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0041A -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治疗乙型肝炎感染 - Google Patents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治疗乙型肝炎感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0041A
CN1320041A CN99811382A CN99811382A CN1320041A CN 1320041 A CN1320041 A CN 1320041A CN 99811382 A CN99811382 A CN 99811382A CN 99811382 A CN99811382 A CN 99811382A CN 1320041 A CN1320041 A CN 1320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dosage
lamivudine
administration
famciclov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1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964C (zh
Inventor
梁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LLC filed Critical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LLC
Publication of CN132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9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9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22Hormones
    • A61K38/2292Thymosin; Related 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3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cytos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52Purines, e.g. aden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20Antivirals for D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治疗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方法,其包括向需要此等治疗的患者给药以下药物组合,该组合包括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Tα1)和抗病毒有效量的拉米夫定、以及任选的抗病毒有效量的泛昔洛韦。

Description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 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治疗乙型肝炎感染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型肝炎治疗领域。
发明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影响约3亿个人。其中,据认为约75%是亚洲人。还估计这些HBV携带者中的25-40%将死于肝硬变或者肝细胞癌。
与白种人的疾病过程相反,亚洲人的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具有以下特征:初始活性病毒复制状态具有最小的肝损伤(免疫耐受期),然后是慢性活性肝炎的活性免疫清除期,最后是失活的HBV非复制期,发展成肝硬变,而且有可能由于肝细胞癌(HCC)而变得复杂。另外,随后是第四期,其特征是没有HBE抗原血症的病毒血症和慢性活性肝炎。因为大多数的肝损伤发生在免疫清除期(当HBV复制被自发抑制时),理想的是在更早期(免疫耐受期)抑制HBV复制。
目前,治疗试验主要是涉及抗病毒剂、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或者这些药物的某些特定组合的使用。现在干扰素α在许多国家是唯一被批准的治疗药物。但是,已有报道称,干扰素治疗在30-40%的北美和欧洲患者中产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持续清除,但这些患者中仅有25-65%最终清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亚洲患者中的应答率更低:约15-20%将清除HBeAg,而他们中仅约10%将清除HBsAg。影响这些免疫调节剂的抗病毒作用的因素之一是高的预处理HBV DNA水平。近来,已发现第二代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可有效地抑制HBV复制,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一旦取消治疗,核苷类似物不能表明仍能维持持续的HBV DNA抑制作用。因此,组合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和清除。
本领域仍急需对抗慢性HBV感染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剂。
胸腺素α1(Tα1)最开始是从胸腺部分5(TF5)中分离出来的,现已被测序并化学合成。Tα1是一个28氨基酸肽,分子量为3108,在调节T细胞成熟方面的活性与TF5类似。Tα1可影响免疫调节T细胞的功能,促进由正常人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α、干扰素γ、以及IL2和IL3,并增加淋巴细胞IL2受体表达。
有证据表明Tα1可影响前-NK细胞的补充,其在接触干扰素后变为细胞毒性的。Tα1也可直接影响成熟NK细胞的溶解活性。最近的研究表明,Tα1可通过活化T4(辅助细胞/诱导细胞)细胞来增强同种和自体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这为T4细胞是Tα1生理作用的主要目标细胞提供了额外证据。
Tα1作为治疗HBV感染的主要或辅助治疗手段的临床试验表明,其增强免疫应答性,并将特异性淋巴细胞参数增加至显著更高的水平。
已有报道称,通过使用从带有CHB的患者得到的周边血单核细胞(PBM),TF5可减少自发性的、细胞介导的肝细胞溶解作用。在用TF5治疗的对照PBM中,没有发现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其他的研究表明,在从带有CHB的患者中得到的PBM中,TF5增加了Con A诱导的抑制剂作用。已表明在预先非反应性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接种Heptavax-B后,Tα1可增强抗HBs的体内产生。
对照研究如下进行:每周两次向6只携带土拨鼠乙型肝炎病毒(WHV)的土拨鼠注射Tα1(10μg/kg),共进行28周。在治疗结束时,WHV DNA水平在4只经治疗的动物中已检测不到,而在剩余的2只动物中被抑制100倍。在治疗结束时得到的肝活组织检查样本表明,在血清WHV DNA检测不到的4只动物中,WHV DNA复制中间体水平降低50-300倍,而在另外两只动物中与预处理水平细胞仅有小的变化。在6只未经处理的对照动物中,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在血清WHV DNA水平或者组织WHV DNA复制中间体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在胸腺素部分5(TF5)和胸腺素α1(Tα1)治疗CHB的美国Ⅱ期试验中,12位患者接受TF5或者Tα1,而8位患者接受安慰剂,都是每周两次,共进行6个月。在研究结束时(1年),在胸腺素α1治疗的患者中,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增加,但在安慰剂组中却没有。胸腺素α治疗患者中有9位(75%),而给药安慰剂的患者中有2位(25%),清除血清HBV DNA(p<0.004,Fisher精确试验)。对胸腺素α1治疗的反应与周边血淋巴细胞、CD3和CD4数量、以及干扰素γ的体外产生显著增加超过初始值有关。在给药Tα1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副作用,在给药TF5的几位患者中在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和红肿。约78%的反应者在正常ALT水平以及阴性血清HBV DNA(使用PCR)和HBeAg方面都有持续恢复。
