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8960C -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8960C
CN1288960C CN 02151508 CN02151508A CN1288960C CN 1288960 C CN1288960 C CN 1288960C CN 02151508 CN02151508 CN 02151508 CN 02151508 A CN02151508 A CN 02151508A CN 1288960 C CN1288960 C CN 12889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days
stage
temperature
poll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515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9599A (zh
Inventor
弭尚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515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8960C/zh
Publication of CN150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9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89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89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小麦杂交繁殖方法,选用小麦弭7606(1)作母本,分枝小麦33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次选择,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培育出了综合性俱佳的分枝杂交小麦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号新品种;经过山东省农科院、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试其品质优良,适合油炸和烘烤食品,容重比一般麦高100多克;活杆成熟、抗逆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且繁育快,用种子0.03公斤繁育,两年收获种子4750公斤,提高繁殖系数1.5万倍,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抗旱耐碱性强,抗灾潜力大;两区试产量均高于对比品种。

Description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生产方法,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常规的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常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而利用杂种第一代优势则是种类作物育种共同的发展趋势,人们更希望于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但是,利用分枝型小麦进行有性杂交育成新品种还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分枝小麦进行有性杂交育成丰产性、抗逆性俱佳的分枝型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体说明如下:
优良品种的首要条件是对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强大的适应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亲本本身的适应性,选用弭麦9606(1)作母本,分33作父本(分枝型小麦)进行有性杂交作为我们工作的方向。
小麦杂交育种,要选配优良的亲本组合,还必须有正确的选育杂交后代的方法以及快速繁育种子的方法;杂交后代必须根据亲本间的不同性状,适当掌握后代、种植的株数和分离的代教,选育综合性状好的类型和品种,我们在分枝小麦分33号X91-1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在系谱中对比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力,抗病性和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系,改变分枝小麦原始材料抗逆性差的缺陷,增强其丰产性、稳产性,为小麦育种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获得增产性较强的品种,技术关键是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后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小麦杂交育种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择亲本:选用小麦弭7606(1)作母本,分枝小麦33作父本进行杂交;母本选植株健壮的主穗,只留其上部8-16个小穗,每小穗上只两个基部发育好的2朵小花;
②去雄:把上述每朵小花中的花药一次去净,立即套上纸袋并注明母本品名和去雄日期,1-4天后柱头成熟,即可授粉,立即套上纸袋并注明父、母本品名和授粉日期,授粉后18-21天剥取幼胚离体培养,对其进行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
③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冬天用大棚,夏天用水箱进行春化处理,经多次选择,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培育出了综合性俱佳的分枝杂交小麦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号新品种。
