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9476A -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9476A
CN1279476A CN00120039A CN00120039A CN1279476A CN 1279476 A CN1279476 A CN 1279476A CN 00120039 A CN00120039 A CN 00120039A CN 00120039 A CN00120039 A CN 00120039A CN 1279476 A CN1279476 A CN 1279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ogging mode
record
data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0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4930C (zh
Inventor
樋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79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94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49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9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1/10597Adaptations for transducing various formats on the same or different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8Re-recording, i.e. transcrib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optical record carrier on to one or more similar or dissimilar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02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to be executed
    • G11B11/10504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中的记录设备,通过这种记录设备可以确保长的可记录时间。记录设备包含记录部分,用于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信号判别部分,用于判别信号的信号状态,以及变换控制部分,用于相应于所述信号判别部分的判别结果,变换记录部分的记录模式。

Description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将例如输入到其上的音频信号之类的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设备。
近年来,诸如迷你盘(MD,商标)之类的磁盘媒体(可以将音频数据记录到其上,以及从其上再现)和其上可以使用这种磁盘媒体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已经被普及应用。
在刚才提到的MD记录器/播放器中,使用者能够通过将由诸如光盘(CD)播放器之类的音频设备再现的音频信号或者从收音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记录到MD上而任意地得到一个音频库。
在上述的诸如MD记录器/播放器之类的数字音频系统中,通常将音频数据管理在一个称为“节目”的单元中。这里,本说明书中的节目表示一组数据,它们被管理和记录在盘片上的一个单元内,并且,例如作为音频数据,它相应于一个音调(通常称为“记录道”-“track”)等。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节目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记录道。
作为应用于一般音乐中的音频信号,频繁地应用2-声道立体声系统和单声道系统的音频信号。
在数字数据记录媒体中,当将立体声系统的音频数据编码成记录数据以记录到记录媒体上时,如此形成并记录格式化数据流,从而它可以是包含时间上分开地安排在其中的L声道数据和R声道数据的数据流。
近年来,已经发展了MD记录器/播放器,其中它可以在能够记录具有上述数据结构的L和R立体声音频数据的前提下,执行单声道记录。在例如单声道记录中,作为一个信号声道的信号输入的音频信号连续地被放入L声道数据和R声道数据的声音帧中形成一个数据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流具有等于在立体声记录时1/2的数据量,由此,对于相同的记录媒体,可以得到等于通过立体声记录的两倍的可记录时间。例如,对于MD记录器/播放器,当允许记录74分钟的迷你盘已经在市场上销售时,单声道记录使得可以执行148(74×2)分钟的迷你盘的记录。
在上述的市场上销售的迷你盘中,已经广泛地普及了具有记录74分钟立体声数据的记录容量的类型的迷你盘。这对应于这样的事实,即,例如CD的最大可记录时间名义上是74分钟,而将所述类型的迷你盘设计得CD上记录的所有的内容可以记录在它上面(称为翻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藉此为记录媒体提供长的记录时间的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为了得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设备,包含:用于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的一个记录模式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用于判别该信号的信号状态的信号判别装置,和用于相应于与信号判别装置作出的判别结果变换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的变换控制装置。
参照附图,从下面的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是显然的,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或元件由相同的符号表示。
图1是方框图,示出了包含有应用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组合设备的结构的例子;
图2是说明可以结合到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的簇(cluster)格式的示图;
图3是图1的组合设备中迷你盘系统的U-TOC扇区0的示图;
图4是说明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的U-TOC扇区0提供的连接的形式;
图5A是示出在立体声记录模式中记录立体声数据时在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的记录格式的示图;
图5B是当在立体声记录模式中记录单声道数据时,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另一种记录格式的示图;
图5C是示出单声道记录模式中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又一种记录格式1示图;
图6A是示出在簇的总数是偶数时,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立体声记录模式中的簇结构的示图;
图6B是示出在图6A的音频数据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时的簇结构的示图;
图6C是示出当簇的总数是奇数时图1中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的立体声记录模式的簇结构的示图;
图6D是示出当图6C中的音频数据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时簇结构的示图;
图6E是说明在图6D中示出的最后一个簇中出现的空闲区的示图;
图6F是说明放入图6E的空闲区中的无效数据的示图;
图7A是说明要记录到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输入源的信号状态变化的示图;
图7B是说明记录图7A的输入源的示图,记录在每一个间隔内以一个簇为单元执行,在一个时间间隔内记录模式相应于信号状态变换而转换;
图7C是说明当记录图7A的输入源时的记录模式的示图;
图7D是说明其上记录图7A的输入源的记录道的数量的示图;
图8A是说明要记录到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输入源的信号状态的变化(立体声数据、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立体声数据);
图8B是说明对应于图8A的输入源的记录道数量的示图;
图8C是说明对应于图8A的输入源的记录模式的示图;
图9A是说明要记录在图1的组合设备中的迷你盘系统中的输入源的信号状态的变化(单声道数或者无声、立体声数据、单声道数据或无声);
图9B是说明对应于图9A的输入源的记录道数量的示图;
图9C是说明对应于图9A的输入源的记录模式的示图;
图10A是说明要记录到图1中的组合设备的迷你盘系统中的输入源的信号状态的变化(立体声数据、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立体声数据,单声道数据或无声);
图10B是说明对应于图10A的输入源的记录道数量的说明;
图10C是说明对应于图10A的输入源的记录模式的示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记录同时自动变换记录模式的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下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如MD记录器/播放器构成,它是能够记录和播放MD的记录和再现设备。MD记录器/播放器具有与CD播放器和收音机结合的组合设备的结构。
按照下面的顺序给出描述。
1.组合设备的结构
2.MD记录道格式
3.U-TOC
4.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记录模式
5.实施例中的记录模式变换操作
5-1.概要
5-2.处理操作
1.组合设备的结构