随后,在99位血清HBV DNA及HBeAg为阳性的患者中进行美国Ⅲ期CHB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所有患者已有至少6个月为HBsAg(+),其中ALT持续升高。在3个月的筛选期后,使50位患者随机接受Tα1(1.6mg,S.C.2×/周),而49位患者接受安慰剂(甘露醇,NaPO4,S.C.2×/周),共进行6周,然后中断1个月后再进行6个月。38位Tα1治疗患者以及32位给药安慰剂的患者分别在1年的研究后再继续进行23±7(SD)月。2位患者在随机分组之后但在治疗之前离开。结果是Tα1组中有49位患者,在安慰剂组中有48位患者。在结束时,两个组之间在ALT值、HBV DNA水平和组织学发现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对治疗的完全应答(CR)定义为在1年的研究期间持续的血清HBV DNA(-)状态(至少3个月中有2个阴性结果),其中在12个月中HBV DNA和HBeAg都是阴性的。延迟应答(DR)定义为在12个月后实现持续的HBV DNA(-)状态,其中在最后评估时HBV DNA和HBeAg是阴性的。不完全应答(IR)的特征是,在研究以及后研究期间持续的HBV DNA(-)状态,其中持续出现HBeAg。对治疗的应答如下:
组(n) CR(%) DR(%) IR(%)
Tα1(49) 7(14%) 5(10%) 0(0%)
安慰剂(48) 2(4%) 4(8%) 2(4%)
p值 0.084  ns  ns
总共有12(25%)位用Tα1治疗的患者以及6位(13%)给药安慰剂的患者(p<0.11)表现出持续的HBV DNA损失,其中在1年研究或研究后随访期间为阴性HBeAg。
拉米夫定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因为逆转录酶的活性对于在HBV-DNA中转录HBV-RNA前基因组是必须的,所以存在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的目标。2'3'-二脱氧-3'-硫胞苷(拉米夫定)的阴性对映体的选择增强了抗病毒活性,但限制了毒性,有可能是因为阴性对映体难以跨越线粒体的双膜。拉米夫定的抗病毒活性已在HBV转染的细胞系、鸭模型以及慢性感染的黑猩猩中被证实。该药物在HIV感染的患者中已使用2年,没有显著的毒性。
泛昔洛韦是口服形式的喷昔洛韦(BRL39123),其是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已证明对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病毒是有效的。泛昔洛韦是6-脱氧喷昔洛韦(非合成的非环状鸟嘌呤衍生物)的二乙酰基酯,而且是喷昔洛韦(活性组分)的前药。喷昔洛韦的转化部分发生在肠壁中,在此除去一个酯基,而且在鸟嘌呤碱基的6-位处发生氧化反应。
在自愿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泛昔洛韦能够很好地被吸收,而且在血液中产生的喷昔洛韦浓度(口服500mg剂量的泛昔洛韦后,Cmax为21.73μg/ml),优于单独口服给药喷昔洛韦后得到的浓度(5mg/kg剂量后,Cmax约为0.14μg/ml)。向人自愿者给药单个且重复剂量的泛昔洛韦,日剂量最高至1000mg,每日三次,共6天。没有证据表明对临床实验室值、血压、心律或心电图(ECG)测量产生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完整的安全性评估涉及11个完全、随机的双盲临床试验以及2个开放试验(测试超过3000位患者),该评估表明副作用以及实验室异常(血液学、临床化学和尿分析参数)的频率在泛昔洛韦和安慰剂接受者之间是类似的。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恶性和腹泻。
已证明喷昔洛韦是人细胞(转染有HBV基因组的2.2.15肝瘤细胞)中HBV的强效抑制剂。据说,在该体外体系中的活性与向慢性HBV携带者给药时化合物对抗HBV的活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1μg/ml的喷昔洛韦浓度在第6天时使HBV DNA减少50%,而且在第9天时减少90%。这些作用都是浓度依赖性的。
在北京鸭模型中,喷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明确地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在开始治疗的2天内,喷昔洛韦(喷昔洛韦的口服剂量为20-100mg/kg,每日二次)和泛昔洛韦(口服剂量为5-25mg/kg,每日二次)都使HBV DNA和DNA聚合酶降低至不可检测的水平,而且在21天的治疗期间维持这种抑制作用。在停止给药后的至少2天内,仍保持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之后HBV DNA和DNA聚合酶水平都恢复至治疗前的水平。
在完全双盲、安慰剂对照、单中心小型研究中,患者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给药10天泛昔洛韦(250mg或500mg,tid)使11位评估患者中有6位的HBV DNA水平降低超过90%。在一个正在进行的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中,超过250位的患者接受泛昔洛韦,其剂量最高至500mg,每日三次,共进行16周。该研究的初期数据表明用泛昔洛韦治疗使HBV DNA及ALT水平都显著降低,而且副作用与安慰剂类似。已证明泛昔洛韦对于许多在肝移植后带有HBV的患者是有效的,
在本领域仍需要治疗乙型肝炎的更好方法。
发明简述
根据本发明,治疗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包括向需要此等治疗的患者给药以下药物组合,其包括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Tα1)和抗病毒有效量的拉米夫定。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包括胸腺素α1、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
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已发明了治疗哺乳动物中HBV感染的新感觉模式,其中向所述哺乳动物给药药物组合,该药物组合包括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和抗病毒有效量的拉米夫定。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包括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拉米夫定和抗病毒有效量的泛昔洛韦。
每日可向患者给药一次或多次,例如每日2或3次,单独剂量单元的Tα1、拉米夫定以及任选的泛昔洛韦,而且每周可给药1或多天,例如每周给药2、3、4、5、6或7天。
术语“胸腺素α1”和“Tα1”是指具有公开于第4,079,137号美国专利中的氨基酸序列的肽,该专利文献的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抗病毒有效量的Tα1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量的胸腺素α1,其可以是包含约0.5-10mg胸腺素α1的剂量单元。优选地,剂量单元包括约1-2mg的Tα1。最优选的是,剂量单元包括1.6mg的Tα1。
