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0464A -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0464A
CN1270464A CN 99126638 CN99126638A CN1270464A CN 1270464 A CN1270464 A CN 1270464A CN 99126638 CN99126638 CN 99126638 CN 99126638 A CN99126638 A CN 99126638A CN 1270464 A CN1270464 A CN 1270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terface
linking objective
annex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1266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井正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d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0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0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将ISDN终端装置与专用线路连接并进行通信时,按m:n(m>n)切换连接请求方和连接目标。当由LC-IF#1a确认来自ISDN终端装置TE(a)的呼叫时,CPU3,参照管理表6并取得连接目标号码。这时,如果在来自LC-IF#1a的连接请求信息内没有接入号码,则从TE-IF进行对全局地址的发送,如果有接入号码,则设定为由DDI指定的对该号码的发送。CPU3,编制连接请求消息,并从所取得的TE-IF#1b向ISDN终端装置TE#1发送,然后,通过开关电路10连接LC-IF侧和TE-IF侧,并连接双方的B信道。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本发明涉及不变更终端装置的接口或其他规格即可将ISDN对应的终端装置连接于专用线路网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作为信息通信中所采用的通信线路的例,已知有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线路。这种ISDN线路,当采用基本接口时是具有64kbps×2数据信道的高速数字线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数据通信、因特网、监视装置网等。该ISDN线路,由于是按使用时间收费的从量费用方式,所以,当使用时间长时,存在着通信费用增加的问题。作为该ISDN线路以外的通信线路的例,已知有称作数字高速专用线路的通信网。该数字高速专用线路,按固定费用制进行收费,所以,从使用时间上看,与采用ISDN线路相比具有降低费用的优点。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专用线路终端装置间的相互同步方式及装置(1996年日本专利申请8-168046)」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技术,即,对于可连接的ISDN终端装置,当采用基本接口时,由于该接口在结构上具有64kbps×2数据信道,所以,在被允许与基本接口连接的8台ISDN终端装置中最多只能同时将2台用于通信。
另外,在例如「通信系统(1998年日本专利申请书10-103209)」中,提供了一种将可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按1∶n的关系连接的扩大终端装置数的方法。进一步,在由多台终端装置构成的系统中,对防止发生连接业务量集中于某个特定终端装置的现象并实现平均化的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基本上是1∶1连接方式的扩展,所以,必须与为扩展系统而引入的装置数成比例地增设线路并增加人员。就是说,相应于将来的系统用途的扩充,存在着连接请求业务量、线路使用费、操作人员、装置设置场地租用费等不可避免地都要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ISDN终端装置与专用线路连接并进行通信时可以按m∶n(m>n)切换连接请求方和连接目标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用于将多个ISDN终端装置与专用线路网连接,其特征在于,备有:多个第1接口,用于连接ISDN终端装置;多个第2接口,与通过原有的专用线路连接装置连接着ISDN终端装置的专用线路网连接;切换装置,设置在上述多个第1接口与上述多个第2接口之间并使其相互连接或切断;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与该连接请求所对应的连接目标的上述第1和第2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及控制装置,响应连接请求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连接关系特定出连接目标,通过对上述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控制,将发出连接请求的接口与作为连接目标而被特定出的接口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存储装置,固定地存储上述连接关系。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备有根据连接请求信息内所包含的号码信息检索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并特定出连接目标接口的特定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特定装置,采用从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起依次移动连接顺序并当移动到最后一个连接目标接口时再次返回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的循环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特定装置,备有对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预先对应地附加该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的时刻选择表,并将收到连接信息时的时刻信息与存储在上述时刻选择表内的上述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相互对照,从而决定连接目标的接口。
