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405A -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405A
CN1317405A CN 01116551 CN01116551A CN1317405A CN 1317405 A CN1317405 A CN 1317405A CN 01116551 CN01116551 CN 01116551 CN 01116551 A CN01116551 A CN 01116551A CN 1317405 A CN1317405 A CN 1317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
arm
center
rot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165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让-克洛德·马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depro SA
Original Assignee
Sedepro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depro SA filed Critical Sedepro SA
Publication of CN1317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用于制成一个半胎体的帘线(4)以连续线弧的形式由一个系统设置到一个刚性的型芯(1)上,该系统可这样来驱动一个线环:使其能从一个胎圈处跨掠过型芯(1)而到达胎肩之间的一个端部处,这样就设置了相邻的线弧。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轮胎的制造。更确切地讲,本发明涉及通过设置帘线来形成轮胎的胎体加强件。更具体来讲,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于在一个型模上制造这样的加强件的设备,其中所述型模与轮胎内腔的形状类似或相同,也就是说基本为环形的形状,在轮胎的制造过程中,该型模支撑着轮胎胚件。
在该技术领域中,能在轮胎自身的制成过程中同时进行轮胎加强件制造的工艺和设备是已知的。这也就意味着,不是借助于诸如加强帘布等半成品,而是在轮胎制造过程的同时就能从一个帘线卷制出一层加强件或多层加强件。在这些方法和设备中,欧洲专利申请EP0580055号所描述的方案最适于在一个环形型芯上制出胎体加强件,而不论所述胎体必须要包含多少个线弧。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该设备中用来形成胎体加强件的帘线通过固定在一链条上的一个线环而在刚性的型芯上卷绕出多段邻连的线弧,其中的链条布置在几个导轮上,而帘线是通过一种叉架而环绕着型芯。线环绕型芯执行往复的运动,从而逐步且邻接地在外伸运动以及回程运动过程中各设置一个线弧,当这些线弧在预先涂敷了未硫化橡胶的刚性型芯上形成后,可用合适的挤压器对所述线弧的端部进行挤压。
已知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在两个胎圈间是不连续的,它们可能在胎面下的某些部位是断开的。因而在胎圈与两胎肩中某一选定部位之间必须要敷设胎体加强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于以半胎体制出胎体加强件的设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造轮胎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加强件是由一条帘线来制成的,其中的帘线是由一个合适的布线器连续、实时供给的,该方法采用了一个大体为环形的型模,根据所述帘线在所述型模表面上的理想轨迹,通过逐步地敷设所述帘线形成的线弧而在型模上编出一个加强件,其中的轨迹是通过一个导引装置控制的,帘线可在该装置中自由地滑动,从而该装置连续周期性接近轨迹位于轮胎一个胎圈上的一个端部的附近,然后再进入到轨迹基本上位于轮胎的胎肩之间的另一个端部附近,帘线在所述轨迹的两端都受到挤压,以在所述轨迹的两端将帘线压到型模上去。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造轮胎加强件的设备,所述的设备被用来由一条帘线来制出一个加强件,其中的帘线是由一个合适的布线器连续、实时供给的,所述的设备被用来和一个基本为环形的型模配合工作,所述加强件是通过将所述帘线的线弧按照帘线的理想轨迹依次设置在所述型模的表面上而形成的。
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导引元件,帘线可在该元件中自由滑动,
·使所述导引元件作循环往复运动的装置,使所述导引元件周期连续地到达所述帘线理想轨迹的端部附近;
