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的显示信号的定时和与之相应的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2是表示向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的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波形(输入数据)和从该电路输出的输出波形(驱动器数据)的定时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
图5是表示分别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多个(例如4个)线存储器进行图像数据的写入(Write),和从该存储器读出(ReadOut)的各自的定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帧期间(连续的3个帧期间中的每一个)的像素显示定时的图。
图7是表示按照图6所示的定时来驱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对显示信号的亮度响应(与像素对应的液晶层的光透过率变动)的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的向与栅极线G1、G2、G3、...对应的各个像素行提供的显示信号(图像数据的m、m+1、m+2、...和消隐数据B)在连续的帧期间n、n+1、n+2、...内的变化的图。
图9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像素阵列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3的一个形式进行说明的向与栅极线G1、G2、G3、...对应的各个像素行提供的显示信号(图像数据的m、m+1、m+2、...和消隐数据B)在连续的帧期间n、n+1、n+2、...内的变化。
图1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3的另一形式进行说明的向与栅极线G1、G2、G3、...对应的各个像素行提供的显示信号(图像数据的m、m+1、m+2、...和消隐数据B)在连续的帧期间n、n+1、n+2、...内的变化。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从第1帧向第2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从第2帧向第3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从第3帧向第4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从第4帧向第1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1的倍数,从第1帧向第2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1的倍数,从第2帧向第3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1的倍数,从第3帧向第4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1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1的倍数,从第4帧向第1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2的倍数,从第1帧向第2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的图,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2的倍数,从第2帧向第3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2的倍数,从第3帧向第4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2的倍数,从第4帧向第1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3的倍数,从第1帧向第2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3的倍数,从第2帧向第3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3的倍数,从第3帧向第4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3的倍数,从第4帧向第1帧进行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28是表示在帧的切换时不进行扫描时钟数的调整,从而在相同线上生成2个消隐信号的缺点的驱动波形图。
图29是表示在帧的切换时不进行扫描时钟数的调整,从而在线上不生成消隐信号的缺点的驱动波形图。
图3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为4的倍数,进行图34的帧n+2中的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3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的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同时选择4条扫描线的驱动波形,并且,表示输入水平期间为4的倍数,进行图34的帧n+3中的切换的部分的图。
图32是与图30对应的图,是表示应用实施例4时的缺点的图。
图33是与图31对应的图,是表示应用实施例4时的缺点的图。
图34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5的另一形式进行说明的向与栅极线G1、G2、G3、...对应的各个像素行提供的显示信号(图像数据的m、m+1、m+2、...和消隐数据B)在连续的帧期间n、n+1、n+2、...内的变化。
图35是表示向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各个线存储器写入图像数据和从该存储器中读出的各自的定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到图7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的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把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ActiveMatrix-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用作像素阵列的显示装置作为引例,但是,其基本的结构和驱动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把电致发光阵列(Electroluminescence Array)或发光二极管阵列(Light EmittingDiode Array)作为像素阵列而使用的显示装置。
图1是按照时间轴时间,表示向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像素阵列进行的显示信号输出(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DO,和与其各自相应的像素阵列内的扫描信号线G1的选择定时的时序图。图2是表示向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进行的图像数据的输入(输入数据)和从其输出图像数据(驱动器数据)的定时的时序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本实施例的概要的结构图(框图),其中所示的像素阵列101和其周围的细节的一例示于图9。上述的图1和图2的时序图是基于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而描绘出来的。图4是表示向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像素阵列进行的显示信号输出(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和与其各自相应的扫描信号线选择定时的其他例子的时序图,在显示信号的输出期间,用从移位寄存器型扫描驱动器(Shift-register type Scanning Driver)输出的扫描信号选择4条扫描信号线,向分别与这些扫描信号线对应的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图5是表示分别向4个线存储器每次1条线地写入(Write)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且从各个线存储器读出(Read-Out),向数据驱动器传送的定时的时序图,该4个线存储器包含在显示控制电路104(参照图3)所具有的线存储器电路(Line-Memory Circuit)105中。图6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有关,表示在其像素阵列中的本实施例的图像数据和消隐数据的显示定时,图7表示据此驱动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时的像素的亮度响应(与像素对应的液晶层的光透过率的变动)。
首先,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的概要。该显示装置100,具备具有WXGA级的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以下,称为液晶面板)作为由TFT液晶面板构成的像素阵列101。具有WXGA级的分辨率的像素阵列101,其特征不限于是液晶面板,还在于:在其画面内,垂直方向上设置有768线的像素行,每个像素行在水平方向上排列1280个点的像素。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像素阵列101,虽然与参照图9说明的像素阵列大体上相同,但是,由于其分辨率的缘故,在像素阵列101的面内分别并排设置有768条线的栅极线10和1280条线的数据线12。此外,在像素阵列101中,2维地配置有983040个的相素PIX,该像素PIX为,由某一个栅极线所传送的扫描信号来选择,并从某一个数据线接受显示信号,由此生成图像。在像素阵列显示彩色图像时,各像素根据用于彩色显示的原色的数量,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分割。例如,在具备与光的3原色(红、绿、蓝)相对应的滤色器的液晶面板中,上述数据线12的数目增加到3840条线,包含在该显示画面中的像素PIX的总数也将变成上述值的3倍。
如果更为详细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用作像素阵列101的上述液晶面板,则包含于其中的各像素PIX具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简写为TFT)作为开关元件SW。此外,各像素以所谓常态黑色显示模式进行动作,即向像素提供的显示信号越增大,则表示出越高的亮度。不仅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上述的电致发光阵列或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像素,也以常态黑色显示模式进行动作。在以常态黑色显示模式动作的液晶面板中,通过开关元件SW从数据线12施加到设于图9的像素PIX的像素电极PX上的灰阶电压,与施加到夹持液晶层CL、与像素电极PX相对的相对电极CT上的相对电压(也称为基准电压、公用电压)之间的电位差越大,则该液晶层CL的光透过率就越上升,从而提高像素PIX的亮度。换句话说,作为该液晶面板的显示信号的灰阶电压,其值越偏离于相对电压的值,则显示信号越增大。
