐广为人们所选用,其主要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良好,可随着使用者的移动需要而携带至各处。以现今信息科技的发达和进步,一部笔记本电脑就如同一部活动的工作站,可让使用者应用于网络信息的撷取与传输,以及数据库的管理等等,可谓是落实移动办公室的最佳利器。而笔记本电脑的设计除了考量软件的配备之外,尚需将人性化的操作当成设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例如接口连接的方便性、重量、以及操作性等等。
笔记本电脑主要由主机与液晶显示器所组成,使用时必需先行将液晶显示器掀开,并利用主机座上的键盘或连接的鼠标来进行操作。而使用完毕后,为求携带方便,则必需再将液晶显示器盖合,以利收纳。而计算机盖合后,为确保液晶显示器于携带过程中不会任意翻开,而造成损伤,故于液晶显示器及主机座上装设有一锁扣组件,以锁合笔记本电脑。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装置1具有一液晶显示器11、一主机12以及一锁扣组件13。其中,锁扣组件13包括一卡勾131、一凹槽132以及一推钮133。当液晶显示器11与主机12欲扣合时,通过设置于液晶显示器11上的卡勾131,以勾住位于主机12上的凹槽132。如此一来,即固定住盖合后的液晶显示器11及主机12,并保护设置于主机12的按键,以及液晶显示器11的屏幕,并且得以方便携带笔记本电脑。而要打开笔记本电脑时,则需要拨动与卡勾131连结的推钮133,以解除锁扣组件13的锁合状态。因此,卡勾131及推钮133均会使用到弹性元件,以进行锁扣及解除锁扣的动作。
然而,上述笔记本电脑的锁扣组件13利用位于液晶显示器11上的卡勾131,来与主机12上的凹槽132锁合。因此,盖合时锁扣组件13无法自动锁合,需要使用者将液晶显示器11压下,以协助位于液晶显示器11上的卡勾131顺利与凹槽132勾合。但若使用者不慎用力过猛,则易使卡勾131受损,进而影响锁扣组件13的操作,有时,甚至可能因盖合的力量太大,而使液晶显示器11的边框受损。另外,由设计感的观点来看,锁扣组件13大多为外露于液晶显示器11或是主机12上,不但影响了设计的美观程度,更使得操作时,易造成锁扣组件13的变形或断裂。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锁扣组件无法自动锁合等缺点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段式枢钮,以进行自动锁合笔记本电脑的多段式枢钮组件。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用于枢接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以一旋转轴枢设于该第二壳体,多段式枢钮组件包含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以及一套接部。其中,第一元件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一壳体,一枢轴由第一元件的一侧沿着一旋转轴的方向延伸,一凸部设置于枢轴;第二元件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壳体;套接部位于第二元件,枢轴枢接于套接部,该套接部区分为一第一套接部及一第二套接部,第一剖沟及第二剖沟位于第一套接部与第二套接部之间,该凸部位于第一剖沟或第二剖沟之间,第一剖沟及第二剖沟相连结且宽度不同,该第一元件对于该第二元件相对转动时,该枢轴相对于该套接部沿该旋转轴而转动,且该枢轴带动凸部于第一剖沟或第二剖沟之内移动。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具有一第一剖沟及一第二剖沟,使得设置于枢轴的凸部,能由位于开启状态的第一剖沟,经过使用者施力,以进入第二剖沟,使得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呈闭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利用枢钮结构,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于最终闭合过程可快速自动锁合,故不需要现有技术的卡勾结构,因此也没有卡勾因为使用者施力不当而变形或破损的情形。而且隐藏式的枢钮设计,更增进了视觉上的美观性。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更可包含一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能增加凸部与第一套接部及第二套接部间的磨擦力,可缓合使用者欲闭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施力,故可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闭合速度过快,而相互碰撞受损。再者,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更可包含一第二斜面,第二斜面能于闭合过程中,使凸部由第二斜面顺畅地滑入第二剖沟中,进而自动快速锁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锁扣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的套接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的套接部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电子装置
11    液晶显示器
12    主机
13    锁扣组件
131   卡勾
132   凹槽
133   推钮
20    多段式枢钮组件
21    第一元件
211   枢轴
212   旋转轴
213   凸部
22    第二元件
221   第三套接部
23    套接部
231   第一剖沟
232   第二剖沟
233   第一套接部
234   第二套接部
235   第一斜面
236   第二斜面
3     电子装置
31    第一壳体
32    第二壳体
d1    第一间距
d2    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首先,请参照图2至图4,以说明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如图2所示,多段式枢钮组件20包含一第一元件21、一第二元件22、以及一套接部23。而多段式枢钮组件20用于枢接一电子装置3的一第一壳体31以及一第二壳体32。而电子装置3可为笔记本电脑、数字个人助理(PDA)、以及其它可携式数据处理装置等等。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壳体31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而第二壳体32可为一主机壳体。
请参考图2,第一元件21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一壳体31,第二元件22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壳体32。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21一部份固定于液晶显示面的边框,而第二元件22一部份固定于主机壳体上。
请参考图3,枢轴211由第一元件21的一侧沿着一旋转轴212的方向延伸,而凸部213设置于枢轴211。凸部213的延伸方向垂直旋转轴212,而凸部213可为一插销且固定于枢轴211。当然,凸部213也可以与枢轴211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套接部23位于第二元件22的一侧,枢轴211枢接于套接部23,使得第一元件21对于第二元件22相对转动时,枢轴211或套接部23相对旋转轴212转动。