按照上述结构,当有连接请求时,由控制装置参照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连接关系,特定出连接目标的接口,并通过对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控制,将有连接请求的接口与连接目标的接口连接。因此,在将ISDN终端设备与专用线路连接并进行通信时,可以按m∶n(m>n)对连接请求方和连接目标进行切换。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总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固定方式时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固定方式时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接入号码参照方式时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的指针检索表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接入号码参照方式时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从LC-IF侧发出连接请求时的动作的时间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从TE-IF侧发出连接请求时的动作的时间图。
[符号的说明]1   容纳装置2   连接控制部3   CPU(控制装置)4   时钟部5   指针(特定装置)6   管理表(存储装置)7-1~7-m   同步PN发送接收部10  开关电路(切换装置)11  内部总线(BUS)#1  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a~#ma   LC-IF(多个第2接口)#1b~#nb   TE-IF(多个第1接口)TE#1~TE#n  ISDN终端装置TE(a)    ISDN终端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A.实施形态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总体结构的框图。图中,容纳装置1,由连接控制部2、LC-IF#1a~#ma、同步PN发送接收部7-1~7-m、TE-IF#1b~#nb、开关电路10及内部总线11构成。连接控制部2,通过控制后文所述的开关电路10,将ISDN终端装置TE#i(i=1、2、…、n)与通过众所周知的专用线路连接装置连接着的ISDN终端装置TE(a)连接。
连接控制部2,由CPU3、时钟部4、指针5及管理表6构成。CPU3,根据管理表6的内容控制LC-IF#1a~#ma、同步PN发送接收部7-1~7-m、TE-IF#1b~#nb及开关电路10。时钟部4,对当前时刻进行计时,并当采用后文所述的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的循环方式时,将用于选择应连接的ISDN终端装置TE的时刻信息供给CPU3。此外,指针5,当采用后文所述的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的循环方式时,保持用于选择应连接的ISDN终端装置TE的指针值。
其次,管理表6,存储用于指示将来自呼叫方的连接请求连接哪个TE-IF或LC-IF的各种表,由从LC-IF侧连接于TE-IF侧的终端装置时采用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从TE-IF侧连接于LC-IF侧的终端装置时采用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等构成。管理表6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说明。
另外,LC-IF#1a~#ma,是与高速数字专用线路接口的电路,备有与B1、B2信道相当的64k数据用总线。实际上,B信道为2条,而B1、B2信道对专用线路并不存在区别,但为使说明更加明确,这里,假定在1帧中先传送的时隙的64k为B1信道,后传送的64k为B2信道。由LC-IF#1a~#ma接口的B1、B2信道,分别独立地与内部总线BUS连接。
其次,TE-IF#1b~#nb,是用于连接ISDN终端装置的接口,进行B1、B2、D信道的连接切断控制。TE-IF#1b~#nb,在CPU3的控制下,通过开关电路10与内部总线11连接。在初始状态(空闲状态)下,开关电路10被释放,不与内部总线11连接。在TE-IF#1b~#mb上,分别连接着8台ISDN终端装置TE#1×8、TE#2×8、…、TE#n×8。
内部总线11,是具有64k×m×2(分别用于B1、B2)时隙结构的B1、B2信道用总线。开关电路10,是用于将来自所连接的多台ISDN终端装置(在图示的例中表示为TE)的B1、B2信道连接于内部总线11的切换装置,由CPU3进行切换控制。
另外,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是众所周知的连接装置,由LC-IF14、同步PN发送接收部15、TE-IF16、开关部17及CPU18构成。LC-IF14,通过与B1、B2信道相当的64k数据用总线连接于LC-IF#1a。TE-IF16,是用于连接8台ISDN终端装置TE(a)×8的接口,进行B1、B2、D信道的连接切断控制。开关部17,用于连接上述LC-IF14和TE-IF16。CPU18,控制上述LC-IF14、TE-IF16、开关部17。此外,图中虽未示出,但实际上在上述LC-IF#2a上还连接着与上述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相同的专用线路连接装置#2、在上述LC-IF#ma上还连接着专用线路连接装置#m。