·靠近所述轨迹端部的挤压器,用来在所述的端部将帘线压到型模上,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和挤压器相对于型模是这样布置的,使得一个端部位于胎圈附近,而另一端基本上位于胎肩之间。
读者可参考上述的专利申请EP0580055,由于本发明不但包括了该文中所描述的用来制造胎体加强件的一般方法,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发明还采用了该文中的链条系统。此外,对于本发明所提出设备的两个实施例,挤压器的工作原理能允许形成圈环,并将所述的圈环贴压在型芯上。顺便提一下,该挤压器主要包括一个叉架和一个压锤。除了部分细节,前述专利申请EP 0580055中挤压器的实施方式实际上可有多种变型,甚至包括下文中所述挤压器具有新型构造的情况。
在本发明描述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区别显著的用来驱动线环的元件(构成了所述帘线可在其中自由滑动的导引元件)。换句话讲,下文中所描述的摆动臂系统可用来取代上述专利中、以及第一实施例中的链条系统。
在对这些驱动线环的新型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之前,来重温某些基本知识点将是有益的。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如同在上述提到的专利中一样,“帘线”这一词汇应当在非常宽泛的意义上进行理解,该概念包括单丝、复丝、线绳或合股纱线等组合物、或小数目的成组线绳或合股纱线,而不论这些材料的质地是什么。在本说明书中,词汇“线弧”用来描述帘线在加强件绕组中从一个奇异点到另一个奇异点之间的延伸部分。分布在整个轮胎圆周面上的所有线弧就形成了完整的加强件。此处所定义的一段线弧可能是胎体、胎冠加强件或任何形式加强件的一部分。在设置过程中可能通过切断帘线而使这些线弧分离,或者也可在最后完成的加强件中通过环圈等将它们都连接起来。
基本上,本发明涉及以尽可能接近最终产品中形状的形式对增强帘线的进行连续设置。由于帘线是借助于一个合适的布线器实时供应的,所以用来由帘线制造加强件的设备要和一个型模(刚性型芯或增强后的膜壳)配合工作,其中的布线器例如包括一个帘线卷轴,且如果合适的话,还包括一个用来控制从卷轴上拉出帘线张紧度的装置,而在其中的型模上制造出轮胎。而所述设置元件在两次行程之间是否割断帘线对在几个连续的行程过程中制成的加强件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当用“径向、轴向、圆周方向”等词汇对位置和方向进行限定、或提及半径时,是以轮胎在其上进行制造的型芯或轮胎自身为参考点的,这两个参考物体实际上同一回事。参考物的几何轴线为型模的转动中心线。
类似地,如同在上述提到的专利中已指出的那样,此处所描述的帘线设置元件能制出帘线设置间距不等的加强件,该加强件例如为一个胎体加强件。“设置间距”应被理解为是指两个相邻帘线之间的距离加上帘线直径的和。众所公知的是,对于一个胎体加强件,帘线之间的距离是随着所测量处的直径不同而改变的。而在本文却不是这样变化的,间距在一个给定的直径上是一个变化的间距。为此,只要以任何合适的函数规律改变型模的转动速度就足够了,而无须改变导引元件的工作速度。这样就得到了这样一个轮胎,其胎体加强件(例如为一个子午线胎体)上帘线的设置间距在给定的径向位置处以受控的规律变动。
应当强调的是,所讨论的设备使帘线导引元件执行的运动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内——即运动平面内。根据实施例,该平面垂直于导引链条轮的转动轴线、或摆动臂或臂件的转动轴线。
在下列附图的基础上,下文的描述将使人能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图1是径向断面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该设备中挤压器的详细视图;
图3是径向剖面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机构的正视图(在由图3中的MM线和轴3D的几何轴线所确定的剖面内);
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6是径向剖面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设备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型。
图1(另外还针对所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但这一点并不是限制性的)表明型模是一个型芯1(刚性且可拆卸的),该型芯确定了轮胎内表面的几何形状。该型芯用橡胶10以及一个橡胶层进行涂敷以确保能对胎体帘线进行覆盖,其中的橡胶例如为丁基橡胶基的密封橡胶层。覆盖型芯1的橡胶使帘线4在设置到型芯上时就能通过粘接效果固定在该处。当然,该型芯受图中未示出的任何合适的装置驱动而旋转。