上述选择亲本是指;在杂交亲本圃中选择7606(1)作母本、分33作父本(分枝型小麦),而且要选择植株健壮,刚抽出叶鞘的穗子,一般选主穗为好,先剪去母本穗子上下发育较迟的小穗,而后把麦芒剪掉,一般只留中上部的小穗10个左右,一边5个,再把留下的各个小穗中间上的小花用镊子摘掉,每个小穗只留基部发育较好的两朵小花。
上述去雄是指:将整理好的穗子去雄,利用摘药去雄法,具体做法: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住整个麦穗,以食指逐个将花的内外颖壳轻轻压开,右手用镊子伸入小花内把三个花药夹出来,最好一次去净,注意勿伤柱头和内外颖,同时不要将花药夹破,如果一旦夹破,应摘除这朵小花,并用酒精棉球擦洗镊子尖端,以杀死附在上面的花粉,去雄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个花进行,不要遗漏,去雄后,立即套上纸袋,封口,并在纸袋上注明母本品种名称和去雄日期,一般去雄后1-4天柱头成熟,即可授粉,但由于品种抽穗期早晚和当时的气温不同,柱头成熟的速度也不一致,晚抽穗的品种,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去雄后1-2天即可成熟,有的甚至在去雄时柱头已经成熟,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可选分33当时穗子中上部个别小花已经开放的穗子周围的花用镊子压开小花的内外颖,夹出鲜黄成熟的花药,放入小盒中,立即授粉,授粉时,取下母本穗上的纸袋,用小毛笔粘取少量花粉或用镊子夹1-2个成熟的花药依次放入每个小花中;为了保证柱头授粉良好,把花药在柱头上轻轻涂擦,授粉完毕后,再套上纸袋,并在纸袋上写明父、母本名称和授粉日期,并在授粉后20天剥取幼胚离体培养,对其进行加代和系统选择。
上述加代繁殖是指:播种前的种子应打破休眠期,冬天用大棚,夏天用冰箱进行春化处理,目前国内冬小麦繁殖方法,主要是一年一次,小面积精量或半精量繁殖,一般繁殖系数100倍左右。但是本发明分枝杂交小麦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号新品种,一年可以繁育3-4代;实验中,用稀播繁殖,用0.03公斤麦种,两年收获种子4750公斤,提高繁殖系数1.5万倍。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号新品种的具体加代繁殖方法如下:
①移栽:掌握麦苗移截的适宜时间,弭麦3号于9月22日大田播种,10月下旬挖出麦苗0.2亩移栽入大棚1.1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须21-30天;要求温度2-6℃;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缓苗阶段:由于根部受伤,裁苗后有一个恢复阶段,大棚内温度白天最高不超过10℃,夜间不低于8℃,湿度80%左右为宜,7天通过缓苗阶段;
③起身阶段:小麦缓苗后,2月4日至12日历时9天,大棚内温度在白天最高不超过15℃,夜间不低于8℃,平均温度为12℃,湿度为75%左右;自12月1日至22日十天内,大棚内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15℃,夜间最低不少于10℃,日平均温度为12℃,12月22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株增加分蘖37个,比截苗时增加了19%;棚内应增加光照;
④拔枝节阶段:12月23日小麦进入拔节期,历时34天,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25℃,夜间最低不少于15℃,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开始及时使用化空技术;
⑤抽穗--灌浆阶段:1日26日弭麦3号开始抽穗,从1月27日至2月23日,历时28天,大棚内的温度提高到25-33℃,促其提早成熟,从2月24起大棚内温度提高到33-38℃,调取高温逼熟,在乳熟末期(2月28日)即收割,2.4亩共收种子120斤。
上述掌握麦苗移截的适宜时间是指;为了快速高倍繁殖弭麦3号新品种,于9月22日大田播种每亩2公斤,10下旬由大田隔垅挖苗0.2亩移栽到大棚内完成冬麦春化阶段,才能正常抽穗,结实,本发明弭麦3号小麦属半冬性品种,春化适宜温度是2-6度,春化时间是21-30天,在本地区条件下,弭麦3号于9月22日播种,10月下旬可完成春化发育,才能保证其生长良好,能正常抽穗、结实;
上述缓苗阶段是指:严格控制大棚内温度,缓苗阶段麦苗从地里挖掘时,由于根部受伤,裁苗后有一个恢复阶段,此时如果棚内温度过高,叶片蒸腾作用加剧,基部叶片出现枯萎,影响生长和分蘖,温度太低,缓苗期延长,所以,麦苗移出后,大棚内温度白天最高不超过10℃,夜间最低不低于8℃左右,湿度80%左右为宜,一般历时7天已顺利通过缓苗阶段;
上述起身阶段是指:小麦缓苗后,为加速其生育过程,从2月4日至12日历时9天,大棚内温度在白天最高不超过15℃,夜间不低于8℃,平均温度为12℃,湿度为75%左右,这样的条件有利小麦稳健生长,有利于分蘖、蹲苗;小麦起身后,为使其稳健生长,增加有效分蘖,自12月1日至22日十天内,大棚内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15℃,夜间最低不少于10℃,日平均温度为12℃,12月22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株增加分蘖37个,比截苗时增加了19%,为争取较多穗数打下良好基础。
上述棚内应增加光照是指:小麦是长日照自花授粉作物,尤其是起身拔节后对光照的需要更加迫切,小麦于12月23日至2月27日的64天内,在棚内安装日光灯,以增加光照,一般每60平方米安装一个40W日光灯,灯管距离地面2米左右,每天下午6点开灯至翌日上午8点关灯,增加光照14小时。
上述拔枝节阶段是指:12月23日小麦进入拨节期,历时34天,为了争取更多时分蘖成穗,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25℃,夜间最低不少于15℃,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有利于单株发育健壮,分蘖整齐,节杆挺立不倒,通风透光良好,为丰产奠定良好基础。