以下,说明管理表6。如上所述,管理表6,由从LC-IF侧连接于TE-IF侧的终端时采用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从TE-IF侧连接于LC-IF侧的终端装置时采用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等构成。
当从LC-IF侧连接于TE-IF侧的终端装置时,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结构上可以选择第1方式和第2方式。第1方式,是固定地向管理表6所设有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中设定的连接目标转换连接的方式(固定方式)。而第2方式,是根据连接请求信息内所包含的接入号码信息、特别是当连接请求信息无接入号码显示时对规定的检索表进行检索后连接于作为结果取得的连接目标的方式(接入号码参照方式)。
在上述的固定方式的情况下,在管理表6中,对上述的每个LC-IF#1a~#ma设定着图2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图2(a)是与LC-IF#1a对应的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该图(b)是与LC-IF#2a对应的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该图(c)是与图中未示出的LC-IF#3a对应的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该图(d)是与LC-IF#ma对应的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该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由用户根据接收终端装置侧的信息接入频度任意设定,所以,在该表中记述着连接目标TE-IF的号码(#1b、#2b、…)、1个全局电话号码(无接入号码显示)、8个DDI电话号码(101、102、…、108、201、202、…、208、301、302、…、308、n01、…、n08)。
上述全局电话号码(无接入号码显示),当由LC-IF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息内的接入号码显示标识符中没有对接入号码进行编码时、即无接入号码时用作参照。此外,上述DDI电话号码,当上述连接请求信息内的接入号码显示标识符中对号码进行了编码时、即有接入号码时用作参照。换句话说,在固定方式中,对TE-IF既可进行全局信息接入也可进行DDI信息接入。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即使是厂家不同而没有互换性的系统也能指定可连接的装置并进行信息接入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接入号码参照方式的情况下,在管理表6中,对上述的每个LC-IF#1a~#ma设定着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以及图5(a)所示的循环方式表或图5(b)所示的时刻选择方式表。CPU3,根据来自LC-IF侧的连接请求信息内的接入号码信息,参照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相对应的TE-IF侧及接入号码。特别是,当连接请求信息内没有接入号码显示时,可以用图5(a)所示的循环方式表或图5(b)所示的时刻选择方式表检索代表号码。
在图5(a)所示的循环方式中,根据上述指针5的指针值决定应连接的TE线路号码。例如,在连接了第1个ISDN终端装置TE#1时,每连接一次将指针5的指针值增1,从而可在下一次呼叫连接时将连接顺序移动到ISDN终端装置TE#2,并均等地将连接分配给ISDN终端装置TE。当想要随机地接入时,可以通过将图示循环方式表的TE线路号码(#1~#n)随机地交换排列进行处理。
另外,在图5(b)所示的时刻选择方式中,由连接控制部2的时钟部4取得时刻信息,并将接收到连接信息时的时刻与附加顺序(时刻滤波器)的时刻相互对照,即可决定TE线路的No.。
在上述循环方式表或时刻选择方式表中,也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管理,即,可以按用于B1信道和用于B2信道分别准备而不一定将B1、B2信道连接于同一个终端装置。当B1、B2信道为一个表时,可以将其中剩下的B信道连接于最先连接的B信道的终端装置。
另外,无论是上述固定方式或接入号码参照方式,在管理表6中都设定着图3或图6所示的从TE-IF侧连接于LC-IF侧的终端装置时采用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CPU3,根据来自ISDN终端装置TE#i(i=1、2、…、n)的连接请求信息内的接入号码信息,参照上述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相对应的LC-IF#ia(i=1~m)。B.实施形态的动作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总体动作。B-1.连接动作(来自LC-IF侧的连接请求)
首先,参照图7说明从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发出连接请求的情况。当从与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连接的ISDN终端装置TE(a)发出连接请求信息时,对应的LC-IF#1a接收连接请求信息(图7的a),并供给CPU3。CPU3,对存储在该连接请求信息的第三层部分的接入号码显示内容进行分析,并检索管理表6的连接目标号码(图7的b)。(1)固定方式