在图3所示的像素阵列(TFT型的液晶面板)101中,与图9所示的像素阵列101一样,分别设有数据驱动器(显示信号驱动电路)102、扫描驱动器(扫描信号驱动电路)103-1、103-2、103-3,该数据驱动器102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显示信号(灰阶电压,Gray ScaleVoltage,or Tone Voltage)送往设置在像素阵列上的数据线(信号线)12,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将扫描信号(电压信号)送往设置在像素阵列上的栅极线(扫描线)10。在本实施例中,是把扫描驱动器沿像素阵列101的所谓垂直方向分成3个,但其个数并不限于此,而且,还可以置换成集约了这些功能的1个扫描驱动器。
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104,向数据驱动器102传送上述显示数据(驱动器数据,Driver Data)106和控制与之对应的显示信号输出的定时信号(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DataDriver Control Signal)107,分别向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传送扫描时钟信号(Scanning Clock Signal)112和扫描开始信号(Scanning Start Signal)113。显示控制电路104也向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传送分别与其对应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Scan-Condition Selecting Signal)114-1、114-2、114-3,关于其功能将在后边讲述。扫描状态选择信号,从其功能考虑也记为显示动作选择信号(Display-Operation Selecting Signal)。
显示控制电路104,从电视接收机、个人计算机、DVD播放器等显示装置100外部的图像信号源,接收由其输入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120和图像控制信号121。虽然可以在显示控制电路104的内部或其外围设置暂时存储图像数据120的存储器电路105,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将线存储器电路105内置于显示控制电路104内。图像控制信号121包括,控制图像数据的传送状态的垂直同步信号(VerticalSynchronizing Signal)VSYNC、水平同步信号(HorizontalSynchronizing Signal)HSYNC、点时钟信号(Dot Clock Signal)DOTCLK、以及显示定时信号(Display Timing Signal)DTMG。使显示装置100产生1个画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与垂直同步信号VSYNC相应地(同步地)输入给显示控制电路104。换句话说,图像数据在每个由垂直同步信号VSYNC规定的周期(也称为垂直扫描期间、帧期间)内,从上述图像信号源逐次输入到显示装置100(显示控制电路104),在该每个帧期间内,1个画面的图像连续不断地显示在像素阵列101上。1个帧期间的图像数据,按用上述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规定的周期(也可以称为水平扫描周期)对包含于该图像数据内的多个线数据进行划分,向显示装置依次输入。换句话说,在每个帧期间被输入到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都分别包含多个线数据,由此生成的1个画面的图像在每个水平扫描期间内,将根据每个线数据次排列于垂直方向上,由此生成1个画面。与在1个画面的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像素分别对应的数据,可以在用上述点时钟信号规定上述线数据中的每一者的周期中进行识别。
由于图像数据120和图像控制信号121也可以输入给使用了阴极射线管的显示装置,所以在每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和帧期间内,都需要将其电子线从扫描结束位置扫回到扫描开始位置的时间。由于该时间在图像信息的传送中成为空载时间(Dead Time),故在图像数据120中也要设置与之对应的不参与图像信息的传送的被称之为回扫期间的区域。在图像数据120中,与该回扫期间对应的区域,通过上述显示器定时信号DTMG,被识别为参与图像信息的传送的其他的区域。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讲述的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100,在其数据驱动器102中产生1条线的图像数据(上述的线数据)的量的显示信号,并使其与由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栅极线10的选择相呼应,一齐输出给并排设置在像素阵列101内的多条数据线(信号线)12。为此,从理论上说无须间隔回扫期间,可以从水平扫描期间到下一水平扫描期间连续地向像素行输入线数据,也可以从帧期间到下一帧期间连续地向像素阵列输入图像数据。为此,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按照缩短包含于上述水平扫描期间(对1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向存储器电路105的存储分配地址)内的回扫期间而产生的周期,由显示控制电路104从存储器电路(线存储器)105读出1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线数据)。该周期,也将反映显示信号向后述的像素阵列101的输出间隔,故以下称为像素阵列动作的水平期间或简单地称为水平期间。显示控制电路104,生成规定该水平期间的水平时钟CL1,作为上述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107之一向数据驱动器102传送。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把1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器电路106内的时间(上述水平扫描期间),通过缩短从存储器电路105将其读出的时间(上述水平期间),而筹措出在每一个帧期间内向像素阵列101输入消隐信号的时间。
图2是表示由显示控制电路105进行的向存储器电路105输入(存储)图像数据和从该存储器电路输出(读出)的一例的时序图。在用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脉冲间隔规定的每一个帧期间都向显示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如输入数据的波形所示,规定在每一个包含于其中的多个线数据(1条线的图像数据)L1、L2、L3、...中,都分别含有回扫期间的水平扫描期间HPD,并通过显示控制电路104,与水平同步信号HAYNC相应地(同步地)依次向存储器电路105输入。显示控制电路104,如输出波形所示,根据上述的水平时钟CL1或与之类似的定时信号,依次读出存储在存储器电路105内的线数据L1、L2、L3、...。这时,沿时间轴把从存储器电路105输出的线数据L1、L2、L3、...分别隔开的回扫期间TR,与把向存储器电路105输入的线数据L1、L2、L3、...分别隔开的回扫期间相比,沿时间轴TIME缩短。为此,在N(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次向存储器电路105输入线数据所需要的期间,和这些线数据从存储器电路105输出所需要的期间(N次线数据输出期间)之间,产生可以从存储器电路105输出M(M是小于N的自然数)次线数据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可在从存储器电路105输出完该M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的所谓剩余时间内,使像素阵列101进行其他显示动作。
另外,由于图像数据(在图2中是包含于其中的线数据)在向数据驱动器102传送之前被暂时地存储在存储器电路105内,故可在与进行该存储的期间对应的延迟时间DLY内由显示控制电路104读出。在使用帧存储器作为存储器电路105时,该延迟时间相当于1个帧期间。在图像数据以30Hz的频率向显示装置输入时,该1个帧期间大约是33ms(毫秒),故显示装置的使用者感觉不到该图像的显示时刻相对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的输入时刻的延迟。但是,作为上述存储器电路105,可以在显示装置100中设置多个线存储器以取代帧存储器,由此可缩短该延迟时间,而且可简化显示控制电路104或其外围电路结构,或抑制其尺寸的增大。
作为存储器电路105,参照图5说明使用存储线数据的多个线存储器的显示装置100的驱动方法的一例。在该例的显示装置100的驱动中,在向显示控制电路104输入N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的期间和此后的N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输出期间(从数据驱动器102逐次输出分别与N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信号的期间)之间产生的上述剩余时间中,写入M次屏蔽已保持在像素阵列中的显示信号(在前一帧期间输入到像素阵列的图像数据)的显示信号(以下,将之称为消隐信号)。在该显示装置100的驱动方法中,反复进行如下第1过程和第2过程,该第1过程为,通过数据驱动器102分别从N条线的图像数据中逐次产生显示信号,且使其与水平时钟CL1相应地依次(共N次)输出给像素阵列101;该第2过程为,使上述消隐信号与水平时钟CL1相应地向像素阵列101输出M次。该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进一步的说明,将参照图1在后边讲述,在图5中,把上述N的值设为4,把M的值设为1。
如图5所示,存储器电路105,具备可彼此独立地进行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4个线存储器LMR1~4,将与水平同步信号HSYNC同步地向显示装置100依次输入的每一条线的图像数据120,轮流地存储到这些线存储器1~4的一个中。换句话说,存储器电路105具有4条线的量的存储器容量。例如,在由存储器电路105进行的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120的获取期间(Acquisition Period)Tin中,从线存储器1向线存储器4依次输入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W1、W2、W3、W4。该图像数据的获取期间Tin,持续相当于用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脉冲间隔规定的水平扫描期间的4倍的时间,该水平同步信号HSYNC包含在图像控制信号121内。但是,在该图像数据的获取期间Tin随图像数据向线存储器4的存储而结束之前,在该期间内被存储到线存储器1、线存储器2、线存储器3内的图像数据,通过显示控制电路104,作为图像数据R1、R2、R3而被依次读出。由此,能够在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W1、W2、W3、W4的获取期间Tin刚一结束时,立刻开始接下来的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W5、W6、W7、W8向线存储器1~4的存储。
在上述说明中,在向线存储器输入和从其输出时,改变对图像数据的每条线所添加的参照标号,例如,对于前者的W1,改变成后者的R1。这在每条线的图像数据都包含上述回扫期间,并且根据上述水平同步信号HSYNC,从线存储器1~4的某一个中与频率高的水平时钟CL1相应地(同步地)将其读出时,反映包含于其中的回扫期间被缩短的情况。因此,例如,与输入到线存储器1的1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线数据)W1的沿时间轴的长度相比,如图5所示,从线存储器1将其输出时的线数据R1的沿时间轴的长度较短。在向线存储器输入线数据到从其输出的期间内,即便不对包含于该线数据内的图像信息(例如,沿画面的水平方向生成1条线的图像)进行加工,其沿时间轴的长度也如上所述被压缩。因此,在从线存储器1~4输出4条线的图像数据R1、R2、R3、R4的结束时刻和从线存储器1~4输出4条线的图像数据R5、R6、R7、R8的开始时刻之间,产生上述剩余时间Tex。