请参考图3及图4,第一剖沟231及第二剖沟232位于套接部23,且将套接部23区分为一第一套接部233及一第二套接部234。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提供第一元件21及第二元件22之间转动时的一变动磨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的材质为弹簧钢,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为一环状的套筒,且包围枢轴211。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22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套接部221,第三套接部221与枢轴211套接,使得枢轴211的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元件2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开合时,第二元件22能与第一元件21相对转动。而第三套接部221提供第一元件21及第二元件22之间转动时的一固定磨擦力。
请参照图4及图5,第一剖沟231及第二剖沟232相连结且宽度不同,第一剖沟231具有一第一间距d1,第二剖沟232具有一第二间距d2,且第一间距d1小于第二间距d2,而凸部213于第一剖沟231或第二剖沟232之内滑动。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第一剖沟231的宽度小于凸部213的直径,使得凸部213位于第一剖沟231时,凸部213与第一套接部233及一第二套接部234之间有磨擦力存在。另外,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盖合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时,需施力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对转动,此时凸部213与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也相对转动,当第一壳体31即将与第二壳体32关闭时,凸部213进入第二剖沟232。由于第二剖沟232的宽度大于凸部213的直径,凸部213与第二元件22及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甚小,因此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迅速自动锁合,呈一闭合状态。
请参照图7,以说明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如图2及图7所示,第一套接部233或第二套接部234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一斜面235,且第一斜面235使得第一套接部233与第二套接部234间的距离由原来的第一间距d1逐渐变小。因此,当第一壳体31受力而与第二壳体32闭合时,凸部213由第一剖沟231通过第一斜面235,此时第二元件22与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变大。因为磨擦力变大,使得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闭合速度减缓,不会使得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因使用者施力太大,闭合速度过快互相撞击而受损。之后,凸部213再进入第二剖沟232,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自动锁合,呈一闭合状态。
如图2及图7所示,第一套接部233或第二套接部234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二斜面236,且第二斜面236使得第一套接部233与第二套接部234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当第一壳体31受力而与第二壳体32闭合时,凸部213由第一剖沟231通过第一斜面235来到第二斜面236时,由于距离变大,使得第二元件22与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变小。由于磨擦力突然变小,故凸部213快速通过第二斜面236,并滑入第二剖沟232,使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快速闭合,而使得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呈一闭合状态。
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施力以闭合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时,设置于枢轴211的凸部213由位于开启状态的第一剖沟231,先行进至第一斜面235,以减缓闭合的速度,然后再行进至第二斜面236,使得凸部213因磨擦力变小进而再快速滑入第二剖沟232中,完成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自动锁合的动作。另外,当使用者欲开启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时,需施力以推动凸部213,依次由第二剖沟232经由第二斜面236、第一斜面235,再滑至第一剖沟231中,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呈一开启状态。
其次,请参照图2至图7,以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装置3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2所示,电子装置3包含一第一壳体31、一第二壳体32、一第一元件21、一第二元件22、以及一套接部23。
电子装置3可为笔记本电脑、数字个人助理(PDA)、以及其它可携式数据处理装置等等。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壳体31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而第二壳体32可为一主机壳体。当然,第一壳体31也可为一主机壳体,而第二壳体32也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
如图2所示,多段式枢钮组件20包含一第一元件21、一第二元件22、以及一套接部23。而多段式枢钮组件20用于枢接一第一壳体31以及一第二壳体32。第一元件21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一壳体31,第二元件22的至少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壳体32。
请参考图3,枢轴211由第一元件21的一侧沿着一旋转轴212的方向延伸,而凸部213设置于枢轴211。凸部213的延伸方向垂直旋转轴212,而凸部213可为一插销且固定于枢轴211。当然,凸部213也可以与枢轴211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套接部23位于第二元件22的一侧,枢轴211枢接于套接部23,使得第一元件21对于第二元件22相对转动时,枢轴211或套接部23相对旋转轴212转动。
第一剖沟231及第二剖沟232位于套接部23(如图4所示),且将套接部23区分为一第一套接部233及一第二套接部234。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提供第一元件21及第二元件22之间转动时的一变动磨擦力。本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的材质为弹簧钢,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为一环状的套筒,且包围枢轴21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22更包含至少一第三套接部221,第三套接部221与枢轴211套接,使得一部份固定于第二壳体32上的第二元件22,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开合时,能与第一元件21相对转动。而第三套接部221提供第一元件21及第二元件22之间转动时的一固定磨擦力。