在固定方式的情况下,当LC-IF#1a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息内没有对接入号码显示进行编码时,CPU3,将对与图2(a)所示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第1项相应的LC:无接入号码显示→TE:无接入号码显示进行对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被设定为LC-IF#1a的连接目标的TE-IF#1b进行对全局地址的发送。即,CPU3,编制无接入号码的连接请求信息(S),并向TE-IF#1b的线路发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ISDN终端装置TE#1的任何一个的全局信息接入。
另一方面,当显示出在LC-IF#1a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息内对接入号码显示进行了编码时,即当指定着DDI号码时,从图2(a)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引用该号码,并从TE-IF#1b向该号码发送。即,CPU3,编制对所引用的上述接入号码进行编码后的连接请求信息,并从TE-IF#1b发出。在这种情况下,由ISDN终端装置TE#1×8中的与接入号码对应的终端装置进行信息接入。2.接入号码参照方式
在接入号码参照方式的情况下,从LC-IF侧向TE-IF侧的连接动作,参照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及图5(a)或图5(b)所示的检索表进行。
另外,在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进一步包括2种连接方式。(1)通过通常的表格检索无条件地从空闲着的ISDN终端装置TE的B信道进行连接并占用线路的方法。(2)通过将连接请求方的B1、B2信道成组配对而进行连接的方法。关于该配对连接方法,将在后文中说明。2-1.(1)从空闲着的ISDN终端TE的B信道进行连接的方法
当LC-IF#1a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息内没有对接入号码显示进行编码时,由于在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中定义为代入代表号码(全局发送),所以,CPU3,按照采用图5(a)所示循环方式表的方式、或采用图5(b)所示时刻选择方式表的方式,取得这里应代入的号码。2-1-1.循环方式
首先,说明按照循环方式取得代表号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指针5指示的号码并参照图5(a)所示的循环方式表,取得对应的TE-IF号码,即可唯一地决定该TE-IF指示的全局地址。例如,当指针5为「1」时,TE-IF号码为「#1」,如果是「#1」,则可特定出「100」。接着,CPU3,编制无接入号码的连接请求信息(S),并向TE-IF#1b的线路发出(图7的c))。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ISDN终端装置TE#1的任何一个的全局信息接入。这时,仅在循环方式的情况下,将指针5增1,以更新指针值(图7的d))。按照这种循环方式,如果按全局地址发出连接请求,则因在信息接入侧的终端装置中可以按顺序输入连接请求,所以能使人员的作业平均化。2-1-2.时刻选择方式
其次,说明按时刻选择方式取得代表号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时钟部4取得时刻信息并按该时刻参照图5(b)所示的时刻选择方式表,取得对应的TE-IF号码,即可唯一地决定该TE-IF指示的全局地址。例如,当时刻为「00:00~08:00」时,TE-IF号码为「#1」,如果是「#1」,则可特定出「100」。接着,CPU3,编制无接入号码的连接请求信息(S),并向TE-IF#1b的线路发出(图7的c))。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ISDN终端装置TE#1的任何一个的全局信息接入。按照这种时刻选择方式,可以根据时刻变更连接请求目标,所以,例如,通过改变白天和夜间的连接目标,可以将夜间的受理事务一并进行,因而能提高业务的效率。
另一方面,当显示出LC-IF#1a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息内对接入号码显示进行了编码时,即当指定着DDI号码时,从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该接入号码,并编制对该接入号码进行编码后的连接请求信息,向对应的TE-IF#i b(i=1~n)的线路发出。例如,当接受到#100作为信息接入号码标识符编码时,对应的TE-IF,从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为TE-IF#1b,所以,向TE-IF#1b的线路发出连接请求信息。或者,当作为信息接入号码标识符编码接受到#202时,对应的TE-IF,从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为TE-IF#2b,所以,可向TE-IF#2b的线路发出连接请求信息。
当以上述固定方式或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向连接目标侧的终端装置发送连接请求信息时,被呼叫的ISDN终端装置TE,回送连接响应信息(C)。当被呼叫的ISDN终端装置TE回送连接响应信息(C)时,CPU3通过由开关电路10连接LC-IF侧和TE-IF侧,从而连接B信道(图7的e))。这时,CPU3将指示使哪一条LC-IF线路的B1(B2)信道与哪一条TE-IF线路的B1(B2)信道连接的连接信息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存储将LC-IF#1a与TE-IF#1b连接的信息,作为连接信息。此外,本装置,由于是将线路端接于ISDN终端装置TE,所以将连接确认信息(CA)回送到该ISDN终端装置TE#1,从而完成ISDN连接协议。
接着,将通过TE-IF#1b接收到的连接响应信息(C)从连接请求方的LC-IF#1a发送到ISDN终端装置TE(a)(图7的f))。按照上述程序,即可将连接于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的ISDN终端装置TE(a)与ISDN终端装置TE#1连接。