从线存储器1~4读出的4条线的图像数据R1、R2、R3、R4,作为驱动器数据106被传送给数据驱动器102,生成分别与之对应的显示信号L1、L2、L3、L4(对于接下来读出的4条线的图像数据R5、R6、R7、R8,也同样地生成显示信号L5、L6、L7、L8)。这些显示信号,按图5的显示信号输出的眼图(Eye Diagram)所示的顺序,分别与上述水平时钟CL1相应地输出到像素阵列101。因此,通过使存储器电路105包含至少具有上述N条线的容量的线存储器(或其集合体),就可以将在某帧期间内输入给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的1条线,在该帧期间内输入给像素阵列,与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输入对应的响应速度也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由图5可知,上述的剩余时间Tex相当于与上述水平时钟CL1相应地从线存储器输出1条线的图像数据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该剩余时间Tex向像素阵列输出1次其他显示信号。本实施例的其他显示信号,是使被提供了该信号的像素的亮度下降到其提供前的亮度以下的所谓消隐信号B。例如,在1帧期间前,用比较高的灰阶(在单色图像显示的情况下,为白色或与之相近的明亮的灰色)进行显示的像素的亮度,通过消隐信号B而变得比该亮度低。另一方面,在1帧期间前,用比较低的灰阶(在单色图像显示的情况下,为黑色或与之相近的炭灰色(Charcoal Gray)那样的暗的灰色)进行显示的像素的亮度,在消隐信号B的输入后也几乎无变化。该消隐信号B,在每一个帧期间内把由像素阵列生成的图像暂时置换成较暗的图像(消隐图像)。通过这样的像素阵列的显示动作,即便是在保持(Hold)型显示装置中,也能使与在每个帧期间内对其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显示,像在脉冲(Impulse)型显示装置中那样进行显示。
通过将反复进行上述第1过程和第2过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适用于保持型的显示装置中,可以使该保持型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像在脉冲型显示装置中那样进行,上述第1过程为,将上述N线的图像数据顺次输出给像素阵列,上述第2过程为,将消隐信号向像素阵列输入M次。该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参照图5说明的将至少具备N条线的量的容量的线存储器作为存储器电路105的显示装置,还可适用于例如把该存储器电路105置换成帧存储器后的显示装置。
参照图1对这样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进一步进行说明。根据上述第1和第2过程进行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规定由图3的显示装置100中的数据驱动器102进行显示信号的输出,与之相应的由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扫描信号的输出(像素行的选择)如下所述。在以下说明中,施加到栅极线(扫描信号线)10上且选择与该栅极线对应的像素行(沿栅极线并排的多个像素PIX)的“扫描信号”,指的是分别施加给图1所示的栅极线G1、G2、G3、...的扫描信号为高电平(High)状态的扫描信号的脉冲(栅极脉冲)。在图9所示的那样的像素阵列中,设置在像素PIX上的开关元件SW,通过与之连接的栅极线10接受栅极脉冲,由此使从数据线12提供的显示信号输入给该像素PIX。
在与上述第1过程对应的期间内,每输出与N条线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信号,都要对栅极线的Y条线施加选择与之对应的像素行的扫描信号。因此,从扫描驱动器103输出N次扫描信号。这样的扫描信号的施加,是与每次上述显示信号的输出相对应,按每隔Y条栅极线地从像素阵列101的一端(例如,图3的上端)向其另一端(例如,图3的下端)依次进行的。为此,在第1过程中,选择相当于(Y×N)条栅极线的像素行,分别对其提供从图像数据生成的显示信号。图1表示把N的值设为4、M的值设为1时的显示信号的输出定时(参照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的眼图)和分别对与之相应的栅极线(扫描线)施加的扫描信号的波形,该第1过程的期间,分别与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1~4、5~8、9~12、...、513~516、...对应。对于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1~4,向从G1到G4的栅极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对于接下来的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5~8,向从G5到G8的栅极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对于再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513~516,向从G513到G516的栅极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就是说,从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信号输出,是向像素阵列101中的栅极线10的地址序号(G1、G2、G3、...、G257、G258、G259、...、G513、G514、G515、...)增加的方向依次进行的。
另一方面,在与上述第2过程对应的期间中,作为消隐信号每输出M次上述显示信号,都要向栅极线的Z条线施加选择与之对应的像素行的扫描信号。因此,从扫描驱动器103输出M次扫描信号。对于来自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信号的1次输出,施加该扫描信号的栅极线(扫描线)的组合是不特别限定的,但是,鉴于要使在第1过程中提供给像素行的显示信号在此长时间保持的情况,及要减轻加在数据驱动器102上的负荷的情况,可以在每次输出显示信号时每隔Z条栅极线地施加扫描信号。第2过程中的对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与第1过程同样,是从像素阵列10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的。为此,在第2过程中要选择相当于(Z×M)条线的栅极线的像素行,分别对其提供消隐信号。图1表示分别接在把M的值设为1、把Z的值设为4时的上述第1过程后的各第2过程中的消隐信号B的输出定时,和分别施加给与之相应的栅极线(扫描线)的扫描信号的波形。在依次向从G1到G4的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的第1过程后的第2过程中,对于1次的消隐信号B输出,分别对从G257到G260的4条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在依次向从G5到G8的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的第1过程后的第2过程中,对于1次的消隐信号B输出,分别对从G261到G264的4条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在依次向从G513到G516的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的第1过程后的第2过程中,对于1次的消隐信号B输出,分别对从G1到G4的4条栅极线施加扫描信号。
如上所述,在第1过程中分别对4条栅极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在第2过程中,对4条栅极线一齐施加扫描信号,故需要与例如来自数据驱动器102的显示信号输出相应地,使扫描驱动器103的动作与各过程相一致。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像素阵列,具有WXGA级的分辨率,其上并排设置有768条栅极线。另一方面,在第1过程中依次选择的4线的栅极线组(例如,从G1到G4)和在与之相接的第2过程中选择的4线的栅极线组(例如从G257到G260),沿像素阵列101的栅极线10的地址序号增加的方向,用252条栅极线隔开。因此,要把并排设置在像素阵列中的768条线的栅极线沿其垂直方向(或数据线的延伸方向)按每256条线地分成3组,对每组独立地控制来自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信号的输出动作。为此,在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中,沿像素阵列101配置3个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用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控制分别来自3个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的扫描信号的输出动作。例如,在第1过程中选择栅极线G1到G4、在与其相接的第2过程中分别选择栅极线G257~G260时,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指示扫描驱动器103-1进行如下扫描状态:反复进行依次选择1条对应扫描时钟CL3的连续4个脉冲的栅极线的扫描信号输出,和与之相接的对应扫描时钟CL3的1个脉冲的扫描信号的输出休止。另一方面,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2指示扫描驱动器103-2进行如下扫描状态:反复进行对应扫描时钟CL3的连续4个脉冲的扫描信号的输出休止,和与其相接的对应扫描时钟CL3的1个脉冲的对4条栅极线的扫描信号输出。此外,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3,使输入给扫描驱动器103-3的扫描时钟CL3无效,由此使扫描信号输出休止。在各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中,具备与由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进行的上述2个指示对应的2个控制信号传送网。
另一方面,图1所示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波形,包括分别在时刻t1和t2上升的2个脉冲。由上述第1过程进行的一连串的栅极线选择动作,分别与在时刻t1产生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脉冲(记做Pulse1,以下称为第1脉冲)相应地开始,由上述第2过程进行的一连串的栅极线选择动作,分别与在时刻t2产生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脉冲(记做Pulse2,以下称为第2脉冲)相应地开始。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也与1个帧期间的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的输入开始(用上述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脉冲规定)相对应。因此,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和第2脉冲,在每个帧期间内反复产生。此外,通过调整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与接在其后的第2脉冲的间隔,和该第2脉冲与接在其后的(例如,下一帧期间的)第1脉冲之间的间隔,可以调整在1个帧期间内、在像素阵列中保持基于图像数据的显示信号的时间。换句话说,包含扫描开始信号FLM中所产生的第1脉冲和第2脉冲的脉冲间隔,可以交替地采取2个不同的值(时间宽度)。另一方面,该扫描开始信号FLM,用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104来产生。由以上可知,上述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可在显示控制电路104中参照扫描开始信号FLM而生成。