上述抽穗--灌浆阶段是指:1日26日弭麦3号开始抽穗,为了加速抽穗进度和缩短灌浆时间,从1月27日至2月23日,历时28天,大棚内的温度提高到25-33℃,以加速种子内干物质的积累,提早成熟,为了赶上适期播种3月10的需用,因此从2月24起大棚内温度提高到33-38℃,调取高温逼熟,在乳熟末期(2月28日)即收割,千粒重只有30克,比正常降低12克,2.4亩共收种子120斤。
上述防治病虫害是指:由于大棚内日照少,温度高、湿度大、通透性差,小麦起身拔节后容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于2月24日和1月25日各喷40%粉锈宁一次,浓度为2/4以防止白粉病发生,12月24日发现呀虫危害株率为29%,23日用5000倍溴氧菊酯药液全部喷洒一遍。
上述小麦繁育中使用了化空栽培技术是指:小麦实施化空栽培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促进早熟高产;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的多效唑溶液30公斤,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的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助状素15-20ml,兑水50-60公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申长,防止后期倒伏;在小麦孕穗-灌浆期喷施200ppm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从孕穗-灌浆期间共喷2-3次,每次间隔7-8天,可提高干粒重22克,增产10.6%,并可促进灌浆速度,使籽粒饱满,提前成熟3-5天。
上述杂交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为:
该品种中晚熟,出苗力强,分蘖中等,半冬性,反青早,幼苗半匍匐,根系发达,生长力和抗寒性强,抗三锈、纹枯病,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拔节一挑旗期叶片浅绿色,挑旗后叶片浓绿色,叶片卷曲上举,后期叶片稍有干尖,叶片白色,活杆成熟,茎干腊质性,出穗后,穗和植株同色,成穗率高,茎杆坚硬富有弹性,抗倒伏,抗干热风,穗长9-11.5cm,宽1.5-3cm,厚1.6cm,芒长4.5cm,(软芒),白色,护颖椭圆形,颖间无,颖嘴锐形,粒形椭圆形,粒长6.1cm、宽3.5cm,具有穗分枝多花性,增产潜力大,高产稳产性好,单穗数55-145粒,因地肥力条件而异,口形中等,短芒,白壳白粒,千粒重变幅小,千粒重41克,角质,容重高,成熟期落黄一般。
本发明杂交选育出的分枝型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新品种,经过山东省农科院以及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测试其品质;蛋白质含量12.8%,脂肪2.1%,湿面粉29.9%,容重935.0。淀粉54.86%,天冬氨酸0.59%,苏氨酸0.29%,丝氨酸0.49%,谷氨酸4.07%,甘氨酸0.49%,丙氨酸0.44%,胱氨酸0.19%,缬氨酸0.63%,蛋氨酸0.30%,异亮氨酸0.57%,亮氨酸0.84%,酷氨酸0.28%,苯丙氨酸0.77%,赖氨酸0.38%,氨(不计)0.37%,组氨酸0.23%,精氨酸0.49%,脯氨酸1.11%。该品系适合油炸和烘烤食品。容重比一般麦高100多克。
本发明的优点,一是杂交方法科学,可行,活杆成熟是其突出特点;二是繁育快,利用大棚加代,稀播繁殖,采用分枝杂交小麦95F2-弭麦3号种子0.03公斤繁育,两年收获种子4750公斤,提高繁殖系数1.5万倍,实践证明该品种不仅综合性能好,而且能快速高倍繁殖良种,所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选育出分枝杂交小麦95F2--弭麦3号综合性状好,抗旱耐碱性强,抗灾潜力大;2001-2002年度在丁坞乡区试,丁坞乡20厘米表土含盐3%,本发明弭麦3号比济南17号增产28.8%,比鲁麦23号增产52%。
具体实施方式:
2001-2002年度弭麦3号在丁坞乡和孔镇镇二处区试,对比品种有济南17号、鲁麦23号、54368号;丁坞乡在0-20厘米耕层含盐3%左右,亩施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铵30公斤、土杂肥4000公斤,在孔镇镇后屯6.2亩(红壤土征碱)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美国二铵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播种期,在孔镇镇是10月10月亩用种8公斤,在丁坞乡播种期是10月28日亩用种10公斤,播种距行距大小行种植大行20厘米,小行16.5厘米,深度3-4厘米,播种要深浅一致,减少缺苗断垄,有利于个体发育。
播后管理,播种7天后出苗,出苗16天开始分蘖,在孔镇镇后屯,年前分蘖平均3.1个,12月10日分蘖停止,冬前每亩地的分蘖50万左右,在丁坞乡,年前分蘖平均2.8个,12月5日分蘖停止。返青时间,在丁坞乡,2002年2月20日,在孔镇镇后屯2002年2月17日,打除草剂2.,4滴一次性除草,3月15日结合浇返青水,每亩追施肥碳酸氢铵80公斤,起身后,在盐碱地,苗期遇有两次返盐高锋,一是出苗后到封冻前,二是起身到拔节,而这两个时期麦苗耐盐力较弱,易造成死苗减产,所以要浇好封冻水,春天渤划锄防泛盐,在管理上抓好起身、拨节肥,若旱情严重,结合防旱,应及早灌水,并且勤划锄。
以上二区试结果如下:在丁坞乡,弭麦3号平均亩产929.2斤,比济南17(亩产660.7斤)增产28.8%,晚熟2天;比鲁麦23号(亩产460斤)增产52%,比济南16号增产8.8%,早熟3天;在孔镇镇后屯结果:弭麦3号平均亩产789斤,比济南17增产8.1%,比鲁麦23增产21.75,在盐碱地区充分表现出较突出的抗旱耐盐碱能力。

Claims (6)

1、一种小麦杂交繁殖方法是:
①选择亲本:选用小麦弭7606(1)作母本,分枝小麦33作父本进行杂交;母本选植株健壮的主穗,只留其上部8-16个小穗,每小穗上只留基部发育好的2朵小花;