在所有这些描述的实施例中,都是用一个线环6来构成帘线4的导引元件(但这一点并不是限制性的)。设置元件最好主要包括:在一方面,一个为线环6设置的驱动系统31a或32a或32b;在另一方面,挤压器装置2G以及2D。对于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是这样约定的:用相同的主标号来指代类似的元件,例如用数字“3”来代表线环驱动系统,并用一个指数来标明与那一种实施方式或那一个变型相对应,例如用指数“1a”来代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a”。不带有任何特定标记或带有部分特定标记的数字标号则针对同一实施方式中的所有变型、或针对那些在不同实施方式的不同变型中都始终相同的元件、或那些可被理解为在所有实施方式的所有变型中都应该没有区别的元件。
图1和图2表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线环驱动系统31a采用了已经在前述的专利EP 0580055文件中公开的链条驱动的原理。该线环61a驱动系统31a包括一条链条391a,其可以用任何适于承载并导引线环61a的柔性条带代替。链条391a被撑装在一个张紧轮311a和一个动力链轮321a上,动力链轮被被安装在一个托架301a上。这样构成的组合件就作为一个导引环路。链条391a所运行环路的大体形状为“C”形。这包括一个中间部件33M1a和两个侧边部件33L1a。由链条运行环路的形状构成了一个夹钳,型芯1位于该夹钳中。该链条系统39a可和多种不同规格的型芯随意相配。
托架321a还支撑着挤压器装置2G和2D,并被安装在一个用来托举并调整设置元件31a、挤压器装置2G和2D相对于型芯1位置的装置(图中未示出)上。读者可参考前述的专利文件EP0580055来了解与该托举装置有关的更多的信息。
帘线4经一个张紧装置(图中未示出)和各个导引圈(图中未示出)从一个卷轴上拉出的,其中的张紧装置可保证张力控制。帘线4被缠到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链条391a上的线环61a上。线环61a的转动轴线垂直于链条391a导引环路的平面(由带轮和动力链轮所限定出的平面)。链条391a始终在同一方向上运转;线环61a从胎圈到胎肩作往复运动,或更确切地讲是从靠近胎圈的一个部位到胎肩之间的某一部位作往复运动。
链条391a相对于型芯1的布置方式是这样的:使得线环61a在径向平面内绕型芯作往复运动,这就能设置帘线而形成一个径向半胎体。
假如帘线4被挤压器装置2D固定地挤靠在型芯上,则线环1a的连续运动将使帘线4滑入到线环中,并从卷轴上拉出帘线4。
至于挤压器装置2D和2G,读者还要去参考前述专利EP 0580055中的部分描述内容,来回想起叉架和撞锤22各自的功能,并回想起进给位置A和回缩位置R各自的作用。下面将描述这些挤压器装置的各种形式。图2表明叉架21和撞锤22都具有平行刃片状的外形。相对于撞锤而言,叉架21在径向上始终位于型芯1转动轴线的一侧。叉架21具有一个V形的头部210,并制出了一个尖梢部分212,以使得帘线4能被顶起并对中。在夹线阶段,由“V”形所形成的平面被设置成垂直于帘线4(这也就是说,在图1所示的平面内)。如图1所示,当帘线4被径向布置时,则形成叉架21的刃片被定向于与型芯1的一个同心圆相切(这也就是说,垂直于图1所在的平面)。叉架21还包括一个凹陷,该结构的作用在下文的描述中将变得显见。
无论是在左侧还是右侧,图2表明挤压器都包括一个叉架21和一个撞锤22,所有这些部件都可在一个回缩位置R处(远离型芯1)和一个进给位置A之间运动,对于图中的数字标号,所采用的约定是用一个主数字标号来指代每个挤压器部件,例如“21”来指代叉架,并分别用指数字母“G”(左边)和“D”(右边)来具体指明是那一侧的挤压器(在图3中的左侧或右侧)。不带有任何具体标记的数字标号则在总体上不加区别地指代挤压器、或它们元件中的这一个或那一个。
众所公知的是,叉架21用来将帘线4压在型芯1上,为此,当线环61a带着帘线移向往复运动的一个端头部位时,这也就是说当设备基本处于图4所示的状态时,压向型芯1的进给运动就被启动。当叉架21将帘线栓固在涂敷型芯1的橡胶层中时,其运动停止。因而所述的叉架21使得帘线4能以足够的压力进行设置,以使它能正确地粘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再返回图1,考虑到所希望的设置间距,线环661a的连续运动绕点212形成了一个环圈,该环圈是型芯1(见图1)上设置新一个线弧的开始,其中设置间距本身为型芯1转动运动的函数,型芯的运动由设置间距来指示。且由于设置了凹陷211,尽管在制造阶段中叉架21项压着帘线1,线环61a在返回阶段中也可越过叉架1。应当指出的是,环圈的大小是尖梢部分212尺寸的函数。
在线环61a的返回阶段之后,撞锤22在叉架21之后开始动作。撞锤22在一个稍高的径向位置处对帘线4进行挤压。最好是当叉架21撤回后,它能持续顶压帘线4一段时间。这种在叉架的回缩阶段中由撞锤提供的保持能防止叉架21带起在其尖梢部位212附近形成的帘线环圈4,而该环圈即使已经粘在橡胶上,但仍然有连在叉架上的趋势。由此就准确地实现了帘线4在胎圈上的可靠固接。