根据本发明此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按照常规基础向患者给药包括Tα1的剂量单元。例如,可每日一次以上、每日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等给药剂量单元。剂量单元也可在双周基础上进行给药,例如每周两次,如星期四和星期六。最优选的是,Tα1的剂量单元在每周三次的基础上给药,例如每周三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给药包括Tα1的剂量单元的同时,给药拉米夫定,其时间足以降低或者消除患者中的HBV感染。
如上所述拉米夫定是2'3'-二脱氧-3'-硫胞苷。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与Tα1组合给药时,包括有效减少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量的拉米夫定的剂量单元包括约50-500mg的拉米夫定。包含拉米夫定的优选剂量单元包括约100-200mg的拉米夫定、最优选约150mg的拉米夫定。
包括拉米夫定的剂量单元可在常规基础上给药于患者,例如剂量单元可每日给药一次,每日、每周、每月一次以上(例如每日2、3或更多次)。最优选的是,剂量单元每日给药一次。
与给药Tα1结合,可给药拉米夫定剂量单元较长的时间,以有效地减少或者消除患者中的HBV感染。优选地,此等给药进行至患者中的HBeAg变为阴性,例如约6-12个月。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Tα1以约1-2mg(例如约1.6mg)的药物剂量单元通过皮下注射每周给药三次。与该给药结合,可每日一次向患者口服给药约150mg的拉米夫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与给药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同时给药包括Tα1的剂量单元足够长的时间,以降低或者消除患者中的HBV感染。
如上所述,泛昔洛韦是6-脱氧喷昔洛韦的二乙酰基酯。根据优选实施方案,与给药Tα1结合,包括泛昔洛韦的剂量单元有效地减少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其剂量范围约为100-2000mg的泛昔洛韦。包括泛昔洛韦的优选剂量单元包含约100-1000mg的泛昔洛韦,最优选为约250mg的泛昔洛韦。
包括泛昔洛韦的剂量单元可在常规基础上给药于患者,例如剂量单元可每日给药一次,每日、每周、每月一次以上(例如每日2、3或更多次)。最优选的是,剂量单元每日给药三次。
与给药胸腺素α1结合,可给药泛昔洛韦剂量单元较长的时间,以有效地减少或者消除患者中的HBV感染。优选地,此等给药进行至少6个月,而最优选为约6-12个月。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Tα1以约1-2mg(例如约1.6mg)的药物剂量单元通过皮下注射每周给药二次,与该给药结合,可每日三次向患者口服给药约150mg的拉米夫定及约250mg的泛昔洛韦。
但应理解的是,包含Tα1、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的药物剂量单元可按照任何合适的方式配制,以通过任何合适的途径给药。
本发明适用于自然(即天生)的Tα1及具有天然Tα1之氨基酸序列、基本上与其类似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缩短序列的合成Tα1和重组Tα1,以及生物活性基本上与Tα1类似的生理活性类似物,其具有取代、缺失、增长、置换或者经其他改性的序列。
本发明适用于拉米夫定、其类似物、同系物和衍生物,它们具有基本上类似于拉米夫定的生物活性,还包括能够转化为拉米夫定或其生物活性类似于拉米夫定的类似物、同系物或衍生物。
本发明适用于泛昔洛韦、其类似物、同系物和衍生物,它们具有基本上类似于泛昔洛韦的生物活性,还包括能够转化为泛昔洛韦或其生物活性类似于泛昔洛韦的类似物、同系物或衍生物。
本发明还适用于有效治疗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其包括包含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的第一剂量单元、包含抗病毒有效量的拉米夫定的第二剂量单元、以及包含抗病毒有效量的泛昔洛韦的第三剂量单元。
在与Tα1同时使用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的优选实施方案中,HBV病毒突变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增加了其中病毒负载量低的时间,以增强Tα1对作用的免疫应答。
抗病毒剂如核苷类似物不是杀病毒性的,即、它们不杀死病毒。它们抑制病毒的复制,使得病毒负载量降低至测量不到的水平。但是,单独用核苷类似物有可能根本不能消除病毒。
病毒可进行复制,其非常有可能在复制周期中通过突变改变其遗传物质(乙型肝炎病毒时为DNA)。在抑制复制的药物的压力下,病毒有可能突变成可以耐受药物作用的株,而且这方面的发生率很高。
如果同时使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而且这些药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能够在药物的抑制作用下存活的病毒必须在其DNA的两个不同点处同时突变。在两个不同点处同时突变比单点突变更加不可能。
胸腺素α1是免疫系统调节剂,其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在活化宿主免疫机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前单独使用Tα1的研究表明,对于初始病毒负载非常高的患者仅部分是令人满意的。单独或者与泛昔洛韦组合使用拉米夫定可抑制病毒复制,由此降低病毒负载并增强Tα1的效果。
用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治疗人患者中的乙型肝炎感染
评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耐受性成人患者对用Tα1加拉米夫定以及任选的泛昔洛韦进行治疗的生物化学(ALT)、病毒学(HBV DNA)、血清学(HBeAg)以及组织学应答,由此来证明乙型肝炎治疗的效力。效力的客观标准
主要终点是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其定义为在6个月的治疗期和12个月的随访期结束时带有阴性血清HBV DNA(用Chiron QuantiplexTM HBVDNA(bDNA)测试来确定)和HBeAg的患者的百分数。安全性的客观标准
该研究将评估6个月的治疗期间以及最终给药Tα1加拉米夫定和任选的泛昔洛韦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安全性数据,包括临床状况、血液学测量值以及肝和肾功能的测量值。研究人群进入标准
1、年龄为大于等于18岁但小于等于65岁。
2、男性或女性。
3、至少6个月血清中存在HBsAg的书面证据。
4、ALT在每隔4周的2个测定值中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或者筛选期的3个ALT的平均值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
5、ALT在筛选期小于100U/L。
6、HBV DNA在隔开4周或4周以上的2个测定值中大于4000MEq/ml。如果第二个HBV DNA测定值小于等于4000MEq/ml,则必须在第2个测量后的4周进行第3次测量。第3个测量值必须大于4000MEq/ml(用Chiron Quantiplex(bDNA)测试来确定)。
7、隔开4周或4周以上在2个测定值上为阳性HBeAg。
8、在进入研究前12个月内的肝活组织检查与慢性肝炎一致。
9、补偿性肝病,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相比低5秒,血清白蛋白大于等于30g/l,胆红素小于等于68mmol/l。
10、血细胞比容大于等于30%,血小板数大于等于100×109/l,WBC大于等于3.5×109/l,而多形核白细胞数大于等于1.7×109/l。
11、足够的肾功能:经计算的肌氨酸清除率大于等于60ml/min。
12、如果是有怀孕可能的妇女,则使用避孕方法。排除标准
1、同时长期使用任何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2、同时长期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
3、通过HIV血清阳性诊断患有HIV感染,并通过Western斑点证实。
4、同时或者以前有癌症史,但不包括可治愈治疗的皮肤癌或者可手术治愈的子宫颈原位癌。