②去雄:把上述每朵小花中的花药一次去净,立即套上纸袋并注明母本品名和去雄日期,1-4天后柱头成熟,即可授粉,立即套上纸袋并注明父、母本品名和授粉日期,授粉后18-21天剥取幼胚离体培养,对其进行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
③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冬天用大棚,夏天用冰箱进行春化处理,经多次选择,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培育出了综合性俱佳的分枝杂交小麦弭麦3号原代号(95F2)21号新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杂交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去雄是指: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住整个麦穗,以食指逐个将花的内外颖壳轻轻压开,右手用镊子伸入小花内把三个花药夹出来,最好一次去净,注意勿伤柱头和内外颖,同时不要将花药夹破,如果一旦夹破,应摘除这朵小花,并用酒精棉球擦洗镊子尖端,以杀死附在上面的花粉,去雄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个花进行,不要遗漏,去雄后,立即套上纸袋,封口,并在纸袋上注明母本品种名称和去雄日期,一般去雄后1-4天柱头成熟,即可授粉,但由于品种抽穗期早晚和当时的气温不同,柱头成熟的速度也不一致,晚抽穗的品种,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去雄后1-2天即可成熟,有的甚至在去雄时柱头已经成熟,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可选分33当时穗子中上部个别小花已经开放的穗子周围的花用镊子压开小花的内外颖,夹出鲜黄成熟的花药,放入小盒中,立即授粉,授粉时,取下母本穗上的纸袋,用小毛笔粘取少量花粉或用镊子夹1-2个成熟的花药依次放入每个小花中;为了保证柱头授粉良好,把花药在柱头上轻轻涂擦,授粉完毕后,再套上纸袋,并在纸袋上写明父、母本名称和授粉日期,并在授粉后20天剥取幼胚离体培养,对其进行加代和系统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杂交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弭麦3号原代号(95 F2)21号加代繁殖具体作法如下:
①移栽:掌握麦苗移截的适宜时间,弭麦3号于9月22日大田播种,10月下旬挖出麦苗0.2亩移栽入大棚为1.1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须21-30天;要求温度2-6℃;应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缓苗阶段:由于根部受伤,裁苗后有一个恢复阶段,大棚内温度白天最高不超过10℃,夜间不低于8℃,湿度80%左右为宜,7天通过缓苗阶段;
③起身阶段:小麦缓苗后,2月4日至12日历时9天,大棚内温度在白天最高不超过15℃,夜间不低于8℃,平均温度为12℃,湿度为75%左右;自12月1日至22日十天内,大棚内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15℃,夜间最低不少于10℃,日平均温度为12℃,12月22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株增加分蘖37个,比截苗时增加了19%;棚内应增加光照;
④拔枝节阶段:12月23日小麦进入拔节期,历时34天,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25℃,夜间最低不少于15℃,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开始及时使用化空技术;
⑤抽穗—灌浆阶段:1日26日弭麦3号开始抽穗,从1月27日至2月23日,历时28天,大棚内的温度提高到25-33℃,促其提早成熟,从2月24起大棚内温度提高到33-38℃,调取高温逼熟,在乳熟末期(2月28日)即可收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杂交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加代繁殖中,棚内应增加光照是指:小麦是长日照自花授粉作物,尤其是起身拔节后对光照的需要更加迫切,小麦于12月23日至2月27日的64天内,在棚内安装日光灯,以增加光照,一般每60平方米安装一个40瓦日光灯,灯管距离地面2米左右,每天下午6点开灯至翌日上午8点关灯,增加光照14小时,明天每天下午4点开灯至翌日1点关灯增加光灯1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杂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加代繁殖中,防治病虫害是指:由于大棚内日照少,温度高、湿度大、通透性差,小麦起身拔节后容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于2月24日和1月25日各喷40%粉锈宁一次,浓度为2/4以防止白粉病发生,12月24日发现呀虫危害株率为29%,23日用5000倍溴氧菊酯药液全部喷洒一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杂交育种繁殖方法,其特征是:上述小麦加代繁殖中使用了化空栽培技术是指:小麦实施化空栽培可以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逆能力,促进早熟高产;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的多效唑溶液30公斤,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和提高植株的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助状素15-20ml,兑水50-60公斤叶面喷施,可抑制节间申长,防止后期倒伏;在小麦孕穗-灌浆期喷施200ppm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从孕穗-灌浆期间共喷2-3次,每次间隔7-8天,可提高千粒重22克,增产10.6%,并可促进灌浆速度,使籽粒饱满,提前成熟3-5天。