按每次1条线地向像素阵列写入4次图1所示的图像数据,每写入4次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写入1次消隐信号的动作,就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在把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输入给显示装置的时间内完成。此外,与之相应地向像素阵列输出5次扫描信号。为此,像素阵列的动作所需要的水平期间就成为图像控制信号121的水平扫描期间的4/5。这样一来,在1帧期间内向显示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基于此的显示信号)和消隐信号向像素阵列内的全部像素的输入,在该1帧期间内完成。
图1所示的消隐信号,既可以用显示控制电路104或其外围电路生成假拟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消隐数据),将之传送给数据驱动器102,在数据驱动器102内生成,也可以预先设置使数据驱动器102产生消隐信号的电路,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104传送出的水平时钟CL1的特定的脉冲,使消隐信号输出给像素阵列101。在前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控制电路104或其外围设置帧存储器,通过显示控制电路104,从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每个帧期间的图像数据中,特定应加强消隐信号的像素(通过该图像数据以高亮度进行显示的像素),根据像素,生成使数据驱动器102产生暗度不同的消隐信号的消隐数据。在后者的情况下,用数据驱动器102对水平时钟CL1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值,输出使像素显示黑色或与之相近的暗色(例如炭灰色那样的颜色)的显示信号。液晶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用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104生成决定像素的亮度的多个灰阶电压。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是用数据驱动器102传送多个灰阶电压,通过数据驱动器102选择与图像数据相应的灰阶电压且输出给像素阵列的,但是,也可以同样地用与数据驱动器102产生的水平时钟CL1的脉冲对应的灰阶电压的选择,来产生消隐信号。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向像素阵列的显示信号输出方法(OutputtingManner)以及与之相应的向各栅极线(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输出方法特别适合于具备扫描驱动器103的显示装置,该扫描驱动器103具有根据输入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同时向多条栅极线输出扫描信号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不使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像上述那样同时地向多个扫描线输出扫描信号,每当有一个扫描时钟CL3的脉冲,就向栅极线(扫描线)的每一条线依次输出扫描信号,也可以进行本实施例的图像显示动作。通过这样的扫描驱动器103的动作,将4条线的图像数据每次1条线地依次输入给1个像素行(输出4次图像数据的上述第1过程),每进行这样的动作,就向其他4个像素行输入消隐数据(输出1次消隐数据的上述第1过程),反复进行该操作的本实施例的图像显示动作,可以用图4所示的显示信号和扫描信号各自的输出波形来说明。
参照图4进行说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与图1一样,可参照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分别具有256个输出扫描信号的端子。换句话说,各个扫描驱动器103最多可向256条线的栅极线输出扫描信号。另一方面,在像素阵列101(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768条线的栅极线10和分别与其对应的像素行。为此,3个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在沿像素阵列101的垂直方向(设于其上的数据线12的延伸方向)的一边上依次排列。扫描驱动器103-1分别向栅极线组G1~G256输出扫描信号,扫描驱动器103-2分别向栅极线组G257~G512输出扫描信号,扫描驱动器103-3分别向栅极线组G513~G768输出扫描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100的全画面(像素阵列101的全部区域)的图像显示。适用参照图1说明的驱动方法的显示装置和适用参照图4以下说明的驱动方法的显示装置,在具有以上的扫描驱动器配置这一点上是共通的。此外,扫描开始信号FLM的波形在每一个帧期间内都包含使向像素阵列输入图像数据的一连串的扫描信号输出开始的第1脉冲,和使向像素阵列输入消隐数据的一连串的扫描信号输出开始的第2脉冲,在这一点上,参照图1说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参照图4说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共通的。还有,扫描驱动器103按扫描时钟CL3分别取入上述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和第2脉冲,然后,根据图像数据或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取入(Acquisition),依次移动应当与扫描时钟CL3相应地输出扫描信号的端子(或端子组),在这一点上,基于图1的信号波形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基于图4的信号波形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也是共通的。
但是,在参照图4说明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的作用与参照图1说明的有所不同。在图4中,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的波形分别以DISP1、DISP2、DISP3来表示。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首先,根据将其适用于所控制的区域(例如,DISP2适用于与栅极线组G257~G512对应的像素组)的动作条件,确定该区域中的扫描信号的输出动作。在图4中,在数据驱动器输出电压表示与4条线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信号L513~L516的输出的期间(输出显示信号L513~L516的上述第1过程)内,从扫描驱动器103-3向与要输入这些显示信号的像素行对应的栅极线G513~G516施加扫描信号。为此,被传送给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3进行所谓每1条线的栅极线选择,即,与扫描时钟CL3相应地(每输出一次栅极脉冲)对栅极线G513~G516的每1条线依次输出扫描信号。由此,分别持续1个水平期间(用水平时钟CL1的脉冲间隔来规定)地,向与栅极线G513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L513,接着,向与栅极线G514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L514,然后向与栅极线G515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L515,最后,向与栅极线G516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L516。
另一方面,与在每个水平期间(与水平时钟CL1的脉冲相对应)内都依次输出该显示信号L513~L516的第1过程相接的第2过程中,在接着与该第1过程对应的4个水平期间后的1个水平期间内输出消隐信号B。在本实施例中,将在输出显示信号L516和输出显示信号L517之间输出的消隐信号B分别提供给与栅极线组G5~G8对应的像素行。为此,扫描驱动器103-1必须进行所谓的同时选择4条线的栅极线,即,在该消隐信号B的输出期间,对栅极线G5~G8的全部4条线施加扫描信号。但是,在根据图4的像素阵列的显示动作中,如上所述,扫描驱动器103与扫描时钟CL3相应地(对其1次脉冲)开始仅对1条栅极线的扫描信号施加,但是对于多条栅极线,则未开始扫描信号施加。换句话说,扫描驱动器103,没有同时产生多条栅极线的扫描信号脉冲。
为此,传送给扫描驱动器103-1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在消隐信号B的输出前,向应施加扫描信号的栅极线的Z条线中的至少(Z-1)条线施加扫描信号,而且,对扫描驱动器103进行控制,使得扫描信号的施加时间(扫描信号的脉冲宽度)延长至水平期间的至少N倍的期间。对于该变量Z、N,在将上述的图像数据写入像素阵列的第1过程和将消隐数据写入像素阵列的第2过程的说明中所讲述的第2过程中的栅极线的选择数为Z,在第1过程中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为N。例如,对栅极线G5从显示信号L514的输出开始时刻开始,对栅极线G6从显示信号L515的输出开始时刻开始,对栅极线G7从显示信号L516的输出开始时刻开始,对栅极线G8从显示信号L516的输出结束时刻(与其相接的消隐信号B输出开始时刻)开始,分别持续5倍于水平期间的期间地施加扫描信号。换句话说,由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栅极线组G5~G8的栅极脉冲的各自的上升时刻,与扫描时钟CL3相应地在每1个水平期间内依次错开,通过使各栅极脉冲的各自的下降时刻延迟到上升时刻的N个水平期间以后,使栅极线组G5~G8的全部栅极脉冲在上述消隐信号输出期间内成为上升(在图4中为High)的状态。这样,理想的是在控制栅极脉冲的输出的基础上,使扫描驱动器103含有移位寄存器动作功能。另外,关于向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消隐信号的栅极线G1~G12的栅极脉冲所示的斜线区域,将在后边讲述。
相对于此,在该期间(输出显示信号L513~L516的上述第1过程)和与其相接的第2过程之间,不向分别与从扫描驱动器103-2接受扫描信号的数据线组G257~G512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为此,传送给扫描驱动器103-2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2,在该第1过程和第2过程的持续期间内,使扫描时钟CL3对扫描驱动器103-2无效(Ineffective for the Scanning Driver 103-2)。这样的由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实施的扫描时钟CL3的无效化,也可以在从传送它的扫描驱动器103向输出扫描信号的区域内的像素组提供显示信号或消隐信号的情况下,以预定的定时来适用。图4表示与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扫描信号输出对应的扫描时钟CL3的波形。该扫描时钟CL3的脉冲,虽然是与规定显示信号或消隐信号的输出间隔的水平时钟CL1的脉冲相对应而产生的,但是,在显示信号L513、L517、...的输出开始时刻却不产生脉冲。这样,可以用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来进行在特定的时刻使从显示控制电路104向扫描驱动器103传送的扫描时钟CL3成为无效的动作。对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时钟CL3的部分无效化,也可以把与之对应的信号处理路径组装到扫描驱动器103内,用传送给扫描驱动器103的扫描状态显示信号14,来开始该信号处理路径的动作。另外,虽然图4中未表示,但在消隐信号B的输出开始时刻,控制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的扫描驱动器103-3,对于扫描时钟CL3也变成不灵敏。由此,在接在消隐信号B的输出的第2过程之后的第1过程中,可防止扫描驱动器103错误地向被提供根据图像数据的显示信号的像素行提供消隐信号的情况的发生。