5、活性感染过程,但不包括非自限性的HBV。TB和AIDS是非自限性的感染过程的例子。
6、肝硬变。
7、有肝脑病或出血性食管曲张的病史。
8、尿HCG怀孕测试证实已怀孕。
9、在前5年滥用静脉毒品和酒精。
10、有较差的医疗或心理风险的患者,或者具有在研究人员看来使患者不可能完成本研究过程的任何非恶性全身疾病的患者。
11、同时参加其他的药物调查研究,或者在进入本研究前30天内参加任何涉及试验药物的临床试验。
12、使患者不能遵从研究过程的条件的症状。
13、在进入本研究前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免疫治疗,或者在进入本研究的6个月内用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4、任何其他的肝疾病,包括丙型肝炎、delta肝炎、酒精肝病、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原发性胆肝硬变、硬化胆管炎、自体免疫性肝炎、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者Wilson病。
15、以前用Tα1治疗。
16、以前用泛昔洛韦治疗。
17、以前用拉米夫定治疗。
18、已知对胸腺素α1高度敏感的患者。
19、已知对泛昔洛韦高度敏感的患者。
20、已知对拉米夫定高度敏感的患者。研究的进行筛选评估
所有患者都要进行筛选评估,以确定进入本研究的合格性。该评估包括两个、有时三个独立的筛选调查。记录筛选调查的所有数据。第一筛选调查(筛选调查1)A、合格性
如果对于筛选调查1为合格的,患者必须具有慢性肝炎史,用至少6个月的阳性HBsAg病史来证明。B、筛选程序
筛选调查1中的实验室筛选测试包括HBsAg、HBeAg、丙型肝炎抗体、delta肝炎抗体、HBV DNA、和ALT。
完全病史和身体检查。
对在进入前12个月内得到的肝活组织检查样本进行评估。第二筛选调查A、合格性
如果对于继续进行筛选调查2为合格的,则受试者必须具有阳性的HBsAg、HBeAg、和HBV DNA,而且对于丙型肝炎抗体和delta肝炎抗体为阴性的。B、定时
在筛选调查1之后的4周后,但不超过筛选调查1之后的2个月,进行筛选调查2。C、筛选程序
在筛选调查2中进行以下测试:
-全血数量(FBC)。包括RBC、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WBC和分化计数
-血小板数量
-凝血酶原时间(PT)
-化学测试,包括BUN和肌氨酸
-ALT
-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
-胆红素
-HBeAg
-HBV DNA
-抗HIV
-铁蛋白
-抗核抗体
-甲胎蛋白
-尿怀孕测试第三筛选调查(筛选调查3)A、合格性
如果筛选2时的HBV DNA值小于等于4000MEq/ml,或者第一或第二筛选时的ALT值中的一个大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而且另一个小于正常值上限的2.5倍,只有这时才需要第三筛选调查。B、定时
如果需要,不少于筛选调查2之后的4周,但不长于筛选调查2之后的2个月,进行筛选调查3。C、程序
筛选调查3时的实验室测试包括HBV DNA、HBeAg和ALT。进入研究
筛选评估后,将全面评估患者,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进入和排除标准。
在得到同意后,从完成筛选评估后计4周内患者开始治疗。治疗期
患者将接受以下治疗:
Tα1 mg SQ,每周三次(6个月)
拉米夫定150mg QD(每日一次,6个月)
任选的泛昔洛韦250mg PO TID(每日三次,6个月)
所有受试者在完成治疗后将有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
在治疗期间的具体评估或者研究的观察部分:
在治疗期间第0、1、3、6月,然后每隔6个月共进行12个月:
HBVDNA
HBeAg
抗HBe(仅在HBeAg为阴性时)
HBsAg
多克隆HBsAg(仅在通过多克隆试验HBsAg转变为阴性时)
抗HBc
抗HBs(仅在HBsAg为阴性时)
有限的病史和有限的身体检查
化学参数包括:ALT(SGPT)、AST(SGOT)、碱性磷酸酯酶、总胆红素、BUN和肌氨酸。
血液学:RBC、血细胞比容、WBC、分化、血小板数量
凝血酶原时间
尿分析(比重、葡萄糖、蛋白、显微)
在第18个月:重复肝活体检查
在仅第0周时:尿怀孕测试(仅对月经初潮后女性)
治疗后随访
如上所述,治疗后随访将持续至少12个月,收集所列数据。时间限制的定义
当需要每四周测试时,希望患者返回以进行预定的临床检查,而且在规程中设定的那一天起的一周内进行测试。错过的调查,或者在预定日期之前或之后1周以上的调查,将被视为违反规程,但不将这些患者排除在数据分析之外。当测试以约3个月的间隔按程序进行时,应在规定日期起的3周内进行测试。研究药物、供货和包装剂量和给药
Tα1的剂量对于所有体重至少为40kg的治疗患者标准化为每次注射1.6mg。低于40kg的患者接受40μg/kg的剂量。这是基于Ⅱ期研究的结果,其中发现每周注射两次1.45-1.75mg范围内的剂量(成人)是安全的,而且对于从血液中清除HBV DNA是有效的。
对于所有患者,拉米夫定的给药剂量为150mg,每日一次。
FAMVIR(famicilovir)任选地以250mg的剂量给药,每日三次,共6个月。剂量调整
在该研究中没有剂量调整的计划。药物提供和包装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以单剂量注射用小管的形式制造合成的Tα1,其已与甘露糖和磷酸钠配制在一起。小管需要用注射用无菌水复原。小管贴有药物名称和剂量的标签。这将是一个开放研究。
拉米夫定以150mg的剂量提供。
FAMVIR以250mg片剂的形式提供。
所有药物都存放在安全区域,而且仅由经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指定药师或者其他研究人员来分配。同时给药的药物及生活方式
禁止免疫调节药物(但不包括Tα1)、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药物和已知有肝毒性的药物。
对患者没有其他同时给药的药物及生活方式的限制,但是不鼓励患者过多饮用酒精饮料。适应性评估
对于研究给药具有适应性定义为患者每个月接受大于等于80%的预定剂量或者研究给药。
每次注射Tα1时,患者将返回门诊,而且由给药人记录给药的剂量。在研究人员的同意下,对于规程非常适应的患者可安排在家中或者自己给药。
如果在家中给药药物,患者和/或患者的父母,以及如果需要,指定的健康护理工人,将接受自己注射过程的指导,或者由研究护士进行辅助注射。研究护士将继续给药所研究的药物,直至确认患者可进行自己注射,或者患者父母有能力进行注射。研究护士每周将与患者或者患者父母联系,并记录对注射的适应性。患者或其父母记录实际给药的注射以及任何的副作用。
在家中注射的患者将给予合适的容器以丢弃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而且授以适当的处置技术。从研究中排除患者排除患者的标准
1、治疗中的副作用将威胁其健康的任何患者停止治疗。监控患者副作用的消除,然后继续在监控下进行预定规程,直至完成研究。
2、临床状况显著恶化的患者,包括血液学参数、以及肝和/或肾功能的生化测试,这些患者将由研究人员和监控委员会进行评估。表明此等恶化的证据包括:
a)在6个月的间隔期中ALT或AST持续增加。应注意的是,ALT和AST的暂时性升高有可能早于治疗相关的或者自发性的减轻,而且不能成为将患者从研究中排除的原因。
b)在6个月的间隔期中总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增加。
c)症状在主观上增加,妨碍了患者在研究期间的每日活动。
d)血液学和肾参数已处于进入标准所列范围以外。
3、自愿从研究中撤出的患者。
4、无论何种原因,患者不能适应研究给药,这定义为患者每个月接受小于80%的预定剂量或者研究给药,或者不能适应规程的其他要求。
5、对于患者的最佳利益,研究人员认为应从治疗中撤出。
6、患者在研究期间死亡。
7、患者已完成整个6个月的治疗以及12个月的随访期。处理撤出者的程序
由于不能适应研究给药,这定义为患者每个月接受小于80%的预定剂量或者研究给药,从该研究中撤出的患者将被取代。
所有从研究中撤出的患者将进行跟踪,而且他们的临床记录包括在最终的报告中。副作用记录副作用
在整个6个月的治疗和12个月的随访期间记录副作用信息。在最后的预定调查时仍持续的副作用将跟踪至它们已被解决或者可以进行解释,或者直至副作用稳定,而且总的临床结果已经确定。