同样,对于从其他的LC-IF# ia(i=1~m)侧向ISDN终端装置TE发出的连接请求,也进行上述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CPU3参照管理表(图2所示的对应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6并选定连接请求目标,然后,参照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的连接信息。接着,当对已进行了呼叫连接的TE-IF#1b发生了新的来自其他LC-IF# ia(i=1~m)侧的连接请求时,在将连接请求信息传送到TE-IF#1b之前,向LC-IF# ia(i=1~m)发送BUSY,并将其余的处理省去。B-2.切断动作(来自LC-IF侧的切断请求)
以下,说明与来自LC-IF侧的切断请求对应的切断动作。从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侧发出切断请求信息(D),并由LC-IF# 1a接收(图7的g))。CPU3,参照上一次连接时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的连接信息,将切断信息(D)发送到该相对方的连接目标ISDN终端装置TE#1,并通知连接结束。
另外,在发出切断信息的同时,由开关电路10将连接着的TE-IF#1b的B1(B2)信道切断并使其开路。然后,将释放信息(R)、释放结束信息(RC)发送到相对方的连接目标ISDN终端装置TE#1,从而完成协议程序。B-3.切断动作(来自TE-IF侧的切断请求)
其次,说明与来自TE-IF侧的切断请求对应的切断动作。当从ISDN终端TE#1侧发出切断请求信息(D)时,也是通过由CPU3参照与发送方ISDN终端装置TE(a)对应的连接信息而判明连接着的LC-IF#1,所以,可以从该LC-IF#1对相对方的装置(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发送切断请求信息(D),并完成切断程序。B-4.连接动作(来自TE-IF侧的连接请求)
以下,参照图8说明从与TE-IF#1b连接着的ISDN终端装置TE#1发出连接请求的情况。从TE-IF侧向LC-IF侧的连接动作,无论采用固定方式或接入号码参照方式,都可以参照图3或图6所示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进行。
当从ISDN终端TE#1发出连接请求消息(S)时,由TE-IF#1b接收连接请求信息(图8的a))。TE-IF#1b,将连接请求信息内的接入号码显示编码与管理表6(图3或图6所示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进行比较参照,从而选定最初的连接转换目标LC-IF(图8的b))。例如,如果连接转换目标LC-IF是「100」,则CPU3不存在对LC-IF#1a的接入号码发送,即应改换为按全局地址的发送。
接着,如上所述,编制无接入号码显示的连接请求信息(S),并从LC-IF#1a发出(图8的c))。然后,当通过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接收来自相对应的ISDN终端装置TE(a)的连接响应信息(C)时,CPU3,通过开关电路10连接TE-IF#1b和LC-IF#1a的B信道。这时的连接信息,与从LC-IF侧发出连接请求时一样,由CPU3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当从其他的TE-IF侧的ISDN终端装置TE同时集中地发出连接请求时,检索图3或图6所示的TE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然后,参照上述存储器的连接信息,进行BUSY检测。
接着,CPU3,将通过TE-IF#1b接收到的连接响应信息(C)从连接请求方的LC-IF#1a发送到ISDN终端装置TE#1(图8的f))。按照上述顺序,即可将ISDN终端装置TE#1与连接于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的ISDN终端装置TE(a)连接。B-5.切断动作(来自TE-IF侧的切断请求)
以下,说明与来自TE-IF侧的切断请求对应的切断动作。当从TE-IF#1侧发出切断请求信息(D)时,由LC-IF#1a接收(图8的g))。CPU3,参照上一次连接时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的连接信息,将切断信息(D)通过专用线路连接装置#1从作为其相对方的连接目标的LC-IF#1a发送到ISDN终端装置TE(a),并通知连接结束。
另外,在发出切断信息的同时,由开关电路10将连接着的TE-IF#1b的B1(B2)信道的总线切断并使其开路。然后,将释放信息(R)、释放结束信息(RC)发送到相对方的连接目标ISDN终端装置TE#1,从而完成协议程序。
其次,说明在上述接入号码参照方式中通过将连接请求方的B1、B2信道成组配对而进行连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即,通过将连接请求方的发送号码地址与连接目标的TE号码链接而进行信息管理,并当收到来自具有另一个发送号码地址的终端装置的连接请求时,不是优先占用先前已连接的ISDN终端装置TE的空闲着的B信道,而是转换到另一个TE-IF的B信道。当再次从具有前一个发送号码地址的终端装置接收到连接请求信息时,分配空闲的B信道。以下,说明这种情况下的方式。
首先,作为来自LC-IF侧的呼叫条件,假定将ISDN终端装置TE的初始设定作为有发送号码显示的全局地址发送。当由LC-IF#1a接收来自ISDN终端装置TE(a)的连接请求信息时,根据图4所示的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决定连接目标TE-IF的线路号码。这时,由于LC-IF侧是全局地址发送,所以,CPU3根据LC侧信息接入转换目标管理表的无接入号码显示、即通过采用图5(a)所示循环方式进行的指针检索,取得连接目标TE-IF的号码。此外,CPU3,使连接请求信息中所载有的发送号码显示内容与呼叫管理信息(将第几个LC-IF与哪一个TE-IF的B1(B2)信道连接等)之间建立相关关系并存储在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内。
然后,当由同一个LC-IF#1a接收来自下一个ISDN终端装置TE的连接请求信息时,在进行采用图5(a)所示循环方式的指针检索之前,先参照上述的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对发送号码显示进行比较参照。这里,当存在相同的发送号码显示时,对与其有关的TE-IF的线路号码发送连接请求信息并进行连接,而不进行连接目标TE-IF的检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使指针5增1,所以,对来自其他的LC-IF的连接请求,可以分配不同的TE-IF线路。