当然,叉架21和撞锤22无论是转向进给位置、还是返回到回缩位置都是用线环61a的驱动系统31a进行同步控制的。在图1中用一个双箭头并用数字标号2G或2D来示意性地简单表示了这样的一个装置或其等效设备,可以理解:所述数字标号笼统地指代了具有两个驱动元件的整个装置一例如依次地作用在帘线4上的一个叉架和一个撞锤。
图3以及以下的附图表示了一个第二实施例(其中描述了两种变型),在该实施例中线环的驱动系统3是一个摆动臂系统32a(见图3到图5)或32b(见图6)。在所有这些场合下,也就是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为线环6设置的一个驱动系统31a或32a或32b使得线环6内在一个平面(即运动平面内)进行运动。但是,第一实施例中线环61a的回程运动相对于型芯离开一定程度,而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两种变型,提出了一种摆动臂32系统,区别在于其线环62a或62b的前向运动和返回运动离型芯1的距离是精确相等的。
在这两种变型中,线环62是扩口形的(见图6,在第二实施例的两种变型中线环62是相同的)。其形成了一个漏斗状,其大口612位于帘线4引来的那一侧,而小眼622位于帘线4拉出的那一侧。要注意:由于线环的输出部分被基本上布置在一个平面内,该平面垂直于线环6的导引方向,所以将小眼622的边缘反卷过来是有利的,这样就不会损坏帘线4。作为另一种型式,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定位线环:使得帘线在离开线环时,线环的定位能类似于帘线的平均定位。
图3表示了一个板件302a,其包括一个摆动轴3D2a,该摆动轴驱动着摆臂系统。所述的摆动轴3D2a进行连续的转动,但却是在一个小于360度的弧度范围内进行摆动,具体的摆动值取决于摆动臂32系统的确切构成以及应用条件。
本发明提出了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位移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个基臂312,所述的基臂包括一个转动中心31R2、一个传动头31T2、以及用来使所述基臂绕所述转动中心作摆动的控制装置,设备被设置得使得所述基臂的传动头31T2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构成导引元件的一个线环62在所述轨迹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运动。
当使用“n”(n>1)个依次串接的工作摆动臂时,用“臂件nth”的词语来指代帘线导引元件直接固定在其上的那个工作摆臂,基臂通常是“第一摆动臂”。摆动臂的串联布置方式是这样的:一般,摆动臂“p”(p<n)的传动头向摆动臂“p+1”的转动中心传动。这就是为什么在上文的描述中传动头对帘线导引元件进行直接传动、或只是“间接地”传动(这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或多个工作摆臂的中介作用)的原因。在所有这些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摆臂转动中心的轴线在工作位置时,完全位于型模之外,且永远不会接触到型模,这也就是说即使在其延伸后也不会接触。
在图3到图5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型中,摆动臂系统32a包括两个串联的工作摆臂312a和322a。这样设计是为了能从胎圈处摆到一个胎肩处。一个控制马达352a驱动着转轴3D2a和34D2a,这两个转轴的轴心位于一中位平面M2a-M2a中,控制马达352a还驱动着挤压器装置2D和2G,这两个装置和图2中的挤压器相同。挤压器装置2G和2D相对于所述中位面的距离可通过旋轮232a和242a进行调节。
一个基臂(或第一臂件)312a经其转动中心31R2a而安装在摆动轴3D2a上,以型芯1径向剖面的中心C点为参考点,转动中心34R2a位于型芯1表面的外侧。第一臂件312a包括一个传动头31T2a。一个由其自身的转动中心32R2a铰接的第二臂件322a,该转动中心被安装在第一臂件312a的传动头31T2a上。该第二臂件322a包括一个传动头32T2a。为了控制第二臂件322a相对于第一臂件312a的相对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由一个辅助臂件342a形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该辅助臂件通过其转动中心34R2a绕摆动轴34D2a可摆动地安装着。以型芯1径向剖面的中心C点为参考点,转动中心34R2a位于型芯1表面的外侧,并在表面外侧和第一臂件312a的转动中心31R2a之间。辅助臂件342a包括一个传动头34T2a,其铰接到第二臂件322a上,为此第二臂件包括一个中部转动中心32I2a,其位于所述第二臂件322a的转动中心32R2a和传动头32T2a之间。第二臂件322a的传动头直接支撑着线环6。线环6的运动用轴心线632a表示。