监控患者中有可能由于治疗而产生的明显副作用或过敏症状。虽然用Tα1时没有观察到局部或者全身性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发生全身性超敏反应如荨麻疹或喘息,则应停止注射。应教授患者几种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并告之适当的应对措施。
要求所有患者报告自以前调查时所发生的任何问题。为避免观察者的偏差,在整个研究期间询问患者有关副作用的非直接性问题。非直接性的问题包括“自最后一次调查以来你是否有任何问题”。当描述问题时,要求尽可能地详细。调查人员确定副作用是否与研究给药有关。记录所有的副作用,包括开始的日期、持续时间、以及严重性。副作用严重性的评估
副作用的严重性如下分为轻度、中等或严重:
轻度 无临床症状,不需要额外的评估
中等 出现问题,但不影响每日活动或者临床状况
严重 导致每日活动或临床状况显著的变化
除将副作用分为轻度、中等或严重以外,调查人员应确定该副作用是否为严重的。严重副作用的常规定义包括致命性、威胁生命(如过敏)、严重或过早致残或丧失能力、或者导致住院或使住院期延长、生殖异常、癌症、或者药物过量(偶然或者是有意的)。因果关系的评估
调查人员应尽最大努力来解释每个副作用,而且如果有的话,评估其与研究药物治疗的关系。用以下类别评估因果关系:不相关、有可能相关、可能相关、相关。
用一个或多个以下术语理解副作用的程度,由此确定副作用是由于药物治疗(或者其他病因,例如已有的病史、同时进行的治疗等)而产生的确定程度。
1、药物的已知药理学。
2、该药或该类药物以前曾观察到的类似性质的反应。
3、如果药物与例如皮疹、血质不调有关,经常在文献中报道的类似药物的副作用。
4、副作用与药物的服用时间相关,随停药而终止(去除挑战)或者重新挑战时重现。副作用的随访
调查人员应随访有副作用的受试者,直至副作用停止(消失)或者直至病症稳定。受试者随后过程的相关报告必须递交给临床研究监查员。过量
任何过量(怀疑或者证实)的例子必须在24小时内告之于调查人员,并作为严重的副作用完整地记录。任何迹象或症状以及处理的细节都应记录,包括所给予的解毒药的细节。怀孕
受试者在研究期间怀孕应立即中止治疗。
应建议受试者告之调查人员,如果是在完成研究后决定的,该怀孕是在治疗期间或者是治疗结束后30天之内。
无论如何,怀孕都应继续,报告任何过早的终止,而且在生产后报告母亲和婴儿的状况。行政要求检查及同意要求伦理检查委员会
发起者应向调查人员提供所有必要的数据,以递交至调查机构处的伦理委员会(机构检查组)。伦理和同意书
所有患者将签署经医院机构检查组批准的同意书表格。该表格将声明研究的性质、治疗选择的类型、所得样品的类型、以及有可能的风险和利益。调查人员在确信患者完全理解同意书表格中的内容后将得到同意书。将给患者一份已签字的同意书复印件。患者的保密将贯穿整个研究,而且患者在报告书中仅以研究代号来表示。程序及可能的风险静脉穿刺术和静脉切开术
在进入研究前、开始时约每个月、以及其余的治疗时间每三个月,将从患者抽出约30ml的血液。对于较小的患者,应尽可能仅抽出规程所列测试要求的最小量的血液。该测试导致的血液丢失对于符合该研究的进入标准的患者没有明显的感觉。使用有经验的人实施静脉穿刺术和静脉切开术,使这些过程的风险降低至最底,而且使用麻醉技术更进一步地降低其风险。肝活组织检查
患者在进入研究前以及在12个月的随访期结束时将进行经皮肝活组织检查。肝活组织检查将由有经验的肝病专家来进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5%,而且这包括进入部位的疼痛、出血、胆汁腹膜炎、气胸、腹部内脏的渗出以及脓毒症。死亡率低于0.1%。实验室
将在调查机构所选择的、经认证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研究。调查人员应在整个研究期间使用相同的实验室。调查人员将向资助人提供一份实验室目前证明、所有测试方法的目录、以及规程中所包括的测试的正常值范围的目录。如果合适,正常值应注明年龄和性别。这些可在开始研究时提供,而且将用于解释研究中得到的结果。如果需要在研究期间更换实验室,或者实验室要改变方法或正常值,患者记录必须标有这些变化的数据。如果可能,在整个研究期间实验室方法不应变化。
对于某些测试,资助人有可能希望使用特定的测试实验室。例如,测定HBV DNA就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测试。这可与调查机构进行协商。数据评估效力标准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是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其定义为在6个月的治疗期和12个月的随访期结束时带有阴性血清HBV DNA(用Chiron QuantiplexTM HBVDNA(bDNA)测试来确定)和HBeAg的患者的百分数。辅助终点
1、在6个月治疗和12个月随访期结束时,HBV DNA水平与基线值相比的百分变化。
2、在6个月治疗和12个月随访期结束时,ALT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的上限以下的患者的比例。
3、在6个月治疗和12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失去乙型肝炎s抗原的患者的比例。
4、肝组织学的Knodell分数提高的患者的比例。安全性评估
临床评估及经常的血液测试将为监控患者的药物安全性提供机理,并使未发现的副反应的风险降低至最小。统计学评估分析
将由调查人员、以及SciClone Pharmaceuticals或者他们的统计学咨询人员分析数据。将检验数据的归一性、斜率以及变异的不同一性。如果需要,将数据转变为对数函数。
分析包括:
-诸如年龄和性别的人口变量的描述和分析
-基线特征,如医疗史和身体检查
使用双尾检验进行所有的显著性检验,而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是基于0.05的α水平。适当地使用数据列表、交叉图表以及图例来支持分析和叙述性的报告。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评估是基于对所观察到的临床、局部、或者全身性作用的分析。将列出各实验室结果的异常性的发生率。个体患者的实验室异常性将由医疗监查员根据具体的标准来监查。亚组分析
如下区分亚组,并分析它们的结果。根据各组中的患者数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有可能不是显著性的。在此情况下,则可使用该信息作为将来研究的指导:
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2、肝活组织检查
-表现出最小变化的患者
-表现出慢性持续肝炎的患者
-表现出慢性活性肝炎的患者
3、患者的携带状态的已知持续时间
4、患者年龄
实施例2
本研究涉及三位成年患者(年龄:35-65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中HbeAg、HbeAg和HBV-DNA(50-250pg/ml)为阳性,而且ALT升高至至少为正常值(80-150μ/l)的两倍。
治疗方案:Tα1 1.6mg,每周三次,共6个月,再加上每日一次150mg的拉米夫定。开始治疗后1年,所有患者都有正常的ALT,而且HBV-DNA(杂交俘获)为阴性。两个患者的HBeAg变为阴性,一位仍为HBeAg阳性。所有患者都很好地耐受该治疗,而且没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实施例3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增加宿主免疫性的Tα1与抑制病毒复制的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的组合的效力。
在该研究中有11位患者参与,他们已证实患有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HBV DNA为阳性,而且ALT升高至至少为正常值的两倍。每周皮下给药Tα1 1.6mg三次,共6个月。给药拉米夫定150mgQD和泛昔洛韦250mg TID直至患者变为HBeAg阴性。
在总治疗的1年内,64%(7/11)的患者的血清HBeAg转变为阴性,而且所有患者的ALT都正常(11/11)。HBeAg血清转变发生的时间为4-11个月。HBV DNA在所有患者中都变为阴性。一位患者的ALT升高至150U/l,并继续治疗。但是,该患者表现出了HBV DNA复发。所有患者耐受此治疗,而且没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