CN 02151508 2002-12-26 2002-12-26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96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1508 CN1288960C (zh) 2002-12-26 2002-12-26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1508 CN1288960C (zh) 2002-12-26 2002-12-26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9599A CN1509599A (zh) 2004-07-07
CN1288960C true CN1288960C (zh) 2006-12-13

Family

ID=3423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5150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960C (zh) 2002-12-26 2002-12-26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896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448A (zh) * 2010-07-23 2012-02-01 沈天民 一种小麦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2484980A (zh) * 2010-12-01 2012-06-06 弭尚岭 一种杂交小麦的育种繁殖方法
CN103039234B (zh) * 2012-12-20 2015-08-0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冬性小麦品种夏繁加代方法
CN105638770A (zh) * 2014-11-14 2016-06-08 天津乾鼎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2426A (zh) * 2015-12-10 2016-05-04 弭尚岭 一种弭麦3号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CN106386460A (zh) * 2016-07-29 2017-02-15 乐陵市弭科农小麦研究所 一种弭彩分枝型彩色小麦杂交育种及繁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9599A (zh) 2004-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980A (zh) 一种杂交小麦的育种繁殖方法
CN103535270B (zh) 弭麦7号小麦杂交育种及繁殖方法
CN101663996B (zh) 小桐子的高产、早熟、矮化培育方法
WO2015109880A1 (zh) 一种越年再生水稻种子的培育方法及育苗种植方法
CN103385071A (zh) 一种辣椒春提前栽培的方法
CN1926962A (zh) 一种饲草玉米的生产方法
CN103385073A (zh) 一种辣椒越冬栽培的方法
CN102835305A (zh) 分枝型彩色小麦杂交育种及繁殖方法
CN103385074A (zh) 一种辣椒秋延后栽培的方法
CN110073968A (zh) 一种高油耐盐花生的快速培育方法
CN109699388A (zh) 一种高品质葡萄的栽培方法
CN105379615A (zh) 一种小麦蓝败不育种质及其选育方法
CN104798682A (zh) 一种苦瓜育种栽培方法
CN108782059B (zh) 小型西瓜立架与爬地复合栽培方法及复合栽培棚架
WO2008025185A2 (fr) Procédé de culture de riz permettant d'obtenir un effet d'hétérosis
CN1736170A (zh) 一种抗抽薹大白菜的选育方法
CN1288960C (zh) 小麦杂交繁殖方法
CN109452063A (zh) 一种产量高的茶园的栽培方法
CN111149686B (zh) 英子1号小麦杂交育种及繁殖方法
CN100353833C (zh) 一种番茄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CN1014298B (zh) 生产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方法
CN1545855A (zh) 一种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方法
CN102210261A (zh) 杂种小麦川麦59制种方法
CN101773065B (zh) 全雌华北型黄瓜华北全雌3号的培育及应用
CN104160856A (zh) 一种提高羽衣甘蓝切花量及制种量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i Shangl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and notice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i Shangling

Document name: Deemed not to advise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i Shangling

Document name: patent for inven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i Xijia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Mi Shangl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