应当指出的是,构成转动中心31R2a和34R2a和传动头31T2a、34T2a的奇异点并不一定要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点最好能精确地进行排列,使它们在一个由连接转动中心31R2a和34R2a的轴线M2a-M2a以及转轴32a的几何轴线(以及转轴34D2a的几何轴线,其实质上平行于前者)确定的中位面上通过中间位置。以这样的方式,线环62a经历了一个运动,该运动的路径相对于该中位面是对称的,并能以一种精确对称的运动达到型芯1上每个胎圈区域的附近,甚至是在控制下。但自然这并不排除线环运动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中位面是不对称点的情况,况且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不对称的。这在制造那种基本连接了胎圈轴向两侧上胎肩的半胎体的情况下是非常1明显的,其中所述的半胎体固定在该胎圈上。
如通过图5和图6所详细表示的那样,一个马达35最好是通过两个转轴3D2a和34D2a的转动控制着所有臂件312a、322a、342a的运动。该马达35驱动着一根控制轴350,该控制轴反过来再驱动着一个盘70转动。一根轴71在一个设定的偏心位置处安装在盘70上。轴71上支撑着一个滚子72。一个支架73在形成于板件302a壳体上的滑轨74上平动。支架73包括一个直线槽75,该直线槽的朝向垂直于支架73在滑轨74上的平动方向。在两个相同的链轮77之间安装了一条链条76(以及张紧装置),链条的端部被连接到支架73上。相同链轮77之一被固接在转轴3D2a上,另一个被固接在转轴34D2a上。
假如马达35使控制轴350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转动,则滚子72将以恒定的速度来作圆周运动70R。情况是这样的,滚子72在长槽75中上升下降,并使支架73平动,从而将等速圆周运动转变为交变的往复直线运动,其运动速度按照正弦规律变化。通过链条76和两相同链轮77的中介作用,该交变的直线运动在转轴3D2a和34D2a处被变成摆角小于360度的摆动。摆动幅度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轴71(也即是滚子72)在盘70上偏心安装处的半径来进行调节。当然在运动转化规律的叠加也是可能的,这样就机械地创造出任何专为马达35转子的转动而设计的控制规律。
让我们再返回到对图3的解释,一根帘线4通过一个卷轴(图中未示出)输送出来,然后卷到一个进给装置上,使得帘线4可正确地输送并提交到设置元件中。进给装置最好包括可确保对帘线4的张力进行控制的装置,由于帘线受所述的设置元件的调节速度是周期变化的,甚至可能是负的,所以如合适的话,在设置元件32a和卷轴之间要进行必要的补偿。帘线4例如被旋成一个圈状,其距离线环62a执行其圆周运动的平面有一段距离。这样的一个圈相对于型芯1最好在中间位置上。
图6表示了一种变型,其包括一个摆臂32b系统,该系统区别于图3中系统之处主要在于控制第二臂件322b相对于基臂(或第一臂件)312b运动的装置,不是采用平行四边形控制,该变型包括一个驱动链轮3112b,其定心于所述第一臂件的转动中心31R2b上。
该图表示出了一个基臂(或第一臂件)312b,该臂件通过其转动中心31R2b安装在一个摆动轴上。第一臂件312b远离转动中心31R2b的相对一端包括一个传动头31T2b。一个通过其转动中心32R2b铰接的第二臂件322b被安装在第一臂件312b的传动头31T2b上。该第二臂件322b包括一个传动头32T2b,线环6被直接安装在该传动头上。驱动链轮3112b和一个法兰件372b固接在一起,该法兰件固定安装在一个板件302b上。一个驱动链轮3122b被固接(这也就是说没有可能出现任何的相对转动)在第二臂件322b上。一根链条3612b连接了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链轮。第一和第二链轮的直径是相同的,这样在运动过程中,第二臂件322b始终保持对自身的平行。该臂件系统32b可用来取代图3中所示的臂件系统32a
当然也可能用其它任何等效的自由滑动系统来连接那些位置必须要进行控制的各个臂件,例如一条齿牙带和齿牙带轮。在本说明书中,词语“链条”或“齿牙带”和“链轮”或“齿牙带”的涵义覆盖所有可对自由滑动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的等效系统。上述的实施例中法兰372b在空间中是固定的,但更一般来讲,独立于对所述第一臂件的控制之外,使其转角方位变为可控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板件和法兰件372b之间引入一定的自由度是可能的,以控制所述法兰372b相对于板件的相对位置,从而能选择性地影响驱动带轮3112b的空间位置,以例如使得线环62的运动能和不同尺寸的型模相配。
整个摆动臂32系统本身是非常紧凑的。所有的设置元件一也就是摆动臂系统32和挤压器装置2(包括马达和驱动机构)形成了一个易于以适当的方式托举到型芯附近的分组件,并能被缩回来,因而,举例来讲,其它可用来制造轮胎、或用来将型芯移动到其它轮胎制造工作台上的装置就可以被托举到型芯处。