其次,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使在控制的区域中依次生成的扫描信号的脉冲(栅极脉冲),在将其输出给栅极线的阶段中变为无效。该功能,在图4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使传送到扫描驱动器103中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参与到向像素阵列提供消隐信号的扫描驱动器103内的信号处理中。图4所示的3个波形DISP1、DISP2、DISP3表示参与到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的各自的内部的信号处理中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114-2、114-3,在其处于低电平(Low-level)时使栅极脉冲的输出有效。此外,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1的波形DISP1,在上述的第1过程的显示信号向像素阵列输出期间内,成为高电平(High-level),在该期间内,使在扫描驱动器103中生成的栅极脉冲的输出无效。
例如,在向像素阵列提供显示信号L513~L516的4个水平期间内,在分别与栅极线G1~G7对应的扫描信号中产生的栅极脉冲,通过在该期间内成为高电平(High-level)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DISP1,如加斜线的那样,使各自的输出变成无效。由此,可以防止在某一期间内向应提供消隐信号的像素行错误地提供由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可以确实地进行这些像素行的消隐显示(消去正在这些像素行上显示的图像),此外,还可以防止由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自身的强度的损失。此外,在输出显示信号L513~L516的4个水平期间和输出显示信号L517~L520的其次的4个水平期间之间的输出消隐信号B的1个水平期间内,扫描状态选择信号DISP1成为低电平。由此,该期间内在分别与栅极线G5~G8对应的扫描信号中生成的栅极脉冲可以一齐地向像素阵列输出,同时选择与该4条线的栅极线对应的像素行,分别对其提供消隐信号B。
如上所述,在图4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动作中,通过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不仅可以确定传送该信号的扫描驱动器103的动作状态(上述第1过程和上述第2过程中的某一个的动作状态,或与这些过程的任何一个都无关的非动作状态),还可以决定根据该动作状态用扫描驱动器103产生的栅极脉冲的输出的有效性。另外,由这些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进行的扫描驱动器103(来自该驱动器的扫描信号输出)的一连串的控制,对于向像素阵列写入由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和写入消隐信号中的任何一者,都可以与扫描开始信号FLM相应地从对栅极线G1进行的扫描信号输出开始。图4主要表示与扫描开始信号FLM的上述第2脉冲相对应,根据扫描状态选择信号DISP1而依次移位的由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栅极线的线选择动作(同时选择4条线的动作)。尽管在图4中未表示,但在据此进行的显示装置的动作中,由扫描驱动器103进行的数据线的每次1条线的选择动作,也与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相应地依次进行移位。为此,即便是图4的显示装置的动作,也需要一次一次地在每一个帧期间内用扫描开始信号FLM开始2种像素阵列的扫描,在扫描开始信号FLM的波形中有第1脉冲和接在其后的第2脉冲。
在以上所述的图1和图4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任何一者中,沿像素阵列101的一边排列的扫描驱动器103和向其传送的扫描状态选择信号114的数量可以在不改变参照图3或图9说明的像素阵列101的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变更,也可以把使3个扫描驱动器103分别承担的各自的功能集中到一个扫描驱动器103中(例如,把扫描驱动器103的内部分成分别与扫描驱动器103-1、103-2、103-3对应的电路环节(Section))。
图6是表示使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定时连续的持续3个帧期间FLT的时序图。在各个帧期间的开头,根据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开始来自第1条扫描线(相当于上述的栅极线G1)的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DW,从该时刻开始经过时间Δt1后,根据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2脉冲,开始来自该第1条扫描线的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DW。进而,从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2脉冲的发生时刻开始经过时间Δt2后,根据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1脉冲,开始在下一帧期间内输入给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时间Δt1’是与时间Δt1相同的时间,时间Δt2’是与时间Δt2相同的时间。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的进行和消隐数据写入的进行,该双方在1个水平期间内选择的栅极线的条数(前者上1条线,后者是4条线)不同,这对于时间经过也大体同样地进行。为此,不依赖于像素阵列中的扫描线的位置,在分别与其对应的像素行保持由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的期间(包括接受该信号的时间在内,大体遍及上述时间Δt1),和该像素行保持消隐信号的期间(包括接受该信号的时间在内,大体遍及上述时间Δt2),在整个像素阵列的垂直方向上几乎一样。换句话说,可以抑制像素阵列的像素行间(沿垂直方向)的显示亮度的不均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分别把1个帧期间的67%和33%分配给像素阵列的图像数据的显示期间和消隐数据的显示期间,调整与之对应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定时(调整上述时间Δt1和Δt2),但是,通过该扫描开始信号FLM的定时的变更,也可以适当变更图像数据的显示期间和消隐数据的显示期间。
图7表示这样的、根据图6的图像显示定时使显示装置进行动作时的、像素行的亮度响应的一例。该亮度响应,使用具有WXGA级的分辨率且用常态黑色显示模式进行动作的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图3的像素阵列101,分别写入使像素行较白地显示的显示开数据作为图像数据,写入使像素行较黑地显示的显示关数据作为消隐数据。因此,图7的亮度响应B,表示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行对应的液晶层的光透过率的变动。如图7所示。像素行(包含于其中的各像素)在1个帧期间内,首先对与图像数据对应的亮度进行响应,然后,对黑亮度进行响应。液晶层的光透过率对于施加给它的电场的变动比较平缓地进行响应,其值由图7可知,在每一个帧期间内对与图像数据对应的电场和与消隐数据对应的电场中的任一个都充分地进行响应。因此,在帧期间内生成于画面(像素行)上的由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可以在帧期间内从画面(像素行)上充分地被消除,以与脉冲型的显示装置同样的状态进行显示。通过由这样的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的脉冲型的响应,就可以减少其上产生的动图像模糊。这样的效果,不论是改变像素阵列的分辨率,还是改变图2所示的驱动器数据的水平期间的回扫期间的比率,都同样可以得到。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向像素阵列依次输出4次在上述的第1过程中对图像数据的每一条线产生的显示信号,而且分别将其依次提供给相当于栅极线的1条线的像素行,在接在其后的第2过程中,向像素阵列依次输出1次消隐信号,而且将其提供给相当于栅极线的4条线的像素行。但是,第1过程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N(该值也相当于向像素阵列写入的线数据的数量)并不限于4。第2过程的消隐信号的输出次数M并不限于1。此外,在第1过程中对于1次的显示信号输出而施加扫描信号(选择脉冲)的栅极线的条数Y并不限于1,在第2过程中对于1次的消隐信号输出而施加扫描信号的栅极线的条数Z并不限于4。对这些因子N、M的要求分别是:满足M<N的条件的自然数,而且,满足N大于或等于2的条件。此外,对因子Y的要求是:Y是小于N/M的自然数;对Z的要求是:Z是大于或等于N/M的自然数。此外,使进行N次的显示信号输出和M次的消隐信号输出的1个周期在向显示装置输入N条线的图像数据的期间内完成。换句话说,使像素阵列的动作中的水平期间的(N+M)倍的值处于图像数据向显示装置的输入中的水平扫描期间的N倍的值以下。前者的水平期间以水平时钟CL1的脉冲间隔来规定,后者的水平扫描期间以作为图像控制信号之一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脉冲间隔来规定。
根据这样的像素阵列的动作条件,在向显示装置输入N条线的图像数据的期间Tin内,从数据驱动器102进行(N+M)次的信号输出,即进行由上述的第1过程和接在其后的第2过程构成的1个周期的像素阵列动作。为此,在该1个周期内分别分配给显示信号输出和消隐信号输出的时间(以下,记为Tinvention)要减少到在期间Tin内依次输出与N条线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的显示信号时的1次的信号输出所需要的时间(以下,记为Tprior)的(N/(N+M))倍。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因子M是小于N的自然数,故可以确保在本发明的上述1个周期中进行的各信号的输出期间Tinvention长度为上述Tprior的1/2以上。即,从图像数据向像素阵列的写入的观点看,可以得到相对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166280号公报中讲述的技术方法的、上述SID 01 Digest,pages 994-997中所讲述的技术方法的优点。
此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期间Tinvention中向像素提供消隐信号,使该像素的亮度快速降低。为此,与SID 01 Digest,pages994-997所讲述的技术方法相比,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可明确地将1个帧期间内的各像素行的图像显示期间和消隐显示期间分开,还可高效地降低动图像模糊。此外,在本发明中,尽管按每(N+M)次间歇地进行消隐信号向像素的提供,但通过对于1次的消隐信号输出,向与Z条线的栅极线对应的像素行提供该消隐信号,可以抑制在像素行间产生的图像显示期间和消隐显示期间之间的比率的不均匀。进而,如果对于每次消隐信号输出,都每隔栅极线的Z条线地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则对来自数据驱动器102的消隐信号的1次输出的负荷,也可以通过提供该消隐信号的像素行数的限制而减轻。