按照这种方式,对于开始时ISDN终端装置TE以B1信道连接的目标线路,可以将下一个有连接请求的ISDN终端装置TE与同一连接目标线路的B2信道连接。这种接入号码参照方式的优点在于,在以与使用LC-IF侧线路的B1、B2信道的设备有关的方式进行动作的应用中,可以进行与连接目标相关的连接管理。例如,在与TV图象终端装置联动的发券机的应用系统中,首先将发券机与「受理主PC」连接,然后再以联动的方式将TV摄象图象与同一线路连接。
按照本实施形态,在不变更ISDN终端装置的功能就可以与专用线路连接的专用线路终端容纳装置中,在容纳ISDN终端装置的同时,可以呼叫任意的通信对象端而无须使对象端固定,并提供一种可以按m∶n(m>n)的关系扩大可连接的终端数并进行相互连接通信的方式。
作为具体的效果,是在分散的商店里可以直接使用原有的专用线路终端装置,并可以将本发明的容纳装置引入集中管理的商店,即使系统扩展时,也可以通过按m∶n调整连接请求业务量实现线路的集约化,所以,即使容量增加,也不需要增加线路协议,并能减少操作人员,且无需增加装置的设置数量,因而可以降低业务场地的租用费。
另外,由通常的ISDN线路交换引起的线路连接,可以通过依次按空闲线路分配而进行连接,但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线路间具有相关性,所以,即使是在将多条ISDN线路连接于同一场所的应用中,也可以进行处理。
作为具体的效果,在将使用ISDN线路(B1信道)的监视摄象装置与使用ISDN线路(B2信道)的售票装置组合的系统与多个管理中心连接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使摄象机与发券机的联动连接很容易进行的系统。
另外,在由多台终端装置构成的系统中,即使是防止发生连接业务量集中于某个特定终端装置的现象并实现平均化的课题,也可以通过进行现有方式的表管理加以解决。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当有连接请求时,由控制装置参照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连接关系,特定出连接目标的接口,并通过对上述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控制,将有连接请求的接口与连接目标的接口连接,因此,在将ISDN终端设备与专用线路连接并进行通信时,可以按m∶n(m>n)对连接请求方和连接目标进行切换。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用于将多个ISDN终端装置与专用线路网连接,其特征在于,备有:多个第1接口,用于连接ISDN终端装置;多个第2接口,与通过原有的专用线路连接装置连接着ISDN终端装置的专用线路网连接;切换装置,设置在上述多个第1接口与上述多个第2接口之间并使其相互连接或切断;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连接请求方的上述第1和第2接口与该连接请求所对应的连接目标的上述第1和第2接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及控制装置,根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内的连接关系,对上述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响应连接请求,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连接关系特定出连接目标,同时通过对上述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控制,将发出连接请求的接口与作为连接目标而被特定出的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装置,固定地存储上述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装置,固定地存储上述连接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备有根据连接请求信息内所包含的号码信息检索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并特定出连接目标接口的特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备有根据连接请求信息内所包含的号码信息检索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并特定出连接目标接口的特定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装置,采用从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起依次移动连接顺序并当移动到最后一个连接目标接口时再次返回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的循环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装置,采用从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起依次移动连接顺序并当移动到最后一个连接目标接口时再次返回第1个连接目标接口的循环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装置,备有对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预先对应地附加该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的时刻选择表,并将收到连接信息时的时刻信息与存储在上述时刻选择表内的上述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相互对照,从而决定连接目标的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装置,备有对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内的上述连接关系预先对应地附加该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的时刻选择表,并将收到连接信息时的时刻信息与存储在上述时刻选择表内的上述连接关系成立的时刻信息相互对照,从而决定连接目标的接口。