Tα1与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韦的组合是安全的,而且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有效的。
上述研究的积极结果表明了用Tα1、拉米夫定以及任选的泛昔洛韦治疗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力。
因为对于上述实施方案还可进行许多修改、变化及改进,因此上述描述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Claims (12)

1、治疗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方法,其包括向需要此等治疗的患者给药以下药物组合,该组合包括抗病毒有效量的胸腺素α1(Tα1)和抗病毒有效量的拉米夫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向患者共同给药抗病毒有效量的泛昔洛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注射给药所述Tα1,剂量范围约为0.5-10mg,口服给药所述拉米夫定,剂量范围是约50-500mg,以及口服给药所述泛昔洛韦,剂量范围是约100-2000mg。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α1的剂量范围约为1-2mg,口服给药所述拉米夫定的剂量范围是约100-200mg,而所述泛昔洛韦的给药剂量范围是约250-1000m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α1每周向患者给药3次,所述拉米夫定每日向患者给药1次,而所述泛昔洛韦每日向患者给药3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α1的给药剂量约为1.6mg,所述拉米夫定的给药剂量是约150mg,而所述泛昔洛韦的给药剂量是约250m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α1每周向患者给药3次,所述拉米夫定每日向患者给药1次,而所述泛昔洛韦每日向患者给药3次。
8、用于治疗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药物组合,其包括第一剂量单元和第二剂量单元,所述第一剂量单元包含胸腺素α1(Tα1),而所述第二剂量单元包含拉米夫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其还包括第三剂量单元,该剂量单元包含泛昔洛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α1的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约为0.5-10mg,所述拉米夫定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是约50-500mg,而所述泛昔洛韦的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是约100-2000mg。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中,所述Tα1的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约为1-2mg,所述拉米夫定的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是约100-200mg,而所述泛昔洛韦的剂量单元的剂量范围是约100-1000mg。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其中,所述Tα1的剂量单元的剂量约为1.6mg,所述拉米夫定的剂量单元的剂量是约150mg,而所述泛昔洛韦的剂量单元的剂量是约250mg。
CNB998113824A 1998-09-25 1999-09-22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制备治疗乙型肝炎感染的药物组合制剂中的应用 Expired - Lifetime CN11839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177198P 1998-09-25 1998-09-25
US60/101,771 1998-09-25
US09/168,869 1998-10-09
US09/168,869 US6288033B1 (en) 1998-09-25 1998-10-09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with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0041A true CN1320041A (zh) 2001-10-31
CN1183964C CN1183964C (zh) 2005-01-12

Family

ID=2679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138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3964C (zh) 1998-09-25 1999-09-22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制备治疗乙型肝炎感染的药物组合制剂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6288033B1 (zh)
EP (1) EP1115420B1 (zh)
JP (1) JP2002525333A (zh)
CN (1) CN1183964C (zh)
AT (1) ATE220332T1 (zh)
AU (1) AU757833B2 (zh)
BR (1) BR9913951A (zh)
CA (1) CA2345462A1 (zh)
DE (1) DE69902103T2 (zh)
DK (1) DK1115420T3 (zh)
ES (1) ES2181502T3 (zh)
HK (1) HK1041215B (zh)
MX (1) MXPA01003105A (zh)
PT (1) PT1115420E (zh)
TR (1) TR200100845T2 (zh)
WO (1) WO2000018417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4467B (zh) * 2006-05-10 2014-01-08 Bcn肽类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胸腺素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9582A (ja) * 2001-07-19 2003-02-13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湿潤防滑性シート及び湿潤防滑構造体
US6855346B2 (en) * 2001-10-05 2005-02-15 Tzu-Sheng Wu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having prophylactic effects on lamivudine-related disease relapse and drug resistanc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A2464795A1 (en) * 2001-10-26 2003-05-01 Jack R. Wands Thymosin augmentation of genetic immunization
US20060259603A1 (en) * 2005-05-16 2006-11-16 Shrader Anthony G User based - workflow an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US20100136106A1 (en) * 2005-06-08 2010-06-03 Gary Liversidge Modified Release Famciclovir Compositions