根据这一原理的设备带有两个工作摆动臂,其可以用来从一个胎圈进行工作,也可以从胎面下的任意点处作业,工作点甚至包括相对的两个胎肩部位,且使半胎体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所描述的所有设备的基本作业循环都包括如下的步骤:
-将帘线在型模上保持足够的一段时间,在一个线环运动平面内将线环(导引元件)远移到一个第一端部处;
-在该第一端部处,将帘线压到型模上,并在此通过一个挤压器装置将其保持至少一段足够的时间;
-在相反方向的一个第二端上重复第一步骤的工作;
-将帘线在第二端部上压紧在型模上,并通过另一个挤压器装置保持一段时间。
并这样来回重复该基本循环,直到通过与导引元件的运动同步地转动型模,在型模的表面上沿帘线4在型模表面上的理想轨迹已经设置了所需数目的线弧为止。
应当注意的是,在所有的变型中,线环6都被驱动着在一个被称为“线环运动平面”的平面内作循环运动。此外,型芯1的预涂敷表面确定了增强帘线4所设置表面的整个几何形状。此外,在线环6在线环运动平面内执行其往复运动时,型芯1受驱动而绕其轴线转动。当然,型芯1的运动是和线环的往复运动同步的。因而帘线4所形成线弧40的真实轨迹不但是线环运动平面和型芯相对位置的函数,而且是型芯1运动和线环6往复运动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函数。
在各个附图中,由于所述的附图是为了表示子午线轮胎的半胎体的制造过程,线弧40的轨迹基本上是径向的,当然这一点并不是限定性的。作为变型,线弧403a的轨迹在胎面下的半胎体部分中不能为90度,但可形成一个和条带加强件相配的角度(大约在15度到30度之间)。
或者实际上,为了形成一个斜交帘布胎体,线环运动平面可从一个纯粹的径向定向位置发生改变,通过绕一条平行于型芯1转动轴线的轴线倾斜设置元件的支撑件(例如为板件30)。当然还可以使这样的调节与上述段落中提到的调节方法相结合。还可以无须改变上述设备中任何元件的特征就能以一个相当高的速度(例如摆臂系统3每往复运动一次,型芯转过1/8圈)驱动型芯,这样就获得了一个帘线设置角,它是链条运动速度和型芯速度之间相对关系的函数(但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型芯1的速度只影响设置间距)。
下面的评述来解释另外的一种变型,其可适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所有变型中的所有实施形式。也可以使设置元件支撑件(例如板件302a,见图6)执行一个交变的运动,以便于使帘线4在型芯1上所形成的最终轨迹发生偏斜。例如也可以驱使设置元件支撑件作一个往复的平动(见图6中的双箭头P),使得线环运动平面在垂直于运动平面的方向上平动。还可以使设置元件支撑件绕运动平面内一条和基臂的转动几何轴线相交(见图3中绕轴线M-M的双箭头Q)的几何轴线作摆动,使得该运动平面可绕与所述运动平面平行的一条轴线摆动。还可以使设置元件支撑件绕任何平行于前者的轴线进行摆动。将这样的设计与对夹角的简单固定调节(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可能和有效的)区别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夹角是由板件301a绕轴线MM形成的。所有这些具体的实施例都为能精确地实现帘线4的轨迹形状提供了另外的一个运动自由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执行现有基本方法的设备在结构上是简单、轻便的,且该设备最多只进行一些简单的调节就能适于制造所有规格的轮胎加强件,覆盖了尽可能大范围的轮胎。摆臂系统具有很少的凸伸部分、很小的惯性,使其能很容易提高工作速度。
还可以在几个(n个)设置来回中制出一个胎体加强件,每次来回都覆盖整个型芯。由于在一个来回中径向线弧的设置间距为P,在n个连续的来回过程中所设置线弧40在型芯1上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的相移为P/n。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预见到多种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这具体取决于所要获得的轮胎的结构。
还应当指出的是,通过设置两套本发明的设备,这两套设备相对地布置在型芯的两侧,还可以在型芯的两侧同时来制出两个半胎体。也可以依次地制造出两个半胎体。

Claims (13)

1、一种制造轮胎加强件的设备,所述的设备被用来由一条帘线(4)来制出一个加强件,其中的帘线由一个合适的布线器连续、实时地供给,所述的设备被用来和一个基本为环形的型模配合工作,所述加强件是通过将所述帘线的线弧按照帘线的理想轨迹依次设置在所述型模的表面上而形成的,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导引元件(6),帘线可在该元件中自由滑动;
·使所述导引元件作循环往复运动的位移装置,从而使得所述导引元件周期连续地到达所述帘线理想轨迹的端部附近;
·靠近所述轨迹每一端部的挤压器(2),用来在所述的端部将帘线(4)压到型模上;