首先描述应用本发明的组合设备的结构。
参照图1,将磁光盘(MD)90装载到MD部分,该MD部分执行记录到MD上和从MD上再现的操作。
将MD90用作可以将音频数据记录到其上的媒体,并在记录/再现时由主轴电动机2驱动旋转。
在记录/再现时,光学头3将激光束照射到作为磁光盘的MD90上,从而它在记录/再现时用作读写头。特别地,在记录时,光学头3输出高能级激光束将记录声道加热到居里温度。但是,在再现时,光学头3输出相对低能级的激光束,用于通过克尔磁效应检测来自从MD90反射的光的数据。
为此,光学头3包含一个光学系统,它依次包含激光二极管、极化光束分离器、物镜3a等等,还有用于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双轴机4支持物镜3a沿MD90的径向方向以及朝着或离开MD90的方向进行移动。另外,通过螺杆机构5安装整个光学头3,使其沿MD90的径向方向移动。
磁头6a放置在MD90的另一面与光学头3相对的位置。磁头6a工作,为MD90施加一个磁场,该磁场由提供的数据进行调制。
光学头3和磁头6a均有支架,以通过螺杆机构5沿MD90的径向移动。
将再现操作时通过光学头3从MD90检测到的信息提供给RF(无线电频率)放大器7。RF放大器7对提供到那里的信息进行算术处理,以从所述信息中提取再现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凹槽信息以及其它必要的信息。凹槽信息是以MD90的被记录的记录道的凹槽的摆动形状(wobblingshape)记录的绝对位置信息。提取的再现RF信号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
同时,将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9,并将凹槽信息提供给地址译码器10,并由其进行解调。从凹槽信息解码得到的地址信息和作为数据记录,并由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解码的地址信息、子码信息等等提供给由微计算机构成的MD控制器11,从而它们被用于各种控制。
注意,MD控制器11是用作执行MD部分的各种操作控制的部件。
伺服电路9根据从RF放大器7提供到那里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来自MD控制器11的记录声道跳跃指令、存取指令、主轴电动机2的转速检测信息等等产生各种伺服驱动信号,以控制双轴机构4以及螺杆机构5,已实现聚焦和跟踪控制,并控制主轴电动机2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旋转。
使再现RF信号在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中接受诸如EFM解调和CIRC(交叉交织里德-所罗门码)那样的解码处理。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将从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得到的信号写入缓冲存储器13。注意,通过光学头3从MD90读出数据,以及将系统中的再现数据从光学头3传送到缓冲存储器13。是以1.41Mbit/sec的速度且是断续地进行。
在以0.3Mbit/sec的速度执行再现数据的传送时间读出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并提供给音频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使提供给音频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的数据接受诸如对应于音频压缩处理的解码处理之类的再现信号处理,从而它们转换为以44.1KHz采样,并以16bits量化的数字音频数据。通过D/A转换器15将数字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提供给转换电路50的端口TMD。
在为MD90进行再现操作时,由系统控制器21控制转换电路50,该系统控制器21控制整个设备的操作,从而转换电路50可以连接到端口TMD。相应地,从音频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输出,并通过D/A转换器15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再现音频信号通过转换电路50提供给音量调节部分51和功率放大器52,并从扬声器53输出,作为再现声音。
注意,用通过写指针和读指针的控制表示的地址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执行将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13以及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数据。由于如上所述在将信号写入缓冲存储器13或将信号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时的位速率相互不同,故通常有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
由于再现音频信号是通过缓冲存储器13,以这种方式输出的,故即使光学头13的跟踪由于例如扰动而出问题,但是再现音频数据不会中断。另外,例如,如果光学头3访问正确的跟踪位置,以重新开始数据读出,而一些存储的数据遗留在缓冲存储器13中,则操作继续,而不对再现输出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能够显著增强抗震功能。
本记录和再现设备还包含数字接口54,并且由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在再现时解码的再现数据还提供给数据接口54。数字接口54使用再现数据和子码信息等等(在再现时同时提取)将接收到的再现数据编码成为预定数据接口格式的数据流。该数据流从数字输出端56输出。数据接口54输出编码数据,例如作为光学数字信号。换句话说,数字接口54可以将再现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同时数据保持为数字数据。
将从外部音频设备等(图中未示)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提供给模拟输入端17。模拟输入端17连接到转换电路57的Tc端。
转换电路57从一个作为从FM/AM调谐器部分61(下面将描述)输出的无线电声音的音频信号(连接到另一个端Tb)和通过模拟输入端17输入的另一个音频信号(连接到端Tc)中选择一个。转换电路57通过另一个端Tb将选择的信号输出到A/D转换器18。系统控制器21控制转换电路57的端口转换操作。
当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记录到MD90上的记录操作时,例如,由转换电路57选择的记录信号,即,无线电音频信号或通过模拟输入端17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通过A/D转换器18转换为数字数据,该数字数据以44.1KHz抽样,并以16bit量化。该数字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执行音频压缩编码处理,以将数据压缩到数字数据的量的大约1/5。
还可以将通过数字接口54提取的数据记录到MD90上。特别地,通过数字接口54对从外部设备提供给数字输入端55的信号,即数字接口格式信号进行编码,从而音频数据、子码等等从信号中提取出来。将提取的诸如子码之类的控制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并且作为记录数据的音频数据,即以44.1KHz抽样,并以16bit量化的数字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执行音频压缩编码处理,以将数据压缩至数字数据的大约1/5。
另外,还可以将从CD91通过CD部分(下面描述)再现的音频数据记录到MD90上。这是翻录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本是从CD91再现的,以及从EFM/CIRC译码器37输出的CD再现数据cdg,也就是以44.1KHz抽样,并以16bit量化的数字数据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执行音频压缩编码处理,以将数据压缩到数字音频数据的大约1/5。
这是翻录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本是从CD91再现,并从EFM/CIRC译码器37输出的CD再现数据cdg,即,以抽样频率44.1KHz抽样,并以16bit量化的数字数据,被提供给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执行音频压缩编码处理,以将数据压缩至数字音频数据的大约1/5。
数字输入PLL电路58接收通过数字接口54输入的数字音频数据或从CD部分(将在下面描述)输出的CD再现数据cdg,并产生与同步信号同步的时钟信号CLK·M,或插入到输入的音频数据中的同步图谱(pattern)。时钟信号CLK·M具有预定的频率,它等于例如fs=44.1KHz的倍频。
时钟信号CLK·M等分为或倍增为所需频率的信号,并且可以至少用作一种时钟信号,用于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中的信号处理和将以数字数据形式输入的数据记录到MD部分时,输入到和从编码器/译码器部分输出的数据的传输。
将由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压缩的记录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一次写入缓冲存储器13中,然后在预定的时刻读出,并送到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然后,压缩的记录数据受到编码器/译码器部分8的诸如CIRC编码和EFM解调之类的编码处理,然后提供给磁头驱动电路6。
磁头驱动电路6响应如此编码的记录数据,将磁头驱动信号提供给磁头6a。简而言之,磁头驱动电路6控制磁头完成将N或S极的磁场提供给MD90。在这种情况下,MD控制器11将控制信号提供给光学头3,从而它可以输出记录能级的激光束。
为了执行记录到MD90和从MD90再现的操作,需要读出记录在MD90上的管理信息,即,P-TOC(premastered-TOC:)和U-TOC(user-TOC)。MD控制器11根据管理信息,判别在MD90上记录的区域的地址或s播放的区域的地址。管理信息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为了保持管理信息,缓冲存储器13上分别地设置有用于上述这种记录数据/再现数据的缓冲区以及用于存储上述这种管理信息的区域。