PT2012816E (pt) * 2006-05-02 2012-08-17 Sigma Tau Ind Farmaceuti Uso de timosina 1, isolada ou em combinação com ptx3 ou ganciclovir, para o tratamento da infeção por citomegalovírus
EP2427213B1 (en) * 2009-05-08 2015-04-01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Alpha thymosin peptides as vaccine enhancers
EP2675272A4 (en) * 2011-02-09 2015-03-11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THYMOSINE ALPHA PEPTIDE FOR THE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EP2953945A2 (en) * 2013-02-07 2015-12-16 Tobira Therapeutics, Inc. Lamivudine salts
US11136378B2 (en) * 2015-11-30 2021-10-05 HBVtech LLC Methods of curing HBV infection and providing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HBV inf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04855D0 (en) 1989-03-03 1989-04-12 Beecham Group Plc 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US5308833A (en) 1992-02-06 1994-05-03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Method for treating hepatitis B carriers with minimal disease
AU4671193A (en) 1992-07-13 1994-01-31 Kenneth E. Sherma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treating hepatitis b
US5939423A (en) 1997-04-16 1999-08-17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with thymosin alpha 1 and famciclovi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4467B (zh) * 2006-05-10 2014-01-08 Bcn肽类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胸腺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525333A (ja) 2002-08-13
AU6057099A (en) 2000-04-17
MXPA01003105A (es) 2003-05-15
US6288033B1 (en) 2001-09-11
HK1041215A1 (en) 2002-07-05
EP1115420A2 (en) 2001-07-18
ES2181502T3 (es) 2003-02-16
CA2345462A1 (en) 2000-04-06
EP1115420B1 (en) 2002-07-10
DE69902103T2 (de) 2003-02-27
BR9913951A (pt) 2001-06-12
DE69902103D1 (de) 2002-08-14
WO2000018417A3 (en) 2000-07-06
DK1115420T3 (da) 2002-11-04
AU757833B2 (en) 2003-03-06
CN1183964C (zh) 2005-01-12
PT1115420E (pt) 2002-11-29
HK1041215B (zh) 2005-08-26
TR200100845T2 (tr) 2001-10-22
ATE220332T1 (de) 2002-07-15
WO2000018417A2 (en) 2000-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en et al.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viral effects of ABI-H0731, a hepatitis B virus core inhibitor: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1 trial
Zoutendijk et al. Entecavir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daptation is not needed for the majority of naive patients with a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
US5939423A (e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with thymosin alpha 1 and famciclovir
Cornberg et al. Prophylaxis,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the Germ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BV infection
Piroth et al.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HIV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the EPIB 2008 study
CN1617877A (zh) 膦酸酯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方面的用途
CN1183964C (zh) 胸腺素α1与拉米夫定组合或者与拉米夫定及泛昔洛韦组合制备治疗乙型肝炎感染的药物组合制剂中的应用
Boesc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treatment with the integrase inhibitor raltegravir (Isentress™) on the course of progressive feline leukemia virus infection
Flisiak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 2017
Carrouée-Durantel et al. Suboptimal response to adefovir dipivoxi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 nucleoside-naive patients is not due to pre-existing drug-resistant mutants
Hu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rferon alpha-2b versus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 mono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 real-life cohort study from Shanghai, China
Jia et al.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novel core protein allosteric modulator ZM-H1505R (Canocapavir)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 randomized multiple-dose escalation trial