因此,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并不限于参照图1到图7说明的把上述N定为4、把M定为1、把Y定为1、把Z定为4的例子,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就可以在保持型的显示装置的所有驱动中广泛地应用。例如,在以交错方式将图像数据在每个帧期间内向显示装置输入奇数行或偶数行的某一个时,也可以将奇数行或偶数行的图像数据依次施加给每1条线,对栅极线的每2条线依次施加扫描信号,向与这些对应的像素行提供显示信号(在该情况下,上述因子Y至少为2)。此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中,使其水平时钟CL1的频率为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频率的((N+M)/N)倍(在上述图1或图4的例子中为1.25倍),但是也可以把水平时钟CL1的频率提高到该频率以上,缩短其脉冲间隔以确保像素阵列的动作余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显示控制电路104或其外围设置脉冲振荡电路,通过参照比由此产生的图像控制信号所包含的点时钟DOTCLK频率高的基准信号,来提高水平时钟CL1的频率。
关于以上所述的各因子,可以使N成为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此外,可以使因子M为1。此外,可以使因子Y为与M相同的值,使因子Z为与N相同的值。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根据用图1或图4所示的波形从数据驱动器102输出显示信号和扫描信号、并在图6中表示的显示定时,来显示按图2的定时输入到图3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数据,但是,如图8所示,在每个帧期间内,改变对于图1或图4所示的根据图像数据的显示信号的输出的消隐信号的输出定时。
在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像素阵列的显示装置中,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消隐信号的输出定时,具有分散在被提供该消隐信号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上产生的信号的波形钝化的影响的效果,据此提高图像的显示品质。在图8中,分别与各水平时钟CL1的脉冲对应的期间Th1、Th2、Th3、...在横方向上依次排列,含有在这些期间的某一个内从数据驱动器102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每一条线的显示信号m、m+1、m+2、m+3、...和消隐信号B的眼图,在每个连续的帧期间n、n+1、n+2、n+3、...内在纵方向上依次排列。在这里所示的显示信号m、m+1、m+2、m+3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线的图像数据,例如,既可以与图1的显示信号L1、L2、L3、L4对应,也可以与显示信号L511、L512、L513、L514对应。
以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向像素阵列中每写入4次图像数据就要写入1次消隐数据时,在每一帧中都要使图8所示的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施加,从上述期间Th1、Th2、Th3、Th4、Th5、Th6、...中的隔4个期间排列的期间的某一个组(例如,Th1、Th6、Th12、...的组)向其他组(例如,Th2、Th7、Th13、...的组)依次变化。例如,在帧期间n中,在向像素阵列输入第m个的线数据(将由此得到的显示信号施加给第m个的像素行)之前,向像素阵列输入消隐数据(施加给与栅极线的预定的4条线相当的像素行),在帧期间n+1中,在第m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后,且在第(m+1)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之前,向像素阵列输入上述消隐数据。第(m+1)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仿效第m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把由第(m+1)个线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施加给第(m+1)个像素行上。以后的各线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也是把由该线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施加给具有与之相同的地址(序号)的像素行。
在帧期间n+2中,在第(m+1)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后且在第(m+2)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前,进行上述的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在接着的帧期间n+3中,在第(m+2)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后且在第(m+3)个线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前,进行上述的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以下,一边使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输入的定时在每一个水平期间内进行偏移,一边反复进行这样的线数据和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在帧期间n+4中返回到帧期间n的线数据和消隐数据向像素阵列的输入图形。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动作的反复进行,不仅消隐信号,使得由线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分别向像素阵列的各数据线输出时的、沿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产生的这些信号波形的钝化的影响均匀地进行分散,从而提高要像素阵列所显示的图像的品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也与实施例1同样,可以按图6的图像显示定时使显示装置动作,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消隐信号向像素阵列的施加定时在每一个帧期间内都要进行移位,故使由消隐信号进行的像素阵列的扫描开始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2脉冲的产生时刻也要与帧期间相对应地进行移位。根据这样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第2脉冲产生定时的变动,图6的帧期间1所示的时间Δt1,在接着的帧期间2内将成为比时间Δt1短(或长)的时间Δt1’,帧期间1所示的时间Δt2,在接着的帧期间2内将成为比时间Δt2长(或短)的时间Δt2’。如果考虑由在图8所示的一对帧期间n和n+1或另外一对帧期间n+3和n+4中看到的线数据m得到的显示信号中的像素阵列的扫描开始时刻的“偏移”,则在本实施例中,与扫描开始信号FLM的脉冲间隔对应的2个时间间隔Δt1、Δt2中的至少一个要与帧期间相应地进行变动。
如上所述,根据在每个帧期间内使消隐信号的输出期间沿时间轴方向移位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仿效图6所示的图像显示定时的显示动作时,在其扫描开始信号的设定中需要进行若干变更,但是由此所得到的效果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该效果相比没有任何逊色。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与脉冲型的显示装置中的图像大体相同地在保持型的显示装置上显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此外,与保持型的像素阵列相比,可以不损伤动图像亮度而且可以减小其上产生的动图像模糊地显示该动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扫描开始信号FLM的定时的调整(例如,上述脉冲间隔Δt1、Δt2的分配),适当改变1帧期间中的图像数据的显示期间和消隐数据的显示期间之间的比率。此外,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对显示装置的适用范围,也与实施例1的应用范围相同,不受像素阵列(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限制。再有,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一样,通过适当改变水平时钟CL1规定的水平期间所包含的回扫期间的比率,增加或减少上述第1过程中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N或在第2过程中选择的栅极线的线数Z。
[实施例3]
图10表示向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3说明的与栅极线G1、G2、G3、...对应的像素行分别提供的显示信号(图像数据的m、m+1、m+2、...和消隐数据B)在连续的帧期间n、n+1、n+2、...内的变化,是与图8对应的图。
与图8同样,根据用图1或图4所示的波形从数据驱动器102输出显示信号和扫描信号,并在图6中表示的显示定时,来显示用图2的定时输入的图像数据,但是,在每个帧期间内都能改变与由图1或图4所示的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的输出相对的消隐信号的输出定时。
即,图10也与图8一样,根据用图1或图4所示的波形从数据驱动器102输出显示信号和扫描信号、并在图6中表示的显示定时,来进行显示,但是,在每个帧期间内都能改变与由图1或图4所示的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的输出相对的消隐信号的输出定时。
但是,在图10的情况下,包含于依次输出的N次的量的显示信号中的消隐信号B,理所当然不在与时间轴正交的方向上并行排列,是与输出定时相偏移的,不全并排在直线上(图中从左上到右下的直线上)地对其进行分配。换句话说,根据N次的量的显示信号依次显示的各帧的消隐信号B,如此进行分配使得相对下一消隐信号在时间上期间Th1(Th2、Th3、Th4...)的偏移,至多不会包含(N-2)个。
在图10中,表示N=4的情况,此时4个的各帧的消隐信号B表示相对下一消隐信号,在时间上产生1个期间Th1(Th2、Th3、Th4...)的偏移的情况。
即,如图10所示,在分别与水平时钟CL1的脉冲对应的期间Th1、Th2、Th3、...中,在期间Th3内分配n帧的消隐信号,在期间Th3内分配(n+1)帧的消隐信号,在期间Th2内分配(n+2)帧的消隐信号,而在期间Th4分配(n+3)帧的消隐信号。另外,在(n+4)帧以后,反复进行上述关系。
由此,各帧的消隐信号B相对下一消隐信号在时间上产生期间Th1(Th2、Th3、Th4...)的偏移的,仅仅是(n+2)帧。
这样构成的理由在于,在进行例如图8所示的驱动时,由于上述波形钝化的影响,在各帧的消隐信号B之后输出的显示数据,即分别用较明亮的亮度,在n帧中显示显示信号m、m+4、...,在(n+1)帧中显示显示信号m+1、m+5、...,在(n+2)帧中显示显示信号m+2、m+6、...,在(n+3)帧中显示显示信号m+3、m+7、...,在像素区域中,在直线上并列进行显示,故根据各帧的切换,使相对其他区域较明亮的扫线流动地进行显示(显示流),这种显示易于被观察。