当将MD90装入MD部分中时,MD控制器11引起MD90的最里面的圆周侧(其上记录管理信息)的播放操作,读出将被执行的管理信息。将读出的管理信息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从而以后在记录到MD90的操作或从MD90再现的操作时能够被参照。
当相应于记录或擦除数据而编辑U-TOC或重写入时,每一次都执行记录/擦除操作,MD控制器11对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U-TOC信息执行上述这种编辑处理,并根据重新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操作在预定时刻重写MD90的U-TOC区。
记录和再现设备还包含CD部分,它是CD的再现系统。
本是仅用于再现的光盘的CD91被装入CD部分,该CD部分执行CD播放操作。
在再现操作时,通过主轴电动机31驱动CD91,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旋转。由光学头32读出以凹点的形式记录在CD91上的数据,并提供给RF放大器35。在光学头32中,物镜32a由双轴机构33支持,以沿跟踪和聚焦方向移动。
另外,通过螺杆机构34支持光学头32沿径向移动。
RF放大器35产生再现RF信号3a以及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误差信号提供给伺服电路36。
伺服电路36从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各种驱动信号,包含聚焦驱动信号,跟踪驱动信号,螺杆机构驱动信号和轴驱动信号,并控制双轴机构33、螺杆机构34和主轴电动机31的操作。
将再现RF信号提供给译码器37。译码器37首先执行对输入到那里的再现RF信号的二进制数字化,以得到EFM信号。然后,译码器37对EFM信号执行EFM调制、CIRC解码等等,从而它将从CD91读出的信息解码成,以44.1KHz采样,并以16bits量化的数字音频数据。
译码器37如此构成,以致它还可以提取如TOC和子码数据之类的控制数据。由译码器37提取的TOC和子码数据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并用于各种控制。
通过译码器37的二进制数字化得到的EFM信号还提供给PLL电路39。
PLL电路39输出一时钟信号PLCK,它和输入到那里的EFM信号的声道位是同步的。时钟信号PLCK在正常速度操作中的频率为4.3218MHz。时钟信号PLCK通过例如由译码器37开始的信号处理系统,被用作时钟信号。
通过D/A转换器38将从译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提供给转换电路50的TCD端。在CD的播放操作时,系统控制器21控制转换电路50,来选择TCD端,从而从CD91再现并由D/A转换器38转换为模拟信号的再现音频信号通过转换电路50提供给音量调节部分51以及功率放大器52,并作为再现声音从扬声器53输出。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再现和记录设备中,CD的再现数据可以翻录记录在MD90上。在这种情况下,从译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实际上提供给了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
还有,从译码器37输出的数字音频数据提供给数字接口54,从而它可以作为CD再现数据cdg,以数字数据的形式,从数字输出端输出到外部设备。
为了播放CD91,系统控制器21需要读出记录在CD91上的管理信息,即TOC。
系统控制器21根据管理信息判别记录在CD91上的道的数量和地址,并执行再现操作控制。为此,当装入CD91时,系统控制器21引起在CD91的最里面的圆周侧(其上记录了TOC)上进行再现操作,并将读出的TOC存储到例如系统控制器21的内部RAM,使得它此后在对CD91的再现操作时参照TOC。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设备包含FM/AM调谐器部分61,用作无线电功能。FM/AM调谐器部分61如此形成,从而它可以接收FM广播以及AM广播。
FM/AM调谐器部分61选择由天线60接收到的接收波的一个频道,并解调该选择的频道,以得到音频信号。音频信号输出到转换电路57,并被分路并提供给转换电路50的TIN端。
当将组合设备设置为无线电模式,以再现调谐器的声音时,系统控制器21控制转换电路50,以选择TIN端。结果,从FM/AM调谐器部分61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转换电路50提供给音量调节部分51以及功率放大器52,从而它作为无线电声音从扬声器53输出。
FM/AM调谐器部分61的频道选择操作由系统控制器21根据频道选择指令控制,该频道选择指令通过操作部分19(下面描述)的操作输入。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MD控制器11检测当记录时,为存储而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的处理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的状态。这种要检测的数据(信号)状态包括数据是否表现无声状态(没有声音),或者立体声声音和单声道声音中的哪一个是数据所代表的。
可以以如下方式判别无声周期。例如,检测输入的音频信号的能级,并且如果检测的音频信号能级低于认为是无声的预定的能级的状态,持续超过一固定时间(例如大约几秒种)可认为无声周期。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例如L(左声道)和R(右声道)的音频信号之间的相减处理,执行立体声声音和单声道声音之间的判别。特别地,如果在考虑中的音频信号是单声道音频信号,则由于L声道和R声道的音频信号是相同的,则如果执行它们之间的相减,则得到接近于0的能级。结果,当由这种相减得到的能级低于预定的能级时,可以确定,音频信号是单声道音频信号,但是,如果能级高于预定的值,则可以确定音频信号是立体声音频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无声状态的判别结果和立体声和单声道信号之间的判别结果用于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记录模式之间的变换,如下所述。
系统控制器21是微型计算机,它控制整个设备,并提供各种指令给MD控制器11,使得MD部分的操作控制可以通过MD控制器11执行。在MD90的记录和再现时,系统控制器21接收诸如来自MD控制器11的子码之类的控制信息。
同时,在例如CD部分中,系统控制器21直接执行操作控制。系统控制器21还直接执行FM/AM调谐器部分61的操作控制。
注意,上述这种控制系统的形式只是一个例子,还可以另外提供例如执行CD侧的控制的CD控制器。或者,系统控制器21和MD控制器11可以选择性地成为单个控制器。
操作部分19包含记录键、再现键、停止键、AMS键、搜索键、翻录键(用于设置正常速度翻录/高速翻录)以及其它必要的键,从而它们可以由使用者操作,对MD90执行再现/记录操作。
另外,操作部分19允许输入字符簇,用于记录关联的数据,诸如在MD90上道名称、记录确定操作以及记录模式操作。
另外,操作部分19还可以用于通过FM/AM调谐器部分61进行频道的选择,或如有关于预设一个接收频率等的操作。
来自操作部分19的操作信息提供给系统控制器21,并且系统控制器21根据操作信息和操作节目,控制其它元件,以实现需要的操作。
注意,虽然未在图1中示出,操作部分19还可以另外地包含例如通过红外线遥控命令的遥控操作功能。
在MD90或CD91的再现和记录时,显示部分20执行所需要的显示操作。特别地,在系统控制器21的控制下,显示部分20显示在再现或记录时的时间信息,诸如总的播放时间或经过的时间,以及其它需要的信息,诸如道数、操作状态或操作模式。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可以执行MD播放操作、MD记录操作、CD播放操作、翻录操作(从CD到MD上)、记录操作(调谐音频信号记录到MD上)、记录操作(外部音频信号(音频数据,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MD上)。
2.MD道格式
这里描述磁光盘(MD)的记录数据道的簇格式。
迷你盘系统的记录操作在称为簇的单元中完成,并且簇的格式示于图2中。
在迷你盘系统的记录道中,簇CL顺序地形成,如图2所示,并且一个簇是记录时最小的单位。一个簇对应于2到3个圆周道。
参照图2,一个簇CL包含子数据区域(四个扇区SFC到SFF)和主数据区域(32个扇区S00到SIF)。主数据(它们是用于音频信号的数据)是由诸如ATRAC(自适应变换声码)处理压缩的音频数据,如上所述。
从图1可见,一个扇区是包含2,352字节的数据的单元。
四个扇区的子数据区域用作子数据区或连接区,并且,将TOC数据、音频数据等等记录到32个扇区的主数据区域中。连接区的扇区是空扇区,为由于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当执行错误校正处理时,采用的CIRC的交叉长度比CD采用的一个扇区的长度(13.3msec)更长,交叉长度和一个扇区的长度之间的差将被吸收,并且基本上看作保留的区域而提供的。但是,可以使用连接区的扇区以记录用于一些处理的数据或一些控制数据。
注意,为每一个扇区记录地址。
一个扇区还被分为称为声音组的单元。更特别地,将两个扇区分为11个声音组。
更具体地,如图2可见,两个连续的扇区(包含诸如扇区S00的偶数的扇区和诸如扇区S01的奇数的扇区)包含声音组SG00到SG0A。一个声音组由424字节形成,并包含对应于11.61msec的时间的音频数据量。
数据在一个声音组SG中,对L声道和R声道分开记录。例如,声音组SG00包含L声道数据L0和R声道数据R0,并且声音组SG01包含L声道数据L1和R声道数据R1。
注意,212字节(作为L声道或R声道的数据区域)称为声音帧。对应于一个声音组中的L声道和R声道的声音帧的立体声声音的再现(记录)时间是11.6ms。
3.U-TOC
上面参照图2的这种簇格式形成在磁光盘(MD)90的整个区域上。磁光盘(MD)90径向地分为圆周区,并且径向最内部的圆周区用作管理区,而节目区靠着该管理区形成。
注意,盘片最内部的圆周区包含只能再现的区,其中将只能再现数据以相位的凹点的形式记录,并且磁光区域形成在靠近只能再现存储区外面,并允许磁光记录和再现。由此,管理区域包含只再现区域和磁光区的最内部圆周部分。
节目区形成在磁光区的管理区外侧。在节目区中,音频数据记录在作为主数据的每一个扇区中,这在下面参照图3描述。
另一方面,在管理区的只能再现区中,提供管理整个盘片的区的P-TOC(预管理TOC)。
在磁光区中的下一个管理区中,记录用于管理记录在节目区中的节目(道等)的表信息(U-TOC,使用者目录)。
这里,描述用于管理道(音调等)记录/再现操作的管理信息的U-TOC扇区。
图3示出U-TOC扇区0的格式。