其特征在于:位移装置和挤压器相对于型模布置成,使得一个端部位于一个胎圈附近,而另一端基本上位于轮胎胎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装置主要包括一条安装在一个导引环路中的链条(391a),该环路的大致形状为“C”型;其特征还在于:导引元件由安装在所述链条(391a)上的一个转动线环(61a)组成,增强帘线(4)穿过该线环,线环(61a)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导引环路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个基臂(312),所述基臂包括一个转动中心(31R2)和一个传动头(31T2),位移装置还包括用来使所述基臂绕所述转动中心作摆动的控制装置,设备被设置成使得所述基臂的传动头(31T2)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构成导引元件的一个线环(62)从所述轨迹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转动中心的几何轴线完全位于型模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其自身的转动中心(32R2)铰接的第二臂件(322),所述第二臂件的转动中心被安装在所述基臂(312)的传动头(31T2)上,所述第二臂件具有一个传动头(32T2),用来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所述线环(62)在所述轨迹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运动,该设备还包括对所述第二臂件相对于所述基臂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臂件(322b)相对于所述基臂(312b)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一个驱动轮(3112b),该驱动轮的中心位于所述基臂的转动中心上,对所述驱动链轮的角位置的控制独立于所述基臂的摆动控制;控制装置还包括一个受驱动的轮(3122b),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臂件上;还包括一个连接所述各个链轮的一链条(3612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链轮(3112b)在空间中是固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第二摆动臂件(322a),第二臂件(322a)的转动中心(32R2a)被安装在所述基臂(312a)的传动头(31T2a)上,所述第二臂件包括一个传动头(32T2a),用来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着所述导引元件在所述轨迹的一端到另一端之间运动,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个绕其转动中心(34R2a)摆动的辅助臂件(342a),该辅助臂件所述转动中心的几何轴线完全位于型模表面的外部,并在型模表面和所述基臂几何转动轴线之间,所述辅助臂件具有一个传动头(34T2a),所述第二臂件包括一个中部转动中心(32I2a),其位于所述第二臂件的转动中心(32R2a)和所述第二臂件的传动头(32T2a)之间,所述中部转动中心铰接到所述辅助臂件的传动头(34T2a)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臂件的传动头(32T2)直接支撑着所述的导引元件(62)。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之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为移动所述导引元件的装置所设置的支撑件,和一个使所述支撑件进行交替运动、从而使帘线(4)在型芯(1)上的最终轨迹发生偏斜的装置。
11、一种用来在一个型芯上制造包括半胎体的轮胎的方法,其中型芯每侧上的每个半胎体是采用布置在型芯相对两侧上的、如权利要求1到10任一所述的两个设备来同时制出的。
12、一种用来制造轮胎的方法,其中的加强件是由一条帘线来制成的,帘线是由一个合适的布线器连续、实时供给的,该方法采用了一个大体为环形的型模,所述加强件是通过将所述帘线的线弧按照帘线的理想轨迹借助于一个导引元件依次设置在所述型模的表面上而形成的,帘线可在导引元件中自由地滑动,导引元件作循环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导引元件连续周期性接近位于轮胎一个胎圈上的一个轨迹端部的附近,然后再进入到基本上位于轮胎的胎肩之间的另一轨迹端部附近,帘线在所述轨迹的每一端部被挤压足够的时间,以在所述轨迹的两端将帘线压到型模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胎体被制造,且两个半胎体在型芯的两侧同时被制造。