Abalaka Attempts to cure and prevent HIV/AIDS in central Nigeria between 1997 and 2002: opening a way to a vaccine-based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CN1140992A (zh) 用作抗病毒剂的黄素衍生物
Alghamdi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after switching to 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tif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in co-morbid tuberculosis relapse patient: a case report from Malaysia
CN1889943A (zh) 协同抗癌组合物
Shousha et al. Generic sofosbuvir/ledipasvir for treatment of naïve, non-cirrhotic, easy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enotype 4: 8 vs. 12 weeks of treatment
CN1446096A (zh) 使用胸腺素、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
Chlabicz et al. Four-year follow up of hepatitis C patients vaccinated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JP2022504903A (ja) バリシチニブを用いた原発性胆汁性胆管炎および原発性硬化性胆管炎の治療
Chen et al. Humoral responses after primary and booster SARS‐CoV‐2 inactivated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
Bai et al.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 to explor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ricitinib in active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atients
Somaini et al. Clin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use of methadone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Alwan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RTICLE ON THE PROGRESSION OF KNOWLEDGE IN HEPATITIS B: UNVEILING THE JOURNEY FROM DISCOVERY TO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rrect: Use of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valaciclovir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False: The use of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and combination of valaciclo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Number: 2

Page: 749

Volume: 21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rrect: Use of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valaciclovir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False: The use of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and combination of valaciclo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Number: 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21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ION NAME; FROM: EXTRASIN A1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PREPARATION OF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COMBINATION THERAPY HEPATITIS B INFECTION AGENTS IN DRUG COMBINATIONS APPLICATION TO: EXTRASIN A1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IN PREPARATION THERAPY HEPATITIS B INFECTION AGENTS IN DRUG COMBINATIONS APPLICATION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ION NAME; FROM: EXTRASIN A1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PREPARATION OF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COMBINATION THERAPY HEPATITIS B INFECTION AGENTS IN DRUG COMBINATIONS APPLICATION TO: EXTRASIN A1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IN PREPARATION THERAPY HEPATITIS B INFECTION AGENTS IN DRUG COMBINATIONS APPLICATION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AIS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se of thymosin alpha 1 in combination with lamivudine or combination of lamivudine and valaciclovir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infec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2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Hongkong branch

Pledgor: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Inc.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99000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9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2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Hongkong branch

Pledgor: Saisheng Pharmaceutical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99000050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