注意,作为MD90的U-TOC扇区,可以提供从扇区0到扇区31的扇区。换句话说,使用管理区中的一个簇扇区(S00到SIF)。扇区1和扇区4可以用作其中记录了字符信息的区,扇区2用作将日期/小时记录到其中的区。
U-TOC扇区0是一个数据区,其中记录了管理信息,该管理信息主要关于曲调等,是由使用者输入的记录在节目区的每个节目的起始点(起始地址)和终止点(终止地址),还有可以最新记录曲调的空闲区。换句话说,在扇区0中管理作为每一个节目(道模式)的特征的复制保护信息、强调信息等。
例如,如果使用者要将某一个曲调记录到盘片90上,则系统控制器21从U-T0C扇区中查出盘片90上的一个空闲区,并控制将音频数据记录到空闲区中。另一方面,当从MD90再现时,系统控制器21从U-TOC扇区0判别要再现的曲调记录到哪一个扇区,并访问记录了要再现的曲调的区,以执行再现操作。
如图3所示,U-TOC扇区0具有头部,其中由12字节形成头部图案。跟着头部后面,在U-TOC扇区0中记录表示扇区的地址的3字节的数据(“簇H”,“簇L”和“扇区”),表示该盘片的制造商的制造者码(“制造者码”)和型号码(“型号码”),第一节目号(“第一TN0”)、最后节目号(“最后TN0”),扇区使用状态(“使用扇区”)、盘片序列号(“盘片序列号No”)以及盘片ID。
另外,记录对应列表指示数据部分。对应列表指示数据部分包含其中存储了产生在盘片上的检测位置信息的槽的顶部位置的指针P-DFA(不良区的指针)、另一个表示槽的使用状态的指针PFMPTY(空槽的指针)、表示用于可记录区的管理的槽的顶部位置的指针P-FRA(空闲区的指针)、指针P-TN01、P-TN02、…P-TN0225(它们分别表示对应于各个节目的槽的位置)。
对应表指示数据部分后面是管理表部分,其中提供了255个8字节的槽。每一个槽用作管理开始地址、结束地址、道模式和连接信息。
上面描述的磁光盘片90不一定需要具有连续记录在其上的数据,并且可以具有不连续地(在多个部分中)记录在上面的连续的数据簇。注意,这里的词语“部分”指其中时间上顺序的数据(被记录在物理上连续的簇中)的部分。
在记录和再现设备(图1的MD部分)中(其上使用盘片90),由于数据一次存入在缓冲存储器13中,并且从缓冲存储器13读出和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读速度和写速度相互不同,故通过使光学头3连续访问不连续记录在盘片90上的数据,从而数据积聚到缓冲存储器30中,数据可以以连续数据簇在缓冲存储器13上再现。
即使如果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以上述方式构成,由于在再现时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速度设置得高于读出速度,故记录和再现设备可以执行连续的音频再现。
借助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即使比已经记录在盘片上的第一个节目短的第二个节目写在第一节目上,通过将剩余区(其上留有写入的第一节目没有擦除)指定为可记录区(从指针P-FRA管理的区),盘片的记录容量仍然可以有效使用。
参照图4,使用管理可记录区的指针PFRA的一个例子,描述连接盘片上分散的不同区的方法。
如果假设,值03h(16进制)记录在指针P-FRA中,其中指针P-FRA表示用于管理可记录区的槽的顶部位置,则对应于该值“03h”的槽随后被访问。换句话说,管理表部分的槽03h的数据被读入。
记录在槽03h中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的数据分别表示记录在盘片上的一部分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槽03h中记录的连接信息表示在槽03h以后要被访问的槽的地址。在图4中,记录18h作为连接信息。
因此,随后访问槽18h,并从槽18h中所记录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取得另外一部分。接着,根据槽18h的连接信息访问槽1Fh。
通过这种方式,类似地连续追踪连接信息,直到作为连接信息的数据“00h”出现,同时能够取得所有自这种P-FRA管理的所有部分的地址。
通过追踪槽,从由上述这种P-FRA表示的槽定义的开始点直到出现零(00h)的连接信息,不连续的记录在盘片上的部分可以在存储器上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取盘片90上所有可记录区的部分。
虽然取指针P-FRA作为一个例子来描述了连接槽的方式,同样地可以,将指针P-DFA、P-EMPTY、P-TN01、P-TN02…P-TN0225用于管理连接分散在盘片上的不同部分。
4.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记录模式
通常,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MD部分处理作为立体声信号输入到那里的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以立体声模式记录到MD上。这是立体声记录模式。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MD部分具有单声道记录模式,其中它处理作为单声道信号输入到那里的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以单声道模式记录到MD上。
由此,描述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记录模式的不同的格式。
图5A到5C说明一个单位声音帧中音频数据流。特别地,图5A说明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立体声数据。
为了以如图5A说明的这种方式,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立体声数据,如这里参照图2所述的,L声道和R声道的音频数据L0和R0放入某一个声音组的L(left)声道(Lch)的声音帧SF-L和R(right)声道(Rch)的声音帧SF-R。然后,在下一个声音组SG中,将L声道和R声道的音频数据L1和R1分别放入声音帧SF-L和SF-R中。
单声道数据可以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以例如图5B所示的方式进行记录。
特别地,相同的单声道数据MN0和MN0存储在某一个声音组SG的声音帧SF-L和SF-R中。然后,单声道数据MN1和MN1(它们在单声道数据MN0和MN0后面)接着放入下一个声音组SG中的声音帧SF-L和SF-R。
当要再现例如按照这种方式记录的数据时,以正常的立体声模式进行再现。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输出一个声音组SG中的声音帧SF-L和SF-R的音频信号。
结果,可以输出音频信号为单声道声音。
如果按照上述这种方式执行记录,即使再现的声音是单声道声音,由于用于单位时间的音频信号的MD的记录区的大小和记录立体声数据时的相同,故不能达到节省记录区。换句话说,不能增加MD的可记录时间。
在单声道记录模式中,按照如图5C所说明的方式执行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以如图5C所示的方式,将单声道数据MN0放入某一个声音组SG的声音帧SF-L中。然后,将单声道数据MN0时间后的单声道数据MN1紧接着放入下面的声音帧SF-R中。将单声道数据MN1后面的单声道数据MN2放入到下一个声音组SG的声音帧SF-L中,然后将单声道数据MN2后面的单声道数据MN3放入下一个声音帧SF-R。
可见,按照这种方式以单声道记录模式执行记录时,用于记录每一个单位时间的音频信号的区的大小减小到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1/2。
参照图2如上所述,一个声音组SG的声音帧SF-L和SF-R的立体声声音的再现时间是11.61ms。但是,当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立体声声音时,由于如此执行处理,使一个声音组SG中的声音帧SF-L和SR-R的数据沿时基连续再现,则再现时间是11.61ms×2=23.22ms,并且由此增加到两倍。
图6A到图6F说明以一个簇为单位以上述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模式的不同的格式,以便作为比较。现在参照图6A到6F叙述在结果以单声道记录方式记录时的处理。
图6A说明了以在总簇数为偶数时例如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音频数据。这里,假设对从簇CL(N)到簇CL(N+5)的六个簇执行记录。
这里,例如,如果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音频数据,则如可以从上述参照图5A到5C给出的描述认识到,由于用于记录的区的大小等于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情况下的1/2,例如,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放入图6A的两个连续簇CL(N)和CL(N+1)中的数据以单声道记录模式放入如图6B所示的表示为簇CL(N)中的一个簇。此后,将放入图6A的簇CL(N+2)和CL(N+3)中的数据放入图6B的由簇CL(N+1)表示的一个簇中,并且将放入图6A的簇CL(N+4)和CL(N+5)中的数据放入由图6B的簇CL(N+2)表示的一个簇中。
结果,在立体声记录模式中使用诸如6个簇的偶数簇的大小的数据在单声道记录模式中使用3个簇大小的区。
另一方面,在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音频数据处,如果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使用总簇数为奇数的大小的音频数据,则以如下方式进行记录。
图6C中,说明了以立体声记录模式将记录执行为5簇CL(N)到CL(N+4)。
如果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占用5簇(即奇数簇)的音频数据,则以如图6D所说明的方式记录。
特别地,以单声道记录模式将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放入两个连续簇CL(N)和CL(N+1)的数据放入如图6D所示的一个簇CL(N)中。此后,将放入图6C中的簇CL(N+2)和CL(N+3)的数据放入由图6D中的簇CL(N+1)表示的一个簇中。到现在,数据的放置类似于参照图6A和6B所描述的情况。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放入如图6C所示的最后簇CL(N+4)中的音频数据不能完全装满由图6D中的簇CL(N+2)表示的一个簇的大小。换句话说,将放入簇CL(N+4)的簇的音频数据放入簇CL(N+2)的前半个区中,簇CL(N+2)的剩余的后半个区保留空的,未被音频数据填入。简单地说,如果不采取对策,则最后的簇CL(N+2)保持具有等于正常簇的大小的一半的尺寸。