请参照图4及图5,第一剖沟231及第二剖沟232相连结且宽度不同,第一剖沟231具有一第一间距d1,第二剖沟232具有一第二间距d2,且第一间距d1小于第二间距d2,而凸部213于第一剖沟231或第二剖沟232之内滑动。
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第一剖沟231的宽度小于凸部213的直径,使得凸部213位于第一剖沟231时,凸部213与第一套接部233及一第二套接部234之间有磨擦力存在。另外,如图2、图4及图6所示,当使用者欲盖合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时,需施力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对转动,此时凸部213与第一套接部233及第二套接部234相对转动,当第一壳体31即将与第二壳体32关闭时,凸部213进入第二剖沟232。由于第二剖沟232的宽度大于凸部213的直径,凸部213与第二元件22及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甚小,因此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迅速自动锁合,呈一闭合状态。
如图2及图7所示,第一套接部233或第二套接部234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一斜面235,且第一斜面235使得第一套接部233与第二套接部234间的距离由原来的第一间距d1逐渐变小。因此,当第一壳体31受力而与第二壳体32闭合时,凸部213由第一剖沟231通过第一斜面235,此时第二元件22与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变大。因为磨擦力变大,使得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闭合速度减缓,不会使得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因使用者施力太大,闭合速度过快互相撞击而受损。之后,凸部213再进入第二剖沟232,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自动锁合,呈一闭合状态。
如图2及图7所示,第一套接部233或第二套接部234更可包含至少一第二斜面236,且第二斜面236使得第一套接部233与第二套接部234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因此,当第一壳体31受力而与第二壳体32闭合时,凸部213由第一剖沟231通过第一斜面235来到第二斜面236时,由于距离变大,使得第二元件22与第一元件21之间的磨擦力变小。由于磨擦力突然变小,故凸部213快速通过第二斜面236,并滑入第二剖沟232,使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快速闭合,而使得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呈一闭合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具有一第一剖沟及一第二剖沟,使得设置于枢轴的凸部,能由位于开启状态的第一剖沟,经过使用者施力,以进入第二剖沟,使得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呈闭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利用枢钮结构,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于最终闭合过程可快速自动锁合,故不需要现有技术的卡勾结构,因此也没有卡勾因为使用者施力不当而变形或破损的情形。而且隐藏式的枢钮设计,更增进了视觉上的美观性。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更可包含一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能增加凸部与第一套接部及第二套接部间的磨擦力,可缓合使用者欲闭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施力,故可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闭合速度过快,而相互碰撞受损。再者,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更可包含一第二斜面,第二斜面能于闭合过程中,使凸部由第二斜面顺畅地滑入第二剖沟中,进而自动快速锁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而成为多段式枢钮组件及电子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多段式枢钮组件,用于枢接一第一壳体以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以一旋转轴枢设于该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元件,其至少一部份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一枢轴由该第一元件的一侧沿着该旋转轴的方向延伸,而一凸部设置于该枢轴;
一第二元件,其至少一部份固定于该第二壳体;以及
一套接部,其位于该第二元件,该枢轴枢接于该套接部,该套接部区分为一第一套接部及一第二套接部,一第一剖沟及一第二剖沟位于该第一套接部与该第二套接部之间,该凸部位于该第一剖沟或该第二剖沟之间,该第一剖沟及该第二剖沟相连结且宽度不同,该第一元件对于该第二元件相对转动时,该枢轴相对于该套接部沿该旋转轴而转动,且该枢轴带动该凸部于该第一剖沟或该第二剖沟之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剖沟小于该第二剖沟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剖沟的宽度小于该凸部的直径,且该第二剖沟的宽度大于该凸部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或该第二套接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斜面,使得该第二套接部与该第一套接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且凸部与该第二套接部与该第一套接部之间的磨擦力逐渐变大,该第二壳体缓慢与该第一壳体闭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或该第二套接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二斜面,使得该第二套接部与该第一套接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且凸部与该第二套接部与该第一套接部之间的磨擦力逐渐变小,该第二壳体快速与该第一壳体闭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凸部的延伸方向垂直该旋转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凸部位于该第一剖沟时,该凸部与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一套接部之间有磨擦力存在,以维持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呈一开启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凸部为一插销且固定于该枢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及该第二套接部的材质为弹簧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式枢钮组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及该第二套接部为一环状的套筒,且包围该枢轴,该第二元件更包含一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与该枢轴套接,提供该第一元件及该第二元件之间转动时的一固定磨擦力,而该第一套接部及该第二套接部提供一变动的磨擦力。