CN 01116551 2000-02-01 2001-02-01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Pending CN13174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2000/01394 2000-02-01
FR0001394 2000-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405A true CN1317405A (zh) 2001-10-17

Family

ID=884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16551 Pending CN1317405A (zh) 2000-02-01 2001-02-01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317405A (zh)
BR (1) BR01002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4119C (zh) * 2001-07-26 2007-12-12 米其林技术公司 一种制造轮胎加强件的装置
CN100386194C (zh) * 2002-06-03 2008-05-07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条带翻转机构的用于制造轮胎加强结构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4119C (zh) * 2001-07-26 2007-12-12 米其林技术公司 一种制造轮胎加强件的装置
CN100386194C (zh) * 2002-06-03 2008-05-07 米其林技术公司 包括条带翻转机构的用于制造轮胎加强结构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100239A (pt) 2001-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1094A (zh) 由单一帘线制造轮胎加强件的摆臂设备
CN1039211C (zh) 轮胎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轮胎胎冠加固件的装置
CN1655923A (zh) 用于将条带铺设在一旋转表面上的装置
CN1047555C (zh) 制造轮胎的方法和机械
KR970006456B1 (ko) 타이어 벨트 보강층을 감는 방법
CN1333716A (zh) 用来制造车辆轮胎部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369387A (zh) 用于由单一一根线生产轮胎加强结构的摆动臂装置
JP4301485B2 (ja) 一本のコードからタイヤ補強材を製造するための単一往復動アームを有する装置
CN1061942C (zh) 无芯轴带材卷的形成装置和方法
US20010023736A1 (en) Apparatus with a combination of movements for manufacturing a tire reinforcement from a single cord
KR100338527B1 (ko) 원형자수기
CN1317405A (zh) 用于制造轮胎半胎体的设备
CN1214933C (zh) 将缆索布置在旋转表面上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650C (zh) 从连续纸带产生分段纸材的设备
US20080128072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reinforcement for a tire, comprising a guide ring
CN1914027A (zh) 制造轮胎增强层的装置
CN116219627A (zh) 一种3d纤维编织与缠绕一体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5775195A (en) Rotary braider machine
CN1847495A (zh) 凸轮运动机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安装有该凸轮运动机的织机
CN1210909A (zh) 多重捻线机
CN2406739Y (zh) 涂布装置
US3558401A (en) Breaker winding machine
CN1504324A (zh) 具有多个作受在槽中滑动的凸轮从动件导向的运动的定位臂的制造轮胎增强件的装置
CN1400093A (zh) 一种制造轮胎加强件的装置
JP2004181962A (ja) 幅広のタイヤに適したタイヤ補強材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