如上所述,MD的最小记录数据单位是簇,反过来说,无法将小于一个簇的大小的数据记录到MD上。结果,如果,数据具有如图6E中示出的最后簇CL(N +2)的簇的大小,则它无法写入MD上。
由此,如果上述的要以单声道记录模式放入最后簇中的音频数据的尺寸小于一个簇,则具有预定的数据形式的无效数据被装入该簇(它未被音频数据占据)的剩下的后区,从而可以确保一个簇的尺寸。注意,在以如图6F所示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簇的再现信号处理时,簇中的无效数据被抛弃,而其它真的音频数据被正常处理,以产生正常的音频信号。
5.本实施例中的记录模式变换操作
5-1概要
现在,考虑到上述的描述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记录模式变换操作进行描述。
例如,当取FM广播为例子时,FM广播的声音是通常的立体声声音。但是,例如根据曲调,MF广播的声音是单声道声音,因为声音源是单声道声音源,或者FM广播的声音在改变到叙述时从立体声声音变换到单声道声音。另外,根据环境,无声状态可能持续几秒种。另外,即使当例如播放CD时,立体声声音的道和单声道声音的道可以以混合的状态出现,并且在一个曲调中或曲调之间(道之间)可以有一些无声时段。简单地说,即使有单个的输入源,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可以以这种方式发生信号状态的变化。
然后考虑到上述这种信号状态可以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出现,例如,当声音源(音频信号)输入并记录在MD上时,MD控制器11检测在存储控制器12的控制下,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的信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MD控制器11检测数据是立体声数据还是单声道数据,以及数据是否处于数据图谱中的无声时段(作为数据的状态)。
然后,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根据上述的检测结果,在记录操作过程中以下面的方式执行立体声记录模式和单声道记录模式之间的变换。
例如在图7A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示出要记录的输入源的信号状态的变化。这里,看到,记录数据处于立体声数据状态(立体声信号的音频数据),它代表在从t1到t2的时段中出现的声音。当按照这种方式检测到立体声声音的信号状态时,如图7C所示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如从图7D可见,执行对道Tr#N的记录。
然后,假设,在经过这种状态下的时间后的一个时刻,信号状态从立体声信号状态改变为单声道信号状态,例如,如图7见到从t2到t3的时段。或者,假设当信号状态保持立体声声音,出现无声的信号状态时段。
在这种状态下,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记录到那时才结束,并且可切换地进入以单声道记录模式的记录。
同时,规定MD的格式,从而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数据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和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数据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一定不以混合的状态包含在一个道中。由此,当按照这种方式变换记录模式时,在时间t2点处,当以前面的立体声记录模式的记录要结束(如图7B)时,道Tr#N的记录也结束,在时间t2点后,管理道编号作为Tr#1,并对道Tr#+1执行记录。换句话说,执行道的变化。
然后,例如在从t3到t4的时段中,如果信号状态从单声道信号状态或无声信号状态变化到有声音的立体声声音的信号状态,则模式到那时从单声道记录模式变换到立体声记录模式,并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还有,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间t3点,道Tr#N+1的记录到那时结束,区域重新变换到道Tr#N+2,并开始对道Tr#N+2的记录。
在图7B中,说明在以一个簇为一个单位簇的记录数据的顺序。从图7B可见,在每一个对应于信号状态的记录模式变换的时段(从t1到t2、从t2到t3、从t3到t4的时段)后,执行将数据写入一个簇的一个单位中。
如果假设,从t2到t3的以单声道记录模式执行记录的时段中的最后簇的结构是例如象参照图6E所示的那样,则加上无效数据以形成簇单元,如上面参照图6F所述的那样,并将得到的簇记录到MD上。
但是,事实上,如果当在从t1到t2或从t2到t3的时段内,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时,即使对于最后的簇也不可能由音频数据形成满的簇大小,则加入无效数据以形成簇单元。
传统地,例如,如果以立体声记录模式开始记录,则此后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继续记录,直到记录结束。这表明,即使记录源的信号状态是例如单声道信号或无声状态,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记录格式(参照图5A和5B)执行记录。
换句话说,注意,即使信号状态是单声道信号状态,当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记录格式执行记录时,在时段中用去了两倍于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时的记录容量。另外,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表明,要记录立体声声音源,以便可以保持立体声声音的质量。但是,例如在无声时段中,即使这包含在立体声声音时段中,无需保持立体声声音的质量,无声可以作为单声道声音记录。
由此,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如果记录源的信号状态是单声道声音状态或者无声状态,则记录模式自动变换到单声道记录模式,按照如图7A到7D的方式执行记录,从而在该时段中,可以使用等于在立体声记录模式情况下数据量的1/2的数据执行相同的单位时间的音频信号的记录。结果,当考虑到整个MD的记录容量时,例如整个可记录区以立体声记录模式的格式记录时相比可记录时间增加了。简单地说,即使MD名义上记录时间是74分钟,它允许记录比74分钟更长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对于立体声声音,由于它是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的,故,一部分立体声声音(其中有立体声声音)以立体声声音的质量记录。
顺便说,如上所述,当通过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记录的自动记录模式变换来变换记录模式时,顺便执行道变换。另外,如参照图3可以从上述U-TOC的扇区0的格式看到的,可以由MD系统管理的最大道数是255。换句话说,从Tr#1到Tr#225的道编号的道可以得到管理。
由此,例如,如果频繁地执行立体声声音和单声道声音之间,或有声和无声的立体声声音之间的某一个记录源的信号状态的变换,在记录中道的编号可能达到255。
图8A到8C说明了这种记录状况的一个例子。在图8A中,随时间推移来说明记录源的状态,在图8B中,示出道编号。图8C中,说明记录模式。
图8A到8C中,由于记录源在从图8A的t1到t2的时段中是立体声数据,如图8C所示,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假设在从t1到t2的时段中,如图8B所示执行道Tr#254的记录。换句话说,在目前的时间点上,已经完成了254个道的记录,并且只剩余一个道作为可记录的道。
则,如果假设记录源在t2的时间点上改变成单声道数据,则记录模式变换到单声道记录模式,于是,执行道的变换。换句话说,开始记录到道Tr#255上。该道Tr#255是最后的可管理道,此后,不执行道变换。
然后,假设在时间t2点之后的时间t3点,记录源变换到立体声数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目前记录的道是道Tr#255,所以以后无法执行道变换。换句话说,这表示以后无法执行记录模式的变换。
相应地,在时间t3点以后,继续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道Tr#255。结果,在时间t3点以后输入的立体声数据作为单声道数据记录到MD上。
当以这种方式在道Tr#255处进入单声道记录模式时,即使记录源是立体声数据,但是数据仅作为单声道声音记录。这表明,在再现时,数据仅作为单声道声音再现。
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变换记录的自动记录模式如此设计,以便使MD的可记录时间尽可能长,同时保持MD立体声声音的记录。但是,当考虑到实际使用时,较好地,择优地记录立体声声音,从而它可以以立体声声音的形式保留。
由此,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变换记录的自动记录模式中,记录时的规则按照下面所述的方式变严格,使得第255个道(对应于最大可管理道编号的最后一个道)不以单声道记录模式记录,目的是在记录立体声声音源部分中要记录到MD上的数据可以作为立体声声音记录。
这里,如图9B所示,假设,当在从t1到t2的时段中记录道Tr#253(最后第三个道)时,则记录源的信号状态是单声道数据(或无声),如图9A所示,并且结果,如图9C所示设置单声道记录模式。
然后,如果假设在时间t2点,记录源从单声道声音变换到立体声声音,则如图9B所示,记录模式变换到立体声记录源。同时,执行道的变换,从而记录道变换到直接在最后一个道前面的道Tr#254。
然后,如果以这种方式进入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的道Tr#254,则记录模式后面的变换和附带道的变换得到抑制。
然后,例如,如果当图9A的时间t3的点的记录源从立体声数据变换到单声道数据,则继续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道Tr#254。
通过采用上述规则,实质上的最后一个道成为道Tr#254,此后,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记录。结果,记录源的立体声声音部分,作为立体声声音记录。反过来说,当如上所述参照图8A到8C,在道Tr#255设置单声道记录模式时,可以防止将立体声声音记录为立体声声音。