CNB2004100321795A 2004-04-01 2004-04-01 多段式枢钮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13223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21795A CN1322391C (zh) 2004-04-01 2004-04-01 多段式枢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321795A CN1322391C (zh) 2004-04-01 2004-04-01 多段式枢钮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311A CN1677311A (zh) 2005-10-05
CN1322391C true CN1322391C (zh) 2007-06-20

Family

ID=3504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21795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2391C (zh) 2004-04-01 2004-04-01 多段式枢钮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23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6843C (zh) * 2005-10-11 2008-11-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轴枢轴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US9383778B2 (en) 2013-12-31 2016-07-05 Google Inc. Disc style 360 degree hinge for a laptop computer
TWM524052U (zh) * 2016-03-15 2016-06-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TWI644200B (zh) * 2017-10-26 2018-12-1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5026A (en) * 1988-07-21 1991-05-14 Ikeda Bussan Co., Ltd. Automobile seat hinge
CN2379638Y (zh) * 1999-03-04 2000-05-24 林文祺 定位铰链
JP2003194044A (ja) * 2001-12-28 2003-07-09 Ntn Corp 片側空転チルトヒンジ
CN2565070Y (zh) * 2002-09-03 2003-08-06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自动开启装置
CN2574183Y (zh) * 2002-09-10 2003-09-17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支撑架枢纽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5026A (en) * 1988-07-21 1991-05-14 Ikeda Bussan Co., Ltd. Automobile seat hinge
CN2379638Y (zh) * 1999-03-04 2000-05-24 林文祺 定位铰链
JP2003194044A (ja) * 2001-12-28 2003-07-09 Ntn Corp 片側空転チルトヒンジ
CN2565070Y (zh) * 2002-09-03 2003-08-06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自动开启装置
CN2574183Y (zh) * 2002-09-10 2003-09-17 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支撑架枢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311A (zh) 200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3358B2 (en) Multi-stage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7595980B2 (en) Multi-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module thereof
JP4414970B2 (ja) タブレットコンピュータディスプレイをロック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DE602004004193T2 (de) Tragbar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mit verbesserter Dateneingabemöglichkeit
US10168746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20030104850A1 (en) PDA with a protective cover for its display panel
US2012017674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hinge
JPWO2008146530A1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110154613A1 (en) Hinge
TWI749408B (zh) 雙軸式樞軸機構與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DE602006000309T2 (de) Faltbares und tragbares 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verschiebbarer Anzeige
US7261573B2 (en) Latch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322391C (zh) 多段式枢钮组件
CN102654162B (zh) 铰链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CN10368737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铰链
KR20040025624A (ko) 듀얼 슬라이드 표시장치
CN101136953A (zh) 设有活动盖板的电子装置
CN1318935C (zh) 隐藏式卡勾机构
CN105807983A (zh) 触控单元及具有此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US1165227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7155357B (zh) 具有可旋转显示构件的计算装置
CN110630624B (zh) 枢接机构
EP1806644B1 (en) Multi-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guiding module thereof
CN101340792A (zh) 翻盖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5867530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