在实施例3中示出的实施例,是要消除该缺点的实施例,如上所述,各消隐信号B,在图10中,是不全部排列在从图中左上到右下的直线上进行分配的。由此,当从整个画面来看,受到波形钝化的影响的线,就变成为:在从n帧向(n+1)帧的切换时,向画面下方方向移动,在从(n+1)帧向(n+2)帧的切换时,向画面上方方向移动,在从(n+2)帧向(n+3)帧的切换时,向画面下方方向移动,在从(n+3)帧向(n+4)帧的切换时,向画面上方方向移动,就可以很难观察到显示流了。
图11是表示基于上述思想的其他形式的图,还是与图8对应的图。
在图11的情况下,在分别与水平时钟CL1的脉冲对应的期间Th1、Th2、Th3、...中,在期间Th1内分配n帧的消隐信号,在期间Th3内分配(n+1)帧的消隐信号,在期间Th4内分配(n+2)帧的消隐信号,在期间Th2内分配(n+3)帧的消隐信号。另外,在(n+4)帧以后,反复进行上述关系。
由此,各帧的消隐信号B相对下一消隐信号,在时间上产生期间Th1(Th2、Th3、Th4...)的偏移的,仅仅是(n+2)帧,与图10所示的情况是一样的。
另外,在实施例3中示出的实施例,也可就此适用于实施例1所示的其他的变形例,例如,第1过程中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N并不限于4,第2过程中的消隐信号的输出次数M并不限于1。
[实施例4]
从图12到图27,以与图4同样的方式,表示来自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的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的信号输出波形,和来自与之相应的扫描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中的各自的输出波形。但是,从图12到图27,由在各附图的中心描绘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脉冲可知,在将某帧期间和其次的帧期间的边界表示在各自的横方向的中央这一点上,与图4不同。
在本实施例4中,如果在帧和下一帧的切换时,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B和在下一帧中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B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不定(2个、3个,或者是5个),则都调整为N个。
这样做的理由如下。例如如图28所示,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B和在下一帧的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B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有时为3个,在栅极线GJ+3线中,将产生向使扫描开始信号FLM位于正中央的1个帧中写入2次消隐信号B的现像。在该情况下,以该线为边界在像素阵列的上下方,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信号B的保持时间的比率不同,产生亮度差,使得上述线的部分的显示比其他背景暗。
此外,如图29所示,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B和在下一帧中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B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有时为5个,在栅极线GJ+4线中,将产生完全不向使扫描开始信号FLM位于正中央的1帧中写入消隐信号B的现像。在该情况下,以该线为界,在像素阵列的上下方,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信号B的保持时间的比率不同,产生亮度差,使得上述线的部分的显示比其他背景更明亮。
为此,在本实施例4中,如上所述,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B和在下一帧中输出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总被调整为N个。以N帧为单位使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信号B的保持时间一致,以消除像素阵列的上下亮度差。
另外,向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输入波形(输入数据)和从该电路输出的输出波形(驱动器数据)的定时已预先设定好,所以帧切换时的上述扫描时钟CL3的个数的调整,可通过例如定时控制器(显示控制电路)104容易地进行。
以下,说明用输入4个水平期间,写入4条线的量的图像数据和4条线的量的消隐数据,使用用上述图12到图27的分散消隐数据的方式的情况。
这里,在上述各图中,标号CL31、CL32、CL33都是扫描时钟,扫描时钟CL31被输入给扫描驱动器103-1,扫描时钟CL32被输入给扫描驱动器103-2,扫描时钟CL33被输入给扫描驱动器103-3。
在该情况下,各扫描时钟CL31、CL32、CL33,在其任一个中都分别输出定时相同的脉冲,但是,其中的一个扫描时钟用于消隐信号B以外的显示信号的显示,其他剩下的2个扫描时钟用于消隐信号B的显示。
为此,在其他剩下的2个扫描时钟中,在帧的切换时,调整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B和在下一帧中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B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
在这样的结构中,首先,判定1帧的输入水平期间数是4的倍数、4的倍数+1、4的倍数+2、4的倍数+3中的哪一个。进而,监视输入帧,进行第1、第2、第3、第4帧的分配,并反复进行。以这些为基础,下面说明输入水平期间数是4的倍数的情况。
如图12所示,在第1帧和第2帧切换时,第1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2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2个水平期间。这样,在2个水平期间内,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只移位2条线的量。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少2个时钟。于是,在第2帧的最初的1个水平期间内追加不足的2个时钟的量,将扫描时钟CL3输出3个脉冲。
其次,如图13所示,在第2帧和第3帧的切换中,第2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3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3个水平期间。这样,在3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只移位3条线的量。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少1个时钟。于是,在第3帧的最初的1个水平期间内追加不足的1个时钟的量,输出2个脉冲的扫描时钟CL3。
其次,如图14所示,在第3帧和第4帧的切换中,第3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4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6个水平期间。这样,在6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移位6条线的量,因此,就会出现2条不能进行消隐信号的写入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多出2个时钟。于是,在从第4帧的开头开始的2个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此外,如图15所示,在第4帧和第5帧的切换中,第4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5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5个水平期间。这样,在5个水平期间内,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移位5条线的量,因此,就会出现1条不能进行消隐信号的写入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多出1个时钟。于是,在第1帧的开头1个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由此,消隐信号B的写入对于所有的线都可按1次/1帧进行,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品质。此外,4帧总的结果是:扫描时钟CL3的追加是3个时钟的量,停止是3个时钟的量,调整数是一致的。由此,在整个像素阵列中,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数据的保持时间之间的比率在4帧完成处一致,故可以在像素阵列上下方消除亮度差,提高画质。
此外,说明以上述条件为前提,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1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消隐信号B的写入,利用输入4条线的量的回扫期间。换句话说,从输入4线期间生成输出5条线期间。这时,1帧的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1时存在尾数。为避免这种情况,以4帧为1个单位,把在4帧中得到的尾数合在一起,再产生输出1条线期间。
如图16所示,在第1帧和第2帧的切换时,第1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2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4个水平期间。为此,不进行扫描时钟CL3的脉冲数的调整。
其次,如图17所示,在第2帧和第3帧的切换中,在第2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3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4个水平期间。为此,不进行扫描时钟CL3的脉冲数的调整。
其次,如图18所示,在第3帧和第4帧的切换中,在第3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4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3个水平期间。这样,在3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只进行3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写入2次消隐信号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少1个时钟。于是,在第3帧的最初的1个水平期间中,追加不足的1个时钟,输出2个脉冲的扫描时钟CL3。
进而,如图19所示,在第4帧和第1帧的切换中,在第4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1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5个水平期间。这样,在5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进行5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不写入消隐信号B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多出1个时钟。于是,在1帧的开头的个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由此,消隐信号B的写入对于所有的线都按1次/1帧进行,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品质。此外,4帧总的结果是:扫描时钟CL3追加1个时钟的量,停止1个时钟的量,调整数是一致的。由此,在像素阵列整体中,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数据的保持时间的比率在4帧完成处是一致的,故可以在像素阵列上下方消除亮度差,提高画质。