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在图10A到10C的从t1到t2的时段中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道Tr#253的记录,然后记录源在下一个时段(从t2到t3)变换到单声道数据(或无声),从而道Tr#254以单声道数据记录,则,例如,如果记录源在时间t3点变换到立体声声音,则执行道的变换,使得以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道Tr#255的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到对应于可管理的最大道编号的道Tr#255为止的道被用完,即使记录源在例如时间t3后的时间t4点,变换到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继续以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道Tr#255。换句话说,在如图10A到10C所述的情况下,最后的道不允许实现节省记录时间,因为即使记录源是单声道声音,它仍然以立体声声音记录。但是,确定了记录源的任何立体声声音部分作为立体声声音记录。
5-2处理操作
随后,参照图11的流程图,描述实现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变换记录的自动记录模式的处理操作。注意,图11中所述的处理由MD控制器11执行,并且记录信号处理平行于将由编码器/译码器部分14压缩的音频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操作执行,从而它可以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
在图11所述的处理中,首先在步骤S101中,开始对已经由编码器/译码器14压缩,并作为音频信号写入和存储到缓冲存储器13中的数据的信号状态的检测处理。在这里,信号状态是立体声声音或单声道声音或无声的记录源(如上所述),并且检测信号状态的变化。
另外,对每N个簇的数据执行信号状态的检测,其中,N是预先设置的预定最大数。这里将最大数N设置为偶数。
这里,在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13中的阶段中的数据用作处理对象。结果,可以通过例如控制器11的本身的处理,执行通过存储器控制器12提取数据,和检测数据的信号状态的操作。因此,在例如模拟音频信号输入阶段和数字音频信号输入阶段,不必须为立体声/单声道声音之间的检测以及无声时段的检测提供运行电路。结果,当使用基本上类似于传统的电路结构的电路结构时,可以通过尽可能简单的结构执行信号状态的检测。
另外,例如在图1示出的组合设备的情况下,FM/AM调谐器部分61本身可以如此构成,使得它在接收解调可以根据信号处理状况进行判别,输出的声音是立体声声音还是单声道声音。相应地,FM/AM调谐器部分61还可以如此构成,从而它输出一个识别信号,代表其输出声音是立体声声音还是单声道声音。
由此,当记录源的输出部分可以输出立体声/单声道识别信号时,MD控制器11可以如此构成,从而它直接(或间接地,例如通过系统控制器21)接收识别信号,并根据如此接收到的识别信号执行立体声声音和单声道声音之间的判别。
然后,在步骤S102中,MD控制器11为通过上述步骤S101中的处理监管的N个簇判别数据的信号状态。
注意,虽然如果信号状态未呈现变化通常根据若对作为最大数N个簇检测结果进行判别,若检测到从立体声数据到单声道数据或无声(或相反)的信号状态的变化,同时检测到小于N个簇数的数据,则输出小于N个簇数的数据的判别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簇数N可以是奇数。
如果在步骤S102检测到在目前循环中已经执行了监管的N个簇的数据是在前面的周期中检测到的立体声数据相同的立体声数据时,则处理进入步骤S104。
相反,如果在步骤S102检测到,目前周期中的N个簇数据是立体声数据而在前面的循环中检测到的是单声道数据或无声,因而有了转变,则处理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执行道变换的处理。为此,MD控制器11响应于有关到那时已经执行了记录的记录道的记录的结果,根据从MD读出并存储在例如缓冲存储器13(或MD控制器11的内部RAM)中U-TOC扇区0的内容,执行将完成记录的新的记录声道写入U-TOC扇区。
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104中,MD控制器11执行控制,从而可以以立体声记录模式得到对N个簇记录数据记录到MD上的记录信号处理以及记录到MD上的操作。
这里,如果处理已经根据前面步骤S102的判别进入步骤S104,即立体声数据连续地象是前面的数据,则将N个簇的立体声数据记录在前面的立体声数据的紧接后面(在相同的记录道内)。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2判断目前周期中N个簇的数据(紧接在前面的单声道数据或无声形式的数据后面)是单声道数据或无声,则处理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105中,判别目前周期中判别的N个簇的数据是否单声道数据部分的最后部分或是无声时段。这种判别可以根据例如在步骤S101中的处理以后开始的信号状态的检测处理(目前周期中判别的N个簇的数据紧接着的数据是否表现出变化到有声音的立体声数据)的判别结果执行。
如果在步骤S105中得到否定的结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7,但是,如果得到肯定的结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6。
这里,当在步骤S105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时,在目前周期中判别的簇数N是事先设置的最大数,并且相应地,是偶数。另一方面,当得到肯定的结果时,簇数N可以是偶数或奇数。
由此,在步骤S106中,判别在目前周期还判别的簇数N是否是偶数。然后,如果得到簇数N是奇数的肯定的结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7。但是,如果判别簇数N是奇数,并在步骤S106中得到否定结果,则处理进入S108。
在步骤S107中,MD控制器11执行控制处理,以使在目前周期中判别为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的N个簇的数据作为大小等于在单声道记录模式中的N/2个簇的数据记录到MD上。简单地说,如上所述,参照图6A和6B,MD控制器11使得对偶数个簇以单声道记录模式执行记录操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中,MD控制器11执行处理,使得如上所述参照图6C到6F,以单声道记录模式,对奇数簇执行记录操作。
简单地说,MD控制器11引起执行信号处理,使得在目前周期中判别为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的N个簇的数据可以是N/2+1个簇的数据。于是,将无效数据加到最后一个簇的空闲区,以确保最后簇的一个簇的大小。然后,MD控制器11使按照这种方式得到的N/2+1个簇的数据写到MD上。
换句话说,如果在步骤S102判别,当前周期中的N个簇的数据是从前一周期中检测到的立体声数据转换的单声道数据或无声时段的数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9。
在步骤S109判别当数据进到在当前周期中执行判别的N个簇的数据时,记录道是否是道Tr#254。换句话说,判别是否对可以设置为可记录道的最后第二道执行记录。
如果在步骤S109判别前面的数据记录时记录道不是道Tr#254,即记录道具有等于或小于道编号Tr#253的道编号,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在步骤S110中,执行类似于上述步骤S103中执行的道变化处理,此后,处理进入步骤S105。这里,处理返回步骤S105的原因是,有可能只有在目前循环中已经新判别为单声道数据或无声的N个簇的数据可做道的最后部分的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9中判断,当记录前面的数据时记录道是道Tr#254,则处理进入步骤S104。通过从步骤S109进到步骤S104的处理,实现了上述参照图9A到9C的t3在时间点以后的操作。特别地,由于为道Tr#254设置立体声记录模式,故执行抑制以后的记录模式的变换以及附带道变换的操作,从而保持立体声记录模式执行数据的记录。
在对上述在步骤S104、S108或S107中写到MD上的控制处理结束后,在步骤S111中判别是否应该结束记录。如果判别不应该结束记录,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2,从而相应于上述信号状态判别结果重复处理。换句话说,继续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的自动记录模式变换记录。
另一方面,例如,如果由使用者执行记录结束操作,或者MD的剩余的量用完而应该结束记录,则在步骤S111得到肯定的结果,并且处理离开现在的程序。
顺便说,根据上述处理,例如,在开始记录时,根据有关输入信号状态的判别结果自动设置记录模式。换句话说,使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使用者无需在开始记录之前执行设置记录模式之类的操作。
注意,如上所述,当正在对相应于可管理的最大道编号的道Tr#255执行记录时,不执行记录模式的变换,因为不再执行道的变换。由此,虽然这里省略了参照流程图的描述,当从道Tr#255执行道变换时,处理可以离开图11中的处理,从而应该继续以正常的立体声记录模式记录,直到记录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只需要判别信号状态(立体声或单声道、无声),并根据判别结果执行上述自动记录模式变换操作(参照图5A到10C)。由此,实际处理操作不需要限制在参照图11所描述的情况。
另外,虽然是取MD激励器/播放器(它组合CD播放器和收音机)作为一个例子描述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但是,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可以形成为单个MD记录器/播放器。
另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MD记录器/播放器以外为诸如DVD(数字多用盘片或数字视频盘片)或硬盘之类的盘片媒体准备的记录设备,或者任何其它为除盘片媒体以外的任何记录媒体(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准备的记录设备,要该媒体具有这样的格式,使得在相同单位时间内的源信号的记录数据量在如立体声记录和单声道记录之间不同时。