CN 99126638 1998-11-19 1999-11-19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Pending CN12704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330054A JP2000156679A (ja) 1998-11-19 1998-11-19 通信システムの収容装置
JP330054/1998 1998-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0464A true CN1270464A (zh) 2000-10-18

Family

ID=1822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126638 Pending CN1270464A (zh) 1998-11-19 1999-11-19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0156679A (zh)
CN (1) CN1270464A (zh)
TW (1) TW4457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757C (zh) * 2002-08-29 2007-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上传输宽带多媒体数据的方法
CN100556177C (zh) * 2002-02-05 2009-10-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过纳入多个无线通信系统转引通信连接的方法
CN101207668B (zh) * 2007-11-29 2010-06-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非共线时隙呼叫一个共线时隙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6177C (zh) * 2002-02-05 2009-10-28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过纳入多个无线通信系统转引通信连接的方法
CN1306757C (zh) * 2002-08-29 2007-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上传输宽带多媒体数据的方法
CN101207668B (zh) * 2007-11-29 2010-06-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个非共线时隙呼叫一个共线时隙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5739B (en) 2001-07-11
JP2000156679A (ja) 2000-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12C (zh) 在码分多址无线链路上传输无线协议的动态带宽分配
CN1083200C (zh) 端局共用局号的通信交换系统及其信令消息路由选择方法
CN1073318C (zh) 移动式无线通信系统
CN1099200C (zh) 呼叫和连接分离的网络中的资源分离
CN1091989C (zh) 动态发送信令的方法和网络中的节点和网络
CN1132430A (zh) 用于访问基于辅助单元功能的平台的辅助呼叫处理
CN1092908C (zh) 涉及电信网络的装置和方法
CN1111997C (zh) 通过第一网络建立到用户连接的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92900C (zh) 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
CN1270464A (zh) 通信系统的容纳装置
CN1123235C (zh) 用于传送呼叫到多个业务供应商管区的一种方法和系统
US5953329A (en) Intelligent, high-speed switching matrix
CN1052610C (zh) 描述多接口环境交换系统中用户的方法
CN1183700A (zh) 一种随路信令无线接入通信中的控制方法
CN1090885C (zh) 数字交换机时分多路复用系统
US6434610B1 (en) Management of memory units of data streaming server to avoid changing their contents by employing a busy list of allocated units for each content and a free list of non-allocated units
US6324175B1 (en)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CN1181868A (zh) 话音与数据多路复接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190C (zh) 通信系统
KR100395070B1 (ko) 아이에스디엔 사설 교환망과 국설 교환기간의 정합 장치및 방법
CA2578976A1 (en) Gateway apparatus and resource allocating method
JP2728678B2 (ja) 蓄積交換装置
CN1214847A (zh) 建立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CN101057450A (zh) 用于反向复用多播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82692C (zh) 终端适配器管理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