此外,说明以上述条件为前提,输入水平期间为4的倍数+2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消隐信号B的写入,是利用输入4条线的量的回扫期间。换句话说,从输入4条线期间生成输出5条线期间。这时,在1帧的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2的情况下存在尾数。为避免这种情况,以4帧为1个单位,把在4帧中得到的尾数合在一起,再生成输出2条线期间。
如图20所示,在第1帧和第2帧的切换中,在第1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2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4个水平期间。为此,不进行扫描时钟CL3的脉冲数的调整。
其次,如图21所示,在第2帧和第3帧的切换中,在第2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3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5个水平期间。这样,在5个水平期间内,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进行5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不写入消隐信号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多出1个时钟。于是,在第3帧的开头的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其次,如图22所示,在第3帧和第4帧的切换中,在第3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4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4个水平期间。为此,不进行扫描时钟CL3的脉冲数的调整。
其次,如图23所示,在第4帧和第1帧的切换中,在第4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1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3个水平期间。这样,在3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只进行3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写入2次消隐信号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少1个时钟。于是,在第1帧的最初的1个水平期间中,追加不足的1个时钟而输出2个脉冲的扫描时钟CL3。
由此,消隐信号B的写入对于所有的线都按1次/1帧进行,因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品质。此外,4帧总的结果是:扫描时钟CL3的追加是1个时钟的量,停止是1个时钟的量,调整数是一致的。由此,在像素阵列整体中,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数据的保持时间的比率在4帧完成处是一致的,故可以在像素阵列上下方消除亮度差,提高画质。
进而,说明以上述条件为前提,输入水平期间为4的倍数+3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消隐信号B的写入,是利用输入4条线的量的回扫期间。换句话说,从输入4条线期间生成5条线期间。这时,在1帧的输入水平期间数为4的倍数+3的情况下存在尾数。为避免这种情况,以4帧为1个单位,把在4帧中得到的尾数合在一起,再生成输出2条线期间。
如图24所示,在第1帧和第2帧的切换中,在第1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2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5个水平期间。这样,在5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进行5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不写入消隐信号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多出1个时钟。于是,在第2帧的开头的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其次,如图25所示,在第2帧和第3帧的切换中,在第2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3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2个水平期间。这样,在2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只进行2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2条写入2次消隐信号B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少2个时钟。于是,在第3帧的最初的1个水平期间内,追加不足的2个时钟的量而输出3个脉冲的扫描时钟CL3。
其次,如图26所示,在第3帧和第4帧的切换中,在第3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4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5个水平期间。这样,在5个水平期间中,向扫描驱动器输入通常的扫描时钟CL3时,进行5条线的量的移位,故出现1条不写入消隐信号B的线。因此,扫描时钟CL3就多出1个时钟。于是,在第2帧的开头的水平期间内停止扫描时钟CL3。
其次,如图27所示,在第4帧和第1帧的切换中,在第4帧的最后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和第1帧的最初的消隐信号B的写入之间是4个水平期间。为此,不进行扫描时钟CL3的脉冲数的调整。
由此,消隐信号B的写入对于所有的线都按1次/1帧进行,因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品质。此外,4帧总的结果是:扫描时钟CL3的追加是2个时钟的量,停止是2个时钟的量,调整数是一致的。由此,在像素阵列整体中,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数据的保持时间的比率在4帧完成处是一致的,故可以在像素阵列上下方消除亮度差,提高画质。
在实施例4中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就此适用于实施例1所示的其他变形例,例如,第1过程中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N并不限于4,第2过程中的消隐信号的输出次数M并不限于1。
[实施例5]
图30和图31,以与图12到图27相同的方式表示来自作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的显示控制电路(定时控制器)的信号的输出波形和来自与之相应的扫描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的各自的输出波形。在该情况下,由在各自的附图中心描绘的扫描开始信号FLM的脉冲可知,在将某帧期间和其次的帧期间的边界表示在各自的横方向的中央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这里,与图12到图27所示的附图不同,将向线存储器电路105写入各图像数据的定时(存储器写入)和从该线存储器电路105中读出各图像数据的定时(存储器读出)合起来进行描绘。
并且,图30和图31所示的输出波形,如上述图10所示,以在每个帧期间内改变与由图像数据得到的显示信号的输出相对的消隐信号的输出定时的结构为前提进行确定,图30表示与图10相对应地画出的图24的帧n+2中的输出波形,图31表示帧n+3中的输出波形。
首先,在图30中,在某帧期间和下一帧期间的边界附近,读出上述某帧期间的最后的消隐信号之后,在读出下一图像数据时,使该读出延迟3个水平期间的量,作为结果,在5个水平期间后读出下一消隐信号。
同样,在图31中,在某帧期间和下一帧期间的边界附近,读出上述某帧期间的最后的消隐信号之后,在读出下一图像数据时,使该读出延迟1个水平期间的量,作为结果,在5个水平期间后读出下一消隐信号。
在该情况下,由图30、图31的存储器写入MEW和存储器读出MER的各定时可知,把图中存储器的地址设为mem1、mem2、mem3、mem4、mem5、mem6时,mem1的读出定时与mem6的写入定时重叠,故作为线存储器,最小需要6条线的量。
图35表示在把线存储器LMR设置为6条线的量时的各图像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定时。
通过这样构成,在某帧期间和下一帧期间的边界附近,使上述某帧期间中最后的消隐信号和上述下一帧期间中最初的消隐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与除此之外的某一消隐信号和其次的消隐信号的时间间隔相同。
换句话说,在帧依次进行切换的过程中,通过在该帧的切换时刻使显示数据的输出的定时移位,就可以使某一消隐信号与其次的消隐信号的间隔恒定。
这样,就可以避免如上述图12到图27所示的实施例(实施例4)那样,在特定的栅极线中,向使扫描开始信号FLM位于正中的1帧中写入2次消隐信号B,或完全不写入的现象,就可以消除图像数据的保持时间和消隐信号的保持时间的比率不同的缺点。
但是,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装置,与实施例4的显示装置相比,还能取得进一步提高显示品质的效果。
顺便提一下,图32是与上上述图30对应的图,如实施例4那样,是将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和在下一帧中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调整为总是N个(在图32的情况下为4个)的图。
此外,图33是与上述图31对应的图,还是如实施例4那样,将在前一帧中最后输出的消隐信号和在下一帧中最初输出的消隐信号之间产生的扫描时钟CL3的个数调整为总是4个的图。
在该情况下,可知:在图32中,在某帧期间和其次的帧期间的边界附近,上述某帧期间的最后的消隐信号和上述其次的帧期间的最初的消隐信号的时间间隔,变得比除此之外的某一消隐信号和其次的消隐信号的时间间隔短。同样,可知:在图33中,在某帧期间和其次的帧期间的边界附近,上述某帧期间的最后的消隐信号和上述其次的帧期间的最初的消隐信号的时间间隔,变得比除此之外的某一消隐信号和其次的消隐信号的时间间隔长。
在该情况下,若观察帧依次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图像,则可以看到如下现象:其栅极线中,与下述情况对应的栅极线(例如,在图32的情况下,为栅极线GJ+2到GJ+9,在图33的情况下,为栅极线GJ+2到GJ+5)的部分的各像素中的亮度变化,变得比其他部分的各像素中的亮度变化大,所述情况为,在某帧期间和其次的帧期间之间的边界附近,上述某帧期间的最后的消隐信号和上述其次的帧期间的最初的消隐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产生上述长或短。
实施例5所示的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其结构为,在帧依次进行切换的过程中,使某一消隐信号和其次的消隐信号的间隔恒定,因此可取得完全看不到上述现象的结果。
在实施例5中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就此适用于用其以外的实施例所示的其他变形例,例如,第1过程中的显示信号的输出次数N并不限于4,第2过程中的消隐信号的输出次数M并不限于1。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可以防止在画面上发生辉线的显示流。
另外,可以实现在各帧中黑色显示的均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