另外,虽然上面取2个声道立体声数据和单声道数据(1个声道)的记录模式之间的自动变换为例子,描述了本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但是,声道的数量不限于2个声道和1个声道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具有例如4个声道源和2个声道源的记录模式的媒体的记录格式。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执行三个或更多记录模式中的自动变换,诸如对应于4个、2个和1个声道源。
如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在记录操作过程中判别输入信号的信号状态,并根据判别结果变换和记录声道的数量相关的记录模式。
例如,在传统的记录设备中,记录模式的变换(变换记录声道的数量)是在记录开始之间由使用者设置的,并且在记录操作的过程中不执行这种变换。相反,借助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可以对应于记录源的信号状态,自动执行变换到认为比较适当的记录模式。结果,即使使用者预先不执行设置操作,仍然相应于信号状态设置适当的记录模式。另外,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记录模式得到的优点。
例如,如果记录源是音频信号,则判别信号是多个声道立体声信号还是单声道信号。如果信号是多个声道立体声信号,则可以设置要执行的根据声道数的记录的记录模式,但是,如果信号是单声道信号,则可以设置要执行的根据单个声道的记录的记录模式。
由于刚才所述的这种模式设置操作在记录过程中自动执行,例如,当采用这种每一个单位时间的声音的数据大小根据记录模式(声道数)而变化的记录格式时,记录媒体的可记录时间可以比只以对应于多个声道立体声信号的记录模式执行的记录的情况更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于多个声道立体声,设置对应于声道数量的记录模式,故保持了立体声声音的质量。
另外,借助本发明的这种记录设备,可以判别记录源的音频信号是处于有声状态还是缺少声音(无声)状态,并且当音频信号处于有声状态时,设置例如某个声道数的记录模式,而在音频信号处于无声状态时,设置另一个小于有声状态的声道数的预定声道数的记录模式。
例如,即使当得到多个声道声音时,出现多个声道声音时段中包含的无声时段,从再现声音的观点看,没有以任何的记录模式记录下声音。由此,如果为无声状态设置少于有声状态的预定的声道数的记录模式,则可确保多个声道立体声声音的质量,此外,增加可记录时间,其增加的大小是对应于包含的总的无声时段的时间。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记录设备,要设置的声道数据单位(声音帧)的声道数(例如,在固定的长度的记录数据单位(簇)中时间上分开)根据在不同的记录模式中记录声道数而不同。特别地,记录数据单位中的声音帧的声道数对应于记录模式的变换而改变。这表示,当记录源是声音时,随着记录数据单位中声音帧的声道数的减少,可以记录在一个记录数据单位中的声音的输出时间增加。
然后,执行信号源的信号状态的判别,并对应于判别的结果变换适当的记录模式,可以执行预先准备的有效利用多个记录模式的记录操作。例如,当记录源是音频信号时,可以节省上述可记录容量,即,增加可记录时间。还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者不具体执行一个设置操作,可以对应于信号状态,自动设置适当的记录模式。
当记录设备具有上述记录结构时,例如,当记录模式变换时,在以这种变换之前的记录模式执行的记录的最后的记录数据单位由记录源的信号数据和不同于信号数据的预定的数据类型形成。通过例如这种措施,即使要包含在最后记录数据单位中的记录源的信号数据的大小小于一个记录数据单位的大小,并且在最后的记录数据单位中出现空闲区,可以例如加一个无效数据给空闲区,确保最后记录数据单位为一个记录数据单位。简单地说,不论记录模式的变换,数据可以适当连续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另外,为了判别记录源的信号状态,在输入源的信号数据写入缓冲存储器(数据存储装置)的阶段执行检测,以判别信号状态。结果,例如,如果记录源是音频信号,则不需要特别地提供运行电路部分,以便在音频信号的输入阶段信号检测的状态。
另外,在一个具有节目(道)相应于记录模式的变换而更新和管理的格式的系统中,如果当执行记录时设置了某一个具体的格式,直到节目编号N-1(比可管理的最大节目编号N小1)的节目已经使用,则不再执行以后的记录模式的变换和附随的节目变换。
结果,例如,特别是当进行作为声音信号的源的记录时,如果以立体声声音的记录模式执行记录,同时直到节目编号N-1的节目已经使用时,则即使信号以后变化到单声道声音,可以防止随着记录模式变换发生的道的变换。
当记录设备按照上述这种方式构成时,这种缺点,即,为对应于最大节目编号的最后的节目设置单声道声音的记录模式,并且此后将立体声声音的音频信号记录为单声道信号,可以避免。
虽然已经使用具体的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独立,这种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要知道,在不背离下面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记录装置,用于根据一种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所述信号记录到所述记录媒体上;
信号判别装置,用于判别所述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变换控制装置,用于对应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变换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声道的数量,并且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对应于由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的声道数,变换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是第一信号还是声道数少于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二信号,并且,所述变换控制装置相应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执行所述第一或第二信号的声道数的记录的记录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是立体声信号或单声道信号,并且当判别结果是立体声信号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执行2个声道的记录的第一记录模式,而当判别结果是单声道信号时,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执行1个声道的记录的第二记录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是否代表无声,如果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所述信号代表无声,则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多个记录模式中用于记录最少声道数的信号的记录模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代表无声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多个记录模式中用于一个信号声道的记录模式。
7.一种用于以预定长度将信号分块,并将得到的块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记录装置,用于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所述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信号判别装置,用于判别所述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变换控制装置,用于使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对应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在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之间变换,其中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第一信号记录到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每一个块中,所述块是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单位,而在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具有的声道数少于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二信号记录到任何一个所述块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记录装置,从而在具有的声道数据少于第一信号的声道数的第二信号记录到块中,块的后半部分变成空闲区时,将预定的数据记录到所述空闲区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是立体声信号还是单声道信号,并且当判别结果是立体声信号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到执行2个声道的记录的第一记录模式,而当判别结果是单声道信号时,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到执行1个声道的第二记录模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是否代表无声,并且,如果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代表无声,则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第二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所述信号代表无声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将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变换为多个记录模式中一个声道的记录模式。
12.一种用于将信号记录到其上可以管理n个节目的记录设备上的记录设备,其中n是大于1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包含:
记录装置,用于每一次变换记录模式时,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信号作为新的节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信号判别装置,用于判别所述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变换控制装置,用于对应于所述信号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变换所述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
其中,当记录媒体上的n-1个节目被管理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禁止变换控制,并设定一个特定的记录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记录媒体上管理n-1个节目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抑制变换控制,并设置一个对应于多个声道数的记录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记录媒体上管理n-1个节目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抑制变换控制,并设置一个对应于立体声信号的记录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在记录媒体上管理n-1个节目,并且所述信号判别装置判别信号状态已经从预定声道数的第一信号变换到多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声道数的第二信号时,所述变换控制装置允许变换控制变换至对应于所述第二信号的记录模式。
16.一种用于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信号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判别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相应于判别结果变换记录模式。
17.一种用于以预定长度将信号分块,并将得到的块记录到记录媒体上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出的一个记录模式,将所述信号记录到所述记录媒体上;
判别所述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相应于所述判别结果,使记录模式在第一记录模式和第二记录模式之间变换;其中,所述第一记录模式中,将第一信号记录到作为记录媒体上记录单位的每一个块中,所述第二记录模式中,具有的声道数少于所述第一信号的第二信号记录到任何一个块中。
18.一种将信号记录到其上可以管理n个节目的记录设备上的记录方法,其中n表示大于1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每一次变换记录模式时,根据从多个记录模式中选择的一个记录模式,将信号作为新的节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
判别所述信号的信号状态;和
相应于所述判别结果,变换记录模式;
其中,当管理记录媒体上的n-1个节目时,变换步骤禁止变换控制,并设置一个特定记录模式。
CNB001200399A 1999-06-30 2000-06-30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9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5135/99 1999-06-30
JP185135/1999 1999-06-30
JP18513599 1999-06-30
JP213840/1999 1999-07-28
JP213840/99 1999-07-28
JP21384099A JP4110679B2 (ja) 1999-06-30 1999-07-28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9476A true CN1279476A (zh) 2001-01-10
CN1244930C CN1244930C (zh) 2006-03-08

Family

ID=2650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200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4930C (zh) 1999-06-30 2000-06-30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310842B1 (zh)
JP (1) JP4110679B2 (zh)
KR (1) KR100711685B1 (zh)
CN (1) CN124493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4796B2 (ja) * 1999-11-30 2009-07-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ダビング装置
US7221625B2 (en) * 2002-03-25 2007-05-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Multi-channel acoustic apparatus with DVD reproduction function
US7330410B2 (en) * 2002-04-30 2008-02-12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ing dummy data
US20040267648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ata totaling using interval-based subtotals
JP2006024312A (ja) * 2004-07-09 2006-0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20060209652A1 (en) * 2005-03-16 2006-09-21 Toms Mona L Accessing a mixed-mode storage medium
WO2008056572A1 (fr) * 2006-11-07 2008-05-1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nregistrement et procédé d'enregistr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8531B2 (ja) * 1989-03-07 1998-02-0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TW347899U (en) * 1994-08-31 1998-12-11 Sony Corp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11685B1 (ko) 2007-04-30
CN1244930C (zh) 2006-03-08
JP2001076429A (ja) 2001-03-23
US6310842B1 (en) 2001-10-30
JP4110679B2 (ja) 2008-07-02
KR20010007602A (ko) 200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2177C (zh) 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169150C (zh) 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134785C (zh) 记录/重放装置、重放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150540C (zh) 转录装置
CN1338750A (zh) 记录/播放装置和编辑方法
CN1220462A (zh) 分配系统、分配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251189C (zh) 光盘控制器和使用该光盘控制器的光盘设备
CN1156842C (zh) 转录设备和转录方法
CN1213424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698120A (zh) 内容数据传输系统和内容数据传输方法
CN1346128A (zh) 记录介质、编辑方法和编辑设备
CN100336389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再现装置和方法
CN1265376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144221C (zh) 记录设备和带接收功能的记录设备
CN1145951C (zh) 记录和再现设备、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457494A (zh) 转录设备
CN1251230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265375C (zh) 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系统、再现方法及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143311C (zh) 介质上记录压缩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和传送该数据的方法
CN1244930C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192385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以及伴录装置
CN1185651C (zh) 复制系统和复制方法
CN1507628A (zh) 编辑方法和装置
CN1109199A (zh) 具有阻止向记录媒体的特定区域记录信号功能的录制装置
CN1215209A (zh) 同时记录和监视从伺服器发出的数据的记录装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